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07 15:58:15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急診分診方法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中圖分類號] R541.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3)12-213-02
心血管急診患者具有發病急、病情變化快的特點,并且疾病具有較高不可預測性和隨機性,因此必須要抓緊時間對其進行治療,提供治療效果[1]。本研究就我院68例心血管急診患者為例,對其臨床治療方法進行分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在我院進行治療的68例心血管急診患者,其中男38例,女30例,年齡22~77歲,平均(49.2±3.6)歲;體重39~75 kg,平均(58.1±2.6)kg。39例患者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心臟病伴急性心肌梗死,19例患者為二尖瓣置換術后人工瓣失功急性左心衰,10例患者為馬凡氏綜合征急性左心衰。隨機將這些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每組34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方面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治療,依據患者的病情變化給予其調整血壓、改善心功能、營養心肌等治療,同時對其并發癥進行積極的處理,并督促患者臥床休息;觀察組患者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采用復方丹參注射液(廣東省博羅先鋒藥業集團有限公司,Z44021269)和路路通治療,如果患者有冠心病,則每天1次對其靜脈滴注250 mL的復方丹參注射液,如果患者有腦血管疾病,則每天1次對其靜脈滴注20 mL路路通+250 mL生理鹽水或5%葡萄糖,2~3周為1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心臟復跳率及死亡率情況進行觀察統計,然后對其臨床療效進行分析比較。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的軟件包是SPSS18.0,各種數據的標準差采用()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x2檢驗,P
2 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7.0%,高于對照組的85.3%,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3.1 心血管急診患者的病情特點
(1)具有較急的發病速度和較快的變化,將“時間就是生命”這一理念充分體現了出來。這就要求心內科醫師迅速作出判斷,給予患者及時的救治;(2)具有較強的隨機性和不可預測性。心內科醫生無法對下一個患者的具體系統或器官疾病及輕重程度進行有效的預見;(3)具有較復雜的病情和較多的不確定性因素[2]。這就要求心內科醫生掌握扎實的專業技術,具備廣博的知識體系,在日常生活中積極主動地積累有益的臨床經驗,只有這樣才能對心血管疾病的疑難急診進行有效的判斷,從而將誤診和漏診的幾率降低到最低限度;(4)通常情況下,患者并不是以某種疾病為主導,而是以某種癥狀或體征為主導;(5)具有較大的病情輕重差別。病情較輕的患者可以并發普通感冒,病情較重的患者會并發多器官衰竭、心跳驟停等癥狀;(6)患者及其家屬不理解。通常情況下,患者及其家屬給予癥狀的緩解和病情的穩定以極大的期望,沒有抓好治療的時間,從而造成瞬間心跳驟停等嚴重后果。
3.2 心血管急診事件的發作特點
(1)首診突發。大部分患者在首診時,并不認為心血管時間的發作隱患存在于自己身上,或即使知道自己有心臟病也沒有進行清晰的訴說;(2)其他疾病或癥狀掩蓋了心血管事件的發作隱患,比如,急性腹痛腹瀉等;(3)醫院醫護人員沒有充分重視心血管事件的可能性,常常在面對突發的心血管事件時不知所措,特別是在留院觀察患者身上體現在尤為明顯;(4)醫護人員缺乏相關心血管急危重癥的急救專科知識。所有這些極易延誤搶救時機[3]。
3.3 心血管急診的防治對策
(1)醫院醫護人員應該對醫療核心制度及崗位責任制進行嚴格的執行。醫院相關領導應該對心內科急診醫護人員的崗位責任制進行嚴格的強調,包括急診工作制度、危重患者搶救制度、交接班制度等,從而保證嚴密觀察患者,使醫療質量和安全得到切實的保證;(2)給予病歷書寫制度以充分的重視。應該簡明扼要、準確及時、清晰明了地書寫急診病例,同時在對患者進行搶救時應該對搶救記錄進行及時的書寫;(3)不斷更新思維模式。應該積極運用降階梯思維方式,對急性心血管時間進行及早的識別[4]。同時,將多向思維模式有效樹立起來,全面掌握各系統疾病,特別是心腦血管疾病等常見多發急危重癥;(4)樹立勤會診、勤請示匯報的良好工作作風。一個醫護人員,不論經驗怎么豐富,知識面畢竟是有限的。如果懷疑患者有心血管疾病,就應該給予患者認真詳細的會診,同時,還應該養成勤請示匯報的習慣,從而將醫療糾紛的發生率減低到最低限度;(5)對心內科護理人員的日常工作的重要性給予充分的重視。心內科護理人員應該嚴密觀察有心血管基礎的患者病或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的病情及情緒變化,一旦發現情況,則應該及時將其匯報給醫師;(6)對急性心血管時間的發生規律進行有效的掌握。冠心病在心臟性猝死中居于首位,同時心臟性猝死率與患者的年齡是呈正比例關系的,在一些地區,55~64歲的冠心病患者具有最高的猝死率[5]。在性別比例方面,男性猝死率顯著高于女性,而在猝死率增加的趨勢方面,男性早女性20年[6]。
在本次研究過程中,可以明顯的看出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加上復方丹參注射液和路路通治療的觀察組,其治療總有效率和并發癥發生率均優于單純進行常規治療的對照組,其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總之,心血管急診事件具有獨特的病情特點和發作特點,我們應該對其進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對其進行良好的防治。對心血管疾病患者實施復方丹參注射液治療能夠明顯降低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心臟復跳率和治療的總有效率,值得在臨床廣為推廣。
[參考文獻]
[1] 王佩燕.獨特的急診臨床思維-降階梯式鑒別診斷[J].世界急危重病醫學雜志,2007,4(3):1828-1829.
[2] 孫海濤,趙子彥.急性心血管事件的晝夜節律及其臨床意義[J].皖南醫學院學報,2008,27(1):26-27.
[3] 馬巖.常見急性心血管事件的癥狀識別[J].中國臨床醫生,2008,36(10):73-74.
[4] 王仲,壽松濤,計達.降階梯思維是科學的急診臨床思維方式[J].世界急危重病醫學雜志,2007,4(4):1997-1999.
[5] 張虹兒,周淑萍,賀宏艷,等.急診心血管手術中的體外循環管理[J].現代實用醫學,2009,21(5):284-285.
關鍵詞:急診醫學;教學方法;探索
0引言
急診醫學是一門新興的跨多個臨床專業的邊緣學科,與其他臨床學科的主要區別在于它始終處于處理急危重癥的最前沿。面對大量未經篩選的急危重癥患者,其處理原則強調“時效性”和“生命第一”的原則,要求用最短的時間,最有效的方法救助患者生命,這就對急診醫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高等醫學院校作為培養專科醫師的首發站任重而道遠。為此,我們針對我院的急診醫學教學情況,結合兄弟院校的教學經驗,對急診醫學教學方法做了以下有益探索,現報道如下:
1課堂理論教學
1.1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我院急診醫學專業授課教師均為副高以上職稱,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豐富的實戰經驗,良好的醫德醫風。授課教師均采用集體備課形式,授課前先在教研室進行試講,通過后方可給學生上課,以保證授課內容的準確性和課時安排的合理性,提高授課質量和課堂教學效率。同時我院還加強了后備教師儲備,要求青年教師參與教研室備課、聽課環節,參加教學比賽,對于青年優秀教師進行表彰獎勵,同時在職稱晉升方面予以政策傾斜。
1.2轉變傳統教學模式
我院于年開設急診醫學課程,由于早期教學經驗不足,基本按照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即按照不同系統,不同疾病,從病因、發病機制、病理生理、臨床表現、診斷及鑒別診斷和治療對學生進行縱向思維培養,但教學效果不佳,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①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較低,感覺是在重復以前所學的專業課程,體現不出急診醫學專業的特點。②臨床實習階段,學生感覺像無頭蒼蠅,找不到頭緒,理論和實踐不能有機結合,動手能力較差。通過幾年的摸索和參考其他醫學院校的教學經驗,發現以教學法結合典型病例或情景模擬的新型教學模式更能收到良好效果。這是因為新型教學模式是以患者疾病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強調以常見急癥鑒別為主線的橫向臨床思維培養盯。
1.3加強教學質量管理
授課教師要嚴格按照教學計劃和教案進行授課,教研室主任協同教學質量管理科對任課教師授課情況進行抽查,課程結束后要求學生無記名反饋教師授課情況,并根據評分量表打分,以此作為教師年終考核的一項重要指標。
2醫院臨床教學
2.1急診入科宣教
急診科工作環境、工作性質與其他科室相比存在很大差異性,為了減少學生對陌生科室的心理恐懼,盡快進人實習狀態,我們安排具有豐富帶教經驗主治以上醫師對實習生進行人科宣教,其內容包括急診科布局、工作環境、急診科規章制度、常見急癥搶救程序、急診病例書寫規范及要求、法律法規教育等。通過宣教,學生們能較快進人實習狀態,學習興趣較前明顯提高。
2.2強化診斷思維
對于急癥患者,首要任務是評估生命體征是否平穩,首先要排除風險最高、威脅生命的病因,先安排最必要的檢查,并在檢查時做好必要的急救準備。對于生命體征不平穩的危重患者,在診斷未明的情況下,應堅持診斷與治療同步,邊搶救邊檢查,不能消極等待化驗及輔助檢查結果,體現“生命第一”原則。我院臨床教學側重以常見急癥就診時的癥狀和體征為中心,強化鑒別診斷思路及處理流程,經過針對性強化訓練,使得學生在接診病人時做到心中有數。
2.3強化技能訓練
由于目前患者及家屬法律意識和自我維權意識的逐步增強,很多急救技術還無法在患者身上實施,故急救技能訓練更多在模擬人身上進行。我們采用學生先看教學視頻,然后老師操作示范,最后分組模擬訓練和技能考核的方法。學生模擬訓練時帶教老師必須在場,針對學生操作過程中出現的錯誤及時糾正,然后督促學生反復練習,直到學生完全掌握技術要領。對于技能考核合格的學生,老師可根據患者病情以及與家屬溝通的難易程度,適時讓學生進行現場急救技能操作,這樣既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可以幫助學生實現由學生到醫生的角色轉換。
2.4參與診療活動
學生掌握了常見急癥的鑒別和處理流程后必須參與診療活動,只有這樣才能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更好地鞏固三基知識。對于病情及時間允許的患者,老師在場的情況下可側重讓學生參與診療活動,如量血壓、做心電圖、采集病史、查體、書寫病歷等活動,必要時老師予以指導、補充。對于病情危重患者,學生應對老師的診療過程做好詳細記錄,搶救結束后,作為危重病例進行討論,總結經驗教訓,這樣可強化學生科學的臨床思維能力和敏銳的現場反應能力。
2.5加強醫患溝通
急診科是醫院醫療糾紛的高發區,而產生糾紛的根本原因更多在于患者對服務態度的不滿,而非專業技術水平。良好的醫患溝通是贏得患者滿意的重要一環,要做好醫患溝通,首要環節就是學會換位思考,只有真正站在患者及家屬的位置,才能體會到他們對疾病充滿了焦慮、不安、甚至是恐懼,很容易對醫生產生不滿情緒。所以我們在帶教過程中反復強調服務態度、溝通技巧,并在診療過程中始終以熱忱耐心的服務給學生起潛移默化的示范作用,讓整個診療活動在緊張而和諧的過程中進行。
2.6規范出科考核
學生實習結束時,帶教老師需根據實綱對學生進行考核,內容包括常見急癥的診斷程序及處理流程和心肺復蘇、氣管插管等常見急救技術。對于考核不合格的學生要求重新補考,直到合格為止。
總之,急診醫學是一門實踐性和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其人才的培養需要在教學中不斷探索、總結、提高。
參考文獻:
羅學宏急診醫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楊鐵城,于東明教學法在急診醫學教學中的應用中國急救復蘇與災害醫學雜志
陳爾秀,張正良,袁國蓮,等急診醫學臨床教學改革探討西北醫學教育
劉樹元,王立秋急診臨床教學中急救思維培養的探索中國急救復蘇與災害醫學雜志
お
針刺傷是一種皮膚深部的足以使受傷者出血的意外傷害,被病原體污染的血液或體液會由此接種到受傷者體內,經針刺傷接種發生感染的病毒有人類免疫缺陷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以及破傷風桿菌等,這些病毒對受傷者的身體健康將造成巨大的威脅并可能產生致命的后果。急診護士在執行護理操作中接觸最多的一種器械便是各種注射用的針頭,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被針刺傷。目前,針刺傷已成為急診護士面臨的一種最常見的職業性危害,據了解,我國約80%的護理人員受到過針刺傷害,為避免護理人員針刺傷意外的發生,研究影響急診護士針刺傷發生的因素并提出相應的防護對策具有重要的意義。
1 影響急診護士針刺傷發生的因素分析
1.1 急診護理人員防護意識不強 目前,在各種護理教育中強調更多的是患者院內感染的防范知識,而關于護士自我保護意識和措施的教育卻相對缺乏,尤其對針刺傷的危害性及防護措施的教育更少。通過對我院發生過針刺傷的50名護士的調查分析表明:操作時不戴手套的占53%,針刺后沒有向上級報告的占85%,有18%的護士針刺傷后沒有及時采取消毒及預防感染措施,這說明很多護士對針刺傷的防護意識不強。另外,雖然90%以上的護士能認識到針刺傷后最嚴重的后果是感染血源傳播性疾病,但對感染概率認識不夠,認為感染幾率很小,不必小題大做,因而工作中存在僥幸心理,不注意防護,實際上,據世界衛生組織報道:被HIV陽性患者使用的針刺傷后獲得HIV的可能性是0.2%~0.4%;針刺傷感染HBV的可能性是19%~40%。以上分析表明,護理人員防護意識不強是導致護士針刺傷發生的一個重要因素。
1.2 工作負荷重 隨著“以患者為中心”的整體護理模式的開展,急診科護士在進行護理時,不再象以往那樣僅限于打針、發藥,還要對患者提出的形形的問題給予滿意的答復,護士工作已從單純的執行醫囑轉移到為患者提供生理、心理、社會和文化的全面照顧,這種包括心理和文化照顧在內的全面護理是復雜而又具有創造性的工作,需要急診科護士付出更多的勞動和精力[1-2]。另外,急診科患者數量大,周轉快,有時同時來很多患者,而且面臨的患者大多是危、重、急患者,病情兇險、變化快,因而急診科護士隨時處于應激狀態,工作中要求精力高度集中,容易導致身體疲憊。可是,目前大多數醫院護士嚴重缺編,致使急診科護士日夜不停的工作,有時連正常的吃飯都顧不上,常年處于超負荷工作狀態[3],特別是夜班護士,既要獨自完成繁重的工作,又擔心患者出意外,造成心理高度緊張和身體疲乏。這種長期超負荷的工作狀態常常使她們感到精力不足、頭昏眼花、腰背酸痛,而多數人在超負荷狀態下應激反應能力往往較差,因而容易發生針刺傷現象。
1.3 護理操作不慎 眾多的實踐經驗表明:護理操作不當是造成針刺傷的重要原因,例如在拔出針的護帽、加藥、套回針的護帽時如果不慎便易發生針刺傷,尤其是將用過的針頭套回針的護帽時危險性更大;如果將用過的針頭遺棄在不耐刺的容器中也易發生針刺傷;如果把已用過的空針擺放在操作臺上,在做清潔時也易被針頭刺傷;給不配合的患者注射時,如果沒有人協作也容易被刺傷。
2 針刺傷的防護對策
2.1 加強護士職業安全教育 急診科應對護士尤其是對新上崗的護士定期進行職業防護培訓,使她們充分認識、重視針刺傷后可能造成的嚴重后果,要使急診科護士知道不能抱有僥幸心理,一旦發生針刺傷要正確處理,護理操作中每一個細小的環節都要認真細心的去完成,不但要保護好患者不受醫源性感染,也要對自己高度負責。對臨床護士的培訓別要強調防護用品如手套的應用、醫療銳器的處理、銳器刺傷后的處理措施等,從而提高護士的自我防護意識,使她們在工作中做好職業防護。
2.2 規范操作 為了避免發生針刺傷,應制定出統一的預防針刺傷的操作規程,在護理操作過程中急診護士要始終遵守操作規范,例如盡可能使用帶有安全性能的靜脈注射裝置;禁止雙手回套針帽;禁止用手分離污染過的針頭和注射器;在接觸患者血液、體液的操作時要戴手套;給不配合患者使用銳器時,應有助手協助;操作中始終保持警惕,避免與他人交談;禁止直接傳遞銳器和手持的銳器指向他人;一旦發生針刺傷,應立即擠出傷口的血液,然后用肥皂和流動水沖洗,再用碘酒、乙醇消毒,如是被乙、丙肝患者污染的針頭刺傷,應在24 h內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并抽血檢查,如是被其他病毒感染,也應立即進行相應的檢查并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
2.3 正確處理醫用垃圾 目前許多醫院在注射器、輸液器使用后,要求先將針頭取下,浸泡,收集,再進一步分類處理,在這一系列過程中,勢必增加護士及其他工作人員被刺傷的機會,因此,簡化注射器和醫用垃圾的處理程序能有效減少醫護人員被銳器刺傷的次數。注射器盡量一次毀形成功,要使用便于丟棄污染針頭的銳器盒,減少化學消毒劑浸泡環節,而直接將針頭等醫用垃圾焚燒處理,減少二次刺傷機會,嚴格管理醫用垃圾,減少其他醫務人員被針刺傷的機會,并嚴防醫用垃圾流入社會,給大眾帶來危害。
2.4 建立健全的針刺傷管理制度 醫院管理部門要高度重視針刺傷的危害,應根據國家有關要求,嚴格建立和完善健全的針刺傷管理制度,制定一系列針刺傷的防護措施,以減少護士針刺傷的發生;應建立針刺傷報告系統,使護理人員在針刺傷意外發生后能向有關部門報告并得到及時的咨詢和處理,同時有關部門在收集這些數據時應分析事件的發生原因,從而尋求有效的預防措施;對易造成針刺傷的護理人員應進行乙肝免疫疫苗注射,最大限度地避免或減少針刺傷后造成的危害。
2.5 合理配備護理人員 醫院可以適當增加護士編制,改變當前超負荷工作狀態,急診科護士的選擇應考慮其工作經驗和業務水平,需要有3年以上工作經驗和一定臨床護理基礎,業務技術熟練,責任心強,心理素質好,身體健康,在人員分配上注意新老結合,使她們互相之間可以取長補短,實現急診科護理人員的合理配備,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甚至避免急診護士針刺傷意外的發生。
2.6 提高護理人員心理素質 急診科面對的患者多而雜,面對的病癥也是多種多樣,而且這些患者的病情多是危、重、急,因而對急診科患者進行護理時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否則就可能發生針刺傷,為此,急診科應對護士加強心理素質的培訓,全面提高急診護士的心理素質,使她們在任何場合都能保持沉著冷靜,只有這樣,護理工作才能得心應手,從而使護理工作有條不紊、忙而不亂,針刺傷意外也就可以減少甚至避免。
3 結語
在急診護理中,雖然針刺傷時有發生,但只要醫院管理部門和廣大護士及時總結分析針刺傷的發生原因,不斷提高針刺傷防護意識并采取行之有效的防護措施,針刺傷是可以減少甚至完全避免的。
參考文獻
[1] 王玉玲.當前護士壓力分析與應對.中國民康醫學雜志,2005,17(1):62.
關鍵詞:急性闌尾炎;老年患者;診斷;病因;治療
急性闌尾炎是普外科臨床常見急腹癥之一,可發于各個年齡段,其中,老年性急性闌尾炎較為特殊,在病理生理變化方面較中青年患者更為復雜,且病變與臨床癥狀體征往往不相符,早期診斷與治療難度相對較大[1]。由于急性闌尾炎的病情變化迅速,如延誤診治可能誘發嚴重并發癥,重則可導致患者死亡。本文回顧分析了68例老年性急性闌尾炎患者的臨床診治情況,旨在提高臨床對老年性急性闌尾炎的認識以及診療水平,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收集2012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老年急性闌尾炎患者68例,其中,男44例,女24例,年齡62~78歲,平均(63.78±2.15)歲;臨床表現:36例發熱,57例消化道不適(惡心、嘔吐或食欲低下),34例轉移性右下腹疼痛,18例首發右下腹疼痛,16例不明確性疼痛;疼痛性質:54例麥氏點壓痛,28例反跳痛,34例彌散性壓痛,15例腹肌緊張;40例腹脹,5例可捫及右下腹包塊形成;內科合并癥:12例高血壓,2例冠心病,10例心電圖異常,5例糖尿病,3例慢性支氣管炎。
1.2輔助檢查 術前白細胞計數(WBC)在(5.29-24.18)×109/L,平均(13.05±2.19)×109/L;56例經腹部X線片檢查顯示,32例存在右下腹腸管積氣;腹部B超提示25例為急性闌尾炎,18例存在腹腔滲液,4例存在右下腹包塊。
1.3方法 60例確診后立即行急診手術治療,6例因癥狀較輕等在密切監護下行保守治療(廣譜抗生素治療、控制合并癥及并發癥、糾正酸堿及水電解質失衡等),2例因診斷不明確行保守治療,后因病情變化轉行OA治療。60例急診手術者中,36例腹腔鏡下闌尾切除術(LA)治療,24例開放手術(OA)。
1.3.1 LA治療 氣管插管全麻下手術,經臍部下緣行10 mm大小弧形切口作為觀察孔,建立12~15 mmHg CO2氣腹,置入10 mm Trocar腹腔鏡,仔細探查腹腔情況,明確為急性闌尾炎后,經左下腹且與腋前線平行的臍部行5 mm長度的切口(主操作孔),再經由恥骨聯合上方的正中部位行5 mm大小的切口(副操作孔)。存在腹腔粘連者,常規分離粘連,將腹腔內膿液吸出,準確定位闌尾后以抓鉗將其提起,對闌尾系膜進行電凝處理直至闌尾根部,并以4號絲線進行雙重結扎處理,在距離結扎線遠端約0.5 cm部位將闌尾切斷,殘端以電凝處理,無需包埋,經主操作孔將切除的闌尾組織取出。如闌尾根部存在壞疽并且嚴重粘連而致解剖困難者,直接將壞死組織清除。闌尾殘端以醫用生物蛋白膠進行覆蓋,留置局部硅膠引流管進行引流。常規沖洗腹腔并留置盆底硅膠管進行引流。逐層縫合切口,術畢。
1.3.2 OA治療 按照常規方法經腹直肌或麥氏點進腹,在直視狀態下探查并切除病變闌尾,殘端予以包埋處理,常規以無菌生理鹽水進行腹腔沖洗,如存在嚴重腹腔污染,則予以留置盆底硅膠管進行引流。
1.4觀察指標 統計治療效果、手術患者的手術情況(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康復情況(術后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及并發癥情況等。
1.5統計學分析 數據以統計學軟件SPSS 18.0分析,以(x±s)表示計量資料,經t檢驗;以率(%)表示計數資料,經χ2檢驗,P
2 結果
2.1治療情況 60例確診后行急診手術治療痊愈,6例因癥狀較輕等在密切監護下予以保守治療后康復,2例因診斷不明確行保守治療,后因病情變化轉行開OA治療康復。
2.2手術情況 LA患者的術中出血量、術后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均顯著少于OA組(P0.05),見表1。
2.3術后并發癥情況 LA患者術后止痛劑使用率、切口感染率及腹腔殘余感染率均顯著低于OA患者(P
3 討論
老年急性闌尾炎的病因復雜,多因年齡增長導致腸道變窄、腸道壁脂肪變性、腸道粘膜變薄以及胃腸道排空功能降低等,導致闌尾官腔梗阻或閉塞,腸道血運不暢以及細菌繁殖,故而發生闌尾炎[2]。由于老年人群的反應較差,對癥狀不典型或癥狀較輕時往往與疾病不一致,容易導致誤診或漏診而延誤治療。此外,患者常合并內科基礎疾病,影響疾病的判斷與診斷,如不及時治療可能累及其他臟器系統功能甚至危及患者生命[3]。因此,應密切詢問患者的病史、臨床癥狀、發病時間以及部位等,密切監測患者的輕微體征與癥狀,充分結合輔助檢查手段以提高診斷率。
在治療方式選擇方面,大部分學者提倡早期診斷和盡早手術治療,但對于病情較輕且診斷不明者,可在嚴密觀察下實施保守治療,一旦病情變化,仍應果斷轉行手術治療[4]。本組68例患者中,僅6例因癥狀輕微等而行保守治療痊愈,2例保守治療無效轉行OA治療,另60例患者均在明確診斷后急診手術治愈,臨床療效滿意。在術式選擇方面,近年來多提倡微創技術LA治療,因其較OA創傷更小、術后恢復更快且并發癥更少,對于手術耐受性較差的老年患者而言更具優越性,且避免了OA治療因術野限制而病灶切除、腹腔沖洗不充分等問題,有利于減少術后粘連、殘余膿腫等風險[5]。本研究中,LA組在、術中出血、術后康復時間及住院時間方面均較OA表現出明顯優勢,且手術時間較OA而言并無明顯增加,此外,LA的止痛劑使用率、切口感染率及腹腔殘余感染率均顯著低于LA,安全性更為理想。但實施LA治療需嚴格排除禁忌癥,患者獲得明確診斷或不排除急性闌尾炎的可能。
綜上所述,老年性急性闌尾炎病因及病情復雜,早期診斷后急診手術治療科獲得良好療效,在嚴格掌握適應癥及禁忌癥的前提下以LA治療更具優勢。
參考文獻:
[1]朱慶豐.基層醫院老年性急性闌尾炎的治療(附68例報告)[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1,13(23):55.
[2]原彥君.老年性急性闌尾炎28例診療體會[J].中外健康文摘,2013,(43):178-179.
[3]印紅云.老年闌尾炎的診治體會[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3,15(2):137.
關鍵詞: 地震災害 抗震設計加固技術
Abstract: the highway transportation is the artery of national economy, and is also one of the lifeline earthquake relief. When an earthquake occurs, the bridge is easy to fail, often repair time is long, bring bigger impact to the earthquake relief and reconstruction work. To ensure the bridge can still pass under the effect of earthquake and the earthquak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in the bridge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is summarized and concluded on bridge seismic design method and seismic measures, and puts forward some easily neglected in the design.
Keywords: earthquake seismic design and reinforcement technology
中圖分類號:[TU99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104(2013)
近幾年不斷發生各種等級的地震。在地震發生時,不僅會有大量的地面建筑物及各種設施遭到破壞或倒塌,大量人員傷亡,而且還會嚴重造成交通中斷。若作為抗震救災生命線工程之一的公路交通(尤其是鐵路橋梁、城市高架、公路橋梁等公路工程的咽喉要道)受到較大損壞,將會給后續救助工作造成極大的困難。此外,目前我國公路行業現采用的抗震設防標準是《公路橋梁抗震設計細則》(JTG/T B02-01-2008),公路橋梁抗震設計細則》(JTG/T B02-01-2008)較《公路工程抗震設計規范》(JTJ 004-89)在設計思想、安全設防標準、設計方法、設計程序和構造細節等諸多方面均有很大的變化和深入。
一、橋梁抗震設計與震后檢測加固的必要性
對橋梁結構進行震后檢測及加固技術的研究, 其必要性來自兩個方面:首先是地震中的部分橋梁遭受嚴重破壞,需要進行修復或加固;其次是隨著新規范的頒布執行!設計方法的發展和更新,許多按以前方法設計的或根本就沒有進行抗震設計的橋梁的抗震性能需要重新進行評估。相當數量的橋梁,尤其是早期修建的橋梁,由于資金短缺,設計!施工標準低,加上技術管理薄弱,施工質量不能保證這些橋梁的使用壽命,有些很快就變成危橋;由于橋梁管護不善!大自然風霜雨雪的侵蝕以及環境污染的日益加重,造成橋梁自身老化破損,衰老加快,壽命縮短。對這些橋梁,通過評估及有效的加固,力求能夠提高單個構件以及整個橋梁體系的抗震性能, 以滿足現存規范及交通提出的抗震設防要求。
二、抗震震害抗震加固實施時, 必須了解橋梁的構造特性與地震震害之間的關系。根據公路橋至今的震害實例分析結果,針對發生震害的主要原因提出相應的措施,從而保證結構在地震中的抗震能力。
1、上部結構震害:上部結構本身遭受震害而被毀壞的情形較為少見,往往是由于橋梁結構其他部位的毀壞而導致上部結構的損壞如地震時相鄰梁體相互碰撞而引起的破損, 因支座的螺栓起拔或剪斷引起撞擊而使變形過大等損傷。
2、支座震害:地震中,橋梁支座的震害極為普遍。其原因主要是支座設計沒有充分考慮抗震的要求,構造上連接與支擋等構造措施不足, 某些支座形式和材料的缺陷等因素。破壞形式主要表現為支座錨固螺栓拔出、剪斷、活動支座脫落以及支座本身構造上的破壞等。
3、落梁震害:橋梁落梁有的是墩倒梁落,也有的是梁落而毀墩。其主要原因有:橋臺傾斜或倒塌、河岸滑坡、地基下沉、橋墩破壞、支座破壞、梁體碰撞、相鄰墩發生過大相對位移等。
4、下部結構和地基震害: 下部結構和基礎的嚴重破壞是導致橋梁震后難以修復的主要原因。橋梁墩臺因砂土液化、地基下沉、岸坡滑移或開裂引起破壞很難加強它們的抗震能力。
三、橋梁設計與抗震措施
1、防止落梁的措施
《公路橋梁抗震設計細則》指出上部結構主梁的支承長度a≥70+0.5L(L 為梁的計算跨徑,L 單位為m,a 單位為cm),該取值沿用自日本抗震設計規范,多數設計者認為規范取值較為保守,比上一代規范《公路工程抗震設計規范(JTJ004-89))有較大提高(a≥50+L)這里需指出該種認識屬于誤區,當“長橋高墩”時應在規范基礎上給予更多的安全富余。
根據震后的調查表明橫橋向抗震擋塊的破壞非常普遍,說明當前擋塊設計存在薄弱的問題,主要表現為構造尺寸偏小,主筋配筋偏少,擋塊內側缺少減震橡膠塊,特別是在斜彎橋設計中應比直線橋具備更多的考慮。擋塊內側不僅應設置橡膠塊,還應考慮留有不小于5cm 的縫隙,多數橋梁設計將橋墩擋塊設置為與蓋梁邊緣齊平的方法是欠考慮的,往往造成施工誤差調整困難以及上述 5cm 縫隙難以保證,故建議橋墩蓋梁端部懸出擋塊外1Ocm為宜。
2、支座型式和布置方式
支座選型長期以來被忽視,常規梁橋多采用普通橡膠支座,汶川地震后的調查表明普通橡膠支座破壞后加劇了橋梁損傷,建議根據橋梁設防要求,選用適用的支座類型。基本地震動峰加速度峰值0.1g地區和以上地區應選擇減震型橡膠支座。支座的布置是否合理至關重要,汶川百花大橋第5 聯 (5×20m)采用一個固定支座,其余墩為活動支座,導致全聯上部結構水平地震力幾乎完全由固定支座下的橋墩承擔,該橋墩迅速破壞后,造成全聯坍塌。對于連續梁橋在設置固定支座后,應充分考慮固定支座設置對抗震的不利影響,慎用墩梁固結方案,應注重考慮各墩水平受力的平均分擔。
3、柱式橋墩的合理設計
柱式墩是橋梁設計中最為常見的結構形式,抗震設計中應首先盡量避免選用抗震性能差的圓形獨柱結構,同時優先選擇矩形截面形式。其次應重視橋墩中間的橫梁設置,橫梁剛度不宜過大,避免導致“強梁弱柱效應”的出現,造成結構的第一塑性鉸出現在墩柱之上,而不是橫梁上,致使結構失效。
結構剛度的均衡是總的設計原則,一般指縱橋向相鄰高度不宜相差過大,同時注意當地面橫坡較陡時,橫橋向也會出現墩柱高度差異,條件容許時可以考慮進行開挖,以保證橫橋向墩柱剛度的均衡。
四、橋梁的抗震加固技術
對于處于地震多發區的已經修建的橋梁,應根據更為先進的設計思想對其進行抗震性能評價,并結合評價結果考慮是否應給予相應的抗震加固措施。
1、維護結構連接件
當支承連接件不能承受橋梁上、下部結構產生的相對位移時可能會失去相應的作用,并導致梁體墜毀。而這種情況往往都是由施工單位和養護單位在橋梁支承連接件的性能質量的重視度不夠所引起的。因此,我們應定期對橋梁支座、伸縮縫等連接構件進行維護。在國內目前采用較多的維護方法有采用擋塊、連梁裝置等安裝于伸縮縫等上部接縫處;安裝限位裝置于簡支的相鄰梁間;為耗散作用于結構的地震能量增加耗能裝置及減隔震支座;增加支承面的寬度等措施。此外,在橋梁使用期間定期檢查并維護支座時應隨時清除伸縮縫內的雜物。
2、加固上部結構
加固上部結構主要有粘貼鋼板加固法、增大截面加固法和結構體系轉換法。粘貼鋼板加固法主要在梁板橋的主梁底部出現嚴重橫向裂縫時使用。在粘貼鋼板、鋼筋或纖維時應特別注意粘貼位置,即粘貼位置應盡量遠離中性軸加固區。同時還應注意黏結劑的性能以保證錨固的可靠性;增加截面加固法主要是增設鋼筋在橋梁下部以提高主梁的抗彎能力。同時,如果增設的鋼筋較多可考慮將主梁下部的截面面積增大以避免超筋構件的出現。另外,應設置錨固筋、傳力銷、剪力鍵等可靠的連接物在新老結構材料之間以避免增加的重量破壞原截面;結構體系轉換法主要指將可承受負彎矩的鋼筋設置在簡支梁的梁端,使相鄰兩主梁連起來就可形成多跨連續梁,進而達到提高橋梁承載力的目的。
3、加固下部結構
下部結構的加固主要有柱罩、填充墻、連梁、加固支座、加固帽梁、橋臺和加固基礎等措施。填充墻具有提高柱的橫向能力和限制柱的橫向位移等特點,可用于多柱橋梁;連梁可提高混凝土排架的橫向能力。連梁可置于排架底部標高處替代墩帽,也可置于地面標高和排架底部標高之間的某個位置以調整特定排架的橫向剛度;一直以來支座都是地震中受損最容易的部位,而為加固支座現在一般都采用隔震支座加固橋梁的方式,此外還有用鉛芯橡膠支座或者纜索與彈性支座配套使用代替彈性支座的方法;帽梁加固方法最常見的是給現有帽梁增設墊板;橋臺加固主要有兩種方法,一是支座延長裝置,二是用木材、混凝土或鋼筋填塞夾縫,后者采用較多;通常基礎加固的方法是增設覆蓋層、均勻增加基礎、增加接觸面積或將基礎錨固于土中等。
4 結論
橋梁的抗震減災涉及橋梁工程、地震、防災減災等多方面的研究,盡管我國橋梁抗震與加固的水平已有較大的提高,但仍遠遠落后于國外。我國的橋梁抗震缺乏持之以恒的基礎性研究,對于公路橋梁抗震能力的評估和加固至今仍沒有相應的標準。哪些橋梁可能會在地震中損壞甚至倒塌仍然沒有清晰的概念。我國要充分吸收國外已有的研究成果,針對我國橋梁的實際情況,開展必要的試驗研究和理論分析工作。結合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分級設防標準,盡快提高我國橋梁抗震加固的技術水平, 確保公路工程各結構具有足夠的抗震安全度。
參考文獻
【關鍵詞】汽輪機 通流部分 常見故障 診斷方式
前言:如今我國科學技術日新月異,不同類型發電技術都趨近于成熟形態,應用范圍持續擴張。不過,現階段火力發電始終作為我國主流的發電途徑,尤其經過汽輪機高參數和大容量化等問題交織化作用,使得其通流部分的故障診斷工作地位,得以全方位凸顯。畢竟汽輪機通流結構單元發生故障的幾率較高,同時會對汽輪機正常運行造成深入性影響,所以,盡快強化對該類部分的故障診斷研究力度,降低故障滋生幾率,不單單能夠適當消除發電機遺留的安全隱患,并且可以延長機組整體的大規模維修期限,最終大幅度改善機組整體運行的經濟性。
一、汽輪機通流部分的工作機理
汽輪機通流結構單元,將主要細化為高、中、低壓三部分。
首先,高壓通流部分主要由一個單列調節劑和11級壓力級組成,其中前者的葉片呈現出沖動式的三叉三銷三聯體結構形態,優勢即保留妥善的強度;后者則配合方鋼制作并且附著在靜葉持環之上,在配合L型填隙條鎖緊之后,利用T型可控型葉根結構鏈接,以發揮防蒸汽泄漏的功用。
其次,中壓通流結構主要由保留同等級數的動葉片結合形成,其間利用彈簧退讓式的汽封將轉子、葉片圍帶之間的徑向間隙控制在較小范疇之內,如若滋生出任何形式的摩擦或是碰撞現象時,便可以在這部分彈簧發生撓曲的基礎上,進一步縮減對汽封齒的磨損效應;至于其靜葉片的原材料始終是方鋼銑,在利用葉根和整體圍帶焊接結構形式處理之后,衍生出整圈隔板,在確保經過水平分面鋸開之后被順利地劃分為上下兩半。
最后,低壓部分在順利構筑起整圈隔板結構基礎上,配合內缸或是靜葉持環直槽內部的隔板,以及L型塞緊條進行鎖緊處理。
二、當前我國汽輪機通流結構單元經常引發的故障問題
我國汽輪機通流部分經常出現的故障類型主要包括突發性和漸變性故障。
第一,突發性故障。保留深刻的偶然性,基本上不能在前期加以全面性預防,只可以在故障引發之后加以及時性調試,避免汽輪機長期深陷不正常運行的深淵基礎上,精細化記錄整理故障類型,確保為日后有關故障檢修提供豐富的指導性線索。至于這部分通流故障將包括進氣閥閥門桿脫落、動葉或是靜葉斷裂脫落等狀況,盡管說這類現象的出現存在一定的偶然性,不過根源問題始終限定在通流部分面積突發性改變層面上,因此維修過程中可以盡量依此為核心點。
第二,漸變性故障。包括調節閥門的結垢、調節級葉片的斷裂脫落、高/壓級氣缸等結構的磨損狀況等,這部分故障滋生的根源,通常都是因為汽輪機通流結構遭受較長時間的水汽充斥或是蒸汽內部的雜質沖擊,因此發生過程需要經歷較長的時間,滋生幾率相對地亦不是很高,不過如若突發,便會造成一系列連鎖反應,限制汽輪機整體運行的正常性結果。針對這部分故障加以控制的方式,便是在特定時間范圍內開展同步式檢修和維護工程,力求將漸變式故障滋生問題予以最大程度地克制。歸結來講,不管是上述任何一種故障狀況,都是因為不良的壓力、流量和溫度等熱學因素波動狀況所導致的,因此日后診斷和維修期間要多加注意。
三、針對汽輪機通流部分常見故障加以科學化診斷的方式
現階段我國針對汽輪機通流結構單元的故障,主要沿用現場檢驗、熱參數和通流效率對比分析等技術方式,加以診斷。
第一,現場檢驗。強調在汽輪機通流結構單元尚未滋生有關故障問題期間,精細化進行現場觀察認證,如若尚未觀察到顯著化的故障滋生因素,便可以將注意力集中鎖定在汽輪機開啟狀態之上,之后配合該類器械實際運行情況進行特定故障源頭診斷。如門芯掉落引發的故障,會全面限制門前后壓力,如若檢驗過程中發現汽輪機前后壓力未曾產生波動跡象,便可以將這類隱患排除在外。
第二,熱參數對比分析屬于一類最具備實用價值的通流結構故障診斷模式。通常狀況下汽輪機不同類型參數,會穩定在特定范疇內部,一旦說內部滋生任何形式的故障問題,蒸汽和條件壓力就會大幅度上升,這樣,利用汽輪機高壓調門全開的最高工況為指導媒介,同時通流結構故障期間數據對比,就可以較為妥善地認證相關故障滋生原委和實際類型。如蒸汽流量和調節級壓力出現顯著性下降趨勢時,利用參數對比,便可以快速地獲取異物堵塞通道引起的通流面積過小的故障結論。
第三,通流部分的效率比較,主張憑借正常運轉效率作為核心指導依據,進行故障引發后期的通流結構效率對比,并且診斷出特定故障。其核心動機便是針對上述參數對比方式的不足加以適當地彌補。如當調節和高壓缸效率同步出現下降跡象時,如若始終沿用熱參數對比診斷方式,將難以精確且快速化地鎖定故障源頭;而憑借兩者效率幅度大小對比之后,就可以較為輕松地確認。
具體來講,以上三類故障診斷方法是當前作為常用的。不過經過我國科學技術持續革新發展之后,尤其是經過人工神經網絡貫穿,以及相關輸入和輸出信號的支持,相信會在自發基礎上理清故障原委并透過建模做出診斷結論。長此以往,該類工作領域發展前景勢必一片大好。
結語:綜上所述,汽輪機作為火電廠內部的關鍵性技術設施,對于火力發電經濟和科學性,有著深刻的指導意義。不過當中亦存在多重故障隱患,最富有代表性的莫過于通流部分的故障。因此,日后相關工作人員要積極參與各類技術培訓指導活動,力求在各自崗位上盡職盡責,借此不斷強化對汽輪機通流部分故障的診斷研究力度。
參考文獻:
[1]董曉峰.汽輪機通流部分故障診斷方法研究[J].中國電機
工程學報,2010,39(35):74-86.
[2]張國忠.汽輪機通流部分的故障診斷[J].中國高新技術企
業,2011,26(24):130-139.
[3]楊建明.表面粗糙對汽輪機通流部分性能影響的研究[J].
【關鍵詞】譜估計 譜估計的方式 仿真
平滑周期圖,作為一種非參數化的方法,自然的,不受其他模型參數的限制是它最大的特征,在估計功率譜密度的時候,起著重要的作用,其優勢在于計算不復雜,是一種很經典的方法。在進行功率譜密度估計的時候,超出數據觀測的范圍,我們剛開始對信號的自相關函數進行假設的數據,超出了范圍之后都是零,所以,想要通過估計得到的功率譜推算出真實的功率譜幾乎是不可能的,通常來說,實際的功率譜很難從周期圖中得到,盡管它有漸進的功能,但幾乎不能達到我們想要的要求,這些是我們在實驗的過程中面臨的主要問題。參數化的功率譜估計,是不同于周期圖方法的,在使用的過程中,是有用到參數的,相比于周期圖方法來說。它的優點在于頻率分辨率更高,所以,人們又稱它為高分辨率方法,或者是現代估計方法。
1 經典譜估計
經典譜估計方法主要是根據功率譜函數的定義式給出的功率譜估計方法,它主要分為:周期圖,相關圖,B-T法,Welch法。周期圖譜估計器為:
我們通常所說的經典譜估計方法,它是在功率譜函數的基礎上,所得到的一種功率譜估計方法,周期圖,相關圖,B-T法,Welch法,是包含在經典譜估計方法中的。以下是周期圖譜的估計器:
(1)
將自相關函數(這邊提到的是基于信號的)通過傅里葉的變換,進一步得到功率譜密度函擔這就是以下給出的相關圖譜估計器的原理:
(2)
通過分析計算,我們會發現在均值上周期圖和相關圖得到的數據是一樣的,公式如下:
(3)
我們規定要在最大的程度上靠近φ(ω),這是發生在周期圖是沒有偏估計的時候,通過
這個式子,可以得出WB(ω)要在最大的程度上和Dirac相似。一旦逼近的效果沒有達到要求,將會使周期圖和相關圖估計器受到影響,使其產生較大的偏差,偏差囊括了非零主瓣寬度和非零幅瓣幅度,它們都是來自窗函數WB(ω),其中關于WB(ω)的主瓣,它在所要估計的譜中,扮演著使其不清楚,或是讓其平滑的角色。能夠使集中在某一個頻段里的功率信號,擴展到其他地方,比如一些功率很小,或是壓根就沒有功率的頻段中去,這就是譜估計中窗函數幅瓣所起的作用,人們稱它為“泄漏”。在這里,受最大的約束是數據的長度。消除的偏差,可以通過使N的值加大來實現。
(4)
由此可見,如果周期圖不存在偏差,便可以很好地用于譜的估算。
但是,添加時間窗也會存在別的問題,如果方差減小的太多,分辨率就會變得很低,為了保證不失真,又能盡可能地減小波動,就要對這兩個因素綜合考慮,從而選擇一個合適的值作為窗的長度。
Welch又在原有的基礎上,做了大量改進措施,運用這種方法,使得如果數據的分段中存在疊加,也不會影響到計算;而且,在窗的添加時間上做了改變,將其加在數據的每一個分段進行周期圖的計算之前。因此,Welch法的譜估計器可以表達為下面的公式:
(5)
其中:代表每一個小分段估算后得到的結果。
這種方法實際上是對周期圖進行平均處理,與Tukey方法的不同,它是對每一個小分段都添加了時間窗,再進行譜的估算,然后根據平均運算,使方差有效減小,從而使估計的性能更好。
2 參數化譜估計
令參數化的方法能更加準確的得到譜估計值的步驟為:
(1)為了函數形式已知的產生模型得到更好的需求,應該先參數化或假設基于模型的譜估計方法的信號。
(2)對假設模型中的數值進行估計從中獲取你覺得有意思的信號譜的特性。
一些模型的階數是參數化譜估計所需要的。其中,AR模型是最常用的。
AR過程x(n)可以表示為單位方差白噪聲驅動的全極點濾波器的輸出,則p階AR過程的功率譜是:
(6)
對模型的參數估計后,則譜估計器可以如下形式:
(7)
由此得出,決定譜估計的因素有兩個:
(1)模型參數被估計得準確性;
(2)AR模型數據的產生方式是否能保持一樣。
通常情況下,AR建模使用的是Yule-Walker方法。Toeplitz陣是它正則方程中的自相關陣,計算時采用 L-D算法,但是在估計自相關序列時,它只是增加了矩形窗,所以是利用數據補零推導它。所以它的分辨率更低。
3 Matlab仿真實驗及結果分析
以下的這些結論是通過計算機的仿真實驗來得出的。使用電腦仿真時運用了三種信號:
(1)兩個頻率為100和200的正弦信號;
(2)加性噪聲均值為0;
(3)方差為1的高斯噪聲。
圖1用周期圖法進行譜估計,因方差過大,波動沒有規律很明顯,所以為了降低方差采用平均周期圖。圖2所示平均時的方差越是小結果;圖3只是起到了平滑周期的作用。
經過對圖1,2,3,4,5進行比較,得到加窗的以及降低譜估計的方差辦法,平滑的降低率與譜估計的分辨率成正比。圖5和圖4的比較結果是:正弦的兩個頻率越靠近,加窗的周期性比無窗的越低。
如圖6所示,方差有所降低且譜得到了平滑,所以,Welch方法譜可以使估計效果更為準確。圖(7)是AR譜估計法,非參數化方法譜不能與之相比。
4 結論
本文給出的幾種隨機方法,經過實驗證明:以上幾種辦法各有各的特點。目前為止的實驗工程中,傳統的譜估計發展日益成熟起來,新興的譜估計方法,例如:music方法。都得到了提高。
綜上所述,譜方法在現代數字信號中不可或缺。數學理論在一直發展,譜估計技術的前景也不可估量。
參考文獻
[1]高西全,丁玉美.數字信號處理[M].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8.
[2]楊曉明,晉玉劍,李永紅.經典功率譜估計Welch法的Matlab仿真分析[J].電子測試,2011(07):101-104.
[3]宋寧,關華.經典功率譜估計及其仿真[J].現代電子技術,2008,31(11):159-161.
[4]王P瑛,張麗麗.功率譜估計及其Matlab仿真[J].微計算機信息,2006(11):287-289.
[5]Stoica P,Introduction to Spectral Analysis[M].New Jersey:Prentice-Hall, Inc,1997:156-175.
[6]王宏禹.現代譜估計[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1990:43-57.
[7]黃玉劃,山拜?達拉拜.雙模噪聲中信號的檢測[J].電路與系統學報,2002,7(01):37-40.
[8]山拜?達拉拜,黃玉劃.幾類非高斯噪聲模型的轉換研究[J].電子學報,2004,32(07):1090-1093.
[9]張賢達.現代信號處理[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125-150.
[10]蔡釗華,胡惟文,王先春.基于邊際譜的功率譜估計方法[J].核電子學與探測技術,2011,31(09):1062-1066.
[11]干昌浩.隨機振動功率譜估計方法研究[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0(12):21-23.
作者簡介
阿巴拜克熱?買買提(1985-),男,新疆阿克蘇人。碩士研究生。現任新疆農業大學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電子系教師。研究方向為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王磊,男,工學碩士研究生。現任新疆農業大學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講師,從事教學與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為智能控制及物聯網。
【關鍵詞】計算機網絡故障原因診斷方法
一、計算機網絡概念的解讀
對于計算機網絡故障的研究來說,必須以了解一些基本的概念為前提條件。首先是計算機網絡,什么是計算機網絡呢,目前對于計算機網絡的定義還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概念,一般可以粗略的理解為相互連接的,實現資源和材料共享共用的、自治的計算機集合。其實指的就是由計算機集合加通信設施組成的系統,按其計算機分布范圍可以分為局域網和廣域網。對于計算機局域網來說,覆蓋的范圍相對較小,而廣域網就覆蓋的范圍來說就顯得寬泛。通過因特網的應用研究來說,事實已經充分說明如果是采用統一協議實現不同網絡的互連,那就會產生組大的能量,互聯網也會發展迅速,使其產生更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但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出現了各種形式的網絡之間的連接,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
二、計算機網絡常見的故障分析
21世紀最為知識大爆炸和信息化發展最快的時代,全球的互聯網高速發展,計算機網絡作為優化工作的重要媒介已經得到社會的普遍重視和關注。計算機網絡帶給我們帶來便利和收益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網絡故障,這極大的影響了網絡技術的應用和發展。對于計算機出現的網絡故障,按照分類,一般分為物理故障與邏輯故障,也就是通常說的硬件故障與軟件故障。前者主要是網卡、網線、Hub、交換機、路由器發生了問題而產生的故障,后者一般是說由于網絡協議出現的問題問題或因為網絡設備的配置原因而導致的網絡異常或故障。對于計算機網絡故障來說,一般表現的癥狀為:連通性故障,如電腦無法登錄到服務器;電腦無法在網絡內實現訪問其他電腦上的資源等。
三、解決計算機網絡故障的診斷方法探究
對其計算機出現的網絡故障來說,有事確實難于避免,這時候面對出現的問題,我們必須冷靜對待,按照科學的步驟和診斷方法來分析和解決網絡故障問題。
(一)網絡故障分層診斷技術方面
1、物理層及其診斷
對于計算機出現的物理層網絡障來說,主要表現在計算機各硬件設備的連接方式是否恰當;連接電纜是否正確;MODEM、CSU/DSU等設備的配置及操作是否正確。確定路由器端口物理連接是否完好的最佳方法是使用show interface命令,檢查每個端口的狀態,解釋屏幕輸出信息,查看端口狀態、協議建立狀態和EIA狀態等。
2、數據鏈路層及其診斷
數據鏈路層對于計算機網絡來說意義重大,有了數據鏈路層就可以無序考慮物理層的特點而行使數據傳輸的工作。對于計算機網絡出現的故障問題,有時候需要我們注意查找和排除數據鏈路層出現的問題,在這個問題處理的過程中,主要是分析和了解需路由器的配置,檢查連接端口的共享同一數據鏈路層的封裝情況。要求每對接口要和與其通信的其他設備有相同的封裝。通過查看路由器的配置檢查其封裝,或者使用show命令查看相應接口的封裝情況。
(二)硬件診斷方面
1、串口故障分析與解決
計算機出現的網絡故障問題,在硬件的診斷時候,串口就是考慮的因素之一。
計算機的串口一般是指COM口,有的是9針,也有的是25針的接口,通常用于連接鼠標(串口)及通訊設備等。對于計算機串口故障的排查和查找問題,一般從show interface serial命令開始,分析它的屏幕輸出報告內容,然后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并分析解決的對策。串口報告的開始提供了該接口狀態和線路協議狀態。在接口和線路協議都正常工作的前提下,雖然串口鏈路的基本數據傳輸資料建立起來了,但還有可能出現信息包的丟失和發送錯誤等異常問題。按照一般正常的情況分析,信息包不會丟失或者出現錯誤,但是潛在的問題也是在所難免的。如果信息包丟失有規律性增加,表明通過該接口傳輸的通信量超過接口所能處理的通信量。解決的辦法是增加線路容量。查找其他原因發生的信息包丟失,查看show interface serial命令的輸出報告中的輸入輸出保持隊列的狀態。當發現保持隊列中信息包數量達到了信息的最大允許值,可以增加保持隊列設置的大小。
2、以太接口及問題處理
Ethernet是Xerox公司創建的局域網規范,使用CSMA/CD。其出現的主要故障是過量的使用帶寬,過多的碰
撞沖突,不兼容的類型使用等,除此之外還有其他一些原因。對于這個問題的分析可以利用show interface ethernet命令,對其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然后有的放矢采用針對性的措施給與解決。
參考文獻
[1]宋.計算機網絡軟硬件故障診斷方法研究.卷宗,2012(4)
【關鍵詞】 心血管; 急診; 治療
中圖分類號 R54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4)3-0122-02
心血管疾病為臨床常見病和多發病,由于心血管急診患者起病急驟、病情進展迅速,再加上患者預后預測難度較大,使患者致殘率、致死率較高[1]。文獻[2]統計數據表明,我國每10人中有2人患有心血管疾病,全國心血管疾病患者超過2億。所以,加強心血管疾病的治療和預防,對人們身心的健康發展大有裨益。本研究選取筆者所在醫院68例心血管急診患者,對其臨床治療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在筆者所在醫院進行治療的68例心血管急診患者,病例納入標準:(1)均符合心血管內科疾病診斷標準[2];(2)18歲≤年齡≤80歲;(3)排除其他全身性疾病患者。其中男36例,女32例;年齡26~76歲,平均(43.5±6.8)歲;體重41~73 kg,平均(57.8±3.2)kg;急性心力衰竭22例,心率失常13例,高血壓急癥12例,心絞痛12例,急性心肌梗死9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各34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規治療,以患者病情為依據,制定合理的治療方案,給予血壓調整、心功能改善、營養支持等基礎治療,并針對患者出現的并發癥給予積極治療和護理,指導患者臥床休息、合理運動等。觀察組患者在常規治療基礎上給予10 ml復方丹參注射液(山東華信制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237021120)加入150 ml的5%葡萄糖注射液,靜滴,1次/d,并給予250 mg路路通注射液(東北虎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制藥分公司生產,注射劑,250 mg/劑,生產批號:20120121),加入8.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靜滴,1次/d,治療一療程,為期2~3周。觀察比較兩組治療效果以及其并發癥發生率、心臟復跳率及死亡率。
1.3 療效評價標準
以心功能改善情況對治療效果進行判定,顯效:心功能改善2級以上;有效:心功能改善1級以上;無效:心功能改善或惡化[3]。總有效=顯效+有效。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字2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療效比較
觀察組顯效率及總有效率均高于對照組(P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 例(%)
組別 顯效 有效 無效 總有效
觀察組(n=34) 26(76.47) 6(17.65) 2(5.88) 32(94.12)
對照組(n=34) 18(52.94) 8(23.53) 8(23.53) 26(76.47)
字2值 4.1212 4.2207
P值
2.2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心臟復跳率及死亡率比較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死亡率低于對照組(P
表2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心臟復跳率及死亡率 例(%)
組別 并發癥 心臟復跳 死亡
觀察組(n=34) 3(8.82) 23(67.65) 0
對照組(n=34) 10(29.41) 14(41.76) 6(17.65)
字2值 4.6601 4.8021 6.5806
P值
3 討論
3.1 心血管急診患者的病情特點
(1)病情急驟,病情變化迅速。針對心血管急診患者病情特點,不難發現“時間就是生命”這一理念的深刻性,內科醫師需要快速判斷病情并及時搶救治療患者[4-5]。(2)病情預后預測難度較大。由于病情進展迅速,無法在短時間內對患者具體情況有深入透徹的了解,故而無法對患者具體系統或器官疾病以及輕重程度作出有效的預測[6]。(3)病情復雜,穩定性較差。這就要求內科醫師需要具備扎實的專業技術,并擁有廣博的知識體系,同時需要在臨床工作中不斷豐富經驗,從而對患者病情準確判斷,避免誤診或漏診[7]。(4)患者及家屬不理解普遍存在,由于病人及其家屬往往對病情緩解和穩定抱有過高希望,而未能及時把握治療時機,進而使病情惡化,甚至造成患者死亡等嚴重后果[8]。
3.2 心血管急診的防治對策
(1)建立健全醫療制度和崗位責任制度,并將各項規章制度確實落實到位。作為心內科醫護人員,應嚴格遵循急診工作制度、搶救規范以及交接班制度等,確保急診室患者得到嚴密看護,為醫療服務質量的提升以及醫療安全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2)加強對病歷書寫。病歷書寫必須遵循簡明扼要、及時準確等原則,同時及時記錄搶救過程以及進展。(3)創新思維模式,避免因循守舊。應積極運用降階梯思維方式,加強對心血管急診患者的診斷與識別,與此同時,需要建立多向思維方式,綜合考慮,全面把握疾病特點,尤以心血管常見多發急癥為主[9]。(4)作為醫護人員應秉承謙虛謹慎的工作作風。對于懷疑心血管疾病患者予以高度重視,認真仔細會診,并及時向相關人員請示匯報,避免出現醫療糾紛事件;(5)加強對內科護理人員日常工作的重視力度,使護理人員對患者病情變化情況密切關注,一旦出現變故,則應及時報告相應醫師,給予及時治療。(6)充分把握患者病情發作規律和發生時間,如冠心病心臟猝死率較高、患者年齡越高猝死率越高、男性猝死率高于女性等,通過對患者疾病發作規律和發作時間的把握,并給予有效的規避措施,防止猝死的發生[10]。
由于復方丹參及路路通在活血通絡、改善心率失常、降血壓等方面都具有較好療效,而路路通在活血祛瘀、通脈活絡方面具有顯著功效,兩者合用對于心絞痛、急性心肌梗死塊切除術等心血管急診患者均有良好療效,同時能減緩心理衰竭肺部充血癥狀,降低左心室充盈壓[11]。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顯效26例,顯效率76.47%,總有效率為94.12%;對照組顯效18例,顯效率52.94%,總有效率為76.47%。觀察組顯效率及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
綜上所述,心血管急診患者發病急驟,病情進展迅速,往往對患者生命安全構成嚴重威脅,應采取積極有效措施加以預防和治療,通過復方丹參及路路通聯用治療心血管急診患者,療效顯著、安全性高,值得臨床進一步研究應用。
參考文獻
[1]張慶東.急診心血管事件的防范及對策[J].臨床急診雜志,2010,11(3):187-189.
[2]馬巖.常見急性心血管事件的癥狀識別[J].中國臨床醫生,2008,36(10):73-74.
[3]樊尋梅.2005AHA心肺復蘇與心血管急診指南在兒科應用的思考[J].臨床兒科雜志,2007,25(11):56-57.
[4]謝彬,王玉穎.急性心肌梗塞診療中的特殊類型[J].醫學信息(下旬刊),2009,1(12):104-105.
[5]吳展興,彭小兵.急性心血管疾病急救特點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下旬刊),2012,22(6):1370-1371.
[6]Roger V L,Go A S,Lloyd-Jones D M,et al.Heart disease and stroke statistics-2011 update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J].Circulation,2011,123(7):273-275.
[7]衛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08-2009[J].中國大百科全書,2009,12(10):163-165.
[8]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 and related health problens,Tenth Revision[J].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9,67(10):1679-1680.
[9]王季文,邱玉茹,陳玉成,等.急診心血管疾病10540例流行病學分析[J].廣東醫學,2011,32(21):2838-2841.
[10]孫海濤,趙子彥.急性心血管事件的晝夜節律及其臨床意義[J].皖南醫學院學報,2008,27(1):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