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激情开心网,五月天激情社区,国产a级域名,婷婷激情综合,深爱五月激情网,第四色网址

統計學的認知優選九篇

時間:2023-09-17 14:53:20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統計學的認知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統計學的認知

第1篇

applied Statistics, and pointed out that Applied Statistics textbook has pay more and more emphasis on training to students statistical applica-

tions ability. Owing to shortcomings of Applied Statistics textbook in composition, the arrangement mode of Applied Statistics textbook in materials, which includes seven elements of unity and follows the law of human cognition - Inductive deductive method, is put forward from the cited cases, problem-solving thinking, problem-solving model, con-

cept, exercise, case studies, statistical software.

【Key words】 applied statistics, materials arrangements, cognitive law

統計學在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研究中,作為通用的數據分析方法,日益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教育部將統計學科上升為與經濟學、數學等學科并列的一級學科,成為非統計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作為一門應用性極其廣泛的學科,統計學教材是教學過程的載體,是統計思想和方法的集合。只有統計學教材上檔次了,統計學教學才能上層次,才能培養出具有統計思維與統計分析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1、應用統計學教材建設情況評述

張曉慶(2009)指出:非統計專業核心課程的《統計學》教材,其建設目標定位應是以統計學學科知識為基礎內容,以綜合素質培養和實際能力訓練為基本目標,努力貫徹先進教育理念,遵循學習認知規律,合理規劃教材結構,爭取形成內容豐富、功能齊全、形式多樣、系統完整、使用方便的綜合性《統計學》教材內容體系。《應用統計學》教材作為《統計學》教材的一個分支,更加注重統計學的基本原理在實踐中的應用,該種類的教材重點培養學生應用統計分析方法的實踐能力,其教材的建設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材適用的范圍、適用層次不斷深化、細化

統計學應用于社會經濟生活的各個方面,相應的統計學教學不斷涌現。如:張愛華的《通信管理中的應用統計學》、謝彥君的《旅游管理應用統計學簡明教程》、李林杰的《經濟應用統計學》、向蓉美的《網絡經濟條件下統計學的應用與發展》、劉金蘭的《管理統計學》、陳國英的《心理與教育統計學》、謝邦昌的《生物統計學》、楊永年《畜牧統計學》、黃振平的《水文統計學》等,其中經濟與管理類應用統計學教學出版的最多。應用統計學適用的層次涵蓋了各類職業學校、專科、本科、研究生,如:粟方忠的《統計學原理》、立信會計出版社出版的《統計基礎》、于聲濤的《統計學原理》等適用于高職高專的教材;張開玉、張耀有、陳星的《現代應用統計學》、吳伯林、曹立人的《現代統計學極其應用》、張梅林的《應用統計學》、龔曙明的《應用統計學》、謝忠秋的《應用統計學》、王淑芬的《應用統計學》等適用于本科的教材,適用于本科教材的最多;吳喜之的《統計學?D?D從數據到結論》、馬慶國的《應用統計學》、衛海英的《應用統計學》、趙瑋、溫小霓的《應用統計教程》、葛新權、王斌的《應用統計學》等適用于研究生的教材。

(2)案例教學成為發展趨勢

案例教學在應用統計學教材中越來越受到重視,它把學生引導到實際事件中,通過個人分析和與他人討論或辯論,針對事件中的問題進行認真、冷靜的思考,找出解決問題的基本途徑和方法,追求的是一種“生存教育”,而不是傳統的“書本教育”。如:張曉慶的《統計學》、趙振倫的《統計學?D?D理論、實務、案例》、謝忠秋的《應用統計學》、向書堅的《統計學》、袁衛的《統計學》、陳菊春的《應用統計學》等以引例的方式提出本章將要研究的內容或以案例分析的方式對本章的內容進行綜合的運用,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增強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崔文田、徐青川的《應用統計學教學實踐案例集》、中國統計出版社出版的《統計學教學案例》、董逢谷、朱榮明的《統計學案例集》等以案例集的形式,培養學生的統計應用能力。

(3)統計軟件成為必備工具

應用統計學教材越來越重視統計方法和計算機軟件的緊密結合,培養具有統計方法和統計信息現代化處理技術的實用型人才,EXCEL、SPSS等適用于統計教學的統計軟件在統計教材內體現出來。EXCEL提供了一個功能強大的數據分析工具,它比專業統計軟件易學、易用,大多數計算機里都裝有該軟件,學習起來非常方便。多數經管類非統計專業的統計學教材將EXCEL在統計中的應用重點編入其中,作為輔助教學工具。

近年來,國內的統計學教材,尤其是應用統計學的教材出現了上述三點變化,同時,教材形式逐漸向美式教材傾向,側重教材的易學性與應用性。重視學生的統計思維與統計實踐能力。

2、統計學教材編寫的認知規律

應用統計學教材的側重點應當是統計理論的實踐能力。這需要把握兩個方面,一個是統計理論的掌握能力,一個是統計理論的應用能力,這兩點都需要在教材的編寫中充分的體現出來。筆者認為,能夠依據認知規律安排應用統計學各章節內容,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統計素質與統計能力。

人的認知通常采用兩種邏輯思維方法:歸納與演繹。歸納是由個別或特殊的具體知識出發推出一般結論,得到普遍原理的思維方法,是由個別或特殊上升到一般,由感性經驗上升到理性思維的重要思維方法。歸納法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方面,運用這種方法整理科學事實從經驗事實中找出普遍特征,總結出定律和公式。另一方面,運用歸納法可以啟發思路,提出假說或猜想,促進科學研究的深入發展。

因此,統計教學的編寫也應當按照歸納、演繹的認知順序進行安排。現有的教材,并沒有重視人的認知規律來編寫教材。主要體現在:每章的第一節就是關于這一章概念的定義、分類、作用等的介紹。案例應當是掌握統計知識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統計應用能力,內容安排順序應是采用演繹法的認知規律,案例應是先有案例目的后有分析解決,以此加深學生的統計思維能力。

3、應用統計學教材編寫的七要素分析

現以統計學中統計指數這一章的內容編寫為例,說明統計教材在編寫過程中的內容順序的安排要與人的認知規律相符合。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引例。各小節應以引例開始,引例中提出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例如:綜合指數這一節,以某商店在報告期與基期銷售三種商品價格與銷售量:

提出:1)各種商品的銷售量變動方向?

2)三種商品的銷售量總體變動方向?

這四個問題的解決是為了引出什么是個體指數,什么是綜合指數,什么是同度量因素,使同學在對現實問題的解決過程中歸納出相應的概念。

(2)解決思路、解題模型。根據引例中的問題,尋找解題路徑:問題1可通過以學過的綜合指標中的總量指標和相對指標解決。問題2的解決思路是:由于這三種商品的使用價值不同,計量單位也不同,因此不能直接把銷售量簡單相加。但我們知道:銷售量×銷售價格=銷售額。如果我們將各種商品的銷售量分別乘上它們的銷售價格,把各種商品的銷售額可以直接相加,得到銷售總額。這樣就使不能直接相加的銷售量變成可以直接相加的銷售額,為說明銷售量總變動,用銷售額進行對比,就必須把價格固定下來,這樣得到的報告期銷售總額與基期的銷售總額的不同就是由于銷售量變化引起的。由此得到綜合的銷售量指數。由此得出銷售量變動方向或,在此過程中,鍛煉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3)概念。對現實中解決的問題進行歸納總結,由此引出相應的概念。通過上例可歸納出:同度量因素的概念,它是在編制指數時,為解決現象不能直接相加時引入的一個媒介因素,它具有同度量的作用和權數的作用。同理可以歸納出個體指數、總指數、綜合指數、質量指標指數、數量指標指數的概念,并進一步推導出指數的作用。通過實例教學,采用歸納認知方法,自然得出相應的概念與作用。

(4)習題。課后習題應采用先計算題后概念理解題的安排順序。通過前面章節的學習,采用歸納的認知方法,對統計指數的相關概念、解題方法有了一定的理解,課后題應是對這些內容的加深理解。

(5)案例。案例分析題的安排應采用演繹式的安排。統計學的案例是檢驗學生通過本章知識的學習,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是由理論到實踐的認知規律,即由演繹到歸納的認知規律。因此,統計案例的設計應遵循演繹的方式,首先是本案例的教學目的,然后是教學要求、案例背景資料、提出問題、解題過程、現實含義。

(6)統計軟件。統計軟件應當在習題的運算與案例分析中應用,不應以單獨的形式介紹軟件的應用,使同學在解決問題中提高自身的統計工具應用素質。這是直接在實踐中增強學生的統計理論認知能力。

通過以上論述,可以得到統計學教材內容的安排與歸納演繹法的認知規律相結合的模型(如:圖1)。在這一過程中,遵循了人們的認知規律,使學生通過解決引例中的問題,理解統計理論、統計模型、統計概念的實際含義,通過習題解決強化所學的統計知識,通過案例分析達到統計理論的應用,提高自身的應用統計能力。

4、結語

第2篇

關鍵詞:大學生; 同性戀; 高等教育

中圖分類號: 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9749(2014)01-0134-03

同性戀是指同性別之間的或情愛關系。同性戀作為一種現象的存在已有較長的歷史,但是由于及主流文化的影響,同性戀一直被有意識地屏蔽和邊緣化。近年來,同性戀逐漸被人們看作一種符合其個人性取向的正常生活方式,同性戀人群也逐漸由隱蔽走向公開。大學環境一定程度上為同性戀學生提供了相對寬松的生存空間,但由于性教育的不足以及長期與其他同學一起學習、居住,大學生同性戀者的生存狀態較其他同性戀者又有很多的不同:一方面其行為會對同學、室友等產生多方面的直接影響,另一方面校園排斥同性戀同學的事件也時有發生。校園同性戀問題給我國當前高等教育管理帶來了諸多挑戰。

為了解大學生對同性戀的認知和態度,掌握其特點和規律,加強高校教育和管理的針對性、科學性,為大學生營造多元、自由、健康向上的學習生活環境,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筆者在北京地區選取12所高校進行了便利抽樣調查。

一、樣本及描述性分析

1.調查過程與樣本基本統計特征

根據大學綜合實力、學科特點及學生構成的差異,選擇北京地區富有代表性的12所高校的在校大學生為調查對象,采用自編問卷,采取無記名集體測試,統一給予指導語,要求學生獨立完成,當場收卷。發放并收回問卷360份,經審核有效問卷為354份,問卷有效率達98.3%。樣本的基本統計特征詳見表1。

2.大學生對同性戀的認知

調查表明,大學生對同性戀具有較高的知曉度, 8.5%的學生有很多了解,50.8%的學生一般了解,38.4%的學生較少了解,2.3%的學生完全不了解。但是從表2中四個有關同性戀的基本知識問題的回答情況可以看出,大學生對同性戀的認知水平仍不高,四個題中錯誤率最高的達56.5%,最低的也為23.5%。大學生接觸同性戀有關信息的渠道根據頻數由大到小依次為網絡(27%),電視、電影、電臺(27%)以及朋友(24%),而父母和學校教育中較少提供同性戀有關信息,其比例僅為5%。大學生較傾向于從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會環境因素的綜合作用對同性戀進行歸因(62%)。大學生普遍認為大學生同性戀者容易遭到歧視和拒絕,在學習、生活、就業等多方面面臨壓力。

3.大學生對同性戀的一般性態度

大學生對同性戀的一般性態度較為寬容。在對同性戀的總體態度上,12%的大學生表示完全支持;15.7%的大學生表示偏向支持,但不能接受發生在周圍人身上;40%的大學生表示中立;25.8%的大學生偏向反對,但不厭惡;6.5%的大學生表示厭惡。北京市大學生對同性戀有關問題的一般性態度如表3所示。

4.北京市大學生對同性戀者在校活動的態度

相對于較為寬容的一般性態度,大學生對同性戀者的在校活動持反對態度的比例較高,92.9%的大學生認為與同性戀者居住在同一宿舍很影響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所以不能接受與同性戀者同住;近三分之一的受訪學生反對同性戀者參與包括入黨、獲獎,參與科研和社團等在內的很多活動(詳見表4);雖有70.3%的大學生贊同同性戀者參與學生社團,但近78%的大學生卻不愿意在學生社團或學生組織中與同性戀者成為同事。以上表明,盡管總體上大學生對同性戀的態度較之以往更為寬容,但是,當同性戀者的活動與大學生自身學習生活直接聯系、密切相關時,相當數量的大學生仍然難以接受同性戀者。

二、影響大學生認知和態度的主要因素分析

1.變量的選擇

大學生對同性戀的認知和態度可能主要取決于樣本的社會人口特征,如性別、收入、家庭所在地、受教育程度、專業類別、家庭情況以及是否認識同性戀者等因素,上述變量大多為虛擬變量且變量個數較多,本文也初步選取了上述變量并通過多元逐步回歸方法剔除系數不顯著的自變量。

2.回歸分析結果

從表5可以看出,是否農村家庭(Ilocation_4)、是否單親家庭(Ifamilly1_2)、身邊是否有同性戀者(Iclassmat_2)等三個變量具有統計學意義。同等條件下,農村家庭學生認知水平低于城市、城鎮家庭學生,單親家庭學生認知水平高于完整家庭學生,身邊有同性戀者的同學具有較高的認知水平。統計過程中,年級、性別、家庭收入、專業類別等變量對認知水平的影響不顯著,這說明隨著互聯網和電影、電視等傳播媒介的快速發展,大學生接觸社會資訊越來越多,不管是性別,還是家庭經濟條件或專業因素,都不會制約大學生對同性戀的認知。

影響大學生對同性戀態度(attitude)的因素主要有:家庭年收入、認知水平、性別、專業、家庭是否在城鎮,見表6。女生(gender)對同性戀的態度要比男生寬容,城市大學生比城鎮大學生(location_3)更寬容;對同性戀的認知水平(know)越高,對待同性戀的態度也越寬容;家庭年收入(income)與對同性戀的態度成反比;理工類、經濟管理類、文科類專業大學生對待同性戀的態度比師范類(major)大學生更寬容。

三、結論及思考

1.高校應充分重視大學生同性戀現象

本次調查中,同性戀者和雙性戀者占有一定比例(7.6%),并有1/3多大學生表示自己身邊有同性戀同學。考慮到大學特殊的集體學習、生活環境,需要直接面對同性戀問題的大學生人數較多。目前,我國高校一般由心理咨詢中心來開展同性戀的教育和咨詢,有很好的效果。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比如同性戀者遭遇問題需要幫助時,對走入心理中心尋求幫助有可能遭遇更強的心理阻抗,相比其他同學他們需要更多的決心和勇氣;同時,心理咨詢中心偏向給予心理問題的咨詢幫助,并不能具體協調解決實際事務。高校應該依據自身情況和條件,探索建立處理學生同性戀問題的長效機制。

2.大學生對同性戀的認知水平有待提高

學校需要開設相關課程,進一步普及同性戀相關知識,加強性教育。調查中明確表示,接受過性教育的大學生不足三分之一(30.5%),大學生的性知識大多間接地來源于網絡媒體,不利于全面、正確地掌握性知識;大學生在上述有關同性戀認知的基礎性問題上正確率不高,在其他方面也必然存在著更多誤解;同時,不同年級的大學生在對同性戀認知水平上的差異不顯著,不同高校學生的認知水平差異也不顯著,這也從另一方面說明大學生在當前學校的課程或相關教育中普遍不能獲得相關知識。2005年復旦大學開設“同性戀研究”公共選修課,成為首個面向本科生開設此類課程的國內高校,課程反響熱烈,場場爆滿,這說明當前大學生對同性戀話題具有較大的了解興趣。對同性戀的認知水平高低直接影響著大學生對同性戀的態度及行為,高校應適應形勢需求,增設相關同性戀課程、講座或培訓活動,對大學生進行嚴肅、正規、系統的性教育。

3.大學生對同性戀者在校活動的態度不夠寬容

學校還需下大力氣對大學生進行有針對性、實效性的思想教育和引導。調查顯示,大學生對同性戀者的在校活動不夠寬容,在這種情況下,僅僅進行性教育或知識普及是不夠的,還必須更加積極地開展相關思想教育,引導同學轉變觀念,掌握相關人際交往技巧,樹立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團結友愛、包容向上的思想,一方面要使一般同學正確認識、理解同性戀同學,另一方面也要使同性戀同學在學習、生活中尊重他人的感受,真正維護所有同學的合法權益。

4.強化隊伍建設,盡快實施對班主任和輔導員隊伍的相關專題培訓

如果同性戀者對自己產生了影響,班主任、輔導員是大學生選擇尋求幫助最多的對象,而目前高校又普遍存在著同性戀現象,所以應盡快加強對班主任和輔導員的培訓和教育,幫助他們正視學生同性戀問題,并掌握相關工作原則和技巧,以科學、合理、人性化地解決由同性戀帶來的沖突和問題。

5.重視全體學生的學習生活訴求,積極應對大學生同性戀現象對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帶來的問題和挑戰

高校學生處于集中學習、生活的環境,宿舍集體生活的氛圍對學生的整個在校生活和個人成長有著特殊的意義。但筆者的調查表明,僅有7.2%的大學生贊同與同性戀者居住在同一宿舍;64.4%的大學生認為在入學時調查學生性取向并在宿舍分配中予以考慮很有必要;86.2%的大學生認為對于自愿公開性取向的同性戀者學校可為其單獨或集中安排宿舍,而當學校不具備相關住宿條件時,63.7%大學生建議學校在相應承諾管理制度程序完善的情況下允許同性戀者到校外自行解決住宿問題;對于不愿意公開其性取向的同性戀者,大學生建議對其進行宿舍文明教育。此外,65%的被調查大學生認為學校應該為同性戀學生提供正規的交流、活動機會。以上這些數據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學生的訴求,表明如何對同性戀組織和活動進行規范疏導,如何在學生生活管理中協調不同性向學生的各種訴求,以及如何解決不同訴求引發的各種沖突,這些現實問題已經擺在了高校管理者的面前。高校應重視全體學生的學習生活訴求,積極應對大學生同性戀現象對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帶來的問題和挑戰。

參考文獻

[1] 王建明.高校同性戀者群體內部組織初探——以華東某高校為例[J].江蘇社會學研究,2006(S2):36-38.

[2] 劉斌志.現狀透視與服務拓展:社會工作視野下的大學生同性戀分析[J].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7(5):36-38.

[3] 楊荷泉.大學生同性戀問題與高校校園文化建設[J].職業教育,2008(3):115-116.

[4] 田喚,馬紹斌,范存欣.廣州某高校大學生對同性戀的認知與態度[J].中國學校衛生,2011(1):254-26.

[5] 王浩.西安市487名大學生同性戀認知與態度調查[J].中國學校衛生,2007(7):601-604.

[6] 官晴華.大學生對同性戀態度形成的分析——以重慶高校為例[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2010(6):6-10.

[7] 張笑笑,楊曉莉,張奇.大學生對同性戀的歸因及態度的調查研究[J].教育科學,2010(2):71-73.

[8] 姚遠.加強大學生同性戀心理健康教育[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1(1):236.

[9] 魯法菊.關于構建多位一體大學生性教育模式的思考[J].成功,2009(11):207-209.

第3篇

[關鍵詞] 水飛薊素;固體分散體;益肝靈片;利肝隆膠囊;藥動學;生物利用度

[中圖分類號] R9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3)07(a)-0028-03

水飛薊素(Silymarin)是在菊科植物水飛薊中提取的一種黃酮類化合物,具有肝臟靶向性。在體內主要是以與血漿蛋白結合的形式存在[1]。水飛薊素具有多種藥理學活性,如保肝[2]、抗氧化[3]、降血脂、穩定肝細胞膜[4]、清除自由基[5]、抗輻射[6]、抗胃潰瘍[7]等作用。水飛薊素具有低毒,無誘變和無致畸的作用,但是由于水飛薊素的水溶性差,生物利用度低,影響了其臨床應用。固體分散體(SD),是一種新型的分散體系,是將難溶性的藥物分散于固體載體中的分散體系,最終以固體的形式存在。目前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本研究是制備水飛薊素的固體分散體膠囊,并與現在上市的國產的益肝靈片和進口的利肝隆膠囊共同進行體外溶出度和人體藥動學研究,目的在于提高水飛薊素的生物利用度。

1 儀器與試藥

原料藥水飛薊素(湖北大仝生物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市售益肝靈片(上海朝暉藥業有限公司);市售進口利肝隆膠囊(德國馬博士大藥廠);泊洛沙姆188(F68,德國BASF公司);PVPK15、K30(德國BASF公司);PEG6000(德國BASF公司);FODT-601光纖藥物溶出度實時測定儀(上海富科思分析儀器有限公司);752型紫外光分光光度計(南京麒麟分析儀器有限公司)。

2 方法與結果

2.1 固體分散體膠囊劑的制備

2.1.1 體外分析方法的建立 取干燥至恒重的水飛薊素適量,配置成適當濃度的乙醇溶液,以乙醇作空白,在200~400 nm波長范圍內進行紫外掃描,發現在286 nm處有最大吸收,故以286 nm為測定波長。

取水飛薊素的乙醇溶液適量,分別配制成0.25、0.50、1.00、2.00、4.00、8.00 μg/mL的水飛薊素水溶液,以9 mL蒸餾水加1 mL乙醇作為空白,在286 nm波長處測定吸收度,以濃度對吸收度進行線性回歸,得到線性回歸方程為C=29.416A+0.1587;線性相關系數r=0.9999;線性范圍為0.25~8.00 μg/mL。

2.1.2 溶劑法制備水飛薊素固體分散體 將不同比例的原料藥水飛薊素和泊洛沙姆188等輔料分別用80%無水乙醇溶液溶解、混合、超聲后,用旋轉蒸發儀干燥,干燥后取出干燥物質放入烘箱內烘干24 h;取出后研磨,過80目篩后保存至干燥器內備用。

2.1.3 熔融法制備水飛薊素固體分散體 將不同比例的原料藥水飛薊素和泊洛沙姆188等輔料混勻后加熱至熔融,后立即轉至冰浴內,并不斷攪拌,使之迅速冷卻成固體,之后放入冰箱內2 h,然后轉移至干燥器內,放置24 h,取出后研磨,過80目篩后保存至干燥器內備用。

2.1.4 不同輔料制備的水飛薊素固體分散體溶解度的測定 配制自制的不同輔料的水飛薊素固體分散體及原料藥水飛薊素的飽和水溶液,以蒸餾水作空白,在286 nm波長下測定吸光度,得到水飛薊素原料藥、水飛薊素PEG6000(1∶4)、水飛薊素-泊洛沙姆188(1∶4)的平衡溶解度分別為0.385、 17.235、19.986 mg/mL。由結果可知,PEG6000和泊洛沙姆188制備的水飛薊素固體分散體的溶解度均較原料藥水飛薊素有較大的提高,考慮到泊洛沙姆188的毒性較小,故選擇泊洛沙姆188作為水飛薊素固體分散體的輔料。

2.2 不同水飛薊素制劑的溶出度的測定

溶出度實驗中自制的水飛薊素固體分散體是以膠囊劑的形式進行的,本文是以固體分散體的制備和人體藥動學為主,所以膠囊劑的制備將在其他文中做詳細的論述。將自制固體分散體膠囊、市售益肝靈片和市售進口利肝隆膠囊各3粒,按照《中國藥典》2010年版二部附錄X C第二法,分別以0.1 mol/L鹽酸、蒸餾水、pH值6.8緩沖鹽900 mL作為溶出介質,轉速為100 r/min,依法操作,分別在5、10、15、30、45、60 min時,取出溶液,過0.45 μm微孔濾膜,取續濾液按“2.1.1”項下方法測定溶液濃度,計算出累積溶出量。溶出曲線見圖1~3。

由圖1~3可知,自制固體分散體膠囊中水飛薊素的溶出不受溶出介質的影響,且在3種不同溶出介質中50 min內的溶出度均超過80%,而市售益肝靈片和市售進口利肝隆膠囊在0.1 mol/L鹽酸、蒸餾水、pH 6.8緩沖鹽中1 h時溶出度不超過50.0%。由溶出結果可知,自制的固體分散體膠囊的溶出度遠遠超出兩種市售制劑。

2.3 不同水飛薊素制劑的人體藥動學研究

選擇20~30歲之間健康志愿者18名,男女比例各半,隨機分成3組,每組6名志愿者,空腹后,分別服用市售益肝靈片、市售進口利肝隆膠囊及自制固體分散體膠囊。于用藥后0.25、0.50、1.00、1.50、2.00、4.00、8.00、12.00 h取靜脈血5 mL。采用高效液相法測定健康志愿者口服不同制劑后不同時間點血漿中水飛薊賓的濃度,計算出藥動學參數。

2.3.1 血漿樣品的處理方法 在10 mL具塞離心試管中加入精密量取的血漿樣品1.0 mL,0.2 mL 0.1 mol/L磷酸二氫鈉,6 mL乙醚,置于渦旋上振蕩5 min,5000 r/min離心5 min,取上清液至10 mL離心試管中,常溫下氮氣吹干,加入0.1 mL流動相復溶,離心,取上清液20 μL,液相測定。

2.3.2 體內分析方法的建立 采用HPLC 法。色譜柱:Dikma Diamonsil C18 ODS柱(200 mm×4.6 mm,0.5 μm),流動相:甲醇-水(體積比55∶45,用冰醋酸pH值至4.2),檢測波長:286 nm,流速:1.0 mL/min。精密稱定干燥后的水飛薊素對照品10.02 mg,置于一25 mL棕色容量瓶中,加流動相定容配制濃度為400 mg/L的溶液作為對照品儲備液。精密量取不同體積的儲備液于10 mL容量瓶中,加流動相稀釋,定容,搖勻,配制一系列濃度的溶液,取空白血漿l mL至10 mL離心試管中,加入適量系列標準溶液,配制相當于血漿濃度為0.016、0.032、0.064、0.128、0.256、0.512 mg/mL的溶液,按照“2.3.1”項下方法處理血漿樣品,取20 μL進樣,測定峰面積。以峰面積(A)對濃度(C)進行線性回歸,得水飛薊素線性回歸方程為A=2.25×104C-6.25×104(r=0.9996),線性范圍為16.0~512.0 mg/L,平均回收率為99.2%,RSD為0.44%,符合方法學要求。

2.4 結果

分別服用三種制劑后藥動學參數見表1。

由表1可知,以市售益肝靈片為參比制劑,市售利肝隆膠囊的相對生物利用度為131.8%,自制的固體分散體膠囊劑的相對生物利用度分別為200.1%,顯著高于兩種市售制劑,因此所制備的固體分散體膠囊劑顯著提高了水飛薊素的生物利用度。

3 討論

藥物在固體分散體載體中存在的粒徑在1~100 μm之間,主要應用于增加水溶性低的藥物的溶解度,進而提高其溶出度,最終提高該藥物的生物利用度。根據固體分散體釋藥性能的不同,可以將固體分散體分為靶向型、緩(控)型和速釋型三類固體分散體,其中速釋型固體分散體的應用更為廣泛,本文研究的為速釋型固體分散體。固體分散體的載體也包括三類,包括水溶性、腸溶性和水不溶性載體,常用載體主要有聚乙二醇(PEG)、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泊洛沙姆、聚乙烯氧化物(PEO)、混合脂肪酸、甘露醇和修飾的卡拉雅膠(MGK)等。本文以溶解度為指標,兼顧到泊洛沙姆188的毒性較低,最后選擇泊洛沙姆188為固體分散體制劑的載體。

水飛薊素是一種類黃酮,主要存在于菊科植物水飛薊的種子中,有3種同分異構體,分別為水飛薊賓(Silybin)、水飛薊寧(Silidianin)和水飛薊丁(Silichristin),其中水飛薊賓還有一種同分異構體為異水飛薊賓(Isosilybin)。于樂成等[8]對水飛薊素的藥理學效應有過詳細的闡述,認為水飛薊素有清除活性氧,保持細胞膜的流動性,防止脂質過氧化的藥理學活性;具有防止產生一氧化氮,并控制期與氧離子發生反應的藥理活性;具有抑制氧脂結合酶活性的藥理學活性;具有保護肝細胞膜并促進肝細胞的修復和再生的藥理學活性。

目前水飛薊素的劑型主要包括片劑、膠囊劑和注射劑三類。目前對水飛薊素的研究主要有水飛薊素磷脂復合物[9],水飛薊素環糊精包合物[10],水飛薊素注射劑等[11]。綜合考慮患者的順應性,毒性,經濟性等因素,水飛薊素固體分散體膠囊劑值得臨床推廣。

不同劑型的水飛薊素的溶出度和人體藥動學的研究在國內外尚未見報道,本文以泊洛沙姆188為載體,分別采用溶劑法和熔融法制備的水飛薊素固體分散體,可以顯著提高水飛薊素的溶出度。水飛薊素/泊洛沙姆188固體分散體膠囊劑、市售益肝靈片和進口的利肝隆膠囊志愿者口服給藥后,水飛薊素固體分散體的生物利用度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其在體內的吸收過程和吸收機制將在其他文章中做進一步研究。本研究結果為今后水飛薊素劑型的進一步改進和臨床實驗創造了條件。水飛薊素固體分散體膠囊劑制備過程簡單,毒性小,成本低,且大幅度地提高了水飛薊素的生物利用度,因此市場前景廣泛。

[參考文獻]

[1] Griffihts LA,Brown S,Hackett AM. The Hepatic Metbaolism of Flvaon oids [J]. Stud Org Chem,1982,11:451.

[2] 王宗偉.秋水仙堿和水飛薊素保護四氯化碳慢性肝損害的對比研究[J].國外醫學:中醫中藥分冊,1997,19(6):36-37.

[3] 孫鐵民,李銑.水飛薊素藥理研究進展[J].中草藥,2000,31(3):229-231.

[4] Leng P. Alcohol-related liver diseases-use of legalon for therapy[J]. Pharmedicum,1994,2(l):22.

[5] Flora K,Hahn M,Rosen H. Milk thistle(Silybum marianum) for the therapy of liver Disease[J]. Am J Gastroenterol,1998,93(2):139-144.

[6] Dmelow C,Murawski N,Groot HS. Cavenging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and inhibition of araehidonic acid metabolism by silibum in human cells [J]. Lefe Sci,1996,58(18):1591.

[7] Alarcon MJ,Martin E. Marhuenda Gastric anti-ulcer activity of silyman,alipoxygenase inhibitor,in rats[J]. J Pharm Phmaracol,l992,44(11):929-93.

[8] 于樂成,顧長海.水飛薊素藥理學效應研究進展[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01,21(8):493-494.

[9] Daniele S,Paola CH,Gianluca P. Softgel Capsule technology as anenhancer for the absorption of natural principles in hunmans.Arzneim [J]. Drug Res,1998,48(Ⅱ):1104-1106.

[10] 李范珠,康廷國,呂佳,等.水飛薊素-環糊精包合物的研究[J].時珍國藥研究,1996:3:88-89.

第4篇

管理者績效評價方法研究”(項目編號:11YJA630033)、吉林省社科基

金項目“吉林省發展戰略新興產業的人才支撐環境研究”(項目編號:

2012B292)、東北電力大學博士科研啟動基金項目“推動戰略性新興產

業發展的人力資源開發研究”(項目編號:BSJXM-201114)、吉林市科

技局軟科學項目“吉林市創新型城市建設研究”(項目編號:201243206)

的階段性成果

中圖分類號:F272.92 文獻標識碼:A

內容摘要:本文介紹了人-組織匹配的三種形式及測量量表,并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對不同城市的553名企業員工進行了調查,從性別、年齡、學歷、職位和工作年限等五個人口統計學變量來探討員工對以上三種匹配是否存在顯著差異,最后對結果進行了分析,提出了有益的管理建議。

關鍵詞:人-組織匹配 性別 年齡 學歷 職位 工作年限

人-組織匹配的概念與測量

(一)人-組織匹配的概念

匹配,又稱契合,指的是一種相稱、適應或勝任的狀態。人-組織匹配,是指個體特質與組織整體之間協調一致的狀態(Gregory等,2010),它從系統的角度看待人與組織之間的關系,因此受到了國內外學者和管理者的廣泛關注,目前已成為人力資源管理領域的重要課題。

Chatman(1989)認為人-組織匹配是人與組織在規范、價值觀方面的高度契合和一致。Muchinsky和Monahan(1987)認為匹配包含兩種類型:一致性匹配和互補性匹配。一致性匹配是指個體在目標、價值觀以及態度等方面與組織中的其他成員或組織文化具有相似性,互補性匹配是指個體擁有的獨特資源可以滿足組織的需要。Caplan(1987)則從人與組織互相滿足對方需要的角度,將人-組織匹配分成個人需求與組織供給相匹配以及工作要求與個人能力相匹配。需求-供給匹配是指當組織滿足個體的需要和偏好時,才能出現人與組織的匹配;要求-能力匹配是指當個體擁有組織所要求的能力時,才能出現人與組織的匹配。

Kristof(1996)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對人-組織匹配的不同類型進行了整合,提出了人-組織匹配的整合模型,指出人-組織匹配包括一致性匹配和互補性匹配,一致性匹配指價值觀匹配,互補性匹配則進一步分成需求-供給匹配和要求-能力匹配。Cable 和 DeRue(2002)以及Hinkle和Choi(2009)的研究也表明人與環境匹配是三維度的。由此,可以看出,人-組織匹配的完整涵義包括人與組織在三個方面的匹配,即價值觀匹配、需求-供給匹配和要求-能力匹配。

(二)人-組織匹配的測量

對于人-組織匹配的測量,本文選用的是Cable 和 DeRue(2002)的英文測量量表,并采用“雙向翻譯”的方法將其轉化為中文量表。具體做法是:首先請一位在國內獲得博士學位并已在美國工作8年的專業人士將量表翻譯成中文,然后再請英文專業的老師將其回譯成英文,最后由專門研究組織行為學和人力資源管理領域的專家將其與原文進行了對比,來確保量表具有良好的內容效度,從而形成了中文版量表。具體內容如表1所示。

人口統計學變量的人-組織匹配差異分析

(一)樣本的描述性統計分析

本研究以企業員工為調查對象,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獲取數據,調查范圍涉及吉林、長春、成都、上海、北京、廣州、深圳、沈陽、石家莊等多個城市,行業涉及化纖、電信、汽車制造、IT等多個行業,共收回553份有效問卷。研究樣本的詳細信息如表2所示。

(二)樣本的T檢驗與方差分析

獨立樣本T檢驗是利用來自兩個正態總體的獨立樣本數據,來推斷兩個總體的均值是否存在顯著差異的一種統計推斷方法。給定顯著性水平α后,首先需要利用F檢驗來判斷兩總體方差是否相等。如果F統計量的p值大于給定的顯著性水平α,則可認為兩總體方差并無顯著性差異,此時可進一步觀察方差相等條件下的t檢驗結果,如果t統計量的p值小于或等于給定的顯著性水平α,則可認為兩總體均值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相反,如果p值大于給定的顯著性水平α,則可認為兩總體均值之間不存在顯著性差異。如果進行F檢驗時,F統計量的p值小于給定的顯著性水平α,則認為兩總體方差有顯著性差異,此時需觀察方差不相等條件下的t檢驗結果。

獨立樣本T檢驗是對兩組數據均值是否存在顯著差異的統計檢驗,如果組別在三組以上,則需要采用方差分析。方差分析所研究的是分類型自變量對數值型因變量的影響。當只涉及一個分類型自變量時,該分析稱為單因素方差分析;涉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分類型自變量時,則稱為多因素方差分析。本研究中主要采用了單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來推斷總體均值之間是否存在顯著差異,如果存在顯著差異,接下來就要確定自變量的不同水平對因變量的影響程度如何,哪些水平的作用明顯區別于其他水平,哪些水平的作用不顯著。這就要用到多重比較的分析方法,多重比較是利用樣本數據,對各個水平下的總體均值逐一進行兩兩之間的比較檢驗。由于所采用的統計量不同,多重比較有許多具體方法。方差相等時常采用LSD法比較,方差不相等時常采用Tamhane法比較。

本文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和單因素方差分析對研究樣本的性別、年齡、學歷、職位和工作年限進行統計分析。其中,對于員工的性別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對于員工的年齡、學歷、工作年限和職位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并進行兩兩比較,具體檢驗結果如表3、表4、表5、表6、表7、表8、表9、表10、表11所示。置信度水平為95%,兩兩比較只列出在統計上有顯著差異的結果。

結果與分析

(一)性別的獨立樣本T檢驗

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表明(見表3),性別對價值觀匹配、需求-供給匹配是有顯著差異的,要求-能力匹配則無顯著差異。男性與組織匹配程度更高,這可能與中國文化中男性占主導地位有關,長期以來人們形成了“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觀念,導致了男性更注重工作和事業,女性更注重家庭。因此,組織給男性賦予了更多的權力和報酬,男性也更認同組織給自我帶來的成就感和滿足感。雖然隨著女性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女性的工作能力與男性一樣,都能滿足組織工作的要求,但“性別歧視”現象仍然存在,使得女性在企業中總體地位不高,影響力小于男性,從而表現出了對企業價值觀和企業回報的不認同。

(二)年齡的單因素方差分析

單因素方差分析表明(見表4),年齡對所有測量變量產生了顯著的影響。也就是說,不同年齡的人在認同組織價值觀、組織供給與個體需求、個體能力與工作要求等方面的匹配程度是不同的。從表5中可以看出,26-30歲的員工比較特殊,他們在所有測量變量上都與其他年齡組的員工有顯著差異,與40歲左右或者年齡更大的員工差異最為顯著,這可能是因為26-30歲的員工是80后,大部分為獨生子女,個性強,習慣以自我為中心,經濟轉型及就業、住房等巨大壓力使其處在不穩定的生活狀態,價值觀有了巨大改變,這些可能都是造成80后員工不同于老員工的原因。

(三)學歷的單因素方差分析

單因素方差分析表明(見表6),學歷對價值觀匹配、需求-供給匹配、要求-能力匹配等因素均產生了顯著影響。從表7中可以看出,本科以下的員工在價值觀匹配、需求-供給匹配、要求-能力匹配方面要顯著高于本科以上的員工。這可能是因為過去教育資源匱乏,年齡較大員工接受的學校教育較少,因而導致學歷層次較低,但是這些員工通過多年的工作,積累了豐富的職業技能,在組織中可能也從事管理者的工作,因此對組織的整體認同感更高。

(四)職位的單因素方差分析

單因素方差分析表明(見表8),不同職位的員工在價值觀匹配、需求-供給匹配、要求-能力匹配等方面有顯著不同。從表9中可以看出,基層技術工人在三種匹配程度上均與其他職位員工差異較大。這可能與目前工人的地位較低、待遇較差有關,在調查中得知,東北地區的一些大型國有企業,很多工人的收入低于2000元,因而他們組織認同感低,工作積極性不高。

(五)工作年限的單因素方差分析

單因素方差分析表明(見表10),不同工作年限的員工在價值觀匹配、需求-供給匹配、要求-能力匹配的感知是不同的。從表11中可以看出,工作10年以上的員工在價值觀匹配、需求-供給匹配、要求-能力匹配等方面的感知都顯著高于工作10年以下的員工。這可能是因為在一個組織中工作時間越長,對組織的情感越深厚,認同感也更高的關系。同時,工作年限越長,工作能力越能得到提高,員工從組織得到的回報也越高,這與我們的認知是相同的。

管理建議

通過以上分析,在進行企業管理時應該注意以下問題:

一是人-組織匹配的性別差異反映的可能是公平問題。因此,管理者應避免戴“有色眼鏡”,消除“性別歧視”。隨著教育程度的提高,女性也可以“委以重任”,發揮潛力。二是80后員工在人-組織匹配方面呈現出不同的特征,如何對新生代員工進行有效管理,應引起管理者的高度重視。三是制造性企業的產品質量往往與基層技術工人關系很大。基層技術工人與其他層次人員在人-組織匹配程度上差異較大,可能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他們對于工作報酬和工作內容的不滿。因此,提高基層技術工人的報酬,增加教育和培訓的機會,增強他們與組織的匹配度。四是員工在一個組織工作時間越長,與組織的匹配程度越高。如何提高員工的忠誠度、降低離職率是企業管理者著重考慮的問題。五是人-組織匹配程度因為采用主觀填答的方式,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人們對組織的認同感。如何增強員工對組織的認同,可能人性關懷更為重要,“海底撈”的做法值得借鑒。

參考文獻:

1.Gregory B T, Albritton M D, Osmonbekov T. The Mediating Role of Psychological Empowerment o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P–O Fit, Job Satisfaction, and In-role Performance.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Psychology. 2010, 25(4)

2.Chatman J A. Improving interactional organizational research: A model of person-organization fit.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89, 14(3)

3.Muchinsky P M, Monahan C J. What is person-environment congruence? Supplementary versus complementary models of fit.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1987, 31(3)

4.Caplan R D. Person-environment fit theory and organizations: Commensurate dimensions, time perspectives, and mechanisms.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1987, 31(3)

5.Kristof A L. Person-organization fit: An integrative review of its conceptualizations, measurement, and implications. Personnel Psychology. 1996, 49(1)

第5篇

[關鍵詞] 高通量血液透析;聯機血液透析濾過;腎功能衰竭;認知功能

[中圖分類號] R459.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3)04(c)-0061-02

終末期的腎衰竭主要是以腎臟病變為主[1]。由于引起腎功能衰竭的病因不盡相同,雖然患者表現的臨床癥狀,以及各種病毒對于患者腎臟組織的病理組織學的改變以及血液中的生化結果改變的情況相似[2],但由于各個病因的發病機制、傳播感染途徑以及其病原學性質等有一定的差異性,因此導致相關的防御措施和治療方案均會有所不同[3]。但是,維持患者的血液透析是終末期腎功能衰竭患者進行治療的一個最為主要的方法[4]。研究顯示,在對終末期腎功能衰竭患者進行維持性透析治療時,許多患者存在著不同程度的認知功能障礙。但是,隨著科技的進步,該種疾病的治療逐漸從生物醫療轉向為社會醫學的范疇,因此,對于終末期的腎衰竭的患者而言,僅僅提高其生存率已不能滿足臨床的要求[5]。該文主要是探討終末期的腎衰竭患者通過采用不同的血液透析方法對其進行治療,患者的認知功能的改善情況。現回顧性分析該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間收治的終末期腎功能衰竭患者164例臨床資料,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主要選擇了該院收治的終末期腎功能衰竭患者164例。患者的年齡在30~63歲,平均年齡(43.5±9.6)歲。其中男50例,女32例,患者的學歷是:大學26例,高中32例,初中18例,小學6例。將其隨機的分為高通量血液透析組82例和聯機血液透析濾過組82例。其中,慢性間質性腎炎32例,糖尿病腎病22例,慢性腎小球腎炎74例,多囊腎12例,高血壓腎病24例。患者在此之前都未接受過血液透析的治療,并且都未出現發熱、感染的癥狀,并且多有患者都排除了自身免疫疾病以及腦器質性疾病,患者近期均為使用過細胞毒藥物、激素等,也未出現聽力障礙。

1.2 方法

高通量血液透析組主要采用的是百特公司生產的190G血液透析濾過器以及德國貝朗公司出品的貝朗透析機進行治療。血液透析機的超濾系數為40 mL/min,其表面積為1.3 m2,患者每次透析需要進行4~5 h,透析液流量500 mL/min。并且要保證患者每周透析為2~3次。

聯機血液透析濾過組進行血液透析的頻率為3次/2周,一次時長4.5 h。另外給予血液透析濾過治療,頻率為1次/周,一次時長4 h,聯機血液透析濾過組使用德國貝朗公司出品的貝朗透析濾過機行HDF后置換,使用GAMBROpotyfhuxl7R血濾器,置換液流速75~80 mL/min,血流量250~280 mL/min,透析液流量800 mL/min。

兩組患者都選擇碳酸鹽透析液,血液透析治療過程中遵循低鹽、低磷、高蛋白的飲食原則,做好降壓、糾酸、改善貧血的工作。

1.3 實驗室檢測指標

兩組在透析前后都要分別檢測其β2-微球蛋白以及血肌酐的水平。

1.4 認知功能檢測

兩組患者在治療前以及治療后的3個月內都要使用維迪公司生產的Keypiont型肌電/誘發電位儀對患者的與事件相關的電位分別用4次P300波對其波幅(Amp)的平均值和潛伏期(PL)進行診測。

1.5 效果評定

根據衛生部頒發的腎功能臨床研究指導標準,再根據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療方式后的臨床反應、體征變化,可以根據腎功能的檢查來對兩種療法進行綜合的評價。評價標準按顯效、有效、無效分為三級。顯效是指患者的病情明顯好轉,但有指標未恢復正常;有效是指患者的病情在治療后有好轉;無效是指用藥后的3 d內病情不改善甚至加重的情況。

1.6 統計方法

統計學軟件采用SPSS13.0版,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行χ2檢驗。

2 結果

兩組患者在透析之后的β2-MG和Scr水平都有明顯的下降。聯機血液透析濾過組的β2-MG水平要明顯低于高通量血液透析組。而兩組的Scr水平比較無明顯差異。見表2。聯機血液透析濾過組的Amp和PL水平要比高通量血液透析組好。見表3。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的比較見表1。

表 1 兩組治療總有效率的比較[n(%)]

注:*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表2 兩組透析前后β2-MG和Scr水平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表3 兩組治療前后P300變化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終末期腎衰竭大多發生在長期患有腎臟疾病的患者身上[6]。對于進行維持性的血透患者的治療容易引起透析相關性淀粉樣變、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腎性骨病等。分析其原因大多是由于患者體液中的β2-MG等含量過高,從而由于此類中、大分子物質的沉積在患者的骨關節等處引發了腎衰竭。對于終末期的腎衰竭的患者大多有嚴重的電解質、水、酸堿平衡紊亂的情況,還有相當一部分人伴有嚴重的臟器功能衰竭。因此,大多數患者會發生中樞神經系統的損害的現象,這主要表現在患者會出現言語癡呆、言語障礙、思維不敏捷、記憶力減退、肌陣攣性抽搐、反應遲鈍、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降低等癥狀。大量研究[5-6]顯示,提高終末期腎衰竭患者早期認知功能障礙首先需要改善其小分子尿毒癥毒素潴留、貧血、電解質紊亂、代謝性酸中毒的癥狀。研究顯示,高通量血液透析和聯機血液透析濾過對于治療終末期腎功能衰竭者都有較好的療效,但是兩者相比,聯機血液透析濾過在清除β2-MG上表現更好。

[參考文獻]

[1] Vazquez I,Valderabano F,Fort J.Psychosocial factors and health 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J].Qual Life Res,2005,14(1):179-190.

[2] 朱承松,陳玉.高通量血液透析對慢性腎衰竭患者的療效評價[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9,20(16):1957-1958.

[3] 馮菁,張興凱,付金喜,等.高通量血液透析與血液透析濾過在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中的療效對比[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1,5(22):4314-4316.

[4] 龔娜爾,黃舜佩.高通量血液透析對維持性透析終末期腎功能衰竭患者的效果評價[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0,5(11):138-142.

[5] 覃丹平,鐘小仕,陳輝,等.血液透析濾過與血液透析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療效的比較[J].內科,2011,6(2):109-112.

第6篇

[關鍵詞]統計教學 價值 分析思考

小學階段的統計以描述統計為主,主要包括數據的分類整理、統計表、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以及特征量中的簡均數與加權平均數的教學。統計在每冊教材中都有所涉及,但一般課時都較少,教學中有時似乎也成了點綴,沒有引起師生的足夠重視。其實,簡單統計的認識和教學貌似簡單實則并非簡單,要在教學中真正體現統計的味道也非易事。為此,我校就統計這一領域的教學進行了同題異構式的專題研究,下面擷取兩位教師執教蘇教版第三冊統計教學的片段,談談自己對如何發揮統計教學獨特育人價值的一些思考。

思考一:統計的素材如何選擇?

片斷回放:

【A老師】

師:(出示靜態圖片)小紅家養了許多家禽,有哪幾種小動物?這么多動物一擁而上搶食物,顯得有些“亂”,有什么好辦法能清楚的知道每種小動物分別養了多少只?

生:分一分,排一排,數一數。(一生操作,排出一張象形統計圖。)

師:你覺得他擺得怎樣?怎樣擺更好?有沒有擺得不一樣的?(一個一個對齊擺,橫著或豎著擺)

師:擺好的圖與剛才的畫面比一比,哪個更能清楚地看出每種小動物各有多少只?

生:第一幅圖混在一起,看不清楚;第二幅圖歸類分開很清楚。

師:看圖,你能很快地說出每種小動物分別有多少只嗎?生答填表。

師:剛才我們通過分一分,排一排,數一數知道了每種小動物分別有多少只,這個過程就是我們以前學習的統計,我們排出的這幅圖就是統計圖。

【B老師】

師:學校食堂的胡總務想了解大家午餐后更喜歡哪種水果,特地向學校的20位同學進行了調查,請你用自己喜歡的符號記錄本次調查的結果。師隨機報出調查情況生記錄,大致有如下幾種記錄狀態:

對比思考:

對于統計教學素材的選擇,A教師尊重教材以書中的例題作為教學素材,請一位學生運用舊知對確定現象進行了分類統計;B教師提供了一則新素材,以“請你用自己喜歡的符號進行記錄”這一開放的教學要求,讓全體學生立即參與到對一件不確定事件的隨機調查記錄之中。兩位教師相同的是選擇了貼近學生且學生喜聞樂見的學習素材,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情緒,不同的是兩個素材的呈現方式不同和參與的學生不同。那么靜態的確定現象和動態的隨機現象到底哪個更有統計的意義呢?“新課標”(實驗稿)中指出“內容的呈現應采用不同的表達方式,以滿足多樣化的需求。”不論什么樣的情境創設,A課堂對動態畫面中家禽的數量進行統計,這種統計似乎異化成了個別學生數數的活動,B課堂以現實生活中的不確定現象的統計調查為前提,一方面使學生感受到現實生活中有這樣真實的問題存在,激發了學生產生解決問題的真實愿望和學習新知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教師借助這樣的真實情境向學生交代和說明統計的目的和意義,可以將統計的基本思想方法滲透其中,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思考二:統計的方式如何優化?

片段回放:

【A教師】

師:如果老師要求小朋友把這幅統計圖在很短時間內清楚地畫在紙上,你們覺得有困難嗎?(有,畫不像,畫不完。)那你們有什么好辦法來解決呢?

生:可以用符號代替圖像。(獨立選擇符號進行記錄。師巡視,選擇典型的記錄方式)

師:比較這幾張,你更喜歡哪一張呢?為什么?

師:我們不光可以用√等這些符號來表示統計的結果,還可以用其他的符號來表示,人們通常用口來表示。如果用一個口表示一只小動物,請你嘗試畫一畫。

師:比較兩張統計圖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你有什么體會?

生:都是統計圖,原來用圖像比較麻煩,現在用口來表示又整齊又方便。

【B教師】

師:出示同一種符號和不同符號的統計,你更喜歡哪一種?為什么?

生1:我喜歡用同樣的符號統計,方便清楚。

生2:我喜歡用不同的符號統計,每種水果能區分,但統計時稍微有點麻煩,不能用錯符號。

生3:我也喜歡用同種符號統計,記錄時不要根據水果種類變換符號,只要在相應的水果下直接做出記號就可以了,不易出錯,方便。

師:看來小朋友們都比較贊同用同一種符號進行記錄,方便準確。

師:出示不同符號的記錄,再來比較一下,在這么多的符號中,你更喜歡哪一種,為什么?

生:喜歡“√、”的比較多,記錄方便,但都反對畫口,因為畫起來比較麻煩。

師:老師倒認為用“口”可以排列得更整齊,便于我們觀察比較。下面請小朋友們都用“口”來擺一擺每種水果的個數。

對比思考:

引導學生經歷數據搜集、處理和分析的統計過程,幫助學生學會有條理地統計數據,提升學生思維的有序性和條理l生也是統計教學的育人價值之一。A教師在把象形統計圖轉化成方塊統計圖的教學過程中,注意到了層層轉化:從實物逐步過度到符號,再從符號引出方塊。學生對方塊圖的認識在教師環環相扣的設疑、解疑的過程中伴隨著認知的一次次矛盾沖突逐步形成,經歷了方塊統計圖的生成過程,體驗到了用方塊統計的優勢。B教師的學生意識很強,能將學生典型的原始記錄狀態作為教學推進的資源,通過師生、生生的對話與交流,使學生不斷摒棄、優化統計的方式,但對方塊的優越性似乎缺乏體驗,教師忽視了學生這一認知狀態,將方塊“硬塞”給了學生,學生只能被動接受成為學習的操作工。其實,這么豐富的學生資源中,如果教師能抓住方塊記錄的方式在課堂引導學生拋開記錄時的書寫麻煩,而從便于觀察比較的角度來選擇統計符號,我相信學生對方塊記錄的方式一定心悅誠服,也一定能從數不清理還亂的狀況走向記錄過程清晰簡潔、記錄速度快捷準確的狀態。

思考三:統計的要素何時構建?

片段回放:

【A教師】

師:觀察方塊統計圖,你能一眼看出哪種動物最多

和最少嗎?你是看的統計圖還是統計表。

生:看統計圖一眼就能看出誰多誰少,方塊堆得高就多,方塊堆得矮就少,看統計表還要比一下數據的大小。

師:看來他們還有不同的功能呢。

師:出示全班同學參加校本課程選修的人數統計表,請你想象一下,如果要畫方塊統計圖,可以怎么做呢?(一個口代表一個人)老師這兒還有全年級的統計表,數據更大,你還會再一個人畫一個方塊嗎?

師:以后,當我們遇到數據比較大時,還可以用一個方塊來代表幾個物體這樣就方便了,我們以后再繼續學習。

【B教師】

生擺方塊圖大致如右圖:起點不對齊,間隔不統一。

師:是不是喜歡草莓的人數最多啊?

生:不是,因為草莓這一條雖然高但是每個方塊空隙很大,

桃和蘋果看起來一樣高但他們擺的時候沒對齊,所以不能直接比較。

師:看來擺方塊既要起點相同又要間隔均勻,請大家進行調整。

師:間隔要均勻排起來好麻煩哦,怎么排才能更方便準確地看出誰多誰少呢?

生:把每一個方塊都靠在一起不留間隔。(如右圖)

師:沿著方塊描出邊線連成直條,如果還有喜歡的其他水果怎么辦呢?如果還有更多的人喜歡這些水果又該怎么辦?師逐步介紹,引出統計圖的相關要素“橫軸――種類、縱軸――數量、單位、標題、時間”。

對比思考:

第7篇

【關鍵詞】中職班主任交談藝術有效溝通

【中圖分類號】G45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4-0192-02

教育的效能是由有效溝通的程度決定的。班主任作為學生的教育者、班級活動的組織者、班級事務的管理者,應注重在班級管理事務中與學生進行有效溝通。若溝通順暢,則會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接受班主任的教育,自覺地服從班主任的管理,矯正不良習慣,也能促使班風、學風逐步走上良性循環的軌道,達到事半功倍之效。中職學校的班主任要實現與學生的有效溝通,要掌握與學生進行溝通的基本技巧。

1.充分尊重學生

尊重學生是進行有效溝通的前提條件。因為只有尊重學生,班主任才有可能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班主任與學生之間才能進行愉快的溝通。有些班主任在工作中把自己擺在高高在上的位置上,認為學生就應該聽自己的,不能違背自己的意愿。而事實上,這樣的思維下的工作方式往往會導致學生不信任班主任,不愿與班主任進行溝通,所以班主任要自覺地克服“以我為中心”的心理傾向,要認識到班主任和學生雖然處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不同位置上,但雙方在人格上是平等的。班主任應該把學生的人格、自尊心和正當的要求等擺到正確的位置上,真正尊重學生,多聽聽他們的想法和意愿,溝通時宜采用商量的方式。正如魏書生所說的:“商量是一種平等。在商量中體現尊重,在商量中體現了平等,放下架子,平等地與學生交流,平等地與教師交流,使學生和教師感覺你是一位朋友,是一位可以信賴的人。要在平等的基礎上達到彼此的溝通。”得到尊重和信任的學生才會樂于與班主任進行交流與溝通。

2.以同理心進行溝通

同理心是指交流、溝通的雙方都設身處地地從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像感受自己一樣去感受對方的內心世界,能夠從對方的處境來體察他的思想行為,從而了解對方的內心感受的一種思維方式。在班級管理中,如果班主任和學生都能夠以同理心的方式,去感受對方的意愿和態度,并有效地把這些傳遞給對方,就能體會到相互間的理解和誠意,產生溫暖感和幸福感,從而營造出彼此體諒和關心愛護的溝通氛圍。

班主任以同理心對待學生,才有可能從學生的立場去了解學生,與學生產生同樣的感受與體驗。在師生的溝通過程中,班主任越有能力清晰地感受學生的內心世界,就越能與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遺憾的是,有的班主任習慣于以主觀的態度看待學生的行為,習慣以自身預設或假設的既定標準來要求學生,很少采納學生的建議和看法,極易導致與學生溝通不暢,產生事與愿違的后果,具體表現為以下幾點。

(1)當學生感覺班主任不理解自己時,就會失望、沮喪,對班主任的信任程度降低,向班主任敞開心扉的愿望會很快消失。

(2)班主任對學生沒有同理心,就不能真正地接納學生,很容易對學生過多地進行指責,這種來自于班主任的“你向信息”易使學生產生反感和受到傷害,從而與班主任形成對立。

(3)班主任不能真正以同理心對待學生,也就不能對學生做出積極的回應,對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出現的需要得到引導和糾正的問題就不能及時給予建設性的幫助。

3.摸清情況,有的放矢

班主任的工作對象是學生,各個學生的情況各有不同,班主任只有準確地掌握班上每一個學生的具體情況,如家庭環境、個好等,與個別學生進行交流、溝通時才會更有針對性,才有可能取得好的效果。如果班主任對學生的情況不了解,采取“一刀切”或者主觀獨斷的工作方式,肯定會招致學生的反感,學生對班主任的教育產生抗拒心理,師生間就很難有有效的溝通了。班主任掌握班上學生的情況是有效與學生進行溝通和開展一切工作的前提。新生入學后,班主任應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熟悉學生的基本信息。平時應注意觀察,了解掌握學生的情緒變化,對于學生暫時的、短期的情緒波動可以采取關注的態度而不必采取行動;而對于某些學生出現的較長時間的情緒低落等問題則應及時與學生進行溝通,找出學生情緒波動的原因,積極地引導他們走出困境。而產生問題的學生往往不會主動地向班主任尋求幫助,這就需要班主任側面地了解一下學生的情況了,比如這些學生有什么問題,這些問題是怎樣產生的,疙瘩在哪里,平時有哪些具體表現等。班主任要先了解學生的個性、脾氣、優點和缺點;然后分析他所面臨的問題是一時的還是一貫的,是有意的還是無意的,是意識問題還是認識水平問題;學生本人對問題的看法如何、態度怎樣以及老師和同學的看法等等。了解、掌握了這些情況之后,班主任就要設身處地、將心比心地認真考慮一番,對于學生所面臨的問題的解決辦法做到心中有數,然后再與學生進行溝通,切中要害,談話內容才能真正進到學生心里去,從而真正為學生解開疙瘩,解決問題。

4.運用交談藝術

班主任應善于溝通,提高溝通的效能,具體而言,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附和對方的談話,營造輕松愉快的談話氣氛

班主任在與學生進行溝通時,若能談談與學生相同的觀點,則會使學生在心理上產生認同感。即使一定要反對某人的觀點,事先也一定要找出某些可以贊同的部分,為繼續對話創造條件。此外,班主任還應該開動腦筋,使談話在盡可能愉快的氛圍中進行。

(2)認真傾聽

理想的師生溝通是建立在相互交流思想的基礎之上的,班主任在發表自己的見解之前,首先了解學生的想法是很重要的。傾聽學生講話時要注意以下幾個細節問題:眼睛要注視對方(鼻尖或額頭,不要一直盯住對方的眼睛,那樣會使人不舒服);從態度上顯示出很感興趣,不時地點頭表示贊成對方;身體略微傾向對方;為了表示確實在聽而不時發問,如“后來呢?”等;不中途打斷別人的講話;不隨便改變對方的話題。

(3)不失時機地贊美學生

托爾斯泰曾經說過:“就是在最好的、最友善的、最單純的人際關系中,稱贊和贊許也是必要的,正如油滑對輪子是必要的,可以使輪子轉得快。”班主任要想取得良好的師生溝通效果,就要學會不失時機地贊美學生。當然,贊美必須發自內心,應注意贊美學生的具體的行為和變化,而不要籠統地夸某個人好。

(4)講求批評的方式方法,切莫情緒化

第8篇

【關鍵詞】中職學生 人際交往 溝通 問題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

人際交往是中職學生日常生活的基本內容之一,但由于主觀或客觀的原因,一些中職學生往往出現人際交往和溝通不暢的情況,影響了他們的身心健康和學習生活。

(一)心理問題

交往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中職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思維日益發展,感情日益豐富,精神需要越來越多。他們進入青春期后,產生了強烈的獨立意識,要求擺脫成人的束縛。心理上的急速變化給他們帶來煩躁、孤獨,他們需要社交活動。這時,人際交往對中學生的成長顯得至關重要。

良好的人際交往是建立在熱情、自信、樂觀、寬容、大度的基礎上的,自卑、冷漠、封閉、猜疑、自傲、嫉妒等不良心理極易影響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當前不少中職學生在人際交往上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心理障礙,例如,有的學生孤傲自負,自私冷漠;有的學生自卑膽怯,悲觀失落,對同學和老師的話過于敏感這些都容易導致心理疾病,從而阻礙其正常人際關系的建立。

(二)認知偏差

在人際關系認知中,青少年本身接受刺激時的感情狀態、動機狀態、注意狀態,影響了對外界人或事物的反應,因而產生了一定的偏差,這就是認知的偏差性。導致認知偏差的情況大致有四種

(1)極度渴望或恐懼狀態。心理學研究證明,青少年在處于極度渴望或恐懼狀態時,由于大腦處在高度緊張狀態,就可能曲解認知對象,產生認知上的偏差。如,“杯弓蛇影”、“草木皆兵”都屬予這方面的例子。

(2)好奇狀態。當青少年對某一事物產生好奇時,會容易注意到事物的某一特性而忽略了其它特性,導致認知偏差。

(3)自身認知系統簡單。

(4)心理定勢和社會刻板印象。在認知他人的過程中,會產生先入為主、以點概面的作用,從而影響認識的準確性。

一些學生受社會上不良風氣影響,看待人際關系帶有較強的功利性,認為人際關系就是拉關系、找門路、相互利用,把交往看作是交易。同時,多數家長、學校乃至社會往往不重視學生對人際交往知識和技巧的學習,認為學生只要把學習搞好就行了,為人處世單純點好。這種心理使一些學生不重視人際關系,不注重提高人際交往能力。

(三)能力欠缺

很多中職學生一直生活在學校,交往的范圍比較窄,沒有很好地掌握學生中人際關系的技巧,使得不少學生雖有交往的意愿,但缺乏交往的能力,例如,當干部的,不善于協調人際關系,不能有效組織同學們參加活動,不善于調動同學們的積極性;學習名列前茅的,卻在眾人面前卻手足無措,在公開場合不敢講話,不會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見;更有甚者,受社會不正之風的影響,不懂尊老愛幼,不明是非,結交壞朋友,顛倒了正常的人際關系。

此外,一些家長和老師較多關心的是學生的考試分數及專業技能的學習,忽視了學生的內在素質。這其中就包括人際交往與溝通能力這一作為社會人必須具備的素質。人際交往與溝通能力是一種后天習得性能力,需要在學校教育與社會實踐話動中進行學習、培養、訓練,相關知識、技巧的掌握是良好溝通能力的基礎。目前,中職生人際交際與溝通的知識來源途徑較少,最缺乏的就是有針對性的培訓學習與社會實踐,應引起中職教育者的高度關注。

(四)以自我為中心

當前,大多數中職學生都是獨生子女,自我意識強,協作、謙讓、寬容的意識較弱。一些家長對兒女過分“呵護”,在家嬌生慣養,使他們進入學校獨立生活后,與同學和老師相處時不會主動進行交往,暴露出“以自我為中心”的問題。一些學生在與別人交往時,只顧及自己的需要和利益,強調自己的感受,而不考慮別人。例如,在與他人相處時,不顧場合,不考慮別人的情緒,自己高興時就高談闊淪、眉飛色舞、手舞足蹈;自己不高興時就郁郁寡歡,或是不尊承他人,漠視他人的處境和利益。

(五)自我封閉

一些中職生會出現自我封閉的問題。自我封閉一般表現為:一是不愿意讓別人了解自己,總是把自己的真實思想、情感和需要掩蓋起來,只注重自己的內心體驗,在心理上人為建立屏障,把自我封閉起來;二是有的人雖然愿意與他人交往,但由于性格內向孤僻,導致無法讓別人了解自己,形成了一種自我封閉的狀態。從中職生的角度來看,如果一直處于自我封閉狀態,將不能進入某種社會角色,無法與他人共同工作,不能承擔社會責任。

二、對策

(一)排除心理障礙

學校要對中職生開展挫折心理教育與挫折心理訓練,增強學生的心理調適能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識的教育。在教學活動中,開設人際交往與溝通課程,進行人際交往與溝通知識的宣傳;定期舉辦與人際交往有關知識的講座,傳授必要的心理調試和人際交往的技巧,從而引導學生正確評價和認識自己。

(二)促進合作交流

在校園生活中,讓能力較強的學生多帶動能力較弱的學生,讓性格開朗的學生多與性格內向的學生接觸,讓他們在平時的學習、活動中取長補短,互相影響,從而促進他們積極的交往行為。

(三)學習交往原則

良好的人際關系是建立在一定的交往原則基礎上的。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通過采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如討論、演示、角色扮演、模擬等方式,讓學生理解平等、尊重、真誠這三條人際交往原則,以增強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

總之,人際交往與溝通能力的培養是一個職業化與社會化成長的過程。這個過程需要教育者從思想上、觀念上對人際交往與溝通能力培養進行定位,把學校教育與職業實踐活動相關聯,建立人際溝通能力培養體系,有計劃、有步驟、有目的地進行。

參考文獻:

第9篇

【關鍵詞】職業認同 醫學生 職業情感

近年來,我國的醫療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醫學生培養新模式的提出、醫學生就業及培養新形勢的出現,形成了一個全新的醫療環境。而在我國現行社會制度以及社會環境的雙重壓力下,尤其是近些年在一些斷章取義、嘩眾取寵的不良媒體報道的負面引導下,醫患關系每況愈下。眾多學者認為,我國的醫療環境在惡化倒退,并有相當研究表明新醫療環境已嚴重影響到了醫學生堅守職業理想,而目前社會高校對此的關注卻不多,面對媒體曝光的社會上屢屢出現的負面醫患趨勢在醫學生中不能及時的、全面的、正向的引導及教育,導致一定范圍內的醫學生對自己所從事的專業開始產生了質疑與倦怠情緒,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了迷茫與不確定性。而全國啟動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與專科醫生規范化培訓大趨勢的到來,更讓大批量的醫學生感到“學醫苦”“學醫累”,想要達到所謂的“出人頭地”茫茫無期。職業理想是個人追求職業的目標方向及動力源泉,而職業情感更是職業操守與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相結合的更深層次的情感體現,對自己所從事專業有強烈的認同感,才會不遺余力的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

1 醫學生職業認同教育缺失的弊端

醫學職業的特殊性,強調了醫學生職業認同的重要。楊泉在《物理論論醫》中講到“夫醫者,非仁愛之士,不可托也;非聰明利達,不可任也;非廉潔純良,不可信也”。由此可見,醫學行業對從醫者的品行、素質的要求還是很高的。醫學生不能高度認可自己的職業,則會令其從業時萎靡不振,失去工作熱情;醫學生不能完整理解自己的職業,則會導致其從醫動機不良,無視醫者悲天憫人的情懷及救死扶傷的本性而被商業利益所驅。醫學生自身素養與職業需求的完美契合、對自身職業的正確認識、對自我價值的高度肯定,可增強其從事醫療救助時的積極性以及責任感,提升其在未來的工作中成就感,反之則會令醫學生很容易產生職業倦怠心理。

2 影響醫學生職業認同的幾點因素

2.1 學醫動機不純粹

在中國大的教育環境影響下,大多數學生選擇自己的專業所受影響最大的還是家長。他們學醫不是出于自愿,而是受父母之命:在父母的影響下,了解到當醫生能夠受人尊敬、能夠保證穩定的就業、能夠擁有可觀的收入,卻獨獨不強調醫學生救死扶傷的社會價值。學醫如果有違醫者的初衷,忽略了行醫救人本性以及悲天憫人情懷,那么必將在市場經濟大潮的帶動下,造成思想的波動,進而對所從事的醫療衛生工作帶來負面影響。

2.2 社會導向問題

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伴隨而來的對服務行業的要求也更加嚴苛。醫生這一曾經被人們無比尊敬和仰慕的救死扶傷的角色,陷入了只要醫不好患者就會被稱作“庸醫”、只要不及時為患者診治,就是“差紅包”進而理應受到暴力襲擊的怪圈。而一些不良媒體針對某一醫療糾紛案件,未加全面客觀的了解,便以夸張及斷章取義的報道搏出位的行為,則更加深化了患者于醫生之間的矛盾。面對如此種種,尚處校園中的醫學生們,能做的除了在微博中鳴幾聲不平外,其他正向引導力度微乎其微,這更令整個醫學生群體對患者群產生了恐懼,對整個醫療行業失去了信心,更對自己未來的前途發展感到迷茫與無措。

2.3 學校教育引導力度不夠

高校對于學生的教育,更多的是體現在理論課教學與專業技能的培養,而對學生思想教育的關注度是較低的。雖在醫學院校中也設立了《醫學倫理學》、《醫患溝通》等課程,但更多的還是將此類課程劃分為知識教育,而非思想引導教育。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讓醫學生們感到醫學職業情感的不被重視,從而只看重所謂的“知識點”,而忽略了本該被重視的職業操守、職業情感與職業認同教育。

3 加強醫學生職業認同教育的幾點舉措

3.1 加強醫學職業生涯規劃教育

大多數醫學生選擇從醫并不是自己的選擇,而是遵從了家長的意愿。這樣的結果,必將導致學生對醫學認知度不夠,從而不會主動學習、主動從醫,更不用指望這些學生完成更高精尖的醫學科研任務。因此,在醫學生入學時,學校應加強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讓學生們盡快了解自己即將從事的職業,端正自己的學習心態,完善自己的知識儲備,進而在心理上盡快適應從“平凡人”到醫療從業者的轉變。

3.2 職業情感教育應貫穿醫學生涯的始終

對本職工作的熱愛,會提升從業者的工作熱情,激發從業動力,提高工作效率。因此應加強《醫學倫理學》、《醫患溝通》等課程中醫學情感及人文素質教育的滲透,讓學生體會到醫學教育不僅僅是專業教育,更注重人文情懷及社會責任感的培養。另外,從事教學的各科一線教師及輔導員,也應該將醫學生職業情感教育作為日常工作的主要任務之一,將職業認同教育滲透到學生日常管理中,將此教育常態化,由此潛移默化的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醫學職業情感,不受外界干擾的認可自己的職業。

3.3 及時對負面醫患關系報道及暴力襲醫的正確解讀

醫學院校作為未來醫生的孵化基地,應對當下出現的有一定影響的負面醫療事件的報道作出第一時間的正確解讀。通過在學生中召開座談會、辯論賽等形式用客觀、科學的方法及時對當下社會熱點暴力襲醫或不實報道進行撥亂反正的解讀,以引導學生學會用醫學的思維思考問題、用專業的視角解讀社會事件、用科學的方法解決問題。學會利用好自己醫學生的身份,為身邊人帶來專業解答及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逐步實現自己的社會價值。

4 結語

醫患矛盾是社會問題,醫學生職業認同感的匱乏,會引起醫療環境在某種程度上的動蕩。醫學生對職業的高度認同,對職業的無比熱愛能在很大程度上為社會部分對醫療行業產生誤解的人群帶來更專業的解釋與澄清,對維護社會的穩定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當然無可否認的是,醫藥衛生行業中的確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良醫者,但是小概率事件不能全盤否定更多的良醫們創造的無可取代的社會價值。作為學生工作者,我們應該群策群力,積極引導醫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為社會營造一個和諧的醫療衛生環境。

參考文獻:

[1]茅佳歡.醫學專業大學生職業認同現狀研究[J].社會心理學,2014(11-12).

相關文章
相關期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黄色性生活视频 |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丁香综合网 | 久久www免费人成_看 | 超大乳首授乳一区二区 |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欧美一区二区高清 | 日韩视频www| 成年黄网站色视频免费观看 |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欧美播 | 77777影视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 91久久夜色精品国产网站 | 欧美狠狠| 欧美在线 | 亚洲 | 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看 | 日本高清视频一区二区 | 免费看的www视频网站视频 | 97在线视频免费 | 国产xxxxx在线播放 | 海贼王3d2y剧场版 | 狠狠综合久久综合网站 | 欧美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欧 | 午夜欧美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 91福利免费体验区观看区 | 我妻子的姐姐2 | 激情午夜婷婷 | 国产精品va免费视频 | 免费观看毛片 | 免费观看理论片毛片 |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亚洲婷婷 | 99久久精品免费视频 | 国产伦精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五月天激情片 | 国产美女网站视频 | 久草国产在线视频 | 免费一级毛片清高播放 | 精品综合在线 | 欧美激情视频网址 |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性色 | 99国内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