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激情开心网,五月天激情社区,国产a级域名,婷婷激情综合,深爱五月激情网,第四色网址

廣東教育論文優選九篇

時間:2023-03-17 18:11:57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廣東教育論文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廣東教育論文

第1篇

關鍵詞:廣東特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體系構建;若干問題

作者簡介:劉合群(1953-),男,湖北黃石人,廣東技術師范學院教育學院院長,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職業技術教育學;王婷婷(1989-),女,四川廣安人,廣東技術師范學院教育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職業教育原理。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7518(2012)30-0007-04

構建廣東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既是廣東職業教育發展中的重大問題,也是建設廣東職教強省的顯著標志。名義上廣東雖已是職教大省,處處“敢為人先”,但在構建具有廣東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過程中卻難盡如人意,存在著定位不突出的問題,沒有凸顯廣東特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構建的區域性特色;體制機制缺少突破的問題,影響廣東特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構建的進程;行政部門既得利益沖突導致的體系構建障礙問題,影響廣東特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整體構建。反思廣東特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構建遇到的諸多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是沒有突出廣東特色的定位問題和缺少大膽改革,敢于突破的創新意識。文章結合廣東的經濟、文化和社會需求,以科學發展觀為引領提高哲學意識,打破傳統僵化的思維模式,減少簡單的行政指令,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新時期廣東精神的統領作用,組建廣東職教研究院,嘗試完善“3+2”,發展5年制高職,建立普職學歷互認的立交橋和拓展教學內容相互銜接融通渠道的多元銜接模式,以招生制度改革為突破口,加快建立富有嶺南文化內涵,能解決廣東特色定位問題,體現新時期廣東精神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一、構建廣東特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存在的問題

毋庸諱言,廣東的職教改革一度走在全國的前列,廣東省已然是名副其實的職業教育大省,但離職業教育強省還存在一定的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是具有廣東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還未形成。體系未形成,問題在于定位不突出、體制機制缺少突破、行政部門利益沖突導致的體系構建障礙。

(一)構建廣東特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定位不明確,沒有凸顯廣東的區域性特色

廣東特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構建是服務廣東現代產業體系的必然訴求,也是廣州新型城市化建設的重要舉措。但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構建存在定位不明確的問題,影響廣東區域性特色的彰顯。主要表現在服務于現代產業體系的意識不明確,推動廣州新型化城市建設的定位不突出,行業對職業教育的參與度不高。

構建廣東特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過程中,服務現代產業體系的意識還不夠明確。現代產業結構與職業教育的關系通過人才供需結構得以反映。產業結構對職業教育的規模、教育層次、專業結構等方面產生影響,職業教育的發展又推動產業結構的升級、優化調整。因此,廣東現代產業體系與職業教育體系的對接,重點是要按照專業與產業、職業崗位對接,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對接的要求,提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針對性,為現代產業體系建設服務。

構建廣東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過程中,推動廣州新型化城市建設的定位不突出。事實上,體系的構建能促進新型化城市的建設。廣州新型城市化建設需要新型技能人才;新型技能人才培養需要新型職業教育;新型職教需要新的職教制度保障人才培養質量,廣東特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構建可以為廣州的新型城市化發展,提供技能人才的人力支撐。

構建廣東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過程中,行業對職業教育的參與度不高。當前職業教育發展的致命弱點就在校企合作,而行業參與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重點。行業對職業教育參與度不高主要是由于行業自身的認識觀念上缺少內驅力,沒有認識到現代產業轉型升級需要的人力資源需要職業教育培養。另外,行業無法從職業教育活動中獲得利益,缺少營利的內驅力。這是導致行業參與職業教育積極性不高的另一重要因素。

(二)構建廣東特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過程中缺少體制機制的突破,影響體系構建的進程

體制機制缺乏大膽突破,是廣東特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構建的頂層設計和層次銜接的主要障礙,直接影響了體系構建的進程。廣東省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的先行區,職業教育的改革也“敢為人先”,但在構建廣東特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頂層設計中還存在不盡人意之處。作為廣東的特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構建之頂層設計要注重在目標上服務于現代產業體系,在類型特征上有層次銜接的保障機制,在評價方面有個性化的類型評價體系。這樣的頂層設計才有利于廣東特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構建。

構建廣東特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過程中,體制機制不敢突破表現在計劃經濟模式的陰影依然存在。事實上,有計劃的招生是可取的,但在計劃經濟模式下形成的招生機制則是不可取的,因為構建廣東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需要集中的招生制度,但高度集權的招生機制,靈活性不夠,則會影響廣東特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構建。雖然廣東職業教育類的招生有單獨招生、自主招生、高職院校與本科聯合招生,職業院校招收專業碩士等多種形式,但這些招生形式都沒有政府正式的行政指令,也沒有形成具有法律效應的文件,所以招生的改革力度不大,而且大多都無法落實和執行。因此,體制機制不敢突破的問題,導致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層次不完善,尤其是技術本科教育,已經成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層次結構銜接中的突出問題。

(三)行政部門既得利益沖突導致的體系構建障礙問題,不利于廣東特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整體構建

廣東特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是一個整體,不能被政府行政部門的管理權限所割裂。而政府職責的越位和缺位,導致行政部門之間相互既得利益產生沖突,影響了廣東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整體構建。政府的越位是由于在我國現行的職業教育管理體制中,職業教育管理應該歸屬于教育主管部門,而職業培訓和技能鑒定應該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管理。但實際上卻是相互獨立分散的體系。政府職責的缺位在于地方政府對職業教育發展重視不夠,缺乏對職業教育的支持,體現在對職業教育的經費投入嚴重不足,沒有形成系統完善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1]。正是由于政府職責的越位和缺位導致各行政部門的既得利益有了沖突,例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認可的學歷卻不被社會公開認可,而教育部門管轄下的中高職教育雖然具備學歷被社會公開認可的優勢,卻缺少技能考證的便利條件。

中國的行政管理是一種高度集權化的管理模式,帶有濃厚的計劃經濟體制痕跡,特別是計劃經濟體制遺留下的部門管理職責和權限,形成了一定的部門既得利益,有時就會影響職教管理的科學性。譬如教育廳與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廳在管理職業教育上的矛盾就是典型例子,誰都不愿意失去曾經有的管理領域。諸如此類的行政部門既得利益沖突導致的問題,很不利于廣東特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整體構建。

二、構建廣東特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需要提高哲學意識,運用科學辯證的發展觀念,促進廣東特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構建

廣東特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構建,需要提高哲學意識。哲學講究的是辯證的唯物主義思想,要運用辯證的發展觀念,處理好整體與部分,共性與個性的關系,促進廣東特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構建。在當代中國,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本質要求就是堅持科學發展。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戰略抉擇。 因此,要在發揚、繼承已有的職業教育體系優勢的基礎上,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方向,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兼顧職業教育的層次、類型、階段、形式和分布,既要注重縱向銜接也要考慮橫向融通。

強調辯證的發展觀念就是要按照廣東特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構建的整體布局,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促進現代化建設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相協調。同時要統籌兼顧,正確認識和妥善處理廣東特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構建中的各個方面關系,統籌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充分調動各個領域的積極性。從而確立廣東特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構建的正確方向。

(二)要敢于打破傳統僵化的思維模式,推動廣東特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構建

廣東特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構建要敢于打破傳統僵化的思維模式。廣東職業教育的發展過程中,計劃經濟時代的陰影尚存,職業教育發展一直跟隨著國家教育部的步伐,中規中矩,亦步亦趨,缺少敢為人先的創新意識。計劃經濟時代的陰影,即高度集權的體制機制,阻礙了職業教育發展的民主思路,從而使改革舉措遭遇一定的阻力,影響廣東特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構建。

一方面,政府部門延續計劃經濟的管理模式,將學校舉辦權、教學管理權、教學評價權集于一身,不僅有很大的行政權力,而且有很大的經濟權力,混淆了政府與辦學者的角色,加劇了教學領域的行政化[2]。另一方面,在構建廣東特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過程中產生的一些新想法,總是要經過層層行政部門審核,最終還不一定能通過審批。這種高度集權的計劃經濟陰影,影響了廣東特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構建。

(三)減少簡單的行政指令,加強科學決策引領,加快廣東特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構建

廣東特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構建要減少簡單的行政指令,加強科學決策的引領。“職業教育體系是一個國家或地區職業教育層次、類別、階段、形式和分布等要素組成的具有技術型、技能型人才培養結構和功能的整體。”[3]目前,在國家政策的引導和扶持下,廣東省政府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和探索,雖然已初步建立起包括初等、中等、高等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在內的職業教育體系。但在構建廣東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過程中還存在僅服從于簡單的行政指令,缺少科學決策的引領。這種現象從社會學層面來看,缺少社會關系與社會行為之間的聯系;從文化學層面來看,沒有注意人的發展需求,缺少以人為本的意識,影響了廣東特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構建進程。

首先,從社會學的角度出發,缺少社會關系與社會行為之間的聯系。社會學是“從社會整體出發,通過社會關系和社會行為來研究社會的結構、功能、發生、發展規律的綜合性學科。”社會關系是指社會中人與人之間關系的總稱。人的本質就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也就是說人與人之間天然存在著某種關系。簡單的行政指令則只注重社會個體行為,沒有注意到社會關系與社會行為之間是相互聯系,密不可分的。

其次,從文化學的角度出發,沒有注意人的發展需求,缺少以人為本的意識。文化學是一門研究文化現象、體系和規律的基礎性、綜合性學科。人是文化性的存在。從根本上來說,文化就是人化,在文化當中,處于核心層面的是人的存在,對文化的存續發揮著至關重要作用的乃是人的生存方式。所以從文化學的角度出發,要堅持以人為本,踐行厚于德、誠于信、敏于行的新時期廣東精神。也就是說構建廣東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要以滿足人的需要為主旨。構建廣東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是為了人的可持續發展,為了豐富嶺南文化的深刻內涵。因此,注重人的個體發展需求,堅持以人為本在構建廣東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進程中不可或缺。

三、 構建廣東特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幾點思考

(一)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新時期廣東精神的統領作用,為構建廣東特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定好位

廣東特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定位在服務于現代產業體系,服務于廣州新型城市化建設。定位問題的明確,更有利于凸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新時期的廣東精神。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是為了滿足人的可持續發展。正因為此,要特別關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容。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等內容滲透在職業教育主體的言行舉止中;滲透在職業教育內容等基本環節中,滲透在職業教育方法的選擇運用上。把以嶺南文化特征為指向的新時期廣東精神:厚于德、誠于信、敏于行,體現在構建廣東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過程中。結合廣東經濟發展的需求,探索構建以服務我省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建設現代產業體系為目標,以市場需求和勞動就業為導向,以提高勞動者職業素質和技能為基礎,以深化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為動力,統籌整合資源,調整優化結構,加快建立起政府主導、企業行業支持配合、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公辦與民辦共同發展,結構合理、形式多樣、靈活開放、有序規范、協調發展,能充分滿足人民群眾對終身教育需求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對技能型人才需求的廣東特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二)組建廣東職教研究院,實現構建廣東特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高端引領

廣東特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構建要敢于突破體制機制的頂層設計藩籬。在高技能人才的培養過程中需要平臺來實現高端引領,使廣東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構建成為一個可操作的教育實體,而組建廣東職教研究院正是突破體制機制束縛,實現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高端引領的重要舉措。《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中,要求“以中等職業教育為重點,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把珠江三角洲地區建設成為我國南方重要的職業技術教育基地”[4],進一步明確了廣東省職業教育的發展方向,就是要構建具有廣東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廣東特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構建,需要有高端人才培養的機構標志,所以,可以考慮組建一個廣東職教研究院,以職業技術教育學碩士點為依托,以全省高職院校為基礎,以培養專業碩士為目標,實行統一招生,統一標準,分散培養的模式。研究生成績合格,頒發碩士畢業證書和碩士學位證書。通過這個平臺,起到高端引領作用,從頂層設計入手,積極探索高端技能型人才專業碩士培養制度,努力完善高端技能人才通過應用型本科教育對口培養制度,把高職院校從升不升本的怪圈中解脫出來,而在質量和特色上下功夫。

(三)以多層次銜接的機制為基礎,構建廣東特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廣東特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構建,其關鍵是要嘗試多元化的培養形式,實現教育的多層次銜接。這是體制機制突破的又一重要舉措。當中包括探索建立從中職向高職、應用型本科、專業碩士縱向銜接的應用型人才培養鏈條。如中高職銜接可以通過擴大高職面向中職招生試點范圍,完善“3+2”,發展5年制高職的途徑,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的銜接可以通過建立普職學歷互認的立交橋和拓展教學內容相互銜接融通的渠道。普職學歷互認可以讓所有的學生互相溝通與學習。教學內容相互銜接融通可以增強學生與社會實際需要的聯系,學校可以以此為基礎更加注重培養學生可持續發展所依賴的基礎能力[5]。通過多元化的培養形式,實現教育的多層次銜接,全面推進廣東特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建設。

(四)以招生制度改革為突破口,建立廣東特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運行機制

廣東特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運行機制構建,需要以自主招生、注冊入學、技能高考等等招生制度的改革為支撐,給學校以應有的自主招生權利,促使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運行機制更富有生命力。構建具有廣東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首先要打破高考“一考定終身”的弊端,逐步形成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考試招生制度。由學校封閉式招生,創新為開放式招生;由以應屆生為主,創新為應屆生與往屆生并重;由單一知識考試,創新為考試與注冊相結合。例如技能高考是一種實質性的教育制度創新。這種以技能考核為主,文化考核為輔的考試模式,充分體現職業教育的類型特征,是一種實質性的教育制度創新,它對于現代職業教育體系運行機制的建立具有示范性意義。只要解決好生源問題,廣東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構建才是以人為本,才有生機和活力。

構建廣東特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缺乏大膽改革的突破意識。因而需要在堅持辯證的發展觀念基礎上,處理好整體與部分協調發展的關系;注重結合廣東省的產業特點和文化傳承,尊重職業教育自身發展的規律,適應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產業結構調整和社會發展要求,服務于現代產業體系和廣州新型城市化建設;加快建立具有廣東特色和亮點的體現終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參考文獻:

[1]童衛軍,范怡瑜.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運行模式研究[J].教育發展研究,2012(11):25-28.

[2]歐陽河.提高職業教育質量有待去行政化[N].中國教育報,2011-03-24(4).

[3]歐陽河,等.職業教育體系論[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9(30):5-8.

第2篇

我們在引用他人的研究內容時不能把別人論點都寫出來,只要在引用的地方做上標注,最后在論文的末尾依次列出來即可,這樣節省的篇幅也使文章內容不那么繁瑣。下面是學術參考網的小編整理的關于商法案例論文參考文獻供大家欣賞。

商法案例論文參考文獻:

[1]范健等.商法教學與課程建設大家談[J].中國大學教學,2009(9):28.

[2]李政輝.案例教學的困惑與反思——以商法教學為例[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10(2):72.

[3]王涌.我們需要怎樣的商法教學[J].中國大學教學,2009(9):39.

[4]程宏.法學案例教學的方法與運用[J].湖北社會科學,2008(11):150.

[5]于黎佳等.民法教學案例庫的開發與設計[J].廣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9):159.

[6][美]劉小提.亟待完善的中國法律教育[A].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編.走向世界的中國法學教育論文集[C].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769.

[7]張建映等.哲學讀本[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105.

[8]曹興權.商法案例教學模式的拓展探索[J].中國大學教學,2009(9):32.

商法案例論文參考文獻:

[1]鄒麗敏.案例教學的教育價值及教學流程探討[J].無錫教育學院學報,2004,(2):38-39.

[2]楊清源.如何推行案例教學法[J].廣西財政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2,16(8):44.

[3]潘學中.論師資培訓中的案例教學[J].中小學教師培訓,2001,(6):13.

[4]黃衛國.案例教學模式在教育學課中的運用[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2,增刊:98-99.

[5]鄭金洲.案例教學指南[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21.

商法案例論文參考文獻:

[1]楊林生.國際商法案例教學探討[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

[2]俞志方.樊清華大學本科商法課程教學范式研究——以商法案例教學的語境設計與分析為中心[J].理論導報,2008.

[3]閔永明.論案例教學法在國際商法課程中的優勢及運用[J].法制與社會,2009.

[4]李政輝.案例教學的困惑與反思——以商法教學為例[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10.

[5]古曉燕,王夢鹿.淺談案例教學在高職高專經貿專業國際商法教學中的應用[J].大眾商務(下半月),2010(8):231.

第3篇

一、2015年度論文轉載概況  

1.欄目設置及論文分布  

2015年《中學歷史、地理教與學》設置欄目22個,全文轉載地理教育論文共計89篇。轉載論文數量較多的欄目有“教學研究”(14篇)、“教學策略” (8篇)、“學科視點”(7篇)、“教材分析”(7篇)、“教學設計”(6篇)、“學法指導”(6篇)、“備考指導”(4篇)等。可以看出,《中學歷史、 地理教與學》轉載的論文更加關注教師如何教學和學生如何學習。值得關注的是,《中學歷史、地理教與學》在2015年設置了7個與地理教育相關的專題欄目, 包括“地理實驗教學”“問題教學”“2015年高考試卷評析”“高三復習教學”“教學目標確立”“探究教學”和“學科素養培養”。其中,專為地理學科設置 的欄目只有“地理實驗教學”,其他欄目為歷史和地理兩個學科所共有。這些專題欄目反映了近期地理教育研究的熱點。  

2.源雜志轉載量分析  

2015年《中學歷史、地理教與學》全文轉載的地理教育論文來源于23種期刊(見表1)。排前三名的是《中學地理教學參考》《地理教學》和《地理教育》,共被轉載論文50篇,占全年論文轉載總數的56.2%。  

 

3.第一作者情況分析  

(1)第一作者所屬單位統計 2015年《中學歷史、地理教與學》所轉載地理教育論文的第一作者,來自69家單位。其中,東北師范大學的論文轉載量高達8篇,論文涉及地理核心素養、區 域思想、尺度思想、地理空間視角、地理教學邏輯、地理概念體系等主題詞。可見,這些突出學科特色的地理教育研究受到了《中學歷史、地理教與學》的高度認 可。有3家單位的論文轉載量為3篇,這些單位有華中師范大學、江蘇省灌云高級中學和浙江省春暉中學。還有7家單位論文轉載量為2篇,分別是福建省廈門市第 六中學、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教育發展中心、河北省圍場縣第二中學、江蘇省南京市溧水區第一初中、江蘇省天一中學、江蘇省揚州市教育科學研究院、人民教育出 版社地理室。從這些單位所屬的系統可看出,普通中學和高等院校的作者所占比例較大,教研機構和出版社的作者也占有一定的比例。  

(2)第一作者單位所在地區分布 統計第一作者單位所在地區,可以了解地理教育研究力量的空間分布特征。從表2可知,江蘇、北京、吉林、福建、浙江等地區的地理教育研究氛圍較濃、活動較活躍。對照2013年、2014年的相關數據發現,江蘇省一直穩居第一。  

 

二、地理教育研究的熱點回顧  

1.地理課程研究  

2015年是我國基礎教育地理課程改革深入探索的一年。在這一年里,我國高中課程地理標準修訂工作在緊張、有序地推進。地理課程標準修訂中,如何界定和 呈現地理課程性質和地理課程目標,是需要思考的問題。地理課程性質的問題,即地理課程是什么的問題。有學者指出,受地理學性質多樣化的影響,目前我國內地 中學地理課程性質是多元的,尚不存在清晰的統一內涵(林培英,第10期)。文中指出的地理課程性質的現狀和困惑,為我們深入認識地理課程提供了參考。立德 樹人是深化地理課程改革的原點(朱雪梅,第6期)。為了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各學科都在研討“立什么德,樹什么人”“學科核心素養是什么”等問題。有 論者綜合分析地理學的傳統、地理學者提出的幾大問題和地理學的視角等地理學理論與重要教育文件,得出地理核心素養由人地觀念、空間能力、區域分析、過程解 釋、尺度關聯、家國情懷和地理表達等構成(張家輝,第9期)。也有研究者基于地理課程目標的嬗變、國際地理教育發展的趨勢、社會發展的迫切需要及地理學學 科特性的視角,認為地理核心素養包含基于地理空間視角的地圖技能、地理信息技術能力、國際理解、全球意識、人地觀念和可持續發展觀(李家清、常珊珊,第9 期)。由此看來,學界對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構成有著不同的認識,可謂見仁見智。  

2.地理教材研究  

地理教材包括地理教 科書和地理圖冊等,地理教科書是地理教材的主體。地理教材研究涉及地理教材的編制研究、呈現研究和使用研究等類型。人教版義務教育地理教科書編寫時非常關 注探究學習,教科書中的探究性主要體現在體例結構、案例編寫、內容選取等方面(劉健,第1期)。可見,該套教科書在內容的組織和選取方面都注意遵循了“構 建開放的地理課程”的理念。除了教科書內容的組織和選取外,教科書內容的呈現也是值得研究的重要方面。圖像系統作為地理教科書表層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成 為地理教科書呈現研究的熱點。中國地圖出版社李紅梅不僅總結了中圖版義務教育地理教科書中圖像系統的特點,還分析了與該套教科書配套的地理圖冊中圖像系統 的特點(第3期)。此類文章為地理教材的使用提供了有益參考。  

3.地理教學研究  

(1)基于地理學角度的地理教學研究 ①地理教學邏輯研究。地理教學邏輯是地理教學內容和地理教學程序中內隱的規律、規則,包括學科邏輯、教的邏輯和學的邏輯等。有研究者指出,初中地理學科邏 輯有兩個立足點,一是立足地理學科,探討地理知識之間有怎樣的內在關聯;二是立足地理課堂,追問課堂上的地理知識是否存在內在關聯或教學關聯(張彥順,第 8期)。在大氣環流教學時,應參考科學家所采用的“考慮新要素—提出新理論”的“要素增加”邏輯(朱承熙,第5期)。還有研究者非常重視地理教學邏輯中的 學科邏輯,認為地理教師應整體把握高中地理知識的層級結構和邏輯結構(黃靜,第2期)。王紅梅在分析知識的層級關系和內在邏輯關系的基礎上,提出了復習課 的教學策略(第11期)。仲小敏經過對高中地理必修內容探究教學適宜性的調查分析,發現地理知識的內在邏輯特點是制約探究性強弱的根本因素(第9期)。地 理教學邏輯是地理教學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地理教育領域亟待加強地理教學邏輯研究,從而科學地指導地理教學實踐。  

②地理知識教學研究。 地理知識既包括地理名稱、地理分布、地理數據等地理事實知識,也包括地理概念、地理成因等地理理性知識。周慧認為,在地理事實知識學習的設計中,可采用 ATMSTT的教學組件設計法,即辨識目標、編碼圖文、匹配策略、選擇媒體、主題活動和檢測效果(第9期)。蔣亞琴針對學生學習地理概念時存在的前概念干 擾、首因效應、暈輪效應和思維定式等心理障礙,提出了注重體驗、強化對比、系統學習和變式學習等教學策略(第3期)。也有研究者在梳理中學地理概念體系的 基礎上,從“地理學的基本問題”“地理學科本質、思想與方法”“地理概念體系構建”等角度探討了如何進行地理概念教學(王向東、高燕,第9期),關注了 “教哪些地理概念”和“教地理概念的哪些方面”等問題。除了地理概念教學外,還有研究者關注地理成因教學,提出了基于支架理論的地理成因教學的一般模式 (龔琳、趙媛,第6期)。  

③地理能力和地理思想培養研究。閱讀、分析和繪制地圖的能力是一項地理學科的特殊能力。地圖能力的養成途徑包 括熟悉地圖常識、規范讀圖順序、掌握析圖方法、形成地圖意識(丁生軍,第11期)。地理思想包括區域思想、尺度思想、整體性思想等。徐雪和袁孝亭在解讀 “把世界組織為區域”思想內容的基礎上,提出了該思想對地理教學的指向性要求,即引導學生形成“區域思維”方式(第6期)。張家輝梳理了基礎教育階段尺度 思想研究的現狀,分析了研究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未來走向(第2期)。耿文強認為,地理高考復習時應強化學生的地理時空尺度觀念,并建立不同尺度之間的關聯 體系(第4期)。這實際上強調了尺度思想中的尺度關聯內容要點。地理空間聯系視角是地理視角之一,有研究者從“準確認識空間特征”“逐層深入的分析空間內 部聯系”“空間聯系對區域發展的影響”三方面探討了地理空間聯系的分析方法(黃妍、袁孝亭,第2期)。  

④區域地理教學研究。有作者探討 了國家地理內容教學目標的設計步驟(何平,第1期)。張彥順認為,“圖解、體驗和建構”是區域地理教學的基本要素,這三個要素都有其相應的教學策略(第5 期)。王邦柱針對高中地理必修3中“區域可持續發展”內容的教學偏差,提出了教學對策(第12期)。  

(2)基于教育學角度的地理教學研 究 隨著地理課程資源的不斷開發,地理教學環境已不僅僅局限于課堂。趙才欣認為,在信息革命、生態文明等外部因素、地理科學發展的內部因素影響下,地理課堂有 必要轉向新型“地理大課堂”(第1期)。在“地理大課堂”中應重視地理實驗教學。有研究者較為系統地梳理了我國地理實驗教學的發展歷程和研究脈絡,并指出 了地理實驗教學研究存在的問題(張海、馬建寧、牛科強,第7期)。也有作者探討了地理實驗類型中地理組合實驗的設計及教學價值。關于地理案例教學,需要選 擇典型的案例,而能充分演繹一般法則的案例則是典型案例的體現。陳慶軍基于一般法則與特殊描述之間的辯證關系,提出了地理案例教學中的案例選編策略(第7 期)。  

4.地理教育測評研究  

地理教育測評包括地理教學評價、地理教育測量等。地理教學評價研究應當突出學科特色和基 于大量證據,朱雪梅所構建的“多元交互式”教學評價體系符合這一研究趨勢。該體系以學生地理素養和地理教學行為為評價標準,以數字化教學觀察平臺和教學觀 察手冊為工具,以多元主體交互共建的全程性學業成績評價和循環跟進式課堂教學評價為路徑(朱雪梅,第3期)。地理課程標準中有大量需要學生表現的任務,對 此,有作者提出了高中地理教學中進行表現性評價的操作方式,即在學科育人價值的統攝下,基于課程標準設計評價目標,基于目標設計表現任務和評分規則(佟 檸,第12期)。關于高考地理試題研究,相煒地理工作室分析了2015年高考地理試題的整體特點、突出亮點及各卷特點(劉振峰等,第10期)。除了著眼總 體的研究外,也有研究者對某一類型的試題進行了專題分析和總結。張文軍分析了近十年高考地理試題中觀點方案類地理綜合題的演變特點及應對策略(第2期)。  

三、地理教育研究的熱點走向  

1.突出學科特色的地理教學研究  

突出學科特色的地理教學研究選題,可圍繞地理素養構成要素、地理內容專題等來確定。[1]地理素養包括地理知識、地理能力、地理方法、地理思想和地理品 質等要素。圍繞地理素養構成要素開展的研究,要求圍繞這些構成要素乃至要素細化后的成分進行選題。例如,尺度思想是地理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界應當重視 地理教育中尺度思想的基本內容及教學價值,以及高中地理教學中滲透尺度思想的策略等研究。圍繞地理內容專題開展的研究,要求圍繞地理要素或地理教學內容中 的某一點進行選題。例如,區域地理教學中核心內容的教學策略、體現學科獨特價值的人文地理教學、體現學科本質的地理學史教學模式等。  

2.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研究  

培養具有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人是中學地理課程目標的核心訴求。[2]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已成為當前地理教育研究的熱點。筆者曾提出,地理核心概念是地理學 科核心素養體系中的基礎部分,如何篩選、確定地理核心概念以及如何發揮地理核心概念的作用,是亟待解決的前沿課題。[3]對于“如何發揮地理核心概念的作 用”,就需要思考如何運用地理核心概念培養學生的地理學科核心素養。此外,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研究需要繼續厘清的問題有:初中和高中不同學段地理學科核心素 養的構成有何區別?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育人價值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如何編制基于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教科書?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策 略、方法都有哪些?在培養學生初中和高中兩個學段地理學科核心素養時如何做到銜接?怎樣測評不同學段學生的地理學科核心素養?  

3.高考地理試題研究  

高考地理試題研究一直得到學界的持續關注。高考地理試題研究既可以偏重理論研究,如開展基于學生核心素養培育的高考地理試題命制研究、高考地理試題與地理課程標準一致性分析工具的研制等;又可以側重實踐研究,如開展2016年高考地理試題統計分析。  

第4篇

2009年6月由江蘇省書協主辦,在江蘇美術館成功舉辦“詩酒風流?邱世鴻書法篆刻藝術展”,獲得好評,“文化江蘇”欄目進行了專題報道。2013年3月由現代快報、藝+美術館舉辦“詩韻酒魂?壯此生邱世鴻書法精品展”。《美術報》、《書法導報》、《青少年書法報》、《神州書畫報》、《中國書畫》、《中國書法》、《中國美術研究》、《珍藏》、《藝術百家》、《藝術名家》、《華夏大家》等刊物多次刊登“名家訪談”專題。

出版專著有《邱世鴻書法篆刻集》、《撫云齋書法文集》、《魏晉書法的藝術精神》、《創作與理念》、《理學影響下的宋代書論研究》、《大學行書教程》、《詩酒風流》、《撫云齋詩稿》、《邱世鴻草書千字文》、《撫云齋藝術論評集》(正版)。

論文多次參加全國書學研討會二十余次,多次應邀請在全國高校進行學術講座。在各類刊物、文章100余篇。2004年論文《論新文書法與文化精神》獲得“中國文聯理論獎”三等獎,2008年藝術論文獲得江蘇教育廳頒發的“藝術教育論文評選一等獎”。2009年專著《理學影響下的宋代書論研究》獲得“中國書法蘭亭獎理論二等獎”。2011年論文獲得大學生藝術節藝術論文“特等獎”。

參展,榮獲獎項:

“全國高校師生作品展”(優秀獎1989北京。中國書協主辦)

“全國第三屆新人新作展”(1995北京。中國書協主辦)

“全國第六屆書法篆刻展”(1995北京。中國書協主辦)

“全國第二屆正書展”(1996北京。中國書協主辦)

“全國首屆篆刻藝術展”(2001山東。中國書協主辦)

“全國首屆南方長城杯書法大賽”(二等獎2002湖南。湖南書協主辦)

“當代青年書畫大賽”(一等獎2002北京。、中國書協主辦)

“2005國際書法篆刻年展”(一等獎2005河南。書法導報社主辦)

“全國第二屆蘭亭書法展”(藝術獎2007安徽。中國書協主辦)

“荷之韻一全國書畫名家邀請展”(2008山東。濟南市政府主辦)

“國大閱兵題聯”(二等獎2009北京。中國楹聯學會主辦)

“全國首屆篆書展”(2010貴州。中國書協主辦)

“全國第三屆扇面展”(2010湖北。中國書協主辦)

“全國楹聯書法繪畫邀請展”(二等獎2010北京。中國楹聯學會主辦)

“當代楷書創新展”(入展2011年。中國書協、河北省文聯)

“首屆中韓優秀書畫家”(韓國國會邀請展。2011韓國首爾)

“百名博士寫百米長卷”(2011年天津某文化公司主辦)

“國際簡牘帛書邀請展”(2011年湖南。湖南文聯主辦)

“西南大學書法論壇暨全國名家邀請展”(2011年重慶文聯、西南大學主辦)

“中意韓三國名家書法邀請展”(2012年中、韓、意三國。《中國書畫》雜志社)

“啟功《論書絕句百首》書法名家邀請展”(2012年北京師大藝術與傳媒學院)

“當代最具學術價值與市場潛力的藝術家作品展”(2012年北京國家畫院)

“全國梅花書畫名家邀請展”(2013年南京梅花藝術館并任藝委會委員)

“全國蘭花書畫名家邀請展”(2013年貴陽陽明祠并任藝委會委員)

第5篇

公司管理論文參考文獻:

[1]朱彩娣.上市公司治理結構與會計信息質量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2,25(55):109-110.

[2]袁夢博.新準則下資產減值對會計信息質量影響的實證研究[D].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2012.

[3]孫寧.控股股東的國有性質對會計信息質量影響的實證研究[J].西南財經大學學報,2012,05(45):19-20.

[4]王津培.基于內部控制環境視角的企業會計信息質量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4,05(30):148-149.

[5]袁克利.盈余質量研究探討(下)——盈余質量的決定因素與經濟后果[J].金融經濟,2011,24(60):63-66.

[6]李曉東,秦洪珍.問題與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質量研究——基于公司治理的視角[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2013,06(33):75-81.

[7]張大聯,張曉軍,黃越.公司治理層面下的會計信息質量研究[J].西安財經學院學報,2012,04(37):28-30.

[8]熊焰韌,黃志忠,王文秀.高學歷多經驗的CFO能提升會計信息質量嗎?——基于我國A股上市公司財務重述視角[J].南大商學評論,2013,04(47):137-156.

公司管理論文參考文獻:

[1]荊新.財務管理學[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2]胡天存.公司所有權與控制權的理論與實證研究[D].暨南大學,2004.

[3]周紹妮.管理層股權激勵對股東利益影響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09.

[4]楊興權.控股股東控制、管理層激勵與公司過度投資[J].石河子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2012.

[5]呂竺笙.企業并購中的利益博弈與協調[D].復旦大學,2005.

[6]陳強.上市公司管理層持股與現金股利政策關系研究[D].廣東商學院,2012.

[7]馮曾煒.我國上市公司股東間利益沖突與協調問題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7.

[8]宿淑玲.信息不對稱視角下中國上市公司股權結構與股利政策關系研究[D].山東大學,2012.

[9]司徒大年.中國上市公司高管股權激勵研究[D].復旦大學,2004.

[10]柏培文.我國上市公司經營者參與企業收益分配問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6.

[11]王維鋼.公司控制權配置及各股東利益均衡機制的研究[D].南開大學,2010.

[12]王秀華.利益相關者企業價值管理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2.

[13]張波.利益相關者企業業績評價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2.

[14]盧穎.自由現金流量、公司治理與費用粘性的影響研究[D].浙江大學,2012.

[15]李靜明.大股東控制、薪酬激勵與公司投資[D].重慶大學,2012.

[16]熊強.管理層權力與上市公司高管人員在職消費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2.

[17]陳俊芳.試析自由現金流量在企業財務管理中的應用[D].上海交通大學,2012.

公司管理論文參考文獻:

[1]湯莉.培養國際化人才殊為關鍵[N].國際商報,2015-7-22:A2.

[2]苗雨君.管理學課程教學模式創新的設計與實踐[J].中國教育與經濟論壇,2005,(2):13-15.

[3]桑新民.個體學習到團隊學習——當代學習理論與實踐發展的新趨勢[J].復旦教育論壇,2005,(4):11-13.

[4]陳國權.團隊學習和學習型團隊概念、能力模型、測量及對團隊績效的影響[J].管理學報,2007,(5):602-609.

[5]高曉倩.團隊學習模式在市場營銷專業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創新導報,2011,(33):144.

[6]王雪燕.分組學習法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4):93.

第6篇

一、指導思想

通過省級骨干教師培訓,促進我的師德水平和業務能力,對基礎教育課程教研向縱深發展,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充分發揮省級骨干教師的專業引領作用,努力提高我校數學教師的整體教學水平。

二、研修目標

1、提升我的教師職業道德水準,形成健康的教師心理,培養團隊合作、溝通、交流、與分享的意識與能力,提升自己的教師職業幸福感。

2、規范數學課堂教學,優化教學教研活動,使自己由學習型向研究型轉變,進而使自己成為新課程實施及推廣的引領者,配合全市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活動,逐步提高我校數學教學的教學質量及水平。

3、不斷進行教學研究,努力探索和研究適合學生特點、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方法,推動教學質量穩步提升。

4、積極開展新教材的研究工作,充分發揮自己“骨干教師”的示范引領作用,迅速提高新任教師和青年教師的業務素質和教學研究水平。

5、迅速解決教師在實際教學中的困難和問題,總結和推廣教學經驗,探索教學規律,推進我校課改工作向縱深發展。

三、研修要求

以新的教育理念為指導,以課程改革實驗研究為重點,以促進師生共同發展為目的,以改革課堂教學為突破口。把立足點放在解決教學改革和實驗中所遇到的實際問題上;著眼點放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切入點放在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上;增長點放在促進學校、師生的共同發展上,使教育從傳統教學的“三個中心”(即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以課本為中心)向新課程標準要求的“三個為本”(即以學生為本,以能力發展為本,以自主學習為本)的轉變,重視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服務,使自己及老師們轉變成素質優良、能適應社會需求、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高素質的教師。

四、研修形式

第一階段理論培訓。集中在廣東第二師范學院進行理論學習,理論更新和專業技能訓練。

第二階段跟崗學習。進入小學數學“教師工作室”跟崗學習,采用師帶徒模式由工作室主持人進行傳、幫、帶。與主持人一同備課、上課、評課,一同開展課題研究。

第三階段崗位實踐和行動研究。回任職單位進行崗位實踐,進行教學改革,提煉個人教學風格,結合個人教學風格完成教學課題的研究。

第7篇

一、兩岸專家闡述了合作發展的深遠意義

兩岸文化,都是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血脈相同,由于特殊原因,形成了一些不同的特性,這自然會激發雙方之間交流與合作的愿望。在高等教育領域同樣如此。兩岸高等教育的發展進程、辦學模式雖有不同,但各有優勢,互補性強。在大陸,高等教育發展迅猛,模式多樣,而且學子走出去的愿望強烈;在臺灣,高等教育特別是職業教育資源豐富,國際化程度高,產學合作經驗多樣。而且,兩岸經過新世紀的第一個10年的交流與合作,為第二個10年的進一步交流與合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廣東省教育廳副廳長魏中林在開幕式致辭中就兩岸合作做了簡要回顧。他說,2006年4月,在首屆兩岸經貿論壇上宣布的促進兩岸交流的15項政策措施中,大陸宣布,教育部決定正式認可臺灣教育主管部門核準的臺灣高等學校學歷,現已形成一套較完整的關于臺灣學生在大陸求學的政策體系。2007年4月,第三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發出共同建議,全面開展兩岸各級各類教育的交流;推動雙方在辦學、科研等方面的合作,豐富交流合作的形式與內容;加強中華民族歷史和文化的傳承;加強兩岸學生交流,大陸方面歡迎臺灣大專院校來大陸招生,并為此提供便利。這兩次論壇提出的重大政策,在兩岸高等教育交流與合作史上具有重要意義。2010年,臺灣宣布承認大陸41所大學的學歷。兩岸教育交流與合作的政策逐步寬松。

魏中林提出,在這樣的形勢下,我們之間合作的機會越來越多。兩岸高等教育發展處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就廣東而言,高等教育處在大眾化的中期階段,2010年毛入學率為28%;而臺灣高等教育已經進入普及化。兩岸之間的高等教育發展各有特點,各有優勢,互補性強。2009年,我到臺灣參加了第五屆論壇,對臺灣高等學校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臺灣在人才培養模式、產學合作、國際化等許多方面都有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所以,我們希望深化粵臺教育交流與合作。大家提交的這批論文有許多很好的想法和建議,我們一定認真研究。推進教育現代化,是廣東省教育發展的總目標。《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提出,廣東省要建設成為我國南方重要的職業技術教育基地。省委、省政府制定的《廣東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廣東要打造我國南方教育高地。其中的跨境合作,是廣東省提高教育質量和辦學水平的重要舉措,也是打造南方教育高地的重要特征。我們希望,兩岸高等學校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方面密切溝通合作,創造更多更好的合作模式,共同促進兩岸高等教育的持續健康發展,不斷提升兩岸高等教育質量和水平。

中山大學副校長陳春聲認為,大學與大學之間的交流,對于增進兩岸人民的相互了解和信任,具有其他形式難以替代的作用。臺灣中興大學校長蕭介夫認為,兩岸學術文化及師生的交流將是中華文化長存、延續的唯一選擇。學生的交換,能夠培養青年人的世界眼光和廣闊胸襟,能夠促成他們日后成為兩岸文化與學術發展的媒介及尖兵。

實際上,兩岸高等教育交流與合作日益頻繁,廣州大學易佐永做了回顧。他認為,我們的教育政策開始轉向合作空間的拓展。2010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已將兩岸高等教育發展相關的議題納入其中。例如,《廣東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加強內地與港澳臺地區的教育交流與合作。擴展交流內容,創新合作模式,促進教育事業共同發展。”2010年在廣州舉行的“第六屆經貿文化論壇”提到未來兩岸在新能源及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合作,其中在第13項的共識中明確提出“支持制定擴大兩岸文化教育交流的政策,繼續加強兩岸高等學校相互招生的聯系與協調機制,建立兩岸學歷學位證件查驗及作業平臺”。2011年,兩岸高等教育交流與合作又深入了一步。臺灣高等學校在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六省(市)招收自費生。為了保證大陸學生赴臺就讀工作穩妥、有序進行,大陸方面專門成立“海峽兩岸招生服務中心”,與臺灣負責招收大陸學生的“大學校院招收大陸地區學生聯合委員會”(簡稱陸生聯招會)對口溝通協調招生相關事宜。2011年4月24日是北京清華大學百年校慶,同時也是臺灣清華大學建校55周年的重要日子,兩岸清華決定合辦百年校慶的活動。兩岸高等教育合作邁向深層次的階段。與此同時,基于各種論壇、研討會的交流活動在地區之間、高等學校之間日趨頻繁,僅廣東省就有“海峽兩岸高等教育論壇”、“穗臺校長論壇”等,密切了兩岸的教育往來與友好關系。

二、共同探討了合作發展的領域和途徑

未來十年,廣東要建立我國南方職業技術教育基地、我國南方教育高地。教育合作,將是我們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途徑,也是這一目標的重要特征。因此,發展粵臺教育合作,應該從長計議,做好規劃。人才培養、學術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都必須放眼未來,需要每一所學校做好規劃、確立項目、成立機構、籌集經費。代表們在總結已有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很好的建議。

(一)交流與合作的目標和原則

兩岸高等教育交流與合作的根本原則和目標應當是在相互尊重、互利共贏基礎上實現繁榮與進步。易佐永從廣州大學交換教授的實踐中提出與臺灣高校合作的具體目標與原則:第一,以提升兩岸高等教育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為目標;第二,以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為手段;第三,在促進全球化發展過程中以形成高等教育區域化競爭力為特色。在此目標、手段與特色的前提下,應堅持三項原則:第一,平等原則,這是任何交流與合作得以開展和持續的保障;第二,互惠原則,這是兩岸高等教育合作的基本動力;第三,互補原則,這是取長補短的合作策略。

(二)學術研究合作

陳春生提出,加強大學人文學科的對話和合作機制:第一,建立聯合的人文學科學術研究機構。在兩岸關系中,各有自己獨特而敏感的問題和思路,但大學之間的關系,可以先行先試。第二,合作編寫歷史、文學、語言、宗教等領域的教科書。兩岸共同編寫《中華大辭典》的工作已經付諸實施,共同編寫教科書更有價值和現實意義。第三,合作組織兩岸有關民間文化和地域歷史傳統的大規模歷史人類學田野調查。例如研究兩岸客家人共享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物質型文化遺產、地方文獻與民間文書的保護和利用,探討兩岸客家人共同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新途徑。第四,以適當方式鼓勵兩岸人文學者發展合作研究。第五,建立民間性質的“兩岸人文學科發展基金”。可以向各大學校友和社會熱心人士募捐,推動兩岸大學人文對話與人文交流各項合作事宜的發展。

在學術合作方面,一些學校已經進行了探索。如廣州大學2008年與臺灣淡江大學簽約成立了“工程結構災害與控制聯合研究中心”,該中心成為兩岸第一個高校科研合作機構;2010年與臺灣屏東教育大學簽署合作建設“教育政策研究中心”意向書,它也是兩岸第一個高校教育政策研究機構。

(三)辦學合作

暨南大學胡軍提出:第一,應在“一國兩制”的框架下,按照《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的精神開展合作辦學。第二,建立合作辦學機制,以兩岸學位互認推動雙聯學位等方面的合作。第三,抓好合作辦學的基礎性工作,做好教學工作的對接,包括專業建設和學分互認、課程構建和銜接。

東莞理工學院鄒小平、陳想平認為,兩岸經濟合作成就斐然,但高等教育之間至今還處在交流階段,合作也是初步的,而產業界對高等教育更緊密合作的需求越來越迫切。他們提出:第一,合作組建以通識教育為主的小型文理學院。文理學院以中華文化的精華為根基,以兼容并蓄世界各民族優秀文明成果的通識教育為主要內容。這種大學,可為兩岸的大學追趕世界一流大學開辟一條優質生源的渠道,為中華民族振興準備一批文化積淀更深厚的社會精英。第二,合作建立統一的工程職業資格認證標準。未來兩岸合作產業的從業人員將需要更高層次的職業技能,本專科畢業生逐步成為主流。第三,雙方合作建立以臺商在粵企業為橋梁的“校-企-校”三方合作辦學模式,建立分學段的本科和研究生聯合培養模式。

臺灣環球科技大學許淑敏認為,兩岸高等職業教育的合作應建立在兩岸經濟發展雙贏的基礎上。臺灣職業教育有明顯的優勢和資源,開放大陸學生來臺灣應以職業教育先行,特別是要吸引大陸的專科畢業生來臺灣銜接本科教育。專業的選擇可以考慮大陸的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也可以選擇農業和餐旅及休閑專業。

在培養學生方面,許多代表提出,要擴大學生交換規模,建立聯合招生機制;合作開展大學生學科和技能知識競賽及交流論壇。

(四)合作培訓師資

在教師培訓方面,擴大教師交流,增加培訓項目,通過課程開發實現教師互聘。在大陸高等職業教育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提高教育質量遇到的主要問題是師資水平不高,因此,提高高等職業院校的師資水平是當務之急。廣東嶺南職業技術學院認為,廣東現代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和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對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責任自然落在教師身上。廣東應借用臺灣職業教育的資源,與臺灣的有關科技大學合作舉辦師資培訓班,可采用“2+2”模式,即前兩周在廣州進行理論培訓,后兩周在臺灣進行實操培訓。

(五)合作發展的政策建議

歷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的共同建議和《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為兩岸高等學校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開辟了廣闊的前景,但還需要配套政策加以引導和提供保證。第一,希望臺灣擴大對大陸高校學歷的承認范圍。第二,建立專業認證、課程銜接、質量認定、學分互認標準,共同開發教學資源,共建科研平臺。第三,擴大雙方招生范圍,建立雙聯學制,健全雙方單獨招生政策。第四,為在廣東高校畢業的臺灣學生制定在粵就業創業優惠政策,這可以實現臺灣學生來粵就讀的可持續發展。第五,制定兩岸企業捐贈教育文化項目免稅政策;建立兩岸教育發展基金,引導企業支持兩岸教育交流與合作。第六,在政府層面建立高等職業教育交流中心。

三、教育質量問題

本次論壇在探討兩岸高等教育交流與合作的同時,也非常關注質量問題。這是歷屆論壇都涉及到的熱點,說明兩岸專家學者有著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臺灣高等教育學會陳伯璋認為,在質量方面,出現了量化指標的模糊與迷失,兩岸高等教育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不約而同地都以發達國家的標準作為參照,同時又受到不同組織排名的影響。他在分析臺灣高等學校追隨西方學術潮流現象的基礎上提出的“全球化學術資本主義”概念及其現實影響,值得我們思考。他認為,這是市場價值的優先性導致的,在政府的商業化政策引導下,高等學校形成市場競爭力,教授們樂于積極回應產業界需求,接受從市場獲得的巨大利益。而此種學術研究趨利傾向則使高等學校由原本多屬基礎性或因好奇驅使所產生的自主性研究,轉向為致力于特定目的、商業性或策略性的應用性研究。大學的“追求真理”已轉為“追求基金”。他認為,西方文化霸權主導的學術生產樣式正在影響臺灣的高等教育發展,包括各方面學術領域均以追隨西方學術潮流為主,從而形成臺灣學術資本主義發展的全球化現象。嚴格說來,這并非是“國際分工”的產物,而是在西方/美國文化霸權籠罩之下,我們自行援引美國標準作為互相評鑒的準則而附庸其潮流的結果,這會導致本土學術的空洞化與學術自由的淪喪。他認為,臺灣1999年提出的高等教育卓越計劃中的“卓越”概念模糊、令人迷思。根據Barnett的看法,“卓越”屬于一種排他性用詞(an exclusive term),其所連結的不只是“精英主義”,更隱含著階級(hierarchical)體系的概念。這一計劃直接明確界定了“卓越”的內涵。若從卓越計劃審查的理念來看,“取得領先、領導、主導的地位”即為卓越的重要標準。這是針對五年五百億新臺幣的“邁向頂尖大學計劃”而言的,“進入世界百大”、“成為世界一流大學”是重要的卓越指標。然而量化指標背后,最受質疑的是不同國際媒體所建構的大學評比指標的差異,因而排名并不穩定。例如,2009年臺灣大學在英國《泰晤士報》全球排第94名,但在上海交通大學的排行榜上卻排第150名。他進一步分析,在“績效”的表面,充分展現了“工具理性”的價值。然而數字永遠只能是數字,若以追求表面上的數字作為卓越計劃背后真正的主要精神,那么這將會形成何種大學文化?何種研究生態?從而導致失去多少傳統大學的核心價值?這都是值得近一步深思的地方。

第8篇

暨南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的蔡繼業教授提出,要弄明白一個細胞里生物分子的工作機理,必須“看到”單個分子。因此,蔡繼業教授和他的團隊致力于用近場光學顯微鏡和原子力顯微鏡做細胞超微結構和細胞上單個分子探測。并用“針尖化學”的方法測量特異性生物分子與其他分子之間的單分子作用力,了解其分布和功能。這要求有超高分辨率儀器和努力不懈的工作精神,蔡繼業教授正是秉持著嚴謹的科學精神,在激光化學和生物化學領域取得了前沿成果。

梅花香自苦寒來

蔡繼業教授1944年出生于上海市崇明縣廟鎮一個農民家庭,小時候生活相當貧困,在地處廟鎮的崇西中學讀書期間,每天放學回家要幫家里干活,晚上只能在黃豆大煤油燈光下學習,每年的寒暑假加上農忙假,有四個月的時間全天干農活,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蔡繼業于1962年考上北京大學物理系。父母咬緊牙關跟周圍鄰居七拼八湊借了錢,他才能坐上68小時的慢車去北京。那是他第一次出遠門,不會說普通話,因沒錢買鞋而經常打赤腳,學習上也面臨著聽不懂普通話、與來自全國重點中學的尖子生有相當大的差距,一直到二年級下學期才翻過身來。

1968年,蔡繼業畢業,他同屆的畢業生幾乎都上山下鄉,他也被發配至黑龍江第四建筑公司,種過菜、燒過磚,當過混凝土工、鋼筋工等。一年后,他成為了一名電焊技術員,兩年后當了工長。起早貪黑的勞作并沒有磨損蔡繼業的科學精神,他設計制作了十噸龍門吊車,帶領170多名工人,完成了在當時堪稱亞洲最大的大慶化肥廠的60×120平方米落地拱鋼機構工程。

1978年,當年上山下鄉的人們終于歸隊,蔡繼業也調進了中國科學院安徽光機所,開始做科研工作。1982年,他通過了競爭激烈的EPT考試,獲得了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化學系公費留學2年的機會。

經年科研結碩果

蔡繼業到哥倫比亞大學后,進入哥倫比亞輻射實驗室(Columbia Radiation Laboratory)做研究工作,該實驗室先后出過7個諾貝爾獎獲得者,這里也是發明激光的地方。蔡繼業的導師是該實驗室的主任喬治?弗林(George Flynn),當時的科研任務是用二極管激光探測法研究CO2分子內振動能量轉移,蔡繼業與吉姆奧尼爾用快速H原子碰撞CO2分子,首次得到了三原子分子的振動、轉動分辨的結果。從此,蔡繼業教授開始了他從激光化學到生物納米技術的漫漫科研路。

在斯坦福大學化學系作為高級訪問學者工作期間,斯坦福大學化學實驗室負責人理查德?澤爾教授(Richard Zare曾任美國科學委員會主席)安排蔡繼業與考斯塔斯一起做碰撞參量對化學反應影響的實驗,該實驗用交叉分子束加上兩個激光器,來選擇激發和探測不同平動速度和不同碰撞參量碰撞后,Ba和HI的態-態反應。兩個激光器采用了光學-光學雙共振加上選擇探測激光誘導熒光的方法,才能得到碰撞參量與反應幾率的關系。該實驗被美國著名報紙《基督教科學箴言報》(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稱為物化領域“有史以來最復雜的實驗”,每次實驗都要連續工作36個小時,還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做正確的測量,這對人的神經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迄今,蔡繼業與同事已在國際、國內的刊物和學術會議上發表了200多篇論文,五項專利和一本專著(《激光與化學動力學》)。并應邀在斯坦福大學、哥倫比亞大學、UWO大學、香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中國科技大學等十多所國內外大學作學術報告。在SCI上已查到他的六篇論文被哥倫比亞大學、西北大學、康奈爾大學、阿崗國家實驗室等幾十個研究單位在《Science》、《J.Chem.Phys》、《J.Phys.Chem》等國際核心刊物上引用了86次,作為激光化學前沿的重要成果或理論計算的依據被引用。

在生物納米技術方面,蔡繼業教授和他的團隊研究了標記的免疫分子的結構與自組裝,紅細胞對抗體的識別,干細胞的定向分化,首次實現了用量子點標記的細胞表面特異性分子的原位單分子探測等。近5年來,蔡繼業教授在國內外刊物上90多篇,已授權發明專利3項,已申報發明專利4項。蔡繼業教授目前還負責國家973重大項目子課題――抗體抗原復合物的分子分布特征及功能識別基礎,也主持過多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一些省部級以上的項目。

春雨潤物細無聲

目前,暨南大學為蔡繼業教授配置了價值25萬美元的近場光學顯微鏡和原子力顯微鏡,提供了300平方米的實驗室,包括3名教授,4名副教授,1名在站博士后和10多名博士碩士生。他正在利用近場光學顯微鏡和原子力顯微鏡等先進儀器,進行單個分子的探測和單個細胞的超微結構的研究。同時,他也用他的研究成果回報學校,用他嚴謹的科學精神和多年的科研經驗,擔起了培養下一代科學人才的重任。

多年來,蔡繼業教授還擔任暨南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的從本科到博士教學工作,曾任生科院副院長。他不僅在生物納米技術的研究工作中取得了可喜成績,還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培養青年學科人才的教育工作上。他兢兢業業,進取創新,發表過多篇本科教育論文。他在論文中表明了自己對本科教育的獨到見解,對教學方式也有自己的研究。

讓學生學有所成、學有所用是每一位導師的心愿,讓年青一代成長起來,祖國的科學發展才有希望。如今,蔡繼業教授已負責培養了六十多名博士和碩士生,有多名獲得中國科學院億利達獎、大珩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優秀研究生獎和南粵優秀研究生獎。有的學生已被破格提拔為教授,有的學生在美國、歐洲、日本等國做研究工作。蔡繼業和他的學生的部分研究成果與同事一起曾獲廣東省自然科學一等獎、廣州市科技進步一等獎、廣東省高教廳科技進步一等獎,可謂碩果累累,桃李滿天下。

第9篇

京外地區獲獎名單

一、先進學校名單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高級中學

貴州省赤水市第二小學

吉林省梅河口市第三中學

二、先進個人名單

一等獎

安徽 徐曉玲 福建 林秀欽 廣東 鄧紹宏 廣西 許媛 貴州 范本艷 河北 趙 欣 湖北 龔倫軍 云南 楊紅 浙江 范源清 顧俊芳

江蘇 周國偉 王建忠 孟 軍

二等獎

安徽 梁 好 福建 林 盛 廖友國 柯碧田 唐惠煌 莊春鳳 陳建杰

廣東 鄧 旭 廣西 許 媛 何 珍 馮 平 陳賀允

貴州 穆 菁 羅 艷 曾利和 河北 付會玉 趙 欣

河南 羅保愛 湖北 龔倫軍 方蓮英

湖南 王菊紅 吉林 蘇麗華 張 碩 李和義

江蘇 陳 楓 束麗文 謝鴻瑾 山東 黃艷艷 程顯龍 孫 娜

上海 劉金艷 四川 徐小瓊 梁 崗

天津 劉 越 浙江 吳樟英 王軍女

三等獎

福建 林 盛 肖婷婷 柯碧田 莊進平 楊蒼洲 王建鵬 陳佳民 陳姍菁

康麗芳 許長安

甘肅 劉曉峰 王紅萍 周根旺 廣東 陳少貞 鄧紹宏

廣西 許 媛 陳賀允 馮 平 何 珍 貴州 王高良 陳 英 羅利瓊

河北 郭海紅 秦 梅 史建勛 河南 朱 麗 莊鳳平 羅保愛

黑龍江 張雪梅 李翠敏 李 萍 湖北 萬 晶 王鳳英 張建新

湖南 黃明勛 吉林 李偉芳 王文娟

江蘇 張 珊 遼寧 趙艷英

山東 陳立功 四川 梁 崗 徐小瓊

云南 余曉潔 楊曉玉 重慶 盧 璐 唐 英

浙江 范源清 聞洪波 方祝發 宋偉仙 許偉澤

北京地區獲獎名單

一等獎

白 敬 畢小芊 柴振榮 陳麗輝 程 芬 崔長友 崔 琳 鄧麗群 范寶東 范秀清 馮 帆 高奇越 高 穎 龔學志 郭俊彬 韓沁彤 韓向華 郝梅梅 郝向榮 何麗芳 胡文杰 胡玉強 黃小梅 賈慧蓉 賈 婷 姜 畔 解 薇 康菁菁 亢學麗 李 超 李海燕 李海穎 李浩敬 李 婕 李 靜 李 磊 李 曉 李學會 李永輝 劉海娜 劉 靜 劉俊鳳 劉 凱 劉 麗 劉 沙 劉 舒 劉學惠 劉一成 樓 樺 馬文麗 潘雪飛 彭玉華 祁永博 秦山丹 任 薈 邵立平 沈景娟 宋 輝 宋子男 孫鐵民 孫 薇 孫雪梅 孫雪巍 孫 艷 孫治英 唐 燕 陶小蘇 田 虹 田 彤 佟會敏 王愛國 王長青 王東紅 王建富 王 晶 王 靜 王麗娜 王 楠 王榮海 王 瑞 王世華 王香玲 王曉菁 王曉菁 王曉靜 王曉瓊 王秀琴 王 艷 魏賀淼 魏 然 吳恭平 武 月 席蓉蓉 晏 潔 楊 洋 易 靜 尹紅芳 于淑敏 苑 靜 張貝迪 張慧萍 張景芳 張留英 張偉華 張曉軍 張彥華 張依雯 張玉梅 趙立伶 趙明勇 趙榮旺 趙鑫馨 趙 燕 朱 彤 莊春妹

二等獎

艾天燕 愛 丹 安晶卉 安欣穎 安雪飛 白鳳穩 白秀梅 白雪梅 鮑 瑋 薄淑紅 蔡明艷 曹冬生 陳彩霞 陳海芳 陳金成 陳 瑾 陳立娟 陳麗輝 陳麗娟 陳 雪 陳玉梅 程 旭 仇鳳霞 崔婷婷 代 瑩 鄧 晶 鄧科軍 狄永杰 丁 燕 董金鳳 董淑萍 竇長穎 杜艷艷 段海娟 方春梅 馮 琦 付海紅 高貴平 高海伶 高 靜 高 梅 郭春梅 郭海波 郭紅兵 郭新剛 郭迎濱 郭 穎 韓春霞 韓 鵬 韓曉慧 郝婉華 何 淼 何 偉 胡秀杰 胡 燕 黃 杰 黃小梅 黃秀英 黃 英 霍永躍 紀愛朋 賈娜娣 金 迎 康夢蘭 賴妙瓊 郎海英 雷米新 雷米新 李寶蘭 李赤瑜 李東穎 李 端 李方亮 李國青 李海波 李海霞 李 浩 李浩敬 李宏爽 李建敏 李金梅 李金榮 李 靜 李 黎 李 同 李雪玲 李雪梅 李雅娟 李 巖 李艷輝 李艷軍 李燕云 李一佳 李 影 李永蓮 李子路 厲江南 梁 好 梁秀敏 林翔宇 藺玉松 劉東芬 劉鳳艷 劉 福 劉洪發 劉鴻雁 劉 輝 劉建萍 劉進波 劉 軍 劉麗娜 劉 敏 劉 銘 劉守宏 劉 碩 劉艷萍 劉 穎 劉元元 劉 震 路鳳敏 路 寧 呂 媛 馬 芳 馬加良子 馬立紅 馬 薔 馬穩盼 馬穩盼 門衛華 孟祥陽 孟雪蓮 孟 灼 閔 敏 那 敏 牛衛忠 牛彥芳 牛 彥 龐 暉 祁金花 祁有娟 錢磊俊 邱立君 榮 旭 茹建偉 芮愛忠 沙 莎 邵立平 申秀紅 沈嘉煜 沈金瑞 沈景娟 石京麗 史天慧 舒 芳 宋麗榮 宋應富 宋正紅 蘇 晶 蘇 珂 蘇 娜 孫 浩 孫紅梅 孫樂芩 孫佩琴 孫 萍 孫婷婷 孫治英 孫 忠 譚 強 湯 平 唐鳳萍 田光華 田亞軍 脫國梅 萬 靜 王 哲 王彩蓮 王長青 王 超 王 琛 王翠菊 王桂鳳 王 涵 王好生 王會紅 王建華 王 建 王 靜 王 娟 王 蕾 王 麗 王麗娜 王連長 王琳娜 王 楠 王 琪 王 茜 王 清 王群英 王世強 王栓保 王 維 王香玲 王小平 王曉燕 王 新 王雪麗 王亞玫 王彥軍 王 英 王園園 王月青 王躍梅 王 蘊 魏秀娟 文春宇 吳 然 吳 雙 吳 思 吳雅麗 夏換龍 肖光耀 熊麗平 徐 靜 徐 平 徐學宏 徐峪森 徐志欽 薛長浩 閆立娟 閆艷華 晏玉香 楊 斌 楊海濤 楊 潔 楊 靜 楊麗蘋 楊 敏 楊 銘 楊松珍 楊小麗 楊秀艷 楊云華 姚靜薇 殷 毅 尤 飛 尤曉宏 于大哲 于 瀾 于麗萍 于姍姍 苑 靜 臧超英 曾 莉 張愛軍 張春梅 張改蓮 張海燕 張 健 張 杰 張金朋 張 昆 張莉萍 張 利 張 慶 張 蓉 張如燕 張升軍 張素艷 張 威 張文娜 張小剛 張曉紅 張亞坤 張 艷 張艷霞 張 燕 張倚天 張 穎 張 蕓 趙海娜 趙繼蓮 趙麗華 趙 瓊 趙 蕊 趙婉麗 趙萬超 趙雪嬌 趙 艷 趙艷梅 趙燕武 趙玉娟 趙云紅 鄭紅麗 鄭云杰 周 蕾 周蘇平 周衛東 周宗文 朱 紅 朱建玲 朱 莉 朱 迎

三等獎:(略)

關于獲獎名單的說明:

1.獲獎名單中省份、人名均按拼音順序排列。

2.如發現有錯、漏等問題請與組委會聯系。組委會將陸續予以更正。電話:010-82563556,電郵: 。

相關文章
相關期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精品国产在热久久2019 | 秋霞影院精品久久久久 | a级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 色天天天天综合男人的天堂 | 色婷婷久久合月综 | 免费的毛片网站 | 国产成人精品男人的天堂538 | 日产国语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看 | 欧洲性开放老妇人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 激情婷婷六月 | 毛片a级毛片免费播放100 | 天堂色网|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xxx | h羞羞涩涩动漫在线观看 | 色一色在线观看视频网站 | 91美女视频在线 | 福利一区在线视频 | 四虎影视在线影院在线观看 | 亚洲狠狠97婷婷综合久久久久 | 亚洲国产婷婷综合在线精品 | 国产成人一级片 | 日本无卡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成人在线视频网站 | 日韩在线视频免费播放 | 国产精品…在线观看 | 欧美久久影院 | 久久是精品 | 国产成人高清亚洲一区久久 | 免费看美女隐私视频网站 | 成人黄色在线电影 | 97在线免费视频观看 | 国产婷婷综合在线视频 | 国产福利观看 | 久久国产网站 | 一级毛片免费毛片一级毛片免费 | 天使的性在线观看 | 久久99综合| 色综合在| 东京天堂热 | 久久久久免费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