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26 23:57:45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學習英語總結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英語學習中的歸納和總結法,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善于歸納和總結已學過的和某些未學過的知識,使之成為知識鏈;同時顧及學生的心理特點,便于理解和擴大知識面,讓單調的課本知識變成積極充實的內容,繼而成為學生努力追求的對象。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就會日趨提高。筆者就教學實踐中的一些實例談談使用歸納和總結法提高英語學習效率之妙處:
1. 在初一階段,學生感性認識強,根據這一特點,我就幫助學生歸納一些感性知識,便于記憶。如:(1)學習了be動詞,就教會學生用“我用am你用are,is用于他、她、它,復數名詞全用are”記住be動詞的用法。(2)學習了book, look, good, food, room, cook, foot等等。我給學生歸納了“oo”的發音。一般情況有三種:[U:]、[U]、[∧]。尤其是[U:]和[U]在很多單詞里極易混淆,因此我給學生介紹了下面的“oo”字母組合歌:
k, d之前都發短,foot, food恰相反。
血與水災特殊看,屋子后面尋短見。
面條太長扯不斷,其他長音最常見。
釋義:第一句,英語中d,k之前的“oo”組合都發[U],如good,book,look,cook,wood等;第二句,foot與food中“oo”的發音恰好與第一句的規則相反,food發[U:],而foot發[U];第三句,flood與blood特殊,都發[∧];第四句,room如果作為單詞后綴,要發[U],如bedroom,diningroom,bathroom等;第五句,除去以上幾種情況以外的oo組合都發[U:]如boot,noon,room,tool,tooth,pool等。
以上歸納中,出現了初一階段未學的幾個新單詞“木頭”、“血”、“洪災”、“餐廳”、“浴池”、“靴子”、“工具”、“游泳池”等等。課后有的學生開始查字典,有的學生問老師。
2. 在初二階段,學生掌握了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思維能力也增強了,根據這一特點,我就幫助學生摸索規律掌握知識。如學生學習了以ly結尾的副詞:carefully,quickly,hungrily,happily,heavily, easily等,對副詞的概念還很模糊,因此我幫學生進行了歸納和總結。以ly結尾的不全是副詞,有些卻是形容詞,如friendly,daily,motherly,fatherly,brotherly,sisterly,homely,weekly,yearly等;另外很多單詞詞尾雖沒ly,但也具有副詞詞性,如hard,late,loud,most等。通過歸納,學生擴展了詞匯量,掌握了“母親般的”,“姐妹般的”,“日常的”,“每周的”等等。
3. 有關交際用語中提建議的一些句型,我在教學過程中也幫助學生進行了歸納: (1)Let’sb. do sth.這是英語中一個十分常用的句式,直接提出建議,有時,在后面加入“shall we?”使語氣更加委婉。Let’s go to the cinema tonight, shall we?
(2)Shall we...?這個句式語氣較為委婉。Shall we go skating this afternoon?
(3)What about/How about (doing) sth? “……怎么樣?” What about a glass of milk?/ How about going to the shop tomorrow?
(4)Why not do sth?(=Why don’t you do sth?)這個句式的語氣較強,可譯作 “何不……呢?” Your shoes are old. Why not buy a new pair?
(5)You’d better (not) do sth. “你最好(不)……” It’s very cold outside. You’d better wear warm clothes./ You’d better not go out.
(6)advise sb. (not) to do sth./suggest that...(should)...
(7)其他句式,如 I think you should help your classmate with his English./ I’m afraid you have to finish your homework this morning.等等。
通過歸納,可以幫助學生舉一反三,在課堂上操練這些句式,增強熟練性。
【關鍵詞】循序漸進;耐心細致;有效引導
A little practice of middle school English vocabulary learning
Teng Li
【Abstract】Vocabulary is the focus of teach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vocabulary mastery of how good or bad, directly affect the students learning English as the language of learning words, is the basis of language formation, students' vocabulary learning and mastering throughout the whole process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learning, students want to learn English well, and learn in the daily life application can skillfully use English for oral communication, learning and mastering a large number of vocabulary is the key. "One of the three elements of language, vocabulary is the human thinking activity is carried out by means of words and the ideas of the human communication is done by made sentence words. No words, no language is unthinkable." According to the regulation of "English course standard",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graduates will learn how to use 3000 words and 400-500 idioms or fixed collocation. But quite part of students' vocabulary is far short of the requirements, make they learn English interest and motivation directly affected. Therefore, vocabulary teaching in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teaching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 am a ordinary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er, in the actual teaching process, the high school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and memory, make some summary.
【Key words】Step by step; Be careful; Effectively guide
1 調整教學方法
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教師的教學方法有密切的關系,因此,在英語教學中,首先要改進和探索詞匯教學的方法。
1.1 要過好語音關。 要求學生把每一個音標發準確,尤其對于初學者,不能急于求成,每節課當中,保證每一位學生都有開口的機會。為了喚起學生學習語音的興趣,教師可以創設一些情境以輔助教學效果。例如
(1)激勵性教學。爭先好勝、表現欲強是初中學生的特點。根據這一特點,課堂上教師如果用組織競賽的方式進行語音教學,這樣不僅使競賽活動成為活躍課堂氣氛的重要手段,而且有助于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學生在初始階段注意力特別集中,人人都想表演一下自己的記憶力,都想為自己的小組盡一份力。這樣既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又培養了大家的集體主義精神和競爭意識。因此采用激勵的方法教學,效果最佳。
(2)鏈條式教學。在學字母時,就在每一個字母后面注上音標,讓學生感知音形,同時特別要求學生熟練掌握五個元音字母在單詞中的準確讀音及規則。然后引導學生注意元音字母組合、輔音字母組合,及一些特殊字母組合的發音。在此基礎上,慢慢增加單詞的長度和難度,音形結合,溫故知新,新舊聯系比較,不斷加深印象,養成良好的拼讀習慣。這樣不僅幫助學生逐步解決了發音問題,而且還培養了學生自覺學習單詞的能力,更為今后詞匯的積累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1.2 掌握一定數量的英語單詞。英語“四位一體”教學法認為,我們不能籠統地反對死記硬背,必要的記憶和背誦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要讓單詞記得快、記得準、記得牢,必須把機械記憶與理解記憶結合起來。機械記憶就是機械重復、反復記憶。在初級階段,學生只能機械記憶。因為,他所學的詞匯量和英語知識有限,無法進行更多的歸納和聯想。但是幾乎每個學生都認為死記硬背很是枯燥乏味。在不斷的教學實踐中,我總結了一些幫助學生背誦的方法。
(1)瞬時記憶法。 在教學單詞時,先讓學生仔細聽,老師范讀。學生注意聽老師的發音,并在心里跟著默讀,教師一邊讀一邊在黑板上板書出所讀的單詞, ,同時在板書單詞時用彩色粉筆標出該詞的字母組合,并重復幾遍字母組合的發音,然后教師領著學生讀幾遍, 并說出所學單詞的意思,最后要求學生在熟悉每個單詞讀音的基礎上能準確判斷出每個單詞的中文含義。
每教完一個單詞,給十秒鐘時間讓學生自已背誦。要求是音讀準,聲音響亮,反復拼讀,誰先背會,誰先舉手,時間沒到,嘴巴不停。十秒鐘后,任意抽取一個小組當場檢測,以競賽的方式進行。這樣既能為學生學好語音、語調打好基礎,又能很好地培養學生的聽的能力,切忌用漢語來代替單詞的讀音,避免今后學生音讀不準,詞記不住。
(2)循序漸進法。英語詞匯教學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學中不但要注重詞匯積累的數量,更應注重記憶的效率,做到逐層加深。每天十個單詞的記憶,不斷循環反復,形成習慣,使同學們感覺不到背誦是一件枯燥又痛苦的事。通過每天早晨的齊讀,達到溫故而知新的效果。
為了使單詞更鮮活,使同學們記憶單詞的時間越長,我們還可以把單詞放在句子,甚至文章當中來加以記憶。句子是由詞組成的,我們記憶單詞就是為了更好的使用句子。實踐經驗證明,孤立地記憶單詞容易遺忘,必須把單詞放在句子里,根據上下文了解其意義和用法,這樣記憶的單詞才記得快、記得準、記得牢,才算的上真正掌握了這個單詞。另外僅記單詞也是不夠的,應把詞擴展為短語、句型,甚至精彩的段落或短文。以句子為單位記憶單詞還可以幫助我們把握單詞的用法和不同的形式,發展英語思維能力和英語應用能力。孤立地記單詞徒勞無益。如果我們把詞匯的學習和語境聯系起來,記的不是單個的單詞而是整個句子,通過上下文甚至是整篇文章在一起,有利于推動詞匯知識的內化和吸收。
1.3 注重詞匯的學習方法。學生記憶詞匯的目的就是擴大詞匯量,為閱讀英語和運用英語打下基礎。在死記硬背的基礎上積累一定詞匯之后,應該運用不同的方法巧妙地擴大詞匯量。以下幾種方法不妨試一試。
(1)構詞法。①名詞+y構成形容詞,如wind(n)+ywindy(adj);②動詞+er構成名詞,如teach(v)+erteacher(n);③形容詞+ly構成副詞,如slow(adj)+lyslowly(adv);④在詞上加前綴或后綴,構成新詞,如writerewrite,easyuneasy;⑤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合成一個詞,如black+boardblackboard,ten+year+oldten-year-old。
(2)比較法。比較各詞之間的音形義的異同。①同音異義詞, sun-son,where-wear; ②音形相同而意義不同的詞, light(燈),light(輕的)和light(淡色的);③詞形相同而讀音不同、意義不同,present/’preznt/adj目前的、現存的,n.禮物,present/pri’zent/v.介紹、出席。
(3)分類法。如表示動物一類的詞竄在一起;dog,cat,pig,horse,sheep,bear,cow,tiger,elephant等;有關人的詞:boy,girl,man,woman,father,mother,son,daughter,teacher,doctor,driver;其它如文具、水果、星期、季節、月份等都可以分類。
(4)辨析法。對同義詞或詞組進行辨析,聯系起來進行記憶,如look(有意識地看),see(無意中看見),watch(強調所看對象發出的動作);listen(to)(有意識地聽),hear(無意中聽見)等。
(5)對比法。①與反義詞作對比進行記憶,如young-old,empty-full,bring-take,borrow-lend;②與對稱詞作對比進行記憶,如man-woman,walk-run,read-write等。
2 調整教學心態
初中英語詞匯教學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學中不但要注重詞匯積累的數量,更應注重記憶的效率,做到逐層加深,建立一套記憶與應用,學習與提高的詞匯記憶的方式。除此之外,老師要時刻關注學生對詞匯掌握的情況,隨時關心識記詞匯效率差的學生,多利用課余時間進行指導、幫助和輔導。教師的耐心細致會無形中增強學生的信心,切不可急躁,要遵循基本的記憶規律。
人的大腦是一個記憶的寶庫。英文學習中的單詞、短語和句子,甚至文章的內容都是通過記憶完成的。從“記”到“憶”是有個過程的,這其中包括了識記、保持、再認和回憶。有很多人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只注重了學習當時的記憶效果,孰不知,要想做好學習的記憶工作,是要下一番工夫的,單純的注重當時的記憶效果,而忽視了后期的保持和再認同樣是達不到良好的效果的。同時人們在學習中的遺忘是有規律的,遺忘的進程不是均衡的,不是固定的一天丟掉幾個,轉天又丟幾個的,而是在記憶的最初階段遺忘的速度很快,后來就逐漸減慢了,到了相當長的時候后,幾乎就不再遺忘了,這就是遺忘的發展規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則。所以我們學得的知識在一天后,如不抓緊復習,就只剩下原來的25%,隨著時間的推移,遺忘的速度減慢,遺忘的數量也就減少。
基于以上推論,在一定程度上,教師的態度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效果,所以務必保持積極耐心的態度,盡量保持微笑教學。
3 量變達到質變,教學相長
學生學習英語,感到最困難的是怎樣把詞匯記得快、記得多、記得牢。一方面,記憶詞匯是一個重要的環節,教師要把記憶詞匯的方法教給學生;二方面,又要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把所學的知識融會貫通,更好地記憶。然而,記憶是有時效性的。在最初識記后的短時間內遺忘發展最快,以后則緩慢遞減。因此,對學生學過的詞匯要及時復習,反復通過聽說讀寫等各種形式加深學生對詞匯的進一步理解,鞏固記憶,靈活運用。復習鞏固,增強記憶詞匯的方法多種多樣,如:從音形義三方面對比新舊單詞異同;學習新課或新單元的詞匯時復習上一課或上一單元的詞匯;期中、期末再復習所學的詞匯,多次循環;對學過的詞匯進行歸類,學生的詞匯量豐富了,學英語的自信心也就增強了,反過來,還有助于教師的教。
綜上所述,形式多種多樣的詞匯記憶與教學,是激發學生學習動機,提高學習興趣,增強自信心的有效手段,有助于開拓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無論哪種目標語,詞匯在所有語言教學中都是重要因素。”因此,重視詞匯教學,努力改進教學方法,幫助學生積累一定的詞匯量,調整教學心態,才能幫助學生提高學習和運用詞匯的能力,才能收到較好的教學效益。
參考文獻
[1] 杭寶桐.《中學英語教學法》.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3,1
實習生:03(5)班,余雁華
實習學校:海口七中初一(6)班
指導老師:孫喜軍
指導班主任:陳宗岱
實習時間:2006-10-09到2006-12-01
為期兩個月的實習很快就結束了,仿佛是昨天才寫的實習計劃,今天就要做總結了。現在回頭看這兩個月的實習生活,自己的確從中學到了很多。在人的成長過程中,理論知識固然重要,但是把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來檢測自己掌握知識的程度如何,這個過程是課本上學不到,但又相當重要的經驗。缺乏經驗是現代大學生普遍的弊端,這也是造成就業率低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作為一名大學生,應盡量讓自己在大學四年里接觸社會,在實踐中取得經驗。大學是培養人才的地方,并不是說在大學里課本上學的知識可以讓人很快成材,而是指大學里有很多自由空間可以讓莘莘學子充分投入到實踐當中,為以后自己的未來積累足夠的經驗,做好走向社會的準備,這樣才能有足夠的“資本”去面對初入社會是遇到的挫折。對于師范生來說,當實習老師無疑是畢業前最好的練兵。如何教別人學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要經過不斷的實踐,從實踐中取得經驗,反思自己不足的地方,才能一步一步地完善教學。教師這個職業是一個神圣的職業,年輕一代的教育問題擔在教師的肩上,然而,教師不只是要教書還要育人,從這次的實習當中,我充分體驗到了當老師的辛苦以及應負有的責任,也讓我對以后走上教師這個崗位有了新的認識和期待。這次的實習我被分到海口七中的初一(6)班,由對學生和老師的不熟悉,到了解,再到依依不舍地分別,這期間,我努力做到接觸班上每個學生,與指導老師交流教學經驗,和班主任一起管理班機并體驗班主任工作,認真對待每項任務和教學工作。
首先,我對班集體進行了了解,在觀摩指導老師的課堂上,仔細觀察每個學生的反應,了解學生們對英語的興趣如何以及指導老師的教學模式。課后,與指導老師常聯系,詢問課堂上出現的問題,對教材的看法和現在的學生學習英語的困難。我還主動找學生談話,直接了解他們在課堂上接受了解知識的多少以及學生對老師的教學方式的要求,從這些途徑當中,我很快就獲得了學生的第一手資料,包括學生們的英語水平,課堂表現和學習英語的習慣,這樣就對我接下來的備課工作有了很大的幫助,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備課,設計適合學生實際情況的教案。在這兩個月當中,我做了大量的班主任工作,包括班會,組織活動,監督學生們的自習課,參加家長會等。讓我對學生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從而也初步體驗了如何管理一個班級。與班主任交流工作經驗,讓我學到了不少知識。通過班主任工作,加深了我和學生之間的感情,對他們的了解越來越深刻。第二,充分了解學生之后,開始了我的實習教學工作。這也是這次實習的主要工作。因為我么們是沒有任何教學的,所以我積極地向指導老師請教如何設計教案,如何控制課堂,并把自己所學的教學法知識融入其中,挑戰自己的想法;向指導老師學習控制課堂是很重要的,否則一堂課很難順利地進行。課前,我經常和組員一起討論教材,做教具,備課。并在上課之前做好試講,并互相提出意見,改進自己的缺點,虛心接受他人的批評和建議,為每一堂課做好充分準備。在課堂上,我努力做到讓自己沉著冷靜地面對每一個突發的情況,與學生們積極配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課后,我主動向指導老師要求為自己的課堂進行評價,請教自己課上出現的問題,并聽取指導老師提出的解決方法,虛心接受自己的錯誤并及時改進,讓我慢慢地積累了很多經驗。而且在課后與組員進行討論課堂上所有的問題,接受他們的意見和建議,我會記下所有的問題,并認真思考這些問題的癥結所在,寫在反思報告中,并時刻提醒自己在后面的課堂避免出現這些問題。從這些問題中,我歸納出了自己的主要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及時向指導老師和組員討教解決的方法。同時,這也是我行動研究的主要方向,在實踐中得出的認識是自身進步的一個重要源泉。
1.初一學生學習了book,look,good,food,room,cook,foot等等.我給學生歸納了"oo"的發音.一般情況有三種:[U:][U][Q].尤其是[U:]和[U]在很多單詞里極易混淆,因此我給學生介紹了下面的"oo"字母組合歌:
k,d之前都發短,foot,food恰相反.
血與水災特殊看,屋子后面尋短見.
面條太長扯不斷,其他長音最常見.
釋義:第一句,英語中d,k之前的"oo"組合都發[U],如good,book,look,
cook,wood等;第二句,foot與food中"oo"的發音恰好與第一句的規則相反,food發[U:],而foot發[U];第三句,flood與blood特殊,都發[Q];第四句,
room如果作為單詞后綴,要發[U],如bedroom,diningroom,bathroom等;第五句,
除去以上幾種情況以外的oo組合都發[U:]如,boot,noon,room,tool,tooth,pool等
以上歸納中,出現了初一階段未學的幾個新單詞"木頭""血""洪災"
"餐廳""浴池""靴子""工具""游泳池"等等.課后有的學生開始查字典,有的學生問老師,好奇心特別強.
2.初二上學期學生接觸ly副詞,如carefully,quickly,hungrily,happily,
heavily,strongly,nearly,easily等,對副詞的概念還很模糊,因此我幫學生進行了歸納和總結:以ly結尾的不全是副詞,有些卻是形容詞,如friendly,daily,motherly,fatherly,brotherly,sisterly,homely,weekly,yearly等,另外很多單詞詞尾雖沒ly,但也具有副詞詞性,如hard,late,loud,most等.
通過歸納,學生擴展了詞匯量,掌握了"母親般的","姐妹般的","日常的","每周的"等等.
3.有關交際用語中提建議的一些句型,我在教學過程中也幫助學生進行了歸納.
1)Let''''sdosth.這是英語中一個十分常用的句式,直接提出建議,有時,在后面加入"shallwe?",是語氣更加委婉Let''''sgotothecinematonight,(shallwe?).
2)Shallwe...?這個句式語氣較為委婉.Shallwegoskatingthisafternoon?
3)Whatabout/Howabout(doing)sth?"…怎么樣?"Whatabout
aglassofmilk?/Howaboutgoingtotheshoptomorrow?
4)Whynotdosth?(=Whydon''''tyoudosth?)這個句式的語氣較強,可譯作"何不…呢?"Yourshoesareold.Whynotbuyanewpair?
5)You''''dbetter(not)dosth."你最好(不)…"It''''sverycoldoutside.You''''dbetterwearwarmclothes./You''''dnotgoout.
6)Advisesb(not)todosth/suggestthat…(should)…
7)其他句式.如IthinkyoushouldhelpyourclassmatewithhisEnglish./I''''mafraidyouhavetofinishyourhomework
thismorning.
一、注重教學過程管理,強調先進教學方法和理念的實施。
小學開設英語課程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英語的積極情感,形成初步的英語語感,打好語音、語調基礎,具備用所學英語進行交流的初級能力。通過英語課程的學習,豐富社多生活經驗、開拓視野、樹立學生的自信心。為此在實際教學中我們要積極實踐和探索,在教學目標、課程實施、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等方面做到層層遞進。在實踐過程中應明確以下幾點:
1。 在教學總體目標上,重興趣,重成就感,重自信心的培養。教師通過多種激勵的方式,如:獎品激勵、任務激勵、榮譽激勵、信任激勵和情感激勵等,激發學生積極參與,大膽實踐,體驗成功的喜悅。有了成就感,就有了自信心,學生就會渴望學習英語;在課程實施上,重環境、重頻率、重效率。教學別強調語言環境的創設,充分和利用、開發電視、DVD、多媒體等教學資源,豐富教學內容,活躍教學氣氛,創設生動和真實的語言環境,以克服課少時的困難,并且在在早讀時及時復習,保證學生高頻率的接觸英語,為學生創設有效的學習條件,提高學習效率;在語言教學目標上,重語感、重語音語調基礎、重交流能力。學校和教師積極創造條件,提供良好的語言環境,通過提供大量的感知,體驗、模仿等實踐活動,幫助學生形成初步的語感。
2。 在教學模式和方法上,重體驗、重實踐、重參與、重創造。要求教學設計貼近生活,符合小學生興趣的需求;教學內容能引起學生的興趣。例如:詩歌、故事、會話、表演、游戲等;教學的語言材料要真實、實用。學生在課上通過用中學、學中用,反復實踐,學用結合。通過視、聽、說、玩、唱、畫、讀、寫、譯等饒有興趣的活動,讓學生接觸足夠量的語言材料,保證輸入量,“習得”與“學的”結合。使學生逐步培養起初步的預感,設計任務性活動,開放空間,激活學生的思維,培養創造思維。自始至終引導學生通過完成具體活動來學習語言,讓學生為了特定的學習目的去進行特定的語言活動,通過完成特定的交際任務來獲得和積累相應的學習經驗。
教學方法要多樣,且生動活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利用課文創設栩栩如生的情景,為學生提供使用英語的機會。實踐中,我們發現每當孩子進入角色,成功的做成每一件事,他們便情不自禁,喜形于色,因此興趣倍增,信心加強,動機和情感受到了很大的激勵。同時要求布置的練習形式要多樣化,做到手、腦、口、耳、眼、肢體并用,靜態、動態相結合,基本操作與自由練習相結合,單向和綜合相結合。通過大量的實踐,使學生具有良好的語音、語調、書寫和拼讀的基礎,并能用英語表情達意,開展簡單的交流活動。
二、創設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拓展英語教學時空。
1。靈活安排教學組織和課堂,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開展兩人小組,多人小組,成排,成行,半班等多種形式的活動。這是小學英語教學的重要特點之一。只有開展這些活動才能使每一個學生充分地參與課堂實踐,才能體現出語言的交際性,才能實現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性。
2。采用多種媒體的現代教學手段,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和充分的語言實踐機會,優化教學過程。利用多媒體軟件,適當的體態語——手勢、動作、表情等的示范。使教學變得生動、形象、活潑、感染力強,容易激發學生興趣,引起有意注意,加深印象,幫助學生持久記憶
三、努力總結和發現問題,及時調整教學策略。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積極實踐,不斷探索,針對實際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和學生身心特點,總結規律,認真思考不斷摸索。只有這樣你的教學經驗才會更豐富,你的教學業績才會更突出。記得復習時,一名學生來問我一個讀背過很多遍的單詞的讀法,我當時生氣極了,就大聲數落了他一番,說到:上課時干啥去了,為什么不看、不用心記?可后來我仔細想了一下,認為他來問我就已經表示他想學習了,他離成功大門可能只有一步之遙了,可我呢,竟打消他的積極性!想想真是不應該!另外我還發現了一個檢查的好方法,與其他老師共同分享一下:就是在檢查時把第一遍做過的答案蓋住,再做一遍,這樣你就會發現一個意外的驚喜。
四、團結努力,共同提高。
1。這一學期我們組內每一位老師,團結一致,兩人共同備課,交流經驗,所以在這次考試中學生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按照局室安排,為了進一步推動我縣小學英語教學工作。由縣教研室劉萬全副主任帶隊,小教組4名教研員參加的聽課調研小組一行5人,就小學英語科的開設及教學現狀,于月14日至21日在全縣抽取五個鄉鎮,進行了全面深入的聽課調研。
采取了隨機聽課,此次調研活動。及時反饋指導的方式,深入到5個鄉(鎮)10多所學校,共計聽課30多節,召開座談研討會10場。教研員就課堂教學中的得與失,與授課教師做了面對面的評價與指導,大家就目前教學中存在困惑和疑難問題,和諧、融洽的交流、研討氣氛中,暢所欲言,最終達到共識,收到預期的效果。
雖歷時短暫,這次調研活動。但使我感受頗深:
一、感受了英語教學工作在基層鄉、校較前變化巨大。
所到之處,變經之一:領導、教師觀念的變化。首先。看到鄉(鎮)教育組及所在學校領導對此項工作的高度重視,尤其是等鄉(鎮)教育組的領導,自始至終陪同我參與聽課與調研;各學校的校長、主任等領導與我同聽課、同評課、共研討。同時也使我感受到一線教師對我來的熱烈歡迎,特別是一些學校的教師,爭著上課,搶著讓教研員評課的極大熱情,令我深為感動,用他話說:希望你常來指導,多提意見,這樣的活動我歡迎。這種對教學工作的真誠與坦蕩,與過去教師那種害怕聽課,害怕指出其課堂中的缺失等現象,形成了極大的反差。如上變化說明,基層教育教學工作者,渴望發展和提升自己的意識有了鮮明的增強。
所有鄉、校都能開足開齊英語課程,二是調研期間我發現。師資配備到位,有的學校已配有專職英語教師,所配備教師的素質普遍較高。一改過去那種將英語科視為“副課”觀念,這足以說明領導的重視,帶來了小學英語教學工作的新變化。
大校好于小校,變化之二:城鄉英語教師素質差距在縮小。以前城鎮英語教師的素質普遍好于鄉村英語教師的素質。然而通過這次調研發現:大部分鄉村英語教師的個人素質和教學水平,已不再低于城鎮教師的水平,有的甚至高于城鎮教師素質,這種令人欣慰的變化,說明全縣小學英語教師的整體素質已在逐漸提高。
教師的課堂教學方法靈活多樣,教案設計科學,大部分教師有一定的挖掘教材與駕馭課堂的能力,課堂用語準確,發音標準,書寫規范,均能突出教學中的重難點,注重聽說訓練。同時能全面貫徹和落實新課程理念,面向全體學生,變化之三:教師課堂教學藝術與教學效果明顯提高。通過隨機聽課發現。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有的教師還能借助現代技術教學手段進行教學。注重知識的遷移與拓展,注重與學生生活實際相聯系。通過學生那嫻熟的口語表達和會話能力的展示,使我看到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
二、感受成績的同時。
影響了教學知識的系統性和連續性,1各年級英語教材版本的不統一。給教師的教,學生的學,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困難。建議各年級的教材版本盡量統一化,為教與學的系統性和連續性架起一座通暢的橋梁。
英語科任教師中非專業教師居多,農村學校較為突出,2專業英語教師仍較匱乏。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教學質量快速提高的步伐。
目前尚無一所小學有專業語音室以輔助英語教學,3英語科教學的配套設施設備不足。致使現代化信息技術教學手段難以經常開展。
河北版英語教材起點高,4師生普遍反映。難度大,內容繁,不適合本地學生使用,致使學生學習難,教師的教學難。
初中階段,大家會接觸到一些簡單的英語知識,更重要的是,大家會逐漸掌握學習英語的方法,從而為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下面我就談談如何學好英語。
首先,要抓住課堂這一學習的主要陣地。英語課上,老師是用英語組織課堂的,認真聽老師講課,本身就是學習英語,聽老師講課時,還要記好重點內容,以便將來查用。英語課上,老師會設置一些情景和活動,給同學們練習使用英語的機會。要抓緊時間,大膽積極地練習說英語,通過實踐掌握英語的表達方式。
其次,自主開發更多的學習資源。現在社會發達了,有關英語學習的音像資料應有盡有,如英文電臺、英文電影、英語電視節目等等。同學們應該積極使用這些資源,做學習的有心人。
【關鍵詞】英漢對比;詞義范疇;英文單純詞;短暫性動詞
對很多初中生來說,在英語學習中,詞匯積累是個大難題。13至15歲的少年,母語思維能力已經比較完善,這個時候要學另一種語言,不可避免地會受到母語思維的影響。
文化學習最能體現異國風情,其次是語法,但在詞匯方面就不同了,很多學生都習慣認為英漢詞匯意義是“一對一”或者“一對多”的情況,且我們的英語教材中給出的詞匯、詞義往往也是一對一或者是一對多的。這種以含義與詞匯“一一配對”的詞匯表,從小學教材到大學教材,已成穩定模式,造成了很多學生誤認為英漢詞匯之間是“全等關系”,從而在學習和應用中四處碰壁。
建立在這樣的誤解基礎上,英語詞匯學習給學生留下的印象就是“難記、難應用、難理解”,造成了學生學習英語時心理上的障礙和困境。
筆者在教學的過程中,和很多老師一樣,遇到很多因為中英文詞匯意義范疇不同導致的教學困境。在本文中,筆者對中英文詞匯意義范疇差別引起的英語學習的困難加以歸納總結,問題的癥結加以剖析。具體闡述如下:
一、漢英語詞匯意義范疇不同導致詞匯拼寫識記的障礙
英語是拼音文字,并非漢語中的會意文字,能講熟練運用英文的人才更方便學習英語文字。且漢語詞匯構成方式與英語的不同,單純詞所占的比例有限,只有大約22%的比例,復合詞約占到漢語詞匯的77%。英語則相反,現代英語的詞匯據Dupuy統計,單純詞約占45%,復合詞約占25%,派生詞約占24%。
漢語單字的組詞功能強大,比如“風”,漢語中有關于風的詞都跟“風”這個字有關系。臺風,颶風,龍卷風,微風,這幾個詞都跟“風”字有關系,理解記憶起來都不會很痛苦。但是英文中,這幾種“風”是不折不扣的幾個完全不相干的詞(typhoon, furicano,tornado, breeze),而且還和“wind”的拼寫和讀音沒有相似之處,同樣是“風”,能表示的詞義范疇卻大不相同。
再看一組關于肉的詞匯,在漢語中,只要認識“肉”字,至少能知道“豬肉、牛肉、羊肉、雞肉”等等詞匯與我們的肉食相關。但在英語中就不同了,“肉”在英文中叫“meat”, 而“豬肉”卻毫不客氣地叫“pork”,“牛肉是“beef”,“羊肉”卻又叫“mutton”,“雞肉”叫“chicken”,都與meat的拼寫和讀音沒有關系。
所幸英語詞匯的學習還有章可循。
英語中的復合詞相對來說要簡單些,是由兩個或多個單純詞按一定規則匯合成的,意義多半離不開這兩個或幾個詞,所以掌握了一定量的單純詞,復合詞的習得難度就很低了。還有一類派生詞,它們的構詞要素為詞根、詞綴。英語派生詞的詞綴和詞根都是有特定的語言意義或者語法意義的,基本上通過詞綴和詞根就應能知道詞的大概意思。
所以在教、學英語詞匯時,我們可以遵循以下兩個規則:
1.注意常用詞的習得,盡量避開生僻詞和怪詞,注意詞義的歸類,用“vocabulary tree”來給學生形成意義上的分類。
2.掌握詞根、詞綴,對同根詞進行歸類和總結,通過了解詞匯來源猜測詞匯的語用環境。雖然英語的詞匯量較大,但是有的放矢必定使教學事半功倍。
二、中英文詞匯意義范疇的不同導致的語法學習的障礙
漢語是獨立語,詞的內部結構比較穩定,基本上沒有大的變化,只是通過詞語排列的不同順序來表達句子意義。而英語是屈折語,它有如下的特點:有豐富的詞形變化,詞與詞之間的關系主要靠這種詞形變化來表示;一種詞尾可以表示幾種不同的語法意義;詞尾和詞干或詞根結合十分緊密,脫離了詞尾,詞根一般不能獨立存在。
以上的特點就導致了很多以中文為母語的初中生在學習英語詞匯時非常難以適應,好不容易背出來單詞,應用時又是萬千變幻。雖然變化是有規律的,但對初中學生來說,也加重了不少負擔。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不斷滲透詞匯的各種語法變化形式,以讓學生對變形詞匯的掌握達到“熟能生巧”的境界。
當然,漢英語詞匯本身的含義范疇的差別也導致了學生學習語法的一些困難,拿我們英語老師都知道的一個難點來舉例:
在現在完成時中,如果句子的時間狀語為for或since引導的短語時,句中謂語動詞是不能用短暫性的動詞的,必須要把短暫性動詞變成延續性動詞或者某種狀態。因為for或since引導的時間狀語表示的是從過去的某時間開始到現在為止的一段時間內,某種動作一直在進行。
例如:正:I have left Hong Kong with my parents.
誤:I have left Hong Kong with my parents for 30 years.
這種情況下要換成I have been away from Hong Kong with my parents for 30 years.
關于如何把短暫性動詞換成延續性的動詞,很多教材上都是列了個表格以供學生對應著換用。但由于不理解,學生不得不死記硬背,才能加以運用。
其實要理解也不難,這主要是因為英語的語法和漢語語法不同引起的。在漢語中,不僅動詞可以做謂語,形容詞也可以做謂語,有的動詞就兼有了瞬間動作和動作完成后保持的狀態。而在英語中作謂語的必須是動詞,形容詞是絕對不可以作謂語的。這就導致了在現在完成時中,出現了需要表示“在一段時間之內延續”的情況時,需要把短暫性動詞換成延續性動詞,或者是表示狀態的be動詞加形容詞、介詞短語或者名詞等系表結構。
仔細分析一下,短暫性變延續性有兩個規則:
第一種,以結果代動作,讓瞬間動作成為結果保存下來。
如:The young man have had the novel since he graduated from high school. 這句話里以買完變成“擁有”這一結果代替了瞬間動作買,不至于尷尬地讓“the young man”從畢業到現在一直重復著買賣這個動作。
第二種,以系表結構表動作結束后保持的狀態,來代替瞬間動作。
如:Mandee and Amanda have been married for 10 years.
這句話里,Mandee和 Amanda 不可能一直在做結婚這件事,但他們一定是處于已婚狀態的。
類似的詞匯意義范疇不同的還有不少,比如,“買”這個詞,在中文中的意義和用法如下:
詞性:動詞。意義:用貨幣換取實物,購進。
例子:我買了一件新衣服。
解析:這句話里的“買”,不只是說明了貨幣換實物這個動作,還表示這件衣服的來源是通過購買的方式獲得和擁有的。如:這本書是我新買的。
但是,在英文里,buy的意思就是指“買”這個動作的進行,并不說明買完后的擁有。
如:The car prices are low, it’s a good time to buy.
如果要表達“這輛車我已經買了兩個月了”也必須換成相應的結果:I have had this car for 2 months.
再比如:“加入”這個詞,在中文中作動詞的意義和用法如下:添加進去,參與,參加。例句:我們國家已經加入世貿組織五年了。很明顯,在這個句子里,“加入”不僅僅說的是“參加”那一瞬間的事,更是“參加后成為世貿組織成員五年”的意思。
而在英文中“join”這個詞,就是指“加入”這個瞬間動作,加入完就處于“屬于某個組織成員”的狀態了。
如:China has become a member of WTO for 5 years.
China has been in WTO for 5 years.
這樣一一細細分析下來,這一語法點就不需要死記硬背了,也不會轉身就忘。在筆者的教學中這樣的難點基本上都不能稱之為難點,學生掌握情況一直很不錯。
三、中英文詞匯意義范疇的不同導致的文化學習困境
眾所周知的,中英文詞匯很多含義的涵蓋度都不一樣,有很多詞的詞義范疇是不能一一對應的。比如,cousin,aunt,uncle這些詞和漢語里所指的人的范圍都不是一樣大的。Cousin指的是漢語里的表兄弟姐妹,姨兄弟姐妹,堂兄弟姐妹,等等。Aunt 是指父母的姐妹,以及父母兄弟的女性配偶。Uncle指的有父母的兄弟,以及父母姐妹的男性配偶。包括Grandparent,英文中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全包括進去了,很明顯詞義所指的范疇要比中文的廣很多。
而這樣的現象一直被我們當做“文化差異“輕描淡寫地一帶而過。但是,在教學中我們不斷因為遇到詞義范疇不同,而導致學生難以理解,老師難以教授的困境。
最常見的就是我們教學中遇到的:一個漢語詞匯對應多個英語詞匯,或者一個英語詞匯對應多個漢語詞匯的用法。
比如“開“這個動詞,在英文中對應的有很多個詞:open(開門窗的時候用,如:open the door.); turn on(開跟水電氣相關的設備的時候用,如:turn on the light.); come out(開花的時候用,如:Roses will come out soon.);drive(開車的時候用,如:drive a car.); run(表示開公司或者商店的時候用,如:run a new shop.)
再比如說“做”這個動詞,也有不少的對應詞:do (表示做,舉例:do the hard work.);make(做鬼臉或者制作某物時用,如:make a face.);compose(做詩,例如:compose a poem.); write (做文章的時候用,如write an article.); play(做游戲,比如:play games.)
又比如說“花”這個詞,它對應的英語中的動詞和名詞也不少,如:spend,cost,take,flower,bloom,等等。
當然,play 這個詞在漢語中也對應了不少的漢語詞匯,比如:踢足球(play football),打籃球(play basketball),打牌(play cards),彈鋼琴(play the piano),播放音樂(play the music),捉弄別人(play tricks on sb.),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play a key role in …)。
一些很難區分的單詞詞義間的差別,不妨用固定搭配、近義詞和反義詞來進行區分,方便學生快速地解決。
通過英漢詞匯的對比,我們還發現有的詞匯因為文化的差別會帶了特殊的民族色彩。比如,在英語中,我們說“blue”是藍色,也是指“心情不好,憂郁”的意思。I’m feeling blue.這個意思就是I am feeling bad.但在漢語里,藍色是天空和大海的顏色,代表的是廣袤無垠,是海納百川的氣度,所以,國內某品牌酒商用“藍色”來指代“男人的情懷”,跟“心情不好”,跟“憂郁”根本不搭邊。
“green”在中文中意思為綠色,象征著春天和生命,在英文中也有類似的用法。可是“green”還因為是美元的顏色,被賦予了更多的意義。比如,漢語中“眼紅”為妒忌,而英語中“be green eyed”才是“眼紅”,“green with envy”指的就是“妒忌”。
“dragon”在漢語中是皇權的象征,意指吉祥。但在英文中指的卻是“惡龍,脾氣暴躁的人”。
由于文化的不同,思維方式的不同,語言體系的不同,語法的不同,以及民風的不同,導致我們在積累英語詞匯的時候遇到了不少的麻煩,但是,經過細致的學習和例舉,我們不斷地積累,最終也會解決這樣的問題。
四、結語
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必須高度重視學生的詞匯積累,在教學中多想辦法,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攻克這一難關。但現在初中英語教學不強調學生對英語詞匯詞義的精確掌握,更多地強調學生的拼讀能力,以及在情境中遣詞造句的能力,卻忽視了一針見血的點撥,讓學生的詞匯學習停留在感性認識階段,造成了很多“百思不得其解”的學習困境,甚至讓一部分孩子失去了學習英語的興趣。
這是我們每一個初中階段的英語老師不能不正視的問題。作為教師,我們要敏銳地發現教學中的難點,并從研究者的角度去總結歸納和剖析思考,以期逐漸摸索出讓學生進行詞匯積累時簡單些的方式。
【參考文獻】
[1]Dupuy H J.The Rationale,Development and Standardization of a Basic Word Vocabulary Test[M]. Washington,D.C.: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74
[2]于海闊,李如龍.《從英漢詞匯對比看對外漢語詞匯教學》[J].山西大學學報.2011.34(3):71-78
[關鍵詞]英語介詞習得;原型理論;原型效應;概念遷移假說
[中圖分類號]H3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712(2014)31-0056-04
[作者簡介]王晶(1989―),女,山東淄博人,中國海洋大學外國語學院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2012級在讀碩士。
英語介詞語義抽象而復雜,恰當地使用英語介詞對學習者有一定的難度,因此一直受到語言學家的關注,并成為二語習得領域的一個研究焦點。筆者通過查閱相關文獻發現,已有研究大多集中在某些角度,回顧性研究較少。為了較全面地了解國內外英語介詞習得研究現狀,引起研究者對英語介詞習得的關注,本文以原型理論和概念遷移假說為基礎,簡述了近年來國內外在這方面的研究現狀,發掘了研究成果對英語介詞學習的啟示,以期以此為契機,為英語介詞習得提供一點幫助。
一、理論回顧
近30年來,范疇理論和語言遷移一直是指導語言學家進行英語介詞習得研究的主要理論,而范疇理論又以原型理論為主導。在語言遷移研究方面,研究者們逐漸轉向了概念層面,探索影響英語介詞習得的深層次原因。
(一)原型理論與原型效應
20世紀70年代,心理學家Rosch等[1]根據Wittgenstein提出的“家族相似性”及Berlin和Kay等認知心理學家對“焦點色”的研究提出了“典型范疇理論”,即“原型理論”。她認為同一范疇內部成員有典型成員和非典型成員之分。完全具有某一范疇成員全部特征的實體是該范疇的典型成員,即原型;而不完全具備某一范疇成員全部特征的實體則是非典型成員。同一范疇的成員通過“家族相似性”聯結在一起,并且范疇的邊界是模糊的。
目前語言學家對“原型”給出了三種界定方式。其一:原型是一個范疇中最具代表性的成員,即原型樣本。Rosch[2]認為原型是一個范疇中擁有最多共同特征的實體,而范疇是圍繞原型建立起來的。其二:原型是抽象的圖式表征。Reed[3]認為原型是對范疇進行概括的表征;在范疇化過程中人們就是以這些圖示表征作為認知參照點對范疇進行切分的。其三:“原型加轉換”的觀點。這種界定方式可以理解為上述兩種的結合。而“原型效應”指的就是范疇中的不相同地位,即同一范疇內部的一些成員比另一些成員擁有更多共同的范疇特點,因而更加具有認知凸顯性,也就更具代表性。
(二)概念遷移假說
20世紀90年代以來語言遷移研究發生重大轉向。西方研究者開始從語言與認知的接口處研究語言遷移,從思維層面探究遷移的本質,提出了“概念遷移假說”。
該假說主要指,“人們在習得某種語言(如母語)的過程中,會形成某種習慣性思維方式和語言的概念范疇化方式,而這些思維方式和概念范疇化方式反過來會影響另一種語言的習得”[4]。由此可知概念遷移主要產生于語際不同的概念范疇系統及概念存儲模式。對以漢語為母語的英語二語學習者來說,發生概念遷移的根本原因是以漢語為母語的人在概念范疇化方式上不同于以英語為母語的人。以漢語為母語的人在長期使用漢語這一意合語言的過程中慢慢形成了整體、悟性、具象的思維方式。而在英語形合特征的影響下,以英語為母語的人逐漸形成了個體、理性、抽象的思維方式。Jarvis和Pavlenko[5]認為學習一門語言可以改變學習者已有的思維方式和世界觀,也就是說在二語習得的過程中獲得的新概念會使學習者調整并重組原有基于母語的概念結構,改變對實體的范疇化方式和注意傾向。以漢語為母語的學習者在習得英語時,其整體思維方式會遷移到英語的產出中。
二、英語介詞的基本情況
據寇姆統計,英語中各類介詞共有285個,而漢語中不到30個。[6]根據Brown Corpus語料庫可知,英語中最高頻詞匯前100個中有15個是介詞。英語介詞的重要地位及難以掌握的事實決定了對介詞研究的必要性。
根據《薄冰英語語法》[7]一書中對介詞進行的詳細劃分,按其構成可分為簡單介詞、復合介詞、二重介詞(即由兩個介詞搭配而成,但沒有復合介詞那樣固定,如from under,until after等)、短語介詞、分詞介詞5種。按其詞義可分為表地點、表時間、表比較、表原因、表手段等15種。根據第二種分類,同一介詞可屬于多個類別,說明有些介詞是多義的。介詞一詞多義是造成我國英語學習者介詞習得困難的原因之一。
三、英語介詞習得的相關研究
縱觀國內外英語介詞習得研究,該領域研究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主要從學習者的主觀因素出發探討介詞的習得,如Mougeon、Pavesi、Schumann等。第二類探索了空間范疇化等認知因素對介詞習得的影響,如國外語言學家Correa-Beningfield、Jarvis和Odlin等,國內學者馬書紅、李佳和蔡金亭等。第三類從概念遷移角度研究英漢概念化方式的異同對介詞習得的影響,此類研究較少,國內僅有張會平和劉永兵兩位做過相關研究。各類研究在特定的時間段內均有獨特影響,給英語介詞習得研究帶來了有益啟示;同時也存在一定缺陷,為以后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一)國外相關研究
國外研究之初,語言學家們主要從學習者的主觀因素出發探討介詞的習得順序、學習策略、關鍵期對介詞習得的影響等,并沒有考慮到母語和目標語在空間語義上的異同及學習者空間認知方式的差別,這些語言學家有如Mougeon等、Pavesi、Schumann、Becker和Carroll、Munnich等。
國外語言學家們還從認知角度探索介詞的習得。例如1986年Ijaz[8]基于原型理論,討論了影響高水平學習者英語介詞習得的語言和認知因素。他發現制約二語介詞習得的主要因素是原型效應、母語的概念結構、母語和二語在空間語義上的差異。但他忽略了參照物對目標物的作用,沒有正確認識到兩者之間的空間關系特征。1990年Correa-Beningfield[9]首次基于范疇化理論,以西班牙語為母語的學習者為研究對象,探討了空間范疇的典型性因素和母語遷移對二語介詞習得的影響,提出了“典型性遷移假說”,即當母語和目標語的空間典型概念相同時,會發生母語遷移。但他的研究沒有考慮到如何界定二語介詞的典型語義。2000年,Jarvis和Odlin[10]以70名母語為瑞典語和140名母語為芬蘭語的英語二語學習者為研究對象,探索母語和目標語的語言結構及母語中表空間關系的語素對介詞習得的作用,發現母語和目標語在語言結構和語義上的異同分別會導致負、正遷移。2001年,Navarro I Ferrando和Ricker[11]將母語為英語的本族語者為控制組,分別以中級和高級水平的兩組母語為西班牙語的英語二語學習者為觀察組,考察了學習者英語空間介詞“at”“on”“in”語義網絡的習得狀況。通過對比試驗發現,與本族語者相比,觀察組學習者無法準確判斷以上空間介詞的相似語義,沒有完全掌握以上介詞的所有語義項。
Ijaz、Correa-Beningfield及Jarvis和Odlin的研究雖然探索了英語介詞習得的一些深層原因,但忽略了英漢兩種語言在空間范疇化上(語際認知因素)的異同。
(二)國內相關研究
國內研究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力圖克服上述缺點。馬書紅[12]基于范疇化理論,以174名中國學生和58名英語本族語者為研究對象,討論了“in”“on”“over”的核心語義及邊緣語義,探索了目標語語內認知因素、語際認知因素和學習者語言水平對英語介詞語義習得的影響。研究發現“目標語內部各空間范疇之間的語義共享以及目標語和母語在空間范疇化上的差異”[12]會給二語學習者造成一定的困擾,而這兩個因素交叉影響時,習得難度會大大增加。她還發現二語學習者的空間語義知識并不是隨著其整體語言水平的提高而發展的。此外,在2010年的研究中,馬書紅[13]發現我國英語二語學習者對“in”“on”“over”核心語義成員的分類與本族語者較為一致,而邊緣語義成員的劃分與本族語者不一致。并且介詞空間語義項的數量直接影響學習者的習得情況。
李佳、蔡金亭[14]在原則性多義網絡的框架下,以15名英國本科生為對照組,以中等水平英語學習者和較高水平英語學習者為觀察組,通過三項任務及回顧性訪談,探索了英語學習者對“above”“over”“under”“below”四個英語空間介詞的習得情況。研究發現,英語學習者對四個介詞核心語義的掌握情況比邊緣語義的好。與本族語者相比,兩組英語學習者在英語空間介詞的認知方式和認知機制上存在差異,導致對介詞各個語義項有不同的心理認知距離,并且在使用這些介詞的過程中受漢語概念系統的影響而產生母語概念負遷移現象。但他們的研究沒有說明對核心語義和邊緣語義的劃分依據,也沒有明確指出組成任務句子的數量。
張會平、劉永兵基于英語學習概念遷移框架,以詞匯搭配與類聯接為切入點,以母語為德語的英語學習者為對照組,通過語料庫檢索常用空間介詞“in”“on”“at”的使用情況,分析了我國初級英語學習者在詞匯層與語法層的概念遷移,發現我國初級英語學習者受母語思維方式及概念化方式的影響在詞匯及語法層的概念遷移錯誤率很高,且具有獨特性。學習者在習得過程中是否發生偏誤與詞匯概念的寬窄有關。
以上國內外研究大多關注英語介詞空間語義項的習得,較少關注其隱喻義的習得。而介詞的隱喻義是造成認知差異的重要原因,與語言使用者所處的文化環境關系密切。因此,探究英語介詞的隱喻義可促進研究者更深刻地認識不同母語者的不同空間概念范疇化方式,進而更清楚地認識造成英語介詞習得困難的深層次原因。據此分析,筆者認為以后的研究可以在介詞隱喻義習得方面進一步努力。
四、對英語介詞的學習啟示
傳統課堂的英語介詞教學是將介詞的各語義項列出,輔以例句,學習者無法靈活掌握。以上國內外對英語介詞習得的研究給我國英語學習者帶來了一些有益啟示。
第一,在英語介詞習得的過程中,學習者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母語空間概念系統的影響,出現母語空間語義遷移和母語概念遷移。學習者應時刻提高自己的英漢空間概念的差異意識,不斷加強英語介詞空間概念系統的認知能力,克服來自母語空間概念系統的影響,并及時調整重組自己已有的空間概念系統,增加隱性知識。另外還要積極通過課堂學習和閱讀相關書籍的方式增加自己的顯性語法知識,主動內化新的概念。第二,學習者應盡可能地接觸各類地道材料,在不同語境中體會介詞的各個語義概念。對于難以內化的概念,要仔細對比新舊概念,系統總結兩者的差別,再通過典型例子加強對概念的理解。可通過增加閱讀量、練習量等方式增加與介詞陌生概念的接觸頻次以便達到較理想的學習結果。第三,根據以上研究,學習者應從介詞核心語義項出發,豐富介詞語義項,構建多義語義網絡。這樣有利于掌握介詞的邊緣語義,減輕記憶負擔。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責任重大,應發揮自己的理論素養,運用原型理論,幫助學習者推導并構建介詞的多義語義網絡,了解核心語義與邊緣語義之間的關系。
本文基于以往研究,嘗試性地總結了國內外英語介詞習得研究的現狀。國內外英語介詞習得研究主要有三類:第一類研究主要從學習者的主觀因素出發探討介詞的習得順序、學習策略、關鍵期對介詞習得的影響;第二類研究是從空間范疇化的角度探索范疇成員的典型性因素、母語的空間概念、語內認知因素、語際認知因素等對介詞習得的影響等;第三類研究從概念遷移角度研究了英漢兩種思維方式及概念化方式的異同對介詞習得的影響。上述研究給英語介詞習得啟示良多,在主要以漢語為教學語言的環境下,學習者應在教師的幫助下建立介詞的多義語義網絡,通過不同方式完成對介詞各個語義項的內化及新空間概念系統的建構,最終較全面地掌握英語介詞。
參考文獻:
[1]Rosch E,Mervis C B.Family Resemblances:Studies in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Categories[J].Cognitive Psychology,1975(7):573-605.
[2]Rosch E.Cognitive Representations of Semantic Categories[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1975(3):92-233.
[3]Reed S K.Pattern Recognition and Categorization[A].Technical Report[R].Perceptual Systems Laboratory. UCLA,1972:32.
[4]張會平,劉永兵.英語介詞學習與概念遷移――以常用介詞搭配與類聯接為例[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3(4):569.
[5]Jarvis S,Pavlenko A.Crosslinguistic Influence in Language and Cognition[M].New York:Routledge,2008:16.
[6]彭啟良.翻譯與比較[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0:54.
[7]薄冰.薄冰英語語法[M].北京:開明出版社,2007:361-362.
[8]Ijaz H.Linguistic and Cognitive Determinants of Lexical Acquisition in a Second Language[J].Language Learning,1986(36):401-451.
[9]Correa-Beningfield M R.Prototype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J].Revue de Phonetique Appliquee,1990(95-97):131-135.
[10]Jarvis S,Odlin T.Morphological Type,Spatial Reference,and Language Transfer[J].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2000(22):535-556.
[11]Navarro I Ferrando I,Tricker D.A Comparison of the Use of AT,IN and ON by EFL Students and Native Speakers[J].RESLA,2001(14):295-324.
[12]馬書紅.中國學生對英語空間介詞語義的習得研究[J].現代外語,2007(2):173-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