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激情开心网,五月天激情社区,国产a级域名,婷婷激情综合,深爱五月激情网,第四色网址

管理類工程管理優選九篇

時間:2023-09-25 17:29:15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管理類工程管理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第1篇

關鍵詞:工程管理專業;管理類課程;邏輯關系;整合

中圖分類號:G64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0079(2012)19-0074-02工程管理專業是教育部1998年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中設置的一個新專業,是屬于管理學門類下管理科學與工程類的二級學科。經過十幾年的辦學探索和實踐,工程管理專業得到了極大的發展,目前全國設置工程管理專業的高校已達300多所,分布在各綜合性大學、建工類院校、礦業類院校、電力類院校、財經類院校等,為國家、社會培養了一大批從事工程建設事業和房地產事業建設與發展所需的高級專業管理人才。工程管理專業在國家教育部和建設部高等學校工程管理專業指導委員會指導下基本統一了培養目標、培養方案及主干課程教學基本要求。但各院校在辦學的實踐中根據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緊密結合地方經濟發展需要和建設行業發展的實際,結合本校、本院的辦學條件及學科優勢積極探索,逐漸形成了各自的辦學理念、風格和特色。[1]這使得各院校工程管理專業課程的設置有較大的差別,尤其是管理類課程的設置存在著不同的認識,而管理類課程在整個工程管理專業培養計劃中占有較大比重,是構成學生完整知識結構體系不可缺少的部分。揚州大學建筑科學與工程學院(以下簡稱“我院”)管理類課程體系尚處在完善和探索之中,本文對管理類課程的設置和內容的整合進行了探討。

一、工程管理專業管理類課程存在的問題

我院從1999年開始招收工程管理本科專業學生,至今已有十幾年的辦學歷史。這期間,課程體系、課程教學內容等進行了多次的調整和完善,但相對于21世紀工程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要求還存在著差距。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發現管理類課程的建設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課程體系不穩定性

我院工程管理專業根據工程管理學科專業指導委員會的要求,以基礎課程+平臺課程+專業方向課程建立課程體系。在專業方向上,共設工程項目管理和房地產經營與管理二個方向。平臺課程包括技術平臺課程、經濟平臺課程、管理平臺課程、法律平臺課程。平臺課程要求工程管理專業所有學生都要掌握。專業方向課程僅為主修該方向的學生掌握。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管理平臺課程的設置不穩定。如前一次教學計劃中管理平臺課程包括管理學、運籌學、會計學原理3門專業基礎課和工程項目管理、工程估價、房地產開發、工程財務管理、建筑企業經營管理5門專業課。在其后的教學計劃調整中管理平臺課程又由管理學、運籌學、會計學原理3門專業基礎課和工程項目管理、工程估價、房地產開發、工程財務管理、建筑企業經營管理、工程合同管理6門專業課組成。在最近的教學計劃調整中管理平臺課程又由管理學、運籌學、會計學原理、組織行為學4門專業基礎課程和工程財務管理、工程估價、工程合同管理、工程項目管理、房地產開發、工程建設監理6門專業課程組成。另外,對同一門課程是選修還是必修定位不準。如前一次教學計劃中工程合同管理課程納入工程項目管理專業方向的專業選修課;工程建設監理課程和城市土地管理課程歸入任意選修課。而其后的教學計劃調整中工程合同管理和工程建設監理課程放入必修課中;城市土地管理放入房地產經營與管理專業方向必修課中。

2.課程設置邏輯關系不明確

課程體系是一個系統,系統作為一個整體,每一個要素都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因此各個課程不是單一的個體,它們之間有著邏輯關系。[2]課程的邏輯關系,在時間安排上有兩種關系:一是順序關系和平行關系。專業基礎課、專業課為先后順序關系,同一類課程中各課程間的平行或順序關系視課程內容而定。二是有些課程間無相關性或相關性很少,但又是構成工程管理專業復合性知識結構所必需的,這類課程開課的時間則應根據整個課程體系的實施統籌考慮。[3]我院工程管理專業管理類部分課程之間曾出現邏輯關系混亂,銜接順序不合理的情況。如工程財務管理課程需要工程項目管理課程的知識做基礎,但工程財務管理課程放在工程項目管理課程之前開設;建筑企業經營管理課程和物業管理課程需要工程財務管理課程的知識,但工程財務管理課程在建筑企業經營管理課程和物業管理課程后開設等。運籌學為管理決策提供決策方法和量化工具,應先于管理學原理課程開設,但管理學原理在運籌學課程之前開設。組織行為學課程幫助管理者預測、引導和控制人的心理和行為,以達到提高組織績效和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因此組織行為學課程應放在工程項目管理課程前開設,但工程項目管理卻在組織行為學課程之前開設等。

3.課程之間內容重復

我院工程管理專業管理類課程過于追求自身知識體系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導致部分課程間內容重復。如工程項目管理、建筑企業經營管理和工程建設監理課程中管理的基本原理完全一樣,三大目標控制和生產要素管理原理上也是一致的,只是性質和目的有所區別。工程項目管理與房地產開發課程中三大目標控制重復,工程項目管理與物業管理課程中均有項目風險管理的內容,城市土地管理與房地產開發課程中均有土地開發的內容,房地產項目策劃課程中的房地產項目規劃設計與房地產開發課程中的房地產開發項目規劃設計重復,房地產開發項目客戶定位、產品定位和定價的內容在房地產市場營銷課程與房地產項目策劃課程中重復。

第2篇

關鍵詞:工程管理;項目管理;教學平臺,實驗教學;改革

作者簡介:楊太華(1963-),男,貴州仁懷人,上海電力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上海?200090)鄭慶華(1964-),女,四川宜賓人,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講師。(上海?200092)

基金項目:本文系上海電力學院教改項目(項目編號:A-2801-12-007、3-1-11、SYJG11-24)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4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0079(2012)28-0104-03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企業和社會對大學畢業生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是目前本科教育的一項十分迫切而重要的任務。[1]實驗教學是本科教學的組成部分,在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方面起著重要作用。[2-5]“項目管理”是一門綜合性的應用課程,在工程管理類專業的教學計劃中,雖然把“建設工程合同管理”、“技術經濟學”、“工程估價”等主干課程都安排有相應的實踐教學內容,但是這些實踐內容大多數是相互獨立的,而且缺乏創新性和綜合性設計。為此,我們提出建立項目管理綜合實驗平臺的設想,目的就是要培養學生的綜合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6-9]本文將從構建項目管理綜合實驗體系的組成入手,探討工程管理類專業項目管理實驗教學改革。

一、綜合實驗組成

從項目管理實驗教學改革的目標出發,我們以項目管理應用為主線,以項目管理目標為核心,綜合考慮“招投標與合同管理”、“工程造價”、“技術經濟學”等相關課程的教學內容,配置相關教學軟件,通過項目管理計算機操作平臺開展實驗教學設計。綜合實驗教學內容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1.項目招投標管理

項目招投標管理是通過招投標模擬系統將招標、投標過程集中在短時間內完成。借鑒項目管理沙盤模擬教學的思路,我們首先將學生按實驗小組進行編排,每個小組承擔不同的實驗內容,主要是結合工程項目管理實例,每個學生都是其中的一個角色(如業主、招標人、投標人、政府主管部門、評標委員會等),完成各自的工作職能,真正體驗招投標過程。

2.項目進度管理

項目進度管理的總目標是確保項目的既定工期目標的實現,或在保證項目質量和不增加施工實際成本的前提下,適當縮短項目工期。項目進度管理的方法主要是規劃、控制和協調。實驗中,規劃主要指總進度控制目標規劃和分進度控制目標規劃。控制是指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進行實際進度與目標進度的比對,監控偏差并及時采取措施進行調整。協調是指協調與項目進度有關的單位、部門和工作隊組之間的進度關系。

3.項目采購管理

采購管理是項目管理的一個重要內容,采購管理不是簡單的信息記錄,更重要的是要將業務過程進行串聯與管理,包括從系統外部獲得貨物和服務的整個采辦過程。在實驗中,項目采購管理實驗包括:根據材料、設備、機具資源需求計劃,結合相關流程,通過信息化管理完成對材料、設備、機具的請購,對請購單審查、招投標、合同變更、合同支付、到貨、到貨檢查,以及設備監造、檢驗、不合格項處理等過程。

4.項目質量管理

項目質量管理是在企業層面的質量管理模塊下展開,以保證企業質量管理體系在各職能部門和項目部的貫徹執行,同時將各項目部的質量管理數據匯總,以便于查詢和統計分析。項目部層面的質量管理由質量保證(QA)、質量控制(QC)、質量策劃、質量過程管理、統計分析和PDCA組成。

實驗教學中的質量管理模塊,配置了多個行業的驗評規范,其中包括驗評表格等,并且通過項目實例得到應用。

5.項目溝通與協調管理

項目溝通與協調管理是項目管理中的重要環節,其工作流程的確定有助于實現規范化和標準化的信息交流系統,同時有效的溝通有助于規避和及時發現并解決項目隱患,節約項目資源。項目溝通與協調管理通過信息系統來實現。信息交流貫徹管理過程的方方面面,不僅將各種管理職能關聯起來,而且將項目組織內部與外部環境聯系起來,有助于達成富有成效的領導和積極的工作環境。

6.項目費用管理

項目的費用管理是基于費用科目和費用類型構建的費用工作表進行項目費用跟蹤、控制和管理的,如圖1所示。

7.文檔、竣工資料管理

工程項目在實施過程中形成了大量的文檔資料,這些信息的查找和保存非常困難,教學實驗操作系統將企業及各個項目的文檔資料集中在一個統一的平臺上,將竣工資料的移交和檔案管理模塊密切聯系在一起,從而建立起同時管理項目文檔的新模式,把項目文檔管理融入日常工作中,實現電子檔案移交。

8.項目HSE管理

HSE管理,即健康安全環境管理。其目的在于,對工程建設項目的安全文明施工和環境狀況進行有效的控制和標準化管理,以實現安健環管理活動臺賬管理、新進員工安全教育培訓、作業危險源控制、安全檢查及安全整改、違章處罰、安全事故處理、特種作業人員登記、特種設備統計、安全風險評估、安全報表等功能。

9.項目風險管理

試驗中,項目風險管理由三個模塊組成,包括風險識別、風險預警和風險規避。借助風險管理系統可以形成一種度量和控制的有效機制,也就可以在絕大多數風險形成破壞之前,對項目提出警示。目前,大多數企業把這一內容歸入安全環境管理內,在教學實驗中,我們仍單列。

第3篇

關鍵詞:BIM技術;工程管理類專業;全生命周期;信息化

一、引言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BIM)技術通過數字化手段,在計算機中建立一個虛擬建筑,該虛擬建筑會提供一個單一、完整、包含邏輯關系的建筑信息庫。BIM是以從設計、施工到運營協調、以項目信息為基礎而構建的集成流程,它具有可視化、協調性、模擬性、優化性和可出圖性五大特點。BIM技術對建筑領域來說,是繼CAD以后第二次技術性“革命”,是建筑業信息化發展的產物。我國住建部繼“十二五”期間提出加快BIM技術在工程中的應用后,2016年住建部《2016-2020年建筑業信息化發展綱要》再一次明確提出“十三五”期間建筑業信息化是建筑業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2017年2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促進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2017]19號文),加快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在規劃、勘察、設計、施工和運營維護全過程的集成應用,實現工程建筑項目全生命周期數據共享和信息化管理。在住建部相關政策引導下,全國十幾個省市地區已經在推進BIM技術在本地區的發展和應用,相繼出臺了相關BIM技術應用指導意見,全面貫徹落實住建部的BIM技術相關指導政策。建筑行業BIM技術應用即將飛速發展。

二、工程管理類BIM技術人才培養的必要性

BIM最早源于歐美國家,是信息化社會的產物,為滿足信息化建設的發展需求,世界各國政府都在致力于BIM相關政策、標準的制定與BIM技術的應用和推廣。目前我國建筑領域從政府到業主方都在積極推動和應用BIM技術,隨著BIM技術的成功落地必然從點到面逐步替換現有的工程項目管理工作模式。高等教育作為培養工程管理專業人才的搖籃,必須承擔起建筑行業BIM發展所需人才的培養重擔,跟上BIM在行業發展的步伐。工程管理類專業教育必須面對教育模式的轉型問題,即通過工程管理類專業BIM教育改革,根據行業BIM工程管理人才培養需求從傳統的基于二維圖表教學、單純的軟件技能教育(包括CAD、工程造價軟件、工程項目管理軟件)等向以建筑信息系統或者建筑工程大行業大數據大平臺為核心的工程管理技術和管理教育模式轉變。結合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使BIM技術在基建行業深度融合,與國際接軌,需要我國高等教育及時調整,從課堂教學到實踐環節重視工程管理類專業BIM技術人才的培養。

三、工程管理類專業BIM技術人才培養現狀分析

被譽為建筑業變革革命性力量的BIM,已得到全球范圍建筑業界的廣泛認可。但大多院校現有的工程管理、工程造價專業人才培養課程體系主要是根據原有的專業目錄設置的。隨著信息技術在土木施工、管理中的日益廣泛應用,我國工程管理專業國際化人才的培養現狀顯現出不足,與社會發展、企業需求等很不適應。本文基于BIM在工程全生命周期的應用,以培養實踐能力和BIM技術應用能力的人才為目標,運用系統工程的思想,探討工程管理類專業理論課程與實踐教學的改革。國內外高校通過課程、教學方法和培養模式等的改革,探討工程管理類專業BIM人才培養與行業發展需求的有效對接。國內BIM在工程管理類專業教育改革的研究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基本分為兩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關注專業建設,比如BIM介入高等院校工程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的研究;第二個層面是關注課程建設,主要有兩種途徑:一是單獨開設BIM課程,二是將BIM融入一門或兩門課程中,這兩種途徑的課程建設重點向學生介紹BIM基本概念和BIM軟件的操作使用,而忽視了BIM在項目整個生命周期中產生的作用。目前BIM人才的培養存在如下問題:(1)BIM對教學資源(軟、硬件)要求較高,BIM教學短期內難以在高校中大量推廣,還需深度的校企合作。(2)BIM師資力量短缺,BIM的知識體系是跨專業的,需要多個教師協作完成,受各教師的BIM應用水平的限制,專業知識體系的銜接和配合難度較大。(3)各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特色不同,且BIM知識體系在專業知識內的覆蓋范圍和學習要求也有很大的差異,配套的BIM教學資料和教學案例資源較少,需要編制適合自己專業特色的培養目標的BIM教材體系。(4)在現有課程體系中融入BIM技術,增加了學生學習的難度。(5)現有專業的培養方案經過多年的修改完善,各類課程的教學模式已基本固定,很難壓縮課時,提供部分課時給BIM的課程內容。(6)BIM不是某一特定的軟件,而是一系列軟件技術的統稱。按照現有的教學基本規律,如何把復雜的BIM知識體系進行分解,融合到工程管理類專業各年級的課程體系中,形成有機的知識體系是比較困難的。

四、工程管理類BIM技術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

1.BIM技術與工程管理類專業相關課程的聯系。文章將工程管理、工程造價等相關專業統稱為工程管理類專業。BIM技術不是某一個特定的軟件,它包含了基于BIM的建筑設計、結構設計、綠色建筑(節能、日照)分析、設備設計、三維算量與清單計價、項目管理與招投標工具、工程虛擬施工、AR/VR仿真等各項技術。目前,工程管理、工程造價專業課包含工程技術、經濟、管理和法律法規等四大知識體系課程。由于目前國內尚未有與BIM相關的法律法規,所以可以與BIM相關的課程涉及工程技術、經濟和管理類的課程。工程技術類課程包括工程制圖與CAD、建筑構造與識圖、工程力學與結構、建筑設備工程、土木工程施工技術等;經濟類課程包含工程經濟學、工程計量與清單計價、建筑項目評估課程等;管理類課程包括工程項目管理、工程造價管理等課程。綜上分析,BIM技術與工程管理類專業課程存在著一定的對應關系:可以借助BIM的三維建模技術輔助工程制圖與CAD、建筑構造與識圖、建筑設備工程等課程的教學,相比原有的基于二維的平面圖紙教學更直觀,能夠提高一定的教學效果;將BIM的4D(3D+進度)、虛擬施工、碰撞檢查技術融入土木工程施工技術、施工組織等課程中,能夠協助學生認知工程項目的完整建筑過程,理解不同專業的施工順序、施工方法、施工方案制定等問題;工程項目管理、工程造價管理等課程可以基于BIM4D、5D技術進行進度、成本的動態分析,能夠更直觀準確的編制成本進度計劃;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可以直接應用基于Revit的三維算量進行授課。

2.工程管理類專業課程與BIM技術融合模式分析。(1)以BIM3D技術輔助部分理論課程教學,培養學生BIM技術的認知能力。BIM技術人才的培養是需要循序漸進的,需要通過構建系統、全面的BIM教育方法,加強BIM教育已經成為大學課程改革的核心。首先應讓學生認知BIM技術,在大一大二階段的理論基礎課教育中植入BIM技術,借助于三維模型平臺,在工程管理學科專業的基礎核心課程(如工程制圖與CAD、房屋建筑學、建筑設備等)講授中滲透部分BIM技術,即可以解決傳統基于二維平面教學所帶來的直觀性弱、學生不易理解空間結構的問題,又可以讓學生認知BIM技術,體會BIM技術的三維可視化的優勢,引導學生掌握BIM技術,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在原有的課程設計基礎上,新增部分BIM三維模型設計建模任務,培養學生BIM軟件的應用和基本建模能力。(2)構建BIM教學平臺,實現工程管理類專業知識的系統化。隨著BIM技術在建筑設計、招投標、施工、運營等全生命周期深入的應用,BIM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應用價值體現的越來越明顯,未來的BIM工程師必須有能力實現項目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管理,應用BIM技術進行上下游各個企業間的溝通和交流。因此,BIM人才的培養絕對不是一兩門軟件的學習,而現有的工程管理類專業,技術、經濟和管理類課程各任課教師互為獨立,“各自為政”,課程內部聯系不緊密、不系統,無法實現各課程知識間的相互貫通、遞進,學生學習BIM知識不系統,或只重視軟件的學習,畢業后很難適應行業對工程管理BIM人才的需求。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就是利用BIM的數據集成平臺,以BIM應用實踐案例為依托,進行課程體系的構建,相關知識單元和知識點通過案例工程進行融合,突出BIM全生命周期的應用價值。從而實現BIM人才培養模式從簡單的建模能力到初中級的應用,系統性的學習后,再經過企業的實踐鍛煉,逐步發展到能夠進行業務集成的高級BIM管理人才。(3)基于BIM技術構建“虛實結合”的實踐教學模式。工程管理類專業具有明顯的綜合性、邏輯性、技術性和實踐性特點。工程管理類專業4大知識體系間聯系較少,這就造成了學生對知識的整體把握和融會貫通能力差,很多高校也認識到這一點,大多通過實踐教學環節(如實驗、實習、設計等)來提高知識點的融合,以保證人才培養的質量。但受校外工程現場實習存在重大安全隱患,一般建筑企業不愿意接受大規模實習,且各個工程的規模、進度、管理模式不一,而校內實踐教學條件又有限等因素的影響,造成學生無法完成完整工程的實習,實踐教學環節效果不理想。BIM技術的到來,給高校的建筑類專業生產實習開拓了一條新的思路,“理實一體化,虛實結合”的實踐教學模式,很多高校在校內現有的實訓基地建筑物內融入地基、主體、屋面、裝飾、施工管理等盡可能多的節點知識構成建筑的實體模型,再借助于BIM的虛擬施工、漫游檢查等信息化技術手段,打造“虛實結合”的綜合實訓基地,學生即可以通過實體模型掌握節點知識,又可以通過BIM虛擬施工技術還原施工現場,從而解決了工程管理類專業實踐能力不足的難題。

五、基于BIM的工程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措施

工程管理類專業BIM課程模式有多種,如單一開設BIM課程模式,多課程融入模式和畢業設計模式。

1.BIM課程教學目標的確定。通過對BIM人才培養模式的分析,結合工程管理類專業的現狀,可通過單獨開設BIM課程、與現有課程知識點相結合、綜合畢業設計等形式,達到以下教學目標:(1)通過融入BIM技術的相關理論課程的學習和聘請行業有經驗的BIM專業人員講座,使學生了解建筑業BIM的發展趨勢和應用前景,理解掌握BIM技術的必要性。(2)了解BIM在項目管理中的全過程全生命周期的應用流程,掌握基本建模方法,重要軟件的使用方法;實現仿真施工、模擬工程管理活動,以及進行空間沖突管理、進度管理、成本管理等。(3)通過BIM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等綜合訓練,提高BIM綜合知識應用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團隊協作的能力、實踐能力。課程教學目標和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是一致的,各高校工程管理類專業的人才培養特色和目標是不同的,各院系可以根據需要進行調整,形成自己的BIM課程教學目標。

2.工程管理類專業課程內容重組和結構優化。一般工程管理類專業課程體系一般分為通識、專業和實踐課程,本文重點對專業和實踐課程應用BIM技術做相關研究。專業課程分三類:(1)專業群基礎核心課程。專業群基礎核心課程提供建筑類專業群的基礎學科知識。包括工程制圖與CAD、建筑構造與識圖等,結合BIM技術可以將工程制圖與CAD課程中加入Revit建模知識講解,或者單獨開設BIM基礎建模課程;在房屋建筑學中引入BIM三維模型輔助教學。(2)專業基礎核心課程。專業基礎核心課程提供比專業群基礎核心課程所涉及內容更廣、更寬的專業基礎課程,包括技術、經濟、法律法規等內容。如工程結構、土木工程施工、建筑設備工程、法規與合同管理、工程計量與計價等課程。結合BIM多階段數據集成的特點,對于工程結構、土木工程施工、建筑設備工程的教學可采用三維模型透視、虛擬施工來講解;工程計量與計價采用基于Revit的三維算量與工程計價。(3)專業教育核心課程。專業教育核心課程是培養專業的核心技能,提供相關專業的學科知識。結合BIM的4D(3D+成本)技術融入工程造價管理課程,進行基于BIM的施工成本管理;將工程項目管理基于BIM5D(3D+成本+進度)技術進行項目施工階段的勞務、材料、設備的需求計劃,材料采購計劃,工程量提取,進度款結算等5D管理。理論課程融入BIM學習的根本目的在于解決實踐應用問題,結合BIM技術將現有的課程實踐教學與BIM相結合。通過實踐課程建立的BIM模型為基礎,在專業課程體系中進行“縱向”整合,將多門相關、相似的課程有機聯系在一起,強化教學工作中課程體系的完整度與一體化程度。例如:工程制圖與CAD、建筑構造與識圖、工程結構、建筑設備、工程計量與計價、工程造價管理、工程項目管理學等多門課程在同一個工程項目的信息化模型下展開實踐教學工作,將覆蓋項目全壽命周期的信息數據匯聚在一個模型中,在不同的課程中多角度利用,教師即可以實施多元化的教學手段、簡化教學工作、提高教學效果的同時,也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利于BIM人才培養機制的建立。從而達到學生對專業課程甚至基礎課程學習的應用性。

第4篇

[關鍵詞]工程管理類專業 實踐教學 實踐能力

[作者簡介]斯慶(1978- ),女,內蒙古巴盟人,內蒙古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建筑工程項目管理、建筑工程項目計量與計價。(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4)36-0161-02

工程管理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是專業培養目標實現的關鍵,是專業理論知識和技術的應用、提高學生感性認識、鞏固和驗證所學知識的重要手段。

一、工程管理類專業實踐存在的問題

工程管理類專業的目標是培養具有很強的“工程+管理”復合特點的、理論扎實和綜合實踐能力強的人才,該專業學生需要具備建筑工程技術、建筑工程管理、工程經濟和建筑工程相關法律法規等基本知識。從全國各職業院校工程管理類專業建設及教學質量來看,目前均達不到社會和企業的需求。僅從建筑工程管理專業而言,學生掌握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具備的工程施工能力、項目管理和工程承包管理能力達不到企業的需求;學生的崗位知識、專業化與職業化要求不能滿足企業的需求。

二、實踐教學改革的思路與建議

(一)校企深度合作,建立穩定的校外實訓基地

以“校企合作、雙向互補、合作共贏、共同促進”為宗旨,建立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讓企業為老師和學生提供專業實訓的實踐平臺、保證學習和工作的可持續性,學生在企業導師和專任教師的指導下為企業提供專業服務,真正做到校企雙方的“雙贏”。

(二)創建工程管理類專業實踐教學質量管理體系

這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第一,師資隊伍建設及提高教師團隊實踐教學能力是工程管理類專業實踐教學環節的重點。為了提高實踐教學質量,適應社會需求和專業人才培養的需要,結合專業教學改革目標,以“高標準選拔、多渠道培養”為原則,培養素質優良、學緣結構、年齡結構和專業結構合理的教學團隊。第二,編制可行的課程實訓教學大綱和實習實訓指導書。在指導書中詳細列出實訓要求、實訓內容、專業基礎工作、工作深度、考核標準,將實訓的各項內容盡量量化,以便考核。第三,加強實踐教學的過程管理。實施校內外“雙導師”共管制,即采用校內“導師”在課堂教學和網上跟進指導、企業“導師”對學生崗上指導;學生向校內和企業“導師”匯報實習、實驗、課程設計等實訓成果,并提交實訓報告;專業及課程實訓結束時召開總結評價會,最后結合學生自己的評價、專任教師和企業專家的評價,共同評定實踐成果,完成職業能力素質考核和實踐考核。第四,建立完善的實踐教學考核制度:建立實訓考勤、答辯、評價和匯報制度,通過實訓成果、實習日記、實訓總結、考勤情況、實習單位鑒定、答辯、上交收集的實訓現場資料和自評、互評結果綜合評定實訓成績。

(三)加大實踐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的研究力度,注重培養專業實踐能力

一方面,選取實踐教學內容應考慮培養學生的綜合工程素質。首先,精選實踐教學內容,使其與工程實踐內容相銜接;其次,強化實踐教學環節的系統性,保證實訓內容相互之間的承前啟后、由簡入繁、循序漸進;最后,要求企業和學校的“雙導師”帶領學生真題真做,實現專業理論和實踐的緊密對接。

另一方面,為了使學生在學校的學習和今后的工程實際緊密結合,在教學過程中有針對性地采取工學交替、項目導向、任務驅動、課堂與實習地點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加大校內工程管理信息化實訓室建設力度,讓學生體驗全方位、實戰式、全過程、參與式的實踐教學方法,在學習中積累工程管理經驗。

三、創建“四層深、五種類、三步曲”實踐教學方案

(一)“四層深”綜合實踐能力訓練及實施

“四層深”是指:(1)專業基本素質和技能培養,如公共基礎素質課程、社團活動、專業講座等;(2)專業基礎技能培養,如課內實訓和課程設計等;(3)單項能力培養,如認識實訓、生產實訓等;(4)專題設計能力培養,如綜合訓練和頂崗實訓等。工程管理類學生應在掌握基礎理論的同時注重實踐。要提高實踐能力首先要梯度地安排課內實訓、課程設計、認識實訓、生產實訓、頂崗實訓、畢業設計、畢業論文等各實踐環節;其次,聘請行業企業專家和教授作專題講座、綜合案例講座;最后,大力提倡大學生課外社團等活動。

(二)“五種類、三步曲”實踐教學方案

“五種類”是指工程管理類專業實踐課程體系設置考慮工程、管理、經濟、法律、計算機和軟件應用等五類知識的綜合。實踐中注重優化課程內容和實施時間的先后順序,搭接各課程、融匯單個課程內容、貫通系列課程、融合不同體系課程知識(見圖1)。通過設計單項能力訓練、能力合成訓練和綜合能力訓練等三個模塊的設計將以上五類知識融入實踐教學活動中。

“三步曲”是通過制定詳細的實訓教學大綱,完成從“理論知識―實踐應用―提高綜合技能”的任務,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為目的(見圖2)。第一步,綜合課程內容。通過課內實訓、課程設計和實驗實訓教學實現公共基礎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內容的綜合性和實踐性,達到專業基礎技能的培養。第二步,融合不同課程內容。利用校內外實訓基地完成認識實訓、生產實訓、綜合性課程設計(如工程管理軟件、工程招投標、合同管理等課程)環節的實踐教學來提高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使不同課程內容得到融合和運用,達到綜合能力層次訓練。第三步,融合專業知識。在頂崗實訓、畢業設計(論文)教學環節中,通過由教師提供的實際工程項目作為設計和實訓題目,達到融合專業知識的目的。

四、“四層深、五種類、三步曲”實踐教學方案實施

“四層深、五種類、三步曲”實踐教學方案主要通過課內實訓、課程設計、認識實訓、實驗實訓、生產實訓、頂崗實訓及課外實踐教學環節,由簡入繁、逐步深入地實施。

(一)實訓教學的層次與內容

1.認識實訓。這是專業入門的引導,是學生首次親臨施工現場了解和感知工程的活動。認識實訓環節能夠增強學生對工程實踐的直觀認識和感性了解、為后繼專業理論課程的學習奠定基礎。

2.生產實訓。這是在學習若干土木工程技術類和工程管理類等專業基礎和專業理論課程基礎上的實訓活動,一般安排于第二學年。學生通過生產實訓教學過程,能夠參與工程項目施工管理過程、造價管理過程和質量管理過程等工程實踐,使學生將所學理論知識充分運用到工程實踐中,提高實踐動手能力。

3.頂崗實訓。這是在專兼教師指導下,通過校企合作在真實的工作崗位上進行的。該實訓可利用企業人力資源、工程技術力量、機械設備及工作環境來完成專業實踐教學任務和工程實踐項目,通過此實訓也能提高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和職業崗位能力,從而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

(二)實驗教學內容

1.技術類實驗實訓。它涵蓋建筑工程材料、工程力學、工程結構、房屋構造基礎理論和施工技術等課程對應的實驗、實訓、課程設計等。技術類實驗實訓環節是根據工程管理專業培養目標和專業教學要求,依托校內外實驗、實訓室實操完成。學生通過該項實訓能夠直接得到實驗數據,與所學課程知識接軌,為后續課程和參與施工管理實踐奠定基礎。

2.管理類實驗實訓。它含編制工程進度計劃及進度控制、計算工程量、確定工程造價、編制施工組織方案和施工方案、編制項目采購方案、進行項目評價、繪制工程CAD圖、編制招投標文件、評定項目標書等實訓內容。

3.綜合類實驗實訓。它含有工程項目管理模擬、沙盤實訓等,如工程項目組織、成本、質量、進度控制及招投標、合同管理等綜合訓練;在管理類實驗實訓教學的基礎上,整合單項能力訓練模塊,結合工程管理基礎理論、方法和手段實現合成訓練,提高學生對各課程知識的綜合認識。

(三)課外實踐內容

課外實踐是根據人才培養方案的需要,結合社會需求、學生興趣和專業規劃理論,在各專業教學計劃的各個學期中安排的,主要為了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可以通過組織專題講座、參與工程實踐、完成專題調研(畢業生跟蹤調研、教學質量調研等)、參與技能競賽、在企業兼職等方式,從而培養學生職業道德、領導能力,提高綜合素質。該實踐活動通過撰寫專業論文、完成專題研究、編寫調查報告、創新工作計劃和完成總結報告等形式來完成。

實踐教學環節是培養專業合格人才的重要環節。工程管理類專業“四層深、五種類、三步曲”實踐教學方案是實踐教學環節的具體表現。該方案能夠實現學生在知識理論體系上從點到面的突破、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提升,也是培養單項能力到合成能力再到綜合能力的關鍵。

[參考文獻]

[1]任宏.建設工程管理概論[M].武漢: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08.

第5篇

改革開放后,隨著教育制度恢復,目前大學高等教育普及化程度巳經比較高,使我國教育水平達到一定高度,滿足了人才需求。研究生教育是我國教育一個新的臺階,其質量決定了我國在國際競爭力的高低。經過改革開放,我國研究生從規模上有了較大提高,但從教育結構和質量上,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與滿足現代化強國的教育需求還有較大差距。從2009年開始招收應屆本科畢業生全日制攻讀專業學位,以往研究生以學術型為主向學術和專業并重方向轉變,我國正在進行研究生教育結構的調整。

管理科學與工程等管理類專業研究生培養,特別是相關專業研究生培養,應該為社會提供更多的面向工程實踐管理人才,因此其應具備必要的工程素養,才能與企業實踐相結合,提高我國企業的管理水平。本文從多年教學實踐經驗中,對管科研究生工程素養培養存在的問題、原因加以分析,并對應對策略提出一些思考建議。

二、管理類研究生工程素養教育必要性

工程素養是指人們在考慮工程問題、從事某項具體工程工作時所表現出的內在品質和作風,現代工程領域對工作人員的工程素養要求分為兩類情況:一是對工程專業畢業的工程師的工程素質要求;二是對工程技術領域從事會計、管理、后勤服務等非工程師的工程素養要求P1。

所有的工程項目中,都包括工程技術和管理兩方面,而且管理是工程技術實施好壞的關鍵所在,管理要與工程技術融合才能對其有效管理。不同的工程技術其特點不一樣,管理方法也不盡相同。然而研究生畢業后面對各種工程管理問題,如本人所教物流專業學生,將要面臨物流系統構建管理,運營運作管理,其中不但有物流設施設備相關構建和管理,還包括信息系統構建和管理。從大的方面來講,管理的對象是人、財、物,各種不同環境下,管理方法不同,但很多地方又有相同之處,管理者要具備必要的工程素養才能面對復雜的工作環境,不斷地完善相應的管理最佳實踐。因此有必要對管理類研究生進行有意識的工程素質教育,而這種素質教育應該蘊含在對管理類研究生開設的相關領域專業工程課程中。

三、管理類研究生工程素養培養內容

工程素養一般認為是工程技術人員所應具備的素質和修養,美國工程與技術認證委員會(ABET)對21世紀新的工程人才提出了11條評估標準12:(1)應用數學、科學與工程等知識的能力;(2)進行設計、實驗分析與數據處理的能力;(3)根據需要去設計一個部件、一個系統或一個過程的能力;(4)有多種訓練的綜合能力;(5)有驗證、指導及解決工程問題的能力;(6)對職業道德及社會責任了解;(7)有效地表達與交流能力;(8)懂得工程問題對全球環境和社會的影響;(9)終生學習的能力;(10)具有有關當今時代問題的知識(11)應用各種技術和現代工程工具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非工程類專業一般認為對工程專業知識要求要淺顯一些,文111結合制造業領域非工程類專業所需的工程素養有(1)全局意識。從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來考慮產品開發與項目管理中的問題,同時又要兼顧產品開發與項目管理與宏觀及微觀環境的協調。(2)成本意識。企業員工必須從成本的角度去思考與管理。(3)質量意識。企業員工的質量觀念和質量意識影響著產品在市場中的競爭地位,同時也影響著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所以產品或工程項目的質量意識是工程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應樹立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的“質量強國”觀念。(4)創新意識。制造業領域的創新素養應包含設計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等。(5)團隊合作意識。員工的團隊合作意識不僅可以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和凝聚力,也可以提升個人能力,贏得發展的空間。

對管理類研究生來講,工程素養主要進行如下能力培養:(1)工程生命周期管控能力:包括對產品、服務、工程項目整個生命周期的認識和項目計劃,質量成本控制技術方法掌握和運用。(2)學習能力:對工程專業領域知識快速掌握理解能力,以及與之結合管理創新能力。(3)溝通能力:包括表達能力和團隊溝通合作能力。(4)實踐能力: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可以理解為動手能力。還包括文檔撰寫,演講稿制作等能力。

四、管理類研究生工程素養培養實踐

筆者根據工程素養的要求,結合學校研究生重點課程建設,對講授的物流信息技術與信息系統課程進行改造,融人工程素養的教學內容,主要措施包括:

1.課程知識現代化:該課程由現代物流概論,信息系統開發和物流信息技術三部分組成。課程建設對現代物流概論和物流信息技術部分進行了擴充和完善。在現代物流概論中,擴充了供應鏈管理,供應鏈整合,企業競爭戰略和戰略實施與供應鏈戰略間的關系,企業信息系統的組成等內容。對物流信息技術,增加了物流信息標準GS1和物聯網等新內容。對信息系統開發部分,進行了大幅度修改,將原來的經典開發方法改為現代面向對象開發方法,包括需求、分析、設計、實現和維護,并增加諸如極限編程等新的開發方法,使課程知識跟得上當今步伐。

2.理論與案例結合:課程中的信息系統開發是該課程的主體部分,也是偏工程的教學內容,課程采用理論講解加案例分析,使學生先學習軟件開發相關理論知識,如軟件生命周期、開發過程、質量保證、團隊管理等理論知識,然后通過案例講解一個完整的軟件開發過程,使學生能夠對軟件工程有一個比較全面的理解,加深學生對工程生命周期管控的理解。

3.分組:將學生進行分組,課堂上對一些知識點以分組方式進行討論,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設置一些課堂實驗,以分組方式完成,培養學生溝通和合作能力。

4.作業:安排2~3次作業,作業以分組方式完成。作業內容圍繞新的信息技術調研(如物聯網、云計算、S0A等)、信息系統調研(如電子商務系統)、信息系統開發等內容展開,學生提交的作業包括報告、演講稿和軟件,并對成果進行演講。使學生嘗試以團隊方式完成一項任務,培養實踐能力、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同時培養學生表達能力,這些正是基本的工程素養。

通過這些措施可以一定程度上培養學生的工程素養,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我們應該看到,工程素養不能靠一兩門課程就能培養出來,需要多門工程類課程,并輔以工程實踐,學生自身努力學習和探索,才能培育出來,這是一個長周期過程。然而我國當前的研究生教育,特別在管科研究生的工程素養培養上還存在諸多問題。

五、管理類研究生工程素養教育中的問題

在我國,管理類學生在工程方面缺乏有效的培養,學生對工程技術普遍感到陌生和畏懼,因此在工程素養的教育存在諸多問題:

1.重視程度不高。針對管科類學生開設的工程類課程比較少,而且開設課程一般為非核心課程。即使為核心課程,也不受學生歡迎,因為學生長期缺乏工程方面培養,對工程類課程要么不感興趣,要么覺得比較難掌握。從而使學生缺乏解決問題這一基本工程素養。

2.缺乏必要的師資。目前高校教師以研究型為主,與產業呈現脫節狀態,管理類尤其嚴重。教師不少一直在研究機構學習,取得博士學位,又在學校從事研究工作,沒有實際工程經驗,從事的研究工作與實際工程缺乏緊密結合,與企業缺乏實質合作關系,本身工程素養缺乏。

3.考核機制偏離。目前本學科碩士研究生分學術學位和專業學位兩種,專業學位占比逐年增加占到近80%。對專業學位學生培養還有諸多問題,表現為培養目標偏移,課程設置趨同,師資欠缺和評價標準有待調整pi。究其根本,學校以學術研究為導向,對教師考核以學術研究為主,學術研究型教師主導的學校,對學生考核只能以發表文章形式考核學生,作為畢業標準。因此學生對于課程學習,多以應付過關為主,主要精力用于,以滿足畢業要求。在這種機制下,同時任課老師也不能過分強調工程素養教育,只能降低對學生這方面要求。

六、管理類研究生工程素養教育思考

現行高校以學術為導向的機制下,工程素養培養在工程技術方面研究生培養都難以突出,對于管理科學類就更加困難,只有隨著研究生學位制度改革而推進。研究生學位制度改革首要的是對高校現行體制改革,只有在教師考核學術和專業并重的情況下,使產學研真正能夠結合,才能真正使對學生的考核學術和專業并重。只有這樣,才能促進教師隊伍結構合理化、多樣化,進而推動學生考核機制變革,推動學生工程素養的培育。

同時應該看到我國產業目前來講技術水準總體水平不高,產業結構有待調整,無論在工程技術上還是在管理水平上在世界同行產業還比較落后,很多情況下不足以支持研究生專業教育。但也應看到,我國產業面臨結構調整,產業升級有著內在的動力,也為研究生工程素養培養提高了必要的環境。加上國家政策扶持,相信在未來十年將有巨大轉變。

七、總結

本文從管科類研究生工程素養培養的必要性人手,研究了管科類學生工程素養教育的內涵,進而進行教學實踐的探索。分析其推進的難點并給出了其中根本原因所在。總之,推進管科類研究生工程素養教育任重而道遠,需要對現行高校教育體制進行根本變革,使產業月教學科研能夠真正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良性互動,才能推進產業結構調整,促進研究生工程素養培養。

第6篇

關鍵詞 工程共性問題 工業工程 選修課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Study on Public Elective Courses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for Engineering Majors

WU Xiaodong,HUANG Jianfeng

(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Maoming, 52500)

Abstract On the background of students’ individual developments and learning cycle of CDIO and large-scale engineering,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need to offer public elective courses. Based on analyzing common problems of engineering and interpreting Industrial Engineering (IE, a gener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part of whose character is management, some courses of IE are regarded as public elective courses for engineering majors. The courses are “Safety Engineering”, “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 “Quality Engineering”, “and Fundament of Management”, “Production Planning and Control, Project Management”. The courses’ fitness, content, teaching method and examining method are also discussed.

Key words common problems of engineering; IE; elective course

0 引言

大工程觀模式和CDIO模式是美國典型的高等工程教育模式,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是中國教育部2010年6月提出的高等工程教育改革項目。大工程觀注重學生工程實踐培養,充分發揮學生個性;注重工程與自然、社會的關系。①CDIO是構思、設計、實施和運行的英文單詞縮寫,其注重大工程觀的理念、綜合素質的培養、產業的密切聯系。②

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注重高校與企業聯合培養、注重學生工程實踐與創新能力培養、注重按通用標準和產業需求培養學生,注重人文社科素質培養。③在大工程觀、CDIO工程教育和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等工程教育理念引導下,以及學生個性化發展要求的背景下,許多高校開設公共選修課供學生選修。高校往往沒有科學規劃公共選修課程設置,也沒有科學指導學生選課,結果是學校隨機設置課程和學生隨意選課。④

本文分析工程共性問題,基于具有管理屬性的通用工程技術――工業工程,提出面向工程類專業的工業工程與管理類公選課。

1 工程活動的共性問題

產品、工程項目的Conceive(構思)、Design(設計)、Implement(實施)和(Operate)運行過程中需要解決以下一些工程共性問題。

安全問題。產品(設施)日常使用、產品生產制造(設施建造)過程中的安全問題。

人與機器(物品)、物理環境的關系問題。人在使用各種物品(產品、工具、生產設備、設施、軟件)中的交互問題,人的物理作業環境問題,人的作業工效問題。

產品生產(設施建造)的組織實施問題。產品的生產、實施建造過程中需要對生產數量、進度進行安排,涉及對原料、零部件、設備、人員等資源的計劃調度、控制。

產品生產(設施建造、軟件開發)的質量問題。任何產品、設施、軟件、工程活動等都需要在設計、制造(建造)、安裝、售后工程服務中去保證其質量。

工程的經濟問題。從經濟效益角度對產品、工程項目和工程技術方案進行評價,以便對產品、工程項目、工程技術方案進行優化或選優。

工程活動的一般管理問題。工程活動需要管理,工程技術人員往往從事工程管理工作,工程技術人員往往也是被管理的對象。

2 兼具管理屬性的通用工程技術――工業工程

根據美國工業工程師協會的權威定義,工業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IE)是對人、物、設備、能源和信息組成的集成系統進行設計、改善和實施的通用性工程技術。⑤

在美國等經濟發達國家,工業工程是與機械工程等幾大工程學科并列的工程學科,其注重人的因素,強調以人為中心;是技術與管理的交叉學科,具有工程屬性和管理特征。⑥

現代工業工程的主要方法論和技術體系主要概括為三大類:⑦第一類為設計改善類,包括工作研究、現代制造系統、設施規劃和人因工程;第二類為控制管理類,包括生產計劃與控制、質量管理、安全工程與安全生產、項目管理;第三類為分析評價類,主要是工程經濟分析。

3 面向大工程觀和工程共性問題的公共選修課程

針對大工程觀和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要求,基于工程共性問題和通用工程技術――工業工程與管理,我們選取部分工業工程與管理的專業課程為工程類專業公共選修課程。

3.1 安全工程學

“安全工程學”適用于所有工程類專業學生。講授事故的因果理論,危險源的辨識、控制和評價技術,機械類設備、電氣、危險化學品的危險源及其傷害事故與安全技術,安全心理學的基本理論,安全管理學的基本理論與方法。課程旨在為學生提供安全工程學的理論與方法,使其具備從事產品安全性設計、包裝、使用、生產制造或建造的基本能力與素質。

3.2 人―機―環境系統工程

“人―機―環境系統工程”適用于所有工程類專業。該課程講授人機交互界面設計(硬件、軟件的顯示裝置、控制裝置設計)、物理環境(照明、色彩、聲音、振動、微氣候、空氣)對人的作業的影響與改善,作業場所與設施布局設計,人操作機器時的體力與腦力勞動規律,職業病預防等等。課程旨在使學生能綜合利用人機工程學的理論與方法,具備設計安全、健康、舒適、高效的產品,以及保證人能安全、健康、舒適、高效地從事產品生產制造(或建造)的基本能力與素質。

3.3 管理學基礎

“管理學基礎”適用于所有工程類專業。課程講授管理的含義,計劃、決策、組織、領導、控制等管理職能,以及人力資源管理、溝通、戰略管理、技術創新管理等與工程活動密切的管理專題。課程旨在為學生提供管理學的基本理論與方法,使其具備從事工程技術活動決策、計劃、組織、領導、控制,以及與他人溝通交流合作的基本能力與素質。

3.4 工程經濟學

“工程經濟學”適用于所有工程類專業。課程講授工程經濟學的含義、資金的時間價值、工程投資方案的經濟評價方法、工程技術方案的經濟效益比較、設備壽命和更新的經濟效益分析、技術創新的經濟分析、公共工程項目的經濟評價、工程經濟的不確定性和風險分析、價值工程等。課程旨在為學生提供工程經濟的基本理論與方法,使其具備評價和比選工程活動、工程項目、工程技術方案的經濟效益的基本能力和素質。

3.5 質量工程學

“質量管理學”適用于所有工程類專業。該課程講授質量的含義、設計質量方法(正交試驗設計、質量功能展開、質量穩健設計)、制造的統計質量控制理論與方法、六西格瑪質量管理、質量檢驗與抽樣技術、ISO9000族與質量體系、質量的經濟性分析、可靠性工程、全面質量管理。課程旨在為學生提供質量管理的技術方法,使其具備保證產品(設施)研發設計、產品生產制造(設施建造)、軟件開發設計的質量的基本能力與素質。

3.6 生產計劃與控制

生產類型按照工藝特性分為離散型生產(離散裝配)、連續型生產(流程式生產)、項目型生產(固定式建造),“生產計劃與控制”適用于離散型和連續型生產的工程類專業。該課程講授產能規劃、產品需求管理、生產計劃大綱、主生產計劃、物料需求計劃、能力需求計劃、制造資源計劃、企業資源計劃、車間作業計劃與調度、庫存優化與控制。課程旨在為學生提供生產計劃體系及其控制的知識和方法,從而使其具備物料、設備等資源的計劃調度的基本能力和素質,也為學生從事相應行業的企業資源計劃系統開發奠定基礎。

3.7 項目管理

“項目管理”適用于項目型生產(建造)和以項目形式進行工程服務活動(軟件工程等)的工程類專業。該課程講授項目的含義、項目過程及其管理過程、項目目標與范圍管理、項目組織管理、項目采購管理、項目成本管理、項目時間管理、項目質量管理、項目風險管理、項目綜合管理。課程旨在為學生提供現代項目管理的原理、方法和工具,從而使其具備從事項目管理的基本能力和素質。

4 工業工程與管理類公共選修課的教學手段

在任課教師選拔方面,教師需要有比較豐富的工程實踐經驗和案例教學經驗。

在課程教學中,利用工程問題引導理論,將工程實際項目、工程案例有機融于理論知識分析中;鼓勵師生互動式講授,鼓勵學生之間相互討論,按照“學然后知不足,知不足而奮發”的規律去激勵學生奮發和探索的精神;教師應該及時總結歸納提煉授課內容以幫助學生消化所學知識。教師在授課中應該按照“知識廣而不過深”的原則教學,重在開拓學生視野和拓展知識面,處理好課堂講授與課外、工作自學的關系。

課程考核方面,采用期末考核與平時考核相結合的方式,推薦采用小型課程設計的形式實施期末考核,盡量不要采用“背書”式的閉卷試題考試和“抄書”式的開卷試題考試。

5 結束語

高校應該對人才培養中的知識、能力、素質要求進行分析,有針對性地科學規劃公共選修課程,并對授課、課程考核進行適度的規范管理,以提高公共選修課程的教學效果。

基金項目:廣東省高等教育教改項目“基于CDIO的‘三位一體’工業工程專業實驗改革研究”(GDJG20141218)成果

注釋

① 趙婷婷,買楠楠.基于大工程觀的美國高等教育課程設置特點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4.25(6).

② 王剛.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解讀與思考[J].中國高教研究,2009(5):86-87.

③ 張安富,劉興風.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2010(4):56-59.

④⑤余瓊.普通高校公共選修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2005(6):134-136.

第7篇

[關鍵詞]:房地產,高等教育,工程管理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and trends globalization,there is an increasing needs for the highly educated personnel in China's real estate industry. Based on a historical review of real estate education in china,this paper provides you with a general picture of real estate education within the frame of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programs.In conjunction with the experiences in offering real estate couse in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programs.at tsinghua university,the author indicates that real estate and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re the two specialization with very different foundations,and the national codes of subject installment control policy are the key issues restricting the proper development of real estate education in china.In view of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real estate education in china,we should pay a great attention for the differents of real estate and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For the mutual recognition of accredited programs with overseas professional bodies in real estate and construction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it would be relatively easy to sign the agreement, but how to educate chinese students with international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s would be the key of this mutual recognition.

Key words:Real estate High Education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一、房地產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

房地產業是從事房地產開發、投資、經營、管理與服務的行業。具體包括:房地產開發與經營業(各類房地產開發、土地開發、房地產投資經營等活動)、房地產管理業(住宅物業管理、土地批租經營管理和其它房屋的管理活動)、房地產經紀與業(房地產與經紀人服務、居間買賣、租賃服務、房地產交易保證服務、房地產估價等)。日益發展壯大的房地產金融保險業雖然不包括在房地產業中,但其在人才需求上也與房地產人才需求有著密切的關系。

中國房地產業從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興起,經過近20年的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全國城鎮人均住房建筑面積2000年末已經達到20,5平方米(戶均住宅建筑面積64平方米),農村達到27平方米。據有關部門預測,2010年中國城市化水平將達到45%左右,城鎮人口達到6.3億人,比2000年凈增1.7億人。如果到2010年人均住房建筑面積按25平方米計算,將需要新建城鎮住宅建筑面積56.1億平方米,平均每年約5.6億平方米。如果再計入非居住建筑的建筑面積,未來10年中國胸地產市場發展潛力巨大。2000年,城鎮住宅與房地產業增加值約5400億元,占GDP的比重已經達到了6%左右,在國民經濟、尤其是國民經濟增長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到2001年末,中國共有房地產開發企業2.7萬個,從業人員100多萬人,房地產估價和土地估價機構8000余家,從業人員約15萬人(其中取得房地產估價師、土地估價師執業資格的人數30000人),房地產經紀機構約2.7萬個,從業人員30多萬人:物業管理企業2.5萬個,從業人員260多萬人。此外,如果加上在政府從事房地產行政管理工作、房地產教育研究機構、房地產信息服務與咨詢機構、房地產投資顧問與策劃機構的就業人數,中國房地產行業的就業總人數預計超過550萬人。

房地產業作為一個新興行業,其從業人員基本上都是來自城市規劃、建筑學、土木工程、建設管理、投資與金融等相關專業,真正受過系統的房地產專業教育的人才只占很小的比例。上海市教育考試院提供的消息表明,目前上海包括信息產業、金融保險和房地產在內的一類專業,最受考生青睞;《深圳晚報》在未來人才市場上最走俏的將是金融、保險,高級管理、物業管理等13類經濟專業人才。清華大學房地產研究所對北京市有關高校房地產專業畢業生的調查顯示,30.77%的同學認為就業前景非常樂觀、畢業生供不應求,69.23%的同學認為就業前景一般、但是可以找到合理的工作,沒有同學認為就業形勢不好。

二、中國高校房地產專業教育發展的歷史回顧

1、房地產經營管理專業教育的變革

1989年,經過國家教委批準,中國高等學校開始設置房地產經營管理專業,到1998年教育部頒布新的專業目錄為止,全國設置房地產經營與管理專業的高等學校達到了114所。1998年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對原有專業講行了調整,專業種數由504種減少至249種,將房地產經營管理專業調整到工商管理類的工商管理專業。各高校按照教育部的要求,于1999年開始對房地產經營管理專業的歸屬進行了調整,部分高校將該專業并入工程管理專業,也有部分高校并人了工商管理專業。

建設部作為中國建筑業與房地產業的行政主管部門,于1994年成立了“全國高等學校建筑與房地產管理學科專業指導委員會”。該委員會在1998年過渡到“全國高等學校工程管理專業指導委員會”的過程中,繼承了原對房地產專業教育指導的職責,并將“房地產經營管理”作為工程管理專業的一個方向延續至今。將“房地產經營管理”并人工商管理專業的院校,目前尚沒有納入“全國高等學校工程管理專業指導委員會”指導的范圍。另外,目前中國專科教育的專業目錄中,目前仍然保留有房地產經營管理專業和物業管理專業。

2、中國高校與房地產相關的本科教育

到2000年底,全國共有77所高校開設有管理學學科門類下的工程管理專業。此外,還有一些本科生專業與房地產教育相關。

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共有以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南京大學等在內的32所高校開設了地理學學科門類下的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該專業開設的主要課程:地質學、自然地理學、經濟地理學、國土規劃、地圖學、遙感應用、管理科學、環境科學、土地評價與土地管理、水資源計算與管理、生態環境規劃、環境化學、地理信息系統、城市總體規劃、區域規劃等。該專業的培養目標是:能在科研機構、高等學校、企事業單位和行政管理部門從事科研、教學、資源開發利用與規劃、管理等工作。

城市規劃:共有以同濟大學、清華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天津大學、東南大學、重慶大學等為代表的43所高校開設了屬于建筑學門類的城市規劃專業。開設的主要課程包括:城市規劃原理、城市規劃設計、城市設計、城市規劃理論與城市發展史、城市道路與交通、城市生態與環境保護、城市地理學、城市經濟學、區域規劃、城市規劃行政法規與城市規劃管理。該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在城市規劃設計、城市規劃管理、決策咨詢、房地產開發等部門從事規劃設計與管理,開展城市遏路交通規劃、城市市政工程規劃、園林游憩系統規劃,并能參與城市社會與經濟發展規劃、區域規劃、城市開發、房地產籌劃以及相關政策法規研究等方面工作。

土地資源管理:以中國人民大學、同濟大學、浙江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等為行表的34所高校(以農業類院校為主)開設了公共管理學科門類下的土地資源管理專業。開設的主要課程包括:土地資源學、土地規劃學、土地管理學、土地經濟學、地籍管理學、測量學、土地信息系統。該專業的培養目標是:能在國土、城建、農業、房地產以及相關領域從事土地調查、土地利用規劃、地籍管理及土地管理政策法規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三、工程管理專業房地產類課程的設置與教學內容

第8篇

關鍵詞 工程管理專業 財經類院校 高峰體驗課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Study on Capstone Course for Construct project

management: A Case of the Financial Colleges

HUANG Dongbing, WEI Fang, ZHU Panpan

(Gui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Guiyang, Guizhou 550004)Abstract At present, Chinese universities offering construct project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have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To do own characteristics, the finance colleges which offer construct project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should play their advantages of economic management courses. With the feature localization of construct project management in the financial colleges, seven capabilities of engineering personnel will be subdivided, combined with American psychologist Maslow's "capstone experience" theory. Taking the Gui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as the example,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are settled corresponding with seven capabilities, which for the purpose of constructing the capstone course of construct project management and laying a solid foundation for student's professional learning.

Key words construct project management; financial colleges; capstone courses0 前言

目前,全國開設工程管理專業的院校有300余所,基本可劃分為四種類型:工程技術類院校管理類院校、專門領域工程技術類院校、財經類院校。各類大學各具特點和優勢。貴州財經大學確定了工程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是:“情懷高遠、求真務實的管理工程師”。工程管理專業高峰體驗課建設是實現這一培養目標的重要環節。

1 高峰體驗課程在工程管理專業教育中應用的作用

1.1 工程管理專業高峰體驗課程有利于整合學生職業技能

高峰體驗課程本身是一種綜合課程,本質特性在于整合。在《重建本科生教育:美國研究型大學發展藍圖》研究報告中,有部分文字如此表述高峰體驗課程:“這一課程應該是早期基于問題的學習的頂點,對整個專業學習起拓展、深化和整合作用。”“對于直接就業的畢業生,這一課程應該提供許多職業必需的分析、團隊組建、問題解決的經驗”。

1.2 工程管理專業高峰體驗課程陶冶學生的職業情感

工程管理專業教育是與經濟發展緊密結合的教育類型,這決定了其課程的實用性、經濟性、靈活性等特點。高峰體驗課程以“人本主義”心理學為基礎,最終把課程目標落實在知識整合與實踐能力培養上,使課程本身兼顧了工程管理專業學生內心成長與職業技能的提高,有利于工程管理專業學生在特定職業范疇內培養職業情感。使學生將較強的社會責任,積極創新的精神內化為做人的品行操守,并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較好的知識結構,優良的實踐能力,扎根于貴州及西部建設,傳承“情懷高遠,求真務實”的傳統。

2 工程管理專業高峰體驗課程的實施方案

工程管理專業教育以培養面向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第一線職業崗位,具有一定理論知識和較強實踐能力的應用型、技能型專門人才為目的。因此,圍繞學生實踐能力培養而展開的一系列教學活動在現代工程管理專業教學實施中就具有主導性的核心價值和地位。在工程管理專業職業教育實踐教學中設計高峰體驗課程,是從工程管理專業教育的培養目標出發,充分發揮該課程從職業整體的角度塑造工程管理專業學生的職業觀、從行業高度整合各崗位的職業技能、從職業社會定位的角度陶冶高職學生的職業情感的三重整合與提升作用,建立有效的以實踐能力培養為核心、充分體現工程管理專業教育辦學理念的實踐主導型教學課程體系。

2.1 “寬口徑、厚基礎”的人才培養思路

根據財經類院校培養人才的特色要求,財經類院校工程管理專業的能力培養必須按照“寬口徑、厚基礎”的人才培養思路,著力培養掌握經濟學、管理學、法學等基本理論,能運用現代技術和手段在工程建設領域從事項目決策和全過程管理的復合型高、中級管理人才。同時結合與工程相關的執業資格考試的有關內容和能力測試的分析,以及該行業對專業要求的廣泛調研,結合特色專業培養的思路,將財經類院校工程管理專業能力的架構細分為七個模塊。

在此七個模塊的基礎上,對每個能力進一步分解,將能力要求具體化,使得能力培養具備可行性,從而為培養方案的設計及課程設置奠定基礎。其次,根據能力架構體系,制定培養方案,設置支撐課程,實現能力的培養。

2.2 “兩平臺、八模塊”的專業培養方案課程體系

在財經類院校工程管理專業建設的過程中,我們根據特色已經設計出專業培養方案的課程體系,主要由“兩平臺、八模塊”的框架組成。

“兩平臺”主要是指以理論教學和實驗(踐)教學為基礎,而專業能力的培養必須重視實驗(踐)教學環節的設置,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在課程教學中探索項目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并形成“認知與驗證”、“綜合與仿真”、“設計與創新”三個層次的構建。專業能力的培養主要體現在“八模塊”中的專業課、認知實踐課、專業課程實驗、專業實習、畢業實習五個模塊中。

2.3 工程管理專業高峰體驗課程的實施

工程管理專業高峰體驗課程是在工程管理本科階段的最后一個教學期開設的,是對工程管理專業七個能力的綜合運用和高峰體驗。通過對一個工程項目的全過程管理實踐,充分利用前面幾年所學的專業知識,通過講授、講座、參觀、個案研究、實踐鍛煉、團隊項目研究、書面交流、口頭交流、班級討論與匯報、個人研究項目和口頭匯報等形式,來達到對整個學科的理解和高峰體驗。最終目標在于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應用既有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維能力和表達問題能力;同時,在這一過程中還要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合作能力和與人溝通的技巧。

(1)項目團隊組建。學生根據項目的實際情況組建自己的項目團隊,并制定團隊章程,確定團隊組織形式,明確團隊每個成員在所屬團隊中的角色和責任。指導教師通過對每個成員進行學科背景、性格特點等方面的分析,結合團隊的章程和團隊的組織形式等綜合考評項目團隊組建的效果,給出相應的分數,同時對于不合理的結構給予指導調整。

(2)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學生根據給定的項目背景資料,進行實地的考察、調研并綜合分析,編制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報告。

(3)項目的設計方案比選。學生根據給定的項目背景資料以及已完成的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進行相應的設計方案的比選,完成相應的設計方案比選報告。

(4)項目概預算編制。學生根據給定的項目背景資料以及已完成的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和設計方案,進行項目的概預算書的編制。

(5)項目的招投標管理。學生根據給定的項目背景資料以及已完成的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和設計方案比選報告以及項目概預算等資料,進行相應的招投標管理工作,包括招投標機構的設立、招投標文件的編制、招標公告的、評標標準的制定、評標專家的選擇等內容。

(6)項目的施工管理。學生根據給定的項目背景資料以及已完成的各項資料,進行相應的施工現場管理工作,包括現場的進度管理、成本管理、質量管理和安全管理等內容。編制施工進度計劃、編制施工項目成本預算、質量控制措施和安全管理措施等報告。

(7)項目的竣工驗收階段。學生根據給定的項目背景資料以及已完成的各項報告等資料,進行相應的竣工驗收階段工作,包括項目的決算書、項目的審計報告等。

對于每一階段的完成情況,相應的指導教師會分別提供該項目的相對標準的可行性研究報告、設計方案、概預算書、招標文件和投標文件、項目決算書和項目審計報告,對比各項目組的實際完成情況評定相應分數,對其進行考核,并對各項目組的不足之處要求修改直至達到標準。

3 小結

知識的獲得過程不僅僅只由一種單純的學生接受性學習來完成,還需要學生的親自實踐,通過實踐內化知識,培養學生的興趣,發展學生的批判能力、創新能力,激發他們的自我成就感。工程管理專業高峰體驗課程整合有關知識和技能、激發學生的個人潛能和自我實現意識、升華學生的職業情感和態度,對財經類院校工程管理專業發揮其管理學、經濟學的學科優勢,培養學生職業能力和綜合職業素質方面具有巨大價值。

參考文獻

[1] 湯豐林.高峰體驗及其價值——馬斯洛思想研究之三[J].甘肅教育學院學報,1998.14(3):62-64.

[2] T.C.Wagenaar.The Capstone Course[J].Teaching Sociology,1993(3):209-214.

[3] R.J.Durel.The Capstone Course: A Rite of Passage[J].Teaching Sociology,1993(21):223-225.

[4] K.H Nisson,J.R. Fulton Tomas.The Capstone Experience Course in Agriculture Curriculum[EB/OL].[2006-01-08].http://agecon purdue edu/cab/research/articles/The Capstone Experience Course Pdf 2004/05/19.

[5] 博耶研究型大學本科生教育委員會.重建本科生教育:美國研究型大學發展藍圖[J].教育參考資料,2000(19).

[6] Tomas K.H. Nilsson, Joan R. Fulton. The Capstone Experience Course in Agricultural Curriculum [EB/OL]. http://agecon.purdue.edu/.

第9篇

一、索賠概念

工程索賠是在工程承包合同履行中,當事人一方由于另一方未履行合同所規定的義務或者出現了應當由合同對方承擔的風險而遭受損失時,向另一方提出賠償要求的行為。索賠是工程承包中經常發生的正常現象。由于施工現場條件、氣候條件的變化,施工進度、物價的變化,以及合同條款、規范、標準文件和施工圖紙的變更、差異、延誤等因素的影響,使得工程承包中不可避免地出現索賠。

二、索賠類型

根據索賠事件的性質,工程索賠可分為工期延誤索賠、工程變更索賠、合同被迫終止索賠、工程加速索賠、意外風險和不可預見因素索賠和其他索賠。

(一)工期延誤索賠

工期延誤的索賠通常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要求延長工期;二是要求償付由于非承包商原因導致工程延期而造成的損失,一般這兩方面的索賠報告要求分別編制,因為工期和費用索賠并不一定同時成立。

屬于客觀原因造成的延期、屬于業主也無法預見到的情況,如特殊反常天氣,達到合同殊反常天氣的約定條件,承包商可能得到延長工期,但得不到費用補償。凡屬于業主方面的原因造成拖延工期,不僅應給承包商延長工期,還應給予費用補償

(二)工程變更索賠

在工地施工過程中,由于工地上不可預見的情況、環境的改變或為了節約成本等,在監理工程師認為必要時,可以對工程或其任何部分的外形、質量或數量做出變更。任何此類變更,承包商均不應以任何方式使合同作廢或無效,但如果監理工程師確定的工程變更單價或價格不合理或缺乏說服承包商的依據,則承包商有權就此向業主進行索賠。

(三)合同被迫終止索賠

由于業主或承包商違約以及不可抗力事件等原因造成合同非正常終止,無責任的受害方因其蒙受經濟損失而向對方提出索賠。

由不可抗力造成的導致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失、費用增加等后果造成的如下費用可向業主索賠:永久工程,包括已運至施工場地的材料和工程設備的損害;承包商在停工期間應監理人要求照管工程和清理、修復工程的費用;合同解除后,承包商已經訂貨的材料、設備由承包商負責退貨或解除訂貨合同,不能退還的貨款和因退貨、解除訂貨合同發生的費用。

(四)工程加速索賠

一項工程可能遇到各種意外的情況或由于工程變更而必須延長工期。但由于業主的原因堅持不給延期,迫使承包商采取趕工措施來完成工程,從而導致工程成本增加,即為加速施工費用的索賠。在如何確定加速施工所發生的費用,合同雙方可能差距很大,因為影響附加費用款額的因素很多。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建議在合同中予以“獎金”約定的辦法,鼓勵合同當事一方克服困難,加速施工。

(五)意外風險和不可預見因素索賠

在工程實施過程中,因人力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特殊風險以及一個有經驗的承包人通常不能合理預見的不利施工條件或外界障礙,如地下水、地質斷層、溶洞、地下障礙物等引起的索賠。

三、索賠處理的原則

索賠必須以合同為依據。由于合同文件的內容相當廣泛,包括合同協議、圖紙、合同條件、工程量清單以及許多來往函件和變更通知,有時會形成自相矛盾,或作不同解釋,導致合同糾紛。根據我國有關規定,合同文件能互相解釋、互為說明,除合同另有約定外,其組成和解釋順序如下:本合同協議書;中標通知書;投標書及其附件;本合同專用條款;本合同通用條款;標準、規范及有關技術文件;圖紙;工程量清單;工程報價單或預算書。

四、索賠管理

工程索賠的管理,應重點做好事前控制和事中的管理。

(一)事前控制的目的是進行工程風險預測,并采取相應的防范措施和對策,盡量減少或控制由于自己的原因而對建設工程合同的另一方或第三方所造成的權利的侵害和造成損失后果的程度。

1、熟悉和理解設計文件、設計要求、招標文件,分析合同價款構成因素,明確工程費用中最容易突破的潛在的部分和環節,從而明確項目投資控制的重點。

2、較為詳盡的收集整理和系統的分析建設工程項目的各類信息,包括建設地或建設國的政治、法律、社會、經濟、人文、地理、氣候、地質、水文及特有的文化氛圍,建立風險識別與評價模型,預測工程風險及可能發生索賠的誘因,制定相應的防范對策,從根本上減少或控制對合同另一方及第三方帶來的其合法權利侵害。

3、分析建設工程項目合同及其組成文件,減少和杜絕違約事件的產生。

(二)事中管理是一項具體細致、持續性的工作,而索賠的成立與否,大都與此相關。1、詳細記錄施工現場的各種情況,及時提出施工過程中的各類問題及需要合同第三方配合的要求,不造成違約和對方索賠的條件。

2、加強各類工程建設人員的風險意識的培訓與教育,使風險管理貫穿經營管理與工程索賠管理以及施工管理之中。

相關文章
相關期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一级视频免费 | 国产一级毛片电影 | 免费影院理论电影 | 久久中文字幕网 | 精品免费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第一页在线播放 | 99精品国产免费久久国语 | 黄色短视频在线播放 | 国产在线观看中文字幕 | 成人羞羞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 就爱啪啪网 | www.激情| 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电影 | 精品无人区一区二区三 | 一级一毛片a级毛片 | 97视频免费观看 | 亚洲国产精品婷婷久久 | 日本欧美小视频 | 国产成人精品曰本亚洲77美色 | 热和尚三区四区 | 久草综合在线视频 | 日韩每日更新 | 高清视频免费看 | 婷婷电影网 | 婷婷色六月 | 中国一级免费毛片 | 玖玖国产精品视频 | 国产在线观看99 | 久久国产精品免费看 | 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久久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 国产一级毛片a午夜一级毛片 | 久久精品免视看国产成人2021 | 2020久久精品亚洲热综合 | 精品四虎免费观看国产高清午夜 | 久久免费公开视频 | 99热播在线观看 | 久久香蕉国产视频 | 丁香花在线影院在线播放 | 成年人黄色小视频 | 日韩区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