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激情开心网,五月天激情社区,国产a级域名,婷婷激情综合,深爱五月激情网,第四色网址

對小學英語教學的認識優選九篇

時間:2023-09-28 09:21:12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對小學英語教學的認識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第1篇

教材是英語教師教學最重要的一個依據,那么在教學中,教師應當怎樣運用教材?這對小學英語教學而言,是一個具有永恒的思考價值的問題。從過去的“教教材”,到今天的“用教材”,都是對這一問題的宏觀回答。說其是宏觀回答,主要因為這一描述基本上還是理念性的,用一線教師的話說叫“缺乏操作性”,因為“用教材”本身就是一個宏大的概念。怎樣才叫用教材,值得思考。筆者以為,“用教材”理念下的具體策略很多,但萬變不離其宗,教師“用教材”最大的體現就是在教材與學生之間搭建認知橋梁。

一、教材與學生的距離例析

小學英語教材是由對小學英語有較深研究的專家學者及優秀教師編寫而成的,由于種種客觀條件的限制,教師不可能做到放之四海而皆準。這就造成了教材與學生實際之間存在較大距離的現象。這種距離應當成為我們教學中認真分析的內容,甚至要將其當成教學的起始步驟。

例如在小學《英語》(鳳凰譯林版)4A Unit 7中有一個Sing a song的教學內容,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都感覺這首歌曲容易教,但卻沒有思考其中的原因。其實我們稍一分析就會發現,這首歌曲與學生的距離是比較近的,而且體現出的與中文詩類似的押韻,也讓學生讀唱起來容易上口。分析得出這一結論之后,我們就可以確定這樣一些教學步驟:如 Show the picture about the song;Listen to the song;Sing the song;Act out the song;Make a new song等。通過這些步驟使其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變得更近。同樣在5B教材的Unit 3中有“At a Music lesson”的教學內容,其中的music room,dance等并不是每個學生都熟悉。教師可以在教室內模擬一個music room,并讓學過舞蹈的學生進行相應的角色扮演,這樣就拉近了教材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反之,如果生澀地搬教材,教學效果是不會好的。

二、教材與學生的銜接策略

認清了教材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之后,另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浮現出來了,那就是教材與學生之間如何銜接的問題。在筆者看來,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就是尋找教材與學生的交集。而尋找交集的過程就是研究教材與學生的過程,于是我們的闡述也就從教材與學生兩個方面進行。

以5B教材Unit 3中的E版塊Look and read的教學為例,本節教學的主要內容是in / on / under / near / behind等介詞的運用,其載體是借助一只老鼠與課桌、書包、貓的關系等來完成句子的學習。如果我們直接教授這一內容,可能也感覺不到太大的困難,尤其是在教師講學生聽的情形下,由于各個句子結構的相似性,因此學生可以在重復中獲得對各個介詞的感性認識。如果教師從另一個角度來考慮,即假如不是單純的教師講學生聽,而是嘗試讓學生結合具體的情境(如位置關系等)去思考這些介詞的運用,那么學生會想到什么呢?他們會主動想到利用一只老鼠與其他因素的關系來構思嗎?答案是顯而易見的。于是筆者在教學中根據教材的教學主旨,在實際教學中讓學生根據身邊如教室內的物品關系去構思物體的位置關系,然后引入介詞的學習。這樣就既保證了教材意圖得到實現,同時又適合了學生的需要。

也許有人會問,難道教材上設計的老鼠這個情境不好嗎?我們講授教學的效果不是挺好的嗎?對這個問題的回答,筆者的調查結果是,如果按照課本上講,學生不超過一個月,記憶就會淡化;而如果讓學生自己去創設情境,則記憶可保持兩個月以上。

三、基于學生認知規律的教材運用

我們已經認同了一個觀點,那就是“教教材”與“用教材”是考驗小學英語教師教學智慧的重要載體。那么,這個智慧體現在哪里呢?也許有人認為體現在具體的教學策略上,而我更認為應當體現在對學生認知規律的把握上。小學生學習英語有哪些基本的認知規律呢?經過梳理,我們總結出以下幾點。

一是學生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尤其是中低年級的學生。這就要求教師在英語教學中要把英語知識糅合到形象的素材中,這樣學生才能在對具體的思維對象進行加工的過程中獲得相應的英語知識。有的教師做出了這樣的研究,即在整個小學階段都有與水果有關的話題,于是在低、中、高年級采用了不同的教學策略,低年級時讓學生做游戲,中年級時讓學生合作討論,高年級時讓學生嘗試寫作。

二是小學生喜歡想象。在英語課堂上,學生發揮想象時教師不要打斷他們,而是巧妙地利用他們的想象來為英語學習服務。比如5B Unit 3的綜合版塊中有一首英文兒歌,就可以以兒歌為載體,讓學生唱出自己喜歡的兒歌,從而開拓學生的英語知識面。

第2篇

關鍵詞:低年級英語;文本教學;再認識;英語學習興趣

中圖分類號:G42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4)05-071-2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教育部,2012)主張學生在情境中接觸,體驗和理解真實語言,并在此基礎上學習和運用語言。本人有幸參加了蘇州市姑蘇區低年級AB板塊教學的研討活動,執教老師在主線引入、文本學習、學習資源、綜合實踐、板書設計等方面給予了我很多的新認識和新探索。

一、主線引入趣味化

一般來說,文學作品常有一條紅線貫穿全篇。一堂組織有效的英語課,同樣離不開一條精心設計的“教學主線”。可以說,成功的課堂教學有了清晰的主線,就有了“主心骨”,就能夠牽一發而動全身。我們可以根據這些材料有目的地設計任務,并串接任務,從而達到課堂結構的完整和步驟的連貫。

[案例1] 《牛津小學英語》(譯林版)2A Unit7 “Here you are”

一位授課老師把這節課設計成Game, Story, Action, Surprise四個部分(見圖1)。導入新課時,教師通過Game部分活躍了上課的氣氛,鞏固了舊知。(見圖2)隨后,教師進入了Story部分,主要是進行故事的學習。(見圖3)。Action部分主要是學習進行語言操練和展示(見圖4)。Surprise部分在學生給自己評價完后給出學生驚喜的內容(見圖5)。根據低年級學生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他們對surprise十分感興趣,很樂于跟著老師設計的主線完成一個個任務,所以課堂很熱鬧,學生參與度很高。

〖JZ〗〖XCSL5.TIF〗

課堂教學主線可以是一個整體情景,串聯整個教學過程,也可以是不同教學環節多個情景的有機組合,呈現內在的邏輯性,它能使一堂課顯得條理清晰、環環相扣,還能夠引導學生感知、體驗、實踐和探究教學內容,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實際運用語言能力的提升。

二、文本學習細致化

1.結合文本的聽力活動要注重細節的處理。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版)》指出,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目標是使學生形成初步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并初步形成用英語與他人交流的能力(教育部,2012)。Rivers(1981)指出,日常生活中聽的技能比其他的單項語言技能使用得更多。例如,低年級的英語課堂,教師就要指導學生有目的地去聽。例如授課老師在執教《牛津小學英語》(譯林版)2A Unit7 “Here you are”時,對話如下:

T: Can you guess what Wang Bing would like?

S1: A pie.

S2: A cake.

T: Please listen carefully and find out what Wang Bing would like.

2.結合文本滲透文化知識和情感教育。

2011版《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將英語課程的性質界定為工具性和人文性,強調語言學習不僅是培養學生交流、溝通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加強學生人格品質和道德情操的修養(林立,2012)。小學英語教材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教育內容,如愛護環境、健康飲食、關愛家人、交通規則,教師需要將情感教育貫穿在語言學習中,發展學生語言能力的同時也教會他們如何做人。例如授課老師在執教《牛津小學英語》(譯林版)2A Unit7 “Here you are”時,教師引導學生思考Wang Bing 是一個有禮貌的孩子嗎?請找出Wang Bing有禮貌的句子。學生就紛紛告訴老師Wang Bing使用了“please”和 “thank you” 。 教材中的情感教育無處不在,教師需要認真挖掘教材中的情感教育因素,通過滲透、融合的方法,將情感教育融于知識學習中。

3.結合文本鍛煉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語言學習分為語言呈現階段、語言操練階段、語言運用階段和語言擴展階段。為了幫助學生感知、建構新知識,教師通常會組織學生小組活動,操練句型,以此復習鞏固相關的詞匯句型。在語言運用階段,教師為了讓學生能在新的情境中理解語言知識,教師會組織學生小組活動,圍繞某一話題,在模擬交際中理解詞匯和句型在文本中的含義。最后,教師為了檢測學生掌握語言知識的程度,教師通常會采用小組活動,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組織小組學習活動,引導學生進行擴張性學習。例如授課老師在執教《牛津小學英語》(譯林版)2A Unit7 “Here you are”時,先指導學生兩人一組,表演課文中的售貨員和王兵,達到復習鞏固的作用。然后要求學生合作學習,四人一組,大膽想象媽媽要買什么,有感情地去表演,此活動幫助學生在新的情境中理解語言知識。在進行小組活動學習時,教師注重給出明確的任務,每次進行活動時,她都會給出學生一個tips,幫助學生明確自己的任務。

三、實踐活動生活化

有效的教學活動需要的教學情境應是寓生活于教學情境中,生活情境即在生活教育理論和現代教育思想的指導下,將課堂與社會生活、學習生活相聯系,用生活化的方式而創設的的情境。生活情境能激發學生作為生活主體參與學習的強烈愿望,同時能將教學目的和要求轉化為學生的內在需要,使課堂教學過程成為學生積極參與、樂于參與的生活過程(周育芬,2008)。

例如授課老師在執教《牛津小學英語》(譯林版)2A Unit7 “Here you are”時,老師為每位學生準備了一張shopping list,一個購物袋和幾家配有售貨員的小店。首先學生在shopping list上勾選出自己要買的東西,提醒學生“Please wait in a queue”。于是學生井然有序地開始了開心的購物。學生買好了一件東西,高興地又去另一家小店排隊買東西,回到座位后還高興地與周圍的同學交流自己買到的東西。教師創設開放的自主學習環境,讓學生在真實的語言環境中激活自己生活經歷和經驗,學生便有話可說了,樂于去說了。

四、學習資源豐富化

1.利用視頻資源,學習知識。

“教師應根據學生的發展情況,整體規劃各個階段的教學任務,有效整合課程資源,優化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教育部,2012)。例如授課老師在教《牛津小學英語》(譯林版)1A Unit8“What can you do?”時,老師在上課開始就引出了熊貓這一主要人物,熊貓先說了“I can sing.”和“I can dance.”學習了sing和dance后,學生已有些疲倦,這時教師播放了一段熊貓又是跑又是跳的視頻,熊貓還在視頻里說“I can run.”和“I can jump”,由視頻引出了新單詞run和jump的學習。這樣的形式連聽課老師都被吸引了,更何況小朋友們,他們的注意力再次高度集中,投入下一段學習。課堂教學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其中學習資源不容忽視,教師要充分利用各種學習資源,從而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

2.改編歌曲、歌謠,鞏固知識。

歌曲具有獨特的文化內涵和藝術魅力,豐富的內容,和諧的旋律,聽起來悅耳,唱起來使人振奮。課前一唱,活躍氣氛,課中一唱,調節情緒,鞏固記憶。例如授課老師在教授《牛津小學英語》(譯林版)1A Unit8“What can you do?”時,教師將英語兒歌“Hocky pocky”旋律配上了自己改編過的歌詞:oh~ What can you do?I can sing, sing sing. What can you do? I can dance, dance, dance. I can sing and dance.她帶著學生演唱,由于歌詞簡單易懂,旋律優美簡明,再配上動作,學生一下子就記住了,接下來的jump, run,教師請孩子們自己表演出歌曲,就這樣他們輕松松松地鞏固了所學的四個動作單詞。〖HJ5.3p〗

3.利用網絡資源,擴展知識。

網絡提供了大量與學生直接相關的輔助學習資源,網絡資源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背景知識,加大課堂容量,優化教學內容,突出重點和難點,同時還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例如授課老師在教授《牛津小學英語》(譯林版)1A Unit8 “What can you do?”時,她選擇了巧虎里面的一段視頻,視頻的內容是:Qiaohu: I can swim. I can jump. Qiqi: I can sing and hop. Panda: I can sing, dance, run and jump.通過這一段視頻,教師學生看視頻,勾選出小動物能做的事情(見下表)。教師引導學生反饋填寫的內容,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說出了:Qiiaohu can sing and dance. Qiqi can run and jump. Panda can run, jump, sing and dance. 由于這個網絡資源應用得當,不僅擴展了學生的英語知識,如學會了用第三人稱表達能做的事情,用and 連接兩個動詞,以及hop跳swim游泳這個生詞,而且學生還學會了如何在聽的過程中記錄內容這一學習策略。〖KH3D〗

〖HT6〗〖BG(!XD〗

〖BHDFG22,FK6ZQ12,K44。5,KF〗

〖〗sing〖〗dance〖〗run〖〗jump〖〗swim〖〗hop〖BHDG2*4〗

Qiaohu〖〗〖〗〖〗〖〗√〖〗√〖〗〖BH〗

Qiqi〖〗√〖〗〖〗〖〗〖〗〖〗√〖BH〗

Panda〖〗√〖〗√〖〗√〖〗√〖〗〖〗〖BHDFG3,WKW〗〖BG)W〗

教學工作本身具有復雜性,因而需要教師不斷地學習、思考和總結。教師要經常審查學生在日常活動中以及在實現教學目標過程中能夠從中獲益的各種課程資源,包括知識與技能、生活經驗與教學經驗、教與學的方式和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各種課程素材,利用好這些資源,更好地為學生的英語學習服務。

五、板書設計主題化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好的板書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英語教師的藝術創造。在低年級英語課堂里,個性化的板書作為評價學生的方法之一,深受學生喜愛。在本次蘇州市姑蘇區低年級AB板塊教學的研討活動中,授課老師都不約而同地利用板書,結合所教內容的主題,給予了學生創造性的評價方式和激勵方式。第一位老師教授的主題是food,她在黑板上貼了6個餐盤,哪組表現好就摘黑板上的一種食物貼在這一小組的餐盤內;第二位授課老師上課時就引出主人公小熊貓,她在黑板上設計了小熊貓爬竹子的評價方式,4小組都擁有一個小熊貓,哪組表現好,哪組的小熊貓就能上一層竹子。教授低年級的英語老師可以多多嘗試這樣的評價方式,它不僅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激發了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同時又很好的控制了課堂的紀律,及時給學生的表現作出了客觀評價。

第3篇

新課改教學模式下更加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說明教師的責任由以前的“教”轉變為“教學生學”。作為英文教師,我們應該努力去改變學生的一些不良學習習慣,引導學生能夠獨立自主地學習。為學生積極營造出濃厚的自主學習的學習氛圍,激發他們的濃厚的學習興趣,喚起他們的主體意識,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上學習的主體。

新編寫的英語教材中有很多非常好的聽說讀寫方面學習訓練內容,通過教材中的這些內容,我們可以先培養英語語感,培養興趣等。現將我個人這些年的教學感受及反思寫出來,與各位進行交流分享。

一、課前3分鐘~10分鐘用英文與學生自由對話,有助于師生之間互相溝通,增強師生情感,不斷提升學生的聽說能力

在每堂課開課之前,我經常會安排學生進行兩個環節的練習,訓練學生的英語聽說及閱讀能力。首先,課前3分鐘~5分鐘自由對話。讓學生自由發言,其中有唱英文歌曲、講英文故事、英語名著翻譯片斷、身邊發生的小故事等。通過這個環節可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真正感受到學有所用的興奮之情。其次,課前3分鐘~5分鐘復習上節課學習內容并導入新課。我會就上節課所學習的內容采取師生問答、分組問答等等形式進行復習,并順其自然地把新課程教學內容導出,使學生有學習內容的銜接感,并不斷培養學生“溫故知新”的學習習慣,順利地完成每一個學習目標。在實踐教學中,注重學習、復習、再復習,對英語課進行復習時要做到有系統、有針對性。

二、課堂上盡可能采用英語教學,加強學生語感方面的培養,有意識地創設學習情景,注重學生各方面的評價,鼓勵他們去大膽對話

我在日常授課時盡可能采用英語,對于我接手的新生,我會從最初簡單的短語、句子、日常英語開始,讓他們盡可能聽懂我在說什么,以后由淺入深,使學生逐漸地適應我的英語教學,讓學生產生學習英語的濃厚興趣。日常注重學生英文語感的培養,加強閱讀的訓練,教材中的生詞、句型與整篇文章都是非常好的閱讀材料。加強閱讀情景的創設,朗讀時標出句子的重音,將朗讀的不同情感融入到不同的英文課文中。同樣,重音的游離,不同的語調,都體現了說話者心理活動狀態。通過培養訓練,學生在朗讀課文中就能夠掌握如何正確使用語音、語調與朗讀的重、弱讀,也會提高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作用我們不能忽視,要將學生們的參與度與教學評價得失作為衡量課堂教學是否成功的標桿。因此,學生們經過階段性學習之后,讓他們自己進行總結歸納,英語老師要多多激勵表揚,非常熱情去支持幫助他們,并及時準確地處理獲得的相關信息,鞏固課堂教學成果。若時間還充裕,教師還可以在學生容易出錯的一些問題上,比如謂語動詞的變化,英語習慣性的表達,人稱在特定情形下的變化等等,進行總結歸納,讓他們有所收獲。 所以,我們老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也要特別注意對學生有效的評價。評價可以使學生有個清晰的自我認識,樹立他們學習的自信心,可有助于及時自我反省,正確調整自己的學習狀態。評價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可以采用小測驗,師生問答、口頭表達自己的學習表現,書面寫出自己的心理及想法等等。此外,我們要特別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使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步適應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三、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和直觀教具,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英語聽說氛圍

幻燈片、照片、實物、圖畫等是我們日常進行英語教學時經常用到的直觀教具。此外,我們還要積極發動學生和我們老師一起制作教具。比如在學習英文26個字母時,可以發動他們自己做一些字母卡片,可以讓他們用這些小卡片做一些相關的游戲等,對他們的英語聽說方面進行訓練。此外,對于日常的一些對話、單詞都可以做成一些簡單的教具、道具,方便同學們進行學習、鞏固。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多媒體的充分利用,可以使教學活動更加生動形象,并能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及趣味性。比如,在教The weather Forecast一課時,我準備了一段央視的天氣預報錄像在課堂上播放。同學生們聽著這動聽的音樂,以及天氣預報變化的屏幕及富有磁性的男中音,都非常高興,并紛紛參與討論,爭先恐后地說出自己了解的天氣預報方面的知識。同學們在歡愉輕松的課堂上進行學習,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效率,也達到了非常好的教學效果。

第4篇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已經深入人心。對中學英語課進行改革性的小組合作教學正是這種背景下的一種嘗試,它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觀察社會、聯系社會、分析并解決問題等綜合能力。本文,教者將結合自己的實踐對中學英語小組合作教學談以下幾點認識。

一、小組合作教學的內涵及類型

小組合作教學即將學生按照學習能力水平搭配成如4人或6人一組的學習小組,每個小組一般由學習能力水平較好的學生、中等學生、學習困難生組成,對學生進行異質性分組。小組合作教學是基于集力動力學和教育學、心理學理論的一種教學方法。目的旨在解決學生單獨學習無法解決的認知領域的問題并得到情感和技能的發展。通過小組成員的合作,共同利用各成員擁有的不同文化資源,相互支持,共同學習。在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有自己的主動權,自主安排學習活動,有展現自己才能的機會,促進學生個人素養的全面發展。

幾種小組合作教學一般有以下類型:

1、同桌合作式, 即同桌兩人為一個合作小組,適合做pair work。傳統的課桌椅擺放在pair work中可以發揮其積極作用。

2、四人合作式,即前后兩排學生為一個合作小組,適合做group discussion。

3、多人合作式,即按"異質"分為一組的5-6人圍圈而坐,適合完成team work,interview或tasks.

4、合作競賽式,適合做class competition或 debate.

5、雞尾酒會式,課桌椅擺放在教室的邊上,學生們坐在中間,也可以站起,適合隨機談話。

總之,教師可以針對不同的合作任務對小組合作的方式作適當的調整,只要是適合學生合作學習的方法,教師都可以嘗試。

二、小組合作教學在中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1、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與方法

傳統的中學英語課堂上只有學習能力和水平比較好的學生才是課堂上的主角,而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要改變學習困難生"事不關己"的意識,使他們也認識到自己的一舉一動影響到小組的利益,讓他們形成"榮辱與共"的合作意識,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與方法。

小組合作教學的成效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學內容的組織,什么樣的內容有合作學習的必要和價值,什么樣的內容能激發學生極大的興趣,能引起學生積極地合作學習,因此要選擇有探討價值的內容,精心設計課堂的討論與合作活動。為了使小組合作學習能夠順利開展,教師要善于選擇難易適中的內容,尋找疑點,找到問題的切口。同時要留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使學生帶著經過熟讀精思、品味感悟形成的獨到見解參與到合作學習中來。這樣更能激發學生參與合作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課堂教學氣氛更加熱烈、融洽、民主、和諧。

例如:在學了The Olympic Games后,讓學生對Why is to hold the Olympic Games a rich prize for a country ? What can the Olympic Games bring to a country? 進行討論,更進一步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印象。然后教師針對申奧的話題提出:"Do you think it was necessary for Beijing to have bid for the 2008 Olympics? Why ? What did we do then?"從而讓學生聯系生活,認識到祖國的日益強大與自己所負的責任。如果這個問題讓一個學生獨立思考,雖然一個學生同樣會有幾種想法,但是思維卻沒有這樣寬廣。教師要在學生參與小組討論的時候,深入小組揣摩學生的認知心理,體察學生的學習困難,教給學生合作學習的技巧,要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參與、探究與體驗。通過小組合作教學,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 他們通過聽、學、看、做、說和討論,共同學習,相互幫助,增強學生學習的責任感、主動性,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能力和積極的個性心理品質。

2、合作學習教學法在具體課型中的運用

高中英語教材每單元包括對話、閱讀、寫作、語法四種課型。本人常常結合具體教學內容,在具體課型里恰當運用合作學習教學方法。

(1)在對話課中運用小組合作教學

例如在對話課要求學生掌握以下表達自己意見和觀點的句型:

1.I believe…/I think…

2.I agree…

3.I don't think so

4.I guess…

5.I can believe

那么在教學時,首先老師介紹了新課的學習目標,引入了新句型,接著學生被分成兩人一組操練新句型。操練之前老師提供了兩個語言情景:

Situation I:I had my hair cut yesterday.What do you think of my new hairstyle?

Situation II:How do you like the movie you saw last night? 圍繞這兩個情景,運用老師介紹的新句型。兩人小組開始共同完成任務。任務結束時,學生們四人一組討論"jobs"話題,小組成員各抒己見,用所學句型表達自己對"jobs"的態度,最后老師將本課的交際項目句型寫在紙條上,發給第一排學生,然后老師收回紙條,前排學生負責"傳話"給下一個。"傳話"既快又準確的一列將獲勝。在這種輕松愉快的合作交流中,對話課的教學效果很好。

(2)在閱讀課中運用小組合作教學

關于閱讀課的合作學習,老師通常設置以下活動任務,讓學生分組完成。

1、收集與課文有關的背景材料;

2、分析課文結構:

3、解釋課文中的詞匯用法和語法規則;

4、完成課文練習。

在課堂上,小組成員們彼此討論幾分鐘后,選派一個代表來陳述他們學習任務的完成情況,別的組員可以補充。最后老師總結并點評。

(3)在寫作課中運用小組合作教學

在寫作課中運用小組長合作教學,為了確保每個小組成員參與合作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老師事先將任務分割成片段狀的學習材料。小組成員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可以與別的小組擁有相同學習材料的同學組成專家小組,對手中的材料進行討論,彼此交流意見。在完成專家小組的討論之后,專家小組的成員各自返回所屬小組就他們討論的論題教給他們的小組同伴,這時被分割的學習材料重新組織起來,小組同伴們共同協商,他們共同評價所組成的作文是否在內容上切合主題,行文是否流暢,文中是否存在一些語法錯誤等。最后將整篇作文連同小組成員各自的初稿一起交給老師批改。

第5篇

關鍵詞:語言教學;任務教學法;寫作

1 引言

隨著經濟全球化及社會信息技術的日益發展,社會對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為苛刻的要求,如何培養適合社會需求的高素質專業技術人才,給高校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目前,很多高校普遍將培養各個領域的實用型人才作為培養目標,實踐教學、產學研相結合成了高校教師必須研究的課題。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作為高校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英語教學更加注重學生聽、說、讀、寫等綜合技能的培養。作為語言交際的重要手段,英語寫作已成為高校英語教學大綱中至關重要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在高校英語教學中,寫作卻是學生相對薄弱的一項,不管是教學方法還是教學效果,都有待進一步研究和改善。傳統的寫作教學重視學生的詞匯量、單詞拼寫、語法訓練、句子結構等,因此,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積極性不強,如何改善寫作教學成了困惑外語教師的一個難題。

任務教學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or task-based approach)是興起于20世紀80年代的一種外語教學方法,其核心是讓學習者通過“做中學”來實現語言習得的一種教學模式。一些學者比如Tyler和Nunan在對任務教學法的研究中提出了一些實用的模式,但著名學者Jane Willis提出的任務教學模式更具實際操作的價值。在這一教學模式中,Willis將任務的執行過程劃分為任務前、任務中和任務后三個階段,這和英語寫作的“三步曲”――構思、草稿和修改不謀而合,因此可見,任務教學法適用于英語寫作教學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2 任務教學法

2.1任務教學法的理論基礎

Vygotsky的心理語言學理論認為語言學習和認知發展是一個不斷與他人交際的社會化過程(Foley,1991),這為任務教學法提供了一定的理論基礎。在任務語言教學中,傳統的以教師中心的教學模式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語言交際環境,從而使學生實現在使用語言和開展有意義的語言活動中習得語言。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將“學習是學習者主動建構內部心理結構的過程”作為基本思想,學習者如何以原有的經驗、心理結構和信念為基礎來建構知識是建構主義者關心的重點,學習的主動性、社會性和情境性被提到了一個至高的地位。“認知――建構主義”的外語學習觀認為:人的認知與經驗是共同發展的,知識是經驗的重組與重新構建,是一種連續不斷的心理建構過程。“以形式為中心”、“以任務為中心”、“以學習者為中心”是任務教學的核心,為學習者提供了寶貴的體驗知識、運用知識的機會。

2.2任務教學法的優勢

2.2.1 它是一種新的語言學習觀和教學觀。

任務教學法打破了教師“一言堂”的局面,更加強調實踐教學,注重語言的實用性。替代了成果教學法、寫長法等傳統的英語寫作教學方法,教師的任務不再是決定學生學什么,而是給學生提供語言學習的條件和環境。任務教學中,學生不再是被動地參與課堂,而是積極主動地推進課堂活動,參與課堂活動。教師只是課堂的參與者、觀摩者,和學生一樣可以自由思考、自由提問,協助并促使學生提高語言應用水平和駕馭課堂的能力。

2.2.2 任務教學拉近了課堂和生活的距離。

在任務型教學活動中,課堂和生活緊密聯系,生活實例為任務型課堂提供了鮮活的實例,更能提高學生語言學習的興趣。任務型課堂將生活實例和語言學習的課堂有機地結合在了一起,語言學習成了人際交往的過程。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復雜多樣的課堂話語,更加貼近生活實際,更能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在過去的課堂中,生活和課堂脫離,導致出現“啞巴英語”、“應試學習”的局面。

2.2.3 任務型語言教學強調“做中學”。

實踐教學強調“教、學、做一體化”,任務型語言教學注重培養學生在實踐任務中學習知識和運用知識的能力。通過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在課堂中實現真實的生活場景,讓學生在實踐、體驗、參與、合作、交流等方式中達到語言學習的目標。這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本,以應用為動力的教學特點。在任務型教學中,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更加有利于開展變化多樣、豐富多次啊的課堂活動,對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和意識的培養。任務型語言教學實現了傳統教學的長處和現代教學優點的有機結合。

3 任務教學法與英語寫作教學

在英語的各項技能中,寫作被認為是至關重要的一項。很多外語教學者嘗試將任務教學法運用到英語寫作教學中,本文任意選取某高校74名非英語專業的本科學生組成實驗班和控制班開展實證研究,每班各37人,男女比例相當。通過實驗前的測試和數據分析,得知這兩個班學生的英語水平和寫作水平相當。在英語寫作課堂上,對實驗班學生采取任務教學法,而在控制班仍采取傳統的過程教學法。經過一個學期的實驗,對任務前、任務中和任務后的控制班和實驗班的多次寫作測試成績進行比較分析,發現Willis的任務教學模式能夠有效地解決學生寫作中遇到的問題,改善英語寫作課堂教學效果,顯著提高學生英語寫作水平。

3.1學生的寫作興趣大大增強

經過一個學期的任務語言教學,學生的學生興趣大大增強,學習積極性大大提高。在任務教學實驗中,學生能夠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每一小組都不甘示弱,努力尋找相關素材使自己的作品出類拔萃。任務教學采取了讓學生編輯報紙、詩歌散文評論、訪談、寓言故事等多種形式,對于學生的作品采取班級傳閱、生生互改的形式,對于同學之間的互相欣賞、肯定及相互團結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并能有效激勵他們不斷努力。

3.2學生的寫作水平大大提高

在傳統的英語寫作中,教師和學生過于注重詞匯拼寫的準確性、語言使用的正確性,而忽視了作品內容的豐富性、創造性。歷年來的英語寫作偏重“三段式”、“十二句式”議論文,類似于“八股文”,因此,造成了部分學生英語寫作形式死板、觀點陳舊、內容枯燥單一等問題。而在任務型語言教學中,學生通過積極收集資料、相互學習、集思廣益及相互溝通,有效地實現了信息的輸入,開闊了思路,提高了寫作內容的豐富度、復雜度及流利度。此外,通過班級傳閱、生生互評、師生互評等形式,大大減少了語法和表達錯誤,極好的提高了寫作表達的準確度。

3.3任務教學法存在實行的弊端

在英語寫作教學中,任務教學法具有其獨特的優勢。但是,在教學實踐中,筆者也發現了一些問題。第一,在課堂討論、集思廣益環節,很多學生缺乏主動使用目的語的意識,不由自主的使用母語進行交流,導致任務教學法不能很好地在語言教學中發揮作用。第二,在小組活動中,由于學生性格及語言水平的差異,學生在小組活動中的參與程度不一樣,個別學生甚至消極逃避或者根本不參與,這就不能很好地保證提高每一位學生的語言寫作能力。第三,由于任務型語言教學的主體是學生,學生受語言水平的限制,在某些表達中仍然會存在表達不當、語法錯誤、結構層次混亂的現象。第四,受傳統教學觀念的沖擊,并且任務型語言教學往往耗時過長,所以教師只有提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才能有效控制任務教學的開展。第五,任務型寫作教學仍處于探究階段,缺乏相應的教學大綱和寫作教材,任務教學的方式差異性較大,如何靈活考核此類教學,對高校教育亦是一種挑戰。

4 結語

通過教學實踐,筆者認為在寫作教學中采取任務教學法是行之有效的。同時,在傳統教學模式中,由教師充當課堂的“傳道授業者”、“演講者”的格局被打破。在任務型寫作教學模式中,學習者除了意識到自己的文章有讀者,還要充當其他同學文章的讀者和評論者,這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了學生自主創作的興趣。通過任務型語言教學的實施,大部分學生都能很快適應,思維變得開闊,并能發表出自己獨到的見解,豐富了寫作內容。課堂氣氛也明顯變得活躍,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的自主合作意識顯著增強,寫作水平實現了質的飛躍。

同時,這一教學模式有效帶動學生進行發散思維、創造性思維,提高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及批判式閱讀的積極性。這和提倡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的高校教育理念相吻合,任務型寫作教學中的任務設計和實施又體現了因材施教的教學思想。因此,將任務教學法靈活運動到高校英語寫作教學中,將有效提高學生的英語寫作水平,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并對高素質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做出重大貢獻。

參考文獻:

[1]Foley, J. A psycholinguistic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approaches

to language teaching [ J]. Applied Linguistics, 1991,(12): 62-75.

[2]W illis,J.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 M]. Harlow:

Longman. 1996.

[3] 孫驪,英語寫作[ 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

[4] 桂詩春,寧春巖.語言學方法論[ 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7.

[5]李森,改進英語寫作教學的重要舉措:過程教學法[J].外語界,2000(1).

[6] 蔡蘭珍,“任務教學法”在大學英語寫作中的應用.外語界[J],2001(4).

[7],張慧芬.寫作教學中的“成果教學法”、“過程教學法”和“內容教學法”淺析[J],1996(3).

第6篇

關鍵詞: 任務型教學模式 英語教學 素材

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的講授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的。課堂教學中,可以采用任務型教學模式來嘗試解決學生在英語學習中遇到的具體問題,培養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在任務型的教學情境中,教師是教學情境的領導者,其要由知識的傳遞者、灌輸者轉變為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幫助者、促進者,徹底摒棄以教師為中心、強調知識傳授、把學生當做知識灌輸對象的傳統教學模式。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行,英語教學的內容更具有時效性,更新穎。由于因特網的普及與應用,無論多么新穎的題材,都可以找到海量的素材,因此,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過程中,不僅要能找到相關內容的材料,讓教學過程與時代相連變得生動有趣,同時要能對所找的素材有所取舍,并在一節課中充分有效地使用。

一、備課過程中對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素材的篩選

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自己首先要對教學內容有全面的了解。設計的任務要與時俱進,不僅要貼合教學內容,而且要與時代接軌。在此基礎上,通過各種手段,如教參、網絡等,尋找與之有關的素材。無論這些材料是否要在教學中使用,教師都要對其有所了解。這是對素材進行篩選的重要前提與要求。

新課程理念指出:課堂教學是師生共同建構的過程,強調在合作互助中學習,特別關注學生的主體要求,尊重學生的原有知識和經驗,順應學生的自我發展,鼓勵學生的個性,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自我探究的學習能力。因此,在對材料進行選擇時,要充分考慮到教材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知識水平,選擇那些能巧妙地把有關素材與教學的內容相結合、學生的原有知識相結合的材料。既要使學生覺得他們對相關內容不陌生,又要高于學生的知識水平,使他們產生探究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簡而言之,教師所選的素材要源于教材,高于教材,但不能脫離教材。同一主題滿足上述要求的材料會有很多,這就要求教師學會取舍。課堂的時間十分寶貴,同樣的材料哪怕再好,也只能取其一,絕不能簡單地把收集到的資料在課堂教學中堆積、呈現給學生。這樣的課堂教學看似很熱鬧,學生會看到很多新奇的事物,表面上看學生的興趣很濃厚,但實際上,這樣教學容易脫離教材,學生缺乏獨立思考的過程,無法得出自己的結論,也就無法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二、教學過程中對素材的充分使用

教師在呈現素材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思考,運用所學的知識,而不是把知識簡單地擺在學生面前就可以了。Learn by doing得到的知識遠比learn by memory來得深刻。

筆者曾經聽過一節以任務型教學模式展開的課堂教學。教師準備得非常仔細,通過各種途徑找了許多不同的、生動的圖畫。記得她最后兩個任務是這么設計的,看錄像,然后要求學生說出錄像中提到的各種物品。學生說了一些,再看一遍后,教師把錄像中所提到的物品以圖片的形式展現,同時教學生朗讀、學習涉及物品的單詞。教師在之后的任務中,又呈現給學生另一些物品,要求學生完成一個task。要求是,如果你在一個荒島上,你會選擇攜帶哪些物品,只能選三樣,給出理由。

課堂的時間是很寶貴的,教師的時間也是很寶貴的。既然教師花了時間找了資料,那么在課堂上就應該能充分地挖掘素材,充分地利用這些來之不易的素材。要始終牢記,是課需要素材,而不是素材需要課。教師需要素材幫助實現某一個教學目標,而不是簡單地對素材進行羅列與堆砌。

最后這兩個任務,可以看出教師在設計這節課時花了很多的時間。在任務設計上有前后的聯系,但沒有充分地使用所找的材料。學生對在上一個任務中接觸到的一些單詞,經過朗讀后,有了初步的認識和了解,那么在接下來的任務中,就可以就地取材地對這些單詞進行運用。而后的任務完全不需要再去找一些別的單詞,所需要的單詞完全可以從之前一環節選取或部分選取。而教師在教學中沒有注意到教學環節的連貫性,使得學生疲于奔命,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重新打鼓另開張的行為,使得學生放棄了之前所學,投入到下一環節中。那么,之前的那個環節就白費了,課堂上寶貴的時間白費了,學生的精力白費了,教師的講授白費了,而教師之前找素材的時間也白費了。

三、素材選擇的思考

在英語課堂上,教師從海量的資料中選擇適用的素材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素材要為教學目標服務,素材要為所設計任務服務。教學是教師引導學生學習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始終應該是教學的第一目標。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應該是先熟悉教材,根據教材內容來設定該節課的相關的任務,設計好教學的各個環節。然后在教學過程中,查看需要什么素材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學習。而不是本末倒置,先看自己的資料庫中有什么相關的材料,然后圍繞自己的素材準備這節課。教師會使用各種素材服務教學,讓自己的教學過程更流暢,各個環節的銜接更自然,課堂更生動有趣。素材的添加不能喧賓奪主,而要恰到好處。

2.要充分利用好素材。設計一節有效的英語課和設計一節活潑有趣的英語課并不沖突。好的素材得來不易,在教學的過程中更應該充分發揮其作用,而不只是亮個相,走過場。因此,在找到教學所需要的素材后,要充分挖掘這些素材。例如一張好的圖片,可以讓學生先看一看,再說一說,最后在教師的指導下寫一寫,這樣充分使用素材,既鞏固了學生學習的知識,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3.做好素材的篩選。在確定好教學環節后,教師心里對所需要的素材有個初步印象。接下來在海量的信息中要篩選出所需要的材料,在這個過程中要有所取舍。例如有些視頻資料內容很切題,畫面很生動,但是是中文的,那么在可以替代的情況下就應該果斷舍棄。一節課40分鐘,每分鐘都很珍貴,要盡可能讓學生多接觸英語。

第7篇

關鍵詞:小學生;認知風格;英語教學

引言

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相結合,是教師與學生雙邊活動的總稱。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方法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方式。反之,學生的認知風格和學習方式也影響教師的教學方法。因此,教師在時機教學中不但要重視教學方法的研究,還要注意對學生學習特點、認知風格的研究。

一、認知風格

認知風格,亦稱認知模式或認知方式,是用來描寫一個人觀察、感知、組織、分析、回憶其經驗或信息時所表現出來的特殊方式。具有不同認知風格的學習者往往具有不同的興趣、個性、情感、動機等,這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他們對待不同類型的學習任務和材料的態度以及在課堂活動中的行為和與教師的關系。

二、認知風格的類型

1場依存―場獨立型。在認知風格的所有緯度中,此類型研究最早、最為廣泛。“場”本是物理學中的概念,而這里的“場”則泛指某種特定的環境,其對學習者的感知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場依存性與場獨立性這兩種認知風格,與學習有密切關系。一般說來,場依存性者對人文學科和社會學科更感興趣;而場獨立性者在數學與自然科學方面更擅長。所以,在學習中,凡是與學生的認知風格相符合的學科,成績一般會好些。

2整體型―系列型策略。采取整體性策略的學生在從事學習任務時,往往傾向于對整個問題將涉及到的各個子問題的層次結構以及自己將采取的方式進行預測,做到未雨綢繆。他們往往從自己最感興趣的地方著手,并且對趣聞軼事特別關注。所以,他們采取的方法有點類似于小說家或新聞記者常用的方式,而不是科學家們常用的方式。采取系列性策略的學生,一般把重點放在解決一系列子問題上,十分注重其邏輯順序。由于他們通常都按順序一步一步前進,所以,只是在學習過程快結束時,才對所學的內容形成一種比較完整的看法。

3求同型―求異型思維。求異思維都是用各種沒有固定答案的測驗來測量的。從信息加工模式的角度來看,求異思維是一種搜尋策略,這種策略的注意面較廣,并可以把已有的各種圖式聯結起來。對有關圖式的廣泛搜尋,既包括語義方面的,也包括事例方面的。這種搜尋很可能是松散的、緩慢的、廣泛的,而且不只局限于信息貯存的某一方面。而求同思維則趨向于只注意某些方面,并很快地就局限在某一特定領域之內。所以,以信息加工模式看來,求異思維與求同思維是學生使用貯存信息的兩種不同的方式。

4.沖動型―反省型思維。沖動型思維的學生往往以很快的速度形成自己的看法,在回答問題時很快就作出反應;反省型思維的學生則不急于回答,他們在作出回答之前,傾向于先評估各種可替代的答案,然后給予較有把握的答案。沖動型學生一直有一種迅速確認相同圖案的欲望,他們急忙作出選擇,犯的錯誤多些;反省型學生則采取小心謹慎的態度,作出的選擇的比較精確,但速度要慢些。有的心理學家認為,沖動與反省的區別,表明了學生信息加工策略方面的重要差異。

5.內傾型―外傾型。榮格根據長期的臨床經驗,認為存在著兩種不同的心理類型,內傾的或外傾的,人們是用這兩種相反的方式來看待世界的。外傾者的行為主要指向外部世界的各種事件,他們的思維是受尋找客觀事實支配的。與此相反,內傾者往往是根據個人的價值觀和標準來評判外部事件的。內傾者的思維是受個人對事物的理解和看法影響的,甚至為它們而困惑。

三、認知風格對小學英語教學的啟迪

(一)沖動型―反思型。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我們可以通過學生課堂上回答問題的頻率,速度以及做題的速度等來判斷學生是屬于沖動型還是反思型。雖然大多數學生安靜思考時的學習效果勝過沖動的時候,但是某些學生確實學的又快又準確,又善于決策。只要答案無誤,反應速度無可厚非。而且,一些思索型的學生可能在某一問題上左思右想,遲遲難以下結論。因此,沖動型又可分為一般情況(快而準確率不高)和快而準;同樣思索型也可分為一般情況(慢而準)和速度慢且準確率較低的情況。

針對上述四種不同情況教師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課堂上使用多種教學方法。針對一般情況的沖動型學生教師要啟發他們去思考,在這部分學生給出不準確答案時不能直接指出他們的錯誤,而應該啟發他們去思考為什么。讓他們在這個過程中去體會思索在回答問題中的重要性,慢慢培養他們的思索能力。最后做到又快有準。對于反思型的第一種情況即慢而準的學生,要鼓勵他們在保證準確率的前提下加快速度,因為在當前的教育體制下解決問題的速度慢必然會導致無法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相應的題目,這樣對這部分學生而言是很難拔尖的。相對而言最糟糕的應該就是最后一種類型:慢且準確率較低。對這部分學生既要鼓勵他們積極的思考,又要鼓勵他們加快自己的速度。在這一方面可以分析一下導致他們慢的原因是什么?如寫字慢而導致最后沒有辦法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相應的題目,針對這部分學生可以為他們提供一些速寫的練習等等。

(二)場依存―場獨立型。與沖動型和思索型想比較要判斷學生是屬于場依存還是場獨立顯得相對比較簡單。教師可以給出一幅整體和局部特征比較明顯的畫(如整體是一幅山水畫,局部有一個大大的酒杯,等等),問學生當他們第一眼看到那幅畫的時候看到了什么,若看到整體則屬于場依存相反則為場獨立。

針對場依存型的學生教師應該著重培養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且利用他們很好的整體概念。如果是需要鼓勵的學生就把諸如找文章大意這些處理全文的內容,結構的任務交給他們來滿足他們的成就感,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相反,若是對基礎比較好且教師期望較高的這部分學生而言,就應該把那種需要分析文章中某一個特殊的點(如語法結構,某一句話在文定的意思等)這類任務交給他們來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和分析的能力。

結語

鄧恩(Dunn)指出,學生的認知方式與教師的教學風格、學習環境中的其他因素相吻合是,學生的學習成績會更好。從這個意義上說學生可能需要根據任務的特征來改變自己的風格,然而世界不可能總適應他們,這就需要教師的引導。教師應當運用一段時間內所積累的多種數據資源來決定學生怎樣才能最有效的學習;教師還應當考慮何時依據風格來改變教學時適當的,以及考慮何時幫助學習者發展從事不同環境中的學習所需要的那些技能可能更適當。最后,為學習提供多種路徑的、在觀念上前后一致的課,似乎在很多理由上都是有意義的。

參考文獻:

第8篇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advanced modern medical education is to train professionals with sharp prospectives,scientific abilities and rich medical knowledge. English is an useful weapon to learn the experience and new things from other countries and so mastering English becomes one of the essential abilities as a qualified doctor.Meanwhile,As medicine is divided into many branches,specialized English is urgently needed to improve the language proficiency of the medical professionals. Highly specialized English can help to train the society-needed talents of high quality in medical field.

關鍵詞: 醫學英語;分專業細化;人才培養

Key words: medical English;highly specialized education;personnel training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0)08-0158-02

0引言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我國醫藥科技的迅猛發展以及對外交往和學術交流的不斷深入,社會對醫藥行業及科研人員的外語水平要求也日益提高。另一方面,我國高校英語教學改革穩步推進,成果頗豐,而醫學院校英語教學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也日益突出,反映在醫學專業英語教學上,問題主要表現為:專業英語教學要求落后于社會需求,教學內容專業性差,高度和深度不夠;分專業專用醫學英語教材幾為空白,以致授課效果不理想;課型設置不合理,師資培訓壓力較大。所以加強專業外語教學,使學生在具備了一定外語基礎之后,盡快向實際應用階段轉化,是大學外語教學的重要環節。醫學專業分科很細,面對一個個醫學分支,其專業涉獵面廣,知識更新快,從事該領域工作的醫務工作者專業外語的素養也就格外重要。術業有專攻,專業英語這門輔助工具也應適應要求,達到專攻,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積極探索醫學專業英語教學模式成為我國醫學英語教育工作者面臨的一項重要而艱巨的任務。

在整體英語水平較高的許多歐洲及亞洲國家和地區,ESP或雙語教學已成為大學英語教學的主流。早在上世紀末,瑞典就對醫學生物學研究生提出了高學術標準,并將語言學習規則融進專業知識學習進程中,極大提高了學生們在實際工作中的專業英語應用能力。近年來,國內一些外語學者和高校教師就專業英語教學陸續進行有益的研究和探索,如首都醫科大學、昆明醫學院提出以綜合應用能力培養為核心的英語教學模式的設想。經過大量的研究和探索,本課題小組推出了醫學英語專業細化教學:學生在經過相當長一段時間的基礎醫學英語教育后,轉向分科專業英語學習。在此背景下,根據各專業培養要求和學生實際水平開設專業英語課程、分階段實施教學,使教學細化成為可能,最終達到培養學生獨立閱讀醫學英文素材、快速閱覽專業期刊和掌握本學科國內外研究動態的能力,在有限的時間里幫助學生們綜合運用本學科的相關知識,培養有獨立思考及工作能力的高級專用人才的教學目標。

1分專業細化英語教學在醫學院校的應用

在專業英語教學強調培養學生應用能力的改革背景下,細化專業英語教學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隨著醫學英語課程的深入,最為廣泛的質疑是:我們所教授的醫學英語課程基礎醫學過多,偏重科普,專業分類不具體,真正的專科英語接觸少。有的學生反映學完醫學英語之后,連專業名稱也不會用英語表達,更不要說涉及深層次研究的專科內容了。我們廣大外語工作者、尤其是醫學專業英語教學一線的教師對此特別關注。縱觀我省醫學高校數年來使用的醫學英語教材,普遍存在教材老套,內容陳舊,專業針對性不強,教學籠統,泛泛空洞等問題。醫學專業的特殊性要求:專業分類明確,工作專業特點強、本領域知識更新快,這就更要求學生熟練掌握本專科的相關英語知識,達到輔助學習,研究的作用。由此可見,教學中一味地材,統一內容,偏重基礎和科普知識必然會導致學生即使學完醫學英語課程,所學內容對今后在工作崗位上的應用和再學習的幫助十分有限。國內很多醫學院校開始進行醫學英語專業分類教學的嘗試,但多以選修課形式進行,研究范圍較窄。本課題小組嘗試了在完成基礎階段英語教學后,開設醫學專業英語課程,目的是培養學生通過英語檢索和收集專業文獻資料,獲取專業信息,拓寬專業知識,提高從事學術交流的能力,為從事醫療保健服務和學習、研究活動打下良好的醫學英語基礎。醫學專業英語在大學三年級和研究生及博士階段隆重登場,深受學生青睞。根據各專業培養要求和學生實際水平開設專業英語課程。最終達到培養學生獨立閱讀醫學英文素材和快速閱覽專業期刊,掌握本學科國內外研究動態的能力。在有限的時間里幫助學生們綜合運用本學科的相關知識,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2分專業細化英語教學的實施特點

以“鞏固基礎、強化技能、多維一體、學以致用”為教學指導思想,以更新教學理念,注重師資培養為保障,多方位、一體化、分步驟地進行細化英語教學創新。

2.1 修訂教學大綱。對往屆或現屆學生、醫務工作者以及教師進行調查訪談,了解英語應用能力要求以及實際教學需求,修正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在新大綱中力求體現鞏固語言基礎、強化專業英語知識,重視交際能力、增強綜合素養、拓展科研和交流等應用能力的新理念。

2.2 優化課程設置。首先構建基于提高學生專業英語應用能力的主干課程模塊,將英語基礎的鞏固融入到專業英語教學中,教材選擇與教學計劃的實施對分類專業學習有所側重。對于英語水平一般的學生,應在“語言共核”教學方面適當地在教材學習同時補一些英語基礎知識和詞匯,以利教材的順利學習。形成有特色的應用型專業英語教學課程體系;以最新教學理念為指導,編寫專業醫學英語系列教材;正確處理教材針對性不強,內容陳舊,教材老套的問題。根據學生已具備的基礎英語水平,選擇英語文獻資料,范圍涵蓋專業學科,內容注重臨床實際,選材難易適度,編排循序漸,盡可能使用最新國外原版英文醫學教材,參考書和最新英文期刊,由各分支專業教師從網上摘錄最新醫學文獻,在英語教師的協助下改編,使之在難度,長度上適合學生的需要,輔之重點詞匯及難點注釋,涉及本領域新發展介紹。因特網這個高速信息網正向我們提供著無窮無盡的信息源。英語教師在專業醫學教師的幫助下,在教學和科研中接觸眾多的專業網站,在總結和篩選后,可將其中最具前沿性和代表性的在“相關資源”一欄中提供給學生。讓他們在課余時間自主選擇相關專業的興趣網站進行瀏覽,在增長專業醫學知識的同時,潛移默化地提高醫學英語閱讀水平。開發選修課程體系,滿足不同學生不同層面的學習需求,增設增強學生專業技能的國際會議學術交流英語、醫學專業英語口筆翻譯等課程。

2.3 改革教學方法。改變單一課堂教學模式,綜合采用任務型、交際型、合作式、討論式、導師模擬式多種教學方法;建設網絡、多媒體教學平臺,服務于教學、學生自主學習和師生互動交流等教學活動;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通過課外實踐活動鞏固課堂所學,提升專業英語綜合技能。

3分專業細化英語教學對應用型醫學人才的培養

分專業細化英語教學以實際應用為主,在醫學英語基礎知識前提下,掌握將要服務學科的具體內容與實際能力的培養。語言教學由易至難,由淺入深,由通到專,螺旋上升,循序漸進。使英語這門語言能夠真正起到輔助醫學人才與世界先進水平接軌的目的。大學英語學習應該有一個特定的方向和范圍,即與自己工作的領域有關的英語學習。這就是"特殊用途英語"(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簡稱ESP)教學。ESP的特點是把英語作為手段或工具來學習,以便進一步進行專業學習或有效地完成各項工作。ESP主要有職業英語、學術英語、教育英語和各行各業的科技英語。ESP目標明確,是針對性強、實用價值性高的教學途徑。就醫學專業而言,分支詳細,內容差距大,單一地籠統地采用統一課本,教授基礎醫學英語知識,將會偏離教學目的,達不到真正專業用途英語的作用。采用分專業英語細化的教學方法,是ESP教學的具體而有效地運用,融合多元智能理論、人本主義、二語習得理論、建構主義教學理論等現代教育教學理論,體現在注重學生需求,教學模式多元化,培養技能多元化等方面,具有前沿性、全面系統性、科學創新性及實用指導性,取得了學生的認可和高度的評價,促進了當今醫學專業英語教學的改革,為其他高校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論依據,為培養應用型醫學人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4結束語

科學的醫學英語課程及教學模式能有效地幫助學生全面提高利用英語攝取專業醫學知識的能力,為深化素質教育開拓廣闊的前景。隨著大學英語教學的方向從普通英語向專科英語調整,將來的英語教學是越來越多地與某一個方面的專業知識或某一個學科結合。本課題實踐了醫學英語分專業細化的教學模式,適應社會潮流,與世界接軌,與時懼進,達到了培養高素質專業人才的目的。

參考文獻:

第9篇

關鍵詞:校園文化;文化建設;醫學生;人文教育;實效性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05-0021-02

高校校園文化是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面,也是大學生人文教育的有效途徑。醫學生承載著“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重任,肩負著國家醫療衛生事業建設與發展的使命。如何提升醫學生的人文教育成效成為培養醫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課題,因此,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成為醫學生人文教育實效性的理論思考與實踐探索。

一、校園文化與人文教育的概述

1. 校園文化的內涵與結構

大學校園文化是指以大學校園的物質形態(校園環境、教學設備、設施等)為基礎的,以師生特有的思想觀念、心理素質、價值取向、思維方式等為核心的,以校園獨特的人際關系、生活方式、行為方式以及由師生參與創辦的報刊、社團、沙龍、講座及文化活動為表征的精神環境與文化氛圍。大學校園文化是一所高校治學理念、人文精神的高度凝練,是學校歷史和文化的積淀。校園文化從文化形態上來說,主要包括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物質文化是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的根基,是學校外部看得見、摸得著的硬件和軟件設施的概括。精神文化是校園文化中最核心的內容,是一所大學的價值體現和精神追求,是大學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沉積下來的精神成果和意識觀念。對大學的教學管理、科研管理、學生工作管理等管理制度,形成制度文化。行為文化是在校園物質文化、校園精神文化、校園制度文化的作用和熏陶下,內化為個人素質后在行為上表現出的一種文化形式。

2. 人文教育的內涵

人文教育是以一切具有人性陶冶意義的人類文化與閱歷經驗為教育內容,以知識傳授、環境熏陶、實踐體驗和自身修養等為途徑,達到提升人性、發展個性、塑造人格和培養人文精神為目的的教育理念與實踐,其終極目標在于培養出具有健全的精神、獨立的個性、完善的人格、強烈的責任感和富于創造力的新人,以發展學生正確認識和處理本我與自我關系、人己關系、物我關系的能力為目的,指導學生的行為朝著合人道、合規律、合人類共同利益的方向發展的教育。人文教育是以人文學科作為載體,以學生擁有崇高價值觀念和精神追求為目的的教育。

二、醫學院校教育的特點與人文教育的缺失

1. 醫學院校教育的特點

(1)學科專業性強,專業課程呈現多樣化。醫學教育相比其他專業有較強的專業性,因為它擔負著“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責任與使命,面對的是國家醫療衛生事業的建設與發展,需要專業知識扎實,臨床技術過硬的醫療衛生人才。一般來說,醫學院校學制比較長,從專科、本科、研究生,學制也從三年、四年、五年到七年、八年。根據醫學的科學規律,要不斷更新醫學理念和知識,醫學生學習的醫學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也應與時俱進,不斷填充,每名醫學生要學習多達幾十門基礎課與專業課,還要進行一年的臨床實習,專業課程呈現多樣化的特征。

(2)學科知識綜合性強,臨床實踐呈現社會性。醫學教育并不是單純的醫學知識,而是多學科交叉綜合的學科應用。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經濟、科技、文化多方面的發展對醫學的機遇與挑戰,要不斷完善醫學教育系統和醫學生的教育結構。醫學是研究人類健康與疾病的學科,它的服務對象是生活在社會中的人,因此,人類健康和疾病除了自身發展的生物學規律外,在相當程度上還受到社會諸多因素的影響,這就決定了醫學既有自然科學的屬性,又有社會科學的屬性。

2. 醫學生人文教育的缺失

一是醫學院校人文教育的方式缺少創新。傳統的人文教育是以教學的方式進行的,結構單一,人文教育的形式不夠豐富。醫學院校的人文教育應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設計人文教育的內容和方式,將基礎教育、臨床教育、專業教育有機結合,利用校園活動,新媒體等載體,讓學生多參與討論,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從而對學生進行正面引導。二是醫學院校人文課程設置存在問題。醫學院校的學制基本上是5年~8年,其中人文課程――醫學倫理學、醫學衛生法、醫學心理學、人格培養和溝通技巧、文明禮儀、法律知識等課程一般在大一、大二期間開設。進入專業課程學習階段,專業課的門數較多,課時安排不是很合理,教師講課的進度較快,將專業課的知識與人文教育的知識相融貫通得并不完善。三是醫學院校人文教育缺少連續性。醫學院校的人文教育缺少連續性,呈現出階段性的特征。集中的人文教育在大一與大二年級中展開,而人文教育應貫穿于醫學生大學教育的全過程。

三、校園文化建設與醫學生人文教育的關系

1. 校園文化建設對醫學生人文教育的影響

校園文化集中體現著全體成員的共同價值觀念,通過良好文化氛圍的創設,于潛移默化中美化人的心靈,完成對人的塑造,它像一條無形的紐帶,連結著全體成員,使個體有意無意地受到啟發和感染,進而形成一種自覺、內在的驅動力,促使大學生去遵循校園文化的價值規范。要通過校園文化建設進行人文教育,以“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方式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使人文教育更具實效性。

2. 醫學生人文教育對校園文化建設的作用

人文教育通過將無形的校園文化融入到有形的人文素質教育活動中,將學校的內在精神理念外化為各種可見的文化符號,從而對校園文化的培育和形成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不但與時展同步,而且吸收學校人文精神的精髓,將一代又一代所傳承下來的價值觀念和精神追求融入到校園文化建設當中,所以,醫學生人文教育是高校校園文化建設l展的重要媒介與手段。

四、校園文化建設對醫學生人文教育實效性的影響

1. 校園文化建設是醫學生人文教育的重要載體

校園文化即校園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的總稱,包含校園環境、校園精神、校園制度、校園文化活動等方面。校園文化的內容構成了醫學生人文教育的內容,而進行人文教育又是傳播校園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在高等醫學院校中,校園文化的作用尤為重要,是醫學生人文教育的內容和方法不斷發展的載體。同時,隨著社會文化的不斷進步,校園文化也在與時俱進,進而對醫學生的人文教育產生影響。比如,優秀校友展示板等人文景觀成為醫學校園人文教育的重要形式,規范的校園制度有促進醫學生養成良好的人文素質的作用,良好的校風、教風、學風是形成醫學生人文教育的有效手段,深入人心的校園文化活動對醫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2. 校園文化的教育功能是醫學生人文教育的重要手段

優秀的校園文化如同氧氣一般,滋養著學生的成長與成才。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校園文化,影響并教育了一代又一代醫學生致力于醫療衛生事業,并在這種精神影響和感召下,不斷學習、進取,成長為名醫、名師、名家。每一所醫學院校的歷史發展中都承載著教師和學生所沉淀的校園文化,所蘊含的校園文化展現出“大醫精誠”的人文精神,其中包含著醫學生的人文知識,也培養了醫學生的人文情懷,在培養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使命中,讓大學生們樹立崇高的職業理想,肩負光榮的使命,將醫者的理想信念內化為自身的行動力量。

參考文獻:

[1]張劍.大學校園文建設的內容探析[J].延安大學學報,2005(03).

[2]吳笑韜,廖云峰.試論醫學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基本要求[J].廣東醫學院學報,2010(01).

[3]丁越.論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D].吉林大學,2011.

[4]張萌.論人文教育的內涵、價值及特點[J].山西師大學報,2008(04).

[5]唐冬生,蔣泓.醫學學科的特征及與相近學科的比較分析[J].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報,2007(11).

[6]金文斌.校園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與功能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

相關文章
相關期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亚洲福利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综合激情九月婷婷 | 国产美女精品久久久久中文 | 久久看视频 | 不忠无删减版手机在线播放 | 91av国产精品 | 国产看片在线 | 国产青草 | 国产精品久久免费视频 | 噼里啪啦免费观看 | 五月天激情婷婷大综合 |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黑人 | 五月激情综合婷婷 | 免费一级毛片在级播放 | 国产日韩精品一区在线不卡 | 四虎影视永久在线 yin56xyz | 国产一级一片免费播放下载 | 国产真实伦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 五月天激情社区 | 97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 免费电影在线观看网站入口 | 韩国女大学生 | 欧美日韩高清在线观看 | 不良视频在线观看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电影 | 开心婷婷色 | 精品福利视频导航 | 五月激情综合婷婷 | 国产网站免费 | 五月天激情婷婷婷久久 | 国产精选一区 | 国产日韩欧美成人 | 人人干人人草 | 99视频在线观看高清 | 男人在线天堂 | 欧美成人性色xxxx视频 | 国产夜色 | 日韩免费视频 | 国产成人aa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99| 女人的影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