五月激情开心网,五月天激情社区,国产a级域名,婷婷激情综合,深爱五月激情网,第四色网址

云計算學習方向優選九篇

時間:2023-08-28 16:36:09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云計算學習方向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云計算學習方向

第1篇

近年來,計算學科的教育創新問題已經受到國內外教育界的高度關注[1]。自1989年計算被作為一個學科獨立存在以來[2],計算學科教育的內涵和外延在不斷演進。近10多年來,計算學科的課程體系主要包括“算法和數據結構”、“編程語言”、“體系結構”、“數值與符號計算”、“操作系統”、“軟件方法學和工程”、“數據庫和信息檢索系統”、“人工智能”以及“機器人與人機通信”等九個方面。這一框架一直是目前國內計算機專業課程的設置依據之一。但是隨著計算需求的增加,現存的計算學科教學內容并不能很好地適應社會發展新形勢。究其原因,一是教學內容沒有很好地體現社會計算、情感計算、服務計算、普適計算、綠色計算等計算范型;二是隨著信息技術墻的到來[3],計算學科已經成為其他學科必不可少的基礎服務性學科。從當前計算機人才培養類型來看[4],信息服務型的計算機人才培養模式尚未成熟。在國內,根據《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和國務院2009年的《關于加快發展服務業的若干意見》,信息服務的需求愈發強烈。為了適應這一形勢,我們從服務計算的視角,提出了一種新型的計算學科教育模式,以滿足目前計算學科的現實需要。同時,我們結合河北師范大學的專業實踐和南京郵電大學的智慧校園系統建設為案例,驗證了本文所提出的服務計算新模式的科學性和可行性。

1計算學科教育現狀分析與課程設置調查

在60年代,學者們普遍認為計算學科教育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算法設計能力。80年代以后,一批學者針對原有認識的不足,擴充了計算學科的先前定義。他們將其定義為“描述和變化信息的算法過程”,包括其理論、分析、設計、效率分析、實現和應用系統的研究;同時指出學科的根本問題是“什么能(有效地)自動進行”。這使得計算學科的教育內容更加系統化、科學化。但是,隨著計算機軟件技術和硬件技術的日益成熟,計算學科教育的著眼點發生了相應的變化。自1989年,ACM攻關小組提交了著名的“計算作為一門學科”的報告之后,計算學科教育人才培養的目標一直處于動態變化的過程。綜合計算學科教育的歷史,我們認為計算學科教育的立足點應該包括三個方面:(1)計算思維能力的培養。(2)工程開發能力的培養。(3)服務創新意識的培養。根據美國專家JeannetteM.Wing的觀點,計算機科學工作者首先應該具有計算思維的能力。計算思維能力的培養主要通過“研究一種能夠突破人的計算能力限制,致力于問題求解的機器”加以實現。

比較國內外的計算學科教育理念,國外強調深層次學科思維能力的培養,而國內則更為強調應用層面的人才培養。我們認為,國內的計算學科教育本身缺少深厚的理論與實踐基礎,更多地停留在模仿與學習層面。這一實際情況導致了我國當前計算機應用人才的快速增長。但是,計算機技術開發與應用的目的之一是更好地為社會提供服務。從2010年中國互聯網大會的主題“服務——網絡價值之本;綠色——網絡發展之道”和近年來中國計算機學會引導的方向來看,面向服務的計算學科教育已經成為學術界和產業界的雙重期待。計算學科教育立足點的變化致使計算學科核心教學體系做出相應的調整。中國的計算學科教育經歷了幾十年的發展,其內容描述需要更加細致。一般認為,計算學科教育中的基本問題主要包括:(1)計算的基礎平臺和環境問題。(2)計算過程的能行操作與效率問題。(3)計算的正確性問題。(4)計算的服務性問題。圍繞前三個問題,計算機教育專家們已經給出很好的解決途徑,相關課程的設置構成了計算學科目前的專業課程群[5]。對于第四個問題,目前還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從計算學科的應用現狀來看,服務計算已經滲透到計算機科學、信息技術和信息管理等多個領域。從科學哲學的角度來看,當技術發展到一定地步,提升技術、服務社會成為一種必然[6]。因此,構建面向服務的計算教育模式正成為一個富有挑戰性的學科教育新課題。

2面向服務的計算學科教育框架

面向服務的計算學科課程體系可以借助學科的極小課程集加以描述。計算學科的極小課程集是指僅包含與其相應的科學概貌、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術的最少課程。極小課程集與核心課程或基本課程概念不同,與學科各專業方向課程的交集相比,極小課程集的基數更小,更能凸現學科特征,所以它們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計算框架的本質是從服務的視角實現計算學科的發展任務。服務具有無形性、同步性、動態性等特征。因此,面向服務的計算學科與傳統計算學科課程設置的差別主要在于理念不同。面向服務的計算學科課程著重體現了學以致用的學習特征。這是因為計算學科理論框架和硬件產品以及系統軟件在我國目前情形下難以形成重大突破。如果將成熟的計算學科理論和技術應用到社會實踐中,一方面會提升社會信息服務水平,同時也會促進計算學科自身的發展。面向服務的計算學科課程體系與現有的課程體系是兼容的。

面向服務的導論類課程主要面向一年級學生。課程目標是根據社會服務的計算需求激發新生的學習興趣。課程一方面全面介紹計算領域的總體概貌和計算學科的知識體系,另一方面深度挖掘社會服務環境中的計算需求,使學生感受計算學科廣泛的社會需求,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面向服務的計算理論與實踐課程主要包括計算機組成原理和操作系統等。這部分課程的學習強調基本的計算原理,以及這些基本理論產生的社會服務功能。面向服務的程序設計語言類課程也是計算學科的必修課。新的課程群設置注重面向服務的軟件開發功能,同時兼顧傳統計算課程的融合,在舍棄和充實的原則下,構建具有自適應性的面向服務的計算學科框架,并在此基礎上,建立新的面向服務的計算學科課程體系。

新課程群主要以服務語言開發和服務計算范型為基礎,以服務感知、服務聚合、服務挖掘、服務管理、服務優化,服務保障為理念而設計。計算導論類課程主要使學生增加社會服務意識,而面向服務的系統開發課程和面向服務的計算原理課程是兩大支撐課程組。服務通識課程以及面向服務的軟件工程等課程主要是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度和學生的實際工程應用能力。面向終端用戶(包括學生以及社會人才需求方)的服務感知、服務聚合和服務設計是面向服務課程效果反饋的智能化動態調整模塊。#p#分頁標題#e#

3面向服務的計算學科教育實踐

根據全國高等師范學校計算機教育研究會提出的計算機教育創新的需求,面向服務的計算學科課程設置示范工作已經在全國的部分高校展開。河北師范大學計算機學院針對服務計算的新形勢,提出了面向服務的軟件工程專業課程新體系[7],并作為“地方院校計算機應用專業人才培養研究與試點”項目的試點單位進行了課程改革。河北師范大學提出的信息服務工程專業課程體系主要包括“IT服務管理、信息系統工程、信息安全保障、系統管理與維護以及服務科學”等內容。南京郵電大學為了適應面向服務的計算學科新趨勢,也展開了相應的學科教育實踐。在教學實踐方面,一方面加強與國外的軟件業進行廣泛深入合作;另一方面在校園管理過程中實施“智慧校園”的專業實踐活動。

已經開發并投入使用的“基于Web的智慧校園系統”充分體現了面向服務的學科特性。具體的服務內容包括管理服務、教學服務、科研服務、生活服務和感知服務5個模塊。特別是在感知服務模塊中引入了物聯網技術、RFID技術、溫濕度傳感、視頻監控技術、門禁技術以及工業實時Web服務技術,實現了校園生活感知和校園安全感知功能。對于被服務的對象——校園內師生而言,智能教室的感知是讓學生和教師可以隨時通過GIS查看教學樓中教室的使用情況,并可以實現在線評教。今后配合電子白板,還可以實現遠程教學互動,提高了便捷性,實現了服務信息的聚合。

第2篇

關鍵詞:云學習;云計算;信息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599 (2011) 23-0000-01

Analysis of Cloud Study Applied to Universit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Significance

Tan Panpan

(Sichuan College of Education,Chengdu 611130,China)

Abstract:The study of the background cloud and cloud-learn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or the teaching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necessity of studying the social effects of cloud analysis used to explain the cloud learn the significance of universit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Keywords:Cloud study;Cloud computing;Informatization teaching

一、研究背景

云計算[1]是一種商業計算機模型,它將計算任務分布在大量計算機構成的資源池上,使各種應用及系統能夠根據需要獲取計算力,存儲空間和信息服務。也就是說云計算是通過網絡按需提供動態伸縮的廉價計算服務。“云學習”系統[2]是在云計算(Cloud computing)環境中,圍繞學習服務,以心理學、教育學、知識工程和系統工程的理論為指導,建立云知識、云任務、云資源、云組件、云網站和學習者認知結構等關鍵模型,利用軟件架構和Web互動技術開發的、具有互動探究特色的、開放式可持續發展的、個性化、分布式學習系統;是互動探究式學習資源開發、交易、運行與進化的技術規范。云學習主要是在“云學習”系統的支持下,以“整合資源,集中服務,以學習者為中心”為理念的教與學的活動。云學習是近年來提出的概念,是一個新的研究領域,隨著云計算產業受到國內外IT企業公司的追捧,云學習的理念已經開始被各教育機構和專業人士所接受,很多機構正在積極籌備和開發云學習相關產業。根據百度文獻,2006年,Google首席執行官埃里克?施密特首次提出“云計算”的概念,隨后,Google與IBM開始在美國大學校園推廣云計算的計劃。在中國,IBM與臺灣各高校合作“云計算學術計劃”,將這種先進的大規模、快速計算技術推廣到校園。IBM還與無錫市遠程教育中心合作,利用云計算這個平臺重新整合資源創建新的學習體系。2009年11月,中國第一家云計算產業協會在深圳成立。2011年,諾亞舟公司舉行了的主題為“百年樹人壯志凌云”的“云學習”技術平臺暨“優學派”全球首發新聞會?!吨袊h程教育》曾有報道說云學習時代已悄然來臨。由此預見,云學習運用到高校信息化教學中是今后發展的趨勢。

二、云學習高校信息化教學中運用的必要性

由于高校信息化建設的逐步深入,信息化教學范圍已經擴大至高校各類學科門類中,各種電子教學資源日趨豐富,利用信息技術的教學方式也日趨增多,而信息系統的軟硬件系統建設,升級和維護的費用越來越高。對于各教學單位以及教學活動的參與者而言都是沉重的負擔,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學活動的發展,且打擊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云學習中,云學習中心平臺的搭建、維護、升級和各高校已有信息資源平臺的整合,均由第三方服務提供商提供,各學校用低廉的費用租用其服務即可完成原來需要高配置的本地計算才能完成的計算任務,這樣可以避免本地建設和維護價格不菲的計算機系統。云學習對用戶端設備要求很低,不同高校,不同學科,不同層次水平的學生和教師可以利用手中任何連網終端設備(可以是手機,PDA,PC機等)隨時隨地訪問云學習中心平臺,上傳和下載各種教學、科研資料,及時進行學習、研究和教學交流,根據不同權限使用和管理各種教學軟硬件。將云學習運用于高校信息化教學中,可以沖破傳統教學對,的教學環境、位置、時間的限制,因此將云計算環境下的云學習應用于高校信息化教學中是十分必要的。

三、云學習的社會效益

云學習是在目前云計算蓬勃發展下提出的,云計算是通過網絡按需提供動態伸縮的廉價計算服務將云學習具體應用于高校信息化教學中,不僅可以大大減輕高校對信息系統的建設、維護和升級的花費,而且可以減輕學校的教學管理成本,減輕學生和老師的購買終端設備的負擔。這可以改善不同地區,不同學校教學不公平的現象。各級各類高校將教學資源放于云中心共享資源庫中,有力的整合了各類高校的教學資源,減少了資源的重復建設,有利于學術交流,自主學習,和終身制學習。由于云學習可以沖破傳統教學中對的教學環境、位置、時間的限制。因此,云學習在高校教學中的應用可以改進以往的教學方式,更好的以學生為中心,提高各層次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效的促進個性化教學,對于目前高校提倡的開放式教學以及一體化教學都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

四、展望

云學習的研究在目前還處于起步階段,將云學習運用于高校信息教學在研究角度和研究的內容上都是創新。將云學習結合高校信息化教學,以高校老師和學生的教學活動為基礎,運用云學習的低成本,資源豐富的優勢,可以改進傳統的教學的弊端,創造出新的教育教學模式,對今后教學形式和教學管理的發展和變革都具有積極的影響。

參考文獻:

[1]趙元.云計算在港口行業中的應用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學,2009

[2]鄭煒,王秀東,楊承云,楊琳.基于云計算的諾亞舟云學習系統設計及應用[J].2011,14:92-93

第3篇

摘要:“計算機導論”是計算機各專業本科的第一門專業基礎課,它對后續課程學習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針對近年來在大學計算機專業中開展的“計算機導論”課程的現狀,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本文就“計算機導論”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做初步探討。

關鍵詞:計算機導論;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計算學科;課程構建;導引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B

1引言

“計算機導論”課程是計算機專業者要學習的一門非常重要的專業基礎課,也是入門課。應該就學科特點、學科形態、歷史淵源、發展變化、典型方法、學科知識組織結構和分類體系、各年級課程的重點,以及如何認識計算機科學,學好計算機科學等問題從科學哲學和高級科普的角度去回答學生的疑問,因而起到后續課程導引的作用,從而讓學生對計算機系統有一個全面的初步了解,并為深入學習計算機學科的各專業課奠定“以全局指導局部”的基礎。

但是計算機科學發展日新月異,新方法、新技術不斷涌現。因此很難找到一本與時俱進的教材,既滿足學生的理論課需求,又滿足實踐課需求。同時傳統教學模式中有些內容已不適應新時期人才培養的要求,需要進行變革,針對上述情況,筆者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探討自己的看法。

2存在問題

通過大三、大四學生調查,發現當問及你對計算機學科的體系結構怎么理解?80%的學生對此問題回答模棱兩可,筆者對這種現狀震驚了。相當一部分學生對計算科學缺乏比較全面的認識,科學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工程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工作能力較差,一些學生經過四年的學習后還沒有建立起一些專業學習的方法,甚至有些同學認為計算機專業學習就是熟練掌握電腦的基本操作,而對于一些理論方面的知識缺乏興趣。這樣必然導致學生在以后的專業學習和自我學習能力培養方面出現很大的障礙。究其以上情況,教與學的目前狀況值得我們深思了。

鑒于存在以上的現象,誠然與學生本身的學習能力、態度、興趣有關,但另一方面對“計算機算計導論”這門課程的內容、教學目標要求以及對教師的要求等都發起了挑戰,如何解決這門入門課程對學生、后續課程的引導作用,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3教學目標

多年來,在計算機專業教育中,對該課程應達到怎樣的教學目標問題一直沒有定論,這也就給從事該課程教學的教師帶來了一些難度和偏差。由于學生個體的差異,如對計算機的認識程度的不同,導致他們對該課程的需求、興趣不同,因此就有可能在教學過程中增加或刪減一些內容,而實際上,內容的增加或刪減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沒有課程目標的約束。1989年1月,ACM攻關組在《ACM通訊》雜志上發表了計算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報告――《計算作為一門學科》,該報告明確要求《計算機導論》課程要以嚴密的方式將學生引入計算學科中各個富有挑戰性的領域。2001年12月,ACM 和IEEE - CS任務組提交的CC2001 (Computing Curricula 2001)報告更進一步指出,該課程應能讓學生了解計算學科中那些富有智慧的核心思想 。我們從這個意義上出發來看,既然本課程是計算專業的最先開設的課程,它應該達到的目標是:(1)激發學生對學習計算機學科的興趣;(2)充分展示計算領域能做什么,但不去深究怎么做;(3)能揭示計算領域的歷史及其發展狀況;(4)能培養學生學科全局觀及隨著學科的發展不斷更新知識的意識;(5)能讓學生了解該專業畢業生應具有的基本知識和技能,以及在該領域工作應有的職業道德和應遵守的法律準則。

4教學內容

近年來,雖然很多高等學校開設了“計算機導論”課,但要區別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學生與非計算機專業學生在培養目標和方向上的不同,;還要明確課程內容設置目的,作為計算機方向的入門課程,應把握教學內容的深度和廣度。按照“CCC2002教程”的描述,按照上述對內容的描述,“計算機導論”課程的內容可分為下列幾大部分:

(1) 計算機學科概述,包括學科的背景、發展歷程、名稱的來歷等;

(2) 對計算機硬件知識的描述,包括計算機的產生和發展,馮?諾伊曼結構計算機的基本組成,計算機的體系結構,計算機硬件技術的發展等;

(3) 對軟件知識的描述,包括軟件的分類、程序設計的基礎知識、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的思想、算法與算法分析、數據結構與操作系統的基本知識、數據庫和軟件工程;

(4) 對通信與網絡知識的描述,主要介紹數據通信的基本概念和計算機網絡的基本原理,包括網絡的體系結構、數據通信的基本方法和網絡協議以及網絡系統的安全和管理知識;

(5) 人與計算機,包括人機交互知識、人工智能技術的研究領域及取得的主要成果、人腦與電腦的關系;

(6) 計算機和社會,包括計算機系統的應用、計算機專業與社會的關系、知識產權與職業道德等;

(7) 學科的未來,在每一部分中穿插介紹計算機發展史上著名的事件、公司、人物、產品,我國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歷程,使學生全面了解本學科。

5教材選擇

5.1適當補充新的信息

在課程內容的選擇上,既要有基礎性又必須有先進性。既然計算機導論是一門正規的基礎課程,課程內容就不能帶有隨意性。課程的性質和目的也決定了不僅要向學生介紹計算機的感性知識,還要介紹計算機的理性知識,即要“領進門”,又要“送一程”,所以課程內容的基礎性是十分重要的,這一部分內容應該相對穩定。 但是計算機導論又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課程,由于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軟件的更新換代十分迅速,如果授課內容陳舊、膚淺,不但學生會失去學習的興趣,而且上機實習也會遇到障礙(找不到過時版本的軟件),所以課程內容必須“吐故納新”,要適當介紹一些計算機技術的新知識和一些流行的優秀軟件,使課程內容始終保持先進性。 所以不僅教學大綱要不斷修訂,而且教材也要及時更新。

5.2防止兩個傾向

在計算機導論課的內容選擇上還要防止兩個傾向:一個是過于簡單,另一個是過于復雜。 如果課程內容簡單化,降低要求,就容易把這門課降格為社會上一般的計算機操作培訓班。 把計算機基礎教育系列課程的第一門課程混同于計算機掃盲,是對該課程采取實用主義態度的結果,也是對課程性質和任務的一種誤解。 反之,如果課程內容復雜化,一再加碼,就會把這門課提升到計算機原理課的水平,學生聽不懂,吃了夾生飯,會給后續計算機專業課程的學習造成障礙,同樣也會使學生對計算機的學習“望而卻步”。

6教學方法的探討

6.1教學融入“故事性、趣味性、啟迪性”

“計算機導論”課程的教學會涉及到計算機科學發展的很多人和事物,如果將一味地將一些枯燥的知識簡單的傳授給學生,學生的接受能力和興趣并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把涉及到的專業術語知識等所關聯的到人物事件講述成一個個生動的故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他們的成功與貢獻來啟迪我們的學生對計算機科學學習的興趣,增強專業認識。比如講到計算機體系結構時,就會提到馮諾依曼,他的人生經歷,事件發展背景;講到計算機網絡時就會提到,美蘇爭霸等重大事件;比如講到人工智能方面可以引出“深藍大戰”。這樣集故事性、趣味性、啟迪性結合古板的知識讓學生充滿興趣開拓自己的知識面。

6.2直觀的教學法

比如,當涉及到一些硬件知識時候,教師可以在課堂一邊拿著一些硬件部件進行現場講解。在做實驗時,讓學生親自動手來實踐課堂教學的理論知識,比如進行硬件組裝,讓學生通過真實地觸摸硬件的元器件及產品來加深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再如,當講到計算機網絡的有關知識時,就可以到實驗室去,讓學生從專業的角度來學習網絡,進行現場簡單的認識網絡的組成。這種感性的教學方法能帶給學生直接的專業學習體驗以及更新穎的感觀認識。

6.3善用現代計算機多媒體技術教學法

采用這種技術不僅能使大一學生有了上課耳目一新的感覺,更重要的是它能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帶來更多的信息量:

(1) 在講到硬件的一些基礎知識,可以用視頻展現整個說要講解的相關知識的視頻過程。

(2) 在講解到操作系統等軟件進行操作時,可以用視頻展現操作系統的安裝過程,然后再帶學生進行實驗室進行現場安裝,進一步鞏固課堂教學。

(3) 在講到一些抽象的基本原理時,如在講解到CPU的工作原理時,可以用制作的Flash小動畫展現CPU的工作原理。

6.4語言表述具體化

因為計算學科中抽象性的內容較多,所以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如果語言表述不通俗易懂的話,抽象性越高,學生會在剛剛了解一個內容的基礎上,再盡全力去理解這晦澀的專業術語等抽象的表達,這樣學生陷入一個惡性循環中,就會有云里霧里的感覺,聽課效果肯定會受影響。

6.5精講多練是授課的重要方法

計算機導論課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使用計算機和利用計算機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較快接受新技術、新方法的能力。這些能力單靠課堂教學是培養不出來的,而要靠大量的上機實踐。 因此,計算機導論課應由“以教師為中心”向“在教師指導下學生主動學習為主”轉移,正確的指導和大量的上機實踐是學好這門課的基本保證。課程性質的定位也決定了必須采用精講多練的授課形式。精講應該是不得不講時才講?,F代教育思想在強調學生是學習主體的同時并不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要精選重點和難點詳細講解,使剛入大學的新生在陌生的學習對象面前不至于束手無策,但也要給學生留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使他們能夠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6.6對授課教師的要求

“計算機導論”課程作為計算機專業學生的入門課程,內容廣泛且與后續課程關系密切,因此講授起來有一定難度,本課程要求教師必須站在學科的高度看問題,將復雜的、抽象的內容簡單化、形象化,因此對教師的要求很高?!傲己玫拈_端是成功的一半”,但也有“萬事開頭難”,授課教師不僅要有極大的熱情,能夠帶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要對本學科有全面了解,要變傳統的知識型教學為研究型教學,選擇適當的知識為載體,通過對知識點的講授,讓學生學會思維。這就需要教師自身先把知識“嚼出味兒”,然后再在課堂上使學生形成科學的思維習慣,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教師還應該根據自己所在學校對學生的培養目標定位、根據學生的特點,有機地組織和確定課程內容,把握教學計劃的總體安排,強化能力培養的意識,使學生能通過對學科的理解和認知進入學科領域。

“計算機導論”課的每一個環節勢必影響著計算機專業學生的后續知識的學習,這值得我們每一位從事這方面工作的人們去關注。

參考文獻:

[1] 中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教程2002研究組. 中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教程2002[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

第4篇

【關鍵詞】云計算;信息化;中職校園網;中職校園網中的“云”應用

一、云計算產生背景

隨著多核處理器、虛擬化、分布式存儲、寬帶互聯網和自動化管理等技術的發展,產生了一種新型的計算模式――云計算,它能夠按需部署計算資源,用戶只需要為所使用的資源付費,是繼1980年后大型計算機到客戶端―服務器的大轉變后的又一種巨變。

云計算概念Google提出的,是將大量用網絡連接的計算資源統一管理和調度,構成一個計算資源池向用戶按需服務,這是一個美麗的網絡應用模式。從本質上來講,云計算是指虛擬化、負載均衡、遠程網絡存儲、并行計算、分布式計算、熱備份、冗余備份等網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發展融合后的產物。

二、云計算在校園網中主要應用

云計算的出現并快速發展,一方面是虛擬化技術、數據密集型計算等技術發展的結果, 另一方面也是互聯網發展需要不斷豐富其應用必然趨勢的體現。2011年1月19日,由四川電信、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南交通大學聯合組建的“中國西部信息中心云計算高校聯合實驗室”正式成立。使得云計算在校園網中的應用正式拉開帷幕。

2011年1月13日,戴爾公司宣布其成功地助力廣州大學部署了基于云計算基礎架構平臺的集中化管理解決方案,為 廣州大學的不同用戶提供各種資源系統和服務。通過構建一個互聯互通、信息共享以及服務教學、科研和管理的“數字校園服務平臺”,廣州大學解決了其在信息化建設中所遇到的各種挑戰。云計算系統可用來構建普及計算環境,用于大規模的客戶機需要安裝大量常用軟件的場景。非常適合用于校園網環境中構建全局計算環境,教學用計算機部署等應用,可充分利用現有設施的潛能,滿足師生在教學科研中的實際需求,大大提升校園網的應用和管理水平。

三、中職校園網中的“云”應用

目前《教育部關于加快推進職業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意見》對中職信息化提出明確要求,而在信息化建設中,網絡建設是核心。隨著各中職學校校園網建設得越來越完善,云計算的應用倍受關注。

中職校園網中“云”的應用主要在兩個方面:云計算管理平臺,桌面云教學應用平臺。

(一)構建云計算管理平臺

構建學校教育云平臺(Iaas),提供基礎設施云服務,應包括基于MOOC在線教學平臺的云計算學習平臺,通過云計算方式整合現有資源,充分利用主機計算能力、存儲空間,實現動態云平臺的建設目標,充分發揮系統管理架構資源共享要求。按照合規性要求提供變更管理的支持,提供虛擬化平臺以整合共享服務器資源,提供數據中心業務連續性管理,以及健康和服務標準統計分析。主要是要滿足以下四個方面的功能。

1.資源自服務功能

提供資源的自由選擇定制,學校用戶可以根據實際的需求選擇不同的資源配置方案,比如計算資源可以根據操作系統、處理器能力和內存大小等來選擇。如果缺省沒有包含用戶需要的服務,也可以自己通過自服務模塊來定制自己的計算資源。

2.資源管理

主要管理平臺的核心資源,包括帳號、權限、鏡像文件、虛擬機、網絡配置、存儲配置、軟硬件以及license等。使物理服務器重組、整合到虛擬機架構上,提供端到端的管理支持。并能實現快速和有效的從物理到虛擬機的轉換; 在物理服務器上智能化的布置虛擬的工作負載,使得集中管理和控制達到最優化。

3.資源服務

提供對資源池資源的操作封裝,將底層資源包裝成服務,其中包括數據采集、監控告警、軟件部署、應用遷移、備份與恢復等子模塊。

主機數據采集,主要包括:Windows服務器和UNIX/Linux服務器;

數據庫數據采集,主要包括:Oralce、MS Sql Server、Mysql等;

存儲設備數據采集,包括主流存儲廠家的設備;

中間件數據采集,包括:、IBM Websphere等中間件;

對于服務器的全面備份/恢復管理也是服務器管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服務器備份應該包括兩個層面,應用層面的數據備份/恢復,系統狀態的備份/恢復。

4.系統管理

云計算平臺將使用若干臺服務器承載所有平臺的系統管理功能,包括對整個云平臺、服務器、客戶端計算機的監控、管理等運維操作。但是除了對這些資源、軟硬件設備進行運維外,對系統管理模塊自身的管理也是極其重要的。保證系統管理模塊正常運行正是IT架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作為對整個業務平臺、應用平臺的支持,保證其順利運轉的根基,必須得到更加可靠、持續的運維。

對系統管理模塊的運維包括:

服務器的變更和配置管理

服務器的運維監控管理

服務器的備份/恢復管理

(二)構建桌面云教學應用平臺

把目前學校現有網絡教學平臺集成進來,與資源庫平臺實現無縫對接,達到數據共享,統一登錄統一管理的目的,通過建設覆蓋各專業的網絡課程,將網絡課程作為核心基礎來搭建班級空間,提供教師空間和學生個人空間,實現網上交流學習,為網絡教學實現在線或離線網上交流、輔導,實現“班班通”和“人人通”。

1.統一管理: Hyper-V的桌面虛擬化,提供可靠的、可伸縮的、高性能的桌面虛擬化平臺,用于托管虛擬桌面。Windows Server 2012 with Hyper-V 3.0是下一代的虛擬化平臺提供者,它提供了快速遷移、高可用性和實時備份等特性。

2.應用程序虛擬化:支持向用戶的虛擬桌面(而不是虛擬桌面映像中安裝的應用程序)動態提供應用程序。此功能有助于減少虛擬桌面的內存占用,同時改善應用程序的管理。根據應用程序是在本地還是遠程執行,客戶可以部署Microsoft Application Virtualization 4.5或者Microsoft Terminal Services RemoteApp。

3.桌面交付機制:用于管理用戶設備以及在服務器上運行的遠程桌面之間的連接。通過在運行時結合桌面映像與用戶的配置文件及個人設置,并向最終用戶交付個性化的桌面,它還可以幫助動態配置遠程桌面。目前,Windows Server 2012在新的Remote Desktop Services 平臺中提供了一個本地VDI連接,從而允許為客戶提供共享及個性化桌面。

4.Windows系統許可:為了提供一種有效的許可機制,以便客戶能夠獲取Windows遠程副本的許可,Microsoft創建了Windows Virtual Enterprise Centralized Desktop。這種基于訂閱的許可機制允許組織在數據中心中不受限制地安裝Windows客戶端版本的副本。

5.鏡像管理:虛擬桌面管理方案采用一體化(All-in-One)設計,虛擬桌面管理所需的所有功能部件集中部署在一個虛擬機中,以虛擬機鏡像的方式。具有部署簡單、易于維護和管理的特點。還支持目錄服務,便于與企業現有IT設施集成,簡化用戶管理。支持Web化的管理。

6.瘦客戶端:基于ARM Linux的高性能云終端,終端采用ARM處理器和深度定制和優化的Linux系統。具有能耗低(5W)、高性能(4核1.8Ghz CPU,8核心GPU)、高安全的特點。支持RDP、RemoteFX圖形增強協議、SPICE等多種桌面協議,支持一鍵補丁升級。

7.移動設備接入:支持Android手機和平臺的接入、支持Windows PC的接入;實現隨時隨地訪問、辦公和教學。

8.在線教學管理:建立基于Iaas的云存儲Swift對象存儲系統的教學環境。主要包括教師建立班級空間、建立學習小組、添加本班的學生、MOOC視頻資源、教學內容、作業、試卷;教師根據課程特色,設置學生通過自主型學習、引導型學習等多種方式開展網上學習活動;教師可以統計學生的學習進度,以及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對作業、試卷的完成情況進行統計。

基于消息機制,老師可以將‘最新作業’、‘最新考試’、‘班級學習活動’等教學內容給學生,讓學生可以及時快捷的了解最新學習動態。跟蹤教學情況,對學習效果進行分析,提供各類型統計分析報表,實現教學、學生、教學互評功能。

9.個人學習空間:個人學習空間,包括所學課程管理、在線學習、互動反饋等方面提供教師、學生互動的教學平臺。配合資源平臺積累的教學資源,可以提供教學計劃開設、班級管理、課程學習、網上考核、課程作業、課程論壇、調查問卷等功能。

師生交流互動包括教師的授課、引導、答疑、班級作品的展示、組織交流活動,也包括學生的分組學習、討論、在線提問答疑、給老師發送反饋信息。同時提供學生在線作筆記、在線作作業、提交作業給老師批改、在線考試等教與學的活動。

四、結束語

隨著《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的逐步落實,多種接入方式并存;數字化學習資源總量不斷擴充;各種教育管理業務的集成;天地網絡全覆蓋等對計算機網絡建設的需求越來越高,從頂層設計開始,堅持需求主導,強化信息共享、業務協同和互聯互通,突出建設效能,有效提高網絡服務水平。而中職校園網的建設為適應這些發展,勢必要向著高度開放、高度集成、高速互通、虛擬智能、移動互聯等多維度方向全面展開,所以在未來中職校園網的建設中“云”的應用會越來越廣泛,“云”也勢必會滲透學校工作的每一個環節,這將讓 “云”會在一個很長時期受到越來越多的人的關注、分析、研究,將讓“云”的應用向著健康、安全方向持續地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志鵬.云計算在校園網的應用[J].科園月刊,2010(11).

[2]王云鵬.云計算在高校校園網的應用與思考[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2(6).

[3]曾明,李建軍.網絡工程與網絡管理[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3,8.

第5篇

摘 要: 隨著混合式教學的發展,教學和學習方法都將基于大量教學數據的分析和處理。針對教學與學習方法的變化,設計一種基于CIPP教學評價體系的多方權重指數算法,將層次分析法、熵權法與關聯算法結合,根據不同的學習行為的變化得到不同的評價結果。實驗結果表明,評價結果避免了主觀性與不穩定性,充分利用大數據優勢,優化了教學方法和教學系統。

關鍵詞: CIPP; 熵權法; 層次分析法; 關聯算法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8228(2016)07-01-04

An improved multi-party weight index algorithm in CIPP evaluation system

Fan Ling, Hu Lai, Li Baijun, Qin Liuting

(School of Ethnic education,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Beijing 100876, China)

Abstract: Aiming at the change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methods, design an improved multi-party weight index algorithm in CIPP evaluation system. In this algorithm,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entropy weight method and association rules are combined to get the different results from the different learning behavior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evaluation results can avoid the subjectivity and instability, make full use of the advantage of big data, and optimize the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system.

Key words: CIPP; entropy weight method;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ssociation rules

0 引言

云計算和大數據技術推動了教育技術革新。目前提倡的混合式教學將傳統課堂與網絡教學結合,靈活地利用課堂上下的時間,充分利用網絡技術和學習平臺,從而幫助師生取得最優化的教學效果。

任一種優秀的教學方式,都必須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如果只憑借教師的主觀判斷進行教學調整,顯然有失偏頗。教學評價體系是教學系統自我了解、自我修正的一個重要環節,目前應用最廣泛和成熟的一種教學評價模型是CIPP模式[1],CIPP包括背景評價、輸入評價、過程評價和成果評價四種評價。

1 基于CIPP評價模型的多層次指標體系

基于混合式教學的CIPP評價模型,根據學生背景(包括前期成績、專業方向等)不同,借助現有計算機技術,采集學生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客觀數據(包括學習時間、學習計劃完成情況等)和成果數據(包括考試成績、合格率、優秀率等),對指標的重要性進行比較和量化,避免權重的主觀性和不穩定性。

首先根據CIPP評價體系的對象、過程和內容,對具體指標進行排序和分級,建立指標矩陣。將評價體系按照①背景評價、②輸入評價、③過程評價和④成果評價四個子目標,每個目標又按照教師和學生兩個主體分別考慮。在評價指標體系中,4個一級指標代表CIPP的4個過程,每個一級指標包含2個二級指標代表教師和學生兩個主體,每個二級指標又包含2~4個三級指標,我院計算機課程為例,其指標體系見表1。然后根據不同層次結構的不同對象特點,采用不同算法,求得每一層次的各元素對上一層次某元素的優先權重,最后用再加權和的方法遞歸求得對評價體系的最終權重[3]。

2 各層多方權重指數算法

根據基于CIPP評價模型的多層次指標體系的討論,將系統分成三個層次(見表1),考查對象有三個方面:學生成績、教師評價與系統評價。其中學生評價權重由熵權法計算得到,教師評價與學生成績相關聯,系統評價都與學生成績及教師評價相關聯,因此,教師評價與系統評價的權重均由關聯算法得到。

2.1 熵權法計算學生成績權重與二級指標

第6篇

關鍵詞 提高 小學數學 計算教學

一、計算教學與解決問題相結合,為提高計算教學有效性營造氛圍計算教學與解決問題相結合,需要合理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傳統計算教學非常重視復習鋪墊,每節課前,老師分析學生將要學習的新知所需的舊知,進行針對性的強化復習,為新知的學習掃除障礙。但單純的計算練習讓學生覺得枯燥乏味,很難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所以,新課程背景下的計算教學一定要合理創設問題情境,引出計算學習,讓學生感覺到學習計算的必要性,激發他們的認知需求。

二、注重估算小學生數學意識培養,發展學生數感,為提高計算教學有效性指明方向《數學課程標準》明確要求學生“能估計運算的結果”,倡導我們在計算教學中注意對學生估算意識的培養。因為估算不僅有著十分重要的實用價值,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數感,幫助學生對筆算或者其他計算的結果做出是否合理的判斷,讓我們的計算教學和學生關于計算的思考沿著正確的方向進行下去,進而提高計算教學的效率。

三、注重算理的適時理解,為提高計算教學有效性奠定基礎算理是計算的依據,注重算理的適時理解有助于學生深刻理解算法,做到不僅知其然還知其所以然,為提高計算教學的有效性奠定基礎。

回顧傳統的計算教學,教師最關注的是學生的計算技能的培養,重視學生對算法的表達、書寫。至于對算理的理解,則蜻蜓點水,關注不多。這樣的教學,學生始終很難說出計算的理由,只有通過大量機械重復的練習,才能提高計算的正確率。并且,一旦疏于鞏固又容易遺忘。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把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目標劃分成了知識技能、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落實到計算教學中,就是既要讓學生掌握計算方法,又要理解算理,即既要解決“怎樣做做?”又要“為什么這樣做?”的問題。那么對于算理的理解就需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算理應是學生在自主探索中建構 。在計算碰到新問題時總有相當多的學生會應用已有的經驗想辦法解決問題,教師應為學生提供探索的空間,交流的平臺,在交流中明白一個個算理,從而發展學生的思考能力,不但能提升認識,還能為新知的學習打下基礎,縮短教學的時間。

第二、展現多種算理時要找到突破點。 葉瀾教授說過,沒有聚焦的發散是沒有價值的,聚焦的目的是為了發展。為此,在交流多種想法時,教師要善于抓住恰當的一種切入口,大部分學生容易理解的進行突破,這樣效率就提高了。

例如:教學十幾減9時,學生出現了好多種算法,如果要一一解釋每個學生的算理確實要花好長時間,而且其他學生還會有一種云里霧里的感覺,結果什么都不清楚,因為每種計算都會有一般的算法,為后續學習打基礎的。這時教師只有選擇其中最容易理解的破十法和想加算減這兩種方法講解,讓學生理解算理。這關于提高小學數學計算教學有效性的思考王正茂(開縣漢豐第六小學 重慶 405400)摘 要 計算教學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直接影響學生的智力和心理發展,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有著重要的意義。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計算教學的效率呢?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一些膚淺研究。

轉貼于

關鍵詞 提高 小學數學 計算教學樣既能讓所有學生都能理解又提高了教學效率。 第三、注重算理與算法的溝通。 算理是算法的基礎,當學生明白了算理后,教師及時落實算法與算理的聯系,有利于對算法的掌握,提高計算教學的效率。 四、提倡算法多樣化和算法最優化,是提高計算教學有效性的依托每個孩子的知識背景、家庭環境、生活經歷等都是不同的,以致每個孩子的思維方式、分析問題的切入點也存在很大的區別。由此才會導致學生對同一問題的不同看法和不同的思維方式。不同的算法體現孩子不同的思維方式,作為老師應該尊重他,以利于孩子今后的學習,對學習產生興趣。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數學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指出,要鼓勵“算法多樣化”。倡導“算法多樣化”是對學生個性化思考的尊重,有利于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提升學生的思維水平。當然,需要注意的是提倡算法多樣化,并非要求學生一定要掌握多種計算方法;也并不是要求學生要生硬地去套出多種算法。算法多樣化應是學生在探索算法的過程中自然形成的。更重要的是面對學生的不同算法,教師有必要引導他們進行優化,努力尋求一種最基本、最簡單、最有效、最有價值的計算方法。

例如:一年級教學“9+幾”,這是一個非常重要,需要每個孩子都必須熟練掌握,甚至是記憶的數學事實,也是孩子以后學習數學計算的基礎。所以,老師在進行這一內容教學時,一定要鼓勵學生去發散思維,選擇不同方法來進行計算,如:擺小棒、向后數、大數湊十和小數湊十等等,只要是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得到的能夠用于正確計算的方法,我們都應該肯定它。但是,同時我們應該對算法進行優化,讓學生意識到湊十法才是最簡便有效的通識做法。由此看來,在計算教學中正確處理算法多樣化和算法最優化的關系是何等重要。計算教學的有效性就是以此為依托體現出來的。

五、培養良好的計算習慣,是提高計算教學有效性的重要保障縱觀我們的計算教學,我們會發現:教學效率不高,學生在計算中出現的錯誤,僅有少數是由于學生沒有正確掌握計算方法,不會算而造成的,絕大多數是學生粗心大意、觀察馬虎、字跡潦草等不良習慣造成的后果。例如抄錯數字、漏寫符號、加法忘記進位、減法忘記退位,或者加法當減法做,乘法做成除法等。由此可見,培養良好的計算習慣,是提高計算教學有效性的重要保障。

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的習慣:要求學生在做題以前,看清數字和符號,觀察它們之間有什么特點,有什么內在聯系。

第7篇

摘要:本文針對目前高校特別是獨立院校計算機學科教學中理論與實踐課程存在的問題,創造性地提出了一套適用于計算機專業嵌入式系統方向的課程體系和培養方案。

關鍵詞:嵌入式;課程體系;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B

1存在的問題

與當前發展迅速的嵌入式計算機技術及其巨大的市場潛力和產業需求相比,高校的嵌入式方向教育相對滯后。國內的嵌入式系統教育還處于初期階段,雖然部分高校開設了嵌入式系統課程,但大都作為選修課,課時很短,還沒有形成統一的課程體系和人才培養模式。而且知識體系系統性和針對性較差,知識較為陳舊,大多停留在8位單板計算機應用的低水平層次上,導致畢業生缺乏工程實踐能力,無法適應企業的實際需要。高層次嵌入式軟件工程人才更是嚴重匱乏,嚴重制約中國未來嵌入式軟件產業的發展。

導致這個結果的原因,一方面是高校對目前的技術發展不夠重視,另一方面是因為普通高校的課程體系受到教育部的指導制約。獨立院校作為一種新型的教育單位,作為對普通高校資源的補充,具有較大的靈活度和自由度。我院對現行的教育體制進行了深入的調查和研究,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課程體系和培養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2嵌入式方向課程體系的改革

獨立院校的教學體系偏向于應用,因此我院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面向企業的人才需求,緊跟高科技技術的發展步伐,對計算機科學技術專業的課程體系進行了改革,形成了一套獨具特色的面向嵌入式方向的人才培養方案。

嵌入式方向的課程體系可以分為三個主線,分別是軟件基礎課程、硬件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

軟件基礎課程主要注重對學生知識的培養,而不是對語言工具使用的培養。軟件基礎課程培養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一種軟件設計思想,并掌握程序設計的基本方法,為后面的專業課程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軟件課程主要開設下列課程:“計算機導論”、“C語言”、“數據結構”、“離散數學”、“Visual C++程序設計”等課程,取消了以往的16位“8086匯編語言程序設計”課程,而只是在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中大致講解,同時在“ARM體系結構與編程”里增加了ARM匯編語言,這些課程為后面的專業課程奠定了基礎。另外在選修課程方面增加了“Java程序設計”等高級語言的課程,供學有余力的學生選修。

硬件基礎課程主要側重于讓學生掌握硬件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谇度胧较到y設計方向的特點,去掉了以前偏重原理的理論課程。硬件基礎課程主要有“電路分析基礎”、“數字邏輯電路”、“計算機組織與體系結構”、“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等課程。這些課程的開設目的是讓學生掌握計算機硬件基礎理論和計算機接口技術的原理與基本應用,為后面的專業課程打下基礎,從而能夠更好的理解和學習專業課程。

專業課程從第五學期開設。專業課程以“ARM體系結構與編程”為基礎,又分成兩個部分。一部分是Linux方向,主要開設“嵌入式系統設計”、“嵌入式系統設計實踐”、“嵌入式系統設計課程設計”等課程,學習嵌入式Linux操作系統、Linux驅動程序和嵌入式Linux應用程序設計。另一部分是WinCE方向,主要開設“WinCE系統設計”、“WinCE系統設計實踐”、“WinCE系統設計課程設計”等課程,學習WinCE在嵌入式平臺上的應用程序開發。為了配合這兩個方向,還在專業選修課程里面增加“Linux系統管理與應用”和“面向操作系統的程序設計”兩門課程,作為專業課程的補充。

如圖1所示,綜合來講,本課程體系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 主線分明。課程體系分為三個主線,課程設置合理,安排緊湊。

(2) 壓縮基礎課,突出專業課。比如不再將8086匯編語言程序設計作為單獨的一門課程,而只在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中的一部分講解;同時增加了ARM匯編語言程序設計的內容。

(3) 增強了實踐教學環節。如“嵌入式系統設計”課程和“WinCE嵌入式系統設計”課程,理論環節為48個學時,實踐環節為32個學時,另外又增加了專項訓練。

圖1 課程體系關系圖

3嵌入式方向培養模式的改革

課程培養模式的改革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即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實踐教學模式的改革和考核模式的改革。

(1) 理論教學模式的改革

根據課程分類的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我們將開設課程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基礎課程,一種是專業課程。對于基礎課程,課堂教學方法仍然采用一般的以理論講解教學為主的教學方法。而對于專業課程,則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革。

專業課程的課堂教學模式采取“案例啟發式”和“團隊學習法”兩種形式相結合的模式?!鞍咐龁l式”即在進行專業課程學習時,用一個適當的實際案例貫穿課堂教學始終,每一節課堂教學將基礎理論知識講解完畢后,還要對案例相關內容進行講解。整個課程下來,正好將一個完整的案例講解完畢,這樣就給學生一個整體的項目開發的印象。同時在課堂教學中,將學生分為5~6人一組,每組設定一個項目組長。要求學生在實踐教學環節中,以小組為單位,對所學的知識進行討論,在每次課后都要查找一些相關的資料并形成文檔,作為課后作業,加深對課堂知識的印象。另外還要按照理論教學的進度,每個小組在一個學期的時間完成一個項目,以加強理論教學環節所學的知識,同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創新學習能力。

(2) 實踐教學模式的改革

專業課程的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相輔相成。實踐教學分為三個部分:課堂實驗教學、校外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

課堂實驗教學在理論教學的基礎上,改變以往只注重驗證性實驗的方法,強化實驗過程,培養創新能力,從“驗證性實驗”轉為“驗證性實驗與開發研究性實驗”相并重的教學方式。要求學生不但要完成課堂驗證性實驗,還要在此基礎上,完成一定的開發研究性和創新性實驗。這些實驗的結果最終計入考核成績。實驗的考核方式從過去的只注重實驗結果轉移到實驗過程與實驗結果并重的考核方式。

畢業實習是安排在學生畢業之前,所有課程結束之后的一個專業實習,為時一個月。在實習期間,要求學生進入學?!爱a學研”合作的對口企業,參與到企業的實際項目中,并采用企業導師和學校導師“雙導師”制的培養方式。學生在實習期間,跟著企業導師的項目進行實際實踐,并在雙導師的指導下選定畢業課題。實習主要鞏固學生的課堂基礎知識,對學生進行系統的項目培訓,并完成從學生到公司職員的角色轉換。

畢業設計安排在畢業實習之后,為時三個月。學生可以在畢業實習期間從企業選取畢業設計題目,也可以從教師的項目中選取畢業設計題目。學生利用三個月的畢業設計時間,完整的完成一個項目,達到了解行業領域,熟悉企業開發環境,綜合應用專業知識的目的。畢業設計可以在企業完成,也可以在學校完成。

另外,還對實驗室的管理方式進行改革,由以前的封閉式管理改為開放式管理。對本院的學生,除計劃內實驗時間之外,學有余力的同學也可以在其他時間自主進入實驗室做實驗或者開發項目。對其他院系的師生,可以在實驗室空閑時間進入實驗室進行實驗或者開發項目。同時,鼓勵不同院系的學生共同協作學習、開發同一課題或項目。

(3) 考核方式的改革

考核方式改為“課程考核+認證考核”的1+1模式。其中課程考核總結為“一二三四”,即期末成績分為四個部分,分別為平時考勤成績、課程實驗成績、自主學習成績(以學習報告形式提交,包括項目完成情況等內容)、期末考試成績,比例為10%:20%:30%:40%。認證考核以信息產業部“嵌入式系統開發工程師”認證和微軟“WinCE嵌入式工程師”認證為主,以其他認證為輔,鼓勵同學們通過對嵌入式系統課程的學習,最終取得至少一個嵌入式系統方向的認證證書,以此來檢驗同學們對嵌入式系統知識的掌握程度。同時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嵌入式大賽,比如“全國大學生電子大賽”、“全國大學生‘博創杯’嵌入式設計大賽”、“‘ZLG’杯ARM嵌入式系統畢業設計大賽”等競賽,對參賽的學生指派專職指導教師,并對得獎學生給予折算學分的獎勵。

改革后考核方式,能夠基本全面的考查學生對知識的全面掌握程度,并有效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枯燥的專業學習變的豐富多彩。

4結束語

目前該課程體系和培養模式已經在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得以應用,從老師和學生的反映來看,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在以后的進一步實踐過程中,我們將根據實際情況及時對該課程體系和培養模式進行調整,構建一個科學規范的、滿足獨立院校需求的嵌入式創新復合型人才培養體系和培養方案。

參考文獻

[1] 云利軍等. 關于嵌入式系統課程的幾點思考[J]. 單片機與嵌入式系統應用,2007(增刊).

[2] 魏洪興等. 軟件專業嵌入式系統課程體系研究[C]. 第三屆全國高等院校教學研討會論文集,2005.

[3] 邵貝貝. 關于嵌入式系統教學的思考[C]. 第三屆全國高等院校教學研討會論文集,2005.

第8篇

“信息技術”(Information Technology,簡稱IT)作為計算機學科的一個新的專業方向在2001年底正式提出的,隨后在IEEE-CS/ACM CC2004中被確立,CC2004最終定稿為CC2005并于2006年3月。2003年秋季ACM信息技術教育專委會(SIGITE)成立了IT課程規范起草小組負責信息技術專業和課程規范(Computing Curricul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Volume,簡稱CCIT)的制訂工作,并在CC2004和CC2005中給出了主要的框架體系,2005年10月了CCIT的征求意見稿,并于2008年11月形成了IT2008。計算領域教育界達成這樣的共識:“信息技術”專業是當今發展很快、社會急需且需求很大、并已自成知識體系且具有獨立教育學意義的一個專業方向。其基本目標是培養這樣的專業人才:能夠通過對計算技術的選擇、建設、應用、集成和運維管理,為社會各單位或個人提供支持并滿足他們的需求。計算技術是構成現代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也是推動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動力,計算已經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標志性技術,正在改變著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培養“信息技術”專業人才是世界從工業化社會向信息化社會轉變的必然要求。

在我國,教育部高等學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教學指導委員會于2003年開始啟動了我國計算機專業規范的制訂工作,并于2006年9月了《高等學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發展戰略研究報告暨專業規范(試行)》(以下簡稱《規范》),明確了計算機專業的四個專業方向,其中新增了“信息技術”專業方向,該專業方向的定位和內涵基本上與CC2005接軌。同時,《規范》鼓勵各學校制定并執行和本規范相容且有自身特色的專業培養方案。特別是對新設立的“信息技術”方向,《規范》留出了更多的空間,需要大家在實踐中補充和完善。

開展“信息技術”專業人才的培養工作具有挑戰性,存在較大的難度。其難度不僅僅是因為它是一個新的專業方向,需要建設課程體系、儲備師資力量等,更大程度上是由于社會對該專業人才的要求相比對傳統計算機專業(包括軟件工程)人才的要求有著很大的不同點。

首先,“信息技術”專業的畢業生需要掌握通用的信息技術,同時要學習并熟悉一種典型的應用領域或行業。按照IT2008的定位,相對于傳統的“信息系統”(Information Systems,簡稱IS)專業關注信息技術的“信息”方面,“信息技術”更加關注“技術”本身。但是,“信息技術”專業畢業生直接面向社會信息化的應用需求,完全獨立于應用進行培養是達不到要求的。所以,一方面該專業畢業生的基礎是掌握構建各行各業信息系統都需要的通用性技術和方法,另一方面還需要深入地了解某種行業或領域的信息技術應用情況,否則就缺少了整體上對通用技術進行學習和實踐的載體,不利于畢業生的就業。如今,信息技術的應用已經遍及了人類涉足的所有領域,這就要求開設“信息技術”專業方向的院校要找準恰當的行業應用背景,制訂合適的教學方案,培養出具有特色的人才。

其次,“信息技術”專業的畢業生除了要具備計算領域全面的技術功底之外,同時需要具備很強的人際溝通等社會活動和協調能力。這種社會能力的培養是傳統計算機專業的軟肋。傳統的計算機專業教學更多地偏向于“計算機科學”專業方向,強調個體的邏輯思維、抽象和編程能力,或多或少地忽略了社會溝通能力的培養。“信息技術”專業畢業生從事的職業需要與各種背景的同事和客戶打交道,應用系統的建設和維護常常涉及非技術因素,必須要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包括高水準的口頭和書面表達能力,以及理解并能建設性地評價其他人意見的能力??梢哉f具備優秀溝通能力是“信息技術”職業人士成功的基礎。但是,溝通能力靠一兩門課程是很難培養的,需要貫穿于整個四年的教學活動中來培養,這就要求引入新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以便最大程度地增強學生的溝通能力。

第三,“信息技術”是由實際應用驅動的一個專業,非常注重知識與動手能力和實踐經驗的結合。在培養過程中,要提供學生充足且有效的實踐環境和機會。目前,我國高校的實踐教學環節和社會實習機制尚未形成良好的態勢,從計劃經濟轉變到市場經濟后,實習生的社會成本沒有了明確的承擔實體。雖然,很多IT企業提供了實習生崗位,但總量不足,只有少數優秀的學生才能獲得實習機會,而且應用背景不夠確定,不利于院校批量培養學生。這就要求院校要尋求行業的支持,能夠把實習環境和實習生崗位的部分經費納入企業的成本預算,構建切實可用的產學研相結合的實踐體系支撐環境。

為了應對這些挑戰和問題,國內外一些高校相繼開展了“信息技術”專業方向的設置和培養工作,例如,美國馬里蘭州立大學、印第安納州立大學、中密歇根大學、英國Guildford學院、愛爾蘭國立高威大學、韓國鐵道大學等,但與CC2005和IT2008的符合性并不是十分好。而國內高校開設符合《規范》標準意義上的“信息技術”專業方向也剛剛起步,尚沒有公開報道的資料。

北京交通大學計算機與信息技術學院依托其長期參與鐵路信息化建設工作的悠久歷史和良好基礎,針對鐵路行業信息技術特色需求,于2006年初開始研討鐵路特色信息技術專業方向的設立工作。我們與鐵路信息化工作主管部門和相關單位進行了溝通,在充分調研后認為面對我國高速鐵路快速發展的大好形勢,培養鐵路特色的“信息技術”專業人才是必要和可行的。在《規范》的指導下,學院于2007年3月形成了《“現代鐵路信息技術”專業設計》報告,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中開設“鐵路信息技術”專業方向,開設了鐵路信息技術相關課程,兩年來每年有30名左右的學生自愿選擇該方向。2008年修訂完成了《北京交通大學計算機與信息技術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培養計劃》,進一步完善了“鐵路信息技術”專業方向的培養方案,明確了與計算學科其他方向的關系。

2鐵路信息技術人才培養的需求背景

鐵路是國家重要的基礎設施,是國民經濟的大動脈,是一個龐大的網絡性產業。我國鐵路行業采取各種有效措施,實現了以6%的世界鐵路營業里程完成世界鐵路25%的運輸工作量,運輸密度為世界之最。但“一票難求”、“一車難裝”的現象依然存在。我國工業化、市場化、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必將使全社會運輸需求總量持續增長。預測到2020年,全國鐵路旅客、貨物運輸需求將分別達40億人、40億噸,年均增長速度分別為8%和4%。2004年1月,國務院審議通過了我國鐵路史上第一個《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到2020年,我國鐵路營業里程將達到10萬公里,其中客運專線1.2萬公里,形成四縱四橫為主干線的鐵路路網,復線率和電氣化率均達50%。2008年10月,鑒于國內經濟形勢發展的變化,《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做出了一些調整,將2020年全國鐵路營業里程規劃目標提高到了12萬公里,電氣化率上調為60%,客運專線里程增加到1.6萬公里,并將城際高速鐵路系統由環渤海、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區擴展到長株潭、成渝、中原城市群、武漢城市圈、關中城鎮群、海峽西岸城鎮群等地區。

截至到2008年底,鐵路營業里程已達7.9萬公里,全年完成客運量14.5億人、貨運量33.1億噸。在縱橫7萬多公里的鐵路營業線上,馳騁著1.5萬輛機車、50多萬輛車輛。眾多部門、工種相互間的有序聯動共同完成旅客運輸、貨物運輸、行包運輸和郵政運輸等任務。鐵路運輸組織和指揮系統的輸入和輸出都是信息,信息化是鐵路提高運輸能力和效益、增強鐵路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手段,是改造鐵路傳統產業、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必然選擇。中國鐵路信息技術應用始于上世紀六十年代,經歷了近四十余年的發展歷程,從單項的、部門級的以數據處理為主的初級應用,發展到今天涉及各業務領域的、覆蓋全路的、實時處理的綜合應用。鐵路的高速化、重載化、密集化發展趨勢,對鐵路信息化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早在1995年召開的鐵道部科技大會上就提出了:鐵路的發展取決于現代化,而鐵路信息化是鐵路現代化的主要標志。2002年,王麟書總工程師(時任鐵道部總工程師)撰文表示:“鐵路作為國民經濟的大動脈,肩負著重大的歷史使命。為適應新的形勢,把握機遇,鐵道部提出了實現鐵路跨越式發展的新思路,作為指導今后鐵路工作的綱領。信息化是鐵路跨越式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現鐵路跨越式發展最重要的支撐手段之一,鐵路信息化面臨新的巨大需求,必須進一步加快建設步伐”。

為了推動鐵路信息化,鐵道部于2005年了《鐵路信息化總體規劃》,提出了建設具有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鐵路智能運輸信息系統的總體目標、體系結構、發展戰略與實施策略,總共要建設和完善3大信息化應用領域、5個基礎平臺、10個建設方面、38個具體應用系統,實現調度指揮智能化、客貨營銷社會化、經營管理現代化。其中,運輸組織、客貨營銷、經營管理是鐵路信息化的3大應用領域。運輸組織領域的信息系統,主要服務于鐵路運輸的調度指揮,涵蓋運輸生產的各主要環節;客貨營銷領域的信息系統,主要服務于鐵路市場營銷人員和旅客、貨主,向旅客和貨主提供優質服務;經營管理領域的信息系統,主要服務于運力資源、經營資源管理與運營決策支持的部門和相關人員,以保障鐵路運輸的運力資源的優化配置和降低運輸成本為目標,提高鐵路運輸效益。鐵路信息化公共基礎平臺包括通信網絡基礎平臺、信息共享平臺、公用基礎信息平臺、信息安全保障平臺和鐵路門戶平臺,為業務應用層的各應用系統提供公用的基礎環境。鐵路信息化具體細分為10個主要建設方面和38個重要應用系統,運輸組織領域包括運輸調度指揮、運輸生產組織、列車運行控制和行車安全監控4個方面共14個應用系統,客貨營銷領域包括客運營銷和貨運營銷2個方面共6個應用系統,經營管理領域包括運力資源、經營資源、辦公信息管理和決策支持4個方面共18個應用系統。鐵路信息化是鐵路運輸全員、全面、全方位、全過程的信息化,隨著高速鐵路的快速建設,對信息系統的實時性、安全性、準確性要求也越來越高,其中有大量信息技術問題需要解決,需要有一批基礎扎實、技術過硬、能夠勝任鐵路信息化建設的合格人才。

鐵路信息化建設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績。2009年1月的全國鐵路工作會議指出,2008年我國鐵路技術創新取得了新的重大突破,京津城際鐵路集成創新了我國高速鐵路列車運行控制系統、自主研發了數字化旅客服務系統、新建客運專線和部分重要干線廣泛采用了鐵路數字移動通信系統(GSMR)、新一代調度集中系統(CTC)、全路列車調度指揮系統(TDCS)覆蓋率達到95.7%、客票發售與預訂系統和貨票信息管理系統實現升級,鐵路信息化在運輸組織、客貨營銷、經營管理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這些技術進步都離不開信息化技術,同時也更加迫切地需要鐵路信息技術專業人才的培養和儲備。在2009年3月召開的全路信息技術系統工作會議上,鐵道部何華武總工程師特別指出,要加強培訓,重視人才,以不斷加強信息化管理和技術人員的現代信息技術和業務知識的學習為重點,深入研究鐵路信息化人才成長規律,制定人才培養和儲備計劃,健全完善人才資源庫,為鐵路信息化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鐵路信息化、特別是高速鐵路信息化的建設,明顯需要培養具有鐵路行業特色的“信息技術”專業人才,其就業市場很大。

3加強鐵路信息技術人才培養的舉措

鐵路信息技術人才的培養,離不開鐵路主管部門和主要業務部門的支持。鐵路行業的傳統主干專業是運輸、信號、線橋隧、機車車輛、電氣等五大專業,計算機專業作為通用輔專業尚未列入鐵路緊缺專業。但是,隨著鐵路信息化需求的持續增加,鐵道部有關部門正在考慮鐵路信息化人才的培養和儲備,并開展了積極的工作。

2007年9月,鐵道部人事司技術干部處組織召開了高校鐵路專業教材編寫工作會議,經北京交大、西南交大、鐵道部運輸局等單位的專家學者共同討論建議,人事司決定將原定“鐵路信號及信息技術”專業方向,劃分為“鐵道信號與控制”和“鐵路信息技術”兩個獨立的方向,新增并確立了鐵路信息技術專業作為鐵路行業關注的專門人才培養方向的地位。隨后成立了“鐵路信息技術”特色教材編寫工作組,在鐵道部信息辦的指導下,開展現代鐵路信息技術導論、鐵路信息技術標準體系、鐵路信息系統集成與應用、鐵路信息安全技術、鐵路信息系統架構、鐵路運營維護信息技術、鐵路智能信息處理技術、鐵路信息系統應用技術、鐵路信息系統工程、鐵路信息資源與規劃、鐵路運營系統計算機仿真等11本教材的規劃和編寫工作。2008年3月鐵道部人事司組織在北京交通大學召開了鐵路信息技術特色教材編寫大綱研討會,認真研討了對大綱的反饋修訂意見,正式布置了教材編寫實施工作,并擴大了參編院校和單位,包括鐵道部信息辦、鐵道部信息中心、北京交大、西南交大、蘭州交大、大連交大等,計劃于2009年底完成全部編寫工作,鐵道部人事司提供了立項建設經費等支持。

2008年4月教育部批準成立了交通運輸與工程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教高函[2008]10號),2008年11月交通運輸與工程教指委批準成立了軌道運輸與工程分委員會,2009年2月分委員會決定下設6個教學指導組,其中有鐵路信息技術教學指導組,全面負責專業建設指導、教材建設、專業規范制訂等工作。2009年5月,鐵路信息技術教學指導組召開了第一次全體會議,對指導組的工作計劃以及專業定位等問題進行了研討。

2006年初,北京交通大學計算機與信息技術學院著手開設鐵路特色信息技術專業方向的工作,2007年啟動了“現代鐵路信息技術專業方向的設置研究”學院教改項目,制訂了初步的培養方案和教學大綱。為了加強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對鐵路行業信息化的了解,學院與鐵路信息化主管部門和主要業務單位,以及相關IT企業建立了多種合作關系。2007年6月,我校與鐵道部信息技術中心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2007年7月成立了“北京交通大學―甲骨文鐵路信息技術實驗室”;2008年1月獲批建設“高速鐵路網絡管理教育部工程中心(籌)”;2008年7月成立了“中國軟件評測中心鐵路專業分中心”;2008年10月學院建設了“鐵路信息技術專業實驗室”;2009年1月啟動了Intel―北京交通大學“云計算在鐵路行業的研究應用及人才培養”合作項目。以鐵路信息技術作為特色之一,我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于2008年被評為北京市級和國家級特色專業。

4鐵路信息技術專業方向培養方案簡介

按照《規范》精神和要求,參考CC2005信息技術方向的設置思路,我們在設立鐵路信息技術專業方向時遵循了以下的指導思想:

本專業方向定位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大類下的一個方向,其核心課程與計算機專業相同,本科的第1~3學期以計算機專業大類公共課程為主,在第4~7學期中加入該專業方向的系列特色課程。

本專業方向設置主要為我國鐵路信息化建設提供人才,同時考慮信息技術專業的通用性要求,使學生具備該專業的基本能力以便適應其他行業的信息技術工作。

本專業方向以培養本科畢業應用型人才為主,但同時考慮為本學科方向輸送合格的碩士、博士生源,為學生進一步深造奠定扎實基礎。

設置鐵路信息技術專業特色課程應遵循以下原則:

以能力培養為主要目的,教學做有機結合,必修內容精而少,教學內容設置既有穩定性又有靈活性。

將最新的鐵路信息應用技術引入課堂教學,通過基礎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現場需求的結合,引導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通過必修、選修和實習的合理組織,使學生得到充分的實踐訓練,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通過設置討論、學生報告、小組項目等教學內容和考核要求,促進學生表達能力和人際溝通能力的提高。

鼓勵學生通過一些相關IT企業的認證考試,如Linux認證考試、Oracle ERP認證考試等。

根據北京交通大學教務部門的要求,本科課程由學科門類基礎、大類專業基礎和專業三個模塊組成。學科門類基礎模塊是必須具備的數學、物理及其擴展類基礎性課程;大類專業基礎模塊是為大類學科專業領域中必要的、最基礎的知識和能力而設置的理論與實踐課程,計算機專業以主干核心課程為主;專業模塊主要有專業特色方向選修模塊和專業拓展選修模塊。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特色方向模塊分設三個方向課程組,鐵路信息技術方向是其中之一,需要修滿8個學分,另外配置了為加強實踐能力和研究素質而設置的專業拓展選修模塊8個學分。鐵路信息技術特色方向課程組主要由6門課程構成,包括“鐵路信息技術導論”、“鐵路運營維護支撐信息技術”、“鐵路通信與控制技術基礎”、“信息系統集成與應用”、“信息系統工程與實踐”、“信息技術綜合實踐”等。專業拓展選修包括“鐵路運營調度系統”、“鐵路信息保障和安全”、“鐵路信息系統測試”、“國外鐵路信息技術”等課程。另外還安排了3學分的生產實習。

5結束語

“信息技術”專業方向是目前國內外越來越受到重視的新興計算學科方向,該專業方向的建設和人才培養工作具有挑戰性。我國高速鐵路大發展也對信息技術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的需求。北京交通大學計算機與信息技術學院依托多年參與鐵路信息化建設工作的良好基礎,在鐵路相關主管部門的支持下,率先開展了“鐵路信息技術”專業方向的建設工作,做出了有益的嘗試,一方面能為鐵路信息化建設提供人才儲備,另一方面也希望為其他院校開設“信息技術”專業方向提供一定的借鑒。

參考文獻:

[1]The Joint Task Force for Computing Curricula 2005. Computing Curricula 2005: The Overview Report,A cooperative project of ACM, AIS, and IEEE-CS[EB/OL].March 2006. /education/curric_vols/CC2005-March06Final.pdf.

[2]SIGITE Curriculum Committee-Writing Subcommittee and the Steering Committe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008 - Curriculum Guidelines for Undergraduate Degree Programs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EB/OL],Nov. 2008. /education/curricula/IT2008%20Curriculum.pdf.

[3]教育部高等學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教學指導委員會. 高等學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發展戰略研究報告暨專業規范(試行)[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劉真,李紅輝,劉峰. 鐵路信息技術專業方向設置和建設的思考[C]//王永生、屈波. 研究型大學建設本科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北京交通大學本科教學改革論文集(2008). 北京: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2009:242-246.

[5] 劉峰,李紅輝,劉真.“現代鐵路信息技術”專業設計[R]. 北京:北京交通大學計算機與信息技術學院內部報告,2007,3.

[6] 北京交通大學計算機與信息技術學院.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培養計劃[Z]. 北京:北京交通大學計算機與信息技術學院內部資料,2008,12.

[7] 何華武. 快速發展的中國高速鐵路[J]. 中國鐵路,2006(7):23-31.

[8] 王政,劉琪,何京玉,等.“中國鐵路信息化”系列報道[N]. 中國信息化,2009-2-20:28-52.

[9] 馬鈞培. 中國鐵路信息化建設的展望[J]. 世界軌道交通,2005(6):22-23.

[10] 王麟書. 中國鐵路信息化建設與展望[J]. 鐵路計算機應用,2003,12(10):1-3.

第9篇

【關鍵詞】 學分制 教學管理 教育觀念 教學管理措施

一、學分制的內涵

學分制的英文是“credit system”,可譯為“學分系統”。它是以學分作為計量學生在課程學習上耗費的基本時量、所獲基本質量的單位,以取得必要的最低學分作為畢業標準。據國家出版的《教育管理辭典》記載,全世界現并行著三種各具特色的教學管理制度,即“學年制”、“學分制”和“學年學分制”。概要地講,“學年制”是以教學時數和修業年限計算學生的學業成績,以修滿規定的學時和學年,并經考試合格為畢業標準。其教學組織上的特點是同一高度、計劃性強,是一種以“過程管理”為主導的教學管理制度;“學分制”是以課程的學分和學分的積累來計算學生的學習量以取得規定的學分為畢業標準。其教學組織上的特點是自由度高、選擇性強,是一種以“目標管理”為主導的教學管理制度;“學年學分制”則是兼取兩種制度的長處,這種制度既規定修業年限,又規定課程學分,以在規定的學年中取得規定的學分為畢業標準,我們認為“學年學分制”因其以學分作為計量學生的學習量而歸入“學分制”。“學分制”因其具有“學年制”不能替代的優勢,即與現階段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適應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順應世界高等教育發展趨勢,成為我國許多高等院校教學管理體制改革的選擇。

二、轉變教育觀念,樹立現代教育理念

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人才市場的開放和完善及世界發展的趨勢對高等教育的培養目標、人才標準、專業結構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牽連了高校教學目的、方式、內容及教學管理體制的改革。因此教師不能再沿襲傳統的教學方法,來教授日益更新的教學內容;學校也不能再用舊的教學管理體制來管理改革發展中的學校。

1.樹立適應市場經濟要求,培養適應能力強的人才教育理念

過去我們認為學生專業對口就是培養人才的目的,這種觀念本身就是教會學生一種謀生的技能,面對世界的日新月異變化和激烈競爭,我們應培養學生多種謀生的技能,即社會需要什么樣的技能,學生就要馬上能適應。這就促使學校應積極調整專業,拓寬專業口徑,使學生有較寬的知識面,增強學生的適應性。

2.樹立培養學生創新性的教育理念。傳統教育觀念認為以傳授知識為中心是培養學生掌握技能的最好方法,但這種方法不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不給學生留出思考空間,難以培養有創新能力人才。而我們的教育不僅是讓學生在繼承的基礎上不斷創新,更應致力于培養學生開發新領域,在某一學科中提出新的觀點、新的論點、新的研究方向的能力。處理好繼承與創新的關系,即從繼承性教育觀念向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現代教育觀念轉變。

3.樹立因材施教,培養個性化的學生教育理念。教育要重視個性發展的需要。個人發展作為社會發展的一部分,被視為教育的目的和主體,因此高等教育必須確立學生在學校中的主動地位,激發其積極性、自主性和創造性,注重發展學生個性。學分制的優勢主要體現在“適應學生之間客觀存在的個別差異,給教學以較大的靈活性,便于因材施教;允許學生跨系跨專業以至跨校選課,給學生以學習較大的自由度,便于學生主動地學習和個人才能的發展;教學計劃靈活,便于開設新課,增強人才知識結構的適應性”。

三、加強和完善各類配套教學管理措施

轉變觀念,必需深化教學管理制度的改革,在實行學分制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教學管理制度,使學分制更加靈活、適應性更強,真正起到為未來社會發展培養人才的作用。

1.針對社會實際需要,完善學科建設和教學計劃。學科建設及教學計劃的整體優化,確定必修課、選修課及基礎與專業、理論與實踐的合理比例與布局,使教學計劃富有柔性,充分體現學分制的優越性,保證人才培養的質量和目標的實現。進一步拓寬專業口徑,根據社會需要及時調整專業方向和知識結構,以利于學科間互通互轉,增強適應能力。

2.完善教學內容體系。進行教學內容體系方法改革,尤其是公共基礎課,須改革有體系,壓縮經典知識,增添現代內容,通過改革老課注入活力。增加一批社會急需的新課程,以科技發展的最新成果充實教學內容,使教學效果和人才培養質量有顯著提高。

3.淡化班級,實行導師制。目前,在學生管理上仍然采用班級管理。這種教學管理簡便,便于開展集體活動,便于進行政治思想教育,但在學生選課時,確有諸多不便,如:選課以班級人數為基數選擇若干門課程,容易造成個別課程因學生選課人數不夠而不能開班,不能兼顧其他班級、其他系甚至全校選擇該課的人數,客觀上剝奪了部分學生選課的權利。理想的方法是:學生在入校以后,低年級時多為基礎課,選課的自由度不大,宜以班級學習和活動為主,采用班級管理制較好,相應學校配置班主任。高年級多為選修課,學生因選修的課程有差別而分散在不同課程的授課班里,上課地點、上課時間和上課教師差別很大,原來的“班級”已名存實亡,形在神散了,同一班級同學見面難,班級觀念淡化,不便管理。高年級淡化班級后取消班主任制,采用導師制,即可加強學生的管理,又可避免學生在選課時的非理性傾向。導師可根據每個學生的基礎、愛好、特長等不同情況,因材施教,指導學生安排學習計劃,幫助學生改進學習方法,引導學生樹立嚴謹學風和科學的治學態度。

4.實行資源共享,跨校選課。按目前我國高校的規模、現狀來講,在師資、專業課程的力量方面有局限性,學科門類不齊,根據綜合素質培養的目標,要真正達到文理結合、素質方面的育人的目的,存在很大的困難。解決這個問題的最好辦法是校際之間互通互換,實行學分互換制,即與外校聯系協商,大學與大學之間,甚至國際之間的大學利用開放式教學、遠程教學方法互相承認對方的學分。目前,已有院校對此進行實踐,取得了一些經驗。

5.加強實踐教學環節,提高學生動手能力。根據目前用人單位對畢業生要求的新變化,大多數用人單位喜用專業知識扎實、能力全面、上手快、適應性強的學生,因此我們要抓好學生在校其間的實踐環節。提倡學以致用,力避死讀書,讀死書徹底改變高分低能,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鼓勵學生參加生產科研實踐活動。學生因承擔企業科研任務,耽誤學習時間,學??梢耘渲脤W分補償,即在學分制條件下,設置科研實踐獎勵學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相關文章
主站蜘蛛池模板: 激情五月激情综合 | 成人久久网 | 国产精品网址你懂的 | 朋友的姐姐hd | 久久精品一 | 久久精品9 |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 狠狠色做五月深爱婷婷 | runaway韩国电影免费完整版 | 日本精品久久 | 99精品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 97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 欧美亚洲国产日韩 | 丁香激情综合 | 四虎成人影院 | 国产一级片免费看 | 国产一级影视 | 欧美性综合 | 日本精品久久久中文字幕 | 色婷婷中文字幕在线一区天堂 | 国产伦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三区| 日韩欧美成人免费中文字幕 | 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 | 精品国产免费第一区二区 | 久久一级片 | 欧美日韩专区国产精品 | 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 青草影院天堂男人久久 |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费 | 四虎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 欧美日韩99 | 五月婷婷 六月丁香 | 九九精品久久 | 日韩欧美亚洲综合 | 欧美视频免费播放 | 成人99国产精品 | 久久国产精品一国产精品 | 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c | 男人天堂中文字幕 | 日本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