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2 15:07:15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英語教學效率論文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大學英語作為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在高校課程體系的改革中處于舉足輕重的地位,因為眼下是一個高科技競爭和高度信息化的時代。面對知識經濟的挑戰和人才的激烈競爭,英語作為一種獲取各種專業知識和信息的工具已顯得十分重要。加入WTO以后,我國的各行各業直接面對國際大市場,日益頻繁的國際交往和日新月異的科技發展對人才培養的質量標準越來越高,如何培養綜合素質高,外語交際能力強的復合型人才,這是大學英語課程改革的熱點問題,也是難點問題,值得我們認真探索和研究。
2、大學英語教學的現狀與分析
大學英語是一門把語言內容轉化為具體行為能力的課程,它潛意識地把語言的學習和語言的運用結合在語言的整體行之上,它是一種特殊行為和能力的結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們愈加感到現行的大學英語教學費時低效,不能適應我國現代化建設和國際化交流對人才素質的要求,這一問題已引起社會的普遍關注,從小學到大學,雖然教師、學生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英語學習上,但效果卻不如人意,究其原因:
1).教師和學生就如何“教書”和如何“學習”都存在認識上的誤區,重知識傳授與學習,輕能力培養與訓練,結果是教師講得多,學生練得少,老師在課堂上講得再精彩,學生充其量只是裝知識的“容器”,被動地聽,被動地記筆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思維創造性得不到充分地發揮,形成了“剃頭挑子一頭熱”的狀況,其結果是教師憤然,學生茫然。
2).隨著招生數量逐年增加,生源質量每況愈下,大多數學生英語基礎差,學習能力也差。導致了學風方面的種種問題。
3).學習與運用脫節,導致了教學雙方的消極互動,使學生經歷了學習失敗的消極體驗,挫傷了學生的自信心,使教學難以獲得滿意成效。
4).教師的教學技能和教學手段傳統單一,抽象化,程式化,缺乏語言學習的氛圍,激發不起語言學習的興趣。
5).教學缺乏研究,“重教學,輕教研”的傾向在教師中普遍存在。他們只注重埋頭上課,不重視教學理論、教學規律和教學方法的總結和研究。
上述因素直接影響和制約著大學英語教學的質量和效果。
3、大學英語教學的思考與對策
當前,面對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形勢,大學英語教學質量面臨著嚴峻的挑戰。為了扭轉大學英語教學高投入、低產出的不良局面,我們的思考與對策必須圍繞“教”與“學”的問題展開研討,應從教育理念、教學思想、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教學質量管理五個方面入手深化教學改革,從根本上實現“五個轉變”。
3.1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引導學生從“要我學”向“我要學”轉變。
“以人為本”的教學原則強調教學對象是“人”,而不是“書”,因此,我們認為轉變思想,轉變學習觀念首先應從新生抓起,新生經過中學階段的努力拼搏,懷著對大學生活的美好憧憬跨入大學校門,大學生活對他們來說,既新鮮又陌生。不少新生進入大學時有一種如釋負重的感覺,他們想當然地認為“金榜題名”就是成功,再也不用像高中那樣苦讀了,從此可以松口氣,在大學的學習中表現得松懈茫然。由于在中學階段,學習在家有父母管著,在學校有老師壓著,養成了一種依賴性。學習缺乏主動性,進入大學以后,情況都變了,他們需要獨立地面對生活,面對學習,面對各種問題;更重要的是大學的學習更強調自主性,具有更廣闊的思維空間,這使得他們一時難以適應,具體表現在:
(1)對大學階段英語學習的目的和目標不明確;
(2)學習的主動性差,對教師的依賴性強;
(3)英語基礎差,語言運用能力弱;
(4)不知道如何合理支配學習時間;缺乏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
對于新生來說,入學教育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特殊時期,過渡得好,為他們四年的大學生活開創了一個良好的開端,把握好這一時機是完成中學向大學生活過渡的關鍵。抓好入學教育,幫助新生上好大學第一課至關重要,大學英語教師應圍繞轉變學生的觀念,調整學習策略,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組織學生認真學學英語《教學大綱》,幫助他們明確學習目標和學習任務,要求每人針對自身的情況,制定大學英語學習目標和階段學習計劃;
(2)要通過摸底分級考試,摸清新生的“家底”,獲取新生英語基礎水平的第一手資料,做到心中有數,以便因材施教、因班施教、因人施教。
(3)增強新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強調英語是學會的,不是教會的,改變一部分新生把英語學習全部寄托在教師身上的依賴心理,對學生強調要做學習的“主人”,不要做學習的“奴隸”。
(4)積極幫助學生轉變學習觀念,調整學習策略,養成“課前預習——課上練習——課后復習”的良好學習習慣。變“消極被動地接收知識”為“積極主動地獵取知識”。
3.2堅持“學以致用”的教學思想,引導學生從重“語言知識”向重“語言運用”轉變。
語言是社會交際需要和實踐的產物。語言只有在交際中、在使用中才有活力,才有生命(王奇民:2002)。掌握語言是通過實踐逐步培養習慣的過程。人們在使用語言的過程中才能真正掌握這一語言,也就是說運用是語言學習的歸宿,同時又是語言學習成功的保證。語言知識是語言運用的基礎,但知識并不等于能力,知道并不意味著會用。我們不能想當然地認為學了幾年英語,掌握了一些語法規則和數千個英語單詞,就已學會使用這種語言。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強調精講多練,一個動詞、一個短語、一種句型要通過學練結合、考練結合、練用結合,才能真正掌握和運用,通過以語言知識的訓練為手段,培養和提高運用語言的能力。教學的實踐反復證明,要提高大學英語的教學效率,就必須正確處理好“用法”與“運用”的關系,要認識到“用法”作為“運用”的必要組成部分,并不一定能保證“運用”,而“運用”則可以促使“用法”的掌握。同時,要引導學生正確領會和擺正“知”和“行”、“懂”和“會”、“課堂行為”和“社會行為”的關系,實現從學“用法”到“在運用中”學的轉變。
3.3堅持“互動型”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從“學會”向“會學”轉變。
大學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它并非教而會之,需要大量的、反復的語言實踐活動才能掌握,因為語言的社會性和交際性本質使英語學習有別于其他課程。就語言學習而言,“教”與“學”實際上是矛盾的對立統一,在外語教學過程中,“教”的結果最終得由“學”來體現,抓住了“學”,就是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重視了“學”,就是明確了英語教學的主體。“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是以語言學習規律為基礎的,它把學生從被動引向主動,從消極接收引向積極參與(王超英:2003)。語言知識盡管有助于語言能力的培養,但語言知識只有通過大量的實踐才能轉化為交際能力。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必須以學生為中心使課堂變為交際活動的場所。教師應從傳統的主導地位向指導地位轉變,課堂教學應從傳統的“單邊灌輸型”向“雙邊交互型或多邊交互型”活動轉變。通過平等參與和學生的主角效應,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通過聽讀,提高學生的接受性技能;通過說寫,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技能;通過討論交流,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努力形成課堂教學的整體活力,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能力培養型的課堂教學模式。以保證學生從“學會”向“會學”轉變。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教人以漁”。教師的職責一是教給學生知識;二是教給學生如何獲取知識的本領。我們設計教學活動不僅要有益于學生“學會”,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會學”。“學會”具有一定的時限性和被動性,而“會學”能使人終身享用,符合“終身學習”和“可持續發展”的時代要求。“會學”更具有主觀能動性,效果更佳,所以,教師要給學生送金子,更要教學生點金術,使之掌握獨立學習的方法。只有“會學”,才能學好,才能創新,才能有所作為。
3.4堅持營造“多維度”的語言交際環境,使教學手段從“黑板-課本-錄音機”向“多媒體化”轉變。
外語學習和母語學習的不同主要在于缺乏必要的語言環境,而語言環境是語言存在的條件,離開具體的語境,語言只能是一種抽象的符號(王奇民:2002)。大學英語之所以難以收到預期的效果。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傳統的“黑板-課本-錄音機”這種單調、抽象、刻板的語言教學模式。從一定意義上講,英語教學是一種語言環境的創造,一種能創造出激發、高昂、活潑的教學場景,使教與學雙方始終處在“活化”的動態之中,使死氣沉沉的課堂轉變為生動活潑的舞臺。多媒體技術是大學英語教學的最好教學手段,它能創造一種融真實性、交際性、知識性和趣味性于一體的教學環境。使學生在互動的語言交際環境中學習、掌握和運用語言。然而,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對大學英語教師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許多工作要求教師“幕后”準備,教師需要學習,掌握諸如Powerpoint、Authorware等軟件制作,備課量大,工作量更大。但是多媒體教學為改變教師“一言堂”的課堂局面帶來了契機,為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創造了條件。
3.5堅持建立有效的質量保證制度,使大學英語教學從注重“目標管理”向注重“過程管理”轉變。
有效的教學質量考核是常規教學管理的重要方面,建立嚴格、科學和規范的教學管理保證制度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基礎。為了保證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我們就必須強化發展性過程考核,通過這種教學過程的量化考核實施教學質量的“動態管理”,具體措施如下:
(1)加強教學工作的量化考核,建立健全教學質量考核體系;
(2)加強測試研究,實行教考分離;
(3)建立學生成績檔案,落實教學質量目標責任制;
(4)強化教學研究活動,建立“周情通報”制度;
(5)加強同行之間的交流,建立聽課評教制度;
(6)建立教學質量考評激勵機制,設立專項獎教金,獎學金。
實踐證明:教學過程實行量化考核能激發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和敬業精神,增強教師的質量意識、責任意識和競爭意識。
(一)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待提高
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是在目前很多地方的初中英語課堂上仍然存在著學生普遍缺乏學習積極性的現象。初中的英語學習是具備一定難度的,如果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因為沒有很高的學習積極性逐漸跟不上教師的步伐就會很難做到循序漸進,掌握學習的知識,提高學習效率。初中英語的學習并不一定是付出就有回報。有時付出同樣的精力與時間,結果卻是差異很大,這就大大挫傷了學生們學習英語的熱情與興趣。
(二)學生的自學能力有待提高
處于初中階段的學生大部分以分數作為衡量自己學習進步的唯一標準,在考試中過于追求分數,沒有理解學習英語的真正目的。長此以往,極易導致學生的學習基礎不牢。另外,部分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之中過于依賴老師在課堂上的講授,自學能力比較薄弱,很難在學習基礎上做到遷移延伸、舉一反三。長此以往,逐漸限制了學生在初中階段的英語學習效率。
二、教師的課堂管理技能對初中英語課堂效率的作用
(一)教師的課堂管理技能對于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效率的間接作用
伴隨著課程改革的逐漸深入,新時期的課堂不再是以教師為主體,教師逐漸演化為課堂活動的引導者。引導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貫穿于整個課堂教學活動,既然課堂需要以學生為主體,那么在課堂教學活動過程中就很有必要充分了解學生的需求。在充分了解的基礎上進行滿足,這樣的課堂設計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因此教師在課堂管理中要創造合適的機會促進學生的交流與合作,讓學生們在這個過程中體會到友誼與歸屬感的重要性。
(二)教師的課堂管理方法對提高英語課堂效率的直接作用
同時有著2500年歷史的蘇州,是一座中國著名的文化之城,旅游之城,“天堂蘇州、東方水城”是蘇州這個城市的名片,美麗的水城特色,濃郁江南風情也在每年吸引了包括來自日本、韓國、英語、加拿大、澳洲、美國等眾多的外國游客來蘇州旅游和參觀,2013年蘇州入境游客總人數320萬人次,蘇州的名氣越來越廣,因此蘇州對外旅游業也面臨著巨大的市場需求。蘇州有關部門正在制定措施,鼓勵各種旅行機構進行跨國合作,吸引外國人來蘇州旅游,實施“走出去”戰略,提升蘇州的國際影響力,爭取到2020年蘇州旅游總收入突破2600億元,旅游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約9%左右,旅游業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
2高職院校中旅游英語教學中的問題
2.1過于重視旅游基礎知識和級別考試
語言基礎知識偏多,專業英語實踐和應用偏少是高職學院旅游英語教學的通病。高職院校的學生,重要的是在理論水平基礎上具有一定的實踐能力,但很多教師教學觀念落后,一直繼承的是學科本位下形成的知識體系,尤其旅游英語教師教學觀念落后,依然是重理論輕實踐,重語法輕聽說,不與實踐相結合。很多蘇州的高職院校還是繼續在強調“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學生都普遍把考過四六級作為英語高低的衡量標準,包括旅游專業學生也是如此。這根本沒有突出旅游英語和旅游專業的發展關系。
2.2教師隊伍相對落后,缺乏真正的雙師素質教師
有很多高職院校的旅游系老師都不是科班出身,很多老師在旅游知識方面的積累就不夠,更不用談旅游文化教學與英語教學的結合。
2.3忽略地方旅游資源文化與課堂的結合
高職院校學生基本是服務于當地經濟發展的。蘇州的高職院校就應該從蘇州的經濟發展出發,以蘇州旅游業發展趨勢為目標,結合蘇州的特點來進行英語教學。所以筆者認為,在學校設置課程方面和教學方面應該多結合當地的旅游業發展業態和趨勢而進行,不能閉門造車。
2.4缺乏結合蘇州旅游實際的校本教材的開發
很多高職院校的旅游英語教材都是通用的,無論在哪個地區都可以使用。這樣的教材無疑是忽略了當地經濟發展過程中文化因素,導致學生只會泛泛而談,而不會針對一個特定地區去深入了解和分析,形成自己結合當地旅游發展的經驗和觀點。
2.5忽視與實習實訓基地的有效結合
高職院校旅游英語教學中,學生一直在校內活動,過于重視英語的書本知識,沒有突出實際的旅游英語技能培養,這就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忽略了“應用型語言為旅游行業服務”這一根本培養目的。有的學校旅游專業學生都沒在校外實訓過,沒遇到外賓,看到外國人還有時候害羞,不敢開口說英語,更不敢向外國人介紹蘇州的各種景點背景。這樣大大的降低了高職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和適應社會的能
力。
3旅游英語教學改革的策略
3.1建立旅游英語等級考試制度
筆者認為,目前的“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不合適旅游專業學生,不應該是他們的英語學習目標,也不應該是教授旅游專業學生的英語老師的教學目標,改革教學目標很重要,高職院校要淡化“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在學術中的影響力,建議根據不同旅游行業的特點,設置旅游類英語等級考試制度,分初級、中級和高級,旅游專業的學生必須要參加考試并要獲得資格證。
3.2師資力量的培訓
旅游英語專業是應用性與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培養既懂得旅游專業知識又熟悉英語實用溝通技能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是旅游英語教學目標實施成功的基礎,高職院校必須要求教師既要掌握一定的旅游相關知識,還要求教師具備過硬的英語專業知識,同時要求教師能夠把旅游文化教學引入到旅游英語教學課堂中,尤其是蘇州地方文化的滲透,任課老師自己先要對導游詞的翻譯有熟練的掌握,對蘇州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建議每學期和蘇州旅游局合作,培訓一定數量的高職院校的任課老師。
3.3旅游英語專業的課程設置的優化
目前蘇州經貿學院人文社科與旅游管理學院旅游系教學目標中,強化了英語語言應用性訓練,所有的教學內容都是要以旅游方面為內容。口語的訓練完全圍繞介紹旅游景點、接待外賓、訂餐訂票等和旅游業相關的內容來進行,使學生了解在旅游業中的語言習慣、相關表達等,培養了學生在這一特殊服務領域綜合運用英語語言的能力。同時,根據實際情況,蘇州經貿學院旅游英語專業還增設了普通話、形體訓練、公共藝術課,為的是培養學生的外在形象素質,為他們未來從事的職業增加更多優勢。
3.4加大實踐實習環節
職業院校的辦學模式,其特點是重專業、重應用、重能力。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方案的方式之一必須進行實習實訓,旅游英語專業尤其需要在校內外進行相關的實習實訓工作,在校內,蘇州經貿學院利用了各種模擬導游實驗室和場景對學生進行培訓,在校外在固定的實習實訓基地比如留園、喜來登酒店、陽光大酒店等,利用合理的實習時間,由專業老師親自帶隊進行實習。
3.5開發多元化的校本材料
鼓勵教師加強校本教材的開發。針對蘇州的地方旅游業狀況和實際旅游景點景區來編寫教材,這會讓學生明顯感覺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可以更好的加以應用。
3.6重視第二課堂的學習
(1)課內實踐:充分調動學生自主性,利用課堂中學生活動的環節,采用豐富多彩的方式,開展討論、辯論、角色扮演、采訪、背景知識展示與匯報、情景對話、說課等課內實踐活動。
(2)課外實踐:組織學生參加各種旅游方面的英語演講比賽等。
(3)每學期定時舉辦針對不同年級的旅游專業競賽類實踐活動,如一年級語音模仿比賽、英語朗誦比賽、口語比賽、即興演講等。
(4)舉辦英語角、英語晚會、外教英語沙龍等活動。通過各種英語交流活動的舉辦,使得學生能開口說英語,能在外教或者以后的外賓面前不膽怯,展示自己的英語實用技能。
3.7考試制度改革
摘要:“旅游市場營銷”是一門旅游管理專業的重要專業基礎課,其顯著特點是具有極強的實踐性、應用性和可操作性。本人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就如何實現旅游市場營銷教學創新做了一些嘗試。關鍵詞:旅游市場營銷教學創新實踐教學
我國旅游市場營銷教學最初主要借鑒國外的先進理論成果與教學經驗,近年來根據我國的旅游企業需求變化及各高校教學資源的情況有所變通。對于旅游市場營銷這門集實踐性、應用性和可操作性于一身的課程來說,要求既能讓學生掌握知識的內涵又能學而不死、學而能用,其教學體系應該有所創新。
1旅游市場營銷理論教學的創新
在教學內容上應注重內容的科學性、系統性、創新性和可操作性,將旅游市場營銷學的一般規律、原理與旅游企業營銷現象結合起來,深入、系統地闡述旅游市場營銷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理論聯系實際,理論知識是為崗位技能培養服務的,技能培養需要什么,理論知識就學什么,這是問題的實質與關鍵;在教學內容上要與旅游企業營銷崗位的培訓內容相結合,以便學生能夠在就業前更容易掌握旅游企業的營銷規律,這樣有利于學生以后的就業。
2旅游市場營銷教學方法的創新
2.1案例教學
在教學過程中,以某個具體項目為例,從項目的旅游市場環境分析、市場調研、目標市場的確認、市場定位、營銷方案的確定到項目的預算與控制可以全程模擬,也可以局部模擬營銷過程中的某一環節。教師在確定了案例教學的具體內容并選編好案例材料后,對于難度較大、綜合性強的案例,可以提前幾天把案例材料發給學生,讓學生利用課外時間閱讀,指導學生查閱有關資料以充實論據。在課堂案例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獨立發言、小組討論、自由提問等方式,通過教師的引導和組織,對大量的旅游營銷案例從理論上加以分析,變枯燥為生動,從而加深了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與掌握,使之既可以掌握基礎知識,也提高了分析問題與溝通能力。
2.2激勵教學
通過多年的課堂教學,筆者發現其實絕大多數學生內心深處都有極強的表達欲,只是有些學生敢于表現,大膽闡述自己的觀點;有些學生擔心說不好被老師、同學笑話而采取沉默的方式,但如果點到他們的名字強迫其發言他們則講得很好。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把握學生的狀態、心理,控制課堂節奏,這對教者與學者同樣重要。如何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由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這就要采用合適的方法。教師要設法讓學生接受你,營造良好的教學氣氛,然后不失時機地抓住他們的優點,豎起你的大拇指,同時原諒他們的小錯誤并委婉地指出來。
2.3多媒體教學
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進行旅游市場營銷課程教學,用大量的圖片、影音等圖文聲像資料進行直觀教學,強化同學對知識點和技能的掌握,真正做到寓教于樂。筆者在教學過程中將自己在旅游過程中拍的圖片以及平時錄制的與旅游市場營銷課程內容直接相關或間接相關的電視節目等影音資料不斷地、適當地做到課件里,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比如,筆者在開課前給學生觀看錄制的一段中央電視臺“絕對挑戰”節目,節目內容是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招聘遨游網銷售經理,節目里談到了銷售經理的職業描述:負責旅游產品的推廣、銷售渠道的拓展等等,這些都與旅游市場營銷課程內容相關。在視圖、視聽的效果下,可以讓學生在享受中愉快地學習。
3旅游市場營銷實踐教學的創新
旅游市場營銷實踐教學的創新體現在課堂實踐教學創新和社會實踐教學創新兩個方面。旅游市場營銷學課程中有相當一部分實踐性較強的內容,如旅游市場調查與預測、市場環境分析等。我們可采用理論討論、實踐報告等實踐教學方式來進行,以加強對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如在講市場營銷環境分析時可布置學生就旅行社擬推出的某條新旅游線路進行市場環境分析,這將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利用各種途徑查找資料并親自上街對市民進行調查訪問;了解市民的收入與消費狀況,撰寫報告書。這種課內實踐教學方式鍛煉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為了更好地開展社會實踐教學,應該加強與旅游企業的聯系,擴充實踐教學基地的數量,充分利用實踐基地的教育功能從而使旅游市場營銷學的教學活動更貼近旅游企業市場營銷的實際,讓學生有機會接近旅游企業真實營銷現象,還可以檢驗教師設計的教學內容是否與企業營銷實踐脫節、學生掌握的技能是否與旅游企業營銷實踐的要求相符。
4旅游市場營銷考核方式的創新
學科的考核方式與內容客觀上能對學生的學習起到一種導向作用。應試教育培養的是考試能手,素質教育下必然涌現一批高素質的奇才。我國高等學校旅游市場營銷學成績的考核基本上是以期末試卷上的成績為主,平時成績和實踐成績只占很小的比例。這客觀上導致學生忽視實踐鍛煉和平時表現,而只重視考前一周理論知識的突擊復習,這種考核方式下教育質量難以得到保證和控制。因此要創新旅游市場營銷學考核評定方法。旅游市場營銷學的考核方式與內容應以應用能力為主,由教師提供多個命題,給學生充分的選擇和準備時間,讓他們遞交一份完整的營銷方案,成績的高低就由方案的創新性、可操作性來決定。沒有一定的理論功底是完不成一個好的方案的,這樣的考核方式既能促使學生平時注意理論知識的學習,又注意能力的培養。
參考文獻
[1]關穎婧.美國研究型大學本科教學改革及其啟示[J].現代教育科學,2005(11).
[2]李日欣.旅游市場營銷案例教學探討.商業經濟,2007(1):1.
【關鍵詞】專業英語 教學方法 閱讀 寫作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36-0047-02
隨著科學技術在深度與廣度上的不斷發展,科學技術文獻的數量與類型也在急劇增加,特別是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世界各國的科學技術出版物在種類、數量、出版速度、出版形式等方面都以飛躍的姿態向前推進。據統計,從數量上來看,目前,用各種語言出版的專業科技期刊約四萬多種,并且還在以每年一千多種的速度增加。從出版類型上看,現代科技文獻的類型繁多,如科技圖書、期刊論文、科技報告、政府出版物、專利文獻、技術標準、學位論文、產品樣本、說明書和手冊等等。在科技文獻中,若以語種分,以英語為最多。學好外語,尤其是專業英語,對于科技人員吸收世界上最新的技術情報、從事科學研究、參與國際科學技術交流是非常重要的。而對于專業英語教師來說,不能簡單地把專業英語上成英語課,要采取靈活有效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提高學生利用英語這一工具了解最新科研成果和發展趨勢的能力,培養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踐的能力。本文從專業英語的閱讀和科技論文寫作兩方面探討了專業英語的教學方法。
一 專業英語教學的特點
專業英語與普通英語教學有很大的差異。普通英語教學目的是為了在生活中使用,它側重于基本常用詞匯的積累和嚴格的英語語法基礎,所以其教學內容更生活化,涉及的范圍更廣,可以是對某些生活現象的討論,也可以是某個人生活經歷的介紹,或從某部文學作品節選的章節。而專業英語的教學目的是為了使學生具有本專業英文文獻的閱讀和寫作能力,并具有專業英語的表達、聽說和應變能力。
客觀性和準確性是專業英語最重要的兩個特點。要做到表達上的客觀性和準確性,通常需要在一個句子中包含盡可能多的內容,因此專業英語文獻中通常會遇到很多長句和難句,并且句子里隨處可見專業詞匯,這便增加了專業英語學習和教學的難度,同時對學生提出了比學習普通英語更高的要求。專業英語所涉及的范圍僅限于本專業,以表達科技概念、理論與事實為主要目的。所以內容具有很強的專業性,涉及的面更加狹窄,與專業知識配合更為密切,遠沒有普通英語內容生動、有趣,因此學生很難產生興趣,這為教學帶來了很大困難。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采取各種方法,使課堂變得生動,調動學生的興趣和熱情。另外,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理解句意,還要解釋專業理論,并要盡量調動學生的興趣,這就要求教師不但要具有一定的英語水平和教學經驗,還要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
二 專業英語閱讀的教學
1.專業知識的回顧
專業英語課程一般開設在相關專業課程之后,因此專業英語所涉及的專業知識學生大部分都已學過。課堂教學前,教師可對本次課程內容進行一個簡要的歸納,將講授內容所涉及的專業知識進行簡單的梳理;或在講授之前提幾個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問題,幫助學生回顧相關專業知識。這樣能使學生在學習時把握一個大的方向,思路跟著內容走,避免對課程內容只是一個空泛的印象。對學生還未學過的專業內容,教師應簡要地將其中所涉及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向學生交代清楚。
2.專業詞匯的整理
專業英語的準確性主要表現在用詞上。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新術語、新概念、新理論和新產品不斷涌現,還有新詞、縮略語等的不斷產生。對于教學內容所涉及的專業詞匯,首先要從詞匯分類和構詞方法的角度加以歸納,并利用實例加深學生的理解。
第一,專業詞匯分類。專業詞匯分為專業詞匯或技術詞匯、次(半)技術詞匯、非技術詞匯等三類。專業或技術詞匯是某個專業所特有的詞匯,其專業性強,詞義狹窄和單一,如diode(二極管)、capacitor(電容器)、autotransformer(自耦變壓器)、superconductivity(超導)。次(半)技術詞匯是很多專業學科所共有的詞匯,不同專業學科往往具有不同詞義。如power(冪,乘方;動力,功率,效率;電源,電力,功率,電能),在不同的專業學科,其具有不同詞義。非技術詞匯指在普通英語或非專業英語中使用較少,但實際卻屬于非專業英語的詞匯,如“The circuit is then completed(然后接通電路)”一句中,complete在普通英語中很少作為“接通”使用,但其實它本身并不是專業詞匯。
第二,專業詞匯構詞。專業英語中大部分專業詞匯來自拉丁語和希臘語,且前綴和后綴的出現頻率較高。具體的構成方法有合成法、派生法、縮略法等。合成法是由兩個或更多的詞合成一個詞,合成詞在專業英語中較活躍,它由介詞、名詞、動詞、副詞、形容詞等詞組合而成,如bandwidth(band+width)。派生法是通過對詞根加上各種前綴或后綴來構成新詞,如semiconductor(semi+conductor)。常用的前綴和后綴多達百個,可見派生法的構詞能力很強。作為一個專業技術人員,至少應掌握50個常用前綴和后綴。通常通過詞根加前綴構成新詞詞義變化,而詞類不變;加后綴的詞義可能變化也可能不變,而詞類一定會變化。只由詞匯中的部分字母或由詞組中每個詞匯的首字母構成的詞稱為縮略詞,如lab(laboratory)。
3.良好課堂氛圍的營造
大學教育階段的學生,對于課堂回答問題缺乏積極性,與教師很少互動。良好的課堂氛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發他們的思維潛能,提高課堂學習的效率和質量。在教學的過程中,首先應強調專業英語學習的重要性,可以結合學生實際,從就業、考研、出國等方面強調課程的重要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使用一定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對較難理解和翻譯的段落或句子選擇基礎較好的學生來回答,這樣可以起到示范的作用。而對于較簡單的段落或句子,可以留給平時很少發言、基礎相對較差的同學回答。這樣,通過正確地回答問題,能夠激發同學的積極性,達到活躍課堂氣氛的目的。對于較關鍵的專業知識,利用圖片、實物展示等方法,深入淺出地給同學講解。還可以通過討論的方式,與學生一起理解所涉及的基本原理和概念,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活躍課堂氣氛,從而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 科技論文寫作的教學
隨著對外科技交流工作的不斷深入,我國在國際科技界的地位日益提高,越來越多的科技工作者除了直接查閱和消化大量的國外英文專業科技文獻外,還使用英文撰寫出許多反映最前沿科技水平及其發展動向的、高質量的英文科技論文,并在國內外英文學術期刊上發表。英文科技論文的寫作對于加強國際間的科技交流,介紹創新性科學成果具有重要意義。而在本科高年級及研究生的學習過程中,科技論文的寫作方法對畢業論文及學術尤為重要。因此,科技論文寫作是專業英語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內容。
英文的科技論文寫作是以科技詞匯、語法、熟練閱讀為基礎的,屬于專業英語課程中的高級內容,所以學習科技論文寫作,必須是在整個英語能力提高的基礎上進行的。在學習科技論文寫作方法之前,基本的英語能力應首先打扎實。科技論文寫作應分為:標題、摘要、引言、正文、結果、結論及參考文獻幾大部分。對于英文科技論文寫作,比較有效的教學方法是把科技論文的各個部分拆開分別進行教學并且練習。如對于摘要部分,可以先講解摘要的結構、長度、分類,然后講解摘要的時態,總結各種常用的相關句式。然后讓學生閱讀幾篇不同水平的摘要,比較它們的優缺點,加深學生的印象。最后,讓學生為給定論文撰寫摘要進行鞏固。如果扎實地掌握了科技論文的各部分內容的寫作方法,學生的科技論文寫作會更加標準,進步也會更快。教師還可以將自己所寫的科技論文作為教學實例,一方面教師會對論文內容相當熟悉,講解時會更加自如;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提高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參與度,實現師生的良好互動。
四 結論
專業英語的教學有別于一般專業課和普通英語的教學,它包含兩部分內容,在專業英語閱讀的基礎上,還應培養學生的科技論文的寫作能力,以利于專業技術的交流與分享。因此,教師應從閱讀和寫作兩方面著手,利用一定的教學手段和方法,提高專業英語的課堂教學效果。通過以上方法的實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效率,學生的專業英語閱讀和科技論文寫作能力有了較大提高。
參考文獻
[1]賀琦.談專業英語教學的特點及方法[J].工會論壇(山東省工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8(3)
[2]李迅.專業英語的特點及教學[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8(12)
論文關鍵詞:詞匯,閱讀理解,猜詞策略
在英語教學中,閱讀策略被認為是能夠直接有助于英語技能提高的學習策略之一。英語研究者和英語教學專家們至今對它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目前為止,人們普遍接受的概念是:“閱讀策略是閱讀者有目的、有意識用來解決閱讀中遇到的問題的過程。”(Prichard,1980:283)
閱讀的速度和效率一定程度上取決于正確猜測生詞的詞義。因此,在閱讀中必須掌握一定的猜詞策略、排除語言障礙方能提高閱讀能力。本文以2010年全國高考卷為例,對常見的“猜詞”策略作一概述,以期助大家一臂之力。
一 語境猜詞策略 根據上下文來推測詞義的策略,被稱為語境猜詞策略。每個人都對本族語具有語境語意的能力,我們平時看書、看報時很少使用詞典照樣學到許多新詞中學英語教學論文,就靠這種能力,本族語既然可以根據語境,外語也不應該例外。以下是五種在閱讀中可能會遇到的語境線索。
1 定義 句中常有is, means, is called, refer to等標志詞。
例如:The2012 London Olympics had enough problems to worry about, but one more has justbeen added-a communications blackout caused by solar storms.(上海)
根據causedby solar storms 以及下文可知communications blackout 意為由太陽風暴引起的the collapse of broadcasting systems.
有時候,對于生詞的定義常用標點符號分開。這些常用的標點符號有逗號、破折號、括號、冒號等。
2 舉例 根據句中列舉的例子來猜測生詞的意思。
例如:Shesmiled. It was a nice smile-warm and reassuring-and I
returnedher gift by smiling back.(浙江)
句中沒有直接告訴讀者her gift指什么,但讀者至少可以通過它后面的短語by smiling back推斷出her gift指her smile.
3 根據生詞后的同位語或定語從句來判斷。
例如:Afterdinner we watched a tape on Baccarat, where we will visit tomorrow.(全國)
根據生詞“Baccarat”后跟的非限定性定語從句,我們不難推測出“Baccarat”是一個地方,再結合上下文,可以判斷該詞指town.
4 利用上下文的對比或并列來判斷。
例如:Eventhough science can tell us that some of our traditional beliefs don’t holdwater, there is still a lot of truth in the old wives’ tales.(陜西)
根據eventhough可知兩個分句為對比關系,再由第二分句中的truth可以得知hold water意為to be believable.
5 利用上下文的因果關系猜詞。這些因果關系有時是“顯性”的(有because, so, so that 等因果關系詞),有時是隱性的。
例如:Monkey-poxmay be the wake-up call, researchers believe infected animals may infect theirowners.(全國)
根據“研究人員相信被傳染的動物會傳染它們的主人”不難推測出the wake-up call意為a clear warning.
二 構詞法猜詞策略 構詞法是英語單詞的構成規律,常見的有綴合法、合成法和轉化法。
1 綴合法 由一個詞根加前綴或后綴構成的方法,叫綴合法。由綴合法形成的詞,成為派生詞。大多數前綴不改變詞根的詞性而僅僅對詞根的意義加以修飾或限制,英語的后綴具有較強的語法作用,常使原詞改變詞性。
一般來說,學生可以通過一定的詞綴來確定詞性,如-er, -ion, -ment, -ty, -th 等為名詞性后綴;-able,-al等為形容詞詞性后綴;-ate,-en,-ize等為動詞詞性后綴;-ly為副詞詞性后綴;dis-,il-,im-,non-,un-為否定詞前綴等等。
2 合成法 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自由詞素構成的詞,成為復合詞。
如class+room=classroom, war +ship=warship
3 轉化法 是指詞類的互相轉化中學英語教學論文,如英語的動詞可以轉化為名詞,名詞轉化為動詞,形容詞或副詞轉化為動詞等,但是詞性不變。
如watern.-water v., clear adj -clear v.
三 視覺猜測詞義
除了閱讀教學外,視聽教學也是一種好選擇,相對而言,視聽教學不但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課堂氣氛,還有一個得天獨厚的優勢,即學生可以借助視覺感官來猜測詞義。在教學實踐中,筆者發現圖片是培養學生猜詞能力的有效途徑。如牛津高中英語SBIIpage26,通過圖畫,學生可以輕松理解waterproof parka等詞的意思。
四 利用音譯法猜詞意
閱讀短文中出現最多最密集的詞匯是人名、地名、動植物名、建筑名以及山脈、河流、島嶼、海洋等專有名詞。對這類詞,還有漢語中的外來詞,如“logic”(邏輯)、“poker”(撲克)等,常可通過音譯來解決。當然,更多的詞,甚至不需要音譯中學英語教學論文,只要明白是人名、地名,并能理出之間的關系即可。
以上主要談了英語閱讀技能之一,即生詞意思的推斷策略。毋庸置疑,掌握這一技能可以大大提高讀者的閱讀水平,但這并不意味著掌握詞匯不重要。恰恰相反,詞匯量是中國學生提高閱讀能力的“瓶頸”,生詞過多將進一步影響閱讀理解的效率,尤其是在閱讀的出、中級階段。所以,對英語學習者來說,閱讀技能不容忽視,但還需通過大量閱讀或其他手段盡可能地擴大詞匯量。
參考文獻:
[1]Pritchard,R, The Effects of Cultural Schemata on Reading Processing Strategies. ReadingResearch Quarterly [J].1990.25,273-295.
[2]葉力.新教材環境下的高中英語閱讀策略培訓[J].外語教學.2007(15).
[3]任俊蓮.英語閱讀理解中幾種猜詞法[J].菏澤醫專學報.2000(3).
[4]程曉堂,鄭敏.英語學習策略.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5]胡鄭輝.英語學習策略.廈門大學出版社.
[6]李輝.淺析如何在英語閱讀中運用猜詞策略[J].職教與成教.
[7]李群偉.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猜詞能力[J].文科教學探索.
[8]2010年全國高考卷.
Take the 2010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as an example toanalyze the word-guessing strategy
中國期刊投稿熱線,歡迎投稿,投稿信箱1630158@163.com 所有投稿論文我們會在2個工作日之內給予辦理審稿,并通過電子信箱通知您具體的論文審稿及發表情況,來信咨詢者當天回信,敬請查收。本站提供專業的服務和論文寫作服務,省級、國家級、核心期刊快速發表。
【摘要】現行高中英語教材吸收了現代語言的教學思想, 強調語言功能、意念、結構、話題相結合,改變了傳統教材中以語法為線索的編排體系。現代高中英語教材的編排模式, 曾一度使部分教師在教學中片面追求教學中的交流化, 不重視或不進行語法教學,致使英語教學中語法被淡化甚至走向另一個極端。
【關鍵詞】現行高中英語教材 吸收了現代語言的教學思想 強調語言功能
【本頁關鍵詞】學術期刊征稿 職稱論文投稿 職稱
【正文】
一、前言現行高中英語教材吸收了現代語言的教學思想, 強調語言功能、意念、結構、話題相結合,改變了傳統教材中以語法為線索的編排體系。現代高中英語教材的編排模式, 曾一度使部分教師在教學中片面追求教學中的交流化, 不重視或不進行語法教學,致使英語教學中語法被淡化甚至走向另一個極端。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 實驗稿) 》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放在了課程目標結構的中心位置, 并從“語言技能, 語言知識, 學習策略, 情感態度和文化意識”各方面明確了高中英語實施的目標。但是, 很多在一線工作的教師面對教材和高考還是困惑和無所適從: 現在究竟要不要教語法?教授過程中該如何教授語法?學生該如何在教師的幫助下學習語法知識? 從狹義來看,“語法是研究詞形變化和句子結構的科學。”“學語法是為了掌握語言, 不能為學語法而學語法”,“語法的學習不能脫離語言的全面實踐。”這是我國公認的英語語法界權威張道真老師的論述。這里我們一定能得到一些啟示, 其實, 不重視或不進行語法教學是對語法教學的誤解。筆者作為一直工作在基層一線的英語教師, 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發現: 學生對語法結構模糊, 寫作中語法錯誤百出, 閱讀中不能正確理解等等。而且國內外語言教學界都形成了語法必教的共識。語法教學是英語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 是為了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知識進行交流打基礎的。語法是創造性運用語言的手段, 缺乏語法知識會嚴重影響運用能力。因此, 高中英語的語法教學是很必要的。關鍵是在新課程理念下如何看語法、教語法。
二、課程標準下高中英語語法教學的現狀和誤區實施新教材的幾年來, 大部分高中教師都不同程度地表現出忽視語法教學的傾向。在教學中, 有的教師過分追求教學過程的交際化,不重視或根本不講語法,使學生喪失了最基本的分析句子結構、把握曲折附加成份的能力,在言語交際中,遇到與課文內容一致的,張口就來,十分流利,稍加變換便錯漏百出,在書寫練習和測試中,動筆就錯,語言的邏輯和規范性及變通能力較差。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筆者認為大概有如下幾點:
( 一) 片面理解大綱精神,輕視語法教學。教學法的改革,首先是觀念的更新。多年來,“淡化語法教學”的口號喊得很響。新大綱對語法項目的要求降低了,強調培養學生初步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因此,許多教師把語法教學視為可有可無的東西。但是,語法盡管失去了以前的中心地位,并沒有喪失應有的功能。《大綱》中的教學目的之一就是“鞏固、擴大學生的基礎知識”,而要做到這一點,基本的語法和句法的掌握是必不可少的。語言是交際的工具,要發揮好工具的作用,必須掌握其基礎語法知識。
【文章來源】/article/66/4386.Html
【本站說明】中國期刊投稿熱線:專業致力于期刊論文寫作和發表服務。提供畢業論文、學術論文的寫作發表服務;省級、國家級、核心期刊以及寫作輔導。 “以信譽求生存 以效率求發展”。愿本站真誠、快捷、優質的服務,為您的學習、工作提供便利條件!自05年建立以來已經為上千客戶提供了、論文寫作方面的服務,同時建立了自己的網絡信譽體系,我們將會繼續把信譽、效率、發展放在首位,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務。
聯系電話: 13081601539
客服編輯QQ:860280178
論文投稿電子郵件: 1630158@163.com
投稿郵件標題格式:投稿刊物名 論文題目
如:《現代商業》 論我國金融改革及其未來發展
聲明:
本站期刊絕對正規合法
并帶雙刊號(CN,ISSN),保證讓您輕松晉升
關鍵詞:測繪工程 專業英語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P2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11(a)-0140-02
隨著我國對外開放力度的不斷加大,社會各行各業對專業英語水平提出了不同以往的更高要求。此外,信息化測繪對測繪專業人才的知識結構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對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帶來了新的動力,測繪工程專業教學面臨新的挑戰與機遇。目前,我國測繪工程專業英語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等方面無法適應當今測繪專業發展的要求。基于此,為了提高我國測繪工程專業學生的專業英語水平和綜合素質,該文結合測繪工程本科專業的特點及學生實際,在教學中針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并提出相應的改革措施。
1 測繪工程專業英語教學現狀
1.1 專業英語的重要性
測繪專業英語是我校測繪工程本科專業開設的一門專業必修課,既是一門語言課,同時又具有明顯的專業課特征,這決定課程在測繪人才培養中具有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得測繪工程專業成為一門前沿學科,新理論、新方法、新技術、等大多以英文表述;沒有過相應的專業英語能力,無法第一時間掌握先進的技術與裝備,直接影響到大學生畢業后能否較好地利用英語開展測繪領域的相關工作,因此掌握測繪工程專業英語,對學生的繼續深造、工作等十分重要。
1.2 測繪工程專業英語課程教學現狀
目前由于部分用人單位對英語四六級有一定的要求,導致的后果是學生對英語有一定的重視,學生的精力大多用于準備四六級。對于專業英語缺乏相應的興趣,大部分學生上專業英語課的時候,看其他課程的書籍。此外,學校對專業英語也缺乏相應的引導,而忽視了測繪工程專業英語課程教學。過于強調專業基礎課的教學,導致學生對專業英語學習的認識存在偏差,即認為專業英語對自身專業的提高沒有太多的幫助。
1.3 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局限性
目前大部分高校,在進行測繪工程專業英語教學過程中,大多采用講授法,主要以黑板板書教學講解為主,通過對教材進行翻譯的方式進行講解。黑板教學的弊端主要體現在以講授課程為中心,缺乏師生互動,教學過程比較被動;另外傳統教學方法過分注重專業詞匯的教學,忽視了基本技能的培養,對學生翻譯和寫作能力培養,一定程度上影響教學的效果。
2 測繪工程專業英語教學改革措施
2.1 重視教師的引導作用
首先需要重視教師的主體作用,通過主講教師去引導學習學習,是取得教學成效的關鍵因素之一。例如為了讓學生加深對課程的學習,每講課應對上講課內容進行簡單回顧,結束時對下次課內容提要,利于學生自學,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另外,應培養學生的課堂參與互動性,鼓勵學生在課堂上發言,適當增加一些課堂互動環節,提高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2.2 教學方式的更新
新形勢下,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以及知識更新速度的加快,傳統的基于教材的教學方式使得學生的知識面收到限制。因此,需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主講老師應采用多媒體方式教學。以課本知識為主,結合網絡上最新的教學資源,對教學內容進行及時更新。
多媒體教學相比傳統教學方式,更加生動形象,能過提高課程的生動性,將枯燥的理論知識變得直觀、形象,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更易理解所學內容。同時應應以學生為中心,提高師生的互動性。
2.3 以科研論文為引導的教學模式
隨著測繪的步入信息化階段,傳統的測繪工程專業英語教材面臨一些局限性,如教材大多編寫了若干年之前,其涵蓋的知識相對陳舊,不能準確的反映新形勢下測繪技術的前沿知識,更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針對上述情況,我們提出了以科研論文為引導的教學模型。科研論文向導主要是指以測繪學科進3年的國內外學者發明的最新綜述論文為基礎,綜述論文一般反應了學科的最新動態,是作者對某一領域的總結。對本科生而言,通過在課堂上對綜述性論文進行深入學習,一方面有助于學生了解科技論文的寫作技巧、方法;另一方面,通過國內外最前沿的學術論文,能有效的增強學生對本專業的發展動態的了解,同事開闊學生的專業視野,極大的增強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同時也對提高本科生對科技論文的閱讀能力,進一步為學生畢業論文的撰寫提供基礎。
3 結語
當前測繪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使得《測繪工程專業英語》課程教學需要不斷改革創新。該文對《測繪工程專業英語》課程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內容和方法進行了分析,探討了當前測繪工程專業英語教學面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改革措施,以培養具有國際視野與競爭力的高質量人才。以上僅僅是作者近年來進行的一些初步嘗試,尚有待于進一步深入研究和探索。
參考文獻
[1] 寧津生.測繪工程專業和測繪學[J].測繪工程,2000(2):70-74.
[2] 李暢.測繪工程專業英語課程改革探討[J].遼寧科技學院學報,2011(1):90-91.
[3] 彭秀英,王心眾.“測繪專業英語”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J].測繪工程,2014,23(5):78-80.
[4] 王旭.多媒體技術在英語教學中的合理應用[J].科技創新導報,2016,13(18):143-144.
[5] 尹暉,張曉鳴,孫夢婷.測繪工程全英語教學模式的建立與實施策略[J].測繪工程,2015(6):77-80.
關鍵詞: 專業英語 需求調查 醫學英語
1.前言
隨著國際交往的日益增多,外語的學習的工具性和應用性都顯著增強了,學生學習外語的目的性和實用性也隨之大大增強,此外,國際化的交流對大學生的學習交流(如、參加學術會議)和以后的深造都要求有較高的英語水平,這里的英語水平或能力不僅是公共英語的體現,在很多時候也是專業英語的體現,在這種背景下,專業英語的教學顯得格外重要。
2.文獻綜述
Richterich(1972)第一個提出了外語教學中的需求分析的模式,從那以后,很多學者都意識到了需求分析在語言教學中的作用和重要性。Hutchinson&Waters(1987)提出以學者為中心的需求分析模式。國內關于專業英語的研究為數不少,大多數文章集中在理論研究上,有劉法公(2001),陳冬純(2001),李紅(2001),韓萍、朱萬忠、魏紅(2003),劉法公(2003),蔡基剛(2004),陳冰冰(2005)等,他們對專門用途教學的性質及與大學英語教學的關系都作了較為深入的探討。在實證研究方面的文章很少,有孫秋丹、張健、董哲(2003),王蓓蕾(2004),馬雁(2009)等,他們通過調查發現教材的實用性和趣味性至關重要,學生期望課堂上與老師的互動,要提供個性化多樣化的課程,其中,孫秋丹等(2003)和馬雁(2009)都論述了基于網絡的ESP課程擁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總結目前的研究結果,我們發現下述問題:
(1)運用需求調查來分析專業英語教學的文章少之又少。
(2)學生需求與參與度在專業英語教學中發揮的作用沒有得到關注。
筆者通過在某大學醫學專業展開需求調查,以醫學英語作為案例來分析專業英語教學所涉及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建議,希望給目前的專業英語改革提供一些依據和建議,最終達到提高學習專業英語的興趣和能力的目的。
3.調查結果與分析
本研究采取Hutchinson&Waters(1987)模式來設計問卷,在某大學醫學院2004級和2005級醫學生中展開需求分析的調查,我們隨機抽取73名學生參與問卷調查,輔之以訪談,有效問卷數是69份,有效率為95.5%。
3.1學生對英語語言能力的需求
表1 英語語言能力的需求
如表1所示,對學生來說,專業英語寫作技能的需求總體上要比公共英語的要大,這主要是因為步入高年級的學生日益認識到專業英語的重要性,尤其是寫作能力的需求達到58%,他們無論是查閱文獻獲取最新的國際上醫學領域的信息還是撰寫自己的論文,都感到專業英語在本專業學習中的重要性。在問到專業英語在從事本專業研究的重要性時(單選題),認為“重要”、“非常重要”和“至關重要”的學生分別是14.5%、44.9%和8.7%,也就是說,大部分學生都一致認為專業英語在本專業的學習和研究中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此外,他們對一般口語技能有著較高的需求,而對公共英語閱讀技能并不怎么看重,這可能是由于國內的英語教學一直重視閱讀能力的訓練和培養而忽視口語技能,所以大多數學生的閱讀能力比較好而口語卻比較薄弱,他們期望加強自己的口語交流能力。
對大多數學生來說,閱讀專業文獻或資料是專業英語學習中主要的學習任務(88.4%選擇閱讀專業文獻或資料的能力),因為對國內學生或是將來的從業人員來說,閱讀文獻在他們接觸到外語的情形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
3.2對專業英語教學的需求
表2 專業英語教學的需求
在專業英語教學的需求方面,如表2所示,有將近70%的學生認為專業英語的教學應突出實用性,這里實用性主要指的是進行醫療對話、撰寫英文病例和英文摘要或是論文、閱讀本專業的英語文獻。有超過50%的學生認為專業英語應有相關學科的側重點,這就說明專業英語還要進一步細化到具體的醫學領域。除了經典的專業文獻外,也有不少學生認為最新的專業文獻應該在專業英語的教學中得到體現。在問到專業英語的題材時,分別有58%的學生認為國外醫學優秀期刊論文,42%的學生選擇國外醫學教科書選讀,34.8%的學生傾向于經典醫學文獻。
4.調查結果對專業英語教學的啟示
4.1課程設置
公共英語(EGP)之后的醫學專業英語(ESP)除了要培養和訓練專業英語的閱讀和翻譯能力外,還要著重培養學生的專業英語寫作能力,此外,學生的口語能力也要得到加強。因此,筆者建議:醫學英語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必修課主要是專業英語基礎課,選修課包含一般口語課、醫學英語口語課、外國醫學期刊選讀、醫學應用寫作等。學生普遍反映自己的英語論文寫作能力有待提高。而英語論文寫作能力對學生非常重要,所以開設醫學應用寫作課是十分有必要的。教師在課上可以多介紹英語論文的格式、科技論文的語法語言特點等,筆者認為加強醫學英語基礎課和豐富醫學英語選修課將是今后的改革方向。
4.2教材
醫學專業英語基礎課的教材選文要注重實用性,最好改編自國外醫學優秀期刊論文、國外醫學教科書和經典的醫學文獻。王蓓蕾(2004)在調查中發現教材的難度系數和實用性在專業英語的教材建設中很關鍵,在訪談中,學生也多次提到實用性在醫學英語的重要性,期望專業英語教學加強針對性,著重培養他們閱讀原版文獻、撰寫英語論文的能力及真實場景中交流的能力。由于國外原版教材的難度較大,改編的過程不僅要考慮學生的實際英語水平,還要體現聽、說、讀、寫的訓練。閱讀和翻譯是傳統專業英語教學的重點,寫作和聽說往往遭到忽視。閱讀課教材要包含醫學期刊文獻、儀器和藥品的說明書等有針對性和實用的材料,寫作課教材要著重培養學生撰寫病例和醫學論文摘要和論文的能力,聽說課教材要著重訓練學生的醫學會話,比如醫生和病人、醫生和護士、醫生和醫生之間的交談、病例報告或是模擬會診等。
4.3教法
學生普遍反映英語教學氣氛不活躍,教學模式、教學媒體單一,跟不上時代的步伐。把網絡與多媒體引入到專業英語教學當中是21世紀專業英語課程建設的制高點(馬雁,2009),在課堂內,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來展現自己搜集到的醫學英語學習資料,可以是醫學對話音頻或視頻剪輯,可以是網絡上搜索到的醫學期刊文獻等。將最新而又實用的專業英語材料展現在課堂上,這樣不僅增強了教學內容的多樣性,還大大提高了實用性和新穎性。在課外,教師可多采用任務教學法把學生課外的學習與課堂學習緊密結合,使課外學習成為課堂學習的補充和延伸,比如教師布置任務讓學生把課外網絡上搜索到的英文版的醫學知識帶到課堂上分享展示輔之以談論,這樣學生的自主性和積極性都能得到提高,聽、說、讀、寫的能力也會在這些過程中得到提高。
4.4師資
醫學英語教師不僅要有扎實的英語語言能力,還要有一定的醫學知識基礎。目前醫學英語教師主要有兩種類型:英語專業出身的教師,英語水平較高的醫學專業教師,前者雖然有扎實的語言基礎和良好的英語教育素養,但由于缺乏醫學知識,后者雖然自己能較好地使用英語查閱文獻和撰寫英語論文,但面對英語教學,也感到捉襟見肘。調查中,超過70%的學生希望外語教師與專業教師合作來完成醫學英語的教學,筆者也認為這是將來ESP教學發展的方向,加強和雙語課程的專業課教師的業務合作,結成對子,在專業知識和語言知識方面相互協商、相互幫助(蔡基剛,2004)。李紅(2001)也提出專業英語合作教學模式,即專業人員或專業學科的專家和語言教師共同承擔專業英語的教學,但如何在實際教學中合作,這值得進一步地探討。
5.結語
ESP教學強調以學生為中心,這就要求我們把學生的需求納入到專業英語教學的過程中去,這對我們的教師和教學管理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從課程安排、教材、教法和師資各方面結合學生的需求作了一些探討,專業英語教學任重而道遠,需要從事專業英語教學與研究的人士不懈地追求和探索。
參考文獻:
[1]Hutchinson,T.,& Waters,A.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A Learning-centred Approach[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2]Richterich,R.A Model for the Definition of Language Needs of Adults Learning a Modern Language.Strasbourg:Council of Europe,1972.
[3]蔡基剛.ESP與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發展方向[J].外語界,2004,(2):22-24.
[4]陳冰冰.關于建立ESP教師教育模式的思考[J].外語教學,2005,(3):75-78.
[5]陳冬純.提高21世紀大學生專業英語水平[J].外語界,2001,(2):33-35.
[6]韓萍,朱萬忠,魏紅.轉變教學理念,建立新的專業英語教學模式[J].外語界,2003,(2):22-27.
[7]李紅.專門用途的發展和專業英語合作教學[J].外語教學,2001,(1):40-43.
[7]劉法公.論基礎英語與專門用途英語的教學關系[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3,(1):31-33.
[8]馬雁.ESP理論視角下的醫學英語課程設置及其教學探索―基于醫學英語教學的個案分析[J].外語電化教學,2009,(125):60-63.
[9]孫秋丹,張健,董哲.專業英語教學探索――計算機與網絡的應用[J].外語界,2003,(2):29-33.[J].外語界,2003,(2):2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