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激情开心网,五月天激情社区,国产a级域名,婷婷激情综合,深爱五月激情网,第四色网址

畫蛇添足的歇后語優選九篇

時間:2023-01-19 16:43:31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畫蛇添足的歇后語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第1篇

畫蛇添足——多此一舉

釋義:七手八腳--形容人多手雜,動作紛亂。

歇后語畫蛇添足的歇后語是什么,畫蛇添足是很出名的成語,加上后面的一句‘多此一舉’,就是一個古老的歇后語,意思是做多余的事有害無益。

意思:比喻做多余的事有害無益。

出處:《戰國策·齊策二》:“ 楚有祠者,賜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謂曰:“數人飲之不足,一人飲之有余,請畫地為蛇,先成者飲酒。”

故事:

古時候,楚國有一家人,祭完祖宗之后,準備將祭祀用的一壺酒,賞給幫忙辦事的人員喝。參加的人很多,這壺酒如果大家都喝是不夠的,若是讓一個人喝,那能喝個痛快。這一壺酒到底給誰喝呢?

大家都安靜下來,這時有人建議:每個人在地上畫一條蛇,誰畫得快又畫得好,就把這壺酒歸他喝。大家都認為這個辦法好,都同意這樣做。于是,在地上畫起蛇來。

有個人畫得很快,一轉眼最先畫好了,他就端起酒壺要喝酒。但是他回 頭看看別人,還都沒有畫好呢。心里想:他們畫得真慢。又想顯示自己的本領, 他洋洋得意地說: “你們畫得好慢啊!我再給蛇畫幾只腳也不算晚呢!”于是,他便左手提著酒壺,右手拿了一根樹枝,給蛇畫起腳來。

正在他一邊畫著腳,一邊說話的時候,另外一個人已經畫好了。那個人 馬上把酒壺從他手里奪過去,說:"你見過蛇嗎?蛇是沒有腳的,你為什么要給它添上腳呢?所以第一個畫好蛇的人不是你,而是我了!"

那個人說罷就仰起頭來,咕咚咕咚把酒喝下去了。

揭示道理:

1.做事不可多此一舉,否則有時還會失去一些東西,得不償失,弄巧成拙。(多此一舉,不僅無益,反而有害。)

2.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尊重客觀事實,實事求是。()

第2篇

在2013年央視春節聯歡晚會上,馮鞏曾說過這樣一句話: “我小青蛙逛大街——綠色出行。”你知道這句話的句式特點嗎?這是歇后語。

歇后語是中國勞動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創造的一種特殊的語言形式。它一般由兩部分組成,前半部分是形象的比喻,像謎面;后半部分是解釋、說明,像謎底。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通常說出前半部分, “歇”去后半部分,就可以領會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稱它為歇后語。歇后語也叫俏皮話,幽默風趣,耐人尋味。

歇后語大致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邏輯推理式的歇后語,說明部分是從前面比喻部分推理的結果。例如:大年初一逮兔子——有它過年,無它也過年(比喻微不足道,增減都不影響大局)。還有一種是諧音式的歇后語,它在前半部分的基礎上加入了諧音的成分。例如:孔夫子搬家——凈是輸(書)。

【思考】請你說出歇后語的后半部分。

1.八仙過海——

2.芝麻開花——

3.千里送鵝毛——

4.外甥打燈籠——

5.兔子的尾巴——

6.丈二和尚——

7.搟面杖吹火——

8.三個臭皮匠——

9.曹操吃雞肋——

10.朝著窗外吹喇叭——

11.禿子打傘——

12.韓信點兵——

13.白開水畫畫——

14.畫蛇添足——

15.項莊舞劍——

16.孔明會李逵——

17.西瓜地里散步——

18.從河南到湖南——

19.扇著扇子說話——

20.脫了舊鞋換新鞋——

【參考答案】

1.各顯神通 2.節節高3.禮輕情意重4.照舊(舅) 5.長不了(或自覺高)

6.摸不著頭腦7.一竅不通8.頂個諸葛亮 9.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10.名(鳴)聲在外

第3篇

前一部分是“引子”,是一種具體的描述,或現實生活、自然界的現象,或歷史上、文學中的典型人物,或者純粹是一種離奇的想像;接下來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常見歇后語,歡迎大家閱讀!

常見歇后語1、矮子想登天——不知天高地厚;妄想;癡心妄想

2、矮子坐高凳——夠不著;上下夠不著;上下為難

3、愛打官司逞英雄——窮斗氣

4、庵堂里的木魚——任人敲打

5、鵪鶉要吃樹上果——夠不著;盡想好事;想得倒美

6、岸上看人溺水——見死不救

7、岸上撈月——白費功夫;白費勁

8、按別人的腳碼買鞋——生搬硬套

9、按彩球的乞丐——高興得發傻

10、按方抓藥——照辦

11、按雞頭啄米——白費心機

12、按牛頭喝水——辦不到;沒法辦

13、按下葫蘆起了瓢——顧了這頭丟那頭;此起彼落

14、案板頂門——管得寬

15、案板上的搟面杖——光棍一條

16、案板上的肉——任人宰割;隨人宰割

17、案板上的魚——挨刀的貨

18、暗地里盯梢——偷偷摸摸

常見歇后語暗地里耍拳——瞎打一陣

暗室里穿針——難過

暗中使絆子——蔫兒壞

熬盡了燈油——燒心(芯)

鏊子上烙冰——化湯了

鏊子上烙餅——翻來翻去

八百吊錢掉井里——難摸哪一吊

八百年前立的旗桿——老光棍

八百銅錢穿一串——不成調(吊)

八寶飯上撒胡椒——又添一味

八輩子的老陳帳——說不清

八寸腳穿七寸鞋——別扭

常見歇后語1、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2、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

3、蠶豆開花--------黑心

4、孔夫子搬家——凈是書(輸)

5、打破砂鍋--------問到底

6、和尚打傘--------無法無天

7、虎落平陽--------被犬欺

8、畫蛇添足--------多此一舉

9、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10、井底青蛙--------目光短淺

11、大海撈針--------沒處尋

12、竹籃打水--------一場空

13、打開天窗--------說亮話

14、船到橋頭--------自會直

15、飛蛾撲火--------自取滅亡

16、百米賽跑--------分秒必爭

常見歇后語拔苗助長--------急于求成

仇人相見--------分外眼紅

芝麻開花--------節節高

新官上任--------三把火

瞎子點燈--------白費蠟

兔子尾巴--------長不了

偷雞不成--------蝕把米

王婆賣瓜--------自賣自夸

老虎屁股--------摸不得

老虎拉車--------誰敢

老鼠過街--------人人喊打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墻上茅草--------隨風兩邊倒

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塞翁失馬--------焉知禍福

韓信點兵——多多益善

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有借有還--------再借不難

常見歇后語1.一個墨斗彈出兩樣線——思(絲)路不對

2.一串錢九百九——不成調(吊)兒

3.一根麥稈打鼓——不想(響)

4.一跤跌在青云里——交好運(云)

5.二兩棉花打絮——談(彈)不上

6.十月的蘿卜——動(凍)了心

7.七十歲配眼鏡——老話(花)

8.下巴底下支小鍋——吵(炒)嘴哩

9.下雨不打傘——臨(淋)到頭上了

10.下雨出太陽——假情(晴)

11.大公雞鬧嗓子——別提(啼)了

12.大麥去了皮——白人(仁)

13.大胡子——難題(剃)

14.丈八的灶臺——高照(灶)

第4篇

大海撈針--------沒處尋

竹籃打水--------一場空

打開天窗--------說亮話

船到橋頭--------自會直

飛蛾撲火--------自取滅亡

百米賽跑--------分秒必爭

拔苗助長--------急于求成

仇人相見--------分外眼紅

芝麻開花--------節節高

新官上任--------三把火

瞎子點燈--------白費蠟

兔子尾巴--------長不了

偷雞不成--------蝕把米

王婆賣瓜--------自賣自夸

老虎屁股--------摸不得

老虎拉車--------誰敢

老鼠過街--------人人喊打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墻上茅草--------隨風兩邊倒

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塞翁失馬--------焉知禍福

韓信點兵——多多益善

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有借有還--------再借不難

貓哭耗子--------假慈悲

餃子破皮--------露了餡

扁擔挑水--------一心掛了兩頭

對牛彈琴--------白費勁

八仙聚會--------神聊

霸王敬酒--------不干也得干

最新的小學生歇后語

板上訂釘--------跑不了

背鼓上門--------討打

草把做燈--------粗心(芯)

竹筍出土--------節節高

菜刀切豆腐--------兩面光

釘頭碰釘子--------硬碰硬

高山上敲鼓------四面聞名(鳴)

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

關公走麥城--------驕必敗

鐵打的公雞--------一毛不拔

雞蛋碰石頭--------不自量力

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

腳踏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

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老鼠鉆風箱--------兩頭受氣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

蠶豆開花--------黑心

孔夫子搬家——凈是書(輸)

打破砂鍋--------問到底

和尚打傘--------無法無天

虎落平陽--------被犬欺

畫蛇添足--------多此一舉

第5篇

小學生一年級歇后語

1) 竹籃子打水 —— 一場空

2) 丈二的和尚 —— 摸不著頭腦

3) 岳飛背刺字 —— 精忠報國

4) 頭頂生瘡,腳底流膿 —— 壞透了

5) 孫大圣聽了緊箍咒 —— 頭疼

6) 四兩棉花 —— 免談(彈)

7) 生姜 —— 老的辣

8) 門縫里看人 —— 把人看扁了

9) 貓哭耗子 —— 假慈悲

10) 盧溝橋上的獅子 —— 數不清

11) 老太婆開了口 —— 一望無涯(牙)

12) 老奶奶吃稀飯 —— 無恥(齒)下流

13) 好泥巴打好灶 —— —好心討不到好報

14) 滾油鍋里撒了一把鹽 —— 炸開了

15) 糞坑里的石頭 —— 又臭又硬

16) 滴水石穿 —— 非一日之功

17) 燈盞油干 —— 火燒芯(心)

18) 打破沙鍋 —— 問到底

19) 朝著窗外吹喇叭 —— 名(鳴)聲在外

20) 八仙過海 —— 各顯神通;能行風的行風,能下雨的下雨

21) 白娘子喝了雄黃酒 —— 現了原形

22) 茶壺里煮餃子 —— 肚里有貨倒不出;肚里有貨

23) 船頭上跑馬 —— 走投無路

24) 打翻了五味瓶 —— 不知啥滋味;酸甜苦辣咸,樣樣都有

25) 電線桿上綁雞毛 —— 膽(撣)子不小;好大的膽(撣)子

26) 打破砂鍋——問到底

27) 芝麻開花——節節高

28) 秀才遇到兵——有理講不清

29) 窗戶邊吹喇叭——名聲在外

30) 背鼓上門——討打

31) 里弄里扛竹竿——直來直去

32) 老(鼠)過街——人人喊打

33)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34) 竹筍出土——節節高

35) 到火神廟求雨——找錯了門

36) 菜刀切豆腐——兩面光

37) 拔苗助長——急于求成

38) (馬)尾搓繩——不合股

39) 冰糖煮黃蓮——同甘共苦

40) 聾子耳朵——擺設

41) (兔)子尾巴——長不了。

42) 打開天窗——說亮話

43) 霸王敬酒——不干也得干

44) 搟面杖吹火——一竅不通

45) 八級工拜師傅——精益求精

46) 扁擔挑水——一心掛了兩頭

47) 老太太吃湯圓——囫圇吞

48) 貓哭耗子——假慈悲

49) 上鞋不用錐子——針(真)行

50) 歪嘴講故事——斜(邪)說

51) 有借有還——再借不難

52) 井底青蛙——目光短淺

53) 老(虎)嘴里拔牙——冒險

54) 大水淹了龍王廟——不認自家人

55) 虎落平陽——被犬欺

56) 借了一角還十分——分文不差

57) 提著燈籠砍柴——明砍

58)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59) 木匠帶枷——自作自受

60) 擔著胡子過河——謙虛過度

61) 推小車上臺階——一步一個坎

62) 孔夫子搬家——凈是書(輸)

63) 板上訂釘——跑不了

64) 我解纜,你推船——順水人情

65) 兔子尾巴——長不了

66) 頂風頂水劃船——硬撐

67) 竹籃打水——一場空

68) 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69) 王八吃秤砣——鐵了心

70) 螃蟹過街——橫行霸道

71) 釘頭碰釘子——硬碰硬

72) 外甥打燈籠——照舊(舅)

73) 百米賽跑——分秒必爭

74) 大海撈針——沒處尋

75) 關公走麥城——驕必敗

76) 聾子見啞巴——不聞不問

77) 畫蛇添足——多此一舉

78)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

79) 餃子破皮——露了餡

80) 和尚打傘——無法無天

81) (龍)王跳海——回老家

82) 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

83)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84) 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

85) 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86) 高山上敲鼓——四面聞名(鳴)

87) 老鼠鉆風箱——兩頭受氣

88) 苦水里泡黃連——苦上加苦

89)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90) 門縫里看人——把人看扁了

91) 雞蛋碰石頭——不自量力

92) 提著馬燈下礦井——步步深入

93) 鐵打的公雞——一毛不拔

94) 船到橋頭——自會直

95) 蠶豆開花——黑心

96) 老虎拉車——誰敢

97) 豬八戒照鏡子——里外不是人

98) 新官上任——三把火

99) 瞎子點燈——白費蠟

第6篇

蘇蘇老師為孩子們總結了小學語文知識中常用的諺語、俗語、歇后語以及廣告語,給孩子們收藏起來,一起學一學吧!

諺語

1.一等二靠三落空,一想二干三成功。

2.人在事上練,刀在石上磨。

3.一天不練手腳慢,兩天不練丟一半,三天不練門外漢,四天不練瞪眼看。

4.十年練得好文秀才,十年練不成田秀才。

5.人行千里路,勝讀十年書。

6.人心隔肚皮,看人看行為。

7.力是壓大的,膽是嚇大的。

8.三天不念口生,三年不做手生。

9.口說無憑,事實為證。

10.湖里游著大鯉魚,不如桌上小鯽魚。

11.口說不如身到,耳聞不如目睹。

12.山里孩子不怕狼,城里孩子不怕官。

13.萬句言語吃不飽,一捧流水能解渴。

14.山是一步一步登上來的,船是一櫓一櫓搖出去的。

15.千學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練。

16.久住坡,不嫌陡。

17.馬看牙板,人看言行。

18.不經冬寒,不知春暖。

19.不挑擔子不知重,不走長路不知遠。

20.不在被中睡,不知被兒寬。

21.水落現石頭,日久見人心。

22.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不生子,不知父母恩。

23.不摸鍋底手不黑,不拿油瓶手不膩。

24.打鐵的要自己把鉗,種地的要自己下田。

25.打柴問樵夫,駛船問艄公。

26.寧可做過,不可錯過。

27.頭回上當,二回心亮。

28.發回水,積層泥;經一事,長一智。

29.耳聽為虛,眼見為實。

30.老馬識路數,老人通世故。

31.老人不講古,后生會失譜。

32.老牛肉有嚼頭,老人言有聽頭。

33.老姜辣味大,老人經驗多。

34.百聞不如一見,百見不如一干。

35.當家才知鹽米貴,出門才曉路難行。

36.多銼出快鋸,多做長知識。

37.樹老根多,人老識多。

38.砍柴上山,捉鳥上樹。

39.砍柴砍小頭,問路問老頭。

40.砂鍋不搗不漏,木頭不鑿不通。

41.草遮不住鷹眼,水遮不住魚眼。

42.藥農進山見草藥,獵人進山見禽獸。

43.是蛇一身冷,是狼一身腥。

44.香花不一定好看,會說不一定能干。

45.經一番挫折,長一番見識。

46.經得廣,知得多。

47.要知山中事,鄉間問老農。

48.要知父母恩,懷里抱兒孫。

49.要吃辣子栽辣秧,要吃鯉魚走長江。

50.樹老半空心,人老百事通。

51.光說不練假把式,光練不說真把式,連說帶練全把式。

52.不下水,一輩子不會游泳;不,一輩子不會撐船。

53.清明前后,種瓜點豆。

54.天上魚鱗斑,曬谷不用翻。

55.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

56.雞遲宿,鴨歡叫,風雨不久到。

57.春霧風,夏霧晴,秋霧陰,冬霧雪。

歇后語

1.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2.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

3.蠶豆開花——黑心

4.孔夫子搬家——凈是輸(書)

5.打破砂鍋——問(紋)到底

6.和尚打傘——無法無天

7.虎落平陽——被犬欺

8.畫蛇添足——多此一舉

9.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10.井底之蛙——目光短淺

11.大海撈針——沒處尋

12.竹籃打水——一場空

13.打開天窗——說亮話

14.船到橋頭——自然直

15.飛蛾撲火——自取滅亡

16.百米賽跑——分秒必爭

17.拔苗助長——急于求成

18.仇人相見——分外眼紅

19.芝麻開花——節節高

20.新官上任——三把火

21.瞎子點燈——白費蠟

22.兔子尾巴——長不了

23.偷雞不成——蝕把米

24.王婆賣瓜——自賣自夸

25.老虎屁股——摸不得

26.老虎拉車——誰敢(趕)

27.老鼠過街——人人喊打

28.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29.墻上茅草——隨風兩邊倒

30.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31.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32.韓信點兵——多多益善

33.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34.有借有還——再借不難

35.貓哭耗子——假慈悲

36.餃子破皮——露了餡

37.扁擔挑水——一心掛了兩頭

38.對牛彈琴——白費勁

39.八仙聚會——神聊

40.霸王敬酒——不干也得干

41.板上訂釘——跑不了

42.背鼓上門——討打

43.草把做燈——粗心(芯)

44.竹筍出土——節節高

45.菜刀切豆腐——兩面光

46.釘頭碰釘子——硬碰硬

47.高山上敲鼓——四面聞名(鳴)

48.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

49.關公走麥城——驕兵必敗

50.鐵打的公雞——一毛不拔

51.雞蛋碰石頭——不自量力

52.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

53.腳踏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

54.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55.老鼠鉆風箱——兩頭受氣

56.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57.門縫里看人——把人看扁了

58.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

59.潑出去的水——收不回

60.騎驢看唱本——走著瞧

61.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

62.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

63.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

64.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65.外甥打燈籠——照舊(舅)

66.王八吃秤砣——鐵了心

67.歪嘴講故事——邪(斜)說

68.小蔥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69.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

70.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

71.趕鴨子上架——吃力不討好

72.搟面杖吹火——一竅不通

73.瞎子戴眼鏡——裝飾

74.猴子撈月亮——空忙一場

75.秀才遇到兵——有理講不清

76.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

77.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

78.和尚訓道士——管得寬

79.過年娶媳婦——雙喜臨門

80.聾子見啞巴——不聞不問

81.銅鈑上釘鉚釘——一是一,二是二

82.里弄里扛竹竿——直來直去

83.苦水里泡黃連——苦上加苦

84.我解纜,你推船——順水人情

85.豬鼻子里插蔥——裝相(象)

86.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87.豬八戒照鏡子——里外不是人

88.放風箏斷了線——沒指望了

89.池塘里的風波——大不了

90.談心不點燈——說黑話

91.頂風頂水劃船——硬撐

92.東洋人戴高帽——假充大個

93.到火神廟求雨——找錯了門

94.魯班門前耍斧——有眼無珠

95.老太太吃湯圓——囫圇吞

96.出太陽下暴雨——假情(晴)

97.掛羊頭賣狗肉——虛情假意

98.擔著胡子過河——謙虛(牽須)過度

99.唱歌不看曲本——離譜

100.泰山頂上觀日出——高瞻遠矚

101.提著燈籠砍柴——明砍

102.提著馬燈下礦井——步步深入

103.跳上舞臺湊熱鬧——逢場作戲

104.推小車上臺階——一步一個坎

105.大姑娘坐轎——頭一回

106.借了一角還十分——分文不差

107.窗戶邊吹喇叭——名聲在外

108.螃蟹過街——橫行霸道

109.上鞋不用錐子——真(針)行

110.程咬金的斧頭——就這三下子

111.聾子耳朵——擺設

112.二十一天不出雞——壞蛋

113.冰糖煮黃連——同甘共苦

114.八級工拜師傅——精益求精

115.大水淹了龍王廟——不認自家人

116.木匠帶枷——自作(做)自受

117.半夜三更放大炮——一鳴驚人

118.飛機上點燈——高明

動物歇后語

1.放虎歸山——后患無窮

2.河里的鴛鴦——一對兒

3.豬八戒照鏡子——里外不是人

4.打蛇打在七寸上——擊中了要害

5.兔子急紅了眼——還咬人呢

6.毒蜈蚣——自有雄雞來吃

7.對牛彈琴——不看對象

8.狗吃熱肉——又愛又怕

9.公雞下蛋——沒指望

10.趕雞下河——硬往死里逼

11.被窩里喂虎——害人又害己

12.螞蚱斗公雞——自不量力

13.沸水鍋里煮螃蟹——看你橫行到幾時

14.烏龜看青天——縮頭縮腦

15.旱鴨子過河——不知深淺

16.咸魚下水——假新鮮

17.母老虎,地頭蛇——惹不起

18.貓鼠交朋友——信不得

19.黃牛的尾巴——兩邊擺

數字歇后語

1.一肚子加減乘除——心中有數

2.二踢腳上天——空想(響)

3.三只腳的方桌——擺不平

4.四兩棉花十張弓——從何談(彈)起

5.五臟六腑抹蜜糖——甜透了心

6.六月天穿皮袍——不是時候

7.七寸腳穿三寸鞋——硬裝

8.八個油瓶七個蓋——東挪西借

9.九牛一毛——微不足道

10.十點才到九點六——差點四(事)

11.四月里的梅子——多少帶點親(青)

12.五個人住兩地——三心二意

13.六月連陰天——不見清(晴)

人物歇后語

1.孔雀收屏——關羽2.展翅凌空——張飛

3.鑿壁偷光——孔明

4.赤兔殉主——馬忠

5.一模一樣——雷同

6.四面囤糧——周倉

7.相貌堂堂——顏良

8.漢朝文書——劉表

9.斗轉星移——時遷

10.后生可畏——童威

11.萬紫千紅——花榮

12.單刀赴會——關勝

13.通靈寶玉——石秀

紅樓夢歇后語

1.王熙鳳的為人——兩面三刀2.林黛玉進賈府——謹小慎微

3.林黛玉的身子——弱不禁風

4.賈府的大觀園——外強中干

5.賈寶玉看西廂——戲中有戲

6.賈寶玉出家——看破紅塵

7.賈寶玉游魂——誤入迷津

8.紙糊的美人燈——一吹就破

9.劉姥姥進大觀園——少見多怪

10.王熙鳳衣錦還鄉——另有緣故

11.紅樓夢十二金釵——原應嘆息

俗語

1.(變色龍)立場不穩,見風使舵的人

2.(笑面虎)笑臉相迎,兩面三刀的人

3.(地頭蛇)強橫無賴,稱霸一方的人

4.(鐵公雞)一毛不拔,吝嗇錢財的人

5.(哈巴狗)趨炎附勢,百依百順的人

(替罪羊)代人受過,替人挨揍的人

7.(井底蛙)孤陋寡聞、知識不廣的人

(孺子牛)鞠躬盡瘁、為民造福的人

9.(千里馬)得才兼備,大有作為的人

10.(紙老虎)比喻外強中干的人

廣告語

節約用水:?(1)節約用水,從點滴開始。?(2)如果浪費水資源,那么最后一滴水將是人類的眼淚。(3)保護水環境,節約水資源。

有關保護動物的標語:(1)關愛野生動物,保護美好家園!???(2)保護野生動物,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3)動物是人類親密的朋友,人類是動物信賴的伙伴。(4)不要讓我們的孩子只能在博物館里見到今天的動物。

愛護花草樹木的標語:(1)小草青青,足下留情。(2)愛護腳下草,莫折枝頭花。(3)花草在微笑,請你勿傷

”。

“尊敬老人”

公益廣告詞:(1)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2)誰家有老也有小,尊老愛幼不可少。?(3)愛老人和小孩吧,像愛自己一樣!

“關愛他人”

公益廣告詞:(1)送出一份愛心,收獲明媚陽光。?(2)送人玫瑰,手有余香。(3)上善若水,厚德載物。

“說普通話”公益廣告詞:(1)說好普通話,

知音

遍華夏。?(2)講好普通話,朋友遍天下。(3)溝通你我他,全靠普通話。

“禁煙”公益廣告詞:(1)為了你和家人的健康,請不要吸煙。?(2)一時的快樂,永恒的傷痛——請勿吸煙!(3)小小一支煙,危害萬萬千。

“環保”

公益廣告:(1)樹木擁有綠色,地球才有脈搏。(2)地球是我家,綠化靠大家。(3)除了相片,什么都不要帶走;除了腳印,什么都不要留下。

“注意交通安全”公益廣告:?(1)司機一杯酒,親人兩行淚。(2)喝進去幾滴美酒,流出來無數血淚。(3)帶上平安上路,載著幸福回家。(4)高高興興出門去,平平安安回家來。

第7篇

一、標題:巧用新穎的標題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標題是文章的眼睛,“眉眼盈盈”能給人以清新脫俗之感,收到先聲奪人的效果。俗話說:“花香蝶自來,題好一半文。”好的標題會讓讀者眼前一亮,既可以樹立自己的信心,又可以獲得評卷教師的贊揚和肯定。擬一個好的標題,將是文章成功的一半。好題目應能充分體現文章中心,應講文采,題目不宜太長。那么,如何使文章的“明眸”含情脈脈,在最短的時間內吸引讀者特別是評卷教師的眼球呢?擬題的技巧多種多樣,有多種修辭法、引用化用法、中外結合法、詩情畫意法等,這些方法會讓標題異彩飛揚。如引用佳句:《贈人玫瑰,手有余香》《感時花濺淚》;巧用修辭:《誠信如水》;以“放棄”為話題:《放棄為成功另辟蹊徑》《放棄是一把雙刃劍》;以“誠信”為話題:《眾里尋他千百度》;以“理解”為話題:《對面的老師看過來》;以“學習”為話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親情”為話題:《Modern,老媽》;以“電腦”為話題:《因特網,my love》;以“鄉情”為話題:《那河,那船,那人》等。

二、開篇:奇句奪目,巧編鳳頭

好的開頭會使評卷教師“一見鐘情”,產生好的“第一印象”,可能會影響到全篇的評分,所以,我們要舍得花氣力來編織文章的開頭。所謂“鳳頭”,就是說文章的開頭要像鳳凰的頭一樣小巧而精美。清代人李漁說:“開卷之初,當以奇句奪目,使之一見而驚,不敢棄去。”文章的開頭一般要“開門見山”“開宗明義”,使閱卷教師一看便知你要闡明的觀點,千萬不能在開頭玩含蓄,給人頭緒不明的印象。散文類的好開頭,可興,可比,可壯思逸飛,可直接入題;記敘文的開頭可先寫環境,可先寫人物,寫人物既可是描形繪像,又可是未見其人,先聞其聲,可順敘,也可倒敘等。

好的開篇要點題,要新穎,要簡潔明快。在方法上,可以設置疑問,吊起人們的胃口;可以單刀直入,切入正題;可以運用修辭格,營造一種氛圍;可以抒情開篇,撥動讀者的心弦;可以引用名言,顯得精練又深刻。恰當地引用古典詩詞、名言警句、諺語、歇后語,善于運用整齊句式、各種修辭,能使文章光彩照人,妙不可言,收到先聲奪人的效果。如:未成曲調先有情的《遲來的郁金香》的開頭:“小北,我來遲了!原諒爺爺!”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站在一個小小的墳塋前,手中拿著一束潔白的郁金香;用名言,起點高,像《誠信》的開頭:俗話說“人無信不立,鳥無翅不飛”;用排比,造聲勢:學會分清是非,懂得明辨善惡,這正如我們看這個世界一般,要不為障目的浮塵所蔽,那樣,我們定會看見清流之清,濁水之濁,看見藍天之藍,陰霾之暗,看見綠野之美麗,荒漠之單調。《付出必有回報》的開頭:俗話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我們講這句話的時候往往是肯定這樣一個道理:有付出就會有回報。《用“心”寫作》的開頭:古人云:“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寫作也一樣,要寫出絕妙的佳作,就得全力以赴,用心為之。

三、結尾:妙語結尾,豹尾短促有力

豹子的尾巴粗、短、壯,有力量。文章的結尾也要這樣。或概括總結、或抒情議論。李漁曾說:“終篇之際,當以媚語攝魂,使之執卷流連,若難遽別。”所謂“媚語”,即富有文采、意蘊深刻的語言。有文采的結尾,或呼應開頭,或出奇制勝,或卒章顯志,或耐人尋味,會讓評卷教師愛不釋手。如“聽,那是波濤里的勝利之歌;看,那是人性之美的畫卷。翱翔吧,那是整個宇宙的書卷。面對大海,聆聽、欣賞、品味……”。再如“揚起生命之帆,讓濤聲為伴奏,扯纜繩作琴弦,掬勁風當號角,奏一曲超越時空的樂曲,礁石間,狂風里,我張開雙臂,用沸騰的流著我熱血的心,擁抱博愛——緊緊地——一生無悔”等。

要注意,如果有意外,時間不夠了,寧可刪簡正文內容,中間部分少寫一點,也絕對不能缺少結尾段。這樣全文的結構才完整,才能給人留下你有完整寫作能力的印象。沒有結尾就像一幅畫得很美的卻沒有裝裱的畫一樣,給人惋惜的感覺。結尾忌用省略號來表示余味無窮,這樣容易給人造成你的文章沒有寫完的誤會,結尾要有力、有韻味,與開頭呼應,切忌無病、畫蛇添足、‘拖泥帶水。“大家之文,于文之去路,不唯能發異光,而且長留余味”。

四、卷面:干凈整潔,使人“一見鐘情”

“文若其人,字若其人”,卷面能反映出一個人語文的基本功,甚至更多。卷面是文章的臉面,是人的第二面孔,字跡端正清晰、書寫正確的文章容易贏得評卷教師的好印象,可獲得感情分。

第8篇

關鍵詞: 熟語 動物 溯源 中德文化異同

語言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進行思維和傳遞信息的工具,是人類保存認識成果的載體。語言具有穩固性和民族性。所謂熟語是語言中固定的詞組成句子。使用時一般不能任意改變其組織且要以其整體來理解語義。包括成語、諺語、格言、慣用語、歇后語等。

德語和漢語屬于不同語言體系,因此不管是在語法上、還是構詞上都有許多不同,但是人類的思維是相通的,有少部分熟語的表達在漢語和德語中又是一樣的,所以本文把熟語劃分為三類來比較,第一類是兩種語言都相同的

一些表達法;第二類是在對方語言中有相應的表達,但是用其它詞匯表達;第三類是兩種語言各自特有的一些現象。

一、可以直譯的一些熟語

烏鴉嘴(rabenschwarz sehen)、替罪羊(der Sündenbock)、渾水摸魚(im trüben fischen)、對牛彈琴(von etwa soviel verstehen wie die Kuh von Sonntag)、兔死狗烹(viele Hunde sind des Hasen Tod)、愛叫的狗不咬人(Hunde,die bellen,beiβen nicht)、人靠衣裝馬靠鞍(Kleider machen Leute,S?ttel machen Pferde)、披著羊皮的狼(Wolf im Schafspelz)等。

我們就拿“替罪羊(der Sündenbock)”、“渾水摸魚(im trüben fischen)”、“對牛彈琴(von etwa soviel verstehen wie die Kuh von Sonntag)”來舉例:

“替罪羊(der Sündenbock)”在《德語成語典故詞典》中的釋義為:源自古代猶他教祭禮。在每年的贖罪日那天,猶他教大祭司會對兩頭山羊進行抽簽,其中一頭要作為對上帝的祭品被宰殺。在大祭司痛陳以色列人犯下的原罪以后,另一頭山羊就作為替罪羊,被驅入大沙漠中活活餓死。這在《圣經?舊約》的《利未記》(16,20―21)中有詳細記載:亞倫為圣所和會幕并壇,獻完了贖罪祭,就要把那只活著的公山羊奉上。兩手按在羊頭上,承認以色列人諸般的罪孽、過犯就是他們一切的罪愆,把罪愆都歸在羊的頭上,借著所派之人的手,送到曠野去。

這一詞條在《漢語慣用語詞典》中的解釋是:喻指代人受過的人。源自猶太教、基督教《圣經》故事。《圣經?利未記》記載:古代猶太教每年一次由祭司將手按在羊頭上,表示全民族的罪過已由此羊承擔,然后把羊趕進田野,稱為“替罪羊”或“負罪羊”。

“渾水摸魚(im trüben fischen)”在《德語習用語溯源》中的釋義為:水渾的時候魚兒看不見垂釣者。希臘喜劇家阿里斯托芬曾用這一成語比喻蠱惑人心的克里昂:“只有城里亂成一團時你才能取勝。”

這一詞條在《漢大成語大詞典》中釋義為:比喻趁混亂時機撈取不正當的利益。

“對牛彈琴(von etwa soviel verstehen wie die Kuh von Sonntag)”在《新德詞典》中的釋義為:對某事完全不懂。

這一詞條在《常見成語故事》中釋義為:古代,中國有位大音樂家,名叫公明儀,善于彈琴。有一次,他獨自一人看見一頭牛低著頭吃草,他便高興地“為牛彈清角之操”。那頭牛呢?不顧琴聲多么幽雅,還是“伏食如故”。原來并非聽不見琴聲,實在是聽不懂這曲調高雅的音樂。后來人們就用“對牛彈琴”來比喻對蠢人講大道理白費口舌。

通過這一組詞匯的對比我們發現,這里出現的熟語大多是與人們生活相關,而且是在全世界幾乎任何地方都能見到的動物,比如:牛、羊、狗、兔、魚等。人們在生活實踐中逐漸認識并積累了這些詞匯,雖然德語和漢語屬于不同語系,但在這里有了交匯點,那是因為動物的習性不會因為馴養它的主人不同而改變,不同民族的人也是按照動物的本性來作比喻的,比如:羊代表馴服和無辜,狗代表忠誠,兔子代表膽小,牛則代表老實和勤懇。動物

不僅是人類的朋友,它們還豐富了我們的語言。

二、需要意譯的一些熟語

落湯雞(Er ist pudelnaβ)、害群之馬(ein r?udiges Schaf steckt die ganze Herde an)、引狼入室(den Bock zum G?rtner machen)、 畫蛇添足(Eulen nach Athen tragen)、呆若木雞(wie vom Donner gerührt dastehen)、老馬識途(ein alter Hase)、老牛破車(im Schneckentempo)、亡羊補牢(besser zu sp?t als niemals)、小題大做(mit Kanonen nach Spatzen schieβen)、本末倒置(das Pferd am Schwanz aufz?umen)、瞎貓碰到死老鼠(auch ein blindes Huhn findet mal ein Korn)、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wie der Hahn auf dem Miste/Wenn die Katze aus dem Haus ist,tanzen die M?use)、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gebrannte Kinder fürchten das Feuer)、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den Freund erkennt man in der Not)、塞翁失馬,安知非福(kein Unglück so groβ,es hat sein Glück im Schoβ)等。

我們就拿“落湯雞(Er ist pudelnaβ)”、“引狼入室(den Bock zum G?rtner machen)”、“畫蛇添足(Eulen nach Athen tragen)”來舉例:

“落湯雞(Er ist pudelnaβ)”在《德語習用語溯源》中的釋義為:按照德國語言史學家克魯格的說法,“Pudel”一詞指的是卷毛狗,該詞約于1700年從動詞“Pudeln”(狗爬式游泳)轉換而來。從前,“Pudel”或“Pfudel”在廣泛使用的方言中是“Pfütze”,即“水洼”的意思。早在16世紀,在塔伯納莫坦地區就有“青蛙水坑”之說。照博爾夏特的說法,“pudelnaβ”一詞在1594年曾在菲什阿特所著《加爾干圖阿》一書中(第47頁)以“phudelnaβ”的形式首次出現。

這一詞條在《漢語慣用語詞典》中的解釋是:湯;熱水。“落湯雞”,形容渾身濕透像掉在熱水鍋里的雞一樣。

“引狼入室(den Bock zum G?rtner machen)”在《德語成語典故詞典》中的釋義為:羊在園子里經常糟蹋花木,或鉆進草叢里吃草,或攀在樹干上啃樹皮。讓羊當園丁,無異是引狼入室。在古希臘神話中,山羊被視為酒神狄奧尼西沃斯(Dionysions)的仇敵,它吃盡其葡萄,最后將其置于死地。因此,在南方,使豐收和日光告終的月份就稱為摩羯星座(Steinbock)。

這一詞條在《漢大成語大詞典》中釋義為:比喻把壞人引入內部。

“畫蛇添足(Eulen nach Athene tragen)”在《德語成語典故詞典》中釋義為:貓頭鷹(Eule)使智慧的象征,是雅典城的保護神雅典娜(Athene)的圣鳥,也是該城的城徽,在錢幣上到處可見。因此,把貓頭鷹運往雅典,確實是多次一舉。在德語中,類似的成語還有Wasser in die Elbe schütten,Bier nach München bringen等。

這一詞條在《常見成語故事》中釋義為:楚國有一個廟宇的主人,給看守廟宇的幾個人一壺酒。這幾個人互相商議之后,說:“如果我們幾個人都喝這壺酒,就不夠喝,如果讓一個人喝,那又讓誰喝呢?現在我們每人都在地上畫一條蛇,看誰先畫成功,誰就占有這一壺酒。”

于是,幾個人就在地上畫起蛇來,其中有一個人先把蛇畫好了,伸手拿起酒壺。可是,他看見其余幾個人還沒有把蛇畫成,就左手端著酒壺,右手又在地上作畫;并且得意洋洋地說:“我還能替蛇畫出腳來。”

當他還沒有把蛇腳畫出來的時候,另外一個人已經把蛇畫成功了。那人馬上從他手里奪過酒壺,不客氣地說:“蛇本來沒有腳,你怎么能夠替它添腳呢?”

奪過酒壺的人非常高興地喝了酒。替蛇添腳的人只得懊惱地望著他咽口水。

這個故事出于《戰國策?齊策二》。后來人們就用“畫蛇添足”來指做事節外生枝,不但無益,反而害事。

通過對比我們看出,在這一組出現的動物詞匯范圍就要比第一組多一些,比如:雞、馬、狼、蛇、老鼠、老虎等。這里有屬于家養的雞和馬,也有野生的狼、鼠、蛇、虎等。這一組詞在漢語中都有貶義,而相應的德語譯文則沒有貶義;雞是最常見的家禽,并且成為人們喜愛的食物,烹飪前總要去毛,這就需要在熱水中泡一下,久而久之就出現了“落湯雞”這個慣用語。而相應地,狗在德國是人們最信任、像朋友般對待的動物,人們在構詞時用狗來形容并無貶義。此外我們還能看出漢語詞條大多來自歷史上各個時期的名人典故,而德語詞條大多源自古希臘和雅典的神話故事。

三、兩種語言獨有的熟語

漢語中有許多關于虎和龍的成語,比如:虎視眈眈(lauernd nach etw.starren)、調虎離山(ein Ablenkungsman?ver durchführen)、與虎謀皮(einen b?seartigen Menschen zur Aufgabe seiner eigenen Interessen bewegen wollen)、虎毒不食子(wie grausam auch der Tiger ist,erfri?t nicht seine Jungen)、坐山觀虎斗(der lachende Dritte sein)、群龍無首(eine Gruppe ohne Leiter)、龍飛鳳舞(schwungwolle und kunstvolle Pinselführung)、畫龍點睛(Wort klar machen)等。而在德語中也有和龍相關的熟語,如:Drachensaat(引起紛爭的根源),卻沒有一個和虎相關的熟語,取而代之的是關于獅子的熟語,如:sich in die H?hle des L?wen begeben(敢入獅穴)。其它德語中的和動物相關的動物熟語還有:das weiβ der Kuckuck!(天曉得),So ein alter Esel!(你真是個笨蛋),Schwein haben(走運),Mein lieber Schwan!(我的天啊!),einen Vogel haben(不正常),einen Affe haben(喝醉了)等。

我們就拿“坐山觀虎斗(der lachende Dritte sein)”、“畫龍點睛(Wort klar machen)”、“Drachensaat(引起紛爭的根源)”和“sich in die H?hle des L?wen begeben(敢入獅穴)”來舉例:

“坐山觀虎斗(der lachende Dritte sein)”在《漢語慣用語詞典》中的解釋是:在一旁觀看雙方的斗爭,待兩敗俱傷時,再從中取利。它的德語直譯為:笑著的第三人。

“畫龍點睛(Wort klar machen)”在《常見成語故事》中釋義為:南北朝梁時,有個著名的畫家名張僧繇。有一天,他在金陵安樂寺的墻壁上畫了四條龍,栩栩如生,但是都沒有點上眼睛。人們見了覺得奇怪,問他為什么不點眼睛。他回答說:如果點上眼睛,龍就要飛走了。人們不相信他的話,便請他點上眼睛。于是他就把其中兩條龍點上眼睛。忽然,天空烏云密布,雷電交加,那兩條龍騰空而起,飛上天去了。沒有點上眼睛的那兩條龍,卻仍舊留在墻壁上。這當然是一種傳說,借以說明張僧繇的畫形神兼備,生動逼真,傳神入微。

這個故事出于唐人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卷七。后來人們根據這個故事構成“畫龍點睛”這個成語,比喻說話或寫文章,用一兩句警句點名主旨,使內容顯得精彩有力。

這個詞語翻譯成德語就是:使話語明確,就不是一個熟語了。

Drachensaat(引起紛爭的根源)在《德語習用語溯源》中的釋義為:引起糾紛的根源,大多是傷人的閑話。據希臘《阿耳戈英雄史詩》的記載,伊阿宋采納了梅代阿的建議種下了龍牙。后來,長出了許多武士,當伊阿宋朝他們中間拋擲石塊時,他們便相互廝打起來。“種下不和的種子”(Zwietrachts?en)這一生動傳神的習語也可以從這個解說中得到解釋。

Sich in die H?hle des L?wen begeben(敢入獅穴)在《德語成語典故詞典》中釋義為:源自《伊索寓言》。一頭獅子佯稱自己有病,請狐貍到它的洞穴里來,目的是把它吃掉。狐貍識破了前者的陰謀,回答說,他是很樂意拜訪百獸之王的,但使他感到驚訝的是,只見進洞的腳印,不見出洞的。

在這一組中出現的詞匯是各自語言中獨特的現象,比如:虎、龍、獅子等。虎主要產自亞洲,而中國有東北虎、華南虎,因此也就產生了許多相關的詞匯,就連小孩子都知道武松打虎的故事;龍在中國更是被尊為神物,封建帝王都稱自己是天子,只有他們能穿龍袍,坐龍椅,民間也流傳著許多關于龍的故事。而在德國,龍只是童話中的動物,并且含有貶義。

在中國,老虎是百獸之王,而在德國百獸之王是獅子,所以漢語中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德語中卻出現了“敢入獅穴”這樣的表達。這一切也都源于不同的生活習慣和地域文化差異。

通過對比可以看出,不同的文化傳統、風俗習慣對于熟語的喻義都有不同的解釋。只有深入了解這些熟語的深層文化寓意,才能提高自己的外語水平,使對語言的運用更生動、形象,更具表現力。

參考文獻:

[1]新德漢詞典(修訂本).上海譯文出版社,1999.

[2]朗氏德漢雙解大詞典.外研社,2000.

[3]賈慧蝶.德語成語典故詞典.同濟大學出版社.

[4]簡明德漢慣用語詞典.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5]趣味德語.黎美.外文出版社,2002.

[6]中德熟語中動物象征意義的比較.德國研究,2004.4.

[7]顏繼祿編寫.常見成語故事.四川人民出版社,1979.

第9篇

關鍵詞:導入;存在問題;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34-0125-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34.070

一、課堂導入環節存在的問題

導入是一堂課的引子、序幕。作為課堂教學的第一個環節,導入的精彩與否直接影響到整堂課的效果,作用不容忽視。好的導入方式會讓人眼前一亮,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但若把握不好尺度,則會有畫蛇添足的嫌疑。在語文教學的導入環節,往往存在以下幾種問題。

(一)過于冗長,目標不明

有些教師想通過導入環節讓學生了解相關的知識,或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但因把握不好“度”,侃侃而談一發不可收拾,教師費盡口舌,學生卻聽得云里霧里,渾然不知這堂課的重點是什么。

教師首先要明確,導入雖是課堂的重要一環,但并不是整堂課的重頭戲。課堂導入最好控制在3分鐘左右,內容要簡明、扼要,力求用最快的速度、最有效的方式,吸引學生注意,切入課堂主題。

(二)過于花哨,不求實效

精致的、藝術性的導入不僅能讓學生快速進入課堂氛圍,同時也會使學生如沐春風,進入一個美好的境界。但是,追求導入的藝術性應以教學目標為核心,以教學實際為出發點,否則,將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比如,有的教師為了追求導入的藝術美感,在課堂上過多的播放音樂。有的教師干脆將語文課變成了演唱會、電影欣賞課或話劇表演課……課堂雖然熱熱鬧鬧、生機盎然,但一堂課下來,沒有對教材文本的深入分析、挖掘,嚴重缺少了語文味。

(三)過于乏味,忽視作用

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有部分教師忽視了課堂導入的重要性,認為“導入只是公開課的必需品,而非實際語文教學的必備品”,使導入成為形式上的“走過場”,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另外,在平常的教學中,因為工作繁忙、時間緊張等原因,一些語文課堂往往缺少精心設計,總是以陳舊單一的方式切入,比如“這節課我們來學習某某課”等。這些不導、粗導等課堂導入問題直接影響到學生的積極性和熱情,甚至影響到整堂課的氛圍和質量。

二、高效語文課堂的幾種導入策略

好的課堂導入既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要有利于學生快速進入課堂、順利解讀文本。也就是說,導入環節的設計不僅要適合學生的年齡和心理,還要顧及文本的類型和特點,力求新意和趣味,以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優化。

(一)設疑導入法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教師在導入過程中提出問題、設置懸念,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積極思考。學生對課文有興趣,學習的主動性自然會提高。例如,教學《鄧稼先》一課時,我是這樣導入的:“做一個假設,回到六十多年前的1950年,有著美國名校博士學位的你,有兩個選擇:一是留在美國享受一流的待遇,做一流的科學家;二是回到一窮二白的中國,過艱苦的生活,甚至離開親人、隱姓埋名,在某一領域里默默地奉獻……如果是你,你會怎么選擇?六十多年前的鄧稼先,他又是如何選擇的?他又用怎樣的行動詮釋了自己的選擇?”

又如,在講《馬說》一課時,我先問學生:“世上是先有伯樂還是先有千里馬?”學生有的認為先有千里馬,有的認為先有伯樂,爭論不休。針對這種情況,我說:“這可真是個難題,我們如何闡述理由才能說服別人認同自己的觀點呢?這堂課我們來學習《馬說》,看一下唐代的韓愈是怎么闡述這個問題的。”

(二)引用導入法

教師可以引用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名言警句、詩詞、成語、歇后語、對聯、典故或廣告語來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興趣。例如,教學《狼》這篇課文時,我用對聯引入:“‘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剌貪剌虐入木三分’,這副對聯描寫的是哪位作家?(蒲松齡)對,我國清代文學家蒲松齡不僅寫鬼寫妖技高一籌,他筆下的狼也刻畫得淋漓盡致、入木三分。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蒲松齡筆下的《狼》(板書課題)。”

(三)“溫故”導入法

“溫故而知新”,教師依據此教學原則引導學生由已知向未知過渡,激發學生對新知的探究欲望。例如,教師在教學《阿長與〈山海經〉》時可以這樣導入:“大家還記得《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那個美女蛇的故事嗎?這個故事給百草園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講故事的人就是魯迅的保姆長媽媽。長媽媽對魯迅有著很大的影響,她是怎樣的一個人呢?讓我們一起走進《阿長與〈山海經〉》,去了解長媽媽,感受作者對長媽媽的深情(板書課題)。”

(四)故事導入法

學生都愛聽故事,利用這個特點,教師在課堂伊始先敘述一個與本課內容相關的故事,以吸引學生注意,使學生對新課產生濃厚的興趣。例如,我在上《金色花》一課時,是這樣導入的:“同學們知道母親節是哪天嗎?(五月的第二個星期天)今天,老師給同學們講一個有關母親節的小故事。有一個九歲的孤兒,他想在母親節這天把愛獻給他的媽媽,卻又不知道自己的媽媽在哪里。于是,他選擇幫助別人,并請求受過他幫助的人去幫助更多的人。他想,通過這種愛心傳遞的方式,總有一天,他的媽媽也會成為被幫助的對象的。這個孩子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去關愛他的媽媽,這節課我們來學習一首散文詩,看看文中的孩子是用什么方式關愛媽媽的。”

(五)多媒體導入法

利用多媒體優勢,通過播放與該課內容相關的圖片、音樂、視頻等來導入,能讓學生在輕松的教學氛圍下對新課產生吸引力。如上《故宮博物院》一課時,我先利用多媒體讓學生觀看了一段《故宮博物院》的視頻資料。金碧輝煌的大殿,壯觀的畫面,詳盡的解說,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故宮的雄偉和壯麗。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學習熱情一下子高漲。這時,我趁機引入:“故宮曾是我國明清兩朝帝王所居住的皇城,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如果你有幸置身其中,定會對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驚嘆不已。今天我們就隨作者一起去游覽故宮,感受一下它的風采和魅力。”

總之,導入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任何形式的導入都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課堂教學效果的最優化。愿我們的語文教師用心設計、精心打造,使導入這一環節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成為精品課堂上的一個閃光點!

參考文獻:

[1] 于漪.語文教學談藝錄[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2]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

相關文章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综合 | 欧美99视频 | 爸爸再爱我一次韩剧 | 暖暖喜欢你电视剧免费观看完整版高清 | 精品视频中文字幕 | 国产中文字幕久久 | 嫩草影院免费在线观看 | 日韩男女视频 | 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激情影院在线观看十分钟 | 国产精品人人爽人人做我的可爱 | 2023男人天堂 | 99视频在线观看高清 | 色5月婷婷| 丁香花在线影院在线播放 | 涩涩涩丁香色婷五月网视色 |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欧美在线 | 亚洲 | 过春天在线观看完整版免费 | 日本道在线观看 | 男人天堂网站 | 国产一级在线观看视频 | 婷婷五月天.com | 日韩男人的天堂 |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精品 | 国偷自产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 婷婷六月天在线 | 亚洲永久免费 | 国产不卡的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手机看片国产免费永久 | 嫩草影院免费在线观看 | 久久婷婷国产综合精品青草 | 欧美日韩国产综合视频在线看 | 久久免费视频一区 | 久久久青青久久国产精品 | 日韩美女一区 | 免费两性的视频网站 | 99国产精品 | 成人自拍视频网站 | 婷婷 综合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