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02 00:57:56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六月美句經典的話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放棄是為了得到
從小到大,我們受到的教育都是如何努力、如何堅持、如何永不言棄。其實,很多時候,我們更需要學會如何放棄。
職場、愛情,人生的各個領域,我們需要取舍的太多了。放棄本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只是常常不舍得放棄而在心里造成傷感。哲學家說:得到了的未必是幸福,失去了的未必是缺憾。歌德說:生命的全部奧秘就在于為了生存而放棄生存。智者曰:兩弊相衡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放棄難言的負荷,方能解開心靈的枷鎖。
趁淚水還沒有流出之前放棄,冷靜地對待過去曾經的執著和追求,留下苦和甜一樣的感受,人生閱歷才開始真正地獲得。
放棄的勇氣和智慧
放棄需要勇氣,放棄同樣含有希望,含有執著。樹木不放棄落葉便不會有更加茂盛的來年,蝌蚪不放棄水便不會長成青蛙,石不離山不知其堅硬,魚不離河不知海之寬廣,向前一步艱難重重,退后一步海闊天空,知足者常常樂逍遙,貪心者往往慘兮兮。
放棄是一種智慧。“明者遠見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未形。”只有學會放棄,才能使自己更寬容、更睿智。放棄不是噩夢方醒,不是六月飛雪,也不是優柔寡斷,更不是偃旗息鼓,而是一種拾階而上的從容、閑庭信步的淡然。放棄是成熟的開始,是大度的體現。智者的放棄,是一種更高層次希望的開始,只有在放棄之后,才能得到另外一層含義的收獲。
韓信不放棄一時的尊嚴,哪有統領百萬將士的一代名將;沒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李白,哪有其流傳至今的偉大唐詩!
放棄是一種靈性的覺醒,是一種慧根的顯現,人生是艱難的航行,絕不會一帆風順。當必須放棄時,就果斷地放棄吧。放得下,才能走得遠!有所放棄,才能有所追求。放棄熱鬧,是為了追求更豐富的心靈盛宴。
放棄種下收獲
放棄是對事物的尊重,是人與自然和諧的內在要求,放棄有時也等于擁有。
朝霞雖美,卻不能藏于兩袖之間;山林雖美,那是鳥獸的家園;江河雖廣,那是魚蝦的世界;曠野的紅玫瑰別有風韻,卻不能帶走去欣賞。 雄鷹只有在藍天才顯得矯健,沒有冰雪怎顯松柏的風骨!人與地爭,食不裹腹;人與山爭,林無獸散;人與河爭,魚蝦無藏。
電影《臥虎藏龍》里有一句很經典的話:當你緊握雙手,里面什么也沒有;當你打開雙手,世界就在你手中。懂得放棄, 才能在有限的生命里活得充實、飽滿、旺盛。
放棄也是一種人生享受。畢生費盡心機與人爭斗,到頭來收獲的卻是仇恨;喜歡一個人,不一定要擁有!執著的追求會帶來收獲,但收獲的不一定就是驕傲,也可能是殘缺不全的記憶,也可能是徹頭徹尾的痛。
在各大學紛紛開辟宣傳片戰場之時,也是各高校的團隊拿出不同風格、不同類型的作品,呈現出百家爭鳴的態勢。既有像北大氣場的風光片,也有像清華大學的紀錄片,穩重大氣在多,而清新近人如南京大學也十分受青睞。我們將這些各大學的宣傳片分為了以下幾個類型,這只是一種大致的歸納總結,實際的制作中,更多的宣傳片是多種類型風格的綜合體,通過綜合性的靈活運用,達到良好的傳播效果,這就是宣傳片的最終目的。
藝術表現型
這類影片在圍繞校園這個主題的基礎上,更多的融合了導演和創作者自身對于校園歷史和文化的理念,有時候更加突出形式感,給人以耳目一新,不同于傳統宣傳片給人的印象。最具代表性的較早之作是北大影視藝術系陳宇副教授創作于2005年的《北大光影交響曲》,無論從整體影片結構、光影的運用、有意識的創意設計,都體現了導演的精巧構思。
適用范圍:導演要有相當的人文積淀和影視鏡頭語言能力,對于影片能夠提出獨到的理念設計。
代表作品:《北大光影交響曲》
傳播效果:從別具一格的影視鏡頭語言中,讓觀眾更好地理解導演心目中對于校園的獨到理解。
校園情境片
這類宣傳片以展示校園環境和學生的學習和文體活動為主,最具代表性的當屬浙江大學2011年官方宣傳片《飛揚的青春》。過去這類宣傳片更多只是出現校園景色為主,配合主持人旁白。從《飛揚的青春》一片來看,已經突破了以往這類影片的格局,更多是捕捉把老師和學生工作學習生活中的生動畫面,同時以學生的感言同期聲作為聲音的重要元素。
適用范圍:建校歷史悠久,更要有值得炫耀的輝煌成績,適合在校慶等重大場合下采用。
代表作品:《清華大學百年校慶宣傳片》
傳播效果:更加能激起懷有壯志雄心的學子的求學渴望。
校友訪談片/MV
知名校友當然是顯示院校實力和知名度的一張王牌,尤其是當這些校友都是我們常常看到的明星、主播、導演,更加不用過多修飾,即可通過校友的三言兩語把母校夸得意義非凡了。像中國傳媒大學《年輕的白楊》校歌的MV由十幾位知名主播獻唱,白巖松、崔永元、李詠、李湘等等一出場的陣勢不在話下。
適用范圍:知名校友號召力強大的藝術院校。
代表作品:中國傳媒大學《年輕的白楊》
傳播效果:都沖著“熟臉”去,更加幾分崇拜和親切。
清新微電影
在微電影大受關注的網絡時代,不少院校也跟隨上了年輕人的腳步。紛紛把“大”放“小”,更多的從普通學子的角度,拍攝校園經歷、成長和體悟的清新微電影。不在偏重于大場面的微觀敘事,多運用特寫、焦點變化等時下流行的視覺元素,打造出親近怡人風格的宣傳片。
適用范圍:各類院校。
代表作品:北大藝術學院《女生日記》、南京大學《我的南京大學》、清華大學《學在清華》系列
傳播效果:以更加貼近網絡的微電影形式獲得年輕人的真正喜愛。
大氣場下的多重奏
北大宣傳片《光影交響曲》
《光影交響曲》是以光影為線索串聯起的整部無對白宣傳片。以一支火柴的燃起為引,運用生動的光影效果,配合配樂的節奏變換,以北大自然風景、人文風景的百年底蘊制作出視覺上的光影交響。
第一重奏
晨光啟蒙和智慧反射
片頭,黑暗中隨著劃火柴的聲音,跳躍的火光漸次燃亮。火和光在人類文化中都具有豐富的含義,火種是人類智慧和文明開端的象征,光明更是代表著知識、力量、啟迪和未來。火柴點亮了油燈,照亮了書桌,窗外的光也透了進來,開始了全片的光影敘事。以這一組富有象征意義的鏡頭作為百年大學宣傳片之始,點燃了全片的“光影線索”。
昆蟲鳴叫和水聲流動中,鏡頭切到了窗外,交待了破曉時分的環境。窗燈倒影水面浮動,以色調的反差表現出一天之計。在這里,暖色調的燈光倒影在冷色調的水面上,通過焦點的虛化,和相似色相轉場,再次聚焦之后,路燈倒映在水面,清脆的音樂揭開清晨的朦朧。
隨著音符的跳動,路燈漸次熄滅。最后一燈熄滅后,聚焦到前景一張書桌前的學生相片上,引出一條人物成長的線索。音樂漸漸展開后,初升朝陽攀上博雅塔,溫暖炙熱的畫面色調中,勾勒出北大著名景觀“一塔湖圖”的剪影。暖色調隨朝陽彌漫開,光線照射在古代計時的日晷上,引出了另一條象征時間的線索。
隨著音樂節奏的加快,光線進入室內,照亮了書桌,如扇面般漸次展開,開始躍動。鏡頭跟隨光線變幻,流動在窗上,閃耀過大學生生氣勃勃的臉龐,經過玻璃反射出耀眼的光。利用過曝的光線,畫面轉入清脆的竹林中。光線透過葉子的縫隙閃動,景別變大,出現林中鍛煉的女生。
隨著三角鐵聲音的加入,音樂變得輕快起來。畫面動態也明快起來,草坪上,騎自行車的人影流過,騎車人經過水邊,與倒影形成對稱的畫面。再次切換到未名湖畔,一名學生在晨光曦微中筆墨描繪出一張游園驚夢。隨著墨汁在清水中點燃開,畫面再次在相似色相的轉場中,出現女生身體的剪影。
古色古香的建筑被晨光照亮,引出下一段落。利用光線過曝的快速剪輯和鏡頭移動,圖書館的層層書籍、自習的人群、筆尖反射的光線,光影流轉到學生學習的臉龐、劃過復印機的古籍、墨綠色黑板上各種板書的字跡。移動鏡頭和光影斑駁展示了不同學科的知識,隨著音樂節奏進行快速剪輯,最后隨著音樂的落下,黑板擦拂過留下騰起的塵埃。沉緩音樂的響起,由投影的光線引出又一段落,跟隨教室中的幻燈回顧大學堂建校之初的歷史。光影在學生臉上浮動,通過鏡頭的疊化,表現從古代學堂到現代學堂各個階段的變化。
音樂間隔中,進入又一個場景。一個女生在日光下反射著光盤,反射的亮光掃過墻壁,掃過大門,掃過象征時間的日晷,表現出日中時分,掃過籃球的籃板,掃過化學實驗室的器皿,海報欄和未名湖畔的畫作。這一段落,表現了學生的視角下的大學。
第二重奏
風雨洗禮和雨后活力
畫面定格在畫作上之后,幾滴雨滴落下,湖面泛起漣漪,漸漸雨勢大起來。風雨的段落中,色調再次發生了變化,冷色調和低沉的配樂,熄滅的油燈、凋零的荷葉、先輩的紀念雕像、著名歷史事件紀念碑,一系列鏡頭畫面的組接,象征著北大走過的風雨,經歷的坎坷。雨中等待的年輕情侶,變成了白發的老夫妻,看著陽光再次出現。雨疏風驟,色調回歸的明亮中。
大雨過后是再次生動起來的人群,運動場中驕人的姿態快速切換,動感音樂之后的升格鏡頭,籃球進入籃筐之后短暫的屏息,人群歡呼中是為了體育的勝利,也暗合上一段落經歷過挫折和變化之后,校園重新煥發的活力。
第三重奏
夜幕下的寧靜和希望
夕陽落下,再次以日晷和博雅塔為參照,路燈再次亮起,夜晚來臨。片頭出現的學生相片,被換上了穿著學士服的畢業照。通過延時攝影的人流匆匆而過,表現校園食堂、教學樓、路旁各處的生活。夜幕下,有案牘前備課的老師,也有豐富的藝術活動。黑暗中,一支燭火點亮了另一支蠟燭,一盞盞燭光的傳遞,象征著薪火相傳,一代又一代的學子,傳遞著知識和精神。畢業的學子將魚缸里的小魚放歸到湖中,象征著畢業生們走出象牙塔,走進更廣闊的社會。湖上泛起燭光小船,鏡頭搖起,星星點點的燈火布滿了未名湖,正是北大為社會輸送的一批又一批的人才。
片子結尾處,以構字法和視覺語言詮釋了“日”“明”“萌”的含義。“日”如一輪朝陽,“明”如一處點亮黑暗的火光,“萌”則是讓這光明擴散,以光暈的特效表現出北大為社會帶來的啟蒙、帶來的智慧和進步的意義。
這部12分鐘的宣傳片,沒有一句對白,卻出神入化的展現了北大風景、歷史、人文和精神,頗具亮點。
首先是以景抒情,彰顯百年文化底蘊。以晨景象征啟蒙,以雨景象征滄桑經歷,以夜景展現人文精神。無論是博雅塔、未名湖畔的優美景致,還是學堂中知識的浩瀚博覽,到莘莘學子的炯炯目光,都體現出大氣之美,無言勝有聲。在景致之中,意象和線索的選擇也都富有深意。例如在片中多次出現的日晷,作為古代的計時儀器,顯現出歷史的厚重,也通過不同鏡頭的出現,表現時間的流逝。
本片另一大亮點是對于光的應用。從火光、燈光、日光到投影儀的燈光、鏡面發射的光線,串聯起全片的敘述。也善于利用燈光的效果來進行順利自然的轉場,前后一脈相承。“光”在本片中,即承載起了內容意義,也承擔起了重要的影像意義。
在光影的變化中也表現了時光的流轉。在短短11分半的時間內,日升日落是一天的自然變化,從校園生活、學堂習課、文體活動,展現大學生活的豐富多彩;學生相片從進校稚嫩到畢業成熟,是大學四年的時間變化;日晷的不同時刻,屬于歲月的變化,更是百年校史的濃縮和展現。就在這樣的時光流轉光影荏苒中,光影承接起來時間,自然而然表現了一所大學的氣質和精神。
“什么是美”
——北大藝術學院宣傳片《女生日記》
相比較《光影交響曲》傳統的拍攝方法和大氣的基調,使用佳能EOS 5D Mark II拍攝的《女生日記》則以微電影的形式、更加清新的畫面和靈活的拍攝展現了青春活力的一面。微電影跟隨一名女學生江小夏的大學經歷,記述大學之于人的意義,對空氣、人、社會、喜歡、美的闡釋,以喜怒哀樂展現人生變化軌跡。
9分鐘的短片展現一個女孩的成長,微電影選取了一條主要的線索貫穿——江小夏和舞臺劇《貓》的經歷。影片清晰的被劃分為三個段落,從初來乍到的懵懂和靈氣,成功入選主角;而在排練過程中遇到挫折,退出了舞劇后,生活也遇到了種種不幸;最后再經歷過這一切再回首時,能夠帶著經歷過的悲喜和釋然表現,哪怕只有自己一個人。從年少輕狂到經歷挫折,最后的成熟穩重,這些過程都能引起大學生的共鳴,以短短的微電影表現成熟的過程。
影片的臺詞不多,卻成為凸顯主旨的點睛之筆,從“什么是空氣”“什么是記憶”“什么是大學”“什么是高音C”“什么是社會”“什么是喜歡”到最后“什么是美”,在片尾之處,江小夏站在舞臺中央,回答了選角時的問題,也回答了自己,“美是從知道到達懂得。”每一個問題,都是一個階段的人生疑惑,更是對成長的不同認識。
歌舞著才叫青春
——耶魯大學宣傳片《我為什么選擇耶魯》
在網上被熱評,拿出來和北大宣傳片相比較的是耶魯大學的宣傳片。以“我為什么選擇耶魯”為主題,通過音樂劇的形式表現校園里住宿制度、社團活動、學術氛圍的特色。生動活潑又介紹詳細。完全制造出了歌舞青春的氣勢,打破了眾人對世界一流名校“敬畏”的認識壁壘,突出人文的親近感。
電影是這么來的
——《北京電影學院60周年校慶宣傳片》
在網絡上同樣被引起熱議的還包括這部北京電影學院60周年校慶宣傳片。以電影的制作部門,以頗富意境和經典的畫面介紹“電影是演出來的”、“電影是寫出來的”、“電影是錄出來的”等等來介紹所對應的各個院系。同時該片的又一大亮點,莫過于眾多大牌校友的加盟,陳凱歌、張藝謀、寧浩、徐靜蕾、蔣雯麗、黃磊等等著名導演、演員的出現,無須多言即是整個學校在電影領域實力的表現。
我的 年輕的
——南京大學宣傳片《我的南京大學》
南京大學的宣傳片也充滿了網絡時代特色。短片首尾使用了漫畫的效果,徐徐展開一本南京大學的日記,極富色彩的畫面和動感的音樂構筑了一個年輕的大學校園。短片通過四個不同篇章——生活、視野、夢想、時光講述四位學生不同的大學經歷與體悟。在積極年輕的影像敘事下,一所同樣具有歷史底蘊的名校烙下了生機勃勃的真正屬于年輕人的特色。
各大名校宣傳片百家爭鳴
清華也有尋常
——清華大學招生宣傳片《學在清華 ,等你體驗》
習慣了一流大學的大氣敘事,多數人眼中的清華大學便變得高高在上止于仰視。而這一系列《學在清華,等你體驗》的微電影宣傳片,則以普通學生為主角,在輕松歡快的氛圍中講述校園的體悟。同時也通過不同的角色的不同生活場景,告訴各位觀眾清華大學的學子不只是會學習。本片特色是運用了很多跟隨鏡頭和主觀鏡頭,串聯銜接自然又有趣。以極其時尚的視覺語言,貼近了更多的觀眾。
華誕巨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