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08 10:20:09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統計分析宏觀經濟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一)發展歷程縱觀統計學的發展歷史,我們從中得出,宏觀經濟統計分析將統計學作為知識體系的核心,還具有較為獨特、清晰的發展流程。這也就是說,我們能夠利用3個發展階段概括宏觀經濟統計分析。下文針對這三個階段進行研究,并分析其中存在的基本問題。第一個發展階段:在該階段,經濟學專家主要關注國民經濟的重要統計指標,研究比較國家經濟實力的實際發展情況。第二個發展階段:屬于國家經濟核查體系的完善階段。多數和本體系有關的部門,在分類上更加細化,使得國家經濟核查體系逐漸完善。在本階段,統計學設計思想也得到了較大程度的改進,確定核心指標,形成指標體系和國家經濟行業分類體系,細化國民經濟結構部分等,不斷充實宏觀經濟分析中的科學統計體系。在科學應用統計學的基礎上,優化資料配置,將社會經濟危機給經濟發展帶來的影響降到最低。第三個階段,也是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目前所處的階段。在本階段,在經濟統計領域中,形成了微觀統計與宏觀統計互相促進、互相融合、不斷完善的新局勢,使得宏觀經濟統計分析邁入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信息網絡技術、電子商務、政府信息化、網絡購物以及企業信息化等方面的發展,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的獨立性地位更加重要。這就要求人們要從新的社會發展途徑中,深刻理解經濟統計,為統計分析打好基礎。一些人無法全面理解國民經濟核算,認為國民經濟核算主要是只是用來說明宏觀經濟統計數據,這無法發揮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分析作用。此外,國民經濟核算統計在旅游業、收支分配調節、交通運輸、物流、金融體系以及文化產業、科技創新等方面的統計要求都無法得到滿足。
(二)歐美發達國家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發展的基本問題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多數經濟學專家和統計學專家都對宏觀經濟統計分析進行了研究。其中經濟學家、統計學法威廉•配第就對國民收入總量進行分析、統計。隨后,出現了價格與需求函數關系量化分析,并獲得了一定程度的完善,進而實現統計和分析這兩門科學的相互融合與共同發展。在20世紀30年代,凱恩斯提出了國家經濟核查體系,人在此基礎上,不斷發展和充實國家經濟核查體系。此后,出現了投入產出分析法與資金流量表。這些都極大了促進了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的推廣應用和發展。
(三)中國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發展的基本問題統計作為國民經濟計劃的檢查與制定工作之一,在企業,乃至國家所有部門中都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因此,宏觀經濟統計分析成為了總結與分析國民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工具。但是就我國目前形勢而言,統計學數據等有關內容并沒有獲得較為深刻的利用,統計學的重要性經常被忽視。因此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我們要明確統計學在整個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的研究方向、核心地位、知識體系中的關鍵所在等,并不斷發展此趨勢,利用措施彌補數據的不足和數據質量問題,對問題進行深入分析,采取現代統計學分析法,實現統計學的獨立發展,以此發展宏觀經濟統計分析體系。
二、結束語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速度明顯加快。宏觀經濟統計是信息時代政府和企業了解經濟形勢的必然途徑。基于宏觀經濟統計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文章分析了統計過程中的相關問題,闡述了我國如何對宏觀經濟統計進行利用。
關鍵詞:
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發展;問題
宏觀經濟分析涉及經濟發展的各個方面,在世界各個國家應用廣泛,同時對我國社會主義體制的完善同樣具有重要作用。宏觀經濟分析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而每個階段對我國經濟發展具有不同程度的作用。
1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發展相關問題研究
1.1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發展歷程數學統計學是宏觀經濟分析的基礎理論。在我國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研究者將國民經濟的分析作為對象,關注國民經濟的實際統計指標。在這一前提下對比我國的經濟發展現狀與經濟發展趨勢。第二階段:我國整體經濟趨于完善,統計學理論更加完善,經濟行業分類清晰,從而使統計學理論能夠更好的作用于經濟發展實踐。第三階段:注重宏觀經濟統計與微觀經濟統計之間的關聯性,使二者相融合,信息技術的發展為這一階段目標的實現提供了技術支持。即使是現階段,很多人依然對經濟統計存在錯誤的認識,統計理論作用于金融等行業,但依然存在應用行業空缺,需要你進一步完善和推及。
1.2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的特點分析隨著經濟統計的發展,宏觀統計逐漸得到認可。與其它統計方法不同,與一般的統計分析進行比較,宏觀經濟統計分析具有總體性別,具有實證性和數量性的特征。當然,宏觀經濟還具有一些獨有的特征。首先:統計對象更系統。在統計過程中,以我國的國民經濟整體發展為對象,研究影響國民經濟的各個要素,分析其獨立性與相互影響關系。國民經濟作為一個獨立的系統,統計方法的系統性使分析更加合理。利用這種統計分析方式,可以實現你對經濟的全面分析,使資源得到最優化利用,為國民經濟的發展提供對策。其次:國民經濟統計具有層次性特點。在宏觀經濟統計方法下,將相關資料作為依據,并有效采用統計的分析方式來評價國民經濟的運行機制。在這一統計模式下,統計分析按照一定的層次現代整體經濟形勢進行分析,在從經濟的發展影響因素入手來進行逐層分析,基于經濟發展影響因素來制定合理的策略。國民經濟影響因素眾多,宏觀經濟的這一特點使得經濟分析更具合理性,是未來經濟分析的必然方式之一。
2宏觀經濟統計分析對我國統計發展的影響
2.1宏觀經濟統計在我國經濟分析中的產生在世界其他國家,宏觀經濟具有一定的作用,而我國處于社會主義這一特殊的經濟體制中,宏觀經濟的發展源于計量經濟學的提出。宏國民經濟發展過程中,宏觀經濟統計為其發展提供了保障,使我國形成了特有的經濟體制,通過分析了解經濟市場風險,并且致力于降低風險。但是,宏觀經濟統計分析在我國經濟中的運用并無好的借鑒,需要經濟分析者通過經驗和不斷的分析探索來完成目標。宏觀經濟發展過程中,必然存在一定的問題。而統計學與宏觀經濟的切合點是分析者考慮的問題,所以在其發展的過程中一定會出現諸多問題或者一些統計無法出現預期的分析效果。當然,宏觀經濟必然具有一定的系統性與層次性,只有通過專業的分析方式才能確保風險分析的合理性,使經濟發展更加順暢。
2.2宏觀經濟統計在我國經濟中的應用從整體經濟形勢發展來看,我國經濟處于快速發展階段。經濟容易受到國際形勢、經濟錯誤判斷以及金融危機等特殊因素的影響。在這一情況下,經濟學者必須對經濟進行正確的判斷,才能促進經濟的穩定發展。政府在經濟統計分析過程中要善于運用正確的方法。實踐證明,宏觀經濟統計方法能夠對經濟方向做出正確的預測,及時發現經濟發展潛在風險。另外,宏觀經濟統計方法在我國經濟中的運用還體現為它幫助銀行等金融系統屏蔽了信用額度不高的企業,以降低金融系統的風險,確保金融系統的穩定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目標之一。在經濟危機形式下,金融系統的杠桿作用將體現在經濟穩定中。因此,政府要善于利用宏觀經濟統計這一方法,掌握多樣化的經濟信息,以通過正確的分析來確保經濟的穩定。
3結語
在我國,宏觀經濟統計分析方法主要應用于對經濟形勢的整體分析。統計發展具有一定的歷史,在經濟發展中其作用一樣不可忽視。宏觀經濟統計分析方式對于我國的經濟發展來說,其主要作用還體現為明確金融風險,減少資源浪費和促進經濟穩定。作為國民經濟分析的主要工具,還幫助政府彌補了經濟發展中的缺陷。當然,鑒于宏觀經濟統計的基礎薄弱,還要求相關人員對其理論進行完善,致力于通過更加合理的理論對實踐進行指導,采用全方位的分析方式來獲得經濟發展的現狀,確保國民經濟的發展策略合理。
參考文獻:
[1]趙彥云.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發展的基本問題[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13(5).
[2]鄧穎潔.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的發展問題及對我國政府統計發展的作用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4(17).
關鍵詞:可持續發展;企業投資項目決策;宏觀經濟統計
可持續發展是經濟發展的重要議題,對企業發展策略制定有直接的影響,企業投資項目決策中宏觀經濟統計分析應當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入手,發揮宏觀經濟統計分析數據對投資項目決策的重要性,從而保證企業健康發展。
1可持續發展理論內容
可持續發展理論要求企業注重發展模式的科學性,合理分配資源,保證企業獲取持續的發展動力,隨著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人們開始思索規劃經濟發展模式,力圖建設自然-社會-經濟共同發展的運行規則,在發展中保護現有資源,可持續發展理論也延續到企業投資項目決策中。從理論方面來看,可持續理論包含三個方面的內容:首先是要滿足人們的需要,注重生產力提升,通過科學決策來維持企業快速、健康和穩定發展,將企業未來發展納入到滿足人們需求的高度上。
2企業投資中經濟統計分析
企業投資項目決策時企業發展的核心,利用科學的決策方法將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相結合,針對投資項目的特殊性制定可執行的方案,對方案中的參數進行經濟統計分析和估算,選定最優的決策方案,實現項目決策的科學性。投資項目決策中宏觀經濟統計分析注重對經濟環境的分析,在宏觀背景下來統計項目的可執行性和經濟性,保證項目決策的可持續性發展。企業投資項目分為微觀和宏觀兩個方面進行分析,微觀性是指在企業方面展開項目分析和評價,從經濟收益的角度出發分析投資項目的經濟風險性,保證投資項目可以創造更好的經濟效益。投資項目宏觀經濟分析應當從更加寬泛的角度出發,把社會經濟效益納入到項目決策可行性,確定項目投資對社會的影響。投資項目宏觀經濟分析從社會角度出發,對項目背景、內容、目標進行綜合性評價,同時要綜合考慮項目對社會貢獻,確定項目實施對社會帶來正面作用,從而兼顧資源消耗和經濟發展,促進項目經濟效益發揮。再者投資項目決策經濟分析要包含直接效益和間接經濟效益,重點從環境破壞和資源利用來評估項目可持續發展性,從全局的角度出發分析項目的決策方案,把人類的可持續性放在首位。
3企業投資項目決策中宏觀經濟統計分析實施
3.1注意事項分析
宏觀經濟環境對企業發展產生重要影響,企業管理和決策要基于經濟環境的前提背景下,因此投資項目決策要注重發展目標的設置,在長期發展、穩固前進及高效推進的基礎上對項目決策的宏觀經濟進行統計分析,將項目中每一個目標參數進行評估。同時企業項目投資決策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制定相應的經濟統計模式,根據市場動態發展來制定執行方案。宏觀經濟統計對企業投資項目決策具有科學的指導意義,深入分析市場信息可以了解企業在行內的定位,并預測項目實施的可行性,統計信息顯示了當前宏觀市場環境的現狀,預測經濟中各個因素對企業項目投資的整體性影響。
3.2實施建議
宏觀經濟統計分析對企業投資項目影響體現在統計數據的指導作用上,企業要保持可持續發展,就需要對企業管理工作進行科學規劃,尤其是投資項目關系到企業未來發展,這需要企業強化宏觀經濟統計的觀念,從社會的角度出發來進行項目預測和判斷,社會經濟的發展是在一個動態的平衡基礎之上,面對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的確定性的基礎,應該加強對市場動態發展的綜合分析,充分的利用所以運用數理統計等相關的科學依據,為企業的決策,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企業的風險概率,逐漸優化企業發展模式,在可持續發展指導理念下參與經濟市場競爭,為企業發展注入強有力的驅動力。
3.3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宏觀統計分析
當前社會發展進入了大數據時代,在這樣的宏觀背景下,企業要重視數據信息的統計,其投資項目決策要依賴于宏觀環境大數據,企業加強宏觀經濟統計分析應當從信息網絡和硬件設施建設入手,聯合各部門的數據信息平臺,把大數據轉化為有規律的統計數據,從海量的數據中完成對宏觀經濟統計數據的整理和分析。企業投資項目決策要從生產效率、勞動報酬、資本回報、能源消耗及科技創新等方面數據統計,做好能源消耗方案規劃。再者投資項目決策要重視科技環境的統計,增強項目創新性可操作性,帶動產業價值鏈,提升項目的創新性,增強產業間的輻射帶動能力,推動綠色項目的發展。
4結語
綜上所述,可持續發展背景下企業投資項目決策要重視度宏觀經濟的統計分析,強化對行業信息和市場信息的了解,從而制定相應的戰略決策方案,協調企業利益和社會利益,保證企業投資項目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促進企業項目健康發展。
作者:宮來金 單位:池州學院數學與計算機學院
參考文獻:
[1]梁證嘉.從可持續發展看企業投資項目決策中的宏觀經濟統計分析[J].經營管理者,2015(25)
[2]趙艷云.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發展的基本問題[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13(05)
【關鍵詞】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發展;基本問題;宏觀經濟學
什么是宏觀經濟統計分析?宏觀經濟統計分析是以宏觀經濟理論為基礎,為指導國民經濟運行過程及其整體情況所進行的實證經濟。
一、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的產生
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產生的背景是我國特有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它是根據我國現有的經濟體制而誕生的專業性術語和知識體系。宏觀經濟統計分析在發展的過程當中,逐漸將統計學和經濟學融合到一起。但是,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的出發點卻與兩個知識體系完全不同,其具體表現出來的是計量經濟學的學科存在和作用。
在計劃經濟階段,單純使用統計學就可以衡量我國的國民經濟水平,但是當我國開始經濟體制改革之后,原有的統計學就不能準確地衡量出我國的國民經濟水平,但是原有的統計方式也并沒有完全被取代,而是調整為市場經濟體制下的宏觀經濟分析方法。所以說,經濟體制改革催生了宏觀經濟統計分析,同時宏觀經濟統計分析也為國民經濟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二、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的特點
1.實證性
宏觀經濟統計分析是建立在現實客觀的基礎之上的經濟分析方法,具體有三個方面的表現特征:一是從現實出發,分析經濟運行規律;二是以具體的時間和空間為約束,也就是說,宏觀經濟統計分析所使用的統計變量是有時間下標和空間范圍的;三是依據事物本身的發展規律與統計分析方法相結合進行的分析。
2.綜合性
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的綜合性特征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總量綜合,是指宏觀經濟總量、結構、經濟關聯度的綜合;二是數據綜合,是指總括性數據、結構性數據和關聯性數據的綜合;三是方法綜合,是指統計方法、邏輯方法和辯證方法的綜合;四是學科綜合,是指經濟學、管理學、統計學和計量經濟學的綜合。
3.假定性
從現實出發進行的宏觀經濟統計分析,不能排除微規因素的影響,但是為了更好地分析宏觀經濟,一般把微規因素作為條件假定不變,這是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的一個特點。
三、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的發展問題
雖然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的產生和發展為我國的國民經濟統計分析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在發展和實踐當中也遇到了一些問題。首先就是摸著石頭過河,宏觀經濟統計分析是在我國特有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下演變而來的,沒有實際經驗可以借鑒,可以說它的發展也是在摸著石頭過河,在不斷的探索前進當中難免會犯錯誤。其次國民經濟具有整體性和層次性的特征,想要對國民經濟進行既整體又分層次的分析,是一個很困難的難題,這就需要不斷地發展和完善宏觀經濟統計分析。
四、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的發展方向
面對著宏觀經濟統計分析自身的缺陷以及國內外經濟的不斷變化,宏觀經濟統計分析必須要不斷地發展和完善,才能繼續更好地為我國的國民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1.建立科學的信息數據搜集整理體系
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信息技術的發展已經成為時代的大背景,所以只有建立科學的信息數據搜集整理體系才能運用海量的數據進行更佳的宏觀經濟統計分析,這對于進行更全面的國民經濟分析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如果想要充分地利用互聯網發展時代下的大數據,就必須從政府各部門的信息數據做起,必須大力發展政府公共數據共享平臺,讓這一個數據基礎作為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的發展基石。一旦數據平臺搭建完善,全國的信息可以共享,那么宏觀經濟統計分析就可以充分發揮其作用,更加準確地衡量出國民經濟發展情況。
2.以創新型國家為目標的統計分析
2006年,我國提出了創新型國家建設目標,這就說明創新能力的重要性,所以宏觀經濟統計分析也必須以創新能力為重要內容。創新是第一生產力,所以即便是宏觀經濟統計分析也必須不能一成不變。事實上,科技統計如何融入經濟統計并且讓創新分析能力建立在經濟體系中成為核心要素,是分析研究發展上一個大的發展方向。
3.產業結構分析和金融統計分析
我國的產業結構調整一直是近些年經濟發展的重點,也是我國經濟社會全面轉型的重要核心內容。所以從發展的角度來看,產業結構的統計分析將是我國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的重要內容之一。
除此之外,金融統計分析也十分重要。因為金融體系在我國的經濟發展當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國改革開放之后,金融改革和發展對經濟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所以必須要進行金融統計分析,保證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的準確性。
五、結束語
我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經濟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而這當中宏觀經濟統計分析功不可沒。但是隨著內外部環境的變化,必須充分完善宏觀經濟統計分析,這樣才能讓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繼續為中國的發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趙彥云.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的基本問題[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13:23~33.
宏觀統計經濟學是將統計學以及宏觀經濟統計兩個學科的內容進行綜合,從而有機結合而成以計量經濟學為核心的,并且以宏觀經濟學為研究對象的獨立學科。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宏觀經濟統計分析具備不同的歷史意義。在國家計劃經濟的時代,宏觀經濟統計分析主要是為了計劃管理,通過研究國民經濟的發展,而對下一階段的發展進行指導[1]。在現代的市場主義經濟的環境下,已經建立起優化管理、量力而行已經統籌兼顧的統計分析思想,在研究的過程中,主要包含計量經濟學、宏觀經濟學以及統計學的概念。經過了國民經濟重要指標階段、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發展階段,現階段的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發展已經進入了微觀統計與宏觀統計一體化的階段,在現階段中,宏觀經濟統計分析具備電算化的功能,為國民經濟以及個人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指導。現在以及發展成為以統計作為核心以及以宏觀經濟為軸心的經濟學體系,對于中國的經濟學的發展研究以及分析模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2、宏觀經濟統計分析主體內容
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的主要研究對象是統計測量的理論以及方法,主要對于國民經濟進行統計分析。宏觀經濟統計分析主要是從國民經濟的角度出發,對于國家的宏觀統計進行分析統計,在統計過程中宏觀,依照宏觀經濟學原理以及統計指標,采用計量經濟學為主要的研究方法[2]。
隨著網絡化和信息化的發揮在那,宏觀經濟統計分析表現出更多的獨立性。在現階段的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的發展中,主要表現出全面性以及獨立性。全面性的表現在于對于國民經濟以及個人經濟進行綜合分析,而獨立性是基于統計方法不受到主觀因素的影響。
宏觀經濟統計分析并不僅僅包含國民經濟的核算體系,在宏觀經濟統計分析中,宏觀的經濟活動是主要的研究對象,但是隨著宏觀經濟的研究,現在已經發展成為研究國民經濟、部門經濟以及微觀經濟的各個層面統計分析方法。廣義的宏觀經濟統計分析包含有對國民經濟每個層面的研究,并且包含統計分析的方法。通過將宏觀經濟學的理論與實證分析結合,形成為國民經濟的發展的指導,為宏觀經濟運行的檢測與盤提供科學的依據[3]。
3、宏觀經濟統計分析方法
宏觀經濟統計分析以為既包含宏觀經濟學與計量統計學的相關概念,因此在研究中,包含有統計分析的方法、也同時包含對于宏觀經濟的探索性方法以及統計模型方法。在統計分析的過程中,主要以統計指數分析、因素分析、彈性分析以及多遠時間序列分析為主要的研究方法。研究的標準是以科學的統計計量的方法,對于宏觀經濟進行分析統計,在所選用的宏觀經濟的指標中,建立宏觀經濟的模型,同時對于宏觀經濟的指標進行準確的估計[4]。
在對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研究中,需要采用統計學分析的理論與方法,分析中需要相應的統計技巧。在對宏觀經濟的統計分析中,采用多種統計方法建構描述性的統計分析,從探索性的統計分析中,建立直觀的分析體系,從而將回歸意義多元化應用于宏觀經濟的統計分析中。而且隨著網絡化的發展,從網絡化得到的統計分析數據中,可以對統計的變量以及多層次的對象進行統計學分析。研究中采用“從小到大”的研究思路,通過數理統計,對宏觀經濟中的多個層面進行統計分析,實現宏觀經濟的全面、動態的分析。
4、宏觀經濟統計分析體系
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的目標是針對國家宏觀經濟、部門經濟以及宏觀經濟的多層面的為研究目標,通過對經濟進行研究,從而采用科學的統計方法得到相應的研究結論,為國家的經濟政策作出指導。作為政府部門的重要工作內容,宏觀經濟統計分析包含對專題的統計分析以及制度化的統計分析,通過科學化的統計方法,對于宏觀經濟進行動態以及靜態的統計[5]。
在進行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的過程中,必須堅持以下原則:
(1)全面性原則,通過采用系統化的宏觀經濟統計數據,對于宏觀經濟的每個層面進行全面性分析。
(2)靈活性原則,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的內容并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每個時期的國民經濟發展的不同,宏觀經濟統計分析呈現出不一樣的內涵。因為研究的對象既包含宏觀經濟的主體,也包含政府的經濟目標。
(3)系統性原則,在研究中,需要對宏觀經濟進行系統性的分析研究,采用科學的統計方法,為宏觀經濟統計分析工作者進行服務。
(4)多樣化化原則,宏觀經濟統計分析中,需要采用多種調查研究的方法,因為宏觀經濟包含的層面相當豐富,為了保障統計數據的全面性與可靠性,需要采用如抽樣調查、問卷調查以及典型調查等多種調查方式結合使用,必要時需要補充調查。
(5)發展性原則,在進行宏觀經濟統計分析中,需要采用現代化的統計分析方法,可以對多得到的統計數據進行科學性的分析,防止傳統研究的不足。同時采用現代化的統計手段,能夠對大量的數據進行快速分析,節約統計分析的時間并且彌補由于調查數據不足的缺陷。
4、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發展方向
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為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背景,而且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的發展能夠使宏觀經濟統計分析得到良好的應用發展。從國內外的研究以及結合我國的發展實際來看,我國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發展方向主要在于以下幾個方面。
4.1 順應大數據時代的統計分析
宏觀經濟統計分析具備實踐性與科學性,在現代社會中,能夠對信息進行合理地額分析以及應用,就可以對某一領域的經濟發展情況進行科學的預測與分析。大數據時代的科技發展,使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的數據來源、分析方法都呈現不一樣的特點。宏觀經濟統計分析順應大數據時代的潮流,將多種統計分析方法應用于宏觀經濟分析中,能夠使政府對宏觀經濟的把握更加科學化、合理化。大數據時代的特征是網絡化與公開化,通過實物量統計并且結合科學的核算系統,能夠對于關于國民經濟的各項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從而構建出能夠對國民經濟的各個部門進行指導統計分析模型,并且預測發展的趨勢。
4.2 創新型國家為目標
宏觀經濟統計分析隨著國家的發展目標而呈現不同的特點,創新型國家的概念是我國的重點發展方向,對于創新能力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通過將宏觀經濟統計分析應用于創新型國家的發揮概念中,能夠對創新能力等進行定量分析,從而驅動國家創新能力的發展。
4.3 宏觀經濟空間統計分析
在大數據時代,通過將地理信息等相關信息納入到宏觀經濟的統計分析中,構建出多方面的全面化的分析系統,從而使相關的統計分析更加的科學化。宏觀經濟空間統計分析將宏觀經濟統計分析與空間聯系起來,使相應的發展與分類更加的有序,并且促進有序化管理。
一、2011年宏觀經濟的具體表現
(一)物質經濟發展速度逐漸變慢
在過去的2011年中,中國的物質類經濟復蘇的步伐開始變慢,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兩個方面。第一,由于2010年GDP發展變慢的影響;第二,由于外界環境和中國內部政策兩方面影響,造成推動經濟快速發展的動力減少了。同時國家內部市場的需求并沒有起到抵消國際市場需求減少的作用,因此,兩者相互比較,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速度比不上減少的速度,因此中國經濟進入了疲軟期。
(二)投資的風險開始增加,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進入了一個新時期
在物質類經濟發展速度逐漸變慢的同時,中國的金融業同時出現了價格變化加劇、資源搭配不當、風險增加的局面。以及部分地方政府的投資政策出現了失誤,導致地方政府出現了財政赤字的狀況、部分監管機構缺乏有效的監管行為,以及民間私人集資行為的出現,這一切都在暗示標志著,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局面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
(三)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所固有的特點
在經濟發展速度變慢和經濟扭曲程度加深的同時,中國經濟的結構并沒有按照預想的情況發生結構性的調整,市場和政府的關系也沒有出現明顯改善的情況。這一切的事實都在表明,中國社會主義宏觀經濟所具有的慣性也在不斷地進行強化。這樣的后果,將使中國社會主義經濟轉型的難度越來越大,同時也表明中國社會主義經濟政策的發展方向將主要著眼于民生問題和種種社會問題。
二、2012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現狀以及展望
(一)風險不斷增加的國際環境以及復蘇中遇到的困難
在2012年的開春,傳來了一系列的消息。歐洲債務危機開始爆發、美國資本主義經濟增長的速度逐漸變慢、阿拉伯之春、華爾街散步……這些世界性的政治和經濟騷亂使人們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從2007年以來的這一場全球性的經濟危機。這些事實說明,美國的所謂的次貸危機并沒有真正離我們遠去,世界經濟發展的道路并不是像想象中那樣一帆風順的,是充滿曲折的。經濟危機產生的原因遠遠比我們原來想象的更加復雜。世界性經濟的結構根源決定了世界經濟的發展體系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這個時期的變化充滿了周期性和種種不確定性。這一切,都決定了中國2012年社會主義宏觀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并且,為我們經濟發展政策的制定找到了一個立足點。
(二)房地產經濟市場的深層次調整
中國房地產市場在歷經國家兩年的大力調控之后,將在2012年迎來更大的更深度的調整。調整的方面將包括交易額、交易價格以及投資力度等多個方面。而且,房地產的投資,消費等資金鏈,將會對中國社會主義宏觀經濟發展的幅度產生更加深刻的影響。從目前所得到的房地產數據進行分析,雖然房地產在銷售,儲存,資金鏈,以及資產等指標上都出現了不斷惡化的情況,但是房地產市場目前仍然處于僵持階段。相信隨著國家對房地產政策的不斷調整,2012年中國的房地產市場上將會出現大規模的投資減少,價格下降,交易額度減少等狀況。但是,中國房地產市場對政府的政策是高度依賴的,并且在實際上,人們對房地產潛在的需求仍舊非常大,因此,中國的房地產市場不會發生崩潰性下降的情況,價格的變化幅度也不會超過百分之二十五。
(三)前低后揚的社會主義宏觀經濟參數
2012年,推測中國GDP的發展速度將出現“前低后高”的發展情況,外部國際環境的影響以及政府房地產政策的影響將導致社會主義宏觀經濟出現短暫的變化。但是,由于市場的不斷穩定,以及中央政府政策的轉變等諸多原因,將使社會主義宏觀經濟在之后的時間里出現顯著反彈的局面。從資源供應的角度來看,農業的基礎性設施建設速度和規模將會不斷地加快,國家在支農項目上投入將會不斷加大,因此供應資源將會顯著地得到提升。
三、對宏觀經濟的總結與預測
2012年初期,宏觀經濟將繼續延續2011年回落的態勢,并且導致政府在宏觀經濟政策上進行大幅度轉向。宏觀經濟將在之后的時間里出現徹底反彈的情況,從而使社會主義宏觀經濟成功避免第二次衰退的情況。估計2012年的GDP增長速度為8.5%左右,并且將呈現出不斷變慢放緩的態勢。因此,政府2012年的工作重點應當從控制通貨膨脹轉變到穩定增長上來。并且中國在2012年經濟政策的核心,應當包含防范金融變化過大和資源分配不合理帶來的風險。
【關鍵詞】宏觀政策調整;通貨膨脹;全球性金融危機
2008年,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席卷全球。2008年第三季度后,我國實體經濟開始遭受金融危機的沖擊。宏觀調控由治理因流動性過剩導致的通貨膨脹向“保增長,放衰變”轉變。從目前國家經濟情況看,宏觀政策的調整基本能夠適應國內外形勢變化的要求。經濟運行開始步入正軌,主要表現為:投資持續上升,消費穩定增長,內需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在逐步增強;工業增速穩速上升;金融行業運行正常,社會信心基本恢復。但危機并未結束,雖然經濟形勢好轉較快,但我國的主要出口貿易伙伴美國和歐盟復蘇非常吃力,導致我國出口貿易在短期內還難以迅速恢復。受出口下降,產能過剩,就業困難和國際貿易保護主義勢力抬頭等壓力,世界經濟走勢依然不是很明朗。
就在國內出現復蘇跡象的同時,通貨膨脹的聲音悄然在民間傳開。國內成品油價迎來再次調整。自2010年4月14日零時起,國內汽、柴油價格每噸均提高320元;當前1年期和2年期品種的收益率分別為1.4941%和1.8746%。同樣兩年的資金運作期限,如果直接投資2年期品種,按照單利計算,投資人獲得的利息為本金的3.7492%(1.8746%×2);如果分兩次投資1年期品種,第一年的利息率為1.4941%,要達到同樣3.7492%的回報,第二年投資1年期國債的收益率需要達到2.2551%,這比目前的1年期國債收益率高出了0.0076個百分點,也就是76個基點。這意味著,市場預期,1年期利率在1年后將上行76個基點。這從一個側面也反映了市場對通脹預期的升溫。
在國內經濟復蘇的背景下,持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寬松的貨幣政策無疑會增加未來通貨膨脹的風險,國家有必要對宏觀政策進行微調,以保證我國經濟正常穩定的復蘇。
一、通貨膨脹簡要介紹
通貨膨脹是一種貨幣現象,經濟學上把它定義為一般價格水平普遍的和顯著的上漲。一般指:在紙幣流通條件下,因貨幣供給大于貨幣實際需求,也即現實購買力大于產出供給,導致貨幣貶值,而引起的一段時間內物價持續而普遍地上漲現象。其實質是社會總需求大于社會總供給 (供遠小于求)[1]。
通貨膨脹通常用通貨膨脹率來衡量,公式為:
其中:πt為現期的通貨膨脹率。Pt為現期物價水平,Pt-1為基期物價水平。
二、通貨膨脹的依據
1、出口下滑和產能過剩制約經濟增長,引發通貨膨脹。
受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國的主要貿易伙伴美國和歐盟內需出現停滯或者不同程度的下滑,對我國外貿出口產生強烈的緊縮效應。在進出口貿易對我國GDP貢獻率已達70%的條件下,我國GDP增長率由11.5%(07年第二季度)下降到8.9%(09年第三季度),已連續7個季度持續下降。
在出口嚴重下滑和內需無法迅速提高的條件限制下,原有的被高投資和高出口掩蓋下的產能過剩已加速顯現。一些企業生產能力不能被充分利用、利潤下降,國內出口貿易開始受到影響。由于我國是一個年輕的市場經濟國家,一些經濟體制和結構不夠健全,居民收入增長幅度較低,國內需求跟不上經濟發展要求,導致出口受阻的產品無法在國內消化,對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及人民的生活和就業帶來極大的困難。但長期來看如果不進行經濟結構調整,會加劇產能過剩和有效需求不足的的矛盾,最終制約我國經濟的發展速度和質量。
2、流動性過剩易引起通貨膨脹
“流動性過剩”的概念在2004年由國有商業銀行首先提出,此概念提出后一直被不斷地引用。現在學術界普遍接受的定義是指實際的貨幣存量對預計的均衡貨幣存量的正向偏離,也就是指經濟中存在過多的貨幣投放量,這些多余的資金需要尋找投資出路,于是就有了經濟過熱現象和通貨膨脹危險[2]。在宏觀經濟上,流動性過剩表現為貨幣增長率超過GDP增長率。
廣義貨幣量與GDP的比率,常作為衡量流動性過剩最常用的標準。截止到2008年底,我國的RM2與GDP的比值為160%,不僅遠高于發達國家美國的57%和俄羅斯的21%,更遠遠高于同為發展中國家印度的19%。由此可見,我國的流動性過剩已經非常嚴重。貨幣流通速度和廣義貨幣增長速度共同決定了通貨膨脹率。但從我國價格水平、貨幣供應量和經濟增長之間的長期關系來看,三者具有極強的相關性。以RM2代表廣義貨幣供應增長量,CPI代表物價水平,NGDP代表名義GDP,RGDP代表實際GDP。
資料來源:中國人民銀行、中經網1997年~2009年相關月度及季度統計數據
1998年到2002年,RM2處于下降階段,國內出現通貨緊縮,RGDP在8%左右;從2003年開始RM2開始大幅上升,連續7個月增幅超過20%,并于2003年8月到達極大值,它的上升帶動了CPI的上升,GDP的增長率也在升高;從2006年6月到2008年12月,RM2與CPI保持一致,GDP的增長率在10%左右。由此可見,RM2與CPI、NGDP、RGDP存在很強的相關性。
為確保經濟增長目標,央行通過寬松的貨幣政策不斷向市場注入流動性,廣義貨幣供給量M2同比增幅不斷提高,從09年1月的18.7%上升到9月的29.3%,增幅連續6個月超過25%。
2009年前三季度,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余額為39.0萬億元,比年初增加8.7萬億元,同比多增5.2萬億元;各項人民幣存款余額58.4萬億元,比年初增加11.7萬億元,同比多增5.2萬億元。銀行為中央政府1.18萬億投資還要提供配套貸款,貨幣供應量的增加,加大了流動的壓力。長期的流動性過剩和貨幣供給短期內大量增加使得通貨膨脹有了貨幣基礎。
同時,由于我國持續的國際收支雙順差,外匯儲備一直在增加,截至09 年上半年,國家外匯儲備余額為 21,316 億美元,同比增長 17.84%,是世界第一儲備大國。大量外匯儲備一方面增加了貨幣供給的壓力,另一方面加大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兩年多來,人民幣對美元已經升值 18%,并且有升值幅度加大的趨勢。由于人民幣的升值,國際上套利的熱錢大量流入,更進一步加大了我國的貨幣供給壓力,使我國流動性過剩問題雪上加霜。
過于巨額的流動性在短期內注入市場,如不能迅速被生產領域消化,可能造成短期內貨幣供給過剩引發通貨膨脹;即使新注入的流動性全部進入生產領域,也會引起總需求快速擴張,導致通貨膨脹。
三、通貨膨脹的可能性
但綜合多角度分析,筆者認為近期馬上發生通貨膨脹的可能性并不是很大。其主要原因是貨幣的流動性(M2/GDP)在不斷上升表明國內經濟景氣度還不高。因此,貨幣的流通速度在下降,短期內貨幣擴張對經濟增長和物價水平的推動作用減弱,所以短期出現通貨膨脹的可能性不大。但隨著經濟景氣度上升,貨幣流通速度加快,是通貨膨脹的發生風險大大增加。
盡管CPI和PPI雙雙回升,但是并不會馬上就帶來通脹,只是會為明后年出現通脹埋下伏筆。現在價格同比還是下降的,環比在上升說明經濟在復蘇是好現象。也可以說,雙收窄,說明市場價格在逐步回升,通縮壓力在明顯減小。
很多學者認為,大宗商品期貨價格的大幅度上升成為推動生產資料價格上漲的最主要動力,也是未來中國物價上升的最主要動力。而對于過剩的中國金融資本而言,參與大宗商品的投機不成主流。因為全球大宗商品的主要市場部在中國,中國金融資本還沒有能力主宰全球大宗商品市場,而國內期貨市場的資金規模大約只有1000億元左右。所以,不會導致國內出現通貨膨脹。
但在低通貨膨脹率的可能下,警惕資產泡沫是必須的。過剩的資本無法被實體經濟吸收,必然向大宗商品及資本市場流動。盡管是否有資金進入股市還有爭論,但股價在2009年近一倍的漲幅和最近創業板市場的火爆登場等表現無不向世人昭示中國股市的“不差錢”。房地產方面,總所周知房地產中有大量的銀行資金,如果出現房價的大幅下跌,將直接表現為銀行壞賬迅速增加,會威脅我國的金融安全,美國的次貸危機就已經給我們提供了前車之鑒。
四、宏觀政策的經濟調整
在外需即出口持續減少的情況下,經濟增長目標唯有依靠增加消費和投資來實現。但在通貨膨脹的風險逐漸放大的情況下,應對宏觀政策組合進行適度調整。應將宏觀經濟調整的目標和重點放在能有效抑制產能過剩、充分擴大國內有效需求、切實增加居民收入以及有效帶動消費增長、充分化解通貨膨脹的風險等內容上。
一般而言,當經濟處于緊縮狀態時,積極的財政政策配合產業政策調整對經濟復蘇所發揮的作用要高于貨幣政策。但是,財政政策無法改變現有經濟結構,不利于長遠的發展。所以,有效的貨幣政策顯得尤為重要。在經濟景氣程度提高、貨幣流通速度加快時,應在保持積極財政政策和產業政策的同時,將貨幣政策轉向中性或者適度緊縮狀態,以避免國內貨幣發行過量而引發的通貨膨脹,同時防止經濟增長出現下滑[3]。
1、調整產業結構,加快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
從需求角度看,中國經濟長期依靠出口和投資拉動,作為最終需求的消費動力不足。這種發展方式缺乏穩定性,國際市場上一旦有風吹草動,中國經濟會立刻出現波動。應當進一步擴大居民消費需求,使得經濟增長依靠消費、投資和出口協調拉動。
從生產角度看,中國經濟過于依賴第二產業特別是工業支撐增長。第三產業在中國經濟中的比重,近年來徘徊在40%左右,而美國的水平是80%。經濟發展主要依靠工業,必然加重資源環境壓力,是不可持續的,應當向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調帶動轉變。
從投入方式看,中國經濟過于依賴靠物資消耗推動經濟增長,自主創新能力偏弱。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大環境下,特別是國內資源和環境承載能力有限的情況下,這種方式難以為繼。應當使經濟增長主要依靠科技進步、提高勞動者素質和管理創新。
2、積極調整投資方向,抑制產能過剩,擴大內需
在現有條件下,固定資產投資每增加1萬億,GDP就能增長3.3%。所以,合理增加投資是實現經濟增長的關鍵。投資對短期目標的實現確實有支撐作用,但是長期卻會進一步增加產能過剩與內需不足的矛盾。因此,在確保投資規模不減的前提下需要積極調整投資方向將投資集中于能長期有效帶動國內消費顯著增加的行業。
切實增加居民收入,帶動內需有效增長。長期以來,我國消費支出對GDP的貢獻度一直很低。主要原因在于居民整體收入水平偏低,貧富差距較大,貧困人口過多。加上中國人思想和傳統觀念的束縛,使消費一直不占主導地位。因此,為有效提高國內居民的消費能力和消費水平,進一步擴大內需以提高居民消費能力之外,還應繼續加大社會保障的力度和覆蓋范圍,以便充分降低居民謹慎性動機,減少貨幣需求,刺激國內消費。
3、優化信貸結構,調整信貸方向上
貨幣政策結合財政政策才會發揮宏觀政策的潛力。優化信貸結構,調整信貸方向,防止產能過剩加劇和通貨膨脹的抬頭。截止2009年5月,信貸迅速擴張,規模已達5.18萬億元。雖然,信貸規模高速擴張在短期內能刺激國內經濟實現較快增長,但是存在著擴大資產泡沫、影響銀行體系穩定、引致通貨膨脹、推高產能過剩等多方面隱患。目前,信貸高速增長主要與中央和地方政府項目建設有關。除對拉動GDP有短期效果外,對切實提高居民購買力,擴大社會消費的作用十分有限。而經濟結構與分配體制不合理,經濟活動的社會效益長期不能改善是有效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強對信貸規模和方向的控制,對私人投資部門的信貸進行引導,在信貸放賣弄進行必要的監管是非常必要的。
五、總結
通貨膨脹作為經濟增長必然的伴隨品會一直存在,過高的通貨膨脹是經濟增長過快和貨幣供應過于寬松的產物。短期內,我國經濟處于短周期的調整恢復期,難以再次出現1992年、2007年的超高增長,因而出現高通貨膨脹的可能性較小;而長期看,在經濟發展過程中,難免會出現通貨膨脹的苗頭,但只要政府控制得當,措施及時,通貨膨脹完全可以得到控制,經濟仍將重新恢復平穩增長的趨勢。
參考文獻
[1][美]米爾頓.弗里德曼.米爾頓.弗里德曼論通貨膨脹[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07-02.
關鍵詞:宏觀經濟變量 信用利差 定量分析
信用利差的含義及影響因素
信用利差(Credit Spread,CS)是具有違約風險的信用債與無違約風險債券收益率之間的差額,一般認為國債不存在違約風險,因此,信用利差可以理解為信用債收益率與國債收益率之差。
從理論上講,信用利差存在的根本原因是債券存在違約風險,而宏觀經濟形勢變化對債券的違約率起重要作用。Giesecke et al.(2011)研究結果顯示,在1866-2008年的150年間,股票收益率、股票收益波動率、GDP增長率對違約率具有較強的預測作用。一般而言,經濟低迷時,債券發行人的盈利能力及現金流一般會減少,其償債能力下降,違約風險增加;投資者資產組合也會根據市場風險情況進行重新配置,不考慮風險偏好的變化,一般會增加低風險、高流動性資產配置,即投資者資產組合向“質量”及“流向性”轉移(flight-to-quality and flight-to-liquidity)。因此,經濟低迷時,信用利差有擴大的趨勢;相反,在經濟擴張、商業交易蓬勃發展時,信用利差會縮小。
但是,即便是美國,違約風險對信用利差的解釋力也不強。Giesecke et al.(2011)發現,長期而言,信用利差大致是違約損失的兩倍,并且,信用利差沒有根據實現的違約率進行調整。Huang and Huang(2012)指出,當校準違約率及回收率(recovery rate)后,傳統結構模型在解釋投資級及以上債券的信用利差方面仍然存在較大困難。
由于截至目前國內信用債沒有出現事實上的違約,因此在債券投資實務中,往往根據宏觀經濟形勢(如GDP增速、市場資金面狀況等)來判斷信用利差的走向。然而,今年6月份以來,信用利差走勢超過市場的普遍預期。經歷6月份“錢荒”之后,市場資金利率中樞整體上行,刺激性經濟政策出臺的可能性不大,經濟增長中樞下移已成為市場的共識,并且當時企業債、中票和短融的信用利差整體處于歷史相對低位,因此,從邏輯上講,信用利差會擴大。但是,從事后的角度看,信用利差直至9月份才開始上升(見圖1),特別是中低評級信用利差的上升比預期來得更晚一些;而且,截至9月底,除1年期品種外,中票和短融的信用利差基本都處于50%的分位數水平之下(即小于歷史均值),而企業債信用利差分位數最高也僅為64%(即略高于歷史平均水平,見表1)。
準確判斷信用利差走勢是債券精細化投資的基礎,但是從目前投資實務看,定性分析較多而定量分析較少,因此本文嘗試從定量角度來分析宏觀經濟變量對企業債信用利差的影響。
圖1 企業債信用利差維持相對低位
資料來源:Wind資訊
(編輯注:圖例后的“3年”后都加上“期”)
表1 企業債、中票和短融信用利差分位數水平(截至2013年9月30日)
品種 1年期 3年期 5年期 7年期
AAA企業債 88% 60% 55% 61%
AA+企業債 88% 62% 58% 64%
AA企業債 88% 62% 60% 59%
AAA中票和短融 89% 51% 40% 36%
AA+中票和短融 86% 48% 38% 35%
AA中票和短融 88% 54% 47% 18%
數據來源:Wind資訊
變量選取和數據描述
雖然微觀層面的債券流動性1、提前贖回或回售權、違約率及回收率等因素均是影響債券定價的重要變量,但是考慮到數據的可得性及中國債券市場實質上違約事件沒有出現等實際因素,本文在分析企業債券信用利差變化時,所選擇的變量均為宏觀經濟變量。
借鑒Collin, et al.(2001)等的研究,本文選擇七個指標對信用利差變化進行分析: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相同期限的國債收益率(GB)、狹義貨幣供給的對數Ln(M1)、國債收益率曲線的斜率(Slope)、上證綜合指數收益的年化波動率(Volatility)、上證綜合指數年化收益率(Stock_return)以及銀行間7天質押式回購利率(R007)。其中,國債收益率曲線的斜率根據國內外文獻的普遍做法,以10年期國債收益率減去3年期國債收益率計算得出;上證綜合指數年化波動率為歷史波動率,基于25個日收益率變化的日標準差,使用250天年化日收益率標準差;債券收益率均為銀行間固定利率債券到期收益率;考慮到數據結構的一致性,各變量均取用月度數據,其中GB、Slope、Volatility、Stock_return以及R007取月度均值。樣本債券為AAA、AA+及AA三個不同信用等級的企業債,債券期限為收益率曲線上1年、3年、5年以及7年等關鍵期限2。樣本時間區間:AAA級企業債為2006年3月至2013年9月,AA+級企業債為2007年11月至2013年9月,AA級企業債為2007年6月至2013年9月。所有數據均來自Wind資訊數據庫,或根據Wind資訊相關數據計算得出。
實證分析
由于Ln(M1)等時間序列數據是非平穩的,本文采用變量的一階差分表示宏觀經濟變量變化對信用利差變化的影響。對一階差分后的數據分別進行ADF檢驗,發現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序列不存在單位根,即時間序列是平穩的。因此,可建立如下回歸模型:
式中:CS表示信用利差,t表示月度。
對樣本區間內的AAA、AA+、AA三個不同評級的品種分別進行回歸,結果顯示,對于AAA、AA+級企業債而言, Durbin-Watson統計量位于1.5至1.9區間內,即殘差不存在顯著的一階自相關,回歸模型和回歸結果(見表2和表3)是有效的;但是對于AA級企業債而言,Durbin-Watson統計量顯示存在一階自相關,在回歸模型中加入被解釋變量的一階滯后項()后,重新回歸的結果(見表4)顯示,殘差不存在顯著的一階自相關,因此,AA級企業債信用利差的回歸模型調整為:
表2 AAA級企業債信用利差變化
指標名稱 1年期 3年期 5年期 7年期
C 0.002841
(0.8787) -0.001843
(0.9072) -0.006320
(0.7153) -0.004866
(0.7572)
GB -0.357330
(0.0013)*** -0.196774
(0.0231)** -0.221494
(0.0083)*** -0.158354
(0.0472)**
CPI 0.055175
(0.0292)** 0.063832
(0.0029)*** 0.059715
(0.0104)** 0.042566
(0.0425)**
Ln(M1) 0.747327
(0.3433) 0.893076
(0.1849) 1.206027
(0.1019) 1.043288
(0.1196)
Slope -0.504845
(0.0109)** -0.157946
(0.3043) -0.289356
(0.0466)** -0.276369
(0.0283)**
Volatility -0.265385
(0.2754) -0.313560
(0.1320) -0.452608
(0.0481)** -0.561596
(0.0075)***
Stock_return 0.140189
(0.3719) 0.140582
(0.3087) 0.135780
(0.3699) 0.225355
(0.1031)
R007 0.018555
(0.3917) -0.014503
(0.4225) -0.017215
(0.3848) -0.022419
(0.2138)
Adjusted R-squared 0.0969 0.1080 0.1242 0.1357
注:1.表中括號內數值表示對應系數的p值,下同;
2.***代表顯著水平為1%;**代表顯著水平為5%;*代表顯著水平為10%,下同。
表3 AA+級企業債信用利差變化
指標名稱 1年期 3年期 5年期 7年期
C 0.009959
(0.6852) 0.006773
(0.7275) 0.000189
(0.9928) -0.002180
(0.8975)
GB -0.313129
(0.0323)** -0.088097
(0.4322) -0.209864
(0.0461)** -0.165263
(0.0731)*
CPI 0.080101
(0.0169)** 0.067065
(0.0108)** 0.041269
(0.1374) 0.018763
(0.4024)
Ln(M1) 0.549378
(0.5867) 0.635268
(0.4277) 0.615818
(0.4729) 0.616700
(0.3773)
Slope -0.458983
(0.0889)* -0.140175
(0.4978) -0.381495
(0.0400)** -0.328772
(0.0209)**
Volatility -0.182062
(0.6226) -0.099722
(0.7379) -0.437302
(0.1712) -0.564595
(0.0319)**
Stock_return 0.187302
(0.3831) 0.209744
(0.2167) 0.133031
(0.4641) 0.267364
(0.0730)*
R007 -0.002346
(0.9378) -0.046851
(0.0485)** -0.031653
(0.2125) -0.024881
(0.2269)
Adjusted R-squared 0.0538 0.0779 0.0349 0.0774
表4 AA級企業債信用利差變化
指標名稱 1年期 3年期 5年期 7年期
C 0.012168
(0.6327) -0.001388
(0.9434) -0.002002
(0.9226) -0.000141
(0.9936)
GB -0.264611
(0.0840)* -0.117743
(0.2934) -0.254370
(0.0139)** -0.156635
(0.1033)
CPI 0.045775
(0.1755) 0.049854
(0.0526)* 0.025986
(0.3346) 0.014435
(0.5288)
Ln(M1) -0.030566
(0.9767) 1.058170
(0.1886) 0.798381
(0.3442 0.600122
(0.4060)
Slope -0.329954
(0.2424) -0.124338
(0.5412) -0.396290
(0.0265)** -0.318864
(0.03260)**
Volatility -0.510657
(0.1830) -0.190397
(0.5122) -0.591259
(0.0554)* -0.544234
(0.0420)**
Stock_return 0.410969
(0.0651)* 0.420351
(0.0146)** 0.286447
(0.1077) 0.407132
(0.0092)***
R007 0.055034
(0.0676)* -0.018476
(0.3971) -0.027183
(0.2424) -0.023273
(0.2422)
CSt-1 0.540881
(0.0000)*** 0.510139
(0.0000)*** 0.338231
(0.0022)*** 0.355058
(0.0012)***
Adjusted R-squared 0.2728 0.2902 0.1838 0.2263
從回歸結果得到以下幾方面的結論:
(1)宏觀經濟變量對信用利差走勢的解釋力整體偏低。從表2、表3可以看出,所選變量變化對AAA、AA+級企業債收益率變化的調整擬合優度最高僅為13%左右;而對于AA級企業債而言,在加入一階滯后項后,調整擬合優度也低于30%。這與國外實證研究結論具有一致性,如Collin, et al.(2001)等發現美國宏觀層面經濟數據也僅能解釋25%左右的信用利差變化。
(2)國債收益率變化、國債收益率曲線斜率變化的回歸系數顯著為負。國債收益率變化與信用利差變化呈反向關系,這個結論與Collin, et al.(2001)、黃文濤(2012)等的經驗發現一致。國債收益率曲線斜率增加將提高未來短期利率的預期,導致信用利差縮小;同時,收益率曲線斜率的降低可能意味著經濟將走軟,企業債券在經濟衰退時違約回收率將下降。因此,從理論上講,國債收益率曲線斜率增加將降低信用利差,本文研究結論與理論分析一致。
(3)股市變化對較低評級的AA級企業債、中長期債券信用利差影響更為明顯,可能與跨市場資金風險偏好相對較強有關。股指收益率的回歸系數為正,特別是對較低評級的AA級企業債有顯著影響,表明當股市走弱時,資金可能從股市分流向債市,從而出現股債“蹺蹺板效應”,并且這些資金可能主要投資于風險相對較高的債券。股市波動率的回歸系數為負,并且對5年、7年期債券信用利差變化的影響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顯著。股市波動率越高,顯示股市的風險較大,出于避險目的,市場對債券(特別是中長期債券)的需求增加,信用利差縮小。由于AA級企業債、中長期債券的風險相對較大,而回歸結果表明從股市流出的資金對這些券種收益率影響更為明顯,估計與跨市場資金風險偏好相對較強有關。
(4)CPI的回歸系數為正,并對AAA級企業債信用利差在5%的顯著水平下有顯著影響。CPI對信用利差的影響主要是通過消費、投資、利率和投資者對未來的預期實現的。CPI上揚會增加消費支出,投資者投資策略趨于保守,對相同風險水平的資產會要求更高的溢價補償,并且對企業債的需求下降,信用利差增大。
(5)AA級企業債信用利差一階滯后項的回歸系數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顯著,表明其信用利差變化具有一定的慣性。
結語
囿于學識水平,本文沒有對稅收、債券供給以及微觀層面的企業經營狀況等因素進行研究;從技術層面講,樣本區間內可能存在某些因素(如投資者的風險偏好發生變化等)導致回歸系數發生結構性突變,從而降低了對信用利差的解釋能力。
而且,從國外信用利差理論與實證研究的趨勢看,債券流動性風險越來越受到重視。從美國次貸危機演變過程看,債券市場流動性惡化使得許多金融企業融資發生困難,反過來加劇了信用風險,因此,債券流動性風險與信用風險相互影響。
筆者認為,由于國內債市尚未有違約事件的發生,并且,短期內系統性違約風險發生的可能性仍然不大,因此,通過對部分宏觀經濟變量的預測來判斷企業債收益率走勢,進而指導債券投資實踐可能存在一定的偏頗。目前影響信用利差的主要因素可能是債券在二級市場的流動性,而這與市場的資金成本、機構的杠桿率以及風險偏好等有關,短期內信用利差大幅走高的可能性不大。長期而言,信用債違約是必然事件,但是信用利差是否趨勢性上漲仍然面臨較大的不確定性。
注:1.本文所指債券流動性,是指微觀層面的與債券自身買賣難易程度及買賣價格相關的流動性,區別于宏觀層面的與資金面相關的市場流動性。相對于國債而言,信用債的流動性較差,因此,信用利差一方面反映信用風險,另一方面也是對低流動性的補償。目前,評估債券流動性的指標有債券收益率波動性、收益率買賣價差、對數價格變化的協方差等。
2.考慮到7年期以上(如8年期、9年期……)的品種無論是發行量還是成交量均稀少,本文沒有對7年期以上的品種進行分析。
作者單位:順德農商銀行
參考文獻:
[1]黃文濤. 信用利差和國債收益率相關性研究——以中美兩國為例[J]. 債券, 2012(12):19-25.
[2]Collin-Dufresne, P., R. Goldstein, and S. Martin. The Determinants of Credit Spread Changes[J]. Journal of Finance, 2001,56(6):1927-1957.
[3]Giesecke, K., F. Longstaff, S. Schaefer, and I. Strebulaev. Corporate Bond Default Risk: A 150-year Perspective[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11(102):233-250.
關鍵詞:可持續發展;企業投資項目決策;宏觀經濟;統計分析
一、可持續發展的含義
從理論上來說,可持續發展這一戰略包含了三個基本含義:
第一是滿足需求,特別是貧困人民的需求。它的必須條件就是完成經濟的長期、平穩、高效率的發展,它的充足條件就是把人口的數量限制在適當的范圍以內,這樣呢就可以使它呢可以滿足勞動力增長的需求,又不會讓尤其是貧困人們的需求感到有壓力。
第二是清除極端。在滿足當代人或后代人的需求時,資源與生態環境之間會存在著資源的日益減少與環境的日益惡化的問題,清除極端的必要條件是不斷探索與擴大非再生資源,不斷提高可再生資源的生產力,其充分條件則要求盡可能地節約利用資源,積極治理與保護生態環境。
第三,平等共享。要求各代人之間與同代人之間實現資源的平等與公平分配、良好生態環境的平等與公平共享。其必要條件是建立與資源的持續供給相適應的發展規模與速度,其充分條件是制定相吻合的政策與法律體系。
可持續發展就是求得達成社會經濟與環境的協調發展并且維系新的平衡,要求支撐人類的社會、經濟、資源、環境基礎具有持續性,以滿足不斷發展的需要,從而達到發展目標。可持續發展戰略強調的是經濟、社會與環境的協和發展,迫切需要的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所以,可持續發展可以最大程度的發揮經濟增長的正作用,最大程度的限制經濟增長的負作用,達成真正程度上的經濟增長,尤其是在發展戰略的制定上。
二、企業投資項目決策中的經濟統計分析
企業項目投資決策,是由相關的企業組織,根據許多的可行性研究資料,使用科學的決策手段,將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相結合,將不同投資項目或投資項目的不同方案進行估計預算和確定,挑選出最佳的決策方案全過程。投資項目的決策是投資項目過程中首要解決的一個重要階段,因為決策是否正確,不單單關系著項目以及整個企業的生產經營,嚴重的是可能的對整個國民經濟都可能有重大的影響。因此,企業選擇一個什么樣的項目進行投資也就變得及其重要了。
企業投資項目的分析可以分為微觀和宏觀兩個方面,即投資項目的微觀經濟分析和投資項目的宏觀經濟分析。
投資項目的微觀經濟分析僅僅從企業角度出發,對項目內部的費用和效益進行分析來確定投資項目的可行性,不涉及投資項目對國民經濟和整個社會的損益,因此,投資項目的微觀經濟分析就帶有較大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投資項目的宏觀經濟分析是從國民經濟的全局出發來分析評價一個項目的決策方案,投資項目的宏觀經濟分析的目的是對投資項目的社會經濟效益進行評價,以確定投資項目的實施對社會的影響。我們可以看到投資項目的宏觀經濟分析較投資項目的微觀經濟分析更具有意義。投資項目的宏觀經濟分析是從整個社會角度出發來考察、研究、預測和評價投資項目對社會的貢獻,以此決定項目的取舍,它既要考慮直接經濟效益,也要考慮間接經濟效益,從多方面評價,所以也就更有利于企業的不斷成長和社會的持續性發展,符合可持續發展的思想。投資項目的宏觀經濟分析是從國民經濟的全局出發來分析評價一個項目的決策方案,在此,我們可以看出宏觀經濟統計分析更加有助于企業的發展,而且對整個國家乃至整個社會的發展都是必要的并且是有益的。
三、實施企業投資項目決策中的宏觀經濟統計分析
在制定投資項目決策時,應根據投資主體的不同,綜合的進行微觀經濟分析和宏觀經濟分析,處理好投資項目的微觀經濟效益和宏觀經濟效益的之間兩者的關系。
宏觀經濟統計分析是企業論證投資項目對國民經濟的促進作用的估計,從整個社會的角度出發來考慮、研究、預測投資項目對預測的社會目標所作的貢獻的大小,所以當投資項目符合國際或地區產業政策、企業限于分析能力可通過咨詢有關研究機構予以解決,而相關的政府機構應積極的予以相關的幫助。
宏觀經濟統計分析要在目前已經習慣了的、確定性分析的基礎上,加強不確定性的分析,充分利用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以及經濟數學所提供的各種理論與方法,去為企業制訂各種決策方案提供科學的依據;去為企業在一定的風險下獲得盡可能多的利益或者在一定利益下承擔盡可能少的風險提供有依據的保證。
結語:
從上述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企業進行宏觀經濟統計是存在一定的技術上的難度的,并不是每個企業都能夠做到的,因此并不是強行要求每個企業都要進行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的,在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下呢,特別是對于大型的企業,很有必要進行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的的,因為大型企業的一些決策是關乎到國計民生的,所以呢特別是大型企業要在可持續發展這一戰略之下呢,進行宏觀經濟統計分析,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為我國的國民經濟的發展獻上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