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激情开心网,五月天激情社区,国产a级域名,婷婷激情综合,深爱五月激情网,第四色网址

軟件測試年中總結優選九篇

時間:2023-03-13 11:23:19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軟件測試年中總結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軟件測試年中總結

第1篇

軟件測試的魅力

軟件產品的質量是軟件的生命,也是軟件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目前我國軟件從業人員缺口高達40萬人,而在成熟的軟件企業中,測試工程師的數量遠遠超過軟件開發工程師的數量。在未來十年中,我國企業對軟件質量保證和軟件測試人員的需求數量將繼續增大。

一名合格的軟件測試工程師需要具備什么素質呢?

技術能力:作為一名測試工程師,不能僅從使用者的角度來測試軟件產品,而且還要從技術的角度來設計測試用例。所需技術包括以下課程:軟件技術基礎、C 語言、面向對象設計、C++、軟件工程、數據結構與算法等,當然,有關軟件測試的其他各種知識和技術也必須掌握。

編程經驗:測試工程師需要寫測試腳本,所以必須會寫簡單代碼、能讀懂源碼,如果有一定的編程經驗,可以幫助你對軟件開發過程有較深入的理解,從編程人員的角度來正確地評價。工資與經驗是成正比的。

溝通能力:測試人員要與項目經理、開發工程師、客戶、市場人員等進行溝通,面對不同對象,需要不同的態度和方式,與開發人員進行溝通交流尤為重要。

善于總結和學習:軟件測試是一項繁瑣甚至枯燥的工作,重復性事務比較多,這就需要善于做階段性總結,善于學習,關注新技術、新方法、新工具,讓自己跟上技術發展的腳步,將學習成果應用到新的測試工作中。

NCRE四級軟測工程師考試要點先知道

為了適應國內急需培養大量合格的軟件測試人才的需要,教育部考試中心2007年推出了NCRE四級軟件測試工程師考試科目。在設計實施這項考試的過程中,得到了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軟件測試專家的熱情支持和大力幫助,對考試大綱、內容及考試的組織實施都進行了認真研究和精心設計。目前考試形式為筆試,時間為120分鐘。

主要考核哪些內容呢?包括:軟件質量、軟件測試及軟件質量保證的基礎知識、代碼檢查、走查與評審、結構覆蓋(白盒)測試、功能(黑盒)測試、單元測試和集成測試、系統測試、軟件性能測試、可靠性測試、面向對象軟件測試、Web應用軟件測試,以及兼容性測試、構建測試、極限測試和文檔測試等。

具體內容詳見/viewthread.php?tid=122417&extra=page%3D1&frombbs=1

看起來很有挑戰性吧?如何學習呢?認真把握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是最基礎也有最有效的方法。教材涵蓋了當前軟件測試領域的各項實用技術,并加入了軟件測試工程實踐的內容。利用與教材配套出版的QESuit和QESat/C軟件分析與測試工具光盤,大家可以親自動手參與軟件測試實踐活動,進一步掌握軟件測試的實際應用技能。

從收獲二級C、C++、Java證書,到邁向四級軟測工程師考試,已經打下了技術上的基礎,走出了第一步,讓我們繼續為理想而努力吧!

小提示:

2009年3月真題練手,如果你能做對,就說明你很有潛質喲!

選擇題第11題.以下關于軟件性能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軟件性能與該軟件的實現算法無關

B軟件的吞吐量越大,其平均響應時間總是越短

C給軟件的可用資源越少,其平均響應時間總是越短

D對于同一個網站,其支持的同時發送請求的用戶越大,該網站的性能越好

正確答案 B

網絡大補貼:

四級網絡工程師筆試真題精編修訂版/viewthread.php?tid=140558

第2篇

關鍵詞:開發內化教學法;就業競爭力;軟件測試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

武昌理工學院堅持以“成功素質教育”為特色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養模式,致力于培養“專業素質扎實、非專業素質過硬、個性特長突出、創新與實踐能力強”的高素質人才 [1]。通過廣大師生十余年的努力,我校畢業生的就業率和就業質量穩步上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10年,我校被列為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高校,承擔“創新民辦高校高素質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試點任務,目前,我校正沿著這一任務的指導思想,采用通過教師的開發促成學生內化的教學方法,進一步深化教學改革。近兩年來,筆者主要承擔計算機科學和軟件工程專業軟件測試課程的教學任務,在此,簡要分析軟件測試人才的市場需求及軟件測試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結合課程特點和開發內化教學法,探索軟件測試人才的培養模式。

一、軟件測試人才的需求狀況

軟件產業發展的幾十年中,軟件測試已逐步滲透到各個領域,成為越來越重要的技術成分。很多優秀的企業中,開發人員與測試人員的比例達到了3:1或2:1[2]。大量的人才需求導致我國軟件測試人才嚴重缺乏,專家分析其主要原因是國內軟件測試人才教育相對滯后[3]。實際上,我國從2003年起計算機相關的教育機構就相繼開設了軟件測試課程,經過多年的軟件測試人才培養,用人單位依然缺乏軟件測試人才,而學過軟件測試課程的畢業生還是難于找到工作。針對這一問題,筆者對軟件測試人才的市場需求進行了調研。

調研結果顯示,各公司的用人條件和考察內容雖不盡相同,但多數條件都比較相似,歸納起來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① 計算機相關專業畢業;

② 有測試工作經驗;

③ 能獨立編寫各類測試文檔;

④ 熟練相關工具使用(包括測試工具及配置管理工具);

⑤ 熟悉主流操作系統;

⑥ 具備很強的語言表達能力、溝通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

⑦ 學習能力強,能快速上手新技術,新業務。

此外,其他調查結果顯示,在計算機行業,隨著外包開發行業快速發展,對人才在代碼和文檔方面的規范性、技能和工具的熟練程度要求越來越高[4]。前面列舉的軟件測試人才招聘條件也應證了這一點。

二、軟件測試課程的教學現狀

近年來,各教育機構的教師們圍繞該課程展開了一些課堂和實驗教學的研究,在教學中采用案例教學法,強化實驗教學環節,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從案例的規范性和實驗體系看,忽略了軟件測試具有以工程項目為對象、以設計文檔為依據的特征。主要存在的問題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 缺乏規范的系統案例;

② 重技術實現輕文檔訓練(使用及書寫);

③ 測試工具流于產品說明;

④ 缺乏面向項目的實驗教學體系。

由此可見,我們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正是人才市場的需求所在。

三、開發內化教學法在軟件測試人才培養中的應用

成功素質教育的基本教學方法包括啟發式教學法、互動式教學法、實戰式教學法,成功素質教育的基本學習方法包括自主式學習法和研究式學習法[1]。開發內化教學法以培養和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為前提,通過教師的開發促成學生內化的一種教學方法,筆者認為開發內化教學發就是成功素質教育的基本教學方法和基本學習方法的總和。軟件測試是近年來誕生的一門新學科,目前已基本形成其獨立的理論體系,但是隨著軟件產業的發展,有關軟件測試的有效技術和方法還有待人們進一步探索。軟件測試課程主要針對計算機相關專業高年級學生開設,需要多門先修課程作為鋪墊。針對具備一定計算機專業知識的教學對象及還有較大發展空間的學科來說,采用開發內化教學法是比較適合的。下面主要針對人才市場需求和軟件測試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利用開發內化教學法探索軟件測試人才培養模式。

(一)啟發式教學法的應用

啟發式教學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快速上手新技術和新業務的能力,因此,能幫助學生達成人才需求條件中的⑦,并能促進學生養成自主式學習和研究式學習的良好習慣。

軟件測試是一門主要由計算機科學及管理學相結合的新學科,目前,教材中的很多內容基本都是前人采用技術的介紹,這些技術往往是利用計算機技術和管理學的思想,在軟件測試實踐中探索出來的。因此,在教學中,對于各種測試技術的學習,不是直接介紹技術實現的方法,而是先提出一個具體的測試對象,讓學生思考怎么測試更科學,在這一過程中,我們經常發現學生們也能利用先修課程學到的知識想到教材上介紹的方法,抓住這樣的時機,鼓勵學生,表揚學生,讓學生堅定“我行”的自信心,有了自信心學生們就能更大膽更主動地思考和解決問題。

對軟件進行有效的測試,提升測試效率,是軟件測試面臨的關鍵性挑戰,也是軟件測試技術進一步發展的瓶頸,各種測試工具的誕生正是基于這樣的出發點。但由于種種原因測試工具的使用還遠遠達不到普及的程度和期望的效果,這說明工具不夠完善,有待我們去開發更有效更易于使用的新工具來突破這一瓶頸。在軟件測試工具的學習中,我們主要不在介紹工具的作用,而主要是啟發學生去思考測試工具采用的技術并評判這種技術,讓學生通過查閱資料進一步學習,思考還有沒有更好的手段和方法來改進測試工具。

此外,由于軟件測試的手段基本都來源于計算機專業的相關知識,教學中就要引導學生去挖掘已經學過的知識來解決測試中的問題,并不失時機地強調每一位計算機專業的學生都要有“計算機頭腦”,這個“計算機頭腦”要善于觀察,捕獲日常生活中一切可以用計算機來解決的問題,并思考解決方法。

(二)互動式教學法的應用

互動式教學法能提高學生能過的思考能力、資料查閱能力、歸納總結能力、表達能力,因此,能幫助學生達成人才需求條件中的⑥和⑦。

啟發式教學產生的最佳效果就是帶來師生間良好的互動,由于授課時間和內容的制約,我們采用啟發式教育常常是教師自問自答的方式。目前,我校推行的教學改革,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大力提倡課堂提問,并要求加大授課時間中提問和互動時間的比例。在這一改革思想的指導下,軟件測試教學中將按照啟發式教育中針對的相關內容,提出問題,采用讓學生隨堂回答的方式和課后查閱再做答的方式進行。主要以兩種方式進行提問:第一,預習提問,在這一環節,設置基本概念和知識點的提問,主要檢驗學生的預習效果,并在提問過程中對重點內容進行講解;第二,復習提問,復習提問的難度比預習提問有所加大,屬于基本知識的衍生提問,需要學生在掌握基本知識的基礎上經過一定的思考或資料查閱才能回答。通過這兩種形式的提問,可以促進學生掌握知識、訓練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實戰式教學法的應用

人才需求條件中的測試工作經驗是畢業生們就職難的關鍵,而實戰教學法是達成這一條件的主要途徑,在軟件測試的實戰中,還能訓練學生測試文檔寫作及測試工具的使用,因此,實戰教學法能達成人才需求條件中的②、③和④。

在近兩年的教學改革中,主要采用案例教學法,在實驗教學中用規范完整的案例模擬企業測試工作模式,讓學生在實踐中形成“技能”、具備“經驗”。實驗內容的安排上,注重指導學生使用設計文檔、自己編寫測試文檔,并利用自動化測試工具實施測試,兼顧測試技能訓練及工具熟練程度的提高。

1. 規范案例的選擇:早期的軟件測試教材只涉及一些小的程序段和非系統的案例,2009年以后的軟件測試教材在這方面做了很大的改進,出現了較多的案例教程及實踐教程。利用系統案例作為理論知識講解的載體,將更直觀地讓學生理解知識。但要讓學生具備軟件測試經驗,教材中的案例還存在一些問題,學生的經驗只有通過動手實驗才可能具備,而且這里所說的經驗不是零散的,而是系統化的軟件測試經驗。在實際工作中,軟件測試過程中的單元測試、集成測試、系統測試、驗收測試分別對應軟件設計中的詳細設計、概要設計、系統設計和需求分析,要讓學生在實驗中完成一個系統的較完整測試過程,不僅需要被測案例系統的完整代碼及數據,還必須提供全套的設計文檔,這樣的案例系統是現有軟件測試教材和很多軟件開發的實例參考書所不具備的。

我們通過企業調研,分析軟件行業的流行開發模式,主要從清華大學出版的系列叢書“軟件開發全程實錄”中選擇案例,并陸續補充完案例的設計資料(需求分析、系統設計、概要設計、詳細設計)。利用規范的案例系統,在理論教學中用系統案例詮釋理論,在實驗教學中用系統案例模擬實際工作模式進行實戰訓練。

2. 實際測試過程的模擬:在實驗教學中,我們花1/3的時間進行軟件測試基本技能訓練,主要針對白盒及黑盒測試技術選擇最實用的測試技術進行用例設計,這一部分是常規的軟件測試課程的主要實驗內容,屬于基本功訓練實驗。我們用2/3的時間進行模擬實驗,在這部分,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及筆者多年企業工作經驗,模擬企業對新手軟件測試人員的培養及職業規劃模式,循序漸進安排實驗。

在軟件測試的模擬實驗中,我們采用文檔齊全的規范案例實施教學,采用先實施后設計的順序,依次讓學生進行單元測試、集成測試、系統測試的實施及用例設計。注重測試過程、設計文檔的使用及測試文檔的書寫訓練,在實驗后期,采用分組實驗的方式,讓學生分擔測試任務中的不同角色,模擬團隊協作完成測試任務。

3. 一體化教學的實施:從軟件測試人員的招聘條件看,除了要求具備軟件測試的基本知識,要設計出較好的測試用例、跟蹤軟件缺陷并改正軟件缺陷、選擇較好的測試手段提高測試效率等,還需要相關計算機專業知識的支撐。此外,企業期望的是懂編程、設計、測試、管理的綜合人才,因此,必須結合專業方向形成課程體系。我們已經進行了在同一學期三門課程之間,利用同一案例進行一體化教學的嘗試,即在軟件建模設計課程、編程語言課程、軟件測試課程中采用相同的案例推進教學,以期讓學生更深入地體會軟件開發的全過程,具備軟件工程化的“經驗”。

四、結論

在“創新民辦高校高素質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試點中,軟件測試課程的教學改革將在總結前面教學改革經驗和教訓的基礎進一步推行開發內化教學法。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們打算進行相同案例跨學期跨課程的一體化教學探索,在這一探索過程中,將建設規范的教學案例資源庫,探索合理的一體化教學體系,以幫助學生系統地學習專業知識、領悟知識的連貫性、提高學生的工程素養和實戰能力。參與一體化教學的各門課程在試驗教學中注重企業工作模式和場景的模擬,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具備軟件工程全過程的“經驗”,以進一步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

參考文獻:

[1] 趙作斌. 大學成功素質教育理論與實踐[M]. 武漢: 武漢大學出版社, 2009.

[2] 張向宏. 軟件測試理論與實踐教程[M]. 北京: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09.

[3] 劉德寶. 軟件測試工程師培訓教材[M]. 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09.

[4] 北京阿博泰克北大青鳥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行業規則和行業經驗手冊[M]. 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08.

[5] 吳建平. 高職“軟件測試技術”課程存在問題和應對措施[J]. 計算機教育, 2007(9).

[6] 陸慧娟等. 面向本科就業市場的計算機工程型人才培養研究[J]. 計算機教育, 2011(5).

[7] 佟偉光. 軟件測試[M]. 北京: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08.

第3篇

關鍵詞:軟件測試;自動化測試;數據驅動;關鍵字驅動

中圖分類號:TP31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09)26-7428-04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for Software Testing Techniques and Automated Testing Framework

LIU Te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epartment Hunan Radio & TV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04 ,China)

Abstract: Progress of studying with software testing, peoples have put forward some new theories, for example, Test Driven Development ,Exploratory testing , Model--based Testing use a model to generate test case and so on.In order to conquer the difficulties of manual testing, and enhance the quality of software as well as efficiency of software testing, the automation of testing process is widely applied. It catches the extensive attention with its characters, such as high automation degree, strong practicability, and so on. And it has been the developing direction of software testing.The appearance of test automation framework product indicates that the technology of software automated testing is going to be mature. The insufficiency of using capture/playback and script tools is being got over, thus, automates testing will become more economical and efficient, and be more advantageous to be implemented maintained.

Key words: software testing;automated testing;data-driven;keyword driven

1 自動化測試框架

自動化測試在過去的20年中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最初的測試工具只提供了簡單的捕捉/回放功能:記錄并播放鍵盤按鍵,然后捕捉和比較屏幕。這些測試方法雖然最容易應用,但是幾乎不可能維護。捕捉/回放工具最終被功能和靈活性更強的測試腳本工具代替。后來,一種新的自動化測試產品出現了。它可以減少實現和維護的成本,使測試人員可以把精力集中在應用程序的測試用例設計上,而不是開發我們的測試。這些工具提供預先寫好的測試框架,可以極大的減少,甚至消除學習和使用腳本語言的需要。這個測試產品就是自動化測試框架。

自動化測試框架定義了由假設、概念和制定工作平臺或為自動化測試提供支持的實踐組成的集合[1]。它能有效地彌補單一依靠測試工具所帶來地一些缺陷。自動化測試小組可以考慮吸收幾種測試框架的優點,設計適合自己團隊的混合型測試框架。不是依賴某一種捕獲――回放的自動化測試工具。

基于GUI的捕獲回放工具都有維護性差的缺陷。因為GUI經常根據功能變更或者其他需求而改變,當GUI有重大變化時,會導致自動化測試中斷,結果需要手工的干預或全部重新返工。因此更好的方案是引入自動化框架。

自動化測試框架為支持自動化軟件測試設計了平臺架構和最佳的實踐經驗。主要有4種基本框架結構類型[2]:腳本模塊化架構,測試庫架構,關鍵詞或表格驅動架構,數據驅動架構。

1) 腳本模塊化框架創建代表AUT基本模塊和功能的底層腳本。然后以一種層次關系組合這些小腳本,實現一個特定的測試用例。

2) 測試庫框架和測試腳本模塊化框架非常相似,但是底層由過程和函數組成,而不是腳本。這種框架要求創建庫文件(如SQABasic libraries, APIs, DLLs等等)代表AUT的模塊和功能。這些庫文件被測試用例腳本直接調用。每步的指令操作都在表格中維護。

3) 關鍵詞驅動或表格驅動測試框架是一種獨立于應用程序的自動化框架,這種框架要求開發數據表和關鍵字,不依賴于運行的自動化工具和腳本。關鍵詞驅動測試看上去與手工測試用例非常相似。在關鍵詞測試里,應用程序的功能特性和每步的指令操作都在表格中維護。

4) 數據驅動測試框架是從數據文件中讀取輸入和輸出數值并載入到捕獲的或手工編碼的腳本變量里的框架。這種框架和表格驅動測試有些相似,腳本只是一種“驅動器”(driver )或傳送數據的機制,不同的是導航的數據不包含在數據文件中,而只包含有測試數據。

測試框架是用來執行測試的總體環境,其中的核心是一種自動化工具。本文主要介紹一種數據驅動的自動化測試框架WAF,對自動化測試的實施做出嘗試,并對該框架模型做出一些改進。

自動化測試框架WAF是作為一個模塊來設計和實現的,屬于即插即用的構架,是一種數據驅動的軟件自動化測試框架。當測試系統,測試數據和測試次序改變時不需要修改代碼[3]。數據驅動引擎被設計并實現來支持現有模塊的復用。只需要改變配置文件,測試用例表以及數據文件就可以實現當測試系統,數據和測試的次序改變時,不再需要改變其他的程序和函數等;通過實現新增模塊的功能就可以引入新的測試或者新的驗證行為。新的模塊一旦創建就可以被應用,只需要對數據驅動引擎的頭文件做些許的修改即可使用這些功能。

如同圖1描述的那樣,框架本身由WAF主程序,配置文件,WAF GUI映射,數據驅動引擎,測試用例或者測試組合(XML file),以及功能函數所定義。

2 WAF結構組成

2.1 主程序

當運行一個用WAF來開發的測試件(testware)時,主程序首先被調用執行。它根據對配置文件的解析結果來確定運行什么測試組合或測試用例,同時觸發數據驅動引擎來解析測試用例文件,并根據解析結果來調用相應的數據文件同時觸發相應的功能函數來執行測試。

2.2 數據驅動腳本

數據驅動腳本就是那些和應用程序相關聯的腳本。這些腳本通過錄制或手工編寫成自動化工具私有的語言,然后對其中的變量賦予合適的數值,作為測試數據的輸入[4]。這些變量作為一些關鍵應用程序輸入的媒介,使腳本能通過外部的數據來驅動應用程序。

1) 可變數據,硬編碼組件標志

這些數據驅動的腳本經常包含硬編碼的數據,有時是一些窗口組件中非常脆弱的識別字符串。出現這種情況時,腳本很容易由于程序的更改而失去作用,而且這種情況并不是個別現象。

2) 高度技術化的、重復的測試設計

數據驅動腳本的另一個共同特點就是,所有在測試設計上所作的努力最終都體現在自動化工具的腳本語言中,或者復制到手工和自動化測試腳本中。

2.3 模塊

WAF中的模塊包括框架以及公共模塊,專業模塊,產品特定的模塊。框架和公共模塊包含一些框架和公共函數,例如數據驅動引擎。而產品特定的模塊包括測試待測產品或應用所需要調用的功能函數。專業模塊則包括處理特定的功能或者協議所需要的支持函數這些功能模塊都放在函數庫lib中[5]。

2.4WAF GUI映射

自動化測試工具錄制應用程序中的每一個對象,并給每個對象命名來識別各對象,這個邏輯名能被修改,將其用在測試表中,測試工具使用他們來識別對象, GUI映射可由自動化測試工具自動產生。

2.5 測試數據

數據驅動測試是一種數據被包含在輸入測試數據文件中,并且數據控制自動化測試腳本執行的流程和動作的測試。測試數據記錄以文檔的形式包含在輸入文件中,輸入文件包含測試數據和控制數據。測試數據進行必要的各種類型的測試,而控制數據引導測試腳本到達合適的位置并指示要執行的動作。測試數據是特定測試產品和測試組合的測試數據[6]。對于不同產品測試數據是不一樣的。譬如對于文件傳送功能的測試數據則表現為各種類型的文件。

2.6 測試用例

測試數據定義測試狀態的初始化,測試步驟,應用在每一步中的測試數據以及其預期結果,是一個基本的測試單元[7]。測試組合是一個測試用例的集合,被指定來完成一個特定的測試目標。它可以被設計來測試一個函數,一個模塊,或者是執行一個類型的測試,例如驗收測試(Release Acceptance Test )。

在WAF框架模型中,測試數據是以標簽的形式存放在XML文件中,每個標簽對應一個測試數據,這樣在一個獨立的XML文件中可以對應多個測試用例,可以將XML文件看成是多個測試用例的集合。下面是對于一個XML文件的描述:

……….

//以標簽的形式存放測試數據

測試數據1

測試數據2

………..

測試數據n

……………..

2.7 測試件配置文件

TESTWARE配置文件記錄執行測試件(testware)的一些基本配置項。包括文件目錄,數據目錄,測試組合目錄,log目錄以及一些服務的配置等。

2.8 測試結果

WAF在執行完一個測試后產生三種類型的測試結果,日志文件,報告和相應的測試過程數據。

2.9 利用WAF進行自動化測試開發流程

運行一個使用WAF開發的TESTWARE時,主程序被執行。它初始化測試環境,解析配置文件,啟動數據驅動引擎(Data-driven engine)。

進行測試時數據驅動引擎調用XML文件,解析文件中的標簽,通過資源定位符定位到XML文件中的設計好的測試用例(或者測試組合),根據解析的結果調用函數庫中相應的功能函數(lib),并通過測試數據來對相應的應用程序執行測試。最后將測試結果返回給主程序輸出。

3WAF在軟件測試應用中的實現

當決定把數據驅動的自動化測試框架應用于一個具體的項目,首先要確定所有的testWare的一個目錄結構。編寫main程序來初始化環境,解析配置文件,啟動測試引擎。抽象具體項目需要的Action,編制功能函數,放到lib函數庫中。組織測試用例,準備測試數據。當所有的準備工作做完后,設置配置文件,運行測試,最后到result目錄查看測試結果。

這就是把WAF應用到一個具體的項目測試的過程。

3.1 TestWare目錄結構

TestWare的目錄結構對于框架來說是很關鍵的。每一個目錄都有自己的意義而且必須被遵從來向其中加入新的功能。目錄結構包括以下部分。

BIN:包括主程序(main),啟動(launch)腳本和測試配置文件。這是WAF的主要接口。TestConfig.ini文件用來定制和建立測試件(testWare)。啟動腳本用來啟動測試件(TestWare)。

Testdata:這個目錄包括所有的在測試表中使用的測試數據。針對不同的測試軟件存放各自的測試數據,比如各種文件等。

Lib:這個目錄包括testWare的模塊。不僅包括WAF框架的模塊還包被測軟件的特定模塊。

Default config:產品的內部架構和設計被定一語這個目錄文件中。被測試軟件的配置文件被存放在這個目錄下。

Testsuites:這個目錄包括所有的測試表。這些測試表以樹形結構來組織。

3.2 編寫功能函數和組織測試組合/測試用例

lib函數庫目錄下不僅包括WAF公用的函數還包括產品特定的功能函數。數據驅動引擎的代碼也保存在lib中。實現數據驅動引擎的代碼包括解析測試表,運行測試用例,訪問測試數據,返回測試結果等[8]。

3.3 組織測試數據

圖2詳細的顯示了測試數據的組織。在被測軟件的testware中,所有的測試數據都存放在一個特定的目錄testdata下。在testdata目錄下,測試數據分別存放在相對應的目錄下,然后在testware配置文件的相應配置項中置上測試數據所在的目錄即可。

3.4 檢查測試結果

TestWare會把測試的全部結果結束按照測試執行的時間輸出到testWare/results目錄中。圖3是一個測試結果的索引,它列出了所執行的所有測試。

點擊相應的測試用例,就會打開具體的測試用例的執行情況,是成功還是失敗(success/fail),以及每個測試步的執行結果是成功還是失敗,如下圖4所示。一旦測試執行失敗,可以定位到具體的測試步驟。

3.5 WAF的優點

跟當前主流的測試工具相比,WAF具有以下優點[9]:

1) 實現了數據與腳本的分離。使得腳本的維護變得簡單而方便。框架的重用性得到提高,能減少測試成本;

2) 使測試自動化而無需額外技術支持,減少測試人員學習自動化測試的時間;

3) 可以根據需要指定測試計劃,測試表容易創建且維護簡單,且簡單的表結構重用性高;

4) 不必等到產品穩定以后才開始自動化測試。可以盡早的進行自動化測試,節約大量的手工測試的時間;

5) 測試人員不需要知道測試工具實現的細節,只需要和表打交道和執行自動化腳本;

6) 配置項從腳本中分離使得易于實現平臺的轉換,測試的移植。

4 工作總結

本文中主要介紹了自動化軟件測試技術,核心部分在于提出應用軟件自動化測試框架實現軟件自動化測試。以某軟件作為應用背景提出一個適合該軟件自動化測試的基于關鍵字和數據驅動的自動化測試框架。并將該框架模型應用于軟件開發過程中的軟件自動化測試。

這是一個最新的也是比較熱門的發展方向。自動化測試中的自動化測試框架的研究也稱為一個新的發展趨勢。

現在,己經有一些商業化的自動化測試框架。在大多數情況下,他們和已有的商業化測試工具捆綁在一起。他們的主要不同點在于他們的底層的執行引擎或腳本庫,是被映射到關鍵字,窗口還是對象或類,這也是將來自動化測試框架發展的幾個趨勢。關鍵字驅動的測試引擎已經實現,接下來,窗口引擎,對象引擎和類引擎等底層引擎的實現將會是商業化自動化測試框架的主要研究方向。

參考文獻:

[1] Pressman R S.軟件工程實踐者的研究方法[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2.

[2] Berard E V.Essay on Object-Oriented SoftWare Engineering[M].Addison Wesley,1993.

[3] Zeyu J,Gao H S,Tsao J,et al.Testing and Quality Assurance for Component-Based Software[M].London:Artech House,2003.

[4] Dustin E.軟件自動化測試:引入,管理大與實施[M].于秀山,胡兢玉,譯.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3.

[5] 嚴少清,陳革,萬年紅.軟件測試自動化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計算機工程,2002,28(9):152-154.

[6] Beydeda S,Gruhn V.State of the art in testing components[C].Dallas,TX,USA:Proc of the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Quality Software,2003.

[7] Maurer P M.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grammar-based data generator[J].Software Practice & Experiencies,1992,23(3):233-244.

[8] 馮玉才,唐艷,周淳.關鍵字驅動自動化測試的原理和實現[J].計算機應用,2004(7).

[9] 金大海.數據驅動自動化測試方法研究[J].裝甲兵工程學院學報,2004(2).

第4篇

中國IT外包市場真正開始于1998年。經過8年的發展,該市場已經成為最受中國IT服務業青睞的市場。盡管按照西方的標準來看,目前這個市場規模并不大,但其發展潛力卻十分巨大。

對于IT企業來說,項目管理是企業發展的基本功,是IT企業管理的重點。然而,軟件外包項目管理又是其重中之重。國內有些軟件企業雖然很早就開始實施外包項目管理,但其項目的按計劃完成率也不過70%左右。許多企業的項目規模已經發展到幾千萬、上億元,但在管理上面臨的挑戰也日益嚴峻。

企業外包項目可以彌補企業的不足,發揮企業的比較優勢,加快企業的發展,轉移企業項目開發風險等等,對IT企業做大做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國內IT企業軟件外包的現狀

目前,國內IT企業均將軟件戰略作為發展的重點戰略,同時軟件外包,已悄然成為產業界的一種時尚。據Gartner研究公司預測,在2007年到2010年期間,中國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外包市場。據去年的數據報告,各國發包量中美國發包量1100億美元;日本發包量337億美元;印度軟件出口77億美元;中國軟件出口8億美元。因此目前國內一些大的軟件開發公司都在嘗試做外包。

據分析家預測,到2006年中國將成為世界第三大信息產業市場,2015年則會躍居全球首位。由此可見,外包市場潛力巨大,不僅是規模大,而且穩定,利潤空間也更加豐厚。就軟件業來說,中國擁有巨大的軟件市場,是世界公認的軟件開發資源,這無疑是國內IT企業發展的契機。

但是現實的情景卻并非如此美好。現階段中國的軟件外包還處在初始階段,有很多薄弱的方面,比如軟件外包運作不成熟,因為外語的約束太大而使溝通不暢,項目管理水平落后,缺乏軟件測試的質量管理經驗,不熟悉國外軟件開發和測試的管理模式等等。這些方面均制約著中國IT外包企業的發展。

以軟件測試的外包為例,軟件測試外包不同于軟件本地化外包,軟件測試是一類靈活的抽象的不太好衡量的服務,而且其質量控制、安全保密、雙方溝通等要求更高,所以,就目前國內軟件的項目管理水平,很少有企業能把這種包用固定價格合同的形式接過來做成功。因此,目前很多公司接到的像微軟、IBM、HP、NEC、東芝等這些大型國際外企的包,都是以“包工制”的形式進行合作,即以實際工作日來付費。

外包項目管理的建議

我國企業有豐富的項目管理經驗,但是目前我們國內的IT企業,特別是軟件企業,在外包項目這個特殊的“蛋糕”上,有些技能需要改善。主要體現在質量控制、時間進度控制、成本控制等方面。集中起來說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是人才方面,包括人才的能力、技能、實踐經驗以及通訊、交流的能力,還包括有人力資源方面的培訓、人才儲備的能力;

二是項目管理方面,包括項目管理的技能、外包經驗,團隊的項目管理以及歷史經驗、質量、時效、成本等;

三是企業的基本情況的介紹,如文化、經濟狀況、信譽、品牌等。歐美國家非常重視信譽,中國企業在質量控制方面最主要解決的是交付期的問題,質量控制不規范就會使交付期延長。

一個外包的軟件出口項目通常要配合國外的設計進行開發,但由于國內外軟件企業在文化、管理上的差異較大,因此在管理方面,就不能完全采用一般項目管理的模式。現僅就筆者之見,給出建議如下:

軟件外包要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對于中國企業來講,外包項目不僅僅是帶來巨大的商機,更重要的是它還加劇了競爭和考驗。對于中國IT企業,“只有當自己無可挑剔的時候,我們才有機會站在別人面前”,企業只有練好自己的內功,建立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才是國內企業在外包市場上的出路。

筆者認為,國內企業的不足屬于一個階段性的不足,首先,我們在成本上的一個劣勢。我們的人員成本相對會比較低,但是管理成本相對卻比較高,所以抵消了我們在產品成本上的優勢。其次,要實現規模上的成長,但規模上的成長要求大量有經驗的人才,必須有相應的體系建立起來并做其保障。最后,品牌上的不足。目前“中國”只是作為一個概念在外面被不斷的重復,一些公司也會被關注,但不是象印度一些大公司那樣有非常突出的成績展示給外界,這是我們所欠缺的。

要趕上這個差距,企業就要建立起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一是要看機遇,目前中國有著最好的市場機遇。另外就是要有“拿來主義”精神,也要有創新精神,兩者結合起來,別人好的我們就要去學,不能妄自尊大。印度公司在管理的規范上,在做事經驗上,比我們先走的那二十年確實不是白走的,而且他們也做了深厚的積累。我們只有加速度的去學習,甚至于可以用合作的方式,現在就看是我們學的快還是人家做得快。

抓住軟件外包過程中的關鍵因素

在項目準備階段,項目調研工作要盡可能地確定責任,在項目啟動前,盡可能多地了解、熟悉系統設計、系統構架,然后簽訂一個詳細的書面的和約,確定雙方在項目開發中所承擔的責任和義務,要讓國外發包方分析、設計人員將設計結果的各個子項目的定義、規則、意義進行詳盡的闡述,務必讓項目組人員對整個項目的概況及具體實現細節有一個清楚的認識,然后再進入具體的項目實施階段。

因此,對于外包項目的準備工作要比一般的項目做的更詳細更全面更到位。

在查閱國內外參考文獻后,筆者總結企業開展軟件外包管理活動要點有很多。

舉例來說,按照文檔化的規范定義和規劃子合同;按照文檔化的規范,根據承包商完成工作的能力選擇承包商;把與承包商簽署的協議作為管理子合同的基礎;評審和批準文檔化的承包商軟件開發計劃;以軟件開發計劃為標準,跟蹤軟件開發過程;按照文檔化的規范,對承包商的工作陳述、子合同條款、條件以及其他約定進行更改;雙方的管理者一起執行定期的狀態或協調評審。

其他需要注意的方面包括承包商參與定期技術評審和交流;按照文檔化的規范在所選擇的里程碑處進行正式評審,評價承包商的軟件工程完成情況與結果;軟件質量保證組按照文檔化的規范監控承包商的軟件質量保證活動。

IT企業軟件外包應因地制宜

IT企業外包項目組織中存在很多差異,包括風格差異、工作方式差異、組織結構差異、文化差異等等。因此,我國IT企業要因地制宜,建立靈活地工作方式。

第一,建立自己的項目計劃

縱然是外包項目,項目經理也需要親自制定一個完整的項目計劃,才能夠知道整個項目的工作量、評估出跟外包商談判項目的價格、確定好項目需要哪些技術人員、衡量外包商是否擁有充分的資源以及判斷外包商所承諾的開發時間是否可行。

企業建立好項目計劃,也應要求外包商在項目開始前提供一個完整開發計劃。一些外包商為了避免繁瑣的文書工作,往往會宣稱合約簽訂前所提供的計劃便是整個項目計劃。外包商這樣做只說明他們并沒有一套完整的開發管理體系和項目管理的機制。任何一個稱職的項目經理都應該了解這一點:合約談判期間所制定的初步項目交付計劃并不全面,需要根據項目的實際合約內容進一步進行修改,要補充上實際的工作量、資源的調派和需要的時間才能夠成為一個可行的計劃。

筆者認為項目經理在拿到外包商交來的項目計劃后,要詳細地跟本企業的計劃進行比對和審核,從而了解外包商對整個項目的流程、內容、估計的工作量和資源的安排是否與項目本身的要求吻合。明顯的差異需要及時澄清并建立共識。確認了外包商的項目計劃后才能夠正式地啟動項目,開始對項目進行監控。

第二,關注進度評估

外包合約中必須明確規定外包商需要定期提供進度報告。很多項目的進度報告大部分都明確地說明已經完成哪些部分的工作、哪些工作還在進行中等等。而這些信息,基本上只能讓管理層了解項目的概況,并不能讓項目經理全面地把握項目的進度。

項目經理要了解項目有哪些工作還沒有完成、需要多久才能完成、哪些工作還沒有開始、是否能如期開始以及計劃的資源有沒有變動。要是這些答案跟原計劃有差異,應該馬上進行反思,深入了解還沒有完成的工作以及沒能按計劃開始的主要原因,從而跟外包商進行探討如何才能夠把項目納入正軌。

沒有完成或者還沒有開始的工作,是項目的致命傷,需要特別加以監控。

對外包商所提供的進度報告需要加以確認,才能夠肯定所說的工作實際上是否如期完成,最理想的辦法是在每一個程序模塊完成后,要求外包商把有關程序的源代碼列出,并把有關測試的結果打印出來,讓技術人員和用戶代表核對結果,確認外包商所說的工作已經完成。這確認的手續跟是否信任外包商完全是兩回事。這么做只是要確認項目的進度已經按計劃順利完成,保證企業負責人能按時向企業老總等人匯報項目的準確進度

第三,驗收要“如影隨形”

外包項目最大的風險并不是在開發過程中,而是在開發完成后。很多外包項目往往在進行驗收的過程中,才發現程序邏輯或者輸入數據欄目的編輯范圍出現問題,導致測試結果與實際所需不符,需要外包商進行大量修改而使項目延誤。有時,外包商會抱怨,認為錯不在他們。避免這類風險,最佳的辦法是在開發的過程中,驗收也同時進行,而不應等待開發完成后才進行驗收。

第四,合理調配時間

管理一個外包開發項目,比內部開發更為復雜,需要建立更多的“里程碑”及時來監控項目的進度;需要更多的溝通與協調;更需要企業員工不斷地配合外包商進度,提供所需的數據以供測試。這些都需要額外的時間來處理。

第5篇

關鍵詞:信息檢索;搜索引擎;索引

中圖分類號:G252.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1)12-0269-01

一、國內外現狀及其分析

在過去的20年中,信息檢索領域得到了不斷的發展和壯大。現在,有關信息檢索的研究包括建模、文獻分類和歸類、系統構建、用戶界面、數據可視化、信息過濾和查詢語言等。雖然信息檢索正在不斷成熟,但是WEB的設計、定義、基本的數據模型并不能滿足于人們對信息檢索的需求,因此基于java的全文信息檢索引擎框架系統的設計與開發的研究勢在必行。

二、系統設計

1.設計思想和原則

(1)充分利用現有工作基礎和成果,進行改進、提升和整合,避免重復建設。(2)模塊之間關系盡量做到高內聚低耦合,通過定義一系列的接口和抽象類提高系統的可擴展性。(3)代碼編寫規范化,配有一定的注釋,保證代碼的重用性、可讀性,可以進行快速的二次開發。

2.接口設計

本系統外部提供了簡單的建立索引和搜索的API,但是內部的機制卻是非常復雜的,通過調用這些API用戶可以實現為文件建立索引并進行簡單搜索的功能。系統主要的建立索引的API如下所示。

(1)FileIndexer:索引操作的入口。該類的Index(File)方法遞歸遍歷文件系統目錄中的并同時調用相應的解析器索引其中所有的文件。(2)Properties:該類將文件的擴展名映射到能夠解析以這些擴展名為后綴的文件的DocumentHandler實現類上。(3)Analyzer:系統的文本分析器。本系統運用了其子類IK_CAnalyzer進行文本解析。

3.索引結構設計

本系統中最基礎的概念是索引(index)、文檔(document)、域(field)和項(term),索引包含了一個文檔的序列。

(1)文檔是一些域的序列。(2)域是一些項的序列。(3)項就是一個字串。

域的文本可能以逐字的非倒排的方式存儲在索引中。而倒排過的域稱為被索引過了。域也可能同時被存儲和被索引。域的文本可能被分解許多項目而被索引,或者被用作一個項目進行索引。

FileIndexer類的Index(File file)方法遞歸遍歷文件系統目錄并同時調用相應的解析器索引其中所有的文件。

4.部分程序設計代碼

本框架系統并不關心數據的來源,格式,甚至文件使用什么自然語言都沒有關系,只要可以把它轉換成文本格式。目前系統只能索引和搜索MSWord、PDF、純文本文件、HTML格式的文件,隨著框架的進一步豐富,將會有更多格式的文件可以被本系統索引。具體的建立索引和搜索的過程如下所示。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throws Exception{

if(args.length!=3)

{System.err.println

("USAGE:java"+FileIndexer.class.getName()

+"-propertiesFile"+"-fileToBeIndexed"+" -indexFileSaved");

System.exit(0);

}

Properties prop = new Properties();

prop.load(new

FileInputStream(args[0]));

fileIndexer.indexBuilder.setMaxFieldLength(2048);

long start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fileIndexer.index(file);

fileIndexer.close();

long end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System.out.println(end-start);

}

上述建立索引和搜索過程應用的是FileIndexer框架,這個框架存在一個很明顯的缺陷:它基于文件擴展名是正確的前提之上,并且要求所有的文件都必須帶有擴展名。

本文件的文件擴展名總是.txt,而不會是其他的擴張名;有假設MS Word文檔文件擴展名一定為.doc等等。本系統包含了能處理如下類型輸入文件的幾個解析器:

(1)HTML、HTM;(2)PDF;(3)MS Word;(4)純文本文件.txt。

所以如果遇到了現有的框架不能處理的文件類型,而你又需要對此類型的文件進行索引從而使之可以被搜索時,這時該去擴展這個框架。為了更準確地進行框架的擴展操作,請遵循以下的幾個步驟:

(1)編寫一個用于解析目標文件類型的解析器,并實現DocumentHandler接口。(2)在handler.properties文件中添加你的解析器類,將此類映射到對應的文件擴展名上。(3)用上例的所示的方法運行FileIndexer程序。

三、系統測試

軟件測試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它在軟件的整個生存期中占據重要的位置,對軟件的運行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1)測試用例一:

索引文件:Lucene:基于Java的全文檢索引擎簡介.htm。

文件大小:52KB。

提取索引項(Term)個數:401。

所用時間:1094milliseconds。

(2)測試用例二:

索引文件:Lucene:my_search.txt。

文件大小:5KB。

提取索引項(Term)個數:252。

所用時間:853milliseconds。

四、總結

由于時間倉促,在這次程序設計的過程中,本軟件還有不完善的地方,這有待筆者以后繼續完善,懇請各位同行提出批評改進意見。

參考文獻:

[1]譚浩強.C程序設計(第二版)[M].清華大學出版社,1999:298-308.

第6篇

關鍵詞:軟件工程;教學設計;教學實踐;SWEBOK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5913 (2007) 20-0029-03

“軟件工程”課程在國內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以及國際上2001年的計算機科學教學體系(IEEE CC2001)中都是不可或缺的核心專業知識課程,其主要內容也是2004年由IEEE-CS/ACM/AIS建議的計算科學教學體系的關鍵知識域(CC2004)。近年來,軟件工程的知識已經成熟和系統化,足以構成一個專業的知識體系,在國內外大學的計算學科下面相繼出現了“軟件工程專業”。在這種情況下,傳統的“軟件工程”課程出現的新老問題更加凸顯,急需高校、特別是我國普通高等院校探討,盡快地提出解決問題的途徑和辦法。

1 “軟件工程”的教學難點

“軟件工程”課程的內容廣博,涉及軟件開發的基本概念、原理、過程、方法、技術、標準、管理和工具等廣泛的技術與管理知識。作為一門課程,“軟件工程”所包含的知識面面具到,卻又難以深入。由于課程內容不如數學嚴謹,不如編程具體,不如數據庫實用,不如圖形學生動,加之學生基本上沒有參與過大型軟件開發的實踐,這就使得學生難以在一個學期就深入理解軟件工程中龐雜、抽象的內容。在傳統的考試方式下,學生只能死記硬背,使得“軟件工程”課程變成了“第二政治課”。此外,由于軟件工程的理論和技術發展迅速,教材總是跟不上技術的發展;如果教師缺乏理論研究和實踐經驗,教學就變得更加困難。

自2002年起,“軟件工程”在全國35所學校成為一個專業之后,龐大復雜的“軟件工程”從一門課程變成了一系列課程,知識的傳授相對容易起來。可是對其它專業而言,則又面臨新的問題:如何在學時不變甚至減少的條件下,把一個專業的知識濃縮在一門課程中,完整而有效地傳授給學生。

2 “軟件工程”課程之管見

“軟件工程”研究的是如何系統地構造軟件的知識,是計算學科中唯一涉及管理學的課程,內容獨特,不可或缺。2004年IEEE和ACM的聯合公布的軟件工程知識體系(SWEBOK04)將其內容概括為十個知識域,每個知識域又分若干子域,每個子域分為若干知識點,等等。SWEBOK04的出現標志著軟件工程知識的成熟和一門專業的誕生。

筆者根據對軟件工程的多年研究、對該課程的中英文教學,以及給二學位本科和研究生講授“軟件設計方法”、“組件開發技術”、“軟件體系結構”、“軟件項目管理”等相關課程的經歷,認為根本不可能在一門課程中把軟件工程的所有知識都讓學生掌握!前人嘗試的結果導致了無論是教材、還是教學,都只能是走馬觀花、蜻蜓點水,造成教與學的困惑。SWEBOK04及其教學指南提出了軟件工程的基本知識范圍,卻沒有明確規定教學的詳細程度,允許靈活掌握。作為一門課程,我們應該、而且必須結合實際、面向需要,合理地取舍傳授知識的寡眾與深淺。

事實上,國內外的經典與新近出版的“軟件工程”課程的教材基本上都可以覆蓋要求的知識內容。但是,在選材的深度與廣度、知識的更新以及組織方面有明顯的側重。以軟件分析與設計為例,有些教材注重知識的全面性,把結構化方法與面向對象技術并重地講解(如Pressman的最新版本,國防科大齊治昌、譚慶平和寧洪的教材);有些教材只講最新穎、更實用的基于UML的面向對象建模方法(作者如Sommerville,清華大學的孫家廣與劉強)。

我們認為,“軟件工程”作為一門課程是計算學科的入門課,可以借鑒管理學科,將其稱之為“軟件工程導論”或“軟件工程概論”。區分對待SWEBOK04中的知識點,確定出了解、理解和掌握等不同程度的教學要求。下面就結合實例介紹一個具體的教學設計和實施。

3 “軟件工程”課程教學內容的一個設計

3.1背景

筆者所在大學是一所省屬綜合性大學,界于教學型與研究型大學之間,目前更偏重于教學型。畢業生多數在省內、特別是在青島工作。自2003年起青島市把軟件列為優先發展產業,重點扶持軟件外包、信息家電等產業領域。我校是全國35所成立了軟件學院的院校之一,負責培養軟件工程專業的本科學生。工程碩士的培養仍由筆者所在的信息工程學院負責。

我院最近5年的考研率在20%左右,大多數本科生畢業后面臨就業問題。除升學與出國外,我院近80%學生的就業去向包括:軟件企業、非軟件企業、政府部門與事業單位、自謀職業等。只有在軟件企業或者大型傳統企業IT部門的畢業生從事軟件開發,其它大多數計算機畢業生從事與軟件開發無關的職業,如市場、銷售、采購、管理等。為了滿足社會需要,更好地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我院經將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分為3個方向供學生選擇:軟件技術與理論、嵌入式系統和網絡工程。“軟件工程”課程是所有專業方向的必修基礎課。

3.2需求分析與教學內容的設計

在這些背景下,我們的“軟件工程”課程的教學方針是:滿足社會需求、面向學生未來;將課程定位為:全面地介紹軟件工程學的基本知識,突出大型軟件開發和管理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實用技術,滿足計算學科對系統化軟件構造知識的基本要求,同時成為學習軟件工程專業的先導課程。課程名稱也相應地改為“軟件工程導論”;在滿足軟件工程知識點和學科體系的同時,根據市場需求,適當增減內容,把具體的實用技術講深講透,同時介紹前沿課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表1是我院“軟件工程導論”課程的理論授課內容與課時安排(不含課程緒論與課堂練習、總結的4個學時),按照SWEBOK04提出的10個知識域進行了重新組織。由于選用的教材以及實際教學內容的組織與SWEBOK04的知識域并非完全一致,因而出現小數點學時。如“軟件工程工具與方法”知識域,我們在授課章節介紹相關的軟件工具,如在軟件需求和設計中使用了ROSE和MS Visio;在講解項目進度中示意了MS Project;在軟件測試中提到了JUnit。此外,還按照教材集中地講解了CASE概念與工具,補充了Eclipse以及最新的青鳥系統。

為便于對比,我們將“軟件工程導論”的教學內容按照SWEBOK04的知識域計算出每個知識域所用學時占總課時的百分比;同時計算出SWEBOK04中10個知識域中的子知識域在整個子知識域中的百分比,如圖1所示。

從圖1可以看大:我們對產品工程的設計和測試講授了更多的內容。相比于SWEBOK04,我們的設計部分超出一倍,軟件測試的內容則多出三分之二。對于同樣重要的需求分析則沒有增加更多的內容,這主要是考慮到需求分析是超越初級軟件工程師的知識,需要溝通技巧、領域知識和實踐經驗等綜合知識與能力,屬于系統分析員的職責,應屆本科畢業生基本上達不到。對軟件構造以及軟件支持方面的知識(如軟件配置管理)則縮減了學時,一個原因與所選教材有關。在軟件質量方面,則補充了CMMI的過程改進及其結合TSP/PSP的內容,使得我們的學時略微高出。

在處理知識域時,我們遵循了“突出重點、面向實用”的指導思想,舉例如下。我們在軟件建模和測試方面加大了學時,以便學生掌握這兩個領域的技術;同時減弱了對其它知識域的學習要求,只需要理解、甚至了解有關的知識。例如,我們在需求分析與設計中都講解了結構化方法和面向對象方法,但是,所分配的時間差別巨大。對于結構化方法,主要介紹其基本思想、常用工具及其簡單應用,如DFD圖、數據字典、程序結構圖、判定樹、PDL等。對面向對象技術,則大大地擴充了選用教材的內容,加上相應的實驗課程,共有近30學時,可以當作一個“基于UML的軟件建模”的小型課程。目的是使學生認識到軟件工程并非是空虛無物的條條框框,開發軟件的工作在編程之外還有分析、設計和測試等。而且希望學生通過該導論課程實實在在地掌握一種當前常用的軟件建模技術,以便能夠在實際工作中盡快地熟練使用。圖2示意了“軟件工程導論”中對軟件設計有關知識點分配學時的比例。

4實踐與體會

教學內容的變更僅僅是改善教學質量的一個方面,還需要改變教學方式,舉例如下。

例1:傳授知識的過程要從日常生活到軟件領域。在講解過程改進時,我們以劉翔為例提出問題:劉翔身后的科研小組和上百萬元的投資,包括攝像、動作分解和分析是為了什么?表面上看是為了改進跨欄和起跑的動作(軟件開發過程),實質上最終是為了改進其跨欄成績(軟件產品)。從學生們比較熟悉、容易理解的事情開始,立刻就吸引了他們的注意力,進而簡化了對軟件過程及其改進的講解。

例2:綜合運用學過的知識。在講開發高可信軟件時,把容錯技術與面向對象編程中異常處理的機制結合起來,加深了學生對容錯技術的理解、對異常處理的認識;在介紹形式化技術時,通過演示斷言在Java中的實現,使學生認識到這些看起來玄乎的理論正在逐步實現。

例3:不失時機地簡單介紹相關的研究動向以及國內的相關工作,讓學生了解軟件工程學最新的理論研究,對少數優秀的學生指出鉆研方向、提高研究興趣。例如,我們在課堂上簡介了最近三年中國首次主辦的“軟件工程國際大會”,“軟件過程改進”和“軟件工程理論”等國際高規格專業會議,包括其中的主題報告。

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進,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成績也顯著提高。限于篇幅,我們在考試、課程設計以及實踐教學方面的嘗試不在本文討論范圍。

我們將繼續搜集和分析不同專業方向的學生對該導論課程的反應,針對性地調整有關內容,以便更好地滿足社會的需要,如針對嵌入式系統的軟件開發,增加實時系統的分析與設計技術方面的知識。

參考文獻

[1] 麥中凡. 解讀SWEBOK 2004[J]. 計算機教育,2004,(10).

[2] Computing Curricula 2004.Overview Report. November 22, 2004, .

[3] Software Engineering 2004. CC 2004 Series, August 23, 2004, .

[4] 劉洪、舒堅、羅海平. 一般工科院校軟件工程專業課程體系設置[A].大學計算機課程報告論壇論文集[C].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65-469.

作者簡介

李勁華(1963―)男,博士,副教授,主要從事軟件工程的教學與研究。

楊厚俊(1965―)男,碩士,副教授,分管教學副院長。

通信地址:青島大學信息工程學院 266071

第7篇

時光如梭,轉眼即逝,當畢業在即,校園生活和社會實踐,有渴望、有追求、有成功也有失敗,我孜孜不倦,不斷地挑戰自我,充實自己,為實現人生的價值打下堅實的基矗,大專畢業生自我鑒定范文。現回首三年學習生活,歷歷在目。

從剛跨入大專時的失落和迷茫,到現在即將畢業時的從容、坦然。面對未來,我知道,這又是我人生中的一大挑戰。這除了有較強的適應力和樂觀的生活態度外,更重要的是得益于大專三年的學習積累和技能的培養。

我自認為無愧于大專三年,剛入學時,我曾為沒有直接成為大專生而懊喪過。但很快,我選擇了坦然面對。因為我深信,是金子在任何地方都會發光。所以我確信,函授生的前途也會有光明、輝煌的一天。

因此我不斷提煉自己。在社會實踐方面,我不怕辛苦,不怕困難,積極參加學校的各種活動。參加校內的活動可以認識到更多的同學,也就增加了與其他同學交流和向其學習的機會,鍛煉了自己的交際能力,學到別人的長處,認清自己的短處。這個世界上并不存在完美的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缺點,但關鍵是能否正視并利用它們。三年來,我不斷的自我反省,改善自身不足之處,為祖國的優教事業貢獻自己的熱血與青春!

為人處世上,我堅持嚴于律已,寬以待人,若要人敬已,先要已敬人,良好的人際關系正是建立在理解與溝通基礎之上的。由于待人熱情誠懇,所以從小學到現在一直與同學和老師相處得很好,而且也很受周圍同學的歡迎,與許多同學建立起深厚的友誼。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我更懂得了,考慮問題應周到全面,不能只顧著自己的利益和方便,而忽略了別人的感受。

一個人的一生,每一步都要自己去走,人生需要自己去探索,不是靠父母;人生必須做出無數次選擇,每次決定都會給我帶來一份收獲、一種尊嚴,使我懂得去愛惜這段過程,愛惜自己的人生。

通過這三年的學習使我懂得了很多,從剛進學校時如張白紙的我,經歷了許多挫折和坎坷。使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人生不可能存在一帆風順的事,只有自己勇敢地面對人生中的每一個驛站,我們就能很精彩。當然,三年中的我,曾也悲傷過、失落過、苦惱過,委屈過,這緣由于我的不足和缺陷。但我有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也就是膽量不夠。我不斷盡力完善自我,不斷總結經驗。為日后我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接班人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這三年中經歷的每一天,都已在我心中留下了永久的印記,因為這些印記見證我的成長。三年的鍛煉,給我僅是初步的經驗積累,對于面對未來,邁向社會的我們來說是遠遠不夠的。因此,面對過去,我無怨無悔,來到這里是一種明智的選擇;面對現在,我努力拼搏;面對將來我期待更多的挑戰。戰勝困難,抓住每一個機遇,相信自己一定會演繹出精彩的一幕。

范文二

忙碌的大學生活就在悄然中過去了,但她已成為我人生美好記憶的一大部分。這些日子有成功的喜悅,有失敗的彷徨。但卻把我培養成了一個現代大學生,使我在各方面的綜合素質都得到了提高,為以后的人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開辟了而一條屬于我自己的道路。

在專業技能上,為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我認真學習各種專業知識,發揮自己的特長;挖掘自身的潛力,結合每年的暑期社會實踐機會,從而逐步提高了自己的學習能力和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以及一定的協調組織和管理能力。

在學習方面,我覺得大學生的首要任務還是學好基礎知識,所以在學習上我踏踏實實,一點也不放松自己。我認為好的學習方法對學好知識很有幫助,所以在每次考試后,我都會總結一下學習經驗。一份耕耘一分收獲,每每看到自己優異的成績,我就會對自己更有信心,沒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對于我們現代大學生來說,光光學好書本上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

在社會實踐上,我利用課余時間經常閱覽各類的書籍,并參加了軟件測試工程師的培訓,成績優秀。學習固然是學生的職業,這份職業同樣需要有智慧、毅力和恒心。在當今這個快速發展的信息時代,我們只有不斷汲取新知識,才不會落伍,才可能戰勝自己。

第8篇

關鍵詞:移動應用;軟件開發;實訓平臺;專業技能;職業拓展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1422(2013)09-0100-03

一、前言

計算機類專業是職業院校開設的重要專業類型,而軟件技術及軟件工程專業是計算機類專業其中一個專業,是目前市場需求最多的專業類型之一,也是職業院校高薪就業十大專業之一(來自麥可思《2013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就業藍皮書)。然而,在職業院校軟件技術及軟件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以及就業過程中,存在兩個問題:(1)相對于普通高校學生,職業院校的學生學習基礎要低一些,增加一定的教學難度;(2)職業院校畢業學生就業以中小型企業為主,而我國的中小型企業普遍不提供入職技能培訓,新員工均要求能夠立即上崗[1]。所以,在軟件技術及軟件工程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人才是否能滿足市場需要是考核教育質量的核心指標,教學與實踐相結合、理論教學與模擬場景甚至是生產環境實訓相結合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手段,軟件技術及軟件工程具有很強的系統性、技術含量高、技術更新快,因此在教學當中既要注重專業基礎理論的教學,又要把握行業技術發展的方向、加強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很有必要建立高度仿真的實訓系統,來實現軟件開發與管理業務中的各個崗位職業一系列技能的訓練,從而達到畢業即可上崗的人才培養目標。

軟件開發實訓平臺的建設,國家教育部有相關的規定和要求,早在2007年教育部辦公廳就印發了《中等職業教育數控技術應用等四個專業實訓基地設備基本配置推薦標準》的通知【教職成廳〔2007〕5號】,其中對計算機應用與軟件技術專業的軟件開發培養方向的實訓提供了基本配置推薦標準,文件還說明了計算機軟件開發方向的軟件測試實訓室所涵蓋的實訓內容:(1)軟件開發環境配置;(2)應用程序開發;(3)Web站點維護;(4)數據庫建立及維護;(5)測試工具的應用;(6)軟件測試;(7)測試文檔編寫。

二、平臺概述

在移動應用開發領域中,已經形成了三大主流平臺:(1)谷歌(Google)的Android開發平臺,采用Java語言,(2)蘋果(Apple)的iOS開發平臺,采用Objective-C語言,(3)微軟的Windows Phone開發平臺,以C#語言為主要編程語言。其中微軟移動開發平臺因為其完整的工具軟件體系、優良的本地化和用戶體驗、豐富的學習文檔、較低的技術門檻能、廣泛的市場需求、以及對WEB應用程序與桌面應用程序開發的全覆蓋等眾多特性,相對其他兩個開發平臺來說,更適合職業院校學生學習。所以,大多數職業院校把微軟移動應用開發平臺作為實訓的首選平臺。

微軟移動應用開發實訓平臺由四大部分組成:微軟開發平臺、課程資源與培訓、校企合作備忘錄和體驗中心,如圖1所示。

(一)體驗中心包括由XBOX/Kinect及大屏幕組成的體感互動體驗系統、Windows 8觸屏筆記本、Windows Phone手機、Surface Pro平板組成的體驗環境,主要用來體驗微軟的一些新技術和展示和試用實訓教學中師生開發的應用程序。

(二)課程資源與培訓是微軟提供的系統化的軟件開發相關的國際精品課程以及對師資知識結構的更新培訓;

(三)校企合作備忘錄是由微軟協助提供的同軟件企業的合作方案建議,包括企業提供真實案例、師生作品向企業推薦、頂崗實習等合作項目;

(四)微軟開發平臺是微軟移動應用開發實訓平臺的核心,由5個模塊組成:

1.實訓平臺基礎模塊,是指構建開發平臺的客戶端及服務器的基礎軟件環境,由Windows Server 2012、SQL Server 2012、System Center 2012、Windows Professional 8等系統軟件將若干臺物理服務器采用云計算架構和虛擬化技術組成一個資源池,面向師生提供統一的開發環境虛擬機、個人存儲以及開發實訓所用到的各種虛擬服務器,如Team Foundation Server等。

2.分析設計模塊,由Office Professional Plus 2013和Visio Professional 2013組成,實現需求文檔、數據庫物理模型、OOD/OOP模型等的分析和設計。

3.應用開發模塊,主要由Team Foundation Server 2012和Visual Studio Ultimate/ Professional組成,實現軟件開發過程中的設計、編碼、測試和部署的程序開發工作。

4.應用軟件生命周期管理模塊,主要由Visual Studio Team Foundation Server 2012組成,用來實現工程項目管理、團隊協作、開發文檔管理、代碼版本配置管理、測試管理和部署管理,提供了覆蓋軟件開發流程中的主要工作崗位的功能集合。

5.項目管理模塊,由Project Server 2013與Project Professional 2013組成,用于對軟件開發項目進行全面管理,包括任務管理,資源(時間、人力、設備場地等)管理,以及進度、計劃、溝通、調度與風險管理等。

通過微軟移動應用開發實訓平臺,可以實現移動應用開發領域中從專業技能訓練到實際生產工作的完整的工作流程、全方位角色以及校企互動的實訓教學;同時還可以將Project Server 2013應用與教學過程當中,通過對教學過程的分解、任務分配、任務指引和實訓考核,能夠方便地實現基于工作過程指引的教學模式[2],以獲得更好地教學效果。

三、教學應用

移動應用開發實訓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從整體上理解軟件開發流程及相關概念,通過系統化的軟件開發課程掌握軟件開發的基本技能,通過對工具軟件的應用訓練使學生能夠掌握軟件開發環境的組建、熟悉開發環境中常用工具軟件的使用方法,通過基于應用軟件生命周期管理軟件的指引教學使學生能夠掌握軟件開發流程中各個主要崗位的工作內容和相關技能,通過對真實Windows Phone移動應用程項目的開發實訓使學生能夠掌握移動應用開發完整的開發模式和應用程序商店(App Store)流程,通過項目管理實訓教學能夠提高學生團隊合作精神以及從更高的層面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使學生工作能力能夠達到準生產環境水平,實現畢業就上崗的高水平就業能力以及未來職業拓展能力。

微軟移動應用開發實訓平臺本質上是微軟Windows平臺上統一的軟件開發實訓平臺,涵蓋了控制臺程序、桌面應用程序、 WEB應用程序、WPF/Silverlight應用程序、Windows Phone移動應用程序以及應用軟件生命周期管理,可以結合各個學校的實際情況開發出符合學校自身特點的實訓教學應用。在基于移動應用開發實訓方面,以東莞理工學校為例,見圖2,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基本技能訓練。在學生具備基本的程序設計基礎知識后,就可以進行軟件開發的基本技能訓練,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通過簡單的控制臺程序或桌面應用程序實訓讓學生掌握程序設計的基本技能,如Visual 工具的使用,程序代碼的編寫、調試、運行方法;通過一些簡單有趣的小程序來理解、強化和印證前面所學的數據結構知識,逐步掌握編程語言C#的語法并能熟練使用。

第二部分是WEB應用程序開發實訓,如小型的WEB網站、簡單的WEB應用管理程序,通過從創建WEB APP工程項目、頁面設計和組織、頁面跳轉、業務處理代碼編寫到WEB應用程、部署和運行的實訓教學,讓學生理解WEB應用程序的工作模式和執行原理、掌握WEB應用程序工程項目的組織結構和維護、掌握應用程序的設計方法和WEB控件的使用。

第三部分是移動應用程序的開發實訓,主要是通過簡單、實用有趣的程序案例,讓學生掌握基于Windows Phone 8的應用程序的開發流程,重點是了解和掌握Windows Phone 8應用程序的組織結構、設計模式、執行原理以及到應用程序商店(App Store)的流程。

2.移動應用專項技能訓練。移動應用專項技能訓練主要是培養學生使用軟件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專項訓練掌握對業界流行的技術和未來即將流行的技術,并能夠綜合運用來實現企業業務需求。

3.多工作崗位技能訓練。現代軟件開發是一項多人協作參與的工作,隨著工業化程度的提高,開發過程日益規范化、標準化和流程化,分工也更加細致和明確,逐漸形成需求分析、系統設計、程序編碼、測試管理、系統運維、配置管理、文檔管理、項目管理等一系列分工明確的工作崗位,在微軟移動應用開發實訓平臺中,通過Team Foundation Server和Visual 工具可以實現上述工作崗位的模擬實訓,老師可以把學生分成多個項目小組,每個小組進行不同的項目開發,每個學生可以參加多個小組并擔任不同的崗位角色,履行相應的工作職責,使學生可以在每個工作崗位得到鍛煉,而不僅僅是程序編碼。

4.項目管理技能訓練。在軟件開發行業中,項目管理是軟件開發從業人員職業拓展的主要途徑之一,也是是打通職業“上升通道”的渠道之一,軟件開發人員在獲得一定經驗和能力,通常成為項目主管或項目經理,成為技術型管理人員,然后逐步向更高的職位發展。在項目管理中,項目管理人員面對不僅僅是技術問題,更多的是項目干系人之間的協調,以及項目的進度、成本、質量、風險、溝通管理等非技術問題。

四、注意事項

微軟移動應用開發實訓平臺是一套完善而實用的實訓平臺,為了使實訓平臺發揮出更大的價值,學校以及教師應該注意以下事項:

1.作為企業,其主要目的是生產并盈利,所以,我們應該主動積極地與合作企業進行溝通,并且要走向社會,尋求更多的企業合作,了解行業動態和技術發展方向,加強學校教學與企業生產之間的互動,獲取更多真實教學案例甚至項目外包。

2.及時更新知識結構與課程體系。專業教師必須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不斷重構教材和課程內容,及時了解并掌握新的應用技術,并運用到實訓教學當中,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才不至于脫離社會需求。

3.加強實訓平臺管理。移動應用開發實訓平臺在學校應用當中有三個特點:(1)使用率高,進度重疊率高,(2)學生更替快,(3)系統升級快。所以需要加強管理,首選,要建立學期實訓計劃項目清單,包括實訓班級、實訓階段、實訓項目及案例資源等;其次,對于畢業學生要及時對其空間進行清理,對其中的優秀項目進行整理歸檔;最后,對實訓平臺中的重要系統如SDK要及時升級,以便能夠進行新技術的實訓教學。

4.對于一些重要的實訓項目要保證一定數量的重復案例,根據學習理論,重復原則有效提高學習效果,在實訓過程中,學生會做但不一定掌握,有時候是依葫蘆畫瓢,并沒有理解,需要通過多次類似的案例重復訓練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五、應用總結

在移動應用開發實訓教學當中,不管是采用微軟移動應用開發實訓平臺還是其他的移動應用開發實訓平臺,技能訓練都一定要結合行業需求,基本技能訓練要扎實、專項技能訓練要強化、同時還要注意培養學生職業拓展能力和職業素養,加強學校師生與企業、與行業、與社會的互動,這才是移動應用開發實訓平臺在教學應用中的根本所在。

參考文獻:

[1]徐愉吟.職業院校畢業生就業困難的原因分析及指導對策[J].考試周刊.2009,(26).

第9篇

關鍵詞:畢業實習;企業實訓;軟件學院;高等教育

1背景

畢業實習是軟件學院本科教學計劃中十分重要的實踐性教學環節,是理論聯系實際,對學生進行專業技能訓練,培養其實踐動手能力的重要課程。認真抓好畢業實習工作,提高畢業實習質量,是提高學生專業素質的關鍵環節[1]。

2003年11月廣東省教育廳發出的《關于試辦省級示范性軟件學院的通知》[2]中指出,在軟件學院的發展過程中,建設一批能夠培養大量具有競爭能力的實用型軟件技術人才的基地,面向企業,產學研結合,為普通高校培養本科層次軟件技術應用型人才起示范作用,并以此推動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和辦學體制、管理體制以及運行機制的創新。在該通知精神的指導下,針對軟件學院畢業實習的特點,我院與IT實訓企業合作,探索出校企聯合進行企業實訓的一種實習模式。近年我院的畢業實習按照這種新模式有序地進行,從以往軟件學院本科畢業設計考核以及就業情況來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畢業實習存在的主要問題

軟件學院本科畢業實習在軟件工程專業教學體系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各高校對這一環節也非常重視,采取了一系列相應的措施、計劃以保證畢業實習教學目的的達標[3-6]。我校四年制軟件學院本科畢業實習的教學計劃一般安排在第六學期結束以后,為期三個月。實習內容主要是安排學生到與專業密切相關的企業去,強化課程理論知識和開發技術體系,參與企業項目開發流程,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實際開發工作,做到理論聯系實際,為畢業設計和走上工作崗位做好充足的知識準備和思想準備。根據以往我院本科畢業實習的實際情況,我們對畢業實習面臨的主要問題進行綜合分析,總結出在畢業實習的計劃實施過程中,還存在著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1) 軟件實踐教育方向模糊。軟件實踐教育的方向應該是面向就業技能培養和綜合素質塑造。但是,學生在大學前三年中,大部分學習內容都以理論知識為主,實踐鍛煉較少,這種情況導致學生理論和實踐脫節。當前,軟件實踐教育的主要實施方案是在開設理論課程的同時,安排學生進行上機實驗,而上機實驗的內容和層次與軟件行業的實時發展不相匹配,實踐教育方向不明確。這種模糊的教育方向導致學生在畢業實訓時因理論知識和實踐應用差距太大而感到實訓和工作壓力過大。

(2) 理論課程設置與軟件行業發展需求不匹配。軟件行業應用的快速發展,使得軟件技術日新月異。這些新技術和新知識的出現,能夠更好地適應軟件行業的應用復雜性和專業性,而高校軟件學院理論課程設置不能盡快適應這種變化,導致學生所學專業知識和技能不能直接應用于畢業實訓和工作中。

(3) 師資力量跟不上教學計劃要求。軟件學院的教學內容需要緊跟軟件行業的發展,當前高校軟件學院的師資大多數都是教學科研型人才,缺乏軟件行業企業的開發、設計和管理知識經驗。這種情況導致學生所學專業知識與實際工作需要差距較大。

(4) 實習教學計劃與就業導向脫離。軟件學院的畢業實習一般都是以理論知識為基礎,以項目開發案例作為實踐內容,這樣的實習教學計劃事實上是本科教學的重復和再現。而且,在畢業實習的計劃中,與就業導向有關的內容如工作前景分析、公司應聘面試和軟件企業文化熏陶等環節幾乎沒有。

(5) 學生參加企業實習的目的性不強。企業實習的目的有兩個,一是將學生大學期間所學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經驗;二是將實習經歷轉化為工作積累。所以企業實習最終是要解決學生的就業問題,使學生畢業后能立即全面地投入到工作中。但是,在企業實習的過程中,很多學校的實習內容并未直接導向就業,目的性不強。

(6) 校企合作的力度和深度不夠。畢業實習一般都是大三結束后安排學生去企業實訓,在此之前學校和企業的溝通力度不夠,未能即時根據學生自身情況和就業需求調整畢業實習計劃,致使實訓內容滯后單調,而且在學生畢業實習的過程中,由于對實習的目的不明確,學生實習內容的深度和廣度往往不夠。

以上這些問題是軟件學院畢業實習計劃和實施過程中必須得到合理解決的問題。如果不能合理解決這些問題,畢業實習就失去了作用和意義。

3企業實訓模式探討

畢業實習是軟件學院本科畢業生的必修課,如何讓學生通過畢業實習取得應有效果,畢業實習的模式是關鍵[7-8]。根據CC2005課程體系設置和當前畢業實習面臨的主要問題,我院在畢業實習模式的設置過程中采取了以下相應措施,逐漸形成了一種主要以企業實訓作為畢業實習內容的模式。在該模式的具體實施過程中,采用不同措施來解決畢業實習面臨的主要問題,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1) 學校和企業共同加強師資力量建設。軟件工程專業的課程設置必須緊跟軟件行業的實時發展,學校需要加強軟件工程專業師資力量,選送教師去軟件企業或軟件培訓機構進行知識和技能培訓,鼓勵教師進行高新軟件技術的學習、開發和研究工作。實訓企業根據當年畢業實習的內容,安排具有相應理論教學資格和軟件開發經驗的工程師作為教師,教授畢業實習的理論基礎知識和指導學生的畢業實訓工作。

(2) 學校和實訓企業簽訂長期合作協議。為了使企業實訓能貫穿學生的四年本科學習,學校和企業在學生大學一年級就開始執行合作協議,形成“3+1”的人才培養模式,即三年的學校學習加一年的畢業實習。這種長期的合作協議使學校和實訓企業可以共同承擔人才培養風險,實現經濟和社會效益共享。

(3) 學校和企業共同制訂理論教學及畢業實習計劃。按照CC2005課程體系結構和軟件行業發展實際需求,學校和企業共同調整理論教學計劃和企業實訓計劃,使學生在校期間所學的理論知識能更好地適應社會需要。

(4) 學校和企業共同確定畢業實訓內容。根據軟件行業的實時發展情況,校企雙方共同確定畢業實訓內容,明確畢業實習目標,使學生在畢業實習過程中學到用到的知識能夠緊跟軟件行業的發展,并能將其直接應用到畢業后的工作崗位中。

(5) 學校和企業共同指導學生就業。畢業實習的最終目的是導向就業,所以學校與實訓企業在合作協議及畢業實習內容中應對就業問題進行協定。校企合作協議約定:根據學生畢業實習的任務和方向,推薦學生去對口企業就業,口頭簽約率需要達到一定標準。這樣企業在學生實訓過程中存在一定壓力,才能夠更好地服務于學生實訓。而且,學校和企業可以根據軟件行業發展實時調整實訓內容,緊跟軟件行業的工作崗位需要,直接導向就業。

4企業實訓實例

我院畢業實習以企業實訓為主,建立了北京和成都兩個企業實訓基地。在我院探索出的企業實訓的模式下,實習過程從內容到形式都較以往發生了較大變化。實習內容由學校專業教師與實習單位根據學生課程學習規劃和企業開發項目共同商討、研究而決定;實習組織由學院教師在統一計劃指導下有序進行;實習指導以實習單位高級技術人員為主、以學校專業課教師為輔共同承擔。下面以我院2008年本科畢業實習為例,說明企業實訓的計劃和實施過程。

(1) 實訓目標。

熟練使用Java或者C#編程語言,掌握基于B/S構架的應用服務器軟件的安裝、配置、管理和開發。掌握J2EE或者.NET軟件開發體系架構,能獨立根據客戶需求完成企業中小型軟件設計解決方案。掌握主流軟件企業常用開發建模工具和設計模式;深入研究和熟練掌握職業技能崗位技術要求。掌握現代IT企業軟件開發的規范和標準,熟悉軟件項目開發立項、分析、設計、編碼、測試、部署、結項等完整規范流程。在項目實訓中養成良好的表達、溝通、協調能力,感受企業文化,體驗團隊合作精神。掌握快速學習新知識、新技術方法,培養良好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掌握筆試、面試技巧,并逐漸形成適合自己的職業發展道路。

(2) 實訓特點。

實訓過程分為4個階段:第一階段――案例分析/項目過程體驗(2周);第二階段――專項技能訓練/開發環境熟悉(2周);第三階段――項目實戰/技術綜合規范應用(4周);第四階段――探索性軟件項目實踐/畢業設計課題軟件項目開發(5周)。實訓過程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由淺到深,使學生能更好進入角色、接受知識。

在案例分析/項目過程體驗階段,通過一個完整的項目案例貫穿軟件工程的各個階段,使學生對軟件工程項目的全部過程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并通過一個完整的項目開發團隊,使學生切身感受軟件開發的全過程,了解現代軟件企業開發需要具備的基本開發技能。

在專項技能訓練/開發環境熟悉階段,通過項目案例分解演示,使學生深刻理解項目中各個角色的工作職責和崗位技能要求,通過項目實踐專項強化各個角色崗位職業技能,使學生以自己特有的角色積累軟件工程項目實戰經驗。

在項目實戰/技術綜合規范應用階段,通過項目開發團隊,強調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技能,提升個人職業素質,而不僅僅是技術開發能力。

在探索性軟件項目實踐/畢業設計課題軟件項目開發階段,實訓學生根據前三個階段積累的軟件專業技能,獨自完成自己的畢業設計項目開發工作。在實訓中強調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在三個月的實訓中保證每個學生完成8000~10000行的代碼量,并且能夠獨立承擔角色崗位的開發任務。

實訓過程中,工程師對學生進行多角度考察和測評,幫助學生認識自身的優點和弱點,便于學生能進行正確的定位。結合現代IT企業用人崗位需求,講解編寫簡歷規范、面試技巧,并請各個IT企業對學生進行實踐考察、面試和座談。

(3) 實訓角色。

結合學生分組情況和自身條件幫助學生選擇合適的實訓角色,包括項目經理、配置經理、需求分析員、數據庫設計員、界面設計員、程序員和測試員等。

(4) 實訓內容。

Rational 統一開發過程,軟件項目管理、軟件需求開發、用例設計、軟件分析設計、軟件編碼技術(J2EE或.NET)、數據庫技術(Oracle 10G或SQL Server2005開發實現)、軟件測試技術、企業文化、項目過程體驗等。

(5) 項目實戰。

學生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實訓項目進行實戰。如移動彩鈴營銷綜合信息系統、網通大客戶管理信息系統、行政執法管理系統、酒店數字化管理系統、積華醫藥物流管理系統、職業技術院校信息化系統統一平臺、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信息管理系統等項目。

畢業設計課題項目開發階段以項目組的方式進行,但在這個階段不再區分角色的職責,而是每個項目組的學生根據小組選擇的項目,自己獨立完成項目中的某一個畢業設計子系統課題開發,包括從這個子系統課題的需求分析、詳細設計、編碼、測試到子系統部署全部軟件開發流程,最終以自己開發的子系統形成各自獨立的畢業設計論文。

(6) 實訓考核。

實訓考核分項目組考核和項目成員考核兩部分,實訓學生成績=項目組成績×60%+個人考核成績×40%。項目組考核內容主要包括項目開發涉及的軟件工程及項目管理、數據庫、開發語言、需求分析、系統設計、項目實施和項目結題等。項目成員考核內容主要包括掌握具體技術概念程度、編碼習慣和熟練程度、職業素養、創新和鉆研精神等。

(7) 實訓總結。

實訓結束后,學生需提交如下項目資料:項目組提交最終版本源代碼工程、軟件安裝程序、用例模型、數據庫設計模型、數據庫文件;項目組提交軟件項目計劃、需求規格說明書、概要設計文檔、模塊開發卷

宗、測試文檔、用戶手冊、項目周報、階段評審記錄、配置管理文檔和軟件質量保證文檔等;實訓學生提交畢業設計開題報告、畢業設計項目成果和實訓總結報告。

5結語

以企業實訓為核心的畢業實習模式的形成和實施,可以改革軟件學院辦學體制,創新軟件人才培養模式,建立優質軟件實習基地,整合校企專業師資隊伍,提高畢業實習質量,培養綜合型軟件人才,拓寬學生就業渠道。實踐表明,校企合作實施企業實訓所培養的軟件人才,可以更快地掌握軟件行業的新知識和新技術,能更好地適應軟件行業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 何火嬌,羅威,楊紅云,等. 校企合作辦學是高校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有效途徑[J]. 高等農業教育,2008(5):38-40.

[2] 廣東省教育廳. 關于批準有關高等學校試辦省級示范性軟件學院的通知[S]. 粵教高(2004)30號.

[3] 劉震. 從“校企合作”模式下的課程置換看軟件專業師資隊伍建設[J]. 福建電腦,2008(10):186-187.

[4] 熊才權,梅清,王春枝. 校企聯合的IT專業生產實習模式研究與實施[J]. 理工高教研究,2007,26(4):114-115.

[5] 王海暉,熊凡. 校企聯合的計算機專業畢業實習模式探索和實踐[J]. 電腦與電信,2008(7):106-111.

[6] 盧瑾,李洪煜,王小號. 校企合作共建軟件實訓中心的探索與實踐[J]. 實驗技術與管理,2008,25(12):134-136.

[7] 張廣泉,楊季文. 面向校企合作的軟件工程人才培養模式探討與實踐[J]. 計算機教育,2008(21):29-32.

[8] 張安民,張遠輝. 校企合作共建生產型實訓基地的創新[J]. 實驗科學與技術,2008(8):242-244.

Reform of Pattern of Undergraduate Diploma Practice for College of Software Technology

XIAO Ke-hui, XIAO De-qin

(College of Software Technology,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42, China)

相關文章
相關期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男女羞羞的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 狠狠操天天操夜夜操 | 99久久99久久 | 国产成人成人一区二区 | 中国一级毛片视频免费看 | 欧美日韩亚洲高清老妇性 | 中文字幕亚洲欧美日韩不卡 | 久久大陆 | 262929..com| 狠狠色欧美亚洲狠狠色www | 日本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 77777视频| 精品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综合一区精品 | 激情在线网站 |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另类老女人 | 国产天堂在线观看 | 青草电影网| 99热这里只有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久久天天影视 | 男女网站在线观看 | 99久视频 | 黄色网五月天 | 天天草综合网 | 国产精品99久久99久久久看片 | 久久永久免费中文字幕 | 久久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 黄色影院在线播放 | 欧美一区欧美二区 | 欧美97色伦影院在线观看 | 日本高清在线视频www色下载 | 色婷婷五 | 手机看片国产免费永久 | 九九这里只有精品视频 | 青草精品在线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精品 | 99国产精品热久久久久久夜夜嗨 | 国产精品资源 | 男人的天堂网在线 | 奇米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