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激情开心网,五月天激情社区,国产a级域名,婷婷激情综合,深爱五月激情网,第四色网址

水利工程專業導論優選九篇

時間:2023-10-11 16:22:59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水利工程專業導論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水利工程專業導論

第1篇

關鍵詞:水利工程;管理;問題;原因;對策

中圖分類號:TV文獻標識碼: A

新時期,在經濟高速發展的背景下,社會生活的發展普遍出現了較大程度的改觀。其中最為突出的一個方面就是新時期的水利工程建設,以與時俱進的發展給水利工程帶來了新氣息,使其更好地趨于科學化的發展。

1、傳統水利工程建設管理概述

水利工程是民生工程中較為重要的一個部分,而水利工程的建設通常以公益性和非盈利性為基礎,而最重要的投資主體是政府職能部門。在傳統的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整一個工程的開啟帶著一定的臨時性,導致整一個項目的運行完全是臨時化的。在這種情況之下,問題也就極為顯而易見了。臨時性的運行項目沒有進行科學的規劃布局,而政府職能部門的工作也只是停留在簡單地監督和驗收工作,使得整一個項目的投資、質量很難得到最有價值的控制。

在傳統的水利建設管理體系中,缺乏嚴格的制約體系,建設單位就是相應取得投標的單位,在建設過程中會以自我利益最大化為導向,自主加大自身部門的建設規模,直接導致政府投資規模的擴大。對于政府職能部門來說,這是一個較為困擾的問題。

因此,相關的職能部門需要進行優化改進,以更加科學化的態度和制度來規范整一個操作。就現實的操作來說,主要的解決方法有以下兩種:一是加強制度設計的嚴格性,讓整一個操作處于有效地制度規范之下,更好地平衡權利和權益兩者的關系,讓水利工程更好地服務于社會;其二是充分地實現政府與企業之間的分離,讓權責更加細化和明確。一般來說,政府

應該在監督力度和監督行動上有所改進,而施工單位應該在施工管理服務上有所把握,真正做到權責明確,即使是出現一定的問題也可以做到責任主體明確。而新時期的水利工程建設管理在上述兩個方面不斷地優化改進,可以更好地服務于社會大眾,創造最優化的價值。

2、水利工程建設管理中的問題以及原因

現實的水利工程建設管理過程中有著一定的不足,由于這些的不足影響了整一個水利工程的質量,不利于水利民生事業的長足發展進步。而水利工程建設管理過程中,主要的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2.1 項目主體人的責任落實不到位

項目主體人是整一個水利工程項目施工單位的法人,在進行取得一定的投標之后,需要進行相應的項目施工。在現實的操作過程中,項目法人責任落實仍然存在一定不到位的地方,需要進行一定的改進。很多項目法人的組建過程就不符合相關的要求和規定,很多的項目甚至沒有設置一定的項目法人。這就導致責任的落實存在一定的問題,一旦出現問題,就會使得

沒有人為整一個問題負責。從更深層次來說,這也存在著潛在的安全威脅。

2.2 招投標管理問題

水利工程的建設,其投資方是政府,而建設方是社會上的水利工程施工單位。而政府一般通過招標的方式來選擇相關的水利工程施工單位。在整一個關系中,兩方行為主體以利益為直接維系方,就可能出現一定的問題。一方面,政府為了控制水利工程的成本,會選擇一些資質較低甚至沒有資質的單位為招標方,而相關的一些中標方也為了降低成本,取得自我利益

的最大化,會對于工程進行偷工減料的工作。兩方為了成本最大化,利潤最大化的目的,直接導致質量存在一定的威脅。在整一個操作過程中,招標工作沒有達到相關的標準要求,進行違規操作的現象屢見不鮮,比如水利工程的轉包現象和違法分包現象等較為常見。而一些虛假性的招標工作更是直接導致“豆腐渣工程”的出現。

上述違規操作的行為出現,其主要原因是各個職能部門之間缺乏一定的制約和監督,在很多的情況之下都來自于同一個行政部分,容易出現“一團和氣”的現象,而相關的監理部門的素質也不高,對于專業的工作也缺乏一定的專業素養。因此,對于質量的監督工作也有待改進。

2.3 監督檢查有待改進

現代的工程監督需要進行一定的監督檢查,這是為了更好地驗收整一個工程。如果一個工程質量存在問題,整一個稽查工作是嚴密科學的,那么對于質量問題也是極其容易發現的。

而在現實的操作過程中,監督檢查的工作需要進一步地改進,相關的稽查部分也存在較多的問題。范圍小,影響力不足,監督力度缺乏等都是較為突出的問題。在一些較小的城市地區,

甚至缺乏完全獨立的質量監督機構,因此直接導致相關工作無法正常進行,即使進行了也會導致工作沒有做到位。權責不明晰,人員素質低,沒有科學完整的流程制度,缺少明確地監管手段,監督機制失靈常有發生等問題直接影響了整一個工程的質量。

2.4 驗收工作存在偷工減料現象

就目前的操作來說,水利工程建設之前的項目十分的多,而真正放到驗收階段的項目卻十分的少。針對這一個現象,也十分容易出現質量問題。很多的施工單位在經過層層裝包、分包之后,所做的工作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各個主體為了尋求成本最低化和利潤最大化,在其中偷工減料,而如果按照科學嚴格的驗收流程,能夠通過的項目是十分少的??梢哉f驗收工作

中的偷工減料也影響了整一個水利工程的質量。相關的質量監管體系中的漏洞導致水利工程質量問題屢見不鮮。

3、水利工程建設管理的對策和建議

發現問題是為了更好地解決問題,發揮價值。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問題,需要進行更好地優化和改進。因此,針對上述的問題,水利工程建設管理需要進行一定的優化和改進,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3.1 明確工程負責人。明確整一個水利工程的負責人,其目的是為了更好地進行責任的落實,加強對于工程責任人的管理。這是為了更好地通過制度來規范責任。同時,對于責任人要進行定期地考核,嚴格按照相關的制度來進行約束。權責明確才能真正調動其積極性,同時更好地規范行為,讓其自己能夠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3.2 提高監理人員素質。監理人員在整一個質量監督管理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只有不斷提高監理人員的素質,才能更好地與時俱進發揮具體的價值。在整一個過程中,監理人員

的專業素質和職業素質都需要進行一定的培訓,完善監理單位的管理制度,更好地引導監理單位進行監督管理,嚴格查處那些違規操作的行為。

3.3 規范整一個招標過程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建立在科學合理基礎上的招標,才能更好地推進后續的工作。讓整一個招標的過程趨于公平化、透明化,讓參與者更好地進行招標的過

程,明確其權責。

3.4 合理整頓水利建筑市場。整一個水利建筑市場對于整一個水利工程施工來說也有著重要的作用。合理整頓水利建筑市場,使其更加地合理化、規范化有著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需要

通過合理的方式成立合法有效的監管機制,建立起“同體”的回避機制。其目的是為了讓整一個的工程分包問題更加明確規范。另一方面通過合理的信用體系來提高行業的自律性,減少一些違規現象的產生。讓每一個行為主體為自己的行為承擔一定的責任??偟膩碚f,建立健全市場監督體系,是讓整一個水利建筑市場處于更加有效的可控狀態,增強監督的影響力,更好地強化市場準入原則,服務于水利工程。

總而言之,水利工程的建設管理改進需要每一個參與主體的努力,政府需要更加合理有效地進行宏觀調控,并且強化其調控的力度和價值,施工單位需要進行一定的優化改進,更好

地進行優化探索,讓問題成為機會的開始。

4、結束語

總的來說,水利工程的發展是一個任重道遠的過程,這需要相關的主體堅持探索努力。水利事業地推進是整一個社會發展的必須。它能夠更好地開發水資源,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發展節水型社會,更好地額服務于整一個社會,服務于大眾民生。

參考文獻:

[1]馮尚友.《水資源持續利用與管理導論》. 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

[2]郭生練.《水問題研究與進展》. 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

[3]劉昌明,陳志愷.《中國21 世紀水問題方略》. 北京:科學出版社,2001

第2篇

關鍵詞:水利信息化,遙感技術,全球定位系統,地理信息系統

 

0 背景

3S技術是遙感技術(Remote sensing,簡稱RS)、地理信息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System,簡稱GIS)和全球定位系統(Global PositioningSystem,簡稱GPS)的統稱,是空間技術、傳感器技術、衛星定位與導航技術和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相結合,多學科高度集成的對空間信息進行采集、處理、管理、分析、表達、傳播和應用的現代信息技術,是現代社會持續發展、資源合理規劃利用、城鄉規劃與管理、自然災害動態監測與防治等的重要技術手段,是地學研究走向定量化的科學方法之一,也是水利信息數字化的關鍵技術之一。

水利建設及管理是一個信息密集型行業,一方面,水利部門要向社會提供大量的水利信息,如汛情旱情信息、水質和水量信息、水資源信息和水利工程信息等;另一方面,水利部門也離不開相關行業的信息支持,如氣象信息、地理環境信息、社會經濟信息等。當今世界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對水利信息的采集、傳輸、處理、共享方式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信息采集技術在時間、空間、采集頻度和精度方面與水利建設各項工作的整體需求已不相適應,質和量兩方面也都難以滿足水利信息化的要求,因此,水利建設及管理噩需借助3S技術提升水利建設及管理的效率及效益。

1 GPS技術及其應用

1.1 GPS簡介

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統)是美國從20 世紀70 年代開始研制,歷時20年,耗資200 億美元于1994年全面建成的具有海、陸、空全方位實施三維導航與定位能力的新一代衛星導航與定位系統。目前,由于GPS 定位技術的不斷改進和軟、硬件的不斷完善,傳統上以測角、測距、測水準為主體的常規地面定位技術正逐步被一次性確定三維坐標的高效率、高精度、低費用、易操作的GPS 技術所代替。同時隨著GPS 接收機的改進,廣域差分技術、載波相位差分技術的發展和美國SA(Selective Availability)技術的解除,GPS技術在水利工程建設、導航、運載工具實時監控、城市規劃、工程測量等領域都有了更為廣泛的應用。目前水利、鐵路、公路、橋梁及隧道等大型工程控制網的實施均采用了GPS 技術,時至今日,GPS定位技術已經基本上淘汰了用常規測角、測距手段建立大地控制網的方法,其良好的精度、可觀的經濟效益已為水利建設領域所公認。

1.2 GPS的應用

GPS技術在水利建設中的應用范圍很廣,如GPS可應用于航測外業控制測量、航攝飛行導航、機載GPS航測等航測成圖的各個階段,同時通過加密測試控制點,可應用GPS實時動態定位技術(簡稱RTK)測繪各種比例尺地形圖并用于水利工程的施工放樣。而與GPS導航和RTK技術相比,水利工程建設中應用最多的是GPS靜態定位技術,GPS靜態定位技術廣泛應用在精密水利工程測控網布設、城市、礦區和油田地面沉降監測、水庫大壩變形監測、同層建筑變形監測、隧道貫通測量等方面,可實現各種水利工程設施的實時監測和控制。隨著我國A、B 級GPS 控制網的建立,水利部門基于這些GPS控制網提供的高精度平面和高程三維基準進行水利工程建設,將大大提高水利水電工程設計和施工質量。

2 GIS技術及其應用

2.1 GIS簡介

GIS(Geographical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統)是集計算機科學、空間科學、信息科學、測繪遙感科學、環境科學和管理科學等學科為一體的新興邊緣學科。從20 世紀60 年代至今只有短短的四十多年的時間,但已經成為多學科集成并應用于各領域的基礎平臺,成為地學空間信息分析的基本手段與工具。GIS其技術優勢不光在于它的集地理數據采集、存儲、管理、分析、三維可視化顯示與成果輸出于一體的數據流程,還在于它的空間分析、預測預報和輔助決策功能。目前,GIS不僅發展成為一門較為成熟的技術科學,而且已經成為一門新興的產業,在測繪、地質礦產、農林水利、氣象海洋、環境監測、城市規劃、土地管理、區域開發與國防建設等領域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基于GIS、數據庫、內外一體化測圖、掃描矢量化及全數字攝影測量等技術為專業信息系統提供及時、準確、標準化、數字化的基礎空間信息以建立各類專業信息系統,從而實現管理的科學化、標準化、信息化。論文格式。

2.2 GIS的應用

GIS是水利信息存儲、管理、分析的有力工具,由于水利信息量大繁雜,既有實時數據又有歷史數據同時還包含環境數據、經濟數據、矢量數據、柵格數據等等。存儲、管理這么龐雜的數據唯有地理信息系統能夠勝任,同時借助GIS還可進行水利信息的可視化查詢與網上。如在防洪救災的過程中,可利用GIS進行防洪評估、洪澇災害風險分析及城市防洪管理等等。而在水資源的管理方面,可利用GIS進行水資源信息的空間與屬性雙向查詢、歷史數據管理和實時數據的動態加載、水資源信息的時空統計、多種方式的可視化表達及各類信息的空間分布和動態變化過程模擬、區域水資源的空間分析、主要用水戶的分布、區域水資源管理模式區劃等等,所有這些應用都為合理利用及管理水資源提供了方便的途徑。當然,GIS在水利建設的其他方面也有著廣泛的作用,如GIS在水環境及水土保持方面的應用及水利工程建設及管理方面的應用等等。

3 RS技術及其應用

3.1 RS簡介

RS(RemoteSensing,遙感)技術由于其具有大面積的同步觀測、時效性、數據的綜合性和可比性及經濟性等優勢,因而得到了快速的普及及應用,多光譜航空攝影和高分辨率的遙感衛星將成為對地觀測獲取基礎地理信息的重要手段。目前,各種中小比例尺地形圖都可以利用遙感影像來獲取,為應用于工程測量領域的城市基本地形圖、地籍圖以及各種大、中、小比例地形圖的快速更新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方法和手段。一些大中城市已經利用航空遙感進行城市的綜合調查,并編制地質、水文、植被、交通、污染、土地利用等專題地圖,獲取了大量社會與自然環境資料,為城市規劃建設及國土資源開發利用提供了寶貴的信息資料。隨著遙感數據源向著高光譜分辨率和更高空間分辨率發展,加之遙感相關處理技術的日益成熟,結合GIS 和GPS,必將使RS 技術在工程等領域應用進一步普及和深化。

3.2 RS的應用

隨著高空間分辨率、高光譜分辨率、高時間分辨率衛星數據的日益豐富及普及,RS對水利建設及管理的影響和作用越來越大,目前RS在水利建設及管理方面的應用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方面:洪澇災害遙感監測、水資源監測、水環境監測、旱情監測、水土流失調查、河口、河道、湖泊和水庫泥沙淤積調查。

3.2.1洪澇災害遙感監測

遙感技術能夠實時地對大江、大河和湖水水位進行監測,可實時監測洪水災害面積。RS和GIS集成能及早預報洪水淹沒范圍和干旱災情范圍,為防災、抗災提供準確信息。目前,我國各地、各部門已建成洪澇災情預報系統(如黃河下游洪水預警信息系統),它們將在防災、抗災、救災中發揮重大作用。

3.2.2水資源監測

水資源遙感監測方面,在地表水體提取上,20世紀80年代用近紅外遙感圖像比較多,而在近10年來則更多地利用SAR圖像,提取河流、水庫、湖泊等地表水體。遙感結合地理信息系統技術還可以尋找地下水,通過遙感圖像可查明與地貌、巖溶地貌、第四紀地質和新構造有密切聯系的水文地質條件,結合物探結果,可較準確地評價地下水資源。重視遙感資料的地質和水文地質分析是我國用遙感調查裂隙水準確率較高的原因。此外,主動微波遙感對地面有一定的穿透能力,可以發現地下古河網的蹤跡,尋找地下潛水層。另外,遙感對雪蓋范圍、雪的狀態以及雪蓋融雪程度的監測十分有效。近年來,用SAR對雪蓋厚度的測定有了新進展,從而對雪蓋水當量的估算更加精確。論文格式。對1998年長江大洪水的成功預測與1997年冬和1998年春用遙感手段對青藏高原積雪的監測有密不可分的關系。融雪是我國西部地區水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遙感是冰川、融雪水資源調查最為有效的手段。

3.2.3 水環境監測

利用航空紅外掃描圖像可以確定熱電廠排水口外的水體升溫及其空間分布,利用SAR圖像或紅外掃描儀確定海面油污染的范圍和油膜的厚度,利用TM圖像確定水生物(藻類)、赤潮的范圍等等,都是在水環境監測領域應用遙感技術的例子。在水質遙感監測方面,近幾年來,對構成水的質量的一些要素進行定量監測的研究有了一定的進步,這些要素包括渾濁度、總懸移質泥沙含量、PH值、總含氮量等等。

3.2.4河口、河道、湖泊和水庫泥沙淤積調查

遙感技術的優勢之一是能夠監測動態變化。幾十年前的遙感影像可以真實、具體、形象地反映當時的下墊面情況。因此在河道、河口等的動態監測中遙感是首選工具,河道與河口的泥沙淤積以及引起的相應河勢變化對防洪、航運等都至關重要。遙感在懸移質泥沙分布和河勢監測中的應用也有技術優勢。我國利用衛星遙感信息監測河道變化、預測河道發展趨勢,并應用到水利規劃、航道開發以及防災減災等方面,產生了十分可觀的經濟效益和顯著的社會效益。尤其是近年來,開展了大量的河口、河道、湖泊和水庫泥沙淤積遙感調查工作。

3.2.5 水土流失調查

近年來,隨著現代遙感技術的發展及其在水土保持領域的應用,定量或定性與定量結合的侵蝕評價在區域監測中得以實現,而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又為較大范圍的空間分析提供了快速、準確的技術手段,人們可以利用矢量和柵格兩種類型的空間數據分析侵蝕因子的屬性、數量值及其空間分布,進而評價侵蝕的類型、程度以及不同類型、不同程度侵蝕的分布規律。這就在技術、方法乃至理論上深化了區域土壤侵蝕監測的研究。論文格式。

4 結束語

當前在水利應用方面,3S(GPS、GIS、RS)技術的應用在國內外還處于起步階段,但是已經取得了一定的進展。目前,“3S集成技術”已經在“全國江河洪水調度模擬系統”、“廣西防災減災預警預報系統”、“廣西洪水預警預報系統”、“天津城市防洪信息系統”、“天津引灤入港供水管道系統”及其他應用系統中得到充分應用。不可否認的是,國內GIS技術在水利方面的應用起步相對較早,但大部分只局限于二維的電子地圖,并未形成一定發展模式,在實際應用中也只起到防汛分析的功能。國外,在防汛方面作了相當大的工作,并為此開發出相應的GIS 系統以解決科學分析、輔助決策等功能。而GPS、RS在水利中應用則相對較少。

“數字水利”是當今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而“數字水利”離不開3S技術。隨著遙感、衛星及雷達等技術和地理信息系統的應用,可提供了多元化的更豐富和更準確的信息,如防汛抗旱信息。衛星和雷達信息的引進不僅彌補了地面觀測信息的不足,而且提高了信息的準確度和可靠性。GIS 的應用,推進了“數字化流域”,從而使流域的規劃、開發、管理全面實現信息數字化,而GPS技術在水利的監測應用方面可提供精確、可靠、及時的信息。因此3S技術是“數字水利”的重要技術基礎。

參考文獻:

[1] 徐紹銓,張華海等. GPS 測量原理及應用[M] . 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1,7.

[2] 鄔倫,劉瑜等. 地理信息系統原理、方法和應用[M] . 北京:科學出版社,2001,2.

[3] 梅安新,彭望祿等. 遙感導論[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

[4] 翟天放. GIS技術在吉林省水利地理信息平臺中的應用[J]. 吉林水利,2006,(05)

[5] 王孟樵. GPS技術在水利工程領域中的應用[J]. 四川水利,2005,(01)

[6] 佟祥明. 3S 集成技術在“數字水利“中的應用[J]. 廣西水利水電,2005,(03)

第3篇

關鍵詞:給水規劃;意見;工程施工

1 我國城市給水排水體系面臨現狀

水是人類的生命之源,是城市得以生存和發展的最重要的支持要素,在某種程度上限定和決定了城市的性質、規模、產業結構、布局形態、發展方向等,因此,城市發展對水有很高的依存度。水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和水環境保護的良好態勢是國家可持續發展的有力保障。一旦水資源供需失衡和水環境遭受嚴重破壞,將導致社會和經濟的重大波動。目前我國城市人日正在以每年0.2%的速度增長,使城市用水量急劇增加。其次單位人口用水量增加。由于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與過去相比,我國城市單位人日用水量增加了近2倍。再次是工業用水量增加。

2 給排水工程規劃面臨的任務

解決水資源和水環境問題需要綜合運用開源節流、減污降耗、加強法制、利用經濟手段、提高科技含量、發展清潔生產等措施。從我國所處的經濟發展階段和水資源與水環境現狀來看,水資源短缺和水環境污染可能長期、廣泛地存在。因此,必須保證城市需要的水量,采取合理的方式,經濟、安全、可靠、持續地滿足城市建設和發展需要,并減少污染,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減少自然災害的發生,是城市給水排水工程規劃的最基本任務。

3 工程施工相關方案

給水工程規劃是依據城市需水量發展對城市給水系統的建設作出具體部署,涉及水源選擇、新廠廠址及規模確定、舊廠改造及輸配水系統的擴建改造,是耗資巨大的系統工程。因此工程方案的優化極為重要。一般都采用多方案比較法,從不同層面著手,即對供水方式、水源及輸水系統,水廠規模、輸配水系統分別優化選擇,然后再作最終判別。近年來由于遠距離引水以取得優質水源的方式增多,分質供水的方式也隨之提出,其目的按不同水質要求供水以節約優質水的用量。目前提出的分質供水又可以有不同類型:分為工業和生活用水,將生活用水中食用水與其他的用水分開,將生活用水中馬桶沖洗水和其他用水分開等。從概念上講不同用水目的其水質要求不同,采用分質供水是非常合理的,但在作出分質供水方式的決定前需要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核算。

4 城市給水排水工程發展建議

4.1 注重科學研究,用現代科學技術為給排

水工程建設提供合理的技術支持。加大對城市給排水工程建設的科學研究,充分利用國際上成熟的先進科研成果和成功經驗,特別是要充分利用最新的現代科學技術,為我國城市建設中的給排水工程建設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持,確保給排水工程建設的高起點、高標準。加大科研力量和經費的投入,并將成果及時轉化到實際工作中,為給排水工程建設提供可靠的技術保障。

4.2 大力開發利用水資源

單純從天然徑流提取水源,取水利用率很低,大量的過境水量未被有效利用。要改變城市供水的被動局面,必須行動起來,充分開發利用身邊白白流失的資源。水資源開發的原則應是興修水利,攔河筑壩,調節徑流,蓄豐補枯。城市積極主動地去開發水源,不僅符合水資源開發的趨勢和規律,而且往往還與水利部門的開發計劃不謀而合。由于水利工程所具有的多功能性及其影響面的廣泛性,因此在考慮水資源開發的同時,或者是農業水庫改變性,增加向城市供水的功能時,除對其城市供水效能予以論證外,還應認真仔細地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工作。

4.3 廣開投資渠道,用市場經濟規律為給排

水工程建設提供有效的資金來源。改“封閉運作”為“政府主導、市場運作”。在保證政府投資力度和財政資金來源的同時,建立良好的投資政策環境,多渠道的籌集各方資金,打破行業壟斷,按照“誰投資、誰受益、誰擔風險”的原則,確定投資利益驅動機制和風險約束機制,保證融資體制能夠長效發展,推動城市供排水事業的全面發展。

4.4 強化水污染控制與回用

明確城市水污染控制區范圍與責任,對劃定的水環境功能區實施總量控制,制訂相應的水環境功能區,實施總量控制,制定相應的水污染防治規劃,明確水環境質量標準,特別是做好城市自來水廠水源地的保護,加快城市污水處理工程的規劃與建設,嚴格控制城市工業污水、生活污水和固體廢棄物及有毒有害物質排放。

制訂產業政策,促進城市低耗水的第三產業發展,提高第二產業中低耗水技術密切型工業比例,限制高耗水企業的發展,大幅降低單位產值耗水量水平,努力創建節水型城市。與此同時,要注重農業產品結構的調整,提供噴灌和滴灌技術,降低農業耗水量,提高我省淡水資源的利用率。

4.5 完善各項法規,用法律手段確保給排水

工程建設及管理各項要求落到實處。確立國際通用的規則,通過行政立法,完善法規,建立明確的給排水工程建設及管理職責制度體系,明確管理權限,形成規劃、建設、維護、監督各部門明確的權利、職責和監管機制。

4.6 城市排水管應用趨勢分析

未來城市排水管應用趨勢將呈現以下幾個特點。第一,往柔性接口型式發展。未來發展趨勢是使用柔性結合的承接口式排水管。第二,低壓力排水管發展趨勢。低壓排水管可以用壓力管的生產工藝來生產。第三,綠色混凝土管發展趨勢。在排水管的混凝土中可以應用很多有利于環保的工業廢料,從而促進綠色混凝土在排水管材中的應用。第四,高耐久性方向發展趨勢。我國使用排水管時間不長,在其設計壽命的驗證方面尚缺少數據,但污水對混凝土管的腐蝕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5 結語

通常的城市給水排水工程規劃,大多是在城市總體布局確定后進行的專項規劃或專業規劃,被動適應城市總體布局,較少考慮水對城市布局和未來發展的誘導和約束作用。我們要注重科學研究,用現代科學技術為給排水工程建設提供合理的技術支持。加大對城市給排水工程建設的科學研究,充分利用國際上成熟的先進科研成果和成功經驗,特別是要充分利用最新的現代科學技術,為我國城市建設中的給排水工程建設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持,確保給排水工程建設的高起點,高標準。

參考文獻

第4篇

關鍵詞:水資源 管理 進展

我國水資源存在主要問題是短缺、污染和災害,水資源管理在解決這些問題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建立水資源管理學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水資源管理學是管理水資源知識體系,以水資源為管理對象,探討水資源高效利用保護的各種措施規律,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水資源管理學研究內容包括水資源數量管理、質量管理、法律管理、權屬管理、行政管理、規劃管理、配置管理、經濟管理、投資管理、風險管理、技術管理、工程管理、數字化管理、國際水資源管理、安全管理等等。

1、 水資源管理學內涵

加強水資源管理成為有關水資源領域出現最為頻繁的詞匯。但究竟什么是水資源管理,目前學術界尚未統一,《中國大百科全書》在不同的卷中,對水資源管理有不同的解釋。綜觀傳統的水資源管理概念,有以下特點:首先,從整體上來看,他們都是以水資源開發作為主線,“保護”處于被動的地位;其次,視野相對狹窄,大多數概念只局限于水資源本身,缺乏復合系統下對水資源的綜合認識,以水論水;第三,缺乏生態環境的和水資源高效利用的內涵。基于此,作者認為,水資源管理就是為了滿足人類水資源需求及維護良好的生態環境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的總和。

水資源管理學是從學科角度對水資源管理進行系統研究的科學,是水資源管理知識體系,是建立在水文學、水資源學、管理學等諸多學科基礎之上的新的交叉性綜合性學科。通過水資源管理學的研究,可以為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和利用效率,保障水資源安全,通過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支撐國民經濟健康發展提供理論和實踐基礎。

2、水資源管理學研究內容

水資源管理學研究對象很明確,就是圍繞水資源持續高效利用的而展開的一系列管理活動。目前,水資源危機在世界范圍內蔓延,水資源危機的出現和加劇與人類在經濟活動中缺乏對水資源的有效保護和管理有著重要的關系。水資源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自然資源,人類的絕大多數經濟活動都要涉及水資源。可持續發展是當前和未來人類社會與經濟發展的基本戰略目標。關于可持續發展的定義和解釋多種多樣,但都基本圍繞著 “滿足目前需要但不破壞未來發展需求的能力”這一核心思想。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實現水資源等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在人類追求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前提下,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要求人類必須正視干旱洪澇災害、水資源短缺、水環境污染等諸多與水資源相關的問題,這給水資源管理學提出了新挑戰和難得的機遇。傳統的水資源管理活動無法應對挑戰。實現可持續的水資源利用目標必須改變傳統的水資源管理活動,必須以可持續發展的、系統的和綜合的觀點構建全新的現代水資源管理體系,這成為水資源管理學研究的主要研究內容。

具體地說,水資源管理學的研究內容至少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水資源數量管理和質量管理、水資源法律管理、水資源權屬管理、水資源行政管理、 水資源規劃管理、 水資源配置管理、 水資源經濟管理、 水資源投資管理、 水資源風險管理、 水資源利用技術管理、水資源工程管理、 水資源數字化管理、 國際水資源管理、水資源綜合管理、水資源安全管理和水資源數字化管理等等。

3、 國內外水資源管理學研究進展

3.1 國際水資源管理學研究進展

到目前為止,明確提出水資源管理學的文獻極為有限。根據人類開發利用水資源面臨的新的問題和挑戰以及實際水資源管理活動的特點,國際上也對新形勢下的水資源管理理論和體系進行了一系列的探討和研究,并就一些問題達成了某種程度的共識。他們主要圍繞著“可持續發展條件下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目標對水資源管理活動的要求”而展開。這些研究活動為水資源管理學作為一門新興學科的誕生和發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

在1992年愛爾蘭召開的“國際水和環境大會—21世紀的發展與展望”上提出了水資源系統及可持續研究的問題。1993年“第二屆國際實驗與網絡資料水流情勢學術大會”上探討了水資源管理的水文學基礎和信息資料問題。1994年,聯合國教科文主持,國際水資源協會與國際水文科學協辦召開了“變化世界中的水資源管理研究規劃國際學術研討會”,探討了可持續發展水資源管理研究展望、水資源開發中的風險和不確定性、水資源可持續管理的決策支持系統和水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協調四個專題。

1996年在日本京都召開了“國際水資源及環境研究大會:面向21世紀新的挑戰”,討論了流域尺度的可持續水資源系統管理的應用實例等問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國際水文計劃工作組1996年將“可持續水資源管理”其定義為“支承從現在到未來社會及其福利要求,而不破壞他們賴以生存的水文循環及生態系統完整性的水的管理和使用”。[1][1]水資源可持續管理要求在水資源規劃、開發和管理中,尋求經濟發展、環境保護和人類社會福利之間的最佳聯系與協調。與傳統的水資源管理相比,可持續水資源強調了未來變化、社會福利、水文循環、生態系統保護這樣完整性的水的管理,使“未來遺憾可能性達到最小的水的管理決策”。世界銀行將水資源管理定義為一系列水資源相關領域(如水電、水資源供給與供給設施,灌溉與排水等)一體化管理。綜合水資源管理的觀點應該在水資源管理和利用方面確??紤]社會、經濟、環境和技術等多方面因素[2][2]。

1997年召開的第5屆“不確定性增加下的水資源可持續管理學術大會”,洪水與干旱管理、水資源開發對環境的影響、水文與生態模擬和環境風險評價等成為重要議題。

1998年在武漢召開了“98年國際水資源量與質的可持續研討會”,探討了流域水量與水質的統一管理問題。1998年國際水文學會在荷蘭召開了“區域水資源管理研討會”,探討了水資源管理的經驗和教訓、面對挑戰的區域可持續水資源管理、水資源管理的研究方法。

2000國際水文科學學會(IAHS)年在美國召開了“水資源綜合管理研討會”。這次研討會主要探討了可持續發展條件下的水資源綜合管理的內容和目標,以及交流水資源綜合管理的經驗。此次研討會達成一個共識:未來水資源管理的一個基本原則就是流域的統一管理。流域統一管理是流域內土地資源和水資源的統一協作管理,其目的是防止土地退化、保護淡水資源、保護生物多樣性、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流域水資源統一管理的基本框架是政府和社區公眾的共同管理。會議認為,為了實現流域統一管理的目標,必須做到以下幾點:①復雜的水資源管理活動必須建立在有效的科學規劃基礎之上;②必須顯著提高預測各項管理活動結果的能力;③為了達到水資源管理的目的,持續的檢測和評估工作十分必要;④水資源管理活動的管理過程必須是透明的和公開的。(Miguel A. Marino 等,2001)2001年,國際水文科學學會在荷蘭召開了“區域水資源管理研討會”,會議針對區域范圍內水資源管理的有關問題進行了研討,包括:以往水資源管理活動的經驗和教訓;面對新挑戰的區域可持續水資源管理;水資源管理的研究方法。

伴隨著國際學術界對現代水資源管理活動的研究和討論,近年來,國際學術界相繼出版了多部論述“水資源管理活動”的專著,這些專著大多以論文集的形式出版,很少從學科的角度對水資源管理的理論體系進行系統的論述和研究。盡管如此,這些專著還是探討和研究了大量有關現代水資源管理活動的主要內容,使我們能夠大致了解目前國際學術界關于水資源活動的主要理論和具體內容。并且通過編著者對一些論述水資源管理活動的論文的整理和歸類,我們可以從中基本上了解到當前國際學術界對水資源管理理論體系的劃分。

Miguel A. Marino和Slobodan P. Simonovic在2001編著出版的《水資源綜合管理》收錄了國際水文科學學會(IAHS)2000年在美國召開的“水資源綜合管理研討會”的文章。Miguel A. Marino和Slobodan P. Simonovic認為,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人類從事水資源管理活動的目標和內容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傳統的不可持續的水資源管理方式已經不再適應新形勢的要求,而新的管理方式仍在摸索中,水資源管理活動正處在探索過程中。作者認為,在傳統的水資源管理活動中,僵化的管理體制(包括法律、政策和管理機構)是實現水資源有效管理的最大障礙。管理體制的官僚作風、不負責任以及缺乏戰略性指導原則導致水管理體系效率低下,缺乏遠見,并且拒絕與水資源利益相關者就水資源管理問題進行公開的交流和探討。新的水資源管理最大的挑戰是如何尋求實現長期可持續利用水資源的水資源管理方式,為此,他們認為體制改革和制度創新將是水資源管理活動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新的水資源管理活動必須包含水環境治理和保護問題、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問題、水資源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利益分配問題以及水資源管理決策中的公眾參與問題。

由C.A.Brebbia和P.Anagnostopolos在2002年編著出版的《水資源管理》(Ⅰ和Ⅱ)收集了2000年和2001年兩年間國際上一系列關于“水資源管理”國際會議上的文章。C.A.Brebbia和P.Anagnostopolos在本書的前言中指出,當前水資源管理問題在全球變得越來越復雜。水資源管理活動主要面臨著的主要問題是:人口的增長和人均水需水的增加正在家具人類對水資源的需求;與此對應的是,水污染、水資源浪費以及氣候變遷等因素卻正在威脅著水資源的供給。這套書從10個方面論述了當代水資源管理活動的內容,他們是:水資源管理決策支持系統,灌溉水管理,流域管理,生活用水管理,水質管理和水活動管理,廢水處置和管理,管道輸水和渠道輸水管理,水文模型,地下水管理,沿岸和港口水資源管理。(C.A.Brebbia P.Anagnostopolos ,2002 )。值得注意的是C.A.Brebbia和P.Anagnostopolos在書中指出,現代水資源管理所涉及學科和領域已經超出了傳統水文地質學中關于水資源管理的思考和限制。

由M. AL—Rashed 、V. P. Singh和M. M. Sherif合作編著的《水資源發展與管理(Ⅳ)》中從7個方面論述了水資源管理的內容,這7個方面包括:水資源管理的目標、政策和原則,水資源稀缺和保護,用水管理,水資源管理、規劃、水權分析和處置的決策支持系統,水電和灌溉的發展潛力,灌溉水管理,水資源稀缺管理。

其他一些比較著名的著作還包括B. Datta Ray, R.P. Athparia的《水與水資源管理》(1999年);A. Farooq Khan的《水資源管理:挑戰與責任》(1998);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出版的《水資源管理:綜合政策》(1989)等。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學術界并未明確提出水資源管理學的概念,但在國際上許多大學中,都開設了以“水資源管理”為名稱的課程,這些課程的開始以及對水資源管理活動的講述在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水資源管理學的形成。例如在美國特拉華流域委員會計劃和行動部部長Dr. Kenneth F. Najjar 在VILLANOVA 大學為水利工程學、水文地質學及相關專業的研究生開設的“水資源規劃0與管理”課程介紹中,Dr. Kenneth F. Najjar認為,“水資源規劃與管理” 是對水資源規劃、分析、設計、經濟管理的理論和實際方法等綜合型課程,主要包括水資源法律和規章條例,流域管理、水資源建模、地下水和地表水需求和共給分析、洪水管理、水資源質量管理、濕地保護。水資源供給規劃包括水資源使用、需求項目,水資源配置、水容量擴充。該課程還包括水庫運行等相關問題。水資源規劃與管理是關于水資源的綜合問題的考慮,這些問題來自于從靜態的水資源法律和章程到動態的自然資源的應用[3][3]。 3.2 國內水資源管學研究進展

我國關于水資源管理理論的研究開始與上個世紀80年代,早期的水資源管理研究主要是對實際水資源管理活動中的管理內容的簡單羅列和堆加,并未從理論的高度來對水資源管理的體系和框架進行系統的闡述。隨著我國水資源危機的不斷加劇以及可持續發展對現代水資源管理的要求和挑戰,學術界開始逐漸關注水資源管理理論的探討和框架體系的構建。

趙保璋主編的《水資源管理》(1994年)是我國出版較早的專門論述水資源管理的專著之一。在這本書中,作者提出,大氣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分以及廢水、污水等水形態都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有機的聯系,統一而相互轉化的整體。而現實中,長期以來我國水管理體制較為混亂,水權分散,形成了“多龍治水”的局面。該書認為,水資源管理應該以水的資源觀點、水的系統觀點、水的經濟觀點以及水的法制觀點出發,對水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規劃布局與調配,以及水資源保護等方面建立統一的、系統的綜合管理體制,按照相關法律由水行政部門實施管理。該書認為水資源管理活動主要包括規劃管理、開發管理、用水管理和水環境管理(趙保璋,1994)。

馮尚友在《水資源持續利用與管理導論》一書中將水資源管理定位為支持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在水資源及水環境的開發、治理、保護、利用過程中,所進行的統籌規劃、政策指導、組織實施、協調控制、監督檢查等一系列規范性活動的總稱。統籌規劃是合理利用有限水資源的整體布局、全面策劃的關鍵;政策指導是進行水事活動決策的規則和指南;組織實施是通過立法、行政、經濟、技術和教育等形式組織社會力量,實施水資源開發利用的一系列活動實踐;協調控制是處理好資源、環境與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協同關系和水事活動之間的矛盾關系,控制好社會用水與供水的平衡和減輕水旱災害損失的各種措施;監督檢查則是不斷提高水的利用率和執行正確方針政策的必須手段。

吳季松在2000年和2002年先后出版了《水資源及其管理的研究與應用》和《現代水資源管理學概論》兩本專著。前一部是作者多年來關于水資源管理問題的報告和講話的匯編(吳季松,2002)?!冬F代水資源管理學概論》一書中,作者對水資源管理的指導思想、水資源管理工作的基本目標以及主要內容做了較為系統的論述。從整體來看,該書更多的是從水行政管理角度探討了水資源管理的理論與實踐。

左其亭和陳曦2003年合著并出版了《面向可持續發展的水資源規劃與管理活動》。該書從可持續發展的觀點出發,對水資源管理理論作了初步探討。該書專門探討了現代水資源管理工作的工作流程、管理目標和水資源管理基本內容,并且提出了面向可持續發展的水資源管理活動的主要內容,包括:加強教育、提高工作覺悟和參與意識;制定水資源合理利用措施、制定水資源管理政策、水資源統一管理以及實時進行水量分配和調度。根據信息技術發展的特點和現代水資源管理的要求,該書還專門探討了水資源的信息化管理,介紹了電子信息技術和“3S”(GIS、GPS和RS)技術在水資源管理活動中的應用。

林洪孝在《水資源管理理論與實踐》中界定水資源管理活動為:依據水資源環境承載能力,遵循水資源系統自然循環功能,按照經濟社會規律和生態環境規律,運用法規、行政、經濟、技術、教育等手段,通過全面系統的規劃,優化水資源配置,對人們的涉水行為進行調整與控制,保障水資源開發利用與經濟社會和諧持續發展。該書對水資源管理的理論和框架體系做了較為全面的探討,論述了水資源管理活動的目標、原則和方法等內容,并構架了水資源管理活動的主要內容。值得注意的是,該書提出,隨著人類水資源問題認識的發展深化,水資源管理逐漸形成了專門的技術和學科,其管理領域涉及自然、生態和經濟、社會等許多方面,其管理活動的主要內容包括水資源權屬管理、水資源政策管理、水資源綜合評價與規劃管理、水量分配與調度管理、水質控制與保護管理、節水管理、防汛與抗洪管理、水情監測與預報管理、水資源組織與協調管理以及其他水資源日常管理等十個方面。該書對水資源管理活動的概括和構架基本上包含了但前水資源管理活動的所有內容,是目前比較全面的水資源管理的概括和總結。

姜文來、唐曲等2004年出版了《水資源管理學導論》,本書是國內外首部系統論述水資源管理學的專著。本書在界定水資源管理學基本概念的基礎上,對水資源管理學的基本理論進行探討,然后專題闡述水資源管理的各個領域,最后展開案例研究。全書共分十九章,第一章,水資源管理學概述,界定了水資源管理學的內涵、研究內容、研究進展和與其他相關學科的關系;第二章,水資源管理學的理論基礎,分別闡述了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理論、水資源復合系統理論、生命周期理論和水資源管理學的管理學基礎;第三章—第十七章,專題論述,論述了水資源的數量管理、質量管理、經濟管理、權屬管理、規劃管理、工程管理、地下水資源管理、國際水資源管理、投資管理、行政管理、風險管理、安全管理、數字化管理和其他水資源相關管理;第十八章和第十九章,案例研究,以首都圈農業水資源、民勤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展開研究。

4 結束語

由于水資源是與人類生存和國民經濟發展密切相關的自然資源,特別是近年來由于水資源短缺引發的各種問題,長期以來對有關專家學者對水資源管理極為關注,積累了大量的文獻資料,水資源管理學產生與發展具有深厚的基礎。水資源管理學是水資源管理的知識體系,是建立在眾多學科之上的交叉性綜合性學科。積極推進和發展水資源管理學,對于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與管理具有深遠的歷史和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姜文來,唐曲,雷波,水資源管理學導論,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4

姜文來,初論水資源管理學,中國水利,2004(3);

趙寶璋,水資源管理,北京:水利電力出版社,1994;

吳季松, 現代水資源管理概論, 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2;

林洪孝,水資源管理理論與實踐,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3;

第5篇

專業名稱

4月18日(星期六)

4月19日(星期日)

課程 代號

上午 (9:00-11:30)

課程 代號

下午(14:30-17:00)

課程 代號

上午(9:00-11:30)

課程代號

下午(14:30-17:00)

000004  環境藝術設計(室內設計方向)  03708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3709  基本原理概論 00321  中國文化概論  00015  英語(二)  06217  人機工程學  04490  室內設計原理  00353  現代科學技術概論(**加試)  06219  建筑工程管理與法規  06779  應用寫作學(**加試)  08118  法律基礎(**加試)

020104  財稅  00051  管理系統中計算機應用 00054  管理學原理  00070  政府與事業單位會計  00015  英語(二)  00058  市場營銷學  03709  基本原理概論  00353  現代科學技術概論(**加試)  00053  對外經濟管理概論  00067  財務管理學  04184  線性代數(經管類)  04183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經管類)

03708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8118  法律基礎(**加試)

06779  應用寫作學(**加試)

020106  金融  00051  管理系統中計算機應用  00054  管理學原理  00077  金融市場學  00015  英語(二)  00058  市場營銷學  00076  國際金融  00078  銀行會計學  00053  對外經濟管理概論  00067  財務管理學  03709  基本原理概論  00353  現代科學技術概論(**加試)

00079  保險學原理  04184  線性代數(經管類)  04183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經管類)

03708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8118  法律基礎(**加試)

06779  應用寫作學(**加試)

020110  國際貿易  00051  管理系統中計算機應用  00045  企業經濟統計學  00055  企業會計學  00098  國際市場營銷學  00097  外貿英語寫作  00101  外經貿經營與管理  00096  外刊經貿知識選讀  00099  涉外經濟法  00100  國際運輸與保險  03709  基本原理概論  00102  世界市場行情

03708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4184  線性代數(經管類)  04183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經管類)

05844  國際商務英語

020177  投資理財  00051  管理系統中計算機應用  03709  基本原理概論  00077  金融市場學  00015  英語(二)  00067  財務管理學(**加試)  04184  線性代數(經管類)  00258  保險法(**加試)  00103  證券投資學(**加試)  03708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7250  投資學原理  04183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經管類)  08019  理財學  04762  金融學概論

08591  金融營銷

020202  工商企業管理  00051  管理系統中計算機應用  00054  管理學原理  00153  質量管理(一)  00015  英語(二)  00067  財務管理學  00149  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  00154  企業管理咨詢  00152  組織行為學  00151  企業經營戰略  00150  金融理論與實務  00353  現代科學技術概論(**加試)

03708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3709  基本原理概論  04183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經管類)

06779  應用寫作學(**加試)  04184  線性代數(經管類)

08118  法律基礎(**加試)

020204  會計  00051  管理系統中計算機應用  00149  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  00159  高級財務會計  00015  英語(二)  00058  市場營銷學  00150  金融理論與實務  00160  審計學  00158  資產評估  00162  會計制度設計  03709  基本原理概論  00353  現代科學技術概論(**加試)  00161  財務報表分析(一)  03708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4184  線性代數(經管類)  04183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經管類)

06779  應用寫作學(**加試)  08118  法律基礎(**加試)

020210  旅游管理  00051  管理系統中計算機應用  00198  旅游企業投資與管理  00200  客源國概況  00053  對外經濟管理概論  00058  市場營銷學  03709  基本原理概論  04183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經管類)  00152  組織行為學  00067  財務管理學  04184  線性代數(經管類)

00199  中外民俗  03708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20213  企業財務管理  00051  管理系統中計算機應用  00146  中國稅制  00077  金融市場學  00015  英語(二)  00058  市場營銷學  03709  基本原理概論  00160  審計學  00158  資產評估  00157  管理會計(一)  04184  線性代數(經管類)  00353  現代科學技術概論(**加試)

00208  國際財務管理  08118  法律基礎(**加試)  04183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經管類)

03708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6779  應用寫作學(**加試)

020222  物業管理  03708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054  管理學原理  00353  現代科學技術概論(**加試)  00015  英語(二)  05831  房地產財務管理  00150  金融理論與實務  08264  房地產市場與營銷  00043  經濟法概論(財經類) 06779  應用寫作學(**加試)  03709  基本原理概論

06400  物業服務經濟概論

08118  法律基礎(**加試)

06404  物業管理國際質量標準  030106  法律  00230  合同法  00227  公司法  00167  勞動法  00015  英語(二)  00249  國際私法  00246  國際經濟法概論  00258  保險法  00226  知識產權法  03708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262  法律文書寫作  00353  現代科學技術概論(**加試)  00228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  05678  金融法  03709  基本原理概論  05680  婚姻家庭法  00233  稅法  06779  應用寫作學(**加試)  08118  法律基礎(**加試)

030107  經濟法學  00231  市場競爭法概論  00257  票據法  00258  保險法  00015  英語(二)  00249  國際私法  03349  政府經濟管理概論  00353  現代科學技術概論(**加試)  00169  房地產法  03708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3709  基本原理概論

00228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  05678  金融法  08118  法律基礎(**加試)

06917  仲裁法  06779  應用寫作學(**加試)  19271  外商投資企業法

19270  商法概論  030302  行政管理學  00318  公共政策  00315  當代中國政治制度  00316  西方政治制度  00015  英語(二)  00320  領導科學  00319  行政組織理論  00321  中國文化概論  00034  社會學概論  03708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3709  基本原理概論  00353  現代科學技術概論(**加試)  00322  中國行政史  06779  應用寫作學(**加試)  08118  法律基礎(**加試)  01848  公務員制度

00261  行政法學(替代原00923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

040102  學前教育  00398  學前教育原理  00883  學前特殊兒童教育  00353  現代科學技術概論(**加試)  00015  英語(二)  00401  學前比較教育  03709  基本原理概論  00402  學前教育史  00467  課程與教學論  03708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8118  法律基礎(**加試)  00882  學前教育心理學

06779  應用寫作學(**加試)

040108  教育學  00452  教育統計與測量  00465  心理衛生與心理輔導  00353  現代科學技術概論(**加試)  00015  英語(二)  00464  中外教育簡史  00469  教育學原理  00449  教育管理原理  00453  教育法學  03708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3709  基本原理概論  00466  發展與教育心理學  00456  教育科學研究方法(二)  06779  應用寫作學(**加試)  08118  法律基礎(**加試)  00468  德育原理  00467  課程與教學論

00472  比較教育

040120  基礎教育(中文方向)  00464  中外教育簡史  03709  基本原理概論  00353  現代科學技術概論(**加試)  00015  英語(二)  03708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5683  素質教育理論與實踐  04578  中國小說史  00456  教育科學研究方法(二)  04577  中國通史  08118  法律基礎(**加試)

00541  語言學概論  06779  應用寫作學(**加試)

04579  中學語文教學法  040202  思想政治教育  00478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  00479  當代資本主義  00321  中國文化概論  00015  英語(二)  03708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3709  基本原理概論  00353  現代科學技術概論(**加試)  00034  社會學概論  06779  應用寫作學(**加試)  08118  法律基礎(**加試)  00481  現代科學技術與當代社會  00312  政治學概論  040302  體育教育  00498  體育統計學  00465  心理衛生與心理輔導  00353  現代科學技術概論(**加試)  00015  英語(二)  03708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497  運動訓練學

00453  教育法學  06779  應用寫作學(**加試)  03709  基本原理概論

00456  教育科學研究方法(二)

08118  法律基礎(**加試)

00499  體育游戲  050104  秘書學  00320  領導科學  00261  行政法學  00321  中國文化概論  00015  英語(二)  00523  中國秘書史  00524  文書學  00353  現代科學技術概論(**加試)  00312  政治學概論  03708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3709  基本原理概論  00527  中外秘書比較  00511  檔案管理學  06779  應用寫作學(**加試)  08118  法律基礎(**加試)

00525  公文選讀

00526  秘書參謀職能概論  050105  漢語言文學  00037  美學  00812  中國現當代作家作品專題研究  00321  中國文化概論  00015  英語(二)  00540  外國文學史  03709  基本原理概論  00353  現代科學技術概論(**加試)  00537  中國現代文學史  03708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8118  法律基礎(**加試)  00538  中國古代文學史(一)  00541  語言學概論  06779  應用寫作學(**加試)

00539  中國古代文學史(二)

050113  漢語言文學教育  00037  美學  00465  心理衛生與心理輔導  00353  現代科學技術概論(**加試)  00015  英語(二)  00540  外國文學史  03709  基本原理概論  00538  中國古代文學史(一)  00453  教育法學  03708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8118  法律基礎(**加試)  00539  中國古代文學史(二)  00456  教育科學研究方法(二)  06779  應用寫作學(**加試)

00537  中國現代文學史

00541  語言學概論

04579  中學語文教學法  050201  英語  00087  英語翻譯  00830  現代語言學  00832  英語詞匯學  00603  英語寫作  00600  高級英語  00831  英語語法

00604  英美文學選讀  03708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840  第二外語(日語)(選考)

00841  第二外語(法語)(選考)

00842  第二外語(德語)(選考)

03709  基本原理概論

050206  英語教育  00087  英語翻譯  00465  心理衛生與心理輔導  00832  英語詞匯學  00453  教育法學  00600  高級英語  00831  英語語法  00838  語言與文化  00456  教育科學研究方法(二)  03708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3709  基本原理概論

00603  英語寫作

00604  英美文學選讀  050302  廣告學  00037  美學  00107  現代管理學  00321  中國文化概論(選考)  00015  英語(二)  00642  傳播學概論  00530  中國現代文學作品選(選考)  00353  現代科學技術概論(**加試)  00034  社會學概論  00662  新聞事業管理(選考)  03709  基本原理概論  18001  CI原理與實務(選考)  00040  法學概論(選考)  03708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8118  法律基礎(**加試)  18002  廣告經營管理學(選考)  00244  經濟法概論(選考)  06779  應用寫作學(**加試)

050305  新聞學  00529  文學概論(一)  00659  新聞攝影  00182  公共關系學  00015  英語(二)  00642  傳播學概論  00661  中外新聞作品研究  00353  現代科學技術概論(**加試)  00658  新聞評論寫作  00662  新聞事業管理  03709  基本原理概論

00660  外國新聞事業史  03708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8118  法律基礎(**加試)

06779  應用寫作學(**加試)

050412  環境藝術設計  03708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3709  基本原理概論  00321  中國文化概論  00015  英語(二)  06217  人機工程學  08118  法律基礎(**加試)  00353  現代科學技術概論(**加試)  06219  建筑工程管理與法規  06779  應用寫作學(**加試)

070102  數學教育  02009  抽象代數  00465  心理衛生與心理輔導  00353  現代科學技術概論(**加試)  00015  英語(二)  03708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3709  基本原理概論  02010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一)  00453  教育法學  06779  應用寫作學(**加試)  08118  法律基礎(**加試)

00456  教育科學研究方法(二)  080307  機電一體化工程  02194  工程經濟  00420  物理(工)  00353  現代科學技術概論(**加試)  00015  英語(二)  02199  復變函數與積分變換  02240  機械工程控制基礎  02197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二)  02238  模擬、數字及電力電子技術  02245  機電一體化系統設計  02243  計算機軟件基礎(一)  02200  現代設計方法  02241  工業用微型計算機  03708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3709  基本原理概論  02202  傳感器與檢測技術

06779  應用寫作學(**加試)  08118  法律基礎(**加試)

080702  計算機及應用  02324  離散數學  02326  操作系統  00353  現代科學技術概論(**加試)  00015  英語(二)  02331  數據結構  03709  基本原理概論  02197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二)  00023  高等數學(工本)  03708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4735  數據庫系統原理  02325  計算機系統結構  02333  軟件工程  04747  Java語言程序設計(一)  08118  法律基礎(**加試)  04737  C++程序設計  04741  計算機網絡原理  06779  應用寫作學(**加試)

080705  電子工程  02194  工程經濟  00420  物理(工)  00353  現代科學技術概論(**加試)  00015  英語(二)  02199  復變函數與積分變換  03709  基本原理概論  02197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二)  00023  高等數學(工本)  02365  計算機軟件基礎(二)  08118  法律基礎(**加試)  02354  信號與系統  19280  智能儀器原理及應用  03708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2356  數字信號處理

06779  應用寫作學(**加試)

080707  通信工程  02194  工程經濟  00420  物理(工)  00353  現代科學技術概論(**加試)  00015  英語(二)  02199  復變函數與積分變換  02373  計算機通信網  02197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二)  00023  高等數學(工本)  02363  通信原理  03709  基本原理概論  02356  數字信號處理  02364  數據通信原理  02365  計算機軟件基礎(二)  08118  法律基礎(**加試)  19128  分組交換工程

03708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6779  應用寫作學(**加試)

080709  計算機網絡  02331  數據結構  03709  基本原理概論  00353  現代科學技術概論(**加試)  00015  英語(二)  02335  網絡操作系統  04735  數據庫系統原理  02379  計算機網絡管理  00023  高等數學(工本)  03708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4749  網絡工程  04751  計算機網絡安全  03142  互聯網及其應用  04747  Java語言程序設計(一)  08118  法律基礎(**加試)

04741  計算機網絡原理  06779  應用寫作學(**加試)

04742  通信概論  080719  計算機軟件  02324  離散數學  03709  基本原理概論  00353  現代科學技術概論(**加試)  00015  英語(二)  03708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8118  法律基礎(**加試)  02197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二)  07311  多媒體技術  06779  應用寫作學(**加試)  18016  軟件開發方法  04737  C++程序設計  07844  人工智能導論  08674  計算機網絡基礎

080806  建筑工程  02439  結構力學(二)  00420  物理(工)  00353  現代科學技術概論(**加試)  00015  英語(二)  02440  混凝土結構設計  02198  線性代數  02197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二)  02442  鋼結構  03708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3347  流體力學  02275  計算機基礎與程序設計  02446  建筑設備  06779  應用寫作學(**加試)  03709  基本原理概論  02404  工程地質及土力學  02447  建筑經濟與企業管理

08118  法律基礎(**加試)  02448  建筑結構試驗

080825  土木工程  02439  結構力學(二)  00420  物理(工)  00353  現代科學技術概論(**加試)  00015  英語(二)  03708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2198  線性代數  02197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二)  02442  鋼結構  06779  應用寫作學(**加試)  03347  流體力學  02275  計算機基礎與程序設計

03709  基本原理概論  02404  工程地質及土力學

08118  法律基礎(**加試)  02448  建筑結構試驗

080902  水利水電建筑工程  02439  結構力學(二)  00420  物理(工)  00353  現代科學技術概論(**加試)  00015  英語(二)  03708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2198  線性代數  02197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二)  02459  水利工程經濟與經營管理  06779  應用寫作學(**加試)  03709  基本原理概論  02275  計算機基礎與程序設計

08118  法律基礎(**加試)

082208  計算機信息管理  00910  網絡經濟與企業管理  03709  基本原理概論  00353  現代科學技術概論(**加試)  00015  英語(二)  02142  數據結構導論  04735  數據庫系統原理  02628  管理經濟學  02323  操作系統概論  02375  運籌學基礎  08118  法律基礎(**加試)  03173  軟件開發工具  04741  計算機網絡原理  02378  信息資源管理

04737  C++程序設計  04757  信息系統開發與管理  03708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6779  應用寫作學(**加試)

090102  農學  02539  化學基礎(**加試)  00018  計算機應用基礎  02677  田間試驗與統計方法  00015  英語(二)  02672  作物育種學  02666  普通遺傳學(**加試)

02680  農產品加工  03708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2678  農業推廣學

第6篇

[關鍵詞] 體育產業 產業結構 體育用品

一、重慶體育產業面臨的問題

目前重慶體育產業的發展主要集中在體育健身市場、體育彩票發行、體育用品市場,以及體育賽事、表演的運做等方面。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畢竟體育產業是一新興的產業,因此其發展也面臨眾多問題。

1.體育產業數量少、質量差

受重慶經濟的發展及體育事業發展水平的限制,重慶市體育產業仍處于發育階段,與社會經濟發展不相協調.主要表現在總體規模小,全市體育產業產值僅占全市GDP的0.1%機構實力弱,而且體育產業機構數以個體戶為主,個體戶占到全市體育產業單位數的85.3%,多是產出水平底,社會貢獻小。

2.產業結構不合理

重慶體育營業收入中體育彩票位居第一,其次是體育用品及紀念品銷售收入、消遣性和參與性體育營業收入。以體育為經營內容的信息傳播、中介、咨詢等較具潛力的行業數量少、規模小。 這一產業結構,明顯缺乏開發潛力。

3.無形資產開發不足

目前發展體育產業比較注重有形資源的利用,而對體育無形資產的開發不足,如對各賽事活動的會徽、會標、冠名權及指定產品、各協會和俱樂部自身標志、隊名價值等無形資產重視和開發不夠。

4.體育產業人才短缺

體育產業單位組織形式不規范,機構不健全,基本沒有專業的經營人才培養單位;體育中介市場發展緩慢,缺少專門的市場管理隊伍和體育經營人才;體育市場管理隊伍真正既懂體育又懂經營的管理人才十分缺乏。

二、重慶三大經濟區劃分

目前重慶依據各區縣的自然及經濟地理特征和社會經濟發展條件, 按照長江中上游經濟中心的功能要求劃分了三大經濟區:

1.都市發達經濟區

都市發達經濟區界于縉云山與明月山之間,長江與嘉陵江交匯處及其附近河谷地帶,包括渝中區、九龍坡區、江北區、沙坪壩區等9個行政區。總面積5473km2,占全市土地面積的6.6%,總人口538.1萬,占全市人口的17.4%。

2.渝西經濟走廊

渝西經濟走廊包括成渝、渝黔、遂渝及渝合等交通干線沿線地區,環繞都市發達經濟區的西部,包括萬盛區、綦江縣、南川市、江津市、壁山縣等12個區縣(市)??偯娣e18828km2,占全市土地面積22.8%。2001年末總人口995.4萬人,占全市人口的32.2%。

3.三峽庫區生態經濟區

該區位于都市發達經濟區的東部,涉及三峽庫區和與之具有很強相似性的武陵山和大巴山區的部分地區,包括涪陵區、長壽區、武陵縣、墊江縣、豐都縣等19個區縣( 自治縣),總面積58 102km2,占全市土地面積的70.5%,總人口接近1570萬人,占全市人口的51%。

由于受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各地區的體育產業發展規模和水平有很大的差距.位于都市經濟圈的主城區發展較快而且達到一定的數量和質量,渝西經濟走廊以及三峽庫區除個別中心城市外發展比較滯后,個別地區的絕對差距甚至在擴大。

三、重慶三大經濟區體育產業側重發展

三大經濟區體育產業的發展不應簡單模仿照搬、重復建設。應在整體協同發展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各自資源條件和有效比較優勢;充分發揮互補作用與互動效應,加強項目開發過程中的協調和配合,力求避免資源浪費、市場分散、效益低下的不良經營開發狀況。從而更好地解決重慶體育產業面臨的問題。

1.主城區的體育產業―― 以體育服務為主

都市發達經濟區,是重慶市經濟、政治和文化中心, 具有較強的綜合實力。該經濟區確立了實施商貿中心、金融中心、科教、文化、等方面優先發展的發展戰略,形成重慶經濟的制高點。主城區體育產業是重慶體育產業發展的主體,占據著資金、場館、信息的優勢。因此一定要利用其“中心”地位的優勢,發揮好重慶體育產業發展的帶頭作用。

發展體育競技觀賞業,一方面繼續引進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俱佳的體育賽事;另一方面還可結合地方賽事資源優勢,開發本土體育賽事經營業。如重慶是全國著名的汽車、摩托車工業生產制造基地,今后可利用這一優勢開發一些地方的汽車、摩托車賽事。豐富體育競技觀賞業的內容,同時加強相應無形資產的開發。

其次開發休閑體育產業,利用經濟發展速度優于其他兩區,中高收入人群集中、且城市居民體育意識較好的優勢。首先為休閑體育市場尋求目標顧客群,然后與其他兩區進行合作開發,內容可包括高爾夫球、漂流、探險、旅游等。

此外,以沙坪壩區為首的主城區是重慶高校的集中地。因此,可集中高校優勢,培養本土體育產業專業人才。包括專業的教練、指導員、中介服務、以及產業管理者等。

2.渝西經濟走廊體育產業――重點發展體育用品業

渝西經濟走廊自然地理條件較好,社會經濟發展具有一定的基礎,小城鎮發展較快,其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與我國西部地區平均水平相當。直轄后,重慶市政府先后確定了加快渝西工業化與城鎮化,壯大以特色產業園區為支撐的優勢工業,加快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農業的轉化,依靠商業流通和城郊旅游帶動綜合服務業的發展,加強衛星城鎮功能建設的區域發展戰略。

借助渝西經濟走廊的地方區域優勢,以及政府的政策扶持。通過與國內外大型體育用品公司合資,通過東部發達地區勞動密集性產業轉移等多種方式,充分利用現有廉價勞動剩余勞動力和朝天門這一西部重要物流中心,大力發展體育服裝、體育運動鞋、體育器械等體育用品制造業。如壁山有著“西部鞋都”的美譽,可依托其原有基礎建立體育服裝、配件生產園區。

體育產品制造業是一種勞動密集型行業,可以提供較多的就業機會。緩解在城鎮化過程中,富余勞動力增多的情況。

3.三峽庫區體育產業――打好“自然”牌

三峽庫區自然資源豐富, 經濟發展基礎薄弱,是土家族、苗族等少數民族聚居地。整體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與西部滯后地區相似。但地處水陸交通要道,具有潛在的區位優勢。其整體經濟建設重點是加快農業資源、礦產資源、旅游資源的開發利用,構建特色產業體系的區域發展戰略。

三峽庫區具有獨特的自然環境、社會人文環境、少數民族體育資源等良好的資源配置條件。借此,因此可以開發體育探險、康體休閑娛樂、少數民族體育節日體驗、漂流、登山、汽車自駕游等多種體育旅游產品。為城市居民休閑體育提供基地,滿足人們對提高生活品質的追求。

開發山地競賽項目,利用特有的山地資源,適當發展體育競技,吸引更多的選手、觀眾,從而進一不推動體育旅游的發展。已成功舉辦四屆的“重慶武隆國際登山挑戰賽”,不僅吸引國內外各路高手參賽,還以此為契機做足了宣傳,大大推動了武隆的旅游、休閑以及相關賓館、餐飲等配套產業的發展。

開發水上項目,隨著三峽水利工程的竣工,該區將擁有巨大的三峽水庫資源,可以創辦各種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大型水上比賽項目。

依托自然資源發展重慶的體育旅游、體育競技欣賞產業都是“無煙工業”,消耗能源少,不會造成環境污染,有利于庫區生態環境的保護,是一個可以長期存在和持續發展的產業。此外,庫區體育產業的發展也為可安置庫區移民、增加就業機會提供了一條新路子。

參考文獻:

[1]盧元鎮 郭云鵬等:體育產業的基本理論問題研究.體育學刊,2001(1):41

[2]吳文麗 曾 雁:重慶產業結構與經濟增長.地域研究與開發,2003(5):41

[3]代玉梅:重慶市體育產業現狀調查統計分析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4):176~180

[4]肖存峰:重慶市體育產業發展戰略與策略選擇.商場現代化,2006 (11月中旬刊):257

第7篇

(池州學院 體育系,安徽 池州 247100)

摘 要:體育旅游是體育與旅游相互融合與交叉的部分,是特殊旅游的一種,本文首先對安徽省體育旅游資源開發的基礎做了分析,然后從背景條件、資源條件、市場條件和空間條件四個方面分析了安徽省體育旅游資源開發的條件,最后從市場競爭風險、資金投入風險和人身安全風險三個方面對安徽省體育旅游資源開發的風險做了探析。

關鍵詞 :體育旅游;體育旅游資源;探析

中圖分類號:G80-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260X(2015)08-0187-04

基金項目: 安徽省體育社會科學研究項目(ASS2014119)

從地理位置來看,安徽省屬于我國中部地區,中部地區指的是居于我國內陸腹地的六個省份(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在市場發展和經濟發展上中部地區要落后于東部地區,在地緣政治上的敏感度要小于西部,所以,“中部塌陷”已成不爭的事實。隨著國家中部崛起規劃的建立和實施,中部地區很快得到了發展的機會,中部地區崛起應該是一個綠色崛起,體育旅游業是朝陽產業和可持續發展產業,同時也被喻為低碳產業。體育旅游業的優勢條件在于資源消耗低、帶動輻射系數大、就業機會多、綜合效益好。安徽省是中部地區六個省份中的一個,它有其獨特的地理位置,自然人文條件好,體育旅游資源豐富,可以建設成山水秀美和綠色經濟興盛之地。我國工業化、城鎮化都處于快速發展時期,這樣則為體育旅游業發展提供了很好機遇。體育旅游具有突出的外向性和開放性特點,在聯動發展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條件。安徽省體育旅游資源聯動發展是體育與旅游整合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安徽省體育旅游業發展的重要方略。下面對安徽省體育旅游資源開發的基礎、條件和風險進行簡要的分析。

1 安徽省體育旅游資源開發的基礎

安徽省于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始建省,省名取安慶府與徽州府名第一字為安徽。安徽因歷史上有古皖國和境內的皖山、皖河而簡稱“皖”。 安徽省是中國史前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在繁昌縣人字洞發現距今約250萬年前人類活動遺址。在和縣龍潭洞發掘的三、四十萬年前舊石器時代的“和縣猿人”遺址,表明遠古時期已有人類生息繁衍在安徽這塊土地上。毫州在商代曾為成湯之部,古壽春(今壽縣)在春秋戰國時曾為楚國首都。

歷史文明、自然美景、革命史跡,共同構成了中部地區得天獨厚、多姿多彩的旅游資源。復雜多變的地質地貌、水文氣象,造就了安徽省雄偉壯麗、引人入勝的自然景觀。自然與人文旅游資源地域組合良好,相互托襯,環境質量良好,回歸自然氛圍濃郁,各省又各具特色,各有優勢。這些豐饒的資源和文化底蘊是發展安徽省體育旅游的基礎和保障。

當前安徽省已開發的體育旅游項目有:滑草、滑翔、野外生存、登山、垂釣、游泳、滑水、劃船、漂流、定向越野、龍舟競渡、保健氣功、帆船、賽艇、溫泉療養、探險活動等。

1.1 安徽省自然地理

安徽省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地形地貌南北迥異,復雜多樣。長江、淮河橫貫省境,分別流經安徽省長達416公里和43O公里,將全省劃分為淮北平原、江淮丘陵和皖南山區三大自然區域?;春右员保貏萏故庍|闊,為華北平原的一部分;江淮之間西聳崇山,東綿丘陵,山地崗丘逶迤曲折;長江兩岸地勢低平,河湖交錯,平疇沃野,屬于長江中下游平原;皖南山區層巒疊峰,峰奇嶺峻,以山地丘陵為主。安徽境內主要山脈有大別山、黃山、九華山、天柱山,最高峰黃山蓮花峰海拔1860米。全省共有河流2000多條,湖泊110多個,著名的有長江、淮河、新安江和全國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

1.2 安徽省天氣氣候

安徽省地處暖溫帶與亞熱帶過渡地區,氣候溫暖濕潤,日照充足,季風明顯,四季分明,以淮河為分界線?;春右员睂倥瘻貛О霛駶櫦撅L氣候,淮河以南為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全安徽省年平均氣溫在14-17℃之間,南北相差2℃左右,平均日照1800-2500小時,平均無霜期200-250天,平均降水量800-1800毫米。

1.3 安徽省自然資源

安徽省耕地面積408萬公頃,土地肥沃,適宜各種農作物生長。水資源。全安徽省水資源總量約680億立方米。全安徽省重要的水利工程為淠史杭灌溉工程,駟馬山引江灌溉工程。動植物資源。全安徽省林業用地4.18萬平方公里,占12%,全安徽省植物種類豐富,共有本植物300余種,草本植物約2100余種,動物約500余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動物54種,以揚子鱷、白鰭豚最為珍貴。礦產資源。安徽省是礦產資源大省,礦產種類較全,儲量豐富。全安徽省已發現有用礦種130余種,已探明儲量的有67種。其中煤、鐵、銅、硫、明礬石為五大優勢礦產。

1.4 安徽省戲曲文化

安徽省地方戲曲有40多個劇種,影響較大的有黃梅戲、徽劇、廬劇、泗州戲、鳳陽花鼓、皖南花鼓戲、皖北花鼓戲、淮北梆子戲、青陽腔、儺戲等。黃梅戲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戲曲劇種。在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蘇、臺灣等省以及香港地區亦有黃梅戲的專業或業余的演出團體,受到廣泛的歡迎。黃梅戲原名“黃梅調”,是十八世紀后期在皖、鄂、贛三省毗鄰地區形成的一種民間小戲。其中一支逐漸東移到安徽省桐城市為中心的安慶地區,與當地民間藝術相結合,用當地語言歌唱、說白,形成了自己的特點,被稱為“桐城歌”或“黃梅歌”。這就是今日黃梅戲的前身。黃梅戲在劇目方面,號稱“大戲三十六本,小戲七十二折”。大戲主要表現的是當時人民對階級壓迫、貧富懸殊的現實不滿和對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如《蕎麥記》《告糧官》《天仙配》等。小戲大都表現的是農村勞動者的生活片段,如《點大麥》《紡棉紗》《賣斗籮》。解放以后,先后整理改編了《天仙配》《女駙馬》《羅帕記》《趙桂英》《慈母淚》《三搜國丈府》等一批大小傳統劇目,創作了神話劇《牛郎織女》、歷史劇《失刑斬》、現代戲《春暖花開》《小店春早》《蓓蕾初開》。其中《天仙配》《女駙馬》《牛郎織女》相繼搬上銀幕,在國內外產生了較大影響。嚴鳳英、王少舫、吳瓊、馬蘭等是著名的黃梅戲演員。

安徽省徽劇是一種重要的地方戲曲聲腔,主要流行于安徽省境內和江西省婺源縣一帶。明末清初,亂彈聲腔傳入安徽,與地方聲腔及民間音樂結合,在安慶府的石牌、樅陽、桐城等地形成撥子。乾隆年間,撥子與四平腔脫胎而來的吹腔逐漸融合,形成二簧腔。二黃腔又與湖北西皮形成皮簧合奏,奠定了徽劇的基礎。清初,徽劇盛行于安徽及江浙一帶,在南方流布甚廣。清中期,風靡全國。清乾隆年間,“三慶”、“春臺”、“四喜”、“和春”四大徽班先后進入北京演出,名噪華夏,這就是著名的徽班進京。清道光、咸豐年間,徽劇在北京同湖北漢劇等劇種結合,逐漸演變成京劇。清代后期,京劇興盛,徽劇藝人多改學新腔,但徽劇在徽州部分地區仍然流行?;談∈且粋€包羅萬象、五彩繽紛的藝術寶庫,是新安文化燦爛篇章的重要一頁。

1.5 安徽省風景名勝

安徽省大地錦繡多姿,文化古跡甚多,安徽是中國旅游資源最豐富的省份之一。現有5個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其中黃山為安徽山水典范,區內奇松、怪石、云海、溫泉堪稱“四絕”,1990年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正式列為《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名錄》,令世人矚目;九華山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景色清幽,香火鼎盛,現存78座古寺廟,以佛教殿堂與皖南民居相結合而獨樹一幟;巢湖為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江、湖、山、泉并存,以水見長,湖光、溫泉、山色是“巢湖風景三絕”;著名的道教圣地齊云山(四大道教名山之一),摩崖石刻、道教遺存和別具一格的丹霞地貌令人矚目;曾被漢武帝封為“南岳”的天柱山,雄奇靈秀兼備,有45峰、86怪石、18瀑等勝景;瑯琊山以宋代歐陽修的《醉翁亭記》而名揚天下,它以茂林、幽洞、碧湖、流泉為特色。除國家級景區外,還有19處省級風景名勝區。安徽文化遺存豐富而別具特色,亳州、壽縣、安慶、績溪、歙縣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其中歙縣是歷史上的徽州府所在地,新安畫派、新安醫學、歙派篆刻、徽派版畫、徽派園林建筑、徽菜和徽劇的發祥地就在于此。集中在歙縣、黟縣境內的明清民居、祠堂和石舫,數以千計,歷經滄桑而古貌猶存,其數量之多,構思之奇巧,石、木、磚雕之精美,舉國罕見,是民間建筑的杰作,成為安徽省民俗旅游的必游之地。

2 安徽省體育旅游資源開發的條件

2.1 背景條件

體育旅游發展的程度離不開地區發展環境,這一點是普遍所認可的。安徽省體育旅游發展環境包括硬環境和軟環境。硬環境主要指的是安徽省的自然資源和環境狀態、產業的結構和布局;軟環境則是指政府對體育旅游所持的態度、政策支持、企業參與度和投資力度。體育旅游業發展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多方面共同參與,政府的重視程度和投資力度將直接影響安徽省體育旅游業發展的進程。相似的體育旅游發展環境容易形成相似的體育旅游發展戰略,有利于進行區域間合作,但要避免重復現象,否則會讓旅游者失去旅游的興趣。相似的體育旅游發展環境是安徽省體育旅游整合成功的環境保障。

2.2 資源條件

任何一個體育旅游資源個體都有自己的獨特性,同時也有著和其他個體相似的共性。根據安徽省體育旅游資源的屬性大體可以分為地文類、水域類、民俗類、宗教類等種類,各種類型的體育旅游資源內部共性大小對游客的吸引力會相互影響,這種影響則稱之為近鄰效應,近鄰效應有正效應和負效應。屬于不同類型的體育旅游資源個體在同一地區內出現有助于延長游客在該地區的游玩時間,使該地區體育旅游資源對游客的吸引力加大,這就是正效應;相反,屬于同一類型的體育旅游資源個體在同一地區內出現時,則會影響游客的興趣,同時個體之間有分流作用,進而使各自的吸引力相互抑制,這就是負效應。

體育旅游資源互補會使體育旅游資源形成正的近鄰效應,這樣既加強了各個體育旅游本身的吸引力,又會通過體育旅游資源加強安徽省整體體育旅游資源的吸引力和競爭力,豐富體育旅游形象,打造獨特的體育旅游品牌,進而實現安徽省體育旅游資源的優化整合。根據正的近鄰效應的不同情況,可以將互補形式分成以下四種:(1)形態規?;パa。指體育旅游資源基本類型相似,而規模、形態、內容等方面存在差異,通過體育旅游資源整合實現形態的完整化和資源規?;?,讓游客在一個有限區域范圍內完整感受一種體育旅游資源,如黃山和天柱山,黃山為安徽山水典范,區內奇松、怪石、云海、溫泉堪稱“四絕”,1990年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正式列為《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名錄》,令世人矚目;天柱山曾被漢武帝封為“南岳”,雄奇靈秀兼備,有45峰、86怪石、18瀑等勝景;這樣使人們在登山的同時,又能欣賞奇觀、增長見識、增強體魄,達到了健身的目的。(2)時間序列互補。指體育旅游資源類型相同或相似,而形成時間不同,可以沿著文化主線進行資源互補。此類體育旅游資源互補主要針對的是歷史類、民俗類、宗教類等。(3)自然與人文體育旅游資源互補。自然與人文體育旅游資源互補是有前提條件的,自然體育旅游資源只有與其精神內涵一致的人文體育旅游資源才能形成相互映襯的互補組合,比如狼牙山以宋代歐陽修的《醉翁亭記》而名揚天下,它以茂林、幽洞、碧湖、流泉為特色。像這樣的著名風景名勝健身休閑游覽區就是自然和人文體育旅游資源互補組合很好的地方。(4)體育旅游資源地域差異性互補。體育旅游資源的地域背景不同,其氛圍就有所差異,很大程度上體現為該地域的自然地貌和人文風俗特征。比如亳州、壽縣、安慶、績溪、歙縣,它們都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相互間就可以形成地域差異性互補。強調體育旅游資源地域差異性互補主要是因為當前體育旅游資源的外延在擴大,比如旅游氛圍等一些非物質性要素也被囊括在內。體育旅游資源是體育旅游業發展的基礎,體育旅游資源能否整合,整合的效果如何主要看體育旅游資源是否具有互補性,互補性程度越好,就越容易整合出具有地方獨特吸引力的體育旅游產品和項目,也就容易形成新的體育旅游勝地。體育旅游資源互補是安徽省體育旅游資源整合成功的資源保障。

2.3 市場條件

體育旅游資源的市場條件主要體現在旅游空間行為上,旅游空間行為是游客在地域上進行旅游和游玩的過程。根據涉及的空間大小可以將體育旅游空間行為劃分為大、中、小三個尺度。大尺度空間行為涉及的主要是安徽省以外的省市或國家,也就是說客源主要來自體育旅游目的地以外的地區。大尺度空間行為特征的依據就是旅客決策行為,人們由于好奇心想去了解與自己居住地有差異的地方環境,但地方環境的差異并不能對人們的體育旅游決策產生直接影響,感知的環境差異才會直接影響人們的決策行為。人們對體育旅游地感知的環境差異越大,做出到該地方進行體育旅游決策的可能性就越大,感知環境的影響另外還表現在游客居住地與體育旅游目的地的距離上。決策行為原則的研究證明,大尺度旅游空間行為特征在于人們傾向于選擇有高級別旅游景點的地方作為體育旅游目的地,達到目的地后,游客們往往也只會順便游玩目的地附近級別高的旅游點,一般不會停留在原地游覽該地級別低的旅游點,而是到其他高級別的旅游點游玩。在旅游線路上,游客會力圖采用閉環狀路線旅游,以利于節約時間和精力。建設安徽省精品體育旅游路線是關鍵環節,而精品線路的基礎在于將不同地方較高級別的體育旅游資源串聯起來,這種旅游資源開發方式符合大尺度旅游空間行為,同時也能得到市場的認可,大尺度旅游空間行為特征是安徽省體育旅游資源整合成功的市場保障。

2.4 空間條件

空間條件主要體現在區位關系上,區位關系指的是不同區域體育旅游資源的空間相互作用關系,體育旅游目的地與客源市場的空間關系和體育旅游區內的交通關系。良好的區位關系主要表現為體育旅游資源在空間上處于互補性強、替代性弱的正相鄰關系。空間關系優越更有利于促進客源內部交流,而且各區域與外部客源市場的空間關系還有利于為安徽省體育旅游地域綜合體形成更大的范圍市場。旅游交通是體育旅游線路的基礎,安徽省體育旅游線路以完善的區域交通網絡做保證。良好的空間條件是安徽省體育旅游整合成功的空間保障。

3 安徽省體育旅游資源開發風險

3.1 市場競爭風險

我國體育旅游資源區域發展不均衡,東部地區以節慶體育旅游資源為主,西部地區以專項線路體育旅游資源為主;安徽省屬于中部地區,處于兩者之間,與東部和西部相比無明顯優勢。西部地區地形地貌和氣候氣象都很復雜,相比之下,安徽省則沒有較強的優勢。西部地區不僅有豐富的體育旅游自然資源,同時還有優勢的體育旅游人文資源。我國少數民族主要聚居區就是西部,各民族在其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種類繁多、風情濃郁的特色體育運動項目和活動。比如藏族賽馬大會、蒙古族那達慕大會、雪頓節等,都是很有吸引力和影響力的體育旅游資源。東部地區經濟比較發達,在舉辦大型體育旅游節慶活動上就可以提供強有力的資金保障。東部地區有我國較為稀缺的海洋資源,在開展海洋體育旅游產品方面有很強優勢。[4]安徽省的經濟沒有東部地區發達,在開展節慶體育旅游方面缺乏資金,而在體育旅游自然資源上又比不上西部地區,缺乏吸引力,導致客源大量流失,所以在區域體育旅游競爭中存在很大的風險。

3.2 資金投入風險

從體育旅游資源主體來看,資金投入主要為政府部門和旅游企業。體育旅游資源開發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比如體育賽事場館的建設和改造,體育旅游資源的維護,投入的設備成本以及與之配套的交通、通訊、城市改造等,戶外極限體育旅游配備的專用工具、體育旅游專業服務人員的培訓等。以上事例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一旦資金投入進去,肯定期望有較大的市場利潤和回報率,但由于市場不穩定因素以及不可預測自然因素的影響(如全球金融危機、地震、禽流感等),決定了體育旅游資源開發資金投入時具有較高的風險。[5]

3.3 人參安全風險

體育旅游者對旅游地自然環境的資料熟悉程度;對湖泊、山地、自然保護區等體育旅游線路及危險路段的了解程度;對旅游地文化、語言、風俗習慣的了解和溝通能力等都會影響著自身的安全。體育旅游地突發如洪水、地震、滑坡等自然災害,惡劣天氣和山體松動等也會給游客帶來致命傷害。參加蹦極、速降、攀巖、野外探險等帶有危險性的體育旅游項目時,游客需要對參加冒險體育旅游行為有足夠的把握,否則很容易發生傷害事故。

4 結論

自然美景、歷史文明和革命史跡,共同構成了安徽省豐富的體育旅游資源;復雜多變的地質地貌、奇山異石、歷史文化等,造就了安徽省優美的體育旅游勝地;這些豐富的體育旅游資源和文化底蘊是發展安徽省體育旅游的基礎和保障。

相似的體育旅游發展環境是安徽省體育旅游整合成功的環境保障。體育旅游資源互補也就是相鄰區域間的體育旅游資源形成正的近鄰效應,這樣不僅加強了各個體育旅游資源本身的吸引力,而且通過體育旅游資源互補加強了安徽省體育旅游資源整體的吸引力和競爭力,樹立良好的體育旅游形象,打造獨特的體育旅游品牌,進而實現安徽省體育旅游資源的優化整合。安徽省體育旅游資源互補有以下四種互補形式,分別為形態規?;パa、時間序列互補、自然與人文體育旅游資源互補、體育旅游資源地域差異性互補,體育旅游資源互補是安徽省體育旅游資源整合成功的資源保障;大尺度旅游空間行為特征是安徽省體育旅游資源整合成功的市場保障。旅游交通是體育旅游線路的基礎,安徽省體育旅游線路以完善的區域交通網絡做保證,良好的區位關系式安徽省體育旅游資源整合成功的空間保障。安徽省體育旅游資源的開發所面臨的風險則體現在市場競爭風險、資金投入風險和人身安全風險上。

參考文獻:

(1)柳伯力,陶宇平。體育旅游導論[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4.

(2)邱愛英,宋秀麗,周新。體育旅游資源開發與保護的均衡選擇和制度創新[J]。體育與科學,2006,27(5):43-47.

(3)曲天敏。試析體育旅游與旅游體育[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9,43(10):28-31.

(4)石艷霞,等。我國東中西部體育旅游資源開發現狀比較研究[J]。宜春學院學報,2010,32(8):124-126.

相關文章
相關期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在线播放视频 | 97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嫩草影院 | 天天看天天碰 | 国产欧美日韩不卡 | 国产1级 | 九九精品在线播放 | 永久免费毛片在线播放 | 欧美在线性 |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色综合久久夜色精品国产 | 四虎影视884a精品国产古代 | 米奇777第四影视盒 迷人的保姆韩剧 | 亚洲天天在线 | 久久激情综合色丁香 | 激情综合在线观看 | 久久国产精品明星换脸 |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mv | 2020阿v天堂网| 精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 | 国产97色在线 | 亚洲 | 免费一区二区三区毛片10分钟 | 青草青视频在线观看 | 欧美激情综合亚洲五月蜜桃 | 丁香花影院 | 就爱干草视频 | 另类综合网 | 成人国产精品视频频 | 精品在线免费视频 | 视频在线你懂的 | 欧美色老妇| 99re热视频| 久久国产精品亚洲综合 | 国产www色| 国产一区亚洲欧美成人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手机看片 | 精品日本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欧美亚洲日本国产综合网 | 日本成人小视频 | 精品国产电影网久久久久婷婷 | 免费瑟瑟网站查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