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激情开心网,五月天激情社区,国产a级域名,婷婷激情综合,深爱五月激情网,第四色网址

藝術審美的價值優選九篇

時間:2023-08-03 16:18:03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藝術審美的價值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藝術審美的價值

第1篇

關鍵詞:建筑;藝術 ;審美價值

中圖分類號:J05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0)10-0211-02

收稿日期:2010-01-18

作者簡介:謝靈(1954-), 女,安徽蚌埠人,教授,從事軍事寫作學、軍事文藝理論、軍人審美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

建筑是人類重要的物質文化形式之一,是人類創造的最偉大的藝術之一。在西方古典藝術中,排在首位的便是建筑藝術。古典美學家常將建筑、雕刻和繪畫稱為三大造型藝術,足見它在藝術殿堂的重要地位。建筑藝術并不是單純的精神生產,它還是一種物質生產,與人類的生產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正因為如此,我們必須重視研究建筑藝術的審美價值。一般地來說,建筑藝術的審美價值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建筑的音樂性,可以使人獲得多方面的美感

《紅樓夢》中的描繪的大觀園的建筑構圖美,節奏鮮明,音韻和諧,極富音樂美的。書中第四十二回通過薛寶釵的口說:“這園子都是像畫兒一般,山石樹木,樓閣房屋,遠近疏密,也不多,也不少,恰恰是這樣。你若照樣兒往紙上一畫,是必不能討好的。這要看紙的地形遠近,該多該少,分主分賓,該添的要添,該藏該減的要藏要減,該露的要露。這一起了稿子,要端詳斟酌,方成一幅圖樣。”這里談的雖是大觀園,但它的多少、主賓、添減、藏露、疏密、高低,不仿佛就是節奏、韻律、和聲嗎?不仿佛就是建筑的音樂性嗎?

建筑和音樂的關系是非常密切的,德國古典美學家謝林(1775―1854),在其《藝術哲學》一書中說:“建筑是凝固的音樂”。此后,又有人加以發揮說:“音樂是流動的建筑”。歌德和黑格爾都很重視建筑和音樂的緊密聯系。歌德曾經贊美建筑是凍結的音樂,以致他在羅馬圣彼得大教堂廣場的柱廊內散步時,仿佛聽到音樂的節奏與旋律。黑格爾對于弗列德里希?許萊格爾曾經把建筑比作凍結的音樂說,也極為推崇。

建筑吸取了音樂的詞匯來雕塑自己的形象,這就構成了建筑的音樂性。正因為如此,可以使人獲得多方面的美感,而且可以展開想象,把欣賞者的視覺和聽覺連結在一起,從而進一步獲得聽覺上的美感。當你在頤和園長廊里漫步的時候,你可見到長廊回環曲折,節奏分明,具有的韻律美,它簡直是無聲的音樂。它的廊柱仿佛是音符,長廊和山之間有二十幾組美麗的建筑,如聽鸝館、云松巢,奇瀾堂、畫中游,景福閣、湖山真意,意留云在樓臺亭閣。它們用美的魅力,把你的視覺和聽覺之間,架起了一座通感的橋梁。

具體地說,建筑的音樂性首先表現為和諧。許多建筑家認為,從畢達哥拉斯學派關于音樂和諧的見解中最先推斷出了一種建筑和諧的理論。和諧的靈魂是多樣統一。頤和園內的十七孔橋,橋孔呈半圓形,第九個橋孔居中最大,兩旁的橋孔則分別由大到小,彼此對稱,十七個孔雖各有變化,而呈現出多樣性,但都統一在弧形中,中國古典橋梁建筑一般都是把由小到大,由大到小的橋孔排列在孤形體這一完整的形象中,它單純、清朗、均衡、對稱,主次分明,極其和諧。

正因為建筑有這種音樂美的特征,所以建筑藝術對人們進行審美教育,提高人的審美能力和審美情趣,塑造完美個性有重要的作用。

二、建筑的構造性,提升人的品格的功用

建筑是物質產品,是人類審美理想的“外化”,蘊涵著豐富的象征意義。人們往往從外化的美的事物中觀照自身,得到。而建筑藝術是人類觀照自身最方便,最重要的鏡子。

我們觀賞北海的承露盤,系一聳立的華表,其頂端站一個人物雕塑,人雙手捧盤超過頭部,承受天然的甘露。華表周圍雕滿流動的祥云圖案,巨大的白龍,左右回旋,仿佛在飛騰,整體建筑形象,鮮明生動,典雅莊重,清朗流暢,顯得既崇高又優美,充分發揮了直線韻律(聳立的華表,站立的人物雕像)與曲線韻律(云紋、龍圖、承露盤)的造型功能。

梁思成提倡的大屋頂式建筑,是吸收了中國古典建筑精華與現代建筑優點相結合的產物,也體現了直線韻律與曲線韻律的結合。建筑的音樂美,是此時無聲如有聲的美,乃似動實靜的美。這種富有聲于無聲,寓動于靜的現象,是音樂的特質滲透到建筑中的結果。這種結果的獲得不僅要靠視覺,還要靠聽覺;不僅靠聽覺,還要靠想象、聯想。因為建筑畢竟不是音樂。它那三維空間的形體構造,必然訴諸視覺感官的觀照,才可被人認識。它不會發出音樂的聲響,因而人們也就不可能把它當成實際上的音樂看待。人們只有架起通感的橋梁,充分發揮想象、聯想的作用,把視覺和聽覺聯系起來,才可通過視覺去誘發聽覺,從而領悟建筑中的音樂性,這種音樂性,僅僅是就其象征的暗示的比喻的意義而言的。

你到過長城嗎?當你看到長城的時候,一定掩飾不住激動的心情,不由得會感慨:“啊,偉大的萬里長城,你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你即使從未寫過詩,此時也會詩情大發,想吟誦一番。你深有這樣的體會:長城宛如巨龍,在祖國的北方迤邐起伏。氣勢磅礴,氣概恢弘,給人以壯美的感受。連黑格爾也很贊賞萬里長城的建筑藝術。長城是由無數石塊堆砌而成的,但它的價值決不止于石塊,它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的見證,它和埃及的金字塔一樣,都是巨大的石頭交響樂。但是,長城畢竟是一種建筑,而不是音樂。我們說它是石頭交響樂,乃是就其象征意義而言,是指它的構造象征某種音樂性,暗示音樂的特質。不僅長城如此,凡是建筑都是如此。

我們觀賞杰出的建筑藝術精品,總是感到自豪驕傲,充滿自信和力量,這就是建筑美對人所產生的“”

功用。建筑藝術的內涵越豐富深刻,這種“”功用也就愈加強烈。

三、建筑的史詩性,具有時代的觀照功能

建筑是“石頭寫成的史書”,是“時代的鏡子”。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對巴黎圣母院所表現出的時代文化、歷史意義作了如下的表述:“這是人民的貯存;這是世紀的積累;這是人類社會不斷蒸發而剩下的沉淀……真的,這座建筑物上一層層藝術的積累,可以作為好些厚厚的書本材料,這都是人類的通史?!庇旯J為,“這個可敬的建筑物的每一個面,每一塊石頭,都不僅是我們國家歷史的一頁,并且也是科學史和藝術史的一頁。”

北京的故宮更是中華民族一部史書。它是在元代大都宮殿基礎上逐步改建,擴建而成的。明成祖朱棣即位后,于永樂十四年(1416年)營造北京宮殿。清代加以擴建,故宮環以城墻,叫紫禁城。如果把故宮比做巍峨壯麗、氣魄雄偉的交響樂,那么,從中華門到天安門約有1.5公里長的建筑群,便是它的前奏曲。進入午門,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典麗堂皇,巍然屹立在故宮中軸線上,特別是太和殿,是中軸線上三大殿的中心,也是故宮宮殿的主體,俗稱金鑾殿。明清兩代皇帝登基,朝會大典,即在此舉行,它是皇帝發號施令的主要正式場所。三大殿支撐著高大朱色圓柱,殿內裝飾著美麗的彩繪,屋頂的黃瓦閃爍著奪目的金光,巨大的廊檐向上翻卷,仿佛要起飛。太和殿前鋪陳的云龍階石,仿佛在游動,還有銅龜、銅鶴、日晷,嘉量,無不襯托出主體建筑的美,而太和殿就仿佛是故宮交響樂章的主題歌。故宮在中軸線上排列著三宮:乾清宮(皇帝寢宮)、交泰殿(宮廷小禮堂)、坤寧宮(皇后寢宮),乾清宮是主體部分,其他則是從屬部分??傊?故宮是由許多建筑群構成的,每個建筑群又由許多獨立的建筑物構成,成為具有三維空間的藝術品,秩序井然,貫穿有序,構成了多樣統一的和諧美。當你暢游故宮之時,你的感覺、知覺、想象會出現一個美妙神奇的境界,你的耳中就不由得回旋著一組組、一串串木石瓦建筑音符譜寫而成的大型交響樂。同時,更令你感慨的是仿佛聽到歷史的回聲,仿佛看見明清兩代王朝的歷史畫卷。

凡是偉大的建筑藝術,都是一個時代人們審美意識的積淀,都是歷史文化的縮影,因而都具有時代的觀照功用。另外,某些建筑還具有思想教育作用。建筑是一種抽象的表現藝術,一般不摹仿和再現現實,也難于敘述出某一題材的內容情節,而是以獨特的藝術語匯和象征手法,傳達和表現出某種意境、氣氛和情調,能使人產生某種聯想、想象和比較,造成思想情緒上的激動。例如,我們到南京瞻仰中山陵,就會從內心產生一種仰慕敬佩之情;我們到蘆溝橋參觀中國人民紀念館,就會從中受到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的教育。

四、建筑的實用性,可以調節人的身心的平衡

建筑歸根結底是實用藝術。實用藝術除了其實用性與審美性相結合的特征外,它另一特征就是不側重模仿客觀事物,再現社會現實,而是通過某種空間造型表現特定的朦朧、抽象的意境、情調或氣氛。恩格斯說:“希臘式的建筑使人感到明快,摩爾式的建筑使人覺得憂郁,哥特建筑令人心醉神迷;希臘式建筑風格像艷麗天,摩爾式的建筑風格如星光閃爍的黃昏,哥特建筑則像朝霞。”(《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139頁)這充分說明建筑藝術有不同的美感。

第2篇

關鍵詞:數字影像;藝術創作;審美價值

一、數字化影像藝術創作概述

20世紀90年代,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我們的生活已經進入了數字化時代,而數字化影像藝術創作是最新興的行業,因此其創作人員來自于許多相關專業,例如計算機軟件、美術、工程設計、影視、廣告等等。正因為如此,各個行業人會有自己獨特的思維方式和感受重點,或欣賞計算機精確的描繪,或把邏輯性放在首位,或從秩序性入手,或從藝術感覺開始,或注重畫面本身的華麗、色彩的飽和與豐富,這些都是各有獨特的創作方法。不同專業人士制作的切入點也有所不同,把握的關鍵點也是不盡相同的。于是迥異的風格和效果的作品也就應運而生了,這使數字化視覺藝術呈現群星璀璨的特色,這是其它既有的藝術門類所不及的,也是數字化影像藝術創作最寶貴的財富之一。

數字化影像藝術創作有著自身所特有的語言特征。從藝術本體特性來看,數字化藝術創作對傳統影視藝術以及其他相關藝術原有的藝術語言和表現技巧重新進行了解構和延伸。在數字化影像藝術創作中,造型與展示能力得以大大拓展和豐富,它承續著傳統藝術對空間的占有,吸納影像藝術中運動和聲音兩個構成要素,在表現力上增加了聽覺感知與時間流動兩個新型審美維度。新的藝術表現形式充分滿足了后現代藝術中追求視覺的文化企圖和社會語境。另一方面,作為20世紀50年代后期興起的基于數字技術為基礎的數字化視覺藝術設計有其特定的空間、藝術追求和風格,是一種全新的語言。它有自己特有的節律,是造型、情節、場景、境語、聲響等各種因素的重復、間隔、交替、漸變等手法整合統一的應用。

二、數字化影像藝術創作中的審美價值初探

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數字化影像藝術創作的審美價值也日益呈現多樣性的發展趨勢。通過對數字化影像藝術創作中的審美價值的分析,有助于數字化影像藝術創作的健康發展。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間離效果與人性化價值

間離效果幾乎是所有藝術樣式存在的重要價值之一,而且極具有審美的意義。簡單地說,它是與現實中人們的視感官所感受到的“真實”狀態的差異而產生的有“距離”的美感。而數字化視覺藝術設計也一直在強調藝術創作與“現實”情形之間的間離效果。比如幻想化的造型,隨心所欲的動作表現等等。無論是漫畫風格或寫實風格的動畫,都對取自于自然(現實)或產生于幻想的形象進行了夸張、歸納的主觀創造,使其成為藝術家心靈的“意象”。它強調的是與觀眾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心靈溝通,以此來滿足觀眾“輕松有趣”的精神需求。另一方面,這一藝術樣式的間離效果的與眾不同之處還還體現在它獨特的制作技巧與創作過程。數字化影像藝術創作以最大限度地體現了不同創作者的情感與心理軌跡,同時也顯現出數字化影像設計創作的最具人性化價值的一面。設計師在描繪與設計每一個形象與動作之時,注入越多的主觀意圖,其結果必然會更大地拉開與客觀現實的距離,而數字化視覺藝術設計本身的創造性價值便由此而生。而經設計師之手創作的一幅幅作品給觀眾提供了最直接的人性化與情感化的圖形信息。這無疑是構成數字化影像藝術創作審美價值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人文精神的宣揚

數字化影像藝術創作是用一定的藝術符號來反映客觀事物,加上設計師個人的的審美取向和感彩從而創造出具有審美意義的作品。因此,這些創作作品中,憑借影像與生活的直接展開照面,來傳達真實的人文信息。它們體現著高度的人文精神。

(三)高度的科技型、自主性和創造性

數字化影像藝術創作作為一個系統工程,關涉到社會的諸多方面。其中與科技的密切關系尤甚。數字化影像藝術創作是一項高科技運作,具有強烈的高科技性。同時,數字化視覺藝術設計又對傳統影視藝術以及其他相關藝術原有的藝術語言和表現技巧重新進行了解構和延伸。無論是色彩、影調、還是用光、造型都可以通過后期對其進行主觀調整,設計創作作品具有高度的自主性。而數字化影像所帶來的創造性,是眾所周知、顯而易見的。無論是電影院里的火爆電影、電視機中的新潮動漫還是各類電視節目的欄目包裝,都無不顯示出了數字影像藝術創作的高度的創造性。

(四)數字化影像藝術創作的夢與真

數字化影像藝術創作是對生活的再造。有人說過數字化影像是生活之外的生活,是讓生活成為虛幻、成為夢境、成為奇觀的手段之一。因此,運用數字化制作技術創作的模擬現實的動畫作品,是一種以幻想的造型,真實的視覺效果給人們提供了一種新的審美樣式。糾纏在“夢與真”的數字化影像促使了大眾對于影像奇觀的不懈愛好和追求,也反映出現代人對虛擬現實的渴望。

三、對數字化影像藝術創作的思考

數字化影像作為一種獲取生活世界圖像的技藝性活動,它所提供的是一種區別于傳統語言、文字和圖案表述的新型文化傳達方式。但是它所體現的是基于現實生活世界之上的藝術創作形式,因而數字化影像作品正是為這種描述現實與虛幻的視覺精度高的圖像文本。通過對數字化影像藝術創作的審美價值的分析與探討,對影像的創作與批評提供了豐富的理論素材,有助于影像數字化的又好又快的發展。與此同時,通過對數字化影像的審美價值分析,為我們繼續挖掘數字化影像圖像的文化價值和意義,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和理論支持。

結論

作為一門技術與藝術相互結合的藝術形式,伴隨著數字技術的迅猛發展,數字化影像的藝術創作已經成為一個值得探索的課題。本文通過對數字化影像藝術創作的簡述,初探了其重要的審美價值。在具體創作中,設計師應注意數字化影響創作的審美要求,不斷提高自身的設計素養和業務水平,使數字化影像藝術創作可以健康有序不斷地向前發展。

參考文獻:

[1]薛潔,姚令華.數字化影像的現象學思考[J]. 科教論壇,2008

第3篇

1.藝術體操運動的內涵

1.1藝術體操運動的哲學內涵

哲學范疇下“美”的本質論古希臘美學家柏拉圖曾斷言“美是難的”,千百年來關于“美”的本質是什么就一直困惑著人們。研究者或從主客觀統一方面、或從哲學角度、或從倫理角度、或從藝術角度、或用思辨方法、或用實證方法,歷經幾個世紀都在企圖揭開這個謎底,迄今為止,也很難得出一種全社會公認的可以全面概括“美”的本質論斷。馬克思說過:“正像關于人的科學將包括自然科學一樣,自然科學往后也將包括人的科學。”但“美”還有它獨特的性質,就是“美”是屬于人類社會的,對它本質的詮釋除了應具備自然科學定義,社會性的定義也同樣重要。馬克思從社會和哲理的角度提出“美是人的本質力量對象化”的觀點以后,美的本質論才真正意義上達到了一個成熟、深刻的境界。尤其重要的是,美并不是實體性的存在,而是價值性的存在。藝術體操運動正是創造美的價值性存在的最好手段與媒介。藝術體操美的本質是人的本質力量在藝術體操運動實踐這個特定體育領域中的感性顯現,它反映的是人與藝術體操運動的審美關系。藝術體操的美正是以人為對象,通過人體的運動為主要表現手段,所以說藝術體操的美是人的本質力量在自身的直接展現。

1.2藝術體操運動中“真、善、美”價值觀的導向作用

藝術體操運動中美的體現,離不開真和善襯托。三者具有辯證統一關系?!罢妗本哂锌陀^世界自身的變化發展規律。反映了客觀事物規律具有科學性,所以美的事物都應當具備“真”的前提。藝術體操運動必須在符合人體運動的客觀規律的前提下,才可以實現自由創造發揮的目的,在這個基礎上才有可能表現出美的一面。自由創造和自我發揮能體現和創造出美,沒有創造力就沒有生命力,但是自由創造和發揮要講究一定的基礎,不能隨心所欲。對不同年齡、性別、地區及場地條件的鍛煉者的生理及心理都應區別對待。“善”是指人類在現實活動中所追求的功利價值??陀^事物只有在符合了人的一定的功利目的,且對人有益無害,使人得到娛樂、休息、陶冶人的情操品性才是真正美的。藝術體操運動不但可以塑造健美體型協調身心發展,而且可以滿足人們日益高漲的精神文化需要和審美要求,這本身就是善的表現。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和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已經不滿足于傳統的吃飽穿暖,人們對幸福健康和積38極向上的生活態度上的主動追求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藝術體操運動的快速發展,這種多元價值的鍛煉形式也逐漸發揮出它的積極作用。

1.3藝術體操運動體現多元藝術性

藝術體操運動的項目特點決定了它特有的內涵。人類有史以來所追求的身體狀況的最高境地是“健康、力量、美麗”。古希臘哲學家、教育家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在他們的著作中曾不止一次強調“身心既美且善”。在中國人的傳統意識中,藝術美是僅僅屬于少數人參與和觀賞的,是普通大眾高不可攀的藝術項目。但是藝術體操運動則成功地把這種高高在上的藝術美與大眾對美的要求通過音樂與體育運動完美結合起來。這種結合不但滿足了大眾健身要求,還滿足了日常生活中普通人的審美要求和審美體驗,不但激勵人們勇于突破自我,更加勇于追求美麗與健康。正因如此,藝術體操運動不但起到提高身體素質和完善體形的作用,還從審美的角度提高了國民的藝術審美素質,所以說藝術體操運動是“健、力、美”完美體現手段之一。

2.藝術體操運動的審美價值

2.1使鍛煉者身心愉悅、增強幸福感

藝術體操運動可以把人從機械、單調的勞動環境中解脫出來,在悠揚音樂的伴奏下,培養愉快而穩定的情緒,讓鍛煉者進入一個沒有壓力的自由空間,使鍛煉者心靈和身體得到陶冶和提高,增強與同伴的交流,消除現代生活工作壓力下積累的疲勞,并在這個過程中獲得真正屬于自己的個性發展的空間。

2.2樹立鍛煉者正確的審美觀

審美已經不再局限于傳統的經典式的審美形式,人們越來越高的審美要求使“審美化”逐漸成為當代中國文化和日常生活的具體實踐方式。這種“審美化”特性不但可以通過人內在情感的直接感染,還可以潛移默化地實現對人的塑造,從而調動起人的各種心理能力并使之和諧運動,并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提升人的精神世界。審美觀念也向著時尚化、大眾化、休閑化諸多方面發展。藝術體操無疑符合了現代人的審美需求,越來越為人們所接受甚至受到追捧。因此,審美教育并不是局限于培養鍛煉者的動作美、姿態美、形體美中的某一個方面,而是通過鍛煉者對美的追求來體會美,讓他們在這個過程中陶情怡性、愉悅心靈。人格修養是永遠沒有終點的,所謂完美的人性只是說隨著鍛煉者的修養的不斷深化使人性與人格盡可能的趨向于完整和豐富。

第4篇

1 民族舞蹈的審美價值

每種藝術的發展和形成都是建立在社會生活基礎之上的,藝術本身就是對社會生活的展現,而舞蹈這種藝術表現形式是人形體的另外一種富有生命力的表現形式,更是人類精神領域的代表,舞蹈藝術中包涵著獨特又富有內涵的生活內容。在目前我國社會不斷發展,科學技術水平不斷提升的情況下,我國社會生活也在不斷的豐富,廣大人民的審美水平在不斷的提升。使得我國各種藝術都面臨著現代化市場經濟的沖擊,我國富有悠久歷史文化底蘊的中國民族舞蹈更是面臨著極大的挑戰。很多優秀的物質文明都被快節奏的社會生活所淹沒,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民族舞蹈沒有存在的價值了。在很大程度上,社會經濟越發達,人們對藝術審美價值就越重視,因為人們想要在快節奏的生活中尋找藝術的審美價值,需要停下腳步思考和研究藝術。

1.1 民族舞蹈中的情感渲染

眾所周知,我國著名的舞蹈家楊麗萍的《兩棵樹》,主要表現的就是生活中的夫妻樹和思念樹。采用舞蹈的形式將這兩棵樹進行情感化,充分表達出男女雙方對愛情的向往。通過舞蹈中賦予豐富情感化的肢體動作,使得觀看的觀眾的內心更是受到了情感的渲染,充分感受到了人們對愛情的那種不懈追求。很多著名的民族舞蹈,在很大程度上都表現出了人們對人生的某種追求。此外,在舞蹈大賽上,很多優秀的舞蹈表演著都能夠利用舞蹈進行情感的詮釋,特別是我國民族舞,更是通過他們流暢而有激情的律動,加上淋漓盡致的肢體動作,向我們傳遞出他們所要表達的豐富情感,讓我們感受到每個旋律和每個舞蹈動作中所包涵的生命力以及對生活的追求。

1.2 舞蹈具有的塑造藝術

舞蹈本身就是一種空間藝術,從大眾視覺的角度來看,舞蹈本身在形體上是極具流暢性的,而每個舞蹈動作之間又是間斷的,也正是舞蹈這種相對平穩的短暫間斷,使舞蹈具有可以塑造的特征。而舞蹈中的韻律美可以視為舞蹈可塑性的一部分。舞蹈家在創作舞蹈作品時,是將舞蹈中每個動作用一個個可觀可感的具體形象呈現給廣大的觀眾,而這種可觀可感的形象通過塑造再成為一個個完美的舞蹈,人們從舞蹈中獲得深刻的感受。此外,舞蹈藝術本身對于雕塑工作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和影響。早期出現的舞蹈動作和舞蹈服飾等都使得雕塑的作品更加的形象生動,早期很多的宗教和宮廷的壁畫都是一個舞蹈動作的縮影,最典型和最有名的就是敦煌藝術。舞蹈藝術和雕塑藝術兩者是相輔相成和相互作用的,它們共同構成了我國偉大的藝術。

2 民族舞蹈的藝術魅力

我國的民族舞蹈是豐富多彩和內涵深刻的,是各族人民生活和勞動的體現,更是我國人民智慧創造的結晶,其藝術魅力是非常強大的。

2.1 民族舞蹈的豐富性

我國有56個民族,民族舞蹈的種類是十分豐富多樣的,高達上千種,接下來我國通過對蒙古族舞蹈和維吾爾族舞蹈進行分析,進一步研究我國民族舞蹈的豐富性。

2.1.1 蒙古族舞蹈

蒙古族是我國著名的游牧民族,由于蒙古族生活地域的特點,使得我國蒙古族自身文化中具備強大和勇猛的特征,也就造就了蒙古族的舞蹈帶有他們游牧和狩獵的特點。我國蒙古族人民在他們長期的生活中都形成了自身的圖騰崇拜,體現在他們民族舞蹈中就是很多舞蹈動作帶有動物的動作。蒙古族舞蹈動作豪邁和含蓄舒展這一特點以及蒙古族舞蹈節奏明快、舞步輕盈的特點,都與蒙古族人民本身圖騰崇拜有著極大的關系,我們以蒙古舞蹈中著名的《安代舞》為例,《安代舞》是一種集體舞,也是最能體現蒙古族舞蹈特征的一個舞蹈,這個舞蹈是采用一人領唱,眾人手持綢巾翩翩起舞的表演形式,很多情況是出現在蒙古族晚會上,蒙古人民為了慶祝而跳的一種舞蹈。同時《安代舞》以外,筷子舞、查瑪舞等,

這些舞蹈中無不帶有一些揚鞭、跳躍的舞蹈動作,而這些舞蹈動作又在側面反映和表現出了蒙古人粗獷、勇敢、熱情、淳樸的性格特點。

2.1.2 維吾爾族舞蹈

坐落于新疆地區的維吾爾族是我國歌舞民族,維吾爾族人民世世代代都是運用舞蹈來表達他們內心的喜悅,維吾爾族中的男女老少個個能歌善舞。他們的舞蹈動作都來源和繼承了古代鄂爾渾河流域遺跡天山回鵲族“樂舞”的優良傳統,并在“樂舞”的基礎上吸收其他舞蹈的精華進行創作和演變而來的。維吾爾族舞蹈具有歡快和熱情的特點,其代表性的舞蹈主要有夏地亞那舞、賽乃姆、薩瑪舞、多朗舞幾種。夏地亞納舞,用維語解釋說就是快樂的舞蹈,這是維吾爾族的一種集體舞蹈,通常是在一些盛大的節目上跳的。而賽乃姆是維族最為普遍的民間歌舞,一般流傳于一些城鎮和鄉村中,主要是在慶祝節目時進行展示的。薩瑪舞則主要是流行于喀什、莎車一帶,薩瑪舞主要是在過年時進行展示的,是維吾爾族人民為了慶祝一年的豐收而跳的舞蹈。

維吾爾族舞蹈要求的作為身體部位和眼神之間的相互配合,在跳舞的過程中需要舞蹈者做到昂首、挺胸、直腰,通過移頸、翻腕等肢體動作進行舞蹈的展示,這樣能夠極大的凸顯出舞蹈中所包涵的民族性的特點。

2.2 民族舞蹈的民族性

由于各民族之間環境、風俗以及歷史傳統的不同,使得各民族之間舞蹈也擁有各自不同的特點。相同的民族人在一樣的環境中生活,接受相同文化和思想的學習,也就形成相同的民族心理特征,所以每個民族在形式和內容上都具有非常深刻的民族性的特征。舞蹈中民族性的核心是指民族精神、民族意識以及民族價值觀的重要體現,它主要體現的是各舞蹈藝術的本質,由于各民族之間的不同,其舞蹈的表現形式也就有所不同。壯族人們的舞蹈本身就是帶有較強的自娛性,他們的舞蹈不是以表演為主的,而是體現出壯族人民在與自然進行斗爭過程的勇敢、勤勞性格的體現,并將其作為壯族舞蹈的主要內容。傣族舞中的優美含蓄,是用身體的曲線進行舞蹈內涵的展示,展示傣族民族的風情,傣族中有名的就是孔雀舞,孔雀舞充分展示出了孔雀溫和的特性,這與傣族人的性情是十分相似的,也同時表現出了傣族人民強烈的民族自尊心。民族性作為民族舞蹈的核心和精髓,是各民族精神和意識的體現,只有各民族之間相互交流和溝通,才能進一步推動我國民族的舞繁榮發展。

2.3 民族舞蹈的文化性

我國各民族在各自的歷史發展中都形成了自身特定的文化,相同的地域環境能夠培養出相同的民族文化,各個民族自身民族文化發展,其舞蹈也多多少少的體現出了民族文化的血液。各民族的生活方式的改變也對民族文化有著深遠的影響。如蒙古族是以狩獵為生,是游牧民族,蒙古族的舞蹈動作中很多的借用了他們平時狩獵時的動作,集中的展示蒙古族的民族文化。

第5篇

【摘要】一部動畫如果要使人賞心悅目,獲得美的享受,而且能在觀眾的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就要力求動畫內容和形式的完美統一。如果要達到內容和形式的完美統一,且出奇制勝,就必須從動畫題材中的審美價值,動畫畫面中的審美價值,動畫造型中的審美價值,動畫色彩應用中的審美價值與動畫意境中的審美價值五個方面下功夫。這五個方面直接關系到動畫藝術的質量和水平,同時也關系到動畫藝術內容與藝術的科學統一。

【關鍵詞】動畫設計 藝術 審美價值

一、動畫題材中的審美價值

動畫片的題材是豐富多彩且趣味橫生的,因此一些“對生活敏銳的觀察”,是“創造性解決問題”的動畫片題材獲得了觀眾的一致好評。人們在觀賞這一類的動畫作品中對生活色彩濃烈一些的是很推崇的?!缎◎蝌秸覌寢尅?、《牧笛》、《山水情》,恰恰是和生活貼的很近的作品。在這里,沒有妖魔鬼怪的相互廝殺,也沒有激光火炮太空大戰。清新、淡雅、親切、自然,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也是自然知識的普及過程,一個疑團的解開,孩子們得到了一點真正的知識,也獲得了那種解疑惑的快樂。他稱道的是這樣的提煉生活,這樣的創意,稱道的是妙手,才有此偶得。

二、動畫畫面中的審美價值

畫面是影視動畫中傳達視覺內容的媒介,所以以觀賞為主要目的的影視動畫最重要的因素莫過于畫面,一部動畫作品的品質主要取決于畫面的制作水平。動畫僅僅依靠畫面是不行的,還需要各種拍攝技法的合理運用。影視動畫是通過鏡頭的轉換來實現空間感的,在題材選定好的時候,就首先應該考慮到攝影機鏡頭的運動和鏡頭的剪輯。

在動畫中,各種視覺元素不是簡單的堆積,不是對一個特殊的攝影機角度、一個巧妙的移動鏡頭或者吊臂鏡頭本身的簡單追求,而應該是出于整體的視覺價值的考慮,將“動”與“畫”完美結合。因此,在動畫中,視覺語言的審美優劣會直接影響最終作品的視聽效果、節奏韻律、畫面美感等。

三、動畫造型中的審美價值

動畫藝術是造型藝術的一種,它通過動作和語言,表達人物的豐富感情,采用夸張、變形、擬人等藝術手法將動畫造型設計為可視形象。動畫中的造型其實間接地反映了設計者的審美傾向,影視動畫占領市場的關鍵不只是技術的魅力,更重要的是創造讓人眼前一亮的角色形象,因為形象關系到人物性格魅力的塑造,通過活靈活現的人物演繹出曲折動人的故事情節,好的藝術形象不僅僅是創造良好的商業收益,它還具有相當的審美價值。角色的形象設計如果要準確定位,就要深入挖掘角色的個性特征。動畫角色的結構比例、五官設計以及服飾的設計都蘊含著審美價值。

在角色造型的設計上,審美價值要與設計手法、整體效果科學統一。動畫的運動可以稱為“動畫表演”,具有擬人化、夸張化、簡約化、程式化等特點。而動畫造型的風格在現今社會,也逐漸向著多元化發展。一個優秀的動畫角色造型的審美價值要與美術風格、性格特征、地域特征、民族文化、時代特點等方面息息相關,只有這樣,才能創造更多就要審美價值的動畫形象。

四、動畫色彩應用中的審美價值

在動畫設計中,應該領悟主體形象所具有的象征意義。應根據需要選擇不同的色彩,從而形成一種氛圍來烘托主體形象,使之與表達的思想感情更加吻合。在進行動畫設計時,也要了解各種色彩的象征意義:紅色常象征著熱情、活潑、熱鬧、革命、溫暖、幸福、吉祥、危險;橙色常象征著光明、華麗、興奮、甜蜜、快樂;黃色常象征著明朗、愉快、高貴、希望、發展、注意;綠色常象征著新鮮、平靜、清爽、和平、柔和、青春、安全、理想、希望,生長;藍色常象征著深遠、永恒、沉靜、理智、誠實、寒冷;紫色常象征著優雅、高貴、魅力、自傲、輕率;白色常象征著純潔、純真、樸素、神圣、明快、柔弱、虛無;灰色常象征著謙虛、平凡、沉默、中庸、寂寞、憂郁、消極;黑色常象征著嚴肅、沉默、黑暗、罪惡、恐怖、絕望、死亡;

隨著人們審美能力的提高,人們對色彩的體驗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摻雜人們主觀意識上的一些因素,使得色彩更加具有表現力。在動畫設計中,不同的色彩代表著不同的意義,就像紅色代表著喜慶,黃色代表著溫暖。色彩在動畫中的作用同樣也是無法替代的,動畫的制作過程中,色彩的運用可以有效地將動畫表現得更真切、更有內涵。動畫色彩的美學主要是通過人物、景色來體現的,合理的利用色彩有助于吸引觀眾的眼球。同時人們在進行色彩美學應用的時候,對主觀色彩的感受和解讀,自然會反映到動畫設計之中,這就是我們對動畫場景色彩應用的關鍵所在。色彩運用得自然與否,也是對整個動畫作品的畫面美感起到重要作用的,動畫作品中色彩的設計也要和它所處的環境相一致,在色彩鮮明的基礎之上也要增加必要的時尚流行元素,這也是色彩對美最好的表達。

五、動畫意境中的審美價值

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現的那種情景交融、虛實相生、活躍著生命律動的韻味無窮的詩意空間。意境,在于一種感覺,由藝術家通過藝術作品營造和表達出來。意境是動畫藝術的生命線,是動畫各種元素實現情景交融的體現,動畫制作者在制作動畫的過程中,對于意境的把握主要在于作者對動畫的靈感,換句話說就是創作感覺。制作者通過虛擬性的動態影像以及虛構的虛實場景來吸引觀眾的注意,將觀眾不自覺地帶入一種獨特的審美意境,在動畫意境中感受獨特的光影現象,在這種與原有視覺景象和心理所形成的強烈的對比與反差中,增強了動畫受眾的好奇心與欣賞欲望,并使其審美想象力得到自由的發揮,迅速地融入動畫影片的藝術氛圍之中,構成審美意境。

第6篇

    西方音樂在長期的傳播過程中,其風格、內涵、喻意等因素構成的整體感知使接受者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共性認同,這種共性感知運用到電影中會產生非同尋常的藝術效果。選以恰當的音樂置于情節發展的關鍵點,除了填補劇情的場景需要,還會借助音樂自身的共性感知來暗示情節的發展走向、反面諷刺人物、預示結局等,進而為情節的發展起到推波助瀾的催化作用,促使情節流暢自然的進行。這是其它音樂類型很難具備的一個功能,也是西方音樂在電影語境中產生的獨特價值。在《教父Ⅲ》中,當麥克一家在歌劇院里觀看兒子演出歌劇時,安迪為了想成為新的教父而正在蓄意一場謀殺,這時歌劇院里上演的劇目是馬斯卡尼的《鄉村騎士》。這是一部以仇殺為結尾的作品,音樂為即將發生的槍擊事件提前做了鋪墊。在音樂所鋪設的背景中,情節的推進有力,無論是情緒上的渲染,還是內容上的契合,都使電影的敘事極富感染力和藝術說服力。庫布里克導演的《發條橙》,是一部社會意義比較突出的作品。在這部充滿了性暴力、黑色幽默和反諷意味的影片中,配樂均來自著名的西方音樂作品。音樂大氣,富有表現力,同時還成為影片發展的一個關鍵因素參與和推動情節的進行節奏。尤其是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第四樂章《歡樂頌》的音樂多次出現在劇情的關鍵點上,引導情節發展。貝多芬的音樂在這里變成了抽象符號,影射一些根深蒂固的文化問題,象征著傳統規范下的常年壓抑。庫布里克的電影向來善于探求高層次的哲學思維,給人廣闊的視野和深刻的啟迪。他一直傾情于使用西方音樂,有效地調動西方音樂積極深刻的因素,讓其成為影視敘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憑借極高的音樂素養完成對音樂作品精準的把握,實現劇情中的絕妙運用。這些音樂作品以契合電影思想和追求的巨大力量存在于敘事中,成為頗為重要的因素響應和促進電影主旨高度和深度的建立。

    二、西方音樂深厚的文化底蘊提升了電影的內涵和品味

    西方置身于西方文明的大舞臺中,創作主體把對社會人生高度濃縮的體驗和感悟物化于音符中,燦爛輝煌的藝術形式成為西方文化包容并蓄、博大精深的物質化載體。西方音樂閃耀著智慧和人性的光芒,體現著西方文明的累累碩果。很多電影在西方音樂作品的輝映下呈現出動人的魅力,承載著深厚文化底蘊和審美的西方音樂作品能“給視覺影像帶來一種莊嚴肅穆、超凡脫俗的氛圍,從而提升[6](P134)整部影片的層次。”使影片的主題更加深遠,氣質更加高雅。如《肖申克的救贖》中莫扎特著名的詠嘆調《微風輕輕吹拂的時光》,天籟般的女聲二重唱為影片包裹上無限美妙的光彩。美妙的旋律穿過監獄的銅墻鐵壁自由柔美地回蕩,“微風輕輕吹拂的時光,在朦朧的夜色里,松樹沙沙嘆息的地方。別的話不必多講,不必多講……”莫扎特的這段音樂詼諧、輕松、動聽,兩位女高音的重唱富有無限的美感和韻味。此曲流傳性很廣,是莫扎特非常有代表性的詠嘆調之一,在聽覺效果上極具征服感,可謂雅俗共賞。置于片中這樣一個特定的場合播放,更具審美的震撼感,成為電影的神來之筆,為電影增輝無限。從情節上看,安迪邀大家一起欣賞音樂,這自由的感覺那怕只有一剎那,他也愿意不惜一切地去爭取,通過音樂推近的這段人物特寫,生動地塑造出安迪有思想、有學識、有文化、高素養的氣質形象,他喜歡音樂、熱愛生活、富有智慧、不同凡響。莫扎特這部以展現費加羅聰明機智來歌頌第三等級的佳作,用來映襯和塑造安迪這個人物的特點是再合適不過的。這段音樂既完成了情節發展過程中的完美支撐,又很大意義地提高了影片的格調和品味,給觀眾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成為電影中最令人難忘的一段場景。再比如庫布里克導演的電影《2001太空漫游》中理查?施特勞斯的交響詩《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這首作品創意來源于哲學家尼采的同名著作。音樂在電影一開頭就表現出恢弘的氣勢,富含深厚的哲理含義。尼采主張超人哲學,電影中呈現出的人,從猿到人,再到飛升宇宙之中的巨大進化轉化,有著一種對尼采主題音樂的呼應。具有文化歷史感的音樂使影片呈現出無限想象力,大大加深了電影的哲理性和深刻性,營造出影片撲朔迷離的科幻色彩。

    三、西方音樂的自身魅力提升了電影的影響力和表現力

    西方音樂具有非常鮮明的特點,它具有豐滿而立體的音樂表現力,深刻的音樂內涵,和諧美好的音樂形象,外在形式和內在思想的完美統一。體裁多樣、題材豐富,在世界范圍內都具有無比輝煌的影響力。西方音樂成為高層次精品文化的代表,既是各界文化精英喜愛的對象,也是大眾人群景仰的目標。西方音樂極富影響力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電影的影響力和表現力。羅伯特?貝尼尼自編自導自演的電影《美麗人生》中,幾次使用奧芬巴赫歌劇《霍夫曼的故事》中的《船歌》,給人留下深刻印象。這段音樂是歌劇第二幕中的一段著名女聲二重唱,以6/8拍蕩漾的節奏描繪出威尼斯河上迷人的夜景。醉人心弦的音樂,交織著主人公圭多對妻子的愛意,映襯著他們偉大的愛情。大提琴低沉如訴的引子,小提琴飄忽的高音,柔美的歌聲,美妙迷人的旋律都使電影置身于美妙多彩的世界,每一次出現都將電影渲染的浪漫至極。尤其在電影后半段,圭多一家身處納粹集中營時,灰色恐怖的色調讓人倍感壓抑,然而當《船歌》這首見證他們夫妻愛情的美好音樂在廣播里傳出的時候,巨大的環境反差彰顯出音樂無比動人的巨大魅力,音樂的美感俘獲了觀眾的心,暈染著電影中的人物和故事,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經久不衰、耐人回味、優美典雅的西方經典音樂作品置身于電影中,它自身的美感、表現力、影響力通常會為電影錦上添花,提升電影的藝術感染力,使電影的敘述更生動,更富有活力和絢爛的色彩。

    四、西方音樂在電影介質包裹下呈現出新的審美和傳播

    西方音樂在最早的現代視聽藝術——電影誕生前,一直以獨立的藝術形態存在,從音樂創作、音樂演出到音樂欣賞都有其非常完備的體系。電影的誕生打破了藝術世界的傳統格局,將西方音樂在內的多門藝術聯系在一起實現了多元化的綜合發展。當西方音樂作為視聽藝術的成員之一和其他藝術形式交織在一起時,轉變為新的角色和新的定位,它的審美和傳播自然也發生了新的變化。

    (一)處于電影語境中的西方音樂審美

    西方音樂是一種超越國家、民族、地區的局限,為世界各民族所接受,并共同參與創造的音樂文化,具有很強的專業性,深厚的文化感和巨大的表現力。在面對獨立形態的西方音樂時,欣賞者更多關注于音樂自身的特點,包括音樂的旋律、和聲、配器、情緒、內容等。這是一種欣賞主體有一定心理期待、主觀性、有意識的“傾聽”。但是當西方音樂出現在電影劇情中時,“人們在這里打破了以往各種聆聽音樂的習慣,在新時空營造的環境中,在接[7](P191)受故事情節的同時感受到音樂的感染力。”這種感受被動且不獨立,和劇情聯系在一起,與畫面契合在一個審美層面被同時接受和感知。出現在電影藝術語境中的西方音樂,它的內容、情緒、音樂感受都和電影中人物的生活、性格、命運息息相關。電影為影片中的音樂審美提供了大量非音樂性因素,使音樂的審美變得有依據。不僅包括音樂本身所體現出來的概括性的情感內容,而且還包括外在于音樂的某些因素。在故事情節的引導下,對音樂的理解進入一個新的經驗中。電影提供的特定氛圍和背景使音樂的表達具有一定傾向性,音樂的內涵一點點被影片的內容填充起來。所以西方音樂和電影的結合不僅是簡單的物理疊加,而是具有奇妙的化學反應,這也就是為什么同一首音樂作品置于不同的電影情境中,會帶給人們不一樣的審美感受。“音樂的抽象性能給人以無盡的遐想,就像一種化學藥劑一樣,它在不同的環境、放置在不同的位置上,會產生不同的化[8](P63)學反應?!彪娪案淖兞宋鞣揭魳藩毩⒌膶徝?使其審美和電影的相關因素建立起一定的依賴關系。

    (二)西方音樂在電影中的傳播

    在電影中西方音樂時常留下它多姿的身影。西方音樂深厚的文化氣息浸染和包裹了電影這個現代時尚同時又最貼近大眾的藝術,有些人因為電影喜歡上西方音樂,有些人因為西方音樂更熱愛電影。在誕生之初,電影需要借助已經發展趨向成熟的古典音樂為其敲開受眾的大門,之后當其逐漸成熟并越來越有影響力的時候,它又為西方音樂的傳播增加力量。對于西方音樂的傳播,除了現場演奏演唱、樂譜傳播、唱片傳播等形式之外,其它綜合藝術形式諸如電影,客觀上也成為音樂傳播頗有影響力的媒介和手段。眾所周知,西方音樂雖然超越時空在歷史上經久不衰,具有無法超越的美,但西方音樂帶有的“貴族”屬性,即對它的學習和理解需要較高的文化素質和審美經驗,使得它的傳播群體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社會普及程度不高。尤其在進入近代以后,隨著現代科技的不斷突破和發展,流行音樂很快成為大眾的寵兒,審美對象更為平民化。而西方音樂相反越來越以“高深”“難懂”“嚴肅”的印象被束之高閣,與大眾之間產生一種距離感。當西方音樂出現在電影中時,對觀眾戲內戲外的界限是一種模糊,這種感知是沒有期待和預設的,大眾與西方音樂的距離被跨越了,無意間進入西方音樂的傳播世界。在特定場景、特定情緒的推動下,原本“遠”的音樂一下“近”在耳際,原本高深莫測的音樂也因電影的相關釋解,變得容易接受與理解。如前文提到的那首《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具有強烈的哲學意味,晦澀難懂,遠不如《鄉村騎士》間奏曲、貝多芬的《歡樂頌》為人熟知,流傳性并不廣。然而這首作品在庫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中》妥貼、流暢、自然、神奇的應用,不僅恰當地襯托出了影片的意蘊和風格,把觀眾帶入超越鏡頭畫面的深層表達中,而且實現了自身廣泛的傳播。相當大一部分人因為這部電影認識和了解了這首音樂作品,可以說這部電影在某種意義上成就了這首音樂。被設計于電影中的西方音樂依靠電影這個大眾化的傳播平臺,進行了趨于生活化的藝術傳播,在受眾群中產生的影響力和感染力較之西方音樂獨立形態的傳播力度大大提高?!爱斠魳酚呻娪白鳛檩d體,進行潛移默化的傳播[9](P146)后,電影音樂的下意識審美轉化為有意識審美。”這種傳播沒有停留在淺層,而是不斷深入和擴大,由此電影為西方音樂增添了新的生命力,也讓它原本的神韻和內涵獲得了一次新生,有了另一段生命。

第7篇

西方音樂在長期的傳播過程中,其風格、內涵、喻意等因素構成的整體感知使接受者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共性認同,這種共性感知運用到電影中會產生非同尋常的藝術效果。選以恰當的音樂置于情節發展的關鍵點,除了填補劇情的場景需要,還會借助音樂自身的共性感知來暗示情節的發展走向、反面諷刺人物、預示結局等,進而為情節的發展起到推波助瀾的催化作用,促使情節流暢自然的進行。這是其它音樂類型很難具備的一個功能,也是西方音樂在電影語境中產生的獨特價值。在《教父Ⅲ》中,當麥克一家在歌劇院里觀看兒子演出歌劇時,安迪為了想成為新的教父而正在蓄意一場謀殺,這時歌劇院里上演的劇目是馬斯卡尼的《鄉村騎士》。這是一部以仇殺為結尾的作品,音樂為即將發生的槍擊事件提前做了鋪墊。在音樂所鋪設的背景中,情節的推進有力,無論是情緒上的渲染,還是內容上的契合,都使電影的敘事極富感染力和藝術說服力。庫布里克導演的《發條橙》,是一部社會意義比較突出的作品。在這部充滿了性暴力、黑色幽默和反諷意味的影片中,配樂均來自著名的西方音樂作品。音樂大氣,富有表現力,同時還成為影片發展的一個關鍵因素參與和推動情節的進行節奏。尤其是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第四樂章《歡樂頌》的音樂多次出現在劇情的關鍵點上,引導情節發展。貝多芬的音樂在這里變成了抽象符號,影射一些根深蒂固的文化問題,象征著傳統規范下的常年壓抑。庫布里克的電影向來善于探求高層次的哲學思維,給人廣闊的視野和深刻的啟迪。他一直傾情于使用西方音樂,有效地調動西方音樂積極深刻的因素,讓其成為影視敘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憑借極高的音樂素養完成對音樂作品精準的把握,實現劇情中的絕妙運用。這些音樂作品以契合電影思想和追求的巨大力量存在于敘事中,成為頗為重要的因素響應和促進電影主旨高度和深度的建立。

二、西方音樂深厚的文化底蘊提升了電影的內涵和品味

西方置身于西方文明的大舞臺中,創作主體把對社會人生高度濃縮的體驗和感悟物化于音符中,燦爛輝煌的藝術形式成為西方文化包容并蓄、博大精深的物質化載體。西方音樂閃耀著智慧和人性的光芒,體現著西方文明的累累碩果。很多電影在西方音樂作品的輝映下呈現出動人的魅力,承載著深厚文化底蘊和審美的西方音樂作品能“給視覺影像帶來一種莊嚴肅穆、超凡脫俗的氛圍,從而提升[6](P134)整部影片的層次?!笔褂捌闹黝}更加深遠,氣質更加高雅。如《肖申克的救贖》中莫扎特著名的詠嘆調《微風輕輕吹拂的時光》,天籟般的女聲二重唱為影片包裹上無限美妙的光彩。美妙的旋律穿過監獄的銅墻鐵壁自由柔美地回蕩,“微風輕輕吹拂的時光,在朦朧的夜色里,松樹沙沙嘆息的地方。別的話不必多講,不必多講……”莫扎特的這段音樂詼諧、輕松、動聽,兩位女高音的重唱富有無限的美感和韻味。此曲流傳性很廣,是莫扎特非常有代表性的詠嘆調之一,在聽覺效果上極具征服感,可謂雅俗共賞。置于片中這樣一個特定的場合播放,更具審美的震撼感,成為電影的神來之筆,為電影增輝無限。從情節上看,安迪邀大家一起欣賞音樂,這自由的感覺那怕只有一剎那,他也愿意不惜一切地去爭取,通過音樂推近的這段人物特寫,生動地塑造出安迪有思想、有學識、有文化、高素養的氣質形象,他喜歡音樂、熱愛生活、富有智慧、不同凡響。莫扎特這部以展現費加羅聰明機智來歌頌第三等級的佳作,用來映襯和塑造安迪這個人物的特點是再合適不過的。這段音樂既完成了情節發展過程中的完美支撐,又很大意義地提高了影片的格調和品味,給觀眾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成為電影中最令人難忘的一段場景。再比如庫布里克導演的電影《2001太空漫游》中理查•施特勞斯的交響詩《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這首作品創意來源于哲學家尼采的同名著作。音樂在電影一開頭就表現出恢弘的氣勢,富含深厚的哲理含義。尼采主張超人哲學,電影中呈現出的人,從猿到人,再到飛升宇宙之中的巨大進化轉化,有著一種對尼采主題音樂的呼應。具有文化歷史感的音樂使影片呈現出無限想象力,大大加深了電影的哲理性和深刻性,營造出影片撲朔迷離的科幻色彩。

三、西方音樂的自身魅力提升了電影的影響力和表現力

西方音樂具有非常鮮明的特點,它具有豐滿而立體的音樂表現力,深刻的音樂內涵,和諧美好的音樂形象,外在形式和內在思想的完美統一。體裁多樣、題材豐富,在世界范圍內都具有無比輝煌的影響力。西方音樂成為高層次精品文化的代表,既是各界文化精英喜愛的對象,也是大眾人群景仰的目標。西方音樂極富影響力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電影的影響力和表現力。羅伯特•貝尼尼自編自導自演的電影《美麗人生》中,幾次使用奧芬巴赫歌劇《霍夫曼的故事》中的《船歌》,給人留下深刻印象。這段音樂是歌劇第二幕中的一段著名女聲二重唱,以6/8拍蕩漾的節奏描繪出威尼斯河上迷人的夜景。醉人心弦的音樂,交織著主人公圭多對妻子的愛意,映襯著他們偉大的愛情。大提琴低沉如訴的引子,小提琴飄忽的高音,柔美的歌聲,美妙迷人的旋律都使電影置身于美妙多彩的世界,每一次出現都將電影渲染的浪漫至極。尤其在電影后半段,圭多一家身處納粹集中營時,灰色恐怖的色調讓人倍感壓抑,然而當《船歌》這首見證他們夫妻愛情的美好音樂在廣播里傳出的時候,巨大的環境反差彰顯出音樂無比動人的巨大魅力,音樂的美感俘獲了觀眾的心,暈染著電影中的人物和故事,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經久不衰、耐人回味、優美典雅的西方經典音樂作品置身于電影中,它自身的美感、表現力、影響力通常會為電影錦上添花,提升電影的藝術感染力,使電影的敘述更生動,更富有活力和絢爛的色彩。

四、西方音樂在電影介質包裹下呈現出新的審美和傳播

西方音樂在最早的現代視聽藝術——電影誕生前,一直以獨立的藝術形態存在,從音樂創作、音樂演出到音樂欣賞都有其非常完備的體系。電影的誕生打破了藝術世界的傳統格局,將西方音樂在內的多門藝術聯系在一起實現了多元化的綜合發展。當西方音樂作為視聽藝術的成員之一和其他藝術形式交織在一起時,轉變為新的角色和新的定位,它的審美和傳播自然也發生了新的變化。

(一)處于電影語境中的西方音樂審美

西方音樂是一種超越國家、民族、地區的局限,為世界各民族所接受,并共同參與創造的音樂文化,具有很強的專業性,深厚的文化感和巨大的表現力。在面對獨立形態的西方音樂時,欣賞者更多關注于音樂自身的特點,包括音樂的旋律、和聲、配器、情緒、內容等。這是一種欣賞主體有一定心理期待、主觀性、有意識的“傾聽”。但是當西方音樂出現在電影劇情中時,“人們在這里打破了以往各種聆聽音樂的習慣,在新時空營造的環境中,在接[7](P191)受故事情節的同時感受到音樂的感染力。”這種感受被動且不獨立,和劇情聯系在一起,與畫面契合在一個審美層面被同時接受和感知。出現在電影藝術語境中的西方音樂,它的內容、情緒、音樂感受都和電影中人物的生活、性格、命運息息相關。電影為影片中的音樂審美提供了大量非音樂性因素,使音樂的審美變得有依據。不僅包括音樂本身所體現出來的概括性的情感內容,而且還包括外在于音樂的某些因素。在故事情節的引導下,對音樂的理解進入一個新的經驗中。電影提供的特定氛圍和背景使音樂的表達具有一定傾向性,音樂的內涵一點點被影片的內容填充起來。所以西方音樂和電影的結合不僅是簡單的物理疊加,而是具有奇妙的化學反應,這也就是為什么同一首音樂作品置于不同的電影情境中,會帶給人們不一樣的審美感受?!耙魳返某橄笮阅芙o人以無盡的遐想,就像一種化學藥劑一樣,它在不同的環境、放置在不同的位置上,會產生不同的化[8](P63)學反應?!彪娪案淖兞宋鞣揭魳藩毩⒌膶徝溃蛊鋵徝篮碗娪暗南嚓P因素建立起一定的依賴關系。

(二)西方音樂在電影中的傳播

在電影中西方音樂時常留下它多姿的身影。西方音樂深厚的文化氣息浸染和包裹了電影這個現代時尚同時又最貼近大眾的藝術,有些人因為電影喜歡上西方音樂,有些人因為西方音樂更熱愛電影。在誕生之初,電影需要借助已經發展趨向成熟的古典音樂為其敲開受眾的大門,之后當其逐漸成熟并越來越有影響力的時候,它又為西方音樂的傳播增加力量。對于西方音樂的傳播,除了現場演奏演唱、樂譜傳播、唱片傳播等形式之外,其它綜合藝術形式諸如電影,客觀上也成為音樂傳播頗有影響力的媒介和手段。眾所周知,西方音樂雖然超越時空在歷史上經久不衰,具有無法超越的美,但西方音樂帶有的“貴族”屬性,即對它的學習和理解需要較高的文化素質和審美經驗,使得它的傳播群體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社會普及程度不高。尤其在進入近代以后,隨著現代科技的不斷突破和發展,流行音樂很快成為大眾的寵兒,審美對象更為平民化。而西方音樂相反越來越以“高深”“難懂”“嚴肅”的印象被束之高閣,與大眾之間產生一種距離感。當西方音樂出現在電影中時,對觀眾戲內戲外的界限是一種模糊,這種感知是沒有期待和預設的,大眾與西方音樂的距離被跨越了,無意間進入西方音樂的傳播世界。在特定場景、特定情緒的推動下,原本“遠”的音樂一下“近”在耳際,原本高深莫測的音樂也因電影的相關釋解,變得容易接受與理解。如前文提到的那首《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具有強烈的哲學意味,晦澀難懂,遠不如《鄉村騎士》間奏曲、貝多芬的《歡樂頌》為人熟知,流傳性并不廣。然而這首作品在庫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中》妥貼、流暢、自然、神奇的應用,不僅恰當地襯托出了影片的意蘊和風格,把觀眾帶入超越鏡頭畫面的深層表達中,而且實現了自身廣泛的傳播。相當大一部分人因為這部電影認識和了解了這首音樂作品,可以說這部電影在某種意義上成就了這首音樂。被設計于電影中的西方音樂依靠電影這個大眾化的傳播平臺,進行了趨于生活化的藝術傳播,在受眾群中產生的影響力和感染力較之西方音樂獨立形態的傳播力度大大提高。“當音樂由電影作為載體,進行潛移默化的傳播[9](P146)后,電影音樂的下意識審美轉化為有意識審美?!边@種傳播沒有停留在淺層,而是不斷深入和擴大,由此電影為西方音樂增添了新的生命力,也讓它原本的神韻和內涵獲得了一次新生,有了另一段生命。

五、結語

第8篇

摘要:云南花燈是流行于云南地區的地方傳統戲曲,以其獨具特色的藝術風格及文化特征聞名遐邇。文章闡述了云南花燈在劇目、唱詞和表演等幾個方面的藝術特征,綜述了其地域性特征和審美價值。

關鍵詞:云南花燈;藝術特征;地域性;審美價值

地方戲曲藝術是流行于某個特定區域的藝術形式,以其獨具特色的創作形式和表演特色來表現各個地域的文化特征和風土人情?;羰橇餍杏谒拇?、貴州、云南等地的一種具有悠久歷史的民間戲曲形式,云南花燈則主要流行于云南省境內的漢族、漢族和少數民族聚集區等地。云南省具有不同于其他省份地區的地理環境和人文環境—多山且多種少數民族聚居于此,從而造就了云南花燈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文化特征。

1.云南花燈的藝術特征

傳統戲曲主要是靠演出的劇目、演員唱詞以及演員的舞臺表演等環節來向觀眾呈現戲曲內容?;糇鳛榈胤絺鹘y戲曲也不例外。因此,可以從以上幾個方面來探討云南花燈的主要藝術特征。云南花燈劇的劇目較多,主題也較為廣泛;主要扮相不同于其他曲種的老生、老旦等,而是以小丑、小生和小旦為主;劇目主題大多和生產生活密切相關,將人們的日常物質生活和精神世界搬上舞臺。劇本的主要內容以及演員的唱詞都具有濃烈的云南本土味道。如劇目《探干妹》中唱詞“是哪個呢聲音”、“給(ge)是舅舅”等,都是云南本土方言,意為“是誰的聲音”、“是不是舅舅”。

由于云南地理環境復雜,多種少數民族與漢族長期聚居,不同地域的風土人情和風俗習慣都不盡相同,從而造就了云南花燈的另一個特色,就是支系繁多。有昆明、呈貢花燈,玉溪花燈,彌渡花燈,楚雄、祿豐花燈、建水花燈等,各個地方的花燈無論是唱詞還是念白都充分包含了當地的民族特色。云南花燈的另一個顯著特點就是有歌有舞、歌舞相伴。花燈表演里的身段都是將身體彎曲成“S”,上身和腰部、胯部做相反的有規律的擺動,也就是所謂 “崴”,“崴”在花燈表演中占有重要位置。除了崴的動作,花燈中還包有其他多種動作,如白族霸王鞭、燈籠舞等。云南花燈的音樂也是別具特色,主要表現在花燈音樂的曲調種類繁多。這些曲調要么是從本民族或當地的民族音樂中“借”來,要么是從別的地區甚至外省市移植而來,再結合當地的語言、風俗習慣等加以改進,形成有特色的花燈藝術。云南花燈所使用的樂器主要以管弦類樂器為主,如笛子、三弦、胡琴等,后來又加入了琵琶民族樂器,使花燈音樂更有民族韻味。

2.云南花燈的地域特征

云南花燈幾乎覆蓋了整個云南省,在地域上呈現出多樣化的特征。楊友明提出云南花燈具有“大開放,小封閉”的特點,并從稱謂上的地域性、音樂上的地域性、劇目上的地域性、組臺演出等幾個方面對“小封閉”現象做了研究。

(一) 稱謂上的地域性

云南花燈的名稱都是以地名或民族命名,然后再加上“花燈”二字,如上文提到的昆明花燈、楚雄花燈、彌渡花燈、嵩明花燈等,這種命名方式不僅在地域上對云南花燈加以區別和分類,而且包含了不同的民族風格和地域特色。

(二)音樂上的地域性

音樂上的地域性是云南花燈地域性特征比較突出的一個方面。云南花燈的唱腔音樂一般都自成體系,形成自己的當地特色。譬如,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多個縣市都是漢族和彝族、哈尼族等少數民族聚居,因此當地的花燈音樂都帶有本地少數民族的韻味。如建水市是漢族彝族雜居,因此建水花燈都帶有彝族的腔調,因此又稱為彝族花燈。

(三)劇目上的地域性

在云南省內,山地較多,交通便利程度相對較低,再加上上個世紀的通訊和媒體尚不是很發達,因此,各地花燈演出團體的交流都甚少,基本上都在一個相對較小的范圍內進行演出活動,因此,地域性特征愈加明顯。再者,花燈劇目移植古典名著和其他優秀劇目比較多,在不同地域移植和傳播過程中隨即出現了地域性差異。

(四)組臺演出的地域性

云南花燈藝術曾出現過和其他藝術形式同臺演出。如在歷史上,職業藝人為社會環境所迫,講滇劇和花燈兩種不同的藝術形式同時在舞臺上進行演出。時至今日,云南景東、鎮沅等地經?;糁械囊环N“耍戲”和當地的殺戲同臺演出,人們稱之為“混合班”。

3.云南花燈的審美價值

云南花燈和其他傳統戲曲一樣,都是通過演員的扮相以及舞臺表演、舞美及唱腔設計、舞臺場景布置等手段將戲劇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生動的呈現給觀眾,讓觀眾在欣賞戲劇“美”的同時,更重要的是感受美、領悟“美”,在戲曲情景里尋找生活場景,最終達到戲人合一的境界。因此,云南花燈具有中國傳統戲曲藝術的形式美、概括提煉人生的生活美以及凝聚中國傳統文化的風俗美。

云南花燈作為傳統戲曲藝術,不僅能給人美的享受,同時也能使觀眾的感情和靈魂得到凈化,其所產生的美育效果和感染力對于提高公眾思想及覺悟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學者黃富曾對花燈進行研究時認為花燈的審美價值是多方面的,不僅能愉悅身心,而且能陶冶人的情操,在文化的傳承和保護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并且認為這些作用是相互包容、相互滲透、相輔相成的。(作者單位:云南民族大學藝術學院)

參考文獻:

[1]宋子龍,張宏偉.論云南花燈的藝術特征及在高校傳播的意義[J].大舞臺,2013,(3):253-254.

[2]李昆生.《云南藝術史》[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3]方倫裕,蘇天祥.《花燈舞蹈》[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

[4]王群.《云南花燈音樂的淵源及其衍變》[J].民族藝術研究1991(2).

[5]黃清林.云南花燈歌舞概述[J].民族音樂, 2009, (3): 39-40.

第9篇

關鍵詞:藝術;審美價值;比較;情感

中圖分類號:J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2)18-0048-01

一、與自然科學相比,藝術審美價值理性的表現

自然科學同樣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但與藝術不同的是,自然科學這種形態不存在階級性,其可以為社會任何階層服務,而藝術則有明顯的階級之分,藝術是對世界的審美價值的改造和創造,其價值是屬于其所建立的經濟基礎之上的。藝術是人們的精神產品,是滿足社會精神消費的需要,薩特曾說過:“所有的精神產品本身都包含它們所確定的讀者的形象?!彼囆g的階層就可以從這句話當中表現出來。誠然,藝術審美價值存在著客觀性和功利性,審美價值的判斷受著認識價值和倫理價值的制約。

自然學科在形式上可以是主管和客觀的,但在內容描述對象上,必然是客觀的,自然科學是對客觀世界的解釋,而藝術則不同,其在形式和內容上,都可以根據創作者自身的意念來表現,藝術家可以將主觀因素滲透到作品中,例如地理藝術家馬薩斯·梅里安曾經創作過一幅描繪巴黎圣母院的風景畫,他并沒有按照現實中的巴黎圣母院來描述,而是加入了自身的主觀意向,描述出了自己心中的巴黎圣母院。這幅作品得到了世人的認可。從而自然科學與藝術審美價值理性的區別在于,藝術創作對象包括主體因素,但自然科學中只有客觀因素,沒有主體因素參與。

二、藝術審美價值與哲學社會科學的差別

哲學社會科學屬于對人類自身認識活動的研究,與藝術這種形態相比,哲學社會科學具有更大的理性,其主要是研究人與社會的精神層面,考察人和社會生活的精神活動,而藝術則是把其作為實踐對象來掌握。簡而言之,哲學社會科學強調的是人們對世界與社會的理性認識,其目的在于認識人與社會的活動,沒有任何情感或者 欲望等主觀因素的參與,而藝術這種表現形式則恰恰相反,藝術審美價值表現在情感與意志上,藝術作品是創作者對于審美反應想象的改變和創造,其主要表現的是情感價值理性,反映的可以是現實的世界,也可以是可能的世界,而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則是現實的世界。

與哲學社會科學相比,藝術的審美價值表現在自身情感參與的感性上,藝術審美功能表現在藝術作品的感染性,藝術作品能夠給予欣賞者情感上的滿足,能夠產生情感上的共鳴,藝術作為對美的事物的表現,不受社會客觀的事實的制約,不受邏輯限制,因此,人們在藝術的世界里感受到的不是實體而是內心的情感。情感是藝術與哲學社會科學的最大差異。另外,哲學社會科學與藝術還表現在一般性和具體性,藝術的表現主要是把情感與事物作為一個整體,通過對整體的表現反映出創作者的內心情感,引起受眾的共鳴,但哲學社會科學則是從各個點入手,重視對規律的研究。

三、藝術本質審美價值與倫理道德的區別

倫理道德是善惡標準,是非觀念,其對象主要是那些用社會輿論以及信念來評價人和社會現象,倫理道德用原則與規范來批判與激勵社會道德行為,而藝術反應的范圍則廣泛的多,人與社會各種事物都能夠成為藝術表現形式的載體,并且,從表現形式上來看,藝術注重的是形象的思維,主觀的意向,而倫理道德則是靠信念道德觀念來反應,這也是倫理道德和藝術的最大區別所在。

誠然,藝術與倫理道德的最終表現對象都是客觀存在的現實世界,反應的最終目的都是現實善惡美丑,但道德倫理更為注重的是“倫理”,注重的是一個“理”字,道德觀念始終伴隨,而藝術則沒有“理”可言,藝術的本質是審美反應和創造,藝術具有審美的價值與觀念,而道德倫理則主要表現的是社會批判性和歌德性質。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藝術的審美價值理性與自然科學、哲學社會科學、倫理道德相比較,藝術最終的審美價值是具有很大部分的自主性的,但同時也存在著客觀性和功利性,藝術創作的直接目的是生產出滿足社會精神需要的藝術作品,其目的是滿足人與社會的審美價值需求,但藝術不一定能帶來實質的物質成果,其主要是精神世界的表現。

藝術作品是對社會活動形態的改造和創造,其講究的是藝術性,這些是自然科學、倫理哲學社會科學與宗教倫理道德所沒有的,因此,與其他相比,藝術審美價值理性的最大特點表現在“藝術性”這三個字上,藝術價值的體現,是人與社會精神的體現,是對客觀存在的現實世界的審美反映。

參考文獻:

[1]石海濱.從比較視角看藝術本質審美價值理性[J].湖南社會科學,2005,5.

相關文章
相關期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天天躁夜夜躁狠狠85台湾 | 欧美久久影院 | 天堂网男人 | 99久久免费精品国产免费高清 | 大色虫成人午夜在线观看 | 欧美高清视频在线 | 91亚洲成人 | 国产精品成在线观看 | 狠狠综合久久综合网站 | 日韩欧美高清在线 | 免费一级在线 | 91久久精品国产91性色tv | 日韩欧美在线视频 | 视频在线高清完整免费观看 | 免费99视频有精品视频高清 | 五月香婷| 国产美女精品久久久久中文 | 亚洲婷婷综合网 | 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网站 | 国产视频中文字幕 | 免费在线观看一级毛片 |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97 | aa在线| 久久男人网| 五月综合激情视频在线观看 |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三级 | 亚洲婷婷在线视频 | 婷婷久月 | 四虎免费在线 | 伊人久久亚洲综合天堂 | 嫩草影视网站 | 国产中出视频 | 国产午夜电影网 | 欧美vs日韩vs国产在线观看 | 免费一级毛片完整版在线看 | 国产精品999视频 | 97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 婷婷丁香综合 |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下载 | 不卡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国产成人aa在线观看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