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1 17:49:11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基層醫療的重要性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中圖分類號] R197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5-0515(2011)-12-321-01
全科醫學,國外稱家庭醫學,源于古代醫學質樸的思想體系和作業方式,同時又融入了現代科學的理論與技術。這一學科在1969年經美國醫學??莆瘑T會(ABMS)批準,成為美國第20個醫學??平M織,標志家庭醫學的誕生,以后逐漸在許多國家推廣。全科醫學之所以發展得如此迅速,受到各國民眾的歡迎,是由于它推行和貫徹了新的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彌補了單純生物醫學模式下所形成的醫學觀念和醫療服務體系的缺陷,并較好地解決了醫療費用上漲、人口老齡化、疾病譜改變等醫學界面臨的新問題。全科醫學是關于綜合性地處理社區常見健康問題的醫學專科,或者是一個關于基層醫療、初級衛生保健、社區衛生服務的醫學??啤S捎诨鶎拥沫h境基本上具備了社區的主要特征,基層衛生醫療工作具備了社區全科醫學的基本特性,因此全科醫療是基層衛生服務發展的主要方向。
1 全科醫療在基層醫療單位的重要性 以下以社區為例談談科醫療在基層醫療單位的重要性:社區醫療服務是以人群和基層為著眼點,以健康為中心,家庭為單位,社區為范圍,需求為導向,以老年、婦女、兒童、殘疾人為重點服務對象,融醫療、預防、保健、康復、計劃生育、健康宣傳教育于一體的服務結構。全科醫師面向社區、家庭,它綜合了醫學社會學以及行為科學成果,貫徹了模式轉變和三級預防思想,為基層提供全方位、多層次、多形式的一體化服務,彌補了??漆t師不能提供優質綜合服務的缺陷。可見在社區服務中,不但需要全科醫師,而且全科醫師還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這是因為:
1.1 全科醫師是社區衛生保健需求與資源信息的掌握者 在每個社區全科醫療站設立之前或之初,運用有關的調查方法,掌握社區、家庭的醫療保健需求和社區衛生資源狀況為社區進行診斷,制定社區衛生保健計劃提供依據。只有充分掌握社區醫療保健的供求現狀,才能有計劃地確立社區全科醫療服務的策略和重點。
1.2 全科醫師是社區常見疾病診治的第一責任者 全科醫師作為醫療保健服務的首診者相當于守門人,及時準確、有效安全地處置各種常見疾病是其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職責,首先要承擔常見急診、意外傷害的搶救處置,平時應在社區開展家庭急救常識及方法的指導。全科醫療站應有應診機制,實行全天候診,對社區急救做出快速反應或及時聯系轉診,參與社區救助網絡的建立。其次要對常見病從生理、心理、社會三維角度進行病情分析、診斷和治療。對于危險較大的慢性病應建立社區防治管理與監控網絡,有效控制病情及其急性發作。如情況嚴重,需進行必要的轉診、會診。
1.3 全科醫師是社區群體預防服務的提供者 全科醫師對個人、家庭和社區群體健康整體負責與全程控制,有利于預防為主衛生方針的真正落實。是使群體健康與促進疾病預防包括開展健康危險因素評估,進行健康教育和生活方式行為指導,實行預防接種,做好傳染病監測與管理,參與社區衛生監督,提供個體預防服務。利用每次與病人接觸的機會,把預防與治療結合起來,開展臨床預防服務。通過實施有針對性的疾病篩查、認知行為的改變、周期性健康檢查等工作,使預防服務更為具體化、個性化。
1.4 全科醫師是家庭與人群保健的維護者 全科醫師運用家庭動力學、家庭周期理論學等,分析研究家庭、社會、心理、行為因素對個體健康與疾病的影響,通過良好的溝通技術進行必要的家庭保健指導和心理衛生咨詢。全科醫師應對人類全過程的保健負責,從圍產期保健到臨終關懷,重點應放在兒童、婦女、老年、殘疾、精神疾患五大目標人群,具體應做好這些人群疾患的心理、生活、疾病的康復,降低復發率。
1.5 全科醫師是繼承發揚傳統中醫學的實踐者 中醫是我國醫學的寶藏,我國政府歷來重視中醫和中西醫結合事業的發展。中醫學的整體觀、個體化的辨證施治,強調預防為主,注重醫患關系,以及簡便、自然、經濟、有效的診療方法等,與全科醫學共性甚多,并且它更適合中國人的文化傳統、思維方式和健康觀念。因而一直深得國人信賴,成為人們文化和社區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全科醫師應在實踐中繼承和發揚傳統中醫優勢,使之與全科醫療有機結合。這不僅是全科醫師的服務得到大眾的認可,同時也是具有中國特色全科醫療的重要體現。
2 培養全科醫生的重要性 全科醫學雖然在基層單位意義重大,但我國基層醫療衛生人才隊伍的確存在問題,主要表現在:全科醫師數量嚴重不足,基層醫療衛生人才隊伍素質不高。
因此,還需在基層醫療單位中大力培養全科醫生,現階段,應從以下幾方面努力:
【關鍵詞】基層醫療;宮頸癌篩查;檢測方法
【中圖分類號】R730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2-0811-02
宮頸癌在女性惡性腫瘤發病率中排第二位,嚴重危害了女性健康,近年來已經呈現出年輕化的趨勢[1]。西方國家通過科學技術手段,建立了完善的篩查體系,大大降低了宮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由于我國醫療體系還不完善,這就要探討一種可行的、簡便、廉價且易被接受的檢測方法,適合農村等基層地區的宮頸癌篩查體系。本文運用醋酸肉眼觀察(VIA)、碘染色肉眼觀察(VILI)檢測技術對轄區內進行兩年宮頸癌篩查結果分析,試探討VIA、VILI作為經濟欠發達地區宮頸癌篩查中的應用價值及重要意義,以便于臨床推廣。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間,對轄區內2563例年齡在25-65歲的已婚婦女,孕次1-7 次,分娩次數 0-4次。
1.2操作方法:采用醋酸染色后肉眼觀察(VIA)和碘染色后肉眼觀察VILI進行宮頸檢查, 同時做巴氏涂片檢查,結果異常者門診陰道鏡下活組織檢查并得到最終的病理學診斷;VIA采用5%醋酸涂抹宮頸,1分鐘后開始觀察宮頸的反應情況,根據醋白上皮的范圍厚度及形態、渾濁度等做出初步診斷[2]。VILI采用2%碘液涂抹宮頸,正常宮頸上皮吸碘后呈棕褐色,未著色區呈芥末黃,為病變區;巴氏涂片用一次性特制木刮板插入宮頸管內圍繞宮頸管旋轉2周,將刮出物均勻涂抹在玻片上,用95%酒精固定15-20min,染色封片;陰道鏡VIA和VILI任一檢查陽性者行陰道鏡檢查,并做活檢。
1.3診斷標準。VIA 診斷標準:涂抹醋酸后宮頸無明顯白色改變為陰性;出現醋白色上皮、邊界明顯為陽性;白色改變表面不規則,厚而脆的腫塊為可疑癌[3]。VILL診斷標準:宮頸涂碘后,著色為陰性;在轉化區出現濃厚、顏色較深的芥末黃或橙黃色改變為陽性;宮頸呈結節狀、表面凹凸不平或潰瘍改變為可疑癌。當陰道鏡檢查看不清鱗柱交界,或病變延伸入頸管內口,或活檢鉗不能觸及病變,或疑有腺體病變等情況時,需進行頸管內膜刮取。
2 結果
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間,對轄區婦女進行婦科病篩查,共有2563例婦女參與了檢查,檢測出宮頸原位癌3例、癌前病變16例。癌前病變0.64%,檢出陽性患者0.0012%(如表一所示)。
3 討論
此次篩查中發現3例子宮頸癌患者,癌前病變16例。分別占0.0012%和0.64%,子宮頸癌前病變的檢查率可以指導早期預防和治療,進一步說明篩查的重要性。定期篩查是預防宮頸癌的有效措施,對我國基層大多數婦女獲得篩查是當今亟待解決的問題,也是極大限度防治子宮頸癌的最好途徑,在我國很多基層地區,醫療水平較低,這就要用一種經濟、易操作的篩查方法,對宮頸癌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只有通過超前的篩查,進行早期預防和治療,提高宮頸癌的防治水平,真正達到防治子宮頸癌的目標,這項工作應常抓不懈,最終真正達到消滅子宮頸癌的發生。
根據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的統計,有 53.7%的宮頸癌患者從未接受過婦科檢查,這些患者在就診時有 95%已經是宮頸癌二期以上,其中農村婦女占了大多數[4]。國內外大量研究也已經證實,有效的篩查可顯著降低宮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下降幅度能達到60%~90%。如果分別在35歲和40歲時進行1次篩查,則相關癌癥的患病風險又降低40%。在發達國家,由于有較完善的宮頸癌篩查制度,其發病率和死亡率已大幅度下降,但是由于我國地域廣闊、衛生經濟發展不平衡,現有水平不能滿足所有婦女的篩查,尤其在一些偏遠農村地區,篩查工作缺乏力度及持續性,導致全國各地子宮頸癌的篩查情況不容樂觀[5]。本文通過研究VIA、VILI作為基層檢測宮頸癌發生的一種重要手段,成本較低,操作簡便,最為基層最普遍宮頸癌篩查方法逐漸受到重視,研究通過VIA、VILI子宮頸癌篩查方案, VIA、VILI易于操作,幾乎不需要特別添加設備,費用低廉,這就大大降低了操作成本,增強廣大婦女對子宮頸癌篩查的重視和認識,能夠為廣大的基層農村婦女所接受,從而提高了篩查的參與率,這還有助于提高基層婦女的順應性,最終實現預防和治療宮頸癌的目標。由此可見,VIA、VILI 聯合檢查已經成為我國經濟欠發達地區是一種可行的篩查手段,適合在大規模人群子宮頸癌篩查中使用。
參考文獻:
[1] 徐彩炎,張為遠,武明輝,等.北京地區6339例25-54歲已婚婦女宮頸癌認知度調 查 研究[J].中國 健康教 育,2009,25(12):883-886.
[2] 李隆玉,喬志強,張敏芳.多種檢測方法在子宮頸癌及癌前病變篩查中的應用評估[J].中華流行病學,2007,28(10):964-967.
[3] 李霓,馬聰萍,孫立新,等.碘染色肉眼觀察作為宮頸癌初篩方法[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6,27(1):15-18.
一、數據來源與方法
1.數據來源
根據《成都中醫藥大學臨床醫學(定向)本科專業培養方案》(以下簡稱“培養方案”)編制《面向基層的臨床醫學專業人才培養調查問卷》,對179家醫療機構221名醫務人員展開問卷調查。內容包括對適應基層需要的臨床醫學人才應該具備的素質、知識結構、技能以及面向基層的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應設課程的重要性評價,了解基層對臨床醫學專業人才的真實需要。有效問卷221份,有效率100%。
2.研究方法
文獻分析法,搜集、整理相關文獻,借鑒相關文獻。利用Excel軟件錄入問卷數據并進行統計分析。
二、調研結果
1.調查對象基本情況
調查對象工作單位屬縣級以上醫療機構的有23家,最多的是縣級醫療機構和鄉鎮衛生院,分別占40.7%和30.8%;從事臨床工作的人最多,有133人,占60.2%,其次是管理和臨床崗位的有64人,占29.0%;多數人屬中、初級職稱,分別占38.5%和35.3%;40歲至49歲人最多有73人,占33.0%,30至39歲70人占31.7%。大部分調查對象屬于基層醫院,工作在臨床一線,有評定職稱并在崗位上工作了有些年數,相信其對基層具體需要的臨床醫學專業人才綜合素質有較深了解,能較大程度的反映基層對臨床醫學專業人才素質的真實需要。
2.面向基層的臨床醫學人才應具備綜合素質調查
對基層需要的臨床醫學人才應具備的綜合素質調查,內容包括素質、知識結構、技能等三個要素,各要素內又包含若干項目,對各項目進行重要性評價。1分表示不重要,2分表示一般,3分表示重要,4分表示比較重要,5分表示非常重要。
(1)面向基層的臨床醫學人才應具備的素質基層需要的臨床醫學人才應具備的素質重要性評價有5個項目。結果顯示,“遵紀守法,具備良好的思想品德、人文素養和職業操守”以及“能夠積極地認識醫師職業,珍視生命,關愛病人,具有人道主義精神”此兩項重要性評分均值最高,達到4.83;“具有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念、職業道德規范、倫理和法律意識,能夠自覺履行維護醫德的義務”項目的重要性評分較高為4.71;“能夠以維護和促進健康為目標,向個人、家庭、轄區居民提供綜合性、協調性、連續性的基本醫療保健服務的理念”是對基層醫生的素質要求,其與前三項比較沒有那么受到重視,但是也超過4分,是非常重要的素質要求。在校培養應著重以上素質的培養與發展。最低的是“身心健康,能夠達到國家規定的外語、體育和軍事訓練合格標準”項,為3.76分,相比其他素質則沒有那么重視,但仍然接近比較重要指標,不容忽視。
(2)面向基層的臨床醫學人才應具備的知識結構基層需要的臨床醫學人才應具備的知識結構重要性評價有9個項目。結果顯示,“具備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斷和治療原則,掌握常見傳染病的防治原則”項重要性評分最高,為4.82分,可見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斷和治療原則,常見傳染病的防治原則是面向基層的臨床醫學人才應具備知識結構中最重要的知識;“具備系統的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和“具備基本的藥理知識及臨床合理用藥原則”項,均超過4.5,分別為4.79和4.72,在面向基層的臨床醫學人才培養中應著重以上知識的教育;“具備重點人群的保健與康復知識,掌握計劃生育的醫學知識”及“了解祖國傳統醫學的基本特點和診療原則”評分最低,分別為3.96和3.86,相比其他知識,重點人群的保健和康復,計劃生育知識在基層沒有那么得到重視,但相當接近比較重要值4分,在人才培養中不能忽視該知識的教育。而對祖國傳統醫學的基本特點和診療原則則未引起足夠重視,可能是基層醫療機構對臨床醫學專業人才的中醫學知識要求較低所致。其他各項均超過比較重要值4分,理應重視該部分知識的教育。
(3)面向基層的臨床醫學人才應具備的技能基層需要的臨床醫學人才應具備的技能重要性評價有8個項目。結果顯示,“具備全面、系統、正確、規范地進行采集病史、體格檢查、書寫病歷的能力”項重要性評分均值最高,為4.80分,是面向基層的臨床醫學人才應具備的最重要的技能;“具備良好人際交流與醫患溝通能力,具有較好的協調和團隊協作能力”項為4.56,可見醫患溝通能力受到基層重視,該部分內容應在人才培養中得到體現。最低的是“具備創新精神,具有批判性思維和研究意識,具備初步的科學研究能力”項,相比其他技能,初步的科學研究能力在基層重視程度稍低,但超過4分,在人才培養中不容忽視。
3.面向基層的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應設課程
面向基層的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應設課程重要性評價共有25個項目,結果顯示,有19項超過比較重要值4分,其中內科學重要性評分均值最高,為4.83;其次是外科學,為4.82;然后依次是診斷學、系統解剖學、兒科學、局部解剖學、生理學、藥理學、婦產科學(含計劃生育技術)、病理學、病理生理學、傳染病學、全科醫學概論、神經病學、醫學影像學、組織胚胎學、醫學免疫學、生物化學、預防醫學;有6項均值未達到比較重要值4分,由高向低依次是社區預防與保健、中醫學、人體寄生蟲學、康復醫學、醫學微生物學,社會醫學。
三、對面向基層的臨床醫學專業人才綜合素質培養的啟示
1.培養方案較符合基層需要,培養內容應有所側重
《成都中醫藥大學臨床醫學(定向)本科專業培養方案》中所提出的臨床醫學人才應具備的素質、知識、技能和課程設置均較符合基層需要,大部分項目均值超過4分,最高接近5分,最低接近4分。但重要性評價中,均值有高低差距,培訓內容重要程度呈現出不同水平,故對基層重視程度高的項目理應得到更多的關注和資源投入,面向基層的臨床醫學專業人才培養內容應根據基層的需要有所側重。在培養過程中需要貫穿基層服務知識,融入基層特色,滲透醫學人文精神,體現出專業的“基層性”,使培養出的人員到基層后能適應基層的需要,更好地守衛基層群眾健康。
2.醫學人文精神是重要素質,國家規定的外語、體育和軍事訓練也不容忽視
成都中醫藥大學從法律意識、思想道德、文化倫理、職業責任、服務目標、服務理念、體育、軍訓和英語訓練等方面對學生需具備的素質提出要求。結果顯示,基層對醫學人文精神是非常看重的,體現在基層認為臨床醫學人才具備良好的思想品德、人文素養和職業操守,有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念、職業道德規范、倫理和法律意識,能夠自覺履行維護醫德的義務,并珍視生命,關愛病人是很重要的。作為基層的臨床醫生,精湛的醫療技術不及醫學人文精神重要,也可以說醫術不如醫德重要。[2]一個有醫學人文精神,有醫德的醫生,其有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能關心并關注病人的生命與健康,病人的權利和尊嚴,其定會提升醫術,為人民健康負責。啟示高校在培養學生過程中應著重醫學人文精神培養與發展,可以通過開設相應的課程,亦可注重教師日常授課中的言傳身教達到此目的,要時刻關注學生的精神狀態和心理動態,多方努力以強化其醫學人文精神。“身心健康,能夠達到國家規定的外語、體育和軍事訓練合格標準”項是應具備素質重要性評分的最低分,相比其他素質并沒有那么受基層重視??赡苁腔鶎俞t院工作力度不那么強,不如大醫院般需要超負荷的勞動和較強的心理承受能力所致。但是,身心健康是做好臨床工作的重要前提,且隨著醫改的深入,社區、基層衛生單位將承擔常見病、多發病診療,并承擔公眾的大部分衛生保健服務,基層醫院將不在人浮于事,工作強度會有增加,所以此項內容在面向基層的臨床醫學人才培養中不容忽視。
3.重視診療知識教育,加強對祖國傳統醫學的教育
成都中醫藥大學著力于面向基層的臨床學生的與醫學相關的基礎科學知識和科學方法,臨床診斷和治療知識,全科醫學基本知識,重點人群的康復保健知識,流行病學相關知識和方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處理,祖國傳統醫學的基本特點和診療知識的培養。在面向基層的臨床醫學專業人才培養應具備知識結構重要性評價中得分最高的三項是“具備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斷和治療原則,掌握常見傳染病的防治原則”、“具備系統的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和“具備基本的藥理知識及臨床合理用藥原則”。可見,基層醫療機構特別重視臨床醫生的診療知識。自新醫改以來,基層出現重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而輕基本醫療服務的現象,基層公共衛生服務量明顯增加,而醫療服務量逐漸減少,使得基層的診療能力普遍滑落,基層醫療技術留不住病人,大醫院門庭若市,基層醫療機構門可羅雀問題突出。基層醫療機構也看到了此問題,開始重視其診療能力的提高,所以,現階段醫學高校應著重臨床醫學生診療知識教育,在課時設置上可增加此方面內容的學習課時,加強臨床實踐,讓學生能夠在臨床實踐中鞏固和運用,后將其融會貫通于基層診療活動中,為基層提供值得信賴的醫療服務,最終實現基層“醫療、預防、保健、健康教育、計劃生育、康復”六位一體的服務職能。“了解祖國傳統醫學的基本特點和診療原則”項是基層需要的臨床醫學人才應具備的知識結構重要性評價中的最低分。可見,基層對其臨床醫學人才的中醫學知識的掌握重視不足。此可能與當前普遍重西醫輕中醫有關,但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保障華夏子孫幾千年來的身體健康,了解祖國傳統醫學的基本特點和診療原則是非常有必要的,其關乎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在中醫藥高校應重視此問題,加強對祖國傳統醫學的教育,讓其了解祖國傳統醫學的精髓,認同中醫藥的診療效果和重要意義,而后在工作中宣傳中醫藥知識,提升基層對中醫藥的認知度和認同度。
4.加強臨床實踐能力的培養,注重醫患溝通能力的提升
在技能要求方面,成都中醫藥大學主要著力于臨床思維、臨床實踐能力、醫患溝通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養,結果顯示基層醫療機構對這四方面都比較重視。基層重視臨床醫生綜合能力的體現,需要其臨床醫生能夠在醫療實踐活動中有較好的臨床思維,能合理運用其所學知識來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能力?;鶎幼钪匾暤膬身椉寄苁恰熬邆淙?、系統、正確、規范地進行采集病史、體格檢查、書寫病歷的能力”項和“具備對常見病、多發病進行診斷處理的基本能力和對急、難、重癥的初步處理能力”項,故高校在培養過程中應加強臨床實踐能力的培養。因為所有的知識和思想教育,最終都是通過臨床應用而得以體現,所以臨床醫學人才培養中也應重視學生臨床過程中臨床思維的系統性培養,探索科學有效的方法幫助學生將知識、思維融會于臨床實踐,提升其臨床能力,然后升華為新的知識?!熬邆淞己萌穗H交流與醫患溝通能力,具有較好的協調和團隊協作能力”項在8項技能重要性評分中排名第四,可見醫患溝通能力已受到基層重視。此可能與當前醫患關系緊張,醫患糾紛常有發生有關。廣泛的醫患糾紛使患者及社會人群和醫務人員都迫切需要溝通,醫患間有效、良好的溝通有助于解決醫患矛盾,所以醫患溝通在我國已不再是一個煩惱、一個名詞,已逐漸成長為一門學科?!夺t患溝通》、《醫患行為與醫患溝通技巧》等相關書籍全面、系統地介紹醫患溝通,并深入透徹地介紹從醫人員與患者間有效溝通的方法。高校應注重醫患溝通能力的提升,可開設《醫患溝通》課程,更好的讓學生學習、了解醫患溝通技巧,減輕醫患矛盾,減少醫患糾紛。
5.課程設置應更契合基層需要,應著力于綜合素質的提升
面向基層的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應設課程重要性評價結果顯示內科學和外科學重要性評分均值最高,可見基層較重視涉及面廣、整體性強的臨床醫學學科。而診斷學作為基礎學科過渡到臨床醫學各學科的橋梁課程,解剖學作為研究人體正常形態結構,為學習其它基礎醫學和臨床專業課程奠定基礎的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也得到基層的普遍重視。兒科學排名靠前,可能是現在兒童疾病基本都是急診,基層憑借地理可及性優勢長期要接收兒童患者,此就對基層的臨床醫生兒科學知識提出高要求,兒科學也是基層很重視的一門課程。社區預防與保健、中醫學、人體寄生蟲學、康復醫學、醫學微生物學,社會醫學則稍顯沒有那么重要,重要性評分均值均在4分以下。這種重要性的差異在課時設置中可得以體現,有目的、有重點,科學合理的安排課程,體現課程中的“基層性”。我國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進入攻堅階段,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提高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和水平是改革發展的重點,也是難點所在。[5]基層也認識到提高醫療服務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性,所以在課程中更偏重于醫療課程,而對社區衛生服務所需的課程則沒那么重視。在校教育中,將社區衛生服務所需的課程有機融入到專業培養課程體系中,合理安排預防保健、康復醫學、社會醫學等課程或教學內容,有意識地提升學生對未來職業崗位的認知度,引導他們正確認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特點和任務,后主動掌握相關知識和技能,提高綜合能力是當前工作重點。為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可將課程設置分為人文素質課程群、職業基礎課程群、崗位課程群、素質拓展課程群等模塊,在各個模塊課程設置中打破學科界限,強化知識在基層醫療服務中的實用性。課程設置不應單純呈現專業知識,也需滲透基層特色,熏陶醫學人文精神,更新內容,與時俱進,加強和改進人才培養模式,不斷適應基層群眾的新要求和期待,積極為基層培養適宜的臨床醫學人才。
四、小結
[關鍵詞]基層醫療體制;AHM;TOPSIS;優化評估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6.134
[中圖分類號]R19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7)06-0-01
0 引 言
近幾年,國內針對農村居民就醫行為的研究主要以居民群體或者全部住院患者為研究對象,缺乏針對基層醫療機構分布及數量的研究;且大部分研究僅分析了個體特征因素對就醫機構選擇行為或滿意度的影響,缺乏對基層衛生服務體系整體的關注。因此,本文選取近十年我國基層醫療體系中的基層醫療機構數量為基礎數據,對我國的基層醫療狀況進行了評估。
1 研究過程及結論
本文以近十年各類基層醫療機構數量為基礎,運用三角模糊數通過專家打分確定AHM的屬性判斷矩陣,調用TOPSIS求出各屬性之間與理想值之間的距離,進而得到每一年的評價值C,比較C值大小,判定結果優劣。
在應用TOPSIS時結合指標的重要性,加之TOPSIS法本身具有的能充分利用樣本資料反映信息的優點,使評價結果會更加合理、可信。因此,本文將屬性AHM(Attribute Hierarchical Model)賦權法應用于TOPSIS法,評估我國的基層醫療體系。通過更全面、直觀的數據,體現我國近十年基層醫療體系的總體建設情況,其主要包括以下三大步驟。
步驟1:確定基于三角模糊數的基層醫療體系下屬性層次模型。
(1)經過對我國基層醫療建設情況的了解,確定以下8個指標,即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村衛生室、中西醫結合門診部、民族醫門診部、專科門診部、衛生所和醫務室、婦幼保健院以及急救中心(站)。
(2)確認評價8個指標的評語集。
(3)設計調查問卷,集結5位不同科室的專家對這8個指標的重要性程度進行評價。
(4)回收調查問卷后,根據模糊屬性矩陣構造得出5位專家對不同指標的重要程度的判斷矩陣。
步驟2:運用改進TOPSIS法對我國基層醫療體系狀況逐年進行綜合評價。
(1)使指標同趨勢化,即使其評價指標均為同一趨勢。
(2)指標無量綱化。將同趨勢化的指標按公式進行歸一化處理。
(3)根據各年度各項指標的歸一化值得到最優值向量和最劣值向量,即有限方案中的最優方案與最劣方案為:
A+=(0.371 9,0.417 2,0.418 1,0.395 2,0.513 0,0.425 9,0.344 6,0.412 5),
A-=(0.186 0,0,0.233 3,0.2128 ,0.156 6,0.254 6,0.281 1,0.179 0)。
(4)分別計算各年度各項指標的歸一化值與其對應指標最優方案和最劣方案的距離是S+和S-;再根據各年度的S+和S-,計算各年度評價指標與最優方案的接近程度Ci。
Ci在[0,1]之間取值,越接近1,表示該年度基層醫療建設情況越接近最優水平,反之,越接近0,表示該年度基層醫療建設情況越接近最劣水平。
步驟3:得出結論。
(1)為了對我國的基層醫療建設情況進行公正合理的評價,借鑒國內外研究成果,建立由基層醫療駐點、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村衛生室和急救中心等8個指標構成的基層醫療體系評價指標,運用結合三角模糊數的AHM方法計算各指標的相對權重,運用TOPSIS方法對近十年我國的基層醫療體系建設情況進行評價和排序。
(2)為了減少主觀原因造成對評價矩陣的影響,采用Delphi方法,使評價矩陣更加合理、更加切合實際。
(3)從評價結果以及排序情況看,我國的基層醫療體系建設逐年好轉,由于2008年我國出臺了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總體方案,并推行試點工作,健全基層醫療衛生體系并對基層醫療體系的具體駐點進行了整合,故此,2007與2008年的排序結果出現波動。
(4)醫改在實施過程中,強調試點先行,穩步推進,所以在2009年以后對基層醫改的穩步推進中才會更加順暢。把解決群眾的看病就醫突出問題與建立完善的基本制度體系結合起來,立足基層把握群眾的根本利益,切實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關鍵詞】 基層醫院;臨床藥學工作;對策
基層醫院做好臨床藥學工作,有助于發現、解決實際存在的或者潛在的用藥問題,避免患者受到用藥方面的傷害,維護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用藥權益。
1.基層醫院開展臨床藥學工作中出現的問題
1.1監督管理制度不完善
我國政府相關部門極其重視醫療服務領域,針對基層醫療單位缺醫少藥的問題,已經出臺了多項政策,促使醫療單位得到迅速的發展,醫療服務的質量和水平也有所改觀。但是在臨床藥學發展的過程中,相關法律法規、政策仍然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問題,如:《執業醫師法》和《藥品管理法》明確規定了醫師、藥師的責任分工和職權范圍,規定藥師不能更改處方,只能在制度許可的范圍內工作,這極大的阻礙了臨床藥學工作的開展。并且近年來醫藥市場非?;靵y,藥品回扣和代金銷售等現象導致醫院的藥品質量得不到保證,種類越來越多,臨床藥師容易受到利益的驅使,藥品購銷等問題極大的困擾著藥師。
1.2開展臨床藥學工作的重要性
基層醫院領導沒有意識到開展臨床藥學工作的重要性,直接導致了臨床藥學工作開展緩慢,多數基層醫院沒有開展臨床藥學工作的意識,認為開展臨床藥學工作毫無必要,臨床藥學室更是可有可無,多數主治醫生只認可自己的診療方案,對臨床藥師的用藥建議不屑一顧,而患者也缺乏對臨床藥學工作的了解,只重視主治醫生的治療方案,而忽視了藥師用藥建議的重要性。正是以上原因促使藥師在基層醫院中處于一種尷尬的處境,在診療患者病情方面缺乏話語權[1]。
1.3缺乏先進的設備和專業的人才
要想順利開展臨床藥學工作,基層醫院必須要配備先進的設備和專業的人才。招聘大量素質高、專業的臨床藥師,為臨床藥學工作服務,目前我國基層醫院的臨床藥師只是做一些簡單藥品統計、配藥、發藥等工作,大材小用,不能充分發揮臨床醫生的價值。當然,出現這樣的現象也是有原因的,高素質、專業的臨床藥師在我國還是稀缺資源,再加上基層醫院的工資待遇不高、科研環境惡劣,使得優秀人才都遠離了基層醫院。醫院要開展臨床藥學工作,必須要配備相關檢測儀器以及辦公設備,但是基層醫院由于發展形勢嚴峻、經濟效益不好、就診人數少等原因,沒有足夠的物力、財力引進齊全的專業設備,對這方面的投資不夠。
2.解決措施
2.1通過培訓提高臨床藥師的專業素質
基層醫院可以通過培訓提高臨床藥師的專業素質,使其可以獲得病人和主治醫生的重視,用藥建議可以被采納,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知識,增強理論知識的實踐性,完善用藥思路和診療方案,化解和主治醫生的分歧?;鶎俞t院要加強對臨床藥師的重視程度,讓臨床藥師有一定程度的話語權,認可臨床藥師在醫院的地位,明確臨床藥師的職責權利,鼓勵臨床藥師參與院內的會診工作[2]。
2.2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政府相關部門要根據基層醫院用藥的實際情況,對不合理的法律條款及時修改,加強對醫藥市場的監管,最大程度的減少臨床上出現的各種關于用藥的問題。
2.3加強對人才的培養
基層醫院必須重視開展臨床藥學工作的重要性,加強臨床藥學室的建設和發展,大力培養相關方面的人才。基層醫院要根據醫院的實際情況,在物力、財力可以承受的范圍內,購置專業的醫療設備和儀器,確保臨床藥學工作可以順利開展。同時,醫院也要加強和其他醫療機構、院校的交流合作,引進優秀的院校畢業生投身到臨床藥學工作中來,對在崗的臨床藥師要加強培訓,使其可以掌握專業的知識以及先進設備的使用方法,還可邀請有關專家來院參觀指導,促進臨床藥學工作的順利開展[3]。
2.4開展用藥宣傳工作
基層醫院臨床藥學工作人員必須充分發揮專業優勢,做好合理用藥的藥物咨詢工作,如:設立咨詢熱線,為患者及患者家屬、醫患人員提供用藥咨詢服務,如:由于糖尿病患者在降血糖的過程中,服用加替沙星會出現血糖異常,還可能會引發低血糖癥,所以不能服食加替沙星,否則會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臨床藥學工作人員可以設置一個宣傳欄或者出版刊物,宣傳日常收集整理的藥學信息、藥學咨詢以及新藥介紹等,觀察醫院使用藥物情況,必要是進行用藥指導,糾正用藥錯誤[4]。
3.總結
臨床藥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可以保障基層醫院的醫療安全,指導臨床用藥,消除患者用藥安全隱患,緩解醫患關系,節省開支。但是我國基層醫院在臨床藥學開展方面,還處于起步階段,需要進一步的完善。通過此次調查研究,發現基層醫院開展臨床藥學工作中出現的問題主要有制度不完善、不夠重視、缺乏專業的儀器和人才等,必須采取措施解決這些問題,培養專業人才,購置先進的設備,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重視臨床藥學工作的重要性,確?;鶎俞t院的臨床藥學工作順利開展[5]。
綜上所述,基層醫院必須聯合政府相關部門,加大對臨床藥學工作的管理力度,積極借鑒國外或者大型醫院開展臨床藥學工作的經驗,解決臨床藥學工作開展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確保臨床藥學工作可以順利開展,保障患者的用藥安全,提高基層醫院的管理水平和醫療技術水平。
【參考文獻】
[1]陳秀紅.陳浩.基層醫院開展臨床藥學工作難點及應對措施[J]臨床合理用藥.2012,5(5):3-4.
[2]郭其.徐晴姣.基層醫院臨床藥學工作開展現狀及對策[J].中國醫藥指南.2010,8(8):151-152.
[3]孔維娜.淺析基層醫院開展臨床藥學工作的難點及對策[J].求醫問藥(下旬刊).2012,10(12):217-218.
湖北省谷城縣紫金鎮衛生院,湖北襄陽 441700
[摘要] 健康是人們保持正常生命體征的狀態。全國健康教育專業機構工作中,在預防傳染病傳播等方面,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工作占據有重要的地位。該文主要通過分析目前我國基層醫療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工作的現狀,對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的內涵作出闡述,分析開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工作的重要性,提出基層醫務人員做好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工作的意見,為我國基層醫療的健康事業提供參考,對促進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工作、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提高指導性建議。
[
關鍵詞 ] 健康教育;健康促進;基層醫務人員;應用
[中圖分類號] R193[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2-5654(2014)12(c)-0134-02
近年來,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就醫觀念及就醫心理需求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主要體現在對健康的追求、對疾病的預防以及對健康知識指導的需要[1]。健康是人們保持正常生命體征的狀態,以人為本是我國發展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和文化的基本要求。這就要求我國的基層醫務人員,按照全國健康教育專業機構工作的規范和相關要求,積極開展健康教育工作和健康促進實踐,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2]。該文從我國基層醫療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工作的現狀、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的內涵和重要性以及如何做好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工作方面,做一個綜述。現報道如下。
1 目前我國基層醫療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工作的現狀
1.1 對健康教育工作不夠重視
我國的基層醫療條件和醫療水平相對落后,人們的健康觀念和意識不強。因此我國基層的醫療單位,尤其是鄉鎮和村衛生室等對健康教育工作不夠重視。一方面,基層醫護人員不能完全理解健康教育與健康行為之間的關系,緊緊停留在相關疾病的治療和護理上,缺少與患者或者群眾進行健康知識的溝通和交流;另一方面,資金投入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健康教育和教育促進工作的進行和開展。
1.2 基層醫務人員的健康教育工作模式較為落后
基層醫務人員進行健康教育的主要工作人員為臨床護理人員,臨床護理人員大多沒有經過全面和系統的健康教育理論培訓,對健康教育理論認知不夠清晰,覺悟能力較低,不能適應健康教育形勢發展的需要。在工作模式上,參照較為落后的早期健康教育模式,局限于按病種照本宣科的進行衛生知識宣教,達不到改變健康行為等健康教育的根本性目的。
1.3 開展健康教育的管理機制不夠健全
基層醫療單位開展健康教育的管理機制不夠健全。一方面,體現在基層醫療單位缺乏專門的機構進行管理。各級各類健康教育機構及社會各部門對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工作的職責任務和管理職責不明確,使得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工作難以落實和開展;另一方面,基層醫療單位開展健康教育的具體過程和細節不夠規范。由于沒有健全的管理機制、先進的工作模式和一批高素質的醫護人員隊伍,則使得在具體開展健康教育的過程中,出現不規范和不專業的情況[3]。
2 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的內涵和重要性
基層醫務人員的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工作是疾病預防控制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也是公共衛生服務的一項基本職能。健康教育是指通過信息傳播和行為干預,幫助個人和群體掌握衛生保健知識,樹立健康觀念,自愿采納有利于健康行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動與過程。健康促進是指個人與其家庭、社區和國家一起采取措施,鼓勵健康的行為,增強人們改進和處理自身健康問題的能力[4-5]。
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工作在基層的醫療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義。首先,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工作是傳染病和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預防與控制的有效途徑,促使個體或群體改變不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能夠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其次,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工作能夠穩定醫患關系,促進醫生與患者之間的信任,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水平,使得醫患關系得到升華。再次,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工作體現了社會主義法制建設以公共利益為基礎的基本原則,按照全國健康教育專業機構工作的規范和相關要求,組織相關的部門和機構制定有效的政策和規范準則。
3 基層醫務人員做好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工作的措施
有效的進行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工作,基層醫務人員必須擁有強烈的使命感,轉變基層醫務人員健康教育的理念,提高健康教育意識。從根本上幫助患者和社會群眾改變不正確的健康行為,提高健康教育意識。相關的單位和部門要注意培養高素質的專業隊伍,加強對基層醫務人員健康教育培訓,切實做好患者教育和社會性宣傳教育。具體來說,有如下幾個方面。
3.1 制定健康教育工作規劃,規范健康教育模式
有效的進行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工作,首先應重視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的工作內容及其重要性,相關的機構和部門要落實好監督和管理方面的職責,督促基層醫療單位進行健康教育工作模式改革,制定健康教育工作規劃。按照先進的健康教育醫療模式,基層醫護人員合理科學地安排工作程序,有效果地進行健康教育。按照健康教育是否具有普遍性,可以選擇進行經常性健康教育或應急性健康教育。按照健康教育的群眾基礎和實際情況,設置不同的健康教育和教育促進等實際方案和措施[6-7]。
3.2 轉變基層醫務人員健康教育的理念,提高健康教育意識
有效的進行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工作,另外一個重要的措施是轉變基層醫務人員健康教育的理念,提高健康教育意識?;鶎俞t務人員只有摒除以前的落后思想,積極地轉變健康教育的理念,才能提高健康教育的意識。具體來說,基層醫護人員應該積極改變工作觀念和工作形式,采取適當措施加強學習與修養,提高醫務人員自身健康教育理念,并且將這些理念滲透到自己的醫療活動中。作為醫務人員不論采取那種理論開展健康教育,都應在了解上述理論的基本內涵和適用范圍后,提高健康教育意識,傳播衛生保健知識,幫助患者和社會群眾重新建立起有易于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質量。
3.3 培養高素質的專業隊伍,加強對基層醫務人員健康教育培訓
專業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工作的開展,離不開一批具有專業知識和專業素質的高水平隊伍。因此,基層醫療單位在開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工作一方面,要注意積極引進適合健康教育發展需要的專業人才;另一方面,要對現有的基層醫療人員進行繼續教育或者組織各類培訓等方式,來提高基層醫療人員的專業能力和水平。通過培訓,加深基層醫護人員對國內外先進的健康教育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應用,主動學習先進的健康知識和技能,促進醫務人員具備解決健康相關的實際問題的專業能力。并且能夠了解不同人群不同階層的健康需求,從而針對性地實施健康教育和教育促進工作。。
3.4 做好患者和社會群眾的健康教育和教育促進工作
健康教育工作應該包括疾病的預防治療、傳播衛生保健知識、心理衛生教育以及健康相關行為干預等內容。比如,在呼吸道傳染病的高發季節,在醫院的門診和住院部,設置字幕墻或者宣傳單,對呼吸道傳染病的高發季節中的一些易發傳染病做出知識宣傳和講解,并提醒注意事項。在面診患者時,基層醫護人員應該也要注意對患者的健康教育,包括告知疾病的相關知識、用藥注意事項、飲食保健等健康教育內容,提醒患者注意健康行為,糾正患者的不良行為并進行干預,促進患者健康行為的形成。另外,對于社會群眾的健康教育和教育促進工作,可以以黑板報、校報、宣傳欄、廣播站為載體[8],通過一些自我保健的健康教育宣傳來實現,幫助社會群眾掌握必要的健康知識和健康行為,提高社會群眾自我保健意識與自我保健能力,達到了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的目的。
4 結語
綜上所述,目前我國基層醫療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工作的現狀還存在諸多問題,情況不容樂觀。根據我國對健康教育專業單位和機構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工作的規范和相關要求,基層醫護人員的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工作是一項長遠持久的工作?;鶎俞t護人員應當積極開展健康教育工作和健康促進實踐,重視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的工作意義和內容,擁有強烈的使命感,從根本上幫助患者和社會群眾改變不正確的健康行為,提高健康教育意識,注重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工作的培訓,切實做好患者教育和社會性宣傳教育,達到改變健康行為等健康教育的根本性目的。強化相關健康知識和疾病預防技能傳播,促進健康行為,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
[
參考文獻]
[1]許剛柱,侯亞娟,田萬春.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工作的問題與思考[J].河北醫藥,2008(9):1408-1409.
[2]張俊祥,李振興,田玲,等.我國健康產業發展面臨態勢和需求分析[J].中國科技論壇,2011(2):50-53.
[3]石文惠.新形勢下對基層醫務人員開展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考[J].中國健康教育,2011(5):393-397.
[4]Rebecca A Brey, Susan E Clark, Molly S Wantz. This Is Your Future: A Case Study Approach to Foster Health Literacy[J].TheJournal of School Health,2008(6):351-355.
[5]Martyn John Binnie, Brian Dawson, Mark Alexander Arnot et al.. Effect of sand versus grass training surfaces during an 8-week pre-season conditioning programme in team sport athletes[J].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2014,32(11).
[6]秦宇榮.淺談對醫務人員進行健康教育培訓的重要性[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1(21):50.
[7]Joske Nauta, Willem van Mechelen, René H.J. Otten et al.. A systematic review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school and community-based injury prevention programmes on risk behaviour and injury risk in 8-12 year old children[J]. Journal of Science and Medicine in Sport,2014,17(2).
關鍵詞:基層醫療 思想政治 成效
中圖分類號:D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1(a)-0170-01
在以人為主體的社會主義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是保障基層醫療衛生部門工作順利開展的基礎條件,也是先決條件。尤其是伴隨著中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深入進行,對我國基層醫療衛生部門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成為當前工作的重點之一。因此如何在人的思想進步方面進行啟發與加強,使其適應中國醫療衛生體制的發展精神,并將先進的思想滲透到工作之中,充分發揮其主導作用,帶領基層醫療衛生部門向更高的層面發展,已經成為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高度重視點。
1 加強基層醫療衛生部門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分析
當前基層醫療衛生部門的發展困境決定了必須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基層醫療衛生部門相對于發展較快、規模較大的城市醫療條件來說,仍是落后許多。面對如今競爭激烈化的社會經濟市場中的醫療體系,基層醫療衛生部門的醫療設備、條件達不到普通醫療水準,專業人員匱乏,整體醫療隊伍治療手段過于陳舊、落后,資金投入上的遲緩、停滯,從而致使醫護人員的收入成一問題,考驗著大家此時的思想與心理狀況。在此條件之下,思想政治工作便被人們所忽視,使得大部分醫護人員的思想狀況出現波動,在醫療救治工作中不能全面的體現白求恩精神,缺少無私奉獻、溫暖關懷患者的行動。思想政治工作不到位,致使錯誤的思想一旦侵入相關工作者的腦中,就會導致醫護工作人員的職業道德素養降低,其中不乏出現一些、以自己金錢利益為重的不正之風的盛行。長期良好的思想政治氛圍的缺失,使得基層醫療衛生部門整體工作缺乏團結性和積極性,缺少優秀的思想武裝人們的大腦,必然使得在日常的醫療救治工作中出現不同程度的消極與松懈。這同樣也不是社會主義新時期的發展要求與精神。由此突出,在當前經濟形勢及社會主義精神發展前提之下,如何加強基層醫療衛生部門思想正式工作成效,已經成為眾多研究者與工作者所面臨的重要問題,這關系到我國基層醫療衛生部門的整體發展,關系到基層人民群眾就醫的實際困難能否解決,關系到黨與國家思想政治工作能否順利開展、能否團結一致的重大問題。
2 當前加強基層醫療衛生部門思想政治工作成效的方法
2.1 提高對思想中政治工作重要性的認識
基層醫療衛生部門思想政治工作成效的缺失,本質上是由于相關的工作人員及管理者對該工作重要性缺乏一定的認識,思想上的重視才能夠促使工作者與管理者采取具體的措施投入到基層醫療衛生部門的思想政治工作中,才能取得一定的成效。另外,思想政治工作的帶頭人的個人職業道德素養在工作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其必須思想覺悟高,對黨正確的思想的理解能力強,嚴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上兢兢業業,刻苦努力,認真負責,同醫護人員的教育要富有耐心與責任心,不抱怨能吃苦,才能在工作中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在教育他人的時候才能夠讓他人佩服。
2.2 通過系列活動,加強對醫護人員的思想素質教育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迅速化,使得以利益為上的思想侵入人們的大腦,一方面,這符合時展的特色,但另一方面,很多人思想立場不夠堅定,對利益的度把握不準確,導致過于追求物質利益,反而又使得人們缺乏相應的職業道德素養,這在基層醫療衛生部門中同樣也有體現。針對此現象,應該從以下兩個方面,對醫護工作人員進行思想上的教育。首先是理論教育,基層醫療衛生部門本身就存在醫療設備不足、專業人員缺乏的狀況,因此更應該在思想上保持先進性,提高對患者的醫治的積極性與專一性。醫院多組織對醫護人員的理論教育課程,始終將黨先進的思想灌輸給他們。其次,舉行宣傳活動,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提高自己的職業道德素養,用正面與積極的教材豐富醫護人員的思想,深化以治病救人為先決條件的工作態度,始終秉承病人至上的理念,用自己的耐心、愛心和關心就幫助病人盡快走出病痛之中,盡自己的努力為病患提供更好、更優質的服務。
2.3 以人為本,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完善工作制度
思想政治工作是圍繞人而展開,人是主體,是為了調動人的積極性與熱情,所以就必須重視工作中人的感覺與思想。尤其是基層醫療衛生部門的工作環境相對于其他醫療部門來說較為惡劣,在設備不足,投入資金不足的條件下,醫護工作者必然會出現一些消極的工作情緒,為此,醫療衛生部門應該格外注重人的感受和思想,充分進行人文主義關懷。人是渴望被尊重和被認同的,這是醫護工作者工作的動力所在,因此,相關的工作者就應該努力做到關心醫護工作者,為他們解決實際困難,使他們能夠體會到組織上對它們是重視的,尊重的。同時,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體系,不定期的舉行集體理論培訓學習,提升醫護工作者職業道德素養的同時,采取個別談話的形式,針對每個人不同的思想狀況,對它們進行單獨談話,深入到基層中去了解他們真實的想法。穩定他們的思想狀況,及時把消極的、不良的思想狀況與想法扼殺在萌芽之中。除此之外,完善相應的工作制度,加大對醫護工作者的獎懲力度,對于優秀的工作者,將其優秀事跡進行宣傳,并給予一定的物質及精神獎勵,對于做出消極怠工,收取回扣等有背醫療工作道德的事的工作者,給與嚴厲的懲罰,并對其進行思想道德教育,以保證整個基層醫療工作體系在思想隊伍上的純凈度。
新時代新形勢之下的醫療隊伍建設,是我國醫療改革深入化進行重點關注的地方所在,基層醫療衛生部門在改革中面臨的困難眾多,如何穩定醫護工作人員的思想,以一個積極、熱情飽滿的心態去迎接改革與工作,是保障基層醫療工作順利開展的關鍵所在。將積極、正面的思想滲透到工作之中,使得醫護工作人員更好的服務與患者,也為基層醫療衛生部門營造一個溫馨的就醫環境。
參考文獻
[1] 廖社碧.新形勢下如何加強基層醫療衛生部門思想政治工作[J].中國醫師雜志,2002(12).
關鍵字:基層醫院;感染管理;現狀;對策
醫院感染管理在醫院的日常運營中非常重要,尤其是醫院質量管理的重要內容[1,2]。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醫院的感染管理日益受到衛生主管部門和人們的關注,尤其是基層醫院。基層醫院相對而言服務于最廣大的人民,但是由于基層醫院的一些先天條件等問題使得其醫院感染管理這方面相對大醫院而言較為薄弱,不管是由于資金、人才、管理方式或者制度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原因。為了更好的服務于廣大的人民群眾,基層醫院的感染管理非常必要。
1基層醫院感染管理現狀
1.1對于醫院感染管理認識不足
基層醫院感染管理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便是管理者或醫務人員不夠重視,沒有認識到感染管理的重要性。為了能夠更好的了解目前國內基層醫院感染管理的現狀,筆者對本地區15間基層醫院進行了調查,結果發現近30%基層醫院的感染管理體系不完善,醫院感染管理架構不健全。有些基層醫院根本無設立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無獨立的感染管理科、無科室醫院感染控制小組,有些即使有了管理委員會、感染管理科,但是由于人員問題、資金問題或者結構等方面均形同虛設,并未真正起到檢查、監督以及相應的指導作用。由于缺乏專業的臨床或預防醫師,即使有感染管理科,也缺少相應的實際權限。
1.2缺少有效的監督管理機制
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促使人們對生活質量的不斷追求。為了人們的健康,醫療質量以及醫療安全的要求不斷提高,衛生管理部門針對醫院感染管理也出臺了相應的規范、標準以及法律法規等,同時要求各醫院建立健全相應的感染管理制度。這些均是由于基層醫院缺少相應的監督管理體制造成的,使得醫護人員有章不循,有法不依,沒有切實實施醫院感染管理。
1.3缺乏資金的投入
近年來,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基層醫院硬件環境等方面得到了明顯改善,業務流程更加優化。在就醫條件改善的前提下,基層醫院對于醫院感染管理的資金投入一直沒有重視和加強,調查中發現所有醫院沒有醫院感染控制的經費預算,每年投入的資金很少,一般都在5千元以下。資金投入嚴重不足,也導致了醫院感染控制流程不符合要求、設施設備缺乏、重點部門監控不到位、醫護人員的手衛生意識薄弱等問題的產生,使基層醫院感染管理現狀令人擔憂。
1.4感染管理人才缺失
基層醫院感染管理的另一個重要問題便是人才的匱乏。調查中發現,除了3間二級醫院配備有1-2位專職人員之外,其他醫院均沒有專職人才醫院感染管理人員參加培訓的機會和次數均比較少,調查中有5間醫院院感人員從沒有參加過院感的相關知識培訓。
2對策
2.1思想觀念教育改變
由于衛生管理已經頒布了相應的規章制度、法律法規等,所以應該對基層醫院的醫院領導進行相應的醫院感染管理相關知識的培訓,提高醫院領導對于醫院感染管理重要性的認識,加強醫院領導的責任感以及提高對醫院感染管理的重視。另一方面,基層醫院的醫護人員的思想教育也要發生一定的改變,從根本認識到醫院感染管理的重要性。這不僅僅會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嚴重的影響,同時還會對醫院、社會以及國家造成嚴重的損失。簡單的說,如果一個醫院發生了大規模的醫院感染暴發流行,那么這個醫院將命懸一線,甚至面臨關門,他的社會信譽將不復存在。所有醫護人員應該意識到這一點。當然單單對于醫院領導、醫護人員的進行思想教育是遠遠不夠的,患者以及陪護人員是醫院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對于他們的健康教育也十分必要,從患者的痛苦、疾病轉歸或者經濟負擔等角度出發,讓患者認識到醫院感染防控的重要性,從而使患者內心配合醫院控制感染。
2.2建立健全基層醫院醫院感染管理體系
對于基層醫院醫院感染管理體系的建立非常有必要。醫院可以采用三級管理制度,主要有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醫院感染管理科、科室小組。將責任落實到個人,共同監督醫院感染體系。實行責任追究制度,醫院一旦出現醫院感染時,需要進行層層問責,由此不斷提高醫務人員的責任意識,促進醫療行為的改變。各級行政部門需要采取監督的方式,加大監管力度,建立醫療安全責任制度[3,4]。同時還需要培養具有高素質的臨床醫師,提高感染管理專業人才的比例,為降低醫院感染發生率而提供人才保障。目前,醫院感染日常的檢測,多數僅停留在綜合及回顧性監測等方面,需要盡快的將其轉變為目標性監測,同時采取前瞻性調查研究。檢測時,需要盡早的找到醫院感染的潛在問題,同時采取相應的措施,為減少醫院感染的發生率提供保障。有條件的醫院需要對醫院的手術室、產房、內鏡等高??剖疫M行監控,可以每月監測1次。
2.3加強資金投入和發揮國家政策導向
加強醫院感染的管理是保障醫院醫療安全重要過程。對于醫院領導,需要將醫院感染作為重要工作內容。在年度計劃工作時,需要以一定的比例劃撥醫院感染控制經費,同時定期完善醫院設備設施,尤其是醫院的重點科室,如手術室、消毒供應室、產房、新生兒重癥監護室等,逐漸完善不合理的布局。
對于醫院感染的控制,不僅需要充分調動醫院的積極性,還需要發揮國家政策的導向作用[5]。通過醫患利益的共同點,采取宏觀調控手段,需要將經濟效益及醫院感染情況進行有機結合,促進醫院重視感染情況的發生。可以采取衛生部實施的單病種臨床路徑管理,可以將單病種進行限價收費,促進醫護人員更加積極主動的預防醫院感染情況,轉變醫護人員的不良行為,防止患者出現醫院感染。
2.4加快人才的培養
由于醫院感染管理是一門新興的邊緣學科,相應的專業人才相對而言較少。因此對于醫院感染管理人才的培養需要從社會教育、醫院以及醫學院校這3個方面進行。醫學院校應該開設醫院感染管理專業或者增設醫院感染防控專業課,在高校中培養專門的人才或使得醫院感染控制在學生時代深入未來醫師的心,使得人才的培養專業化、系統化以及科學化。同時,醫院進一步加強醫院感染管理專職醫師培訓,特別對于微生物學、流行病學以及統計學等薄弱環節加強,必要時采取參觀交流、參加學術會、外出進修等措施,使其真正成為一名專業的醫院感染管理人才。對于在職醫師的再教育必不可少,可以通過多渠道、多形式每年進行醫院感染防控知識培訓、考核,綜合提高每位醫護人員的醫院感染防控意識和水平。
2.5 加強醫療廢物管理。
廢物中含有大量的致病微生物,如果處理不當,不僅會污染環境,而且會導致醫院感染的發生[6]。根據國務院頒布的《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及衛生部《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醫院按相關規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制定本院醫療廢物安全管理相關制度。從科室的分類一收集一運送一貯存一處置、專人專車專管,各項流程均符合規范要求。按《醫療廢物分類目錄》實行醫療廢物分類管理。明確生活垃圾與醫療垃圾嚴禁混裝,防止醫療廢物對環境產生污染。
3、 結論
醫院感染管理是當前醫院質量管理中的一個重要內容,是醫療護理質量的綜合體現。加強醫院感染管理,建立健全醫院感染管理組織體系,加強專業人才培養及醫務人員院感防控知識的培訓,提高對醫院感染的認知水平,主動采取預防控制措施,以有效減少各種感染的危險因素,減少醫院感染的發病率、減低醫療風險、保證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提高病人就診的滿意率,也是適應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需要,是落實“三好一滿意”的具體舉措。
參考文獻:
[1] 高嵐,程燕玲,楊晶等.某醫院加強門診導醫服務臺感染管理的實踐與體會[J].預防醫學雜志,2014,32(5):443-444.
[2] 方群,章玲玲.立體防護在醫院普通病房感染管理中應用的效果觀察[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10):2418-2419,2450.
[3] 李文耀.綜合性ICU醫院感染的調查分析及感染管理[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13):2792-2794.
[4] Chopra T, Neelakanta A, Dombecki C, et al. Burden of 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 on hospital readmissions and its potential impact under the Hospital Readmission Reduction Program [J]. Am J Infect Control,2015,43(4):314-417.
關鍵詞:基層醫院;護患溝通;障礙
溝通是一門藝術,更是我們應具備的一種能力。護士在日常工作中涉及到與患者、患者家屬、同事、輔助專業人員、醫生或其他健康團隊成員之間的溝通[1]。尤其在當前,醫患關系如此緊張,傷醫事件屢見報端,更凸顯了溝通的重要性。但是,基層醫院的護患溝通常常遭遇困境。通過2013年以來我院針對臨床科室住院患者發放滿意度調查表,出院患者進行電話回訪得到的反饋信息,加之在臨床護理工作中的切身體會和每月到各臨床科室進行護理工作檢查的結果,分析了基層醫院護患溝通障礙的個中原因。總結起來,原因有以下幾種。
1基層醫院護患溝通障礙的原因[2]
1.1護理人員對護患溝通重要性的認識不足 基層醫院護理人員素質良莠不齊,所受有關溝通知識的培訓也較少。在日常工作中僅重視技術性操作,忽略了患者的社會心理變化,或者不愿真正去關心患者,缺乏溝通的主動性和自覺性。
1.2護士的服務態度欠佳 由于護理人員少,而患者多,工作繁忙,或者家庭生活因素干擾,自身情緒不良,或者身體不適卻得不到休息等,護士往往在言語上冷淡甚至訓斥患者。
1.3護士缺乏必要的溝通技巧 在與患者溝通時心不在焉,甚至打斷患者的話,或者時機不宜,不能把護患溝通融入日常護理操作過程中。
1.4護士的醫學知識匱乏 護士僅限于打針輸液等技術性操作,對??萍膊〉牟∫?、機理、治療等知識知之甚少,當患者有疑問或者出現焦慮等心理問題時,不能恰當地給予解釋及心理護理。
1.5護患關系中的信任危機 有的患者歧視護士,不尊重護士。認為醫生是重要的,對護士的溝通不感興趣或者不予理睬,甚至尋釁滋事。當他對醫生、醫院環境、現行體制及政策等有所不滿時,更是遷怒于護士。針對以上原因,試提出以下對策。
2改善溝通障礙的對策[3]
2.1加強基層醫院護理人員職業素質教育,充實、完善護理知識結構,注重溝通技巧培訓。這應是一個常抓不懈,代代相傳的計劃,以提高護理人員的人文素養和溝通技巧,強化主動溝通服務意識,增加護患情感交流,并長期鞏固。
2.2改善基層醫院環境,根據本院具體情況適當調整相應規定,加強各科室各部門的協作及工作銜接,以便更方便患者就醫,更有利于提高護士的工作質量。從而減少矛盾發生,提高護患溝通的效果。
2.3行政職能部門加大工作力度,增加對現行體制和政策的宣傳和釋疑,減輕醫院和醫護人員的壓力。比如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報銷病種,報銷比例,報銷時間等有關規定,由行政職能部門組織深入宣傳,讓農民心中有數,就能大大減少患者因報銷、費用問題與護士的爭吵。
2.4呼吁對醫療衛生行業,醫學科普知識多做公益性宣傳。提高人們對醫院的認識,改變百姓對護士的誤解。增強護士對自身的認同感。
3討論
《護理專業高等教育標準》提出護士應具備的4種核心能力,溝通能力就是其中一種[1]。
護患溝通是護士進行護理活動的基本要求,與護理知識和技術同等重要。良好的護患溝通是醫療安全的需要,是減輕患者身心痛苦的需要,是提高護理效果的需要,是提高醫療護理質量,體現優質護理服務的需要。
盡管我們在工作中遇到許多溝通障礙,但我們仍需繼續努力,團結協作,多學習一些,多思考一些,多主動一些,多體諒一些,做有效溝通的引導者,架起有效溝通的橋梁,創建和諧的護患關系。
參考文獻:
[1]劉均娥.護患溝通技巧[M].北京:首都醫科大學護理學院,2011.
[2]陸秀杰.淺談護患溝通的影響因素[B].中外健康文摘,2011,3-0109-02.
[3]M arcia Grant, Betty Ferrell, Grace Dean, et al. Revision and Psychometric Testing of the City of Hope Quality of Life-Ostomy Questionnaire[J].Quality of Life Reaserch,2004,13(8):1445-1457.
[4]G emmill R, Sun V, Frrell B, et al. Going with the flow quality-of-Life outcomes of cancer survivors urinary diversion[J]. J wound Ostomy Continence Nurs,2010,37(1):65-72
[5]劉正芳,宮汝飛,田麗欣.動態情景演練結合規范化用語培訓在護生溝通能力培養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1,(29).
[6]Rein DT,Volkmer A.Bauerschmitz GCombination of a MDR1-targeted replicative adenovirus and chemotherapy for the therapy of pretreated ovarian cancer[J].J cancer Res Clin Oncol,2012,138(4):603-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