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激情开心网,五月天激情社区,国产a级域名,婷婷激情综合,深爱五月激情网,第四色网址

呼吸內科常規護理優選九篇

時間:2023-09-25 11:23:19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呼吸內科常規護理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呼吸內科常規護理

第1篇

摘 要:目的:對我院的護生帶教方法進行探討研究,尋找高效帶教方法,從而為培養綜合實戰型護理人才奠定基礎。方法:采用了綜合技能、考全程導師制、帶教方法多樣式、臨床科室師帶徒制等方法來進行帶教課程。結果:通過綜合的帶教方法,護生很快適應了醫院的環境,在院實習期間熟練掌握了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護生的整體素質均得到提高。結論:綜合各種帶教方法進行授業是行之有效的。

關鍵詞:護生帶教;綜合技能;行之有效

護理臨床教學,是一種幫助學生將以前所學到的基礎知識和相關的診斷、治療以及護理病人的實際操作技能相結合[1],從而獲得專業以及個人技能、行為和態度的過程,臨床教學強調理淪與實踐相結合,在理論的基礎上幫助學生在豐富的臨床實踐過程中進一步發展和掌握護理理論。內科系統繁雜,而護生見習時間較短,因此如何提高內科帶教質量,使學生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學習到更多的臨床知識是具有實際意義的。

1 導師、帶教老師雙重負責制

1.1 全程導師制

“全程導師制”帶教法可以幫助帶教老師正確把握護生在不同實習時期的不同需求,可以調整護生的心理狀態、促進其心理健康發展以及優化學習情緒,充分地調動護生的積極性,端正其工作態度,樹立專業信心,提高實習質量。

1.2 臨床科室師帶徒制

選用技術業務熟練、思想作風好的護士來擔任帶教老師,采取“一對一”帶教模式。對護生進行專業護理理論知識以及技能培訓[2],使其在臨床實際工作中,不斷地掌握更新、更多、更深的專業知識與技能,從而提高其實際工作的能力。

2 帶教課程安排

2.1整體的護理觀念

臨床帶教老師除了應該教護生如何學、如何做以外,最重要的應是提高護生整體的認識水平,這樣才有動力。才會與患者進行心與心的溝通,有目的為病人排憂解難。而護士和病人之間的接觸是最多的,護生應該把握住每個機會,把健康理論滲入到各種治療以及護理工作中,讓患者樹立戰勝病魔的信心,從而促進跟護理工作的順利進行。

2.2典型病例教學

對典型的病例進行床邊教學,可以很好的幫助護生鍛煉臨床思維能力, 在病床教學中,護生接觸最多的是患者,因此能夠傾聽患者訴說的自身疾病的癥狀,可以具體形象的了解專業理論知識,也可以激發護生的學習興趣,使其產生了想要迫切知道病因,探究如何解除病患的痛苦的強烈情感。護生學會對典癥狀進行歸納,分析病因,提出相應的護理診斷,從而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這可以培養護生臨床思維的能力,為以后的實際應用奠定了基礎。 轉貼于

2.3模擬演練突發事例

建立內科疾病的搶救預案以及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加強護生對內科疾病內容的培訓、各種內科疾病的理論培訓以及實踐輔導[5]。培訓時結合各種內科疾病的特點進行模擬演練,強化護生的應急意識,提高其應急能力。安排護生參與到解決、處理各種臨床疑難問題的過程中,導師及時給予講解與指點,提出最佳方案,引導護生去綜合分析和解決問題。

2.4組織個案分析

在進行個案分析的時候,導師引導護生結合自己所學專業對常見的病例,提出自己的解決方案,運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個案中的護理問題。這不僅既培養了護生綜合分析問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激起了她們學習的興趣、自我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

2.5規范帶教內容

因為臨床帶教老師學歷層次的不同,帶教水平高低與快速發展的護理教育之間存在著矛盾,而加強帶教老師的專業培訓是提高帶教老師整體素質水平的有效方法[3]。需要注意的是在帶教過程中,要根據內科本身的特點,突出其重點理論以及實踐操作,這樣,帶教的目標明確,帶教內容規范化,帶教老師以目標標準進行帶教,使學生能抓住內科病理的特點和重點,這不僅提高了護生臨床實習的質量,也提高了帶教老師教學的水平。

3 討論

護理學科需要素質好、層次高、技術精湛的臨床帶教老師,在臨床帶教的過程中,我們要不斷地總結經驗,及時改進不完善的地方,進行人性化教學,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和護患關系,尋找新的教學方法,使護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培養他們獨立思考以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她們對多內科知識學習的興趣和欲望,但是要因人施教,激發護生最大的潛能,從而培養出具有高素質的護理人才[4]。因此,我們還要不斷地探索科學的臨床教學方法,進一步完善管理體系,推動臨床護理教學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莫群.神經內科臨床護理帶教的體會[J].柳州醫學.2007(2):160-161.

[2]蓋鳳春;林瑞新.護理臨床帶教體會[J].中國實用醫藥.2007(17):107-108

[3]朱翠珍;高麗華.內科臨床護理帶教的體會[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0(11):58-59

第2篇

目的分析呼吸內科護理中重癥患者的護理效果觀察效果。方法在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期間,選取收治于我院的84例呼吸內科重癥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數字隨機分組方式將其均分成觀察組42例和對照組42例。對對照組患者實施傳統常規護理模式;對觀察組患者給予綜合性護理模式,比較分析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在經過兩種護理模式后,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5.2%(40/42);對照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85.7%(36/42)。兩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結論針對于呼吸內科重癥患者而言,選擇有針對性的綜合護理模式能夠提升患者的治愈率,效果優于傳統常規護理,臨床中值得推廣使用。

關鍵詞:

呼吸內科;重癥患者;效果;觀察

在臨床中呼吸系統疾病尤為常見,好發部位主要集中在支氣管、肺部、胸腔以及氣管中。患者典型的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胸痛、咳嗽、呼吸困難等[1],對患者的身體健康將造成嚴重影響,情況嚴重的患者可能會發生重度缺氧、呼吸受阻甚至直接導致死亡。除了接受必要的臨床治療之外,有針對性的綜合護理也顯得極其重要[2]。本次研究將分析呼吸內科護理中重癥患者的護理效果觀察效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在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期間,選取收治于我院的84例呼吸內科重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數字隨機分組方式將其均分成觀察組42例和對照組42例。對照組患者實施傳統常規護理模式;觀察組患者給予綜合性護理模式,觀察組男29例,女13例,年齡26~58歲,平均年齡(42.3±3.5)歲;對照組男30例,女12例,年齡28~61歲,平均年齡(45.3±2.9)歲;兩組患者基線資料均無顯著差異(P>0.05)不具備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主要包括心理護理、飲食指導以及相關知識宣教等;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有針對性的綜合護理,方法如下:

1.2.1用藥護理:對于呼吸內科患者而言,在用藥時需嚴格用藥,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觀察并記錄,充分、詳細了解患者用藥的不良反應以及藥物過敏史,在臨床用藥中要不斷進行調整,同時告知患者嚴謹擅自改藥、換藥,嚴禁增加或減少用藥劑量。按照規定時間以及醫囑用藥。

1.2.2機械通氣護理:呼吸內科重癥患者的機械通氣護理顯得極為重要,特別是對于護理人員而言需要對機械通氣的方法、操作步驟有充分掌握,同時了解相關的注意事項。采用機械通氣時需將患者呼吸道中的分泌物徹底清除,從根本上保證患者呼吸暢通,同時確保患者呼吸情況能與呼吸機一致,嚴格管理好氣囊,正確設定呼吸機參數。

1.2.3飲食指導:呼吸內科重癥患者在飲食方面需要注意,護理人員需要根據患者的自身病情制定有針對性的飲食計劃,告知患者平日可多進食多纖維素以及高蛋白質食物。指導患者少食多餐,多加飲水。除此之外,護理人員可以幫助患者腹部進行按摩,促進胃腸蠕動幫助消化,良好的飲食護理能夠為患者的治療以及預后提供有利保障。

1.2.4心理輔導:心理護理對于重癥患者而言尤為重要,由于患者對病情不了解,難免出現緊張、害怕、恐懼等不良心理反應。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的心理進行輔導和幫助,為患者講解關于自身疾病的相關知識,傾聽患者主訴,深入患者內心進行輔導,消除患者的恐懼感以一顆良好心態面對治療。

1.3觀察指標。顯效:患者完全康復,所有癥狀全部消失。有效:患者癥狀基本消失,病情得到好轉,對日常生活具有輕微影響。無效:患者病情依然存在,并未得到好轉,癥狀改善不明顯甚至病情加重。

1.4統計學分析:本次數據采用SPSS20.0軟件對本研究的數據進行統計學的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計量資料的對比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并應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在經過兩種護理模式后,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5.2%(40/42);對照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85.7%(36/42)。兩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見表1.

3討論

呼吸內科重癥患者病情較重且容易反復發作,護理不當極有可能導致造成其他的感染或并發癥,使患者病情加重不利于預后,因此需要在傳統常規護理基礎上進行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3]。我們給予觀察組患者針對性的綜合護理,強化了藥物指導、機械通氣護理、飲食護理以及心理護理等,其護理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4-5],進一步說明針對于呼吸內科重癥患者而言,選擇有針對性的綜合護理模式能夠提升患者的治愈率,效果優于傳統常規護理,臨床中值得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劉精霞.呼吸內科護理中重癥患者的護理效果觀察[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4(17):146-148.

[2]馮嵐.呼吸內科護理中重癥患者的護理效果觀察[J].健康必讀(下旬刊),2013,11(6):116-118.

[3]徐盼盼.呼吸內科護理中重癥患者的護理效果觀察[J].現代養生B,2014,12(11):125-128.

[4]劉靜.呼吸內科護理中重癥患者的護理效果觀察[J].醫學信息,2013,5(21):133-135.

第3篇

【關鍵詞】護理干預,呼吸內科,重癥患者

【中圖分類號】R473.1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4-0289-01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伴隨著的是逐漸污染的環境,這導致了我國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生率逐年攀升,嚴重影響著人們的正常工作于生活。特別是呼吸內科重癥患者,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治療和護理,往往會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對此,筆者選取了我院呼吸內科2012年8月-2013年8月間收治的重癥患者100例,經過治療后,對其中100例患者實施全方位護理措施,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將研究內容具體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呼吸內科2012年8月-2013年8月間收治的重癥患者100例,雖有患者經臨床排查均為呼吸內科重癥疾病,無其他心、腦血管并發癥。隨機將所有患者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各50例。研究組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齡范圍為55-78歲,平均年齡為(66.3±8.9)歲;對照組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0例,年齡范圍為53-76歲,平均年齡為(65.1±10.2)歲。研究組和對照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情等基本資料方面無統計學差異(P>0.05),可進行比較。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醫院常規的護理方法進行護理,研究組患者則采用全方位護理模式進行護理,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采取護理措施,達到改善患者病情,加速其康復進程的目的。研究組患者的具體護理內容如下。

1.2.1 生命體征的監測 由于受到疾病的感染,呼吸內科的重癥患者往往會出現一些并發癥,且會出現頭暈、偶讀、惡心以及呼吸困難等一系列的體征和癥狀,對此,護理人員在患者出現如上癥狀時要及時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進行護理,緩解患者的病情,使患者的生命體征保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同時,護理人員還要定時檢測患者的心率、呼吸深度、呼吸頻率以及生命體征等指標,并及時坐下記錄,便于對患者的病情進行準確評估。

1.2.2 氧療護理 呼吸內科的重癥患者臨床上的主要癥狀是呼吸困難,重則易引起休克現象,甚至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護理人員應該要注意關注患者的情況,當發現其呼吸困難較為明顯時,及時采取正確的氧療護理如采用鼻導管或面罩吸氧等方法幫助其呼吸。此外在氧療護理的過程中,還要注意氣霧劑的正確使用,以防發生感染現象。

1.2.3 機械通氣護理 在進行機械通氣護理時,首先要確保患者的氣道順暢,要仔細觀察期氣道是否有分泌物存在,若有要及時進行清理。患者在吸氧的過程中,要保證其吸氧的合理,還要避免對患者的黏膜造成損傷。定時對患者的氣道采取濕化處理,使其氣道保持干凈,能夠有效防止感染現象的發生。

1.3 療效標準 顯著療效:經過護理,患者的臨床體征及癥狀得到明顯改善,呼吸更加順暢,生命體征也相對平穩,身體的各項指標均有較大程度的恢復,生活質量明顯提升。有療效:經過護理,患者的臨床體征及癥狀基本消失,呼吸較為順暢,生命體征也相對平穩,身體各項指標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復,患者生活質量有所改善;無效:患者的臨床體征及癥狀無明顯改善,甚至惡化,呼吸仍然困難,患者生命體征不穩定,生活質量受到影響。

1.4 統計學分析 本研究所得數據均采用SPSS 19.0生物學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檢驗法,P>0.05表示無統計學差異,P

2 結果

研究組和對照組患者經過護理之后,病情都得到了顯著的改善,其中研究組50例患者中,具有顯著療效的有28例,有療效的18例,有4例無效,總有效率高達92.0%;對照組50例患者中19例具有顯著療效,18例有療效,13例無效,總有效率為74.0%。研究組重癥患者經過全方位護理干預之后其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全方位護理法相比常規護理,不僅能夠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針對性護理,還能為患者提供全面豐富的護理服務,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病情,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同時也能降低患者的復發率,提高其生活質量。在本研究中,實施全方位護理的100例研究組患者,其護理總有效率高達92.0%,高于采取常規護理的對照組患者的74.0%,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總而言之,采取全方位護理方法干預呼吸內科重癥患者,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一定的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楊燕玉,謝雪華. 探討呼吸內科護理中重癥患者的應急護理干預措施[J]. 中國醫藥指南,2013,33:268-269.

[2] 賴遂華. 臨床護理保護在呼吸內科護理管理中的運用分析[J]. 中國醫藥指南,2013,28:559-560.

[3] 胡原. 臨床護理保護在呼吸內科護理管理中的運用[J].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3,07:2+37.

第4篇

關鍵詞:呼吸內科;重癥患者;臨床護理方法;臨床護理效果

呼吸系統疾病是一種常見病,發病率高,患病后氣管、支氣管、肺部及胸腔等部位會出現病變[1]。輕度患者多表現出咳嗽、胸痛以及呼吸受影響等癥狀,重度患者則表現出呼吸困難以及缺氧[2,3],甚至患者會出現呼吸衰竭并導致死亡。本文主要對呼吸內科重癥患者的臨床護理干預措施以及臨床護理干預的效果進行研究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采用隨機分配法,在我院接受治療并住院的的呼吸內科重癥患者中選取130例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將所有患者隨機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5例。實驗組男33例,女32例,年齡21~69歲,平均年齡為(51.68±12.38)歲,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28例,慢性支管炎患者18例,支氣管擴張患者8例,支氣管哮喘患者9例,肺癌患者2例;對照組男36例,女29例,年齡26~66歲,平均年齡為(54.34±11.23)歲,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26例,慢性支管炎患者21例,支氣管擴張患者6例,支氣管哮喘患者11例,肺癌患者1例;兩組患者在一般情況方面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方法 對照組的患者采用常規的護理干預措施,觀察組的患者在常規護理措施的基礎上,采用重癥護理措施進行干預,包括:①病情監控:呼吸內科的重癥患者病情變化大,護理人員必須對患者的身體狀況和生命體質進行嚴密的監控,并做好誘發患者出現并發癥因素的記錄,在后半夜定時進行病房的巡視[4]。②給藥護理:護理人員要根據患者的年齡、體重以及病情等情況來控制患者的服藥量,護理人員要掌握每種藥物的不良反應,密切注意藥物的治療效果以及不良反應,在注射時要控制好注射速度。③呼吸護理:護理人員要及時處理患者呼吸道的分泌物,保持患者呼吸道的暢通。患者呼吸道常會分泌出痰液,護理人員要指導患者正確的咳痰,囑咐患者多喝水,稀釋痰液,降低痰液堵住呼吸道的概率。④口腔護理: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會采用許多的抗感染的藥品,而且患者自身還患有其它的疾病,會造成患者口腔菌群失調,導致患者被霉菌感染,護理人員應該及時的指導患者進行正確的口腔清理,保持患者的口腔衛生。⑤心理護理:定期對患者進行健康知識方面的宣傳教育,向患者宣傳服用藥物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囑咐患者要按醫生的要求按時服藥,以此來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告知患者在護理中的主要事項,有耐心的解答患者的疑問,并為患者樹立治療康復的信心。⑥環境護理:控制病房的溫度、濕度適宜,保持病房空氣的流通,保持病房的干凈、整潔,定時對病房地板進行消毒,并且護理干預嚴格按照無菌操作進行[5]。⑦飲食護理:日常飲食中要為患者安排高能量、高蛋白以及高脂肪的食物,同時囑咐患者少食用產生氣體的食物。患者進食要少食多餐,進食時速度要緩慢,禁止患者進食過多,造成呼吸困難。

1.3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的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顯示,采用t進行組間檢驗,計數資料采用"%",采用χ2進行組間檢驗,P

2 結果

2.1兩組患者的血氣分析指標觀察 實驗組患者的PH、呼吸頻率、PaO2、PaCO2分別為(7.27±0.23)、(20.28±2.64)、(91.47±1.75)、(86.14±3.35);對照組患者的PH、呼吸頻率、PaO2、PaCO2分別為(7.31±0.19)、(28.46±3.57)、(72.57±2.67)、(75.32±3.69);除PH值外,兩組患者的其他血氣分析指標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觀察 實驗組、對照組的護理總有效率分別為95.28%(62/65)、84.62%(55/65),兩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3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觀察 實驗組、對照組的護理總滿意度分別為92.31%(60/65)、84.62%(55/65),兩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結論

呼吸內科重癥患者多是患有慢性的呼吸系統疾病,這類疾病治療時間長,并且死亡率高,治愈困難,給患者造成了極大的痛苦[6]。呼吸系統疾病如果治療不及時或者不適當,極容易引發其他的并發癥,如患者會出現呼吸困難、咳血以及缺氧等臨床癥狀。病情反復且嚴重,給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質量造成了嚴重的影響。醫護人員要全面的了解患者的病史并進行病情的評估,提高醫護人員的專業水平以及提高護理活動的質量。

我院對呼吸內科重癥患者采取重癥護理措施進行干預,加強對患者日常生命體質的監護,保持病房的干凈衛生,溫度、濕度適宜,給患者一個舒適的住院環境。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給藥護理,增加臨床護理效果。本次研究結果表明,重癥護理有效的改善了患者血氣分析指標(P

參考文獻:

[1]卿華.護理干預對呼吸內科重癥患者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2016,92(5):145-146.

[2]閻琦.呼吸內科重癥患者的臨床護理方法及其效果[J].中國民康醫學,2016,28(4):112-113.

[3]張昕.護理干預對呼吸內科重癥患者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8):224.

[4]趙麗萍.探討護理干預對呼吸內科重癥患者的臨床效果[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17:249-250.

[5]李曉麗.關于護理干預對呼吸內科重癥患者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19(2):244-245.

第5篇

[關鍵詞] 呼吸內科;重癥患者;護理;生命質量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2)12(c)-0106-02

呼吸內科疾病大多病程較長,并且病情長期反復發作,患者往往精神緊張、情緒消沉、恐懼,對生活質量造成較大影響,尤其重癥患者有明顯的呼吸困難,如治療及護理不當,可能會導致病情惡化或患者死亡。因此,如何對重癥患者采用積極有效的應急護理方案,是成功搶救重癥患者生命的關鍵因素之一。本文對本院呼吸內科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64例重癥患者的護理方法進行了總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呼吸內科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64例重癥患者,其中,男28例,女36例,年齡17~82歲,平均53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3例,慢性支氣管炎29例,支氣管擴張7例,肺癌5例。將所有患者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2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情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的護理方案。觀察組進行24 h不間斷的多方面護理措施,比較護理前后兩組患者病情與體征恢復等情況。觀察組具體護理干預措施如下,(1)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呼吸內科重癥患者病情多,發展較快,應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意識變化、呼吸頻率、脈搏、心率、痰量等情況,若發現異常,及時報告醫師,采取及時有效的搶救措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1]。(2)通氣處理:在對呼吸內科重癥患者的護理中,保持患者呼吸道通暢是搶救和治療的關鍵。觀察組患者出現突發呼吸困難及不暢時,及時采取相應護理措施,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或異物,給予吸痰,做好痰液引流和合理的吸氧治療,吸痰時注意嚴格無菌操作。(3)急性發作期和慢性遷延期護理:主要治療為控制感染和祛痰,鎮咳,如伴發喘息可使用解痙平喘類藥物[2]。同時鼓勵患者咳嗽,定期翻身,拍背,促進痰液排除。呼吸困難者一般以側臥或半側臥位為主。(4)緩解期護理:緩解期應采取一定措施增強患者機體免疫功能,以提高抗病能力和預防復發為主。對易患感冒患者應經常鼓勵其加強鍛煉,以增強體質。鼓勵患者加強膈肌運動與呼吸功能鍛煉,增加有效通氣量。(5)加強基礎護理:呼吸內科重癥患者一般需長期臥床,應定時給予翻身叩背,按摩皮膚受壓處,幫助患者在床上活動肢體,促進肢體血液循環,防止靜脈血栓、壓瘡、墜積性肺炎等并發癥的發生。(6)藥物治療護理:正確執行醫囑并及時用藥,嚴格掌握藥物的使用劑量,控制血藥濃度及用藥濃度。為保證藥物順利輸入患者體內,需建立2條以上的靜脈通道,分別用于一般藥物和特殊藥物的輸入。(7)環境與心理護理:保持病房安靜,干凈及合適的溫度與濕度,定期消毒,定時通風透氣,保證充足的光線和氧含量。同時給予患者積極的心理護理,減輕患者抑郁、焦慮的情緒,使其積極配合治療,從而有利于疾病的康復[3]。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4.0統計學分析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進行了30 d的24 h護理干預措施,pH值改善,氧分壓(PaO2)升高,二氧化碳分壓(PaCO2)明顯下降,呼吸頻率、心率明顯改善,與護理前比較差異均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 < 0.01)。在此期間,有3例患者出現呼吸急促、1例患者出現呼吸困難,經立即進行呼吸機和吸氧后,患者病情穩定。對照組中5例患者出現呼吸急促、2例出現呼吸困難,使用常規護理措施后,患者PaO2和PaCO2的變化幅度比觀察組小,pH值、呼吸頻率、心率有所改善,各指標與護理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兩組患者護理后各項臨床指標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1。

3 討論

呼吸內科的重癥患者常在短時間內進入危重狀態,病情迅速惡化發展,致患者呼吸衰竭死亡。由于病情危重,采取常用護理方法控制往往失敗,在此過程中,實行正確的治療和積極有效的應急護理方案對患者病情的控制效果顯著[4-6]。本研究中,觀察組在做好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隨時準備實施應急護理方案,實行24 h的連續監測。在護理過程中,全面了解患者病情,密切觀察病情變化,掌握疾病的特點,同時,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結果顯示,觀察組實施24 h護理干預措施后,pH值改善,PaO2升高,PaCO2明顯下降,呼吸頻率、心率明顯改善,與強化24 h護理前比較差異均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 < 0.01)。對照組患者使用常規護理措施后,pH值、呼吸頻率、心率有所改善,PaO2和PaCO2的變化幅度不如觀察組明顯,兩組患者護理后各項臨床指標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綜上所述,積極有效的護理措施可以提高呼吸內科重癥患者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黃紹光. 危重型哮喘及治療[J]. 中國全科醫學,2003,6(10):805.

[2] 孔彬,馮瓊. 呼吸內科重癥患者的臨床護理體會[J]. 中國醫藥指南,2011, 9(8):334-335.

[3] 艾惠霞,王志蘭. 人性化護理服務模式的探討[J]. 中國療養醫學,2009, 8(8):21-23.

[4] 葉任秋. 呼吸內科護理中重癥患者應急護理干預措施[J]. 中國當代醫藥,2011,18(19):29.

[5] 張艷玲. 論呼吸內科護理中重癥患者的護理[J].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0,4(16):191-192.

第6篇

【關鍵詞】神經內科;呼吸道護理;肺部感染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442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1-6660-02神經內科患者由于其情況復雜,一般病情較重,經常發生不良情況,對該類患者尤其是危重型神經內科患者采取謹慎合理的護理意義重大。因此在臨床護理中預防患者肺部感染,即采取呼吸道護理手段對患者進行護理,可有效降低患者感染的發生率,對于感染的預防以及預后治療等都有著重要意義[1]。在此對我院2012年1月至12月間間接受之患者進行呼吸道護理,探討其應用效果,并總結護理經驗,具體報道如下:1資料及方法

1.1臨床資料本次研究以2012年1月到2012年12月間于本院接受治療的100例危重型神經內科患者為對象。其中包括61例男性和39例女性,其年齡自23歲到79歲不等,平均45.4±5.3歲。將該100例患者隨機均分為對照組和護理組兩組,每組50人,對兩組患者一般資料進行對比分析,結果無顯著差異(p>0.05),且可納入統計學對比。

1.2治療方法

1.2.1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護理手段進行護理。包括對患者的藥物護理以及病房環境的保持,患者飲食及生活方式的調整等,還對患者進行一定程度的健康教育。

1.2.2護理組患者在對照組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針對患者情況進行呼吸道護理,護理之前對護理人員進行相關知識技能的培訓。總結各種可能引起患者呼吸道感染特別是肺部感染的因素,切實防止感染;協助并鼓勵患者自主咳痰,以加快肺功能恢復;對患者進行吸痰處理時,應謹慎選擇吸痰管,吸痰前后吸氧機吸氧,盡可能縮短吸痰時間,若痰量過多應多次短時間操作,以之保證患者的氧氣供給;針對可能造成的感染,護理時應嚴格采取無菌操作,對操作儀器,如吸痰機等進行高頻度的消毒處理,并及時處理患者口腔及呼吸道內污物粘液等,預防肺炎;對患者進行抗感染處理,根據情況給予合適劑量的抗生素等藥物,防止感染。分析兩組護理后臨床綜合情況,并對患者護理滿意度進行對比。其患者護理滿意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三個級別,特以非常滿意加滿意率計算護理總滿意率。

1.3統計學處理該次研究結果數據均錄入Excel數據庫整理且所有統計數據全部在統計學軟件SPSS16.0上予以處理。組間差異均采用x2予以檢驗,以結果顯著差異表示為p0.05。2結果

該100例患者在護理中,均未出現死亡病例。兩組患者肺部感染率分別為12.0%和36.0%,護理組低于對照組(p

3討論

神經內科患者,特別是危重患者由于其神經損傷,在住院期間意識模糊,失去自理能力,因此對該類患者的優質護理極其重要。消化道感染特別是肺部感染屬該類疾病患者經常發生的并發癥,且也是造成患者病情加重,治療時間延長的重要因素[2]。而危重型神經內科患者則由于自主意識障礙,進食飲水時都經常發生吞咽困難以及誤吸和嗆咳等情況,再加上多采取呼吸機輔助呼吸以及氣管切開等治療護理手段,導致其極易發生肺部感染。同時此因素也是造成患者死亡率升高的重要原因。故在對該類患者進行護理時,進行呼吸道護理,特別是對呼吸道感染的防治護理,對患者的存活和生活質量有著重要意義[3]。

在本次試驗中,對我院收治的神經內科危重型患者分組進行護理,分別采用常規護理方式和呼吸道護理方式,進行比較。根據試驗結果可知,進行呼吸道護理的護理組患者發生肺部感染等不良情況的幾率,遠遠低于對照組,同時患者就護理滿意率明顯升高,護理質量也有所增進,患者住院時間也隨之縮短,減少了患者的經濟壓力,有效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呼吸道護理之所以造成患者感染發生情況減少,是因為在進行護理時,護理人員事先就可能造成呼吸道感染的各方面因素進行總結,而在臨床護理時則針對這些因素進行護理,進一步避免了感染發生的可能。減少呼吸道感染對患者康復的影響,患者住院時間進而縮短,隨之也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而就護理人員事先進行針對性的培訓,護理技能有所提升,護理質量有所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也因此上升[4]。

綜上所述,呼吸道護理對神經內科為重患者意義重大,可有效降低感染等病發生的發生率,提升護理質量,提高患者滿意率,改善護患關系,降低患者住院花費,利于患者生存質量的提升。參考文獻

[1]白漪.呼吸道護理路徑表在神經內科重癥患者中的應用[J].內蒙古中醫藥,2012,22:177-178.

[2]沈小芳,王清,神經內科住院患者呼吸道管理路徑表的設計與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1,45(10):612-614.

第7篇

關鍵詞:呼吸內科;護理安全隱患;防范對策

0引言

隨著現代護理學的逐步發展,人們逐漸認識到若僅僅考慮到生理方面的護理,并不能完全使呼吸道疾病老年患者得到真正的健康,同時還要考慮心理因素以及社會因素等。呼吸內科老年患者相對于其他科患者在護理過程中難度較大,呼吸內科患者往往會伴有不同程度的呼吸不暢,通氣換氣困難以及胸悶氣短等,同時這些癥狀會令患者焦躁不安,所以呼吸內科的患者在護理過程中更加需要耐心[1]。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健康意識越來越強,與此同時人們對護理也給予了更高的關注。為了最大程度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人們提出在傳統常規護理方法的基礎上施加相應的安全防范措施[2]。如:與患者溝通及時了解患者的健康恢復狀況,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健康意識,對患者多進行鼓勵提高他們的治愈信心,同時培養他們積極樂觀的心態,提高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嚴格遵守工作制度,對患者的護理給予更多的愛心與耐心,建立護理小組及時解決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同時也互相分享護理經驗等。現回顧性分析我院呼吸內科自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接診治療的120例患者的臨床資料,對患者的基本情況及護理過程進行綜合分析,收集護理過程中的常見問題,進行綜合分析,為臨床護理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據及應對方法,分析其臨床應用價值。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我院呼吸內科自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接診治療的120例患者的臨床資料,對患者的基本情況及護理過程進行綜合分析,收集護理過程中的常見問題,進行綜合分析,為臨床護理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據及應對方法。120例患者中男性78例,女性42例,年齡在61~86歲左右,平均年齡為(69.3±7.6)歲。其中,慢性支氣管炎患者64例,平均病程13.5年,阻塞性肺氣腫患者56例,平均病程7.9年,其他呼吸內科疾病患者10例,合并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其他系統慢性疾病患者75例。

1.2方法。

對呼吸內科患者均采用傳統常規的護理方法,對實驗組患者在采用傳統常規護理的基礎上添加相應的安全防范措施。具體方法如下:與患者溝通及時了解患者的健康恢復狀況,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健康意識,對患者多進行鼓勵提高他們的治愈信心,同時培養他們積極樂觀的心態;提高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嚴格遵守工作制度,對患者的護理給予更多的愛心與耐心,建立護理小組及時解決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同時也互相分享護理經驗;摔傷、墜床等隱患:患者由于長時間臥床休息,下床行動的時間減少,容易出現跌倒摔傷等情況,造成患者股骨頸骨折,因此應指導患者家屬定期攙扶患者進行下床運動,避免出現摔倒跌傷等問題;窒息、誤吸等隱患:患者由于長期臥床,經常出現咯血、痰液等不易咳出的患者,易造成窒息的情況;此外,有些患者會出現吞咽困難的現象,易造成誤吸的情況。因此,針對以上情況,醫護人員在日常應定期對患者進行吸痰、拍背等動作,并指導患者家屬進行輔助,以促進患者痰液等的排出;此外,醫院還應定期對醫護人員進行培訓,提高醫務工作者的專業理論知識及技術水平,從而提高患者的護理水平。

1.3統計學處理。

通過統計學軟件SPSS19.0對收集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研究的數據具有可靠性,可以根據兩組數據反映的情況進行理性評估。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論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健康意識越來越強,患者更加注重術后健康的恢復情況,渴望術后得到較好的生活質量,所以術后的護理工作顯得尤為重要。近幾年來隨著空氣質量的下降患呼吸類疾病的患者越來越多,患者也多為一些老年人,老年人患者因其自身年齡較大身體各方面機能下降,他們在患有呼吸類疾病的同時往往伴有其他一些慢性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等),這就增加了患者在護理過程中的安全隱患,加大了呼吸內科患者的護理難度,為了給患者術后提供更好的生活質量,人們提出在傳統常規護理的基礎上添加相應的安全預防措施的新型護理方法[4-5]。如:與患者溝通及時了解患者的健康恢復狀況,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健康意識,同時培養他們積極樂觀的心態,提高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建立護理小組及時解決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同時也互相分享護理經驗等。呼吸內科老年患者護理過程中容易出現的護理問題主要與患者患病年齡、心理、環境等問題有關,在臨床過程中應根據實際問題進行對癥處理。綜上所述,在患者在呼吸內科的護理過程中加入相應的安全防范對策,可以有效提高呼吸內科患者護理過程中風險因素控制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在臨床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應用價值,值得在日后的臨床實踐中廣泛地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包旭艷.呼吸內科護理工作存在的安全隱患分析與管理對策[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4,13:2267-2268.

[2]柳玲玲,翟琳.呼吸內科護理安全隱患分析與防范對策[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08:112-113.

[3]吳春香.呼吸內科護理工作的安全隱患及對策探討[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18:213.

[4]張國玲.如何在呼吸內科護理工作中消除和防范安全隱患[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71:170.

第8篇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 2012 年 11 月 ~ 2013 年 12 月間入住我院的呼吸內科重癥患者90 例,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42 例,肺癌患者7 例,支氣管擴張患者41 例。男56 例,女44 例,年齡51~ 79 歲,平均( 65. 7 5. 6) 歲。隨機將患者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5 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以及患病類型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 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患者的血壓、脈搏、神志、體溫、呼吸等變化,出現異常及時處理。觀察組常規護理的基礎上添加護理干預,具體的干預方法如下:心理干預: 大部分呼吸內科重癥患者并發呼吸困難和咳嗽等癥狀,患者容易產生負面情緒,影響患者的正常恢復。因此要及時對患者的心理進行疏導,向患者介紹疾病的相關知識,鼓勵其配合治療和護理工作,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緩解心理壓力。環境干預: 為患者提供衛生、清潔、舒適的環境,定期消毒、通風,保持病房的濕度和適宜溫度; 定期檢查患者的床單被罩,并進行消毒,護理過程中嚴格執行無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病情干預: 大部分呼吸內科重癥患者的病情變化快,要對其密切觀察,如果出現病情或者臨床癥狀突然變化要及時配合醫生處理,防止意外的發生; 對患者的脈搏、心率以及呼吸頻率等指標進行密切觀察,一旦患者出現脈搏和心率突變以及呼吸困難等癥狀,要及時給予吸氧治療,并及時調節氧氣的流量,使患者處于最舒適的狀態;如果患者需要靜脈滴注,要控制滴注的速度,防止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通氣干預: 如果患者出現呼吸困難,則要對患者進行通氣治療,從而保證氣流通暢。在通氣過程中,要保證患者呼吸道的通暢,及時清除分泌物,引流痰液,防止發生呼吸道損傷。

1. 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呼吸頻率以及心率進行觀察,護理效果以顯效、有效、無效表示。其中顯效: 患者呼吸正常,臨床癥狀完全消失,身體狀態恢復至正常水平; 有效:患者呼吸無顯著障礙,臨床癥狀基本消失,身體狀態明顯好轉;無效:患者呼吸困難,臨床癥狀沒有顯著改善甚至加重。總有效率為顯效和有效例數占該組總例數的百分比。

1. 4 統計學分析: 以 SPSS 17. 0 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標準差( x s) 表示,采用 t 檢驗; 計數資料用 2檢驗。以 P 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護理效果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有效率為 91. 1% ,對照組有效率為64.4%,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 0. 05) ,見表 1.

2. 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呼吸頻率、心率比較: 干預后兩組患者呼吸頻率、心率顯著改善( P 觀察組呼吸頻率、心率顯著優于對照組( P 0.05) 。見表2。

第9篇

關鍵詞:呼吸內科;重癥患者;護理 ; 觀察; 研究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了2010年12月~2012年12月間的適應呼吸內科疾病的治療和護理標準,而是沒有其他并發癥的呼吸內科疾病患者160例,將160例患者分兩組。即常規組80例和對照組80例,其中常規組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48例,年齡為18~68歲,平均(33.4±0.13)歲,呼吸內科疾病患者病史最長的有13年,最短為5個月,平均(11.82±0.16)年,主要病癥是患支氣管炎者28例,患哮喘者29例,患支氣管擴張者4例,慢性阻塞性肺病17例,肺炎患者6例。兩組患者在性別,發病病程,病癥,年齡,等層面的差異都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兩組呼吸內科疾病患者的護理常規護理程序進行,安排傳統排班及功能制護理工作模式護理常規組患者,安排施行APN護理排班及管床責任制的整體護理模式護理對照組患者。對兩組患者2w以內的體態特征以及情緒恢復狀況進行觀察。APN排班及管理責任制的整體護理模式護理對照組具體操作包括以下三個方面:①排班方法:按照護理工作連續無間斷的原則,安排好護士的值班。A班8點-15:30,負責執行醫囑,輸液,護理和患者臨床體征的檢查等。P班15點-22:30,N班22:00-8:30按醫囑對患者進行護理。②整體護理要求:A班護士要負責護理本組全部患者,將患者分組護理,讓每名護士了解自己的護理患者,明確職責范圍,確保一對一的護理。③明確助理護士職責范圍:要求助理護士明確自己的工作性質及具體職責,愛崗敬業積極做好在責任護士的指導下的基礎護理工作以及技術性護理工作[1]。

2各類觀察內容

在進行各種醫護措施之前,要對患者首先做好呼吸內科重癥患者意識觀察,然后是做好呼吸觀察與咳嗽咯痰觀察,再是做好對生命體征及尿量觀察的觀察。最后是氧療的觀察。要嚴格遵循醫院內指定的病情監測的操作規程。在對待呼吸內科重癥患者中,采取正確的護理方法對他們具有重要的意義。能夠使那些重癥患者的病情得到減輕和控制,最終使廣大的呼吸內科疾病的重癥患者得到較好的治療,以此提高這一慢性疾病的好轉率,降低死亡率。

2.1對呼吸內科重癥患者意識觀察:若患者出現表情冷淡、意識不清、頭痛頭暈、在白天里嗜睡、在夜晚就煩躁不安、腦筋反應遲鈍、兩手不停撲擊等,值班護士應該嚴格加強觀察勤問,將獲得的信息迅速報告醫師作出診斷意見。

2.2對呼吸內科重癥患者呼吸觀察:呼吸太快或者太慢這就是早期呼吸衰竭的癥狀,深而且長的呼吸很有可能是酸中毒,慢而且淺的呼吸很有可能是堿中毒,如果出現快而淺表的呼吸癥狀,很可能是肺部病變嚴重或其他感染所致,夜間端坐呼吸出現陣發性現象很可能是左心衰,具體表現出呼吸特別困難時常有低頭或仰頭、點頭形式的呼吸。做好呼吸觀察能很好的為快速診斷提供準確信息。

2.3對呼吸內科重癥患者生命體征和尿量觀察:因心功能不全引起心源性休克,臨床表現為低血壓、尿量減少、循環衰竭、神經系統紊亂等,所以應密切觀察血壓和尿常規的改變。

2.4對呼吸內科重癥患者氧療的觀察: 患者取半臥位,對患者要根據對其血氣的分析和臨床變化狀況進行恰當輸氧,同時要對家屬或親屬做好的解釋工作,闡明低流量給患者輸氧對治療的好處,在輸癢過程中不要任意調節氧流量。一般是采取低流量持續鼻導管吸氧,氧濃度24%~28%,氧流量1~2 L/min。在輸氧過程中,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以及發紺等病變,隨時對患者作血氣分析,便于及時地調節氧濃度或流量。本組呼吸內科重癥患者中有4例就在吸氧中突發呼吸困難,通過立即替換37 ℃蒸餾水、吸氧15 min后,患者呼吸困難的癥狀有所好轉。

3各項護理措施

3.1心理護理 呼吸系統疾病的患者由于生活環境職業文化程度性格等多方面的原因,對待疾病患者的態度也有所不同。護士要采取患者容易并樂意接受的方法作心理方面的開導,并且要細心聽取患者的訴說。醫護人員要幫助患者消除緊張心理,讓其具備正常心態,自愿配合醫生的治療及護士的護理。再者讓其對所患疾病有一個正確的了解和認知,能夠了解疾病的發生具體過程,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從而達到提高自我護理能力的目的。

3.2環境護理 要及時的保持病室內環境的潔凈度,使病室內擁有足夠的陽光照射,以此殺滅細菌,使病室內沒有強烈的刺激性氣味,風和日麗時要及時地打開門窗,保持通風,使空氣能自然流通。將不同病因的哮喘患者分別安置在清潔衛生、氛圍和諧、光照充沛、溫暖舒適的病房,病室內不能有任何不適應患者的氣味出現,不鋪地毯,不放花草,實施灑水打掃病室,以此來避免打掃地面清潔時和為患者整理床鋪時揚起灰塵。醫護工作者要嚴格加強病室的各方面的管理,重點防止出現交叉感染,而且要對病房要定時行消毒,要使用沒有刺激性的消毒液進行消毒,高度保持室內安靜,創設舒適并且潔凈的環境狀況。同時還要嚴格加強對氣囊進行管理。保持氣囊的正常壓力2.45kPa,每間隔2h進行1次放氣和換氣。引起急性重癥哮喘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在進行氧療時出現的低氧血癥所致,故對氧氣流量要進行必要地定時檢查,以保證達到準確地給氧量,而且要不斷地往濕化瓶中添加蒸餾水。重度發作時患者呼吸困難,應采取舒適臥位或半臥位,衣服穿著寬松、保持溫暖。創造清潔、舒適、寬敞的病房環境。

3.3 病情監測護理 因為重癥患者病情變化迅速、時間短暫,所以細心觀察重癥患者的癥狀對于病情十分重要。對于患者的意識、呼吸和輸液觀察也有十分重要的意義[2]。在對患者的護理過程中,要求醫護人員嚴格依照護理規程進行操作:首先,要嚴格查看患者生命體征,過細觀察患者的意識變化,如呼吸的頻率、呼吸的深淺度,患者的心律、脈搏,血壓等等癥狀的變化情況,并要按時定期測量患者的體溫。利用問診或交流的方式觀察患者思維是否紊亂、反應是否遲鈍、情感活動是否異常、語言表達能力是否下降等現象。然后大都數患者因為肺的排毒時間為凌晨,所以需加強凌晨的巡視、觀察和護理,以預防哮喘患者半夜發病或未來得急及時給予診斷和處理釀成醫療事故。

3.4藥物治療護理 在重癥患者的藥物治療過程中,必須掌握藥物使用量,嚴格控制血藥濃度,用藥濃度及藥物使用劑量。嚴格按照醫囑監督患者用藥,密切觀察注射液的速度和用藥后患者的具體反映。由于受體興奮劑類藥物具有抑制性介質,可加強氣道黏膜的清除能力,所以使用適量的吸入氣霧劑,可同時加強患者心律等指標檢測。臨床常用的藥物就是糖皮質激素,在其發揮抗炎、抗過敏及松弛平滑肌等作用的同一時間,也讓其得到及時的關注。因為對重癥患者的藥物使用量只要一不小心就會變成中毒量,會導致患者病情加重嚴重者將導致死亡,因而一定嚴格控制藥物的劑量 [3]。

4結果

兩組治療前后各指標值比較結果:對照組80例,血氧飽和度治療前,85%,治療后95%:動脈血氧分壓治療前62±13,治療后87±9;二氧化碳分壓治療前62±13,治療后40±7;血液(PH值)治療前7.23±0.21,治療后7.37±0.33。常規組80例,血氧飽和度治療前,86%,治療后90%:動脈血氧分壓治療前63±10,治療后82±12;二氧化碳分壓治療前62±13,治療后36±8;血液(pH值)治療前7.23±0.23,治療后7.24±0.31。

5結論

呼吸系統疾病作為一種常見的而且呈上升趨勢的疾病正在逐漸的威脅著人類的生命,尤其是呼吸疾病重癥患者。死亡正威脅著他們。他們表現出思想消極,精神萎靡,對生活失去信心,心理是充滿矛盾的。醫生和護理人員對這類患者細致入微的治療和護理是刻不容緩的。

參考文獻:

[1] 張凡,等.呼吸內科重癥患者的護理體會[J].中外健康文摘,2011.6.

相關文章
相關期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精品久久一 | 久久免费视频网站 | 日本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114一级毛片免费 | 伊人婷婷| 国产一级爽片 | 青青草直播 | 国产一级电影在线观看 | 99久久做夜夜爱天天做精品 | 欧美色成人综合 | 青草青青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99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高清全国免费观看 | 欧美日b视频 | 九七影院不用播放器下载 | 日韩国产欧美在线观看 | 四虎精品影院 | 欧美黄色性生活视频 | 国产高清a毛片在线看 | 日本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最新 | 狠狠综合久久久久综合 |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男人的天堂天堂网 | 奇米激情网| 天天怕夜夜怕狠狠怕 | 丁香五月欧美成人 | 中文字幕欧美日韩久久 | 激情婷婷综合 | 欧美黄色一级视频 | 免费观看色视频 | 免费影院理论电影 | gogogo高清在线观看视频 | 手机福利在线 | 91av国产精品 | 亚洲免费一区 | 激情九九 |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三级 | 四虎永久免费地址在线观看 | 日本四虎影院 | 久久精品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