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15 22:52:05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初二教案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是商的二次根式的性質及利用性質進行二次根式的化簡與運算,利用分母有理化化簡.商的算術平方根的性質是本節的主線,學生掌握性質在二次根使得化簡和運算的運用是關鍵,從化簡與運算由引出初中重要的內容之一分母有理化,分母有理化的理解決定了最簡二次根式化簡的掌握.
教學難點是二次根式的除法與商的算術平方根的關系及應用.二次根式的除法與乘法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強調根式除法結果的一般形式,避免分母上含有根號.由于分母有理化難度和復雜性大,要讓學生首先理解分母有理化的意義及計算結果形式.
教法建議:
1.本節內容是在有積的二次根式性質的基礎后學習,因此可以采取學生自主探索學習的模式,通過前一節的復習,讓學生通過具體實例再結合積的性質,對比、歸納得到商的二次根式的性質.教師在此過程中給與適當的指導,提出問題讓學生有一定的探索方向.
2.本節內容可以分為三課時,第一課時討論商的算術平方根的性質,并運用這一性質化簡較簡單的二次根式(被開方數的分母可以開得盡方的二次根式);第二課時討論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則,并運用這一法則進行簡單的二次根式的除法運算以及二次根式的乘除混合運算,這一課時運算結果不包括根號出現內出現分式或分數的情況;第三課時討論分母有理化的概念及方法,并進行二次根式的乘除法運算,把運算結果分母有理化.這樣安排使內容由淺入深,各部分相互聯系,因此及彼,層層展開.
3.引導學生思考“想一想”中的內容,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教師組織學生思考、討論過程中,鼓勵中國學習聯盟膽猜想,積極探索,運用類比、歸納和從特殊到一般的思考方法激發學生創造性的思維.
教學設計示例
一、教學目標
1.掌握商的算術平方根的性質,能利用性質進行二次根式的化簡與運算;
2.會進行簡單的二次根式的除法運算;
3.使學生掌握分母有理化概念,并能利用分母有理化解決二次根式的化簡及近似計算問題;
4.培養學生利用二次根式的除法公式進行化簡與計算的能力;
5.通過二次根式公式的引入過程,滲透從特殊到一般的歸納方法,提高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
6.通過分母有理化的教學,滲透數學的簡潔性.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會利用商的算術平方根的性質進行二次根式的化簡,會進行簡單的二次根式的除法運算,還要使學生掌握二次根式的除法采用分母有理化的方法進行.
2.難點:二次根式的除法與商的算術平方根的關系及應用.
三、教學方法
從特殊到一般總結歸納的方法以及類比的方法,在學習了二次根式乘法的基礎上本小節
內容可引導學生自學,進行總結對比.
四、教學手段
利用投影儀.
五、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學生回憶及得算數平方根和性質:(a≥0,b≥0)是用什么樣的方法引出的?(上述積的算術平方根的性質是由具體例子引出的.)
學生觀察下面的例子,并計算:
由學生總結上面兩個式的關系得:
類似地,每個同學再舉一個例子,然后由這些特殊的例子,得出:
(二)新課
商的算術平方根.
一般地,有(a≥0,b>0)
商的算術平方根等于被除式的算術平方根除以除式的算術平方根.
讓學生討論這個式子成立的條件是什么?a≥0,b>0,對于為什么b>0,要使學生通過討論明確,因為b=0時分母為0,沒有意義.
引導學生從運算順序看,等號左邊是將非負數a除以正數b求商,再開方求商的算術平方根,等號右邊是先分別求被除數、除數的算術平方根,然后再求兩個算術平方根的商,根據商的算術平方根的性質可以進行簡單的二次根式的化簡與運算.
例1化簡:
(1);(2);(3);
解∶(1)
(2)
(3)
說明:如果被開方數是帶分數,在運算時,一般先化成假分數;本節根號下的字母均為正數.
例2化簡:
(1);(2);
解:(1)
(2)
讓學生觀察例題中分母的特點,然后提出,的問題怎樣解決?
再總結:這一小節開始講的二次根式的化簡,只限于所得結果的式子中分母可以完全開的盡方的情況,的問題,我們將在今后的學習中解決.
學生討論本節課所學內容,并進行小結.
(三)小結
1.商的算術平方根的性質.(注意公式成立的條件)
2.會利用商的算術平方根的性質進行簡單的二次根式的化簡.
(四)練習
1.化簡:
(1);(2);(3).
2.化簡:
(1);(2);(3)
Unit9Whenwasheborn?
Teachinggoals:
1.Learntouse“beborn”toasksbsth
2.掌握一般過去時態的以howlong,when,where等疑問詞開頭的特殊疑問句.
3.能用有關的形容詞來描述人,并能用一般過去時來談論熟知的、敬佩的人物.
Period1
Teachingprocedures:
Step1Leadingin
Greeting.AskSswhentheywerebornandwhichsportsstarstheylike.
Step2Pre-task
SBPage53,1a&1b.AskSstomakealistofinternationalsportsstarstheyknow.ShowsomesportsstarsphotostoSs
Ask:T:Who’sthat?S:That’s….
T:Whenwasheborn?S:Shewasbornin….
Pairwork:makeconversations.
教案正文隨堂記錄
Step3While-task
SBPage53,1b.Lookatthepictures.Readthenamesandtheoccupation.MakesurewhatSsshoulddo.
pletetheexercise.Checktheanswers.
SBPage53,2a&2b.Pointoutthecolumnsandreadtheheadingstoclass.Explainthemeaningofthewordsatthetopofeachcolumnifnecessary.Say,thistimefillintheinformationunderHowlong.Playtherecording,Sscompleteactivity2b.Correcttheanswers.
Step4Post-task
Pointtothechartinactivity2a.Pointoutthefill-inlinesintheconversationinactivity2c.ShowSshowtodotheactivity.AskSstoworkinpairs.Thenmaketheirownconversation.Correcttheanswers.
Step5Homework
Collecttheinformationaboutsportsstars.Thenmakecards.
教案正文隨堂記錄
Period2
Teachingcontents:Grammarfocus,SectionA3a,3b,4a,4b.
Teachingprocedures:
Step1Leadingin
Revisethepasttense.
Step2Pre-task
SBPage54,Grammarfocus.AskSstosaythequestionsandresponses.AnswerthequestionstheSsmighthave.
Step3While-task
SBPag355,3a.AskSstopointtothenamesinthechartbelowthearticle.Readthenametotheclass.
Explainthewordachievement.
Dividetheclassintotwogroups—AandB.Havethemcontinuefillingintheirowncharts,ontheirown.
SBPage55,3b.AfterSshavefinishedreadingandfillingtheiranswers,askSstoworkinpairs.
DrawthechartontheBb.AsktheSswhofinishfirsttowritetheanswersinthechart.
教案正文隨堂記錄
Correcttheanswers.
Step4Post-task
SBPage55,4a.
WritethissamplequestionontheBb.ThenasktwoSstoaskandanswerthesequestions.
AskSstotalktoseveralotherSs.Movearoundtheroomcheckingtheirprogress.
SBPage55,4b.AskSstotelltheclasswhattheylearnedaboutastudent.AllowotherSstoaskquestionsiftheydon’tunderstandsomethinganotherstudentsays.Askeachstudenttoreadatleastonestatementfromhischart.
Step5Homework(改錯)
1.Iwenttotheclassroom,butnoonewerethere.
2.LastsummerIgotoHongKong.
3.LucyandLilydidn’tlateforschoollastweek.
4.Didyourfriendboughtanewwatchyesterday?
教案正文隨堂記錄
Period3
Teachingcontents:SectionB1a,1b,2a,2b,2c.
Teachingprocedures:
Step1Revision
Checkthehomework.
Step2Pre-task
SBPage56,1a.
WriteontheBbtheeightwordsatthetopofthepage.Askastudenttothenamesofthepeopleinthepictures.
AskSstowriteoneortwowordsfromthelistundereachperson’spicture.
SBPage56,1b.
AskseveralSstoreadtheclassthewordstheywroteundereachpicture.Say,Nowworkwithagroup.Makeyourownstatementsaboutthepeopleinthepictures,usingthewordsyouwroteinyourbook.AskSstotelltheclasswhattheysaidaboutsomeofthepeople.
Step3While-task
SBPage56,2a.
教案正文隨堂記錄
Readtheinstructionsandpointoutthewordsinthelistinactivity1a.
Playtherecording.Sslistenandcirclethewordstheyhear
Checktheanswers.
SBPage56,2b.
Pointouttheeightsentences.AsktwoSstoreadthem.
PlaytherecordingandhaveSswritedowntheanswers.
Correcttheanswers.
Step4Post-task
SBPage56,2c.
AsktwoSstoreadthesampleconversation.
HaveSsworkwithapartner.Askandanswerquestionsusingthesentencesinactivity2b.
Askseveralpairstosayaconversationtotheclass.
Step5Homework
Rememberthewordslearnedinthisclass.
教案正文隨堂記錄
Period4
Teachingcontents:SectionB3a,3b,3c,4,selfcheck.
Teachingprocedures:
Step1Leadingin
AsksomeSssomequestions:Whenwereyouborn?Whendidyougettoschoolyesterday?etc.
Step2Pre-task
SBPage57,3a.
AskSstoreadthephrasesinthechart.
ThenhaveSstoreadthearticleontheirown,askSstocircleanywordsorphrasestheydon’tunderstand.
AskSstoreadtotheclassanywordsorphrasestheycircled.WritethemontheBb.AskotherSstoexplainwhattheymean.
AskSstoreadthearticleagainandfillintheinformationinthechart.
Correcttheanswers.
Step3While-task
SBPage57,3b.
教案正文隨堂記錄
AskSstousethesesentencestostarttheirarticles.
AskSstousethearticleaboutMidoriasanexample.
SBPage57,3c.
ReadtheinstructionsandaskSswhotheywriteabout.
AskSstoworkontheirown.Whentheyfinish,asktheSstoreadthearticletoapartnerandtotalkaboutthepersoninthearticle.
Step4Post-task
SBPage57,Part4.
AskSstoworkingroupsoffour.
Pointoutthesampleconversation.AskthreeSstoreadittotheclass.
ThenaskSstoworkwiththeirgroups.
一、集中教育,正面引導,提高幼兒的安全意識
在幼兒活動前,先和他們分析一下容易出現的危險情況,共同討論應該怎樣玩才安全。如我們幼兒園的戶外場地很大,分為很多區域,如大型玩具區,球類區,玩沙區,練習平衡區等等。每個區域的玩具,材料,場地都是不一樣的。為了避免幼兒發生意外事故,我們帶領幼兒到了活動區域后,先和幼兒討論應該怎樣玩器具,應注意什么,使幼兒明白是非,提高他們的安全意識,避免不安全事件的發生。同時,由于幼兒年齡小,辨別是非的能力比較弱,在教育中我們采用正面引導。在日常活動中常我們注意正面引導,對表現好的小朋友進行表揚,那么其他小朋友就會向他們學習,安全教育也如此。我們經常會舉一些小朋友注意安全的例子來進行教育,從這些正面材料使幼兒正確理解了安全知識,提高了安全意識
二、選擇多種形式,促進自我保護能力的發展
1.個別指導和同伴影響相結合的形式
在活動中對于個別能力較差的幼兒,我們加強了個別指導,因為他們對那些危險性強的項目自我保護能力差,無意識,在老師的個別指導幫助下,那些孩子會逐漸養成習慣,從而增強安全防范意識。有時同伴的影響也是很重要的,特別是看到別人遇到困難或危險,自己便會從中吸取教訓,而去摸索和探究另一種保護自我的方法,也大大的增強了自己的保護意識。
2.表揚和糾正相結合的形式
由于一些能力強的孩子有一些好的自我保護的方法,我們不斷地加以發揚、光大,使更多的孩子了解到了哪些項目應注意什么?哪些是安全的?孩子們的頭腦中會不斷出現哥哥姐姐在玩的時候的正確姿勢及安全玩的方法,從而有意、無意的提高了自身的保護意識。另外,在活動中,教師應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全面關注每一個孩子,當一旦發生險情或不安全的動作時應及時指出并幫助其糾正,這樣也提高了孩子們的自我保護的意識。
3.隨機教育及時提醒
安全教育是一個長期、連續的過程。幼兒園的孩子年齡小,自我保護意識差,每次活動前的安全教育都是必不可少的。安全教育不僅要在集體活動中進行,還應在日常生活中隨機進行,應滲透在幼兒的一日活動中。結合幼兒在活動中出現的問題,給予必要的、合理的安全教育。隨機教育,及時提醒。如小朋友在上下樓梯時,我提醒小朋友不要手拉手,不推不擠不搶,一個一個的下。喝水時排好隊,一個一個倒。在選擇戶外器具時,把小朋友分成男女兩隊,請女孩子先來拿玩具,一段時間下來,幼兒不再爭搶玩具,男孩子都懂得讓著女孩子,既培養了男孩子的紳士風度,也避免了擁擠現象的發生。使幼兒養成了良好的活動次序。 三、設計安全標志,強化安全意識
在日常生活中,老師要做有心人,發現安全隱患,及時提醒幼兒,引導幼兒討論應該用什么樣的標志來表示,確定后指導幼兒制作安全標志。如我們在設計安全標志的過程中,經過商量,決定用“紅色圓形”代表“禁止”,用“黃色三角”表示“警告”,用“綠色正方形”表示“提示”。結合戶外發現的危險情況,我指導幼兒制作了多種安全標志。如不要用手摸、不要擁擠,不要頭朝下滑,不準攀爬等多種標志。并引導幼兒討論張貼在什么位置好,最能引起小朋友的注意?通過討論,我們把“不要擁擠”的標志張貼在走廊和樓梯口,把“不要用手觸摸”的標志張貼在蕩船和秋千的鐵環處,把“禁止頭朝下”的標志張貼在滑梯處等。這樣這些標志有效地起到了提示小朋友注意安全的作用。
三、運用有效的"危險后果"教育法
在成人眼里,我們經常認為孩子年齡小,閱歷淺,什么也不懂.生怕他們受到傷害。總是喜歡反復叮囑,不能做這個不能干那個,恨不能將孩子裝進一個銅墻鐵壁的堡壘里,使之不受任何傷害。老師也是如此,孩子一有出格的行為就非常擔心。但是簡單說教并不能引起孩子的足夠重視,反復叮囑還會引起孩子的厭惡。此外,孩子整天關在教室或家里,對外面的世界一無所知,一旦放出他們就像久困的鳥兒出籠一般,什么都想去嘗試,這樣一來誰能保證不出危險呢?所以我們應適時適當地將"危險后果"告訴幼兒,通過各種手段和途徑來教育幼兒,讓幼兒從不同側面了解事物的本質。當然,讓幼兒了解的危險后果應有選擇,注意適可而止,更不能嚇唬幼兒,造成負面影響。只有這樣,才能讓幼兒真正學會如何去思考和分析事物,如何去面對這個大千世界。
四、讓孩子學會自我保護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因滑倒而摔傷的例子隨處可見,所以教給幼兒一些自我保護的技能和方法很有必要,如告訴小朋友不要奔跑,在摔倒時,要用手撐一下地,受到的傷害就會小得多;遇到陌生人不能隨便跟別人走等等。孩子們知道了一些保護方法后,這樣在遇到必須去獨自面對的問題時,他們才能避免受到傷害。
初中語文第一冊寫作輔導
湖北省公安縣孱陵中學劉芳汪明
教案
第二單元寫自己緊熟悉,最動情的東西
[教學目的]
解決學生“無米下鍋”的問題。
[教學重點]
1.了解“為什么寫”和“寫什么”的問題。
2.培養學生觀察、感受、思考,發現生活的能力。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我寫我”“我手寫我心”的作文意識。
[教學方法]積累體驗法
[教學程序]
(一)活動準備
1.準備一本《家庭(班級)成員典型言行錄》在上面記錄父母親,爺爺、奶奶、老師同學(包括自己)的那些令人難忘的、揪心揪肺的、心花怒放的、淚流滿面的、驚訝不已的、幽默俏皮的富有啟迪的、心有靈犀一點通的只言片語、一舉一動。
2、畫一張心情曲線圖,并說明心情曲線變化的原因。
(二)教學過程
一.說中感
①從《家庭(班級)成員典型言行錄》里選擇素材,進行匯報,要求切入角度小,真實有具體的事情。
②觀察心情曲線圖,以“__________的心情,為話題進行匯報,要求說出心情變化的具體原因。
二.讀中悟
1.出示例文
例文1我的啞巴母親
李春雨
我的母親是啞巴。母親不知道娘家,一輩子沒走過親戚,也沒出過遠門,她是父親用錢買來的。
母親是天生的啞巴。聽人說,在生下我之前,她沒有歡樂,沒有笑容,只有憂傷。母親只是整天干粗重的活兒,做粗糙的飯菜,像一頭辛勤耕作的牛。
我出生后,母親有了辛勤勞作后的笑容。她用咿咿呀呀的語言和甜甜的笑顏哺育我的童年。
村里的孩子常拍著我長滿瘡痂的頭,指著我的鼻尖叫著:“看哪,這是啞巴崽子,看啞巴崽子!”他們不愿和我玩,我只是整天伏在母親的背上做夢,或在她瘦小的身旁玩泥巴。那時,我只知道母親的懷抱是世界上最溫暖的地方。
我的父親喜歡在村里東游西蕩,餓了就向母親要飯吃。稍不如意,就向母親伸出那寬大的巴掌,而母親像一塊堅硬的巖石,默默地承受著。
轉眼間我已到了入學的年齡。那天,母親在父親面前咿咿呀呀很久,父親置之不理。母親“撲通”一聲跪在地上,父親還是不理。母親就抱住父親的腿不放,父親一時火起,一頓拳打腳踢,但終于把我的學費交給了母親。看著這一幕,我驚呆了,這是我平日看來默默無聲的母親嗎?她用柔弱的身體為我爭得上學的機會,從她的眼神看得出她決意讓我上學的執著和剛毅。我的眼淚撲簌簌地掉落下來。
有一次上學忘記了帶中飯。上完第一節課后,母親咿咿呀呀地向教室走來了。我趕緊躲到了一棵樹后面。母親還是發現了我,她趕緊跑過來,把飯送到我手里。這時同學們蜂擁而至,有幾個男生鄙夷地指點著母親。我覺得丟盡了臉面,狂叫著沖出人群,把飯扔到了母親那張充滿笑意的臉上。我恨她是啞巴,給我帶來嘲笑。人群一哄而散,只剩下母親驚呆地站在那里,秋風卷著落葉,在她腳下翻飛。
后來,班主任知道了這件事,他批評了那幾個男同學,也批評了我的無知。同學們從此向我投來友好的目光,我的心靈也經受了一次洗禮。期中考試結束后,學校召開家長會。我特意把母親請到了學校,在班上我當著所有家長和同學的面,深情地叫了一聲“媽媽……”。
我的啞巴母親開完會又走了。她帶著陽光,帶著微笑,走了。我望著母親遠走的背影,眼淚不禁又涌了上來……
例文2哦,長大了!
牟興
長大了,不難想像,一切都變了。
哦,長大了。過去那個抱著小皮球玩耍又整天愛哭鼻子的頑童,已經長成了一個經常抱著大籃球在球場上龍騰虎躍博得觀眾陣陣叫好的男子漢了。
哦,長大了。過去那個在商店看見一件好的的玩具就傻癡癡地站在那里半天不走,死纏著爸爸買一件的小男孩,變成了一個看見一件好玩具表面好像無動于衷、不屑一顧而心里卻打著小九九的大男孩了。
哦,長大了。過去那個只拿著小人書看的小男孩,變成了一個能夠讀通一本本幾百頁甚至上千頁的世界名著的“小博士”了。
哦,長大了。過去那個讓爸爸、媽媽彎著腰牽著小手慢慢走著的小矮個兒,變成了一個比爸爸、媽媽高一大截的小大人了。
哦,長大了。過去那個摟著爸爸脖子要爸爸講故事的小不點兒,變成了一個能夠編故事并講給小朋友們聽的“小智囊”了。
哦,長大了。過去那個看見大人們坐在一起聊天只靜靜地聽著的小男孩,變成了一個能夠天南地北、古今中外神侃一通的大男孩了。
哦,長大了,過去那個整天歪著頭,拍著手唱著《站板凳你莫搖》的小男孩,變成了只在沒人的時候輕輕哼幾句《青青的世界》的大男孩了。
哦,長大了,過去那個無憂無慮、無諳世事的小男孩,變成了一個心憂天下、胸懷世界的熱血男兒了。
哦,長大了,一切都變了。
2.學生閱讀例文并探究。
①文章寫了哪些人,哪些事,哪種情?
②文章為什么能寫得形象豐滿,情感深摯?
三、議中明
學生討論:我們的作文應該寫什么?怎么寫?
小結明確:
①寫什么?
寫
自己最熟悉的東西,包括我、學校、家庭、自然、社會。
自己——把自己的擺進去,寫我的經歷、我的個性、我的思考、我的真情。
學校——老師、同學、其他人、教學、考試、活動、競賽、友情、師生情。
自然——動靜剛柔、晨午暮夜、春夏秋冬、鳥獸蟲魚、日月星辰、花草樹木、風雨雷電。
家庭——父親母親,飲食起居、搬遷裝修、下崗調動、過節旅游、親。
社會——大街小巷、工廠公園、菜市商場、農村城市。
寫自己最動情的東西:感動、快樂、高興、煩惱、憂愁、悲哀、憤怒、幸福,喜怒哀樂憂懼、悲歡離合愁苦皆可。
②怎么寫?
1.選準一點,將自己獨特的感受,見解、情感生動形象地表達出來即可,不必太費心機,追求大而完美。
2.情感是記敘文的靈魂,要注意自己情感體驗能力的培養,去掉漠然,動情地生活,用心地寫作,我手寫我心,我筆抒我情。
四、學生作文。
參考文題:
1。那次,我真的笑(笑、生氣、傷心……)
2.我愛我家
3.學生自由擬題作文。
附:學生優秀作文
家里的一切,你們還好嗎?
湖北省公安縣孱陵中學張欣
粗略一算,我已經兩年沒有回那個真正的家了。心中的那份牽掛久久地縈繞著。
這么久沒人住,家里的一切還好嗎?也許,在所有的家具上,都已經落滿了厚厚的灰塵吧。
我坦言,自己并不是一個十分念家的人,而且我家并不豪華,但是那種特殊的感情并沒有隱退過。
在夢中,我曾經無數次地聽到過房門上掛著的風鈴的“叮叮”聲,那么的親切悅耳。我也敢十分肯定地說;“離家這么久,我還能第一時間內準確地分辨出我家關門的聲音。”我無法忘記家中的每一景。
想念那兩棵豎立在門邊的裝飾樹,我無數次地發誓一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要將它擦得干干凈凈,重放光彩。
想念那盞懸掛在客廳天花板上的大吊燈。雖然因為怕浪費電,家人都很少開它,但是它卻給了我許多幻想。我一度固執地認為,那亮得十分刺眼的燈光可以照透一切虛偽。
想念那靜靜地坐在客廳里的大紅木沙發。在酷暑里,它們給了我無數個涼爽的美好的回憶。
想念房間里的書桌,雖然在它上面并不是“書海”,但是書桌上寫作業的那種親切感,我從未忘記過。
還有那雪白的墻上掛著的吊卡,書架上堆滿的書籍,甚至陽臺上很久沒有碰過的秋千,每一景都是那樣深刻地印在我的腦海中,永遠地抹不掉。
風鈴,你還好嗎?小樹,你還好嗎?秋千,你還好嗎?多希望能再去看看你們,用心去感受你們啊!
那次,我真的很難過
湖北省公安縣孱陵中學華靜
痛苦是快樂的孿生姐妹,的確這樣。
剛上小學,爸爸就送我一只可愛的小狗,它永遠伴隨著我。它整天活蹦亂跳,舉止一點也不文雅,即使這樣,它還是很快占據了我的心靈。
小狗如一位家庭教師,時時教育著我。小狗如一位忠實的朋友,常常鼓勵著我。我對它的感情也是一天比一天強烈。
一次,我與好友到戶外騎車,我擔心小狗會很孤單,便把它一同帶上了。
到了草地上,我把小狗隨手一放。開始騎車了,卻把小狗冷漠了。我們的歡聲笑語似乎更加刺傷了它,它可憐的站在那兒,滿臉的失望與憂傷。此刻它好象非常想湊到我身邊,對我說:“小主人,我可以和你們一起玩嗎?”可惜它不會漢語,只能在那兒“汪汪汪”地叫個不停。此刻,除了我又有誰真正理解它呢?于是,我停下車,奔到了小狗跟前,一把摟起它。
我陪著小狗在綠油油的草坪上玩著,鬧著,它看上去似乎開心了很多,再也沒有了先前的孤獨感。玩累了,便跑進我的懷里,讓我抱著它,它瞇縫著眼,好象在對我開心地笑……
小狗陪著我度過的日日夜夜,我都認認真真地記在了日記本里,因為有它的日子,我真的很開心。
可在我小學畢業時,它竟無情地離我而去。我不知道我究竟做錯了什么,它要這樣來懲罰我,也許我留給它的自由空間太少太少了,它想找個自由清凈的地方去生活。但我真的很難過,整顆心都受到了強烈的撞擊……
我的眼淚情不自禁落了下來,而且整個心乃至整個生命都在為這個小生靈哭泣。那次,我真的很難過……
課堂實錄
說中感(1)
師:同學們的《家庭班級,成員典型言行家》及近段時間的“心理曲線圖”準備好了嗎?
生(一部分):準備好了。
師:還一部分同學可能還未完工,不要緊,未完工的就動用記憶,回憶一下也行,不過以后要注意勤積累,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下面開始匯報:
生一:我們爸爸睡覺喜歡打鼾,(學生笑),我曾向他提出過多次抗議,每次抗議時他總笑著說:“下次不打了,下次不打了。”可一睡覺照打不誤。為此,我拒絕同他在一個房間睡覺。有一次期中考試前,家里來了客人,爸爸又和我擠一張床,那天晚下我破例沒被爸爸的鼾聲驚醒,第二天起床一看,他的眼睛紅紅的,后來才聽媽媽說,為了不影響我考試,他那天強迫自己“失眠”了。
生二:我的媽媽非常喜歡嘮叨,我耳朵都被她的嘮叨折磨得快生繭了,后來呀,不管她嘮叨什么,我總是左耳進、右耳出,可有一回天氣變了,她要我帶傘,我沒聽。后來淋了一場雨,感冒了好幾天,后來,我明白了。媽媽的嘮叨是愛的嘮叨。
師:看來,同學們的感情極細膩,發現了愛的嘮叨,愛的鼾聲,另外的同學還有愛的發現嗎?
生三:我的父母親都在深圳打工,家里沒有大人,所以早自習我經常遲到,爸爸媽媽聽說這事后,每天早晨都在六點鐘準時給我打電話叫我起床,因長途電話貴,他們從不讓我接電話,只讓電話鈴聲催我起來。
師:母行千里擔憂兒,這也應該是愛的電話。
生四:我們家的電話卻沒有愛的感覺,爸爸喜歡打麻將,電話是牌友邀他的工具,凡給爸爸的電話,一定是他的麻友,為此,媽媽已經和他吵過很多次,他依舊不改,沒辦法,在他們的一次非常激烈的爭吵后,媽媽扯斷了電話線,現在我們家的電話不能用了,可爸爸還是喜歡打麻將。
師: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但幸與不幸也是可以轉化的,你可以發揮聰明才智、動動腦筋,用自己的力量把爸爸勸回來。
生五:我的爸爸性格很暴躁,只要我一不順他的心,他就甩甩拳頭厲聲呵斥我:“你不聽話,看老子不揍你!”馬上又要期中考試,爸爸已經給了我不挨揍的條件,每科90分以上。我這幾天很緊張,每天晚上都拼命地學習,昨天做夢都還被爸爸打了一頓,我有時真恨他,可是轉念一想:他也是望子成龍心切啊,恨就又變成了理解,不管怎樣,他必竟是我的爸爸。
師:能有如此善解人意的兒子,我相信你爸爸也會變得善解人意的。
生六:我生下來就沒有見過
爸爸,據媽媽說,我還未生下來時,為了緩解經濟壓力,爸爸出去打工,一出去就再也沒回來,至今杳無音訊,我很想見見他,哪怕他愛打麻將,哪怕他窮只要是我爸爸,讓我有一個完整的家,不讓媽媽整天愁眉苦臉就行。
(有學生眼睛濕潤了)
師:剛才這位同學號沒按要求說出家庭成員的典型言行,但是是真情的流露,所以很多同學被感動了,這也是我們今天要探討的問題——寫動情的東西。
下面大家接著說,還有“班級人物典型言行”及“情感變化”西方面內容,希望同學們匯報時全面涉及……
教案評析
作文時,學生常常感到無話可寫,寫出的文章往往沒深度,主要原因就是缺少生活的積累與感悟,再就是文章里泛濫著假大空,教會學生積累生活、感受生活,寫最熟悉的東西,抒發真情感,是本節課的宗旨,生活要積累、情感需體驗。所以教學主導方法為積累體驗。
指導之前有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家庭(班級)成員典型言行錄》就是一個積累生活的見證。作文是對生活的反映,不是生活的再現,而是生活濃縮的典型的、深刻的表現。所以,要求學生在“典型”上做文章,是對生活在提煉的基礎上積累,“說中感”是在這積累的基礎上再提煉,經過兩次提煉,表達出來的必是精華了。這實際上是在告訴學生:隨手記下生活點滴,然后披沙煉金,必會有閃光的金子。“讀中悟”中兩篇例文都屬于寫熟悉的、動情的生活的優秀代表作,學生通過自主閱讀、自主探究,對“寫什么”有了一點朦朧的概念,再討論,再延伸,“寫什么”就像一眼汩汩流動的泉水,不停地往外冒,作文也就有了無盡的題材。——寫最熟悉的東西,可僅僅如此還不行,作文要打動人,并不是有東西寫就可以了,它必須承載思想的淚和笑,承托作者的內心世界和情感,情感永遠伴隨著生命,愈是真實的,就愈是動人的,所以教師最后引導歸結:要想別人心動,得先自己情動,“我手寫我心”“我筆抒我情”,卒章顯志,畫龍點睛。
參考資料:
為了提高學生的感受力,我要他們以生活為師,激勵他們要熱愛生活,勤于思考,具體表現如下:
首先,培養對生活的新鮮感。要使作文寫得有聲有色,就要對凡人常事、對一切司空見慣的事物都充滿新鮮的感覺。只有注入了新鮮的體驗和感受,作文才會常寫常新。
——上海特級教師毛榮富《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02.3
我們有兩大生活基地,一是家庭,二是學校。同學們尚未走上社會,同社會的接觸是有限的,我們需要擴大生活視野。可以利用寒暑假和雙休日,爭取參加各種志愿者活動,或者去旅游,或者去打工,接觸更多的人和事,豐富對于社會的感性認識。這是一個方面,是一種輔助和補充。另一個主要方面,作為中學生,我們的生活范圍,經常性的畢竟還是從家庭到學校,從學校到家庭,因此在思想上就要明確意識到,家庭和學校,這才是我們現在的生活基地,我們的寫作素材主要靠這里供給。
家庭生活和學校生活,是我們最熟悉和最懷有感情的生活。我們的寫作,曾經自覺不自覺的利用了這里提供的大量素材。但同時你也不免感到,家庭和學校都太平淡、太單調,每天吃飯睡覺,上課下課,寫來寫去有什么意思,有多少好寫呢?這是由于習以為常,感覺鈍化,“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但也說明,我們對這兩塊生活基地,雖說熟悉,卻還不完全了解,雖有感情,卻還關心不夠。因此我建議大家,不妨先來摸摸底,看看我們擁有的生活礦藏,究竟有多大,究竟有多深,可能開采出多少礦石?當然,生活是沒有底的,開采當中還會有新的發現,探明的儲藏可能一下子擴大許多倍,老礦旁邊可能有新礦,開采石油可能發現天然氣。本篇只揭個蓋子,讓大家大概瞧一瞧。
一、記敘文的內容,不外人、事、物、情。每個家庭、學校的生活,正是涵蓋了這四個方面,不斷向我們發出信息,讓我們篩選、整合,以獲取寫作的素材。應該說,這兩座礦藏,對我們來說,是夠大的了。
二、家庭生活和學校生活,都不是靜止不動的。它們都有過去、現在和未來,在時間的長河中不停地流淌著。日常的微小的變化不一定看得出,但是春去秋來,開學放假,家中的食譜變了,校園的花草變了,人們的衣著變了。90年代跟80年代不一樣,世紀之交跟90年代前期、中期不一樣,初中跟小學不一樣。到處在進行基礎建設,城市變了,農村變了,道路變了。多少個家庭遷進新居,家電更新換代。多少幢現代化的教學大樓矗起,開設微機課的學校越來越多。希望工程舉世矚目,貧困山區的學生從破陋的教室搬進嶄新的校舍,其變化,其意義,不亞于大城市中一些先進學校同世界聯網。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能靈活運用直接開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及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能夠根據一元二次方程的結構特點,靈活擇其簡單的方法.
(二)能力訓練點:通過比較、分析、綜合,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通過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系,培養學生用聯系和發展的眼光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樹立轉化的思想方法.
二、教學重點、難點和疑點
1.教學重點:熟練掌握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教學難點: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3.教學疑點:對“選擇恰當的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中“恰當”二字的理解.
三、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解一元二次方程有四種方法,四種方法各有千秋,究竟選擇什么方法最適當是本節課的目標.在熟練掌握各種方法的前提下,以針對一元二次方程的特點選擇恰當的方法或者說是用簡單的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是本節課的目的.
(二)整體感知
一元二次方程是通過直接開平方法及因式分解法將方程進行轉化,達到降次的目的.這種轉化的思想方法是將高次方程低次化經常采取的.是解高次方程中的重要的思想方法.
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中,平方根的概念為直接開平方法的引入奠定了基礎,符合形如(ax+b)2=c(a,b,c常數,a≠0,c≥0)結構特點的方程均適合用直接開平方法.直接開平方法為配方法奠定了基礎,利用配方法可推導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配方法和公式法都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通法.后者較前者簡單.但沒有配方法就沒有公式法.公式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最常用的方法.因式分解的方法是獨立的一種方法.它和前三種方法沒有任何聯系,但蘊含的基本思想和直接開平方法一樣,即由高次向低次轉化的一種基本思想方法.方程的左邊易分解,而右邊為零的題目,均用因式分解法較簡單.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復習提問
(1)將下列方程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指出二次項系數,一次項系數及常數項.
(1)3x2=x+4;
(2)(2x+1)(4x-2)=(2x-1)2+2;
(3)(x+3)(x-4)=-6;
(4)(x+1)2-2(x-1)=6x-5.
此組練習盡量讓學生眼看、心算、口答,使學生練習眼、心、口的配合.
(2)解一元二次方程都學過哪些方法?說明這幾種方法的聯系及其特點.
直接開平方法:適合于解形如(ax+b)2=c(a、b、c為常數,a≠0c≥0)的方程,是配方法的基礎.
配方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通法,是公式法的基礎,沒有配方法就沒有公式法.
公式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通法,較配方法簡單,是解一元二次方程最常用的方法.
因式分解法:是最簡單的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但只適用于左邊易分解而右邊是零的一元二次方程.
直接開平方法與因式分解法都蘊含著由高次向低次轉化的思想方法.
2.練習1.用直接開平方法解方程.
(1)(x-5)2=36;(2)(x-a)2=(a+b)2;
此組練習,學生板演、筆答、評價.切忌不要犯如下錯誤
①不是x-a=a+b而是x-a=±(a+b);
練習2.用配方法解方程.
(1)x2-10x-11=0;(2)ax2+bx+c=0(a≠0)
配方法是解決代數問題的一大方法,用此法解方程盡管有點麻煩,但由此法推導出的求根公式,則是解一元二次方程最通用也是最常用的方法.
此練習的第2題注意以下兩點:
(1)求解過程的嚴密性和嚴謹性.
(2)需分b2-4ac≥0及b2-4ac<0的兩種情況的討論.
此2題學生板演、練習、評價,教師引導,滲透.
練習3.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練習4.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1)x2-3x+2=0;(2)3x(x-1)+2x=2;
解(2)原方程可變形為3x(x-1)+2(x-1)=0,
(x-1)(3x+2)=0,
x-1=0或3x+2=0.
如果將括號展開,重新整理,再用因式分解法則比較麻煩.
練習5.x取什么數時,3x2+6x-8的值和2x2-1的值相等.
解:由題意得3x2+6x-8=2x2-1.
變形為x2+6x-7=0.
(x+7)(x-1)=0.
x+7=0或x-1=0.
即x1=-7,x2=1.
當x=-7,x=1時,3x2+6x-8的值和2x2-1的值相等.
學生筆答、板演、評價,教師引導,強調書寫步驟.
練習6.選擇恰當的方法解下列方程
(1)選擇直接開平方法比較簡單,但也可以選用因式分解法.
(2)選擇因式分解法較簡單.
學生筆答、板演、老師滲透,點撥.
(四)總結、擴展
(1)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中,公式法是最主要的,最通用的方法.因式分解法對解某些一元二次方程是最簡單的方法.在解一元二次方程時,應據方程的結構特點,選擇恰當的方法去解.
(2)直接開平方法與因式分解法中都蘊含著由二次方程向一次方程轉化的思想方法.由高次方程向低次方程的轉化是解高次方程的思想方法.
四、布置作業
1.教材P.21中B1、2.
2.解關于x的方程.
(1)x2-2ax+a2-b2=0,
(2)x2+2(p-q)x-4pq=0.
4.(1)解方程
①(3x+2)2=3(x+2);
(2)方程(m2-3m+2)x2+(m-2)x+7=0,m為何值時①是一元二次方程;②是一元一次方程.
五、板書設計
12.2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二)
四種方法練習1……練習2……
1.直接開平方法…………
2.配方法
3.公式法
4.因式分解法
六、作業參考答案
1.教材P.2B.1(1)x1=0,x2=;(2)x1=,x2=;
2:1秒
2.(1)解:原方程可變形為[x-(a+b)][x-(a-b)]=0.
x-(a+b)=0或x-(a-b)=0.
即x1=a+b,x2=a-b.
(2)解:原方程可變形為(x+2p)(x-2q)=0.
x+2p=0或x-2q=0.
即x1=-2p,x2=2q.
原方程可化為5x2+54x-107=0.
(2)解①m2-3m+2≠0..
m1≠1,m2≠2.
當m1≠1且m2≠2時,此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情境認識角,能正確找出(指出)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來做角。
2、在操作活動中體驗感知角有大小,會用多種方法來比較角的大小。
3、在創造性使用工具和材料來制作一個角和比較角的大小的過程中,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教學重難點:
認識角,感知角的大小和邊叉開的大小有關,與邊的長短無關。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入“角”
1、導入:瞧,這是什么?(三角尺)你知道為什么它叫三角尺嗎?(因為它有三個角)
2、揭題:角是有哪幾部分組成的呢?怎樣的圖形是角呢?它又有哪些特征呢?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角,研究角。(板書:認識角)
二、觀察實物,認識角
1、初步感知角
(1)師:誰能上來在三角尺上選一個角指一指?(生一般只能指出一個點)
師:老師明白了,你們指出的角是這樣的(黑板上畫1個點)。問:這是一個角嗎?這是什么呀?(點)
師:對,1個點,除了要指這個點,還要再指出什么才是一個角呢?誰再來試試?
生指師引導:對,大家有沒有看到,他不但指出了這個點,還指出了和這個點連著的兩條線,看明白了嗎?(在黑板上畫兩條邊)
師:小朋友們伸出手指一起來跟老師指一指(示范指角:這是1個角)
(2)師:在三角尺上你還能找到另外的兩個角嗎?(指名生上來指)
(3)師:小朋友身邊都有三角尺,請你在自己的三角尺上選一個角指指。
(4)師:現在請小朋友用選定的這個角戳戳自己的手心,感覺怎么樣?(點很尖)
再摸摸兩條線,感覺這線怎么樣?(平平的、直直的)
2、抽象角
(1)師:小朋友,剛才我們在三角尺上找到了三個角(課件出示),數學書的封面上有角嗎?想一想一共有幾個角呢?誰來指指看?(邊指邊說:這是1個角)
師: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針也形成了一個角,誰來指一指?(生指)
(2)師:現在老師在每幅圖上選一個角移下來(點擊課件),看,這三個圖形都叫角,他們擺的不一樣,但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同桌討論:都有一個尖尖的點,兩條直直的線,還有1條小弧線。
3、角的各部分名稱
指出:這條小弧線,是角的符號。角就是由一個尖尖的點和兩條直直的線組成的。我們把這個點叫作角的“頂點”(板書:頂點),從頂點出發的這兩條直直的線叫作角的“邊”。
這是角的一條邊(板書:邊,),這是角的另一條邊。(板書:邊)
電腦第1個角:一起說說,這是角的什么?(頂點)這是什么?(邊)
4、角的組成
問:那么,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呢?(板書:角有1個頂點,2條邊)
師:誰來指一下另外兩個角的頂點和邊分別在哪里?
三、判斷比較,內化特征
1、判斷角
師:小朋友,現在你們對角有點感覺了嗎?那我們來玩一個快速反應的游戲。(出示:“想做”T1)下面哪些圖形是角?是角的我們用“√”表示,不是角的,我們用“×”表示。我說一二三,大家一起判斷,行不行?(學生判斷思考,哪些是角,哪些不是,為什么?)
(旋轉最后1個角)追問:這是角嗎?為什么?
小結:看來,要判斷是不是角,要看有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直直的邊。
2、找角
(1)教室里的角
師:小朋友們認識了角,你能在我們教室里找到角嗎?找找看。(頂點和邊指一指)
(2)圖形上的角
師:小朋友真厲害,能從這么多的物體上找到角,其實在一些平面圖形中也有角!你知道這些圖形各有幾個角嗎?如果你找到了角就給它畫上小弧線作為標記,找到幾個就填在括號里。
投影作業,交流講解。
3、做角
師:剛才小朋友找到了很多角,那你想做一個角嗎?(想)老師給大家準備了3種材料:小棒、吸管、長方形紙片。
提出要求:(課件出示)
(學生做角)展示,匯報。(1)小棒搭出1個角:兩根小棒看成角的兩條邊。
(2)折吸管:吸管彎曲處當作角。
(3)折長方形紙片:可以用小弧線標出折出的新角。
四、比較辨析,體驗角的大小
師:小朋友用不同的材料做出了不同的角,真了不起。老師也做了一個角,是個特別的角,兩條邊還能怎么樣?(能活動)像這樣的角就叫做活動角。你想做嗎?請小朋友用口袋里的綠色塑料條做一個活動角。(生操作)
師:把你的活動角拿起來看看能不能活動?
(一)感受角有大小
1、師:你能把你的活動角變大嗎?試試看(生操作)你是怎么把角變大的?(把角的兩條邊拉開),指出:這個拉開就是張開。(把角的兩條邊張開,角就變大)
問:如果把角的兩條邊合攏,小朋友合攏看看(生操作)角就怎么樣?
小結:對呀!把角的兩條邊張開,角就(變大),把角的兩條邊合攏,角就(變小)。看來,角是有大有小的。(板書:角是有大有小的)
2、師:你在生活中也見過這種可以變大變小的角嗎?
A、剪刀(實物):剪刀上的角在哪里?(兩個刀口夾的部分是角)
師:其實,剪刀就是一個活動角。小朋友,用剪刀剪東西時我們先要把剪刀怎么樣?(張開),角就變(大)。剪的時候就要把剪刀(合攏),角就變(小)。
B、扇子(課件):折扇上也藏著活動角,我們可以把扇子的兩個扇柄看作角的兩條邊。當我們慢慢打開扇子,你能發現扇面上的角有什么變化嗎?(變大)想想看,怎樣可以讓扇面上的角變小呢?(把扇子慢慢合上,角變小)
(二)比較角的大小
1、觀察法(3
個鐘面)
師:鐘面上轉動的時針和分針也會形成大小不同的角。你能看出哪個角最大,哪個角最小嗎?
指出:我們一眼就能看出第三個角最大,第二個角最小。
2、重疊法
師:老師這兒還有兩個角(板貼教具),你看看哪個角大,哪個角小?(學生猜)看來我們不能一眼準確的看出誰大了?你能想出好辦法來比一比嗎?(生演示,并說說怎么比的)
3、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
師:把兩個角的頂點重合,其中的一條邊也重合,看另一條邊,很明顯白色的角的邊在外面,所以白的角大。
(剪短白角的邊)問:現在哪個角大?說說自己的想法。(一般學生會說黃角大)
(活動角)集體講解:角的大小跟邊的長短無關,而是跟兩條邊張開的大小有關。把角的兩條邊張開,角就變大,把角的兩條邊合攏,角就變小。(重疊法)
五、課堂總結,內化角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認識了角,如果你是角,你準備怎么像大伙介紹自己呢?
《觸摸春天》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五組第17課課文,篇幅不長,卻通過文本描述讓我們走進了一位熱愛生活、珍惜生命的盲童安靜多姿多彩的內心世界。作者細膩的描述和得出的人生感悟“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創造一個屬于自己的繽紛世界”這一人生命題,讓我們對生命的價值和意義產生積極的思考。
【學情分析】
生命的真諦是什么,生命的意義何在。學生年齡較小,生活經驗不夠豐富,對生命的體會不夠深刻。利用現代技術資源,通過對張海迪、海倫?凱勒、千手觀音的演員等人物拓展,讓學生感受生活的美好,激發對生命的思考,明白“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創造一個屬于自己的繽紛世界”的道理,珍惜生命,熱愛生命。
【教學目標】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蘊含的道理。
3. 體會盲童對生活的熱愛,懂得熱愛生活、珍愛生命。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體味安靜的內心世界,感受盲童對生活的熱愛,感受作者對生命的關愛,懂得珍愛生命,熱愛生活。
【教學難點】
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
【教學過程】
一、品析語句,感悟奇跡
1. 品析語句:安靜創造了哪些奇跡?
A. 奇跡一:她走得很流暢,沒有一點兒磕磕絆絆。
從哪個詞語看出“奇跡”?你是如何理解的?
(指導朗讀,個人讀、男女生合作讀)
接下來,安靜又創造了第二個奇跡――
B. 奇跡二:她慢慢地伸出雙手,在花香的引導下,極其準確地伸向一朵沾著露珠的月季花。
什么是極其準確?為什么能極其準確地摸到月季花?
指導朗讀:
一次朗讀體會:根據學生的感悟指導學生讀出自己的感受。
二次朗讀體會:在這“極其準確”的背后,融入了多少安靜對自然、對生活的熱愛之情啊!讓我們邊讀邊想象安靜深情地伸向月季花的畫面,邊用心來體會吧!
最讓人意想不到的奇跡是――
C. 奇跡三:安靜的手指悄然合攏,竟然攏住了那只蝴蝶,真是個奇跡!
理解:悄然合攏、奇跡。
2. 多么令人心動的一刻啊!我們再來讀讀這美好的畫面吧!
(課件出示三個奇跡片段)
二、細讀體會,深入感悟
1. 安靜意外地攏住了那只蝴蝶,蝴蝶在她的手指間撲騰,后來她是怎么做的?
哪句話提到了?
2. 蝴蝶和安靜之間會有怎樣的對話?
三、整體回顧,揭示主題
1. 在這個清香裊裊的早晨,安靜告訴我這樣的道理――(出示: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能創造一個屬于自己的繽紛世界。)
課文中的“誰”指的是?只能是安靜嗎?還能是誰?
2. 張海迪、海倫?凱勒的事跡介紹,了解生命的真諦。
3. 相機出現一張張平凡人在平凡崗位上創造屬于自己的繽紛世界的圖片,
補充:_____有生活得權利,_____能創造一個屬于自己的繽紛世界。
4. 配樂朗讀。在音樂中感動,在音樂中感悟。
五、拓展閱讀
搜集“熱愛生命”的感人故事,舉行一次班級讀書會。
【點評】
葉瀾老師曾經說:“我們的語文教學,只有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語言文字,才能使其變為生命的涌動。”《觸摸春天》這篇課文真切的描寫了一個叫安靜的盲童在春天充滿花香的早晨竟然捉住了一只蝴蝶,并將蝴蝶放飛的故事,表達了盲童熱愛生活、珍愛生命的強烈追求,并感動著我,感動著我們。
由于本課的話題凝重、深沉,學生年齡較小,生活經驗不夠豐富,如何深入體會一些關鍵語句的含義,就成為這課的教學重點。
教師在執教時以兩個問題組織教學:
問題一:盲童安靜創造了哪些奇跡?
圍繞著這個問題串起了3個重點句的學習。抓住關鍵詞“極其準確”“攏”等感受奇跡,又通過反復的朗讀促理解。以男女讀、點名讀、引讀、齊讀等多種方法,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他們的學習欲望,能帶領學生以讀悟情、以讀生思,在讀中品、品中讀。經過學生自己的朗讀體會,無聲的文字轉化為了有聲的鮮活的語言,讓學生走進了文本,走進了安靜的內心世界,平面的文字變成了立體的畫面。
問題二:“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能創造一個屬于自己的繽紛世界。”課文中的“誰”指的是?只能是安靜嗎?還能是誰?
這是課文所闡述的道理,由于學生閱歷淺,對那些身殘志堅、創造生命奇跡的人不太了解。這時,教師適時補充張海迪、海倫?凱勒的事跡讓學生感受到他們都是殘疾人,都是熱愛生活的人,都能創造屬于自己的繽紛世界。再出示各行各業平凡的人們,在各自平凡的崗位上創造屬于自己的繽紛世界,拉近生活,孩子們又一次達到了情感,為體會: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創造一個屬于自己的繽紛世界,做了很好的鋪墊,從而讓學生理解這句話所包含的意味和道理。
一、填空題(每空1分,共23分)1. 如果你在一塊平面鏡中看到一位同學的眼睛,那么,這位同學 通過這面鏡子看到你的眼睛。(填“會”或“不會”)這是因為 。2. 雨后晴朗的夜晚,為了不踩到地上的積水,人們根據生活經驗判斷:迎著月光走,地上 的是水;背著月光走地上 的是水。(“發亮”或“發暗”)新 3. 噪聲也叫“隱形殺手”,現代城市在需要安靜的環境附近常常有如圖3所示的 標志。4.如圖4所示,物體的長度為 cm5.人們根據 能夠辨別出不同的人發出的聲音。6.如圖6所示是甲、乙兩種物質熔化時的溫度-時間圖象,其中物質___是晶體,它的熔點是____℃,在第6 min時,這種晶體處于_____________狀態. 7.太陽光穿過樹林,形成光柱是光的 現象;雨過天晴,遠處的天空,出現美麗的彩虹是光的 現象。8. 如圖8所示,一束光在空氣和玻璃兩種介質的界面上同時發生反射和折射(圖中入射光線、反射光線和折射光線的方向均未標出),其中折射光線是 (用字母表示),反射角等于.折射角 。9.如圖9所示的寒暑表的示數是 。
10. 一次,小明在家寫作業時在書桌的玻璃臺板上面滴了一滴水,透過水滴看下去,他發現壓在臺板下面的動畫圖片上的文字變大了.這是由于此時的水滴相當于一個,圖片上的文字經過水滴折射后形成一個放大的像(填“實”或“虛”);如果小明以2m/s的速度走近豎直的平面鏡,那么他的像相對他的速度是 。11.如圖11甲所示是使用托盤天平時的實驗情景,請你指出存在的兩處錯誤:(1) 、 . (2)糾正錯誤后,天平平衡時砝碼和游碼的示數如圖 乙所示,則被測物體的質量為 g. 12. 等質量的兩個實心物體,若兩物體的體積之比是4∶3。那么這兩個物體的密度之比是 ,質量之比是 。二、單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3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選項,請把正確選項的字母填寫在對應的括號內)13. 美麗的詩句中也有物理:“滿眼風波多閃灼,看山恰似走來迎,仔細看山山不動,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來迎”和“是船行”兩句所選的參照物分別是( )A 船和山 B 山和船 C 地面和山 D 河岸和流水14. 某輛汽車以4 m/s的速度從甲地開往乙地,當行駛完一半路程時改用6 m/s的速度行駛到乙地,已知甲、乙兩地相距2 400 m,則汽車在甲、乙兩地的平均速度為()A.10 m/s B.5 m/s C.4.8 m/s D.6 m/s15. 關于聲現象,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相同 B.只要物體在振動,我們就一定能聽到聲音C.聲音只能傳遞信息 D.高速公路兩旁安裝的隔音板是為了阻斷噪聲的傳播16.將發聲的音叉與面頰接觸,有“麻”的感覺,這使我們體會到了()A.發聲的物體在振動 B.聲音能通過固體傳播C.真空不能傳播聲音 D.聲音傳播是能量傳播17.如圖17所示的符號分別代表四種天氣現象,其中主要通過液化形成的是() 18.如圖18所示的現象中,屬于汽化的是()19. 圖19中,小貓在平面鏡前欣賞自己的全身像,此時它所看到的像是圖中的( )20. 如圖20所示是鐘表在平面鏡中的像,則實際時間為( )A.11∶55 B.12∶05 C.5∶25 D.6∶3521. 潛在水中的人從水中觀看岸上的路燈,他看到的燈跟燈的實際位置相比較() A.低一些 B.高一些 C.不變 D.條件不足,無法判斷22. 某同學將一支點燃的蠟燭放在距凸透鏡15cm處時,在光屏上得到一個縮小的像,當蠟燭距透鏡9cm時,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放大的像,這個凸透鏡的焦距可能是()A.10cm B.8cm C.6cm D.4cm 23. 加熱一定質量的水,其溫度與時間關系如圖23中實線a所示.若其他條件不變,只將水的質量增加,則溫度與時間的關系圖正確的是()A.a B.b C.c D.d24.一物體經凸透鏡在光屏上成一個實像,如果這時用紙將透鏡遮住一半,則()A.屏上不能成像 B.屏上成像是原來的一半C.要移動光屏,才能成清晰的像 D.屏上仍成原來的像,但比原來的暗25. 如圖25所示,是甲.乙兩種物質質量與體積的關系圖象,則( )A.乙的密度大 B.甲的密度大 C.一樣大 D.無法確定26.下列物態變化過程中,出現放熱的是()A.灑在地上的水變干了 B.加在飲料中的冰塊熔化為水C.空氣中的水蒸氣變成霧 D.用久了的白熾燈燈絲變細了27. 某自動扶梯用20 s可將站立于扶梯上的人送上樓,扶梯不動時走上去要30 s,人沿運動的扶梯走上去需要時間()A.50 s B.10 s C.12 s D.20 s三.作圖題(共14分。要求:用尺規規范作圖,誤差不能過大,有作圖痕跡,)28. 在圖中,AO、BO'為點光源S射向平面鏡的兩條入射光線,請在圖中標出點光源S和像S'的位置,簡述求作方法(6分)并畫出光路圖(2分). 29.如圖29所示,由點光源S發出的某一條光線射到空氣和水的分界面上,同時發生反射和折射,其反射光線過點P,折射光線過點Q,試在圖中按題意畫出光路圖。(2分)30.在圖30中,根據入射光線和對應的折射光線,在圖中的虛線框內畫出適當類型的透鏡。(4分)四.探究與實驗題(每問1分,共24分)31. 如圖31所示是小方同學用兩只外形相同的蠟燭“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1)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鏡,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點,便于確定 。 (2)選取相同的蠟燭,是為了便于比較像和物體的 關系。(3)在實驗過程中,把一只點燃的蠟燭放在玻璃板前,再將另一支 蠟燭(選填“點燃”或“不點燃”)放在玻璃板的后面來回移動,直到看上去跟前面的蠟燭的像 。(4)當點燃的蠟燭放在玻璃板前面20cm的A處時,玻璃板后B 處的蠟燭好像也被“點燃”了;移去B處的蠟燭,將光屏放在B處,發現光屏上并沒有蠟燭的像,這說明平面鏡所成的像是 像。(5)小方將玻璃板移去,在玻璃板位置放一個凸透鏡,B處放光屏,發現光屏上恰好成倒立、等大的蠟燭的像,則該凸透鏡的焦距為 cm。32.張華和同學到東海島鋼鐵基地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張華拾到一個小金屬零件,他很想知道這個零件是什么材料做成的,就把它帶回學校利用天平和量筒來測定這個零件的密度.具體操作如下:(1)把天平放在 上,并將游碼移至標尺左端零刻線處;調節天平橫梁平衡時,發現指針在分度盤標尺上的位置如圖32甲所示,此時應將平衡螺母向(填“左”或“右”)調節. (2)用調節好的天平測零件的質量.天平平衡時, 砝碼的質量及游碼在標尺上的位置如圖32乙所示,則零件的質量為g,用量筒測得零件的體積如圖32丙所示,則零件的體積為cm3,由此可算得小金屬零件的密度為g/cm3. (3)若該零件磨損后,它的密度將(填“變大”“變小”或“不變”).33. 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的實驗中.(1)把物體放在2倍焦距外,在光屏上能夠觀察到的像是 、 立的 像.利用這一原理制成 .(2)把蠟燭放在2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間的位置時,在光屏上出現清晰的燭焰像,此時蠟燭的像到凸透鏡的距離所在范圍是 ,利用這一原理制成 .(3)把蠟燭放在一倍焦距以內的位置, (填“能”或“不能”)在屏上看到像,利用這一原理制成 .(4)由實驗可以得到的規律是:當蠟燭從遠處向透鏡靠近時,像逐漸 透鏡,像的大小逐漸 ,當蠟燭位于 時,可以在光屏上接收到像,并成實像;當蠟燭位于 時,不能夠在光屏上接收到像,并成虛像.五.計算題(9分。要求:寫出必要的步驟及公式)34. 實驗室中有一種瓶子專用于測定液體密度,這種瓶子叫密度瓶.若瓶子的質量是10 g,裝滿水后,水和瓶子的質量是20 g.裝滿油后,油和瓶子的質量是18 g,求這種油的密度.
二、13.A 14.C 15.D 16.A 17.C 18.A 19.C 20.B 21.B 22.C 23.C24.D 25.B 26.C 27.C三、28.第一步,反向延長入射光線,交于一點S即為發光點;(2分) 第二步,作S關于鏡面的對稱點S';(2分) 第三步,分別連接S'O、S'O'并延長,OA'O'B'即為反射光線。(2分) 說明:第二、三步用其他方法做對同樣給分。30.甲圖凸透鏡,乙圖凹透鏡。四、31.⑴像的位置 ⑵大小 ⑶不點燃 重合 ⑷虛 ⑸1032.⑴水平臺或水平桌面 右 ⑵62 20 3.1 ⑶不變。33.⑴縮小 倒 實 照相機⑵大于2倍焦距 投影儀、幻燈機 ⑶放大鏡⑷遠離 變大 焦點以外 焦點以內。34.解:水的質量:m水=20 g-10 g=10 g,……………………………………(2分)瓶的容積:V=m水/ρ水=10 g/1 g/cm3=10 cm3,………………………(2分)
一、選擇題(每題3分,共30分)
1、在ABC和DEF中,AB=DE,∠B=∠E,如果補充一個條件后不一定能使ABC≌DEF,則補充的條件是()
A、BC=EFB、∠A=∠DC、AC=DFD、∠C=∠F
2、下列命題中正確個數為()
①全等三角形對應邊相等;
②三個角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
③三邊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
④有兩邊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
A.4個B、3個C、2個D、1個
3、已知ABC≌DEF,∠A=80°,∠E=40°,則∠F等于()
A、80°B、40°C、120°D、60°
4、已知等腰三角形其中一個內角為70°,那么這個等腰三角形的頂角度數為()
A、70°B、70°或55°C、40°或55°D、70°或40°
5、如右圖,圖中顯示的是從鏡子中看到背后墻上的電子鐘讀數,由此你可以推斷這時的實際時間是()
A、10:05B、20:01C、20:10D、10:02
6、等腰三角形底邊上的高為腰的一半,則它的頂角為()
A、120°B、90°C、100°D、60°
7、點P(1,-2)關于x軸的對稱點是P1,P1關于y軸的對稱點坐標是P2,則P2的坐標為()
A、(1,-2)B、(-1,2)C、(-1,-2)D、(-2,-1)
8、已知=0,求yx的值()
A、-1B、-2C、1D、2
9、如圖,DE是ABC中AC邊上的垂直平分線,如果BC=8cm,AB=10cm,則EBC的周長為()
A、16cmB、18cmC、26cmD、28cm
10、如圖,在ABC中,AB=AC,AD是BC邊上的高,點E、F是AD的三等分點,若ABC的面積為12,則圖中陰影部分的面積為()
A、2cm²B、4cm²C、6cm²D、8cm²
二、填空題(每題4分,共20分)
11、等腰三角形的對稱軸有條.
12、(-0.7)²的平方根是.
13、若,則x-y=.
14、如圖,在ABC中,∠C=90°AD平分∠BAC,BC=10cm,BD=6cm,則點D到AB的距離為__.
15、如圖,ABE≌ACD,∠ADB=105°,∠B=60°則∠BAE=.
三、作圖題(6分)
16、如圖,A、B兩村在一條小河的同一側,要在河邊建一水廠向兩村供水.
(1)若要使自來水廠到兩村的距離相等,廠址P應選在哪個位置?
(2)若要使自來水廠到兩村的輸水管用料最省,廠址Q應選在哪個位置?
請將上述兩種情況下的自來水廠廠址標出,并保留作圖痕跡.
四、求下列x的值(8分)
17、27x³=-34318、(3x-1)²=(-3)²
五、解答題(5分)
19、已知5+的小數部分為a,5-的小數部分為b,求(a+b)2012的值。
六、證明題(共32分)
20、(6分)已知:如圖AE=AC,AD=AB,∠EAC=∠DAB.
求證:EAD≌CAB.
21、(7分)已知:如圖,在ABC中,AB=AC,∠BAC=120o,AC的垂直平分線EF交AC于點E,交BC于點F。
求證:BF=2CF。
22、(8分)已知:E是∠AOB的平分線上一點,ECOA,EDOB,垂足分別為C、D.求證:(1)∠ECD=∠EDC;(2)OE是CD的垂直平分線。
23、(10分)(1)如圖(1)點P是等腰三角形ABC底邊BC上的一動點,過點P作BC的垂線,交AB于點Q,交CA的延長線于點R。請觀察AR與AQ,它們相等嗎?并證明你的猜想。
(2)如圖(2)如果點P沿著底邊BC所在的直線,按由C向B的方向運動到CB的延長線上時,(1)中所得的結論還成立嗎?請你在圖(2)中完成圖形,并給予證明。
一、選擇題(每題3分,共30分)
CCDDBABCBC
二、填空題(每題3分,共15分)
11、1或312、±0.713、214、4cm15、45°
三、作圖題(共6分)
16、(1)如圖點P即為滿足要求的點…………………3分
(2)如圖點Q即為滿足要求的點…………………3分
四、求下列x的值(8分)
17、解:x³=………………………………2分
x=…………………………………2分
18、解:3x-1=±3…………………………………2分
①3x-1=3
x=……………………………………1分
②3x-1=-2
x=……………………………………1分
五、解答題(7分)
19、依題意,得,
a=5+-8=-3……………2分
b=5--1=4-……………2分
a+b=-3+4-=1…………2分
==1…………………1分
六、證明題(共34分)
20、(6分)證明:∠EAC=∠DAB
∠EAC+∠DAC=∠DAB+∠DAC
即∠EAD=∠BAC………………2分
在EAD和CAB中,
……………3分
EAD=CAB(SAS)…………1分
21、(7分)解:連接AF
∠BAC=120°AB=AC
∠B=∠C=30°………………1分
FE是AC的垂直平分線
AF=CF
∠FAC=30°…………………2分
∠BAF=∠BAC-∠CAF
=120°-30°
=90°……………………1分
又∠B=30°
AB=2AF…………………………2分
AB=2CF…………………………1分
22、(9分)證明:(1)OE平分∠AOBECOAEDOB
DE=CE………………………2分
∠EDC=∠ECD………………1分
(2)∠EDC=∠ECD
EDC是等腰三角形
∠DOE=∠CDE………………………………1分
∠DEO=∠CEO………………………………1分
OE是∠DEC的角平分線…………………2分
即DE是CD的垂直平分線…………………2分
23、(12分)解:(1)AR=AQ…………………………………………1分
ABC是等腰三角形
∠B=∠C……………………………………1分
RPBC
∠C+∠R=90°
∠B=∠PQB=90°………………………………1分
∠PQB=∠R……………………………………1分
又∠PQB=∠AQR
∠R=∠AQR……………………………………1分
AQ=AR…………………………………………1分
(2)成立,依舊有AR=AQ………………………1分
補充的圖如圖所示………………1分
ABC為等腰三角形
∠C=∠ABC………………1分
PQPC
∠C+∠R=90°
∠Q+∠PBQ=90°…………1分
PBQ=∠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