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0 18:13:19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口腔健康的重要性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方法:口腔健康可通過對居民進行口腔健康知識的宣傳,講解保護口腔健康應掌握的知識,生活方式關系著口腔健康的重要性。
結果:從而改善生活方式比如吸煙、飲酒都是可以威脅口腔健康的問題。
結論:對居民講解口腔健康的知識有利于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善[1],對口腔健康有所了解注意健康的生活方式,保護口腔健康不容置疑。
關鍵詞:口腔衛生口腔衛生口腔健康重要作用
【中圖分類號】R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8801(2013)03-0139-02
隨著社會的發展居民生活水平的上漲,居民壽命普遍延長因此也提高了健康知識的學習,而健康知識應從口腔健康開始做起常言道“病從口入”,衛生部門應提高口腔健康以及口腔疾病的防御,從中提高居民的身體健康和了解口腔健康的重要性,針對口腔疾病的預防和口腔健康應改善不正確的生活方式。
1相關資料與方法
1.1相關資料。居民口腔健康衛生的調查,一些居民因不了解口腔衛生的知識不注意口腔健康,導致口腔疾病的發生,口腔疾病感染可以從不正確的生活方式如:吸煙、飲酒、食物不干凈等都可以引起口腔疾病,所以對口腔衛生及口腔健康應提高了解程度。避免口腔疾病的發生,預發口腔健康注意口腔的衛生。
1.2保護口腔健康的方法。口腔衛生保健可以通過宣傳從而讓居民對口腔衛生有了解,保護口腔衛生預防口腔疾病,在日常的生活中注意口腔衛生如:飯后漱口保持口腔的清潔,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可以做一些日常的護理保證口腔衛生的健康,大多數居民對口腔衛生的理解都不是十分正確的[2],注意口腔衛生可以從日常飲食開始護理,形成正確的飲食習慣以及飯后漱口,居民在口腔疾病預防的理解還是存有誤區,應該對居民的口腔健康理解與知識提高認識。
1.3老年人口腔衛生。隨著社會發展老齡化正在加大,而老年人在對口腔衛生的認識上缺乏知識性和理解性,從而形成老年人對口腔衛生不了解引發口腔疾病,老年人口腔衛生應引起關注,進一步改善老年人口腔衛生和預防口腔疾病的發生。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大口腔內牙齒老化,導致口腔內存有異物應在飯后漱口清理口腔內的衛生,保持口腔清晰預防口腔疾病,形成良好的保持口腔衛生的習慣。
1.4口腔衛生。口腔衛生給很多居民帶來困擾,預防口腔疾病的方法:可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注意口腔內的健康,提高口腔衛生的認識程度預防口腔疾病的發生,提高居民對口腔問題的關注性。從而了解口腔疾病的重要性以及危害性,口腔健康的推廣可以讓居民對口腔衛生有所重視[3],避免口腔疾病的發生,保持口腔衛生清晰避免口腔疾病的發生,提高居民自我保護口腔衛生的形式,從而得到良好的預防口腔疾病的發生。
2方法
保持口腔衛生的健康可以預防口腔疾病,促進口腔的健康以及身體健康,保持口腔衛生每天早晚要堅持刷牙、飯后漱口從而保持口腔內的衛生,飲食方面應注意食物的衛生以免對口腔造成傷害。口腔衛生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國居民,因為口腔疾病屬于常見病發率無年齡界限,所以保持口腔衛生極其重要,患有口腔疾病的患者應及時進行治療,避免口腔疾病綿延擴大形成口腔潰爛,提高居民對口腔健康的了解,改善良好的生活方式保持口腔內的清潔,合理預防口腔疾病的爆發。
2.1口腔衛生的重要性。隨著社會發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4],居民健康問題也在進一步的困擾著我們,口腔衛生可以引發一系列的疾病,口腔衛生是不容小事的如出現口腔疾病應及時進行治療,保持口腔的清新以及口腔的健康,口腔疾病發病率較高復發效率也是較高,所以應該注意口腔衛生避免方生口腔疾病,提高對口腔衛生的認識進行口腔疾病的預防。
2.2口腔疾病。口腔疾病的危害不可忽視,不注重口腔的衛生會引起一系列的口腔疾病或消化道疾病,針對口腔疾病的癥狀應保持[5]口腔的清晰,養成良好保持口腔清潔的習慣可以預防以及避免口腔疾病。遠離口腔疾病保持口腔內清潔,口腔健康檢查可以起到預防口腔疾病的發生,不注意口腔衛生可能引起口腔潰爛或更嚴重口腔疾病,口腔疾病的感染發病率極快要及時治療,居民初患口腔疾病時應及時的進行口腔衛生的治療,避免口腔疾病進一步的蔓延形成更嚴重的口腔疾病。
3口腔衛生的重要性
當前社會發展極快居民生活方式有著巨大的變化,同時也對口腔衛生健康進一步的了解,注意口腔衛生的健康預防口腔疾病的發生,口腔衛生關乎著居民的口腔健康極其重要,所以應該保持口腔內的清晰遠離口腔疾病。提高對口腔衛生以及口腔疾病的認識,合理的保護口腔衛生預防口腔疾病的發生,口腔疾病以及口腔保健現在正在逐步進行完善。
4結果
口腔衛生以及口腔健康的價值[6],口腔疾病的爆發時間短無季節性蔓延的快,所以提醒廣大居民注意口腔衛生,保持清晰的口腔可以預防口腔疾病的發病率,不規則的生活方式是引起口腔疾病的關鍵如吸煙、飲酒、都會造成口腔疾病。可以調整生活方式來預防口腔疾病,戒煙和戒酒可以很好的對口腔起到保護作用,口腔衛生的健康應引起廣大居民的重視,從而形成口腔疾病的預防有良好的作用。
5探討
針對口腔衛生以及口腔疾病進行探討,口腔衛生是口腔疾病的發病因素。所以,居民應注意口腔衛生保持口腔內清晰,從而達到預防口腔疾病的效果,注重口腔衛生可以預防口腔疾病的發生,在針對口腔保健的過程中應引起醫務工作者的重視,居民口腔衛生是維持居民口腔健康的前提,保持好口腔衛生才可以預防口腔疾病的發生。
參考文獻
[1]馬晟利,李兵,李海清,等.在校大學生口腔健康狀況的調查分析[J].口腔醫學研究.2010(06):892-894
[2]朱晨曦,倪榮,劉新功等.城市失能老人口腔保健意識和行為現況調查[J].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10(06):656-657
[3]周怡,丁彩艷,丁亞萍等.大學生口腔保健狀況的調查分析[J].護理學雜志.2010(02):88-90
[4]文斌,黃彥,何予敏.對圍產期婦女開展口腔衛生健康教育的效果評價[J].江西醫藥.2010(03):239-240
關鍵詞 兒童口腔健康對策
口腔健康是人體健康的重要標志,是生命健康的重要組成。兒童期口腔健康狀況影響著其身心健康和個性的發展。良好的口腔習慣是保證兒童口腔健康的重要前提。本研究對660例兒童口腔健康狀況進行調查后提出了相應的對策,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2年1~3月隨機抽取12個幼兒園,每個幼兒園隨機抽取5歲兒童及父母各50例,合計各600例。增加10%的樣本量進行加權,即兒童和父母各660例。其中男330例,女330例;家長中父親204例,母親456例。年齡29~47歲。所有兒童及家長均為市區常住人口,且在接受檢查時已經在市區居住≥6個月,家長知情且同意。排除不能配合檢查的兒童,排除未能提供完整問卷者。
方法:參照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研究方案中口腔健康檢查和行為評定標準設計口腔健康行為問卷[1],對兒童是否有睡前進食甜食的習慣、有無在家長監督下刷牙、有無定期檢查口腔健康等內容進行調查。一對一當面詢問兒童家長,現場回收問卷。由從業>10年的口腔科醫生對兒童口腔健康狀況進行檢查。診斷標準參照WHO口腔健康調查標準進行。
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且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
結果
睡前進食甜食、家長未能有效監督刷牙以及未能定期進行口腔檢查的兒童發生齲齒率分別為92.67%、69.98%和67.81%,明顯高于其他兒童49.10%、41.79%和35.29的比例;其齲失補分別為4.59、3.32、4.62,亦明顯高于其他兒童2.04、1.09和1.65。同因素不同情況相比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
討論
齲齒是常見的口腔疾病,涉及的因素很多,常見于兒童,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與惡性腫瘤和心腦血管并列的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3種非傳染性疾病。通過對12所幼兒園660例兒童及家長進行調查發現,兒童發生齲齒與很多習慣密切相關。如睡前進食甜食的兒童發生齲齒的比例92.67%,而無此習慣的兒童僅49.10%;家長監督兒童進行有效刷牙的兒童齲齒發生率41.79%,而家長不進行監督的兒童齲齒發生率高達69.98%;定期進行口腔檢查的兒童齲齒發生率35.29%,而不定期檢查的兒童齲齒發生率高達67.81%。鑒于此,提出了一系列預防齲齒發生的措施。
首先通過發放宣傳資料等方式要讓兒童及家長了解到口腔健康的重要性,使他們自覺地配合預防齲齒的一系列工作。控制兒童攝取甜食的量,培養兒童早晚刷牙的衛生習慣,并為兒童選擇適合的牙刷和牙膏,避免由于牙膏牙刷不合適而對牙齒造成損傷。隨著日化工業的不斷發展,其針對大眾的口腔日常保健用品越來越多,效果也越來越好,可適當選擇促進口腔清潔,控制菌斑生長[2]。家長要多關注兒童口腔健康,定時為兒童安排口腔檢查。當發現兒童有影響口腔健康的不良行為時應給予兒童以科學的指導。不可簡單粗暴的訓斥兒童,以免對兒童的心理產生不良影響,反而將這種不良習慣進行了強化而變得更加嚴重。
總之,兒童口腔健康狀況與其行為有著密切的關系,通過對兒童及家長進行口腔知識健康教育,指導兒童合理飲食,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是有效改善兒童口腔健康狀況的重要措施。
參考文獻
關鍵詞:口腔保健意識;問卷調查;亞洲
口腔健康是人體健康的重要指標。口腔疾病不止會單純影響口腔健康, 還可能誘發或加重 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呼吸系統疾病、腎病等眾多疾病, 甚至對婦女妊娠結果有不良影響。然而大部分亞洲國家居民對于口腔的關注仍局限于口腔疾病的治療而非預防。本研究采用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對中國,韓國,泰國及越南胡志明市居民對口腔健康的關注度進行調查,并與當前美國居民對口腔的關注度的統計數據進行比較。以號召國民提高口腔保健意識與技能,形成預以防為主的良好口腔保健習慣。借鑒國際經驗,探索完善適合我國國情的口腔醫療保健制度。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于2014年3月~4月網上問卷,在全國各地收集了1041份有效問卷。(地域分布見附錄信息)在韓國與越南胡志明市 (以下簡稱越南)通過網絡及街頭問卷各收集100份問卷。 在泰國通過分發問卷獲得201份有效問卷。所有調查均征求調查者同意。
1.2方法 選取自行設計的《 大眾對牙齒健康的看法和態度》對中國,韓國,泰國 和越南的數千居民進行問卷調查,收集被訪問者對口腔健康的關注度和牙醫醫保狀況,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篩選與分析。計算假定值(p value)及95% 可信區間并與美國今年的統計數據比較,得出各國居民的口腔保健意識和牙醫保險的覆蓋率,進一步探索造成不同口腔保健意識的因素。
1.3觀察指標
1.3.1一般情況 包括被訪者的年齡,居住城市,職業和收入。
1.3.2對口腔健康的關注度 受訪者的就診的頻率分為:從不, 牙齒不舒服才去,定期做牙齒檢查,3種情況。
1.3.3對口腔健康重要性的認識 將所有被訪者是否意識到口腔健康與全身健康的相關性作為對口腔健康重要性意識的觀察指標
1.3.4 對口腔清潔的重視程度
1.3.4.1去牙科潔牙的頻率 分為: 從不,1次/2~3年,1次/年,1次/6個月和清洗過幾次。
1.3.4.2使用牙線的頻率 分為:從不,偶爾使用,和每天使用。
1.3.5口腔醫療保險的覆蓋率 詢問所有被訪者是否有口腔醫療保險。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 STAT CRUCH 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計量資料用x±s 表示,組間比較采用Z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和百分數表示。 以P
2結果
2.1一般情況 中國接受問卷調查者1143 例,年齡12~60歲,其中12~17歲2例, 18~27歲385例,28~37歲554例,38~47歲167例,47~57歲49例,>58歲7例。
韓國接受問卷調查者100 例,年齡12~60歲,其中12~17歲0例,18~27歲 47例,28~37歲20例,38~47歲 19例,47~57歲 11例,>58歲3例。
越南接受問卷調查者100例,年齡12~60歲,其中12~17歲0例, 18~27歲 58例,28~37歲12例,38~47歲 21例,47~57歲 9例,>58歲0例。
泰國接受問卷調查者 201 例,年齡12~60歲,其中12~17歲48例, 18~27歲 96例,28~37歲35例,38~47歲 16例,47~57歲 4例,>58歲2例。
地域分布,職業和收入詳見附錄信息。
2.2對口腔健康的關注度
2.2.1看牙醫的頻率 分3種情況:從不, 牙齒不舒服才去,定期做牙齒檢查。
在中國的受訪者中,從未去看過牙醫的比例為9%, 只有在牙齒不舒服的情況下才去看牙醫的比例為69%,而有定期做牙齒檢查習慣的比例為22%。在泰國的受訪者中,從未去看過牙醫的比例為15%,只有在牙齒不舒服的情況下才去看牙醫的比例為65%,而有定期做牙齒檢查習慣的比例為20%。在韓國的受訪者中,從未去看過牙醫的比例為5%,只有在牙齒不舒服的情況下才去看牙醫的比例為68%,而有定期做牙齒檢查習慣的比例為27%。在越南的受訪者中,從未去看過牙醫的比例為8%,只有在牙齒不舒服的情況下才去看牙醫的比例為64%,而有定期做牙齒檢查習慣的比例為28%。
中國與韓國定期檢查口腔的居民比例無統計學差異 (P=0.5419);中國與泰國定期檢查口腔的居民比例無統計學差異 (P=0.2306);中國與越南定期檢查口腔的居民比例無統計學差異 (P=0.7657)。
2.3對口腔清潔的重視程度
2.3.1去牙科潔牙的頻率 分為: 從不,1次/2~3年,1次/年,1次/6個月和清洗過幾次。
在中國的受訪者中,從沒有過牙科潔牙的比例是35%,牙科潔牙頻率為1次/ 2~3年的比例是24%, 牙科潔牙平均1次/年的比例是22%,牙科潔牙平均1次/6個月的比例是8%,有過幾次牙科潔牙的比例是11%。在泰國的受訪者中,從沒有過牙科潔牙的比例是25%,牙科潔牙頻率為1次/2~3年的比例是9%, 牙科潔牙平均1次/年的比例是32%,牙科潔牙平均1次/6個月的比例是17%,有過幾次牙科潔牙的比例是17%。在韓國的受訪者中,從沒有過牙科潔牙的比例是16%,牙科潔牙頻率為1次/2~3年的比例是14%, 牙科潔牙平均1次/年的比例是35%,牙科潔牙平均1次/6個月的比例是19%,有過幾次牙科潔牙的比例是16%。
在越南的受訪者中,從沒有過牙科潔牙的比例是12%,牙科潔牙頻率為 1次/2~3年的比例是4%, 牙科潔牙平均1次/年的比例是32%,牙科潔牙平均1次/6個月的比例是28%,有過幾次牙科潔牙的比例是24%。
中國與泰國定期到齒科潔牙的居民比例無統計學差異(P=0.05);中國受訪者定期到齒科潔牙的居民比例低于韓國的比例(P=0.0228);中國受訪者定期到齒科潔牙的居民比例低于越南胡志明市受訪者的比例(P=0.003)。
2.4口腔醫療保險的覆蓋率 詢問所有被訪者是否有口腔醫療保險。
在中國受訪者之中,擁有牙醫保險的人的比例為12%, 而沒有牙醫保險的比例高達88%。在泰國受訪者之中,擁有牙醫保險的人的比例為19%, 而沒有牙醫保險的比例高達81%。在韓國受訪者之中,擁有牙醫保險的人的比例為49%, 而沒有牙醫保險的比例為51%。在越南受訪者之中,擁有牙醫保險的人的比例為21%, 而沒有牙醫保險的比例高達79%。
中國與泰國受訪者有牙醫保險的比例無統計學差異(P=0.071);中國與越南胡志明市受訪者有牙醫保險的比例無統計學差異(P=0.089);中國受訪者定期到齒科潔牙的居民比例低于韓國的比例(P=0.001)。
由以上統計數據可以初步總結,擁有口腔保險比例越高的國家其居民定期檢查口腔的比例越高。
3討論
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基礎,它不止影響著消化系統,內分泌系統,心血管呼吸系統等諸多系統并且與人的外貌形象和社會交往息息相關。眾多口腔疾病如齲病、牙周病會破壞牙齒和牙周支持組織,不僅會影響咀嚼和美觀,還會影響正常社交和心理健康。未及時清除的微生物長期留在口腔中會導致口臭,糖尿病甚至加重 冠心病等諸多問題。所以口腔保健意識與技能至關重要。本研究 對中國,韓國,泰國及越南胡志明市居民對口腔健康關注度進行調查,進一步與美國居民當前對口腔的關注度的統計數據比較。
據此次調研發現,我國居民意識到口腔健康十分重要的比例僅為35%,遠遠低于美國居民對口腔健康重要性的意識(68%[1],P
同時,調查顯示我國受訪者定期去齒科清潔牙齒的比例僅為8.31%,而35%的受訪者從未洗過牙。定期清潔牙齒的人口比例小于韓國19%的比例,并遠遠小于美國62%的比例[5]。我國受訪者中從不使用牙線的比例為43.39%。定期清洗牙齒和使用牙線有助于清除口腔中的微生物以及減少牙周病的發生。我國居民的牙周健康率僅為14.1%[6]。
此次調查研究顯示,提高我國居民口腔保健意識與技能,形成預以防為主的良好口腔保健習慣十分重要。加強口腔保健的宣傳教育非常必要,從小開始養成正確健康的口腔衛生習慣。據此次采訪越南胡志民市居民,在2003年第二次教育改革后,小學加強了對口腔健康知識的教育,要求和鼓勵家長帶孩子去齒科做牙齒檢查,并在學校內定期提供免費口腔檢查。我國可以學習借鑒鄰國之經驗,在我國大幅普及口腔健康的教育及服務。
通過此次調研,口腔醫療保險應受到極大的重視。衛生資源有限和口腔醫療保險制度的不健全,嚴重影響了我國口腔衛生服務的完善性和我國居民的口腔健康水平。根據美國2009年全國統計,擁有醫療保險的人口中,97%愿意購買單獨的更全面的口腔保險。我國可以學習國際的成功經驗,將口腔商業保險作為口腔基本保險的有利補充。在基礎口腔醫療保險被包含于社會基本醫療保險的基礎上,給弱勢群體提供優惠與便利。例如,我國鄰國韓國給75歲以上需要假牙的老人提供優惠政策。鼓勵更全面的商業性口腔醫療保險的參與,如口腔矯正,全瓷罐冠牙修復等。同時政府的宣傳與調控在商業醫療保險與資本性質醫療服務機構應發揮重大的作用。普及口腔醫療保險有利于鼓勵居民定期檢查牙齒,進而提高全民口腔健康率。
參考文獻:
[1]9 The Long Group Consumer Survey, April,2008.
[2]NADP/DDPA Joint Dental Benefits Report [J].Enrollment, June,2009.
[3]U.S. Census Bureau.Income, Poverty, and Health Insurance Coverage in the United States: 2008.September 2009.
[4]The Long Group Retail Dental Insurance Consumer Acceptance Survey [J].June,2009.
別再橫著刷牙了
調查顯示,超過90%的中國人采用橫向刷牙的形式,這對牙釉質是一種物理磨損。時間長了就容易形成“楔形磨損”,容易使牙齒酸痛、敏感。不少人到了冬天用冷水刷牙時牙齒容易疼痛,就因楔形磨損引起。我們建議大家堅持“豎刷法”,就是將牙刷毛束尖端放在牙齦和牙冠交界處,順著牙齒的方向稍加壓,刷上牙時向下刷,刷下牙時向上刷,牙的內外面和咬合面都要刷到,“面面俱到”,可以有效消除菌斑及軟垢。
選擇適合自己的牙刷、牙膏
牙齒健康的保證除了正確的刷牙方法以外,還有賴于選擇適合自己的牙刷和牙膏。
牙刷 一般盡量選擇軟毛牙刷,不僅可以保持口腔衛生還可以按摩牙齦,促進血液循環。牙刷應定期更換,即使刷毛沒有變形。大多數人都習慣在衛生間較潮濕的環境刷牙,牙刷放置過久容易滋生細菌,故最長不應超過3個月。
牙膏 牙膏可以挑選自己喜歡的口味,如水果、薄荷等大多數人青睞的味道,以免不能接受其味而快速刷牙,不能達到口腔清潔的目的。
刷牙水 刷牙的水應該選擇常溫的水或冷水,許多人都喜歡用溫水刷牙,殊不知,這樣很容易掩蓋潛在的齲齒及牙周炎、牙體缺損所產生的酸痛癥狀,從而延誤治療。在冷水刺激下,如牙有齲壞或損傷,容易產生冷酸痛覺,從而會引起患者的重視,及時發現問題及時就醫。
早餐后刷牙更合理
據調查,大多數人都是一天兩次刷牙,早餐前刷牙及晚上臨睡前刷牙。如果晚間的刷牙方式是正確有效的,也即口腔內沒有食物殘渣情況下,一晚上的口腔環境都處于清潔狀態,完全可以吃完早餐再清理口腔衛生。如果刷牙后吃早餐,加上午飯,整個白天口腔內將均有食物殘留,這些都為細菌提供了溫床,在牙頸部即形成大量白色的污垢(菌斑),久而久之,牙齦炎、牙周炎、齲齒即會相繼而來。
刷牙時間3分鐘
研究表明,科學刷牙時間為3分鐘,過短尚不能清除牙齒上的牙菌斑,過長也可能損害牙齒的保護膜,給牙齒帶來損傷。對于成人只要能正確認識到刷牙的重要性,就能很好地掌握刷牙的時間,而對于兒童,未必能讓他們有足夠的耐心堅持3分鐘的有效刷牙。在門診,兒童齲齒率逐年升高。為了能讓孩子更有興趣刷牙,可以在旁放置一沙漏或鐘表,定好時間,這樣孩子容易堅持刷牙。
中圖分類號:R473.7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959(2017)14-0171-02
Analysis on Community Application Value of Health Education for Oral Care
LI Tao,WANG Xu
(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Fuxing Hospital,Capital University of Medical Sciences,Xicheng District,Beijing 100045,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ommunity application value of oral nursing health education.Methods 120 subjects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the subjects included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60 cases)and control group(60 cases).The control group did not give oral nursing health education.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oral nursing health education intervention,six months later,the oral health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observed.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study of oral health knowledge of the excellent 51 cases,excellent rate of 98.3%,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of the excellent 38 cases,excellent rate of 63.3%,two groups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P
Key words:Health education;Oral care;Community;Application value
目前?S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人們對于自身健康意識較前明顯提高。其中口腔健康問題一直是人們關注的重點之一,但是由于人們對于口腔健康的保健以及護理了解較少,在日常生活中忽略針對口腔健康護理的學習導致口腔健康情況較差[1-2]。在近年的相關實踐報道中可以發現,積極有效的開展社區口腔健康護理教育對于改善社區群眾口腔健康問題具有重要的幫助意義。在收集資料中可以發現,通過開展口腔健康社區教育對于提高社區群眾的口腔保健意識具有較好的效果[3-4]。因此,本文研究中將針對我們在社區內開展的口腔護理健康教育措施進行研究,分析口腔護理健康教育在社區內的應用價值,現文章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社區內選取的研究對象120例作為本次研究的研究對象,全部研究對象均符合本次研究的納入標準[5]:①既往無嚴重口腔健康問題;②可以認真履行本次研究;③研究期間定期復查觀察口腔健康問題的未失訪者。排除標準:①研究前合并嚴重口腔健康問題;②未能完成研究,期間失訪;③未簽署倫理委員會通過的臨床試驗研究同意書。全部參與研究的對象,根據數字表法隨機均分為兩組,其中未給予口腔護理健康教育的60例為對照組,男35例,女25例,年齡16~57歲,平均年齡(36.6±2.1)歲。給予口腔護理健康教育干預的60例為觀察組,男36例,女24例,年齡17~60歲,平均年齡(37.1±2.0)歲。兩組研究對象在性別、年齡等一般情況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可以比較。
1.2方法
1.2.1對照組 本組研究對象研究期間未給予口腔健康教育,本組研究對象均按照日常的行為習慣,每日刷牙等處理。
1.2.2觀察組 本組研究對象給予口腔護理健康教育干預:①向納入研究的研究對象講解口腔護理的重要性,使其充分了解口腔健康問題對于自身健康的重要性,培養其主動地口腔健康護理習慣;②向觀察組研究對象發放口腔健康護理相關的宣傳冊以及相關資料,用科學的事實以及有力的文字依據使口腔健康問題可以深入研究對象內心;③告知參與的研究對象口腔護理健康的自我檢測維護措施,使其自身可以有效、準確的行口腔健康情況估測,對于維持自身口腔健康具有重要的意義;④知道正確的刷牙方式,每次刷牙時間,早晚刷牙1次,餐后漱口等日常準確的口腔保健常識性習慣。
1.3觀察指標
統計分析6個月后兩組研究對象口腔健康知識掌握情況,以及比較兩組研究對象齲齒、牙周炎、刷牙正確率等比較資料之間的差異情況。根據口腔健康知識問卷進行統計比較,其中優秀:>90分;一般:70~90分;差: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 SPSS 18.0軟件對兩組所得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一般資料用(x±s)的形式表示,計量資料采用 t 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字2檢驗,P
2結果
2.1兩組研究對象口腔健康知識掌握情況比較
觀察組研究對象口腔健康知識掌握優秀51例、優秀率98.30%,明顯高于對照組研究對象的優秀38例、優秀率63.30%,兩組差異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
2.2兩組研究對象統計資料比較情況
觀察組研究對象在給予口腔護理健康教育后,其齲齒發生率1.70%、牙周炎發生率3.30%、刷牙正確率95.00%,明顯優于對照組研究對象的齲齒發生率11.70%、牙周炎發生率25.00%、刷牙正確率65.00%,兩組差異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口腔健康作為目前體現全民大眾健康狀況的常用指標之一,而且隨著目前人們健康意識的不斷改善。對于口腔衛生情況也逐漸的更加重視起來[6-7]。社區作為人群最為密集的生活區域,在其特殊的環境下給予相應的口腔護理健康知識指導,可以有效的促進口腔護理健康的推廣。目前,健康教育多為推廣健康衛生的主要手段之一,可以通過其自身的特殊手段使人們充分的認識口腔健康知識以及口腔保健意識。而且通過在社區內進行口腔健康知識的宣教可以更好地了解社區群眾的口腔健康問題[8-9]。在近年的多項研究報道中我們可以發現,采用健康教育方式在健康知識的推廣中具有一定的促進推廣作用,可以有效地控制口腔疾病的流行與發展。因此,通過?e極開展有效地口腔衛生健康教育,增加社區群眾的口腔保健意識[10-11]。
中圖分類號:R78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533(2015)10-0060-03
Exploration of the oral health education model for the middle-aged people in Shanghai rural area
WU Bingde, CAO Chunhua
(Zhuangha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Fengxian District, Shanghai 201415,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appropriate oral health education model for the rural middle-aged people in Shanghai. Methods: With multistage stratified cluster sampling method, 2 villages were selected as an experiment group and 2 villages as a control group with 320 middle-aged people each. The oral health education was developed according to the traditional way for the control group. Combining with the pilot of the family doctor system, the model of the residents’ participation and interaction, the village committee coordination and the professional facilities linkage were adopted to carry out the oral health education for the experiment group.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Results: After the intervention for 2 years, the awareness of the knowledge about the oral health in the experiment group increased from 41.25% to 76.18%, and its effect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KEY WORDS rural; middle-aged people; oral health; health education
中國居民對口腔衛生的重視程度明顯落后于發達國家,口腔衛生行為習慣距離《指南》推薦的標準仍存在巨大差距[1],口腔疾病的主要對策是預防和控制,而不是治療[2]。社區口腔健康教育是對社區居民進行口腔健康知識宣教,以改善居民的口腔保健態度和行為,從而改善居民的口腔健康狀況[3]。本研究結合家庭醫生制度建設,對農村中年人群采取專業機構聯動、村委協同、居民互動的模式開展口腔健康教育活動,并進行效果評價,以探索建立適合農村實際的社區口腔健康教育模式。
對象和方法
調查對象
本研究采用分層多級整群抽樣方法,在莊行鎮9個村委會中隨機抽取潘墊村和新華村為試驗組,蘆涇村和楊樓村為對照組。對符合條件的35~59歲戶籍人口按性別和年齡分別列表排序,以單純隨機抽樣法在每個村抽取男性80名,女性80名,4個村共640名,其中試驗組320名,對照組320名。
調查方法
以全國第三次口腔流行病普查問卷為基礎,結合實際自行設計調查問卷,內容主要包括口腔健康知識、態度和行為。委托奉賢區牙病防治所組建專業人員,經統一培訓后,入戶進行干預前和干預后調查。
干預措施
對照組:按傳統方式開展口腔健康教育,即通過鄉村醫生和村委干部每年發放2次健康教育宣傳手冊,在村衛生室張貼畫報。試驗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選派2名全科醫師接受區牙病防治所口腔保健知識培訓和考核,從2011年3月起,該2名全科醫師結合家庭醫生制服務,分別擔任試驗組所在2個村居民的家庭醫生,簽訂家庭醫生制服務協議,公開健康咨詢電話,建立居民電子健康檔案;2名家庭醫生聯合村委會干部根據試驗對象居住地域、工作關系、鄰里關系等因素,以每20名一組組成活動小組,并在每個小組中遴選一名身體健康、初中以上學歷、有一定威望的人員作為組長,然后統一接受區牙病防治所口腔健康保健知識培訓,內容包括口腔健康的重要性、牙周病和齲齒的病因與防治、正確的刷牙方法、定期檢查口腔的重要性等,經考試合格頒發社區口腔健康教育志愿者證書;每季度,由村委會干部會同小組長召集小組成員開展1次活動,相互學習交流口腔衛生知識和口腔健康狀況或開展口腔健康知識競賽活動,家庭醫生進行現場指導。兩組均干預2年。
統計分析
數據錄入電腦,采用Excel 2003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
結果
基本情況
在干預后的調查中,試驗組應答319名,失訪1名(男性,急性心肌梗死死亡);對照組應答315名,失訪5名,其中男性3名(2名外遷、1名高血壓并發腦卒中入院),女性2名(外遷);試驗組和對照組的失訪率分別為0.31%和1.56%。
口腔保健知識知曉情況
從表1可見,干預前后試驗組口腔健康保健知識知曉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80.37,P0.05);干預后,試驗組口腔健康保健知識知曉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4.85,P
口腔健康保健態度
干預后,試驗組認為口腔健康很重要的人數從67.19%增加至89.34%,認為一般性或不重要的都有所減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6.28,P0.05)。干預后,試驗組對口腔健康重要性持正確態度的構成比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6.19,P
口腔健康行為情況
干預后,試驗組每天刷牙2次以上、橫豎結合刷牙、使用含氟牙膏、選用軟毛保健牙刷和飯后經常漱口的口腔健康保健行為都有明顯提高(P0.05)。對照組的口腔健康保健行為大都有所提高,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試驗組的口腔健康行為形成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2.13,P
討論
【關鍵詞】中小學生;口腔衛生;防治
為了解我市中小學生口腔衛生現狀,筆者2009年10月對城鄉8所中小學學生口腔衛生狀況進行了調查。
調查對象選擇城區和郊區中小學各4所,學生共5463人,用檢查其牙菌斑方法對中小學生口腔衛生狀況進行檢查。
1口腔衛生現狀
1.1小學生口腔衛生狀況
受檢的2855名小學生中,口腔良好者占37.3%(1065/2855),一般占23.4%(669/2855),口腔不良的占39.3%(1121/2855)。城區受檢的1532名小學生中口腔衛生狀況良好者占39.4%(603/1532),一般者占26.7%(409/1532),不良者占33.9%(520/1532)。城郊受檢的1323名小學生中,口腔衛生狀況良好者占34.9%(462/1323),一般者占19.7%(260/1323),口腔不良者占45.4%(601/1323)。城區與城郊小學生口腔衛生狀況比較,經 檢驗,二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2中學生口腔衛生狀況
受檢的2608名中學生中,口腔衛生良好者占34.2%(892/2608),一般者占26.0%(678/2608),不良者占39.8%(1038/2608),其中城區受檢的1386名中學生中口腔衛生狀況良好者占40.2%(557/1386),一般者占23.9%(331/1386),不良者占35.9%(498/1386);郊區受檢的1222名中學生中口腔衛生良好者占27.4%(335/1222),一般者占28.4%(347/1222),不良者占44.2%(540/1222)。城區與城郊中學生口腔衛生狀況比較,經 檢驗,二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口腔疾病防治對策
2.1強化行政干預,把齲齒病防治工作列入學校健康教育之中。
首先必須提高各級領導的認識,使領導重視,用行政干預手段把齲齒病防治列入學校健康教育之中。
2.2建立健全保障網,培養一支業務素質高的防齲保教隊伍。學校防齲健康教育效果的好壞關鍵在于施教者——保健教師,由于各種原因學校的保健教師業務水平參差不齊,尤其是農村學校有的沒有保健教師,有的保健教師名不符實,未受過專業培訓,這種狀況無法適應健康教育的需要。因此必須建立健全保障網,即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學校衛生科學校衛生室(保健教師)。在此基礎上由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學校衛生科或中小學保健所負責保健教師的定期業務培訓,培養一支業務素質高的防齲保教隊伍。
關鍵詞:青少年 口腔健康 調查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8.138
資料與方法
5886名學生均為在我院體檢的會寧縣2009年高中應屆畢業生,年齡17~20歲,平均18.6歲,其中男3540人,女2346人,并隨機抽取1055名進行填寫口腔健康問卷調查。
以甘肅省高考體檢表所涉及內容為主,采取世界衛生組織口腔健康調查方法并參考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方法及標準[1],對5886名學生的口腔健康狀況進行檢查,檢查項目包括牙列狀況:包括齲病、齲失牙、牙體充填治療及義齒修復狀況,錯畸形;牙周狀況:包括牙齦炎,牙結石;口腔健康問卷調查(包括刷牙時間、次數、方法、是否有牙齦出血;是否接受過口腔健康教育;是否接受過口腔健康服務等)。
調查方法:參考第三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方法進行。
結 果
接受檢查5886人中,共發現各類齲病牙數7069牙,患齲率為39.95%,齲均為1.20,因齲失牙數為285牙,進行各種充填治療牙數為126牙,治療率為1.78%,受檢查中無1例進行窩溝封閉治療。受檢查中5278人有不同程度牙齦出血,檢出率為89.67%,牙結石檢出率為84.52%,其中2017人伴有明顯錯畸形,發生率為34.27%。
口腔健康問卷統計結果為:所有被調查者均有刷牙史,85%的人表示每天堅持刷牙,其中早晨刷牙1次者占88.3%,晚上刷牙1次者占3.7%,早晚各刷牙1次者占8%,無1人堅持每日刷3次或3次以上牙,99.5%的人表示從未學習過正確的刷牙方式,其中89%的人采取橫刷法,開始刷牙時間從5~13歲起不等,其中10歲以后開始刷牙者占57.3%,97.6%的人表示從未通過各種途徑獲得過口腔健康教育,僅有不到0.1%的人到醫院進行過口腔健康檢查與治療。4.6%的被調查者有過牙病史,其中只有35%的人到醫院接受過檢查與治療,有28.3%的人認為自己牙列不整齊,其中接受過口腔正畸治療者只有3人,治療率為1%。本次調查結果顯示,青少年的牙周病患病率較高,特別是男學生尤為嚴重,這可能是由于男生保持口腔衛生比女生差所致。調查結果同時還顯示,女生的患齲情況較男生嚴重,這可能是由于女生喜食含糖量高的食品所引起的。
討 論
中學生既處于易患齲時期,又是牙齦炎發病率的高峰期,同時也是口腔健康觀念與行為的形成期[2]。因此,使中學生得到口腔健康知識,建立口腔健康新觀念,對不健康的行為進行早期干預,提高自我保健能力,預防口腔疾病的發生是十分重要的。
口腔疾病特別是齲病和牙周病是影響人體健康的常見病和多發病,高中生作為一個特殊群體,既處于易患齲時期,又是牙齦炎發病率的高峰期,同時也是口腔健康觀念與行為的形成期。了解其口腔健康狀況,監測其齲病和牙周病等口腔疾病的發病趨勢,可為指導中學生口腔保健工作提供幫助,應使學生得到口腔健康知識,建立口腔健康新觀念,懂得切實可行、行之有效的預防口腔疾病和保持口腔健康的方法,并能獲得正確的學校口腔保健,自覺地建立有益于口腔健康的行為,為終生口腔健康打下牢固基礎。
調查結果顯示,我縣青少年接受口腔健康知識缺乏,口腔健康教育少,口腔健康行為差。齲病、牙周病發病率高,患齲率39.95%,牙齦出血率為89.67%[3],口腔預防保健措施差。學校是口腔預防保健的重要場所,是學生口腔健康教育知識獲取的重要途徑,學校應該提供良好的口腔健康服務、健康教育,消除影響學生健康的不利環境因素,在學校進行愛牙宣傳活動和開設口腔衛生保健選修課,加強青少年的口腔預防與保健宣傳教育,使之牢固樹立“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的觀念是非常必要的。學校要提高中學生口腔健康教育力度,廣泛宣傳口腔健康知識,并根據學校實際情況,適宜開展學校口腔衛生保健工作。建議醫療機構以9月20日全國愛牙日為紐帶,通過多種渠道宣傳口腔健康知識,提高家長對孩子口腔健康重要性的認識,教會兒童正確有效刷牙,并針對當地環境進行氟預防齲病及預防性窩溝封閉,降低乳、恒牙齲病的發病率。口腔專業機構配合衛生主管部門組織培訓從業人員,擴大專業人員隊伍,廣泛宣傳口腔保健知識,提供口腔保健服務及口腔預防保健方面最新的科學信息。建議其他有關部門通過多種渠道宣傳口腔健康知識,繼續加強公眾口腔健康教育,牢固樹立正確的口腔衛生保健觀念,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和正確就醫行為,加強農村口腔衛生服務,根據當地環境,適當開展氟預防齲等口腔健康項目,確保城鄉居民口腔疾病能得到有效防治。
目前,公眾已充分認識到齲齒對口腔健康的危害,然而大部分公眾對于危害性更甚于齲齒的牙周病卻十分陌生,實際上牙周健康與大家的全身健康可謂息息相關。定期保健與有效的口腔自我保健措施,成功地預防了牙周疾病對牙頜系統的侵害,使千百萬人獲得健康的牙,終生享有健康的牙已成現實,以使每個人獲得健康微笑,面對人生、品味人生、享受人生。但這一切都必需從小做起。為了確保身體健康,廣大口腔醫務工作者應努力提高青少年對牙周疾病預防意識,并采取積極有效的預防措施。
參考文獻
1 齊小秋,張博學,張立,等.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抽樣調查報告.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201-207.
本次體檢結果顯示:陽泉市礦區中小學教師的口腔牙周疾患比較嚴重,與我國第3次口腔流行病學調查結果相一致[1]。問卷調查顯示,該人群存在不健康的口腔衛生行為習慣,而不良的口腔衛生行為往往是牙周病的主要發病原因,如不正確的刷牙方法、不定期洗牙導致牙結石形成、牙齦炎發生,又由于口腔健康知識缺乏,不定期口腔檢查和不及時就診等行為,導致牙齦炎不能在早期得到及時的預防和治療,發展成病變不可逆的牙周炎。今后應加強教師牙周疾病的健康教育,使其認識到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定期檢查和及時治療的必要性。受檢教師每天刷牙2~3次的超過70.0%,但每次刷牙2min~3min的不足20.0%,超過65.0%的教師仍然采用橫刷法,拉鋸式的橫刷法造成嚴重的牙齦萎縮和楔狀缺損的發生。調查還顯示,經常使用牙線的教師僅占4.0%,相當一部分教師甚至不知道牙線是什么。因此,應針對教師中存在的不健康口腔衛生行為開展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使其掌握正確的自我口腔保健方法,糾正不良的口腔衛生習慣。具體可在體檢工作結束后或深入學校開展口腔衛生知識講座,利用模型道具現場演示正確的巴氏刷牙法,該方法可以達到更好地按摩牙齦和徹底有效清除牙菌斑的作用。并且教會教師正確使用牙線,強調每天正確有效刷牙的同時配合使用牙線或牙間隙刷,才能徹底清除牙菌斑,減少牙結石的形成,從而預防牙周病發生,促進教師的口腔健康。
中小學教師定期接受口腔檢查是維持口腔健康的關鍵措施之一,《中國居民口腔健康指南》明確指出:每年至少進行1次口腔健康檢查,提倡每年潔牙1次。本次調查顯示:該人群牙周健康率僅為14.5%,牙石檢出率高達84.8%,曾經洗過牙的占16.3%,只有9.5%的教師做到半年或一年定期檢查和潔治,65.0%的教師最近3年未看過口腔門診,約70.0%的教師是牙齒有疾患或疼痛不適才就診的,主動健康咨詢就診的不足10.0%,說明大多數教師沒有認識到定期口腔檢查和及早采取預防措施的重要性。牙周病早期的牙齦炎,常常僅有牙齦紅腫易出血,牙菌斑和牙石堆積,此時若能做到定期檢查,及早行牙周潔治術,及時清除局部刺激因素,牙齦炎是可以治愈的。如果沒有定期檢查,牙齦炎未得到及時治療,導致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牙齒松動、損害就成為不可逆的牙周炎,嚴重者甚至需要將牙齒拔除。所以今后我們要充分利用各種途徑開展健康教育,宣傳定期口腔檢查的必要性,使定期檢查成為人們自覺自愿維護口腔健康的行為實踐。本次調查還顯示,受檢教師畏懼看牙病的比例占72.5%,除自身或周圍人有不良的口腔治療經歷和牙病本身及治療過程中的疼痛以外,就醫環境、銳利器械及各種設備的噪聲刺激也會使患者產生恐懼感,此外擔心器械消毒不嚴格被傳染疾病也是其畏懼看牙的重要原因。對此口腔醫生要細致分析每一位患者的心理狀態,進行良好的溝通,消除其緊張情緒,建立相互信任的醫患關系,樹立無痛治療的理念,靈活運用各種物和診療方法,使患者的疼痛不適降到最低。同時,做好醫院感染控制工作,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盡最大努力為轄區教師提供安全、舒適的治療環境,使其能消除顧慮,積極主動地定期接受口腔檢查和治療服務,早發現、早治療,積極維護口腔健康,提高口腔健康水平。
2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