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09 10:52:42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你對生命的理解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寫一寫你自己了解到的生命現象,也可以是你自己了解到的或身邊發生的熱愛生命的故事。
【寫作斑馬線】
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寫下來,要寫出自己從中獲得的感受和啟發。(比如,這種現象或這件事讓你對生命有了怎樣的認識和感悟。)
【審題小橘燈】
本次習作內容廣泛,可以利用課本中的資料,也可以另選角度來寫;要學會借鑒本組課文在表達方式上的共同特點,也就是——由一件事情或某一生命現象引發思考,來表達自己對生命的理解和感悟。我們可以借鑒這種表達方式來寫,把自己選擇的人或物中最能打動人心的一件事或一個場景或一種生命現象寫下來。如:
(1)要突出殘疾人熱愛生命,我們可以選取主人公如何刻苦練習書法的事情,然后加上自己對這件事的思考和認識。
(2)要突出辛勤的農民用勞動創造美好生活的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我們可以選取烈日下農民不畏一切艱辛勞作,以及看到秧苗茁壯成長的欣喜情景來寫,并加上自己從中得到的認識。
【下筆闖迷宮】
要想寫好本次作文,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思考:
(1)在寫作視角上:你可以寫出使你感到生命可貴的有哪些事;可以寫出你是如何珍愛自己(或他人他物)的生命的;可以寫你對生命的理解、認識和感悟;可以寫“生命”從無到有再到無的歷程;可以寫生活中某些人是如何不愛生活的,然后提醒讀者要熱愛生活……既可以選以上方面之一,寫深寫透,也可以綜合以上幾方面寫,只要最終能表達出 “要熱愛生命”這個中心就可以。
(2)在寫作內容上:既可以詳細地記敘一件你所經歷的事情,也可以采用詳略結合的方式寫幾件事。不論寫一件事還是多件事,都要圍繞一個中心,說明一個與熱愛生命有關的道理,這是最關鍵的。
(3)在寫作對象上:既可以寫人的生命,也可以寫動植物的生命,還可以寫宇宙中一切沒有生命的物體的“生命”。選后者寫,可能更會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當然要想寫好比較難。
(4)在表達方式上:既可以把自己對生命的熱愛之情、贊美之意,融入到記敘之中,融入到文章的字里行間,也可以在文章結尾處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發出對生命的贊美、熱愛和謳歌之情。
(5)為了使文章更有深度和力度,煥發出強勁的“生命”力,可以搜集一些關于“生命”的名人名言或偉人的事例,巧妙地穿插在文章之中,這樣會大大增強你的作文的文化含量和價值,使人更受教益。
【寫作禁行區】
“生命”是一個宏觀的概念,談生命的感悟,可以有感而發,但要基于某種現象或事實。若脫離事實談對生命的感悟,只能是空談,這樣感悟也就失去了意義。
【素材集裝箱】
九死一生 亙古不滅 好生之德 命中注定 命世之才 生不逢時
我在每一天里重新誕生,每天都是我新生命的開始。
——左拉
人的一生是短的,但如果卑劣地過,這短短的一生,就太長了。
——莎士比亞
游魚沉默于水中,野獸喧鬧于大寺,飛鳥在空中歌唱。可是人啊,它具有海洋的沉默,大地的喧吵,與天空的樂章。
——泰戈爾
一本《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海倫凱勒報予失明的一生最平和的微笑。
一部《史記》是司馬遷報予不公的生命最動人的微笑。
人生在世,難免有失敗與無奈,這需要我們懷抱感恩的心,用對生命所有的愛與希望,感恩挫折。
低矮的牢房里閃爍著昏暗的燭火,小小的天窗連接著外面沉沉的黑。牢房外冷雨瓢潑的下,雨絲如萬箭齊發,大地無處可逃,只能靜靜的躺在那一片透明的血泊中。牢房中,你獨自踱步,內心的淚如萬箭齊射,你無所適從,唯有任憑冰冷的淚水淹沒你的頸,你的頭,等待那最后窒息的一刻。桌上的圣旨靜靜的躺著,刺眼的大字一點一點灼傷了你的眼睛。當慷慨的死與茍且的活成為你的選擇時,你迷茫了。命運待你如此不公,也許你該順隨他意,用一死來了卻無盡的屈辱與悲痛。
你還依稀記得那天朝堂上漢武帝的盛怒,你還依稀記得那天周圍文武百官丑惡的嘴臉,你還依稀記得這期間你受的百般煎熬種種屈辱,你恨,恨蒼天無眼恨奸人當道,恨一生多艱命運不公。你不再留戀這黑暗的人世,不再留連這無道的世間,你決定用死來結束這本不該然而耳畔響起了父親臨終時的遺愿,腦中浮現出那未完成的史記,文中充斥著拘而演《周易》的文王,厄而作《春秋》的仲尼,失明卻著有《國語》的左丘……你對生命所有的愛與希望重新被點燃,你對生命的感恩燃起了無窮的勇氣。你毅然決定茍且的活下來,用高貴的姿態俯視屈辱,用有意義的一生對挫折微笑。在你余下的一生中充斥著世人的嘲笑,充斥著旁人的不屑,充斥著無數的不理解,但這都不能澆滅你對生命的愛與希望,都不能讓你埋怨生活意志消沉,都不能阻止你勇敢的面對不幸,豁達的處理挫折。
終于一部《史記》使你能以勝利者的姿態面對挫折。
終于一部《史記》使你的光芒永垂千古。
終于一部《史記》讓你向世人證明了生命的永生。
周末,小老鼠阿克多和美美兔去見羊老師。
“羊老師,第五單元的課程就要學完了,老師肯定要我們寫關于生命的作文,可我們心里沒底啊。”阿克多一見到羊老師,就著急地說。
羊老師說:“關于生命,你們了解多少,能說說嗎?”
美美兔說:“從課本中,我知道生命是頑強的,一粒種子,在磚縫里都能頑強地生存。”
阿克多說:“我知道生命也是美麗的,一只毛毛蟲,它還可以變成蝴蝶。”
美美兔說:“羊老師,您對生命有怎樣的認識呢?”
“我啊,對生命的認識有好多,但是感受最深的是――生命很短暫。”
阿克多說:“羊老師,您為什么對生命的短暫感受最深呢?”
“剛才你們進來的時候,我還在想,以前我也有你們這樣的童年,蹦蹦跳跳,說說笑笑,天真爛漫,真好啊,仿佛就像昨天的事情。可是,轉眼之間我就不再年輕了,再不抓緊做點事,那就來不及了。”
美美兔說:“羊老師,要是讓您寫這篇作文,您一定要寫生命的短暫吧?”
“是啊,對生命來說,你可能有很多的想法,了解到很多關于生命的故事,但是要寫成作文,同樣也要寫感受最深的。”
阿克多說:“羊老師,比如說,生命是美麗的,生命是頑強的,生命是短暫的,生命是寶貴的,等等等等,要說的方面很多。可是,要是寫成作文,我就覺得總是干巴巴的幾句話,再寫就沒詞了。”
羊老師說:“你要運用描寫、記敘的表達方式,一定要把生命的現象描寫得細膩、逼真,形象、感人,還要把生命故事的前因后果、過程細節敘述清楚,像其他作文一樣,也要重點突出。”
美美兔說:“可以加幾句議論、抒情之類的嗎?”
“可以啊,運用抒情、議論的表達方式,表達你對生命的熱愛、感悟、理解、贊美,呼吁人們珍愛生命,這樣更有感染力。”
阿克多思索了一會兒,說:“今年春游的時候,小猴撇拉腳兒一腳把一只土蜂踩到沙土里,當我把土蜂扒出來的時候,它的一只翅膀好像折斷了,在原地打轉,怎么也飛不起來。我們看了很久,它最后還是飛走了。美美兔,當時你也看到了。羊老師,我就寫這件事,可以嗎?”
“可以啊,《花的勇氣》也就是寫一件關于生命的小事。不過,你要把整個過程寫清楚。比如,小猴為什么踩土蜂,你為什么要救它,小土蜂是怎樣頑強地飛起來的,這個過程要寫得細致。還有更重要的,你要想清楚,為什么要寫這件事,你想告訴讀者什么。”
上天賜予人的生命,乃是一種幸福,不管醫生遇到什么樣的困難,對于生命來說,都是應當珍惜的。因為你的生命不僅僅屬于你自己,這個家庭,這個社會都會有你的一部分。失去了那一部分終究是難以補回來的,所以生命之于人是一種萬幸。
當生命第一次誕生,我們是喜是憂,無人能說的清楚。人生的未來都在與生命的抗爭中而變幻著。當你的生命落定,這便是一個起點,因為有了生命,意味著擁有了幾個未知數,盡管那未知數還未解決,但最終對于我們來說是有了希望。畢竟人生的起步是有了行走的依靠。二十幾年的春風秋雨讓我們的生命經歷了無數次的變換,風雨中我們沒有爬下過。也許這就是生命在我的身上的體現吧!當我第一次見到陽光時,我欣喜若狂,以為是我擁有了太陽;當我第一次看到月亮是,以為那月亮是專為我而明亮的;當我第一次取得成功時,我哭了,因為我知道曾經的太陽、月亮都是我夢中的,而此時的才是真實的。那一刻,生命的意義對我而言是難以用言語來形容的。如今當我看著窗外那既熟悉又陌生的物影時,忽然心中有了一個念想:假如我沒有生命,假如我沒有思想,那外邊的世界將會是一個什么樣子呢?其實這樣的問題并不荒唐,因為人的生命是在有無之間變幻著的。擁有一切,珍惜一切,那生命便會成為生命,擁有一切而不珍惜,那生命則是一個玩笑,今天說了明天就會忘記。
當生命第一次降臨給你時,幸福的花朵應是開放著的,那生命的游程也算有了暫時的歸路。也就是生命之種已落塵心間。有時想的多了,便會對生命的意義產生疑問。但每到睡覺時便會忘的干干凈凈。也許經歷過的事情并不多,也許接觸過的人更不多。但我感覺無論以前做過什么,現在都覺得很有意義,因為畢竟用自己的生命去完成的。阿萊對于人生的理解當是一種“浮解”,《塵埃落定》更是對這種“浮解”的異化。生命的有無便在吹灰的瞬間消失了。我曾相信過他,但經過幾次生命的“劫難“,我的心里多了一份懷疑。落定的生命并不完全屬于你自己。如果你不珍惜,如果你不增加完美,如果你對生命的理解毫無意義。那么,生命的一切都會將全是”零“。于是我便對落塵有了看法。生命的產生就是一種落塵的感覺,更是一種落塵的味道,難道在你的意識中沒有嗎?
生命是自己的,思想是自己的,行動、言語是自己的,但唯一不是自己的,就是“落塵”
所以說這些東西,還為時尚早。
其實他們沒有辦法理解,別人也是在這里的,很多事情,都有了定數。
也許就像他們所說的那樣,很長一段時間你都找不到屬于你自己的出路,而是在這個路口一直慢慢的摸索,即便是他們說了很多實話,也未必能夠放的心里去。
歸根到底還是由于你對他的不信任。
所以從這樣一件事情,能掙他只是想測試,你根本就沒有對你有那么多的想法。一直以來,你都會覺得,是他們在胡攪蠻纏,可是卻從來不知道這件事情的原委到底是怎樣的。
如果我們的生命當中也會有那些正義的朋友相助,會不會結局,也會變得不同。
有時候我也不能理解你對生命的解釋。
我們可能在等待可是未來的那些未知到底是什么我們也不知道。
1認識7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正確讀寫”濃郁,流連,小徑,穿越,流暢,引導,悄然,竟然,靈性,經歷,瞬間,撲閃,張望,概念,弧線,飛翔,權利,繽紛,花繁葉茂,磕磕絆絆,多姿多彩“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后三個自然段。摘錄、積累好詞佳句。
3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蘊含深意。
4體會盲童對生活的熱愛,感受作者對生命的關愛,懂得珍惜生命,熱愛生活。
二、學習重難點:
本文教學的重難點是引導學生深入體會文中一些含義很深的詞句,并自主發現、總結體會句子含義的方法。
三、學習過程:
第一課時
一、交流資料,分享信息:
1小組交流:在小組長的組織下,每位同學介紹自己收集到的熱愛生命的有關資料。
2全般交流:小組推薦代表匯報本組同學搜集到的資料,教師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方法進行介紹,如可以概括來熱愛生命的人都有哪些,也可以簡要談談某一類人的主要事跡,還可以具體介紹某一個人的感人故事。
二、激情導入,感知課文:
1教師導入:同學們介紹的這些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故事,太令人感動了。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生命就像一張雪白的畫布,只有精心設計,努力描繪,才不會空白與單調;生命也如多姿多彩的春天,只有細心感受,用心觸摸,才能創造一個屬于自己的春天。
(板書:觸摸春天)
2由題設問:初次看到這個課題時,你想到什么?讀過課文之后,你又產生了什么新的想法?
3學生交流。教師引導學生抓住”觸摸“一詞,談談自己讀文前后的感受。
三、自主讀文,識寫生字: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碰到生字及不好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同桌對讀課文,互相指正、評價。
3自學生字,并在小組內交流識字方法,練習給生字組詞。
4教師檢查生字認讀情況,指導”瞬“字的書寫。
四、再讀課文,自讀自悟:
1用較快的速度再次閱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請同學試著說一說文中的小女孩安靜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默讀課文,邊讀邊標注出自己不懂的問題,尋找學習伙伴幫助解疑。
3全班交流解決疑難問題。
五、合作研讀,領悟語句:
1文中還有很多這樣含義深刻的句子,需要同學們聯系上下文或自己的生活實際來理解,請天下們再來找一找,畫一畫、想一想,然后與小組內的同學談一談自己的理解。
2請同學們讀一讀自己認為含義深刻的語句,然后說一說自己的感悟和體會。
3指導學生反復品讀這些語句,讀出自己的理解與體會。
第二課時
一、品評人物,深化認識:
1同學們已經多次閱讀了這篇課文,說一說通過仔細閱讀,你對盲女孩安靜又有了怎樣的認識,或者說一說你覺得安靜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2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組織全班交流。
二、品讀欣賞,背誦積累:
1蝴蝶被安靜神氣的靈性所折服,我們也被安靜多姿多彩的內心世界所震撼。請同學們來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力求邊讀邊把文中所描繪的情形在眼前浮現出來。
2請同學們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段落讀一讀,讀出體會與感受。
3把喜歡的段落背下來。
三、拓展月的,升華情感:
1可愛的小姑娘安靜雖然無法用眼睛看見多姿多彩的春天,卻能用心靈觸摸到。海倫·凱勒曾說:“世上除了用眼睛看世界,還有一種內在視覺,那可能是更真實的,那就是用心去看這個世界。”下面請同學們自讀‘閱讀鏈界“中的內容。
2全般交流:“我”林里發現了什么,是怎樣發現的。“我”為什么回有這樣的發現。
3請全班談一談對海倫·凱勒的認識和了解。
四、布置作業,課后延伸:
1從文中找出自己喜歡的語句或段落,抄寫下來。
同事已經連著三次來電傾訴了,每次都有40分鐘,主題其實只有一個,失眠啊失眠,怎么辦?對平時不喜歡多講電話的我來說其實是一種能量的消耗,但其所訴,其實也是自己曾經并正在經歷的,所以盡量感同理解并努力開解。她說看過心理醫生,也在吃安眠藥物,但感覺還是不行啊。焦慮之情溢于言表。
“失眠其實是身體的表象,我覺得你還得體會自己內在的心理,追溯最近一段日子甚至過往的一些體驗和心情,或許你對自己有不滿足不滿意,加上女人進入更年期后難免有些生理疾患,兼之對工作有焦慮,比如你對職稱還是不滿意,申請的課題沒有完成,或許對身體太多的擔憂。關鍵是不要急,慢慢來,先要接受自己現在的這種狀態,而不是抗拒。其實,在你焦慮的背后是一種抗拒啊。”
“你怎么比心理醫生說得還對啊,”同事好像有些釋然,但還是在念叨,“怎么到了四十幾歲了,身體越來越無法把握了呢”。“這些其實也都是正常的,還是要自己慢慢調節,不要著急,越急越是心情差,睡眠差”。
掛了她的電話,有些疲累,雖然有些不太認同同事將焦慮轉移給他人的做法,但實在也是理解的。因為,自己也曾經因為身體的不適和頻出狀況而深深焦慮,甚至對生活失去興趣和信心,治療的過程也好比是不斷地提醒和加深著這種焦慮,于是,早上醒來似乎總無法睡醒(盡管晚上靠了藥物入眠),爬起來似乎又是茫然混沌,一整天眼睛都是酸脹虛浮的,人的精神狀態也處于一種無奈、沮喪、惘然的狀態中,雖然其實深心里有一個地方是清明的,清明著自己的這種灰敗,可是又仿佛無力也不想去改變,任由著身心沉下去沉下去。好在,那份清明終究在那里,正視生命中出現的這些問題,是每時每刻的功課。然后,慢慢地去接受,面對,順應,追溯這些問題的源頭,即便沒有答案,這樣的過程就是自己打撈自己的過程。于是,一點點又浮上來,同自己重新好好相處。
那天忘了和同事說的一句話就是:接受“陌生的”自己。
那個青春飛揚無憂無慮,活力十足不知疲倦的是自己;那個仿佛時時能掌控,處處盡把握的是自己;同樣的,容易疲累了,思維遲鈍了,記憶下降了,身體指標不正常了,牙口不好了,睡不著覺了,走路氣喘了,還得加上皮膚松弛,眼神暗淡,身材變形,這些也都是自己啊,但是,人總不那么容易接受衰退的生命,好比悅納鮮花盛開,卻憂慮凋零落英,其實哪一樣都是生命的必然。道理自是了然的,真的面臨,卻還是彷徨排斥,盡管非直接表達,潛意識里已經種植,身體就以這樣那樣的問題來傾訴了。雖然,身疾并非盡然是心病,大致還是有道理的。
那么,倒不如先接受吧。
接受生命已不那么盎然,接受機體的衰退,接受天天陪伴你的身體,無論它是怎樣的,問候和感恩,即便疾患,也平和地接受。當然,接受是一種大的態度,并非僅僅被動,接受了,才坦然面對,一樣是醫療飲食之配合,心境自然不同,若是痊愈,自是歡喜,若依然問題重重,憂郁自是不免,但也得坦然,生命有那么多神秘和未知,哪里是現代醫學能盡然的,何況如今世道又有那么多環境污染因素,人又如何能掌控?不如,和身體好好相處,聆聽它的聲音,遵從它的需要,或倒能心有安然。
得對人的生命意義的理解,從而學會努力地實現自己的生命價值,這也是我們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的真正意義所在。本文結合自己多年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看法,與大家共勉。
一、引導學生認識欣賞生命
我們知道,小學生雖然充滿生命的張力,但由于缺乏一定的社會閱歷,因而不可避免地出現生命意識淡薄等問題。為此,在學習一些富有生命意識的課文時,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認識生命,欣賞生命。記得《珍貴的教科書》一文中有這樣一個情節,指導員為了保護來之不易的教科書而獻出了自己的生命。當學習到這一內容時,許多生活在今天優越環境下的學生認為這樣的舉動不值得,有的則認為指導員的精神很偉大,他的生命很有價值,更加激勵當代的學生奮發學習。面對學生們不同的理解,我通過舉辦小型辯論會、課后閱讀相關材料等方法加以引導,適時地開展生命教育活動,進一步引導學生去思考人生,感悟生命的意義。
二、引導學生通過榜樣珍惜自我生命
小學生具有思想不成熟的特點,在成長的過程中,他們也有煩惱;在學習和社會生活中,他們也有困惑,因而有時感到迷惘,甚至會迷失人生的方向。在教學中,我借助一些榜樣,幫助學生堅定信念,樹立信心,使他們有理想,有追求,為他們的生命確立了一個支點,引導他們善待生命。比如教材中《向命運挑戰》中的霍金等那些身殘志堅、敢于向命運挑戰的人物形象。這些人物形象深深地震撼了學生的心靈,激發起學生對生命的熱愛與珍惜。再比如,教材中那些充滿人文關懷、具有生命意識的課文的作者。作品教育人,作品的作者同時也是我們教育學生珍愛生命的很好素材。此外,還可以向學生推薦閱讀《張海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書籍,進一步對學生進行熱愛生命的教育,讓學生從這些人物身上汲取精神力量,反省自身,學生就會懂得更應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讓生命煥發出光彩。
三、引導學生體悟人間真情
現實生活中,往往生命因為愛而精彩,而愛又能為生命創造奇跡。《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課文正是愛與信念創造了生命的奇跡。在大地震中,一位父親冒著生命危險,抱著堅定的信念,不顧勸阻,歷盡艱辛,經過38個小時的挖掘,終于在廢墟中救出兒子和他的同伴。在歌頌偉大父愛的同時,我們更深一層地看到了:正是因為愛和信念才創造了生命的奇跡--兒子和他的13個同伴,14條鮮活的生命在挖掘了38個小時后終于獲救。它教給學生的不僅是愛,更多的是對生命的珍愛,對生命的認可。同樣的感人事跡在汶川大地震中還有許多,我們可以播放現場視頻,讓學生們一起感悟了大愛無私的人間真情。
四、引導學生尊重和珍愛他人的生命
在珍愛自我生命的同時,小學語文教材中還有一些課文注重對學生進行同情弱者、關愛他人生命的教育。在《賣火柴的小女孩》和《小音樂家揚科》這兩篇課文中,兩個在黑暗的社會制度下悲慘死去的主人公,同樣能激起學生的同情心,感受到生命的脆弱。當學習《窮人》一文時,漁夫和桑娜寧可自己受苦也要救助鄰居西蒙的兩個孩子,他們的高尚品質也同樣激起了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在學生的心田里播下同情弱者、關愛他人生命的美好種子。
五、在實踐活動中學會尊重、珍愛生命
生命教育是觸及心靈的教育,是感染靈魂的教育,在語文課上,除了閱讀文本,我也經常通過表演課本劇、分角色朗讀等各種方式的體驗活動,讓學生直接參與表演,分別感受"真實情景"中人物的各種情緒,體會其中的喜怒哀樂。在實際體驗的背景下,更能理解別人的需要和處境,進而學會體諒別人、尊重別人。又如在教學四年級下冊時,我組織了一次體驗活動,讓學生在家當一回盲人,聾啞人,殘疾人,再把自己的經歷和感受寫出來,與大家交流。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到了殘疾人生活的艱辛,都站在殘疾人的角度談感受,對殘疾人能積極面對生活表示了敬佩,同時也為自己是個正常人而高興,都認為應該珍愛生命,好好的過好每一天,對生活中需要幫助的人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六、在寫作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
??安徽黃山上的迎客松,它的笑臉迎來了世界各地的客人。上帝似乎對它有些不公平,把它仍在一個山崖上不聞不問。但它始終頑強、努力地生長著,報答滋潤它的那片土地。它每生長一些就要經歷幾度寒署,幾度春秋,終于,經過它的努力,長成了雄偉、蒼勁的大樹。
??迎客松并沒有埋怨上帝,它把這些都化成了一個微笑,微笑地面對生活,微笑地面對坎坷。這也是人生的境界。
??給生命一個微笑。無論你是佇立在高高的頂峰,還是徘徊在失落的低谷。微笑著的人并不是沒有傷心難過的時候,只不過他們把痛苦錘煉成絢麗的樂章;微笑著的人并非沒有挫折,只不過他們把挫折當作前進的動力。給生命一個微笑,你將會擁有一個快樂的人生。
??給生活一個真誠的微笑,你就會擁有溫暖和煦的春天,空曠幽靜的小河,蔚藍高遠的晴空,生命中最為動聽的凱歌。
??真誠地微笑,總會給人以溫暖,它使美好的情愫、愉快的思想和善良的理解,水乳般地交融在一起。真誠的微笑常常是一個人自信力的象征,是心靈對外界的一種自然映照。它比開懷大笑多了一份柔和,比啞然失笑多了一份溫暖。微笑不是奉承,不是勉強,不會掩飾。它包含著溫情,這是微笑的魅力;它包含著理解,這是微笑的效果;它包含著贊許,這是微笑的神圣。
??微笑是一種氣質,氣質得益于修養;微笑是一種境界,境界依靠的是磨練。相逢一笑泯恩仇,桃花依舊笑春風,我自橫刀向天笑,溫情的笑,苦澀的笑,開懷的笑,無私的笑——知世間的冷漠無情。笑自己的愚癡幼稚,笑他人的庸俗狹隘——所有的善意的感悟都融匯在這真誠的微笑之中。
??給生命一個微笑,不僅代表了一種豁達與樂觀,更代表了一種于逆境中仍有積極奮斗的態度,一種于痛苦仍能有執著的信念,一種于磨難中仍有不屈的風采。有了生命的微笑,會拓寬生命的廣度,增加生命的高度,積淀生命的要義,升華生命的境界。
??生命一個真誠的微笑,微笑是強者對人生最完美的詮釋,微笑是從從容容的人生態度。我們微笑著面對生活,生活也會微笑著面對我們。喧囂塵世,受約束的是生命,不受約束的是心情。只要心情是晴朗的,人生就沒有雨天——生命,有時只需要一個真誠的微笑。
??給生命一個真誠的微笑,用來對自我的嘗試和篤信,用你對他人的摯愛和敬重,擺脫一切來自外界的糾纏和來自內心的牽絆,揮別生活中窒息的鉛壓,純結地笑,忘情地笑,透溢出人格的亮色,一展生命中燦爛的光澤。
??給生命一個真誠的微笑,無論你在成功的頂峰還是在失敗的低谷,無論你為愛興奮還是為很恨傷懷,無論你是為錯而痛悔還是為忽略而失落……我們都要用生命之初最本質的寬容和坦蕩給心靈安個小的家,一切的悲愁都用詩情和智慧去點綴。那么你眼前將風光無限,天高海闊。
??給生命一個微笑,微笑著的人并非沒有痛苦,只不過他們把痛苦錘煉成絢麗的詩行;微笑的人并非沒有挫折,只不過他們把挫折當作生命的起點。
??給生命一個微笑,我們便擁有了人生中無可比擬的美麗和灑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