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激情开心网,五月天激情社区,国产a级域名,婷婷激情综合,深爱五月激情网,第四色网址

休閑農業發展前景優選九篇

時間:2023-09-25 17:29:12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休閑農業發展前景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休閑農業發展前景

第1篇

近年來,農業部與國家旅游局等部門通力合作,強化規范管理,加大公共服務,提升發展內涵,營造發展環境,有力地推進了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事業的發展。截至2012年底,全國有9萬個村開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活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經營單位達180萬家,其中農家樂超過150萬家,規模以上園區超過3.3萬家,年接待游客接近8億人次,年營業收入超過2400億元。各地不斷拓寬發展模式,加快發展休閑農業創意園區、農家樂專業村,一批農耕特色與自然山水、鄉村風貌融為一體的農事景觀,正成為休閑農業的重要形式。

我國休閑農業發展如火如荼,在繁榮農業農村經濟,促進農民就業增收,拉動國內消費,推動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休閑農業日益成為拓展農業功能的重要舉措。發展休閑農業,能夠將農業從單一的生產功能向休閑觀光、參與體驗、生態保護、文化傳承等多功能拓展,滿足城鄉居民走進自然、認識農業、體驗農趣、陶冶情操、休閑娛樂的需要,使農業成為傳承中華農業文明、對青少年進行優良傳統教育的載體。休閑農業的發展帶動了無公害、綠色、有機農業的發展和農業標準化生產,成為展示現代農業科技、先進農業設施、農業生物技術等的重要平臺。休閑農業日益成為促進農民就業增收的重要途徑。發展休閑農業能夠把農家庭院變成豐富市民生活、增加農民收入的“農家樂”,把農業產區變成城鄉居民親近自然、享受田園風光的景區,把農村民俗變成弘揚民族文化、傳承農耕文明的藝術精品,拓寬農民就業增收渠道,提高農業綜合效益。發展休閑農業,把農業發展與休閑娛樂結合起來,集“吃、住、行、游、購、娛”于一體,能夠打破一、二、三產業的界限,改變農村經濟的單一結構,帶動農產品加工業、服務業、交通運輸、建筑、文化等相關產業的全面發展。休閑農業日益成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方式。休閑農業使農業與農村成為市民走進自然、認識農業、怡情生活的新天地,引導城市人才、技術與資金等生產要素回流農村,帶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生產發展,促進農村環境和村容村貌改善。同時,休閑農業的發展,能夠引導廣大農民主動學習和掌握現代農業科技知識、經營管理知識和先進文化,培養一大批有文化、懂經營、會管理的新型農民,整體帶動農業生產水平和鄉村文明水平的提高,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休閑農業日益成為是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重要手段。發展休閑農業,實現“大農業”和“大旅游”的有機結合,能夠有效滿足城鄉居民消費結構升級的需要,加快城鄉資源配置優化和經濟文化融合。休閑農業一方面承載起周末“市外桃園”的功能,以休閑、勞作、收獲的方式讓都市人體驗耕作的樂趣,緬懷田園生活、品味農業情調,另一方面通過人員流動直接增加城鄉之間財富轉移的速度和規模,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休閑農業的發展,將極大地豐富我國城鄉一體化的實踐內涵,有力地推動城鄉經濟社會統籌發展的歷史進程。各地的實踐表明,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是符合經濟發展規律、適應市場需求、蘊藏巨大潛力、有助于解決“三農”問題的朝陽產業,是一項利國利民、一舉多效的新興產業。

黨的十從戰略高度提出了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的目標要求,這為休閑農業與鄉村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明確了任務。隨著城鄉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費方式的轉變,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正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日益旺盛的休閑消費需求為休閑農業發展展現了廣闊空間。目前,我國人均GDP已超5000美元。按照旅游業的發展規律,我國已經進入大眾化的旅游消費階段。擁有全國70%休閑旅游資源的農村地區,農耕文明悠久,鄉村文化濃郁,民俗風情多彩,自然環境優美,越來越受到城鄉居民的青睞,勢必是未來休閑消費的重要場所。農村基礎條件的改善為休閑農業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多年來,中央始終把“三農”工作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斷加大投資力度,農村水、電、路、通訊等基礎設施日益完善。特別是通過發展現代農業和建設新農村,農村的生產生活條件、醫療衛生水平、人員素質和人居環境都得到極大提高和改善,為休閑農業的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閑暇時光的增多為休閑農業發展提供了時間保障。《國民旅游休閑綱要》已經頒布實施,這必將進一步推動帶薪休假制度的落實。隨著國家對法定節假日的不斷優化調整,除帶薪休假外,工薪階層全年法定節假日增加到115天,特別是3天以內的假期占101天,最適合進行低價、短途、短時的消費,休閑農業勢必成為消費的主戰場。各方主體的高漲熱情為休閑農業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廣大農民通過經營休閑農業和為休閑農業提供配套服務,實現了就業增收,得到了實惠,參與的熱情十分高漲。地方政府看到了休閑農業對于推動經濟發展的積極效果,更看到了休閑農業對于農民安居樂業、市民放松身心、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作用,發展熱情同樣高漲。工商資本著眼于休閑農業較高的效益和良好的發展前景,投資參與的積極性也較高。

為推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持續健康發展,今后農業部將繼續聯合國家旅游局等有關部門,以推進現代農業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目標,以促進農民就業增收和滿足城鄉居民休閑消費為核心,以建設美麗鄉村和推進生態文明為重點,以規范提升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為動力,重點做好幾項工作。繼續深化規范管理。依據《全國休閑農業發展“十二五”規劃》提出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區域布局和重點工作,進一步推動規劃的落實。繼續合作開展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創建工作,創新創建機制,注重創建過程,吸收社會監督和參與,提高創建活動的影響力。繼續強化公共服務。進一步完善休閑農業公共服務“進城入戶”平臺的功能,增加入庫信息,加大宣傳推介,擴大平臺影響,支持服務系統良性發展。扎實做好農業文化遺產發掘工作。按照農業部制定的重要農業文化遺產認定標準,從全國篩選認定一批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聯合地方政府進行保護、開發,把它們變成傳承農耕文化的新基地。持續提升休閑農業發展內涵。按照資源產品化、產品鄉土化、市場差異化、運營規范化、服務組織化的理念,加大創意農業設計,節慶活動策劃,休閑產品開發,以及農耕文化的挖掘整理力度,不斷提升發展內涵,實現資源文化優勢向產業經濟優勢的轉變。

第2篇

關鍵詞:休閑農業發展意義;態勢;前景

中圖分類號:F320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61132116

1 休閑農業發展的意義

1.1 有助于新思路農業生產模式的發展

休閑農業的發展依據是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建設的高質量進行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當今社會,休閑農業的發展已經成為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體現,它使農業生產由最初的落后形式轉變為與城市發展具有一定關聯性的新思路農業生產模式,其存在意義十分重大,具有較好的發展前景。

1.2 促進農村的產業類型及規模符合現代農業發展標準

休閑農業的發展可以提高農村勞動力的靈活性,使大量的閑散勞動力得到有效管理,增加就業率,由于休閑農業更加強調的是生產力及勞動服務質量,這就說明休閑農業在運行過程中不但對勞動人員及相關管理人員具有一定的要求,更加需要部分從事餐飲及商務管理的服務類工作人員,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對農村勞動力的就業方面提供了重要保障,從而使得農村人民的生活質量得以提高。

1.3 增強了城市與農村的聯系性

休閑農業增強了城市與農村的聯系性,使農村生活更加貼近城市,促進城鄉之間的文化及信息交流,使城市人民能夠深入到農村對農業文化進行體驗及了解,促進城鄉的共同發展。

1.4 對農村的傳統文化進行科學保護及發揚

休閑農業可以對農村的傳統文化進行科學保護及發揚,這既可以使農村的基礎文化得以保留,更能夠促進農村的生態文明建設,使農村的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具有現實意義。

2 休閑農業發展的態勢

我國休閑農業的發展進程具有如下形式:休閑農業受到發達國家的影響而興起,從1980到之后的10a時間內,在經濟環境較好的改革開放地區推行了可供觀賞的采摘農業;在1991年之后的10a時間內,休閑農業逐步進入探索發展階段,其主要在部分發展較快的大城市及海水分布廣的沿海區域,使休閑農業及觀光農業得到了落實;在2001年至目前的一段時期內是發展速度最為快速的階段,生產經營模式已經逐步趨于現代化應用水平,各項與農業有關的觀光旅游項目得以較好發展,并且對其發展規模及價值定位制定了具體的評判方案,使經營方式更加科學化及長遠化。

通過對我國休閑農業的發展過程進行研究,休閑農業在最初的發展階段,延伸至目前,已經具備基本的流程規范;休閑農業的規模由最初的小試牛刀,到目前的廣泛發展,已經逐步向著擴大經營方向進行運作;休閑農業從最初的單調、單向特點向著更加符合現代化特色的多種經營方式并存的方向進化,并從只能采摘觀賞到目前的休閑度假勝地,集交流、體驗、觀賞為一體的全面經營;經營管理意識已經從最初的注重于生產及經營為主轉移為休閑與體驗,使休閑農業更具觀賞性及休閑性,并將生態意識及環保意識始終貫穿于休閑農業運行始終;休閑農業與促進農村發展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農村內部結構更加穩固,并能使農村經濟與人民生活質量共同提高;休閑農業的發展前進趨勢為從東部向西部進行拓展,從城市向郊區拓展,從大城市向小城市發展,因此休閑農業可以帶動其他產業的共同發展是有理論依據的。

3 我國休閑農業發展的前景

我農業建設面積較廣,農業基礎好,自然環境比較美觀,植物類型多樣化;農業資源儲備量大,農業類型多種多樣;地區與地區之間存在較大差距,這就形成了不同地域之間的差異性文化景觀;農業發展過程較為漫長,農作經驗較為豐富;不同鄉村具有獨特的文化特點,農村生活鄉土氣息濃厚;隨著城市化和經濟的發展,城里人到農村觀光休閑的人會越來越多,休閑旅游的市場需求大;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新農村建設的要求,廣大人民的心聲。這些都是我國發展休閑農業的有力條件。因此可以說未來中國不僅是旅游大國,而且也應是農業休閑旅游大國。展望未來,中國發展休閑農業的前景十分廣闊。

4 總結

休閑農業就是觀光農業、旅游農業,是以農業資源、田園景觀、農業生產、農耕文化、農業設施、農業科技、農業生態、農家生活和農村風情風貌為資源條件,為城市游客提供觀光、休閑、體驗、教育、娛樂等多種服務的農業經營活動。休閑農業的發展具有一定的歷史意義,可以促進城市與農村的共同發展。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休閑農業,處于不斷發展的進步階段,具有一定的發展前景。

參考文獻

[1]常運書.淺議城市休閑農業發展的意義、態勢與前景[J].論苑,2015(23).

第3篇

    休閑農業是指利用農業景觀資源和農業生產條件,發展觀光、休閑、旅游的一種新型農業生產經營形態,是深度開發農業資源潛力,調整農業結構,改善農業環境,增加農民收入的新途徑。在綜合性的休閑農業區,游客不僅可觀光、采果、體驗農作、了解農民生活、享受鄉土情趣,而且可住宿、度假、游樂。

    休閑農業作為一種產業,興起于20世紀30~40年代的意大利、奧地利等地,隨后迅速在歐美國家發展起來。而我國的體閑農業,作為一個新興的產業,雖然發展前景較好,但是,經過20多年的建設,其發展仍處于起步階段,在產品、經營、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問題較多,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產業競爭力,與新農村建設的要求也不相適應。

    2 休閑農業的主要特點

    2.1 立足農村,面向市民 休閑農業其所在地都在農村或城鄉結合部,利用的資源主要是田園景觀、生態環境,以此為基礎提供服務與休閑,表現為圍繞城市發展的特征。而服務的對象主要是城市居民,向其提供休閑體驗活動,可以滿足城市居民對農業、農村生活的認知、體驗需求。

    2.2 圍繞農業,提供休閑 休閑農業策劃設計的活動主要是基于農、林、牧、漁的生產活動,提供的產品和服務都是緊緊圍繞農業生產、生活展開的,涉及農業產前、產中、產后的各個領域,經營方式靈活、多樣。游客不僅可觀光、采果、體驗農作、了解農民生活、享受鄉土情趣,而且可住宿、度假、游樂。休閑農業也是深度開發農業資源潛力,調整農業結構,改善農業環境,增加農民收入的新途徑。

    2.3 文化教育,拓展功能 隨著休閑農業的發展,不僅提供了休閑娛樂活動,其文化傳承、生態環保、科普教育等功能也逐漸得到發揮。特別是部分少數民族地區的休閑農業,在民俗文化傳承與創新領域發揮了積極作用。有的農業休閑山莊還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地建立了科普教育基地,積極開展科普教育活動。

    3 休閑農業的功能定位

    3.1 經濟功能 休閑農業利用資源、提品、開展活動創造價值,帶來財富,這是休閑農業發展的根本。休閑農業的發展,促進了農業功能拓展與產品結構的調整,實現農業的多功能性。休閑農業充分開發利用農村旅游資源,調整和優化農業結構,拓寬農業功能,延長農業產業鏈,發展農村旅游服務業,促進農民轉移就業,增加農民收入,為新農村建設創造較好的經濟基礎。鄉村旅游的發展可以使農民以旅游為主業、種植為副業;農民的身份可以從務農轉變成農商并舉,農戶可以獨立經營,也可以形成私營企業;吸引農民大力發展觀光農業、生態農業、精品農業。

    3.2 休閑功能 休閑農業提供觀光、休息、娛樂等休閑活動,這是其創造財富具有經濟性的重要前提。城市居民休閑,形成了鄉村旅游的核心結構,包括觀光采摘農業、大棚生態餐廳、農家樂、農家大院、民俗村、垂釣鮮食等,帶動了觀賞經濟作物種植、蔬菜瓜果消費、家禽家畜消費、餐飲住宿接待、民俗文化消費的全面發展,同時把第三產業引入農村。休閑農業的發展使鄉村風貌成為旅游本底,用景觀的概念建設農村,用旅游的理念經營農業,用人才的觀念培育農民,將鄉村裝點成旅游度假腹地;鄉村民居成為觀光體驗產品,鄉村民居與本地資源及文化特色相結合,形成產業型、環保型、生態型、文化型、現代型發展思路。把農村的生產、生活資料轉換成具有觀光、體驗、休閑價值的旅游產品,并且在一定區域內要差異化發展。具體有田園農業旅游、民俗風情旅游、農家樂旅游、村落鄉鎮旅游、休閑度假旅游、科普教育旅游等模式。

    3.3 教育功能 休閑農業可以使人認知動植物、農事耕種、養殖等農業生產活動,甚至可以引入親子教育等活動,尤其可以有效地面向青少年開展科普教育與實踐活動。

    3.4 環保功能 休閑農業的存在本身就具有生態和環保功能,具有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發展休閑農業是統籌城鄉發展,加強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建設農民幸福生活美好新家園的重要舉措。

    3.5 文化功能 特色休閑農業的發展可以拯救地方鄉土民俗文化,對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具有較好的示范與引領作用。休閑農業可以挖掘、保護和傳承農村文化,并且進一步發展和提升農村文化。我國農村蘊含70%的旅游資源,休閑農業的發展還有利于豐富旅游產品,也是培養新型消費業態,提高幸福指數的有效途徑。

    3.6 社會功能 休閑農業開展活動增進人與人的了解與溝通,有利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社會和諧發展。休閑農業的發展有利于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使農村面貌耳目一新,促進水、電、路、網等硬、軟件條件的改善。休閑農業的發展還有利于促進城鄉一體化的發展,成為破除城鄉二元結構的有效途徑與載體。

    3.7 健康功能 休閑農業之地不僅可以讓人呼吸到更加清新的空氣和開展體育鍛煉,更能提供綠色、有機蔬菜、瓜果等農產品;有些特色藥膳等食療項目的開發,也能增進其健康功能的發揮。

    3.8 城鄉交流功能 休閑農業的發展為城鄉互動交流提供了平臺和紐帶,有利益城鄉一體化與社會和諧發展。休閑農業可以促進城鄉統籌,增加城鄉之間互動,城里游客把現代化城市的政治、經濟、文化、意識等信息輻射到農村,使農民不用外出就能接受現代化意識觀念和生活習俗,提高農民素質。

    4 休閑農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4.1 明確發展思路 休閑農業是橫跨一、二、三產業的新型農業經營形態,是順應社會需求,促進農民增收,著力改善民生的民生產業,也是拓展農業功能,解決“三農”問題的有效途徑。休閑農業的發展符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兩型”社會建設要求。各地在發展休閑農業時,應本著以農為本、因地制宜的原則,進行目標市場的細分、選擇與定位,按照差異化競爭的策略,提質增效,實現資源產品化、產品鄉土化、營運規劃化、服務組織化、社會化。盡可能利用和開發當地更加有效的休閑農業資源,策劃體驗活動、創新產品設計,辦出特色和水平,使休閑農業的鄉味更香、農味更濃。

    4.2 把握發展原則 休閑農業的發展要本著以農為本、因地制宜的原則。要立足農業、扎根農村,利用開發農業、農村土地與文化資源,惠及農民,促進農民就業增收。要講究科學發展、合理規劃、規范有序的原則。要在結合當地物資、文化的資源基礎上,根據市場需求導向,按能力、講科學、上項目。要遵循生態環保的原則,不能破壞資源環境,要始終相信環境越好越值錢、越能做強做大。要將一、二、三產業進行融合發展,實現休閑與鄉村旅游融合,休閑與新農村建設有機結合。

    4.3 做好發展重點 休閑農業的發展要進一步加強理論研究,要在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提升、提煉、整理,合理布局分區,完善發展規劃,打造具有深厚文化底蘊和鮮明特色的休閑農業產業。要進一步發揮休閑農業的示范創建,培養優秀品牌,實現樣本帶動。要強化休閑農業產業人才培訓,重點培訓休閑農業發展建設的規劃設計專門人才和經營管理人才(如:企業家、管理者、職業經理人等)。

    參考文獻

    [1]何偉.休閑農業的特點及淮安市休閑農業發展分析[J].安徽農業科學,2008,8.

第4篇

關鍵詞:伊通縣;休閑旅游農業;經驗;做法

中圖分類號: F3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432(2013)-08-05-1

1 伊通縣發展休閑農業的主要經驗

伊通縣在發展休閑農業上,采取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社會廣泛參與等措施,使休閑農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逐步發展起來。伊通縣發展休閑農業的主要經驗,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

1.1 高度重視休閑農業工作

伊通縣委政府都特別重視休閑農業發展,把其擺在了縣域發展重中之重的位置,提出了“旅游強縣”戰略,即使主要領導工作變動,但發展戰略不改,幾任班子堅定不移地抓下去。制定了很多優惠政策,出臺了促進旅游業發展的決定、辦法和措施,鼓勵支持客商、企業和個人發展旅游業。出臺了加強行業管理的辦法、條例,規范旅游業發展。鄉鎮和部門按照縣委政府的要求,把旅游工作作為重要工作,各盡其職,各負其責,密切配合,形成了強大發展合力。

1.2 堅持規劃先行

伊通縣樹立科學發展理念,堅持規劃先行,先規劃好,再發展,而且規劃的起點高,標準高,品位高,幾十年不落后。既制定了全縣旅游總體發展規劃,又制定了鄉鎮和景區發展規劃;既有遠景規劃,又有中期和近期發展規劃。在旅游規劃上做到了大氣魄、大手筆、大力度,促進了休閑農業大發展。

1.3 加大旅游投入

沒有投放就難有發展。幾年來,伊通縣在旅游業上投入了大筆資金,用于旅游項目建設、基礎設施建設、宣傳推介、人員培訓等,累計投入達到3億元,均用于景區景點建設。在資金籌集上,堅持多條腳走路,多渠道投資,多元化發展,做到國家投資、政府投資、企業投資、個人投資、招商引資相結合。通過整合資金,盤活資產,推進了休閑農業的快速發展。

1.4 加強宣傳推介

伊通縣把宣傳推介作為提升人氣、擴大影響、拓展客源、招商引資、推動發展的重要舉措,通過多種形式進行大力宣傳推介。通過媒體宣傳。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式宣傳報道。通過圖冊宣傳。制作畫冊、圖片、導游圖等出版物,印制圖冊、宣傳頁,進行廣泛推介。通過節慶活動進行宣傳,如牧情谷景區經常舉辦薩滿風情旅游節等。通過促銷活動宣傳,組織新聞單位、旅行社到縣內采訪觀光,組織開展旅游風光攝影大賽等系列活動,提升旅游業整體形象。

1.5 強化旅游管理

伊通縣出臺了旅游管理條例和旅游管理辦法,加強對旅游行業規范和管理。注重對旅游從業人員進行培訓,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旅游人才隊伍。充分發揮職教中心作用,有計劃地培訓旅游從業人員,提高從業人員素質。不論是在景區景點,還是乘車、購物、住宿,都做到熱情、周到、滿意服務。可以說,隨著休閑農業的不斷發展,伊通縣的文明程度和群眾的文明素質都有了很大提高。

2 伊通縣發展休閑農業的主要做法

2.1科學定位,明確伊通縣休閑農業發展的基本方向

首先,伊通縣把加快發展休閑農業做為推動民族文化名縣建設的先導性戰略,縣委、縣政府提出了建設生態、文明、富裕的民族文化名縣的戰略目標,并把發展休閑農業做為實現這個目標的一項重要措施。其次,立足資源、文化區位等優勢,面向長春市,力爭把自身打造成民族文化特色突出的長春市“后花園”。

2.2 突出特色,構建伊通縣休閑農業發展的總體框架

伊通縣對休閑農業資源進行優化整合,勾劃出脈絡清晰的休閑農業發展主線,建設一個特色突出、布局合理、內容豐富、優勢互補的休閑農業發展體系。著力發展地域文化休閑農業。開展以展現東北各民族衣、食、住、行特點為內容的東北民俗活動,打造伊通縣東北地域文化休閑農業。著力發展以農耕休閑度假為內容的綠色生態休閑農業。在開發建設了一批休閑度假村、餐飲娛樂等場所的同時,開發開展玩嘎拉哈、吃滿族火鍋和豆包、栽種綠色農副產品、滿族狩獵、篝火晚會等活動,進一步豐富綠色生態旅游的內容,增加農耕休閑度假活動的吸引力。

2.3 加強運營,加快推進我縣休閑農業的深度開發

伊通縣加強了滿族民俗休閑農業的深度開發。開發生產以體現滿族特色的服飾產品、餐飲用品、小工藝品等。加強了農副土特產品的深度開發和包裝。著重開發生產了一批具有伊通特色、富有滿族特色的農副土特產品,精心包裝和打造,創出了品牌。如伊通縣生產的滿族服飾,在上海世博會進行了展示,產品已經銷往國外。還重點解決了“游”“娛”“吃”“住”“行”的問題,不斷加強休閑農業發展的基礎設施建設。

2.4 統籌協調,建立休閑農業與其他產業聯動機制

第5篇

[關鍵詞] 瓊臺;休閑農業;瓊臺合作;存在問題;發展途徑

[中圖分類號] F274.3 [文獻標識碼] A

Abstract: To develop leisure agriculture could boost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m new countryside and the upgrade of the agriculture industry. Leisure agriculture cooperation between Hainan and Taiwan plays a demonstration and radiation role in driving the growth of modern agriculture in Hainan. However, there are some issues hindering the cooperation in terms of large political differences, the inconvenient environment for investment and cooperation, insufficient support, and small project scale introduced from Taiwan. The governments of Hainan and Taiwan should enhance communication and exchange, intensifying the support for leisure agriculture cooperation. Alliance organizations for the cooperation could be built for holding exchange and cooperative events. Leisure agriculture cooperation parks could be established. And the government should improve the investment environment. By doing so, the agriculture industry in Hainan could be upgraded and be a part of the success story of the Hainan international tourism island.

Key words: Hainan and Taiwan, leisure agriculture, Hainan-Taiwan cooperation, problems, development path

休閑農業,是一種新型農業,是旅游業與農業的融合,具體來講,休閑農業是利用自然農業資源、田園景觀、輔以旅游配套服務設施,體現地方風情民俗及農家文化,游客不僅可以觀光休閑、采摘垂釣、體驗學習,還可以享受住宿、餐飲、娛樂、教育等服務,是人們在緊張工作之余,放松身心,接觸自然的良好方式。發展休閑農業,還可以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農業生產轉型升級。

一、瓊臺休閑農業合作發展概況

海南與臺灣同屬于農業資源豐富的省份,而且都是島嶼省份,在地理氣候、農作物種植、自然資源、文化發展、人文習俗等諸多方面都具有相似性。這些相似性為瓊臺兩地開展農業合作,尤其是休閑農業合作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瓊臺休閑農業合作最初開始于兩地之間的農業合作。經歷了基礎合作(1988-1998)、合作試驗區(1999-2011),以及轉型升級(2012至今)三個階段。從一開始引進臺灣種苗在海南試種試養為主;發展到吸引臺灣大型農產品加工運銷企業為重點,推進瓊臺農業產業化工程建設;最終發展到今天以省委、省政府設立澄邁瓊臺交流合作基地為契機,瓊臺農業合作呈現出全方位、多渠道、深層次的合作發展新趨勢。

據海南日報報道,截至2012年底,在瓊投資臺資企業累計1660多家,實際投入33億美元,其中,臺資農業企業670多家,實際投資4億多美元,相繼引進臺灣80多類500多種優質水果、蔬菜、花卉培育加工技術,2012年,海南省在澄邁設立瓊臺交流合作基地,基地規劃占地約42平方公里,主要包括以農業科技為主要特色的海峽兩岸農業科技示范區和以文化為主要特色的海峽兩岸現代服務業示范區,將逐步發展成為瓊臺交流合作的先行示范區和臺商投資的聚居地。這些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海南農業結構與生產方式的調整和優化,提高了海南農業科技水平,增加了海南農民收入,促進了瓊臺農業作何與交流,對海南現代農業發展起到了示范、帶動和輻射作用。

二、瓊臺休閑農業合作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由于受到一些主客觀因素的影響,瓊臺休閑農業合作仍然面臨著一些問題與困難。

(一)兩地政治體制的差異對合作造成一定的障礙

政治體制的差異影響到瓊臺休閑農業合作中農民組織化管理。在中國大陸地區,農民與農村的管理大都以地方政府的主導為主,農民自我組織職能還不完善,相對而言,在臺灣島,農民的自我組織能力較高,市場機制運行相對完善。與此同時,政治體制的不同也對市場管理及人才管理造成一定障礙。比如,由于兩地部分產品技術標準不一致導致商品在通商檢測方面遇到障礙;由于對人才的學歷認證,以及技術證書的使用規范方面存在不同標準,影響兩地休閑農業人才技術方面的合作與交流。

(二)合作投資環境不完善

由于金融機構對抵押貸款的嚴格要求,融資問題成為困擾臺灣農資企業比較頭疼的問題。在瓊臺合作方面,盡管制定了諸多對臺的優惠政策,但是有些地方落實政策不力,職能與功能不相符,沒有建立對臺農業協調機構,工作運行機制不順暢等問題還影響著合作的開展,造成當地農民與臺商之間的土地關系摩擦,影響瓊臺農業合作的順利開展。還有一些地方的社會治安問題也影響著兩地合作的開展。

(三)合作支持力度不夠

瓊臺休閑農業合作需要政策與資金的雙重支持。目前,我們在兩地合作中的投入與實際建設發展存在差距。比如,臺灣農民創業園、良種引進繁育基地、優良品種的示范基地都表現出資金投入不夠。對臺農業的獎勵政策無法發揮強大作用,影響了兩地農業技術合作與推廣。

(四)臺資引進項目規模不大

目前在瓊的臺灣企業大多數是小企業,農民個體業主較多,無論是在資金規模,還是經營管理水平方面,能力都很有限。據統計,臺資農業項目占地1000畝-3000畝的居多,投資在50萬美元以下的居多。由于投資少、規模小,導致各項生產成本較高,影響新技術的推廣。

三、瓊臺休閑農業合作發展的有效途徑

(一)加強政府間溝通與交流,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瓊臺休閑農業合作,離不開兩地政府間積溝通與交流。政府在政策制定、布局規劃、協調監督等方面均應該發揮主導作用。在政策制定方面,盡快出臺瓊臺休閑農業合作發展的相關政策,制定行業標準;在布局規劃方面,結合具體地方,充分協調好當地農民與臺商企業之間在土地方面的利益與糾紛,做到合理規劃,實現共贏;在協調監督方面,依法行政,提高辦事效率,努力營造誠實守信的合作氛圍。目前,海南已在全國率先設立休閑農業局,并且希望盡快制定海南發展休閑農業產業政策、休閑農業行業標準、管理服務規范等。這些舉措將為兩地的合作創造良好的條件,推動合作深入開展。

(二)成立瓊臺農業合作聯盟組織,開展農業合作交流活動

瓊臺農業合作聯盟組織是非官方的民間組織,可由海南、臺灣兩地的有關專家、學者、企業家和其他重要人士組成,立足于以下幾方面工作:其一,加強瓊臺兩島農業管理人員、科技人員和企業界的相互交流和往來。為瓊臺兩地農業企業之間合作提供服務。比如,定期或不定期的組織兩地專家,企業界互相考察訪問,交流經驗。其二,爭取國際社會組織對瓊臺農業合作的資金和技術支持,從而促進海南現代高效農業的開發。其三,通過民間形式,開展兩地休閑農業學術交流活動,促進兩島在農業科研上的交流和合作。2013年11月,臺灣省農會和臺灣現代農業技術交流協會、海峽兩岸蔬果發展協會、高雄市果菜公司的負責人到海南交流,尋求商機。其四,開展聯合營銷,將瓊臺兩地的發展優勢聯合起來,增強兩地的市場競爭力。比如兩家觀光農場組成一個聯盟,游客在臺灣的農場游玩后,可憑票根在海南的農場免費游玩或享受相應的優惠,反之亦然。

(三)設立瓊臺休閑農業合作園區,推動瓊臺農業轉型升級

充分利用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先行先試的開放性政策,設立瓊臺休閑農業合作園區,除做大做強原有臺商在海南投資建設的休閑農業農莊外,在海口、三亞兩市以及文昌太空城與航天主題公園的周邊,規劃布局臺商休閑農業區(帶),形成一南一北兩大瓊臺交流合作工作平臺。1999年3月,國務院臺辦、農業部、外經貿部批準在海南設立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試驗區的設立,使臺資農業企業基地化、區域化生產的格局更加明顯。不久前,臺資企業海南金德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向海南省農業廳提出建立瓊臺農業高科技產學園區,以“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專業戶+院校+農戶+市場”的經營模式,帶動海南農民共同致富,推動瓊臺農業轉型升級。

(四)改善合作投資環境

通過采取土地低價的政策,鼓勵臺資參與海南農業開發區的開發;打破界限,允許農業科學技術在海南全省范圍內進行試驗,尤其是在水稻、甘蔗、菠蘿、芒果等熱帶農作物種植方面進行試驗和技術轉讓。

通過金融合作支持瓊臺休閑農業發展。其一,設立“農業發展基金”或兩地金融機構聯手引進國外投資基金,利用基金引導臺商在海南開展大規模地綜合開發;其二,積極開展多種融資業務,合資興辦農業開發銀行,以此推動海南休閑農業的高投資。

通過貫徹落實瓊臺農業合作試驗區和臺灣農民創業園的各項優惠政策,盡快完善海南臺灣農民創業園各項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建設,允許臺資企業享有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的優惠政策;加大政策宣傳力度,讓企業及時了解有關減免稅政策、通關監管規定及海關出臺的便捷通過措施;建議港口運輸企業拓寬出口運輸通道,幫助臺資企業降低海運成本,緩解訂艙、訂柜難的局面;建議由政府牽頭,整合社會資源,由企業共同出資按國際標準建立多個水海產品檢驗檢疫化驗中心,以解決“檢測瓶頸”問題;建立健全臺商服務機構及相關工作制度,扎實推進臺商投資權益保障工作。

海南休閑農業起步晚,而臺灣休閑農業發展已經取得一定的成果。瓊臺休閑農業合作,更多的是要將臺灣發展休閑農業的經驗與技術,應用到海南的農業發展中。逐漸實現海南農業轉型升級,推動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

[參 考 文 獻]

[1]周義龍,邵小慧.基于互利共贏的瓊臺觀光休閑農業的合作與發展策略[J].農業現代化研究,2010(3)

第6篇

如今,休閑農業的清風吹拂到美麗的塞上,又將使這里綻放怎樣的奇葩?6月28日下午,由自治區農牧廳組織的寧夏休閑農業協會正式成立,記者在寧夏休閑農業協會成立大會現場采訪了自治區農牧廳副廳長、寧夏休閑農業協會會長馬明。

記者:請您介紹一下,目前我區休閑農業的發展現狀。

馬明:休閑農業是具有市場需求、蘊藏巨大潛力的朝陽產業,是一項利國利民、一舉多效的新興產業。發展休閑農業是國務院賦予農業部門新的職能,也是農業部門“十二五”時期的一項重要任務。

近年來,隨著自治區經濟和社會事業的快速發展,我區休閑農業發展有了長足進步。各地根據自然特色、區位優勢、文化底蘊、生態環境和經濟發展水平,不斷創新發展模式,豐富發展內涵,挖掘鄉土文化,先后形成了農家樂、休閑農莊、觀光采摘園和農業主題公園等形式多樣、功能多元、特色各異的模式和類型。農業功能得到一定拓展,為建設現代農業、促進農民創業增收提供了新途徑。

目前,全區休閑農業企業已有452家,規模以上休閑農業園區25家,全區休閑農業年接待人數超過452萬人次,年營業收入超過7億元,上繳稅金764.4萬元,實現利潤9763萬元,帶動了10萬多名農民受益。休閑農業的發展方式已從農民自我發展向各級政府規劃引導方向轉變,經營規模從零星分布、分散經營向集群分布、集約經營轉變,功能定位從單一功能向休閑、教育、體驗等多產業一體化經營轉變,空間布局從城市郊區和景區周邊向更多的適宜發展區域轉變,經營主體已從農戶經營為主向農民合作組織和社會資本共同投資經營發展轉變。

此外,隨著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的發展方式逐步轉變,品牌建設不斷推進。各地在發展過程中,努力打造休閑農業知名品牌,開展示范縣(區)、示范點創建活動。銀川市西夏區被授予首批“國家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稱呼,銀川鳴翠湖國家濕地公園、西野農林牧有限公司萬義生態園被授予“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實踐表明,發展休閑農業能夠使農業變成快樂的產業、農民變成富裕的群體、農村變成美麗的家園。

但從總體來看,各地對發展休閑農業思想認識不統一、重視不夠、工作推進不力、行業管理和規劃引導不到位、政策扶持滯后,服務體系也有待完善。從休閑農業內部看,還存在缺乏統一規劃,布局簡單雷同、基礎設施不完善、投資結構不合理、企業管理水平不高、從業人員素質較低等問題。

記者:休閑農業對城鄉文化交流,增加農民收入有哪些積極意義?

馬明:發展休閑農業具有顯著的政治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城市居民在農村休閑、旅游活動中,既能感受到鄉村的民俗鄉情、生活風貌,又了解到了農業生產知識,同時傳播了現代城市文明,有利于農民更新觀念、解放思想。而廣大農民朋友在休閑、旅游服務實踐中,學到了先進的經營手段和經營理念,提高了整體素質,認識到了生態環境是發展休閑、旅游農業經濟的前提和基礎,增強了環保意識和責任,同時增加了收入,提高了生活水平,有效地促進了城鄉精神文明建設。

記者:您如何看待我區休閑農業的發展前景?

馬明:“十二五”是旅游消費向休閑消費轉型的關鍵時期。我區休閑旅游資源70%在農村,休閑農業發展面臨著難得的歷史機遇。隨著居民收入的增長與社會保障的增強,居民的消費能力將得到極大地提高,居民消費潛能得到釋放,并在相當程度上舒緩有關休閑的基礎性制約。可以預見,由于改善民生成為“十二五”規劃的亮點和重點,未來的5年將是我國旅游、體育、文娛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消費發展的一個重要戰略機遇期。

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都高度重視農村地區的發展,財政新增投資主要用于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村路、水、電、通訊等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為休閑農業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隨著各級黨委、政府對休閑農業發展越來越重視,各種政策資金的支持力度會越來越大,專家、學者對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的發展越來越關注,各部門的聯合和支持會越來越緊密。最重要的是,城鄉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費方式的轉變為休閑農業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休閑消費正在成為其中的一大亮點,市場潛力巨大,前景看好。

記者:休閑農業協會的成立,將從哪些方面推進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是否會使農業產業結構形成新的格局?

馬明:寧夏休閑農業協會成立后,我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推進工作:

組織編制寧夏休閑農業發展規劃。以黃河金岸發展為主線,以實施寧夏三大示范區農業生態經濟戰略規劃為重點,依托黃河農耕文化、神秘西夏文化、濃郁的回鄉風情、雄渾的大漠風光和傳統特色的資源,形成黃河金岸、愛依河兩岸、賀蘭山沿線、環生態六盤集文化娛樂、旅游觀光、休閑度假、餐飲購物等為一體的“休閑觀光農業產業集群”;認真組織編制自治區、市、縣休閑農業“十二五”發展規劃。

組織參加“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企業星級創建行動”和示范創建活動。以典型引路,全面拓展農業的觀光休閑、生態保護、文化傳承等功能。為自治區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樹立一批可推廣、可復制、可學習的典型,為消費者推薦一批高素質、高水平、高滿意度的園區,創造出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的品牌。

開展自治區休閑與鄉村旅游精品線路推介活動。在“十二五”期間重點推出3~5條休閑農業精品旅游線路。將優秀的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園區和景點連成線,推薦給以周邊市民為主的消費者和相關旅行社,擴大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的消費群體,促進會員單位提高服務質量和增加經濟效益。

組織開展從業人員培訓。在組織相關人員參加全國休閑農業培訓的基礎上,將休閑農業講解員、鄉村旅游導游員、農家樂接待服務人員等新職業納入到職業技能培訓體系,按項目補助標準給予技能培訓經費補助。提高從業人員整體素質、服務技能和水平,開闊管理人員的視野和思路,提高經營管理水平。

第7篇

關鍵詞:休閑農業;生態農業;科學農業;傳統農業

中圖分類號:F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432(2010)-06-0032-2

1 休閑農業的特點

當前,我國許多地方農業發展的現狀為:人均耕地資源短缺、農業生產功能單一、農產品商品價值低廉、農民增收比較困難等。而休閑農業是農業生產、人文景觀、自然資源和旅游資源融為一體的現代農業。是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保護農業生態環境,實現農業和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農業發展新模式。和常規農業相比,休閑農業具備以下主要特點:

1.1 生態效益明顯

休閑農業區的綠色植被覆蓋率遠遠大于常規農業區,具有山水相依、氣候宜人、瓜果飄香、田園風光秀麗的特點。其自然資源整體協調,生態結構比較合理,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所以休閑農業能改善農業區的生態環境,使生物多樣性能充分發揮。

發展休閑農業,是傳統農業向生態農業、有機農業或自然農業的轉變和跨越。傳統農業過度依賴農藥、化肥的現象非常明顯。為了提高農業生產的短期效益,造成化學投入品的過量使用,使生產出來的農產品成為“無安全保障”的食品。而休閑農業的生產則按照生態農業、有機農業或綠色農業的要求,限量甚至禁止使用化肥和農藥,而采用有機肥料、生物防冶手段進行生產和管理,所生產的產品為安全、營養和保健食品。

1.2 多功能性、高效性

休閑農業能解決農業生產(或產品)功能單一、產業鏈短、生產效率低下等問題。發展休閑農業,可以使農業生產不僅能解決吃飯問題,還能發揮保護生態、提供旅游觀光和各種現代服務等功能。

休閑農業能夠把分散農戶和分散土地進行整合、集中并加以合理配置,以形成具有一定規模和特色的農業經濟。所以休閑農業也是一種集約化、規模化、高效化的農業經濟。

1.3 市場導向性強

與常規農業相比,休閑農業的生產、流通和消費與城市人群的需求有更加緊密的聯系。休閑農業與城市需求之間有著更為明顯的相互依存、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的關系。休閑農業的市場導向性是比較突出的,其產品的商品轉化率比較高,而常規農業的生產往往具有盲目性和易造成低水平的重復建設。

1.4 明顯的地域性

不同地域的自然、經濟、社會以及文化發展條件的差異造就了休閑農業具有很鮮明的地域色彩。首先是自然氣候差異所形成的作物和生態差異。如南方有四季常春、花團錦簇,北方有棉田麥浪,林海雪原;東部有荷塘水鄉、稻田河網,西部有草原戈壁、羊肥馬壯。其次是農耕文化、民俗風情的差異。如西部有草原牧歌,東部有漁舟唱晚;北方有二人傳,南方有秧歌。

1.5 明顯的休閑性

休閑是人類永遠的需要。隨著市場化、城市化步伐加快,人類處在嘈雜、擁擠、污染和快節奏的城市生活中,工作緊張、身心疲憊,需要休息和調整。而休閑農業所提供的新鮮的空氣、淳樸的民風、優美的自然環境、傳統的農耕文化,恰好能滿足人們向往農村、回歸自然的這一需求,能使消費者的快樂、愜意以及休身養性的追求得以實現。

2 開發休閑農業的優勢

與常規農業相比較,開發休閑農業對發展農村經濟具有明顯的優勢:

2.1 休閑農業的綜合效益明顯

休閑農業在生產糧食和其它農產品的同時,還發揮著防止洪澇災害、土壤侵蝕和水土流失的作用。還具有處理廢棄物、凈化空氣,為人類提供綠色自然景觀,以及發揚傳統民俗、農耕文化的功能。休閑農業既體現農業的生產功能,也突出農業的生態和生活功能,是集生產、生態和生活于一體的復合產業。

發展休閑農業能更好的發揮農業在塑造良好鄉村風貌、保護農村生態環境以及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的潛在作用。休閑農業不僅能解決就業,還能通過對農業資源的旅游開發,為消費者提供觀賞、品嘗、購買、娛樂、療養及度假等服務,從而獲得比傳統農業高得多的經濟回報,是傳統農業向服務業的轉型和過渡。

和傳統農業相比,休閑農業不僅能提高農產品的商品率和附加值,還能把農業的生態效益、民俗文化、地域風情等資源轉化成經濟收入。發展休閑農業能加快傳統農業改造升級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是使農村經濟、社會、文化全面進步的重要舉措。

2.2 發展休閑農業,是縮小城鄉差距、打破城鄉二元結構、推進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的有效手段

休閑農業為城鄉經濟社會的交流架設了平臺,拉近了農民與市民的距離,有利于城鄉經濟社會的融合。發展休閑農業能將農業發展、旅游開發、生態保護及農村規劃設計結合起來,能為農民營造一個良好的發展空間。廣大農民朋友通過給城市游客提供服務,其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經營理念會逐步受到城市先進文化和市民現代意識的影響和熏陶。農民兄弟的思想覺悟、綜合素質能逐步得到提高。城市居民在體驗休閑農業、回歸自然的同時,也帶來了物流、資金流、信息流,促進了城市資源向農村的轉移,充實了農村發展的基礎。

總之,休閑農業是以不犧牲資源環境為代價的永續利用的農業,是既能滿足當前需求又能創造人類長遠生存條件的科學農業。實踐證明,休閑農業不論經濟、社會及生態效益都遠遠超過常規農業,其經濟效益高于常規農業許多倍,其社會、生態效益則無可估量。所以,休閑農業是一種優質高效的現代農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和生命力,代表了農業發展的前進方向。

3 發展休閑農業應該做好的工作

3.1 做好規劃、統籌開發

首先要制定科學合理的產業規劃。基本做到起點要高、內容豐富、特色突出。必須做到特色鮮明、功能到位,要將農業產業規劃和旅游規劃結合起來,充分利用當地田園美景、自然生態、民俗風情和農耕文化等多種資源。要充分表現農村生活風貌和豐富的鄉土文化,盡可能深入挖掘特色風土人情,多推出城市游客參與性強的農事體驗活動項目。要始終堅持開發與保護并重,把生產、科研,生態和市場需求相融合,把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相統一,最終實現城鄉統籌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3.2 特色突出,主題鮮明

特色是休閑農業產品的核心競爭力,是休閑農業的魅力所在。要認真摸清可開發的優勢資源狀況和周邊地區休閑農業項目的特點,用差異化的農業生產和農村文化資源來營造自己的特色。要對其地域性、季節性、景觀性、文化性和傳統性等特色加以科學的利用。休閑農業項目的主題選擇一般要考慮以下特點:

3.2.1 要新鮮 要用清新的空氣、美麗的田園風光,使游客悠閑放松,滿足其回歸自然,陶冶情操的追求。

3.2.2 要奇特 要充分展示現代農業的最新成果。奇花異草、優良品種、珍稀動植物和高技術手段,能滿足游客獵奇、探密及求知的心態。

第8篇

【關鍵詞】都市農業;鄭州市;策略分析

都市農業是當城市經濟、社會經濟發展到較高階段時,地處都市的間隙地帶及其延伸地帶,緊密依托并服務于城市,以城市生態保護農業、觀光休閑農業、出口創匯農業、高科技現代化農業為標志,實現農業產業化,通過規模經營滿足都市的市場需求,建立集生產、服務、休閑、消費、觀賞為一體的,經濟、社會、生態、輻射、示范等多功能并存的現代農業模式。

都市農業是一個非常具有發展前景的新興產業,通過都市農業的發展,促進城鄉經濟互促,從而推動成品農業的發展,使農業產業鏈延長,促進農業向第三產業的滲透,實現第一、二、三產業的融合,對農業現代化、城市健康發展、社會經濟發展等方面都有促進作用。近來,中原城市群的崛起,為促進鄭州市快速發展,縮小城鄉的差距,實現城鄉產業全面融合成為鄭州市重要的戰略思路。

一、鄭州市區位優勢分析

鄭州市是河南省省會,地處于中華腹地,九州之中,十省通衢。北臨黃河,西依嵩山,東南為廣闊的黃淮平原,總面積7446.2km2,市區面積1010.3km2,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282km2。鄭州市總人口724.3萬,其中城鎮人口436.3萬,是我國從南到北、從東到西的地理過渡帶,有“雄峙中樞,控御險要”之稱。鄭州市處于從東向西區梯級發展的過渡帶,各類物資資源、技術、信息再轉移的位置非常明顯;鄭州市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是我國南北氣候的過渡帶,境內大小河流35條,分屬于黃河和淮河兩大水系,其中流經鄭州段的黃河150.4公里。在鄭州這里南北方的品種均可引種,農業發展條件良好。在全國經濟發展格局中具有承東啟西,貫通南北的重要作用。據統計,鄭州市已擁有300多家農產品產地批發市場和12家大型糧食、蔬菜、水果、花卉等農產品批發市場,年交易額達180億元左右,發展都市農業的市場優勢明顯。

二、鄭州市資源優勢分析

鄭州市礦藏資源豐富,其中煤炭分布較廣,耐火粘土品種齊全,鋁土儲量占全省總儲量的30%,天然油石礦質優良,是全國最大的油石基地之一。鄭州市還擁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和許多有名的土特產品,譬如:新鄭的大棗、黃河鯉魚、中牟的西瓜和大蒜、廣武的石榴、滎陽的柿餅等等,這些有名的特產為鄭州開發特色都市農業項目提供了優越的自然條件。另一方面,鄭州市作為全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人力資源豐富,擁有雄厚的農業科技力量和綜合的科技優勢,為都市農業發展提供了科技支持。都市農業是一個復合性的功能系統,圍繞著休閑娛樂、生態宜居、體驗參與的特征,將鄭州市進行規劃建設。譬如:優質糧食生產區、生態涵養發展區、生態經濟林果帶。

三、將區位和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的對策分析

1.打造都市農業觀光園區和綠色生態農業產品園區

都市農業把農業與旅游觀光與休閑娛樂融為一體,用旅游的理念來包裝和提升農業,變農業園區為旅游景區,為市民提供特色、具有文化內涵的旅游空間,同時注意對青少年的教育功能,突出農業觀光園區的綠色、樸實的鄉土氣息。大力發展以“吃農家飯、住農家屋、干農家活、賞農家景、購農家物”為主要內容的鄉村特色旅游項目。

通過發展都市農業,改善都市及郊區的生態環境,提升城市品位,形成城在林中、林在城中、山水融合、城鄉一體的城市景觀。新鄭奧星實業總公司,就是充分利用新鄭大棗的資源優勢,將一年產值不足200萬元的企業,發展成一個綜合性的企業,公司目前集紅棗產品加工、科技示范種植為一體,年產值達1.36億元,有效的將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

2.加快鄭州市主導產業的發展

發揮鄭州市的區域優勢,調整整個區域的布局,突出發展都市農業的主導產業。優先發展鄭州的農業商貿物流業、農產品加工業、觀光農業、綠色蔬菜產業、花卉苗木產業、水產養殖業、奶產業、林果業、以及種子種苗業。實現農業結構向區域戰略性的調整,培植農產品加工業的龍頭企業。通過加強硬件和軟件的建設,構筑大市場和大流通,從而提高鄭州市農產品的經濟效益以及市場占有率。

3.整體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

要想發展技術密集型產業都市農業就必須提高農民的素質。鄭州市可以通過加強農民的培訓,提高農民的文化科技素質和職業技能,培養一批有文化、會管理、懂經營的新型農民,以便使其更好地滿足都市農業發展的需要。

4.增加發展都市農業的科技投入

都市農業是高科技農業,發展都市農業需要加大與各大院校、科研機構的合作,共同來開發都市農業資源,研究并引進都市農業所需的設備技術和新品種,用科技作為農業技術產業的孵化器,這種合作關系將進一步加強都市農業發展的技術與管理人才的培訓,都市農業的發展為高新技術提供發展平臺,并且可以促進農業高新技術成果的轉化、示范和推廣,加快都市農業的高新技術產業化水平。

5.增加發展都市農業的多元化投資體制

都市農業是一種高產出,并且高投入的產業,要快速發展都市農業,就必須制定相關的都市農業扶持政策,逐步提高財政資金、借貸資金對農業的投入比重。然而僅依賴政府的投入對于都市農業的發展來說是不夠的,應該優化都市農業發展的資金投入結構,建立多元化投資機制,堅持以政府的投入為導向,以社會投入為主體。政府的財政資金重點扶持現代農業的示范園,觀光、生態農業示范園和創匯農業基地的水、路、電等基礎設施,開發能產生生態效益或者社會公益性效益的項目。

政府要制定優惠政策,鼓勵多樣化的社會資金都參與到都市農業開發與建設上來,大力鼓勵個人投資都市農業發展。擴大城市對外開放的力度,通過股份制、設立基金等吸引外商獨資或合資參與到都市農業的發展建設,用都市農業的特色經濟發展來吸引外國的資金、人才和技術,實現投資的多元化。同時,像參與合作的高等院校以及科研院所也可以通過技術入股的方式對都市農業投入建設,建立國家、集體、企業、個人多元化的投資機制,以高科技來武裝農業,形成都市農業的科技配套工程,整體加快都市農業的建設水平和速度。

參考文獻:

[1]中原樓市網.把摸鄭州城市發展脈絡[J/OL].2007.

[2]郭煥成.都市農業與觀光農業發展研究.海峽兩岸觀光休閑與鄉村旅游發展[M].北京:中國礦業出版社,2004.

[3]白曉燕.鄭州市都市農業發展方略對策研究[D].陜西: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8.

第9篇

關鍵詞:低碳經濟;休閑農業;發展

一、前言

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上,低碳經濟這一理念被提出,并且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對此,在世界經濟發展過程中,如何應對全球氣候變暖問題,如何將低碳經濟理論真正貫徹落實,成為各個國家發展經濟必須考慮的一個關鍵問題。基于低碳經濟理念下的休閑農業發展,如何對傳統發展模式進行轉變,更好地適應“低碳經濟”這一發展環境,是當下休閑農業探討的重要課題。

二、休閑農業的低碳特征

休閑農業的本質在于“休閑”,是基于農業資源發展模式下,對農業資源的一種有效開放,更好地滿足人們的旅游觀光需求,并能夠最大限度地發展農業經濟。現代農業發展過程中,休閑農業逐漸成為一種較為流行的發展模式,對于提升農業商品化程度,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對此,研究低碳經濟環境下的休閑農業發展情況,我們需要對休閑農業特征進行把握。一般來說,休閑農業的低碳特征,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休閑農業與旅游業相互結合

休閑農業的基礎是農事活動,注重以農業生產作為依托,將農業和現代旅游業發展進行緊密結合,更好地實現現代農業經營目標。休閑農業在發展過程中,不單單具備基本的生產活動,還需要具備觀賞、娛樂、文化、教育等休閑功能。對此,在發展休閑農業過程中,必須要注重突出休閑農業的“旅游特性”[1]。

(二)休閑農業具有天然的低碳性

低碳經濟的本質是“可持續發展”,在經濟發展過程中,能夠實現社會、經濟、環境三者之間的協調可持續發展。而休閑農業發展過程中,含有農業、生態、環境、經濟、旅游等文化內涵,這樣一來,在發展休閑農業過程中,必須將“可持續”這一理論貫穿于休閑農業發展的始終。休閑農業的低碳性,表現在了農業生產、餐飲住宿、商業發展等方面。

(三)堅持“綠色理念”

休閑農業在發展過程中,如何開發其觀光價值、旅游價值,是休閑農業發展必須考慮的一個關鍵點。對此,需要將農業生產和農業科技進行緊密結合,并需要將“綠色理論”貫穿于休閑農業發展的各個環節和各個階段,讓游客能夠感受到休閑農業的“自然風光”,體現出“綠色”這一特征[2]。

三、低碳經濟下的休閑農業發展道路研究

綜合上文分析,我們可以看出,休閑農業發展過程中,本身具有一定的獨特性,這樣一來,在發展過程中,如何選擇有效路徑,促進這一事業的發展和進步,是當下休閑農業必須考慮的一個關鍵點。

(一)加強休閑農業的資源節約性

休閑農業發展,要注重堅持“資源節約性”,將生態農業發展理念,應用于休閑農業發展過程當中。現代休閑農業的發展,在低碳經濟發展模式影響下,必須關注于“可持續”發展這一理念,能夠對開發休閑農業的相關資源進行合理、有效地應用,對農業生產、農業旅游進行全面規劃,實現生態系統與經濟系統的良性循環。同時,休閑農業本身具有一定的復雜性特征,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把握資源節約性這一特征,使休閑農業發展能夠實現資源的最優化配置。

(二)綠色休閑園區建設必須落實節能減排

休閑農業建設“綠色休閑園區”,是為了更好地滿足旅游觀光需要,對此,在發展過程中,必須落實節能減排這一政策,牢牢地把握休閑農業與生態環境的緊密關系。在休閑農業旅游觀光發展過程中,要積極開展環保、節能建設,積極控制碳排放[3]。對此,在進行綠色休閑園區建設過程中,可從以下幾點進行考慮:

1.注重建筑節能。休閑農業在發展旅游業、觀光行業過程中,需要設置住宿、餐飲等部分,這樣一來,在進行建設過程中,如何提升建筑節能效果,是發展低碳休閑農業必須關注的一個要點問題。在進行建筑規劃、設計、改造過程中,要注重設置有效地建筑節能計劃,將綠色能源技術在建筑設計中得到有效應用。同時,在進行運營過程中,要采取有效辦法,降低運營過程中的相關資源消耗,實現休閑農業經營的經濟效益。

2.加強低碳交通建設。休閑農業主要以觀光和旅游為主,這樣一來,在進行建設過程中,交通建設的節能性,我們可以從“低碳交通建設”這一點進行考慮。低碳交通建設,可以以自行車、不行作為觀光的主要方式,這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溫室氣體排放,實現了低碳發展目標。

(三)注重對高新技術手段的應用

高新技術手段在休閑農業中的應用,是實現休閑農業發展和進步的關鍵舉措。休閑農業本身,具有基本的農業生產活動、旅游觀光服務等。高新技術應用時,可從提升農產品質量、產量等方面進行。農業生產過程中,通過利用高新技術,可以有效降低化肥、農藥的應用,這就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農產品的質量。同時,化肥、農藥減少使用,還可以避免化學物質對周圍土地、河流以及環境的污染,使休閑農業具有較好的綠色性和生態性。再者,農產品是休閑農業餐飲方面的主要原料,需要進行有效地存儲、加工。在存儲加工過程中,通過采取新的技術手段,可以保證產品質量和新鮮感,游客在品嘗時,能夠帶給游客更好的口感。高新技術的應用,注重對農業生產活動的科技化和合理化管理,更好地實現了對資源和環境的有效應用。同時,應用高新技術手段,開發自控溫室、無土栽培技術等,可以提升農產品市場競爭力,促進休閑農業的長足發展和進步。

四、結束語

相關文章
相關期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午夜三区视频在线 | 丁香六月五月婷婷 | 毛片天堂 | 免费影院入口地址大全 | 国产精品第八页 | 精品第一页 | 韩国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αpp | 四虎影视库 | 一级高清毛片免费a级高清毛片 | 日本欧美午夜 | 久久99久久99精品观看 | 国产成人精品电影 | 久久tv免费国产高清 | 久久婷婷色香五月综合激情 | 99久久精品国产免看国产一区 | 青青热久久国产久精品 | 国产免费人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网站 | 片在线观看免费观看视频 | 久久久久久久99精品免费观看 | 亚洲九九爱 | 99精品免费视频 | 斗破苍穹漫画扑飞免费版 | 毛片免费网站 | 99在线视频播放 | 国产成人青青热久免费精品 | 国产91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 欧美激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免费观 | 欧美性色黄大片四虎影视 | 色婷婷激婷婷深爱五月小说 | 在线精品国产成人综合第一页 | 久久99国产精品 | 日本国产高清色www视频在线 | 欧美com | 欧美激情伦妇在线观看 | 四虎精品| 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本精 | 国产日韩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 久久免费视频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