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激情开心网,五月天激情社区,国产a级域名,婷婷激情综合,深爱五月激情网,第四色网址

司法鑒定研究報告優選九篇

時間:2023-03-10 15:06:05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司法鑒定研究報告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第1篇

1分子印跡技術在司法鑒定中的應用研究

1.1分子印跡技術在司法鑒定炸藥殘留物檢驗中的應用研究

爆炸案件作為社會危害性最大的刑事案件之一,長期受到全球的高度關注,爆炸案件更是各國反恐怖襲擊工作的重點。通常,炸藥爆炸后,只有痕量的炸藥原體樣品殘留在爆炸現場,并且受到現場復雜基質的嚴重干擾。因此,如何準確、快速地從現場復雜基質中分離、提取、檢測炸藥殘留物,確定爆炸的性質,提供有價值的偵察方向,仍然是法庭科學化學家的一項挑戰。SoniaLordel等[21]研究發現,以2,4-DNT為模板分子,PTMS為單體,TEOS為交聯劑,堿性水溶液為介質,合成硝基芳香族炸藥的分子印跡聚合物修飾在硅膠微球上制備成SPE萃取柱,對2,4-DNT,2,4,6-TNT和2,6-DNT均有良好的選擇性。為了進一步考察其實用性,作者通過用其處理被機油污染的樣品,并將其與OasisHLB商品柱進行比較,證明其性能優于OasisHLB商品柱。GudrunBunte等[22]采用紫外引發懸浮聚合方式,在石英晶體微量天平表面修飾TNT或DNT分子印跡聚合物,用于TNT等炸藥的現場快速檢測。可以預見,MIPs修飾的各種傳感器技術在炸藥的快速檢測中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DongxiaNie等[23]在納米金微粒修飾的玻璃碳電極表面通過自組裝方式再修飾上TNT的分子印跡聚合物,制備了TNT的電化學傳感器,對TNT檢測的線性范圍從4.0×10-8到3.2×10-6mol/L,檢測限為1.3×10-8mol/L(S/N=3),該分子印跡檢測器被用于環境水樣中的微量TNT檢測并證實是一種快速靈敏的檢測方法。

1.2分子印跡技術在司法鑒定檢驗中的應用研究

犯罪與吸毒現象給國家、社會和個人造成了巨大的損害,這不僅包括吸毒者本身的損害,也包括了吸毒者由于吸食而喪失了勞動能力對社會所造成的損失,社會為救治吸毒者和因吸毒而引發的其它傳染疾病等付出的巨額醫療費用,以及吸毒者因毒資需要而衍生出的各種侵財犯罪、性犯罪等。為了維護社會的穩定,凈化社會環境,各國政府均付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至今仍未取得明顯成效。對吸食者體內的準確、快速檢測是法庭科學化學家另一項重要的日常任務。在司法鑒定領域,常見的生物檢材包括血液、尿液、唾液、毛發以及臟器等復雜樣品;關于檢材的前處理方法常用的有液液萃取、固相萃取和固相微萃取等。分子印跡技術在這方面的應用研究同樣得到了人們的重視。Yeh等[24]用含有嗎啡模板分子的0.1MLiClO4溶液,通過電聚合反應把PE-DOT聚合到ITO電極上,制備了一種嗎啡分子印跡聚合物修飾的電極檢測器用于嗎啡的檢測,其檢測的線性范圍在0.1~1mM。Hsu等[25]以MAA為功能單體,EDMA為交聯劑,通過熱引發自由基共聚合反應制備了一種嗎啡分子印跡聚合物,結合Fe3+和[Fe(CN)6]3-體系,采用比色法檢測嗎啡,其檢測限可以達到28.5ng/ml。Piletska等[26]設計和制備了基于分子印跡聚合物的四種的復合傳感器,并提出應用該技術制備便攜式快速篩選檢測設備的設想。Hao等[27]以MAA為功能單體,EDMA為交聯劑,AIBN為引發劑,制備了一種基于表面等離子體共振光譜(SPR)的嗎啡分子印跡傳感器,其對嗎啡檢測的線性范圍在1ppb~1ppm間,最低檢測限達到10-10mol/L。Djavan-shirDjozan等[28]以海洛因為模板分子,MAA為功能單體,EDMA為交聯劑,AIBN為引發劑,制備了一種海洛因分子印跡固相微萃取整體柱(MISPME),結合GC或GC/MS,用于水溶液中海洛因及其類似物6-單乙酰可待因,6-單乙酰嗎啡的萃取檢測,其檢測限分別為300,47和1ng/mL。所合成的固相微萃取纖維在300℃條件下穩定性良好。ValérieThibert等[29]以可卡因為模板分子,MAA為功能單體,EDMA為交聯劑,通過光引發合成可卡因的分子印跡聚合物制備SPE柱,用于富集提取頭發中的可卡因和其酸性代謝產物苯甲酰愛康寧,然后用LC/MS檢測,兩者的最低檢測限均達到0.07ng/mg。常靖等[30]研究采用Sigma公司出品的分子印跡固相萃取商品柱(SupelMIPSPE-Amphetamine,25mg/3mL)提取血液中的苯丙胺類,結合GC/NPD或GC/MS法檢測,結果苯丙胺類的回收率均在90%以上。

1.3分子印跡技術在司法鑒定藥毒物檢測中的應用研究

在司法鑒定中另一項具有挑戰性的工作是復雜基質(生物樣品)中藥毒物(包括安眠藥、農藥、鼠藥等)的篩選檢測,一方面司法鑒定科學家希望建立具有普適性的提取方法以適應無目標情況下的系統篩選需求;另一方面更需要有對特定目標化合物選擇性強的具有針對性的前處理手段,以保證在目標化合物明確的條件下高靈敏度、快速的檢測需求。分子印跡技術可以很好的滿足第二方面的需求。MarinahM.Ariffin等[31]研究制備了安定的分子印跡固相萃取柱,結合LC/MS法用于頭發中安定及其代謝產物和其它苯二氮卓類藥物的提取檢測,所合成的MISPE材料對安定的吸附能力達到每毫克MIPs可以吸附110ng安定,空白添加試驗對頭發中安定的提取回收率為93%(RSD=1.5%),方法的最低檢測限達到0.09ng/mg,定量分析下限為0.14ng/mg。該方法經與ELISA數據比較,結果非常吻合。在此基礎上,RobertA.Anderson等[32]系統研究比較了所合成的安定MISPE與傳統SPE方法對9種苯二氮類藥物的提取效果,并對10例實際案例頭發中苯二氮類藥物進行分離提取檢測,結果表明MISPE在選擇性、回收率、方法檢測限等方面總體上優于傳統的SPE方法。GuoyouJin等[33]采用溶膠-凝膠法合成了三唑侖分子印跡硅膠微球并制備了MISPE柱,結合HPLC用于尿中三唑侖及其主要代謝產物α-羥基三唑侖的富集提取,其方法檢測限分別為30ng/mL和33ng/mL。A.Beltran等[34]以巴比妥為模板分子,BAP為功能單體,DVB-80為交聯劑,通過沉淀聚合法合成巴比妥的MIPs微球,制備MISPE柱,并采用一種串聯的處理方式萃取尿樣中的巴比妥類藥物,可以有效地排除雜質的干擾,獲得良好的分析效果。強極性水溶性毒物的提取凈化一直是毒物檢驗所要面臨的前處理難題之一,例如,有機磷農藥作為乙酰膽堿酯酶的抑制劑,在農業生產中廣泛使用,也是司法鑒定中經常遇到有機毒物,其中的部分農藥即具有強極性、強水溶性的特點,XiaolanZhu等[35]合成了以久效磷為模板分子的分子印跡聚合物,制備了MISPE柱用于環境中水樣和泥土樣品中的久效磷、速滅磷、磷胺和氧樂果分離檢測,具有很好的選擇性,水中樣品回收率在77.5%~99.1%,泥土中樣品回收率在79.3%~93.5%之間,優于液液提取和傳統的SPE方法。GeorgiosTheodoridis等[36]以天仙子胺為替代模板分子,MAA為功能單體,EDMA為交聯劑,合成了東莨菪堿的MIPs,制備MISPE柱用于人和牛尿、血清中東莨菪堿的提取分離,回收率達到79%。

2展望

第2篇

[關鍵詞] 醫療糾紛;監獄;問卷調查;分析;管理

[中圖分類號] R-0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4-4721(2010)03(a)-139-04

Analyses and discussions on questionnaire survey about the present medical dispute in prison

WANG Xudong1, ZHONG Xinfeng1*, LIU Jianjun2

(1.The Judiciary Constabulary Hospital of Guangdong Province, Guangzhou 510435,China;2.The Yangjiang Prison's Hospital of Guangdong Province, Yangjiang529935,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initial understanding the characteristic about the present Medical Dispute in Prison and investigating an effective way to it's management in future from questionnaire survey about the hospitals of Prison in China. Methods:We selected hospitals of Prison in Guangdong Province, retrospectively collected all cases of the present Medical Dispute in Prison and their recent management, and separately mad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dates. Results:1. There was 20 hospitals of Prison finishing the questionnaire, and we collected 22 cases and “5-question” was answered entirely. 2. Criminal death (including “sudden death”) was the main Cause of Medical Dispute of Prison, and there were two noteworthy phenomena, because of family members doubting cause of death while requesting judicial expertise, and family members or Criminals demanding compensation but being an action little (separately being 95.8%, 31.8%, 68.1% and 4.5%;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Key words] Medical dispute; Prison; Questionnaire survey; Analysis; Management

近年來,隨著我國監獄事業的健康、持續、穩定發展,監獄醫療糾紛也日益表現突出。于2008年全國第六屆監管醫學理論研討會期間,河南省豫東監獄趙毅等和云南監獄管理局中心醫院楊星都對此作了研究報告[1~2],其成果對監獄醫療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目前,我國監獄系統多單位合作的相關研究較少。為初步了解近年監獄醫療糾紛的特點與探討其未來有效的管理途徑,筆者對全省監獄醫院問卷調查分析與思考,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為2009年度廣東省監獄學會監管醫學專業委員會課題,其主辦單位為廣東省司法警察醫院,由廣東省司法警察醫院院長王旭東擔任課題組組長,選擇全省監獄醫院和近年我省監獄醫療糾紛的相關資料。

1.2 調查方法

問卷為本課題組組長王旭東、主要成員鐘新鋒和劉建軍共同設計,由全省監獄醫院的課題研究者(臨床醫生)按照要求嚴格填寫。其中,主要內容為各例監獄醫療糾紛的相關資料與“5個問題”(5-question;具體為:①當前監獄醫療糾紛管理有困難;②未來監獄醫療糾紛管理應改革;③監獄系統購買醫療責任保險有必要;④購買罪犯基本醫療保險有必要;⑤成立“監獄醫療糾紛管理委員會”有必要)。調查在2009年進行。

1.3 數據處理

采用SPSS 13.0 for Windows軟件,數據以百分數表示,使用Chi-square Test進行分析,P

2 結果

2.1 各監獄醫院的答卷情況

共有20個監獄醫院于規定時間內按照要求完成了問卷。其中,收回22例近年監獄醫療糾紛的相關資料;對“5個問題”的答卷率為100%,同時對上述問題均附答了主要的理由或觀點。

2.2 近年監獄醫療糾紛的主要情況

見表1。罪犯死亡(包括“猝死”)是引發監獄醫療糾紛的最主要的原因,其中存在因死者家屬懷疑死因而啟動司法鑒定程序與家屬或罪犯常有向監獄要求補償而不常訴訟的現象(分別為95.5%、31.8%、68.1%與4.5%,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全部監獄醫療糾紛中死者或罪犯主要來源于農村,且文化程度多為初中及初中以下(分別為68.2%與72.7%,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3 對“5個問題”的作答情況

見表3。對“5個問題”,各答卷監獄醫院均持有正面的態度(分別為100%、100%、90%、65%和90%,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對“5個問題”,各答卷監獄醫院主要的理由或觀點分別匯總,并概述如下:

2.3.1 認為“當前監獄醫療糾紛管理有困難” 內容集中表現在:部分監獄醫院工作人員防范監獄醫療糾紛的意識不強,監獄醫院專業設備與技術能力相對較低,罪犯心理、健康與疾病復雜,罪犯保健與治療涉及醫學、管理、法律、政策與社會等問題,此外就是缺乏完善的監獄醫療糾紛管理機構與制度。

2.3.2 認為“未來監獄醫療糾紛管理應改革” 內容集中表現在:在現有國家法律框架與監獄疾病管理模式下不斷拓展監管醫學的服務內涵,盡快使監獄醫院人才引進、設備更新與技術提高,還有就是建議省監獄管理局整合監獄系統優勢的專業技術人才建立完善的監獄醫療糾紛管理機構與制度。

2.3.3 認為“監獄系統購買醫療責任保險有必要” 內容表現在:既是監獄系統“從優待醫”的表現,又可借助第三方進一步管理監獄醫療糾紛;但由于該保險本身的特點在監獄中的意義有待探討。

2.3.4 認為“購買罪犯基本醫療保險有必要”內容集中表現在:實現全民醫療保險是國家總體經濟實力增強的表現,對深化國家或監獄醫療改革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如監獄條件具備可為罪犯購買不同層次的醫療保險;可是當前正值國家推行醫療保險的初級階段,為罪犯購買醫療保險屬于一個全新的領域。

2.3.5 認為“成立‘監獄醫療糾紛管理委員會’有必要” 內容集中表現在:整合各種專業技術力量,既能彌補個別監獄資源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又可科學、專業、有效地管理監獄醫療糾紛與監獄醫療糾紛的相關資料;但其可能面臨的考驗也不言而喻。

3 討論

監獄醫療糾紛,作為一種發生在監管環境下特殊的醫療糾紛,目前由于其所涉及的醫患關系、對象地位、法律適用、社會因素和管理途徑等均存在一定思考的空間,因此如何正確應對與防范監獄醫療糾紛正在考驗著監獄相關工作人員的智慧與能力[1-8]。

筆者通過對近年監獄醫療糾紛的相關資料調查發現,其一,罪犯死亡(包括“猝死”)是引發監獄醫療糾紛的最主要的原因,其中存在因死者家屬懷疑死因而啟動司法鑒定程序與家屬或罪犯常有向監獄索賠而不常訴訟的現象。也就是說,當前監獄醫療糾紛與罪犯死亡(包括“猝死”)有密切聯系,“有罪犯死亡(包括“猝死”),就有必要做好應對監獄醫療糾紛的準備”。一旦罪犯死亡(包括“猝死”),死者家屬或其人、人民法院與人民檢察院等立即介入,甚至社會媒體也參與了討論與“調查”,根據法律與醫學的需要有可能啟動司法鑒定或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程序,由此可知當前監獄在管理監獄醫療糾紛所面臨的壓力和挑戰都是不言而喻的。于監獄醫療糾紛中,死者家屬或罪犯與監獄的爭議焦點往往是“事件中的金額問題”,如何做到合法與有效地使用“專項資金”,值得監獄系統探討與規范。這些與基層醫院醫療糾紛重要原因是患者死亡和省公立醫院醫療糾紛超過90%以上通過雙方協商予以解決相類似[3-4]。其二,未發現“監獄醫鬧”,究其原因是因為監獄的特殊性,但不能沒有因為監獄醫療糾紛處理不當而可能引發“監獄醫患沖突”或“監獄突發事件”的意識。這點與于社會醫院醫療糾紛中“醫鬧”日益增加不同[6]。于長遠來看,完善“監獄醫療糾紛應急管理”是有意義的,因為它與“監獄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有聯系,必要時可參考其“監獄應急管理救援基礎、監獄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監獄應急預案編制、監獄應急響應行動和監獄現場急救措施”[9],擬定具體的管理措施。此外,至問卷完成之日兩組不同原因監獄醫療糾紛分別還有3例與1例監獄醫療糾紛尚未結束,其影響的因素可能是多方面的,早前已通過雙方協商未果而正在或建議選擇法律途徑最終予以解決;于監獄醫療糾紛中,死者或罪犯來源于農村與受教育偏少可能產生的影響,也不可忽視。

筆者通過對監獄醫院調查發現,于當前監獄醫療糾紛的應對與防范中形成的“在省監獄管理局的領導下,省監獄管理局中心醫院協助,當事監獄執行的模式”(簡稱,“初級模式”)存在較大的困難,很有必有探討在未來監獄醫療糾紛的管理中實行“由省監獄管理局領導、省‘監獄醫療糾紛管理委員會’(Management Committee of Medical Dispute in Prisons,MCMDP)執行、當事監獄協助和必要的第三方應邀參與的模式”(簡稱,“高級模式”)的可能性。其中,新成立的省“監獄醫療糾紛管理委員會”職能為:其一,簡稱“應對職能”,即在發生糾紛時專人、專職、專業負責落實具體糾紛的應對;其二,簡稱“防范職能”,即在沒有糾紛時專人、專職、專業負責監獄醫療糾紛的信息匯總、防范教育與學術交流等。而第三方,可以來自保險公司(如果“監獄系統為相關工作人員購買了醫療責任保險”)或其合作單位、患者所在地方人大代表或政協委員、其他合適社會機構或人士。在此,值得一提的是,通過這一模式省監獄管理局可以更好地整合監獄系統的優勢資源,甚至可以考慮拓展省監獄學會監管醫學專業委員會和省監獄管理局中心醫院等的服務范圍。此外,隨著國家或監獄醫療改革的深入,如監獄條件具備,為罪犯購買不同層次的醫療保險,對未來監獄醫療糾紛管理的意義,也顯而易見。

總之,當前因發生監獄醫療糾紛的背景、原因、表現、應對與防范十分復雜而使監獄衛生管理與臨床工作面臨著壓力與挑戰,成立專門的機構對其進行科學的、專業的、有效的管理勢在必行。

(參加本課題研究者的工作單位:廣東省司法警察醫院(廣州 510435)王旭東、鐘新鋒,廣東省陽江監獄醫院(陽江 529935)劉建軍、劉晨輝,廣東省英德監獄醫院(清遠 513000)胡雄飛、周利民,廣東省懷集監獄醫院(肇慶 526434)梁石達、余潔武,廣東省清遠監獄醫院(清遠 511895)劉春林、徐進強,廣東省北江監獄醫院(512032)楊叢毓、郭劍,廣東省連平監獄醫院(河源 517139)劉其生、賴權,廣東省茂名監獄醫院(茂名 525100)李起森,廣東省四會監獄醫院(肇慶 526237)薛江,廣東省高明監獄醫院(佛山 528533)廖振榮、劉良生,廣東省揭陽監獄醫院(揭陽 515557)戴濤、陳植賢,廣東省樂昌監獄醫院(韶關 512208)付永祥、陳海勝,廣東省女子監獄醫院(廣州 510545)陳優康,廣東省陽春監獄醫院(陽江 529615)楊建南、嚴朝富、何月計,廣東省東莞監獄醫院(東莞 523295)王貴、湯金榮,廣東省坪石監獄醫院(韶關 512233)吳奮強、陽曉燕,廣東省番禺監獄醫院(廣州 511430)李國勇,廣東省韶關監獄醫院(韶關 512145)羅梁雄,廣東省深圳監獄醫院(深圳 518118)陳榮源,廣東省未成年犯管教所醫院(廣州 510435)劉躍彬,廣東省武江監獄醫院(512027)梁群慶、鐘宇凱。其中,本論文主筆作者為王旭東與鐘新鋒。)

(本研究得到了廣東省司法警察醫院急診科主任、副主任醫師李智杰在統計學數據處理時的指導和信息技術科副科長鐘武纓在問卷傳收中的幫助,一并志謝。)

[參考文獻]

[1]趙毅,吳海林,唐皓.監管醫療糾紛的表現、成因及對策淺析[C].全國第六屆監管醫學研討會,鄭州,2008.

[2]楊星.強化教育規范管理采取措施防范糾紛[C].全國第六屆監管醫學研討會,鄭州,2008.

[3]羅小燕,廖勇彬,吳素貞,等.江門市71例醫療糾紛成因及預防對策[J].現代醫院,2007,7(6):118-120.

[4]胡鵬飛,陳少賢,彭曉明,等.廣東省公立醫院醫療糾紛變化趨勢與解決途徑分析[J].中國醫院管理,2008,28(2):13-15.

[5]周繼華,柯 旭,馬廉頗.不構成醫療事故也可能承擔民事侵權責任[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8,24(3):238-240.

[6]馬亞楠,何欽成.“醫鬧”產生的原因及防范對策[J].醫學與哲學:人文社會醫學版,2007,28(3):38-39.

[7]鄧小虹,周東海,袁申元.化解醫療糾紛的最佳途徑[M].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07:17-57.

[8]姚國會,薦非,張鎮宇.《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對監獄醫療關系的適用性探討[J].法律與醫學雜志,2005,12(3):180-182.

第3篇

關鍵詞:OLED;專利;分析;布局

1 引言

進入21世紀,人們需要性能更好、更能符合未來生活需求的新一代平板顯示器,以迎接“4C”(計算機(computer)、通信(communication)、消費類電子(consumer electronics)、汽車電子(carelectronics))以及“3G”時代的到來。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的英文縮寫,譯作有機電致發光二極管)具有平板化、主動發光、高亮度、寬視角、響應速度快、易于實現高分辨率全彩色顯示、低電壓直流驅動、低功耗、發光效率高、溫度特性寬、耐惡劣環境能力好、成本低、制造工藝簡單等優點,非常適用于手機、PDA、數碼相機、DVD、GPRS等小尺寸顯示,被認為是未來最有可能替代液晶顯示器的一種新技術,其產業前景受到世界各國的普遍關注。

國際社會對OLED新型平板顯示技術給予了高度重視。2005年,OLED被美國CNN(有線電視新聞網)列為最近25年對人類最具影響力的25大創新技術之一;2006年,OLED又被市場研究公司Gartner列為十大戰略技術的第三名;我國電子信息產業調整振興規劃將“平板產業升級和彩電工業轉型”列為六大重點工程之一,并在三大重點任務中要求“突破新型顯示產業發展瓶頸”,工業和信息化部表示,在平板顯示領域,將重點支持OLED顯示技術的發展。

目前,OLED尚未達到大規模生產的水平,主要處于研發階段,而我國在實驗室階段與國外的差距并不是很大;國家經濟實力能夠為OLED研發提供經濟保障;我國生產OLED的儀器設備與國外差距不大。總之,在顯示技術領域,不論是與CRT、LCD生產技術比較,還是與PDP技術比較,我國的OLED顯示技術具有前所未有的機遇,但同時也面臨巨大挑戰。不論是小分子器件,還是聚合物器件,最核心的專利都由國外公司擁有,雖然最主要的幾個專利的保護期限已經快要結束,但是這些擁有專利的國外大公司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其所擁有的并且還在不斷申請的專利是很難完全繞開的。本文通過對美國和中國OLED專利宏觀統計分析,研究OLED專利布局情況,為促進OLED核心技術研發、實現產業化發展具有現實意義。

2 OL印專利檢索結果

截止到2010年7月,檢索美國和中國OLED專利,去重后,共得美國、中國的專利如表1。

3 OLED專利宏觀統計分析

根據檢索結果,對美國、中國OLED專利進行宏觀統計與分析。

3.1 專利申請量統計

美國和中國專利數據中OLED專利年度申請量隨時間變化的情況分別如圖1和圖2。通過研究2001年~2009年美國專利數據中OLED專利年度申請量隨時間變化的情況(見圖1)可以看出:2001年。2004年,OLED技術的專利申請量逐年增加,且增加幅度較大,2004年,年度申請量達到3385件,為近十年之最。2004年以來,OLED技術領域的專利申請量以每年幾百件的速度逐年減少(因專利公開一般滯后18個月,2009年數據只是目前已公開的專利申請數量)。

通過研究2001年~2009年中國專利數據中OLED專利年度申請量隨時間變化的情況(見圖2),從圖2可以看出:2001年~2005年,專利申請量逐年增加幅度較大,2005年申請量達到1143件。2005年以來,OLED技術領域的專利申請量逐年減少。

比較圖1和圖2,美國、中國專利數據中OLED專利年度申請量隨時間變化的規律基本相同,升高后下降,中國專利年度申請量的峰值比美國滯后一年,中國專利年度申請量比美國專利年度申請量低。根據專利技術生命周期分析法,OLED專利技術似乎進入技術淘汰期。OLED顯示技術是一門非常年輕的顯示技術,國際社會對OLED新型平板顯示技術給予了高度重視,這就需要具體分析下降原因。

在OLED技術研究發展階段,技術路線處于無限想象狀態,申請專利很多,如:1963年,Bernanose等人在蒽單晶片的兩側加直流電壓觀察到了發光現象;1979年,由于Vincett小組的工作,有機電致發光器件研究再一次興起,1982年,Vncett研究小組采用真空沉積有機薄膜的方法制備出0.6μm厚的蒽沉積膜;1985年,Vandyke和Tang制備了含有空穴傳輸層和發光層的雙層結構的綠光器件;1987年,美國EastemKodak公司的Tang和VanSlvke采用真空鍍膜技術,用8-羥基喹啉鋁(Alq3)等材料制備了三明治結構的綠光有機電致發光器件;1989年,Tang等又報道將小分子染料DCMI和DCM2,用摻雜的方法獲得不同顏色的發光并提高了器件的發光效率;1990年,英國劍橋大學的Burroughes等人首次制成以共扼高聚物聚對苯撐乙烯(PPV)為發光層、ITO(氧化銦一氧化錫)為陽極、金屬A1為陰極的單層有機EL器件;1991年,Heeger等人進一步改進了聚合物電致發光器件的結構,用甲氧基異辛氧基取代聚對苯撐乙烯在ITO上旋涂成膜制得了橘紅色EL器件等等。進入產業化階段,產業化對技術路線做出了選擇,很多的技術路線被否定,不再研究,特別是被動矩陣驅動OLED(PMOLED)存在嚴重供過于求的情況,阻礙了研究工作的進一步進行;同時,由于OLED尺寸、分辨率、價格等因素,首先進行產業化的企業虧損,許多企業退出 OLED研發、生產,專利申請量下降符合近幾年OLED行業發展狀況。

但是,近年來,三星公司和LG公司加速進入OLED行業,并進行產業化布局,兩公司成為業內關注的重點,中國政府明確加大OLED產業化支持力度,隨著OLED器件穩定性、成本等問題的解決,以主動矩陣驅動OLED(AMOLED)為代表OLED產業必將得到大發展,OLED專利申請量將上升。

3.2 申請人分析

在所采集到的美國專利數據樣本中,按申請人申請專利的數量排序,如表2(前20位OLED專利申請人)所示。從表2可以看出,前三位申請人分別為SEIKO EPSON(精T愛普生,1188件)、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半導體能源株式會社,1064件)、EASTMAN KODAK(伊

士曼柯達,857件),三者的申請量占總申請量的15.2%,是OLED技術領域有力的競爭者;而SAMSUNG SDI

(二星電子SDI)、CANONKABUSHIKI KAISHA(佳能株式會社)、IDEITSUKOSAN(出光興產株式會社)i家企業中,每家企業的申請量在500件左右,在OLED技術領域競爭力較強,屬于第二梯隊;處于第三梯隊的是SANYOELECTRIC、SAMSUNG MOBILE DISPLAY、SONYCORPORATION、LG ELECTRONICS INC、SAMSUNGELECTRONICS、FUJI PHOTO FILM、AU OPTRONICSCORP、LG.PHILIPS等家企業,每家企業的申請量在200~300件左右,其它企業在150件左右。前20名企業中,日本企業12家,韓國企業4家,荷蘭企業2家,美國企業1家,中國臺灣企業1家,沒有中國大陸企業。前20名企業的專利申請量較大,是美國OLED技術領域及產品市場較強的競爭者,中國大陸OLED企業進軍美國市場,應高度重視這些企業的專利技術壁壘,盡可能避免知識產權侵權風險。

在所采集到的中國專利數據中,按申請人申請專利的數量排序,前20名申請人的專利數為3597件,占總數的49.69%。取專利申請量前20名制作申請人排名如表3,申請量前20名申請人中,日本企業12家,美國企業1家,荷蘭企業1家,中國臺灣企業3家,中國大陸科研機構及企業3家,并且,中國大陸有兩家是大學,1家是企業。前5名申請人中,日本企業4名,日本企業是最有力的競爭者。

根據申請人分析,國外企業在美國市場和中國市場進行了大量專利布局,而中國大陸企業專利布局工作滯后,在國內專利申請量較少,并且在美國專利申請量更少,美國專利申請人前20名中沒有中國大陸企業,這就為中國OLED產品開拓中國和美國市場增加了侵權風險和準人難度,另外,中國大陸OLED企業應深度分析三星電子SDI、精工愛普生株式會社、半導體能源株式會社等申請人的專利,研究其布局,爭取市場競爭主動權。

3.3 IPC分析

國際專利分類法(International PatentClassification,IPC)是按照發明創造的技術主題為特征進行分類,主要對發明專利申請書、發明證書說明書、實用新型說明書和實用證書說明書等(統稱為專利文獻)進行分類,為了便于檢索,將相同的技術主題歸在同一分類位置。同類技術,由于專利申請提出的技術主題保護的側重不同,其專利文獻分類號會有區別,有時,一件專利可能同時具有幾個IPC號。

對所取得美國19726件專利,根據IPC號進行統計頻次排序,取前10個IPC數據制作頻次排序如表4。前10個IPC專利5730件,占總數的29%,所代表的技術內容基本上能反映出OLED技術領域發展重點,主要涉及電致發光材料、電致發光光源、電發光面板等領域。

對所取得中國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7236件,根據IPC號進行統計頻次排序,取前10個IPC數據制作頻次排序如表5。前10個IPC所代表的技術內容基本上能反映出OLED技術領域發展重點。

從表5可以看出,OLED專利技術主要集中在發光材料制備、光發射組件、封裝等領域。

IPC分析比較發現,在美國申請專利與在中國申請專利的重點技術領域有所不同,如半導體器件、其它類目中不包括的電同體器件H01L中,中國專利在H01L51/50、H01L27/32、H01L51/54技術領域專利申請量較多,而美國專利主要集中在H01L21/00、H01L33/00技術領域。中國大陸OLED企業進行專利布局及產品研發時,應加強技術領域研究工作,合理進行專利布局,盡量避免知識產權侵權風險。

4 小結

1.美國和中國專利申請量隨時間變化規律基本相同,均為申請量增加到峰值后開始減少,美國的峰值為2004年,而中國的峰值為2005年。專利申請量近幾年呈下降趨勢,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受產業化及產業化對技術路線選擇的影響,另一方面是一些企業的退出,原因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2.國外OLED企業在美國和中國申請了大量專利,進行了專利布局,而中國大陸企業在中國國內申請專利較少,在美國申請專利更少,申請量前20位申請人中沒有中國大陸企業,中國OLED企業專利布局工作滯后,中國OLED企業在開拓中國和美國市場時,應重視專利分析和布局工作,合理規避知識產權侵權風險。

3.美國OLED專利技術主要集中在電致發光材料、電致發光光源、電發光面板等領域,而中國OLED專利技術主要集中在發光材料制備、光發射組件、封裝等領域。

參考文獻

[1]黃文迎.OLED材料研究及應用進展.新材料產業2010.2

[2]Juhn s.Yoo,Naekbong Choi等.柔性有源OLED顯示器制造幾點技術方面的考慮.現代顯示.2009.2

[3]張軍杰,楊鑄.全球OLED產業發展現狀及趨勢現代顯示2010.6

[4]羅佳秀.金屬氧化物對有機光電器件性能的改善研究.北京大學博士研究生學位論文2010.6

[5]謝菡.OLED相關專利簡介.中國照明電器.2009.10

[6]李恒.OLED顯示技術.CHINA MEDIATECH.2009.4

[7]郭朋輝.OLED器件技術及產業化進展.CHINAMEDIATECH.2010.3

]8]張曦.AM-OLED技術專利申請分析.電工知識產權2009.4

第4篇

即墨市市北醫院 山東省即墨市 266200

【摘 要】當前精神疾病的發病率已經越來越高。但精神疾病并不是什么可怕的疾病,只要及早發現及早治療都完全不會影響到人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但對于當前除了藥物治療之外更多的是需要提升對心理治療的重視程度。結合每一個患者的實際狀況制定出適宜的心理治療方案,扎實的理論知識結合實踐經驗,再加上良好的環境設置配合幫助達到一個完善的治療效果。

關鍵詞 精神科臨床工作;藥物治療;心理治療

隨著社會壓力的逐漸增大,生活節奏的逐漸增快使得人們的精神狀態普遍都存在著一定的問題。生活工作的壓力,家庭的壓力等過多的心理負擔都會到時心態的失衡從而影響到心理健康的正常發展。而心理狀態的失衡同樣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生理健康的發展進而影響到整個生活工作的正常發展。因此對于心理治療在精神科臨床工作中需要更加重視和深入以良好的解決病患的心理問題。

1 應重視和正確看待心理問題

1.1 心理問題的常見性

心理問題甚至是心理疾病其實是非常常見的,但對于這方面人們的認識和了解程度卻并不高。面對社會壓力的不斷增大,出現相應的緊張、畏難、過度亢奮等心理狀態都屬于心理問題的一種,當心理問題逐漸加深并最終對正常生活狀態甚至是生理健康都產生了一定影響的時候,就會出現心理疾病。而不管是心理問題還是心理疾病其出現并不可怕,只要能及時的注意并治療就不會產生什么影響。

1.2 重視心理問題的產生和解決

而當前對于“心理—社會”因素是如何影響疾病的發展這樣一個話題的研究的重視程度還是比較弱的。人們更加關注生理健康的發展卻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心理健康對于生理健康同樣有著促進和相互影響的作用。保證心理狀態的正常發展才能讓人們生活的更加輕松愉悅,也就能更好的促進生理健康的正常發展,因此重視心理問題的發生是很重要的。

在得知自身的相關心理問題甚至是疾病之后也不要過度緊張和害怕,在當前社會包括強迫癥、密集恐懼癥等都同樣屬于心理問題,也是較為普遍存在于人們之中的。因此,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不要有什么難為情之類的情緒從而排斥治療。將問題得以良好迅速的解決才更有利于我們的健康發展。

2 心理治療結合藥物治療效果更顯著

2.1 藥物治療是當前精神科臨床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精神藥理學的迅猛發展, 讓大多數精神科主治醫生對癥狀的控制輕車熟路,相應的精神科藥物其各自的療效和運用方面也都能掌握的非常熟練。精神疾病雖然是心理方面為主但是相應的藥物治療也是能起到很好的輔助和刺進作用的。

一些精神類藥物能夠對相應的神經中樞產生影響并最終達到輔助治療的效果。心理狀態和生理狀態實際上是相互影響關聯的,因此良好有效的采用相應藥物治療也就能更好的對相應心理疾病產生一定的治療效果。

2.2 與心理治療的相結合才能更加體現療效

藥物治療的方法簡單快捷,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精神科疾病都能夠通過藥物進行治療,其中一些對于藥物治療幾乎無效的人格障礙、嚴重神經性厭食癥、強迫癥、邊緣障礙、軀體化障礙、分離性障礙等精神類疾病, 則需要結合中長程心理治療才能提高療效, 可目前多數臨床醫生對此并不擅長。

在精神科臨床工作中,藥物治療永遠只能是起到輔助作用,真正對相關病癥的徹底根治一定要配合上適當的心理治療。心理治療的實際作用是從內心想法上進行影響和開導,從心理層面上真正解決問題才是從本質上解決了問題,才能達到徹底根治的療效,幫助患者更好去面對全新的生活和工作。

3 精神科臨床工作中心理治療中的核心要素

3.1 了解心理治療的適應癥進行配套治療

在精神科臨床工作中,首先要對患者有一個全面的心理學理解,這樣才能制定出適合恰當的治療方案,因為即便是同一個心理疾病不同的患者也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療措施,因此一定要根據患者的綜合反應以及全面的心理評估來最終判定其合適的心理治療方式。

針對患者的不同心理評估結果,需要進行配套性的心理治療。比如根據患者的領悟能力、家庭功能等再細分患者類別,最終確定首選何種心理治療方法。綜合條件的考量才是整個心理治療過程的重點,只有結合患者的全方位因素進行考察分析最終確定治療方案,才是最為合適且效果最佳的心理治療。

3.2 心理治療的環境設置以及核心技術

就好比外科手術的進行也需要相應醫療環境的配合,同樣心理治療也是要有相應的環境設置進行配合的。包括心理治療室的建立,形成一個相對安靜舒適的環境,不容易產生外界因素的干擾,治療的時間點,患者的精神狀態等條件都是需要被納入到環境設置的考慮范圍之內的。良好環境的建立才能更好的協助心理治療的順利發展進行。

而整個心理治療的過程它絕不僅僅是普通談話而已,它是具有一個嚴密的理論基礎和技術內容。要想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除了理論知識的扎實掌握意外更加需要對其在實際病例中的靈活運用。運用實踐來良好的檢驗出理論的實操性才能達到完善的治療效果。每一個患者都是活生生的人,對人的重視,對實踐的重視才能將心理治療的效果達到最好。

4 結束語

在面對越來越大的生活壓力下,人們的生活節奏也在逐漸增快。因此產生一些相應的心理問題或者是心理疾病也是極為正常的事。首先患者就要以正常的心態去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而在具體的心理治療過程中,醫治人員更要以專業的態度去對每一個患者進行細致分析最終制定出最為合適的方案,這樣才能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Runners 團隊. 中國心理咨詢行業發展研究報告摘錄[J]. 社會心理科學,2015, Z1:101-128.

第5篇

[關鍵詞] 顱腦損傷;精神障礙;診斷;治療

顱腦外傷后臨床較常見的并發癥之一是精神障礙,其屬于器質性的精神障礙,但是常常延誤治療的原因是被顱腦外傷癥狀所覆蓋。本文通過對86例出現顯著精神障礙的重癥顱腦外傷患者的臨床信息進行分析,研究導致精神障礙的顱腦損傷的臨床特點。現研究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選取男性56例,女性30例,男女比例為1.87:1。年齡均在17~66歲之間,平均約為41.5歲。所有選取的患者都符合精神疾病診斷標準與分類方案所導致的精神障礙的診斷原則。在受傷以前家族中都沒有類似發作情況及精神病發作情況。按部位損傷分為:車禍損傷為56例、高空墜落傷為17例、鈍物傷害為6例,其它意外事故所致為7例。彌漫性軸索損傷9例占10.5%,雙額葉腦挫裂傷24例占27.9%,單側顳葉硬膜下血腫合并腦挫裂傷16例占18.6%,顳頂葉廣泛腦挫裂傷伴顳葉腦內小血腫11例占12.8%,額顳腦挫傷伴硬膜下血腫9例占10.5%,顳頂急性硬膜外血腫12例占14.0%,頂葉枕葉膜下及硬膜外血腫伴顱腦挫傷5例占5.8%[2]。格拉斯哥昏迷評分(GCS)4~5分的占16例,6~8分的占28例,9~12分的占35例,13~15分的占7例。所有患者都在傷后12h內進行頭部CT斷層掃描。在顯現精神障礙癥狀后再次進行CT掃描,其中部分患者還給予了MRI掃描。

2 精神癥狀的種類

(1)記憶障礙:本組86例中35例出現不同程度記憶障礙(40.7%),常見為記憶力減退、順行性遺忘、逆行性遺忘、遺忘綜合征等。(2)人格障礙:此組患者中有人格改變者21例(24.4%),表現為舉止粗魯,、情緒不穩、性格暴躁,、易激惹、羞恥感下降,、甚至有攻擊,并且大多數同時伴有一定的智能障礙。(3)智能障礙:本組患者中出現不同程度智能障礙的為24例(27.9%),主要表現為思維遲鈍,、思維能力降低、對語言理解及運用力差,動作遲緩、容易疲勞。(4)此外,還有6例表現為情感障礙和行為障礙。除上述表現外,還常表現為頭暈、頭痛及睡眠障礙等神經癥狀。當然,多種類型的精神障礙還可以同時表現在同一顱腦外傷的患者[3]。

3 治療

(1)主要針對原發性顱腦損傷的治療,52例進行了保守治療,34例進行了手術清除血腫的治療,方法為對癥治療,抗感染,防治腦水腫,水電解質紊亂,亞低溫等。[4](2)心理及輔助治療,包括了解病人基本情況,解除其心理負擔,耐心解釋并配合針灸、中醫藥及物理治療等。(3)針對不同的精神癥狀選取相應的抗精神病藥物,常用藥物為多慮平、氟哌啶醇、奮乃靜及氯丙嗪等。

4 結果

86例患者在經系統治療后都在1~4個月內出院,可以從事不同程度的生活、學習和工作。按照WHO療效評定標準:這些患者在出院時(1)生活自理,恢復工作,精神癥狀消失即為痊愈,共為42例。(2)生活基本自理,能上班工作,精神癥狀大部分消失即為顯著好轉,共為30例。(3)能在督促下完成生活和工作,精神癥狀部分消失即為好轉,共為10例。(4)患者中無效為4例。

5 討論

通過近些年的研究,對腦震蕩大腦麻痹所產生的機制,在特定的時期,運用不同的科學知識來進行解釋,得出的答案也是各不相同的,目前上比較支持和承認的是“血管麻痹”學說。運用物理因素對顱腦外傷進行詳細的分析,通過實驗,用重物打擊實驗體的頭部,對腦震蕩的情況進行觀察,研究可見腦損傷的部位與精神癥狀關系很密切,其中最多見的是精神障礙伴顳、額葉損傷。僅僅是額、顳葉損傷者較少見,但是伴隨額顳葉損傷者較多見,達77例,占89.5%。表現為行為改變及情緒波動,易興奮、激動,動作增多,或有妄想、幻覺或癲癇發作多為顳葉損傷,反應遲鈍為主的性格改變主要為額葉損傷,特別是雙側病變時較為顯著。出現精神障礙的原因可能是:顱腦受到外傷時,大腦眶回、額葉前部、顳葉底面等損傷的腦組織發生壞死、水腫,同時發生一系列循環、電生理及生化改變,引起腦損傷部位的細胞嚴重的缺養缺血。這些癥狀引起病人昏睡、意識不清,經過治療后,神經功能得到改善,腦水腫逐漸減輕,病人從昏睡轉為外傷性譫妄狀態或者完全康復,可表現為易激惹、緊張不定、意識模糊等癥狀。有些病人還會表現出害怕、恐懼、動作增多、幻覺、思維錯亂、攻擊或者辱罵動作,少數病人則處于譫妄狀態。總的來說,顱腦損傷的原發病程度與精神癥狀的發病程度息息相關,通過住院時的評分分析,中、重型顱腦損傷(GCS≤12)病人容易發生精神障礙,可以說受到顱腦外傷的血腫壓迫腦組織或者腦挫裂傷會引起相對應部分的腦功能底下或者缺失[5]。另外,對大腦的血液循環功能影響較大的是腦內血腫,它將因缺血性損傷引起部分神經元發生壞死。

6 結語

導致精神障礙的顱腦損傷原因很復雜,不僅與外傷因素有相關性,還與個人的社會、心理及精神因素有關,出現較多精神障礙的是腦內血腫和腦挫裂傷的患者。在疾病的發生和發展過程中不僅和器質性因素有關,還和個體的素質特點和神經類型等相關,對此現象有一定認識的還有神經外科醫師,通過對患者及時醫治,合理治療,以期盡量避免產生精神殘疾。

參考文獻:

[1]中華醫學會精神科學會,南京醫科大學腦科醫院.中國精神疾病分類方案與診斷標準(CCMD 2R).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1995:2331.

[2]李曉春,許旭忠.腦外傷后早期精神障礙34例臨床分析.實用中醫藥雜志,2002,18(8):6.

[3]張湖.輕微顱腦損傷引起的精神障礙.臨床精神醫學雜志,2000,7(1):24-26.

第6篇

1.1流動人員社會保障制度不健全,參保中斷現象頻繁

我國現行的社會保障制度,中央制定宏觀政策,各地區經濟狀況不同,實施具體政策時會有所差異,如社保繳費、發放保障金等政策各地不統一,部分險種還具有屬地性,因此流動人員社會保險基金的區域統籌與跨省流動存在沖突,導致他們參保中斷、退保現象頻繁。在流動人員中,低收入群體占很大比例,他們干的活一般是服務行業的體力勞動,工資較低,除了自己省吃儉用外,還要拿出相當一部分收入補貼家庭,沒有能力按照城市的社會保障繳費比例繳費。經筆者向有關勞動保障部門了解,即使流動人員已繳納社保費,離開所在城市想退保時,也只能退回個人繳費部分,統籌部分還留在當地。此外,目前國家政策強制要求企業為全體勞動者辦理社保,而許多流動人員工作流動性大,當辭職到異地謀生時,很少去當地辦理社保賬戶轉移手續,導致大量社保資金浪費。另一方面,現行的城鎮社會救助體系只覆蓋了城鎮戶籍人口,而流動人員尤其是農民工,很難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的社會救助等權益。

1.2流動人員缺乏認識,參保率低,加深了社會保障權益的缺失

大部分流動人員來自農村,小學文化以下的占一半左右。他們進城務工主要是為了賺錢改善家庭生活,不關心甚至不知道自身的社會保障問題。而且,他們認為自己還年輕,繳納養老、醫療、工傷、失業等社會保險,會減少他們的打工收入,還擔心政府政策可能會變化,若干年后自己繳納的保費不能得到回報。另一方面,政府各部門對社會保障政策宣傳力度不夠,未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尤其是在外打工的流動人員,白天大多數人在工作,且工作時間較長,就使得僅有的政策宣傳起不到預期的效果。此外,由于流動人員工作流動性大,沒有一個固定的組織來維護他們的利益,拖欠工資等勞動爭議和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較突出。許多流動人員缺乏相關法律知識,一旦利益受損,總是找不到正確的方法途徑,有的人只能忍氣吞聲,離開所在工作地重新謀職,或者集體上訪,引發一幕幕上訪告狀的,影響了社會的穩定。

1.3流動人員的社會福利水平較低

主要表現在:

(1)在住房方面,政策制定者重點關注于城鎮居民,較少考慮到在城市里生存的流動人員,況且流動人員收入水平有限,無法享受與城市居民同等的住房條件和機會,特別是農民工,他們的住房條件特別艱苦,還有一些剛畢業的大學生在異地工作,很多人擠住在一間很小的民房里,出現了“蝸居”、“蟻居”的社會現象。

(2)在子女教育方面。由于戶籍制度的限制和地方政府的“分級辦學,分級辦理”政策,流動人員的子女不能享受到與城市子女同等的教育機會,部分義務教育年齡的流動兒童處于失學、輟學狀態。由于政府的干預,部分地區出臺了相關政策,就學條件有所改善,但是農民工子女只能選擇有限的學校,或者繳上大筆的贊助費才能與城里的孩子一樣去教育設施較好的學校上學。

(3)在就業方面,由于受到戶籍壁壘和地方保護主義政策的制約,一些流動人員也未能享受到與當地城市居民同工同酬的待遇。一些企業只注重經濟效益,法制文化建設薄弱,對來自五湖四海的員工精神生活關注不夠,管理人員采取簡單粗暴的管理方式,任意侵犯員工的權益,損害人格自尊,導致一些員工產生嚴重的心理障礙,走向極端。如:2010年不到半年時間,深圳富士康公司連續10多名員工跳樓自殺,震驚全國,令人深思。

1.4國家財政對流動人員社會保障資金投入不足

近年來,我國社會保障基金出現缺口。以養老保險為例,根據中行的一份研究報告預測,到2013年中國社保的養老金缺口可能將達到18.3萬億。中國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也曾表示:“我國的養老金缺口確實非常大。”從中長期看,隨著我國老齡化加劇,養老金缺口問題終究會暴露出來,應引起政府高度重視。國家把主要資金都投入到城鎮人口的社會保障改革和建設中,較少顧及流動人員的社會保障問題。現在繳納社保金的人數日益減少,而領取養老金的人不斷增加。當今國家養老保險覆蓋率越來越高,若對農民工等流動人員進行全覆蓋,甚至實現全民覆蓋,我們的養老金缺口將會非常大。加大財政資金投入是補充社保資金不足的關鍵。歐美國家每年至少劃撥30%甚至50%的財政資金用于社會保障,而我國投入到社會保障的財政資金不足20%,明顯偏少。

2完善流動人員社會保障制度的對策建議

健全流動人員社會保障制度,是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大事,也是維護社會穩定、實現社會公平的必然要求。針對上述問題,建議著重抓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2.1完善管理和服務機制,加大財政對社保資金的投入

優化公共治理結構,建立以各級政府為主導、企業及第三部門等多元主體廣泛參與的流動人員社會保障公共治理機制。一是按照《社會保障“十二五”規劃綱要》,在中央統一部署下,各級政府制定相應政策,未雨綢繆,多策并舉,多渠道籌集資金。首先加大政府財政資金投入,并發揮社會力量使現有的社保資金保值、增值,如:加大國有資產充實社保資金力度;發行彩票公開募集社保資金;通過舉辦公益活動籌集社保資金;發揮專業機構投資增值的作用充實社保資金;賦予專門的社保資金管理機構職責,實現投資管理的市場化和專業化,提高社保基金管理效率,并加強外部監督,增加投資管理的透明度等等,逐步解決社保資金缺口的難題。二是依法管理和規范流動人員社會保障事務,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公正和穩定,如:取消戶籍制,逐步建立適合流動人員的社會保障體系,為流動人員提供完善的社會保險服務,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失業保險等。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流動人員的基本生活;提高流動人員的社會福利,出臺流動人員的住房優惠政策,如:流動人員可同等享受廉租房的待遇,對于交不起房租的流動人員,政府可在核查其經濟收入之后給予適當的住房補貼,保障基本的居住權;建立平等的義務教育制度,使適齡兒童和青少年接受平等的義務教育;改善流動人員就業環境,大力推行親情化管理與服務,增強流動人員對流入地的歸屬感、認同感,社會各界多為他們提供就業機會和免費就業培訓,營造共創繁榮、共保安寧的和諧氛圍。

2.2整合社會資源,提供維權法律服務

流動人員屬于弱勢群體,我們應整合司法和行政執法等多方面的力量對他們的合法權益予以保障。通過建立法律援助中心、法律服務所、人民調解委員會、醫患調解中心、司法鑒定所、法律咨詢熱線12348、工會維權(欠薪投訴)熱線12351、社區(鄉村)基層普法網絡等,最大限度地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例如:2008年3月,福州市法律援助中心為農民工易小寧與某建筑公司工傷損害賠償糾紛案開通法律援助綠色通道,農民工易小寧終獲賠款10萬余元。福州市法律援助中心近年來援助外來勞工上萬例,受到廣大農民工的好評。筆者近日還從福州市總工會了解到:目前市總工會已開通12351欠薪投訴熱線,近三年來在有關部門支持下,已為13000余名職工追討欠薪1532萬元,其中大部分是農民工來求助。

2.3加大社會保障政策的宣傳力度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1)積極開展上門宣傳活動。例如:福州市流動人員主要集中在晉安區、馬尾區、長樂市、連江縣、羅源縣、閩清縣等地,我市結合“六五普法”活動,整合社會資源,積極協調司法、公安、勞動和社會保障、工商行政、工會、婦聯及用工單位在社區、城鎮和企業等地開展形式多樣的流動人員社會保障政策法規宣傳活動,吸引周邊農民工踴躍參加,同時組織編印了《流動人員法律知識100問》、《企業常見法律知識100問》等普法小冊子,發放到流動人員手中,不斷提高流動人員的法制觀念和社會保障維權意識。充分發揮司法所、12348專線和律師、公證員、基層法律工作者的作用,在街道設立了法律援助站,為社區流動人員提供法律服務,解疑釋惑,建立維護流動人員合法權益的綠色通道,并向農民工陸續發放法律援助證,深得農民工的普遍贊揚。

(2)充分發揮大眾媒體的優勢。例如:我市運用廣播、電視、報刊等各種傳媒,加大流動人員社會保障及法制宣傳力度,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講解發生在流動人員身邊的案例,對他們進行法制和維權教育。同時,不斷創新普法載體,利用網絡、手機短信、LED電子顯示屏等新興媒體普法,創建了法治社區(鄉村)信息化服務平臺下的300多個網站集群,創新服務模式,大大提高了流動人員法制宣傳的實效性、覆蓋面和影響力。

2.4轉變社會保障的傳統觀念,借鑒西方的合理制度

第7篇

[關鍵詞]檢驗檢測;實驗室管理;數字化轉型;數據治理

一、前言

檢驗檢測行業區別于其他行業,其生產的“產品”是數據。數據與其他資源相比具有可復制、可傳輸、可計算的特點。同時,檢驗檢測行業產生的數據,相對于生產制造業,具有批量小、復雜程度高、對規范性要求高等特征。數字化轉型對不少實驗室而言,是一個全新的命題,同時也是一個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二、實驗室數字化轉型的內涵

對于實驗室而言,數字化轉型是指運用新一代數字技術,促進實驗室戰略、業務、研發、管理、服務、財務、供應鏈等的轉型與升級,實現實驗室活動所需的人員、設施環境、儀器設備、計量溯源系統及外部支持服務等的數字化管理與運維,確保實驗室檢測或校準結果的正確性和可靠性。因此,實驗室的數字化轉型,其核心是支撐實驗室形成有價值的數字資產——即可信任的數據,并最終賦能價值的過程。鑒于檢驗檢測行業與質量、民生以及監管密不可分的聯系,檢驗檢測的數字化絕不能局限于機構內部,而必須從行業整體,以及產業鏈上下游加以充分考慮,至少需要考慮以下三方面的場景。1.檢驗檢測助力經濟數字化。形成新供給:檢驗檢測是生產制造、科技研發、商貿流通、航運物流、專業服務、農業等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實驗室的數字化轉型,應考慮與上下游產業的貫通發展,尤其在推進生產、研發和貿易方面,檢驗檢測的數字化轉型將有助于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性、穩定性。2.檢驗檢測助力生活數字化。滿足民生保障新需求:數字化民生保障,在公共衛生、健康、教育、司法等領域,與檢測息息相關。實驗室在推進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在打造智慧醫院、數字校園、疾控服務、司法鑒定等一批數字化示范場景中的參與與融合。3.檢驗檢測助力治理數字化。優化新環境:在深化“一網統管”建設,聚焦公共安全、應急管理、規劃建設、城市網格化管理、交通管理、市場監管、生態環境等重點領域,與檢驗檢測行業的關聯尤為密切。因此,實驗室的數字化轉型,要優先考慮態勢全面感知、風險監測預警、趨勢智能研判、資源統籌調度、人機行動協同等方面的訴求。三、實驗室數字化轉型的矛盾與誤區根據牽翼網2021年3月對81家檢驗檢測行業中高層管理者代表進行的調研顯示,實現實驗室數字化轉型最大的困難依次為:實驗室“技術負債”和“習慣負債”(50.6%)、數字化轉型需求不明確(49.4%)、無法評估數字化轉型投入產出比(32.1%)、實驗室內部沒達成共識(22.2%)、沒找到合適的供應商(17.3%)和預算不支持數字化轉型(13.6%)。“技術負債”和“習慣負債”已經成為數字化領域被廣泛討論的問題。例如,實驗室采購的設備設施無數據接口,導致從源頭上這些設備產生的數據無法與系統對接。解決的方法唯有對設備改造甚至更新換代,該類型老舊設備成為事實上的“技術負債”。員工由于習慣了線下的操作模式,對使用數字化系統產生不適應甚至抵觸,造成的結果往往是效率下降,甚至無法推行新的系統。技術負債和習慣負債均會拖累實驗室的數字化進程,如果沒有一定的決心和手段,技術負債和習慣負債的惡性循環會嚴重阻礙數字化轉型的落地。“技術負債”和“習慣負債”本質上是由人的思維定勢造成的。缺乏統一效果評價方式,也是阻礙實驗室開展數字化轉型投入的重要障礙。在這一點上,實驗室各個崗位的認知往往是不同的。例如,實驗室決策層關注數字化轉型能夠支撐實驗室現有組織架構和未來擴展,檢測過程實時監控,為實驗室決策提供數據支持,提高實驗室管理和檢測效率,提高檢測質量,實現降本增效。實驗室管理層關注無紙化,自動生成統計分析數據;監控檢測過程和計劃執行,出現超期、設備異常、耗材使用等情況及時預警;績效管理;數據追溯等。實驗室檢測人員的關注點是希望系統操作簡單、快捷,不影響現有工作習慣;不需要錄入大量數據,選擇掃描代替填寫;借助系統幫助,能夠提高效率,減少出錯;與使用的其他系統,如OA、財務實現集成;實驗室的IT人員則關注系統運行穩定,在大數據下實現高度可用;保障數據安全性、完整性;系統出現故障時,能夠快速恢復;支持自定義和靈活調整。這些訴求都自有其合理性,但放在一起,經常存在矛盾,并且往往與有限的預算形成巨大的沖突。此外,檢驗檢測行業雖然是高技術服務業,但大部分還停留在線下思維模式。絕大部分檢驗檢測機構沒有專門的數字化團隊,IT部門的地位屬于支持性部門。在實驗室數字化轉型中,由于缺少成熟的經驗,決策層往往無法利用內部資源來對數字化路徑進行清晰的定位。此時,就有必要引入外部的咨詢和培訓團隊。優秀的定制化咨詢,不但能夠為實驗室規劃好明確的數字化轉型目標和路徑,更重要的是,能夠幫助實驗室分析現有模式的瓶頸和不符合項,有針對性地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加以改善,從而顯著提升數字化轉型的效果。同時,由于有成功的案例,也能夠為實驗室數字化轉型路徑中可能遇到的問題、陣痛加以疏導,幫助實驗室邁過數字化轉型中的困境。

四、實驗室數字化轉型推薦路徑

由于數字化轉型的以上特性,實驗室可以采取“總體規劃、局部先行、管理預期、持續推進”的策略,從某些環節(數字化檢測報告或在線業務受理)開始,充分建立內部信心,再逐步推廣到全流程,以需求驅動數字化轉型落地,提升轉型成功率。1.總體規劃。實驗室數字化轉型的首要工作是“摸清家底”,搞清通過數字化轉型來解決哪些問題?除了傳統的信息化管理要求之外,數字化轉型更應關注提升效率、服務體驗、控制風險、客戶管理、優化決策等方面,更不應忽視數據的作用。無論是歷史數據,還是貫穿檢測過程中的知識應用,都應注意在系統中加以提煉萃取,形成新的業務價值。在摸家底階段,很可能有必要借助外部咨詢能力,以完成包括業務流、質量流、數據流等各方面的基本情況,以及現有的IT基礎設施。最終,梳理出對數字化轉型的需求,需求的收集范圍要覆蓋人員、設施環境、儀器設備、計量溯源系統及外部支持服務等。2.局部先行。通過自我洞察和階段性目標,先從某一環節或應用場景入手,漸進式進行數字化轉型。例如:對于樣品批量大、流轉周期短、報告數量多的實驗室,應當考慮更高的流程標準化要求;更合理的檢測流水線規劃;更自動化的報告生成工具;更完善的加密、防偽手段。對于樣品批量少、流轉周期長、報告單價高的實驗室,則需要考慮更完善的復雜合同評審;更高效的協同任務流;支持自定義的報告生成工具;更完善的復雜支付場景。場景不同,設計和規劃的重點會完全不同。實驗室的項目團隊尤其需要管理好每個階段的預期,持續推進,避免多頭需求,久拖不決無法上線的局面。3.管理預期。實驗室現有的管理機制自有其合理性,除非有比現有模式更好的模式,否則不能對其妄加否定。轉型可以是對實驗室現有流程和管理制度的梳理和規范,但決不是推倒重來。有的管理者希望通過某一信息系統的實施,對實驗室的管理機制加以大幅度的改進。這樣的出發點是好的,但須知,管理體制和機制的改進歸根結底需要的是管理者的決心和管理手段。因此,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做好需求管理工作。如果好大求全,容易造成大量功能都處于幾乎低使用率的狀態,不僅導致了項目實施周期加長、成本提高,還會導致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復雜度提高、出錯率上升,反而會給用戶造成諸多不便,影響了最終的轉型效果。4.持續推進。實驗室是不斷發展的。這也就意味著,系統也需要持續改進,才能始終適應實驗室的管理需求。事實上,系統上線只是后續持續改進的一個新起點。隨著實驗室組織架構的變化、管理體系的發展和業務流程的變化,需要不斷識別實驗室發展中產生的新形勢和新要求,將有關的部分體現在系統中,才能始終保持系統的生命力。對此,管理者需要有清醒的認識。

五、小結

數字化轉型對于實驗室轉型發展的重要性是無可辯駁的,也是所有不確定中的唯一確定。數字化轉型不是目的,實驗室生存和發展才是。轉型首先“轉心”,只有思維方式的轉型,才能驅動業務創新,完成變革。

[參考文獻]

[1]上海市認證協會.數字化實驗室數據控制和信息管理要求:T/CSCA130002-2020[S].上海:上海市認證協會,2020:2

[2]全國信息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數據管理能力成熟度評估模型:GB/T36073-2018[S].北京: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2018:3

[3]上海艾瑞市場咨詢有限公司.中國企業數字化轉型路徑實踐研究報告[R].上海:上海艾瑞市場咨詢有限公司2021

第8篇

[關鍵詞] 工程造價 報價 管理 措施

前言

當前基建工程造價存在高估冒算、變更不嚴格、造價責任不明等諸多問題,對于存在的問題,不能簡單的就事論事,要在加強工程投資項目管理與監督、完善內部控制制度等方面采取強有力的措施。

1.把好造價控制的基礎關。

一要認真、科學地編制工程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對擬建項目進行技術、經濟評價、方案選擇,以達到優化設計方案,從源頭控制工程造價之目的。

二要進行市場調查。掌握較為詳實、充足的數據資料,編制高質量的項目投資估算、初步設計概算、施工圖預算,全力推行限額設計,使其在項目設計和建設中真正起到控制總投資的作用。

三要完善行之有效的監督機制。引入專家論證機制、可行性研究報告和投資估算的后評估責任機制、項目審批失誤的責任追究制和績效評估機制。

四要深入細致地設計施工圖。要舉行設計方、管理方、建設方、使用方等相關人員參加的咨詢會、座談會,使設計方充分理解、吸收管理方、建設方、使用方對項目造價、結構、質量、功能、外觀等意見,并消化在施工圖設計中。

五要明確要求設計方(管理方)和建設方提出設計中使用的特殊材料、平常很少用的材料、周邊地區很難見到材料或設備的可供地及參考單價,以及特殊施工工藝、技術企業來源和單價。六要嚴格實行項目責任制,高工程項目管理的專業化,標準化、信息化、集成化水平。

2.嚴格控制工程總造價。

一要實行強制性招投標,無論是主體工程還是附屬工程,防止肢解工程發包等行為發生,規定一個總承包企業資質范圍內能做的工程不得單獨發包;對設備、材料也都要通過招標競價采購。

二要絕對杜絕用初步設計代替施工圖招標,做到無施工圖絕對不招投標。

三要深入細致審閱施工圖,除有關主管部門對施工圖進行專業審查外,再要求參加投標的施工企業認真閱讀施工圖,提出疑問,在實施招標前給予統一解釋并形成文件,達到盡量減少設計缺陷和不確定因素之目的。

四要委托具備相應資質的中介機構,按照國家規定制定嚴密的招標文件,準確編制工程標底并認真審查,在審定標底的基礎上,在設置最高限價的同時,并可以在不影響工程質量和進度前提下設置最低限價(避免不正當競爭)。

五要規定招投標必須在專門審計機構的指導和監督下進行,同時規定招標人、招標機構、監督招投標的專門機構對投標人進行資格預審,并在網上公示。

六要針對不同類型的工程,研究探索科學合理的評標辦法,綜合運用“合理定價抽查法”、“經評審的最低投標價法”、“綜合評估法”等,以體現合理、公平、充分競爭的原則。

3.提高報價的透明度

一要提高所使用圖紙的設計質量和設計深度,使在招投標時使用的設計圖紙就能滿足施工需要,盡最大限度減少施工過程中的補充設計和設計變更。

二要控制主要材料價格,并在招標文件中明確主要材料價格的調整方法。

三要在招標文件中明確項目調整的計價方法。

四要評審投標報價的合理性,即在審查施工企業投拆報價時不但要注意總價,還要注意每項單價,因為總價低不等于每項報價最低,防止隱性不平衡報價。

五要對那些分項過程單價價值較高、工程量較大、主要材料單價較高、分項變更可能較大的項目進行重點研究。

4.要規范合同條款

一要在合同中說明工程價款的確定、調整、結算的原則和方法等,以及風險范圍和超出風險范圍的處理辦法。二要將合同文本中的專用條款具體化,明晰化。

三要確立工程的承發包合同在正式簽訂前要經造價、招標監管等有關部門認真審核通過的機制,并頒發合同審核通過文件。

四要規定合同簽訂后須報建設主管部門備案,明確未經備案的合同或協議不得作為工程結算的依據,同時對建設單位相關責任人給予相應的處理。

5.強化監理隊伍的作用

一是監理隊伍的選擇要采取招標方式確定,建立優勝劣汰機制,特別是在監理招標文件中要明確監理在造價控制中的責任。

二是確立監理要將造價控制向前延伸,延伸至可行性研究階段的投資估算編審和初步設計概算、評審、施工圖預算和招標階段的咨詢等工作,向后延伸到協助竣工決算及其審計等工作的機制。

三是充分發揮監理在施工過程中的造價控制作用,確立管理方、建設方、設計方、施工方、監理方“五方”定期對投資執行情況進行分析機制,由監理方報告突破投資控制目標的趨勢和可能,并提出調整措施與建議。

6.嚴格簽證手續的管理

一要規定有效簽證必須有施工方、監理方、建設方“三方”有權的代表同時簽字。二要根據工程不同類型以及造價控制的原則確定分級控制的級次、限額簽證的額度,簽證必須滿足“隨做隨簽”的要求。

三要完善簽證手續,簽證的項目在施工前,建設方和施工方要在監理方參加并發表意見或提出建議的情況下,就涉及造價調整方面達成一致。

四要規范簽證聯系單,必須注明簽證項目施工的原因、所在的部位、施工的起止時間、所用的材料、施工的工程量和單價的初步確定等。

7.切實減少項目變更

一要加強設計管理,深化、細化設計,強調設計的科學性、嚴密性和嚴肅性,特別強調無特殊原因不得變更設計。

二要堅持圖紙會審和交底制度,執行嚴格審圖制度,特別要求施工方對設計中所使用的特殊材料來源和單價、特殊工藝技術方法和設備的說明。

三要規范變更設計管理,明確規定變更設計必須由設計方提出必須變更的原因、變更的部位、變更的措施或辦法,并在管理方、建設方、監理方都參與的前提下初步確定變更所增減的材料、工程量和單價等,形成設計變更文件。

四要確立變更設計責任追究機制,綜合采用經濟的、市場的、行政的、法律的追究手段。

8.嚴格控制成本支出

一要嚴格執行軍隊的有關法規政策,結合本單位的特點和加強項目財務監管的要求,制定配套的財務管理制度。

二要對項目從預算、招投標、合同、控制、核算到分析考核進行全過程的管理,特別要突出資金管理這一核心,嚴格實行“專款專用,收支兩條線”,做好資金預算、資金使用過程中的控制和監督、資金使用效果的考核。

三要依法、合理、及時籌集建設資金,合理安排使用建設資金,并將管理的目標落實到合法合規、降低成本、控制造價和提高效益上。

四要高度重視財務管理的基礎工作,要指定專人負責財務工作,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會計核算要做到合規、真實、完整、準確。

9.強化審計監督

一要強化基建項目管理審計,要進行項目決策、籌資、設計、風險、招投標、合同簽訂、采購供應,施工管理、造價控制、財務管理、質量與工期等諸環節的審計。

二要突出招投標文件和合同(包括備忘錄或者協議書等)的審計,主要是招標文件與合同是否相銜接、是否有矛盾,合同自身是否矛盾或不完善,以及是否明確造價審定的機構,努力促使“設計、招標、合同、施工、財務、決算充分搭接”,突出可行性研究估算、設計概算、合同造價、竣工決算“三算一價”工程造價控制的主旋律。

三要關注工程量的計算,查看施工圖紙,審查施工變更、隱蔽工程記錄,對施工現場和隱蔽工程進行必要的抽樣檢查,確定其真實性。

四要關注定額套用和材料價差調整情況,特別要求審計人員應及時了解建筑安裝材料當期價格行情。

五要進行審計創新,如審計依據上向重合同轉變;審計的方式上向跟蹤審計轉變;審計的成果運用上向公開方面轉變;審計的作用發揮上向審計與建設、財政、司法鑒定等管理部門密切配合,形成規范造價咨詢市場的合力轉變等。

參考文獻:

[1]馬國明.建筑工程管理策略[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9:90- 93.

第9篇

【關鍵詞】中國 美國 法律教育 異同 啟示

【中圖分類號】G53/5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9682(2011)09-0043-03

【Abstract】Legal education is the 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basic teaching content, is the realization of rule of law is important assure. After years of legal education reform, China’s legal education system is gradually perfect and is perfect, but still existed some problems. This article from the American legal education of the same and different aspects of our current legal education in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China The United States Legal education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Enlightenment

中國的法學專業是朝陽學科,從法學畢業生就業現狀來看,主要在檢察機關、審判機關、仲裁機構和法律服務機構、行政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等行業從事法律服務工作。就業前景廣泛,主要從事檢察官、法官、律師、行政機關公務員、大公司主管法律事務人員、高校法學教師、法學研究者等職業,從社會需要來看大有發展前景。因此,法律職業教育值得我們關注和探討。而美國作為西方法律職業教育的先進國家,有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之處。

一、中美法律教育的共同點

1.法律教育的承擔者相同

目前,中美兩國的法律教育的承擔者主要是各大學的法學院。美國耶魯大學和哈佛大學先后于1800年和1817年設立法學院,自19世紀后期開始,法律教育主要任務由各大學法學院承擔。中國的法律教育也是以大學教育為主。主要有兩類:一類是綜合大學中的法律院系,一類是單科性高等政法學校。自1979以來,中國法律教育發展迅速。另外中國還有大專、中專層次的各種法律職業學校,還有各種業余教育中的法律專業。但在各種法律職業學校和成人教育的法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較多,如師資力量不強、教學管理松弛、教學效果較差、畢業生質量不高,因此中國的法律教育主要以各大學法學院的普通教育和單科性高等政法學校為主。

2.法律教育與科研任務并重

中美兩國高等法學院系除以教學任務為主外,還承擔法學的科學研究任務。與歐洲大陸一些國家不同,中國的專門研究機構較少,因而法學研究方面的力量主要集中于高等學校的法學院系中,教師既是法學教育的承擔者,也是法學研究的主力軍,這與美國法學院承擔的任務類似。

二、中美法律教育的不同點

當代中國法律教育在社會制度、意識形態以及本國歷史、文化傳統方面,都不同于任何西方國家的法律教育。就法律教育的形式、技術方面而論,中國較接近民法法系國家法律教育。與普通法系國家相比,尤其是美國,有很大差別。近幾十年來,兩國間的法律教育方面的交流日益加強,美國的法律教育方法與模式被積極引進中國,有關美國的法律、法學及法律教育方面的知識,對中國的法律教育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1.入學資格不同

中國法學院的入學資格主要是高考畢業生,通過每年一度的高考選取法學專業,達到高考成績的,批準入學。以高中學習成績和高考成績為基礎。另外也有少數學生通過成人教育方式學習法學,主要包括自學考試和成人函授考試等方式實現學習法律,入學資格也是高考畢業生,但可以招收往年畢業學生,因此成人法學教育的學生較普通大學的法學學生年齡偏大,社會經驗較為豐富,但這種入學的學生數量少,教學質量問題較大,因此,中國法律教育招錄的學生是以基本沒有社會經驗的高考畢業生為主體。這種入學資格和美國法學院的入學資格有較大不同。美國法律教育的一大特點是入學資格之一是已是大學本科畢業生,即已取得文科或理科學士學位(B.A.,B.S.)。要求申請入學者要參加全國性的“法學院入學考試”(LSAT),以大學本科成績和LSAT成績為入學的基礎,合格者被批準入學。因此,法學院的學生年齡要比一般大學生大,所具備的基本知識也較為扎實與廣泛,有一定的社會經驗和文理知識。

2.教學目標不同

中國各大學法學院的教學目標旨在為學生提供較為廣泛的法律理論和知識方面的基礎,而不單純是職業訓練。中國法學教育的對象主要是高中畢業生,在法學院系學習四年,符合條件的畢業生被授予法學學位。在校四年學習期間,主要學習法學專業課程,但也要學習很多一般人文學科課程,如外語、哲學、政治、歷史學。這種教學對學生的基本要求是,畢業后不僅可以從事律師、法官等職業,還能從事公務員、一般工作人員等職業,律師在主要的職業取向中不占主導地位。中國的法學本科學位不同于美國法學院所授予的法學博士(J.D.)學位。美國這種教學對學生的基本要求:畢業后立即參加律師考試,能從事以開業律師為主的實際工作。這種方針的一個前提就是:法學院的學生在入學前已具備必要的人文學科知識。[1]據統計,目前全美共有200多所法學院,其中184所是經美國律師協會American Bar Association(簡稱ABA)認可的。所有被ABA認可的學校,每年大約招收3萬6千多名的全時法律學生及接近七千名的選讀法律學生,可以參加美國各州的律師考試。他們中80%以上的人都以律師為主要就業方向,約10%以上的畢業生則進入司法體系或擔任其他公職。因此,在ABA這個“法律職場代表”的外部引導下,各法學院為美國每年造就數以萬計的律師(美國律師人數比全球其他所有地區律師的總和還多,迄今已突破100萬人),從而形成一條“產、供、銷一條龍”的法律職業教育之路。因此,中國法學院的教學目標更側重于知識性的訓練,而美國法學院的教學目標更側重于職業訓練,以培養“未來的律師人才”為教育目標,這也可以從兩國的教學課堂設置得出結論。

3.課堂設置不同

中國的法律教育,是統一由國家管理,其課程設置原則上按國家統一規定的教學計劃,但各院系分別結合本單位實際情況制定各自的教學計劃。以北京大學法學院多年的教學計劃而論,首先,就本科生的專業和課程設置來說:1979年,根據當時的需要在全國率先增設了國際法學專業,1980年又率先增設了經濟法學專業,1993年再增設國際經濟法學專業。這就形成一個包括法律學專業、經濟法學專業、國際法學專業、國際經濟法學專業在內的在國內屬于尤為完整的法學專業體系。在發展專業體系的同時,法律學系的課程設置體系不斷發展。經多次調整,從1993年開始,本科生進校后任選專業,學滿兩個專業學分的可取得雙專業畢業文憑。與此同時,近年來再次修訂教學計劃,貫徹“加強基礎,淡化專業”的精神,加強了基礎課比重。全系所開本科生專業課程已逾70門。其中全系各專業必修課17門:法理學、中國法律思想史、中國法制史、西方法律思想史、外國法制史、憲法學、行政法學、民法概論、合同法、刑法學、國際法、國際私法、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刑事訴訟法、法律文書、律師實務與律師道德;法律學專業必修課6門:知識產權法、婚姻家庭法與繼承法、企業法/公司法、司法鑒定學、犯罪學、勞改法;經濟法學專業必修課9門:經濟法總論、企業法/公司法、反不正當競爭法、計劃法與投資法、財政法與稅法、金融法/銀行法、會計法與審計法、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環境法;國際法學專業必修課8門:中國外交史、國際環境法、國際經濟法、國際組織、海洋法、航空航天法、國際司法判例、專業外語;國際經濟法專業必修課8門:國際貿易法、國際投資法、國際金融法、國際稅法、海商法、國際技術轉讓法、國際經濟組織、專業外語;全系各專業限制性選修課23門:現代西方法律哲學、立法學、當代西方法律思潮、中國司法制度、中國法律文化、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外國憲法、公務員法、羅馬法、外國民商法、實用刑法學、青少年法學、外國刑法、刑事偵察學、刑事技術概論、法醫學、保險法、中國經濟立法史、司法精神病學、外國婚姻法、票據法、國際稅法、國際法與國際組織專題。除專業課程外,還有若干門全校性公共課程。[2]除學習課程外,還要求學生在學習期間有固定時間在司法機關、律師事務所或其他單位實習;并要求在教員指導下,撰寫畢業論文。

美國的法律教育較為注重職業訓練,其課程設置明顯地反映了職業教育的特色。各法學院課程設置有所區別,但基本上是相同的。以法律專業本科教育為例,其基礎課程包括:憲法、合同、侵權、財產、、民事責任、刑法、民事訴訟法以及法律推理和司法文書、商法、公司法、知識產權法、WTO等。客觀地說,普通本科三年的法律課程之中第一年是最難的。上課時間往往不是很多(哥大法學院每周五天約上二十個小時),但每上一次課,學生必須花三四個小時甚至一整夜的時間做課前準備工作(包括閱讀講義、檢索案例、尋找案例爭點issue、嘗試回答布置的問題等)。而臨近期末考試時,那就更要加倍努力了。選修課程基本設置在第三年,開設課程五花八門,包括法律與社會科學、法經濟學、法律與全球化、收購與兼并、談判理論等。由于不同類別的學生選修課可以交叉,因此像哈佛等名校常年提供100多門課程供學生選擇。鼓勵學生自選的課程包括比較法、法制史、法律哲學、法律與經濟等課程。[3]

4.教學模式不同

中國的教學模式較為傳統,一般以教員系統講授為主,一般課程也有專門課堂討論。就國內各部門法課程而論,講授內容主要圍繞該部門法的有關法律、法規的理論和實踐。即通常的老師講授知識,學生作筆記,間或有師生互動提問、釋疑環節的授課方式。無論中外,它都是講授基本理論課或學科基礎課的唯一之選。但由于相對忽視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性,有著被動接受的弊端,因此這種教學模式在中國通常也被稱作“填鴨式”教學,成為學者批評和教學改革的對象。中國沒有判例法制度,在講授或討論部門時,也研究少數有關判例,但這僅僅是為了貫徹“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原則,更好地理解有關法律規定,而不是像美國法學院所推行的“判例教學法”。目前中國的一些法學院已經注意到此類問題,不但加大了給各類學生安排法律實務類課程的數量,而且通過暑期社會實踐、畢業實習、組織模擬法庭和組建法律社團、提供免費法律援助等方式不斷加強學生們的實踐能力。

美國教學力求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一種是討論課的方式。在課堂上,教師與學生從施教者和受教者的模式中脫離出來,進而演變為合作者的關系。它強調學生主動性的最大發揮,每一個學生在課前預習(通篇閱讀教師預留的參考文章以及選定案例)的基礎上,在課堂上暢所欲言,發表個人見解。教師往往扮演一個引導者、提問者以及思路轉換者的角色。更多時候,教師的身份被完全淡化而徹底融入到課堂討論之中。這種教學方式中教師的主導性實際上增強了,因為他需要在課前針對本門課程,安排最能說明問題的案例和參考文章供大家閱讀,并預先就每次將要討論哪些題目、從哪幾個角度進行深入分析等問題通過電子郵件發給大家提前準備。因此,教師組織討論課的方式付出的精力反而比一般的“填鴨式”授課方式大的多。另一種是判例教學法,這種方式在中國法學教學中的影響越來越大,但其局限性也日益凸顯,美國隨著社會的需求,其Clinic(診所式)教學模式逐漸成為美國各大法學院青睞的一種方式,此種模式在美國法學院推行已有30多年的歷史。它是以培養學生處理法律實務問題的各種技巧為主要內容,把課堂假設為一個法律“診所”,教師的任務就是要引導和訓練學生對一個個法律疑難雜癥做出“診斷”,并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開出“處方”,從而鍛煉出“醫術高超”的法律實務人才。目前Clinic教學的主體內容是公益訴訟(Public Interest Law Initiative,簡稱PILI),其范圍包括對窮人、婦女、兒童、殘疾人被侵權提供法律援助,以及環境問題訴訟、移民案件訴訟、公平住房訴訟等。具體做法就是對法學院一二年級的學生志愿者進行Clinic培訓,有針對性地講授各式各樣的實踐案例、可能遇到的情況、可用的法律對策等,最終以培養出一批能在某個地區開展短期或中期公益訴訟的法律工作者為目標。

三、啟 示

1.重新確立法學教育目標,注重職業培養的教學模式。

法律人要走向實踐,以經世致用為本。法學教育是面向市場經濟和法律職業實務的主戰場,應樹立新的教學思想和教學目標,為此要增加實踐教學的方法,強化“全國統一司法考試”的教學權重。目前課程改革已有成效(如“方法”課和“案例”課),但還需進一步改進。在老師配備上,應強調有適當比例的實務人士聘為客座或兼職教授;聘請法律實務中的資深律師定期來校開課(如專門的律師實務,或者特定法域的選修課);強化畢業前實習課程的教學和考評,開展相對固定的用人單位的學校招聘會。有一定數量的實習基地和調研地(如法院、檢察院、律師事務所、法律服務所、監獄等);加強模擬法庭、法律診所、法律社團以及自辦刊物、網站的建設。強化“全國統一司法考試”在法學教育教學中的權重,鼓勵教師結合法律實務進行教學。目前,我國的法律教育對以上教學目標已有較好定位,以我國較小的法學院――江蘇淮陰師范學院法學院為例,學院在教學目標的設定、教師師資的聘請、實踐基礎的建設及司法考試的重視上,都做到了以上的要求,教學效果顯著,以司法考試過關率來說,近三年來,每年大三學生過關率在30%以上,這可以說明,我國法學教育教學目標的重新定位有著極大的希望。但從整體上看,我國的大學法學院的職業教育定位還不夠,法學畢業生的就業選擇還不能準確定位,這在極大程度上影響了法學畢業生整體就業質量。

2.建設實踐性較強的專業課程群,鼓勵跨專業、跨院系選修課程的設置。

在法學院開設的課程中,每組的課程結構分為公共必修課、方向必修課和選修課(含推薦選修課和自選課)三類。公共必修課應包括傳統法學的基礎課,如憲法學專題、法史學專題、法理學專題、民法學專題、刑法學專題等;方向選修課應包括:司法法務方向,可選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法官學等;政務法務方向,可選行政法、行政訴訟法、立法學等;商事法務方向,可選公司法、金融法、擔保法、勞動法等。另外,我國應面向未來,盡快開設國家和社會以后愈益重要的新專業科目和相關課程,如可以單獨設置人權法、公益訴訟、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環境保護法律等課程。

同時為培養跨學科的復合型人才,鼓勵跨專業、跨院系選修課程的設置,主要措施有:增加財稅法、知識產權法和新型交叉學科選修課的設置;鼓勵校內不同學院聯合開設跨學科課程,如財稅金融與財稅金融法、法律和經濟學、公司并購和公司法學等。

目前,中國各高校法學院基本都能根據自身情況,制訂較為完善的課程,但關鍵問題是部分選修課實踐性較差,課程的設置可有可無,再者學生對一些實踐性較強的選修課的認識不足,造成實踐性的選修課沒有實踐作用。這還有待我們在教學實踐中逐漸積累教學經驗。

3.切實提高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學術水平

學生的科研水平是在實踐基礎上不斷提升的,法律教育雖然以職業性與實用性為主要教學目標,但缺少理論研究,法律教育也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為此,我們要在注重實踐教學的基礎上,同時加強對學生科研水平的提升。為此我們可以注重以下途徑:①常設教授沙龍、主題研討會、學生社團學術研討會、實現學生期刊的正規化。②加強對碩士、博士的日常管理。規定學生定期向指導教師做研究報告或案例調研報告,認真準備,提高學術水平,為此要做出常設性的硬性規定。③堅持在碩士、博士課程中開設各類“法學前沿課”,增強學生的理論和學術水平。

四、結 論

總的看來,美國法學教育特別強調職業性和實用性,很少進行單純的書本教育,反對刻板教條、反對不結合實際案例空談法律理論的教育思想。法學院就是職業教育學院,其法律教學的各個環節,包括入學資格、教學模式、課程設計、考試方式以及畢業要求都緊緊圍繞學生就業和法律實用的根本宗旨進行設計與運作。教師教育學生從案例中總結歸納法律原則,幫助學生閱讀和了解具體問題的全部相關材料,分析和評判某項法案和司法裁決的優劣得失,教師的任務就是要引導和訓練學生對一個個法律疑難雜癥做出“診斷”,并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從而鍛煉出法律實務人才。這種教育定位與教學模式使美國的法學教育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始終居于強大地位和有力影響。這對于我國目前的法律教育有著積極的啟示意義。

參考文獻

1 沈宗靈.比較法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235

相關文章
相關期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97在线视频免费公开观看 | 六月色丁香 | 九九热线有精品视频99 | 精品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久 | 男女的隐私视频网站 | 国产成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成本人 |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9精品视频 | 精品国产品国语在线不卡丶 | 99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 外国色视频 | 精品国产免费久久久久久 | 高清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婷婷 |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77 | 国产欧美日韩亚洲 | 激情综合网站 |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欧洲站 | 国产在线成人a | 国产一级毛片网站 | 国产四虎 | 2020年最新国产精品视频免费 |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网站品爱网 | 欧美无专区 | 国产精品2| 精品在线第一页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毛片 | 日本高清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高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区 | 男女视频网 | 久久成人影视 | 精品久久久久久综合日本 | 狠狠色丁香婷婷第六色孕妇 | 成人亚洲网 | 色戒无删减版在线 | 青青草国产精品视频 | 2019亚洲男人天堂 | 久久青草免费线观最新 | 国产一级精品毛片 | 久久99爰这里有精品国产 | 伊人久久青草青青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