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激情开心网,五月天激情社区,国产a级域名,婷婷激情综合,深爱五月激情网,第四色网址

管理心理學情緒優選九篇

時間:2023-10-07 08:51:54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管理心理學情緒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管理心理學情緒

第1篇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大學生;情緒管理;策略

目前國內外關于積極心理學的研究,主要有三大研究內容:積極情緒和體驗、積極人格特質以及積極組織系統的研究。其中,積極情緒和體驗是積極心理學研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是心理學研究的核心內容。健康情緒作為人類情緒中很有適應意義的一類情緒,心理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激發人類生命活力,改變不合理認知,化消極情緒為積極情緒,調整心態,促進身心健康具有廣泛的功能與意義。當今高校大學生由于情緒管理問題而導致的身心受到傷害,成長成才中的阻礙等相關問題的不斷發生,是擺在當今高校如何有效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的關鍵問題。積極探索,深入研究解決高校大學生情緒管理問題的有效方法策略,充分發揮積極情緒管理在解決大學生情緒問題中的指導作用,不僅是適應當前高校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客觀要求,更是滿足提高大學身身心健康,促進大學生成長成才的現實需要。

一、發揮積極心理學功能作用,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隨著積極心理學的不斷興起,積極心理學的研究領域和研究視角不斷拓展延伸,積極心理學的研究重點也從以往對消極情緒、對人類的疾病和弱點的對比分析中轉向更加關注人的健康情緒體驗,關注人對社會的積極態度,關注人類的優秀品質培養與美好心靈的挖掘。

1.積極情緒作為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具體表現,在大學生成長成才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針對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以及由于缺乏情緒管理教育指導而導致大學生中出現的人格問題、道德問題、情感問題、生活問題、就業問題等嚴重影響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長成才現象的不斷頻發,積極開展以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大學生積極情緒管理的策略研究,可以進一步發揮積極心理學引領下的大學生情緒管理教育促進高校大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作用。通過探尋解決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新方法、新途徑,更好地發揮積極情緒管理在解決大學生情緒問題中的主導作用,科學利用積極情緒會匯聚的正能量效用,助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開展,更好地發揮大學生情緒管理教育的引領、指導、激勵和升華的心理功能作用,充分體現高校大學生情緒管理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2.積極心理學的研究的價值在于充分發揮積極心理學在促進大學生為引領,以大學生情緒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為依托,以積極情緒匯聚的正能量為載體,以有效發揮積極心理學重要的功能作用為目標,從積極心理學的角度審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積極心理學的價值取向賦予心理健康教育新內容和制高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應該是預防和矯正心理問題和關注發展和幸福并存,因此,必須把積極心理學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建立科學有效地心理健康模式,科學利用積極情緒會匯聚的正能量效用,助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開展,更好地實現高校大學生情緒管理教育的引領、指導、激勵和升華的心理功能作用,對于進一步提高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激發大學生學習潛能,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成長成才具有現實而深遠的意義。

二、明確目標任務,激發大學生學習潛能,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

積極心理學的取向賦予心理健康教育新內容和更高目標。從積極心理學的視角研究大學生情緒管理問題,其目的就是為心理健康教育注入積極因素。

1.發揮積極情緒管理匯聚正能量的積極作用,為心理健康教育注入積極心理學因素。積極心理學的價值取向賦予心理健康教育新內容和更高目標;積極情緒管理對于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提出了新要求。為高校有效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工作明確而目標任務。它以全新的視角改變了以往心理健康教育關注的重點,將關注心理問題消極方面產生的不良影響,轉向關心大學生優秀品質和美好心靈的塑造,關注大學生的積極認知加工、積極的情緒體驗和積極的社會行為,并將如何培養積極健康的快樂的人才作為未了高校人才培養的最高目標提出,為深入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新的思考。充分發揮積極情緒管理匯聚正能量的積極作用,讓積極情緒管理在大學生成長成才中的助力正是本文開展研究的亮點所在。

2.培養大學生個體發掘自身的潛能與力量,激發大學生學習動機,培養大學生好學、樂學、勤學與積極樂觀向上。運用保護性因素促進心理彈性的形成,增強大學生社會適應性,以充滿快樂的希望和散發著青春活力的心靈狀態,運用科學有效利用積極情緒管理策略對于大學生身心健康,不斷增強大學生積極情緒的感受力,提高大學生情緒智力,挖掘潛力、培養調控情緒的能力,提升幸福指數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發揮積極情緒管理作用,提高大學生情緒智商,讓積極情緒在情緒管理中發揮重要作用,進一步發揮積極情緒在情緒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勢在必行。

3.開發大學生情緒智力,自覺養成積極的品質,塑造積極的自我,追求積極的改變,營造積極的關系。調節情緒健康應重在關注人的積極面,調動人的積極性。積極心理學的力量,是幫助人們發現并利用自己的內在資源,進而提升個人的素質和生活的品質。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需要自我實現。自我實現的需要會激發人內在的積極力量和優秀品質, 積極心理學利用這些資源來幫助一般人或具有一定天賦的人最大限度地發掘自己的潛力,并以此努力獲得美好的生活。科學有效利用積極情緒管理的方法策略,就要學會積極認識情緒,積極表達情緒,積極地調整情緒。從認知、情境、平衡、社會支持等角度全面調節情緒,達到情緒健康。調節情緒、在積極心理學視角下,大學生應做自己情緒的主人,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為擁有健康快樂的人生加油。

4.以積極情緒心理學“培養個體積極心態”理念為指導,促進大學生自我教育。積極心理學這種關注人的優秀品質和美好心靈的心理學,從關注人類的疾病和弱點轉向關注人類的優秀品質,從關注負性情緒轉向關注積極情緒。本課題的研究目的是培養大學生積極心態,通過自我教育實現積極的認知加工,積極地看待世界的方法,如樂觀、希望、自我接納、自尊、寬容、逆境中的心理彈性、審美體驗、智慧靈性等;人的積極的情緒體驗,包括人類的幸福感、滿意感、流暢感、快樂感等;人對社會的積極態度,包括社會凝聚力、利他行為、社會責任感、寬恕、仁慈、愛的能力等,為大學生擁有陽光心態,閃亮青春給力。

三、發揮積極情緒管理策略效用,提高高校大學生心理品質,促進大學生成長成才

積極心理學作為心理學研究的一種全新研究價值取向,為進一步研究大學生情緒管理問題以新的啟示。隨著當今由于大學生心理問題造成的傷害事件不斷頻發,加強高校大學生積極人格塑造,進一步發揮積極情緒對于大學生的學習、生活以及成長成才都有著重要意義。

1.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大學生情緒管理策略研究需考慮性別、年級、生源以及產生情緒障礙原因等差異。大學階段是人生發展的重要時期,是個體逐步由依賴走向獨立,進入成人社會的關鍵時期。許多大學生缺乏必要的心理和思想準備,因而出現不適應現象,包括奮斗目標的失落、理想與現實的反差、學習適應的不良、交往的困難等。相應地采取的對策就應該不僅包括樹立牢固的科學人生觀、在學習中探索“適應期”規律、進行“適應期”的心理調整、參與校園文化建設活動等,更應該考慮大學生情緒管理中的性別差異、年級差異、生源差異、產生情緒障礙的原因差異,充分利用策略去引導大學生在學習中的專注、快樂、興趣、挑戰性,干預的關注點在學生體驗主觀幸福感受、成功感和學習樂趣,建構學生的積極的自我概念、希望和生活滿意度,培養學生創造性和戰勝挫折的心理彈性,而不是單純的克服消極情緒,這樣才能通過積極心理學更有針對性地發揮大學生人性中的積極情緒的功能。

2.發揮積極情緒效用,增強學習動力。積極心理學的關注點在積極的情緒和動機。積極情緒具有更加持久的適應功能。比如,失敗的反饋會造成對悲觀的夸張,夸大危險,令人焦慮;而成功的反饋造成人對成功的整體的“樂觀偏向”,使人積極克服困難,低估危險。研究發現,伴隨著正性情緒的積極狀態的認知,產生了不同尋常的思考、靈活和創新的學習,對新知識的接納變得更加敏感。對大學生情緒問題的產生與影響的進一步研究表明,積極的情緒比中性的和負性的情緒更能促進大學生學習、提高智力,挖掘潛能,激發創造力。且積極的情緒還有助于消除負性情緒、擴大人的心理資源,使人在逆境中具有容忍挫折的心理彈性。積極的情緒更能維持長久的行為動力,更加有利于人們發揮潛能,尤其是高級的學習、創造性智力。積極情緒使人變得更加穩定,目標明確,效率更高,目光更加深遠,力量更加強大。這種積極性不是一時的熱情和沖動,而是永久的、可持續發展的、穩定的,它能引導大學生在幸福感中學習,幸福快樂成長。

3.運用積極情緒管理的方法策略,客服消極情緒帶來的影響。在激烈競爭的社會,壓力會越來越大,挫折如影隨形,增強大學生情緒管理能力尤為重要。作為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積極情緒管理心理素質。高校作為高等教育人才培養專門機構,如何發揮情緒的主要作用,有效利用積極情緒解決各種心理問題,克服不良情緒帶來的影響,調動積極情緒匯聚的正能量,為促進大學生健康提供必要的支持與幫助。情緒管理是指通過研究個體和群體對自身情緒和他人情緒的認識、協調、引導、互動和控制,充分挖掘和培植個體和群體的情緒智商、培養駕馭情緒的能力,從而確保個體和群體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并由此產生良好的效果。情緒管理隸屬管理心理學,是尋求激勵人心理和行為的各種途徑和方法,以最大限度地調動人的積極性、創造性,從而提高學習效率,生活質量,幸福程度。

4.運用合理情緒療法,改變大學生不合理認知。管理情緒要運用改變認知是一種非常重要情緒管理策略。任何事物都有兩面,積極的認知就是在看到事物不利面的同時,更能看到積極的一面,使人增強信心,情緒飽滿。 調節情緒要注意行為調節。不良情緒已經發生時,可以通過一些行為上的改變而加以調節。也許這些行為是瑣碎的,但卻是獲得良好情緒的有效途徑。加強情緒智力的培養,積極的方法手段應對不良情緒,調整解決副性情緒帶來不良影響,幫助大學生自覺養成積極的品質,塑造積極的自我,追求積極的改變,營造積極的關系。開發大學生情緒智力,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關于積極的情緒和體驗。當前,關于積極情緒的研究很多,主觀幸福感、快樂、愛等,都成了積極心理學研究的新的熱點。關于積極情緒與健康關系。積極的心理和情緒狀態對保持或促進生理健康有很大的實際意義。

第2篇

人是企業中最重要的資源,情緒是人類活動的動力源泉。企業的發展前景、領導的情緒行為、同事之間的人際關系、工作壓力、職位晉升、薪酬狀況及在企業中的安全感,甚至個人家庭生活的和諧與否、父母的身體狀況等,都會影響員工的情緒。一般來說,處于情緒低潮的員工身心能量內耗較大,工作效率大大下降,績效完成不佳,管理成本加大。大量實踐證明情緒管理對現代企業的影響將越來越明顯,也越來越重要。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的數據表明,我國每天產生職業病人5000個,企業界每天為其支付2000萬元人民幣。在職業病人中因壓力等誘因引發的心理情緒類疾病占的比重較大。

傳統的組織設計的本質目標是為了控制情緒。很多人認為,一個運作良好的組織應當能夠成功地消除挫折感、憤怒、愛戀、憎恨、喜悅和悲傷等情緒,這些情緒被認為是理性的大敵。但是,傳統觀點的局限性在于,過于把注意力集中在強烈的情緒上。其實,情緒在大多數時間里是處于溫和的激活狀態之中的。以前企業管理者誤認為任何形式的情緒都是破壞性的。當考慮到情緒時,人們總是集中討論強烈負面的情緒,如憤怒、挫折感等,認為這些情緒會干擾員工的工作能力。情緒很少被看為是建設性的或者能夠刺激、改善工作績效的因素。

從進化論的觀點來看,有機體生理和心理的任何變化與發展,都是為適應環境所必需的,我們的情緒本身具有功能上的有用性。 管理者對員工情緒管理要轉變傳統思維,以心理學作為新的管理工具,以正面的心態去面對員工的情緒反應。將情緒出現視為問題的信號,將問題出現視為學習的開始,輔導員工、幫助員工利用情緒能量,提升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獲得可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

以下針對日常工作中,員工經常出現的情緒進行分析,并探討解決之道。

一、不愉快

1、員工情緒感受 情緒感受并不是特別強烈,但有可能持續延綿時間較長。最大的困擾是造成好像諸事都不順的假象,進而會導致精神不振,不耐煩、不安、沮喪、無奈,工作和生活沒有奔頭和熱情。這類情緒被形象的比喻為“梅雨情緒”

2、誘緒的原因 目標進展不順利;與目標相關的事情或某個環節處理起來有麻煩;結果與預期有差距。

3、解決方案

方法一:確定員工希望達到的目標是什么,并探討目標的可行性 ,協調好“想要、需要、能要”的關系。一是使“想要”真正滿足現階段的“需要”,而不是好高騖遠、貪慕虛榮、在職務、薪酬、生活水準上盲目攀比。二是檢驗“需要”是否匹配“能要”的標準,既自我現階段的能力、未來的潛力能否支撐需要達成。

方法二:確定員工達到目標的動機強度。動機是激勵和維持人的行動,使活動朝向一定目標并滿足個體某種需要的內部動力。只有強烈動機才會推動員工愿意去行動,解決工作和生活中的問題。因此一會交流目標的確定是內在還是外在誘因引發,是自己想要,還是他人的期待。二會探尋是正誘因還是負誘因,凡是個體趨向或接受它而得到滿足時為正誘因;凡是個體因逃離或躲避它而得到滿足時,為負誘因。遵守考勤制度不遲到、早退的正誘因是拿到全勤獎;負誘因是不愿被批評、扣獎金等。總之要從不同維度幫助員工找到實現目標的動力。

方法三:評估員工實現目標做法的可行性、堅持性。在管理經驗中發現,正確目標確定后,達成的方法是否可行至關重要。有的員工采用的方式方法與實現目標不能匹配,甚至是背道而馳,都會造成目標實現的流產。比如有個車間的組長為自己確定的目標是要提高班組的凝聚力和協作力。他的方法是自己承擔別人不愿意做的事情,同時用一些小恩小惠感化組內不愿配合的人。其結果是組內積極向上的風氣非但沒有樹立,年終對組長的民主評議是不稱職,該組長非常不解,情緒不振。除了方法要可行,堅持去完成匹配的方法也是很重要的一環,利用科學的激勵措施和目標管理是幫助員工實現持之以恒的有效方法。當員工開始行動、并用正確方法、堅持不懈去做的時候,不愉快的情緒就會消弱或者消除。

二、害怕

1、員工情緒感受 害怕的范圍由于強度不同,其表現可以從最輕微的關注到強烈的擔心、焦慮、恐懼。對現實的影響是因過度緊張制約正常的工作所要求的思考和行為能力。有的員工會畏手畏腳,甚至以逃避的方式化解害怕。

2、誘緒的原因 對已經發生的事情處理不力;對預計發生的事情沒有做好心理和能力上的準備;認為可能會出現不利的結果。

3、解決方案

方法一:從害怕中發現自己要什么。害怕意味著在意、重視,害怕指向哪里,也是對自己要達到目標的一次重新確認。比如,害怕即將到來的競聘上崗不能有滿意的職位,既表明自己要求上進,又表明權利動機可能是自己的內驅力。

方法二:想方設法彌補以往的不足和損失。對于已成事實的不足和損失引發的害怕情緒,立即止損是最有效的。針對出現的問題,迅速制定補救的方法。比如出現了輕微的事故,員工既害怕懲罰又不敢在原有崗位繼續工作,認為這樣可以規避風險。針對這一情況,即要客觀及時的給出處理方案,并做好情緒安撫的同時,從正確的操作方法上強化訓練,不僅會消除害怕擔憂,也提高了安全生產的意識和能力。

方法三:認可做防衛性悲觀者。有的員工有適度的害怕、焦慮情緒是值得尊重和倡導的,這表明對工作的敬畏,特別是在一些重大的、緊急的工作之前。管理者要做的是幫助員工把事前擔憂轉為制定防衛性的策略,把擔憂視為隱患,迅速落實防范措施。從心理學的視角看,事先的直覺是有價值的,是多年經驗和知識積累后的感性呈現,要做到不忽視、不放大,而是有效利用。

方法四:利用墨菲定律盡快彌補預想問題。墨菲定律是美國的一名工程師愛德華·墨菲作出的著名論斷:“如果壞事有可能發生,不管這種可能性多么小,它總會發生,并引起最大可能的損失”,更為直接、簡單的表達形式是越怕出事,越會出事。害怕與僥幸的情緒常常并存,遵循墨菲定律就是幫助員工要聚焦害怕所指,平時清掃死角,消除不安全隱患,不存僥幸,降低事故概率。

三、生氣

1、員工情緒感受 范圍包括從輕微的不悅到憤怒、大發脾氣等。 生氣的級別越高,會從心理的感受影響到身體。有的員工會有心臟、血壓異常,慢性病發作。這也是引發職場中員工惡性沖突、損害公物設施的誘因。

2、情緒誘因 因為有人觸犯了自己的原則和別人生氣;因為未能堅守自己的原則跟自己生氣。

3、解決方案

方法一:辨識自己的原則是否正確。有的員工可能由于個性特質、成長環境的因素,思維比較固執,缺乏變通,表現為自己認為正確的事遭到其他人的質疑、不解,會引發激烈的情緒反應。對此類員工,在平時要多選擇與本人利害相關度小的問題,引入多維理念,訓練接納與融通的能力,提升反思、自省的能力。

方法二:以慣有行為昭示自己的原則。如果員工的自我原則是正確的,要告知員工在日常工作和互動中,以慣有的言行彰顯自己的原則,不要言行飄忽不定。這樣利于其他人對自己心理行為模式和規律的了解、理解、熟悉、匹配。

方法三:有效地表達被冒犯后的不滿。如果與同事間發生爭執、或者被冒犯,過度壓抑情緒、委曲求全是不可取的。要訓練員工用科學的表達情緒的方式,如“我信息”交流法、“三明治”法等表達情緒,化解關系的緊張與沖突,推進職場關系良性發展。

四、挫折感

1、員工情緒感受 個人需要未能得到滿足,心灰意冷,萬念俱灰、悲觀、憂郁,甚至還會出現攻擊。

2、情緒誘因 認為自己能比現在做得更好,但沒有;現在所采取的辦法都無效;沒有找到解決問題更好的辦法。

3、解決方案

方法一:積極思考解決問題的新辦法 。員工受到挫折時,除了要對原有目標評估外,也代表舊的方法不適合,要幫助員工利用各種資源,集思廣益開展頭腦風暴找到新的解決方法。

方法二:通過學習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挫折也代表員工的能力出現一些欠缺和短板不能應對局面和問題。抓住鞏固和提升的良機,從能力的維度幫助員工成長,會極大地保護其自尊不被傷害,并看到成長的期望。

方法三:尋找新的社會支持資源。告知員工有什么資源可以利用,誰能幫助他,如何獲得幫助,會讓員工有效的降低挫敗感,樹立信心和勇氣。

五、失望

1、員工情緒感受 因希望未實現而不愉快。它會使意志消沉,長久或永遠地喪失追求。職場“混一族”,有相當一部分由此類情緒長期不能釋懷引發。

2、情緒誘因 對期望值和達成的方法都存在困惑;尚未看到階段性的成果。比如員工感到加薪和提職的承諾并沒有兌現,就不再信任組織和管理者,并感到失望,甚至對未來不報希望。

3、解決方案

方法一:檢查目標可行性和付出的持久性。失望往往是由此類問題引發。

方法二:重新設定能調動追求興趣的目標。動機和興趣是激發行動激情的重要因素,一些員工設定的初始目標缺乏動力,就不能堅持,進而感到失望。

方法三:制訂階段性目標并從成果中得到鼓舞。幫助員工設計階段性目標,要注意可量化、感知到完成的進展、便于實際操作、周密具體。

方法四:尋求其他更容易獲得成功的方法。有效的就多做,多做對的就沒時間做錯的;無效的就探討新的試一試。

六、后悔

1、員工情緒感受 對沒有做到、做好的的事感到懊悔,或者是事后對結果的一種不認可、不甘心的反思狀態。

2、情緒誘因 原有確定目標的價值觀與當下的價值觀在重要性的排序上發生變化;本來有一個更好效果的作法但沒有采納或應用。一個主動選擇銷售崗的員工,最初的想法是有提成,收入會高一些。但是面臨經常出差、業績指標壓力大的現實,就對當初的選擇很后悔,感到目前自己最需要的是工作生活平衡,而不是收入高。

3、解決方案

方法一:價值觀變化的需求確認。當價值觀變化后,需求和目標也會發生變化,此時要告知當初的選擇是當時的利益最大化;同時對當下需要和能要做評估、平衡。

方法二:改變現狀的動機確認。對現狀不接納,可以確定新的改變目標,評估動機的強烈和持久度。

第3篇

[關鍵詞]大學生 情緒管理 團體輔導

大學生正處在青年時期,他們的情緒容易從一個極端跳到另一個極端,大起大落,搖擺不定,跌宕起伏,時而激動時而平靜,時而積極時而消極。學習成績的優劣、同學關系的好壞、戀愛的成敗等等,都會引起大學生情緒的波動。他們的喜怒哀樂常形于色,處在心理發展由未成熟走向成熟的大學生,經常被自卑、過度焦慮、抑郁、易怒、恐懼、嫉妒和冷漠的情緒困擾。西南財經大學電子商務學院的“情緒管理工作坊”在調查中發現,在18個備選項目中,420位參加調查的同學最感興趣而又最覺無力的問題是“如何提高自己管理情緒的能力”[1]。有研究發現,大學生情緒管理能力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有顯著的影響[2]。因此,大學生特別需要情緒管理。大學生情緒管理團體輔導運用團體動力學、精神分析理論和需要層次理論作指導,將有同質性問題的學生組織起來,在具有專業輔導經驗老師的帶領下,通過一系列具體的心理輔導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了解情緒的類別,學會覺察自己的情緒,了解情緒對自身發展和取得成功的重要影響,掌握發現快樂的方法,學會恰當表達憤怒的方法,學會運用理性情緒療法來調節情緒,并將學到的新知識新經驗應用到自己日常生活中,在日常交往實踐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情緒管理能力[3]。這對于幫助學生學會使用合理、科學的情緒應對方式,增強自身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對象與方法

(一)對象。通過在校園中張貼海報,采取自愿原則招募符合相關要求的大學生。并根據問卷調查和面談,從中篩選出遵守團體約定,愿意交流情況的10名學生。結合他們的情緒管理特征進行干預。

(二)方法。

1.SCL-90 癥狀自評量表。由Derogatis,L.R于1975年編制,王征宇等1984 年修訂,共計9個因子,為90個項目,采用5級評分,癥狀從沒有到嚴重,依次為1、2、3、4、5。包含有較廣泛的精神病癥狀學內容,分數越高,心理健康狀況越差。該問卷是標準化的癥狀自評量表,能較好地反應大概一周來病情變化和嚴重程度,具有較高真實性,問卷是標準化的癥狀自評量表,能較好地反應大概一周來病情變化和嚴重程度,具有較高真實性。

2.大學生情緒管理能力問卷。采用王飛飛編制的大學生情緒管理能力問卷[4]。問卷包括5個主因素:理智調控情緒能力、控制消極發泄能力、尋求外界支持能力、控制消極暗示能力和積極補救能力,采用五級評分標準,其中19道為反向記分。總問卷的同質性信度為0.8276,各因素的同質性信度在0.5957~0.7829之間,總問卷的分半信度為0.6683,各因素的分半信信度在0.5145~0.7522之間,說明本研究所構建的大學生情緒管理能力問卷和維度模型是比較穩定和可靠的。量表總分為5個維度的題項分數之和,即38個項目的題項分數之和,分數越高情緒管理能力越好。

3.反饋及自我評價量表評估。每次活動后團體成員填寫本次活動的《團體單元回饋表》,活動結束后填寫自編的《團體活動成員反饋表》,該問卷主要收集團體成員對團體目標達成、團體凝聚力、團體的滿意程度,以及團體成員對情緒管理的改善狀況等各方面的評價。并對本次團體心理輔導進行個人總結,以了解團體成員對本次輔導活動的看法和感受。

(三)團體心理輔導方法。由5次活動組成,每次活動時間為1小時,每周活動1次,采用游戲、討論、行為訓練、心理劇等形式進行。

(四)活動方案。

第一單元,相見歡。使成員之間盡快認識,建立相互信任的關系,澄清團員的期待,了解團體目標,訂立團體規范,建立團體的共識和默契

第二單元,情緒明曉。進一步增進成員的了解和接納,增加團體凝聚力和成員的歸屬感。使成員辨別各種情緒,了解情緒產生的原因及對自身發展和取得成功的重要影響,提高情緒表達能力和對他人情緒的識別能力。

第三單元,情緒萬花筒。使成員了解不良情緒對自己和對他人的害處,識別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有效的表達自己的情緒。掌握發現快樂的方法,學會恰當表達憤怒的方法。

第四單元,情緒ABC。使成員了解“想法”對情緒的影響,意識到可以通過改變“想法”來調節情緒, 樹立合理的信念,改變想法,改變情緒,進一步探討調節情緒的方法。學會運用理性情緒療法來調節情緒,將學習到的新知識新經驗應用到自己生活實踐中,在日常交往實踐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情緒管理能力

第五單元,珍重再見。引導成員回顧整個團體歷程,檢視自我的成長,分享收獲,處理離別情緒,給予彼此祝福。使成員能夠彼此保持聯系。希望給團體成員留下美好的印象,圓滿的結束團體。

(五)數據統計分析。

輔導前后測所有數據用統計軟件SPSS17進行統計分析處理。

二、結果

(一)癥狀自評量表在人際關系、抑郁、焦慮、敵對四個因子上,團體輔導前后測具有顯著差異,經過大學生情緒管理團體輔導后,學生在人際關系、抑郁、焦慮、敵對四個因子上有顯著提高,說明團體輔導的效果顯著。

表1:癥狀自評量表數據分析結果(M±SD)

注:*表示p

(二)團體輔導前后大學生情緒管理能力因子及總分上都具有顯著的差異。經過大學生情緒管理團體輔導后,學生在理智調控情緒能力、控制消極發泄能力、尋求外界支持能力、控制消極暗示能力、積極補救能力有顯著顯著提高,說明團體輔導的效果顯著。

表二:團體心理輔導前后“大學生情緒管理能力問卷” 均值比較(M±SD)

注:*表示p

(三)團體輔導后成員自我評估。

每次團體活動結束后,都請成員填寫《團體單元回饋表》,以此對單元活動進行評估。由下表可以看出,團體成員對這次團體輔導活動場所、時間、內容、團體氛圍、團體互動、帶領方式等方面都比較滿意,都給予好評,平均得分在7.9至8.9之間。

表三:團體單元回饋表

在最后一次活動結束后,請團體成員對團體效果進行評估,填寫《團體活動成員回饋單》。從團體成員對活動的意見反饋的結果來看,大部分成員對團體心理訓練是滿意的,認為團體的目標圓滿完成的占85%。在滿意程度上,非常滿意為73%。在效果上,認為對自己的情緒管理有幫助的占68%,認為自己的情緒管理能力有明顯改善的有72%.其它如團體的凝聚力、團體成員對自我和對他人的了解程度,對團體的喜歡程度都達到80%以上,說明情緒管理團體對改善成員的情緒狀況是有效的,團體活動達到了預期效果。從成員在團體輔導后自我評估看,團體成員加深了對自我和對他人的情緒的了解,大部分團體成員認為自己在活動參與過程中處理情緒方面明顯改變。認為自己在團體輔導后能把學到的方法運用到日常生活的情緒管理中。

三、討論

(一)團體輔導后,Scl-90癥狀自評量表學生后測與前測的總分和平均分比較顯示,輔導后學生的總分和各項得分均低于前測的分數。Scl-90癥狀自評量表的人際關系、抑郁、焦慮、敵對四個因子自評分量表上前后得分呈現顯著差異(p

1.團體心理輔導感染力強,提高了輔導成效。團體心理輔導,對于個體來說,存在多個影響源,除了團體領導者,也包括其他的成員。在團體情景中,組員在寬松的啟發式的環境中通過討論和交流,產生多種價值觀、人生觀的沖擊和交織,促使個體在參與中觀察、學習他人的情感反應及對待事物的看法,同時還可以學習模仿多個團體成員的適應行為,為解決問題提供了更多的角度分析和方法。這樣,可以做到彼此啟發、相互反應,最大限度地利用多方面的信息和資源。

2.促進自我認識,提高自信心。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同學都會被負面的情緒困擾,長期的壓抑自己的情緒,不懂得表達,最終導致傷人傷己。團體心理輔導注重建立一種良好輕松的氛圍,有利于學生產生一種安全、溫暖、被接納的感覺。在這種輕松的氛圍下通過團體活動,觀察到他人在相同情況下如何自處,了解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從而可以對自己有更清楚的認識。另外,團體心理輔導提供相互的交流,成員常會發現其他人也有與自己一樣的困擾,這會緩解學生的心理負擔,從而也會改變自己的自我評價,從而提高自信心。

3.提供了宣泄情緒的機會,使成員認識到有些負面的情緒是可以調整的,可以通過恰當的方式合理的宣泄。團體心理輔導能把過去的社會生活情景再現,借著不拘形式的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等活動為參加者提供改變自己的機會,促使成員去深入探討怎么管理自己的情緒,從多角度考慮問題,從而總結出實用有效的管理措施。也可以促使成員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思考問題,形成對他人的理解。一些情緒自然而然的就管理好了。同時,還可以借由“心情釋放”這樣的活動把埋藏心底的感受,平時壓抑的不滿或不敢說的話說出來,坦率地表達內心的憤怒、苦悶和抑郁情緒,這樣可以減輕成員的心理負擔和壓力,調控好自己的情緒,從而更能理性地分析問題。

4.通過相互作用的體驗,得到多方面的反饋,使成員獲得他人對于自己情緒的看法,從而有利于成員反省自己身上存在的自卑、偏激、固執、嫉妒、懷疑等不良品質,并使成員有意識的去學習怎么表達自己的情緒。

5.團體心理輔導方案的設計、內容合理,能讓學生真正投入活動當中。在團體心理輔導之前,首先了解大學生的情緒特征和常見的情緒困擾,有針對性的進行輔導。結合成員所做的《大學生情緒管理能力問卷》結果,分析了成員的情緒管理特征和常見的情緒困擾,為后來的團體輔導認清了輔導的側重點所在。團體輔導的活動內容設計針對性強,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除此之外,每個單元活動都嚴格按照團體心理輔導的標準模式分為熱身階段、運行階段、結束階段。每次活動后都要完成對本次活動的總結,幫助學生加深認識,及時總結學習到的技巧和個人問題所在,使輔導達到最佳效果。

四、結論

研究表明,團體心理輔導對大學生情緒管理能力的干預是有短期效果的。在大學生中進一步廣泛嘗試情緒管理的團體輔導,對改善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王學紅.淺議大學生的情緒管理.學術論壇,2007,(36):152—53.

[2]安靜.ABC理論對當前高校大學生情緒管理能力培養的啟發—基于一項調查的思考[J].昌吉學院學報,2008,(4):103-106.

[3]張改葉.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訓練的團體輔導活動設計與實施[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5,13(4):288-290.

[4]王飛飛.大學生情緒管理能力與心理健康關系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06.

[5]杜繼淑,王飛飛,馮維.大學生情緒管理能力與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2007,(9):75-80.

[6]樊富珉.團體咨詢的理論與實踐[M].清華大學出版社,l996:l2.

[7]尚云,李輝,高俊.人際交往團體輔導改善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5,13(5):369-371.

[8]劉海燕,郭德俊.近十年來情緒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心理科學,2004, 27(3): 684-686.

[9]吳娟,大學生情緒智力的實證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07.

第4篇

關鍵詞:中學生 情緒智力 心理健康

中圖分類號: G6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3)01-0088-01

1 引言

近年來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受到普遍重視。有關研究表明我國有10%~30%的青少年存在各種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1],因此,加強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已迫在眉睫。而查閱相關文獻可知,以往對中學生心理健康的研究多集中于對某一群體心理健康狀況的現狀調查[2-4]、影響因素及相應的培養措施的探索,也涉及到心理健康與自我概念、父母教養方式、社會適應、應對策略等因素的相關,但考慮到情緒智力的文獻很少。情緒智力最早由Mayer和Salovey于1990年提出[5],一般被定義為個體適應性地知覺、理解、調節和利用自己及他人的情緒的能力[6-7],是決定一個人在生活中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直接影響人的整個心理健康[8]。作為正處在青春期階段的中學生,他們具有很多特殊的生理、心理特點,對其進行情緒智力的培養和提高,將有助于他們的學習和成長。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討中學生情緒智力的發展特點及其與心理健康的關系,以求為提升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性提供相關資料。

2 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2.1 研究對象

本研究采取隨機抽樣的方法,對遵義地區四所學校的1200人進行調查。

2.2 研究工具

中學生情緒智力量表由黃辛隱教授編制,共有37個項目,包括八個因素。中學生心理健康量表由王極盛教授1997年所編制,由60個項目組成,分為10個分量表。

2.3 數據處理

本研究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

3 結果

3.1 遵義市中學生情緒智力的一般特點

經描述性統計可知,中學生情緒智力總分得分在46-115之間,平均數為83.66,標準差為12.05。對數據進行次數分布統計,中學生情緒智力的八個因素和兩個維度上的得分都近似正態分布,其總分也呈近似正態分布狀態。

3.2 中學生情緒智力在男女性別上的差異

經獨立樣本T檢驗,在性別維度上,中學生在情緒智力的八個因素、兩個維度和總分上都表現出顯著性差異,并且所有的差異性都表現為女生得分要顯著高于男生得分。

3.3 中學生情緒智力在不同生源地上的差異

通過獨立樣本T檢驗,在不同生源地維度上,中學生在情緒智力的八個因素、兩個維度和總分上都表現出顯著性差異,體現為城市學生得分顯著高于農村學生得分。

3.4 情緒智力不同水平下的心理健康差異分析

參照高低分組法,將情緒智力得分劃分為高、中、低三組,對其進行心理健康差異性的研究,經方差分析,不同的情緒智力水平對心理健康的影響非常顯著(F=32.78,p

4 討論

4.1遵義地區中學生情緒智力的一般特點

通過次數分布統計,中學生情緒智力的八個因素、兩個維度及總分上的得分都近似正態分布,說明遵義地區中學生的情緒智力及各因子的發展處于正常狀態。

4.2 性別差異

在性別維度上,女生的情緒智力總體好于男生,在處理“自我情緒”和“他人情緒”的各種能力要明顯好于男生。這是由于男女生自身心理發展的不同特點所決定的,女生的情感相對男生比較細膩,內部心理反應比較敏感,此外,女生的角色被社會要求更加溫柔體貼、善解人意,理解他人,注重生活細節;最后,女生相對比較善于表達自己的內心的心理活動,情感上容易得到宣泄。

4.3 生源地差異

在生源地維度上,城市學生情緒智力得分顯著高于農村學生。原因在于,首先,城市學生父母的文化程度高于農村,從事的職業的多樣性,對教育子女的方法也呈現多樣性,從而在提高子女情緒智力上提供了先決條件;其次,在家庭環境上,城市學生大多數處于良好的環境中;第三,在教育程度上,城市學生由于家庭經濟等因素的影響,所受到的重視程度高于農村,因此,城市中學生情緒智力的發展水平要優于農村學生。

4.4 相關關系

由前文可知,情緒智力三個等級兩兩之間的心理健康水平差異很顯著,說明情緒智力的發展狀況,對心理健康水平有著重要的影響。在客觀上,情緒智力比較高的中學生,由于善于認知自己和對方,因而能很快適應環境,人際關系和諧;在主觀上,情緒智力高的人在情緒及情感上能自我認識,自我調節,自我把握,能夠經常持平和心態。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有效的情緒處理,對一個人的心理健康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要想提高一個人心理健康水平,情緒智力的培養是一個重要的切入點,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關鍵環節。

參考文獻:

[1]景英.中學生社會適應與心理健康狀況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山東大學學報,2007,(5).

[2]葉曼.湖南省農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狀況及影響因素的研究[J].湖南:中南大學學報,2008,(5).

[3]周春蘭等.寄宿制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與分析[J].廣東醫學,2009,(9).

[4]鄧厚才等.貴陽市城區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J].中國學校衛生,2009,(8).

[5]MAYEP·JD, GEHERG.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the identification of emotion [J].Intelligence.1996,(2).

[6]Salovey P, Mayer JD. Emotional intelligence. Imagination, Cogni-tion and Personality, 1990,(9).

第5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2019年1月至12月我院心血管內科收治的108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隨機平均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54例中,男性29例,女性25例;年齡46~77歲,平均(62±11)歲;疾病分類:高血壓患者22例,冠心病患者15例,慢性心力衰竭12例,心肌梗死患者5例;NAYA心功能分級:Ⅱ級25例,Ⅲ級29例。觀察組54例中,男性30例,女性24例;年齡45~79歲,平均(62±12)歲;疾病分類:高血壓患者21例,冠心病患者54例,慢性心力衰竭13例,心肌梗死患者6例;NAYA心功能分級:Ⅱ級24例,Ⅲ級30例。病例納入標準:①符合各自疾病臨床診斷標準;②對本次研究知悉,于知情同意參與書上簽字確認。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器官或系統嚴重功能障礙;②高危類需要實施個體化護理而不適宜參與本次研究;③意識障礙;④合并精神疾病。2組患者年齡、性別、心功能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護理方法:

2組患者入院后均給予針對性治療措施,同時實施心內科臨床常規護理,主要包括常規健康宣教、用藥、病情觀察、康復指導等。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實施優質護理干預,具體方法如下:①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護理人員要在患者入院后主動而溫和地與患者及家屬進行交流,詳細為其介紹住院環境及診治程序,給予足夠的關心與尊重,建立起良好的護患關系,加強信任度,以減輕患者的自卑與緊張。②加強健康教育:護理人員要為患者做好全面的健康教育工作,根據患者接受能力采取發放圖畫手冊、視頻教學、一對一講解等方式令患者了解自身疾病知識、治療方法以及注意事項等,向患者詳細講解各檢查項目及治療措施的意義與重要性、治療方案的優勢以及可能發生的不良反應與并發癥等,以全面提升患者對疾病、治療、康復的認知度,減輕擔憂、恐懼等不良心理。③針對性心理護理:護理人員要加強與患者的互動與交流,準確評估患者心理狀況,并實施針對性心理疏導,告知其當前所存在的不適癥狀屬正常現象,以緩解其焦慮、抑郁等負性心理,同時要給予患者充分的關心與鼓勵,令其能感受到親情般的關懷,樹立起治療、康復的信心;另外,要積極動員患者家屬,指導家屬積極引導患者進行合理的情緒宣泄,并協助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放松、轉移注意力等護理,同時叮囑家屬日常不可在患者面前表露出悲傷、不耐煩、厭煩等情緒,要給予患者足夠的安撫與鼓勵,令其獲得足夠的家庭支持,進而勇敢面對自身疾病、積極配合治療與護理工作的實施。

1.3觀察指標

[2]:①觀察對比2組患者護理前后負性情緒改善情況,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及抑郁自評量表(SDS)進行評價,SAS與SDS均包括20個問題條目,總評分范圍均為25~100分,SAS評分>50分即存在焦慮情緒,SDS評分>53分即存在抑郁情緒,且評分越高,焦慮、抑郁狀況越嚴重。②觀察對比2組護理后治療依從性,向每位患者責任護士發放自制治療依從性評價表,評價2組患者住院過程中治療、護理配合度,量表分為完全依從,部分依從、不依從三項,計算完全依從率與部分依從率為治療總依從率并用于對比。

1.4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2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例數(%),行χ2檢驗;計量資料表示為x±s,行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護理前,2組患者SAS、SDS評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SAS、SDS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護理后,觀察組治療依從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8.062,P=0.064),見表2。

3討論

心血管內科是臨床重要科室,診治患者為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高血壓等類心血管疾病,而此類患者多以中老年群體為主,且具有病史長、發病急、病情嚴重、死亡率高的臨床特點,常會對其生理及心理兩方面造成嚴重創傷,而其中心理創傷是影響患者治療依從性及臨床療效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對該類患者實施及時有效的治療措施外,為其采取有效的護理干預也是改善患者預后的關鍵。既往,心血管內科臨床中常規護理的實施多以疾病為中心,以生理創傷為護理重點,而缺乏對心理創傷的干預,導致患者負性情緒無法得到改善,而優質護理的實施是以患者為中心,強調以人為本的護理原則,在患者治療過程中,不僅重視生理方面的護理,同時也針對患者心理創傷實施針對性護理干預,如入院早期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能有效提升患者的信任感,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患者對自身疾病及臨床治療的認知度,心理護理能進一步改善患者負性情緒,進而能明顯提升患者治療依從性[3]。在本次觀察研究中,護理后,觀察組SAS、SDS量表評分以及治療總依從率均明顯優于對照組,也可表明優質護理的實施效果十分顯著。綜上所述,對心血管內科患者實施優勢護理干預能明顯改善患者負性情緒、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進而對提升臨床療效、改善預后有著重要作用,具有臨床推廣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陳海芳.優質護理對心血管科患者負性情緒和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臨床研究,2019,27(6):167-168.

第6篇

[關鍵詞] 冠心病;術后;抑郁;負性情緒;護理干預;P物質

[中圖分類號] R473.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3)30-0082-03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群高發病,是我國因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發病主要與生物、心理、社會因素密切相關。資料顯示,冠心病患者多有情緒障礙,且以抑郁為主要表現。在眾多冠心病危險因素中,抑郁已經被確定為影響預后的獨立危險因子[1]。近年來的相關研究表明,患者抑郁在發生發展過程中常表現出機體內環境中細胞因子的改變,并對負性情緒有明顯的促進作用[2]。P物質(substance P,SP)是與機體負性情緒相關的介質,其異常表達時可以引起相關的神經疾病和癥狀[3]。本實驗觀察特定護理干預對冠心病術后患者的抑郁情緒的影響,研究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增加特定護理干預后對血清中SP的作用,以期為臨床工作提供理論支持。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收集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心內科住院治療的冠心病術后患者作為干預組,共260例,其中男168例,女92例,年齡46~78歲,中位年齡59歲,平均(59.7±8.3)歲。排除標準:①有精神疾病史的患者;②伴有嚴重內臟器官疾病的患者;③近6個月家庭中有重大變故的患者;④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或不能正確理解量表中內容的患者。按照入院順序進行排序,之后依據隨機數字表的隨機原則分為干預組(130例)和對照組(130例),兩組在一般資料的比較中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干預方法

兩組患者均按照專科疾病護理常規進行護理,包括常規的基本護理、專科護理。干預組在此基礎上實施特定的護理干預,主要包括積極的心理干預、放松療法、細化的健康教育、促進家庭社會支持等系統護理干預。主要內容:①積極的心理干預,主要應用認知行為療法,干預分四個階段進行(每天1次,每次0.5 h,共4周)。第一階段(第1周)為心理診斷階段,和患者及其家屬形成良好的關系,努力探尋患者內心的不良問題,和患者積極進行溝通,找出患者發病時不良心理問題的根源。第二階段(第2周)為領悟階段,針對第一階段我們找到的原因,使患者積極面對問題。第三階段(第3周)為修通階段,對患者進行心理治療,主要包括使患者對病因進行積極正確的認識,使患者對疾病后周圍人們對其態度改變的正確認識,并讓患者內心形成與錯誤觀點做斗爭的方法,使患者對其觀點進行內心自我辯證,努力自已糾正。第四階段(第4周)為再教育階段,也是治療的鞏固階段,讓患者強化治療效果,并逐漸養成與錯誤理念進行辯論的方法。②放松療法:應用放松療法、音樂療法等幫助患者學會自我調節。放松療法包括頭部放松法、四肢放松法等,每日3次,每次30 min。音樂療法可選擇舒緩的輕音樂,如《梁祝》、《天鵝湖》等,緩和交感神經的過度緊張,減輕壓力反應,降低對當前應激事件的敏感性[5]。③細化的健康宣教:通過系統化健康教育流程向患者介紹病房環境、疾病相關知識、手術方法及注意事項、介紹成功病例等,給予患者關于疾病的正確導向,降低其疾病不確定感,提高其認知水平,需注意的是應根據患者的文化程度、理解及接受水平選擇合適的交流方式和技巧。據報道,對冠心病患者進行系統健康教育,可以明顯減少術中及術后心理相關性不良反應的發生,促進軀體癥狀的改善[4]。術前做好患者的指導、飲食指導、排便指導、術后康復指導等,幫助患者建立健康科學的生活行為方式,對于患者提出的問題,應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給予解答,消除患者的顧慮,提高患者治療的依從性,對于緩解患者負性情緒有重要幫助。④促進家庭社會支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及興趣專長,參加適宜的文娛活動,豐富精神生活,減少對疾病的過分注意。鼓勵親朋好友進行探視陪護,給予患者關愛和鼓勵,鼓勵患者增加社會交往,消除其孤獨感。干預共進行4周。

1.3 抑郁量表的應用

選用抑郁自評量表(SDS)對納入對象進行評定,分數20~80分,分數越高抑郁癥狀越重[6]。由經過培訓的醫護人員進行調查,時間為25~30 min。于干預前和干預3周后的次日進行評定。

1.4 滿意度評價方法

應用自制的患者及家屬滿意度調查表對患者進行調查,包括服務態度、基礎護理工作、護理知識告知、病房管理、患者關愛、工作能力、技術操作7項[7],計算“滿意”人數的百分比。

1.5 SP的檢測方法

SP的試劑盒均購自武漢博士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抽取納入對象的空腹靜脈血,應用ELISA法進行檢測,嚴格按實驗步驟操作,并均由同一技師完成,努力減少誤差。于干預前和干預三周后的次日進行抽血檢測。

1.6 統計學處理

數據均采用SAS 6.12進行統計分析,兩組間比較應用t檢驗,以P=0.05為檢測水平判斷差異。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干預后抑郁評分的比較

兩組干預前抑郁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干預后干預組抑郁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抑郁評分的比較(x±s)

2.2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干預后SP表達的比較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SP表達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干預后干預組血清中SP的表達明顯低于對照組。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血清SP表達的比較(x±s,pg/mL)

2.3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后滿意率的比較

干預組干預后的滿意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后滿意率的比較

3 討論

冠心病作為一種心身性疾病,受心理因素影響。現代醫學證實,長期的情緒郁悶和精神緊張是冠心病誘發的重要因素之一,焦慮和驚恐直接引起患者自主神經功能紊亂,興奮交感神經和冠狀動脈,誘發并加劇心肌缺血,從而影響患者的心功能,降低其活動耐量。冠心病介入治療已成為治療冠心病有效的重要手段,但該技術屬創傷性操作,手術風險較大,而且醫療費用高,加之患者對介入手術缺乏足夠的了解,可引起患者強烈的心理、生理反應,其中焦慮、抑郁是最常見的應激反應。這些不良情緒已被研究證實可以引起體內交感神經活動增強,從而引發一系列的生理病理改變,如兒茶酚胺的過量分泌、心率加快、脂類代謝紊亂和血壓上升等,對患者的康復極為不利[8]。而SP是一種腦腸肽類的激素樣物質,也是最早發現的神經肽類物質,SP不僅調節神經遞質,還可以調節機體多種免疫和內分泌的反應。SP主要分布在與情感調節相關的部位,如下丘腦、杏仁核、海馬、藍斑、伏核等處,也有觀點認為SP分布在與情感行為及應激調節相關的交感神經末梢[9]。SP作為興奮性的神經遞質,具有促進焦慮和抑郁發生和進展的作用。因此SP表達失調或失平衡是抑郁障礙情感異常表現的病理機制之一[10]。

本實驗的研究結果干預組可以改善抑郁評分,且臨床滿意率高,提示臨床中可以針對抑郁情緒開展有效的護理干預,以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和負性情緒。通過對干預組患者實施護理干預,使患者的疾病不確定感降低,治療依從性提高,抑郁程度明顯降低,也使患者及家屬對疾病的擔心程度下降,因此臨床意義明顯。干預前兩組血清中SP的表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而護理干預后干預組患者血清中SP表達下降,由于SP與抑郁的發生和進展均相關,因此護理干預的良好效果與對SP的有效下調有關,也充分證明了護理干預的有效性。SP異常表達均是引起情感相關細胞因子級聯反應的始動因子,SP也可能是與疼痛相關的物質,因此冠心病患者繼發SP升高,可引起一系列情感相關指標的改變。如果治療有效地下調血漿中SP的表達,可能對治療及負性情緒的恢復有一定價值。SP異常表達時可通過對下丘腦或杏仁核的刺激使HPA軸活性增強,促進抑郁的進展。SP異常表達是引起情感相關細胞因子級聯反應的始動因子,血漿中SP的改變可以促進抑郁的發展。抑郁水平和SP的高表達也直接影響心臟自主神經失衡的程度[11],因此護理干預下調血清中的SP表達,對治療或改善冠心病術后抑郁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總之,護理干預對冠心病術后患者抑郁情緒有明顯改善作用,同時能有效地下調血清中與抑郁情緒進展相關的SP的表達,臨床效果明顯。

[參考文獻]

[1] 鄧建新. 冠心病合并抑郁的相關性研究進展[J]. 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31):1091-1093.

[2] 高筱雅,李玲,王慧杰. 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漿P物質水平的研究[J]. 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2008,5(34):308-309.

[3] 楊斌,王有德,張蘭,等. 抑郁癥患者血漿P物質含量變化及其相關性研究[J]. 中華精神科雜志,2006,2(39):78-80.

[4] 陳晶. 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手術前后焦慮與抑郁調查及心理干預[J]. 護士進修雜志,2010,25(18):1711-1713.

[5] 李建美,盧競前,楊蓓,等. 心理干預對冠心病介入治療后焦慮、抑郁影響分析[J]. 中國實用醫藥,2009,4(9):213-214.

[6] 龐久玲,張靜濤,劉軍,等. 心理干預對老年大面積燒傷患者焦慮、抑郁的影響[J]. 中國老年學雜志,2010,30(3):325-326.

[7] 陳佳. 開展無縫隙護理對提高護理工作滿意度的影響[J]. 中國醫藥導報,2012,9(4): 134-136.

[8] 吳敏嬌. 住院冠心病患者抑郁的危險因素分析及護理干預[J].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3,6(4):85-86.

[9] 翁孝琴,陳佐明,楊賓.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P物質水平與抑郁焦慮癥狀的相關性[J]. 現代預防醫學,2013,40(3):512-514.

[10] 廖繼武,潘集陽,劉亞平. 雙向抑郁障礙血清神經肽Y、P物質水平及相關因素[J]. 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2011,37(5):273-275.

第7篇

【關鍵詞】 運動活動;情緒;自我概念;精神衛生;回歸分析;學生

【中圖分類號】 R 395.6 G 804.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0-9817(2010)07-0792-03

Relationship Between Sport, Mood, Self-efficacy and Psychological Health Among College Students/LIU Hai-yan*, KONG Qing-xiang, WU Xin-lei.*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Yangzhou University, Yangzhou(225009), Jiangsu Province,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mpact of sport on mood, self-efficacy and mental health and to develop ideas for the development. MethodsThe inventory of POWS, GSES and SCL-90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level of mood, self-efficacy and mental health of 468 female-collegians. Results There were statistical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mood, self-efficacy and mental health between physical exercise group and non-physical exercise group(P

【Key words】 Motor activity; Emotions; Self concept; Mental health; Regression analysis; Students

近年來,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日益下降。研究表明,情緒是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1-3]。自我效能感因其在人類動機和很多情境的活動中起重要作用,近年來已成為臨床心理學、人格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和健康心理學的主要變量[4]。該研究旨在探討運動、心理健康與情緒、自我效能感之間是否有更深的內在聯系。如果能證明運動既能直接影響心理健康,又能通過影響其主要誘因(情緒、自我效能感)間接促進心理健康,將會為緩解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開拓思路,為更具針對性地制定緩解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體育運動干預策略提供科學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選取揚州大學在校女大學生, 采用隨機整群抽樣法,以班級為單位進行集體施測,由專業心理學教師使用統一指導語進行測前指導,問卷填寫完后當場回收。共發放調查問卷580份,回收問卷512份,有效問卷468份,回收問卷的有效率為91.41%。在468份被試樣本中,一年級學生占20.94%,二年級學生占27.14%,三年級學生占24.79%,四年級學生占27.13%。

1.2 方法

1.2.1 調查工具 (1)癥狀自評量表(SCL-90)[5]。心理健康水平的測定選用王征宇修訂的心理衛生調查問卷SCL-90量表,該表共90個題目,包含10個因子。量表的效度系數在0.77~0.90之間,評定結果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評價時常用總均分和因子均分,SCL-90總均分分值小,表明心理狀況較好,同樣,因子均分分值小,表明某因子的不良癥狀較輕,健康狀況較好。(2)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6]。由王才康等編制修訂,該量表為單維量表,評價時只統計總量表,即把所有10個項目的得分加起來除以10即為總量表分,分值高,表明自我效能感較高。量表的效度系數在0.60~0.77之間,評定結果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3)心境狀態量表(POMS)[7]。采用華東師范大學體育系祝蓓里教授1994年修訂的心境量表(POMS),其信度在0.60~0.82之間,平均為0.71;問卷共分7個維度:緊張、憤怒、疲勞、抑郁、精力、慌亂、自尊感。采用5級量表的形式(幾乎沒有=0分,有一點=1分,適中=2分,相當多=3分,非常多=4分),問卷的總分,即情緒狀態總估價(TMD),其計算方法是:5種消極情緒(緊張、憤怒、疲勞、抑郁、慌亂)得分的總分減去2種積極情緒(精力、自尊感)得分,最后加100。總分越高,表示情緒越差。 POMS是一種研究情緒狀態以及情緒與運動效能之間的良好工具[8]。

1.2.2 運動群體的界定 運動群體定義為:除體育課之外,每周參加運動的頻次為2次或2次以上,每次運動的時間為30~60 min,每次運動達到中等強度,此運動情況持續10周或10周以上。不能滿足這個特點的即非運動群體[9]。

1.3 統計分析 采用SPSS 13.0軟件進行t檢驗、相關分析和回歸分析等。

2 結果與分析

2.1 運動與非運動組女大學生情緒、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比較 從表1中可知,運動群體的女大學生情緒、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健康水平均顯著好于非運動群體(P值均

2.2 運動組女大學生情緒、自我效能感與心理健康水平的相關分析 從表2可知,運動群體女大學生的情緒狀態與SCL-90總均分以及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偏執等因子均呈顯著正相關關系(P值均

2.3 運動、情緒、自我效能感與心理健康之間的回歸分析 為進一步考察它們之間相互關系,以心理健康(用y代替)為因變量,根據溫忠麟等人建議的關于中介效應的程序[8],以運動(用x代替)、情緒(用G代替)、自我效能感(用Z代替)為自變量進行多元回歸分析。表3顯示,人際關系、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健康受到運動的影響效果非常顯著(P值均

綜合上述結果,使用標準化系數繪制出分析圖。見圖1。

2.4 情緒、自我效能感在運動對心理健康影響的中介效應的分析 從圖1可以看出,一方面運動對心理健康有直接正效應;另一方面情緒、自我效能感在運動對心理健康的影響中均起部分中介效應,即運動通過改善情緒狀態、提高自我效能感對心理健康有間接正效應,為了探索情緒、自我效能感在運動對心理健康的影響中均起多大的中介效應,哪個因素的中介效應最大。中介效應與總效應之比ab/(c+ab)可以衡量中介效應的大小(a,b,c分別代表情緒、自我效能感、運動的標準化系數)[10]。依次計算了情緒、自我效能感在運動對心理健康影響中起的中介效應大小:情緒的中介效應=0.395×0.245/(0.456+0.395×0.245)=17.51%。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應=0.367×0.217/(0.456+0.367×0.217)=14.87%。結果顯示,情緒在運動對心理健康的影響中起的中介效應稍大于自我效能感,但差異不大。

3 討論

3.1 運動對女大學生情緒、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健康的影響 研究發現,運動群體的女大學生情緒狀態、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健康水平顯著好于非運動群體。情緒是人對客觀事物的態度體驗及相應的行為反應,情緒具有重要的動機性和適應,是人格系統中的動力源泉,受環境、生理喚醒和認知過程等因素的影響。運動對調節情緒有積極的作用[11]。因為運動本身蘊含著許多對人的各種刺激,如克服困難、競爭、冒險、把握機會、追求不確定結果、達到目標、控制、成功、挫折等,這些也相應地引起人的各種情緒體驗,同時還具有宣泄、中和、抵消和對抗負性情緒的作用。人們通過身體的活動,釋放的不僅僅是能量,同時也釋放了積壓的負性情緒,引起愉快的情緒體驗,從而提高了人的心境狀態水平。體育鍛煉活動具有平衡效益,可產生“情緒改善”現象,即憤怒、抑郁、緊張、疲勞、慌亂(POMS)情緒降低,精力比原來充沛。在心境狀態方面,愉悅性提高,憤怒性和抑郁性降低,因此運動群體的女大學生較少存在情緒狀態方面的困擾。有研究表明,經常參加體育活動有利于促進情緒狀態;其次,經常參與運動的女大學生有較強自我效能感,因為運動促使她們的脂肪減少,肌力增強、彈性提高,體型改善;另外隨著運動能力的提高,受到同伴的認可、鼓勵,內外因素的影響促使女大學生自我效能感提高[12-15]。已有大量研究證明,運動對心理健康的明顯促進作用,與本研究完全一致[16-19]。

3.2 運動、情緒、自我效能感與心理健康之間的關系 研究結果發現,情緒與SCL-90總均分以及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偏執等因子呈顯著正相關關系,說明女大學生情緒狀態越積極,其心理健康狀況越好。進一步的回歸分析發現,情緒在運動影響心理健康中的中介效應顯著。當3個指標同時預測時也是顯著的,所以是部分中介效應。說明,一方面運動對心理健康水平有直接正效應,即運動對心理健康有直接促進作用;另一方面運動通過情緒對心理健康水平有間接正效應,穩定的情緒及良好的情緒調控能力能促進心理健康的發展,悲傷、抑郁、焦慮、恐懼、憤怒、暴躁等不良情緒都可能給心理健康帶來危害[20]。而運動通過緩解抑郁、降低慌亂、增強精力、提升自尊,對心理健康有間接的促進作用。因此,對非運動群體女大學生,應引導其積極參加體育活動(每周至少活動2次,每次30 min以上),經常性地參加運動以提高精力、增強自尊感、緩解抑郁、降低慌亂,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

研究結果還顯示,GSES總均分與SCL-90總均分以及強迫、人際關系、抑郁、焦慮、偏執等因子呈負相關關系。說明較高的自我效能感水平將有助于改善心理健康狀況,更好地減少抑郁、焦慮、強迫、偏執等。這與錢銘怡等[21]的研究成果相一致。進一步的回歸分析發現,自我效能感對心理健康影響的中介效應顯著,表明運動通過自我效能感對心理健康水平有間接正效應,這是因為自我效能感通常被認為是一個人在某一方面有較高的自信心,這種較高的自信心會使個體更可能以樂觀、求助和問題解決等積極的認知或行為方式應對各種生活事件,減少焦慮情緒,產生良好心態。提示應引導運動群體的女大學生多參與一些比賽項目,讓她們展示自己,多次的成功經歷和來自同伴的肯定、鼓勵,能夠有助于自我效能感提高,更好地改善運動者的心理健康。

4 參考文獻

[1] 侯洋,李施漫,李畢琴,等.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水平的情緒管理團體咨詢效果研究.中國學校衛生,2009,30(3):219-221.

[2] 李年紅,章建成,夏文.內部和外部表象訓練對籃球熟練者與初學者投籃技能學習的影響.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3,27(4):63-66.

[3] LANG PJ.A Bio-informational theory of emotional imagery. Psychophysiology, 1979, 16:495-512.

[4] BANDRUA A. Social foundations of thought and action: A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1986.

[5] 王征宇.癥狀自評量表(SCL-90).上海精神醫學,1984,2(2):68-70.

[6] 王才康,胡中鋒,劉勇.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應用心理學,2001, 7(1):37-40.

[7] 祝蓓里.POMS量表及簡式中國常模簡介.天津體育學院學報,1995,10(1):35-37.

[8] 黃曉東,黃永良.海島野外生存生活訓練對大學生心境和情緒的影響.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09,25(2):33-34.

[9] 殷恒嬋,盧敏,王新利.運動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影響的研究.體育科學,2007,27(5):41-47.

[10]溫忠麟,張雷,侯杰泰,等.中介效應檢驗程序及其應用.心理學報,2004,36(5):614-620.

[11]盧敏,殷恒嬋,薛紅.情緒在運動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中的中介效應.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9,33(1):51-55.

[12]WEINBERG R, BUTT J, KNIGHT B, et 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use and effectiveness of imagery: An exploratory investigation. J Appl Sport Psychol, 2003,15(1):26-40.

[13]HALL CR, MACK DB, PAIVIO A, et al. Imagery use by athletes: Development of the aport imary questionnaire. Int J Sport Psychol, 1998,29(1):73-88.

[14]PAVIO A. Dual coding throry: Retrospectand current status. Can J Psychol, 1992(45):255-287.

[15]周秀軍.不同目標設置對男大學生籃球個人技術和心境狀態的影響.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9,21(3):30-311.

[16]付奕,于芳,劉定一.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與體育鍛煉的相關研究.中國體育科技,2006,42(5):120-125.

[17]喻堅.體育鍛煉與心理健康.福建體育科技,1997,16(2):52-54.

[18]李薇,陳莉萍,魏秀云.健心運動處方對提高大、中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實驗研究.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3,37(2):144-146.

[19]漆昌柱,徐培.體育鍛煉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及其機制. 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3,37(5): 117-119.

[20]朱風書,顏軍,陳愛國.中小強度健美操鍛煉對女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中國學校衛生,2009,30(2):139-141.

第8篇

【關鍵詞】 心理健康;焦慮;唾液皮質醇;睡眠質量;醫學生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nxiety and Salivary Cortisol, Sleep Quality, Menta l Health in Medical College Students.Guan Ruiyuan,Qian Mingyi,Liu Fang,N ursing School of Peking University,Beijng P.R.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nxiety andsalivary cortisol level, sleep quality, mental health in medical college studen ts under the pressure of terminal examinations.Methods The Stat e-trait anxiety in ventory (STAI-Form Y), salivary cortisol level,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 PSQI), and Symptom Checklist (SCL-90) were investigated in 43 medical students.The test was conducted twice, which were five weeks and three days before the te rminal examinations separately. Results The group with higher a nxiety showed wor se sleep quality and mental health level, bu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aliv ary cortisol compared to the other groups. Four weeks later, there was a signifi cant decrease in the little anxiety group in salivary cortisol, but no change insate anxiety.Conclusion Anxiety was steadily related with sl eep quality andmental health, where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nxiety and salivary cortisol w as unclear.

【Key words】 Mental health; Anxiety; Salivary cortisol; Sleep quality;Medical college students

醫學生的學習任務較重,考試頻繁,處于長期應對壓力的狀態中。已有研究顯示,醫學生的 焦慮情緒和睡眠問題較為突出,而焦慮情緒對睡眠質量也有較強的預測能力[1,2] 。以往關 于醫學生焦慮的研究多采用自評量表的測量方式,得到的測量結果多為主觀評價,缺乏一些 客觀評價的測評工具。唾液皮質醇作為反映應激狀態的一個指標,近年來也被用于學生考試 應激的測評。有研究發現,高中學生在考試當天唾液皮質醇的含量有顯著升高,而心理健康 水平也與皮質醇的變化率具有一定的關聯性[3]。而關于皮質醇在長期應對考試壓 力的慢性 應激狀態中的變化規律的研究較少。本研究通過測量醫學生的焦慮狀態、唾液皮質醇、睡眠 質量以及心理健康水平等因素,考察不同焦慮狀態醫學生的生理指標、睡眠質量等方面的差 異,并考察自評焦慮狀態與唾液皮質醇等因素的相互關系及其穩定性。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采用方便取樣的方法,在某醫學院校藥學專業二年級學生中進行廣告招募,排 除口腔潰瘍患者,對45名醫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和唾液皮質醇的測量。其中有2名同學在測量 過程中脫落,有效被試為43人,平均年齡19.44±1.08歲,其中男生22人,女生21人。

1.2 調查工具

1.2.1 焦慮水平的測量 采用Spielberger等人(1983)[4]編制的狀態-特質焦慮 問卷(ST AI-FormY)。由2個分量表(分別測量狀態焦慮和特質焦慮)共40個條目組成,每個條目按1 ~4級評分,各分量表分別累積計分,總分越高,焦慮程度越高[5]。

1.2.2 睡眠質量的測量 采用劉賢臣等譯制的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6](Pittsburg h Sleep Qu ality Index, PSQI) 作為評價睡眠質量的工具。PSQI由23個題目構成,可劃分為主觀睡眠質 量、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效率、睡眠障礙、催眠藥物應用和對日間功能影響7個成分, 每個成分按0~3分4個等級評定,累積各成分得分為PSQI總分。得分越高,睡眠質量越差[5]。 由于大學生都是集體住宿,作息時間基本一致,對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等因素的干擾較大, 因此本研究主要考察主觀睡眠質量、睡眠障礙以及對日間功能影響3個因素。

1.2.3 心理健康水平的測量 采用癥狀自評表(SCL-90)共90道題[7],包含軀體化、強迫、人際關系敏感、抑郁 、焦慮、 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病性及其他等10個因素。本研究所使用的量表為0~4級評分,總分 作為反映綜合心理健康狀況的指標[5]。

1.2.4 皮質醇標本采集 于21:00收集唾液,被試被告知在收集唾液前3小時內不能飲酒、 咖啡等刺激性飲料。被試采集前漱口,靜坐5分鐘后,自然低頭讓唾液流入試管,最少收集2 ml,-20度凍存過夜至分析前,離心取上清測定。皮質醇的測定按照北京科美東雅生物技 術有限公司所提供的碘(125I)- 皮質醇(Cor)放射免疫分析藥盒說明書加樣測定。

1.2.5 統計分析 所有原始數據均輸入計算機,應用SPSS11.0 統計軟件包處理,進行t檢驗,方差分析、相關分析。

1.3 研究步驟 考試前5周對被試進行各個量表測量和唾液標本的采集,考試前3天重復收 集唾液標本,并填寫狀態焦慮量表。測量皮質醇的試劑盒采用同一批號,所有測量由同一名 實驗人員完成,以減少測量誤差。

2 結 果

2.1 男、女生的焦慮、唾液皮質醇、SCL-90和睡眠質量的狀況及差異 按照性別將被試分為兩組,比較男女生在焦慮、唾液皮質醇水平、SCL-90總分和睡眠 總分的差異。發現女生的狀態焦慮和特質焦慮的分均高于男生,而在其他指標上沒有顯著差 異,見表1。

2.2 不同焦慮水平的被試在皮質醇、SCL-90和睡眠質量上的差異按照狀態焦慮的不同水平將被試分為3組,無焦慮組≤38分,輕焦慮組39~47分;高焦 慮組 ≥48分,3個組的狀態焦慮和特質焦慮都有顯著差異,見表2。比較3組在皮質醇、 SCL-90和睡眠質量方面的差異,發現3個組SCL-90總分、日間功能和主觀睡眠質量方面有顯 著差異(見表2)。兩兩比較的事后檢驗顯示,高焦慮組的SCL-90總分、日間功能和睡眠質 量均高于無焦慮組和輕焦慮組(P

2.3 4周后唾液皮質醇水平和狀態焦慮的變化 在第一次測量(考前5周)之后,即期末考試前3天,收集被試的唾液標本,比較2次唾液 標本中的皮質醇含量。對各組唾液皮質醇和狀態焦慮分別進行重復測量的方差分析(Repeat ed-measures ANOVA),結果顯示,唾液皮質醇和狀態焦慮的時間主效應以及交互作用均不 顯著(P>0.05)。組內t檢驗發現,輕度焦慮組的唾液皮質醇水平有明顯的 下降趨勢,而其它組沒有顯著差異;組間方差分析顯示,狀態焦慮的組間差異仍十分顯著, 而唾液皮質醇的組間差異仍不顯著見表3,表4,變化趨勢見圖1,圖2。

2.4 焦慮與各因子相關分析 將第1次測量(即考前五周)的各指標之間進行相關分析,發現,狀態/特制焦慮因子與SCL -90總分、睡眠總分有顯著正相關關系,而與皮質醇和年齡沒有顯著相關關系。而在第2次 測量時(即考前3天),狀態焦慮與皮質醇水平呈顯著負相關。

3.討 論

孟昭瑛[2]劉賢臣[8]等人調查發現,醫學女生的焦慮水平顯著低于男生, 而本研究結果顯示 女生的焦慮水平顯著高于男生,這一結果不同于相關文獻的研究結果。其原因可能在于已往 相關研究的調查對象是涉及多個專業、多個年級的醫學生,從整體角度來評價醫學生的性別 間差異,而本研究的調查對象都是二年級藥學專業的醫學生,取樣的不同可能導致了研究結 果的差異。本研究樣本量較少也對研究結果影響。本研究中,高焦慮組在SCL-90總分、日間功能和主觀睡眠質量幾個方面都顯著高于無焦慮組 和輕焦慮組。說明高焦慮群體的綜合心理健康水平較差,還會出現困倦、精力不足以及睡眠 質量較差等狀況。醫學生的學習普遍比較緊張,考試較多,壓力較大,高焦慮的學生存在較 多的身心癥狀和睡眠問題,需要引起重視。同時,焦慮水平與身心癥狀的高相關關系,也提 示我們在關注醫學生焦慮的同時,應當對他們的綜合健康狀況進行評估,以利于及時調整。由于唾液皮質醇的采集無損傷、簡單易行、能夠反映血清游離皮質醇的水平,因此近年來被 用作應激測量的常用指標。但是,由于測定方法和測定時間(多為早晨)的差異,唾液皮質 醇的正常參考范圍很大[9],而本研究于晚上9:00進行唾液皮質醇的測量,主要考 慮學生在 這一階段的活動內容類似,多為學習狀態,而且可以避免一些刺激性飲食的影響,但是所得 結果還無法與現有的一些正常對照相比較,還需進一步以對夜間唾液皮質醇分泌的正常范圍 和變化規律進行研究。林實(1999)[10]對高二學生的研究顯示,在考試當天測量皮質醇時,皮質醇水平 較平時( 考前五周)有顯著上升,從而支持應激理論,即短期的自然應激源可引起下丘腦-垂體-腎上 腺皮質軸激活、使體內皮質醇升高。本研究在期末考試前3天測得的大學生總體唾液皮質醇 水平較平時沒有顯著變化。其原因可能在于考前3天時,學生雖然壓力較大,但還未進入應 激狀態,因此皮質醇水平沒有明顯變化。不過,將被試分成3個焦慮組時,輕焦慮組的皮質 醇表現出顯著的下降水平,而其余兩組呈現上升趨勢,但沒有達到顯著水平。這一結果提示 輕焦慮組的唾液皮質醇水平在考試前呈不穩定的狀態,但是其下降趨勢是否表明輕焦慮組更 容易放松?其中是否有其他因素(如個性因素[11])的影響?本研究還無法提供足 夠的證據,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本研究顯示唾液皮質醇與主觀感受到的狀態焦慮的變化規律不一致。在相關分析中,狀態焦 慮與皮質醇呈不相關或負相關,即對于自覺焦慮水平較高的個體,其皮質醇水平可能處于較 低的水平,提示在非應激狀態下唾液皮質醇的水平增高不能代表主觀焦慮感的增加。同時, 不同焦慮水平的被試之間的皮質醇水平沒有顯著差異,提示皮質醇對于評估日常慢性壓力缺 乏敏感性。

4 參考文獻

[1]楊本付,張作記,岳喜同,等.醫學生睡眠質量與焦慮抑郁情緒關系的探討.中 國行為醫學科學,1999,9(5):346-348

[2]孟昭瑛.醫學生睡眠質量與焦慮抑郁情緒關系的調查分析.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07,15(10):868-870

[3]林實,趙士芳,徐斌. 應激中唾液免疫功能變化與心理健康狀況的關系.福建 醫科大學學報,2003,l37(4):389-391

[4]Spielberger CD, Gorsuch RL, Lushene R, et al. Manual for the State- Trait Anxiety Inventory, STAI (Form Y): Self-evaluation questionnaire. Palo Alt o, CA: Consulting Psychologists Press, 1983,577

[5]汪向東主編.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北京: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93增刊: 3 1-35,238-240,375-378

[6]劉賢臣,唐茂琴,胡蕾,等.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的信度和效度研究.中華精神 科雜志,1996,28(2):105-107

[7]金華.中國正常人SCL-90評定結果初步分析.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1986, 1 2(6):260-263

[8]劉賢臣,唐茂芹,胡蕾,等 .大學生焦慮、抑郁與睡眠質量的相關性研究. 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97,11(1):25-27

[9]龍國文. 唾液皮質醇及其檢測應用評價.國外醫學臨床生物化學與檢驗學分冊 ,1996,17(3),102-106

[10]林實,徐斌,錢忠明.考試應激中唾液皮質醇及SIgA變化與行為類型研究.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99,13(3):151

第9篇

摘要目的:探討心理干預與舒適管理應用于糖尿病腎病患者血液透析中對其負面情緒的改善作用。方法: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糖尿病腎病患者100例,采用數字表抽取法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對照組選擇病例采用常規方案護理,觀察組在上述方案應用的基礎上,加強心理干預與舒適管理。結果:兩組干預前抑郁、焦慮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均有改善,但觀察組優于對照組(P

關鍵詞心理干預舒適管理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負面情緒改善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and comfort Management to improve the negative emotions of diabetic nephropathy patients in the hemodialysis

Li Xiuhua,Wu Suzhen,Xu Jingjie

The Blood Purification Centre of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Inner Mongolia Medical University(Hohhot City,Inner Mongolia),010050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and comfort Management to improve the negative emotions of diabetic nephropathy patients in the hemodialysis.Methods:100 cases with diabetic nephropathy were selected from September 2012 to September 2013.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ith 50 cases in each according to the digital table extraction method.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by conventional nursing program selection,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and comfort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Results:there was no difference of the depression and anxiety scores before the interven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and it was improved after the intervention,but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Comfortable management;Diabetic nephropathy;Hemodialysis;Negative emotions;Improve

近年來,隨著人口結構老齡化進程加劇,以及公眾飲食及生活方式轉變,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發病率在我國仍呈上升趨勢,對患者身心健康構成了嚴重影響,且使家庭和社會背負沉重負擔。糖尿病腎病(Diabetic nephopaphy,DN)為其常見的慢性并發癥類型,最終轉歸為腎功能衰竭,是引發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臨床仍多采用維持性血液透析方法治療,以達到控制病情,消除不適癥狀,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的目的[1]。但受疾病本身及對血液透析認識不足等多因素影響,患者負性情緒嚴重。加強針對性的心理干預,并運用舒適管理模式,是幫助患者克服心理障礙,在醫護全程增強愉悅體驗的關鍵。本次選取相關病例,就上述內容展開探討,現將結果總結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糖尿病腎病患者100例,男58例,女42例,年齡51~76歲,平均64.5±3.1歲,均與WHO于1999年制定的相關診斷標準符合,糖尿病腎病病程平均17.3±2.1年,維持性血液透析時間平均7.9±1.2年。患者均自愿簽署本次實驗知情同意書,并經倫理學委員會批準,排除近期使用腎毒性藥物者、心肝肺疾病者及其他腎臟疾病者。采用數字表抽取法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組間一般情況具可比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方案護理,包括心理疏導、日常照護、病情觀察、用藥指導等。觀察組在上述方案應用的基礎上,加強心理干預與舒適管理,具體操作步驟如下:心理干預:①健康指導:了解糖尿病腎病患者心理特征,針對存在的問題及顧慮,行個體化指導。如講解疾病基礎知識、血液透析必要性及優勢、注意事項,使患者克服恐懼。②培養自我效能感:重視患者主觀能動性的調動,使其主動參與在疾病治療全程中,注意并發癥防范,及時發現并向醫護人員報告異常,利于病情控制。③榜樣引導:向患者介紹同類型預后良好的病例,就堅持治療的重要性及信念向患者強調,使患者可正視疾病,提高醫護依從[2]。④家庭及社會支持:增強家屬、親友、同事的協助力度,給予更多理解和關愛,提供必要的物質支持,解決患者所遇問題,以提高其安全感,保持樂觀情緒,激發熱愛生活的勇氣和回歸社會的信心。舒適管理:①環境舒適:營造安靜、溫馨、整潔的病房環境,保持室內相對濕度50%~60%,室濕18~20℃。床單、被褥潔凈,病床可搖高坐起;配備電視機,依據患者喜好播放電視節目,以轉移痛苦思路,增強感觀舒適感。各種儀器音量盡量調低,避免外界噪音對患者造成的不良刺激[3]。②透析中舒適護理:嚴格無菌操作,合理選擇穿刺點,并爭取一次穿刺成功,不可反復在同一穿刺點穿刺;定時協助患者更換,幫助按摩肩頸部、背部、手臂,以使不適感減輕;加強飲食照顧,用餐時病床搖至半臥位,飯盒置于可取處,餐后協助行口腔護理,搖床至舒適[4]。③出院指導:囑患者盡量臥床休息,加強營養補給,以易消化、高維生素、高蛋白、高能量、低鹽食物為主,生、冷、硬等刺激性食物避免食用,避免劇烈運動,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保持樂觀心境。通過微信、電話等方式,建立隨訪機制,以對院內護理內容加以鞏固,并對患者現狀及時了解以及到院處理情況。

指標觀察:①心理狀況:采用抑郁及焦慮量表(HAD)評分兩組干預前后心理狀態,共含14個項目。無癥狀:≤7分;可疑:8~10分;陽性≥14分。②舒適狀況:應用Kolcaba簡化量表評估,包括環境、生理、社會、心理、生理領域,分值越高,效果越好。③護理滿意度評估:采用《護理工作滿意度調查表》評定,內容包括醫護人員工作態度、責任感、對患者實施健康教育的能力和關心程度、業務水平、病房舒適度等。總分100分:很滿意:>90分;滿意:75~90分;基本滿意:60~74分;不滿意:

統計學方法:統計學軟件采用SPSS 13.0版,組間計量數據采用x±s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計數資料行χ2檢驗,P

結果

心理狀況:兩組干預前抑郁、焦慮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均有改善,但觀察組優于對照組(P

舒適狀況:觀察組在生理、心理、社會、環境及整體舒適度評分方面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護理滿意度比較:觀察組經統計示臨床總滿意度90%,明顯高于對照組6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討論

我國醫療科技取得巨大發展成就的同時,也帶動了醫護模式的轉變,“以患者為中心”的整體性護理為其核心內容,即除重視疾病本身的護理外,心理、社會、精神方面干預的重要性也引起廣泛關注。糖尿病腎病病程長,血液透析屬終身替代療法,期間患者飲水、飲食、活動受限,軀體不適,加之醫療費用高昂,在精神和經濟上均背負沉重負擔,故多有抑郁、焦慮、悲觀、低落等負面情緒產生[5]。護理人員需重視心理干預的實施,主動與患者及家屬溝通,以溫和的態度、嫻熟的操作技巧、扎實的專業基礎贏取信任,構建和諧護患關系,為各項醫護操作的實施提供有力條件[6]。本次研究中,觀察組通過對患者實施健康宣教,使其掌握疾病基礎知識,對血液透析有所了解,克服恐懼心理,提高醫護依從;通過自我效能感的培養和榜樣引導,使其提高主觀能動性,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并完善家庭和社會支持,使患者在精神上和社會上保持樂觀情緒,激發熱愛生活熱情,促進各項醫護操作的開展。

隨著醫學科研人員對糖尿病腎病研究的深入,發現其病情變化速度快,甚至對生命構成威脅,患者身心均受到一定傷害。護理理念及現代醫學水平的完善,使更多的患者在就診過程中需體驗生活、心理、社會等多方面的舒適感。舒適護理以為患者提供周到、全面的服務,使人在心理上、精神上達到最愉快的狀態,或降低和縮短不愉快的程度為目的,對健康及疾病康復起到促進作用。其在實施過程中重視滿足患者需求,如考慮房間的濕度、溫度等,從細微處入手,創造舒適的環境,為患者提供方便的同時,提高了服務質量。在透析過程中行舒適護理,各項操作嫻熟完成,使患者對治療充滿信心,感到親人般溫暖,并掌握自我護理知識,方便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在醫學飛速發展的新形勢下,開展舒適護理,可為護士業務素質的提高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促使整體服務水平的提高。更好的為患者服務,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醫院效益和社會效益,具有廣泛的推廣應用價值。本次研究中,觀察組心理狀況、舒適狀況、臨床護理滿意度均顯著高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在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中加強心理干預與舒適管理,可提高護理質量,消除患者負面情緒,保障獲得理想預后。

參考文獻

1喻雅君.淺談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的護理體會[J].中國傷殘醫學,2012,20(1):72-73.

2黃郢荷.糖尿病性慢性腎功能衰竭的血液透析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10):53-54.

3李小云,龍海波,何井華.糖尿病腎病的健康促進與健康管理[J].現代醫院,2010,10(2):148-150.

4Hoshi H , Nakamoto H , Kanno Y , et a l. Long-term follow-up of patients treated with a combination of continuous arnbulatrory peri- toneal dialysis and hemodialysis[J].Adv Perit Dial,2006,22(1):136-140.

相關文章
相關期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久久久 | 一级片在线视频 | 2020国产精品永久在线观看 | 欧美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 免费国产不卡午夜福在线观看 | 泡泡影视伦理片 | 天天想你免费视频观看 | 国产亚洲人成网站观看 | 久久久久久久综合狠狠综合 | 国产视频一二三区 | 97在线观看免费版 | 姐妹1免费观看完整版 | 色婷婷免费视频 | 色桃花网 |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 少女免费观看完整版 | 99热精品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原创视频 | 不是男人是女人电视剧免费观看 | 国产人成精品 | 欧美日韩另类视频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免费视频 | 免费观看一级成人毛片软件 | 国产亚洲欧美久久精品 | 日韩久久免费视频 | 丁香六月天婷婷 | 国产精品婷婷久青青原 | 鬼灭之刃第四季在线观看 | 999久久久免费精品国产牛牛 |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 | 久久国产免费一区 | 美女久久久久久 | 国产成人女人在线视频观看 | 四虎网页 |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久草青草| 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 久久婷婷五色综合夜啪 | 伊人婷婷在线 | 试看120秒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