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激情开心网,五月天激情社区,国产a级域名,婷婷激情综合,深爱五月激情网,第四色网址

風險管理職能優選九篇

時間:2024-02-02 17:14:36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風險管理職能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風險管理職能

第1篇

論文摘要:現代商業銀行所面臨的多樣性風險要求全面的風險管理,全面的風險管理則要求全面的成本管理,其核心和靈魂是內部資金轉移價格。本文介紹了銀行所面臨的主要風險及相應的管理手段,著重分析了風險管理職能在兩種內部資金轉移價格定價機制中的實現,給出了幾個具體問題的解決方案,并進一步指出了完善內部資金轉移價格體系的方向。

風險管理要求我們的成本管理具有前瞻性和全面性,全面成本管理適應了這種要求。戰略成本控制是全面成本管理的核心理念,是一種全面性與前瞻性相結合的新型成本管理理念。運用戰略成本控制理念來提高內部資金的配置效率,其實現方式之一是在各經營單位間建立內部資金轉移價格體系。內部轉移價格是各責任中心之間相互轉移產品時所采用的一種計價標準,是進一步績效評估的依據,既是責仟成本管理的核心也是企業戰略決策的傳導工具。

內部資金轉移價格體系可以作為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重要手段。確定全行(一級分行)統一的內部資金轉移價格,有利于從總行(一級分行)這樣較高層次去管理風險。定價中考慮到信用風險,有助于運用組合思想分散管理各項資產;在定價中考慮期限風險和流動性風險,有助于進行資產負債管理和從期限結構的角度來管理利率風險。

一、通過內部轉移價格進行風險管理的實現方式

(一)風險離析成本收益均攤法。

風險離析成本收益均攤法是根據資金的實際成本率和收益率的平均值來確定基準利率。其風險管理職能體現在通過分別確定經營策略調節參數 (經營風險)、流動性風險調節參數β、信用風險調節參數α、期限風險調節參數ε來實現。不同的風險需要通過價格手段進行調節和抵補,通過市場化的手段,用價格機制把各種風險傳導到資產和負債部門,達到防范和化解風險的作用,如在資金配置方面,對低風險的資產給予較低的價格,對高風險的資產相應提高價格。相應的公式如下:

(1)基準利率:C:[(b—e)+a+f]/2

其中:C:表示內部資金轉移基準價格;

b:表示扣除營業稅及附加的盈利性資產回報率;

b={[利息收入一(表內應收利息期末余額一表內應收利息期初余額)+投資收益(扣除股權性投資收益)+債券交易價差損益+匯兌損益]×(1一綜合稅率)+(金融企業往來收入一系統內往來收入)}/[各項貸款(不含委托貸款)月均余額+各類債券投資月均余額+拆放同業月均余額+存放同業月均余額+存放中央銀行準備金月均余額]

e:表示資產損失率(含信用風險因素);

資產損失率:呆壞賬準備金提取率:上級行核定的呆壞賬準備金提取額/各項盈利性資產月均余額

a:表示籌資成本率;

a=[利息支出+金融企業往來支出一(應付利息期末余額一應付利息期初余額)]/(各項存款月均余額+同業存放款項月均余額+同業拆入資金月均余額+中央銀行借款月均余額)

f:表示籌資費用率;

(2)上存資金利率=C+—β/2一ε/2;

(3)配置資金利率=C++α+ε/2+β/2;

以下我們依次說明各風險參數的確定方法。

1.“一經營策略調節參數”的確定。

表示經營策略調節參數,是由銀行根據自身經營需要,為推動某項資產業務的發展或結構的改善,用來傳導經營策略、體現經營定位的資金利率調節參數。經營策略調節參數用以度量決策支持能力和業務發展支持能力。

的確定方法是:以全行各項貸款平均名義利率為調節參數的標準值,根據全行經營策略,將需要加快發展的優質或具有優勢的某項資產業務品種的名義利率與之比較,得出相應業務品種的經營策略調節參數。如要支持某項資產業務,可通過降低值(值取負數)擴大其盈利水平實現;反之,若要限制某項資產業務,則可通過提高值(值取正數)縮小其盈利水平實現。當然這是一種倒推的方法。其邏輯是先確定產品的價格再倒逼出值,因而具有一定的客觀性,從風險成本的角度,可將之視為經營風險的一種補償。

2.“ε一期限風險參數”的確定。

ε=該檔期對應的指標國債收益率——一年期指標國債收益率

3.“α一信用風險參數”的確定。

α的確定方法是:設定某一信用等級企業貸款的名義利率為調節參數的標準值(以2002年度信貸業務法人授權等級劃分有關內容為標準,以AA一級和未評級單位按照五級分類的關注類為基準分別設置參數),其他不同信用等級企業貸款的名義利率與之相比,得出相應信用等級企業貸款的信用風險調節參數。

信用風險調節參數用以度量由于資產質量不同而產生的信用風險。資產風險越大,α值越大,轉移價格越高。

4.“β一流動性風險參數”的確定。

(二)市場法。

市場法的作法是:選取相應期限的銀行間同業市場利率等指標利率作為基準利率,再在此基礎上按國際上中等發達國家資金利差(30個基點)分攤標準確定各部門、各產品的內部資金價格。利差由負債和資產產品平分。這里,風險管理職能是通過跟蹤市場及利用利差進行風險補償來實現的。相應的公式如下:

有市場參照利率的基準利率=市場指標率(如銀行間同業市場利率)

某檔次基準利率=運用市場指標率計算得到的復利利率+該檔平均期限風險成本

某檔平均期限風險成本=(該檔存款期限風險成本+該檔貸款期限風險成本)/2=[(該檔現行存款利率一該檔復利利率)+(該檔現行貸款利率一該檔復利利率)]/2

上存利率=基準利率一0.15%

配置資金利率=基準利率+0.15%

(三)兩種計價模式的利弊分析及相互聯系。

風險離析成本收益均攤法實質是風險、成本和利益共分,對風險進行離析管理的一種方式。該方案的優點在于對現有體制沖擊較小,現有條件下可操作性相對較強,可有效傳導上級行的經營策略,對各種風險進行了離析,有助于各部門各司其職,分擔總體風險,集中精力管理其可控風險。其缺點是滯后于外部市場利率變化,制約了資源配置效率。且各風險參數的衡量方法都是采取了若干簡化,與實際真值難免會有偏差,影響了風險信息的有效傳遞,進一步影響了最終的經營決策。還要看到通過風險離析成本收益均攤法對各種風險進行劃分和補償是十分困難的。

因此,盡管在我國目前的情況下,風險離析成本收益均攤法是一種較為可行的內部資金定價法。但我們也要看到這種方法的弊端使它只能成為權宜之計。

市場法是發達國家銀行普遍采用的做法,它實際上是一種經驗法,其優點在于操作簡便,考慮了機會成本,適合利率市場化的要求,可以較好地跟蹤市場風險,具有前瞻性。同時,這種方法受人為因素影響小,因而較為客觀。其缺點在于,這種方法有效的前提是高度發達的外部市場,而目前我國銀行間拆借市場、票據市場份額相對較小,其利率無法真實反映資金的機會成本,貨幣市場的資金價格尚未完全走上市場化道路、不同市場利率水平差異明顯、利率信號失真,還缺少權威的指標利率作為基準利率的確定依據,這使該方法在目前的可行性大大降低。該方法忽略了對信用風險的管理,無法體現信用等級差異引起的風險成本差異,并且該方法并未將傳導管理層的經營理念與經營側重點的功能包含在內,不利于通過政策參數進行風險分散化管理。

兩種方法基準利率的確定分別從自身及外部市場尋找依據,但理論出發點都應該是利潤最大化法則,即基準價格應等于使邊際收入等于邊際成本的價格。利差的確定分別采用風險計價和經驗法.但確定依據也都應依資金配置部門的風險管理范圍和深度而定。兩種方法對風險的測量與管理采取的都是經過簡化的辦法,有待于進一步完善。可以采用更為精確的VAR技術來確定風險參數和運用對多種風險進行綜合衡量的模型(IMF和國外的一些一流大學正致力于這方面的研究)進行風險測量。

兩種方法分別適應了不同的市場環境及基層單位的風險管理水平,隨著市場化進程的發展以及基層單位風險管理水平的提高,風險管理職能會相應下放,市場法必然會成為主導。而在目前先啟用風險離析成本收益均攤法,建立起資金統籌統支的框架,為全面推行資產負債管理創造前提條件。其中,風險參數的測量有助于積累風險管理的經驗,可以作為未來利差確定的依據,從而為未來采用并進一步完善市場法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三個復雜的具體問題的解決方案

以上定價模式還只是一個框架,它可以用來直接解決到期一次還本付息的定期存貸款的內部定價問題,但銀行實際的金融產品紛繁復雜。對以上定價體系還有待于進一步細化和精確化。以下給出內部轉移價格體系運行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幾個復雜具體問題的一些解決方案。

(一)分期償還問題。

對于分期償還貸款的轉移價格這里可提供兩種解決辦法。

1.資金剝離法。資金剝離法是一種將分期償還貸款視為零息票貸款的組合,將每筆分期償還貸款按償還期剝離成若干筆零息票貸款,將每個現金流與相應期限的零息票貸款資金內部轉移價格相匹配,再將根據這些筆不同的內部資金利率進行簡單的加權平均得出的利率作為整筆貸款頭寸整個貸款期間的內部資金利率的一種方法。例如,我們可以將一筆l2個月分期償還的貸款剝離成l2筆零息票貸款的組合,將每個現金與相應期限的資金轉移價格相匹配,再把將這l2筆不同的資金利率進行簡單的加權平均得出的利率作為整筆貸款頭寸整個貸款期間的內部資金利率。

2.久期法。用資金剝離法來處理成千上萬個賬戶過于繁瑣,所以要對其加以變化。久期法就是采用貼現現金流來計算加權平均的貸款期限(即久期),再將期限與該筆貸款久期相等的零息票貸款內部資金利率作為該分期償還貸款內部利率。久期方法除了更為簡便,但它的困難在于貼現率的選取,一般可采用一年期的零息票貸款內部資金利率作貼現率。

(二)期權問題。

期權使內部資金轉移價格的確定更為復雜??蛻艨梢愿鶕约旱乃咎崆皟斶€貸款和任意支取存款。這種情況往往是從客戶自身的利益最大化而不是銀行利益的最大化出發,因此會給銀行帶來再貸款或再籌資鐵風險。這個問題可以通過對此類上存資金或配置資金收取一定的期權費來解決。期權費可以用期權公式計算,或者用蒙特卡羅模擬來計算。無論采用哪種方法,期權費歸屬于資金配置部門,因為如果客戶提前還款,就會影響到資金配置部門。例如,當客戶可以在一個較低的價位再融到資金時,他才會提前還款。這筆貸款歸還后銀行就要將這筆資金在一個低利率的環境下貸出,這將減少資金中心的價差收入。

另一種處理期權的方法是當期權執行時決定期權的成本,并將罰金轉移給資金中心。這種方法當然會比上述的估算方法要更精確,但它不能識別出隱含組合中的選擇權。換句話說,如果銀行采用這種方法。會夸大客戶除最后一期的各期給銀行帶來的收益,而縮小最后一期客戶帶來的收益。

(三)不定期產品問題。

第2篇

【關鍵詞】 內部審計; 職能拓展; 第三方風險管理

【中圖分類號】 F23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5937(2017)02-0116-03

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認為,內部審計是通過參與風險管理、內部控制和公司治理來實現企業增值的一項咨詢活動。經濟技術的全球化與信息化發展,使企業與商業伙伴形成密不可分的“命運共同體”――合作共贏、風險共擔。與此同時,風險來源的多樣化使得企業風險管理的需求愈加緊迫。特別是復雜的網絡經濟使企業經營管理中的任何一環出現第三方風險都有可能造成不可彌補的“出血點”。對企業的風險管理進行監督、評估以及戰略協調是內部審計職能重點發展的方向。隨著風險導向審計模式在內部審計的應用日漸成熟,內部審計必將成為風險管理的必要方式。

一、企業的第三方風險

所謂第三方風險是指由于商業伙伴的行為不當為企業帶來的風險。供應商與顧客關系在全球化與信息化的大環境下,逐漸演化為人、承包商、聯營伙伴、技術合作者、分銷商或者轉銷商等一系列廣泛而密切的合作關系,因此,第三方風險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合規風險

合規風險是指因未能遵循法律法規、監管要求以及合同約定條款等而可能遭受重大財務損失或者名譽損失的風險。對于第三方風險,合規風險特指由于商業伙伴的行為未能合規而給企業自身帶來的風險。全球化背景下,跨國合作拓展了新市場,為企業帶來更多商I伙伴,也為企業監管商業合作伙伴的合規性增加了難度[ 1 ]。對于同一經濟事項的法律政策,不同國家之間的法律規定存在差異,同一個國家也會不斷頒布新的法律條款,導致同一經濟事項的前后期處理存在差異。然而,傳統模式下合規審計很少涉及對于商業伙伴所帶來的合規風險的監管,內部審計針對第三方合規風險的管理亟需戰略上的轉變。

(二)道德風險

第三方風險的道德風險,一方面表現為商業伙伴在共擔風險的情況下因最大限度增進自身利益而作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動,如單方面違約、違規;另一方面表現為不顧企業形象,從事有違社會公德的種種行為,如過度廣告、虛假宣傳。命運共同體模式下合作雙方共擔風險,商業伙伴的不道德、利己行為都會為企業帶來不可預估的風險。在信息高速傳播的今天,公眾對負面事件的反應極為迅速[ 2 ]。道德價值觀在商業合作中的重要性顯著提升,企業的形象與價值并不僅僅維系于企業自身,而與供應商、服務提供商等關聯企業的公眾形象密切相關。因此,企業在關注自身商業道德的同時,還應防范商業伙伴的道德風險。因為商業伙伴的不道德行為在經歷多次發酵后,會給合作伙伴帶來無妄之災,直接導致企業形象、品牌大幅度貶值等隱性損失。

(三)信息風險

廣義的信息風險是指企業信息資產的安全風險。對于第三方風險,信息風險是指商業伙伴所掌握的企業信息存在的安全風險,風險源頭為第三方共享信息。互聯網時代,商業伙伴共享信息成為常態。多方分享數據在提高生產效率的同時,信息安全問題隨之伴生。依賴信息系統進行智能管理是大多數企業的常態,信息因此成為需要重點保護的資產,信息風險最終必然會影響到業務層面,從而構成業務風險[ 3 ]。如制造企業為更好地管理生產和庫存,與供應商通過信息共享而交換生產計劃、庫存狀況等信息,該信息平臺的存在就有可能成為競爭對手竊取重要信息資源的有效途徑。信息風險并不單指數據保護的技術問題,一些專有信息或知識產權往往成為競爭對手覬覦的對象,其安全事關企業生死存亡[ 4 ]。商業伙伴間信息共享與開放程度的提高,使得信息風險增大,信息風險成為第三方風險管理的重中之重。

二、第三方風險應對與內部審計職能拓展

風險理念的引入使內部審計由合規導向、管理導向逐步過渡到風險導向,內部審計職能也從單一監督職能轉變到多職能。對于一般的風險管理,內部審計職能主要表現為確認職能和咨詢職能,確認職能對風險管理的有效性進行評價,咨詢職能對風險管理提供改進建議。而對于第三方風險管理,內部審計的職能拓展被賦予了新的涵義。第三方風險與內部審計職能拓展的關系如圖1所示。

(一)實現第三方風險管理的確認職能:商業伙伴盡職調查

企業管理層對商業伙伴盡職調查承擔主要責任。商業伙伴盡職調查是指通過信息收集、分析與評價,對商業伙伴可能帶來的風險進行系統評估的過程,是企業防范第三方風險的有效途徑。對風險的確認職能包括評價風險識別是否充分、已有風險衡量是否適當、風險防范措施是否有效等。通過內部審計發揮風險確認職能,能夠幫助管理層盡早識別關鍵風險因素、確認風險評估標準的合理性、評價商業合作執行的有效性。對于合規風險和道德風險的防范,商業伙伴盡職調查尤其見效:通過對合同條款的檢查以及對合同履行程度的分析,商業伙伴的經營行為能適時得到監督,合規風險能夠得到及時防范與控制;通過對合作企業道德情況、使命和價值觀聲明以及社會責任履行等信息的預判,企業能夠對第三方道德風險做到“心中有數”??梢姡瑑炔繉徲嬙谏虡I伙伴盡職調查程序的設計、執行和評價等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支持作用[ 5 ]。

(二)實現第三方風險管理的建議職能:專業咨詢服務

在參與第三方風險管理的過程中,內部審計的專業咨詢建議職能主要表現為:風險管理培訓、風險咨詢以及協調防范等。對于內部審計的主體,相對獨立性使其能夠發揮帶領者與協調者的作用,超越職能部門的局限對風險進行全面客觀的評估,特別是對于一些體制、機制性問題,內控審計部門可以跨越部門界限,針對發現的問題,與業務領域的專家溝通、探討,基于自身專業素養的角度為利益相關部門提出問題并且賦予解決問題的方案,最終形成管理建議提交更高層次的管理層,從而使得問題得到根本性的解決;對于內部審計的客體,利益相關部門參與內部審計不再是單方的配合性參與,也不是作為被審計對象站在一種弱勢的地位配合性地提供資料,而是內部審計團隊的有機組成部分。事實上,由于利益相關部門共同參與決策,使得決策執行過程中的理解程度及執行程度都會明顯提高。因此,內部審計的專業建議職能可以協調企業長期風險戰略與短期決策之間的關系,將分散在多元利益相關部門的第三方風險進行系統整合、統一管理,使風險控制由被動轉為主動。

(三)實現第三方風險管理的監督職能:參與式審計

審計計劃是執行參與式審計的起點。參與式內部審計在制定審計計劃時積極鼓勵利益相關部門提出難點與熱點問題,其中的好處除了對內部審計從心底深處產生默認感與價值認同外,在后期的審計實施階段,利益相關部門的參與度和貢獻度將明顯提升。在審計實施階段,參與式審計邀請利益相關部門參與審計項目的開展,這種溝通和參與本身就是內部審計的價值定位和內部審計理念的傳達過程。參與式審計站在不同業務角度的視野,易于發現潛在的第三方風險,發現更深層次的原因;在審計報告階段,參與式審計能夠為第三方風險的合理解決提供戰略性思維,找準風險管理需要監督改進的薄弱環節,提出具有建設性的改進建議。對于業務部門,自己參與了內部審計,能夠提前注意到內部審計所關注的問題,并且提前考慮解決第三方風險的方案,從而將第三方風險的監督職能予以提前。

當然,內部審計的確認職能、建議職能以及監督職能因第三方風險管理的需求而相輔相成。出于規避第三方風險的需要,內部審計對商業伙伴展開盡職調查,向咨詢顧問角色轉變的需求越迫切,越會促使內部審計向參與式審計模式轉變,這種促進作用必然會推進內部審計的職能進一步完善與拓展。

三、內部審計應對第三方風險管理的實現路徑

內部審計通過管理和防范第三方風險以減少企業不必要損失的過程,實質上就是增加企業價值的過程,炔可蠹樸ψ帕ν晟頻諶方風險管理的實現路徑。

(一)建立專業團隊,大力提升綜合素質

內部審計團隊的素質是風險管理的關鍵。內部審計職能的拓展對審計人員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能否識別風險與內部審計人員的工作經驗、技能直接相關;推進商業伙伴盡職調查工作以及參與式審計的完成,必須基于審計人員知識結構的多元化。因此,如何使內部審計人員的專業技能與風險管理相匹配是內部審計目前所必須解決的問題[ 6 ]。首先要優化內部審計人員的構成。在進行內部審計人員選拔時,除關注審計專業能力外,還應從多元化的知識結構考慮,充分重視計算機、企業戰略管理、法律法規等非財務專業人員的招聘。其次要提升內部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內部審計職能多元化,內部審計對象復雜化,思維方式發散化,對審計人員綜合素質的提高提出了客觀要求。為此,應當制定有效的激勵機制與獎懲機制,推動自主學習,實現審計團隊綜合能力的提升。

(二)規制工作流程,有效應對風險管理

第三方風險日益凸顯,要求內部審計必須要更多地應對第三方風險。而傳統內部審計被動化、片面化的工作格局,使得第三方風險管理很難制度化、流程化。顯然,對第三方風險持續有序的監督、評價及防范,需要規制合理的風險管理流程。應對風險管理的內部審計工作流程一般包括:商業伙伴合作清單的制定,合同與協議的合規性及雙方執行合同程度的定期調查,不同類別第三方風險評估人員的確定等一系列方案。按流程規制的風險管理方案,使得第三方風險能夠得到持續的追蹤、評估與防范。

(三)完善審計信息,大幅提高審計效率

內部審計的信息化能夠提高第三方風險管理的效率,信息系統強大的聯動效應在拓寬審計范圍、開闊審計視野的同時,更為內部審計在第三方風險管理職能的發揮方面提供了支持與保障。內部審計的信息化建設需要從兩個層面來完成:一是物理層面。內部審計要著力于硬件配置和審計軟件設計,提升內部審計信息系統的工作效率。二是應用層面。要加強內部審計與利益相關部門的業務分工和職責劃分,實現審計系統與其他信息平臺的全方位對接與職責歸屬劃分,實現內部審計對第三方風險全方位、全過程的系統防范。

四、小結

就當前發展來看,內部審計工作的重點領域將發展為對企業整體的管理控制。由于經濟的全球化發展和日益復雜的業務合作關系,第三方風險成為高層管理者關注的重點。內部審計作為風險管理的重要參與者,必須應對挑戰、與時俱進、拓展職能。實踐必將證明,在識別和幫助管理層管理第三方風險的過程中,內部審計對風險管理支持和鑒證的作用將推動其職能的延伸與拓展。

【參考文獻】

[1] 羅素?A?杰克遜.傾瀉而至的監管規定[J].中國內部審計,2012(7):26-29.

[2] 帕特里克D?沃倫.消除第三方風險管理中的差異和缺口[J].中國內部審計,2014(6):44-46.

[3] 宗菊.化解第三方風險[J].新理財,2010(5):90-91.

[4] 王兵,劉力云,鮑國明.內部審計未來展望[J].審計研究,2013(5):106-112.

第3篇

關鍵詞:組織學習;風險管理;建筑企業;知識管理

我國目前正處于工程建設的高峰期,日益增長的建設規模和復雜性,以及新的融資方式和工程技術的大量應用,導致了工程風險劇增。激烈的市場競爭,伴隨著大規模的產業改革及企業所有制結構的變化,迫使我國建筑企業不得不將風險管理作為項目管理的一個重點領域。把組織學習(Organizational Learning)理念引入到風險管理可以改變風險管理作為個體的一次性嘗試,從而實現組織風險管理知識和數據的共享和創新。

一、風險管理研究進展和發展趨勢

風險管理最先起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戰后的德國,1931年美國管理協會(PMI)開始積極倡導和推廣風險管理,風險管理是其項目管理九大知識領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20世紀50年代以后,風險管理在美國業界開始得到真正的重視并得以推廣。目前風險管理在西方發達國家得到了廣泛的運用,并已經成為項目管理的重要工具。

在工程項目中,各參與方不同的背景和利益,決定了他們對風險持有不同的觀點,因此也導致了在整個項目周期過程中出現沖突和索賠。國內外的標準工程合同中大多規定建筑企業要承擔處理工程風險的主要責任,其在風險管理方面的能力是影響項目成功的關鍵因素。無效的風險管理會造成建設工程項目管理的失敗,其中包括:一是缺乏健全的風險管理程序;二是缺少項目周期各過程風險管理的連貫性;三是風險管理和其他管理過程缺乏有效的銜接;四是項目參與各方缺乏有效的溝通。其中,健全的風險管理程序是有效進行風險管理的基礎。因此,一些系統的風險管理程序應需而生,比如項目風險分析和管理模型(Project Risk Analysis and Management, PRAM)和項目風險知識管理環境模型(Project Risk Knowledge Management Environment, PRIME)。這些風險技術是以對風險的預測、識別、評估和科學分析為基礎,為項目管理人員提供了決策支持,使其能夠更合理的處置風險。

風險管理能為建筑企業提供更為安全的生產經營環境,能促進其決策的科學化、合理化,及其經濟效益的提高,并保障其經營目標的順利實現;其次,風險管理有利于資源優化,從而減少風險帶來的損失。另一方面,工程保險的局限性也要求建筑企業加強自身風險管理。事實上,建筑企業更多地了解本行業的內外環境,從而可以根據項目的不同風險特點,制定和實施出比保險更有效的風險處理方案。

二、組織學習研究進展

組織學習(Organizational Learning)是國際建筑工程管理領域的前沿課題之一,是建筑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因素,它的理論和技術都在不斷地發展和更新。組織學習是組織及其成員個體對存在于組織內外的知識加以吸收、傳播、運用、創造和記憶,使組織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的過程。作為一種重要而有效的知識管理技術,組織學習源于企業管理理論,并使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建立在學習的基礎之上。近十年來,它已經被公認為是任何組織機構在激烈競爭中生存發展,取得成功的關鍵技術。

(一)組織學習的執行機構

組織學習致力于設計一個組織機構,使它能有效地執行其功能,實現機構的發展與完善。此外組織學習又是一個整體集成的過程,它需要一個有組織的支持環境。而學習型機構(Learning Organization)就為其提供了這樣一個環境。學習型機構是運用組織學習技術的載體,也是知識管理體系的具體表現形式。組織學習中的組織是各種機構的泛稱,它可以是大到國家和政府機構,小到企業、部門和項目等的各種形式。所有實施組織學習技術進行知識管理的機構,都可以成為學習型機構。

(二)組織學習的核心

從企業的知識觀來看,企業可以被視為知識的集合體,企業當前的知識存量決定了企業內各種資源效能發揮的程度。知識包括隱性知識和顯性知識。由于隱性知識具有的高度個人化特征,其共享程度非常有限,如果這種隱性知識不能轉化為顯性知識,它就不能擴散轉化成組織的知識;同樣,如果組織的顯性知識不能內化為員工個人的隱性知識,組織就會失去知識創新的基礎。因為組織本身不會創造知識,組織知識的創造依賴于個人隱性知識的創造和積累。因此,只有當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相互轉化時,組織內的知識才能得到不斷深化和創新,組織知識庫的儲量才會不斷增加,組織學習才會真正發生。從以上組織學習中知識的創造和傳播過程可見,組織學習實際上是知識在組織內交流、共享和存儲的過程,其最大特點是以一個共享的知識基礎為中心。因此,一個有利于知識交流、共享、創新、開放的環境和條件,對于構建一個高效的組織學習機制和模式是非常重要的。

(三)研究趨勢

目前,對組織學習技術的研究存在以下兩大趨勢:從對企業戰略管理進一步深入到對具體項目操作過程的管理;從建立單個學習型組織機構發展到建立起項目間的學習型組織網絡。然而建筑企業實現風險管理的組織學習不能一蹴而就,它要求對人員、系統、資金和技術進行長期地有計劃地投入。首先,建筑企業需要認識到知識創造、收集、存儲和開發這一動態管理過程的重要性。知識管理體系在建筑企業內的建立與完善,會對實現風險管理的組織學習有促進作用。但是,基于項目推動的建筑業在知識保留和知識通訊(Knowledge Retention and Communication)領域還很薄弱,有待于進一步研究。其次,進行風險管理的建筑企業需要建立組織學習的機制,并把這種機制融入到他們的企業文化中,以增強產品和服務的價值,提高企業競爭力。

三、我國建筑業風險管理和組織學習的研究現狀

組織學習,是指組織為實現其提高和改善自身適應環境變化的能力所開展的學習活動,以及組織應該怎樣開展這樣的學習活動。在國家“走出去”戰略的指引下,近年來國際工程事業發展十分迅速,企業經營環境的變化對企業的經營過程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它促使企業為求得生存和發展不斷提高自身適應環境變化的能力。這種背景使得組織學習對于建筑企業的發展尤為重要。

同時,國際承包商比國內承包商面臨更多的風險、更大的競爭壓力。企業要獲得持久競爭優勢必須培育動態核心能力。企業的核心能力是一個以隱性知識為基礎,以學習、創新為基本內核的能夠使企業在相當長時間內保持顯示或潛在持久競爭優勢的整合性能力的動態知識系統。因此,企業學習力是支撐企業持久競爭優勢的本源之一。由于過去實行計劃經濟體制,我國建筑業項目風險所產生的損失都由政府承擔,人們對項目的風險性認識不足,幾乎沒有相關的研究。實踐證明,僅僅通過風險轉移(如工程保險)等方法來解決在建筑工程中的風險是遠遠不夠的。近年來,我國科研人員對風險分析理論做過一些探討,但尚未對在我國建筑企業中如何建立健全風險管理程序作深入研究。隨著建設項目的復雜化,建設項目采購方式的多樣化,不確定因素的多元化,各項目的實施都會面臨更多的風險,風險損失規模也會越來越大,這些都要求各項目組加強自身風險管理。

在國內,大多數建筑企業尚未建立專門的風險管理部門,風險分析和決策分散,沒有實現集中的風險管理;沒有形成完整、科學、有效的崗位職責體系,整體上缺乏風險管理技能;未能將風險――回報目標與個人目標相結合,缺乏風險管理的激勵措施;沒有完全形成全面和全方位的風險管理架構;欠缺合格的風險管理人員;風險管理中重視定性分析,而量化分析手段欠缺;信息技術的運用嚴重滯后,而且,項目風險的溝通和交流不健全,沒有統一的標準和體系。

風險管理技術的運用必須以掌握風險知識為基礎,而知識和信息交流的缺乏一直是中國建筑業一個嚴重的問題。對風險管理的組織學習可以使知識和相應項目案例及工具系統化,并在企業內部以可再度使用的形式提取知識。風險管理的組織學習應該是風險管理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與風險識別、風險分析、風險評估和風險控制有著極為緊密的聯系。風險管理的這四個階段為風險管理組織學習提供了學習的過程、機制、途徑和基礎,而風險管理的組織學習又可以通過知識的創新、收集、整理和傳播為風險管理各階段的決策提供必要和有效的信息和知識上的反饋和支持。組織學習是按經驗調整行為的過程,基于組織學習推動的建筑企業風險管理模式能夠使風險管理知識的產生(知識創造)、知識的儲存與完善(組織學習)、知識的活用(產品創新)有機結合起來,對三者間的關系進行合理地調整和統一,使其相互作用,在不斷的調整與融合過程中,共同促進企業風險管理水平和競爭優勢的提高。

四、解決方案初探

決策是項目管理的一個重要特征,是風險管理各個階段必要的組成部分。為了更有效地進行決策,項目經理和其他項目管理人員需要對相關或者類似的項目有綜合的理解。一個有效的溝通和文件管理系統對于風險管理的決策非常重要。如果項目管理人員能有一個基于過去項目數據的風險管理知識庫,這將有助于他們在項目開始之前制定有效的風險管理規劃,并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管理風險。

基于知識的決策支持系統KBDSS(Knowledge Based Decision Support System)能幫助決策者選擇最合適的風險應對策略以減少風險及其影響。KBDSS包括兩部分:知識庫(Knowledge-base)和決策支持系統(Decision Support Shell),它們被整合在一起幫助風險決策。知識庫建立在文獻綜述、類似項目的問卷調查、半結構式訪談和深入訪談所獲得的數據分析的基礎上,主要包括三個主要部分:宏觀層(Macro Layer)、微觀層(Micro Layer)和效果/控制層(Effects/Controls Layer)。宏觀層處理建筑企業遇到的風險主要種類的問題。微觀層將這些風險的種類細化,這樣風險管理者能夠識別風險產生可能的原因、影響和相關的控制方法(包括減輕、接收、回避和轉移風險)。根據對業界專家的深度訪談的結果構建知識庫,包括主要和細化的風險種類。決策支持系統主要用于構建風險評價指標體系和相應對策。知識庫可以通過合適的計算機軟件導入到一個決策支持系統。通過圖形用戶界面(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GUI),使用者可以選擇已經存儲的知識,這就實現了針對風險管理的組織學習和培訓。隨著時間的推移,可以更新KBDSS 新的風險種類及相關信息。建筑企業中的KBDSS不僅可以幫助其進行有效地組織學習,而且能夠確保當重要專業人員離開組織時企業的持續管理。KBDSS能夠展示風險的變化及其屬性、過濾過的知識、已完類似項目知識及信息的分析,以幫助決策者進行最優決策。這樣,決策者可以持續地精煉知識和更新數據。

五、結論

中國建筑企業即將步入以知識管理為核心的企業知識化階段,企業間的競爭就是企業核心知識和能力的競爭,提高風險管理水平的關鍵在于提高企業風險知識管理和學習的能力。組織學習可以使建筑企業的信息資源得到開發和利用,形成知識庫,并將有用的信息在工程建設領域中應用。但目前對組織學習的應用目前還沒有得到我國大部分建筑企業的重視。因此如何建立一種基于組織學習推動的建筑企業風險管理模式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KBDSS模型可以幫助建筑企業進行風險管理的組織學習,有助于建筑企業增強工程項目風險的意識,準確地識別自身風險管理和保險的需求,提高對風險的認識和分析水平,并制定出切實可行、全面系統的風險管理實施方案和風險防范應對措施。

(作者單位:劉俊穎,天津大學管理學院;劉瑞平,新加坡國立大學設計與環境學院)

參考文獻:

Arain, F. M. and Low, S. P. A framework for developing a KBDSS for management of variation orders for institutional buildings, The Electronic Journa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Construction (ITCon), Special issue on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for Infrastructure Management, 2006, (5): p285-307.

Barlow, J. and Jashapara, A.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nd inter-firm ‘partnering’ in the UK construction industry.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 1998, 5(2): p86-98.

Chan P., Cooper R., and Tzortzopoulos P.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conceptual challenges from a project perspectiv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 Economics. 2005, 23(7): p747-756.

Chapman, C. and Ward, S. Project risk management: processes, techniques, and insights, Wiley, Chichester, 1997

CIRIA. Improving business performance through knowledge management, London, 2005

Holt, G..D., Love, P. E. D. and Li, H.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 toward a paradigm for mutually beneficial strategic construction allianc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2000, 18: p415-421.

Huemer, L. and Ostergren, K. Strategic change and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in two ‘Swedish’ construction firms.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 Economics. 2000, 18(6): p635-642.

Huysman, M. A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pproach to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 European Journal of Work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2000, 9(2): p133-145.

Kululanga, G. K., Edum-Fotwe, F. T. and McCaffer, R. Measuring construction contractor’s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Building Research & Information. 2001, 29(1): p21-29.

Sun, H. Conceptual clarifications for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learning organization’ and ’a learning organization'.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 2003, 6(2): p153-166.

Tah, J. H. M. and Carr, V. Knowledge-based approach to construction project risk management. Journal of Computing in Civil Engineering, 2001, 15(3): p170-177.

楊建平、杜端甫、李鼎:大型工程項目風險管理研究進展[J],《項目管理通訊》,2002年,1: p 16-17。

謝佩洪:持久競爭優勢:給予組織學習力和創新力的分析[J],《云南財貿學院學報》,2005年,21(5): p 66-70。

劉又禮、鐘和雋:從實踐論的角度淺析組織學習、知識創造與產品創新[J],中國輕工教育, 2006年,2: p 5-7。

第4篇

關鍵詞:內部控制;評價;風險;管理創新

A公司管理較為規范,內部專業分工細致,規章制度健全,由財務部牽頭風控管理,由于成本效益原則的限制,檢驗內部控制的有效性不可能面面俱到。A公司立足于工作重點、管理薄弱點和流程關鍵點,向前后鏈條式延伸,打通部門間專業壁壘,邁出了由大而全的遍地開花型評價向專業角度縱深的步伐。作為風險內控人員,通過參與組織近年拆舊物資和項目結余物資處置專題、固定資產管理專題、往來款項專題、資金管理專題、三重一大管理專題等內部控制專題評價,深刻感觸到這是一項提升企業風險控制能力的管理創新。內控專題評價選題重在精天下大事,必做于細。內部控制規范體系的建立和實施也不是朝夕而就的,具有全面性和復雜性的特點,需要不斷的修正和完善。如何抓好內控專題評價工作,關鍵在于評價選題要精準,以點帶面,以面帶全。在實際工作中會遇到某些小問題,就如同鞋底的一粒細砂、如同清湯里掉落的一條魚,問題說大不大,卻著實讓工作進展不順,甚至偏離預期軌道。內控專題評價就是要找出讓工作掣肘的上述方面問題,深入挖掘問題實質,提出解決方案。專題評價如此,做事亦如此,每個人的時間精力有限,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努力并專注地做好所從事的工作,長時間量變的積累自然會促進工作質量的大幅提升。內控專題評價重在專業參與在現代化企業中,分工越來越細化和越來越專業化,公司的每一項業務都不是獨立的,需要各個部門的協同合作。內控工作面臨著業務復雜性的挑戰,要求風險內控人員具有更高的專業勝任能力。

在內控專題評價工作中,A公司物資、營銷、基建等各專業部門從評價指南制定、參與現場評價、內控缺陷認定的全程參與是非常重要的一環,關系到評價工作的質量和深度。廢舊物資和項目結余物資內控專題評價中,如果沒有業務人員的參與,就會如盲人摸象、管中窺豹,盲目而且沒有全局性,很難找到問題的癥結所在。即使發現了問題,也會因為沒有代表性或者不能得到專業角度的解決,而使評價工作和問題梳理流于形式。正所謂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內控專題評價工作中,在保持獨立性和客觀性的前提下,應適當借助專業部門的力量,以提高內控評價小組的專業技術水平。內控專題評價重在發現和解決問題內部控制的建立、實施、評價和提升,構成有機循環,是一個閉環的管理過程,內控專題評價重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如果單純為了評價而評價,就會將工作形式化、表象化。只有深入發掘問題的實質,重視評價缺陷的后續整改,才能避免工作一陣風現象,才能有效的不斷完善工作流程,改進工作方式,提升企業現代化管理水平。同樣,在日常工作中也是如此,學無止境、人無完人。犯錯誤在所難免,古人尤一日三省吾身,我們則更需要經常進行自我反省、自我評價。

不對問題視而不見,不讓同樣的錯誤屢屢再犯,而是勇于直面問題,找到癥結點,各個擊破,不斷的修正自身,不斷的獲取新知,就能使問題越來越少,實現自我完善和提升。通過開展內部控制專題評價,A公司認真落實整改,深入剖析問題產生成因,健全管理機制、優化業務流程、完善規章制度,逐步建立規范管理的長效機制,確保了內部控制的有效執行。

參考文獻:

[1]胡為民.內部控制與企業風險管理實務操作指南(第三版)[M].電子工業出版社,2013-08-01,ISBN:9787121205026.

[2]顏美華.企業內部控制常見問題與對策[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2(20).

第5篇

建筑工程智能化風險涉及幾個方面:決策風險、行為主體風險、軟件風險、組織管理風險等。具體可以表現為:工期風險、費用風險、質量風險、生產能力風險、市場風險、信譽風險、法律責任風險幾個類別。

2.建筑工程智能化風險控制

雖然建筑工程智能化風險較多,但從項目組織、職責、流程與制度上建立一套風險管理機制不過,風險是可以管理,并得到控制的。風險控制是用系統的、動態的方法減少項目實行過程中的不確定性。

建筑工程智能化風險控制管理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2.1事前預控:

在建筑工程智能化實施過程中,要不斷地收集和分析各種信息和動態,捕捉風險的前奏信號,以便更好地準備和采取有效的對策,包括項目投保等措施,預防和避免可能發生的風險。事前預控直接關系到風險發生的機率和風險損失的大小。

2.2事中控制:

無論預控措施做得有多么周密,建筑工程智能化的風險總是難以完全避免的。當風險發生時要進行有效控制,防范風險損失范圍和程度進一步擴大。在風險狀態下,依然必須保證工程的順利實施,如迅速恢復生產,按原計劃保證完成預定的目標,防止項目中斷和成本超支,才能對已發生和還可能發生的風險進行良好的控制。

2.3事后控制

在風險發生后,要迅速及時地采取措施以控制風險的影響,盡量降低風險損失和彌補風險損失,并爭取獲得風險的賠償,如向保險單位、風險責任者提出索賠,以盡可能地減少風險損失。

3.風險控制的方法

建筑工程智能化項目風險控制方法一般包括以下幾個環節:

3.1風險識別:

即預測和識別出項目目標實施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風險事件,并予以分類?!闶歉鶕椖康男再|,從潛在的事件及其產生的后果,以及潛在的后果及其產生的原因來預測識別風險。

風險預測和識別的過程主要立足于數據收集、分聽、整理和預測,要重視經驗在預測中的特殊作用(即定性預測)。通過風險調查、信息分析、專家咨詢及實驗論證等手段,對項目風險進行多維分解,并充分征求各方意見,從而全面認識風險,形成風險清單列表。

3.2風險分析:

確定了智能建筑工程項目的風險列表之后,就要查清項目中存在的各種風險的性質,即進行風險分析,將風險的不確定性進行量化,評價其潛在的影響。它的內容包括確定風險事件發生的概率和對項目目標影響的嚴重程度,如經濟損失量、工期遲延量等,評價所有風險的潛在影響,得到項目的風險決策變量值,作為項目決策的重要依據。

(1)風險損失量:即風險對項目造成的負面影響大小。風險損失量可用數值表示,即將損失重大小折算成對影響計劃完成的時間表示;

(2)風險概率:它是風險發生可能性的百分比表示,是一種主觀判斷;

(3)風險量:它是指項目風險危害程度,計算公式為:風險量=風險概率?鄢風險損失量。

如:某一風險概率是25%,一旦發生會導致項目計劃延長4周,因而,風險量=25%?鄢4周=1周。

3.3風險控制計劃

完成了建筑工程智能化風險分析后,實際上就已經確定了項目中存在的風險,以及它們發生的可能性和對項目的沖擊,因而可以對風險排序。然后可以根據風險性質和項目對風險的承受能力制定相應的防范計劃,即風險控制對策。制定風險控制對策主要考慮以下四個方面的因素:可規避性、可轉移性、可緩解性、可接受性?;緦Σ哂腥N形式:風險限定、風險自留和風險轉移,總的目標是減小風險的潛在損失。風險控制對策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采用智能化開發方案。對于應“規避”或“轉移”的風險在計劃時必須加以考慮。

3.3.1風險限定對策

風險限定是對使風險損失趨于嚴重的各種條件采取措施,進行控制而避免或減少發生風險的可能性及各種潛在的損失。風險限定對策有風險回避和損失控制兩種形式。風險回避對策經常是一種規定,如禁止某項活動的規章制度,損失控制是通過減少損失發生的機會或通過降低所發生損失的嚴重性來處理項目風險。

3.3.2風險自留對策

風險自留是一種重要的財務性管理技術,由自己承擔風險所造成的損失。風險自留對策分計劃性風險自留和非計劃性風險自留兩種。

3.3.3風險轉移對策

(1)合同轉移:是指用合同規定雙方風險責任,從而將風險本身轉移給對方以減少自身的損失。因此合同中應包含責任和風險兩大要素;

(2)項目投保:是全面風險管理計劃中的最重要的轉移技術,目的在于把項目進行過程中發生的大部分風險作為保險對策,以減輕與項目實施有關方的損失負擔和可能由此產生的糾紛。付出了保險費,在項目受到意外損失后能得到補償。項目保險的目標是最優的工程保險費和最理想的保障。

3.險監控措施

由于建筑工程智能化風險存在的客觀性和普遍性,在制定了全面風險管理計劃后,風險并非不存在。在項目整個周期中,需要時刻監控風險的發展與變化情況。

風險監控主要是采取應對風險的糾正措施以及全面風險控制計劃的更新。根據風險的變化情況及時調整全面風險管理計劃,并對已發生的風險及其產生的遺留風險和新增風險及時識別、分析,并采取適當的應對措施。

第6篇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不斷加快的背景下,我國的市場經濟體制逐漸完善。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為我國企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同時也帶來了嚴峻的挑戰。面對來自國內和國際市場的雙重競爭,國有能源企業應該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加強對風險的管理和控制,提升投資決策的科學性,為企業創造出一個相對穩定的經營環境,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本文結合當前我國國有能源企業安全風險管理的現狀,對其財務風險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風險管理的創新方法,希望能夠推動企業的發展創新。

二、企業安全風險管理現狀

安全風險管理與傳統的安全管理相比,更加先進,在管理模式和管理特點等方面存在著較大的區別。傳統的安全管理重要是以事后管理為主,屬于經驗型管理,注重對于安全責任的追究;而安全風險管理則強調事前管理,重視企業全體員工的共同參與,通過風險的評估和預防,對關鍵問題進行治理。

安全風險管理實現了風險管理和安全管理的相互結合,比安全管理具有更加廣泛的管理范圍和更加全面的管理內容,管理的主要目標是減少乃至消除安全事故,減少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安全風險管理主要是從全局角度出發,對系統安全的觀點進行明確,在國有能源企業中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1]

從目前來看,在國有能源企業中,安全風險管理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成效,也存在著一些不足和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缺乏風險管理意識

當前,許多國有能源企業管理層尚沒有意識到風險管理的重要性,缺乏相應的風險管理意識,從節約成本方面考慮,沒有進行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也沒有設置相應的內部審計機構對企業管理人員的行為進行約束。這使許多國有企業管理人員在企業經營管理中抱著得過且過的思想,進而導致企業面臨著極高的財務風險和安全風險。

(二)缺乏內部管控制度

很大一部分國有能源企業并沒有進行內部控制制度的構建,或者沒有依照相關規定進行內控制度的構建。要想強化企業內部控制,提升企業的風險管理能力,構建完善的內控制度是非常必要的。但是,許多企業認為健全內控制度是一件費時費力的事情,因此并沒有重視,企業的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缺乏良好的制度保障。

(三)缺乏制度有效執行

要想確保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執行,需要考慮多方面的影響因素,如財會人員的專業素養、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以及企業對于內部控制制度的推行力度等,如果僅僅構建了相應的內控制度,但是缺乏有效的執行,內部控制就會淪為空談,無法發揮實質性的作用。[2]

三、企業風險管理方法創新――以貿易為重點

(一)控制下游企業,穩定公司管理

對下游優質企業的控股和兼并,能夠進一步提升國有能源企業對于能源市場的掌控能力。在實際操作中,對下游產業的控制能夠保證資金的通暢性及安全性,了解目標市場的發展狀況,做到心中有數,取得經營戰略上的優勢。同時,還能夠影響后續生產狀況,提升能源供應的計劃性,實現以銷定產,穩定能源供應鏈。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對混合所有制經濟進行了確定。這也使得能源企業的合作對象范圍有了很大的增加,通過對下游企業的控制,企業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可以占據更加有利的位置。

(二)加強物流建設,增強公司流通能力

通常來講,能源企業的貿易不僅交易額巨大,而且交易周期相對較長,存在著大量的不確定因素。從風險管控角度看,應該強化對于物流鏈的管理和監督。國有能源企業應該立足自身的實際情況,進一步加大物流基地的建設,強化對于物流鏈的掌控能力,對貨物的存儲和轉運進行嚴格控制。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對物流基地進行建設和管理,能夠在實現傳統物流功能的基礎上,提升物流的效率,幫助企業降低成本、提升效益。同時,物流基地的建設還能夠發揮相應的輻射帶動作用,在保證自有貨物安全的前提下,方便對貨物的流向進行控制,提升經營范圍。不僅如此,加強物流建設,通過多方戰略合作,甚至能夠形成相應的交易中心,影響市場,爭取更多的行業話語權。[3]

(三)把握金融工具,控制資金成本

國有能源企業應該充分利用自身在資源、資本等方面的優勢,對資金流的運作進行把握和控制,在積累資金的同時,發揮信用優勢,并結合金融杠桿,通過參股銀行或者收購證券公司的形式,設立相應的財務公司、保險理財公司等,實現資金運作方式的多樣性。可以開展資本融資,利用國家信用評級,發行相應的票據和債券,降低融資成本。應該進一步利用金融工具,開發各種金融產品,組織與協調物流中的資金運作,減輕企業經營中的資金壓力,幫助上下游企業加快資金流轉速度。另外,可以利用期貨等金融工具,對市場風險進行規避,減少經營風險。[4]

(四)拓展企業海外業務,增加市場

在當前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國的工業化進程不斷加快,對于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能源供需矛盾日益凸顯,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大障礙。因此,我國經濟能否實現快速增長,主要取決于能源進出口貿易的發展。自1993年開始,我國成為石油凈進口國,石油的進口量在世界石油出口總量中占據著越來越大的比重,對進口的依賴程度進一步提升。在這種情況下,國有能源企業面臨著新的發展形勢,貿易伙伴正在向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而針對我國能源利用中存在的問題,面對能源供需矛盾,國有能源企業應該積極拓展海外業務,通過技術研發以及自主勘探,對海外資源進行拓展,從源頭上穩定能源產業鏈。

(五)開拓新領域,加快產業布局

從目前來看,我國經濟發展最為關鍵的任務之一,就是保障能源的可靠供應以及能源價格的穩定性。而現階段,單純依靠進口的能源形勢很容易受到能源出口國政治經濟局勢變動、國際能源價格波動等的影響,并非長久之計。對此,國有能源企業應該開拓新領域,加快新能源的產業布局,實現能源生產與消費的改革,提升能源的開發和利用效率,推廣清潔能源的使用,將發展新能源及節能環保產業作為促進消費、帶動競爭的重要切入點,推動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5]

四、結語

第7篇

一、豐臺分局實施風險管理的背景

豐臺區共有1個奧運正式比賽場館、5家奧運訓練場館、3處涉奧場所、2家涉奧賓館、10個重點路段、40條重點道路、43處環境秩序重點整治地區和一批重點商業區、旅游區,給工商部門的日常監管帶來很大壓力。更為重要的是,豐臺分局轄區內的20家涉奧食品企業和9家大型農副產品批發市場,擔負著全市70%的蔬菜、水果,25%的肉食和10%的奧運食品供應,其中新發地、中央兩大批發市場作為奧運應急采購目標市場,承擔著確保奧運蔬菜供應不間斷的重要任務??傮w而言,豐臺分局在運食品安全和市場秩序保障工作中擔負著重大的責任,也面臨著諸多監管風險。在奧運任務繁重,人力資源有限的條件下,豐臺分局建立了奧運保障市場秩序風險控制機制,目的是集中主窘力量,控制影響市場秩序的突出問題,提高整體控制和排除風險的能力。

二、在市場秩序控制中實施風險管理的具體做法

所謂風險管理,是各經濟、社會單位在對其生產、生活中的風險進行識別、估測、評價的基礎上,優化組合各種風險管理技術,對風險實施有效的控制,妥善處理風險所致的結果,以期以最小的成本達到最大的安全保障的過程。因此,風險管理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包括識別、評估及控制三個階段。

(一)風險管理的具體模式

1 層級風險管理模式

在具體工作中,豐臺分局制定了風險控制方案,明確了風險管理的各個層級(見圖),實現了層級風險管理。

2 按危害程度的管理模式

按照市局的統一要求,分局在層級風險管理模式的基礎上,開展了按危害程度劃分風險的管理模式,通過問責制與一票否決制及定崗、定人、定責的三定原則規范,根據不同時間段,采取不同頻度的監管措施,全面開展風險管理工作。

(二)風險管理的工作流程

針對保障奧運這項特殊任務,我們按照識別、評估及控制的程序有條不紊地開展了工作:

第一個階段是識別。我們將奧運保障工作期間在一定時間內可能發生的影響奧運會成功舉辦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職責范圍內的市場秩序隱患(涉及食品安全、知識產權、消保維權、市場秩序及有形市場等各個方面)確定為奧運市場秩序和食品安全風險。由于豐臺區市場秩序和食品安全情況直接影響全市奧運保障工作的基礎與成效,所以風險點控制工作不僅僅在涉奧場所及周邊,而且針對轄區特點延伸至轄區各類重點區域。

第二個階段是評估。在風險點評估確定的過程中,豐臺分局立足常規風險點,并結合奧運保障工作特殊性,遵循五項原則:一是考慮政治、民族、宗教及不可抗力等因素引起的市場秩序問題,二是立足工商職能的全面履行,三是把握全面性與預見性的原則,四是考慮因監管方式和環境改變所引起的風險危害程度和風險種類的變化,五是風險點由工商所網格責任人由下而上逐級分析評估確定。

按照上述原則,豐臺分局在全區范圍內確定了52個各類風險點,根據風險涉及專業將風險分為三類,按風險重要性和危害性將風險點分為三級,落實了三級責任制,由業務科室、工商所、巡查干部分別處理相應級別的風險問題,并承擔相應責任。

第三個階段是控制。為做好奧運保障風險控制工作,分局在5月20日之前完成了各個風險點的控制與排除,之后,143名干部被派駐到各風險點開展控制工作,在為期三個月的保障關鍵時期,加強監控,防止反彈。在防控風險的過程中,分局注重運用現代化系統加強指揮調度,將風險確定、評估、移轉、處置、督導等各項工作流程納入指揮調度中心管理,提高了監管效率,把握了工作進度。

為了使風險管理機制運行順暢,分局出臺了評優創先獎勵制度,鼓勵先進,鼓勵優秀,為形成工作氛圍提供了保障;建立了綜合保障機制,強化了人力資源保障,整合了人力資源;強化了思想政治保障,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在奧運保障實戰中全面發揮;強化了法律保障,專門成立法律援助小組為基層執法工作提供了法律援助;強化了后勤及技術保障,為一線執法人員提供了優質的后勤服務。

另外,為了有效調動力量,快速反應。排除隱患,分局還出臺了馳援方案,通過機關科室、執法隊及工商所三級保障,三級馳援,實現了人力資源與職能資源的整合。

三、風險管理理念在食品安全領域的應用

在奧運保障工作中,豐臺分局將風險管理理念應用到奧運食品安全保障工作中,通過風險收集、風險確認、風險控制、風險消除四步驟工作,實現了對食品安全風險因素的收集、分析確認、控制措施制定、控制措施具體實施,同樣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豐臺區是一個食品安全水平參差不齊,城鄉結合特點突出的大區。轄區城市居民、農民、外來常住人口、流動人口都占有一定比例,食品消費水平差別很大,食品安全工作難度可見一斑。

通過對歷年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的分析,我們發現集體就餐環節是豐臺區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發生的集中環節,而食品配送餐行業又是其中風險較大、每年都導致食物中毒、且極易造成惡劣影響的行業。我們將其定為豐臺區的核心類風險因素。針對這一情況,經過先期調查分析,通過與區衛生局及各食品配送餐企業所在街鄉鎮進行充分的溝通、研究,出臺了《豐臺區食品配送餐行業監管工作制度》,對豐臺區食品配送餐企業從行業準人管理、日常監管、違法處罰、信用管理、準人退出等各方面都做了詳細、嚴格的要求,力求通過加大對食品配送餐行業的監管力度,降低該行業食品安全風險。該制度運行以來收到了較好的效果,2008年,豐臺區各食品配送餐企業未發生一起食品安全事故。

針對日常工作中較易出現的無證照經營等一般類違規違法行為,制定了《奧運食品安全保障工作重點部位及薄弱環節布控方案》,發揮各街鄉鎮的主動性,由各街鄉鎮根據本轄區情況采取各種措施對一般類違規違法行為進行重點控制、清理,使得一般類食品安全違規違法行為得到有效控制,確保了奧運會期間食品安全形勢的穩定,有效避免了一些食品安全事故的發生。

風險管理理念在食品安全領域的應用,實現了奧運期間食品安全零事故,1~11月份重大、特大食品安全事故零發生,外區縣食品安全事故豐臺責任零追溯以及食品配送餐行業事故零發生的成果。

四、實施風險管理對監管工作的意義

第8篇

關鍵詞 企業內部控制 風險管理 風險管理能力 對策研究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的爆發使全球陷入嚴重的經濟恐慌之中,此次金融危機造成一大批金融機構相繼倒閉,金融市場劇烈動蕩,股市急劇下挫,民眾的投資和消費信心遭受重創。自2008年10月份以來,分布于我國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中小企業也受到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經濟沖擊。在目前形勢下,一些國家在金融危機中受到的重創仍然沒有消除,甚至愈演愈烈。世界經濟明顯的下行趨勢,以及國際經濟環境中的不確定、不穩定因素的增多,使我們不得不思考尋找企業抵御風險的措施和方法,加強和完善企業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已迫在眉睫。

一、企業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理論的合理解讀

(一)內部控制理論。

內部控制理論是伴隨著企業內控實踐經驗的積累而逐步發展起來的。內部控制理論的發展先后經歷了內部牽制、內部控制制度、內部控制結構與內部控制整體框架等四個不同的階段。就目前來看,內部控制的權威定義來自于1992年COSO(The Commit-tee of Spons 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ttee)頒布的《內部控制―――整體框架》報告,該報告認為內部控制是由企業的董事會、管理層、和其他成員實施的,為營運的效率、效果、財務報告的可靠性以及法律規章的遵循性提供合理保證的過程。它是由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程序、信息與溝通和監督五大要素組成的。

(二)風險管理理論。

風險管理是一門新興的管理學科,其涉及到的行業和領域比較廣泛,尤其是在企業界,有關風險管理的理論研究受到了極大的關注,風險管理的具體實踐也得到了一些落實。關于對風險管理的理解可以從表層和深層的兩個角度分析。從表層上講,風險管理是對生產活動或行為中的風險進行管理;從更深層次上講,風險管理是指風險管理負責人通過風險識別、風險評價和風險量化等風險分析活動,對風險進行規劃、控制、監督,從而增大應對威脅的機會,以成功的完成并實現總目標。對風險管理的研究目前已經形成兩大學說,一種是美國學說,一種是英國學說。美國學者把風險管理的對象局限于純粹風險,在概念上側重風險處理。英國COSO在1992年頒布了《企業整合框架》,該框架認為企業風險管理是一個過程,該過程由企業董事會、管理層和其他員工共同參與,應用于戰略制定,貫穿于企業各層級和部門,為識別影響企業的潛在事項和風險而設計,為企業目標的實現提供合理保證。

二、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的關系分析

(一)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的關系研究回顧。

結合國際上對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的權威定義,以及國內外學者對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關系的研究總結出三種代表性觀點:

1、風險管理包括內部控制。

COSO在2004年出臺的《企業風險管理――整體框架》中明確指出企業風險管理包括內部控制。企業風險管理框架并未取代內部控制,而是將內部控制框架整體納入其中,風險管理包含的八要素涵蓋了內部控制整體框架的五要素,由此說明內部控制是風險管理的一種方式,企業風險管理比內部控制范圍廣得多。

2、內部控制包括風險管理。

COSO在《內部控制――整體框架》報告中將風險評估作為企業內部控制的一個組成要素,實際上就是將風險管理包含在內部控制的范圍之內。英國FSA在《綜合準則》(The Combined Code,1998)中關于內部控制的規定也第一次以官方文件的形式明確將風險管理包含在內部控制之中。

(二)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逐漸走向融合。

1、理論上相互融合。

COSO在1994年將《內部控制―――整體框架》修改為《企業風險管理―――整體框架》,其根本原因在于內部控制的出發點與最終目的就是為了控制和管理風險。雖然內部控制的目標與控制層次不斷提升,但風險控制與管理始終是其核心,從字面理解上可知內部控制就是控制風險,控制風險就是風險管理。所以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是控制風險的兩種不同語義表達形式。風險管理無疑是內部控制在新形勢下的自然升華,它是更主動、更全面的內部控制。

2、實踐中相互融合。

在風險導向內部控制的觀念下,風險管理成為企業生存并且發展壯大的關鍵環節,內部控制的工作重點也由制定單純的內部控制制度轉變為尋求測試管理風險和確認風險的方法,內部控制工作在改進風險管理和完善企業治理機構等方面將發揮更加積極作用,同時,內部控制也被賦予了更多的職責和使命。尤其是近年來在美國發生的財務造假案導致了安然、世通等跨國大公司的破產,同時也導致了安達信這樣一個有著90多年歷史的世界級會計師事務所退出了歷史舞臺。這些事件的發生,在全球引起了各方對民間審計機構誠信問題的探討,同時也觸動了人們對企業內部控制的進一步思索。無一不認為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發展演進與企業面臨的風險相關,風險管理涉及的層次更深更廣,內部控制將逐漸走向風險管理。

三、我國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的現狀分析

(一)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責任主體單一。

就目前來講,很多企業的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制度往往都是由經理層制定的,使經理層成為唯一的責任主體,其目的是為了更好的服務于高層管理者控制企業的資產和業務,控制中層管理者和企業員工的行為,而對于高層管理者(如總經理、執行董事)則缺乏制約控制能力。在這種情況下往往將為企業帶來經營風險并導致經營失敗。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的主體應該是一條自上而下的鏈條,因此,有必要讓企業所有的利益相關者,尤其是公司的股東和董事會認識到內部控制、風險管理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從而加強對內部控制的制定和實施。

(二)風險管理意識有待提高,風險管理理念沒有得到推廣。

企業經營者和管理者的風險意識在現階段比較淡薄,風險管理作為一種職能和理念尚未融入到我國企業的管理過程當中,因此企業管理層對于風險管理的重要性認識還不到位,風險管理手段相對落后。在項目決策和公司治理方面,對風險評估、信用等級評定缺乏有效的評定標準,缺乏專業風險管理及監控體系,制定不出有效的風險管理方案。盡管有一些風險管理措施,但僅局限于口頭上或者制度上,或者實施力度不強,風險管理水平較低。

(三)內部控制固有的局限性還未引起足夠的重視。

無論是理論界還是實務界往往將企業倒閉、破產或不能正常經營歸因于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存在缺陷,這雖然沒有錯,但忽視了內部控制失效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即內部控制固有的局限性。COSO報告在闡述內部控制的四大局限時提到:內部控制既不能解決管理階層人員素質問題也不能左右政府政策或經營環境。因此對于凌駕于傳統內部控制之上的風險,傳統的內部控制很難解決。

(四)企業缺少適當的風險管理機制。

我國企業中只有銀行、保險、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比較注重風險管理,并且因為金融行業的風險性較大,所以許多金融機構也按照國家相關法規的要求建立了自身的風險管理機制,但是至于我國其他企業則很少具備自身的風險管理機制,并且也缺乏對普通企業如何建立風險防范機制的相關研究。COSO在《企業風險管理一總體框架》這一報告中認為風險管理作為企業內部控制不可缺少的一個要素,它不單是簡單被動地應對各種風險,而是積極地通過對風險的識別、分析、控制這一風險管理過程來幫助企業合理有效地規避風險危害以及利用風險機會。因此,我國企業應充分重視風險管理機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關機構也應加強對普通企業建立風險管理機制的研究工作。

四、培養企業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能力的對策

(一)完善公司治理與內部控制環境。

由于我國市場經濟尚處于發展階段,證券市場也處于新興加轉軌階段,股權結構異化,股權文化缺失,公司治理形備而實不至。因此應加強公司治理建設,利用董事會、監事會、股東相互制衡的方式來解決企業高層人員“一人獨大”而帶來的風險。將公司經營層面的內部控制與公司治理層面的內部控制結合起來,從根本上改善內部控制環境,實現對公司風險的全面控制。

(二)建設有效的風險管理體系。

就目前來看,我國絕大多數企業對內部控制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內控結構很不完善,控制效率低下,風險意識淡薄,從而導致我國企業的內部控制在總體上存在著內部控制環境惡劣、控制活動薄弱、信息流通不暢和對內部控制的監控不力等問題。因此我國企業必須注重風險管理體系的建設,在該體系中應重點包括控制戰略風險、控制經營風險、控制財務風險等預防和處理措施。風險管理體系的建立將使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更加健全,而健全的內部控制制度又可以有效地防止和降低風險可能帶來的各種損失,促進效益最大化,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三)實施動態的過程管理,控制經營活動風險。

1、實施全面預算管理。

企業應該設立預算管理機構,聘請專業人員編制預算并且嚴格預算的執行與監督,合理的進行預算分析和評估,從而達到預防風險、控制風險、強化風險管理的目的。

2、實施資金集中管理。

建立高效的籌資、融資系統,加強資金使用管理及外匯風險的管理來降低和規避風險。

(四)強調全員參與,高度關注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

首先,企業要高度重視對控制環境的建設,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建立權力制衡機制;管理層要重視內部風險控制的成效,不斷提高整個員工的綜合素質,重點培育和加強全員風險管理意識,通過培訓幫助員工建立系統的全面風險管理理論,使員工充分意識到風險管理的重要性,并使他們增強對風險的敏感度,擺正風險管理和企業發展的關系,同時建立風險控制制度和獎懲制度,幫助員工了解自身工作的責任;其次,樹立企業風險管理文化,通過各種途徑將風險控制文化傳遞給每一個員工,使風險管理理念滲透到每個部門、每個崗位和每個工作環節。建立從董事會到部門到員工嚴密、暢通的信息網絡,設立良好的信息與溝通系統,形成以部門為單位的風險責任中心,確定部門風險控制目標并落實到責任人;最后,培育風險管理的綜合型人才,引入競爭機制,合理配置企業人力資源,在注重加強員工的業務素質教育的同時,加強員工守法意識和職業道德教育。

(作者:廣東商學院會計學院2009級研究生,研究方向:財務會計理論與實務)

參考文獻:

[1]COSO制定.方紅星,王宏譯.企業風險管理――整合框架.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5.

[2]謝志華.內部控制、公司治理、風險管理:關系與整合.會計研究,2007.10。

第9篇

關鍵詞:風險管理;內部審計;增值功能

一、內部審計增值內涵

內部審計增值并非一種新的審計形式,而是一種新的內部審計理念。內部審計增值的理論基礎源于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對內部審計概念的新詮釋。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IIA)在1999年對內部審計提出了最新定義,“內部審計是一種獨立、客觀的保證和咨詢活動,其目的是增加組織的價值和改善M織的經營,它通過系統化和規范化的方法,評價和改進風險管理、控制和治理過程的效果”,其中價值增值(value-added)是1999年修訂內部審計定義時首次提出的,與IIA1990年的《內部審計師職責說明書》相比,內部審計的目的由“監督和評價”改變為“增值和改善”,其中增值是核心。這標明內部審計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為組織“增加價值”成為引導內部審計活動的方向性旗幟。

二、風險管理視角下的內部審計增值功能的優化措施

(一)完善內部審計管理機制

提高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工作效率需要全面推進內部審計工作的增值功能。推進內部審計工作主要需要從審計工作的深度和廣度兩個層面開展工作。對于內部審計深度方面,首先需要保證審計工作中資金分配和資金使用的兩個環節;其次在目前資金的內部管理工作的基礎之上,努力向專項資金的效益審計方面大步邁進,切實轉變內部審計工作的思路,從而促進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全面開展,這樣可以確保企業資金使用的合理性。并且企業在內部審計工作中在內部審計師的帶領下,將審計范圍進行拓寬,充分的發揮內部審計工作具有的增值功能,對企業目前承擔的風險以及即將面臨的風險進行全面的評估、審計,將一段時間內企業內部的經營情況與企業當前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從而有效的實現企業內部審計增加值的功能。

(二)優化內部審計人員素質

優化風險管理視角下的企業內部審計增值功能需要有人才作保證,人才是全面推動企業內部審計增加值功能的有力保障。企業目前仍然以手工審計為主,一些審計工作人員計算機審計方面的技能不足,以此急需內部審計增加值功能的復合型人才。各級審計部門需要定的開展審計工作人員的培訓課程,除了對內部審計增加值功能操作人員進行人才培養外,還需要對審計信息開發人員的進行培養。開發能夠保證內部審計增加值功能工作開展的軟件是全面推進企業內部審計增加值功能的進程的基礎,因此需要極大力度培養內部審計增加值功能軟件開發人才。內部審計增加值功能軟件開發與大多的軟件相同,都需要系統分析員、系統設計員、程序設計員等。因此需要不斷強化這些技術工作人員的專業技能,根據目標系統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

(三)加快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

優化風險管理視角下的內部審計增值功能需要加快企業內部的審計信息化建設工作。企業內部審計信息化的工作目標是企業內部審計信息化的審計準則和內部審計指南。企業內部審計信息化業務規范會嚴重的制約內部審計信息化的進程。因此,企業經歷了多年的努力在內部審計準則等內部審計準則方面進行了完善,但是計算機審計、信息化審沒有明確的規范,這是由于企業計算機內部審計規范單憑企業內部審計工作人員是難以正確的進行的,并且具有較大的隨意性。所以需要將企業內部審計人員的經驗轉化成書面語言,這樣在轉化為電子語言這樣才能識別,進而接受。但是將這樣的書面信息記錄下來需要有明確的規章制度和審計規則予以保證,否則對同一書面信息的不同的表達則會產生不同的效果,難以將書面信息切實的轉化為電子語言。需要用一個統一的會計標準將內部審計軟件家口統一處理,在統一的財務軟件開發環境下集中一些既懂得財會業務有懂得計算機應用技術的專業人才。

(四)優化內部審計績效考核

在風險管理視角下,針對目前許多在內部審計人員績效考核中存在的問題,將考核內容修改為綜合素質考核與工作實效考核兩部分,兩項內容各占50%的比例。

綜合素質考核包括政治素質、職業素養、廉潔從業、工作能力四項指標(每項指標權重相同,各占25%)。工作實績考核分為常規工作完成情況以及重點工作完成情況兩項指標(常規工作的權重為30%,重點工作的權重為70%)。其中,常規工作的考核內容按照內部審計部職責確定,重點工作的考核內容按照內部審計部門主辦的重點工作內容確定。

參考文獻:

相關文章
相關期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麻豆国产福利精品 | 国产羞羞视频在线观看 | 久99久精品视频免费观看v | 国产一区二卡三区四区 | 国产99精品视频 | 99热都是精品 |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 国产精品久久亚洲不卡动漫 |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欧美狠狠 |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亚洲 | 善良的嫂子3电影 |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精品无毒 | 久久久久久久国产免费看 | 欧美成人七十二式性视频教程 | 国产精品亚洲片夜色在线 | 嫩草影院免费在线观看 | 亚洲色图综合网 | 梦华录百度网盘下载 | 婷婷资源综合 | 97视频免费看 | 国产日本亚洲 | 国产97色在线中文 | 四虎国产精品免费五月天 | 成人在线天堂 | 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97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 | 国产xxxxx在线播放 |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不卡 | 久久精品视频播放 | 久久亚洲综合网 | 精品一二区 | av免费播放一区二区三区 | 伊人色婷婷综在合线亚洲 | 国产麻豆精品免费视频 | 视频一区欧美 | 五月婷婷六月爱 | a级毛片免费高清毛片视频 真正免费一级毛片在线播放 | 日本a在线天堂 | 欧美日韩午夜精品不卡综合 | 四虎国产成人亚洲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