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激情开心网,五月天激情社区,国产a级域名,婷婷激情综合,深爱五月激情网,第四色网址

農業種植發展趨勢優選九篇

時間:2024-01-03 14:44:40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農業種植發展趨勢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農業種植發展趨勢

第1篇

一、區域農村工業創新的理論與現實意義

區域農村工業創新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首先,區域農村工業創新是新農村建設的必要條件。區域農村工業創新有利于加速農村工業發展,吸收農村剩余勞動力,提高農民收入,從而增加農村經濟的總量,為新農村建設提供物質條件。其次,區域農村工業創新也是建立創新型國家和區域創新的必然要求。農村工業作為區域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關系到區域創新的速度和質量。我國農村工業經過改革開放后二十多年的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成為農村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但目前面臨一些制約其發展的問題,必須探索新的有效途徑加以解決,而通過區域農村工業創新,建立符合生產力發展的企業組織形式,能夠全面提升農村工業素質,為農村工業發展提供新的推動力,這有助于實現區域經濟現代化和區域創新,從而確保建立創新型國家目標的實現。

本文主要研究企業組織創新。本文中的區域農村工業是指以一定區域為背景,農村工業得到一定發展,但還存在諸如企業規模小,技術裝備和生產技術水平低下,以及由于企業“小而全”的結構,使農村工業企業之間、農村工業與城市工業缺乏經濟技術協作,難以取得規模效益和集聚效益等問題的區域農村工業。研究如何通過區域農村工業企業組織創新,消除上述制約因素,全面提升農村工業的質量,增強農村工業的競爭力,實現農村工業的跨越發展,從而達到新農村建設與區域創新發展的雙重目標。

二、目前農村工業企業組織形式的主要問題

按照企業組織優化的標準,合理的企業組織形式主要是股份制的現代企業組織,以及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企業集團和大中小型企業系列。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由于相當大部分交易是在企業內部完成的,而不是在市場上完成的,市場交易和企業內部交易都存在著非零的交易成本。合理的企業組織便可將存在于高市場交易費用的市場交易一體化為企業內部交易,降低市場交易成本,提高企業的效率與效益。在現代生產活動中,工業企業的生產組織形式如何,不僅直接關系到企業本身效率的高低,而且還會影響到整個行業的效率。因此,農村工業企業的生產組織形式對農村工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高效的農村工業企業生產組織形式能夠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使企業獲得規模效應和聚集效應,從而加速農村工業的聚集,促進農村工業的發展,反之則相反。

眾所周知,由于種種原因,我國農村工業企業多是“小而全”的組織形式,即企業規模小,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都在本企業內進行,缺乏與外界特別是城市工業的生產分工協作。這種“小而全”的封閉的企業組織形式具有明顯的不合理性:

1.規模不經濟。在現代化社會大生產中,許多產品的生產具有規模報酬遞增的特點,尤其是現代化的工業,大規模的生產會降低單位生產成本。而鄉村工業企業,由于規模過小,形成明顯的內在不經濟,表現在管理成本、原料成本、銷售成本、技術開發成本、運輸成本高,導致單位產品成本高。雖然勞動力成本低和土地無償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內在不經濟,但這僅僅是暫時的,從長遠看顯然是行不通的。而且一些資源開采型企業則是以資源的浪費為代價進行生產的。例如,鄉鎮小煤窯采用掠奪式的一次開采方法,有的煤炭開采率不到20%,比國有煤礦低近3倍,造成了煤炭資源的破壞和浪費。

2.交易成本昂貴。企業作為生產的一種組織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是對市場的一種替代。企業的存在能夠節約交易成本,即有些交易在企業內進行,使交易成本內部化,避免單個生產者直接面對市場所帶來的麻煩。從這個意義上,交易環節越少企業越經濟。而通過企業之間的聯系--企業對技術采購和銷售渠道的共同利用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節約交易成本。農村很多小企業特別是家庭工廠作為獨立的個體,直接在市場上進行交易,需要與眾多的對手打交道,花費很多信息成本和時間成本,對企業是一種資源的浪費,無疑加重了企業的負擔。

由于規模不經濟和交易成本昂貴,這種“小而全”的封閉的企業組織形式對農村工業的發展帶來了不利影響:(1)限制了企業的技術路徑選擇。由于“小而全”的結構加上實力弱,農村工業企業在發展的起步階段大多采取掠奪性技術創新戰略,只能利用耗能高、工藝落后、原材料浪費大的城市工業淘汰的落后設備;采用簡單、粗放、勞動強度大的生產技術;選擇城市和發達國家不愿生產、污染嚴重、治理成本高的產業,以犧牲當地的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企業的發展。(2)制約了企業規模的擴大。由于缺乏外界的要素來源和供給,這種小而全的企業組織形式不利于企業擴大規模。2004年農村工業企業平均從業人員12.7人,平均總產值196萬元,平均固定資本原值56.5萬元。其中,占農村工業總數98.5%的規模以下工業企業的平均固定資本原值25.5萬元,平均從業人員5.2人,年均營業收入51.2萬元。(3)增加了企業的市場風險和社會成本。農村工業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直接面對市場競爭,由于缺乏實力,處于很不利地位,加上中國農村工業起點特別低,勞動力素質、技術裝備水平等與城市工業差距明顯,缺乏市場競爭力,加大了不確定性和經營風險。企業為了生存,只好以低價取勝,而為降低勞動力成本,不惜以損害勞動者的健康為代價。個別企業甚至依靠非正當競爭手段,如生產假冒偽劣產品,擾亂了市場秩序,產生了很大的負面作用。這種“小而全”的企業模式、封閉的生產力系統,影響著要素優化組合,難以取得規模效應和集聚效應,制約農村工業企業自身競爭力的生長和農村工業化的進程,也不利于新農村建設的推進和國家工業化的最終順利完成。

三、農村工業企業組織創新的途徑

農村工業企業大都規模小、實力弱,不可能也沒有必要都發展成大企業,因此,只能通過生產的分工協作,將其納入現代大生產體系,獲取規模效應和聚集效應,同時提高其技術與管理水平。

工業企業之間的分工協作是十分必要的。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分工越來越細,生產日趨專業化。工業化的實現過程,從本質上說是也是一個生產社會化的過程,要建立在社會分工和社會協作的基礎上。這就要求按照經濟合理原則,實現有組織的分工和協作,消除生產要素組合過程中的封閉性所造成的危害,使社會分工和協作趨向合理化。城鄉工業之間的協作尤為重要。城鄉工業聯系形成的優勢互補互惠互利,可將局部優勢轉化為整體優勢,增強企業的競爭力。特別是對于農村工業來說,與城市工業進行分工協作,能夠較快提升自身的素質,盡快納入社會化大生產軌道。那種認為城鄉工業應該平行發展、二者始終是兩個相互獨立的體系的觀點,忽視了工業經濟的內在規律性,割裂了城鄉工業化的本質聯系,使城鄉工業不能有效地發揮各自的經濟優勢,降低了資源利用率,使工業整體效率降低。不僅會延緩農村工業化進程,而且最終會制約國家工業化進一步發展。

根據國際經驗,建立大中小型企業系列是一個有效途徑。即在同一種行業、生產同一種產品的企業之間,大企業通過合同契約形式與中小企業結成固定的承包經濟關系,從而將零部件加工等生產任務交給中小企業完成,使之成為自己的生產車間或附屬企業。這樣就形成了以大企業為頂點的金字塔型的承包結構。塔尖是大企業,中間和底部是中小企業。系列內的企業進行密切的生產分工協作:大企業承擔技術開發、組裝等關鍵性生產,中小企業承擔一般性任務和零部件加工,由此形成高效的生產體系,既充分利用了大企業實力雄厚的優勢,也有效發揮了中小企業靈活的機制。具體而言,這種大中小型企業系列的優點主要是:(1)可以使中小型企業納入現代化、專業化生產軌道,以最大限度地獲取社會分工所帶來的好處。有利于促進其生產水平的提高。(2)能夠將大小企業的優勢較好地結合起來。既能使大企業避免企業過大、機制不靈活的局限性,又可使小企業避開激烈市場競爭的風險,集中生產。而且有利于打破地區分割,使城鄉經濟一體化。(3)由于系列內的中小企業群一方面是有組織的,另一方面內部的各家企業又都是獨立的,所以,在獲得外部經濟效益的同時,又保持了內部各個小企業固有的靈活性。這就使它們在一定意義上兼有大中小各類企業的長處,并在一定意義上避免了大中小各類企業固有的弊端。創新成果在系列內擴散的速度加快,促進產業結構升級。

建立大中小型企業系列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1)要有領頭的大企業,而且這些大企業要具備較強的實力,能夠面向國內外市場,不斷強化自身的優勢競爭地位。(2)城市工業改革開放以來結構進一步優化,效益逐步提高,特別是機械制造業發展迅速,一些大企業已經占領了部分國際市場,在國際上形成一定的競爭力,隨著自主創新的不斷深入,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在逐步增多,城市工業實力不斷增強,輻射逐漸加大,應該而且能夠成為農村中小企業的重要支持力量。(3)需要合適的行業。那些生產過程能夠分解的行業,才是比較理想的選擇。

四、區域農村工業創新的保障措施

第2篇

關鍵詞: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農產品流通;國際比較

中圖分類號:F304.3 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 Chinese agricul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world agriculture. The experience of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agriculture and rural development in western China.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model of farmers'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 economic organizations in the United States, Denmark and Japa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distribu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the western region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longitudinal distribution model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circulation channels, development of.

Key words: farmers specialized cooperative economic organizations; agricultural products circulatio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簡稱農合組織,下同)是農產品流通渠道的重要成員,對于提高農產品流通效率、促進地區農業發展具有積極影響。中國農業是世界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研究農合組織發展路徑,需要與西方發達國家農合組織的發展聯系起來,后者在農合組織以及農產品流通方面走過的道路和軌跡對于我國特別是亟待發展的西部地區有著借鑒意義。

1 境外發展模式的比較

國外發達國家和地區的農產品流通渠道已經實現了高度市場化條件下的產、加、銷有機結合的一體化現代農產品流通渠道體系,其中,農合組織在農產品流通渠道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農戶、農產品加工與商業進行了緊密的結合,改變了過去產、加、銷分割的狀況,從生產、加工到銷售農產品產業鏈,聯結成一個資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經濟共同體,結成了緊密的縱向組織關系。但由于各個國家和地區的農業生產條件有所不同,其農合組織也呈現出不同的發展特征。根據農合組織發展現狀、主要運行方式以及政府在農產品流通渠道中扮演角色等的不同,大致可以歸納為以下幾種發展模式。

1.1 美國的跨^域農合組織發展模式

美國的農產品生產以專業農場為主,生產區域化程度較高,農產品流通渠道短,流通效率高。經過近200年左右的發展,農業合作社依然是美國農業生產經營服務的一個重要組織力量。具體來說,這一發展模式有以下幾個特點:

(1)農業合作社通過減少數量、擴大規模,實現規范化、規模化發展,農業合作社市場競爭力不斷增強。美國農場與合作社整合趨勢愈加明顯,行業集中度較高,合作社營業收入不斷增加,盈余返還呈現逐年上升趨勢。據美國農業部的統計數據,2015年,共有27個合作社銷售額超過10億美元,占合作社總數的1.3%,但卻占所有合作社全部業務量的52%,占所有合作社總資產的47%。通過合作社之間的兼并、收購,合作社數量逐漸減少,2015年共有農業合作社2 047個,較2014年減少了59個,成員數量比2014年減少7.5萬人。2015年合作社合計總銷售量為1 249億美元,比2014年減少228億美元。但是,通過控制成本等方法,2015年合作社稅后凈收入達到歷史最高,為70億美元,較上年增長8.7%①。2004~2014年美國農業合作社發展情況如表1所示。

根據農業合作社主要功能,美國農業合作社可分為銷售型合作社、供應型合作社、服務型合作社三種類型,主要從事農產品銷售、農業生產物資供應、提供與購銷有關的各種服務等。從這三類農業合作社數量看,也是呈現逐漸減少的趨勢(見圖1)。

(2)政府對合作社主要提供非政府機構不能提供的服務功能,一般不干涉合作社的內部事務。政府在農產品營銷渠道成員間關系的優化與整合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美國農業部制定教育報告和合作方案,幫助人們決定他們是否應該組建合作社,以及如何合作。政府扶持逐漸從幫助建立合作社管理部門、政府投資、建立農產品物流基礎設施等服務,逐漸退出,轉為為農產品流通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低息或無息貸款,對合作社成員提供價格補貼,參與市場調控,對發展農業實施各種形式的稅收優惠政策服務內容,以促進合作社的快速發展。此外,美國農業網站、信息咨詢公司等信息服務機構的信息化程度高,為構建通暢、高效的復合型營銷渠道體系提供幫助。

(3)美國農業合作社采用“增值農業”的發展模式,包括改進相關技術、工藝與設備,提高農產品科學技術含量,重視發展農業機械化和自動化等。2014年,美國農業部提供4 500萬美元用于支持增值農業,鼓勵農戶、合作社開發新的產品線等方式增加收入,同時創造就業機會并促進地區經濟發展。目前,該項計劃還在持續進行中,并不斷增加投入資金②。

(4)新一代合作社持續發展,合作社的治理規則發生改變,會員交易權可以轉讓和買賣,合作社股份制增加。2015年以來,農民合作社流動性和償付能力開始顯現,股權占資產的百分比由2014年的43%增加至46%。一些州為了增強合作社的靈活性,修改合作社條例,放寬會員、股金分配、民主投票等傳統合作社原則,有利于新型合作社更加靈活的發展。

1.2 丹麥的歐洲專業型農合組織發展模式

丹麥人口約570萬居民,其糧食產量可供給1 500萬人,丹麥農業因其高生產力與高食品質量安全被認為是高效農業。從1990年到2014年,丹麥農業產值增長了22%。 同一時期,對海岸水的氮損失減少了43%,磷過量減少了83%,溫室氣體排放減少了16%③。丹麥農業經過長期發展,形成了以養殖、種植和加工為重點的現代化農業產業鏈,有其獨特的產業優勢和特色。

丹麥的主要食品企業是農民合作社,幾乎所有的丹麥農民都在自愿的基礎上參加了一個或幾個股份制合作社。合作社遵循利潤返還給農民、自愿加入合作社、公司由成員控制的制度,基本原則是不論農場規模和產量均實行“一民一票”。2015年,全國農業合作社的營業額接近丹麥國內生產總值的10%。因丹麥農業合作運用中體現的高水平的教育和合作組織,丹麥農業又被稱為“強勢農業”。近幾年丹麥農業合作社營業額如表2所示。

丹麥合作組織發展模式具有以下特點:

(1)在丹麥的農產品產業鏈中,合作社通過嵌入到整個農產品產業鏈中,實現農產品產業鏈縱向協調。例如,丹麥的農業機械、肥料、咨詢服務合作社為農產品上游產業鏈提前服務;農產品收購與加工合作社提供農產品產業鏈下游服務。

(2)丹麥通過合并、整合,合作社逐漸成為大型經濟組織,部分農業合作社成為丹麥全國甚至全球最大規模的企業之一。同時,合作社加大關系投入,通過大規模的專業化分工生產,丹麥合作社把分散的家庭農場經營融人了一條龍的生產經營體系,最大限度地發揮了整體效應和規模效應。不斷增強的“龍頭企業”的示范效應與關系投入,使得合作社參照力日益增強,帶動產業鏈其它成員共同發展。

(3)完備的可追溯性系統是食品質量安全的重要保障。在丹麥,食品生產是透明的,所有產品和成分都是完全可追溯的。例如,只有在丹麥出生和繁殖的豬在丹麥屠宰場被屠宰。只有符合DANISH產品標準或更高級別保證計劃的豬才能被屠宰場接受。所有丹麥豬場都在中央數據庫中注冊,所有運送到屠宰場的豬都可追溯到其原產地,從而為客戶提供其出產的保證以及質量保證。

(4)重視農業教育。丹麥法律規定,購買超過30公頃土地的農場主,必須接受為期5年的農業學院教育。丹麥通過農業生產和農業教育的互動,使農業得到了可持續發展。教育、創新和知識共享,使丹麥食品和農業集群具有創新能力。通過新的專利、產品開發和研究再投資來衡量,丹麥食品公司可稱為歐洲精英,這一成果是建立在教育、知識共享和合作的基礎之上的。

(5)資源利用率和高效生產力是丹麥食品和農業集群發展的關鍵。從農場到貨場,所有流程都得到優化,資源得到有效利用。在許多領域的持續創新使之成為生產力的先導,例如,農業技術的進步提高了田間管理和資源利用率;農產品質量不斷提高;新的方法,如加入酶和微生物培養物以改善營養攝取和消化率等,所有這些都增加了農民經濟和環境的總體利益。

1.3 日本的綜合性農合組織發展模式

在日本,農協是主要的農業合作組織,按照經營內容不同分為“綜合農協”與“專業農協”,綜合農協需要出資入股,專業農協可出資或非出資入股。日本自1947年建立以來,旨在提高農民的社會經濟地位,不以盈利為目的,按照比例返還盈余經營管理。日本農協成立以來,由基層農協、縣級農協、全國農協三級組織體系向基層、全國二級組織體系轉變。全國性的農協組織擁有一定的法定權利,在一定范圍內制定行業內相關規定,以及教育、引導農戶進行農產品相關知識培訓。

(1)通過近百年的發展,幾乎99%的農戶加入到農協組織中來。在合作經濟關系中,農協組織在農產品的產前、產中、產后為社員提供著全面的服務,提高了農產品的流通效率。農協向成員提供農業生存經營指導、生活指導、銷售服務、采購服務、信貸、保險等多種服務,并在政府的指導下,承擔了部分政府職能。

(2)日本農協是鏈接農戶與市場,農戶與政府的橋梁,其在日本農產品產業鏈扮演重要角色。隨著合作組織的發展,日本基層農協數量逐漸減少(見表3、圖2)。對日本來說,其國家級農業合作社本身具有一定的制定政策的能力,這些組織具有較強的合約力,能夠影響各個地區、國內外農產品營銷渠道建設,制定農產品政策,控制渠道秩序,促使渠道成T協同發展。

(3)在日本,每個農產品都有自己的“身份證”,身份信息記錄了包括農產品的產地環境、生產過程、產品質量等各個要素,而且農協組織還負責農產品的安全檢驗、分級包裝,物流配送與信息管理。正是由于科學技術的支持,農業合作社信息力增強,才能保障高品質的農產品。

(4)日本農戶數量逐漸減少,農協改革力度增強。2015年主要從事農業的核心人數為17.44萬人,也繼續呈下降趨勢。按年齡組別分布顯示,65歲或以上的人占總數的65%,年齡在40歲或以下的人占10%,顯示出顯著的不平衡,農田整合和發展商業農民成為新的發展趨勢。為了提高農產品流通效率,面對新的農業發展環境,2015年1月,日本政府提出了《農業協同組合法》修正案的框架,將廢除農協中的強制約束力,將在3~5年內轉換成自愿性團體,促使地區農協和農戶在農作物的價格、服務及流通路徑方面自由競爭。

2 境外發展經驗對中國西部地區的啟示和借鑒

2.1 建立縱向關系的農產品營銷渠道模式

美國、丹麥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在農合組織結構特征方面具有很大的類似性,都是以規模不斷擴大的上游農戶和集中度不斷提高的農產品加工者,以及下游的營銷組織網絡為主形成緊密的現代產業組織體系下的縱向產業鏈結構,一些號稱全國性的合作社,其主要職能是協調和游說,通常不進行直接經營,強調通過專業化合作社加入產業鏈,提高縱向協作效率。日本是通過全國性的農協組織對成員進行廣泛性和綜合性的指導和幫助,并通過成立全國性的合作社公司促進農產品流通效率。以上國家的經驗說明,發展現代農業,必須構筑起各類資源有效整合、比較優勢充分發揮、綜合競爭力明顯提升的現代高效農業產業組織體系。

目前,我國合作社處于起步階段,與以上發達國家80%以上農戶參與農合組織相比,我國合作社總量少,農戶參與率低,區域發展不平衡。西部地區農合組織僅限于提供技術、信息交流、培訓服務等功能,真正參與農產品產前、產中、產后環節的組織更少,沒有起到農產品流通紐帶的作用。我國現代高效農業產業體系不健全,農產品流通效率也較低。因此,如何發揮合作社在農產品流通渠道體系中的帶動作用,建立基于農產品產業鏈縱向協作的農產品營銷渠道模式是我國西部地區農業可持續發展與農民增收的關鍵。

2.2 增強報酬力,形成利益共同體

縱觀國外典型國家的農產品流通渠道,獲得合理報酬是上游農戶、農業合作社等渠道成員生存與發展的基本條件。目前,我國西部地區農業合作社普遍存在利益流失,經濟效力低的問題,成員難以獲得滿意的利益,參與熱情不高,農業合作社的經營狀況也缺乏活力。因此,西部地區只有發揮農業合作社在營銷渠道體系中的帶動作用,才能形成利益共同體,增強報酬力。

2.3 提高強制力,推動現代農產品營銷渠道的形成

從國外典型國家農業合作社的實踐來看,農業合作社不斷發揮規?;岣呓M織強制力水平,不斷推動現代農產品營銷渠道的發展。目前,我國西部地區農業合作社總量少,農戶參與率低,發展較為緩慢。因此,我國西部地區只有提高農戶參與農業合作社的熱情,不斷提高合作社規模與組織化程度,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生存與發展。同時,合作社通過合約不斷整合農產品加工企業、銷售企業,使得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成為有序運作的產業鏈條,縮短中間環節,促使傳統農產品營銷渠道向現代營銷渠道轉變。

2.4 提升合約力,促使渠道成員協同發展

從國外典型國家農業合作社的實踐來看,政府在農業發展方面給予了保障性的政策支持,保證了從生產者到消費者的農產品縱向組織關系的協調運作,提高了農產品營銷渠道成員合作關系水平。同時,在農合組織發展到一定階段后,政府也要注重建立退出機制,促進農合組織進一步發展。

目前,我西部地區農業合作社發展過程中,存在政府職能定位不準,政策干預不適當等情況,影響了合作社的健康發展的情況。農產品品牌意識較淡薄,缺乏品牌保護力度,造成合作社流于形式,合約力沒有得到有效應用。因此,只有不斷加強合作社合約力,才能進一步協調渠道成員關系,促使農產品營銷渠道不斷發展。

2.5 增強參照力,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

美國、丹麥等國家都有為數不多但實力比較雄厚、市場競爭力較強的農業合作社作為龍頭企業,通過參照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控制農產品流通渠道、帶動其它渠道成員進行農業生產。日本,也通過不斷加大關系投入、建立示范社,不斷增加組織規模,提高組織參照力,增強組織實力,提高收益水平。因此,實力強大的龍頭企業是引導國家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帶動力量,是帶動產業鏈相關環節共同發展的核心,在合作互利的前提下,使農民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體現。

目前,我國龍頭企業數量較少,自我積累能力較低,合作社參照力沒有得到有效發揮。為此,需要通過多種途徑培養龍頭企業,依托農產品優勢選擇合適龍頭企業,提高其組織協調能力,增強合作社競爭力與輻射帶動能力。

2.6 提高知識力,提高農產品流通效率

在美國、丹麥等國家,農產品流通渠道從農產品產前服務延伸到了其它農業衍生服務領域,在農業產業化的過程中,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是相伴而生并不斷發展壯大的。目前,我國西部地區農合組織知識力較低,缺乏服務意識,政府的教育與培訓力度也有待加強。

2.7 提高信息力,運用科學技術推動渠道模式轉變

農業發達國家已經形成了農業科技發展的長效機制,構建了農業技術研發轉化平臺以及現代營銷網絡,并且取得了顯著成效。我國西部地區目前農村信息服務發展比較滯后,農業合作社不能及時掌握市場、科技等各類信息,生產經營存在較大的盲目性,直接影響農戶收益水平。因此,需要提高農村信息化水平,提高農業合作社運用信息的能力,幫助成員獲取信息,提高農業科技含量和整體水平,增強農產品競爭力。

總之,合作經濟下,發達國家和地區通過建立高效的農合組織,通過提高組織的報酬力、強制力、合約力、參照力、知識力與信息力,實現了現代營銷渠道模式的轉變,提高營銷渠道效率。我國西部地區需要加強農合組織發展水平,不斷提高農產品流通效率,推進農業產業化、現代化進程。

注:①數據來源:美國農業部,《2015年美國農業合作統計》。

②數據來源:美國農業部網站:https://rd.usda.gov/publications/rural-cooperatives-magazine。

③數據來源:丹麥農業食品理事會網站:http://agricultureandfood.dk/prices-statistics/annual-statistics。

參考文獻:

[1] 本杰明?克萊因,羅伯特?克勞福德,阿爾曼?阿爾奇安. 向一體化、可占用性租金與競爭性締約過程[C] // 企業制度與市場組織――交易經濟學文選.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110-153.

第3篇

1.1自然環境復雜,農業資源豐富

三峽庫區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這種氣候資源適合農業的發展。三峽庫區有著四季分明,雨量適中,溫暖濕潤的氣候特點。年均溫度為17-19°C,年平均降水量1200mm,年平均氣溫及年平均降水量高于一年同緯度的中國東部地區。本區降水豐富氣候多樣性的特點為三峽庫區的農業資源發展提供了很大的資源優勢。此外,三峽庫區生物資源也很豐富,長江三峽地區已形成柑桔產業帶,藥用植物至少有1000種,各種林、果、土特產超過2000種,還有很多馳名中外的生漆、山羊皮、蠶絲、桐油、榨菜等林特產品,這種復雜的自然環境和豐富的資源為庫區發展農業種植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1.2三峽庫區土地資源類型多種多樣,開發程度高

庫區地勢復雜,土地類型多樣,以山地為主,也有少量平原、壩地和崗地。雜料,草場主要在低山區種植;糧食、蔬菜等一般在河谷平壩區種植;而中藥、茶和干果之類的名優土特產品一般在中高山區。這種地形特點更有利于三峽庫區農業種植的發展。

2、三峽庫區農業種植發展所面臨的問題

2.1農業基礎設施薄弱

三峽庫區規劃中的各種農產品基地大概有60多個,全國有效灌溉率為51.9%,而三峽庫區的有效灌溉面積卻僅是耕地面積的35%,這與全國有效灌溉率相差很大,旱澇保收面積僅是耕地面積的18%。還有一些老化的水利工程,水庫中70%以上屬于病險水庫,堤壩設施中65%急待改造。

2.2農村產業結構不合理

庫區三種產業結構中農業比重最高。2004年,全國第二、三產業產值比值為86%,而庫區僅為76%左右,全國勞動力進入一些非農產業率為35%,而庫區農只有22%。三種產業中第一產業的增加值比例比重慶市高出11個百分點,為28.6%,而第三產業增加值比例卻比重慶市低7個百分點,為34%。第二產業主要在一些少數地區比較集中,例如宜昌。其次農業內部結構不合理,畜牧業以養豬業為主,林業比重低,使得結構與資源不匹配,不利于庫區農業種植的發展。

2.3生態環境退化嚴重,地質災害嚴重

由于亂砍濫伐現象嚴重,庫區森林覆蓋率僅僅為21.7%,而長江流域森林覆蓋率也由50年代到現在下降5%。更嚴重的是大部分位于長江流域的天然林遭到破壞和砍伐,使得保土攔沙能力下降。此外,各種不合理和不科學的耕種方式使得水土大量流失,甚至在一些地區出現嚴重的沙漠化。

由于庫區的地勢以山地丘陵為主,是全國山地災害的頻發區,各種崩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數量大,分布集中。例如,2003年,三峽庫區各種崩滑體達到4719處,并且與暴雨山洪發生在同一時期,在5-9月比較集中,來勢相當兇猛,危害很大,對于交通,農田和水利有著不可小覷的影響。

3、與農業發達地區作出對比,找出三峽庫區農業種植發展策略

3.1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但同時農業也是我國的弱勢產業,相對于丹麥一些農業大國發展農業的方法,庫區農業種植要以科技為先導,結合工程,農藝,化學措施等,建立新品種繁育基地,推廣新技術等工程措施。

3.2通過發展地域優勢來發展特區農業

庫區農業資源的分布要根據其特點和未來的發展趨勢來實現布局區域化,以合理開發利用,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為基本原則,適當調整農業的產業結構,以更好的發展三峽庫區農業種植。城郊型地區,丘陵平壩區,中低山區要根據各地優勢分別開發其農業種植產業。城郊都市型農業要加強養殖,觀光農業的發展;丘陵平壩區要以建設蔬菜,水果,家禽,糧油為重點;中低山區要以草地,水能為開發重點。

3.3建立農業產業化經營機制,提高經濟效益

根據三峽庫區的農業資源基礎和各種開發利用前景,要樹立三峽庫區的主導產業,例如蔬菜、優質水果、煙草等產業,根據建設一批名優產品生產及加工項目,根據良法配套,建設一些優秀的加工項目和一些名優產品,同時還應加強區域合作來獲取技術、資金等準確快捷的市場信息,這也為庫區農業種植發展提供更好的基礎和機遇。在經營模式上也要結合三峽庫區的各種地理形勢,區位差異和豐富的資源來建立多種庫區農業產業化經營機制。

3.4重視科技研發,建立農業科技網絡

第4篇

摘 要:種植業產業化實施農業保險模式進行管理,提高了農業種植產業發展的經濟保障,為促進我國農村農業發展的科學化管理提供專業化管理模式,優化農業種植管理的產業分配結構,本文從種植業專業化的實際情況著手,對農業保險模式進行探究,推進現代新農村農業種植與管理的科學性發展。

關鍵詞:種植業產業化;政策性;農業保險模式

中圖分類號:F842.66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230219

農業種植的經濟收益是農村經濟收益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農村經濟結構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我國實施社會主義新農村科學化發展,實現新農村的種植產業專業化管理,包括技術管理專業化和種植理念專業化,啟動農業保險模式,給予農業種植的保障,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科學發展。

1 種植業產業化政策性農業保險模式的實施現狀

種植業產業化政策性農業保險模式是我國實施社會主義新農村農業管理的新途徑,農業種植保險模式的實施與管理,在新農村建設中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效,我國農村農業的發展趨勢呈現經濟發展水平增長狀態,但種植業產業化政策性農業保險模式在局部實施中依舊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現在:部分農村的管理者對國家實施農村保險制度的實施理念認識上存在偏差,保險模式的運行管理體制與農村建設的實際情況存在偏差[1]。一些政策性農業保險模式的運行中,制度和運行管理模式上存在著偏差,使政策性農業保險模式在實際中運行的效果受到影響,不利于政策性農業保險模式的實施。

2 種植業產業化政策性農業保險模式的優化發展

2.1 保險模式的靈活應用

在實際應用中,應加速實現種植業產業化政策性農業保險模式的靈活應用。相關人員對保險模式體制的政策進行深入解讀,提高社會資源應用與管理平臺的綜合性應用,使種植業產業化政策性農業保險模式在新農村整體農業種植可能存在的種植風險進行合理規避,例如:農村水稻種植,基于水稻種植的技術指導,并給予水稻種植農戶一定的農業種植補償,對促進種植業產業化政策性農業保險模式之中的農村農業發展中的科學應用提供了可靠地實施環境。

2.2 保險模式的基本管理體制逐步完善

種植業產業化政策性農業保險模式作為一種新型農村經濟官管理模式,在我國農村農業種植中的應用還處于初級階段,為進一步優化種植業產業化政策性農業保險模式的實施情況,社會中要加強對種植業產業化政策性農業保險模式實際政策扶植的管理制度的逐步完善,例如:對農村農業中,實施農業保險的種植面積與保險金額之間的比例實施層次化管理,加強種植業產業化政策性農業保險模式在實際實施中的科學性和規范性;實現種植業產業化政策性農業保險模式的法律管理制度的進一步完善,對農村實施種植業產業化政策性農業保險的管理法律結構體系進一步細化。

2.3 保險模式社會整體發展的融合

實現種植業產業化政策性農業保險模式在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結構中的科學應用,促M種植業產業化政策性農業保險模式的實施與社會主義整體發展相融合。引導新農村保險模式的應用作為新農村農作物的銷售融入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自由競爭中,例如:政府為了發揮保險模式愛農村種植業中的的作用,采用某農村地區引進新收割技術,實現了該地區農村農作物收割與銷售自動化管理,提高農村農作物引入到市場中的銷售價值,進一步完善農村種植業管理專業化水平,推進我國新農村建設的創新發展與完善。

2.4 保險模式運行模式不斷完善

實施種植業產業化政策性農業保險模式的優化發展,使保險運行模式不斷完善,充分發揮農村農業種植中的基本資源優勢,結合我國政府給予的農業發展政策,實現種植資源的綜合應用。如:實現農村農業種植技術中積極發展林下經濟模式,充分應用農村廣闊的土地資源,實行現代農村種植發展中合理應用政府給予的技術和經濟支持,引導農民在農業種植中經濟發展水平的科學性規劃;充分應用社會資源,進一步開拓新農村種植業的銷售市場,應用國家基于農村種植業發展的政策優勢,吸引更多的社會力量推進農村農業發展商業化。例如:積極開展社會企業與農村農民簽訂商品供應合同,進一步拓展農村種植產品的后期銷售模式專業化發展,為推進種植業產業化政策性農業保險模式的進一步深入實施提供發展新空間。

3 結論

實施農業保險模式,是推進新農村農業種植專業化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政策性農業保險模式的實施情況進行分析,并提出優化措施,引導農村農業經濟發展水平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模式相適應,促進新農村的建設發展。

第5篇

1.1對先進的農業技術和設備進行推廣

具體地說,傳統的農業技術和農業設備不但生產效率低下,早已經無法使用當代消費者的需求。因此,要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就必須不斷提高農業生產的效率,不斷更新農業設備,進而提高農產品的產量和工作效率。而從廣大農民本身的素質而言,雖然我國農民的素質已經在不斷提高,但其自身的素質和能力依舊較差。因此,僅僅依靠農民本身是很難掌握先進的農業技術的,大多數農民也沒有相應的意識去應用農業技術和更新新型農業設備。此時,農業科技期刊對農業經濟的促進作用得到體現。首先,農業科技期刊能夠通過期刊向農民推廣現階段最實用的農業技術和農業設備。通過閱讀期刊農業科技期刊,農民就可以見識到當前先進的農業技術和更高效率更產量的農業設備。在農業科技期刊的指導下,農民才能夠認識到自己使用農業設備的缺陷以及自己所用的農業技術的落后性,才能夠產生足夠的危機感和意識去更新農業技術和更換農業設備。其次,農業科技期刊往往會在相應的板塊指出傳統農業技術的弊端。這就能夠讓農民感覺到農業科技期刊的真實性。一方面,農業科技期刊通過對現階段普遍采用的農業技術進行點評,更能夠讓農民感覺到農業科技期刊內容的實用性,也就能夠提高農民的閱讀興趣。另一方面,農業科技期刊通過對當前流行農業技術的弊端進行指正,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農民的注意力。農民在閱讀農業科技期刊時就可以結合實際的情況進行對比,進而得到真實的結論。通過對比,農民就能夠產生一定的危機感,進而在農業科技期刊的幫助下脫離傳統農業技術,積極更換新的農業技術,在保質保產的基礎上推動農業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1.2對農業生產進行正確導向

從另一個角度而言,廣大農民最擔心的是農產品的銷量問題。這就涉及到市場供給和需求的問題,同時也是困擾廣大農民的主要問題之一。經調查研究發現,我國每年都有不少農民因為市場需求的變化而使得種植的農產品無法順利銷售,進而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其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方面,市場需求的改變是客觀的,是不以人的意志而改變的,也就是說市場的需求并不會因為農民種植的農產品種類而發生改變。另一方面,我國大部分農民的素質和意識相對較低,還不能正確認識市場的供給關系,從主觀上只看到眼前的利益。例如,大部分農民看到今年某種農產品在熱銷,進而在下一年中大量種植這種產品。因此,該種農業產品的產品大幅度增加,進而從供不應求的市場需求轉變為供過于求的局面。在這種背景下,大量農業產品的銷售變得困難,直接導致農民蒙受巨大的經濟損失,對農業經濟的發展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此時,農業科技期刊對農業經濟的促進作用得到體現。通過農業科技期刊,農民就能夠對市場需求進行更準確的判斷,也就能夠引導農民按照正常的市場需求進行農產品的選擇。在此基礎上,農業科技期刊不但能夠有效避免農民受到巨大的經濟損失,更能夠幫助農民獲得更大的經濟利益,提高農民進行農業種植的積極性,進而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

2農業科技期刊發展的趨勢

2.1更多的科技信息從時展的背景來看,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是我國農業發展的核心理念,也就是要進一步體現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理念。因此,我國的農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必定是朝著科學種植發展的。簡單地說,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傳統農業必將得到改革與創新。由此可以預見,增加更多的科技信息是農業科技期刊的發展的必然趨勢。農業科技期刊必定會加強農業科技對農業生產和種植的引導,引導農民積極使用先進的農業技術進行種植、使用先進的農業設備進行生產,進而提高農業生產的質量和效率。

2.2更真實的案例分析

另一方面,當前我國大部分農民還沒有閱讀農業科技期刊的習慣和意識,其根本原因在于農民本身的素質相對較低,同時也和農業科技期刊的內容有很大關系。因此,農業科技期刊的發展趨勢必然包括添加更真實的案例分析,以此引起農民的共鳴,并且降低農民閱讀和理解的難度。通過添加真實的案例分析,農民才能夠通過閱讀對具體的情況進行判斷,進而發現問題農業發展中的問題,并且按照科學的指導進行改正。降低農民的理解和閱讀難度,才能夠保證農業科技期刊的內容能夠深入人心,才能夠切實發揮其對于農業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

3結語

第6篇

關鍵詞:合作社;煙葉生產;現代煙草農業

中圖分類號: S57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432(2013)-12-05-1

全國煙草行業歷經30余年的發展,雖然已經進入到農業生產現代化行列中,但是擴大發展卻是從2007年隨著現代煙草農業建設不斷推進、煙農合作社組織出現才開始出現和發展。由于煙葉生產的地域限定和行業發展的不均衡性,導致黑龍江煙區現代煙草農業“起步晚、起點低”,真正的建設煙草專業合作社是隨著煙葉生產基地單元的建設而發展起來的。正是在這種情況下,“被衍生”的煙草服務專業合作社沒有真正發揮出合作社的主導功能和優勢作用。怎樣建設煙草專業合作社,并使其發展與職能化,突出發展煙草專業服務合作社的功能性是建設現代煙草農業的重要環節之一。因此,本文以煙草專業服務合作社發展意義和基礎設立條件來作為研究對象。

1建設煙草服務專業合作社的意義

1.1 煙草服務專業合作社與現代煙草農業的關系

所謂現代煙草農業,就是利用先進科學技術,運用科學生產方式通過加大生產要素投入,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實現規模化種植、集約化生產、專業化分工和信息化管理,達到保持煙葉生產可持續健康發展目的的煙草農業形態。而煙草服務專業合作社的建立正是適應現代煙草農業的發展,從農民個人獨立經濟轉變為農民集體經濟,從而達到整合資源、分工協作、提高勞動生產率的目的。所以,煙草服務專業合作社的建立既是發展現代煙草農業的基礎,也是發展現代煙草農業的保障。

1.2 煙草服務專業合作社與煙草基地單元的關系

煙草基地單元建設是適應煙草行業“大品牌、大物流、大市場”的發展趨勢,專門針對相應工業企業而建立的對口專業化種植煙葉產區。按照國家局相應要求,在基地單元建設與煙草專業合作社發展的關系方面,煙草服務專業合作社是推動基地單元建設的有效手段。但是,煙草服務專業合作社的建設不是基地單元建設的目標要求。從而明確二者并不是一一對應的關系,所以應該因地制宜,根據符合當地實際情況來建設煙草基地單元和煙草服務專業合作社。

2 黑龍江省建設煙草服務專業合作社的基礎條件

2.1 結合黑龍江省煙葉生產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發展“一基一社”或“一基多社”

針對產縣與基地單元大小與種植品種不同,形成地區特色化煙葉種植加工。目前,黑龍江省共有兩家煙葉公司,分別是哈爾濱煙葉公司和牡丹江煙葉公司,根據行政地理劃分有20多個產縣生產煙葉。由于產縣大小、種植規模、收購數量、基礎條件等不同,較大的產縣內可以多設立煙草服務專業合作社,較小的產縣可以根據地緣因素聯合成立煙草服務專業合作社,對于跨區域聯合,既可以保障小產縣的存在必要性,也在規模經濟上發揮其應有的效益。而目前,黑龍江省煙葉生產基地單元的設立和煙草專業服務社的成立是基于較大產縣中的基礎條件好、人員素質高的條件來建立的,發揮其中的示范帶頭作用和經驗總結是好的,但是,還要在黑龍江省煙葉生產的整體發展布局和地區間行業發展的平衡性上綜合考慮。

2.2 結合黑龍江省煙葉生產現狀,明確煙草專業合作社的發展目標

發展目標是:由小到大、因地制宜、科學發展、專業服務。由小到大,即按照合作社自身的發展規律,由農民互助合作組,逐漸發展為發展目標明確、服務定位明確、發展方向明確的專業合作社;因地制宜,即按照地區與人員差別,形成不同的發展模式。基礎好的區域形成以當地帶頭人帶動行業發展,當地政府協調發展,當地企業支持發展的模式;基礎較差的區域形成政府引導,企業扶持大戶、培養行業帶頭人,通過鄉、村的行政體制來幫助建立專業合作社;科學發展,即按照經濟學發展的一般邏輯,一切事物都要符合其發展規律,建立、發展煙草專業合作社也是如此,因此要把握住行業發展、煙葉種植發展之間的關系,明確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專業服務,即煙草服務專業合作社要以服務煙農為核心,通過建立不同的專業型服務生產隊,如移栽、農機、施肥、收割、烘烤等專業職能服務隊來提高生產率,達到農民減少生產投入,增加生產收益的目的。

2.3 明確煙草服務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動因是“煙農需求”

目前,很多地區建設煙草專業合作社都有盲目性。煙草行業一蹴而就式的發展,形成“煙草搭臺、煙草唱戲、煙農看戲”的局面,而忽視了農民自身的內在需求。在現有政策和體制下,農民種植、銷售都是按照既有合約來執行,因而導致加入合作社與不加入合作社的需求差別不大,這往往是煙草專業服務合作社發展與其他行業合作社發展的最大區別,即缺少能動因素。黑龍江省煙草服務專業合作社是基于現代煙草農業基地單元的建設而發展起來的,從而導致煙草企業扶植過大,煙農缺少積極性,甚至不清楚合作社設立的意義。

黑龍江省煙葉種植生產相對落后是不爭的事實,但是,實現煙葉行業的發展,只有本著實事求是、科學發展的態度,清醒的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查找、分析總結問題,走出一條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才是持續發展之道。黑龍江煙草專業合作社的建立不僅要利用土地、行業優勢,更要秉持“煙農利益”為本的主導思想來做,而不是本著“企業利益”的思想,企業只是扶持、引導農民建立合作社,而不是建成煙草企業“自己的”合作社。

參考文獻

[1] 郭紅東,蔣文華.影響農戶參與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行為的因素分析――基于對浙江省農戶的實證研究[J]. 中國農村經濟, 2004(05).

[2] 張從明,謝義亞.美國農村合作社對中國農村發展的啟示[A]. 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發展論壇文集[C],2000.

第7篇

關鍵詞 茶樹良種化;發展現狀;經驗;建議;浙江衢州;衢江區

中圖分類號 S57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4)17-0074-02

衢州市衢江區茶葉生產始于20世紀60年代,盛于80年代,1988年茶葉栽植面積達3 467 hm2,茶樹品種全是鳩坑種。到20世紀90年代末期,由于管理粗放、茶園老化、產品單一,產茶效能日益低下,衢東丘陵地帶茶區及衢北、衢南部分山區茶園改種水果和其他經濟作物,茶園面積減至667 hm2。因此,改變品種單一狀況,推廣能達高產、適制性廣、制茶品質優良的無性系良種茶樹種植勢在必然[1-2]。

1 茶樹良種化發展現狀

根據2001年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茶樹改良的通知》的要求,茶樹良種推廣成為衢江區茶葉生產的首要工作。在統一規劃基礎上,2002年衢江區經作站在衢北太真鄉塘塢口村、衢南湖南鎮烏溪江東倉村設立茶樹良種種植示范點,主要引進烏牛早、龍井43、安吉白茶等3個品種試種,在試種成功后,逐步向示范點周邊推廣,至2004年無性系良種種植面積達77 hm2,占茶葉總面積的8.9%。2005年在衢東全旺鎮大坪埂農場建成22 hm2良種種植標準化示范基地,其中:烏牛早6 hm2,浙農117品種5 hm2,龍井43品種7 hm2,安吉白茶4 hm2。之后,衢江區衢北、衢南、衢東3個產茶區在示范點、示范園的引領下,經衢江區科技人員共同努力,茶樹良種化工作穩步發展,取得顯著成效。到2013年底,衢江區無性系良種茶園面積達868 hm2,占茶園總面積47.9%,其中新開發良種茶園721 hm2,換種改植面積147 hm2。2009年,衢江區先后被浙江省農業廳評為“浙江省茶樹良種化先進縣”“浙江省茶廠優化改造先進縣”,2013年再次榮獲“浙江省茶樹良種化先進縣”稱號。

2 衢江區茶樹良種化主要工作經驗

2.1 統籌規劃,合理布局

相比群體種,無性系良種優質、豐產性不容置疑,茶樹良種化規劃主要是根據產茶區氣候條件選取不同品系茶樹良種[3]。衢北山區冬季氣溫比衢東、衢南偏低3 ℃,1―2月霜凍天氣頻率高,夏季缺水較嚴重,烏牛早、浙農117特早生品種2月中下旬萌芽極易凍害,抗逆性相對較差的白茶易受凍、熱害,相比之下,龍井長葉、龍井43無性系良種適宜種植;相對衢北茶區,衢南、衢東茶區烏牛早、浙農117、龍井長葉、白茶、龍井43、迎霜等品系適宜種植。

生產企業發展良種種植,不同品系良種合理搭配尤其重要,主要是早熟、中熟、晚熟品種布局,可有效緩解采茶壓力[1-2]。衢東茶區全旺鎮大坪埂農場采用烏牛早、龍井43、安吉白茶搭配,3個品種萌芽間隔10 d左右,可錯開采摘高峰,合理安排采工。

2.2 政府重視,政策扶持

按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茶樹改良的通知》(浙政辦函〔2001〕99號)和省農業廳、省財政廳《關于印發等辦法的通知》(浙農?!?002〕17號)文件精神,衢江區委、區政府十分重視茶樹良種化工程實施,及時出臺《衢江區茶葉生產提升工程實施意見》文件及相關扶持政策。

扶持政策規定:茶樹良種化建設中,新發展種植無性系良種茶園,連片3.33 hm2以上的業主(單戶),或原有鳩坑群體土種換種改植發展無性系良種茶園,連片1.33 hm2以上的業主(單戶),經區農業部門驗收合格,給予7 500元/hm2苗木補助款獎勵。該政策的實施加速了衢江區茶樹良種化進程,隨后在衢州市、衢江區政府部門領導下,區經作站根據全區茶樹良種化發展狀況,及時制定了2011―2015年衢州市衢江區茶葉產業發展規劃,到2015年衢江區茶樹良種化率達61.1%,列為茶葉生產的重點工作。經多年努力,到2013年底,衢江區無性系良種茶園面積占總面積47.9%,較2004年8.9%提高39.0個百分點。

2.3 以點帶面,示范全區

按《衢州市衢江區茶葉產業發展規劃》總體要求,根據衢江區衢北、衢南、衢東三大茶葉產區特點,2002年選定太真鄉塘塢口村、烏溪江東倉村、全旺鎮大坪埂農場作為茶樹無性系良種推廣示范點。區農業局經作站指派專業技術人員定點、定崗負責示范點的規劃、指導茶葉生產工作。

到2013年衢北太真鄉塘塢口村示范點已建良種茶園26.7 hm2,輻射周邊發展良種新茶園190.0 hm2,衢南烏溪江東倉村示范點建成良種茶園16.7 hm2,輻射周邊庫區四鄉鎮發展良種茶園404.7 hm2。在抓好南、北示范點同時,2005年區經作站按照現代農業精品園規劃要求,著力進行衢東大坪埂農場示范園建設,該標準化示范園建成無性系良種標準化茶園22.0 hm2,主要品種為安吉白茶、浙農117、烏牛早、龍井43、浙農113、中茶108等,同時輻射周邊發展良種新茶園208 hm2。

2.4 著力科技,強化培訓

在茶樹良種推廣過程中,區經作站按“發展生產,科技先行”的理念,充分發揮自身的技術優勢,有針對性地進行技術培訓,同時組織邀請省農業廳、市特產站茶葉專家前來指導和授課,讓茶農及時了解茶葉發展趨勢,掌握新技術的應用、推廣。近年來,每年春、秋2季,區經作站在三大產茶區舉辦茶葉生產技術培訓,科技培訓已成常態化、制度化。為配合茶樹良種推廣,把茶樹新品種介紹、新茶園建設、低產茶園改造、幼齡茶樹培育等基礎知識作為講解主要內容,同時向學員發放實用技術資料。根據各鄉、鎮茶園開發區需求,區經作站及時指派科技人員上門作現場指導。

據統計,自開展茶樹良種推廣工作以來,平均每年舉辦茶葉生產技術培訓班8期,每年培訓學員達1 000人次以上,每年發放有關資料逾6 000份。在抓好基礎知識培訓的同時,區經作站經常組織種茶大戶、專業合作社有關人員、龍頭企業負責人、各鄉鎮負責技術推廣人員去兄弟市縣學習茶葉種植、加工、管理經驗,為衢江區茶葉生產發展提升起到極大地促進作用。

2.5 全程服務,確保質量

茶樹良種化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前期的宣傳、引導、培訓、組織規劃花了近半年時間[4]。進入實施階段,區經作站著重抓好良種苗木的選定、組織調運、茶苗派送各環節的服務工作,以確保良種茶苗質量和建園質量。

每年由衢江區經作站牽頭,統計新建茶園苗木需求,在省農業廳和市特產站專業人員指導下,確定茶苗品種和育苗單位,并派員考察落實。茶苗出圃,調運時嚴把質量關,并辦理相關植物檢疫證書。近年來,從松陽、遂昌、安吉、新昌等地調運的茶苗質量上乘,種植后齊苗率均達90%以上。

3 茶樹良種化主要成效

3.1 經濟效益

衢江區茶樹良種種植經濟效益提高明顯,蓮花鎮青萍農場2006年種植的20.7 hm2良種茶園主栽烏牛早、龍井43、安吉白茶,2013年名優質茶產量12.4 t,總產值279萬元,凈收入127萬元,折合凈收入6.1萬元/hm2,相比全旺鎮郎家茶葉合作社25.3 hm2當地種茶園,2013年名優質茶產量11.4 t,產值182.4萬元,凈收入53.2萬元,折合凈收入2.1萬元/hm2,良種茶園凈收益是鳩坑種茶園的2.9倍。

3.2 品質提升

衢江區名優茶生產主要是扁形、針形、毛峰類名優茶,無性系良種制作名優茶芽葉壯實、勻稱度高、完整度好,而鳩坑當地種芽葉瘦小,扁形、針形名優茶適制性較差,大多以加工毛峰類茶為主。2010―2014年衢江區名優茶評比,獲獎的“大山”玉露、“大坪埂”龍井、“九龍神針”等全由良種制作?!按笊健庇衤?010年獲得“浙江綠茶博覽會金獎”、2011年獲得“第四屆義烏博覽會金獎”、2012年獲得“浙江農博會金獎”。

3.3 生產效率提高

根據多點調查顯示,衢江區名優茶手工采摘,無性系良種茶園平均每天用工27名/hm2,群體種每天采工45名/hm2,相比群體種,無性系良種茶園采工費用下降40%,這主要得益于良種茶園芽葉性狀一致、發芽整齊。從近幾年茶葉生產成本分析,采工工資占總成本的65%,采工費用下降直接降低茶葉生產成本,生產效率提高顯而易見。

4 茶樹良種化建議

經多年努力,衢江區茶樹良種化成效顯著。綜合衢江區良種推廣工作實踐,為進一步提升衢江區茶樹良種化水平,提出3點建議,以供從事茶葉生產的同行探討。

4.1 重點栽植優質型良種

大多無性系良種屬早生、高產型品系,2012年之前茶葉上市越早,價格越高,早熟是發展良種種植的主要標準。近幾年,政府嚴控“三公經費”政策推行,早期禮品茶銷售受阻,此外,隨著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費者對茶葉品質要求越來越高,求早觀念淡化?;谑袌鲂枨笞兓?,良種推廣應按適制性選取內質優良的優質型品種作為主要發展方向。在此方面,福建省在良種選育、種植上,特別注重香氣和滋味,福建烏龍茶市場銷售長盛不衰,效益良好,其經驗值得學習。

4.2 不同品系合理搭配

茶葉生產企業在規劃良種種植時,不同品種合理搭配,可錯時采摘,有效調節采摘洪峰,緩解采茶壓力;不同品質的良種通過優勢互補可提高制茶品質,比如全旺鎮大坪埂茶業公司加工的香茶是浙農117品種與安吉白茶品種的組合,浙農117產量高,而安吉白茶氨基酸含量特高,其制作的香茶香氣、鮮爽度明顯提高,在松陽市場售價高于其他香茶20%。

4.3 適應機采標準化茶園規劃

生產成本提高,尤其是采茶成本的高漲已成茶葉生產發展的瓶頸,推廣機采勢在必然[4-5]。據調查統計,衢江區2014春季名優茶采工工資較2013年提高17%,目前機采茶園面積只占總面積7%,機采也只局限于大宗茶生產。中檔往下名優茶、大宗茶實行機采是發展趨勢,今后衢江區良種茶園建設和老茶園換種改植,應作適應機采的規劃,推廣機采,降低生產成本,以確保茶葉生產的可持續發展。

5 參考文獻

[1] 吳步暢,龐英華.傳統名茶產區更需要推廣無性系良種[J].茶葉,2009,35(4):221-223.

[2] 毛祖法.茶葉標準化生產技術[M].杭州: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

[3] 易木.淺談無性系良種的優劣及引用[J].中國茶葉,1990(1):16-17.

第8篇

關鍵詞:水稻(Oryza sativa L.);機械化種植;模式;貴州省

中圖分類號:S511;S2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7)13-2423-03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7.13.006

Discussion on Rice Planting Mechanization Models in Guizhou Province

ZHOU Peng1, ZENG Shan2

(1.Guizhou Vocational College of Agriculture, Guiyang 551400, China; 2.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Key Laboratory of Key Technology on Agricultural Machine and Equipment, Ministry of Education, P.R. China, Guangzhou 510642, 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rice planting mechanized in Guizhou province, and referring to the mature experience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the suitable rice planting mechanization models for Guizhou province was explored. At the same time, according to the investigation and survey of demonstration base of rice production mechanization in Guizhou province, combining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existing rice production machinery and equipment, the equipment matching mode and relevant policy suggestions for rice planting mechanization in Guizhou were got, which could provide the technical support for promoting mechanization development of rice production in the region.

Key words: rice(Oryza sativa L.); rice planting mechanization; models; Guizhou province

F州省屬典型的喀斯特山區,立體氣候明顯,水稻種植主要分布在東部、南部、北部、中部地區[1]。水稻以雜交稻品種為主,常年種植面積7萬hm2。種植方式以人工育插秧為主,水稻平均單產在7 050 kg/hm2左右[2]。水稻產量約占全省糧食總產量的65%,在貴州省糧食生產安全體系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水稻種植是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中實現難度最大的環節之一,后續其他生產環節的作業質量以及水稻的最終產量都與水稻種植環節緊密相關。調查表明,實現水稻種植機械化可減少用工量40%,步進式和乘座式插秧機作業效率分別是人工插秧的11.5倍和30.0倍,機械直播效率是人工插秧的30.0倍。2015年貴州省水稻種植機械化水平不到10%,與其他環節機械化相比,不論是技術水平,還是推廣應用水平,都明顯滯后。主要制約因素一是受丘陵山地自然條件限制,耕地過于分散,水稻生產經營規模小,戶均種植面積不足0.2 hm2;二是耕地基礎設施差,機耕道和水利設施等基礎設施不完備;三是水稻機械化種植配套技術農機裝備少;四是栽植模式多為傳統人工種植模式,以人工插秧和人工撒播為主,機械化種植技術處于起步階段,缺乏完善的農藝技術體系;五是農業機械化公共服務能力差,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嚴重滯后[3,4]。

隨著工業化與城鎮化的建設,農村勞動力大量轉移到第二、第三產業,農業勞動力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嚴重制約了水稻產業發展。因此,積極推進貴州省水稻生產機械化的進程對提高生產效率、增加農民收入、實現糧食穩定增產、保障水稻產業的健康有序發展與糧食安全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1 貴州省水稻種植區域劃分

貴州省屬單季稻區,水稻主要種植在海拔200~2 000 m的區域,根據光熱條件將貴州省劃分為6個稻作區[5], 包括:①黔中單季稻區。貴州省中部廣大地區,是貴州省水稻主產區。海拔為1 000~1 300 m的高原,包括貴陽、安順地區東部及黔南等19個縣(市),以一季中晚稻為主,該區壩區較多,田塊較大且連片,適于機械化作業;②黔東單、雙季稻區。包括銅仁地區15個縣(市),海拔為400~600 m的丘陵,該區地處貴州省高原向湖南省西部丘陵延伸地帶,以丘陵盆地為主,田塊相對細碎;③黔西南單季稻區。該區位于貴州省西南部,包括黔西南州興義等9個縣(市),海拔為1 200~1 600 m的高原,光熱條件好,由于雨季較晚,易形成春旱,影響水稻播種和移栽;④黔南單、雙季稻區。包括羅甸等13個縣(市),海拔為200~800 m,擁有豐富的熱量資源,屬單雙季稻混合種植區,春旱現象頻繁。由于自然條件、栽培技術等方面原因,雙季稻產量較低;⑤黔北單、雙季稻區。包括遵義地區800 m左右的黔北高原,光熱條件較好,具有較高的水稻種植技術水平;⑥黔西北單季稻區。該區位于貴州省位置最高的地區,包括畢節地區6個縣及水城、六枝等縣,海拔1 500~2 000 m,光熱條件相對較差,水稻適宜生長期短,須采用溫室大棚或塑料薄膜育秧及配套種植技術才能保證水稻正常生產。該區地勢高峻,田塊細碎且分散,機械化作業難度大。

2 水稻機械化種植技術及區域模式

2.1 機械化直播

水稻直播是一種輕簡化栽培技術,目前水稻直播主要有人工撒播、機械直播和飛機撒播。機械直播又可分為水直播和旱直播。

機械化水直播技術是先上水整地,待田間地面保持濕潤時,將稻種或經過浸種催芽處理的稻種用直播機直接播入大田的一種種植方式。由于稻種直接播種在田面,水直播要求田塊地勢平坦,排灌通暢,田面一定要平整,田塊表面高度差不超過30 mm,整地后沉淀2~3 d,土壤要求下粗上細,土軟而不糊,播種時應保持田面濕潤,無積水。水稻直播與插秧相比省去了育秧、拔秧、移栽等環節,作業效率高,易于推廣。

水稻旱直播種植是在旱地進行整地、播種,待秧苗長至二葉一心時分階段灌水的一種種植方式,旱直播要求整地后土壤顆粒細碎,田面高度差在30~50 mm,對高度差過大的田塊,采用激光平地機或平田機械進行平整。機械旱直播是水稻輕型栽培技術中最簡單的種植方式之一,與移栽水稻相比,省去了育秧和移栽等工序以及育秧和整地時用水,一般可節能20%左右,比插秧節水25%~50%[6]。機械旱直播具有作業效率高、勞動強度低、生產作業成本低等特點,與移栽相比更適宜機械化作業。

貴州省農業委員會從2014年起與華南農業大學合作,建立了水稻全程機械化示范基地,集成水稻精量直播技術進行試驗示范,根據不同海拔高度建立了7個試驗示范基地,2014-2016年水稻直播技術在7個示范基地均取得了成功,在海拔1 500 m及以下的稻作區均適宜發展水稻直播,對于1 500 m及以上海拔區域,對品種的生育期有較高要求,只能選擇生育期較短的早熟和中早熟品種。貴州省80%的稻作區在800 m及以下,在這些地區,使用的品種范圍廣,推廣直播技術受倒春寒和生育期的限制小、風險低,是推廣水稻直播技術的主要區域,在水資源和降雨較多的地區可發展水直播技術,適于貴州省主要稻作區;在雨季較晚、易形成春旱的地區可發展旱直播技術,如貴州省西南與南部地區。水稻精量直播技術在貴州省處于起步階段,將作為貴州省水稻機械化種植發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在貴州省主要稻作區具有廣闊的推廣前景。

2.2 機械移栽

水稻移栽主要包括機插秧和機拋(擺)秧等技術。水稻機械化插秧技術是采用規范化育秧、機械化插秧的水稻移栽技術,包括機插秧苗培育、機械插秧、大田管理農藝配套措施等。與人工插秧相比,采用該技術可減輕勞動強度,實現水稻生產的節本增收、高產穩產,是貴州省水稻種植的主推技術,機插要求田塊平整、田面整潔、泥漿沉實、水層適中,整地后保持水層2~3 d,土壤沉實即可薄水機插。

貴州省從2005年開始全面啟動水稻機械化插秧試驗示范和推廣工作。推廣12年來,制定了適于貴州省山區水稻機械化插秧技術規程,培育了大批農機專業合作社和種糧大戶,逐步形成了適合貴州省實際的水稻機械化插秧技術模式,機插秧得到較快推廣,插秧機具從最初推廣的步進式2行、4行到乘坐式4行、6行和8行高速插秧機,機具使用范圍從壩區到梯田,2014年統計數據顯示,貴州省水稻機插秧種植面積3.42萬hm2,約占水稻種植面積的5.2%[7]。

機插秧是實現水稻全程機械化生產的重要技術手段,機插秧與人工插秧相比具有種植密度均勻、通風采光好、增產效果顯著和生產效率高等特點,目前是貴州省水稻種植機械化主推技術,有助于提高勞動生產效率,促進水稻適度規模經營,增加水稻生產效益,適于在貴州省主要稻作區推廣應用。

3 水稻機械化種植技術發展對策

3.1 貴州省水稻機械直播發展對策

水稻機械直播技術在貴州省處于起步階段,雖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經驗,但必須正確認識和完善水稻機械直播技術,發揮水稻機械直播技術的優勢,規避水稻直播技術的風險。

3.1.1 加強與水稻機械直播配套農藝技術研究 包括品種、除草、水肥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技術,重點加強水稻直播品種的育種工作。根據貴州省不同區域的水稻種植模式要求,結合山區春暖遲、秋寒早的特點,同時考慮到山區中稻在秋寒到來之前安全抽穗的問題以及前茬作物的生產情況,培育出與當地茬口相適應的水稻直播品種;根據雜草情況,篩選不同高效除草劑的施用,科學抑制雜草的生長,通過配套農藝技術研究,制定適應不同稻區的水稻機械直播技術規程,正確發揮水稻機械直播技術的優勢,規避水稻直播技術的風險。

3.1.2 加強水稻機械直播田的平整處理,研制適合當地條件的激光平地機具 水稻直播田對整地要求較高,根據不同的直播方式選用水田激光平地機和旱地激光平地機,旱直播前茬田盡量耙深到達犁底層,旱旋后土壤顆粒細碎,激光平地后地表高度差在30 mm以內,易于控制水層,保證播種后稻種出苗。

3.1.3 加強適用于貴州省水稻機械直播技術的機具研究 由于受貴州省土壤、氣候條件和種植制度等的影響,在不同水稻種植區選擇適宜的水稻直播機具進行推廣應用,根據貴州省的種植特點對機具進行改進優化,研制適于貴州省水稻直播的配套機具。

3.1.4 加強與農業部門的聯系與合作,進行水稻直播技術的示范和培訓 通過技術示范和組織現場觀摩會,進一步增強農業技術人員、農機手及農戶對水稻機械化直播技術的認識,從而增強推廣機械化直播技術的信心和決心。

3.2 貴州省水稻機械插秧發展對策

水稻插秧機在貴州省推廣十余年,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推廣,主要有以下制約因素:一是貴州省水稻產區傳統農業生產方式和機械化生產方式不適應,田塊細碎、基礎設施差、田間高度差大、田間轉移難等問題使得機械化插秧的高效率難以發揮;二是缺乏水稻機械化插秧配套農藝技術和規范,特別是與機械插秧配套的相關育秧技術;三是現有的水稻種植經營規模小,與機械化插秧技術不相適,特別在育秧、運秧等環節所需人工量大,造成生產成本高和效益低;四是國產插秧機作業可靠性差、作業質量不能保證,進口插秧機價格高,推廣難度大。綜合貴州省水稻機插秧存在的問題,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出建議。

3.2.1 加強推廣工廠化集中育秧技術,促進水稻機械化插秧發展[8] 育秧是機械化插秧技術發展的關鍵,秧苗質量直接影響到機械插秧的作業質量,最終影響水稻產量。在貴州省西北等高寒地帶和山區梯田,晝夜溫差大,育秧時易遭遇低溫陰雨天氣,現有的水稻育秧方式出苗率低,易發生爛秧現象。因此,應結合貴州省的種植特點,在水稻集中種植壩區大力發展水稻工廠化集中育秧基地,轉變現有機插秧育秧方式,使水稻育秧實現規模化、標準化和產業化,不僅能提高育秧效率和秧苗質量,還能降低育秧成本,對加快貴州省機械化插秧技術發展有重要意義。

3.2.2 加強土地流轉,實現規?;a 土地流轉是實現水稻機械化生產的重要保障,土地的合理流轉能實現規?;a,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產出效益。因此,應加強鼓勵、引導和規范推進土地流轉,將耕地向種糧大戶、農機大戶和農機專業合作社流轉,田塊進行整治改造,現連片規劃種植,以滿足應乘坐式高速插秧機械作業要求,進一步提高栽植效率,為實現水稻種植機械化奠定基礎。

3.2.3 加強適用于貴州省水稻機械插秧技術的機具研究 由于受貴州省土壤、氣候條件和種植制度等的影響,須在不同水稻種植區選擇適宜的水稻插秧機具推廣應用,并根據貴州省的種植特點進行改進優化,對經營規模大的農場可以選擇乘坐式高速插秧機,提高工作效率;丘陵山區水稻種植規模小,田塊細碎,田間基礎設施差,可選擇手扶步行式插秧機進行推廣,提高插秧機械和育秧設施的性價比,降低用戶的成本,從而使機械化插秧技術得到廣泛的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吳俊銘,谷曉平,徐丹丹,等.貴州稻作氣候資源優勢及其利用[J].貴州農業科學,2007,35(2):86-89.

[2] 林均和,孫紅闖,周 波,等.貴州水稻機械作業與生態環保種植技術[A].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十五屆中國科協年會第24分會場:貴州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中的生態環境保護研討會論文集[C].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協會,2013.

[3] 吳偉軍.如何發展山區農業機械化[J].農機科技推廣,2009(7):38.

[4] 陳 聰.南方丘陵山地水稻機械化生產技術模式研究[D].北京:中國農業科學院,2012.

[5] 楊恕良.貴州水稻氣候資源及其種植區域劃分[J].貴州科學,1987(4):70-78.

[6] 焦春海.國外直播水稻生產與研究進展[J].世界農業,1994(7):23-25.

第9篇

關鍵詞:無公害蔬菜;栽培技術;推廣應用

在現代蔬菜栽培過程中,無公害蔬菜已經成為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同時也是蔬菜栽培種植發展的必然需求,逐漸被社會上越來越重視。在無公害蔬菜栽培過程中,十分重要的一個影響因素就是無公害栽培技術,同時也是無公害蔬菜栽培能夠得以較好實現的重要保證。所以,在當前無公害蔬菜栽培過程中,必須要對無公害栽培技術進行積極推廣應用,從而保證無公害蔬菜栽培能夠得到更好發展,取得更加理想成果。

1無公害蔬菜栽培現狀

就當前實際情況而言,無公害蔬菜栽培技術雖然在一定范圍內已經得到較廣泛推廣應用,并且人們對其優勢也有叫充分了解,然而在無公害蔬菜栽培及種植方面仍有一定問題存在,其主要就是栽培技術以及栽培成本。對于無公害蔬菜栽培技術而言,其與傳統蔬菜栽培技術相比較存在較大差異,比較明顯的一個特點就是成本比較高,這一點也是影響無公害栽培技術應用的主要因素。隨著現代社會經濟水平不斷發展,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無公害蔬菜栽培工程栽培成本已經不再是需要考慮的主要問題,人們更加注重栽培技術,所以無公害蔬菜栽培具有十分廣闊的發展前景。就當前市場情況而言,無公害蔬菜在市場上占據十分明顯的優勢,具體而言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首先,無公害蔬菜本身具有安全健康特點,因而價格與普通蔬菜相比要高出很多,因此雖然在栽培過程中需要投入較大成本,同樣能夠得到較理想的利潤,所以其投資價值相對而言仍舊比較大。其次,隨著現代社會上工業化產業不斷發展,工業污染問題也越來越嚴重,很多水體及土壤均受到污染,而傳統蔬菜栽培中所依賴的主要為土壤以及自然水體,因此所培育蔬菜會有較大安全問題存在,在這種情況下無公害蔬菜也就表現出明顯優勢,受到人們廣泛歡迎[1]。

2無公害蔬菜栽培技術推廣應用有效途徑

2.1完善相關管理制度

對于無公害蔬菜栽培技術推廣應用而言,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人們生活及社會發展過程中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該技術推廣應用工程中,相關工作人員應當對其加強重視,并且要制定有關推廣應用方案,從而在推廣應用方面加強力度。另外,對于相關管理制度應當進一步進行完善,對相關管理技術人員進行培養,從而對無公害蔬菜栽培進行更好管理,同時應當提升相關推廣工作人員相關知識水平及技能,使其能夠與種植人員之間不斷加強聯系,從而更好向農戶推薦新品種及新技術,對于農戶所提出問題,要及時解決,從而保證無公害蔬菜技術推廣應用能夠得到更加理想的效果。

2.2加強無公害蔬菜栽培技術宣傳力度

在無公害蔬菜栽培技術推廣應用過程中,為能夠得到更好的效果,一項必須任務就是應當對無公害栽培技術加大宣傳力度,使農戶能夠對該技術更加充分了解,從而在實際種植及栽培過程中對其進行較好應用。在實際工作過程中,技術推廣部門及相關工作人員應當通過各種途徑及方式加強宣傳,可選擇發放宣傳單頁及小冊子形式,也可通過開展知識講座進行宣傳,從而向農戶較好講解無公害栽培技術優勢及相關技術要求,保證農戶能夠更好認識該技術,能夠對其該技術優點更好了解,在此基礎上才能夠保證農戶更好應用該技術,最終保證該技術推廣能夠得到較好效果。

2.3加強無公害栽培技術研究

在無公害蔬菜栽培技術中推廣應用過程中,對無公害栽培技術加強研究也是十分重要的一個方面,在此基礎上才能夠保證無公害栽培技術水平得以提升,才能夠為更好推廣應用無公害栽培技術奠定良好基礎。相關技術研究人員應當對無公害栽培技術研究工作加強重視,并且在實際研究工作中應當加大資金投入及人才投入,以保證無公害栽培技術研究工作能夠得以較好開展,從而對無公害栽培技術推廣應用起到較好促進作用。

2.4結合實際情況推廣應用無公害栽培技術

在無公害蔬菜栽培技術實際推廣過程中,必須應當注意的一個方面就是應當注意與實際情況相結合。對不同地區而言,無公害蔬菜種植條件也存在較大差異,在蔬菜生產質量及產量方面周圍環境因素均會產生較大影響。因此,在實際推廣工作過程中,必須要綜合考慮周圍環境條件,推廣應用的無公害栽培技術應當保證與實際情況相符合,在此基礎上才能夠保證無公害蔬菜栽培技術得以更高應用,從而可保證其能夠得以更好推廣[2-3]。

3結語

在當前蔬菜栽培及種植過程中,應用無公害蔬菜栽培技術可得到理想效果,可使無公害蔬菜栽培得以較好實現。所以,相關部分及工作人員應當對無公害蔬菜栽培技術加強重視,并且要通過有效途徑對該技術推廣應用,從而使無公害栽培技術應用范圍能夠逐漸擴大,使其作用能夠得以更加充分發揮,促進蔬菜栽培種植更好發展。

參考文獻:

[1]崔曉楓.無公害蔬菜栽培技術與應用推廣實踐[J].農業與技術,2016(14).

[2]林少斌.常見無公害蔬菜栽培技術推廣應用分析[J].南方農業,2016(18).

相關文章
相關期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天堂第一页 | 九九九精品视频 | 亚洲最新永久在线观看 | 婷婷色站 | 精品无人区乱码一区2区3区 | 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视频 | 四虎影院一级片 | 最新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 97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一级毛片全部免费播放 | 国产精品高清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9色在线视频 |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 91亚洲自偷手机在线观看 | 日韩不卡视频在线 | 美女在线看永久免费网址 | 亚洲欧美另类精品久久久 | 四虎黄色影视库 | 欧美亚洲综合在线 | 狠狠操婷婷| 青草国产 | 激情综合网址 | 久久成人免费 | 五月婷婷综合网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观 | 99亚洲视频 | 色盈盈影院| 国产成人精品男人的天堂538 | 欧美日本视频在线观看 | 免费人成年短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网站 | 午夜电影网国产中文亚洲 | 网友自拍网 | 青草青草视频2免费观看 | 国产永久在线观看 | www..com黄色| 久久99久久99精品观看 | 青草青青在线视频 | 一级一级一级毛片免费毛片 | 色视频网 |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综合色在线婷婷 | 51香蕉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