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21 09:44:15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八年級英語教案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新目標初中英語教材采用任務型語言教學(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模式,融匯話題、交際功能和語言結構,形成一套循序漸進的生活化的學習程序。具有很多優點,但由于學生認知水平的發展具有規律性和局限性,教師只有充分認識和掌握這種規律,并結合教學實際合理設計教學程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學相長,才能使教學效果最優化。
二、教材分析
1.話題:本課選取的是新目標(八年級上冊)Unit10 I’m going to bea basketball player展開討論的。
2.語言點:
“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 / I’m going to be …”
“How are you going to do that? I’m going to …”
3.目標: 引導學生根據圖片領會所要談論的職業話題,啟發學生的思維。
掌握談論此類話題的基本句式、詞匯。
使學生了解關于一些職業的名稱如何用英文表達。
Step 1 Lead-in vocabulary teaching
Show some pictures of famous persons.
設計思路:以討論日常生活中學生比較感興趣的明星,名人為話題,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引出本單元的新單詞。
Step2 Talk about “How are you going to do if you want to be …?” For example, “I want to be an English teacher, and I’m going to study English very hard.”
Listen to the tape and match the items below.
教學思路:先引導學生學會談論新的句型結構,為下一步的話題深入做鋪墊。讓一個學生到黑板前根據聽到的錄音材料內容連線,鍛煉和檢查學生根據所聽內容完成任務的能力。
Step 3 Ask students to work in pairs. Then, get some pairs to act their conversations out.
教學思路:在生活中運用語言進行交際。激發學生們學習英語的好奇心、表現欲以培養語言學習的信心。暴露容易出錯的問題和錯誤,以培養孩子細心做事的習慣,從而使他們的思維更加縝密。
Step 4 .First, let students listen and finish the listening task. Second, ask a student to make a report to check their answers. Finally, listen again and repeat the tapescript.
教學思路:做聽力的訓練,不僅培養了聽的能力而且讓新的語言點在聽力材料中再現,從而加以鞏固,實質上是變換語言輸入的形式。
三、教后記。
針對上述教學設計和具體的教學活動,上課后有以下幾點思考:
1、明星演員、運動員等是學生崇拜的人物,引入他們來導入新課會使學生對學習充滿興趣并感受英語學習的樂趣,從而有利于創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2、讓學生在完成聽力訓練的過程中到黑板上演示,既提醒了其他同學要專心聽課,也使去完成任務的同學增強了征服挑戰的欲望。
3、給學生自由練習的空間,讓他們在使用語言中鞏固知識,感受用英語交流的成就感,從而培養了學生的運用語言、進行合作學習的精神。
四、反思。
在教學實踐中,本人也體會到,新課程英語教學應當處理好以下關系:
1. 正確處理教師“教 ”和學生“學”的關系。
教師應更多的關注如何讓學生學會自學,而不是單方面的向學生灌輸語言知識。教學過程應該是學生在教師的幫助和指導下,掌握知識,并且形成技能的過程。教師應當更好的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2.在教學設計過程中,要盡可能考慮學生情感在教學中的運用。
要設法讓學生在快樂的環境下學習,充分地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當然也不能單純的追求快樂而忽視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培養。
3.任務型教學要求學生在教學中不僅要關注學習的結果也要關注學習的過程。
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就是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這就是提升學習能力的過程,把握好了這個過程,結果就有了保證,在現實教學中,師生對過程的重視的程度往往不夠。
【關鍵詞】 英語課程 工具性 人文性 教學實踐
一、正確認識和把握英語課程的兩重性的重要意義
初中英語課程的工具,是最基本、最直觀的教學特征。英語課程承擔著培養學生基本英語素質和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任務。即學生通過英語課程掌握基本的英語語言知識,發展基本的聽、說、讀、寫技能,形成用英語同他人交流的能力,為將來學習英語和利用英語學習其他文化知識奠定基礎。英語的工具性,在教學中的具體體現就是每一節課要完成的知識目標(包括詞匯認讀、句子理解、語法運用等)和能力目標(聽、說、讀、寫、譯技能等)。
英語課程除了具有工具性性質,還具有相對隱形的人文性。換言之,就是英語課程貫穿著人文教育。人文教育是一種無形的教育,是一種細水長流滲透式的教育,它對于一個社會的文化發展是不可缺少的。
而英語在這方面有其獨到之處。英語作為一種語言,也是文化的文字載體,肩負著英語文化傳播的重要使命。英語的學習,表面上看來是文字的學習,然而文字里卻滲透著一個民族的文化。通過學習,學生可以了解不同國家或民族的文化,可以開闊視野了解世界,學生只有不斷學習與進取,才能最終成為一名成功者。從這個意義上講,英語就像其他語言一樣,承擔著繁重的文化使命。英語的人文性,在教學中的具體體現就是每一節課要完成的情感目標。
作為一名英語老師,一定要改變只注重語言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人文教育的實施。要以學生的知識需求和對學生的人文教育為教育核心,把英語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機地運用到教學中來,一要教會學生字面的知識,二要引帶學生努力養成良好的人文素養。只有這樣才符合教育規律,也才能夠有利于有效教學的最終實現。
二、英語課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在英語教案中實踐
下面以魯教版英語八年級下冊Unit 7 I’ll help clean up the city parks, Section A中3a,3b,3c,4為教學內容設計的一份教案,并加以分析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落實。
教案設計
2.1 教學目標
2.1.1知識目標:⑴ 學會正確拼讀下列新詞匯及短語:hunger, homeless, cheer, advertisement, establish,major, commitment, veterinarian, coach, clean up, give out, put off, set up, think up。
⑵ 正確理解3a中的Being a volunteer is great一文的句子及語法運用,學會使用文章中的重點短語。
(分析:這一目標落實英語工具。使學生掌握英語新的語言知識,增加大腦中的知識積累。)
2.1.2 能力目標:
讓學生在學習中訓練自己的各種技能。
(分析:這一目標也是落實英語工具性。通過對文章中的詞、句、段的整體理解的基礎上,再進行聽說讀寫等方面的練習,從而提高他們的英語技能。)
2.1.3情感目標:
通過學習3a中的Being a volunteer is great一文,使學生深入理解從事各種志愿活動的意義,產生思想上的共鳴,并能結合自身條件積極加入到志愿活動來,關注社會,關心他人,把自己的聰明和智慧奉獻于社會。
(分析:這一目標是落實英語人文性。它的作用在于積極引導學生培養自己良好的人文素養,加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2.2 教學重、難點:
2.2.1聽力及寫做訓練。
2.2.2 3a中短文理解及重點短語的使用。
2.3 教學過程
1. Oral practice: Get the students to make conversations in pairs using “I’d like to ...; You could ...”
E.g. A: I’d like to help homeless people.
B: You could give out food at the food bank.
A: I’d like to cheer up sick kids.
B: You could visit them in the hospital.
2. Listening practice: Listen to the tape and fill the right words in the blanks
⑴ We need to 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a plan.
⑵ We can’t _________ __________ making a plan.Clean—up Day is only two weeks from now.
⑶ I’ll ________ ________ all our ideas.
⑷ We could _________ _________ signs.
⑸ I’ll ________ ________ advertisements after school.
【關鍵詞】農村;中小學;英語;素質教育
1 引言
中小學英語是九年制義務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了《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為英語課堂素質教學進行了指導性規定。由于素質教育是一項全面、綜合、以培養中小學生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和社會責任感的教育,因此在中小學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能否貫徹素質教育理念、執行素質教育方略、整合素質教育資源和科學考評素質教育成果,將決定著素質教育的開展。
2 英語課堂素質教育存在的問題
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中小學生在英語聽、說、譯能力教育以及人文素質培養等方面與素質教育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廣大農村、尤其經濟文化落后的農村地區中小學,在素質教育方面遠遠落后于經濟文化發展的城區中小學,比較受教育者全體、全能和個性特征綜合發展的素質教育來說,農村中小學英語課堂素質教育問題還客觀存在。具體表現如下:
2.1 貫徹素質教育理念不深入。英語教師是推動英語教學的主導力量,在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和熱愛生命、樂善仁愛、服務社會的人文情操方面,應該比學生家長和學生本人更深入地懂得素質教育的內涵、意義,在教授英語課堂上應當融入素質教育理念,落實人本主義有意義的學習。對待學生不僅要有“太陽”般的溫暖,而且要有“舵手”般的指導,用自己過硬的教育專業與能力素質上好英語課。但是由于農村中小學對素質教育的要求不嚴,教師的素質教育理念不強,有的存在著對什么是素質教育理解偏差,以為特長班才是素質教育,在英語課堂上不知道怎樣教學才是貫徹了素質教育。把素質教育的內涵建立在應試教育的基礎上,以求課堂教學形式的新穎別致,而教育效果仍然沒有超越應試教學。另外,學生對英語課堂素質教育持被動態度。在分數決定成敗的應試環境下,英語課堂培養學生情感態度、學習策略、文化意識等素質要求被應試考試的狹隘內容所沖擊。學生關注的是分數,忽略了綜合能力與素質的培養。再有,農村中小學英語教師隊伍不強,進而影響著英語課堂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
2.2 現有素質教育資源整合和利用不到位。在農村中小學英語教育的人力資源非常不足。在皖北農村,一個英語教師每周代20多節課是非常普遍的現象。同一個鄉鎮,英語教師人數與學校學生人數的配置也存在不合理現象;不同學校,管理水平和教學軟件也不盡相同;在教學硬件方面,能夠幫助英語課堂素質教育開展錄音機、計算機、投影儀、電視機、DVD、音像設備等在農村中小學非常薄弱,即使有的學校有能力去置辦這些設備也常因技術、管理和教育常態的影響被閑置或擱置。隨著國家對農村中小學教育投資的增加,有的學校建立了多媒體網絡教室和語音室,但限于師資力量和缺乏善用教育設施的方法,多媒體教室也就成為量化達標的擺設,本可以幫助中小學生聽力和英語口語練習的、連英語教師都不能有效替代的教學設備卻利用效率不高,有的甚至只成為供英語教師展放教案和照搬書本東西的工具。如何才能把它利用到英語課堂的素質教育上,使有限的教學設施在素質教育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因沒有找到結合的嵌入點,對中小學英語課堂的素質教育幫助不大。
2.3 英語堂課素質教育效果考核有偏差。考核決定課堂。對英語教學質量的考查,目前是以試題的形式,期終分數一錘定音,考核辦法沒有與時俱進,不能行之有效,對學生情感態度、認識和社會生活能力等素質考查薄弱。而這些素質的培養往往是在中小學階段效果最好,就象小孩學習英語一樣,在13歲以前效果最佳。形成英語課堂素質教育效果考核偏差的原因多樣,其中應試定輸贏的慣性思維在作怪,人們沒有跳出形成已久、并認為是目前最能體現公平的一種考查模式。為了考出高低,試題完全可以不按照素質教育的規定,偏難、偏窄、求怪、份量超大,導致實際教育與之前一開始規劃的素質教育藍圖達不到一致。另外,素質教育效果的考核體系建立難,目前還處于摸索階段,沒有打破應試能力一統天下的局面,把綜合素質考查定位在聽、寫能力和語音、詞匯、語法知識兩個方面。因平時英語課堂上不注重英語聽力和表達語言基本素質的培養,出現只會考試而不會說英語、只能湊合考試而聽不懂英語的現象。難怪英語專八的不會用英語跟人交流、能交流會用英文寫作的卻過不了六級!英語課堂素質教育科學的考核體系沒有建立以及傳統考查評價的局限性直接影響著英語課堂素質教育的開展。
3 解決英語課堂素質教育存在問題的辦法
根據素質教育理論和英語新課標要求,針對英語課堂素質教育薄弱環節,英語課堂素質教育的出路應該放在教育主客體改造、課堂教學傾向素質化以及教學效果科學化考評三個方面,并齊抓共管,標本兼治、綜合治理。
3.1 改造教育主體和教育客體,使之互為主客體,使之共為一體。農村中小學英語教師,作為教育工作“教”的主體,學生便是客體,作為“學”的客體,學生便是主體。在英語課堂上,教師是教學一體,學生也是學教一體。這決定了課堂教學決不是什么舊式的“君臣父子”關系和現代的“完全自由”活動。教師執行素質教育方針,首先必須準確把握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和位置,以及正確處理自己與學生的關系。這關涉到能否在觀念上樂于開展素質教學。若強調教師只教,不顧及班級每個人的學習,不顧及每個人德、智、體、美等素質的發展要求,并把學生只作為異己的客體對待,忽視他們自主性、獨立性和創造性的發展需要,那么課堂教學失去民主性,這與素質教育的民主性原則和全面性原則相悖。若強調學生只學,丟棄教師先導作用,為滿足自我實現的需要而自我設計和自我奮斗,丟棄人文情感和教師的關懷,并把教師作為客體工具對待,忽視教師為人師表、朋友般關愛的職業操守,那么課堂教學失去對等性,這與素質教育的社會性和人文性相悖。從改造教學主客體入手,改變教師傳統教育理念,培養師生正確的構成關系,發揮英語教師課堂素質教學的“舵手”作用,樹立幫助學生象“地球繞日”般服務宗旨,建立師生同志式或朋友般平等關系,在教與學的課堂上,形成“天人合一”般的“教學一體”、“師生一體”關系。對教育主體和客體改造,關鍵是對教師和學生進行教育構成關系改造,使他們各自樹立自己在教學課堂上應當擔負的角色和任務,以一種健康的姿態共同完成英語素質教育任務。同時對教育工作者,尤其教師進行素質教育重要性、內涵以及在傳統教育基礎上如何嵌入素質教育的認知改造,使教師認清自己在教學中所發揮的作用,擺正心態,在熟知素質教育是什么情況下,樂于在課堂上開展素質教育。
3.2 注重課堂教學與教育內容,使之體現素質化,使之相互一致。英語教案設計與教材內容一定要匹配,教學預設一定要忠實于課本。為了把課文內容有計劃地傳授給學生,課堂教學一定要注重教材、教案和教學活動的有機統一,并允許教師在課堂上隨著學生學習情景的變化調節、修正和創新。因此,貫徹素質教育,首先教材編寫一定要體現素質教育精神,使知識性和素質化合理編設,相互結合。以為課文多彩、多畫、多對話就是素質教育的做法是大錯特錯;缺乏詞匯、語法、對話文化、情感態度、交際策略等知識的介紹是不行的。針對廣大農村中小學生英語文化背景幾乎為零的實情,教材直接以對話、閱讀導入,而缺乏語法、短語、課文知識背景介紹,這樣的材料編排沒有針對性。現在教材素質教育的內容明顯、充分,但實際貫徹起來相當團難。問題出在注重素質內容的編寫,忽視了相關知識的明白歸類和介紹,教材沒有把素質性與知識性很好地結合起來。教材的素質材料與知識材料的分配存在矛盾,高起點的教材與英語基礎水平低的學生在學習的階梯方面存在矛盾。另外,教材內容年級性階層差別不太,六年級閱讀理解的難度不亞于八年級水平。農村存在小學不學英語到初中再學習也一樣的認識,許多學生錯過了在小學學習英語的最佳時期。故貫徹素質教育精神,教材內容一定要體現知識性、素質性和階層性。它規定了教學教案設計的生動性、多彩性和科學性。
在適宜的農村中小學英語教材為前提下,英語教師的教案設計一定要反映課程的特點,體現教材素質精神,把教材內容的知識性以生動的課堂教學呈現給學生,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把教材素質的培養內涵以多彩的課堂形式和教學技巧內化于學生的學習過程中,讓學生在感悟中提高認知和技能;把教材培養目標以階梯型的任務循序漸進地分解在教案中,使學生在跟隨教師的教學中明確目標和任務,獲得負責和擔當。在具體的課堂教學過程中,為了順利完成教材規定的教學任務,英語教師綜合運用教案和教學設施,并在課堂上按照教學過程最優化原則提高教學效果。比如教材的聽力部分,可用錄音機播放磁帶,或用多媒體圖音并茂地展放,讓一切可用的教學設施都要圍繞英語課堂的效用展開。可是有的老師認為多媒體等大型教學設施太麻煩而直接用錄音機替代;還有的老師認為講課比聽力課更重要,于是盡量減少學生們的聽力課而講課,一次次“偷工減料”的結果只能是以英語聽力差為代價。培養英語聽力、說話交流的基本功課被質量大打折扣的一次次英語課堂教學而最終用學生的“暈船英語”、“啞巴英語”和“國產英語”買單。落實英語課堂素質教學,這是英語教師的基本任務,是衡量教材、教案、教法的關鍵。另外,在教案設計、教學活動和實際生成教學之間也應該保持著一致性。一個合格的英語教師決不會機械地照搬教材和教案的,往往在課堂上生成一些與本節課內容相關或聯系緊密的東西,來幫助學生學習。要求教學預設與生成一致性,就是要求教師在課堂上不要以自我為中心隨意教學,生成的東西一定要體現素質性,并把生成的文化意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等素質培養的內容融會在教學中,用教師的課堂激情、創造和有意識的素質嵌入能力修正應試教育課堂。
3.3 加強素質教育和綜合考核,使之建設體制化,使之良性循環。素質教育是社會建設內容,讓全體受教育、全面發展、增進與各國文化交流和增強社會創造力是我國的國策之一。保障英語課堂素質教育的順利開展必須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社會管理體系作為激勵和推動的依據。農村中小學英語課堂素質教育不高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就是考核體制沒有真正形成所致,使課堂素質教學得不到社會體制的約束和保障。因此,加強和落實素質教育的綜合考核體制建設,來保障中小學英語課堂素質教育的執行。
綜合考核體制建設應從考核機構、考核措施、考核指標、考核對象和考核方法等方面著手。逐級建立中小學英語教學素質考核領導小組和素質教學專家考評小組。改革以往管和評不分、流于形式的檢查與專業考評不分以及機構存在不作為現象,提高考核人員職業操手和英語科學考查能力。制定保障開設英語課堂素質教育措施,在資金投入、設施建設等措施之外,抓好英語課堂素質考核措施,如教案素質性選評、教法素質性展評、教具素質化利用率評價、教室素質化環境評估、課堂生成教學素質傾向監控以及學生技能和創新思維大練兵等,以強化和激勵英語教師落實和展開素質教育。英語新課標把素質教育的目標分為“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五個方面,它規定了英語課堂效果考核指標的設定。過去對這五個方面的素質培養因應試環境考核指標的設定是偏面的和僵化的,語言技能不考聽力,語言知識不考語音,個性的情感態度、學習和社會認知統統圍繞在應試考查范圍內,后三種素質考核沒有凸顯出來。因不注意人的全面發展考核,使得語言教學避重就輕,學生學的支離破碎,難怪中小學生七年的英語學習還是聽不懂英語,說不好英語。因此,完善英語教學五種素質建設,擬合素質考核的權重和考核項目分配在教學中,實行“聽力指標、對話指示、綜合指標和班級考評”四種指標來考核英語教學質量。具體講,對教學過程的考核,要把五種素質作為素質指標,考核到“教”的過程中,由“教案、教學過程三次抽查錄像和年終學生調查問卷”組成;對教學效果“學”的考核,由聽力、對話、綜合、班評四種指標組成,并以30:30:30:10權重計算出學生的英語水平。綜合考核對象一般分為教育管理者(學校)、教師和學生,素質考核要考核英語教師在課堂上貫徹素質教學過程的全貌和學生學習英語教學效果的全景。考核的內容要圍繞英語新課標規定的五個方面所含的內容進行,細化教師三項指標和學生四項指標考核。考核方法要實用,以學生學習效果指標考核為例,聽力和綜合可放在一張試卷上,但聽力一定要體現年級階層性差異,并且題量、時間適度;對話由英語教師與學生模擬實際場景對話,并對照英語新課標五級對話考核標準評價賦分;班評由全班同學和代課英語教師對該生在學習態度、發言、演講、同學交流和互助等平時表現進行測評。如果考核體制每一個組成部分都能夠建設的好、執行的了,那么它對素質教育的推動將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時,若英語課堂素質教育開展的好、實施的了,則它對考核體制的健全也將起到推動作用,彼此因果相關,良性互動。
1.整體設計思路、指導依據說明
本單元的主要教學目標是談論過去的經歷,所以我利用外出旅游時所拍的照片,介紹我曾經去過的地方,引出本單元話題。結合本單元的教學內容,根據新課程標準對英語課堂任務的設置要求,任務的設置要有可行性,并且要與生活實際相關的要求,我設計了一個課上小組活動的任務。通過此小組活動,使學生了解伙伴曾經去過的地方,利用本課目標語言展開活動:學會使用Have you ever been to ... ?及回答 Yes,I have / No, I haven't.根據新課標對課堂任務的要求,任務的設置要注重交際性,第二個教學活動是看圖寫話,大屏幕向學生展示家鄉本溪的著名旅游景點。讓學生使用本課目標語言看圖寫話。
2.教學背景分析
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人教版新目標初中英語八年級(下冊)第九單元的第一課時,即1a---2c.本單元核心教學內容是以去過的有趣的地方為題材,其語法項目主要是學習現在完成時的用法。該時態是初中英語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掌握的一個主要時態之一。因此,學習掌握好本節課內容至關重要。
學生情況分析:
本課的話題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所設計的教學活動也是發生在實際生活中的,因此一定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去使用目標語言解決實際問題。我校地處市郊,遠離市區,學生的英語水平參差不齊,有三分之一的學生來自農村,這些學生的英語底子薄弱。為此,我的教學設計考慮定調不能太高,我將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有效地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側重訓練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和小組合作來獲取知識,充分放手,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3.教學目標分析
根據課程標準理念及本課的知識結構,我特定以下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四會單詞:amusement, neither
詞組:have a good time
句型:Have you ever been to...? Yes, I have ./ No, I haven't.
I have never been to ... Me neither.
二、能力目標:
能聽懂、讀懂別人談論過去經歷的文章或材料,并能運用一般過去時,現在完成時表達自己或他人過去曾經去過的地方。通過觀察、分析,找出一般過去時與現在完成時之間的區別與聯系。
三、德育目標:
通過談論自己或他人曾經去過的有趣的地方,打開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了解世界的欲望,同時,增強學生對生活,對大自然的熱愛。
4.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及本單元的教學內容,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學習使用現在完成時。
教學難點:因為現在完成時態極易與一般過去時的用法混淆,因此,可以確定本課的難點是一般過去時與現在完成時用法的區別。
5.教學過程設計
(中文為主 + 所教學科目標語言)
步驟1:Step1.Lead-in
向學生展示我到北京旅游時拍的照片,復習一般過去時。
T: like traveling very much,last summer I went to Beijing ,and took many photos there.
引入本課現在完成時的句型:I have been to... .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 a new way to talk about the past experiences.
設計意圖:成功的導入新課是上好一堂課的關鍵,我的導入貫穿新舊知識,融合前后內容,使教學更具藝術性和趣味性,直接切入主題。利用已經學過的一般過去時,表述自己在過去某時去過某地方,從而引入新的句型:I have been to ....顯得過渡自然。學生比較容易接受。
步驟2:Step2. presentation
Look at some beautiful places of interests with a piece of beautiful music and teach the new words in this lessen .
在美妙的音樂中欣賞一組圖片,其內容是學生熟悉的家鄉本溪的旅游景點,包括本溪水洞,同泉水上世界,關門山自然風景區公園等。這樣,能很快地把全班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屏幕上來。這時,趁此機會呈現本課的生詞與詞組amusement park, space museum, water park。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自然而然地接觸的了本課的生詞與詞組。
設計意圖:利用學生熟悉的場景,在美妙音樂的烘托下,創設身臨情境的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也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感受家鄉的美好,從而增強熱愛自己家鄉的美好責任意識。
步驟3:Step3.Learn and say
讓學生看教材做1a的活動:(1).Which of these places would you like to visit?
Rank them from 1 to 5
(2).T:I have been to an amusement park,I went there last year.
提問學生問題:Have you ever been to an amusement park?
S:Yes, I have / No, I haven't.
同樣的方式引出Me, neither 的回答。
(3).學生兩人結對練習對話,學生向同伴展示有關去過景點的照片,使用目標語言練習。
設計意圖:因為學生的程度不同,為了讓大多數學生能跟得上,依據教材提供的1a活動內容讓學生學會基本的對話練習。在此基礎上,通過展示彼此的照片,舉一反三地練習對話,達到朗朗上口的目的,為下一步的任務做好鋪墊。
步驟4:Step4.Listening
(1).學生做教材中的1b聽力練習,完成表格。
(2). listen and circle (2a、2b)
設計意圖:根據教材提供的聽力訓練材料,通過聽力訓練讓學生進一步熟悉本節課重點內容,現在完成時的應用,并且有前面結對練習的基礎,完成此活動不難。
步驟5: Step5. Group work
在這一環節里,我給學生展示一幅中國地圖,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互相向同伴介紹自己曾經去過的地方。(提醒學生注意用準have與has)然后完成表格。
設計意圖:我之所以這樣安排,是因為學生經過以上幾個環節,對本課句型已經比較熟悉了,基本上可以運用了。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利用學過的句型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完成任務,充分體現了任務型教學途徑的原則。
names
places you went to
When you went
步驟6: Step6.Showing and telling the results of each group.
在這一環節里,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全班其他學生面前展示匯報自己的成果。其內容必須含有兩個句型:I went to ...(place)... (when).
I have been to ...(place).之后,讓班上其他學生復述:
She/He went to....
She/He has been to....
設計意圖:這樣設計,學生不但懂得運用一般過去時、現在完成時表述自己的思想,而且也懂得正確使用助動詞have與has。達到了突破難點的目的,進一步鞏固了本課重點知識。
步驟7:Step7. Writing
在這一環節里,我讓學生看大屏幕寫下自己及本組其他同學曾經去過的本溪的風景名勝,寫完之后,選出幾篇寫得較好的學生作品,全班展示。
設計意圖:通過前面環環相扣的聽說讀的練習,學生基本能比較熟練地使用現在完成時進行交流,在此基礎上,要訓練學生寫的技能。這符合新課標對基本技能的要求,即聽、說、讀、寫全面發展的原則。
步驟8:Step8. Summary
設計意圖:教師總結本課所學內容,結束新課,做到有始有終,前呼后應。
步驟9:Step 9 Homework for today
Introduce your town or your city to your classmates.
設計意圖:進一步鞏固本課所學知識。
板書:
Unit9 Have you ever been to an amusement park?
1. I have been to ....
amusement 2. Have you ever been to ...?
3. I have never been to....
neither 4. Me, neither
5. have a good time.
6.教學評價設計
評價內容: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評價內容有:
1. 學生兩人結對練習對話,學生向同伴展示有關去過景點的照片,使用目標語言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