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激情开心网,五月天激情社区,国产a级域名,婷婷激情综合,深爱五月激情网,第四色网址

宏觀經濟規律優選九篇

時間:2023-10-09 10:52:41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宏觀經濟規律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宏觀經濟規律

第1篇

關鍵詞:宏觀經濟環境;投資規模;投資效率

中圖分類號:F275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148X(2017)03-0035-08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依靠投資而高速增長的特征十分明顯,投資規模成為驅動我國經濟發展重要因素之一,但投資規模的擴張沒有帶來投資效率的顯著提高。在我國經濟步入“新常態”的背景下,投資規模擴張對國民經濟增長的拉動日趨乏力,而投資效率的提高成為我國經濟發展模式轉變亟待解決的問題。企業的投資行為不僅受到企業內部治理環境的影響,來自宏觀經濟環境的外生沖擊也是影響企業投資行為的重要因素。我國企業的投資行為更易受到宏觀經濟環境因素的沖擊。本文以我國非金融類上市公司2001-2015年的年度數據為樣本,試圖從經濟周期、宏觀經濟政策(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資本市場(信貸市場和股票市場)三個維度,實證分析宏觀經濟環境對我國企業投資規模與投資效率的影響,以期為提高企業的投資效率提供一定的參考。

一、理論分析和研究假設

(一)經濟周期與企業投資

企業的投資規模在完美市場假設下僅與投資機會有關。考慮到企業的投資原則,只要滿足期望投資收益率大于資本成本就會利用該投資機會。由于企業的期望投資收益率受到經濟周期的影響,經濟周期可通過投資機會影響企業的投資規模。當經濟周期處于恢復或者擴張階段時,消費者收入的增加導致社會總需求隨之增長,致使企業的期望投資收益率上升、投資機會增加,加之管理者對市場前景的預期更為樂觀,企業往往會在此時做出擴大投資的決策。因此,經濟周期對企業的投資規模具有顯著的正面影響[1]。但是,完美市場的假設在現實中難以滿足,企業的實際投資行為會受到諸多摩擦因素的影響,導致真實投資規模與最優投資規模發生偏離,即出現非效率投資。由于融資約束現象在我國企業中普遍存在,經濟周期波動會導致資本成本的變化,進而影響企業投資是否能夠得到充足的資金支持。在經濟周期緊縮時期,信貸資本收縮,資本成本上升,融資約束現象更為嚴重,更容易導致出現企業的非效率投資:受融資能力所限,大批非國有企業在經濟緊縮時期被迫放棄原本擁有的優質投資機會,進而出現投資不足;與之相反,對部分低投資機會的國有企業而言,它們即使在經濟緊縮時期也能憑借其擁有的資源稟賦優勢而保持較強的融資能力,進而出現過度投資[2]。因此,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設。

H1a:經濟周期的擴張能夠顯著促進我國企業投資規模的擴大,反之亦然。

H1b:相對于經濟周期擴張時期,經濟周期緊縮時期更容易導致企業的非效率投資。

(二)貨幣政策與企業投資

貨幣渠道與信貸渠道是貨幣政策影響企業投資行為的微觀傳導途徑,貨幣渠道通過投資機會直接影響企業的投資規模:貨幣供給總量在擴張性貨幣政策下的增加引致市場利率、資本成本相應下降,從而增加了企業的投資機會、擴大了企業的投資規模;基于Tobin Q理論,股價在擴張性貨幣政策下普遍上升,致使企業的重置成本相對于市場價值趨于下降,企業更偏好于棄舊置新、擴大其投資規模(張超等,2015)。信貸渠道通過資本供給間接地影響企業的投資規模,擴張性貨幣政策不僅增加了信貸市場上的資金供給、降低了信貸成本,而且在金融加速器的作用下可通過改善企業的資產負債表狀況而提高企業的資產凈值、增強企業的資產擔保能力,進而促進企業投資規模的擴大。所以,貨幣政策對企業的投資規模具有顯著的正面影響,但對投資效率不一定具有同樣的影響。在緊縮性貨幣緊縮下,受貨幣供應量下降的影響,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貸款供給出現明顯縮減,企業獲得信貸資本的難度加大、成本提高。面對有限的資金,企業只能通過合理的財務規劃來保持一定的融資能力,同時更加慎重地選擇投資機會,從而有利于投資效率的提高[3];基于企業經營風險趨于增加的考慮,銀行等金融機構會加強對授信企業的監督管理,從而降低了企業非效率投資行為的發生。因此,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設。

H2a:擴張性貨幣政策能夠顯著促進我國企業投資規模的擴大,反之亦然。

H2b:相對于緊縮性貨幣政策,擴張性貨幣政策更容易導致企業的非效率投資。

(三)財政政策與企業投資

政府投資對私人投資的影響主要包括“刺激私人投資,產生帶動效應”和“抑制私人投資,產生擠出效應”(劉扭霞,2000),財政政策對企業投資規模所產生的影響會因為“帶動效應”和“擠出效應”的大小而有所不同。摹按動效應”看,我國的政府投資偏向于產業鏈較長的項目,時間跨度大,波及范圍廣,對私人投資所產生的刺激作用更為明顯;從“擠出效應”看,我國的政府投資并沒有限制私人投資的領域,我國的利率也并非完全市場化,財政政策擴張所引起的利率上升幅度有限,加之貨幣政策的反向調節有效緩解了利率的上升,從而控制了私人投資成本的上升、削弱了財政政策的“擠出效應”。所以,我國的財政政策對企業投資規模的刺激作用更為顯著。

另外,關于財政政策對我國企業投資效率的影響還要考慮我國特殊的財政分權制度背景。財政分權的治理模式和缺乏良好的制度約束,導致我國的財政政策是一種在經濟周期下行期比上升期更為積極的“擴張偏向型財政政策”(方紅生和張軍,2009)。地方官員在經濟周期下行時會基于“晉升錦標賽”壓力而加大財政支出,迫于地方經濟增長壓力而加大對國有企業的干預力度,此時國有企業往往因被迫擴大投資而導致出現非效率的投資;反之,對于沒有政治關聯的非國有企業而言,并沒有在財政擴張中得到更多的投資機會。因此,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設。

H3a:擴張性財政政策能夠顯著促進我國企業投資規模的擴大,反之亦然。

H3b:相對于財政政策收縮時期,財政政策擴張時期更容易導致企業出現非效率的投資。

(四)信貸市場與企業投資

信貸資本為企業提供了更為充足的資金,減輕了企業在投資中所面臨的融資約束,同時也降低了企業的投資成本,提高了資本的整體配置效率[4]。我國金融市場制度欠缺、再融資門檻較高等問題導致我國大部分上市企業的外部融資渠道單一,面臨不同程度的融資約束問題;我國的金融市場依然是以銀行為主導,造成我國企業的外部融資更多地依賴于信貸資本。因此,信貸市場的擴張對我國企業投資規模的資金供給效應可能更為顯著。我國的地方政府出于政績考核的壓力,往往會干預國有銀行對國有企業的資金供給,導致國有企業出現嚴重的預算軟約束現象。信貸資源在信貸市場的擴張時期依然偏好于國有企業,造成國有企業呈現出越過度投資越容易獲得貸款的非正常現象;對非國有企業而言,信貸市場的擴張并沒有讓它們獲得更多的信貸資金,投資不足現象也沒有得到應有的改善(張敏等,2010)。另外,從信貸市場的監督和治理功能看,相對于信貸市場緊縮時期,銀行等金融機構對授信企業的監管力度趨于下降,也助長了企業的非效率投資行為。因此,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設。

H4a:信貸市場的擴張能夠顯著促進企業投資規模的擴大。

H4b:相對于信貸市場收縮時期,信貸市場擴張時期更容易導致企業的非效率投資。

(五)股票市場與企業投資

在資本市場完全有效時,企業的投資行為與股票市場波動無關,但現實中的資本市場并非完全有效,股票市場發展可能影響企業的投資。股票市場對企業投資規模所產生的影響被稱為股票市場的投資效應,主要包括兩種傳導機制:一是基于托賓的Q理論,股票市場的繁榮帶來企業股票價格的上揚,企業的q值相應上升,投資者對企業前景的未來預期趨于樂觀,進而帶動企業擴大投資規模;二是基于非對稱信息理論,股票價格的上漲給投資者傳遞了企業資信狀況優良的信號,導致投資者對企業未來前景的預期趨于樂觀,提高了企業從股票市場融資的能力,進而導致企業投資規模的擴張[5]。所以,股票市場發展對企業的投資規模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從對投資效率的影響看,由于融資約束在我國企業中普遍存在,股市準入門檻和股權融資成本的降低有效緩解了這部分企業因融資渠道單一所導致的投資不足現象;股票市場的繁榮推動了資本市場的完善,為企業提供了向社會融資的市場機制,進而推動了資本的市場化合理流動,提高了資金的整體配置效率,從而有效抑制了資金向過度投資企業的流動(王奇,2016)。因此,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設。

H5a:股票市場的發展能夠顯著促進我國企業投資規模的擴大。

H5b:股票市場的發展有利于抑制企業的非效率投資。

二、研究設計

(一)研究樣本選取

本文選取我國滬深兩市 A 股上市公司2001-2015年的數據為研究樣本,遵循以下標準對樣本進行了篩選:(1)在選取樣本企業時剔除ST、PT股票;(2)剔除了變量的異常值與缺失值;(3)按照研究慣例刪除了金融類公司。最終選取在考察期內符合條件并一直存續的樣本數為524家。本文所使用的財務數據主要來自于CCER和CSMAR數據庫,市場數據來自于國家統計局網站和2001-2015年的統計年鑒。另外,考慮到異常值對分析結果穩健性的影響,而選擇對公司層面的連續變量進行上下1%的winsorize處理。

(二)模型構建與變量測度

為了分析宏觀經濟環境對企業投資規模的影響,現構建計量模型(1):

INVi,t=β0+β1Qi,t-1+β2Sizei,t-1+β3Cashi,t-1+β4Levi,t-1+β5Agei,t-1+β6GDPt+β7MONt+β8FEt+β9LOADt+β10DEFAULTt+β11STOCKt+β12SRt+Industry+εi,t (1)

模型(1)中的被解變量(INV)表示企業投資規模,借鑒連玉君等的研究方法,本文用購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支付的現金表示企業的初始投資規模,并利用總資產對其進行標準化處理。模型(1)中的宏觀經濟環境解釋變量包括經濟周期、貨幣政策、財政政策、信貸市場與股票市場,為避免出現解釋變量之間的共線性問題,本文在指標設置中盡量剔除了可能的相互影響。經濟周期變量(GDP),選用常見指標 GDP增長率衡量。貨幣政策(MON),借鑒Kashyap A. K.(1991)等的做法,選擇實際貨幣供應量指標衡量,即M2 增長率減去GDP增長速度,減去居民消費物價指數增長速度后所得到的差[6]。財政政策(FE),借鑒雒敏(2012)等的做法,選擇財政支出增長率指標作為我國財政政策的變量(雒敏、聶文忠,2012)。信貸市場從信貸資本總量和信貸違約風險兩方面進行刻畫;對于信貸資本總量(LOAD),借鑒胡國柳(2014)等研究,以我國信貸資本總量的自然對數表示信貸資本總量指標(胡國柳、姜巖磊,2014);對于信貸違約風險(DEFAULT),借鑒蘇冬蔚(2009)等的做法,選取我國銀行的整體不良貸款率表示信貸市場的風險[7]。股票市場從股票市場總市值和股票市場收益率波動兩方面進行刻畫;對于股票市場總市值(STOCK),借鑒劉思佳(2010)等的研究,采用上海與深圳證券市場股票總市值代表股票市場的總量情況,并用GDP對該指標進行標準化處理;對于股票市場收益率波動(SR),借鑒周業安(2010)等的研究,用我國股票市場月收益率的標準差表示股票市場的波動性,代表股票市場的風險程度。

模型(1)中的控制變量選取企業規模(Size)、企業現金持有量(Cash)、資本結構(Lev)、企業投資機會(Q)和企業年齡(Age)的滯后一期變量作為控制變量,考慮到不同的行業具有不同的經營特點,本文還設置了表示行業差異的虛擬變量(Industry)。另外,在模型(1)中,i、t分別表示企業與年代,εi,t為隨機擾動項。

為了分析宏觀經濟環境對企業投資效率的影響,現構建計量模型(2):

EFFi,t=b0+b1Salei,t-1+b2Share1i,t-1+b3ROAi,t-1+b4GDPt+b5MONt+b5FEt+b7LOADt+b8DEFAULTt+b9STOCKt+b10SRt+Industry+i,t(2)

模型(2)中的被解釋變量投資效率(EFF),借鑒 Richardson(2006)等的研究方法,本文分兩步測度企業的投資效率:第一步利用Richardson的資本投資支出模型來估計企業最優的投資支出規模;第二步用企業的實際投資支出減去模型估計的最優投資支出。所得差額的絕對值表示企業偏離最優投資的程度,該值越大表示企業投資的非效率程度越大[8]。另外,將其中所得差額為正的一組定義為投資過度(Over Inv),而所得差額為負的一組定義為投資不足(Under Inv)。模型(2)中的控制變量選擇與投資效率相關的企業自身特征變量,包括銷售規模(Sale)、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Share1)、資產收益率(ROA)。另外,模型(2)中其它變量的解釋與上文一致。

三、實證檢驗

(一)描述性統計

表1報告了公司層面主要變量的描述性統計,從表1中可以看出企業投資規模(INV)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別為00000和06022,企業投資效率(EFF)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別為00000和05327,說明樣本企業的投資規模與投資效率都存在較大差異,這為本文的研究創造了較好的條件。表2報告了宏觀經濟環境因素的描述性統計,從表2中可以看出2001-2015年間我國宏觀經濟環境中的各個因素存在較大差距,這表明我國的宏觀經濟環境在不同的時期存在著較大差異,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宏觀經濟環境的不同對企業的投資行為存在不同的影響。

(二)多重共線性檢驗

本文所設定的模型(1)中既包括公司層面的變量,也包括宏觀層面的變量,現分別針對公司層面和宏觀層面變量之間的相關性進行檢驗,結果見表3和表4。從表3的檢驗結果可知各公司層面變量之間的相關系數較低,不存在嚴重的多重共線性問題;各控制變量均與企業投資規模或投資效率顯著相關,說明本文在控制變量上的設置是有意義的。從表4的檢驗結果可知各宏觀層面變量之間的相關系數較低,不存在嚴重的多重共線性問題,初步證明了本文解釋變量設置的合理性。

(三)假設檢驗結果

本文采用平衡面板數據進行回歸分析,并依據Hausman檢驗的結果選擇固定效應模型進行實證分析。

1.宏觀經濟環境對企業投資規模的影響

表5中式(1)表示的是控制變量與企業投資規模的回歸結果,式(2)在式(1)的基礎上引入了作為解釋變量的經濟周期,回歸結果顯示其顯著為正,說明我國企業的投資行為具有顯著的順周期特征,本文提出的假設H1a得到支持。式(3)在式(2)的基礎上引入了作為解釋變量的貨幣政策,回歸結果顯示其顯著為正,說明貨幣政策的擴張能夠顯著促進我國企業投資規模的擴大,本文提出的假設H2a得到支持。式(4)在式(3)的基礎上引入了作為解釋變量的財政政策,回歸結果顯示其顯著為正,說明財政政策的擴張能夠顯著促進我國企業投資規模的擴大,本文提出的假設H3a得到支持。式(5)在式(4)的基礎上引入了作為解釋變量的信貸市場發展指標,回歸結果顯示信貸資本總量變量顯著為正,而信貸違約風險變量顯著為負,說明我國的信貸總量配置制度和信貸市場波動風險都能夠顯著影響企業的投資規模,即信貸市場的發展能夠顯著促進我國企業投資規模的擴大,本文提出的假設H4a得到支持。式(6)在式(5)的基礎上引入了作為解釋變量的股票市場發展指標,回歸結果顯示股票市場總市值指標和股票市場收益率波動指標都沒有通過顯著性檢驗,說明股票市場的發展不能顯著促進我國企業投資規模的擴大,本文提出的假設H5a未得到有效支持,可能的原因在于我國的股票市場發展相對滯后,企業依然具有較強的信貸融資偏好,導致股票市場發展對我國企業的投資規模影響較小。

2.宏觀經濟環境對企業投資效率的影

表6中式(1)表示的是控制變量與企業投資效率的回歸結果,式(2)在式(1)的基礎上引入了作為解釋變量的經濟周期,回歸結果顯示其顯著為負,說明經濟周期的擴張能夠顯著促進企業投資效率的提高,本文提出的假設H1b得到支持。式(3)在式(2)的基礎上引入了作為解釋變量的貨幣政策,回歸結果顯示其顯著為正,這一結果表明與貨幣政策緊縮時期相比,貨幣政策寬松時期更容易導致企業的非效率投資,本文提出的假設H2b得到有效支持。式(4)在式(3)的基礎上引入了作為解釋變量的財政政策,回歸結果顯示其沒有通過顯著性檢驗,本文提出的假設H3b未得到有效支持,可能的原因在于我國政府直接利用財政政策干預經濟運行的力度越來越小,同時也減少了對微觀企業投資決策的干預。式(5)在式(4)的基礎上引入了作為解釋變量的信貸市場發展指標,其中信貸資本總量變量未通過顯著性檢驗,可能的原因在于信貸資本總量的擴張緩解了非國有企業的融資約束,有利于其投資效率的提高,加之非國有企業在我國經濟中所占比重的擴大,信貸歧視的改善,導致信貸資本總量擴張對企業投資效率影響的不確定性;信貸違約風險變量顯著為正,說明我國信貸市場的風險能夠顯著影響企業的投資效率,本文提出的假設H4b得到了部分支持。式(6)在式(5)的基礎上引入了作為解釋變量的股票市場發展指標,股票市場總市值指標和股票市場收益率波動指標都沒有通過顯著性檢驗,本文提出的假設H5未得到支持,可能的原因在于我國的股票市場發展相對滯后,股票市場融資對企業負債融資的替代效應并不明顯,對企業投資效率的影響也并不顯著。

3.穩定性檢驗

(1)宏觀經濟環境對企業投資規模的影響。首先,對被解釋變量企業投資規模進行指標替代,用企業固定資產、在建工程和工程物資之和的年增長率表示企業的投資規模,進行穩定性檢驗,結果表明對前文的研究成果并沒有產生顯著影響。其次,因為企業的投資行為往往時間跨度較長,具有一定的滯后效應,本文在所設定的模型(1)中加入解釋變量企業投資水平的滯后一期變量,采用動態面板(GMM)的估計方法重做上述檢驗,結果顯示與前文的研究結果并沒有顯著差異。

(2)宏觀經濟環境對企業投資效率的影響。首先,對被解釋變量企業投資效率進行指標替代,借鑒靳慶(2012)等的研究方法,用投資對企業價值的敏感性指標衡量企業的投資效率,依次引入宏觀經濟環境變量與企業價值的交互項,進行穩定性檢驗,結果表明對前文的研究成果并沒有產生顯著影響[9]。其次,將樣本按照解釋變量投資效率的不同,分為投資不足和投資過度兩組,重做上述檢驗,結果顯示與前文的研究結果并沒有顯著差異。

四、結論

作為企業賴以生存的基礎,宏觀經濟環境不可避免地影響著企業的投資行為。在開放型增長模式下,投資的高速增長一直是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但投資規模的擴大并不代表投資效率的提高。基于此,本文從宏觀經濟環境視角入手,結合我國特殊的制度環境分析宏觀經濟環境對我國企業投資規模、投資效率的影響,并以2001-2015年間我國上市公司的相關數據為樣本進行實證分析,得出的主要結論如下:第一,我國企業的投資規模與投資效率具有顯著的周期特征。第二,貨幣政策的擴張能促進我國企業投資規模的擴大,但不利于我國企業投資效率的提高;財政政策的擴張能促進我國企業投資規模的擴大,但對我國企業投資效率的影響并不顯著。第三,信貸市場的發展能夠促進我國企業投資規模的擴大,但對我國企業投資效率的影響并不顯著;股票市場的發展對我國企業投資規模和投資效率的影響都不顯著。

參考文獻:

[1]RA Korajczyk,A bevy.Capital Structure Choice; Macroeconomic Conditions and Financial Constraints[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3,68(1):75-109.

[2]陳艷.宏觀經濟環境、投資機會與公司投資效率[J].宏觀經濟研究,2013(8):66-72.

[3]Ben S Bernanke,Mark Gertler.Inside the Black Box: The Credit Channel of Monetary Policy Transmission[J].The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1995,9(4):27-48.

[4]Rajan Rhaguram,Luigi Zingales.Financial Dependence and Growth[J].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1996, 88(3):559-586.

[5]Jeremy C.Stein.Rational Capital Budgeting In An Irrational World[J].The Journal of Business,1996,69(4):429-455.

[6]Kashyap A.K, Stein J.C,Wilcox D.W.Monetary Policy and Credit Conditions:Evidence from the Composition of External Finance[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1,83(1):78-98.

[7]蘇冬蔚,曾海艦.宏觀經濟因素與公司資本結構變動[J].經濟研究,2009(12):52-65.

[8]Scott Richardson.Over-Investment of Free Cash Flow.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J].2006,11(2):159-189.

[9]靳慶魯,孔祥,侯青川.貨幣政策民營企業投資效率與公司期權價值[J].經濟研究,2012(5):96-106.

Investment Scale, Investment Efficiency and Macroeconomic Environment

――An Analysis based on the Empirical Data of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MA Hong1,WANG Yuan-yue2

(1.Management College,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Qingdao 266100,China;

2.School of Economics,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Qingdao 266100,China)

第2篇

經濟論文分宏觀和微觀兩種.宏觀經濟論文以整個國民經濟活動作為考察對象和寫作對象。提高宏觀經濟效果,主要靠改革經濟管理體制調動人的積極性和提高企業的生產技術以及經營管理水平.

寫作經濟論文需要注意它本身的一些基本特征:

1.科學性.即必須符合經濟活動的客觀規律,在理論上有指導意義;

2.政策性。即必須符合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

3.實用性.即體現出經濟工作的實際效益,能產生實用價值;

第3篇

[關鍵詞]數學工具;本科生;宏觀經濟學;課程體系

[基金項目]2019年度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改項目“雙一流背景下提升本科論文質量的實踐與探索”(2019xjyxm018、2019xjyxm025);

2017年度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改項目“高等宏觀經濟學課程教學改革研究”(ww6020000020)

[作者簡介]賀俊(1965—),男,安徽淮南人,管理科學與工程博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宏觀經濟和內生增長理論;張鉞(1994—),女,河南新鄉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管理學院2017級金融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宏觀經濟。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324(2020)30-0223-03[收稿日期]2019-10-03

一、引言

隨著我國的經濟發展、技術創新和社會進步,民眾對更高層次的教育需求日益加強,同時,伴隨著國家對教育的重視程度加深,提升高等教育水平成為一項較為迫切的要求。另外,隨著知識全球化進程的加快,為了適應社會對新型綜合性人才的需求,高校應當擔負起培養具有現代化知識體系、創新化的高素質人才。因此,高等教育體系需要做出適當的改革和創新,以更好地教育和培養優秀人才。其中,作為高校最大的學生群體,本科生教育具有基礎性、必要性的地位,設計合理有效的本科生課程教育體系,對促進高等教育水平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宏觀經濟學是社會科學的主要分支之一,在經濟學的發展過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宏觀經濟學主要研究社會總體的經濟行為及其帶來的結果,即研究如何使國民收入穩定地以合適的速度增長,這表明了宏觀經濟中常見的問題如經濟波動及與此關聯的就業、失業問題,價格水平及與此關聯的通貨膨脹問題,經濟增長問題等都是宏觀經濟學的主要研究問題。對于各種經濟變量,它們之間有沒有內在聯系,一個變量的變動會在多大程度上、以怎樣的方式影響另外的變量,都屬于宏觀經濟學的研究范圍。因此,宏觀經濟學囊括經濟社會的方方面面,通過觀察經濟現象、分析經濟變化、發現經濟規律,最終用經濟結論指導現實社會,宏觀經濟學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但由于我國宏觀經濟學的發展起步較晚,現有的宏觀經濟構架主要借鑒西方的宏觀經濟體系,雖然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有所取舍,但更為適用的宏觀經濟體系仍待進一步完善,這就需要更多未來學者的努力。宏觀經濟學不僅限于經濟學的范疇,隨著學科之間的交叉和發展,該學科的覆蓋面也包括了金融學、管理學、供應鏈管理等多方面,掌握宏觀經濟學的概念和知識對相關學科的本科生知識體系的構建十分必要。

與此同時,我國的本科生宏觀經濟學教育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就課程設置來說,掌握一定的數理知識和推導能力是學好宏觀經濟學的基礎,而宏觀經濟學通常與高等數學、統計學等課程同一學期開課,因此,現有的課程設置可能導致本科生知識儲備不完善,難以在宏觀經濟學的學習過程中全面、系統地理解知識點。就使用教材來講,目前本科生課程中采用的教材多為高鴻業(人大版本)的《西方經濟學(宏觀部分)》[1],教材內容偏重于知識點的理論闡述和舉例說明,輔以圖表說明,較少涉及到數學推導和證明。相較與此,龔六堂[2]和耕、吳付科[3]等作者的高等宏觀經濟學教材中,存在大量的數學推導和理論證明,學生只有在掌握相應的數理功底和數學工具運用能力的前提下,才能理解其中的道理。而宏觀經濟學作為高等宏觀經濟學的基礎和前期準備,中間不免出現了較為明顯的斷層,本科生如果學完基礎的宏觀經濟學后再接觸高等宏觀經濟學,數理基礎較差的學生會有明顯的吃力感。因此,在現有的宏觀經濟學教育過程中,應適當加入數理內容,引導本科生運用數學工具發現經濟規律,這不僅有助于加強本科生對宏觀經濟學知識的掌握程度,也為未來學習高等宏觀經濟學打下較為堅實的基礎[4]。

本文以宏觀經濟學教材中LM曲線與貨幣政策的有效性為例,通過闡述圖形分析的缺陷,并列舉借助數學工具幫助解決經濟問題的優勢,說明將數學工具引入本科宏觀經濟學教育的重要性,最后,針對我國本科生宏觀經濟學課程設置的現狀和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二、宏觀經濟學教材案例分析

貨幣政策屬于政府進行宏觀經濟調控的重要手段之一,指中央銀行通過控制貨幣供應量以及通過貨幣供應量調節利率進而影響投資和經濟體的行為,其目標包括充分就業、價格穩定、經濟持續增長和國際收支平衡。貨幣政策的效果指貨幣供應量的變動對國民收入的影響,其大小受到IS曲線(產品市場均衡,投資等于儲蓄)和LM曲線(貨幣市場均衡,貨幣需求等于供給)的斜率影響。

在高鴻業《西方經濟學(宏觀部分)》第十五章宏觀經濟政策分析中,關于貨幣政策效果的LM圖形分析部分,教材指出,在IS曲線斜率不變的情況下,LM曲線越平坦,貨幣政策的效果越差。由圖1可知,IS斜率相同,貨幣供給增加使LM曲線從L時,LM曲線較平坦時,國民收入增加較少;而LM曲線較陡峭時,國民收入增加較多。

其原因是LM曲線較平坦,表示貨幣需求受利率的影響較大,即利率稍有變動就會使貨幣需求變動很多,因而貨幣供給量變動對利率變動的作用較小,從而增加貨幣供給量的貨幣政策不會對投資和國民收入有較大影響;反之,LM曲線越陡峭,貨幣政策的效果越強。上述表述可總結為:LM曲線越平坦貨幣政策的效果越弱,實際上,這樣的結論不夠嚴謹。

根據LM曲線的表達和h的取值對斜率的作用方向相反,因此對貨幣政策的效果影響也相反。具體而言,當k不變時,h減小,LM曲線越陡峭,貨幣政策效果越好;當h不變時,k減小,LM曲線越平坦,貨幣政策效果越好。因此,教材上的表述嚴格意義上是指第一種情況,即“當k不變時,h減小,LM曲線越陡,貨幣政策效果越好”,原表述缺少了一個前提條件,即“k一定時”。

從另一個角度看,LM曲線對貨幣政策的效果影響可以從數學上得到證明。觀察貨幣政策乘數,貨幣政策乘數是從數理角度出發,對經濟等式經過一系列數學推導得出的結果。首先得出產品市場均衡條件:

-α+(1-β)y=e-dr+g(1)

及貨幣市場均衡條件:

ky-hr=m(2)

分別在控制實際貨幣供給量m和政府支出g的情況下對兩式進行微分,化簡得到財政政策乘數和貨幣政策乘數。根據貨幣政策乘數:

可知k和h的取值對乘數的作用方向相同,因此在k(h)取值一定的情況下,h(k)的減小將引起貨幣政策乘數增加,表明此時貨幣政策效果較強,與實際分析的兩種情況相符。另外,借助貨幣政策乘數,也可以直觀看出凱恩斯極端情況和古典主義極端情況下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有效性。

除此之外,龔六堂的高級宏觀經濟學教材中也提及針對復雜的經濟問題,應善于利用數學工具予以解決。例如,同樣在分析給定價格水平下決定利率和國民收入水平時,通過求解IS-LM曲線隱含的消費—投資函數和貨幣需求函數,可以得到均衡時的產出和利率水平。引入微分方程:

其中式(6)等號后第一項為Jacobi矩陣。然后進行Laplace變換并通過Cramer法則得到:

實際上,在解決復雜的經濟問題時,可能需要從數十個等式中得出經濟變量之間的關系,此時構建Jacobi矩陣使用Cramer方法給予解決相當高效,因此,借助數學工具解決經濟問題是非常必要的。

相對于數學工具,單純利用圖像來分析經濟問題可能存在較大的缺陷,不僅難以將問題解釋清楚,在遇到三維或多維問題(變量)時更是難以通過圖像表達,因此借助數學工具是較為明智的[5]。

從LM曲線與貨幣政策效果的例子可知,相較于圖像表達和分析,數學公式推導的過程更有邏輯性,結論更加嚴密。因此我們可以直觀地感受到把數學工具引入本科宏觀經濟學教育的重要性。

三、優化本科生宏觀經濟學教育的建議

1.加快課程內容的更新。針對主要參考教材中的欠缺部分,本科宏觀經濟學教育過程中應對課程內容做出適當的更新和改進,在解決經濟問題、說明經濟規律時,除了理論闡述之外,可以引入數學工具,使用數學方法給予相應的證明和分析。通過這種改進,可以促使本科生在學習過程中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提高對知識點的掌握能力,也使教材相關內容的結論更加嚴密和具有邏輯性。

第4篇

1、宏觀經濟:包括GDP增長率及其構成、CPI、市場利率水平變化、貨幣政策等;觀察宏觀經濟周期的同時,還要結合政策周期、流動性周期和企業財務周期來使用

2、行業基本面:不同行業與經濟周期的關系不同,具體有防御性行業、增長性行業、周期性行業。在分析行業的時候,我們要對行業經濟的運行狀況、產品生產、銷售、消費、技術、行業競爭力、市場競爭格局、行業政策等行業要素進行深入的分析,從而發現行業運行的內在經濟規律,進而進一步預測未來行業發展的趨勢。

3、個股選擇:定量分析:從成長性指標、財務指標和估值指標等進行定量分析,以挑選具有成長優勢、財務優勢和估值優勢的個股。

(來源:文章屋網 )

第5篇

關鍵詞:宏觀經濟學 微觀經濟學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C

當前,各個高等院校在進行經濟學講解中,都采用了把微觀和宏觀經濟學分開講解的方式,微觀多置于宏觀之前,這主要是沿襲了凱恩斯以后西方經濟學分為微觀和宏觀兩個流派的做法。微觀經濟學通過研究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來說明價格機制如何解決社會的資源配置問題;而宏觀經濟學則更多地從整體上研究社會經濟問題,涉及國家如何管理社會經濟的問題和采取何種經濟政策促進實現社會經濟發展、化解社會中不同利益的矛盾沖突,實現社會穩定,主要關注資源利用問題。

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在很多方面都有較大區別,但是又具有千絲萬縷的聯系,以下將從不同方面對這個問題進行論述。

1 微觀和宏觀經濟學的差異

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雖然同屬于經濟學科,很多教材甚至把他們編著在同一本書里,但是兩者卻存在著很多方面的差異。

首先,兩者的基本假定具有較大差異,微觀經濟學的幾個假設分別是:完全理性、市場出清和完全信息,總體是承認市場的完善性,反對政府干預;而宏觀經濟學的基本假設是市場機制不完善和政府具有調節經濟的能力。

其次,研究的內容看,微觀經濟學的基本內容主要圍繞兩個市場(產品市場和生產要素市場)和兩個主體(企業和消費者)來進行論述的,主要研究的是最為基本的單位,居民、廠商、市場等個體對象。宏觀經濟學主要的研究內容立足于經濟體整體,把國民收入的決定理論作為主要研究內容,主要研究的是整個經濟的運行規律。兩者的研究對象的差異,導致了在研究方法上的差異,微觀經濟學采用個量分析的方法,考察個量的決定、變動及其相互間的關系;宏觀經濟學由于研究方法是總量分析,分析社會經濟活動中的總量的決定、變動及其相互關系。

最后,兩者解決的問題不同,核心理論差異很大。微觀經濟學主要解決的是資源的配置問題,研究市場經濟如何使得資源配置優化,進而增加社會福利,微觀經濟學的核心理論為價格理論,也就是我們一般所說的“看不見的手理論”,其它內容都是圍繞價格理論展開的,微觀經濟學體系認為市場是有效的,主張政府不要對經濟進行過多干預。宏觀經濟學主要研究解決的是資源的利用問題,研究使現有資源如何充分利用,較好地保持經濟穩定和增長,宏觀經濟學的核心理論是國民收入決定理論,其它內容也是圍繞國民收入的決定問題這一核心理論展開,并指出市場不能完善地解決經濟問題,必須進行政府的有效干預。

2 微觀和宏觀經濟學的相互聯系

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雖然有很多不同,但是也存在著極其緊密的聯系,兩者共同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經濟學分析體系。

首先,兩者研究的目的都是探究市場經濟運行的規律,從而對人們的經濟活動提供正確的指導,使得整個資源得到最優的配置和有效利用,最終實現整個社會福利的最大化。

其次,微觀和宏觀經濟學在內容上存在相互聯系和補充,微觀經濟學研究的是假定資源已經被充分利用的前提下如何最優配置的問題,而宏觀經濟學則主要是研究資源是如何被充分利用的,因此兩者的研究內容缺一不可,缺失一個那么整個研究就會不完整,單一方面的研究也就無法進行下去。

最后,微觀經濟學是宏觀經濟學的基礎,微觀經濟學為宏觀經濟學提供了很多研究方法和思想,而宏觀的很多內容必須依賴于對微觀的研究成果才能得到,同時,微觀和宏觀經濟學都是實證經濟學,不進行價值判斷,只是對經濟問題進行實證分析和描述。

3 教學中如何利用微觀和宏觀經濟學的區別和聯系問題

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有著很多差異,又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雙方總的來說是作為一個整體出現在科學和教學體系中的,所以在教學中應該特別注意兩者的關系。

在教學中,我們要在講解其中一門課的時候,有意識地涉及另外一門課的相關內容,比如我們在講解微觀的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的時候,應該提及到宏觀經濟學中研究經濟增長時要應用此函數。同樣,我們在講解宏觀經濟學時,也應該對相關的微觀內容進行引用和比較,對兩者內在的邏輯性給予必要的闡釋。

由于微觀和宏觀經濟學在研究方法上很多地方具有統一性,因此很多微觀創立的思想在宏觀經濟學方面也得到了非常廣泛的應用,比如均衡的思想,是貫穿經濟學的一個主要思想,它是由微觀經濟學所創立的,但是在宏觀的很多內容研究上都得到了使用,尤其是在國民收入的決定問題上,均衡思想被大量應用,這樣在講解時,最好能夠把均衡思想在微觀經濟學的使用和在宏觀經濟的使用對比,聯系起來講解。

微觀和宏觀經濟學在很多方面有聯系,在很多方面也有區別,因此教師有必要對兩者之間比較大的區別詳細進行闡述,以引導學生在學習時建立起比較清晰的分析框架。比如,微觀經濟學先是提出了幾條假設,在假設的基礎上對整個經濟學問題進行分析,他本身具有更為濃厚的演繹方法;而宏觀經濟學在研究時,是對已發生的經濟現象進行總結,發現其中所蘊含的經濟規律,更偏向于歸納性的思考體系,這兩種分析問題的差異在學習中不斷地對學生進行講解和分析,非常有助于學生對該門課程的深入學習和掌握。

第6篇

關鍵詞:宏觀調控 市場經濟 目標

一、宏觀調控的內涵和意義

在構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過程中,一方面國家要把市場能夠解決的經濟問題交給市場去處理,包括供求關系、物價變化等,都需要通過市場來調節,以保證正常的市場運行;另一方面,由于市場自身的缺陷性,政府必須采取適當的手段加以干預,來彌補其缺陷和不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國家的宏觀調控,主要有以下特點:

第一,從根本目的上來說,國家宏觀調控是為了更好的滿足全社會人民的物質文化需要,以及實現社會公平正義,從而保證了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和國民經濟平穩健康的運行。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分配不公、貧富差距過大的現象普遍存在,因此,國家應采取必要的宏觀調控手段,在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的同時,保證收入分配的公正和平等。

第二,從調控的社會經濟基礎來講,它不能取代市場機制的作用,而是在市場機制發揮良好作用的基礎上,對國民經濟進行宏觀調控。可以說,國家宏觀調控是在市場機制成為整個社會資源基本的配置作用的基礎上進行調控。壟斷的出現勢必會對市場機制有所影響,這就需要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對壟斷行為進行處理,以保證市場機制的健康發展,保護公平競爭。

第三,從調控的范圍來看,所有的社會經濟活動都被市場的經濟關系聯系起來,從而國家通過宏觀調控對市場運行的間接影響,以達到對全社會經濟活動的控制。同時,將國家、集體以及個人的物質利益相協調,使局部利益和集體利益都得到了兼顧,將市場范圍內的經濟關系聯系起來,相互作用,協調各方利益不受損害。

第四,從調控的對象上看,國家的宏觀調控是通過對總需求、國民收入、物價水平等經濟變量的控制,通過一定的傳導機制,作用于市場機制,以對經濟總量的控制,影響市場主體的行為,從而達到宏觀調控的預期目標。

第五,從調控的過程上來說,為達到預期目標的宏觀調控應該是一個連續不斷的作用過程,由此可以看出國家宏觀調控具有動態性。

二、宏觀調控的手段

(一)行政手段

這是依靠行政機構,通過下達命令、指示、規定等行政方式來調節經濟活動,以達到宏觀調控目標的一種手段。因為計劃手段、經濟手段的調節功能都有一定的局限性,當計劃、經濟手段的調節都無效時,就只能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行政干預是我國目前普遍采用的調控手段,尤其當國民經濟重大比例關系失調或社會經濟某一領域失控時,運用行政手段調節將能更迅速地恢復正常的經濟秩序。

(二)經濟手段

是指政府在價值規律的基礎上借助于經濟杠桿的調節作用,對國民經濟進行宏觀調控。主要通過出臺一些財政政策和金融政策進行調控。

財政可以反映出國家、集體、企業、個人以及中央與地方的利益關系,我國的財政作用主要集中在幾個方面:第一是促進總量的平衡,通過稅收和國家預算,直接影響消費總量和投資總量,調整經濟發展的速度和結構,以保證社會總需求與總供給的平衡;第二是針對不同的產業政策和地區發展情況來實行不同的稅率標準;第三是發揮財政稅收對國民財富進行再分配的職能。

金融是由貨幣流通和信用兩部分組成,所以金融政策也包括兩個重點:一是貨幣政策,二是信貸政策。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建立于發展,金融、銀行在經濟穩定與發展中所起到的作用越來越大,在發展市場經濟的過程中,對銀行、金融的要求也越來越多:首先,隨著投資資金由政府撥款向銀行信貸的轉變,要求銀行籌集更多的資金以發揮間接融資的優勢;其次,要求銀行從根本上改變對企業實行管理監督的做法,更好的為活躍經濟創造條件;最后,要求銀行通過信貸計劃、金融政策、匯率利率等手段建立金融控制體系,加強宏觀金融調控的作用。

(三)法律手段

法律手段是指政府依靠法制力量,通過制定和運用經濟法律法規來調節經濟關系和經濟活動,以達到宏觀調控目標的一種手段。通過法律手段可以有效地規范生產經營者的活動,保證經濟運行的正常秩序。

法律手段的內容包括經濟司法和經濟立法兩個方面:經濟立法主要是由立法機關制定各種經濟法規,保護市場主體權益;經濟司法主要是由司法機關按照法律規定的制度、程序,對經濟案件進行檢察和審理的活動,維護市場秩序,懲罰和制裁經濟犯罪。

除此之外,政府的宏觀調控應建立在市場經濟運行的基礎上,政府與市場之間應保持一種恰到好處的平衡狀態,在保證市場發揮作用的前提下進行有效的調控措施。所以,政府在運用和協調各種調控手段的同時應遵循客觀的經濟規律,制定的發展政策應與市場機制相銜接,在市場健康發展的基礎上滿足其需要,在運用行政、經濟、法律手段的同時,要講究科學、適度,以保證市場機制的基礎性調節作用為前提,簡介影響經濟行為,從而達到宏觀調控的預期目標。

三、結語

在現代市場經濟中,市場機制是有效配置資源的基礎,政府針對宏觀經濟的波動運用各種手段和政策進行調節,以保證經濟的平穩運行。宏觀調控是政府干預經濟的行為,對市場資源配置的自由性、滯后性進行彌補。宏觀調控就像是“有形的手”,首先要明確政府在市場經濟中所起到的作用,其根本還是要遵循客觀的市場經濟規律。而市場經濟則像是“無形的手”,只有將“有形的手”和“無形的手”相結合,才能促進社會經濟的健康與繁榮。

參考文獻:

[1]黃伯平.行政手段參與宏觀調控:實質、特征與原因[J].中國行政管理, 2011;10

第7篇

1、經濟信息

經濟信息的定義包括廣義的經濟信息和狹義的經濟信息。從廣義的角度來說,經濟信息是指與經濟活動有關的所有信息,這些信息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次反映了經濟活動的變化;從狹義的角度看,在經濟活動的過程中直接反映出來的各種信息就是經濟信息。因此,對于已經進入信息社會的人類來說,經濟活動蘊含著豐富的經濟信息,經濟活動的發展也會帶動經濟信息的發展。不同水平的生產力對經濟信息活動的利用水平也不同,只有充分利用經濟信息才能夠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促進國民經濟的穩定、健康發展。在分類方面,宏觀經濟信息主要包括為經濟管理決策服務的信息,如投資信息、貨幣信息、分配信息、政策法規信息、戰略信息等;微觀經濟信息是指經濟活動的具體變化方面的信息,如技術開發信息、加工信息等。

2、宏觀經濟管理

宏觀經濟管理是指,政府為了保證國民經濟的穩定健康發展,在一定范圍內,對經濟運行的決策、計劃等進行調節。政府進行宏觀經濟管理的目的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包括調節社會總供給和社會總需求的有效平衡;另一方面,通過各種手段維護市場經濟秩序,彌補市場調節的缺陷,創造有利的經濟環境,實現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政府進行宏觀經濟管理能彌補市場的缺陷,調節市場主體之間的利益,保證國民經濟結構和總量的平衡;能有效地維護市場秩序,保證各個主體的公平競爭;能維護公有制的主體地位,保護國有資產的安全,提高其在市場經濟中的責任;能維護社會穩定,有效地處理國家、集體、個人之間的關系,維護公平。

二、經濟信息在宏觀經濟管理中的作用

1、經濟信息的作用

一是經濟信息能夠使經濟決策科學化。經濟信息反映了經濟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為決策者提供了預見性的決策方案。二是經濟信息能夠有效地指導經濟計劃的編制。經濟計劃的制定以統計資料、經濟信息和經濟情報為依據,但在編制過程中會遇到很多不確定的因素,有效地收集經濟信息能夠避免不確定性因素,使經濟計劃與經濟實際相適應。三是經濟信息能夠提高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企業管理者主要通過對人力、財力、物力、生產、銷售等進行有機地組織,進而實現對企業的有效管理,而這其中的每一個環節都需要經濟信息的支持。

2、宏觀經濟管理的內容

宏觀經濟是一個復雜的經濟總體,影響其發展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組織結構、經濟總量、產業結構、發展周期等。因此,必須認識宏觀經濟管理的主要內容,即宏觀經濟管理的主要作用。從目標來說,宏觀經濟管理主要從經濟規律出發,克服市場自身的缺陷,保證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從任務來說,宏觀經濟管理按過程來說主要有決策、調節、監督等重任;按管理方式來說,有直接管理和間接管理。

3、經濟信息對宏觀經濟管理的作用體現

一是經濟信息能夠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經濟信息是制定經濟政策的主要依據,同時也能夠監督經濟活動,聯系各個經濟部門。二是經濟信息對社會經濟的發展具有推動作用。經濟信息也是一種資源,且投資少、見效快,有效地開發和利用信息資源能夠對社會經濟的發展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三是經濟信息能夠提高人類的智力。信息就是知識,人們在生產生活中需要接收大量的信息,這些信息的融合和再生就產生了新的知識,借助電腦之類的外部存儲設備能夠解放人的大腦,讓人腦從繁重的勞動中解脫出來,從而提高了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此外,人們能夠利用所掌握的信息與自身的信息融合,從而提高了管理水平。

三、經濟信息在宏觀經濟管理中的應用

1、在宏觀經濟管理目標中的應用

宏觀經濟管理目標為宏觀經濟管理指明了方向,有了目標,宏觀經濟管理的措施才能夠有針對性。經濟信息為宏觀目標管理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依據,它顯示了市場的供需情況,如人口增長數量、居民購買力的變化等,只有依據這些信息才能夠減少不確定因素的影響,使目標更加科學可行,從而推動國民經濟的穩定發展。我國的宏觀經濟管理目標是:在充分發揮市場調節作用和企業自主經營的基礎上,政府正確使用宏觀經濟管理職能,以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滿足人民對物質文化的要求。宏觀經濟管理的目標主要包括經濟穩定、經濟增長、宏觀效益和生活水平。經濟穩定目標包括經濟總量平衡、國際收支平衡、物價穩定;經濟增長目標是指一定時期內社會總產品的價值表現和人均占有量所要達到的新水平;宏觀效益目標是指國民經濟發展中社會總投入與總產出的比例;生活水平目標是指在經濟穩定、經濟增長和宏觀效益的影響下,人民的物質文化水平。宏觀經濟管理目標反映了總體經濟在運行速度、效益等方面的關系,而在實際情況中,它很難達到完美的程度。因此,在制定宏觀經濟目標時要把握好以下幾個原則:一是主次分明。宏觀經濟的運行充滿了矛盾,這些矛盾的交織制約了國民經濟的發展。如當需求過多時,有可能存在供給不足;當總量平衡時,有可能結構失衡。因此,必須主次分明,抓主要矛盾,有的放矢,提高目標的科學性。二是有所取舍。宏觀經濟目標不可能全面覆蓋,總要有所取舍。因此,在制定宏觀經濟管理目標的過程中,要把握好大方向,做到利大于弊。三是量度適中。宏觀經濟管理目標的各項指標要達到精準十分困難,應該有一定的彈性,也就是要量度適中,不能過高也不能過低,這樣才能有實現的可能。為實現宏觀經濟管理目標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制定戰略。宏觀經濟管理目標的實現過程十分復雜,需要精密部署。另外,還要善于抓主要矛盾,根據實際經濟運行情況實施戰略轉移。同時,在實現步驟上,要充分考慮現階段內的人力、物力、財力的情況,分階段實現。二是落實責任。宏觀經濟管理目標的實現必須要落實責任,以提高各方面的積極性。特別是各級政府,在給予他們宏觀調控權利的同時還要讓他們承擔相應的責任。三是組織實施。第一,要做好宣傳動員工作,通過各種形式宣傳目標的內容、意義、實施步驟等信息,統一認識,調動積極性。第二,要制定好政策、協調好工作,以利于各部門之間的合作,提高目標的實現速度。第三,要做好信息收集和評價工作,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確保按預定目標進行。

2、在宏觀經濟計劃管理中的應用

計劃管理需要有經濟信息的支持,離開經濟信息的支持,宏觀經濟計劃管理就成了無本之木。宏觀經濟計劃是一種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規劃,是一個龐大的體系,因此宏觀經濟計劃的編制過程也十分復雜,其中必須重視經濟信息的導向作用。為了促進計劃的實現,必須充分利用信息手段引導企業和市場,必須做好宏觀經濟和市場的檢測工作,積極收集信息,特別是投資、消費等方面的信息,并將其加工和傳遞。此外,還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制度。

3、在宏觀經濟決策中的應用

宏觀經濟決策是指為了實現國民經濟、地方經濟或部門經濟的發展目標而制定的實施方案。宏觀經濟決策的科學與否關系到宏觀經濟管理水平能否提高,如果宏觀經濟決策違規經濟規律,必然導致經濟發展的隨意性,因此,必須充分利用經濟信息,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宏觀經濟決策的基本程序有:一是確定目標。目標要根據實際存在的問題確定,在確定目標前必須深入研究經濟信息,發現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找到原因。二是制定方案。方案的制定必須以全面的、準確的經濟信息為依據,同時還要擬定多個備選方案,提高決策的優化程度。三是評價方案。評價方案是指依據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人力、物力等方面的指標在多個備選方案中選擇最優的一個。四是反饋信息。方案在實施的過程中必須做好信息反饋工作,并跟蹤驗證,在主客觀條件變化或決策有誤時要及時調整。

四、有效應用經濟信息的對策

1、全面收集信息

信息收集是保證經濟信息有效應用的基礎。在收集信息時要注意以下幾個原則:一是計劃性原則,即要根據國家、地區和行業的經濟信息資料確定一個科學的目標,此目標要切合實際,突出重點。二是時效性原則,即要提高反應速度,確保信息的時效性。三是針對性原則,即所收集的信息必須切合實際,緊密結合服務對象的需要。四是連貫性原則,即要保持信息的連貫,不斷積累,豐富信息。在收集程序方面,一要分析服務對象的需求,了解他們對信息需求的內容。二要保證信息源的準確性、時效性、全面性,以便選擇最優的經濟信息資源。三要采用多樣化的信息收集方法,如文獻法、內部資料法、參觀訪問法等。

2、有效整理信息

在收集到信息后,要做好信息的篩選、分類、編碼、存儲和更新工作,同時還要建立對應的索引,以方便查閱。經濟信息的整理能夠提高信息的真實性,并使其條理化,以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

3、建設信息網絡

信息資源的儲量是無限的,并且在開發利用中其還能夠得到豐富,因此,必須建設高效的信息網絡,使經濟信息能夠得到有效的利用。一是政府要加強宏觀指導,成立管理機構,動員各方面的力量參與其中。二是要以市場需求為動力,同時還要引導用戶參與到信息網絡的建設中。三是聯合共建。經濟信息網絡的建設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除國家投資外,還要積極吸引多方資金,建立共享網絡,避免重復建設,提高信息的收集效率和使用效率。四是開發信息市場。要充分利用網絡、電視、廣播等媒介,宣傳經濟信息的作用,拓寬經濟信息的覆蓋范圍。五是培養信息人才。要制定人才培養戰略,不僅要重視現有人才的培養,還要利用高等教育培養后備信息人才。

第8篇

關鍵詞:市場經濟;宏觀經濟;調控;作用

強有力的宏觀調控能夠實現,是市場經濟宏觀調控的基本特征之一。加強宏觀調控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和必要方式,同樣克服突如其來的經濟危機,其最好的辦法還是雙管齊下。考慮到市場經濟的正常運行,更要國家的宏觀調控政策作為有力的支撐體,這樣才能使得經濟趨于平穩的狀態中。

一、宏觀經濟的調控在我國市場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計劃與市場調節并行結合的一種經濟體制,在市場調節的同時國家進行干預,這一點和西方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是一致的。這一觀點是繼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和凱恩斯提出市場有一只看不見的手的觀點之后的又一個重大發現,它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具有巨大的理論指導意義。我國是一個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國家,經濟的更快更好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內在需求。我們既要充分發揮市場經濟的優勢,又要防止市場存在的漏洞給經濟發展帶來巨大的阻礙作用。因此,我國在追求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政府一定要在其中發揮積極主動的作用,必須充分認識到我國的市場經濟體制是國家在參與宏觀經濟調控下的市場經濟,同時深刻理解我國實行的社會主義制度是更加有利于我國市場經濟發展需求的。隨著科學技術的日益發展,經濟的可見性越來越清晰,看不見的手被人們很好地把控著。國家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宏觀調控,是完全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的,所以要將政府的職能干預和市場經濟規律整合一起看,切忌將他們看作成對立面。將經濟計劃,國家干預和自由發展融為一體是我國現代市場經濟的發展需要,也是經濟運作符合時展的特點,必須徹底扭轉傳統的經濟發展理念,深化經濟發展的認識。

二、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不利因素

(一)我國經濟的增長是以犧牲不可再生資源為代價的,這些不可再生資源是我國非常寶貴的財富,有著很大的升值空間。對它們過度的開采和利用,也會影響到下一代的生存。現在為了促進經濟的發展,盲目地利用和浪費,而且利用的效率也非常低,使得我國的不可再生資源造成了極大的浪費。而且在對這些資源利用的過程中,對環境也造成了很大的破壞。我國的政府已經重視到這個問題,正在積極的尋求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方法。但是這個問題依然存在于我國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據相關調查研究發現,隨著我國工程企業的不斷增多,居民的生活用水和某些海域也受到了越來越嚴重的污染。隨著城市污染的加劇,我國政府加大了對城市環境的保護力度,使得很多工廠企業轉移到了環境保護相對較弱的農村,從而對農村的農作物和農民的身體產生了巨大的威脅。目前我國的經濟增長方式依然屬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和低效率型,這也是我國的宏觀調控重點要解決的內容。

(二)我國的法律規范沒有跟上市場經濟發展的步伐,使我國的市場經常出現假冒偽劣產品和侵犯知識產權等現象。為了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我國倡導自主創新,但是這種創新并不是盲目的創新,要受到一定的體制的約束。要想使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得到穩定的發展,就需要相應的法律規范做保障。目前我國的法律規范還不健全,老百姓也缺乏一定的法律常識。還有企業在經營的過程中缺乏一定的法律意識,對相關的技術沒有形成專利,從而也就不能夠做到有效的保護。市場上會有人對于出現的新技術、核心產品進行模仿和假冒,這也就使企業的創新受到了阻礙。

三、如何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中充分發揮宏觀經濟的調控作用

(一)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將它作為宏觀調控的指導思想

宏觀經濟的調控作用能在我國市場經濟發展中取得成果,主要歸功于以科學發展觀作為其指導思想,從而使得宏觀經濟發揮科學、預見、主觀的調控作用,致力于解決在經濟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和沖突。在我國社會主義發展進程中,我國經濟出現過大起大落的現象,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在經濟的發展上急于求成的思想起主要作用,對發展速度的執著追求。在這種大起大落的情況下,國家才不得不進行宏觀經濟調控,使得出現的經濟問題得到有效治理。目前,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思想的,主要以防止經濟發展過熱為主,主要是指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過快的趨勢或者有發展過熱的勢頭時,就采取調控措施主動調控,防止經濟出現不合常理的過快發展,基本保持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平穩性,還能促進我國經濟積極發展。

(二)阻止消極因素的影響,加強我國市場經濟的積極作用

在經濟活動特別是市場經濟活動中,因為存在一定的市場競爭規律,市場經濟會表現為積極和消極兩個方面的作用。消極方面主要是指在市場經濟的發展過程中,具有一定的自發性,盲目性和浮動性,在一定條件的促使下會導致經濟危機的爆發,甚至會嚴重阻礙社會的發展。市場經濟的這種消極性也可以稱為市場弱點,它是不能消除的客觀存在,一定要注重對它的宏觀調控作用,使得市場經濟的積極性充分發揮有效作用。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過程中當然也暴露了市場“弱點”,主要表現在我國在生產和投資上面的盲目性,它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社會再生產比例失衡,使得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不再在計劃以內,進而導致經濟市場的秩序混亂,社會生產力停滯不前,阻礙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所以,一定要充分發揮宏觀經濟的調控作用,遏制市場弱點的出現,充分認識并理解宏觀經濟調控的必要性,努力學習其他國家在這一方面的成功經驗,堅定不移地利用理論作為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宏觀經濟調控的理論依據,調節社會總需求和總供給,保證市場經濟持續有效的運行。

四、結束語

總之,在當代我國市場經濟宏觀調控的建設中,要進一步加強和改善市場經濟的宏觀調控政策和策略,有效避免經濟的起伏不定和突發狀況,使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更加穩定健康,使國民得以安居樂業。

參考文獻:

[1]盧鋒.新時期經濟增長與宏觀調控特點[J].上海經濟,2010.

[2]張紅榮.論經濟管制與宏觀經濟調控的關系[J].中國市場,2014.

第9篇

我國從2005年開始人民幣匯率機制改革,改革的總體目標是,建立健全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體制,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人民幣匯率改革要堅持的原則是主動性、可控性和漸進性。主動性,就是主要根據我國自身改革和發展的需要,決定匯率改革的方式、內容和時機。匯率改革要充分考慮對宏觀經濟穩定、經濟增長和就業的影響;可控性,就是人民幣匯率的變化要在宏觀管理上能夠控制得住,既要推進改革,又不能失去控制,避免出現金融市場動蕩和經濟大的波動;漸進性,就是根據市場變化,充分考慮各方面的承受能力,有步驟地推進改革。我國人民幣匯率機制改革的目標和原則反映了人民幣匯率機制的內在要求,我們的目標和原則無疑是科學合理的。人民幣匯率機制的內在要求有哪些內容呢?

(一)人民幣匯率變化應遵循固有的經濟規律

我們大家都知道,影響匯率變化的因素很多,諸如利率水平、物價及通貨膨脹水平、國際收支狀況及外匯供求關系、財政經濟狀況、國際儲備情況、宏觀經濟政策、貨幣當局干預、市場心理預期、國際投機活動、突發事件等等,都可能會對匯率變化產生一定的作用。這些經濟元素都在經濟規律的主導下表達出自己特有的信息,相互約束且相互支撐。經濟規律不可能因為人們的某種需要而改變自己的運行方式。

(二)人民幣匯率變化應保護本國的合法權益

人民幣匯率問題是中國的問題。人民幣匯率的變化不應該由其他國家或其他什么人來左右,而應該由中國自己根據國內外經濟形勢變化,對人民幣匯率作出“恰當的安排和選擇”。人民幣或升值,或貶值,或者匯率保持穩定,都應該確保中國的國家利益不受損害。中國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人民幣匯率不管如何變化,都不會損害他國的利益,也不會以犧牲世界經濟的穩定發展為前提。

(三)人民幣匯率變化是經濟規律支配與人為干預的有機統一

人民幣堅持以市場供求為基礎、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有管理的浮動是指人民幣匯率變化不應該是隨機的、無序的,更不應該是混亂的,它的變化一定是向好的。正象總理早在2005年6月的亞歐財長會議上強調的那樣,人民幣匯率改革必須堅持“主動性、可控性和漸進性”三原則,“不僅有利于中國宏觀經濟的穩定和發展,也有利于周邊國家以及世界經濟的穩定和發展”。

二、人民幣匯率變化對經濟的影響

(一)人民幣匯率變化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人民幣升值給中國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主要有:①可能會給中國的通貨緊縮帶來更大的壓力;②可能降低對外資的吸引力,減少外商對中國的直接投資;③可能給中國的外貿出口造成嚴重困難;④可能會降低中國外向型企業的利潤率,增大就業壓力;⑤可能導致財政赤字增加,同時影響貨幣政策的穩定;⑥可能會吸引熱錢大量流入中國,進而影響中國金融市場的穩定;⑦可能導致巨額外匯儲備縮水;⑧可能加劇我國的資本外流;⑨可能導致貿易逆差的出現或增加。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分析指出,“人民幣大幅升值會造成中國經濟較好增長勢頭被打斷,還可能對中國的價格體系造成沖擊”。

(二)人民幣匯率變化對美國經濟的影響

IMF首席經濟學家布蘭查德最近表示,人民幣升值本身并不能解決美國和全球其他地區的經濟問題,即便人民幣和其他主要亞洲貨幣升值20%,最多也只能幫助美國出口實現相當于GDP的1%的增長。美國知名經濟專家、智庫卡內基高級研究員艾伯特?凱德爾最近發表題為《中國貨幣:不是問題》的文章指出,人民幣被迫升值無法解決美國經濟的長遠需求。美國凱托學會貿易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格里斯沃爾德認為,強勢人民幣對美國經濟和制造業而言并非良藥,如果美方以提高中國產品關稅來強迫人民幣升值,將是一個“巨大的錯誤”,因為其最直接的后果將是美國物價上漲,通貨膨脹勢必增加消費者的負擔,影響美國經濟發展。

(三)人民幣匯率變化對世界經濟的影響

摩根士丹利公司(亞洲)董事長史蒂芬?羅奇認為,人民幣升值不僅無助于發達國家解決貿易赤字問題,還會給剛剛走出衰退的世界經濟增添更大的波動壓力。南非第一國民銀行經濟學家約翰?洛斯認為,人民幣匯率問題與貿易平衡狀況無關,人民幣升值無論是對中國自身,還是對世界經濟的復蘇都是不利的。如果西方發達國家忽略中國對世界經濟貢獻的作用,迫使中國拉高人民幣匯率,一旦中國經濟陷入低谷,西方國家相關企業勢必遭受重大損失。《歐洲時報》發表文章說,美國試圖迫使人民幣升值可能導致中國、亞洲乃至世界經濟動蕩。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認為人民幣的升值無法幫助全球經濟恢復平衡,反而會阻礙全球經濟復蘇。

商務部研究院的文章指出,如果人民幣升值,中國出口產品的價格將被抬高,從而造成國外消費者福利水平的下降,這只能使他們進一步壓縮開支,最終導致的結果必然是抑制需求、打擊消費,不利于世界經濟的復蘇和增長。

三、中國讓世界對全球經濟的復蘇充滿信心

雖然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但每當世界經濟危機四伏的時候,中國總是給全世界帶去希望和信心。這不僅是中國人民對世界人民的美好祝福,而且是中國人民力量的體現。在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中,中國政府本著高度負責的態度,從維護本地區的穩定和發展的大局出發,做出了人民幣不貶值的決定,承受了巨大壓力,付出了很大代價,此舉對亞洲乃至世界金融、經濟的穩定和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堅持人民幣不貶值的同時,中國政府采取努力擴大內需,刺激經濟增長的政策,保持了國內經濟健康和穩定增長,對緩解亞洲經濟緊張形勢、帶動亞洲經濟復蘇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中,中國政府一方面對本國經濟進行有效的宏觀調控,拉動內需,刺激國內經濟向好發展,另一方面更加開放國內市場,同時人民幣匯率在不斷地小幅升值,為貿易伙伴創造互利雙贏的合作條件。在全球合作、共同應對金融危機的行動中,中國成為世界經濟最具活力的引擎,拉動全世界的經濟逐步走出低谷。

相關文章
相關期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riav国产精品 | 亚洲综合九九 | 国产成人性毛片 | 狠狠亚洲婷婷综合色香五 | h视频导航| 久久国产精彩视频 | 视频在线你懂的 | 国产精品久久精品牛牛影视 | 本站只有精品 | 午夜美女福利视频 | 欧洲欧美成人免费大片 | 毛片一级在线观看 | 99re6在线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 久久亚洲免费视频 | 斯巴达克斯第四季电视剧全集在线看 | 久国产 | 放荡的美妇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va在线 | www.四虎影视.com| 久久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 五月天亚洲综合 | 青青草色久综合网 | 日韩视频 中文字幕 | 每日更新在线观看 |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 91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 | 五月花综合网 | 欧美日韩午夜精品不卡综合 | 视频免费观看 | 永久在线毛片免费观看 | 青青艹视频在线 | 四虎影永久在线观看精品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hd |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视频99 | av美女图片| 久久久国产成人精品 | 精品在线免费视频 | 日本福利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日韩成人综合天堂 | 九九视频在线播放 |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