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激情开心网,五月天激情社区,国产a级域名,婷婷激情综合,深爱五月激情网,第四色网址

圖書情報碩士論文優選九篇

時間:2023-03-23 15:20:50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圖書情報碩士論文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圖書情報碩士論文

第1篇

[關鍵詞]圖書情報碩士(MLIS) 培養模式專業學位教育

[分類號]G250

2010年9月2日,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正式發文,公布了“2010年新增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名單”。北京大學、南京大學、武漢大學等18家高校獲得首批圖書情報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本文調查了18家有MLIS授予權單位的2011年度研究生招生簡章及其他相關信息,認為如果大陸圖書情報學界不能慎重穩妥地處理好開展MLIS教育的一些關鍵問題,可能會敗壞MLIS學位應有的學術聲望和職業聲望,從而使大陸圖書情報研究生教育整體聲譽受到影響,制約圖書情報學科的發展。

1 正確認識MLIs與傳統學術型碩士的關系

1.1 圖書情報專業碩士的內涵

對于什么是MLIS,大陸圖書情報學界認識并未統一。目前存在兩種看法,一種認為,MLIS是研究生新型培養模式,持這種觀點的以南開大學信息管理系為代表,他們認為:“MLIS為適應新形勢圖書情報事業發展對圖書情報專門人才的迫切需求,完善圖書情報人才培養體系,創新圖書情報人才培養模式,提高圖書情報人才培養質量,經國家批準而設立的專業學位培養模式”。南京理工大學信息管理系也持這種觀點。這種觀點認為,MLIS和傳統學術型碩士最大的區別在于培養方式的差異,而非課程體系上存在什么根本的不同。信息管理學科的內容具有統一性,無論是MLIS還是傳統學術型碩士都不能割裂學科知識的內在一致性。差別只在用什么方式讓研究生掌握學科知識的核心內容。

另一種觀點認為,MLIS是一種和學術型學位不同的學位,不僅僅是培養模式上不同,而且在人才培養目標和核心知識上皆存在一定的差異。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在界定MLIS的屬性時指出,MLIS“是相對于學術型學位(academic degree)而言的學位類型,是以圖書館學、情報學及其他相關學科為基礎的研究生教育項目,以國內外圖書情報工作為職業背景,以專業實踐為導向,重視實踐和應用”。持這種觀點的學校占大多數,他們都強調MLIS側重培養職業性、應用型人才。譬如,中國人民大學信息資源管理學院認為:MLIS“培養理論基礎扎實,勝任國家機構、政黨團體和各種企業事業單位圖書情報管理工作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則一方面認為MLIS是一種新的研究生培養模式;另一方面,南大也強調MLIS的職業特征。

1.2 美國學界對MLIS的理解

在2008年版的美國圖書館協會(ALA)MLIS項目認證標準中,很明確地指出,“圖書館與信息研究”(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tudies)致力于通過服務和技術手段促進可記錄信息及知識的管理與利用,它包括信息與知識的生產、交流、選擇、獲取、組織、描述、存儲、檢索、分析、解釋、評估、綜合、傳播和管理。ALA在這份文件中明確指出,MLIS認證標準涵蓋了圖書情報領域的所有碩士研究生項目,不管項目的名稱是MIS、MALS、MIRM還是其他什么名稱。也就是說在歐美LIS學界,他們認為并不存在碩士研究生層面的兩種類型碩士學位的差別,沒有所謂的專業性學位和學術型學位的分別。這種看法是完全正確的。美國現代職業發展史告訴我們,19世紀后期,在美國的現代化轉型中,誕生了體現現代社會特征的白領職業群,譬如,醫生、律師、職業經理、會計師、審計師、咨詢管理專家、圖書館員等,這些行業的共同特點都是依靠所掌握的專業知識為公眾提供服務,從而獲得較高的報酬。行業從業人員的補充不是通過像傳統的手藝人那樣以家族世襲或者師徒傳授的方式進行,而是通過現代高等學校培養而獲得。在現代大學中的構成中,培養此類專業人員機構屬于“專業學院”(profes-sional schools),最典型的學院是商學院、法學院、工學院、醫學院、圖書信息學院等。歐美圖書信息學院的主要生源來自基礎學科。到了研究生階段才有專業取向的,讀研究生院的目的就是掌握專業技能,為了便于就業。至于圖書信息學院的師資補充來源,一方面是來自其他基礎學科;另一方面就是本領域的博士研究生項目。但是,他們不叫MLIS項目,而是稱為PhD項目,此類研究生培養目標非常清楚,不是專業導向,而是學術導向,主要的出路是補充高校師資和到大型研究機構、智庫做高級研究人員。

因此,我國目前學術型碩士和MLIS并列的情況是一種轉型期現象。未來的趨勢是和國際接軌。研究生階段都叫MLIS,都是專業取向,都面向就業需要。學術型碩士和現在的博士研究生項目合并。單獨的學術型或科學型碩士不復存在。可是,我國客觀現實是目前學術型碩士和MLIS兩種碩士都存在,如何看待這兩者的關系呢?首先,必須清楚學術型碩士終將消失,研究生培養的主要精力要放在MLIS上;其次,不能認為MLIS就是降低標準的學術型碩士,或者認為MLIS就是加了“面向職業”味精的學術型碩士。

2 MLIS人才培養定位必須清晰

2.1 MLIS的行業映射

對于應用性社會科學來說,學科服務于行業是現代高等教育的一種制度安排。在大陸,LIS所映射的行業原本非常清晰。圖書館學為圖書館培養從業人員,檔案學為政府檔案館和機構檔案館培養高級管理人員,情報學為科技情報所培養科技資料的管理人員。同時,也從畢業生中留出一部分人在大學從事學術研究和教學工作。大致在20世紀90年代以前,這種對應關系都是穩定的。LIS的學科發展、專業設置、課程體系都緊密聯系著實際業務工作。因為行業指向明確,所以,LIS的核心知識體系非常清晰,核心課程當然也非常明確,通過計劃經濟的人事管理體制,培養出的學生基本上都進入了圖書館、檔案館、情報所工作,整個“產業鏈”環環相扣,沒有所謂的核心知識泛化、去職業化等問題。1992年,應該是大陸LIS變革的轉折點。一方面,市場經濟體制最終確立,計劃經濟徹底被打破,市場價值成為衡量高等教育的一個重要標準,畢業生開始自謀職業;另一方面,圖書館學系的改名風潮摧枯拉朽,一夜之間,圖書館學系變成了信息管理系。

其導致的后果是:①因為傳統的圖書館、檔案館和情報所原本是服務于學術系統的,沒有多少市場價值,如果固守這三個行業對象,LIS在爭奪資源中將處于劣勢。因此,大陸的LIS向具有市場價值的行業映射,希望能在這市場大潮中分一杯羹。經濟學、管理學、計算機內容大量滲透進LIS研究生教育。②改名之后,LIS

傳統課程失去了合法性。出現了所謂的以圖書館為中心知識體系向以信息為中心知識體系的轉向。LIS的這種轉型是否能獲得社會的認同呢?一方面,圖書館界反映出圖書館學學生在圖書館傳統技能方面的不足;另一方面,社會對LIS的認知存在危機。以公務員考試為例,涉及LIS的崗位比較少,而且在LIS二級學科中分布也均衡。如表1所示:

從表1可以看出,盡管中國已經邁入信息社會,社會對信息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多(大),對信息人才的信息技能要求也越來越高,但是這并沒有反映在對LIS人才的需求上。這種認知危機告訴我們,MLIS作為LIS教育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必須解決行業定位不清的問題。MLIS所服務的行業大概分為三個層面:①實體圖書館與信息所的業務需求。中國三大系統的圖書館和信息所每年的人員補充,仍然是MLIS一個重要去處,不能不考慮他們業務工作的需求。②現代知識組織與知識管理企業和機構的需求。③不同行業中“信息管理”崗位對MLIS人才的需求。呂斌和李國秋通過對300家各類組織的人才需求進行調查,發現了316個信息管理崗位。也就是說,MLIS還必須滿足社會各類機構對通用信息管理人才的需求。

2.2 MLIS行業指向設計

如果對MLIS的需要滿足于這三類需求的“行業定位”形成大致共識,那么會發現,要求MLIS培養同時滿足這三類需求存在著難以克服的矛盾。在互聯網時代,實體圖書館僅僅是學術資源系統的一個部分。因此,圖書館學不能再僅僅是實體圖書館的映射,而應該把學術資源系統和交流系統作為自己主要的產業映射。現在問題最大的是情報學所映射的行業和崗位比較模糊。如果情報學也以學術交流系統主要映射行業,那么,這里就是所謂的圖書館學和情報學就是一回事,其可能的分工就是:圖書館學注重學術交流的資源管理,情報學注重學術交流的信息系統。要么情報學干脆放棄傳統定位,以培養通用信息管理人才為學科的主要使命。問題是現代社會組織中情報崗位描述是不清晰的。任何情報崗位都是處于行業環境中,所要處理的情報都是和特點行業相關,如果沒有行業背景。那么也無法理解行業情報,更無法履行行業情報崗位工作。目前的MLIS包含了圖書館學、情報學和檔案學3個學科,培養出來的人才如何既能勝任學術資源的管理,又能勝任各行各業通用信息管理崗位的需要是一個難題。

在MLIS培養模式的設計中,筆者建議引入工程碩士“領域”的概念。即“MLIS(圖書館管理與知識管理領域)”、“MLIS(檔案管理領域)”、“MLIS(信息管理領域)”。“圖書館管理與知識管理領域”面向實體圖書館和學術類數據庫公司的需求;“檔案管理領域”面向機構和企業文件和檔案管理需求;“信息管理領域”面向通用性情報崗位的需求。而且建議“圖書情報碩士”改名為“資訊管理碩士”。這樣,圖書情報碩士的人才培養的定位就非常清晰。

3 MLIS的知識和技能體系及雙軌制的培養模式

3.1 MLIS的知識和技能體系

從筆者的調查來看,首次招收MLIS的學校都提出要創新MLIS的培養模式。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提出:①采用學分制;②教學方式重視和加強實踐形式的教學,著重理論聯系實際的實務能力的培養;③確立導師制;④課程考核重在考察學生運用所學專業理論和知識,發現、分析、判斷和解決實際問題的專業能力和方法;⑤加強教學與圖書情報實際部門的聯系與交流,聘請圖書館、情報所等實務部門的專家參與研究生的教學與培養工作;⑥與職業資格認證相銜接,對通過職業資格認證者,可抵免部分學分;⑦對應屆畢業生側重其實踐方面的課程或加大在圖書情報實際工作部門實踐的比重,對在職人員需要彌補理論上的不足。武大的這幾點意見基本上涵蓋了18所獲得MLIS授予權學校對培養模式的主要看法。筆者認為,加強MLIS職業技能面向社會需要的培養模式當然沒有錯,但是,如果認為把業務部門專家引入課堂,擔任導師,甚至干脆和企事業單位合作辦學就體現了MLIS培養特色則顯得比較盲目。因為“開門辦學”并不能解決所有問題,并不能通過加強對MLIS的職業技能訓練就可以提高它的“專業性”(profession)。如果過分關注MLIS的職業技能,可能反而會限制了MLIS將來學術發展和職業發展的潛力。

美國雪城大學信息管理學院的張蘋曾提出過一個信息管理領域的相關學科知識模型,她認為,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理解這個模型:第一,可以把這個模型看成是知識的學科組成,信息管理的知識領域包括:①關于信息技術;②關于信息內涵;③關于信息人員;④關于信息機構和信息社會;⑤前4類知識存在的領域與語境¨…。第二,這個模型也是對信息的認知框架。對于大多數信息知識我們都可以結合特定的語境從技術、內涵、人員、社會4個維度去認知。如圖2所示:

3.2 MLIS的雙軌制培養模式

通過上面的討論,已經很清楚MLIS的核心知識是什么,也知道了理解這個核心知識的認知框架是什么。就MLIS的培養模式來講,片面加強職業技能訓練,引進業務部門專家只是對輔導MLIS的知識運用有好處。通過“做中學”是能夠得到一些具有切實體驗的知識和技能,但是也可能割裂了應該掌握的知識的完整性和深度。雙軌制培養模式如表2所示:

筆者認為,1+0.5+0.5的雙軌制可能是更好的選擇。也就是說,第一年是集中修課的時間,要把核心課程安排在這一年進行,需要指出的是授課方式不應該是以往的大課模式,而應該是以討論課(seminar)為主體,授課目的不僅是讓MLIS掌握系統的知識,而且要通過主旨報告準備、PPT制作、課堂發言、課堂討論等環節系統訓練學生的研究能力、寫作能力、課件制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辯論能力。這些能力可以成為“元能力”,也可以叫做管理的“核心技能”。管理工作千差萬別,但是拋開現象看本質,會發現所有的管理工作都不外乎是調查研究、發現問題的癥結、提出解決方案、向別人說明自己的解決方案、說服別人接受自己的解決方案。這和討論課課程的基本環節幾乎一樣。因此,可以把討論課課程中培養出來的能力叫做“元能力”或“核心能力”。MLIS會把討論課課堂培養出來的“元能力”“遷移”到今后的工作中去。

MLIS的第二學年,可以分兩個階段,第三學期對于沒有工作經驗的MLIS應該用于實踐教學,而對于有工作經驗的MLIS則應該集中進行選修課的專題課程訓練。這就是雙軌制。到第四學期,進行畢業論文或畢業設計,至于哪些人進行畢業論文,哪些人進行畢業設計,還是要看學生的興趣,一般而言,無工作經歷的最好選擇畢業設計,有工作經歷的最好選擇畢業論文。這也是雙軌制的含義之一。

4 結語

MLIS教育的正式展開意味著大陸LIS研究生教育的重大轉型,今后MLIS將成為LIS研究生教育的主

題,研究型碩士將會并入博士研究生教育系列。MLIS將面向社會需要培養具有高深學問基礎的專業人才。在培養方式上必須指出的是,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都具有知識獲取和能力培養的雙重功能,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不可偏廢,需要以討論課形式改造傳統的課堂教學,加強學生的管理“元能力”培養。雙軌制是一個較好的選擇。

參考文獻:

[1]關于下達2010年新增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名單的通知.[201l―01―14].http://graduate.zsu.省略/Item/2533.aspx.

[2]南開大學圖書情報專業碩士學位(MLIS)項目介紹.[201l―01―14].http://ibs.nankai.省略/mlis/.

[3]經濟管理學院圖書情報碩士專業學位聯合培養基地授牌.[201 1―14].http://sem.njust.省略/theNews/admin/NewsDetail.aspx?newsID=827.

[4]武漢大學圖書情報碩士專業學位相關情況說明.[2叭1―01―14].http://sim.whu.省略/board/show―board―news.php?board_hews―id=1858.

[5]中國人民大學招收2011年全日制圖書情報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簡章.[201l一01―14].省略.

[6]南京大學圖書情報碩士專業學位招生簡章.[201l一0l―14].http://im.nju.省略/shownodir.aspx?eontentid=eont2010092516&parentid=bcat2010062918&teategoryid=bcat2010062918.

[7]Standards for Accreditation 0f Master’s Programs in Library&In-formation Studies.[20l 1―01―14].省略/ae.creditation.

[8]數據來源:“中央機關及其直屬機構國家公務員招考職位信息庫”.[2011―01―19].http://edu.省略/official/zhi―wei/.

第2篇

(廣東省昆蟲研究所《環境昆蟲學報》編輯部,廣東 廣州 510260)

【摘 要】在迅速發展的數字信息環境下,研究圖書館正面臨著巨大的挑戰。結合小型研究圖書館的工作實際,探索出學科館員的服務模式。以時間軸線為順序,將服務模式探析的過程分為準備鋪墊期、初步嘗試期、成長發展期和未來的發展四個階段。

關鍵詞 研究型圖書館;學科館員;服務;模式

The Service Pattern of Subject librarianinSmall Research Library

ZHAI Xin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Journal of Environment Entomology, Guangdong Entomological Institute, Guangzhou Guangdong 510260, China)

【Abstract】Research libraries are facing great challenges posed by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Based on the practical work in small research library, this paper explored the service pattern of subject librarians. Chronologically, the exploring period of service pattern could be divided into four steps as following: preparation period, trial period, growing period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Key words】Research library; Subject librarian; Service; Pattern

基金項目:廣東省科技基礎條件建設項目(2013B06050006,2013B060200011)。

作者簡介:翟欣(1982—),女,碩士,助理研究員,從事圖書情報和科技期刊研究。

0 引言

在迅速發展的數字信息環境下,研究圖書館正面臨著巨大的挑戰。那種以館藏為基礎、解決“信息稀缺”為目標的研究圖書館的傳統組織結構、實踐以及觀點都日益走向一個死胡同。實際上,國內外關閉不同規模圖書館的腳步已經開始[1]。以筆者研究所所在的廣東省科學院系統為例,已有下屬多個研究所圖書館陸續關閉,圖書館工作人員轉崗,圖書館功能基本消失。筆者在這樣形勢下到圖書館工作,認識到雖無法改變潮流,仍可結合自己的專業背景,重新梳理圖書館業務,嘗試為研究所科研人員提供學科化的服務。學科信息服務的本質是向用戶提供專業化、知識化和個性化的信息服務,提升用戶的信息能力,為相關人員的科研提供有力的信息保障與支撐[2]。筆者結合自己工作實際,以時間為軸線,將小型研究圖書館學科館員的服務模式分析如下。

1 準備鋪墊期

剛到圖書館工作的學科館員,一般缺乏圖書館系統知識,故首先需要了解圖書館運作和構成,其次要掌握資源采訪和主持流通借閱工作,根據原有資源情況建設數字化的館藏,并且注重用戶培訓和解答用戶的信息咨詢。

1.1 了解圖書館運作和構成

學科館員一般擁有研究所研究方向的專業知識背景,但是對圖書館的知識體系所知甚少。到達崗位之后,首先應該了解圖書館的運作模式、服務內容、工作流程等。應該了解所在研究所圖書館的數字資源和紙質資源構成;把握過往圖書及期刊的積累方向,數據資源的使用技巧和權限配置;讀者的類型和需求、工作量的分配等。

1.2 資源采訪和流通借閱

學科館員應從基本的圖書館資源建設學起,學習中國圖書分類法,包括圖書和期刊的著錄和管理等。首先,應加強和保持研究所圖書館的文獻資源保障工作。學科館員根據每年各大相關出版社新書目錄,結合本研究所的研究需求和專業方向,進行圖書采購;關注國內外大型書展,積極參加;在購買圖書時進行成本管理,以談判的心態獲取盡量低的折扣,珍惜研究所的經費資源。其次,掌握圖書分類和著錄的技能,并能準確歸類資源,繼承原有分類體系,使得文獻易于獲得。

主持流通和借閱工作,以積極熱情的態度面對全所的用戶,幫忙尋找所需的資源,通過所述大型圖書館(如筆者所在的廣東省科學院廣東省科技圖書館或者國家科學院系統館際互借等)平臺,盡力滿足用戶的需求。

1.3 數字化建設

研究所原有的紙質館藏資源,經過了幾十年的積累,極有專業特色且非常珍貴,但是陳舊的借閱和流通模式,無法滿足網絡數字時代用戶的使用習慣,學科館員應積極進行數字化建設,實現圖書館資源的數字化、網絡化和虛擬化。符合用戶的檢索需求,是用戶能足不出戶,在自己的辦公室或家中,就能查閱到圖書館的資源。

1.4 用戶培訓和信息咨詢

學科館員應培訓新用戶,為新招收研究生或新近職工提供圖書情報資源介紹和導航,提供詳細的數字資源使用說明,解決用戶在使用數據庫過程中的疑問。對用戶提供包含信息檢索利用素質、數據與知識管理素質、信息分析素質等在內的數字科研條件下的新型信息素質培訓。并設計調查問卷,通過問卷調查,用戶可以把所接受的培訓信息即時地反饋給圖書館,提出自己的觀點與建議,指出培訓中存在的缺點與不足;學科館員對用戶的反饋信息進行分析,找出工作中的缺陷與疏忽,為以后用戶培訓工作的開展積累經驗[3]。

2 初步嘗試期

在掌握了圖書館的基本構成之后,學科館員應更加有針對性的開始提供不同于普通圖書館員的服務。根據研究所的研究歷史和現狀,準確把握用戶的信息需求,根據自己的專業特長和英語優勢,定期匯報國內外的研究熱點,并集成圖書館的所有服務,建立圖書館主頁。

2.1 了解科研現狀和歷史

為了提供有針對性的學科服務,學科館員必須準確的把握研究所的科研歷史和現狀。日常工作中,積極與科研人員進行科技交流,掌握他們目前的關注點和興趣點;參加研究所舉辦的定期或者不定期的科研講座,以及聘請所外專家進行的學術交流;積極參與碩博士生的開題、中期和答辯等。筆者還借著協助出版研究所五十周年所慶紀念書籍的機會,認真研讀了研究所五十年的科歷史和發展沿革,對研究所的過往積累有了充分的把握,區分各個年齡層的用戶的不同需求,才能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服務。

2.2 準確把握用戶需求

為了近距離地了解用戶需求,學科館員建立用戶需求登記表和用戶服務反饋表,讓用戶有機會可以把自己想要了解的知識向圖書館反映。這樣的舉措便于圖書館更進一步地了解用戶的需求,做出更完善的資源訂購和服務計劃。通過對館員的評估和對用戶信息的搜集,圖書館可以全面地了解用戶提供服務和滿足需求的狀態,反饋到資源建設的工作中,及時更新資源,滿足用戶的需求。

2.3 國內外研究熱點

學科館員結合自己的專業背景和英語語言能力,翻譯科研前沿,探尋國內研究熱點。國際部分,根據全球頂級期刊Nature、science、 PNAS的報告,尋找出與研究所研究緊密相關的文獻報道,翻譯為中文;國內部分,根據大科研網站、各大基金會網站,搜集、組織、遴選和整理科學報道信息、產業與市場信息、經濟與社會信息、戰略與政策信息以及基金申報信息等。制作成PDF文檔格式,以雙周為周期,編制“科技快報”,以郵箱推送的方式定期發給用戶。

2.4 集成資源

學科館員積極利用廣東省科技圖書館總館的力量,合作建立圖書館的主頁(portal.stlib.cn/web/gdei/),集成研究所人員常用的數字資源:包括中外文全文數據庫(中國知網、維普、Elsevier ScienceDirect、SpringerLink 期刊、Wiley InterScience),文摘數據庫(ISI Web of Knowledge、Ei Engineering Village 2、CSCD),電子圖書數據庫(方正中文電子圖書OCLC、NetLibrary電子圖書數據庫),學位論文數據庫(CNKI 博碩士論文庫、PQDD-博碩士論文全文數據庫),網絡檢索平臺和數據庫(Google學術、百度、NCBI、CABI、PubMed),常用科技網站(科學網、維基百科、BBCnature、生物谷、生物通、小木蟲)等。

還集成了研究所人員常用的數字服務:如虛擬參考咨詢與原文傳遞平臺(面向廣東地區教學科研用戶提供高效的虛擬參考咨詢與原文傳遞服務,在廣東地區形成完善的原文傳遞服務保障體系,為科研人員提供切實的科技文獻服務,促進科學研究和知識創新)、總分館聯合目錄檢索平臺(可以一站式檢索廣東省科技圖書館總館和省直、市直和中科院駐穗科研院所建立19家服務分館的館藏信息)、遠程資源平臺(打破IP限制,為科研人員提供出差在外或者在家時也能使用數據庫資源的高級服務)、科技查新平臺(提供科研立項、成果鑒定、成果報獎等各種科技項目查新工作,以及論文引證檢索服務,這項服務指通過作者姓名、作者單位、期刊名稱及卷期、會議名稱、會議時間、會議地點、文獻篇名、發表時間等途徑,查找文獻被SCI、EI、ISTP、CSCD等收錄及被引用情況,并依據檢索結果出具檢索證明)等。

還集合了上述2.3所述科技快報、特色數據庫(建設中)、南都書屋、科圖論壇及友情鏈接等都信息,都集成在一個網頁上,用戶有信息需求均能一站化實現。

3 成長發展期

但是經歷了幾年的發展,雖然上述的服務也獲得了科研人員的一定程度上的認同,但是這些學科化服務總是處在一種“獨角戲”的尷尬境地[4]。正如國家科學圖書館館長張曉林指出的,科學圖書館的發展必須回歸到研究圖書館的根本任務上,分析當前和未來科技創新活動的關鍵知識瓶頸是什么,辨析當前和未來解決這些關鍵瓶頸所需要的服務能力是什么,重新確立圖書館服務與所服務機構的目標、需求及其關鍵瓶頸之間的關聯,創造能高效率解決這些瓶頸和實現機構目標的能力,為所服務機構創造價值,為自己創造未來[1]。學科館員結合著信息服務技術的積累,開拓了以下服務。

3.1 科技查新

科技查新是我國獨創的一項業務,這一發端于我國醫藥衛生事業的科技查新業務為我國科研立項、成果鑒定、獎勵申報、專利申請和技術引進等提供了很好的情報鑒證和信息支撐作用, 有力地避免了科研的低水平重復, 為推動科技發展和科研創新提供了重要的科研基礎支撐與服務平臺的作用??蒲腥藛T為了申報項目、項目結題、成果鑒定及成果評獎等通常需要找有資質的查新機構進行查新??蒲腥藛T通?;ㄙM很多時間和精力與別的單位的查新員進行查新項目逐項事宜的溝通和交流。本研究機構的學科館員依靠自己的學科優勢,應尋找機會進行查新員培訓,并到有業務往來的查新機構兼容查新員。筆者即為國家科學圖書館廣州查新站的兼職查新員。為研究所的科研人員提供科技查新及論文收錄引證報告等服務。極大的方便了本所的研究人員,為科研工作提供了新穎性的保障,拓寬了學科館員自身信息服務的寬度與深度,而且提高了自身學術地位和自身價值[5]。

3.2 服務于投稿和寫作

確定適合研究所發展方向的核心期刊信息,供科研人員論文投稿做參考,同時供科技管理人員編制核心期刊目錄與科研工作量計算、年終考核辦法、科研獎勵辦法等文件做參考;整理SCI 、EI 等高級別論文收錄月報、學科帶頭人科研產出能力及影響力分析報告,供學科評價做參課題信息追蹤報道[6]。收集論文寫作的要點、技巧等,為研究生提供論文寫作指導。

3.3 研究所機構倉儲建設

學科館員積極申請政府基金的支持(本文即為該項目支持的研究成果之一),建立研究所的機構倉儲,支持對機構知識資產的保存、管理及其分析利用,支持融匯機構知識資產、科學數據資源、機構的外部知識資源體系(例如數字圖書館資源體系和網絡化來訪獲取資源)的綜合知識能力分析。

研究數據除了通常的期刊論文、會議論文、碩博士論文、專利、成果等,還包括觀察數據、計算數據、實驗數據和社會記錄等多種形態的知識內容,對支持重復驗證、全面傳播知識激發新問題、開展薈萃研究等都有重要作用[7]。機構的外部知識資源體系建設是指,開發和逐步完善契合研究所科研方向的開放、多元、異構、動態的非文獻信息資源的系統化發現、規范化遴選、可持續組織跟蹤組織、知識化描述、開放化鏈接、集成化揭示的標準規范、技術方法、工具體系和服務機制。在此基礎上支持數據驅動的科研發現(即現在廣泛提及的大數據)和基于研究數據的知識管理[1]。

4 學科館員的未來

研究型圖書館的未來將從“我有多少書”轉變為“我能為解決你的問題做什么”,從“幫你找到你要的書或文章”轉變為“告訴你需要關注的內容”,從把目錄和網站作為圖書館“臉面”轉變為把知識專家作為圖書館的代表,從關注資源技術、圖書館技術轉變為關注知識技術和用戶技術,從勞動力密集服務轉變為方法、工具與計算密集型服務,從“在圖書館里做圖書館業務”轉變為“與用戶一起解決用戶問題”。

4.1 嵌入過程的知識服務

學科館員真正的優勢不應該僅僅在幫助用戶獲得信息,而是應該嵌入到用戶的數據是知識使用過程中去,以用戶為中心,融入解決問題的過程。把服務的著眼點從媒介層面轉化為知識內容層面。把知識服務嵌入到科技發現過程中(Bring a knowledge-level service into Scientific discovery)[8]。未來的用戶和圖書館交流不再是相互孤立、單向、線性、被動的信息利用,而是基于網絡、集群、交互、自組織的知識學習、分析和重構。是面向問題解決信息交互和分析驅動的知識發現[1]。

4.2 研究所機構競爭力分析

利用大數據分析方法,深度挖掘和分析數據,分析研究所的機構競爭力,揭示研究所的短板和優勢,為研究所的政策制定和發展規劃作出數據鋪墊,為研究所領導決策提供戰略情報參考。

4.3 科技動態監控分析

利用先進的數據分析方法和工具,進行研究所發展方向的科技動態監控,用文獻計量方法、大數據分析方法確定學科發展熱點,發掘交叉學科的新方向。

5 結語

小型研究圖書館體量小,力量薄弱,發展極為受限,無法憑借自身的力量取得突破性的進展,或者提供完全自創的創新型服務。故而應該找尋一切機會積極加入更大的平臺,例如筆者所在的小型圖書館加入廣東省科技圖書館總館,積極參與廣東省圖書館學會的各項活動,每年到國家科學圖書館進修和培訓。開闊視野,緊跟潮流,在前輩專家思考和實踐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研究所的實際情況,開展符合用戶實際需求的服務。不滿足于現狀,亦不局限于傳統,積極進取,不斷進步,提高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展現自己的不可替代性,才能在前進的科研研究所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實現自己的能力和價值。

參考文獻

[1]張曉林.研究圖書館2020:嵌入式協作化知識實驗室[J].中國圖書館學報, 2012,38(197):11-20.

[2]劉大維,劉文超,余憶令.學科信息服務營銷策略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14, 6:78-82.

[3]徐月華.高校圖書館用戶培訓方式及評估體系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06,9:78-81.

[4]王曉麗,季淑娟,王瑜.發揮查新人員在學科服務中的作用[J].圖書情報工作,2014,增刊2:99-101.

[5]任湘,龍鳳姣,余禮.中國科技查新研究綜述[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3,25(11):60-64.

[6]黎明.高校學科服務新視角:基于科技查新的思考[J].現代情報,32(4):77-79.

[7]Christine L Borgman.The conundrum of sharingresearchdata[OL].2011-11-15. ssrn.com/abstract=1869155.

第3篇

〔關鍵詞〕版權保護;可見水??;電子圖書;文檔圖像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4.02.012

〔中圖分類號〕G250.76;G2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821(2014)02-0058-04

互聯網技術與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極大地推動了數字圖書館建設,并進一步帶動了電子圖書的迅速發展與廣泛普及,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方便[1]。但與此同時,電子圖書以數字信息的形式存在于其創作、編輯、傳播等過程之中,這使得對電子圖書的非法復制、篡改與非法傳播變得更加容易。為促進數字圖書館的健康發展,勢必要加強對電子圖書版權保護的深入研究[2-3]。微軟的電子圖書DRM(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系統使用加密技術與許可證策略來實現電子圖書內容保護,允許用戶進行超級分發。Adobe的電子圖書DRM系統主要由Adobe Content Server服務器和Adobe eBook組成。該系統由服務器端加密Adobe PDF文件,將其與圖書封面縮微圖一起封裝為一本電子圖書,并通過設置許可使用規則來限制授權用戶的文件分發。書生公司的SureDRM系統是以安全和加密為基礎的一套電子圖書版權保護整體方案,可為書生公司各種產品包括文檔共享管理系統、數字圖書館系統、公文服務器等提供不同安全級別、不同粒度、不同形式的版權管理機制。方正的Apabi數字版權保護方案采用168位的加密技術生成加密圖書包,利用許可證機制實現數字版權管理和保護,防止電子圖書的非法拷貝和傳播[4-5]。任虎利用USBKEY便攜性和USBKEY的ID惟一性特點,將DES加密技術應用在電子圖書版權保護方面,從而實現對電子圖書版權的保護[6]。以上DRM系統大多擁有一個加密的分布式媒體,而一旦密碼泄漏,系統就失去了對數字媒體的控制。另外,加密媒體不能為用戶提供初步媒體預覽功能。電子圖書版權保護研究引起了眾多研究人員的廣泛關注。章光瓊[7]介紹了電子圖書出版中的相關法律手段與版權保護技術措施,對電子圖書版權保護模式進行了有益的探索。曹潔探討了防火墻技術、訪問控制技術、密碼技術、數字水印技術、DRM技術等電子圖書版權保護措施,指出從技術上實施電子圖書版權保護的可行性與實際意義[8]。徐春在分析國內外電子圖書版權保護方案優缺點的基礎上,提出綜合考慮電子圖書版權保護與用戶方便性的解決方案[9]。張軍亮、朱學芳[10]提出利用數字水印技術進行數字版權保護的思路,但該方案通過嵌入不可見水印以實現版權保護與隱秘通信,不能同時實現多用戶分級共享與版權保護。為較好地權衡數字圖書館應用中電子圖像版權保護與用戶預覽之間的矛盾,提出面向電子圖書的可逆可見水印方案,促進數字圖書館中電子圖書的安全流通。

1 電子圖書可逆可見水印方案數字圖書館中電子圖書均可轉換為數字圖像的形式而存在,為保障電子圖書安全流通,在充分考慮到數字文檔圖像視覺特性的基礎上,提出電子圖書可逆可見水印方案。該方案主要由可見水印嵌入、可見水印去除兩部分構成,方案基本流程如圖1所示。

將該方案應用于電子圖書內容保護與流通系統,可完成用戶預覽、訪問安全性、授權用戶高清瀏覽、用戶違反追蹤等主要功能。用戶預覽:方案通過在電子圖書嵌入可見水印來宣示版權,允許用戶瀏覽含可見水印的電子圖書,圖5 恢復文檔(正確密鑰)

圖6 恢復文檔(錯誤密鑰)

從而保證了普通用戶對電子圖書的初步預覽需求。訪問安全性:沒有正確密鑰的非授權用戶不能有效去除電子圖書中可見水印,從而在實現用戶預覽的同時有效阻止了非授權用戶對原始電子圖書的訪問請求,確保了對電子圖書訪問的安全性。授權用戶高清訪問:擁有正確密鑰的授權用戶提出原始電子圖書訪問請求時,可使用密鑰有效去除可見水印而無損恢復原始電子圖書,從而使得授權用戶可訪問高清電子圖書。用戶追蹤:若在現有方案基礎上,利用無損數據隱藏技術在電子圖書中嵌入用戶數字指紋,則可經由指紋判決策略來識別用戶非法傳播行為,追蹤授權用戶違法行為。

3 結 論在充分考慮電子圖書視覺特性的基礎上,提出一種新的文檔圖像可逆可見水印方案。該方案生成的隱秘電子圖書具有較好的視覺質量和較高的水印可見性。將該方案應用于數字圖書館中電子圖書內容保護與安全流通,可完成用戶預覽、訪問安全性、授權用戶高清瀏覽、用戶違反追蹤等主要功能。方案較好權衡了用戶瀏覽與電子圖書版權保護之間的矛盾,可較好地應用于網絡環境電子圖書流通實踐之中。

參考文獻

[1]高虹.論電子圖書的現狀及未來[J].文學教育,2013,(1):76-77.

[2]頡艷萍.電子圖書的版權困境及解決思路[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3,(3):36-39.

[3]陳一梅.美國公共圖書館面臨的電子圖書爭議及其對策[J].圖書館建設,2012,(12):29-31,35.

[4]曾婷,張成星,肖燕.電子圖書數字權限管理系統比較研究[J].圖書館雜志,2004,23(8):55-60.

[5]李靜.論個人數字圖書館的相關版權保護[J].圖書館學研究,2010,(5):98-101.

[6]任虎.基于USB KEY的電子圖書版權保護技術研究與開發[D].沈陽:北方工業大學碩士論文,2010.

[7]章光瓊.電子圖書出版模式及其版權保護探析[J].出版科學,2012,20(6):89-91.

[8]曹潔.淺談電子圖書的版權保護[J].中國編輯,2007,(4):56-58.

[9]徐春.電子圖書版權保護技術研究[D].南京:南京農業大學碩士論文,2011.

[10]張軍亮,朱學芳.數字水印在數字版權保護中的應用[J].現代情報,2012,32(5):62-66.

第4篇

[關鍵詞] 《中國圖書館分類法》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 圖書分類 核心期刊

[分類號] G250

圖書館學的研究伴隨著圖書館事業的發展,也更趨深入和廣泛,產生了許多具有重要價值的理論思想和實踐范本,體現了較高的思想性和學術性,《中國圖書館分類法》(以下簡稱《中圖法》)和《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以下簡稱《總覽》)就是兩個典型代表。

1、《中圖法》在期刊論文管理中的應用

1.1 《中圖法》的歷史沿革

《中圖法》是中國圖書情報界目前廣為使用的一部分類法,它的前身可追溯到1957年8月問世的《中小型圖書館分類表草案》,它所確立的分類體系和混合制標記符號為《中圖法》所繼承。1971年,在國家文物事業管理局(國務院原圖博口領導小組)的關懷和支持下,北京圖書館倡議以大協作的方式編輯一部新的圖書分類法,36家單位經過兩年多時間的努力,于1973年3月完成試用本,并于1975年10月由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正式出版,產生了《中圖法》的第一版。

第一版出版后,陸續為全國許多圖書館和情報單位所采用,它較好地解決了大型圖書館的圖書分類問題。但由于分類表中有相當多的政治口號和政治性錯誤,1979年成立了《中國圖書館圖書分類法》編輯委員會,著手對第一版進行修訂,1980年由書目文獻出版社出版了《中圖法》第二版_。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進程的加快,對文獻的標準化要求越來越高。通過完善、充實提高,作為國家標準分類法,經《中圖法》編委會修訂終審后于1990年2月由書目文獻出版社出版,該版即為《中圖法》第三版。

根據國內外分類法修訂更新的一般周期要求和計算機編目發展的現狀,《中圖法》編委會于1999年3月出版了《中圖法》第四版,2001年6月出版了《中圖法》(第四版)電子版。

1.2 《中圖法》在圖書分類中的標準作用

1.2.1 《中圖法》與《科圖法》之比較歷經了四次大的變革之后,《中圖法》不斷改進和完善,標準作用日益明顯。當然在各種版本分類法共存于圖書館之時,也不乏有代表性的幾部分類法,如:《科圖法》、《人大法》等,尤以《科圖法》與《中圖法》更有諸多相通之處?!犊茍D法》是1958年由中國科學院圖書館為適應全國科研院所圖書資料部門的要求而編制的一部分類法,1974年、1979年和1994年分別進行了修訂。它與《中圖法》在類目設置和分類原理上基本一致,分類號碼采用單純的阿拉伯數字,類目級別以數字作為標準。雖然在分類工作中它的優勢較為突出,如類號的單純、簡潔、易寫、易記等,但是同《中圖法》相比,無論是從類目的設置,還是類號的編排及排架上,《中圖法》較之更為科學合理,內容更加完善。尤其是《中圖法》第四版,經過多次修訂之后,特點和優勢更為明顯,也更合理化、人性化。優化了檢索功能;更多地照顧到了專業圖書館文獻分類的需要;在類目類號的編排上,貫徹了連續性、前瞻性和預見性原則;在保持《中圖法》基本屬性不變的前提下,對個別大類的體系結構進行調整和完善,增補了新學科、新主題概念。

1.2.2 作為國家標準使用本的推廣 從最初第一版的出版使用,到第二版的增訂修改,分類法已在逐步走向完善和成熟。1980年12月在廣西南寧召開的“全國分類法、主題法檢索體系標準化會議”上,全國文獻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就提出了“以《中圖法》第二版為基礎,通過修訂完善、充實提高,以作為國家標準分類法”,國家標準總局采納了這一建議,以國標發字304號文通知有關單位。這一舉措,為《中圖法》的推廣使用奠定了強有力的基礎,以國家標準總局發文來規范全國圖書系統對一種分類法的應用,有其不容置疑的權威性。剔除當時政治因素的影響,從第三版起,分類法已從學術盲從走向理性,在總體把握和類目設置上既體現了思想性、科學性,也強調了實用性,同時也充分考慮了對新興學科的兼收并蓄。第四版的修訂出版,是在經過前三版實踐運用的基礎上進行的,它的理論性、科學性及可操作性更強,對新學科及邊緣學科和電子出版物的容納,體現出了作為一個國家級的標準性分類法極大的適應能力和在編制過程中的前瞻性。

1.2.3 學術研究促使《中圖法》完善為標準本人們從圖書館最初誕生之時,就沒有停止過對它的研究和探索。從漢代劉向對圖書的研究,到清朝的《四庫全書》分為經、史、子、集,再到劉國鈞等前輩對近代圖書館學的研究,如何讓圖書文獻能合理地進行收集、整理、存貯,能為讀者利用圖書提供方便的檢索路徑,直到現代圖書館學研究,無一不是為了這一目的。從《中圖法》的編撰歷史我們不難看出,每一次大的修訂,必然伴隨著多年來在圖書館一線工作著的圖書館人對分類法的眾多探索和研究,也必然會引發一次研究。全國的圖書館學術期刊上,有關分類法研究的文章不時見諸其上,更不用說各地所辦的省級市級和特定讀者對象的刊物,修訂前的大型征求意見會、學術高端研討會,為每一次的類目增刪提供了有說服力的依據。

1.2.4 圖書館評估與資源共享的現實要求 自1995年以來,全國圖書館系統的評估工作每四年開展一次,其評估條件之一就是看是否使用《中圖法》作為類分圖書的標準本,不使用這一分類法便不得分。這一做法從圖書館自身統一標準的要求做起,限定了類分圖書所用分類法范本,客觀上也促成了《中圖法》在全國各公共系統圖書館的使用。處于現代信息無處不在、無所不包的時代,圖書資源共享也更加迫切地提到了各圖書館的議事日程,節省資金、整合圖書資源、節約讀者時間、異地借閱等圖書館學者多年來探討的問題,均包含了對圖書分類統一標準的要求,它對促進資源共享具有現實和深遠的意義。

1.2.5 國外同行的認同使其更具權威性《中圖法》以其立類準確、類目設置完善、類號運用合理、易于掌握和使用,贏得了國內圖書館界的認可,曾于1985年連同各種版本及輔助工具書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在同國外圖書分類法的比較中,雖然編制年代起步較晚,但發展很快,不僅系統地總結了我國分類法的編制經驗,而且還吸取了國外分類法的編制理論和技術,國內地位不容置疑,在國際上也占有相當的地位,曾被美國圖書館協會主持編制的《世界圖書館及情報機構百科全書》收入“世界九大分類法”詞條中。它的不斷進步和完善也為自身的發展和壯大奠定了基礎。

目前,《中圖法》已普遍應用于全國各類型的圖書館,國

內主要大犁書目、檢索刊物、機讀數據庫,《中國國家標準書號》、學術論文等都著錄《中圖法》分類號。

l.3 《中圖法》在學術論文管理中的應用

學術論文在刊物上的大量刊登,使得有效的論文管理更顯重要。為了實現學術論文學科屬性檢索的需要,要求所有在學術期刊上發表的文章都要標注《中圖法》分類號,利用《中圖法》分類號對期刊論文進行編輯管理,不但實現了圖書情報部門對學科檢索的要求,而且為學術研究、課題服務、讀者查詢提供了方便的途徑。各類圖書館還從自身實際出發,利用《中圖法》對各類博士、碩士論文進行科學管理,為龐大的學位論文找到了一個合適的歸屬。《中圖法》的衍生物還有一部重要的分類法,即《中國圖書資料分類法》(簡稱《資料法》),在圖書館的論文管理中也同樣扮演著重要角色。

2、超越文獻采ih-功能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

《總覽》的編制出版,與《中圖法》的使用推廣,都是圖書館學研究成果的典型代表,它們從不同的角度對圖書館學的理論體系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探索?!吨袌D法》為圖書館學專業領域開辟了全新的視角和規范的服務模式,而《總覽》則從圖書文獻采訪的角度全面涵蓋了各學科的核心期刊,它們互為依托、相互滲透,《總覽》的學科劃分,就是以《中圖法》為依據,對類目進行科學設置、變通處理的。兩者看起來皆是從圖書館的文獻工作入手進行研究,實則它們的功能已遠遠超出了自身使用的范圍。

2.1 《總覽》初始目的及沿革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期刊出版發行量迅速膨脹,即所謂的“文獻爆炸”,這是社會進步的反映,但也使得文獻工作者和文獻使用者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難。出版物的迅速增長與購買資金有限的矛盾,收藏量的劇增與收藏空間不足的矛盾,極大的文獻量與使用者(讀者)的有限精力、有限時間的矛盾等問題日趨尖銳,這些矛盾無時不出現在圖書館期刊工作的采購、典藏、管理、流通、閱覽以及期刊開發利用的一切環節之中。圖書情報部門和專業圖書館特別需要對學術期刊進行評價的參考工具,《總覽》即是為了適應各種類型和不同級別的圖書館采訪與收藏中文期刊而編制,同時也作為各個專業和不同讀者選擇閱讀中文期刊的參考依據。

1990年,由北京大學圖書館與北京高校期刊工作研究會共同發起了中文核心期刊研究工作,北京41所高校的200多位圖書館工作者參與了研究,運用文獻計量學的方法篩選、確認各學科的核心期刊。方法為載文量統計、文摘量統計、引文分析、綜合篩選和學科專家鑒定,最終確認各學科的核心期刊表,于1992年出版發行了第一版。隨著時間的推移,期刊質量和水平的變化以及學科的發展壯大,都會對核心期刊產生影響,為了使期刊評價結果更加符合客觀實際,1996年版和2000年版增加了新的評價指標,包括被索量統計、被摘量統計、被引量統計、載文量統計、被摘率統計和影響因子6個評價指標。繼1992、1996、2000年的三次出版之后,《總覽》于2004年出版了第四版,由7個評價指標組成,包括被索量、被摘量、被引量、它引量、影響因子、被摘率、獲獎或被重要檢索工具收錄。幾次版本的出版發行,都對評價指標進行了修改和增加,對期刊的評價方法力求做到客觀公正,采用多種方法將各領域有影響力的期刊收入其中,其學術價值、使用價值越來越高。

《總覽》的問世,猶如一枚石子投入水中,激起了千層波瀾。它對編輯出版領域的影響可謂巨大,各學術期刊編輯機構為了出精品、上檔次努力提高自身的編輯及出版水平,在稿件的編審、質量的把關上嚴格要求,想盡辦法吸引好稿源,對編校質量、報道的時效性以及刊物的印制質量、發行時效等指標都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要求,從學術、業務水平等各方面提升期刊的質量。如果期刊被評上核心期刊,那么他們就有可能吸引優質的稿件,而好的稿件又能進一步促進期刊質量的提高,如此又能吸引更多作者的優秀稿件,從而形成良性循環,期刊質量在這一過程中逐步提高,顯然《總覽》的標志性作用已為出版界所認同。

2.3 日益凸顯的科研管理評價作用

《總覽》已被許多圖書館和圖書情報部門用作選購中文期刊和讀者導讀的重要參考工具;被眾多重要的文獻數據庫用作選擇來源期刊的重要參考工具;被科研和人事管理部門用作對研究成果進行評價的重要參考工具;被高校和科研機構作為評定業務職稱和論文的標準和依據,它的科研管理功能和對期刊的評價作用越來越多地體現出來,這不僅緣于它順應時展和圖書館學界的需要,更在于其較為科學的編排篩選方法所選出的核心期刊在各個領域的領軍地位,雖然它的出版發行也在各界引起了極大的爭議。

2.4 引發核心期刊大討論

《總覽》的出版發行得到了全國圖書館界、期刊界、出版界、學術界的熱烈歡迎和充分肯定,是這一領域科研成果的一個杰出代表,在圖書情報界、學術研究和管理領域發揮了超常作用,產生了十分重要的影響。但從它出版發行之日至今,對其的爭論和褒貶從來都沒有停息過。

有人認為《總覽》過分夸大了其學術水平的評價效用,反而淡化了其文獻信息的篩選效用。一些科研管理和職稱評定部門,過分拘泥于形式,把的刊物是否列入《總覽》作為唯一的標準來判斷和評價論文的學術水平,這是不科學的;有人認為,設立核心期刊的初衷是為圖書情報部門優化館藏和指導閱讀服務,它應當具有一定的評價作用,但隨著核心期刊越來越多地進入學術評價體系,它的原始功能迅速異化,被廣泛運用于職稱評定、論文評獎、期刊評價等,演變成一種評價尺度,并與人們的切身利益緊密相聯,在核心期刊上發表的文章,以其高“含金量”被過多地功利化,核心期刊功能表現泛化;也有人認為,期刊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所刊文章的質量,建立在人為評估體系、操作方法和量化基礎上的《總覽》受多種因素的影響,不能全面評估學術論文的質量,因而也不可能是完善的,在無法避免專家本身的水平與傾向性等主觀因素時,應盡可能將這樣的不利影響降到最低。相反,也有人認為它為圖書情報部門在收集、遴選、典藏中文期刊、指導讀者閱讀高質量文獻方面提供了可信依據,在目前還沒有出臺其它更適合于科研成果評價的工具之前,《總覽》作為評價依據最為妥當,也最具有說服力。大專院校、科研單位采用《總覽》的核心期刊來評價有關人員的質量,科研工作者以在核心期刊上為奮斗目標,它還被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作為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選擇工作中的重要選刊之一,這些足以證明《總覽》的績效評價功能是客觀存在的,也是不容否定的。

第5篇

【關鍵詞】移動閱讀;創新服務;高校圖書館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創新服務就是給用戶提供不同于從前的嶄新內容和新穎服務。繼“云概念”和“微服務”之后,“大數據”時代的來臨引起了社會各學科領域學者和專家的密切關注。因需求而悄然興起的移動閱讀已成為高校圖書館新的服務模式,一道亮麗的“風景”。

移動閱讀,是指使用移動設備、終端進行的所有閱讀行為,依托互聯網絡提供高校圖書館讀者創新服務的一種方式,讀者用戶可以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充分利用高校圖書館資源。隨著品種繁多的移動設備的出現,越來越多的讀者將加入高校圖書館移動閱讀的陣營中。高校圖書館如何應對讀者移動閱讀需求,拓寬服務理念,提升創新服務已提到高校圖書館的發展日程。

1 移動閱讀的特點

手機、平板電腦、閱讀機等終端設備可借助飛速發展的無線通訊網絡方便快捷地為讀者提供信息資源的瀏覽、下載與互動。

1.1 廣泛性

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設備普及率極高。隨著移動閱讀設備的滋生、應用與普及,移動閱讀儼然成為閱讀方式的主流。

1.2 時效性

移動閱讀借助互聯網絡的平臺與圖書館完美聯通,隨時隨地把圖書館的信息、資源、服務提供給讀者,讓讀者足不出戶,可以獲取最新的資源。

1.3 延展性

傳統的高校圖書館局限于紙質圖書、期刊、文獻,讀者獲取資源受限于開館時間等諸多因素的制約,移動閱讀堪稱小小數字圖書館,利用互聯網這一載體使傳統圖書館得以拓展與延伸。

1.4 自主性

讀者可以通過移動閱讀這一方式,根據個人喜好與需求預約及定制資源,從而享受到圖書館人性化、個性化的貼心服務。

國外高校圖書館靈活運用多種移動閱讀服務方式,注重讀者體驗,給讀者提供更多選擇。國外一些數據庫供應商推出了移動版本的數據庫,與高校圖書館合作,可以“屏蔽”其他數據庫的干擾。提供平面電腦等多種移動設備,提供讀者個性化的特色創新服務。

國內高校圖書館移動閱讀模式起步晚,移動閱讀設備少,服務方式簡單,服務深度和互動性不強。移動閱讀服務內容多局限于圖書館概況、個人信息管理、資源檢索等服務,服務方式和內容單一,信息量有限,讀者歸屬感不高,用戶友好性差。屬于本館、本校的特色資源,如:特色館藏、有影響力的科研項目還保存在固定館室里,沒有更好地發揮作用,利用它的價值,讓它們“移動”起來。我館于2006年自建了我校博碩士論文庫,通過鏡像技術把論文的文摘鏈接到圖書館網站上,供全校讀者檢索與利用,這就是移動閱讀在我館創新服務的一個飛躍與進步。為了迎接我校本科教學審核評估,我館在學校資金緊張的情況下,在三個校區安放哥德閱讀機、報刊閱讀機等設備,引領讀者進入高校圖書館移動閱讀的大門。定期更新閱讀內容,為讀者提供便利的移動閱讀,并結合超星移動圖書館客戶端,實現閱讀與下載的完美結合。

2 影響高校圖書館移動閱讀工作發展的不利因素

2.1 高校重視程度不夠

高校圖書館在為高校教學、科研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作為高校的教輔單位,高校經費投入還是傾向于教學單位。價值昂貴的哥德機、報刊閱讀機、數據庫電子資源等移動閱讀設備及終端對于高校來說都是一筆不小的經費投入。資金因素的制約致使高校圖書館軟硬件環境建設進程緩慢,遠落后于高校環境建設的整體進程。

2.2 系統的理論指導和宏觀調控的缺乏

移動閱讀對于高校圖書館來說起步較晚,這方面的探索還處在“摸石頭過河”的起步階段,這方面的專業人才也是緊張缺乏。對于專業理論指導,對于移動閱讀與高校圖書館的接軌及宏觀調控也不系統。

2.3 創新服務理念的缺失

服務的創新一直是高校圖書館館員努力前進的動力。傳統的高校圖書館工作拘泥于書刊的借借還還,服務理念不“推陳出新”。如何讓高校圖書館更多的讀者能夠通過互聯網、移動設備進行移動閱讀,不僅讓讀者瀏覽高校圖書館的相關信息,還能夠提升高校圖書館的知名度,這是高校圖書館服務理念工作值得深入探討的事半功倍的問題。

2.4 維護監管力度的不完善

引進國內外先進移動閱讀設備及技術的同時,沒有深入學習研究設備及終端后期運行維護技術,沒有專業維護的人員,導致了設備的不正常運行及使用,軟硬件環境不相匹配。既浪費了資源,又浪費了資金。

3 推廣移動閱讀,提升高校圖書館創新服務的策略和措施

3.1 學習、借鑒先進經驗

國內高校圖書館移動閱讀大多只提供費用低廉、對技術要求不高的設備及服務終端,并未提供多種移動閱讀服務途徑。我們可以學習借鑒國外高校圖書館,嘗試在移動閱讀設備上,一方面提供讀者的閱讀空間,另一方面通過學科館員的參與,與讀者互動。在擴大移動閱讀服務面和服務內容專業化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移動閱讀服務的含金量。

3.2 整合館藏資源,完善移動閱讀平臺

高校圖書館擁有豐富的館藏資源,同時擁有過硬的圖書情報專業知識的優秀團隊,可以將資源優化重組,將不同學科的圖書、期刊、數據庫等分門別類,系統加工,提供各學科專業的研究導航,方便高校讀者的檢索及閱讀。針對高校不同讀者群,根據年齡、閱讀習慣等需求,研制、開發適合高校圖書館的移動閱讀服務系統,完善移動閱讀平臺。也可以充分發揮高校圖書館學科館員的積極性,開展學科定題跟蹤服務,將學科前沿信息、文獻以適當的形式提供給讀者在移動設備上閱讀。

3.3 加強通力合作,加大宣傳力度

館際合作,可以充分發揮各館資源的整體效益。使每所高校圖書館特色、珍貴的文獻資源得到更好的配置,將特色資源整合,保證特色資源的系統性、權威性,從而提高館藏質量,方便讀者利用。通過資源共享,實現高校圖書館館際合作,用最少的經費獲得最大的服務效益。加大高校圖書館對當前移動閱讀宣傳工作的開展,可以通過宣傳海報、問卷調查、宣傳手冊、新生入館教育、網站信息等形式滲透到每位高校讀者心中,有針對性地在移動閱讀方面滿足讀者的多種需求。

信息時代給移動閱讀在高校圖書館的發展帶來了新的生機,移動閱讀將成為高校圖書館的主流閱讀方式。圖書館要與時俱進,積極探索移動閱讀的新思路、新模式,新體驗,把4G時代的高校圖書館建成數字智慧型的圖書館,推廣移動閱讀,提升創新服務,完成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發展的里程碑式的革新。

【參考文獻】

[1]張秀華.3G網絡技術在圖書館服務領域的擴展應用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10(3):112-115.

[2]徐俊,曹霞.基于4G的移動圖書館服務模式的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13(6):141-144.

第6篇

關鍵詞:圖書館 信息資源 數字化 應用技術類院校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216(2015)07C-0087-02

為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發展規劃綱要》提出的“建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要求,各地區紛紛加強了應用技術類院校的建設,其中,數字化資源建設是制約此類院校發展建設的重點也是難點。據此,我區提出了“重點支持職業院校師資隊伍、數字化校園等建設,加快數字化專業課程體系和優質教學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構建面向學校教育,服務社會,開放型、數字型的新型職業教育網絡學習體系”。在此背景下,筆者對我區的高校圖書館數字資源建設進行了全面調查,基于對大量數據的分析整理對比,有針對性地對應用技術類院校圖書館信息資源數字化建設提出有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

一、全區普通高校圖書館資源數字化的基本現狀

根據2014年內蒙古教育廳公布的《2014高校統計名單》,我區現有普通高等本科院校15所、??圃盒?5所、廣播電視大學1所。筆者綜合運用多種方式進行調研,對其中具有代表性的15所本科院校、10所??圃盒5膱D書館數字資源建設進行統計分析。

(一)中文數據庫建設情況

號 數據庫名稱 學科類別 資源類型 圖書館

數量 所占

比例

1 中國知網 綜合 期刊 14 93%

2 百鏈云圖書館 綜合 檢索工具 13 87%

3 讀秀學術搜索 綜合 檢索工具 12 80%

4 書生之家 綜合 電子圖書 12 80%

5 萬方服務平臺 綜合 期刊+會議+專利+標準+科技報告 11 73%

6 銀符考試題庫 綜合 考試 9 60%

7 EPS全球統計數據/分析平臺 管理 事實 9 60%

8 職業全能培訓數據庫 愛迪克森 綜合 視頻資源 8 53%

9 E線圖情 管理 ― 7 46%

10 CSCD數據庫 綜合 文摘 6 40%

(二)外文數據庫建設情況

號 數據庫名稱 學科類別 資源類型 圖書館

數量 所占

比例

1 Springerlink 綜合 期刊 11 73%

2 Science (科學出版社) 綜合

3 EBSCOhost 綜合 期刊+報紙 10 67%

4 國道外文庫 綜合 期刊 9 60%

5 CALIS外文期刊網 綜合 期刊 8 54%

6 ACM(美國計算機學會)國際站計算機 電子/自動化 期刊+會議 8 54%

7 EI(工程索引) 綜合 摘要 7 46%

8 Wiley(含AGU)電子期刊全文數據庫 綜合 期刊 7 46%

9 RSC(英國皇家化學學會)生命科學 化學/

環境 期刊 6 40%

10 ISI(包含SCI、SSCI、ISTP、JCR)數據庫 綜合 ― 6 40%

(三)自建數據庫情況

院校名稱 數據庫名稱

內蒙古大學 蒙古文信息網;中國蒙文期刊網;蒙古文學特色庫;生命科學特色庫;內蒙古大學文庫;蒙古文文獻計算機管理集成系統、特藏、古籍等。

內蒙古工業大學 博碩士學位論文提交系統;逸夫圖書館;隨書光盤系統。

內蒙古農業大學 國內外草原與草地信息資源數據庫;農科特色資源共享數據庫;學位論文數據庫等。

內蒙古醫科大學 蒙醫藥相關文獻數據庫(漢文)(蒙文);2014醫科大學職業全能培訓庫。

內蒙古科技大學 稀土專題特殊數據庫;移動圖書館應用系統等。

內蒙古民族大學 民大文庫本校碩士學位論文庫;蒙古文數字圖書館建設;科爾沁文化研究。

內蒙古財經大學 內蒙古財經大學碩士論文授權提交系統;大成老舊刊全文數據庫等。

赤峰學院 網上免費資源;隨書光盤庫;紅山文化研究等。

呼倫貝爾學院 “三少”民族文獻數據庫;高等教育學文獻數據庫。

呼和浩特民族學院 民族教育研究學術交流平臺。

二、應用技術類院校數字化圖書館建設應把握的原則

(一)滿足實際需求的原則

數字化圖書館的建設應該以滿足讀者實際需要為原則,合理安排館藏資源,實現學科館員全程化服務、實習實訓過程中經驗累積及時以數字形式保存以便指導生產實踐。所以應該把使用者的實際需要作為建館的重要原則,保證數字化圖書館能夠發揮實質的作用。

(二)體現自身特色的原則

針對應用技術院校,可以發展特色資源,使其成為館內有競爭力的部分。例如,在內容上,可以選取一些應用技術院類特校有的項目和題目資源,結合本地經濟發展特點,建立完整的數字化資源體系,實現熟練掌握優勢,達到資源共享的目的,讓應用技術院校圖書館能夠最大限度地體現自身的特色價值。

(三)保證信息資源利用效率原則

建設數字化圖書館,首先應該考慮數字化圖書館能否提高資源利用和服務的效率。首先,應該建立完整的資源查找系統,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使數字化圖書館能夠為讀者帶來更多的方便;同時也要注意圖書館的服務,充分發揮其對于利用館內資源的幫助作用。如嵌入式學科館員服務、閱讀推廣等。

三、應用技術院校數字化圖書館建設的方法和途徑

(一)采取多種模式借力發展

我區職業教育信息化途徑:“政府政策支持,企業參與建設運行,學校長期使用,政府(學校)購買服務。”可以采取政府模式和企業模式相結合的方式加強信息資源建設。

政府模式,即政府(學校)購買服務,學校長期使用。近幾年興起的線上公開課程MOOCS(慕課),加快了信息資源數字化發展。例如:國家精品課程資源網大型信息資源數字化平臺建設。江西高校課程資源共享管理中心和江西高校課程資源共享聯盟日前成立,實現優質視頻網絡課程共享與學分認可。我區高職院校大都共享了國家精品課程資源網,供高校學生學習。

企業模式,即政府政策支持,企業參與建設運行。例如,超星、新東方等數據庫開發商參與學校數字圖書館建設(移動手機圖書館等);圖書館利用教育資源共享平臺參與企業的專業技能培訓,實習實訓。

(二)優化資源提高服務水平

加強信息資源的收集、整理和開發,豐富信息儲存方式,增加資源利用手段。通過優化館藏資源,對流通數據進行收集、整理、統計,建立完整的檢索系統,學科導航,保證數字化圖書館資源的全面性。同時及時把本學院的研究成果等錄入圖書館,形成獨特的參考資料庫,為后續自建特色數據庫作準備。還要與優質的教育信息化平臺并軌,將海量信息資源存儲于云計算內。

綜上所述,應用技術院校建設數字化圖書館,是一條創新改革之路。我們應立足民族地區實際,以信息化手段推動高等應用技術教育發展,走出一條有特色的民族地區教育信息化發展之路。

參考文獻:

第7篇

關鍵詞:數字圖書館;高校;館員;讀者服務

作者簡介:鄧慧穎(1984-),女,福建永安人,福建農林大學圖書館,助理館員;鄒武(1974-),男,福建順昌人,福建農林大學圖書館,館員。(福建 福州 350002)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3)10-0224-02

“數字圖書館”源于1993年美國的國家科學基金會、國防部尖端研究項目機構、航空與太空總署聯合發起的數字圖書館創始工程。迄今為止,數字圖書館尚未有明確定義,常與“電子圖書館”和“虛擬圖書館”等術語交替使用。[1]廣義的數字圖書館不受時空限制,是超大規模的知識信息儲存和服務系統,涉及信息資源加工、存儲、檢索、傳輸和利用的全過程;狹義的數字圖書館是指通過積累數字化公共知識信息資源并為社會提供有效公益服務的場所或機構。[2]數字圖書館時代圖書館館員將成為信息資源的管理者、信息分析的組織者、信息提供與傳播者、信息利用的導航者、信息知識的教育者。[3]根據數字圖書館機制的范式演變,[4]我國高校圖書館目前主要處于第一代數字圖書館階段,并逐步邁進第二代數字圖書館階段。本文針對現階段高校圖書館在讀者服務方面所面臨的挑戰,提出切實可行的應對措施以指導高校圖書館讀者服務工作。

一、數字圖書館時代高校圖書館讀者服務面臨的挑戰

1.傳統圖書館與數字圖書館的銜接

我國圖書館已具備紙質資源數字化的功能,但紙質書籍在傳統教學模式中仍具有重要作用,傳統圖書館與數字圖書館銜接尤為重要。傳統圖書館通過《中國圖書館分類法》整理并歸檔書籍,難以體現各學科的層次性與知識的系統性,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因此,學科館員肩負著信息分析組織的責任,館員有必要對各專業脈絡進行綜合研究,并通過適當的平臺傳遞給學生。

2.數字資源的高效檢索

網絡時代知識數量的增長快且多,數字資源的檢索更應該有的放矢,文獻高效檢索已成為學生必不可少的技能。館員擔負著提高學生信息檢索能力及推廣期刊文獻評價相關知識的艱巨任務。目前,我國大多數高校已將信息檢索課列為必修課或選修課,而課堂教學主要教授文獻檢索基本知識,學生對數據庫個性化檢索及外文文摘型數據庫的使用缺乏足夠了解,迫切需要圖書館進行數據庫宣傳并指導學生高效檢索。

3.文獻共建共享平臺的充分利用

鑒于高校購買數據庫資源的花費不斷增長,[5,6]諸多地區已陸續構建了文獻信息資源共建共享平臺,師生可充分享受文獻提供、文獻傳遞、館際互借、聯合借閱等信息資源“一站式”服務,有效促進科技文獻信息資源的高效配置和綜合利用。圖書館面臨宣傳共建共享平臺眾多數據庫的嚴峻挑戰,館員應加快提高自身素質,努力扮演好信息提供與傳播者的重要角色。

4.中文聯機檢索的實現

實現中文聯機檢索已成為我國圖書情報部門面臨的重大挑戰。目前,中文電子期刊資源主要由“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簡稱“萬方”)、“中國知網”(簡稱“CNKI”)、“維普資訊”(簡稱“維普”)三大商業數據庫提供,以“中國科技論文在線”為補充;學位論文、會議論文主要在萬方及CNKI中檢索;專利可在國家知識產權局官方網站獲得;成果主要通過萬方、CNKI、“中國科技成果網”及地方成果網等檢索獲取。文獻檢索平臺不一致,需要消耗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除重復結果,給用戶造成了很大的不便。因此,有待借鑒DIALOG、STN等國際聯機檢索系統,加快實現中文聯機檢索,旨在進一步提升國家科技創新競爭力。

5.個性化信息服務

個性化信息服務已成為數字圖書館發展趨勢之一。部分外文數據庫開發了個人數字圖書館功能,如ISI Web of Knowledge平臺的個人圖書館,其可通過定題服務及引用提醒進行引文跟蹤,進行個性化學科跟蹤服務。然而,現階段個人數字圖書館服務平臺存在著穩定性差、響應速度慢、安全系數低、操作繁雜及缺乏忠誠、穩定、積極貢獻的用戶群等問題,[7]個人數字圖書館的推廣使用仍需長期努力。

二、現階段的可行性措施

高校圖書館讀者服務的重心逐漸從傳遞館藏資源轉向文獻資源的組織、分析與利用。針對高校圖書館讀者服務的現狀,提出了相應措施以充分發揮圖書館的作用。

1.建立信息專員制度,完善各專業知識脈絡體系

對各專業脈絡進行綜合分析,需要加強館員與各學院信息專員的溝通與互動,完善各專業知識脈絡體系。此外,針對專業知識脈絡推薦各門課程教科書及參考工具書,為學生提供更直接的專業指導,如自然科學類以中國科學出版社出版的書籍為權威書籍,學科發展史可有效指導學生學習該學科等。其中,專業脈絡體系的宣傳主要通過指南手冊、網絡、公告及圖書館自動化集成系統等進行宣傳。目前,已開發出上海交通大學的Answer Web、國防科技大學的自動問題回答子系統、清華大學的遠程答疑系統等答疑系統,[9]答疑系統的不斷改進為學生遠程學習提供了有力平臺。學科館員通過學生點擊率,推薦學生感興趣專業的專業脈絡,遠程答疑系統亦可作為輔助學習的手段,解決學習過程中產生的疑難問題。[8]學科館員通過宣傳專業知識脈絡體系并推薦參考書目可更好地引導學生學習,不僅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還有助于充分、深度利用紙質資源。

2.通過學科服務宣傳數據庫,提高數字資源的利用率

高校數字資源尚未得到充分利用。[5,6]調查顯示,福建農林大學本科生主要通過“簡單檢索”進行國內數據庫文獻檢索,對數據庫個性化檢索缺乏了解;研究生對外文需求較大,但主要從全文數據庫獲取文獻,而對文摘型數據庫缺乏了解,導致文摘型數據庫利用率較低。因此,非常有必要對學生進行館藏資源的宣傳和數據庫使用培訓。通過學科服務宣傳數據庫已成為宣傳數字資源的有效手段。[7-9]

目前學校尚未建立聯機檢索平臺,需要參考咨詢館員對本科生進行的中文數據庫個性化檢索的培訓。主要涉及數據庫的選擇及數據庫個性化檢索功能,個性化檢索培訓可有效提高學生的檢索效率。對于外文文摘型數據庫,應該加大宣傳強度,擬采用以下三個途徑:針對各專業選擇相應課題制作模板,將各個數據庫“help”里的功能繪制成動畫效果圖,制成動畫宣傳文摘型數據庫,使數據庫檢索易于上手;在博碩士論文選題時,加強宣傳數據庫檢索技巧,讓學生充分了解數據庫優勢;舉辦關于“高效使用文摘型數據庫”等競賽活動,寓學于樂,提高數據庫使用效率。

3.授之以漁,傳授文獻檢索技術

數字圖書館時代,教授學生文獻資源高效檢索技術已成為館員工作的重中之重。由于采用自然語言進行文獻檢索存在一定難度,目前主要采用字或詞進行檢索,這就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文獻檢索技術,保證檢索的查全率與查準率。此外,掌握文獻評價基礎知識,可更有效地選擇所需文獻。

以中文檢索為例,中文檢索以詞為主要語義單位,筆者認為應在按詞檢索的基礎上進行按字檢索,如檢索“鰻鱺”的相關文獻,可選取“鰻”和“鱔”兩字進行補充檢索。按詞檢索需要在理解的基礎上推導出同義詞,需要具有相應的專業背景,檢索的復雜性及難度相對較大。因此,檢索過程中需充分使用搜索引擎、數據庫中的高頻詞及綜述文獻上的規范詞進行檢索,如“筍干”在百度百科上可查出其另一個名稱為“玉蘭片”,“烏龍茶”在百度百科及CNKI概念知識元庫中查出又叫“青茶”、“半發酵茶”、“不完全發酵茶”等。此外,由于不同的譯者在措辭上存在差異,應多留意外來詞的譯寫變化。

以國際聯機檢索為例,國際聯機檢索系統主要采用英文進行檢索。英文檢索中字與詞合一,同義處理主要是單詞的詞性變化,檢索時應把握詞根,合理使用截詞符。譬如“蛋白互作”中的“互作”可用interact、interaction、interacts、interacted等4種形式表示,DIALOG聯機檢索以詞根“interact?”進行檢索。另外,恰當運用位置算符可提高檢索效率,如需檢出水稻上矮縮病毒的相關文獻,DIALOG檢索時可采用rice(3w)dwarf()virus or rice(3w)stunt()virus檢索出水稻矮縮病毒、水稻黑條矮縮病毒、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毒、水稻瘤矮病病毒、水稻齒葉矮縮病毒、水稻簇矮病毒等矮縮病毒等。

檢索出的中英文文獻數量較大,很有必要了解文獻評價的基本知識。中文期刊主要采用《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及《中文核心期刊目錄總覽》進行文獻影響力評價;英文檢索主要依據SSCI、SCI影響因子及EI、ISTP等權威檢索工具的收錄情況進行評價。

三、展望

數字圖書館是傳統圖書館在信息時代的發展,數字圖書館建設是以螺旋方式逐步深化、繼承發展的過程。[10]數字圖書館與傳統圖書館的銜接尤為重要,有必要對各專業的知識脈絡進行綜合研究并推薦課程參考書目,通過指南手冊、網絡、公告及圖書館自動化集成系統等渠道傳遞給學生。隨著各地區乃至全國范圍內圖書館實現資源共建共享,豐富的數據庫資源迫切需要館員通過網絡手段及學科館員學科服務對數據庫的選擇、文獻檢索技術及文獻評價知識進行宣傳,從而有效提高數字資源的利用率及學生的信息檢索能力。

參考文獻:

[1]孟廣均.國外圖書館學情報學最新理論與實踐研究[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3-5.

[2]程建民.淺談新型綜合性大學圖書館的數字化管理[J].科技信息,2008,(31):294.

[3]汪冰.數字圖書館:定義影響和相關問題[J].中國圖書館學報,1998,24(6):9-17.

[4]張曉林.數字圖書館機制的范式演變及其挑戰[J].中國圖書館學報,2001,22(6):3-17.

[5]伍茂戎,張婷,周茁.農業高校圖書館外文文獻利用率探析[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0,(6):9-12.

[6]曹君,王菁.提高外文電子資源利用率的對策[J].情報探索,2010,(3):57-59.

[7]李春旺,李廣建.學科館員制度范式演變及其挑戰[J].中國圖書館學報,2005,31(3):51-54.

[8]趙繼海,史國祥.數字圖書館的用戶管理與服務[J].情報學報,2001,20(2):224-231.

第8篇

關鍵詞:數字參考咨詢;服務;質量;評價

安徽理工大學青年科學研究基金,基金號:基金號QN201548

1 圖書館數字參考咨詢服務質量評價的現狀

數字參考咨詢也稱為虛擬參考咨詢、電子參考咨詢、遠程參考咨詢、網絡參考咨詢、在線參考咨詢。[1] 20 世紀 90 年代后期,國外對數字參考咨詢服務的質量評價研究已初具規模,比較有影響的評價方法和體系主要有美國SERVQUAL服務質量評估模式、 LibQuAL+模式、美國“AskA 虛擬參考咨詢臺協會”的質量評估標準等。我國的數字參考咨詢正處于起步階段,但有學者一直致力于這方面的研究,并初見成果。最具代表性的是國家科學數字圖書館分布式參考咨詢服務系統(CS-DL-DRD) 制定的《服務質量控制與評價方案》,從系統使用、服務水平、咨詢隊伍、用戶滿意度方面評價服務的質量狀況。[2]該評估體系奠定了國內參考咨詢服務質量評估的理論基礎。

與國外數字參考咨詢服務質量研究和現狀相比較,我國圖書館特別是高校圖書館還存在著較多問題和一定差距。首先,服務方式單一化,數字參考咨詢服務形式比較簡單,只采用E-mail、Web form、FAQS等,而國外的數字參考咨詢則逐步向實時服務和協作式服務發展,表單設計內容就有十幾項。其次,服務內容和服務過程不規范,國外參考咨詢服務的質量都有嚴格的控制標準,而國內往往更多依賴于參考館員本身的素質。第三,參考咨詢館員服務技能有待提高。參考咨詢服務質量水平與參考館員本身素質息息相關,館員大多具備圖書情報方面的相關知識而缺少專業知識背景,也就是學科館員相對缺少,嚴重制約了咨詢服務的發展。第四,服務政策不規范,國外圖書館一般會在其網站主頁有明確的服務政策聲明,對讀者的隱私保護、參考館員服務范圍及行為準則都有規范性描述,而我國高校圖書館對參考咨詢服務政策的制定并沒有明朗化??傊覈鴶底謪⒖甲稍兎者€沒有建立起配套的控制標準規范,更加缺乏真正的實踐應用,因此,如何規范控制數字化參考咨詢服務質量非常有必要。

基于對國內外數字參考咨詢服務質量規范控制的考察研究,分別從服務產出、服務過程、服務保障三方面對圖書館DRS的質量體系進行構建,以期為讀者提供更好的服務。

2 圖書館數字參考咨詢服務質量控制評價體系

2.1 服務產出

用戶利用圖書館的DRS,目的在于解決自己的信息需求,此方面的需求包括即時性參考提問、研究性提問、圖書館利用方面的提問等,針對這些問題,答復內容要準確、客觀、及時及具有指導性,答復語言要禮貌、清晰、規范。[3]

服務產出質量主要集中在兩方面:答案回復的形式和情況。答案回復形式主要包括是否有問候語、是否有重復的問題、是否有答案、是否有參考源、是否有結束語與致謝、是否有簽名;答案回復情況主要包括答復時間、答復內容、用戶滿意度評價等。

2.2 服務過程

數字參考咨詢的本質是滿足用戶的信息需求,而達到這個目的的手段就是與用戶進行數字化信息虛擬交流。因此,數字參考咨詢服務與傳統參考咨詢服務最顯著的區別就是服務形式的改變,服務手段、技術資源的數字化可以不受時空限制地為用戶帶來個性化幫助,為用戶帶來最大信息價值。數字參考咨詢是在網絡環境下采用虛擬交流的方式為用戶提供便易性的服務,因此具有強烈的技術相關性。而虛擬交流和相關技術內在變化、多樣復雜的特性會直接影響到服務過程高效與否、是否服務易用、是否友好交流、服務經濟性和可靠性等。因此,服務方便易用、經濟、可靠成為服務過程質量的重要特征。此外,咨詢館員的服務態度和交流風格以及對用戶個性化需求的關注也非常重要,這就要求參考館員具有一定的學術專業背景和交互能力。

服務過程主要包括兩個方面:服務方式和參考咨詢館員。服務方式多種多樣,主要有以下幾種:web表單、Email、頻交流、電話、實時聊天、實時咨詢、知識庫、問題庫等。參考咨詢館員的層次和類別以及如何進行選擇也有以下幾種:按自身需求不同在專家庫里搜索適合的具有相關專業背景的專家;根據專家導航選擇咨詢專家;自主選擇成員館的專家;按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分類的專家;按學科及職稱分類的咨詢專家;按理、工、農、醫分類的咨詢專家等。

2.3 服務保障

數字參考咨詢服務的高效開展必須有保障性資源做后盾,本文沒有一一列舉,僅從用戶角度出發選擇了服務政策這項內容進行分析。公開透明的服務政策直接影響著用戶對服務的期望和使用,最終會影響到對服務質量的滿意度評價。服務政策主要包括四個方面:服務對象、服務內容、服務時間、隱私保護。服務對象一般是上網用戶或者針對特殊群體(教育群體、科研團隊等);服務內容有:全文檢索服務和路徑指導、學科文獻信息指引、科技信息檢索和策略指導、網絡導航、目錄查詢、目次瀏覽、遠程文獻傳遞服務等;服務時間(每周有幾個工作日及工作日內的工作時長);隱私保護,對個人隱私的保護直接關系到用戶對數字參考咨詢的信任和滿意度評價。

本文提出的評價指標體系從數字參考咨詢的服務產出、服務過程、服務保障三個層面進行了詳細闡述,較為全面,操作性強。但是,實施此評價標準還要綜合考慮參考咨詢服務具體環境,根據環境的變化調節某項或多項評價因素。

參考文獻

[1]孫芳,論圖書館數字參考咨詢服務中的網絡參考源管理,圖書情報工作,2005,(49):9,51-55

第9篇

[關鍵詞] 優質信息服務 服務模式 服務的途徑與方法

知識經濟對圖書館的猛烈沖擊,信息化、網絡化和數字化的快速發展,用戶渴望從圖書館獲得多樣化、高質量的服務以滿足自己的信息需求,面對現實的壓力,圖書館將如何竭盡全力最大限度地獲取、挖掘、利用和傳播多樣化、高效、高質量的信息?將如何為讀者提供獲取準確、快捷的信息的友好共享平臺?本文從分析本館信息服務的現狀出發,簡單介紹了本館凸出信息服務策略,提升服務能力行之有效的辦法和措施。

一、信息服務的現狀

海量信息的快速發展,高素質的用戶渴望從高校圖書館快速地獲得深層次、個性化的專題服務以滿足教學、科研的需求。但近年來,本高校圖書館在信息服務方面創新力度不夠,主要表現在:信息資源欠豐富,信息環境較差;較大部分信息服務人員缺乏信息服務的時效觀念,信息能力不強,采用單一、被動的信息服務方式;信息服務對現代化技術運用方面缺少主動創新性,網絡的利用不充分;缺少有效的資源宣傳手段,宣傳不到位,資源的利用率不高;高校圖書館之間缺少必要的聯系與協作,沒有有效的共建共享機制。上述信息服務的缺陷充分說明了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急需改進。確立優質信息服務模式的理念和策略,已經勢在必行。

二、豐富、擴大信息資源體系

為了滿足不斷增長的教學、科研和市場經濟對文獻信息的需要,我館僅兩年來克服重重困難,下定決心豐富、擴大自己賴以服務的物質基礎,投入大量資金進行圖書館建設。(1)購買和引進資源。根據本院學科專業設置的具體情況購買資源,不斷完善館藏資源體系;(2)自建資源。結合學校重點學科的研究方向,整合館內已有資源,建立相關的專題數據庫;(3)網絡資源的固化。利用各種搜索引擎在Internet上查找各類相關信息,將檢索到的有用信息,有針對性地加以分析、綜合、歸類,形成圖書館自身的館藏資源,以網頁或數據庫的形式給讀者;(4)和院系合作共同開發建設數據庫,將本校的特色資源整合到圖書館,使圖書館真正成為全校的信息服務中心;(5)與市圖書館或柳州市其他高校圖書館合作共建共享資源。通過以上途徑來完成圖書館信息資源服務體系的構建。2005年之前,我館沒有一臺電腦查詢機,后來從系部收集40多臺閑置電腦,安裝在各書庫里,大大地方便了讀者檢索查詢。我館由原來的館藏文獻資源總量50多萬冊(件)增加到現在的175.33萬冊(件),自建院主要課程參考書目數據庫,院專家、學者的優秀科研論文及專著和院優秀畢業設計(論文)數據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04版數據庫,萬方數據資源系統及博碩士論文全文數據庫,人大復印報刊資料全文數據庫,書生電子圖書、超星電子圖書等多個鏡像站,購買了維普科技期刊全文數據庫、Springer電子期刊全文數據庫、EBSCO學術期刊集成全文數據庫和商業資源電子文獻數據庫、Elsevier SDOS電子期刊全文數據庫的網絡使用權。實體館藏與虛擬館藏相結合,形成統一的信息資源服務體系,為圖書館的優質信息服務提供資源保障。

三、努力提高信息服務的能力

高校圖書館置身于高校這樣的大環境中,面對的都是高素質群體,必須改進傳統的服務方式與手段,提供高效、高質量的信息服務來滿足他們的需求,而服務人員的素質是提高信息服務能力的唯一關鍵。迫使高校圖書館必須不斷引進高素質的人才,加強現有專業人才的培訓。如:我館近年來引進了三位研究生和一個副研究員,充實了本館的有限的人力資源;在館內實行崗位聘任制,設立高級參考咨詢崗,吸引有深厚的圖書情報學知識,并且具有一定的學科背景、或對某一學科有較深入的研究,并具有一定的計算機操作水平和較高的外語水平的高素質的人才來勝任。這樣為圖書館開展以綜述、評論,學術動態分析等三次文獻為核心的高級咨詢服務提供了人員保障;另外本館還主動與本校的專家學者聯系,聘請他們為兼職的名譽學科館員,極大地提高了信息咨詢的質量,為咨詢解答提供了更好的幫助,還能對我們的采訪提出建議,使圖書館的服務更加貼近讀者,無形中擴大了圖書館的影響。另外對現有專業人才的培訓的方式多種多樣。如:請專家來館進行專門的業務知識培訓;組織部門主任去一些重點大學的圖書館參觀學習,了解外界的情況,開闊視野,增強業務能力;或組織全館人員與桂林電子科技大學等其它館進行交流,從而直接獲取、借鑒信息服務的經驗;安排一周一次的業務學習,上課的同行、專家博覽群書,精心準備,有的指導我們系統地學習有關圖書館業務工作的基礎理論知識:如王鳳翠的《中文圖書分編基本知識》;有的指導我們怎樣提高業務工作能力:如戚敏的《計算機檢索技術及檢索策略》;有的感覺到了本館業務工作中的被忽略部分――考研讀者的服務工作,嘗試性地提出了解決被忽略問題的技巧和方法:如羅小芬的《我院圖書館如何為學生提供考研信息服務》;有的已經深入到學科領域中,把我們引向了學術研究的前沿陣地:如石德萬的《基于文獻計量學的學科熱點和核心的調查方法》;有的從工作的實際出發,分析和探究本部門工作中存在的困惑,醞釀著解決現代書庫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的方法:如本人的《如何構建網絡環境下的書庫管理與讀者借閱服務的和諧平臺》;有的把我們從單一的收集、傳播信息的行業引向了交叉學科――心理學,昭示了心理學在圖書館工作的重要作用:如陳嵐的《心理學在圖書館服務中的運用》;有的運用溝通方式與讀者融合在一起,提升人性化服務工作的質量:如韋永芬的《溝通語言在讀者服務中運用》。聰明的聽者悄悄地用別人的智慧填充自己的大腦。不知不覺地掌握了較多的圖書館學的理論基礎知識,感受到交叉學科――心理學已經深入到圖書館的業務工作中, 清醒地認識到只有潛心于本職工作中,才能找到工作中的存在的偏差問題,才會用心去研究、探討良好的工作方式、方法,提高為讀者服務的水平。聽完課后,館領導簡短的品評,拓寬了我們所探討的有限的學術領域;指正了我們講課內容中的不足和錯誤;使我們明白了許多不明白的問題。把業務課變成互講互學課,大家相互交流、共同探討特色服務的理論、實踐及規律。通過一年的業務學習,圖書館的服務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四、拓展信息服務的模式

1.面向社會,提高服務效益

在當今信息社會環境下, 高校圖書館參與信息市場的競爭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一是有著豐富的館藏資源,可滿足市場對各學科信息產品的需求;二是有著扎實理論基礎和專業技能的情報人員,他們可迅速準確地查找用戶所需的信息,并對這些雜亂無章的信息進行加工整理、分析判斷生產出信息量高的產品;三是有著現代化的技術設備處理信息的手段,為信息服務提供了物質基礎。圖書館為了更好地發揮信息資源的職能作用,必須不斷地開拓創新服務領域。在美國許多大學圖書館,為了加強圖書館與校內外的聯系,完善服務功能,先后設立了“館外主動服務圖書館員”,館員走出圖書館, 主動積極地為讀者服務。廣西工學院作為山清水秀的工業柳州的惟一一所本科院校,在做好本校教學科研服務的基礎上,本館的“學科館員”們主動面向社會,走進企業,利用圖書館的信息資源,用自己的專長,為企業助一臂之力。如參考咨詢部的館員們主動為柳鋼、柳汽 、五菱、柳工等企業的業務經理和銷售經理提供一系列相關的信息服務。如:記錄用戶的需求信息,進行需求分析、資源組織、服務設計、服務集成、用戶咨詢、用戶培訓、為其提供信息產品或與之有關的信息產品的主動推送服務,這樣既開發了本館信息資源的潛力,也為圖書館提高了社會效益。

2.個性化服務模式

在網絡化時代,人們對信息的需求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征,個性化信息服務是指能夠滿足用戶的個人信息需求的一種服務。圖書館提供的個性化信息服務具有雙重含義:顯性含義和隱性含義。顯性含義是指根據個性化的用戶提供個性化的信息服務,即服務的針對性;隱性含義是指圖書館提供的個性化信息服務并不停留在用戶所需要的直接信息上,而是同時提供相關信息,這些信息是用戶可能需要但其還沒有意識到的,可以說這是服務的拓展性。目前,在個性化信息服務中應用最多的是網絡推送技術,主要采用頻道式推送和郵件式推送形式。早在1998年,美國康奈爾大學圖書館就開發了網絡個性化服務平臺Mylibrary系統,提供個性化鏈接和個性化更新服務。我館也結合實際開展一些個性化服務,如流通部特設參考館員,深入到一線的科研人員中,建立專家庫,了解他們正在研究的課題以及所需紙質性參考書,然后在圖書館書目查詢系統中幫助查詢,并同時提供一些相關參考書目,一并發送到用戶的電子郵箱里供用戶選用,如果用戶一時忙得抽不出時間來圖書館借書,我們的參考館員可以送書上門。參考咨詢部根據需要安排專人有針對性地對各系部開展一系列的信息服務工作。如主動與科研人員直接聯系,了解課題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的提供全面、完整、系統的信息資料,結合本課題進行科技查新、定題服務或專題跟蹤服務,提供以二、三次為主的文獻,為教學與科研提供必要的資料保障,縮短科研人員的資料準備過程,提高科研人員對圖書館的利用率,加快了科技創新的進程。

3.精品化服務模式

因特網已經構成了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信息資源系統,信息資源多以數據庫、超文本、多媒體等電子形式存在,其種類繁多,內容廣泛。與此同時也產生了一個不容忽視的信息環境惡化問題:網上信息泛濫,魚龍混雜,信息污染現象特別嚴重,這無形中增加了用戶獲取信息知識的難度,延長了用戶獲取信息的時間。信息環境的深度惡化,嚴重地影響了用戶的信息需求,更嚴重的挫傷了用戶利用圖書館信息資源的興趣,因而圖書館必須采取措施降低用戶的時間成本,使用戶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最有價值的信息,這就需要圖書館員對網絡信息資源進行篩選、分類、去偽存真,提高瀏覽信息的濃度,以精品化的服務打動用戶,從而產生名牌效應。本館針對用戶對信息的需求,加強對文獻信息進行分析、綜合、排序與濃縮,從中提煉出有一定參考價值的文獻信息,為用戶提供優質快捷的信息服務;廣、快、精、準地傳遞文獻信息;并開展一些有目的、有計劃、有針對性的精品化服務,從而真正使用戶達到滿意。

4.創新教育服務模式

創新教育服務簡單地說讓讀者在利用圖書館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培養用戶使用圖書館資源的技能,并逐漸地擴展和完善用戶的知識結構體系,從而激發用戶的創新欲望、開啟用戶的創新意識的一種新型服務模式。圖書館是集休閑、學習、科研和教育的陣地,傳統的用戶培訓一般是指圖書館簡介、電子資源的管理與利用等簡單的單向式灌輸培訓服務,讀者少有機會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數字時代為適應圖書館信息服務發展,為激發讀者的創新思維提供了一個新的友好平臺。新型的藏書排架模式,讓用戶更容易找到創新服務的感覺,新型的優質服務模式,激發用戶探求知識創新的樂趣,創新教育服務內容廣泛,從圖書館的物理氛圍,到虛擬的網絡空間,應形成一個立體的服務網絡,盡可能成為讀者開拓思維的場所,實現引導創新服務的空間,極大地激發讀者的創新熱情。

五、結語

在自動化、網絡化、數字化日新月異的時代,,高校圖書館要認清時代賦予的重任,勇敢地面對新的需求的挑戰,把握機遇,不斷加強和完善自身的建設,充分發揮信息資源中心和知識傳播中心的能動作用,勇于開拓、創新數字時代信息服務的新模式。

參考文獻:

[1]王悅:新信息環境下圖書館的個性化信息服務芻議[J].圖書情報工作,2002,(8):17-21

[2]程亞男:圖書館服務新論[J].圖書館,2000,(3):5-7

[3]孫建蘅:高校網絡信息資源的有效開發[J].情報資料工作,2004,(4):52-53

[4]高婭梅:淺議計算機網絡對高校圖書館的影響[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04,(1):6l-62

相關文章
相關期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九九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 乱人伦中文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 国产亚洲精品成人久久网站 | 丁香花影院 | 天堂av2017男人的天堂 | 精品久久久久不卡无毒 | 精品福利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亚洲春色在线 | 婷婷丁香五月中文字幕 | 国产第一页在线观看 | 久久精品国产福利国产琪琪 | 欧美综合自拍亚洲综合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专区 |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专区 | 美女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 热久久视久久精品18国产 | 国产精品久久九九 |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一区 | 奇米第一色 | 成人在线观看国产 | 斗破苍穹扑飞漫画 |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激情 | 99在线观看国产 |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 | 成人小视频免费 | 99国产在线播放 | 成人免费黄色小视频 | 99色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激情 | 四虎精品永久在线网址 | 极品美女一级毛片 | 日韩精品首页 |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影视riav | 免费永久观看美女视频网站网址 | 四虎影永久在线观看网址 | 久久99九九精品免费 | 奇米777888 | 色中色在线视频 | 97se在线观看 |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不卡 | 免费一级国产生活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