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20 21:53:53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早期藥學論文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稟承神農氏的精神
問起邱盛雄博士如何走上中醫藥的發明之路時,他說他心目中最重要的發明家是神農氏。“神農以赭鞭鞭百草,盡知其平毒寒溫之性,臭味所主,以播百谷,故天下號神農也。”神農氏是公元前25世紀的傳奇人物,被尊稱為炎帝,烈山氏,神表等。傳說神農氏創造耕種器具,教授五谷(稻、黍、稷、麥、菽)種植,是中華民族農業始祖。他擁有廣博的草本知識,曾親嘗百草滋味,以辨別各種草藥的藥性與毒性,奠定了中醫藥學的基礎,對中醫藥學的發展作出了極大貢獻,可謂中醫藥學的始祖。《神農本草經》被認為是中醫最早的一部完整藥典,記載了多達365種中草藥,由于其數據詳盡,歷代《本草》甚至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皆以其為宗。
邱盛雄博士一向稟承神農氏的精神,并遵從本師釋迦牟尼佛的開示,將醫理與佛理結合,在藥學里鉆研數十年不改其志,終至有所突破,創新,從而發明出治癌藥物及一系列保健機能飲料,在瑞士日內瓦國際發明展上共獲得5枚金牌、2枚銀牌,1枚銅牌及大會特別獎:以“如如光保健餅干”和“風速變草本植物飲品”在中國發明協會第十六屆全國發明展覽會上贏得2項金牌及大會特別獎。他的發明產品的原料都是植物,產品經國家認證的檢驗機構化驗,不舍防腐劑,含有的營養素非常齊全,包括維生素E及B群、礦物質、膽堿,肌醇、異黃酮,生物素,蛋白質以及多種左旋氨基酸等等,萃取出的營養素全系天然,無添加劑。此外,其各項發明產品經抗氧化儀器測試,證實具有排除自由基之功用。
小專利有朋商機
2009年4月底,邱盛雄博士與合作伙伴蔡孟勛博士應中國發明協會的邀請,參加了中國發明協會舉辦的第三屆中國發明家論壇。在論壇上,他們提交了兩篇論文,一是《中藥治療卵巢癌的效果》,此篇論文已被新加坡某雜志采用,于2009年6月發表,二是《“零非零1號”針對糖尿病的效果》,該論文的論點,已經“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中草藥計劃”做動物測試試驗。
除了正式公開的發明之外,邱盛雄博士尚有11種用于治療重癥的發明產品,已通過臺灣省某大學實驗室的交叉測試證明其效果。邱盛雄博士的各項發明產品能通過各種現代科學儀器的測試,再一次證明了中草藥能調理進而治愈現時各類疾病。邱盛雄博士始終堅信,中醫藥學能流傳至今,必定有其實用價值及廣泛意義。他說,多年來不但中國人亟欲突破中國古代醫藥典籍所載,歐美各國在這方面也相繼投入了相當的人力與財力,希望能有所突破,這也更證實了中醫藥學廣闊的發展前景。
在第三屆中國發明家論壇上,邱盛雄博士與合作伙伴蔡孟勛博士提交的論文受到了廣泛的關注。中國發明協會的一位領導對其作了詳細了解,并評價說:“小發明有大商機。”邱盛雄博士說:“中醫藥學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若經國際認證并將之向國際上推廣,將不僅是華人之光,更是世界人民之福。”
從基因層面研究癌癥病理
卵巢癌,一個沉默的殺手,多數的患者在發現時都已接近后期,目前尚未出現任何有效的早期診斷方法。若能夠從正常組織中找到早期癌癥的辨識基因,就能讓卵巢癌的研究更加的深入。
邱盛雄博士和他的合作者分析了13個良性腫瘤,22個侵入性腫瘤以及16個正常的卵巢,并以genes-cDNA array紀錄卵巢癌相關的9600個基因的表現。這些又可以再細分成兩群early-stage包含13個良性腫瘤及7個staged I癌癥腫瘤:late-stage則包含所有staged III的癌癥腫瘤。
結果,他們在early―stage找到433個up-regulated基因及60個down-regulated基因,在late―stage則找到395個up-regulated基因及101個down―regulated基因。這些基因在腫瘤/癌癥中其功能都會產生變異,如細胞生長,細胞周期控制,分化、訊號傳遞,細胞凋亡,離子運輸及細胞形態改變等。他們最感興趣的,是這些首次出現的抑制核受體蛋白,在癌癥初期及晚期之間,這些基因的表現量應具有很大的差異性。他們找到了90個表現極高的基因,以及165個在late-stage相關的抑制基因。癌癥末期與癌癥初期明顯的不同,在于細胞生長、細胞沾黏,激素活性,細胞形態以及細胞與細胞之間的信號傳遞。他們最感興趣的是,這些酵素對應的合成碟啶也是首次出現在最近的研究中,借著Real time RT-PCR可以找到GCHI,KRT18,H3F3A和MYBL2這些基因在所有的癌癥組織中都有很明顯的表現;而MDFI,ARP3BETA、COLl6AI和MLN這些基因則在早期癌癥組織中被辨識出可能會發展成末期癌癥。因此,本試驗結合邱盛雄博士所發明的抗癌中草藥精華液配方,可篩選出可抑制上述癌癥基因的方法。
最后,他們得出結論:微數組提供的數據對于癌癥基因表現之比較是非常具有價值的,且可對于卵巢癌每個不同分期進行更深入的診斷及病理研究。
邱盛雄博士的發明項目簡介
邱盛雄博士依據個別需求應用不同處方,以數十種草本植物混合,經高溫萃取而研制出系列保健飲料。
(1)“零非零1號”:針對手術后腸子沾粘及糖尿病。
(2)“零非零2號”:加強免疫力,預防感冒,心悸,荷爾蒙分泌不足以及用于手術后調理及促進兒童發育等。
(3)“花抗輻”抗幅射。
(4)“體香露”外用噴液:防治蚊蟲咬傷,腫痛、皮膚癢,青春痘。
(5)“海草”,用于痛風。
(6)“生化36”:強化造血功能,增加骨質密度,改善骨質疏松癥。
(7)“目犍連筍”:蒸騰腦細胞活化,提高記憶力,預防帕金森氏癥。
(8)“一定要”:提升免疫力,抗病毒。
(9)“陽化溶”:消化體脂排出體外,達到自然健康減肥的效果。
(10)“如如光”:活化視神經,明目。
(11)“風速變”:改善過敏體質,預防上呼吸道感染。
1994年,在瑞士日內瓦第22屆國際發明展覽會上,“零非零1號”獲金獎,“體香露”獲銀獎,“零非零2號”獲銅獎。
1999年,在瑞士日內瓦第27眉國際發咀展覽會上,“海草赴”獲銀獎,“花抗輻”獲銀獎。經菲律賓黎剎騎士協會Knights ofRizal授封騎士司令勛章。
2000年,在瑞士日內瓦第28屆國際發明展覽會上,“生化36”獲金獎,“目犍連筍”獲金獎。此外,還獲大會另頒個人特別獎。
2001年,在瑞士日內瓦第29屆國際發明展覽會上,“一定要”獲金獎,“陽化溶”獲金獎。
2005年,參加在中國浙江省杭州市舉辦的“2005國際骨質疏松大會中國骨骼與關節健康十年行動研討會”,并于會中《中藥方劑BIO36》。
2006年,被評為“臺灣第一屆杰出企業發明家”。參加中國發明協會主辦的第十六屆全國發明展覽會,傳喜生化科技公司研發的產品“如如光保健餅干”和“風速變健康草本植物飲品”獲得2項金牌及大會特別獎。
[參考文獻]
[1]夏邦紅,李兵.經鼻型腸梗阻導管聯合生長抑素治療腹部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的臨床觀察[J].川北醫學院學報,2012,27(4):395-398.
[2]夏永輝,除克.快速交換法在經鼻型腸梗阻導管置入術中的應用[J].中國醫學影像學雜志,2013,21(6):428-430.
[3]康春博,劉金洪,李旭斌,等.經鼻型腸梗阻導管在急性麻痹性腸梗阻治療中的應用價值[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13(24):2470-2474.
[4]陳小麗,季峰,林琪,等.胃鏡下經鼻型腸梗阻導管置入術治療急性腸梗阻的療效觀察[J].中華消化內鏡雜志,2011,28(9):522-524.
[5]鄭波.經鼻型腸梗阻導管治療不同類型腸梗阻的療效研究[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3,6(9):14-15.
[6]侯鄭生,劉京山,趙期康,等.經鼻型腸梗阻導管治療難治性腸梗阻10例體會[J].海南醫學,2012,23(3):60-62.
[7]王惠兒.經鼻型腸梗阻導管治療老年患者腹部術后早期腸梗阻的護理[J].現代實用醫學,2012,24(1):108-109.
[8]夏永輝,除克.快速交換法在經鼻型腸梗阻導管置入術中的應用[J].中國醫學影像學雜志,2013,21(6):428-430.
[參考文獻]
[1]陳康.超聲檢查在腸梗阻診斷的價值分析[J].中外醫療,2013,32(26):189-190.
[2]潘春球,武鋼,周望梅,等.超聲、腹部X線平片、雙源CT診斷結腸腫瘤性腸梗阻的臨床價值比較[J].南方醫科大學學報,2013,32(8):1221-1224.
[3]李興鋒.小兒急腹癥患兒的鑒別診斷[J].臨床醫學,2013,6(8):201-203.
[4]馬其彬.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的診治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0,7(22):283-284.
[5]徐敏.腹部術后早期腸梗阻鑒別診斷及治療體會[J].中國保健營養,2012,5(16):72-74.
[6]錢衛學,談瑞生,王鼎,等.多層螺旋CT后處理技術在急性腸梗阻診斷中的臨床應用價值[J].中國醫學創新,2013,5(17):242-243.
[7]余華.彩色多普勒超聲對腸梗阻的診斷與鑒別診斷價值[J].現代醫用影像學,2012,6(1):304-306.
[8]陸建東,茅旭平,徐向榮,等.多排螺旋CT在急性腸梗阻診斷中的臨床價值[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1):416-418.
參考文獻:
[1]王紅巖.腸梗阻導管在結直腸癌性腸梗阻治療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2009,09:98-01.
[2]邵建富.經鼻腸梗阻導管在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中的應用[J].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13,04:35-36.
[3]秦小昌.應用腸梗阻導管治療腸梗阻的臨床療效分析[J].當代醫藥論叢,2014,12:270-271.
[4]HayangaAJ,Bass-WilkinsK,BulkleeyGB.Currentmanagementofsmall-bowelobstruction[J].AdvSurg,2005,03.1-33.
[5]李瑞紅.X線下經鼻腸導管小腸排列治療黏連性腸梗阻的臨床研究[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09,09:537-544.
[6]KannoY,HirasawaD,FujitaN,etal.Longintestinaltubeinsertionwiththeropewaymethodfacilitatedbyaguidewireplacebytransnasalultrathinendoscopyforbowelobstruction[J],DigEndosc,2009,21:96-200.
[7]宣恩勝.腸梗阻導管治療腸梗阻的105例臨床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4,13:42-44.
[8]徐騏.經鼻腸梗阻導管治療60例急性腸梗阻的臨床觀察研究[J].新醫學,2012,12:65-67.
[9]牟東.腸梗阻導管聯合大承氣湯治療惡性腸梗阻的療效觀察[J].西南國防醫藥,2014
[10]劉火城.經鼻型腸梗阻導管在急性腸梗阻治療中的應用[D].福建醫科大學,2013.
[11]蘇冀.經鼻插入型腸梗阻導管在治療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中的應用[J].湖南師范大學學報,2013,03:58-60.
[12]徐斌.大承氣湯配合腸梗阻導管治療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55例[J].中國中西醫結合外科雜志,2013,03:26-29.
[13]汪景鋒,馬偉琳.中西醫結合治療腹部術后粘連性腸梗阻的臨床觀察[J].光明中醫,2014,09:12-13.
[14]王冬梅,李蕾,陸丹.經鼻腸梗阻導管置入術治療術后粘連性腸梗阻的療效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4,28:110.
[15]王忠.經鼻腸梗阻導管治療粘連性小腸梗阻的臨床觀察[J].臨床誤診誤治,2011,09:54-56.
[16]吳彥超.加味大承氣湯治療老年性腸梗阻48例[J].陜西中醫,2014,09:140-141.
[17]金殷植.腸梗阻導管在小腸排列中的應用[J].吉林醫學,2011,14:740-741.
國際先進藥學高等教育著重于對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側重于實踐技能訓練。將臨床藥學教學設置的課程按學科性質分成4大類,包括“公共基礎課程”、“藥學相關課程”、“醫學相關課程”、“臨床藥學課程”。以美國的Pharm.D.學位為例,藥學實踐方式為連續實踐方式與間斷實踐方式相結合。在其專業課學習的4年中,前1-3年進行早期藥學實踐或介紹性藥學實踐,第4年全年進行進階藥學實踐。英國臨床藥學專業的藥學實踐大多采用連續性實踐方式,實踐時間大約為1年,實踐方式多種多樣,實踐范圍包括醫院,社區,藥房,國民健康服務機構等。很多學校不但給學生提供去醫療機構臨床實踐的機會,還會組織學生參加校內外科研項目的實驗研究,而且很多實踐帶教老師都是臨床工作的藥師。例如,曼徹斯特大學M.Pharm.學位的教學實踐是由國民健康服務機構中的藥師給學生提供臨床指導幫助;倫敦大學許多M.Pharm.學生畢業前都有機會花一段時間去其他歐洲國家,甚至是更遠的國家如美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學習;巴斯大學會讓學生自主選擇自己特別感興趣的領域進行深層次學習,除了臨床實踐外,學生還有機會和3-4名組員一起,由1名老師監督指導,接受長達1學期的實驗研究,培養實驗和數據處理能力與技術。
日本為提高藥學服務型人才的教育質量,不斷探索藥學教育模式,積極推進教育體制改革,從2006年開始,將藥劑師的培養年限延長至6年。在改變學制的同時,也相應調整了課程設置,其中重要的一項變化就是強化6年制的實習教學,將原來2-4周的實習周期延長至24周,實習成為6年制教育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學生實習期間主要修習藥劑師從業的基本知識、技能和高尚的道德修養,培養學生參與醫療的能力、鉆研精神、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德國也特別重視藥學實踐,在前兩年的基礎知識學習結束后,要參加為期8周的見習,再學習兩年專業知識之后,開始一年的實習階段,前六個月在社會藥房實習,后六個月在醫院藥房、聯邦國防軍藥房、制藥企業、藥品檢驗所等處實習。
我國學者近年來也相繼開展了藥學、中藥學專業學位設置的研究,如中國藥科大學張永澤教授等開展的關于藥學專業設置的前瞻性與可行性研究,為藥學(中藥學)專業學位的最終設置奠定了理論基礎。北京大學藥學院研究我國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特點并以此作為借鑒,對設置藥學專業學位提出若干建議;江西中醫學院基于教育創新基地研究生培養模式和評價體系,探索中藥學碩士專業學位培養模式,這些工作均為中藥學專業學位開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鑒。港澳醫藥產業主要集中在醫藥貿易和進出口,因此港澳應用型藥學人才主要是培養藥劑師。在培養過程中,香港更注重臨床醫學知識和藥劑執業相關課程的學習,同時要求必須參加香港規定的臨床實踐。香港藥劑師專業的課程設置參考了英國的課程設置,更加注重臨床醫學知識和藥劑執業相關課程,這點與我•270•國國內注重藥學專業人才化方面的知識不同。另外,在藥劑師職業資格考試中,香港更多要求臨床實踐能力的考核。
2我國中藥學(藥學)專業學位實踐教學和考核體系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中藥學碩士專業學位在我國剛剛起步,尚處于摸索和探討階段,還存在著不少問題。特別是從首批高校實際培養過程中發現的一些問題尤為突出,值得關注。
2.1重視程度仍然不夠,認識深度有待提高
近年來伴隨著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社會對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教育部于2009年提出加快調整研究生教育結構,加大應用型人才培養力度的戰略目標,隨即2010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下發了關于印發《碩士、博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總體方案》的通知,確定了我國碩士研究生教育從以培養學術型人才為主向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的戰略性轉變。但由于長期以來我國碩士研究生教育在培養模式上是以學術型研究生為主,導致應用型人才培養重視不夠,規模較小,比例偏低。中藥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面臨同樣的問題。一項調查顯示,60%的導師、管理干部及學生不了解中藥學專業學位的性質與內涵,甚至有20%的導師、管理干部根本不知道中藥學專業學位。座談結果發現,部分導師和企業擔心中藥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質量一時間達不到社會要求;而學生中也存在非本人第一志愿報考,但由于未獲學術型學位錄取而被動調劑到專業學位的現象的存在;另有部分學生對專業學位知之甚少或并不感興趣。
2.2缺乏顯著性特點,難以與學術型學位有效區分
專業學位與學術型學位由于在培養目標和人才定位上截然不同,因而在課程設置、實踐教學、考核評價以及導師指導等諸多環節上應體現出顯著差異。例如,專業學位的課程設置應具有更強的應用性與實踐性;實踐教學要更傾向于技能訓練和實際操作;考核指標重點圍繞實踐教學和訓練質量設計;導師指導則應根據專業學位的特點不同區別對待。但調查發現,多數高校專業學位教育尚未達標:課程教學教材還沿用以往學術型學位課本,兩種學位類型研究生授課一同進行;考核指標仍以理論考試成績、論文課題數量、授課講學時次、實驗室經歷等科研相關要素為主;對于中藥學專業學位論文的形式與內容多數導師與學生還存在著疑慮等等,這些因素都制約著中藥學專業學位的順利開展。
2.3評價指標體系尚未建立,培養模式有待不斷完善
由于我國中藥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加上多數院校主要以培養研究型人才為主,因而對于專業學位的設置考核標準、具體環節的要求知之甚少。且行業內外并無成功經驗可供借鑒,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模式的構建與人才的培養。特別是實踐技能培養環節還未出臺相應的技能操作大綱與考核評價指標體系成為影響中藥學專業學位培養工作與質量的最大因素。此外,基地的建設與規范也是制約專業學位發展的重要因素,特別是生產、流通等領域缺乏教學設施的建設與規范較為突出。
3構建中藥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教學與技能考核指標體系的相關建議
綜合以上資料,深入開展中藥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創新培養模式的研究,并制定出科學合理、行之有效的中藥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教學與技能考核指標體系已成為當前中藥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模式的綜合改革與實踐的迫切需要。為此,提出以下建議。
3.1擴大宣傳,提高認識
上文提到過由于設置時間尚短目前行業內外均存在對中藥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認識不深,重視不夠的問題,因而,全國中醫藥院校和研究生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采取積極措施,從學位設置背景、招生入學考試、人才培養目標、教學內容方式、學位論文要求、學位評定授予、就業服務范圍、社會需求導向等多個角度面向校內、校外,擴大宣傳力度,提高整體認識。使申請報考人員、在讀研究生、指導教師、管理干部、二級培養單位、用人機構充分認識到培養中藥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是新時期、新形勢下國家規劃指導中醫藥行業領域人才結構的新思路、新布署,是為更好地適應中藥行業產業化、市場化發展的必然手段,也是實現我國中醫藥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工作接軌國際、走向世界的根本要求。
3.2分類指導,體現差異
在相關人員逐步提高對中藥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認識的同時,從中藥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在于培養應用型高層次中藥學專門人才的根本目標出發,在課程設置、實踐教學、基地建設以及導師指導等諸多環節上要貫徹落實分類指導,體現差異的原則。本著培養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應用能力、職業技能素養的核心,在課程教學內容上突出知識交叉性、實用創新性的特點,綜合不同學科知識,重視人文社科教學,大幅提高實踐教學比例,切實加強技能考核評價;教學方式采用靈活多樣的形式,結合課程講授、案例討論、專業實習、技能培訓,實行分段管理、循序推進;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遵從以學科為中心轉為以問題(能力)為中心的劃分標準;教學硬件環境采取走出校園、走入企業、早上單位、早下一線,依托聯合培養基地、教學實踐基地等生產、經營、監管一線單位,實現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推進領崗實習、訂單培養;堅決實行雙導師制,切實增強校外導師對研究生的指導力度;培養方案制定以校內、外導師為主體,導師組集體討論設計,校內導師重點負責專業理論積累、學術能力培養、畢業論文寫作,校外導師重點負責操作技能訓練、項目現場指導、實踐環節考核等。
3.3構建指標體系,完善培養模式
1.1一般資料本組患者共382例,其中男293例,女89例,年齡最小17歲,最大78歲,平均年齡46歲。新鮮骨折339例,陳舊骨折43例。左側237例,由此145例。
1.2手術方式采用空心螺釘加張力帶鋼絲環扎內固定術式275例,克氏鋼針加張力帶鋼絲環扎內固定術式107例。
1.3骨折愈合時間長者78d,短者42d,平均56d。
1.4療效判定標準隨訪256例,平均隨訪時間13個月。療效判定標準:優:膝關節活動度>135°,活動后膝關節無任何不適,患肢肌力正常,恢復原來的工作何生活;良:患肢膝關節活動度90°左右,活動后稍有酸痛,肌力較健側弱,恢復一般工作和生活;差:患肢膝關節活動度<45°,活動后腫痛且肌力明顯減弱,不能參加一般工作。隨訪后結果:優313例(82%)、良67例(17.5%)、差2例(0.5%)。
2功能鍛煉方法
2.1術后第1周術后患肢抬高20~30cm,略高于心臟水平,以減輕術后水腫[2]。術后第2天,開始指導患者做股四頭肌收縮活動,膝關節輕緩伸屈,每日2~3次,每次2~5min。3d后患者可坐在床上,適當增加活動次數和延長活動時間,但膝關節屈曲不宜>90°。
3討論
3.1促進骨折愈合髕骨骨折采用空心螺釘或克氏鋼針加張力帶鋼絲環扎內固定術式,術后可大膽摒除外固定,鼓勵早期活動,在護理人員的指導下進行正確的功能鍛煉,能促進骨折愈合,加速功能恢復,減輕患者痛苦。本組病例骨折平均愈合時間8周左右,明顯低于傳統絲線縫合或單純鋼絲固定術式的愈合時間,且患者傷肢功能恢復較快、痛苦小。一般的絲線縫合、單純鋼絲固定,作用差,當膝關節屈曲活動時,骨折端容易分離。而空心螺釘或克氏鋼針加張力帶鋼絲環扎內固定術式,恰巧利用其抗拉力強度吸收了全部分離張力,有利于骨折壓縮愈合。這就為我們制定的早期有計劃的功能鍛煉提供了理論依據及條件。早期正確的功能鍛煉,有利于刺激和加速骨痂的生長,保證運動元神經何肌纖維間的相互促進作用的正常運行,從而加速骨折的愈合。我們骨科護士掌握了這個道理后,就會積極主動地協助和指導患者進行早期的功能鍛煉。
3.2加速功能復原髕骨骨折采用傳統術式固定后,還需加用長腿石膏托外固定4~6周,患者臥床無法活動,由于關節的長期固定,限制了膝關節早期的功能鍛煉,同時還易引起肢體組織的廢用性萎縮和關節僵硬而造成肢體功能恢復延長。若過早撤除外固定加之不適當的活動還可使絲線或鋼絲斷裂,導致骨折分離,造成骨折延遲愈合或不愈合,給患者帶來不必要的痛苦。相反,采用空心螺釘或克氏鋼針加張力帶鋼絲環扎內固定術式后,按照我們制定的早期功能鍛煉計劃,循序漸進地施行功能鍛煉,關節活動不受限制,肌肉收縮時可以增加關節的有效循環血量,給關節軟骨斷面提供了豐富的營養。在防止肌肉萎縮、關節強直和促進骨折愈合的同時,還能使膝關節的屈曲功能恢復正常或接近正常程度,不需要消耗時間進行物理治療或漫長的鍛煉,因此,骨折愈合全部療程大為縮短。
3.3防止并發癥本組病例因無石膏外固定束縛加之早期正確的功能鍛煉能解除患者不正常的床上生活,對患者精神上的安慰很大,使之食欲增加,體力增強,精神愉快,氣血流通,睡眠良好,代謝旺盛,符合動靜結合、內外兼治的治療原則,促進了骨折愈合,加快了功能恢復,減少了痛苦,有效防止了壓瘡、感染等并發癥的發生[3]。
本組病例中極個別療效較差者,主要原因時患者年老體弱、懼怕疼痛或不配合功能鍛煉所致。
【論文關鍵詞】早期功能鍛煉對骨折愈合影響
【論文摘要】目的討論早期功能鍛煉對髕骨骨折術后骨愈合的影響。方法觀察分析髕骨骨折患者術后早期功能鍛煉對縮短骨愈合時間及傷肢功能恢復的效果判定。結果正確的早期功能鍛煉不但能縮短骨愈合時間還能促進傷肢功能盡快恢復。結論骨科護理人員應掌握正確的早期功能鍛煉方法并積極主動指導患者進行鍛煉,從而達到縮短骨折愈合時間和傷肢功能盡快恢復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李進.空心螺釘加鋼絲張力帶聯合治療髕骨骨折82例體會[J].中國臨床研究雜志,2008,1(7):37.
關鍵詞:人才培養路徑;中藥高等教育;中藥學專業
1我國中藥學專業人才培養內涵的現狀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健康中國”國家戰略需求的提出,為中藥高等教育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勢提供了契機,也為推動中藥高等教育改革提供內在動力。各院校堅持立德樹人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踐行“雙思維”,推進中藥高等教育改革。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升級及大中藥健康產業的轉型優化新態勢,加快推動中藥行業從傳統轉向綠色智能。但目前中藥學類專業定位和專業布局與其存在一定差距[1],培養專業從業人員數量不能滿足產業人力需求、高校間中藥本科教學存在一定的同質化傾向、部分高校中藥學類專業的設置與區域中藥大健康產業發展需求脫節、人才培養模式尚未發揮引領帶動作用、專業核心課程的建設與整合還未達到與前沿研究進展深入對接等諸多不足,使學生還不能完全適應產業鏈新興行業對跨學科、多元化的需求。因此,通過專業人才培養路徑的構建、著力提升中藥學專業人才內涵特質,使之具備的綜合素質能適應更為動態、復雜、開放的中醫藥發展環境,從而服務國家戰略、匹配大中藥健康事業發展轉型升級尤為重要。
2我校高質量中藥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及實施路徑
上海中醫藥大學以地處上海和“雙一流”學科建設為依托,堅持“立德樹人”與“傳道授業”同向同行,加大將地域優勢與優質學科資源直接轉化為中藥學專業資源的力度,保障中藥高等教育與國家及上海重大發展戰略相對接,以造就具備“合、通、博、辨”(知行合一、匯通中西、旁搜博覽、慎思明辨)4大特征的高質量中藥學專業人才,不斷提升與中醫藥科技創新、健康服務特色優勢及上海開放型地區經濟形勢的吻合度。
2.1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即為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培養的有機交融。中藥學專業的重要特點是專業實踐性強,有效培養學生“知中有行、行中有知”,幫助學生形成較強的知識運用能力和實踐能力。上海中醫藥大學根據中醫藥高等教育的教學規律[2],在中藥人才培養方案中突出實驗、實訓、實習和社會實踐時長,通過認知—實踐—再認知—再實踐的反復強化,達到培養專業基礎扎實、實踐能力突出的效果。(1)教學內容及方法的有效更新,打好學生扎實專業知識功底。圍繞提升中藥學專業學生學以致用能力,在藥用植物學、中藥學、方劑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中藥化學、中藥藥劑學、中藥分析、中藥炮制學、中藥綜合實驗等多門主干課程課堂教學中導用啟發式、探究式、參與式[3]、研究性[4]、情景式[5]等混合教學模式,配合“基本型—綜合型—研究創新型實驗”的梯次拓展實驗教學體系以及中藥基本技能多站式考核平臺、虛擬仿真實驗平臺,在四年學制中遞進式強化,打造扎實過硬的專業基礎功底。(2)科學思維的有效融入,創造早期介入科學研究訓練環境。學校注重對學生科學思維的鍛煉,以眾多高水平科研平臺為支撐,整合優質科研資源向人才培養集聚。例如:專業核心課程教學設計做到科學思維融入全覆蓋,依托高水平科研實驗平臺營造早期介入科學研究訓練的環境,通過低年級學生與導師結對、高年級學生畢業實習等載體,將優質學科資源轉化為中藥學專業資源。在2017年以學生為第一作者發表的SCI論文最高影響因子達3.55[6]。(3)研究創新能力的有效培養,提升學生對中醫藥事業的興趣與自信。學院以“學術導向,興趣驅動”為理念的大學生科技創新資助,極大地激發了學生探索中藥的熱情與原創能力。此外,靈活設置畢業實習時間段,嚴格實施“一人一題”,將張江高科技園區的生物醫藥集聚優勢融入學生創新能力培養,使學生的知識層面在此過程中得以拓展、延伸以及應用。學生開發“中藥飲片識別”APP、“藥用植物虛擬解剖實驗室”等科創成果在2016年舉辦的第九屆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年會中得到展示。
2.2匯通中西
匯通中西,即培養、繼承和發揚中醫藥傳統理論能力的同時,強化國際化視野和中醫藥融入世界能力的培養。上海中醫藥大學秉承“海派中醫文化”的精髓,一方面將融入中醫藥思維的教學案例全覆蓋寫入中藥學專業核心課程學習指南[7];另一方面加大國際化合作力度及普及面,通過“海外名師”項目、組織學生參加境外訪學、短期交流等多種方式,從而培養具有全球視野且具備跨文化溝通交流能力的中藥學專業人才。(1)中醫藥思維的有效聚焦,打造一流中醫藥精品教育。為了培養學生中醫藥思維成為經常性思維習慣、引導學生重視中醫藥經典著作的學習,通過在藥用植物學、中藥學等引入導修課程;開設中醫文化趣談、中華文明史擷要等傳統文化類課程;新增說文解藥等通識拓展類課程,將中醫藥思維序貫于4年的培養方案中。另外在中藥學講授過程中,吸納中藥化學、中藥藥理學等學科的最新研究成果[8],例如“歷久彌香數陳皮”“九九重陽探茱萸”等,結合名師名醫的中醫藥學術思想、中藥文化現象切入中藥性能功效、精準把握思辨特點,協調傳統與現代、繼承與創新、中醫藥思維與國際視野等方面的辯證關系。(2)國際視野的有機融合,內化中醫藥文化認同感。學校致力于為師生創造更多的國際化發展機遇與平臺。依托與新西蘭奧克蘭大學、巴美國圣馬丁大學、香港大學等合作機制,推進骨干教師各類訪學進修、學習計劃,增加學生在學期間赴海外交流人數,幫助師生擴充自身國際知識儲備、開拓國際視野。同時,發揮學生參與建設具有國際傳播力的中醫藥慕課及“藥論———一帶一路與中藥”系列微視頻拍攝的能動性,促進學生能夠正確地看待、理解中醫藥文化的內涵和價值,進而樹立起自身在中藥學專業知識傳承過程中的責任感、提升中醫藥文化自信。
2.3旁搜博覽
旁搜博覽,即為構建學生廣博的中醫藥知識體系。為了使學生具備豐富的知識積淀,學校重點營造開放的、一流的學術環境和學習環境,加強課程中心、文獻資料庫等網絡資源建設,并設定教師坐班答疑制度保障,著力拓展及融合中藥質量標準化、中藥創新藥物研究等交叉學科知識,引導學生深度學習,提升群體知識結構的多元組合效應,增強學生適應中醫藥發展的契合性和時效性。(1)個性化學習環境的有效構筑,實現學生博覽并蓄的條件保障。中醫藥院校的教學基礎設施、信息化和實踐條件對中藥學專業的教學、科研、學生培養、對外交流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上海中醫藥大學近年來以“浸潤式學習”為理念拓展開放式學習與討論式學習空間。充分挖掘學分制及優質網絡平臺潛力,建設“走近中藥”“中藥麻黃”“杏林探寶———帶你走進中藥”“中藥與文化”等品牌課程,創建開放性、交互性和自主性的學習環境,鼓勵學生依據自己的內在需求、有效地進行知識內容的選擇和學習。(2)多學科的有效交叉,強化學生對知識的融合理解。學校強調科研反哺教學,鼓勵有較高的學術水平的科研和教學人員開設本草基因組學、中醫藥與“一帶一路”等具有中醫藥特色的學科交叉創新課程的品牌課程群。同時,每月邀請學術大家、中醫藥產業鏈各環節行業專家開設高水平專題講座,凸顯交叉科學特有的發展性、前沿性和創新性。此外,精心打造學科融合性課程,對專業核心知識點進行關聯、銜接和組合,引導學生樹立及強化對中藥研究的系統性和整體化觀念,提升交叉知識的有效融會貫通。
2.4慎思明辨
慎思明辨,即為樹立正確的成才觀和形成批判性思維。學校通過建構“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跨界協同德育”工作體系,實現100%的課程建立德育目標并滲透德育元素。此外,通過熱點話題的引入,鼓勵學生在扎實學習中醫藥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善于發現問題,培養其問題意識和創新精神。(1)專業特色與德育的有機融合,發揮價值取向引領的作用。近年來,學校始終把德育作為人才培養的生命線,把優秀傳統文化菁華與時代精神相結合,挖掘中藥的職業行為與德育相關的元素。例如:在中藥學課程教學中以中藥文化的角度闡釋中藥藥性中的對立統一、中藥理論中的破立有度等方面特性[9],達到“以文化人”的作用。此外,將科研學術思路作為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效銜接的途徑,撰寫22門核心課程學習指南和教學設計匯編,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強調專業成才與價值觀完善的同頻共振,有效提升學生自我認知層次。(2)批判性思維的有效建構,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在中藥學、中藥藥理學、中藥分析等主干課程中為學生提供小班化教學環境,并構建中藥藥性理論分析、中藥質量標準進展、藥事熱點討論等若干情境或案例,激活課堂教學。例如“以馬兜鈴酸毒性事件論中藥傳承與創新”“從藥性角度看干姜、附子、吳茱萸的毒性”“從對黃疸的認識比較利膽退黃與利濕退黃的異同”等話題,通過教師的引導,啟發學生以開放的角度進行詳細探問、加強信息分析處理,達到明晰分辨的效果。
關鍵詞:產學結合;藥學專業;畢業設計;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02-0184-02
一、研究方法和步驟
調研國內高職院校開展畢業設計現狀、探索情況,在此基礎上,分析高職藥學專業學生實習期間生產、學習情況,結合教育部、湖南省教育廳對畢業設計的指導性意見,與實習單位共同制定畢業設計教學標準,通過試點,從考核結果、師生反饋進行診斷、總結,進一步改進教學。
二、研究結果
1.國內高職院校畢業設計教學現狀和探索情況。(1)湖南省外高職院校畢業設計教學現狀和探索情況。目前國內高職院校畢業設計普遍存在選題與學生就業實際不符、理論研究型選題過多;學生抄襲現象嚴重、畢業設計流于形式,沒有創新意識;文本可讀性較差等問題。其原因主要是:學校在實習前布置選題;指導教師缺乏企業工作經歷、指導學生過多;畢業設計時間與頂崗實習時間沖突,學生不重視、字習積極性不高和學習能力差。為解決以上問題,一些學校探討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高職畢業設計:結合學生頂崗實習的崗位及業務情況設計工作流程和方案[1]。一些學校向企業征集畢業設計課題,選擇與實習單位相結合的課題或以企業實際項目作為課題[2]。(2)省內高職院校畢業設計教學現狀。由于2014年以前湖南省教育廳對高職院校畢業設計沒有明確規定,大部分學校未開展此項工作。2014年高職畢業設計的試點很多屬于本科畢業設計(論文)的“簡化”版,由于學生研究能力欠缺、教師指導尚處于摸索階段,結果學生作品普遍泛泛而論,東拼西湊、大量轉抄或以實踐總結報告呈現。2015年部分高職院校的畢業設計教學內容進行了改進,設計成果嘗試以方案、作品、工藝等形式呈現,并在初步探索體現綜合運用知識、設計過程科學性的具體方式。在教學管理方面,部分高職院校在進程督查、教學質量監控方面進行了強化。
2.高職藥學專業學生實習期間生產、學習情況。高職藥學專業的特點是技術性強、就業面廣,主要培養具備藥學服務、處方調劑、藥品檢測、藥品制備和質量控制、藥品購銷和管理的能力,能從事用藥指導、咨詢、健康教育和藥品調配、銷售、采購、商務服務及制劑生產、質檢、質管工作的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實習單位包括醫院、藥廠、醫藥公司、藥店、藥品檢驗研究單位;除醫院外,大多數行業單位因人才緊缺,采取頂崗實習方式,將實習生作為準員工培養。單位希望學生能在各崗位中,很好地完成工作任務,并能運用專業知識、技能對實際工作進行改進、提高。
本校學生在進行畢業設計之前,已經完成了專業課程及文獻檢索、醫藥論文寫作等課程的學習,并進行了專業技能綜合訓練,具有一定專業知識的收集和應用能力。畢業設計期間學生多分散在各單位定崗實習,工作任務較重且主要偏向于藥品生產、質管、銷售、服務的某一方面;為較好地達成工作目標,要求學生能綜合應用相關專業知識。
3.高職藥學專業畢業設計教學標準制定。(1)教育部門對高職學生畢業設計的要求。教育部印發的《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的通知》對高職教育提出了明確的指導方針:高職高專學生的畢業設計要與所學專業及崗位需求緊密結合,由學校教師與企業的專業技術人員共同指導,結合企業的生產實際選題,時間應不少于半年。湖南省教育廳2014年的通知指出:畢業設計是高職院校重要實踐性教學環節,是學生綜合應用所學知識與技能,分析和解決專業實際問題的關鍵訓練項目。學生畢業設計成果主要包括產品設計、工藝設計、方案設計等成果呈現形式。(2)研討制定藥學專業畢業設計教學標準。選取6家藥學實習、用人單位,征集專業技術崗位負責人對高職學生畢業設計的建議,普遍認為高職學生的理論知識相對比較薄弱,自主思考能力欠缺,建議避免高深研究,立足于一線技術操作人員的定位,從具體工作任務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組織校外實習帶教老師、校內專業老師成立藥學專業畢業設計教研室,查閱各院校各專業畢業設計課程標準,深入分析各崗位工作任務的職業能力需求,基于產學結合研討畢業設計教學實施,制定藥學專業畢業設計教學標準。
4.高職藥學專業畢業設計教學試點、改進。將藥學專業畢業設計教學標準(試行)在我校2012級藥學專業94名學生進行試點,并狠抓選題、任務書審核、答辯三大關鍵環節。在選題環節,校內老師根據企業工作問題擬定選題,學生與企業帶教老師商定選題,雙向選擇,最終確定切合生產過程實際的課題。在任務書環節,要求學生、指導老師結合實習階段生產工作任務安排明確時間進程、設計內容、設計要求、階段任務,系部逐一審核科學性、可行性。在答辯環節,聘請藥學行業生產一線典型崗位的技術骨干擔任答辯專家,從設計依據、工作方案的專業性等方面進行控制。經過全程質量監控,2015年我校藥學專業的學生畢業設計全部通過省教育廳的抽查,在省內高職藥學專業畢業設計教學水平處于領先水平。但在教學過程中,指導老師反映學生學習主動性不強,專業文獻查找、計算機文檔處理、知識應用能力欠缺。企業反映學生的畢業設計方案鮮少創新性,只有極少部分能幫助解決實際生產工作中的問題;由于輪崗等問題,部分畢業設計與學生的生產工作任務關聯性不強。為此,學校在下實習前,將部分畢業設計教學內容提前集中講述。將選題安排在實習后三個月進行,嚴格要求與實習生產任務相結合,且與企業溝通,要求帶教老師早期介入。同時組織學生、企業、帶教老師召開研討會,進一步修訂畢業設計選題要求、成果要求。
三、結論
1.學校收獲。職業教育培養的人才是否切合企業需求,是衡量其培養能力的主要指標。由于畢業設計選題遵循解決企業實際問題的原則,學校教學真正做到了與企業生產需求接軌。如近三年,各級醫院都在逐步增設靜脈配置中心,據調研,生產的化療藥物存在管理不到位的情況,導致的危害性較大。指導老師擬定選題:靜脈配置中心化療藥物的管理方案,經過指導學生科學設計,提出的工作方案對生產實際很有啟迪。通過指導畢業設計,還能切實將生產現場的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標準、新產品、新方法等有效融入人才培養過程。如針對零售連鎖藥房的實習學生,指導老師提出設計合理安全用藥宣教方案,與國家對藥品銷售企業提高安全用藥水平的新要求切合,也滿足了企業提高員工藥學服務型能力的需求。
2.學生收獲。學生在畢業設計過程中的收獲是全方位的,以前學生實習期間自我認知:單調地勞動付出、簡單地完成工作任務;通過畢業設計,工作、學習緊密結合,既提高了生產任務的專業性認知,又主動去應用專業知識,職業能力得以提升。如學生在設計醫藥公司客戶拜訪方案、患者用藥指導方案過程中,需綜合運用專業知識,完成生產目標,其藥品銷售、藥學服務能力提升顯著。同時,收集生產現場資料、分析存在問題原因、答辯等過程,提高了學生溝通協調、團隊合作、演講等能力。
3.企業收獲。由于大部分藥學單位實習生基本上屬于準就業狀態,通過畢業設計,企業的收獲主要體現在人員和生產工作兩方面。如指導學生針對實習的醫藥公司庫存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設計方案,為企業解決了實際問題,不僅我們的學生得以成長,企業的帶教老師也提高了解決問題能力,而且企業可以借鑒此方案優化庫存管理,切實推進了產教融合。
參考文獻:
[1]廖禮平.基于頂崗實習工作過程的畢業設計改革探討――以高職高專工程造價專業為例[J].職教論壇,2016,(5):67-70.
[2]舒平生,單以才,段向軍.高職畢業設計SECI―CDIO教學體系的探索與實踐[J].職業教育研究,2015,(5):29-31.
An Study on the Graduation Design Teaching of Pharmacy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Production and Study
XIAO Lan,QU Gang
(ChangSha Health Vocational College,Changsha,Hunan 410100,China)
[關鍵詞]糖尿病腎病;中醫病機;經方;研究進展
糖尿病腎病在中醫古代文獻沒有對應的記載。祖國醫學對發展至腎臟病變認識較早,消渴之名首見于《素問奇病論》,消渴腎病的雛形見于漢代張仲景《金匱要略》中:“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飲一斗,小便一斗,腎氣丸主之”。現代醫家呂仁和在研究古代文獻基礎上,參照現代醫學的有關知識,結合臨床實際,提出中醫病名:“消渴病腎病”。任繼學、南征等在研究了大量文獻的基礎上,根據《圣濟總錄》對“消腎”的論述,提出將本病定名為:“消渴腎病”。
治療糖尿病腎病經方的研究
1.六味地黃丸
李志杰等通過動物實驗觀察探討六味地黃丸保護大鼠腎臟的機制,得出結論:六味地黃丸可能通過上調足細胞和表達發揮保護大鼠腎臟的作用。[1]陳景亮等觀察六味地黃丸治療早期尿微量白蛋白的療效,結論是六味地黃丸能有效地降低早期尿,對控制進程具有較好的作用。[2]劉鵬等,對六味地黃丸治療糖尿病腎病的研究進展作了綜述整理,使六味地黃丸治療的研究更加系統、更加清晰。[3]
2.補陽還五湯
王秀芬等通過臨床觀察探討了加減補陽還五湯對早期的臨床療效及作用機制。[4]葉仁群等通過動物實驗探討補陽還五湯對早期患者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及其受體(的影響,發現及其受體在早期發病機制中起重要作用,補陽還五湯可減少早期患者血清及其受體蛋白表達,是其保護腎功能的作用機制之一.[5]李作森對補陽還五湯治療文獻作了分析,評價補陽還五湯治療的療效和安全性,得出結論:補陽還五湯治療明顯優于常規治療組;黑龍江中醫藥人學博士學位論文但由于高質量的文獻較少,樣本量又有限,仍需做進一步深入研究。[6]
3.真武湯
方連順等臨床觀察例腎陽虛并疲血型)患者用真武湯合桃核承氣湯加減治療療效滿意,腎功得到改善,有降血糖、降血脂、提高的功效。[7]鄭鎮雄等用真武湯加減治療做臨床觀察,發現真武湯加減治療在控制病情發展、調節整體代謝等方面具有肯定的療效當歸補血湯賣寧等觀察。[8]
4.當歸補血湯
含藥血清對高糖條件下腎小球系膜細胞)增殖的影響,探討其在防治中的意義。結果發現:高糖可促進增殖,當歸補血湯能明顯抑制高糖作用下增殖,從而達到預防和延緩發展的目的。[9]徐寧等通過例臨床觀察當歸補血湯對患者的血脂及蛋白尿的影響,得出結論:當歸補血湯及西藥綜合治療具有臨床療效,值得推廣。[10]
5.當歸芍藥散
張立等用動物實驗的方法來探討加味當歸芍藥散對早期腎損傷的保護機理,結論是加味當歸茍藥散可提高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含量,減低血清丙二酸的含量,減少高糖引起自由基的生成及動脈硬化的發生,發揮抗氧化應激的作用。[11]
6.五苓散
熊開旺等臨床觀察復方五{散治療早期糖尿病水腫例,結果:與對照組比較,治療組患者尿蛋白量及血肌酐、尿量、膽固醇、甘油三酷等生化指標均顯著改善,結論是復方五{散治療早期水腫有明顯療效。[12]
7.升降散
唐學敏等臨床觀察加味升降散治療的療效,觀察結果:加味升降散結合常規治療,治療能夠減少尿蛋白、改善腎功。[13]
8.黃連四物湯
文平凡等觀察西醫治療配合黃連四物湯對早期的臨床療效、血清水平的影響,結果表明黃連四物湯配合西醫療法不僅能顯著下調糖化血紅蛋白、血糖,還能調血脂,而且能降低血清水平。[14]
祖國醫學在糖尿病腎病領域中有著突出的貢獻,現在單味藥的治療研究與自擬方辯證的研究也已走向臨床并取得了不錯的臨床療效。但是在中醫藥干預糖尿病腎病的臨床療效評價的規范化、標準化還有待研究。
[參考文獻]
[1]李志杰等六味地黃丸防治大鼠糖尿病腎病的實驗研究[J]中華中醫藥學刊,2011,(8):1728-1732
[2]陳景亮,凌方明,等六味地黃丸對早期糖尿病特病尿微呈白蛋白的影響[J]新中醫,2004,36(12):26-27
[3]劉鵬,周彥彬,等六味地黃丸治療糖尿病研究進展[J]實用中醫藥雜志,2010.30(3):20
[4]王秀芬,趙蒼朵,等加減補陽還五湯對早期糖尿病腎病臨床療效及作機制探討[J]中國中西醫結合腎病雜志,2005,6(5):280-281
[5]葉仁群,謝嘉嘉,等補陽還五湯對早期糖尿病腎病患者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及其受體F1t-1的影響[J]中國中西醫結合腎病雜志2009,10(2):130-132
[6]李作森補還五湯治療糖尿病賢病的分析[J]數理醫藥學雜志,2011,24(5):585-590
[7]方連順,張云騎,等真武湯合桃核承氣湯加減治療糖尿病腎病(腎陽虛并淤血型)32例[J]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11,25(6):82-84
[8]鄭鎮雄,等其武湯加味治療糖尿病賢病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1,9(11):127
[9]壟寧,張瑩雯,當歸補血湯含藥血[對高糖條件下賢小球系膜細胞增殖的影響[J]中西醫結合研究,2011,3(4):175-178
[10]徐寧,劉臨祥,等當歸補血湯加減及綜合治療糖尿病賢病例臨床觀察[J]醫學理論與實踐,2008,21(12):178-179
[11]張立,趙云芳,等加味當散對糖尿病早期賢損害的保護機理探討[J]實中醫內科雜志,2011,25(1):26-28
[12]熊開旺,林生庚,巧復方五{散治療早期糖尿病水腫的臨床療效觀察[J]臨床和實踐醫學雜志,2011,10(13):1023-1024
【關鍵詞】 早期子宮內膜癌;妊娠;保留生育功能
子宮內膜癌一般多發人群都是絕經前后婦女,此病的標準治療就是切除全宮雙附件、腹膜后淋巴,雖然說對于早期患者進行手術治療的成功率比較高,但是患者也會因為手術治療而失去生育的能力。通常年輕子宮內膜癌患者都是有不孕病史、沒有生育的婦女,因此患者都希望可以保留住生育功能。本次研究就選取我院在2005年9月到2010年2月期間所收治的6例早期子宮內膜樣腺癌患者,其前病變都是重度不典型增生,在對其進行保留生育功能治療以后取得了良好效果,具體內容如下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在2005年9月到2010年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6名進行保留生育功能治療的早期子宮內膜樣腺癌患者,是所有患者的年齡都在40歲以下,都很渴望可以生育;組織學類型是腺棘癌、樣腺癌等;經過MBI檢查沒有宮頸受累、肌層浸潤的證據,也沒有子宮外病灶;PR呈陽性;患者的肝腎功能都很正常;都沒有藥治療類的禁忌。
1.2 臨床表現 6患者的臨床表現都是沒有規律的陰道出血,其時間在10個月到8年間不等。進行盆腔檢查,有3例患者子宮略大或正常,但是卻沒有超過孕6周的大小;有1例患者的子宮有明顯增大,大約孕9到12周;有1例患者為合并子宮肌腺癥;余下1例患者合并有子宮肌瘤。
1.3 方法 10患者在進行治療之前,簽署“知情同意書”,然后進行治療。每天服用1g的甲羥孕酮[1],連續服用7到30天,然后將藥量改為每天0.5g來維持治療,接著每隔三個月讓患者進行一次診斷性刮宮、宮腔鏡檢查,然后送至病理學進行檢查。在患者完全緩解以后再鞏固治療3到6個月,停藥。如果過了9個月,患者還沒有完全緩解,那么就進行手術治療。在患者停藥、月經恢復正常以后,就鼓勵患者積極懷孕,如果過了3個月患者還沒有自然受孕,那么就可以建議患者進行輔助生育技術,比如說試管嬰兒或是試管受精。在患者停藥的期間,要每隔三個月來院復查[2],如果連續檢查兩次都沒有發現腫瘤復發的證據,那么就可以每隔六個月檢查一次,在對患者進行治療以后,可以進行局部荷爾蒙避孕法。在患者生育以后,要建議患者接受手術治療。
1.4 療效評定與隨診 完全緩解:在患者進行激素治療的期間,經過了定期的診斷性刮宮,其病理證實了腫瘤細胞完全消失;部分緩解[3]:患者的病變退縮成了單純增生或是復合增生;無反應:患者的子宮內膜組織有所加重或是還依舊存在。在患者結算治療之日起,每三個月對患者進行一次診斷性刮宮、盆腔超聲檢查。
2 結果
患者1,2,3,6都在治療3到14個月期間完全緩解,其中患者1和2都在治療以后的第2到4個月期間自然妊娠,患者1在孕35周的時候早產,患者2則是在足月的時候分娩,兩名新生兒都已存活。患者3和6在停止藥物治療以后還在觀察時期,暫時沒有妊娠,患者4在經過治療以后部分緩解,患者5因為治療時間不到3個月沒有進行評論。患者1在產后的11個月時復發,再次進行治療三個月以后再次緩解。所有患者的隨訪時間都在2到42個月,沒有NED患者,詳情見表1。
3 討論
要做好治療前的病情評估:為了能夠選擇到適合的研究病例,那么就要對候選病例進行準確、全面的評估,其中包括評估夫妻二者的生育能力如何。筆者認為在選擇病例的時候應由3名有豐富臨床經驗的病理學專家來閱片,從而確認出腫瘤分化程度、組織學類型,而且還要對孕激素、雌激素進行測定。對于已經確診的患者也要進行詳細檢查,尤其是從外院轉進的患者,要對其進行宮腔鏡檢查,從而了解到病灶的范圍、位置以及有沒有殘留病灶[4],在需要的時候可以切除殘留的病灶,這樣可以減輕腫瘤的負荷,減少治療的時間,增強藥物治療的效果。MRI可以準確的對宮頸受累、肌層浸潤情況進行評估,所以建議患者在治療之前最好可以進行腹腔、盆腔MRI檢查。如果有特殊患者在經過上述檢查以后還沒有確診,那么就可以在腹腔鏡下進行細胞學檢查、取樣盆腔淋巴結或是評估患者子宮附件有沒有受累情況。
重視復發病例、生育后的處理:對于剖腹產分娩患者,在手術的時候應該評價腹腔臟器,檢查好盆腔、卵巢等任何可疑的病灶。對于陰道分娩患者,要在其產后的6周時對子宮內膜狀態進行評價。對于產后切不切除子宮、卵巢,這個要根據患者的腫瘤風險、激素治療情況、患者年齡來決定。因為對患者進行保留生育功能治療以后,其體內增高的雌激素水平沒有得到糾正,那么就很有可能會出現卵巢轉移或是復發的情況,對此就有學者建議在患者產后進行切除子宮雙附件手術。對于在治療以后再次復發的患者,可以建議其進行手術治療。
參考文獻
[1] 劉天鳳,尹福波,莊炎.大劑量孕激素在年輕患者早期子宮內膜癌治療中的應用[期刊論文]-腫瘤基礎與臨床,2007,20(3).
[2] 鹿群,田莉,沈浣,陳曦.不孕癥合并子宮內膜非典型增生患者助孕治療的臨床分析[期刊論文]-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2008,9(1).
1西藏自治區藏藥廠,西藏拉薩 850000;2成都中醫藥大學,四川成都 611137
[摘要]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導致糖尿病患者失明的主要病因之一,早期防治是關鍵。糖尿病是藏醫藥的特色優勢病種,藏藥小檗皮是藏醫治療糖尿病及眼病的重要藥物之一。該研究從藏醫藥對糖尿病及其視網膜病變(京尼薩庫病及其眼病)的理論認識、用藥經驗中,發掘藏藥小檗皮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用途,提出了藏藥小檗皮防治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研究思路。
關鍵詞 藏藥;小檗皮;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研究思路
[中圖分類號] R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4)05(a)-0192-03
[基金項目] 國家自然基金項目(81173360,81303310);四川省支撐計劃項目(2011SZ0298);四川省教育廳重點項目(10ZA092);四川省高校科研創新團隊建設計劃(11TD004);成都中醫藥大學藏藥學特色專業建設項目(2012-特色-5);成都中醫藥大學藏藥學專業綜合改革項目(2012-專業-13)。
[作者簡介] 拉巴次仁(1971.9-),男,藏族,西藏瓊結人,本科,主管藏藥師,研究方向:藏藥生產及技術管理,E-mail: 771658815@qq.com。
[通訊作者] 賴先榮(1971.10-)男,四川新都人,學士,副研究員,研究方向:民族藥學,E-mail:laixianrong@163.net。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并發癥中最嚴重的微血管病變之一。世界衛生組織(who.int)2013 年3 月第312 號《實況報道·糖尿病》指出:“全世界逾3.47億人患有糖尿病,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失明的一種主要病因,它是視網膜小血管長期累積受損的結果,全球1%的盲癥可歸咎于糖尿病”。
視網膜微血管損傷是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典型的標志性病變[1]。因此,減少新生血管的生成是目前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最有效療法。但是,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治療較為困難,尚無一種有效的化學藥物能早期預防和控制其發生、發展,這也是導致后期視功能喪失的重要原因,因此,著眼于早期有效阻斷或緩解其發展進程,有助于防盲治盲、提高患者生存質量。現報道如下。
1 藏醫藥理論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認識
藏醫藥作世界傳統醫藥寶庫的重要組成部分,醫學實踐源遠流長、特色鮮明、療效獨特。早在公元750多年前,藏醫藥學就對糖尿病及其并發癥的發生、發展有著深刻認識,并從飲食起居到藥物治療提出了較為完善的預防和治療措施,糖尿病作為藏醫藥綜合防治的特色優勢病種,已被列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一五”重點專科(專病)建設項目。
藏醫藥理論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沒有具體的論述,但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等糖尿病并發癥,屬于藏醫學的“京尼薩庫”病(漢譯:尿消癥、糖尿病)的范疇,是由于飲食、起居等外緣因素使體內“隆”、“赤巴”和“培根”三者失去平衡[2]。藏醫藥典籍《四部醫典》“論說醫典”中專門闡述了“能視赤巴”的功能:“視覺住眼能將諸物見”[3],糖尿病將導致視覺模糊[4]等“能視赤巴”病的癥狀。這些生動詳實的描述與現代醫學中糖尿病及其并發癥,尤其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等疾病的發生、轉化不謀而合。
2 藏藥小檗皮是治療“京尼薩庫”病及眼病的臨床要藥
藏藥小檗皮(藏文譯音:吉爾巴),是藏醫防治“赤巴”病最常用的藏藥之一[5],為小檗科植物刺紅珠Berberis dictyophylla Franch.及同屬多種植物的干燥皮[6-8],在藏醫典籍中多有記載,如《晶珠本草》記載“治眼病”、“利目”,“小檗膏涂敷治眼痛病”[9],藏醫臨床中主要使用中皮及提取精華制成的小檗膏,干凈的小檗膏滴于眼內具有治療各類眼病的作用,如《月王藥診》記載“用小檗膏滴眼”[10],主要用于平衡“能視赤巴”,在藏藥部頒標準也有“小檗眼藥膏”(標準編號:WS3-BC-0263-95)用于眼病治療的用途。在藏醫臨床上也有“為了增強眼力和滋補眼睛,可每7日點一次小檗膏眼藥”的用藥經驗。藏醫臨床還使用十八味訶子利尿丸(標準編號:WS3-BC-0182-95)等含小檗皮的上市成方制劑治療“京尼薩庫”病。現代研究表明小檗皮能夠減輕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程度,減緩發展進程,同時具有整體調節功能,對糖尿病大鼠視網膜具有保護作用[11]。在治療京尼薩庫病眼疾(即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方面,無論是記載于藏醫藥經典醫藉的傳統用藥經驗,還是基于整體動物試驗的現代研究,都驗證了小檗皮在防治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方面的獨特優勢。
3 藏藥小檗皮防治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研究進展
結合現代化學成分與藥理研究的多學科交叉綜合分析,采用HPLC技術檢測已明確小檗皮藥材中的主要化學成分為小檗堿、藥根堿、小檗胺、巴馬汀等生物堿類成分[14],有明顯的降低糖尿病小鼠模型血糖的作用[15],能夠減輕糖尿病大鼠模型視網膜病變程度,減緩發展進程[11]。
3.1 小檗堿等異喹啉類生物堿成分
小檗堿對STZ誘導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大鼠視網膜結構具有保護作用,調控糖尿病大鼠視網膜PPARα/δ/γ蛋白表達[16]、調控正性轉錄延伸因子b(P-TEFb)蛋白表達[17]、抑制VEGF、HIF-1α的陽性表達[18-19]、改善氧化應激觸發的微血管病變[20-21]、調控PKC 信號轉導途徑[22]等均可能是其改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作用機制。
同時,李佳川等報道了小檗堿、巴馬汀、藥根堿等生物堿單體成分對3T3-L1前脂肪細胞胰島素抵抗的影響,發現對3T3-L1脂肪細胞胰島素抵抗模型具有明顯的改善作用,作用與羅格列酮相似;同時,還能抑制3T3-L1前脂肪細胞的分化,提示小檗堿、巴馬汀、藥根堿等生物堿成分在增加細胞對葡萄糖攝取的同時,不會引起脂肪的聚集而造成體重的增加,這對防治與胰島素抵抗相關的糖尿病及其并發癥具有重要的意義[23]。
3.2 小檗胺等芐基異喹啉類生物堿成分
區別于其他小檗堿資源植物(如黃連、黃柏等),除含有小檗堿、藥根堿、巴馬汀等異喹啉類生物堿類成分外,小檗皮還含有小檗胺等芐基異喹啉類生物堿成分,這可能是小檗皮在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特殊臨床用藥范圍的藥效物質基礎之一。
小檗胺為雙節基異哇琳類生物堿類化合物,具有較強的親脂性,其鹽類易溶于水,分子量小于600,容易透過角膜及血眼屏障。外用小檗胺滴眼劑對糖尿病性白內障具有明顯的預防和治療作用,對糖尿病性白內障的發生、發展具有明顯的預防和治療作用,能減輕晶狀體的混濁[24]。
同時,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小檗胺具有阻斷電壓依賴性鈣通道和受體依賴型鈣通道的作用,通過抑制鈣離子內流從而保護視網膜細胞[25],作用與維拉帕米相似[26-27]。在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各個環節中,不同程度地增加視網膜微血管內皮細胞通透性及鈣離子內流,而鈣離子的內流又進一步的促進了鈣依賴性PKC、HIF、VEGF等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信號通路環節[28-29]的異常表達,使得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進入增殖期,最終陷入惡性循環。因此,基于小檗胺已明確具有鈣通道阻斷劑的作用,且小檗胺外用滴眼劑容易透過角膜及血眼屏障的特殊性質,可以認為小檗胺可能是藏藥小檗皮中調控視網膜血管內皮功能穩態的直接藥效物質之一。
4 討論
藏藥小檗皮有大量的傳統用藥經驗,藥效學試驗研究的直接證據表明在防治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方面具有獨特優勢,在調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血管內皮細胞功能的作用機制研究已經取得了一些進展,能夠顯著降低血清細胞黏附分子(ICAM-1)和血管緊張素Ⅱ(ANGⅡ)含量[11]。同時,從有效成分來看,雖然部分成分已報道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相關作用,但這些研究多集中在單一有效成分(小檗堿)的獨立調控上,但小檗堿僅為小檗皮的有效成分之一,針對單一有效成分的研究也不能代表多成分的協同作用,也不利于闡釋藏藥小檗皮及其復方防治糖尿病及其并發癥的作用。
鑒于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復雜分子機制仍然是藥物發現的主要障礙,雖然已有的研究提示了小檗皮防治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作用機制可能與多成分對PKC、HIF、VEGF等信號通路的整體多點調控有關,而且針對性的PKC抑制劑(如魯伯斯塔)、VEGF抑制劑(如蘭尼單抗)等藥物已經進入臨床試驗及應用,可以顯著減少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視力喪失的發生[30],為充分發揮藏醫藥防治糖尿病及其并發癥的特色優勢,有必要開展藥效物質基礎及其作用機制的深入研究。
注釋:該文部分內容在2011年《中華民族醫藥資源保護與開發應用學術研討會》、2011年《全國藏醫藥學術研討會》作為會議論文交流并收入相關會議論文集,本文部分內容納入授權國家發明專利說明書(賴先榮, 張藝, 孟憲麗. 一種小檗皮提取物及該提取物和小檗皮的用途: 中國, 201110296460.X[P]:
參考文獻
[1] Lakshmi K, Mandal, Subhadip Choudhuri. et al. Oxidative Stress-Associated Neuroretinal Dysfunction and Nitrosative Stress in Diabetic Retinopathy[J]. Can J Diabetes,2013, 37 (6): 401-407.
[2] 王藝潤, 趙存花, 汪滿江措, 等. 藏醫藏藥對糖尿病的認識與治療[J],中國民族醫藥雜志,2013(10): 33-35.
[3] 宇妥·元丹貢布,李永年譯. 四部醫典[M].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1983: 26
[4] 冼云芳, 馮小成. 糖尿病患者治療前后眼屈光率改變56例觀察[J]. 中國醫藥指南, 2013, 11(8): 535-536.
[5] 宇妥·元丹貢布等著,馬世林等譯. 四部醫典[M]. 上海: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1987: 42.
[6] 衛生部藥典委員會. 藥品標準·藏藥第一冊[S],1995: 340
[7] 六省區衛生局. 藏藥標準(第一、二分冊合編本)[S]. 西寧: 青海人民出版社,1979: 11.
[8]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 中華本草·藏藥卷[M]. 上海: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2: 210-211.
[9] 帝瑪爾·丹增彭措. 晶珠本草[M]. 上海: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6: (77):175.
[10] 馬世林, 王振華, 毛繼祖譯注. 月王藥診[M]. 蘭州: 甘肅民族出版社, 1993: 186.
[11] 岳麗珺, 張燕, 向麗, 等. 藏藥吉爾巴對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的影響及機制研究[J]. 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3,19(20):149-153.
[12] 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藏藥志[M].西寧:青海人民出版社,1991: 18.
[13] 青海省藥品檢驗所, 青海省藏醫藥研究院. 中國藏藥(第三卷)[M].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6: 28.
[14] 鄭曉峰, 王勤. 不同部位不同采收季節甘肅小檗屬植物中生物堿類含量的比較[J]. 蘭州大學學報醫學版, 2009, 35(1): 71-75.
[15] 張燕, 孟憲麗, 岳麗珺, 等. 藏藥小檗皮對糖尿病模型小鼠血糖水平影響的初步研究[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3,13(19):3619-3622,3607.
[16] 周吉銀, 周世文. 小檗堿對2型糖尿病大鼠視網膜PPARα/δ/γ表達的影響[J]. 藥學學報,2007, 42(12): 1243-249.
[17] 周吉銀, 周世文. 小檗堿對2型糖尿病大鼠視網膜正性轉錄延伸因子b表達的影響[J]. 中國新藥與臨床雜志,2009(58):109-119.
[18] Shankung Lin, Shiow-Chwen Tsai, Chun-Chung Lee, et al. Berberine Inhibits HIF-1α Expression via Enhanced Proteolysis[J]. Molecular Pharmacology, 2004, 66(3): 612-619.
[19] Shenghua Jie, Huiyu Li, Yuan Tian, et al. Berberine inhibits angiogenic potential of Hep G2 cell line through VEGF down-regulation in vitro[J].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2011(26):179-185.
[20] Randhir Singh, Navpreet Kaur, Lalit Kishore, et al. Management of diabetic complications: A chemical constituents based approach[J].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2013, 150(1):51-70
[21] 崔蓉, 李佳川, 張燕, 等. 酒蒸黃連對2 型糖尿病大鼠氧化應激損傷的保護作用[J]. 中藥與臨床, 2011, 2(3):40-42.
[22] Wei-Jia Kong, Hao Zhang, Dan-Qing Song, et al. Berberine reduces insulin resistance through protein kinase C–dependent up-regulation of insulin receptor expression[J]. Metabolism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2009, (58):109-119.
[23] 李佳川, 孟憲麗, 賴先榮, 等. 黃連改善胰島素抵抗藥效物質基礎研究[J]. 中國中藥雜志,2010, 35(14): 1855.
[24] 何浩, 孫旭光, 張家萍, 等. 小檗胺滴眼劑防治糖尿病性白內障的研究[J]. 北京醫科大學學報,1997, 29(4): 326-328.
[25] 曾鳳, 李紅, 鐘佩. 小檗胺對兔急性高眼壓視網膜損傷保護作用的實驗研究[J]. 眼科新進展. 2012, 32(1): 31-33
[26] 趙艷玲, 李柏巖, 喬國芬, 等. 小檗胺對ROCC介導的血管平滑肌細胞內游離鈣的影響[J]. 中國藥理學通報,2000, 16(4): 450-452
[27] 柳麓崙, 張麗, 劉秀芬, 等. 維拉帕米在眼科常見疾病中的應用研究概述[J]. 吉林醫學,2010, 31(5): 674-676
[28] 曹海靜, 朱鴻, 施彩虹. HIF-1及相關信號通道在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中的研究進展[J]. 醫學綜述,2011, 17(21): 3207-3210
[29] Daniel F. Rosberger. Diabetic Retinopathy: Current Concepts and Emerging Therapy Review Article[J].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2013, 42(4): 721-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