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激情开心网,五月天激情社区,国产a级域名,婷婷激情综合,深爱五月激情网,第四色网址

工業經濟增長優選九篇

時間:2023-10-09 10:53:00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工業經濟增長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工業經濟增長

第1篇

(一)我國工業能源消費不均衡的原因。新型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一直是我國能源利用的軟肋,相比于發達國家,我國新型能源的開發和利用很低,究其原因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個,(一)我國地大物博,資源、能源豐富,尤其是煤炭和石油的存儲量豐富致使我國工業發展首先以消耗煤炭等化石能源為主。(二)我國雖然是經濟發展大國,但是科技創新能力偏低,對新型資源能源的開發和利用技術不高或者意識不健全,沒能充分意識到新型能源的重要性。(三)我國對核電的開發相對落后,相較于西方發達國家,核電的開發和利用在能源消費結構中明顯滯后,而核能具有非常高的能源消費意義。

(二)我國經濟增長的發展形勢。改革開放以來,國家開始逐漸強調協調發展輕工業與重工業,以出口工業帶動國內經濟發展,同時以進口替代政策,實施優先發展經濟工業的策略。通過這些政策的實施,我國經濟發展穩步上升,發展工業所帶來的經濟利益占有比重越來越大,特別是第三產業的發展在國家經濟發展中占有的比重越來越高。另外國家加強了基礎工業的投資力度,引進外資和控制物品價格來促進工業產業化的不斷發展。

二、工業能源消費和工業經濟增長的關系

由以上內容和數據顯示,我國工業能源消費與工業經濟增長有著密切的聯系。工業能源消費形式、耗源類型和能耗比重都與工業經濟持續增長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系。二十一世紀,現代化的工業要求運用科技提高工業經濟產能,建立自動化的高效生產和提高資源的利用率來全面提升工業經濟增長速度,避免工業生產對能源的過分依賴。十以來,國家一直在對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進行改革和調整,目的是有效協調經濟發展和資源利用的可持續發展,全面的實現國家經濟增長的二次飛躍。工業能源消費和工業經濟增長的辯證關系如下,

(一)工業能源的消費促進工業經濟增長;工業能源是工業經濟增長的關鍵,能源是經濟發展的動力,能源能夠為工業生產提供電能、工業原料和能源產品。能源科技是現代工業經濟增長的創新力量,以科技創新帶動經濟增長是新世紀經濟發展的主體,是擺脫過分依賴能源消耗換取工業經濟增長的有效途徑。能源的科技創新推動新型工業迅速發展,為工業經濟持續發展提供條件。

(二)工業經濟增長增加能源消耗需求;傳統意義上,工業經濟的增長一定會刺激對工業能源的消耗,例如蒸汽機的廣泛應用促進了交通運輸業飛速發展,從而對煤炭和石油的消耗越來越大。新形勢下,工業科技和工業技術創新為新能源的利用和開發提供了技術優勢,能夠促進工業經濟增長由單一能源消耗到多次能源消費轉型,促進工業經濟增長和工業能源消費的持續穩步發展。

三、總結

第2篇

一、20*年*州工業發展的成效

(一)工業經濟平穩增長,預計可全面超額完成省下達的目標任務

今年1—10月,全州實現工業總產值490.26億元,同比增長15.5%,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工業增加值143.32億元,同比增長11.3%。主要特點:一是重工業增速領先于輕工業。1—10月,全州規模以上輕工業完成增加值60.86億元,同比增長5.5%,重工業完成增加值82.47億元,同比增長16.7%,重工業增速快于輕工業11.2個百分點。二是非煙工業增速加快,對全州工業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不斷增強。1-10月,全州規模以上非煙工業完成增加值88.15億元,同比增長13.7%,增速超過煙草制品業8.4個百分點,占全州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達61.5%,高于去年同期5.3個百分點,非煙工業對全州規模以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83.8%,分別比一、二、三季度提高18.1、11.7和7.9個百分點。三是產銷銜接水平較好。1—10月,全州規模以上工業完成銷售產值388.3億元,增長31.6%,增幅高于去年同期10.7個百分點;產品銷售率達96.1%,低于去年同期0.8個百分點。四是各項經濟指標完成情況較好,預計可全面完成省政府下達的目標任務。1-10月,全州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工業增加值143.32億元,為省考核目標的89.6%,超目標6.3個百分點。根據1-10月全州工業經濟運行情況分析預測,2007年我州工業經濟主要經濟指標可以全面超額完成省政府下達的任務。初步分析預測,今年全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主營業務收入、利稅總額、利潤預計分別完成180億元、458億元、102億元、38億元,分別為省考核目標的100%、1*.8%、106.3%和124.6%,除工業增加值外,其余指標分別超目標8.8、6.3和24.6個百分點。

(二)工業投資繼續加大,重點項目建設進展順利

1-10月,全州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77.7億元,同比增長9.5%,其中:剔除電力行業投資外,全州工業投資完成36.29億元,同比增長48.9%,為省考核目標的84.5%,超目標1.2個百分點。預計我州全年可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不含電力)43億元左右,可圓滿完成省政府下達的目標任務。一大批重點項目建設進展順利。*鋼鐵公司三期工程80萬噸棒材/年項目已于今年8月16日竣工投產,1350立方米高爐及配套項目正在有序推進;*瑞氣公司15萬噸/年二甲醚項目,基礎工程基本完成,已進入設備安裝階段;*煤礦五期擴建工程各項工作正在有序推進,至9月底已累計完成建設投資4.3億元;*潤鑫鋁業公司后續項目,現已完成場地平整工作,正全面進入土建施工階段;*糖業公司年產8000噸棕絲軟墊項目,一期工程建設已完工,設備進入調試階段,計劃年底可投入生產;*科維生物產業公司年產50000噸生物乙醇燃料項目,現已完成投資6100萬元,形成了30000噸生產能力。這些技改項目的順利推進和竣工投產,將為*州工業發展培育一批新的增長點,使工業發展后勁得到進一步增強。

(三)非公經濟和鄉鎮企業蓬勃發展

20*年,全州各級黨委、政府認真貫徹落實全省中小企業暨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大會精神,采取各種措施,進一步推動非公經濟健康發展,據初步分析預測,今年全州非公經濟增加值預計達到127.8億元,比去年增長14.8%,為省目標的1*.8%;上繳稅金預計完成15.2億元,比去年增長32.2%,為省目標的104.1%;從業人員預計達26.9萬人,比去年增長13%,為省目標的105.9%,各項指標將全面超額完成省政府下達的考核任務。我州鄉鎮企業以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為重點,圍繞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解決農民增收和帶動產業發展,鄉鎮企業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作用日益增強,并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預計全州鄉鎮企業完成增加值56.9億元,比去年增長21.5%,為省目標的105.6%;預計完成工業增加值33.5億元,比去年增長30.9%,為省目標的112.8%;實交稅金預計完成9.5億元,比去年增長14.7%,為省目標的103.3%;從業人員預計達32.91萬人,比去年增長5%,為省目標的100.02%。

(四)工業園區建設步伐加快,企業集群發展格局形成

20*年,通過各級、各有關部門的艱苦努力,*州工業園區建設取得了實質性突破和階段性成果。*工業園區全面展開了道路、電力專線、供水工程等基礎設施建設,園區公用電網、污水處理廠、排洪遂道等重點基礎設施正在規劃實施中;*工業園區、瀘西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正在全面展開;建水工業園區《可行性研究報告》和《總體規劃園區》已編制完成,并順利通過了專家評審和州級審查;個舊市、綠春縣、屏邊縣、*縣等縣市特色工業園區的規劃編制工作已經啟動,其它各項前期工作正在積極抓緊謀劃和推進之中。隨著*工業園區基礎設施的逐步完善,為企業的入住和生產經營活動創造了更加優越的條件,入園發展的企業不斷增多,企業集群發展的格局已初步形成。

(五)企業改革正逐步深化

*州列入實施政策性關閉破產國有企業共有6戶,其中:個舊市化肥廠和個舊市塑料廠已經國務院全國企業兼并破產和職工再就業工作領導小組批準,已正式下達實施政策性破產的啟動通知。目前,個舊市塑料廠已進入了破產程序,正在進行破產清算及資產處置工作;個舊市化肥廠破產的各項前期工作已經基本完成,職工安置方案已報有關部門審批;個舊市磷化工總廠、個舊市高壓電瓷廠、個舊市瓷器廠、個舊市搪瓷化工廠等4戶企業的債務問題與其主要債權人東方資產管理公司昆明辦事處達成清償意見,有關材料已上報國務院國資委審批,力爭在今年內進入破產程序。*州列入深化改革的股份合作制改革企業共18戶,現已完成14戶,為任務數的77.8%,提前完成了省下達的至年底完成72%的目標任務,涉及總資產5095.9萬元,其中:關閉5戶,董事長全部持投3戶,股權相對集中5戶,解散1戶。

(六)經濟運行調節水平進一步提高

進一步加強了工業經濟運行監測和協調,切實做好電煤供應、電力生產、重要物資運輸、企業融資等協調工作,在企業面臨電煤供需緊張、電力供應嚴重不足、鐵路運力缺口較大、貸款融資十分困難的情況下,保障了全州工業經濟仍保持平穩快速增長。

二、20*年所做的主要工作

(一)建立完善責任制度,實行責任目標管理。為認真貫徹落實第八次黨代會和全省工業經濟工作會議精神,3月份,*、州政府召開了全州工業經濟暨重點產業建設工作會議。會上*、州政府分別與13縣市簽訂了責任書,把省級下達的工業經濟、鄉鎮企業、非公經濟、工業投資和重點產業建設等各項目標任務分解落實到各縣市。同時,要求各縣市經貿(濟)局進一步加強對工業各項發展目標任務完成情況進行監測分析,強化經濟運行調控;兌現了2006年各縣市工業發展各項目標和重點產業建設目標任務的考核獎懲,激勵各縣市切實抓好工業發展。

(二)加強對重點項目建設的組織領導和協調服務。為確保今年31個重點項目的順利推進,*、州政府決定:一是繼續實行重點項目建設州級領導掛鉤督查指導制。二是繼續對重點項目建設實行目標責任制,縣市主要領導為第一責任人,州政府與各相關縣市政府簽訂了產業建設重點項目責任書。三是認真落實好州政府與省屬大企業戰略合作協議,積極推進協議項目的建設。四是進一步加大協調服務力度,集中力量保證重點工程項目建設順利進行,在供電、運輸等方面優先為重點項目建設提供有力保障;將重點項目積極向省經委、省財政廳申報,爭取省級新型工業化和技改貼息資金的扶持,同時州級項目專項資金也向重點項目傾斜。五是認真貫徹國家和省的投資體制改革精神,簡化項目審批手續,推動不同層次的項目建設;對重點項目建設建立了協調機制和報表制度,及時掌握項目建設情況,主動對有關問題協調相關部門進行解決。

(三)著力抓好節能減排工作。*、州政府十分重視節能減排工作,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省有關節能減排工作的方針政策,加強領導、狠抓落實。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建立了節能減排工作機構。二是突出重點,以抓工業節能為突破口,確保全州節能目標的落實。三是嚴格執行國家、省制定的鋼鐵、有色、水泥等高耗能行業發展規劃、政策和行業準入標準,對落后的耗能過高的用能產品、設備加大淘汰力度;對淘汰和限制類項目及高耗能企業按國家產業政策實行差別電價,抑制高耗能行業盲目發展。四是加強對全州高耗能高污染10個重點行業的137戶企業嚴格執行污染物排放標準力度及未達標企業整改措施的落實。五是強化節能宣傳教育和培訓,州經委與州統計局共同組織舉辦了十三縣市經貿(濟)局和統計局領導及業務人員、全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統計人員參加的節能知識培訓班,努力提高各級、各有關部門領導干部的節能意識,積極推進節能減排工作,六是進行督查,全面推進節能減排工作的深入開展,今年10月30日至11月8日我委按州政府的要求,組成了六個督查組對各縣市開展節能減排及工業各項目標任務完成情況的督查工作。通過督查,有力地推進了全州節能減排和促進工業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各項措施的貫徹落實。

(四)積極推動工業園區建設。一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立足于規劃先行,全面啟動和推進園區建設。在推進園區建設中,我州立足于規劃先行,注重長期規劃、中期規劃與近期規劃的有機結合,做到長規劃、短安排。二是堅持以產業建設與園區建設的良好互動,以項目建設推動園區建設。三是以省級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和地方特色園區建設為重點,帶動和推動全州園區建設。

(五)強化電煤協調,多產煤多發電。一是及時成立了電煤協調工作領導小組并設立辦公室在州經委,負責日常管理工作。二是多次召開了電煤協調工作會議,分析全州電煤生產供需形勢,統一思想,提高認識,顧全大局,為全州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多作貢獻。三是協調交通、交警、高速公路管理段等單位,建立電煤運輸綠色通道。四是發放電煤運輸綠卡,使*發電廠、大唐*電廠、巡檢司電廠能夠從*村地區、*等地購進煤作為摻燒,緩解*礦務局電煤供應不足的壓力。四是促進*礦務局按省州電煤協調工作會議精神,在確保安全的條件下,采用超常規生產,原煤產量由每月70萬噸提高到80萬噸,爭取90萬噸目標,并對*礦務局原煤實行計劃分配,盡力確保電煤供應。

(六)鼓勵和支持非公經濟及中小企業發展。認真貫徹落實省中小企業暨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大會精神,全州8000多名干部和4000多名中小企業負責人直接學習了大會精神;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貫徹〈國務院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的實施意見》及相關政策文件精神;狠抓服務體系建設,至9月底,我州今年已新建擔保公司4戶,正在籌建的企業互助基金和擔保公司1戶。目前全州累計已建立擔保公司9戶,1—10月,已累計為50戶中小企業提供擔保,擔保貸款金額達4.26億元。以農產品加工、轉移農村勞動力為重點,繼續推進“三項工程”;開展企村結對,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繼續抓好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培訓等工作,促進鄉鎮企業快速發展。

(七)加強政策引導,落實責任主體,推動全州工業循環經濟和資源綜合利用工作的順利開展。根據《*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工業循環經濟的意見》和《*省經委關于印發的通知》的要求,廣泛征求各有關部門的意見,多次召開會議,反復討論,已形成《*州“十一五”工業循環經濟發展規劃綱要》。按《*州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全面推行清潔生產的實施意見》和《*州申請備案推薦清潔生產審核中介服務機構管理規定》的要求,組織省《清潔生產行動計劃》和《循環經濟工程方案》確定的我州53戶企業和市縣經貿(濟)局的清潔生產工作管理人員共110人培訓,在取得《*省清潔生產審核員證書》的基礎上,2007年底前完成清潔生產啟動和審核驗收工作。目前,53戶企業中有47戶企業已開展清潔生產,有10戶企業已將清潔生產審核材料上報州清潔生產辦審核,其中:開遠國資水泥有限責任公司已經通過審核驗收,其余企業近期可組織專家逐一進行實地審核驗收。*州資源綜合利用企業(產品、項目)認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到2007年10月底已通過資源綜合利用認定并保有資質證書的企業129戶,其中:水泥企業14戶、廢舊物資回收企業88戶、森工企業2戶、電力企業8戶、其它企業17戶。

(八)認真做好工業各項資金的扶持工作。一是圍繞省經委省財政廳的要求和我州的工作重點,組織開展全州省級新型工業化發展專項資金和省級技術改造貼息資金的申報,積極爭取到省級新型工業化發展專項資金和省級技術改造貼息資金共計1000萬元的支持。二是組織開展了我州工業項目前期費和工業技改項貼息資金項目的審核和資金安排工作。三是組織開展了2007年全州新產品、新技術開發項目申報工作,認真篩選了一批重點項目,商州財政局同意,提出了項目資金安排的初步意見。四是向省非公辦、省財政廳推薦上報了10個非公經濟重點項目,爭取省級資金支持;組織各市縣鄉鎮企業申報項目59項,其中篩選上報13項;經委務會研究,確定州重點鄉鎮企業項目貼息扶持10項。

(九)強化工業經濟運行監測、預測和協調服務工作。認真做好對全州工業經濟運行的監測、預測和綜合分析,及時反映全州經濟運行動態,提出對策建議;建立完善與州發改委、州統計局、州交通局、州商務局、州財政局、州人行等相關部門經濟運行分析聯系會議制度,定期召開會議;加大協調力度,做好計劃用電、鐵路運輸的協調工作,為企業搞好服務。

(十)繼續深化國企改革,重點做好企業國家政策性破產工作。一是加大企業依法破產退出市場的工作力度,列入國家政策性破產的六戶企業的破產工作進展順,個舊市塑料廠已于4月16日進入破產程序;個舊市化肥廠職工基本情況和勞動債權債務的清理登記、職工安置方案、破產費用測算等基礎工作已完成,準備進入法律程序;個舊市高壓電瓷廠、個舊市磷化工總廠、個舊市瓷器廠、個舊市搪化廠等4戶企業已與主要債權金融部門東方資產管理公司協調債務完畢,破產前的各項準備工作已基本完成。二是全力搞好股份合作制試點工作,州國企改革辦制定了《*州股份合作制企業改革試點方案》,試點企業所在縣對試點工作極為重視,成立了專門機構負責抓落實。按省規定的時間要求,5戶試點企業完成了試點工作,即:瀘西縣飲食服務公司、河口恒通物資有限責任公司和屏邊縣外貿公司、屏邊新現大理石廠和鑫磊石材有限公司。瀘西飲服公司的改制試點經驗,在全省深化國企改革第二次工作會議上作了交流。三是對原州軸承廠土地使用權的處置,通過認真勘測、評估,于3月19日委托*鼎盛拍賣公司以*萬元拍賣成交,現按合同規定80%價款已交州財政局國企改革專戶,用于國企改革職工的安置,確保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

(十一)積極支持和鼓勵企業上市融資。為推動我州企業依托資本市場進行改組改制,充分利用資本市場做優做強,支持具備條件的優質企業實現上市。一是對我州具備中小企業板上市條件的企業進行了全面摸底調查。二是對目前我州準備上市的*恒昊股份礦業有限公司的上市工作情況進行認真調研,將該企業上市工作進展情況、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形成專題調研報告向州政府有關領導匯報,最終促成由州政府主要領導出面召集稅務、工商、國土、環保、氣象、經委等有關部門召開了一個專題協調會,為企業排憂解難,全力支持恒昊公司上市。

三、*州工業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一)國家宏觀調控政策趨緊,制約我州工業經濟的發展。隨著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不斷加強,進一步緊縮“銀”根、“地”根,國家產業政策,土地政策,環保政策越來越嚴格,項目審批難度大、項目落地難,給我州工業項目的實施帶來較大的影響。

(二)隨著國家土地征用補償標準的提高和審批手續更加嚴格,導致項目建設用地征用普遍較難,并且征用后的土地移交很難按時進行,土地的征用和移民搬遷已成為影響項目建設的“難中之難”。

(三)節能減排和淘汰落后裝置,造成我州部分行業產能下降。我州淘汰落后產能,鐵合金行業9.56萬噸、鋼鐵行業生鐵7萬噸、水泥行業81萬噸、黃磷行業2.1萬噸。這些產量的淘汰將造成我州工業總產值減少約10億元,增加值也隨之減少,影響了四項工業經濟發展目標任務的完成。

(四)資本市場不健全,融資渠道單一,融資難制約了工業的快速發展。至10月末,全州金融機構各項貸款比年初增長10.1%,尤其是工業貸款比年初下降3.9%,加之民間資本投入、上市融資、風險投資三大資金渠道不暢,及國家上調貸款基準利率和提高存款準備金率的實施,導致企業資金短缺的矛盾更加突出。

第3篇

(一)我國工業能源消費不均衡的原因。新型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一直是我國能源利用的軟肋,相比于發達國家,我國新型能源的開發和利用很低,究其原因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個,(一)我國地大物博,資源、能源豐富,尤其是煤炭和石油的存儲量豐富致使我國工業發展首先以消耗煤炭等化石能源為主。(二)我國雖然是經濟發展大國,但是科技創新能力偏低,對新型資源能源的開發和利用技術不高或者意識不健全,沒能充分意識到新型能源的重要性。(三)我國對核電的開發相對落后,相較于西方發達國家,核電的開發和利用在能源消費結構中明顯滯后,而核能具有非常高的能源消費意義。

(二)我國經濟增長的發展形勢。改革開放以來,國家開始逐漸強調協調發展輕工業與重工業,以出口工業帶動國內經濟發展,同時以進口替代政策,實施優先發展經濟工業的策略。通過這些政策的實施,我國經濟發展穩步上升,發展工業所帶來的經濟利益占有比重越來越大,特別是第三產業的發展在國家經濟發展中占有的比重越來越高。另外國家加強了基礎工業的投資力度,引進外資和控制物品價格來促進工業產業化的不斷發展。

二、工業能源消費和工業經濟增長的關系

由以上內容和數據顯示,我國工業能源消費與工業經濟增長有著密切的聯系。工業能源消費形式、耗源類型和能耗比重都與工業經濟持續增長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系。二十一世紀,現代化的工業要求運用科技提高工業經濟產能,建立自動化的高效生產和提高資源的利用率來全面提升工業經濟增長速度,避免工業生產對能源的過分依賴。十以來,國家一直在對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進行改革和調整,目的是有效協調經濟發展和資源利用的可持續發展,全面的實現國家經濟增長的二次飛躍。工業能源消費和工業經濟增長的辯證關系如下,。

(一)工業能源的消費促進工業經濟增長;工業能源是工業經濟增長的關鍵,能源是經濟發展的動力,能源能夠為工業生產提供電能、工業原料和能源產品。能源科技是現代工業經濟增長的創新力量,以科技創新帶動經濟增長是新世紀經濟發展的主體,是擺脫過分依賴能源消耗換取工業經濟增長的有效途徑。能源的科技創新推動新型工業迅速發展,為工業經濟持續發展提供條件。

(二)工業經濟增長增加能源消耗需求;傳統意義上,工業經濟的增長一定會刺激對工業能源的消耗,例如蒸汽機的廣泛應用促進了交通運輸業飛速發展,從而對煤炭和石油的消耗越來越大。新形勢下,工業科技和工業技術創新為新能源的利用和開發提供了技術優勢,能夠促進工業經濟增長由單一能源消耗到多次能源消費轉型,促進工業經濟增長和工業能源消費的持續穩步發展。

三、總結

第4篇

一、轉變工業經濟增長方式,要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

1、要處理好加快發展與提高效益的關系。工業經濟的發展速度和企業經濟效益是相互促進,互為條件的關系。因此,加快發展和提高經濟效益要同時并舉,兩者缺一不可。在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中,一手要抓新的經濟增長點,一手要抓經濟效益的改善與提高。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工業經濟健康發展。

2、要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目前,湖北工業經濟高速增長資源擴張性特征相當突出,2004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占全國的3.2%,但能源消耗量卻占全國的6.7%。轉變工業經濟增長方式,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是提高湖北工業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的保證。

一是要優化資源的開發。加強資源開采管理,實現資源的保護性開發。要改進湖北磷、鹽、鐵、煤等重要資源的開發利用方式,實現綜合勘查、綜合開發、綜合利用,積極推進礦產資源深加工技術的研發,提高產品附加值;嚴格礦山開采的準入手續,提高采、選、冶工藝,堅決反對“采富棄貧”的浪費行為,延長礦山壽命,實現礦產資源的充分利用。

二是要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加大節能技術和節能產品的推廣力度,利用經濟的、法律的、政策的手段,促進企業節能技術的應用;加強對鋼鐵、電力、輕工等重點行業的能源、原材料等資源消耗管理,大力提高資源產出效率;提高冶金、有色、電力、釀造、印染等行業的廢渣、廢水、廢氣的綜合利用率。

三是要把工業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資源節約使用結合起來,實現可持續發展。對資源消耗量大,環境污染嚴重,不符合產業政策的項目要堅決實行淘汰;要嚴格控制不符合生產要素合理配置的工業項目,擺脫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思維模式。

二、轉變工業經濟增長方式,要依靠科技進步

1、要把人才、技術的優勢變成市場的優勢。一是加快產學研一體化步伐,突出企業的主體地位,通過定期的產學研項目洽談會,為科研院所和企業合作搭建一個平臺。二是支持企業研發中心建設,建設一支高素質的企業創新隊伍,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促進產品的更新換代。三是通過政策、資金等手段加大政府對企業新產品特別是高新技術產品開發的扶持力度。四是加快科技體制改革,構建新的科技創新體系,營造留住人才和用好人才的良好環境。

2、要繼續加大技術改造力度。一是確定產業政策和技改項目資金投入導向,重點扶持一批現有基礎較好、具有一定優勢和發展潛力和行業,使其形成產業化。二是大力推廣新材料、新工藝、新產品、新能源,加快生產設備、工藝的更新,以提高生產效率,減少環境污染。三是建立技改投資主體多元化的投融資體系,通過資源整合、企業改制等多種途徑盤活資金存量,從而加大技改投入,最終實現企業技術的進步。

3、積極推進科技進步中介服務體系建設。一是積極推動科技進步中介服務機構的改革與發展,形成社會化、開放式、專業性的服務體系。二是加強科技信息服務網絡建設,促進科技信息的交流與科技成果的轉化。三是暢通銀企合作渠道,爭取金融部門對科技進步和技術改造工作的支持。四是建立“政府引導、市場運作”招商機制,利用多種形式牽線搭橋,開展對外經濟技術協作。

三、轉變工業經濟增長方式,要加大工業結構調整力度

1、進一步調整優化企業組織結構。一是大力發展非國有經濟,進一步提高非國有經濟成分比重。對非國有企業要與國有企業一視同仁,享受同樣的政策,具有同等的地位,支持非國有企業采取多種形式參與國有企業改制,鼓勵其進入經營性基礎設施和公益事業領域。二是加大國企改革力度。解決國有企業債務包袱相對重、企業冗員多、經營機制不活的問題,努力改變贏也國企,虧也國企的局面。三是培育一批大的企業集團。以優化行業組織結構、資本結構、資源結構、產品結構為目標,加強與企業之間的合作,充分利用現有存量資產,以較少的增量投入,激活存量資產,做大做強鋼鐵、汽車、石化、高科技等重點行業的重點企業,充分發揮龍頭帶動作用。四是大力發展中小企業。利用重點行業產業鏈長的優勢,發揮其幅射作用。要抓好中小企業創業輔導工作和信用擔保體系建設,不斷促進重點企業的發展壯大。鼓勵、支持中小企業向產業集群方向發展,引導中小企業緊跟大企業產品調整步伐,提高配套能力。

2、進一步調整優化產業結構。一是要努力提高輕工業比重,緩解能源原材料不足的壓力,回避由于爭奪資源而造成企業生產成本上升的風險。二是對有市場,有效益的傳統產業,要鼓勵其進行技術改造,走內涵式擴大再生產的路子,反對不切實際的盲目擴張;大力發展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高新企業。

3、進一步調整產品結構。一是要提高產品科技含量,生產高附加值產品,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二是努力開拓國際市場,發展外向型產品,向國際市場要效益。要處理好保名牌與創名牌的關系,要立足于“創”,著眼于“保”,發展一批叫得響、規模大、效益好的精品名牌產品。四是加快進口替代研發速度,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前提下,努力提高產品的國產化率。

四、轉變工業經濟增長方式,要實現管理創新

1、要狠抓管理制度創新。圍繞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在生產、采購、銷售等環節和質量、成本、財務、資金等方面,建立和完善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管理模式和規范,增強企業效益的聚集效應。

2、生產環節要狠抓節能降耗。一是要加大節能設備的投入和節能技術的運用,舍得在節能上花錢;二是要加強節能管理,杜絕跑、冒、滴、漏。

第5篇

 

近三年來,互助縣緊緊抓住產業轉移的機遇,積極開展招商引資,通過推進大企業進入和大項目帶動的經濟發展戰略,大力調整經濟結構,加速發展新型工業等各項工作,固定資產投資中工業投資總量和工作力度不斷加大。期間經歷了一個快速回升并保持較快增長的過程,工業投入不斷加大,工業園區迅速崛起,工業經濟整體運行水平不斷提高,工業企業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三年來,全縣固定資產投資保持平穩較快增長的態勢,有效地拉動了全縣經濟持續較快增長,對處在新一輪發展階段的互助工業經濟影響十分明顯。

 

1 3年來工業投資規模

 

1.1 工業投資增長勢頭強勁。近三年來,縣委、縣政府實施"兩園兩區"規劃建設戰略,在全縣掀起了工業建設,工業投入的力度不斷加大。2006年全縣工業投資總額達到48011萬元,比2005年增長20.28%;2007年在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突破9億元的大好形勢下,工業投資完成40011萬元,比2006年下降16.67%;2008年工業投資完成55082萬元,同比增長37.67%,三年累計投入14.31億元,年均增長11.33%。

 

1.2 工業投資率高,投資收益良好。工業投資率是指一定時期內工業投資額與工業增加值的比例,在宏觀經濟管理中投資率已成為判斷投資規模適度與否及進行宏觀調控的主要依據之一。互助縣的工業投資率近兩年保持在80%以上的水平。工業投資效果系數是新增工業增加值與該時期工業投資規模的比率,表明每增加一億元工業投資當期所創造的工業增加值。從表2可以看出,互助縣工業每增加一億元投資當期所創造的工業增加值平均在0.33億元左右。

 

2 近三年來工業投資成效

 

工業投資不僅直接影響和決定工業經濟的增長速度,而且直接影響和決定工業結構的形成及其發展變化,進而影響和決定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工業投資的迅猛增長給互助工業經濟的快速發展注入了強勁的動力,工業投資對工業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主要表現在:

 

2.1 拉動了工業經濟發展。工業投資額與工業增加值之間具有同步性。2006年至2008年工業投資呈迅猛增長趨勢,與之相應工業增加值也處于較快的上升階段,工業投資額與工業增加值之間存在著高度正相關關系。同上年相比,工業投資2006年增長20.28%,2007下降16.67%,2008年增長37.67%,全部工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06年的18.09%上升到2008年22.26%。工業投資不僅對當年經濟的增長起推動作用,而且也間接影響著工業經濟的后續發展,工業投資對工業經濟的影響一般滯后1--2年。

 

2.2 加強了工業經濟基礎。近三年,通過工業投資為互助縣工業添置了14.31億元的固定資產,工業經濟的家底明顯增厚。三年間,工業行業共完成基本建設投資項目47個,更新改造項目49個。這些項目覆蓋了較多的工業行業,新增擴增了一批有助于優化工業存量結構、提高產品技術含量、擴大市場占有率的生產能力。如青海丹峰磨具磨料公司的綠硅加工項目完成投資2931萬元和年產1.6萬噸技術改造,形成年產1.6萬噸綠硅生產能力;青海春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計劃總投資1.9億元的唐古拉藥業生產項目于2007年開工建設,進展順利,至08年年底完成投資9173萬元;青海艾達紙業公司db造紙法技術改造項目已于2007年底基本結束,投產后,形成年產3000噸生產能力。這些項目的建成投產為互助經濟的發展增添了后勁。

 

到2008年底,全縣主要工業產品新增生產能力有:金沙峽電站年發電7.0萬千瓦、青崗峽電站年發電4.38萬千瓦、卡索峽電站年發電2.0萬千瓦、青海特種水泥廠礦山生產技術改造項目形成水泥年產40萬噸、青海互助金圓水泥3200t/d熟料生產線及年產150萬噸水泥粉磨等等。在形成大批生產能力,工業經濟的發展后勁顯著增強的同時,主要工業行業產品的產量顯著提高。2008年,碳化硅產量4.56萬噸,比2007年增長36.71%,發電量56834萬千瓦時,增長37.53%,白酒產量10055千升,增長35.15%,水泥76.18萬噸,下降5.99%,金屬鎂838噸,上年為零,精制食用植物油5319噸,增長92.86%。

 

按照"依托工業園區辦工業"的思路,三年來互助縣以工業園區為重要平臺,擴大項目招商、技術招商、嫁接招商、異地搬遷招商和承接產業轉移招商。憑借緊鄰省會城市西寧地區之利,靠低成本優勢和區位優勢吸引各類項目,如金圓、聯邦、匯恒、航威、圣戈班、華鑫、長源、海東高純硅等企業已落戶互助。隨著一批大企業的入駐,不僅是對工業基礎總量的擴張,而且改善了互助工業的行業結構和地區分布。2008年,全縣工業園區開工企業13家,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額34285萬元。隨著這些入園企業的發展壯大,互助縣工業經濟的總量和質量將會有一個大的飛躍。

 

2.3 強化了優勢產業的地位,培育了新的經濟增長點。互助縣工業基礎薄弱,要想盡快趕上或超過其他地區,必須從培育新增長點上下功夫。為此,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以培育新經濟增長點,扶持支柱產業為突破口,先后將一些工業項目列為全縣優先發展的重大工程項目,在資金、工程進度方面都給與較好的保證。特別是將水泥制造業、特色冶金和碳化硅制造、生物制藥業、精細化工及新型建材業及食品工業列為互助縣的工業的支柱產業后,工業投資隨即向這些行業傾斜,2008年,這幾個支柱產業共完成工業投資39242萬元,占全部工業投資的71.24%,比上年增長27.14%,增速大大高于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和工業行業平均增長水平,支柱產業的支柱地位顯著增強。

 

2.4 促進了工業技術進步。三年來,全縣工業行業更新改造投資累計完成25419萬元,占工業投資的比重分別為8.06%、37.82%和11.65%,呈逐年提高之勢。更新改造投資的快速增長直接促進了工業技術進步,有效改善了全縣工業行業的裝備水平。冶金行業不斷加大技術改造投入,新建了數套技術裝備較高的軋鋼生產線,包括連鑄機、高速線材軋機等,青海青稞酒公司通過引進濃香型青稞酒生產線、包裝線改造等先進技術和裝備,淘汰替代了落后的生產工藝和設備,目前其生產工藝、技術裝備基本達到先進水平。匯恒集團從2007年5月開始投入3400萬元進行生產線改造,到2008年12月,已形成擁有10個爐的生產線。青海鼓樓特種水泥有限公司對回轉窯生產線散裝水泥庫等進行技改,產品質量上了一個新臺階等等。

 

由于互助縣招商引資環境不斷改善,招商力度和檔次不斷提升,一些大企業紛紛落戶互助,據統計,目前已有十幾家企業落戶互助縣。這些企業帶來的先進的管理經驗和技術,在推動互助縣工業走向外向型經濟發展道路的同時,直接帶動了本縣工業技術進步,使互助縣不少企業能在較高的起點上參與市場競爭。

 

3 近三年來工業投資存在的主要問題

 

3.1 工業投資比重仍然偏低,離以工業化為核心的要求還有一定差距。互助縣工業投資規模相對于前幾年來說有了較大的提升,但從"以工業的崛起加速互助崛起"的要求來看,目前的投資規模還是偏小的。從表中可以看出,工業投資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06年62.48%,07年42.82%,下降19.66個百分點。

 

3.2 傳統行業投資多,新興行業投資少。2006-2008年,在全縣工業固定資產投資中,基本建設投資和更新改造投資位于前幾位的依次是電站(42641萬元)、碳化硅(23175萬元)、水泥(23039萬元),僅這幾個傳統行業完成投資額是88855萬元,占全部工業投資的62.09%;而新興行業投資如物流、電子技術等微乎其微。

 

3.3 資金籌措渠道不夠通暢。從基本建設投資和更新改造投資資金來源看,2006-2008年,工業投資的主要來源是企業的自籌資金,占71.28%,其次是國內貸款,占3.85%,二項合計占全部資金來源的近75.13%。資本市場表現得相對落后,企業從證券市場的融資基本為零。

 

4 繼續加大工業投資,增強工業發展后勁

 

4.1 要繼續加大對工業的投入。根據國內外歷史經驗,在確定適度投資規模時一般堅持投資穩定增長、投資優先增長、投資率適度、投資適用性等幾個原則,其中投資率指標是核心指標,它實際上是投資穩定增長和優先增長的綜合結果。但是就互助縣來看,情況有所區別。對互助縣而言,為保持全縣經濟快速發展的需要,保持投資的適度增長仍是當務之急。互助的工業化進程目前大致處于向工業化初期的后半期向中期轉變的階段上。在此階段,由于投入的技術密集程度還不高,勞動密集型產業和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共同發展,因此對工業投資的需求依然十分旺盛,沒有充足的投入難以保持較快的經濟增長。另外,工業的持續穩定發展有賴于工業結構的調整升級,工業結構的調整升級則必須通過新增投資來完成。因此,加大工業投資力度,優化工業投資結構,利用政策導向引導資源優化配置,形成優勢產業,增強發展后勁,對實現互助工業經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4.2 拓寬工業投資的籌資渠道,保證充足的資金來源

 

一要千方百計爭取國家的資金投入。在西部開發力度進一步加大情況下,在爭取國債資金上的空間不斷縮小。因此,爭取國家資金支持的工作要進一步加強。根據國債資金投向的變化有針對性地做好信息采集、項目儲備、匯報溝通等工作,以確保國家資金的投入量。二要利用好省外資金。抓緊進行重大招商活動,力爭在一些重大項目上有所突破。對引進的項目,要加快簽約、審批、開工步伐,使項目盡快產生實質效果。應抓住機遇,主動出擊,在各個領域加強與外省的經濟合作,爭取在利用省外資金上再上一個臺階。三要大力啟動民間資本。目前,正處在一個啟動民資的有利時期,不僅省外的資本充實,而且本省民間資本也不少,只要加強政策引導,開發優勢項目,用好用活資本營運這個手段,可以吸引一大批民間資金投入工業發展。四要盤活存量資產,變死資產為活投入。在不增加工業投資總量的情況下,通過資產重組,將閑置廠房或生產能力沒有得到利用的固定資產盤活,形成新的啟動資金,實際上也就增加了投資,提高了生產能力。應繼續實施重點企業集團和工業龍頭企業戰略,促進工業企業間的資產重組和改造,實現資產的良性循環。

 

4.3 集中力量發展支柱產業,積極發展新興產業。支柱產業是一個地方經濟綜合競爭力的重要表現,支柱產業技術上的先導性、產業上的關聯性,以及后續裂變擴張能力,對一個地方的經濟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高新技術及其產業化是21世紀企業技術進步的方向和市場競爭的制高點,也是21世紀重要的經濟增長點。要把市場導向和政策扶持有機的結合起來,明晰工業投資方向,制定鼓勵與制約措施,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實現工業投資增量的最優化配置,全面提高工業投資效果。

 

4.4 要加強宏觀調控,避免出現新一輪的地區產業結構趨同與低水平重復建設。要在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指導下,做好引進企業的監督和引導。從外省區引進的企業,有的是出于社會成本的考慮,有些則是當地限制發展的企業,因此,在承接過程中,我們要注意根據全縣產業發展的需要,有選擇地引進。對于處于社會成本的考慮而轉移的企業,要加大引進力度,而對于外省限制發展的企業,則要慎之又慎,切不可饑不擇食。要著力引進技術含量高、能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小的項目。同時要堅決清理整頓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嚴重的項目,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第6篇

關鍵詞:經濟增長;技術進步;相關性;北京工業;C-D生產函數

中圖分類號:F427 文獻標識碼:B

技術的發展是以客觀的經濟需要為前提,以必要的經濟實力為基礎,技術是經濟發展的手段。關于技術進步與經濟增長關系的研究始自羅伯特·索洛( Robert·Solow),1987年索洛第一次將技術進步因素納入經濟增長模型,認為將人均產出增長扣除資本集約增長后的余值為技術進步的結果。隨后大量的經濟學家進一步研究經濟增長與技術進步的關系,包括明確技術進步的內涵,定量分析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作用,以及測算方法的研究。國內學者針對中國統計數據的特點,探究各類測算方法的適應性并做出適當的調整,測算并分析了包括工業、農業等各產業,以及各區域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其中關于經濟增長對于技術進步的作用,經濟增長與技術進步相關性的研究更多的是進行定性分析。本文以北京工業為例,從測算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入手,將經濟增長與技術進步的相關性進行量化,為研究技術進步與經濟增長協調發展制定政策提供可參考的依據。

一、北京工業經濟增長現狀分析

1.經濟總量及增長速度。近幾年數據顯示北京經濟運行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發展,GDP總量不斷擴大,增長速度基本保持兩位數的增長。在“十一五”前4年,北京市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1.7%,已超出“十一五”計劃目標3.7個百分點,略低于“十五”時期0.4個百分點。由表1可以看出工業對北京市的經濟起一定的作用,工業在GDP的構成約為20%,對經濟增長有一定的拉動作用,對經濟增長是有一定貢獻的。

2.工業經濟效益。在“十一五”的前4年,盡管隨著全市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工業在三次產業結構中的比重降至1/4,但工業直接或間接創造的增加值仍然巨大,工業的發展速度影響著整體經濟的發展速度。工業增加值由2006年的1 740.8億元增加到2009年的2 282.2億元,增加值率保持在20%以上的增速。工業經濟效益保持較高水平,2009年全市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到210.87%,比2005年提高39.85個百分點;實現利潤總額531.2億元,比2005年提高117.65億元,比2005年增長28.5%。表2為北京工業相關經濟指標。

3.北京工業經濟增長存在的問題分析。針對北京工業增長的現狀,學者連玉明和武建忠[1]指出了北京市工業經濟增長存在的問題。

二、北京市工業企業技術進步現狀分析

據北京科學技術委員會的分析報告[2],北京工業企業,特別是大中型工業企業是國民經濟的主要支柱,也是科學技術轉化生產力的主要執行部門。也就是在北京統計年鑒缺失對工業整體科技水平統計的情況下,北京大中型企業可以反映北京工業科技技術進步水平。

1.科技投入總量及增長情況。如表3所示,2006-2008年北京科技活動經費總量相對穩定,保持較高水平;2007年有所下降,但是從2006年的1 147 736萬元增長到2008年的1 470 411萬元,增幅為28.11%,說明其總的趨勢呈現平穩增長。但是,從其相對指標來看,北京市科技活動經費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較小,其科技投入的強度還應加大。科技人員的人均科技活動經費保持在20萬元以上,較為穩定。

R&D活動費為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試驗發展活動,R&D投入有利于北京創造與創新能力的增強,是科技投入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表4看,北京R&D經費的支出量呈逐年增長的趨勢,由2006年的588 451萬元增長到2008年的709 677萬元。從數據上看,“十一五”計劃的第一年(即2006年)北京加大了R&D經費的投入,之后北京市R&D經費支出一直保持高水平,占地區工業生產總值的比重保持在3%左右。對比2%是“創新驅動”標志的國際慣例,可以說北京R&D投入的強度還是很大,反映了北京科技水平應該算比較高的。R&D人員的人均經費保持在20萬元左右,較為穩定。

2.科技投入的來源。雖然科技經費投入包括科技活動經費投入,財政科技投入,R&D經費投入,大中型企業等的投入,但它們的來源大體上主要有政府、企業、金融機構貸款等幾種情況,其中科技活動經費投入的來源渠道是比較全面的,以它為主要對象進行分析。從表5可以看出“十一五”前4年,企業的科技投入占主導地位,保持在90%以上,可以說北京技術開發經費籌集來源的主要渠道為企業自籌方式,企業的科技投入主體地位得到鞏固。從來自政府的資金來看,政府的資金保持在3%左右,亦趨于穩定,政府的資金所占經費籌集總額的比例高于全國2%的比例。這說明,北京政府較為重視科技發展,重視科技投入的力度,表現了對工業發展的支持[3]。從來自金融機構的投入來看,目前北京市的金融機構投入主要表現為科技貸款,“十一五”前四年中,銀行貸款占科技經費籌集總額的比重是很低的,2007年、2008年兩年都沒有超過1%,2006年也僅為5.72%。要注意的是,金融資金在科技創新中,主要完成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任務,是科技與經濟結合的關鍵環節,應該對其有足夠重視,加大投入力度[4]。

3.科技創新成果。 從技術創新成果來看,北京大中型工業企業2008年完成科技項目3 333項,新產品開發項目2 332項,R&D發展項目2 462項,專利申請4 622項,見表6。整體水平逐年增長,反映多數大中型工業企業都重視并著力進行技術開發項目的研發,肯定技術創新對企業發展的作用。

4.科技勞動力。截止到2008年,北京大中型工業企業年末從業人數達699 676人,其中科技活動人員達55 976人,在科技活動人員中,科學家和工程師的人數達到39 962人,見表7。從勞動力投入來看,北京大中型工業企業勞動力投入總量在2009年有微幅下降。但是從業人員素質穩步提升,從業人員中科技人員所占比重及科學家、工程師所占比重逐年增加,可以說北京工業的生產經營效率和效益正在改善,企業注重技術效率的勞動投入。

5.北京工業技術進步存在的問題分析。2009年,中國科學院創新發展研究中心的學者們曾對北京工業技術進步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歸納[5]。

三、經濟增長與技術進步相關性分析

1.測量模型的建立。測量地區或產業的技術進步與經濟增長的關系需要解決兩個關鍵問題,一是選擇測量函數,二是基礎數據的選擇和處理。生產函數法將經濟增長(產出)表達為資本投入、勞動投入和技術進步的函數,常用的是Cobb-Douglas生產函數法,中外學者常基于該生產函數法的改進來測量技術進步與經濟增長的關系。余宏和錢士茹[6](1997)根據彈性系數的特性分別定義彈性系數α和β為資本投入量K和勞動投入量L的函數,改進了傳統的C-D生產函數中關于α+β=1的假設,使建立的模型能夠較真實的反映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本文選擇了此改進的生產函數。

基礎數據源于1997年至2010年的《北京統計年鑒》,其中產出采用增加值指標。勞動投入采用從業人員平均人數指標。資本投入采用了資本存量指標,資本存量的計算采用了永續盤存法,基年的資本存量采用推算的方法來估算,利用王玲[7](2003年)在《中國工業行業資本存量的測度》一文中,對1998-2002年中國工業行業資本存量的測算結果,并假設北京工業企業的資本存量K占全國工業行業資本存量K的比例,與其GDP占全國GDP的比例相等,推算出1998年北京工業企業資本存量,再推導出1996年北京工業企業的資本存量。當年投資額采用兩年間固定資產原值的差即本年新增固定資產的值,折舊經比較采用了宋海巖[1,8]在官方公布的名義折舊率3.6%的基礎上加上經濟增長率(北京市當年的GDP增長率)作為實際折舊率,并利用價格縮減指數,對所有的數據統一換算成以1996年不變價格為基準。

本文運用SPSS17.0軟件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據此建立的測算北京工業經濟增長的C-D生產函數模型如下:

Y=11.826K1.155L-3.724e0.122te0.00018K+0.029L(1)

2. 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由公式(1)可推導出產出和各要素投入的增長率,及各要素的貢獻率的公式。計算結果如下:在增長率方面,1996-2009年期間,北京工業產出年均增長率在30.37%,同期資本投入增長率為8.28%;由于職工平均人數總體的下降趨勢,勞動力投入增長率為-2.47%。從工業經濟增長的因素來看,北京工業自1996年以來,年技術進步增長率為15.34%,技術進步對工業增長的貢獻率為50.51%,資本投入的貢獻率為27.26%,由于其總體的負增長,勞動力投入的貢獻率為-8.13%,測算結果如表8所示。圖1反映了1996-2009年北京工業各要素的貢獻位次,及“九五”、“十五”、“十一五”前4年北京工業各要素的貢獻位次,反映了近14年來北京市工業技術進步情況,對未來發展具有指導意義。

圖2展現了北京工業技術進步貢獻率的趨勢,可以看出趨勢圖近似于以2002年為對稱軸圖形。從圖2中可以看出2000-2004年間,北京工業技術進步貢獻率有很大波動,在2001年達到頂峰,貢獻率達到570.32%,在2003年又驟降到谷底,貢獻率為負,跌至-630%。2000-2004年北京工業技術進步貢獻率不穩定,經歷了大起大落,呈近似為正弦曲線波動。剔除波動過大、起伏不穩的2000-2004年,單單看1997-1999年、2005-2009年的發展,不難發現這些年份的技術進步貢獻率變化不大,相對較為穩定,一直保持在30%-40%的技術進步貢獻率水平,期間有微幅下降,而后又恢復至30%-40%的水平。也就是說,若沒有政策導向的指引、缺少刺激經濟發展的契機,北京工業技術進步貢獻率一般僅在30%-40%之間,與發達國家、發達地區50%-70%的水平還有一定的差距,與“十二五”規劃中提出的55%的科技進步貢獻率的目標也存在著差距。據此可以得出:若除去2000-2004年技術進步波動起伏不穩的年份,1996-2009年北京工業企業總體的技術進步水平趨于穩定,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波動在30%-40%之間。

3.經濟增長與技術進步的相關性分析。實證分析的結果量化了北京工業技術進步對于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而且能夠揭示二者之間的相關性。圖3顯示了北京工業增加值增長率,和由公式(1)推導計算出的技術進步增長率自1996-2009年的變化趨勢,顯然步調一致的變化趨勢又一次很好地證明了經濟增長和技術進步具有強相關性。

就北京工業的實際情況而言,經濟增長促進了技術進步。北京工業經濟近14年的高速發展,制度上的創新是主要動因,其次是非國有經濟的迅速成長帶動了整個工業經濟的增長,另外堅持對外開放的政策引入了大量外資。制度上的創新、民營經濟的發展,以及外資的流入不僅帶來了北京工業的經濟增長,同時也為技術進步帶來了提高的契機。伴隨外資流入的新技術,管理理念的更新、更加靈活的市場機制,使得北京工業企業的整體技術水平、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不斷提高,快速增長的經濟總量也為技術進步提供了必要的資金保障,這從第2節中北京工業的科技經費和R&D經費投入總量、年增長率,和各自占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均處于上升中可得到證實。所以,在工業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技術進步率也大大提高,如在2005年高速經濟增長使技術進步率達到20%以上,而技術進步率在此之前始終低于20%以下。

另外,經濟增長也制約了技術進步的進一步提高。目前,很多專家學者指出北京工業經濟增長存在的一大問題是經濟總量增長趨緩。受此影響,高端產業首當其沖。目前高端產業發展尤為緩慢,其主要表現在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逐年下降。就2009年的數據來看,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實現增加值367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6%,現代制造業實現增加值657億元,增長4.4%,分別慢于規模以上工業平均增速8.3個和1.3個百分點。高技術產業和現代制造業分別占全市比重為21.2%和38%,分別比2008年下降2.6個和0.6個百分點[9]。這些數據反映了北京工業經濟增長放緩影響到了工業高端產業和技術進步,反之亦然。

從投入角度來看,經濟增長源于資本的投入、勞動的投入和技術進步。對北京工業而言,技術進步是經濟增長的主要源泉,但貢獻率未達到產業發展目標。北京工業的技術確實在不斷提高,全市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使得工業在三次產業結構的比重雖已降至1/4,但是工業直接或間接創造的增加值仍然巨大,技術進步在這中間必定發揮了巨大作用。由于中關村科技園區、上地信息產業基地的建設推動了工業技術的發展,高新材料的研制、日益完善的汽車工業等都使人們意識到技術進步的存在,感到技術進步強烈的外顯性。

然而,技術進步的外顯性并沒有帶來內生的經濟增長,這說明北京工業企業技術進步存在問題,技術進步對工業經濟增長促進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據此推測,導致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不顯著的因素可能是由于技術進步與經濟增長之間缺少紐帶,使得技術進步與經濟增長脫節;或是技術進步脫離市場,不能帶動經濟增長。如果能找到技術進步與經濟增長的對接點,則北京工業以后的技術進步貢獻率會有顯著的提升。熊彼特提出的技術創新或許能夠提供這樣的對接點,只有當技術進入生產領域、流通領域并能創造出價值時才能成為技術創新。所以,技術進步只有通過技術創新才能促進經濟增長。

四、結論

基于北京工業經濟增長和技術進步現狀的分析,表明經濟增長和技術進步二者在發展上具有相關性。北京工業經濟的高速增長為技術進步提供了資金、制度和機制保障,但逐漸放緩的增長速度也限制了技術進步的提高速度。反之,技術進步是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然而技術本身并不能促進經濟增長,技術進步只有表現為技術創新才能轉化為生產力,才能促進經濟增長。

當前,加快建立以企業為創新主體的技術進步體系是解決問題的可行性措施。企業是市場的主體,以企業為技術進步及技術創新主體,避免使技術成為實驗室的技術,而不能轉化為產品,或者研制開發的產品脫離市場,從而使企業獲得經濟效益,達到促進產業經濟增長的目標。企業作為創新主體具體表現為企業要成為投資主體、風險主體、決策主體,研發主體,以及收益主體,其中缺一不可。企業要成為創新主體,有三個關鍵問題要解決:一是企業愿意投入資金進行創新,二是企業能夠承擔創新的風險,三是企業要選擇好創新的主體模式。第一個問題的解決要依靠政府和相關部門制定保護技術創新成果的法規,和技術創新成果分配的制度等,使企業真正成為技術創新的收益分配的主體;第二個問題的解決則要依靠企業修煉“內功”,建立適應市場經濟的現代化企業制度,提高面向市場的能力,成為自擔風險,自負盈虧的市場主體。第三個問題企業要依據自身的資金實力和創新能力,來選擇自主創新模式還是協作開發模式,簡單劃分,大型且實力雄厚的企業選擇自主創新模式,可以充分享有技術創新成果帶來的超額收益,實現技術進步和經濟增長。另外,中小型且難以自擔創新風險的企業選擇協作開發則更有利,一方面可以克服單個企業缺乏獨立開發的能力和資源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減少投入和分擔風險。對產業發展而言,協作開發的技術溢出效應能夠惠及整個產業,促進知識與技術在經濟體制內擴散,從而推動經濟的增長。

參考文獻:

[1] 連玉明,武建忠.中國國力報告2008-2009[M].北京: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 2009:87-100.

[2] 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北京地區大中型工業企業[EB/OL].[2009-07-31]..

[3]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研究組.高技術產業化“十一五”規劃[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08(5):7-15.

[4] 金融科技時代編輯部.促進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J].金融科技時代,2011(3):2.

[5] 中國科學院創新發展研究中心.2009中國創新發展報告[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103-180.

[6] 余宏,錢士茹.度量技術進步作用的生產函數模型修正及新估算[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7(12):77-82.

[7] 王玲.中國工業行業資本存量的測度[J].世界經濟統計研究,2004(1):16-25.

第7篇

關鍵詞:技術進步;工業經濟;作用;貢獻

一、工業經濟發展的新特點分析

(一)產業結構

以重工業為代表的傳統產業所占的比重逐漸下降,以高端制造業和服務業占主導地位的新興產業相對比重逐漸提高,產業結構調整促使產業不斷轉型升級。消費對于經濟的推動力逐漸提升,傳統工業企業亟待轉型升級,服務業和制造業將成為我國未來產業結構長期發展的趨勢。但值得指出的是,雖然工業經濟所占的比重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會有所下降,但這并不意味著工業對于國民經濟的發展就變得不重要了。相反的是,面對新的機遇和挑戰,工業經濟不得不將創新作為發展的新動力,以此解決常年積壓下來的產能過剩問題,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工業仍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力量,對于我國的創新發展、勞動力就業等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作為產業調整的方向,勞動密集型的低端制造業要轉型升級為以高端技術為導向的高端制造業。不僅如此,我國工業經濟產業結構也正逐步朝著自動化、智能化方向發展,將節能環保作為企業發展的保障,從而來有效實現可持續發展。

(二)經濟增速

自世界金融危機以來,經濟的增長開始進入快速回升、快速回落、平穩回落的循環期,目前正處于第二個循環期的回落階段。我國工業經濟增速將進入中長期放緩的階段,甚至有可能會出現負增長的情況。一方面,房地產和基礎設施的投資建設受到市場經濟規律的制約以及政府的宏觀調控,其增速有所回落,而受房地產和基礎設施建設增速回落的影響,由其帶動的制造業和重化工的增速也會相應降低。另一方面,隨著人民幣的升值以及國內生產要素成本的不斷提高,大多工業企業愿意選擇進口產品或生產原料,出口對于經濟增速的貢獻率降低,加之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消費需求也隨之增大,為拉動內需進口商品呈現出明顯的優勢,導致凈出口對經濟增長的比重大幅度下降。再者,消費作為推動內需、帶動經濟發展的關鍵性因素,其對于工業經濟增速的作用逐漸超過投資,但由于沒有一個好的消費環境,收入水平相差懸殊,分配結構不平衡等,受到這些不利條件的制約,在這樣一個復雜的經濟結構下,消費對于推動經濟增速的作用就不會很明顯。

二、我國工業的總體發展態勢

隨著我國“十三五”規劃及“中國制造2025”的開展,我國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步伐加快。從圖1中可以看出從2007~2016年,我國工業貢獻率從43.8%下降到30.9%,拉動率從6.2%下降到2.1%,增長率從21.09%下降到4.8%。工業貢獻率、拉動率、增長率每年走向基本都是下降的,符合隨著經濟水平的發展,產業結構由“二、三、一”向“三、二、一”轉變的一般規律。

(一)行業分布

2016年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排行前十的分別是非金屬礦物質業35026家,農副食品加工業26011家,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24583家,通用設備制造業23680家,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23605家,金屬制造業20731家,紡織業19752家,橡膠和塑料制品業18298家,專用設備制造業17603家,紡織服裝、服飾業15445家,前十名企業數量占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數量的59.36%,呈現出以非金屬礦物質、農副產品加工、化學原料與化學制品為主導,其他各產業蓬勃發展的狀態。

(二)企業規模分布

如圖2所示,我國的小型企業數量最多316287個,其次是中型企業52681個,最少的大型企業僅9631個,三者企業數量的比重為0.025∶0.139∶0.835;但是就主營業務收入而言,大型企業比重最大,2016年主營業務收入共4364445億元,占總數37.66%,中型企業286490億元,占比24.72%,小型企業436064億元,占37.62%。由此可見,大型企業占主導地位。

三、結語

綜上所述,技術進步與工業的經濟發展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所以想要使得工業得到高速的發展務必要加快、加大技術進步的腳步。

參考文獻: 

[1]蔡躍洲.全要素生產率增長中的技術效應與結構效應[J].經濟研究,2017(1). 

第8篇

關鍵詞 能源消費;工業經濟增長;萬元GDP能耗;灰色關聯分析

中圖分類號 F20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2-2104(2008)03-0103-05

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的關系是能源經濟學的研究核心之一。關于能源消費和經濟增長的關系問題,國際學術界有兩種不同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經濟增長與能源供應有著固定的聯系。比如,在發展中國家,能源供給和經濟增長存在正相關性。另一種觀點則相反,認為可通過采用節能技術和調整經濟結構等手段控制對能源的需求,經濟增長并不一定需要能源供給的同步增長,因此能源供給和經濟增長不一定存在相關性。與第一種觀點相一致,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其能源需求的增長是由其經濟增長導致的。目前中國正處于高速成長階段,經濟的高速增長,尤其是高耗能的粗放經濟增長方式,必然導致能源短缺。這種能源短缺反過來又會制約經濟的增長。正確處理能源和經濟增長的關系,對于中國乃至各區域的可持續發展都非常重要。

1 問題的提出

世界各國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歷史也充分說明了:能源與國民經濟的發展存在極為密切的關系。大量的深入研究也表明,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非常強的相關關系。從經濟學的角度分析能源與經濟增長的關系,一方面,經濟發展對能源有依賴性,另一方面,能源的發展也要以經濟發展為前提,經濟發展可以促成能源的大規模開發與利用。同時,能源作為經濟發展動力的同時也是經濟發展的障礙。重要能源的不可再生性導致能源會逐步耗盡,并且能源的消費會帶來生態和環境問題,這些都將嚴重阻礙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因此,自20世紀70年代第一次石油危機以來,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努力根據本國的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及其對能源的需求,以及環境條件的制約等因素綜合來制定本國的能源戰略。發達國家將保障能源供應、提高能源效率、保護環境作為能源發展戰略目標,其對能源消費的研究也越來越多。

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2006年,我國GDP為209 407億元,同比增長10.7%,增長速度居世界前列。但是,我國在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方面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尤其是能源資源問題,已經成為我國“十一五”期間經濟繼續高速增長的“瓶頸”制約。一方面,我國人均能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如石油僅占1/10,源頭供應嚴重不足;另一方面,我國是世界上能源消耗量最大的國家,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方式加大了對能源的消耗,如原煤的消耗量占全球的三分之一;第三,我國的能源利用效率不高,目前能源利用率僅為33%,每創造1美元GDP消耗的煤、電等能源是世界平均值的3~4倍、是日本的11.5倍。改革開放20多年以來我國經濟的高速增長主要靠勞動力、資本、資源、能源等要素驅動的,但我國能源短缺的現實無法長期支撐這種規模擴張式的經濟增長方式,而且能源的大量消耗、利用率不高還帶來嚴重的生態和環境問題。

山東省是能源大省,作為中國重要的能源和基礎工業基地,山東在煤炭、石油、金屬和非金屬礦產方面的資源優勢得天獨厚。但是從2004年開始,持續高速增長的固定資產投資特別是一些高能耗的重化工業實現生產力后,山東能源消耗總量迅速增加,超過其能源生產總量,首次成為能源凈輸入省份。快速增長的山東經濟亮起了“能耗”紅燈。面對山東省“十一五”規劃提出的“萬元GDP能耗年均下降約4.85%,山東GDP年均增長約10%”的目標,山東工業面臨著十分巨大的轉型降耗壓力。在此前提下,山東省能源消耗與工業經濟增長的關系就成為重要的研究課題。

2 國內外研究進展

國外研究方面,Kraft (1978)[1]利用美國1947-1974 年的數據從實證角度研究了經濟增長與能源消費之間的關系,發現存在從經濟增長到能源消費之間因果關系的結論,Yu 和Choi (1985)[2]則運用標準Granger 檢驗對韓國和菲律賓1954-1976 年的數據進行了分析,分別得到從經濟增長到能源消費的單向因果關系和從能源消費到經濟增長的單向因果關系。此后,Asafu-Adjaye,Soytas 和Sari以及Paul和Bhattacharya研究了不同國家在不同時期的經濟增長與能源消費之間的關系,得到了相同或者相反的結論[3~5]。

國內研究方面,馬宏偉等通過計算灰色綜合關聯度分析了我國能源消費總量與GDP之間的關系[6]。薛艷、唐建榮運用協整和誤差修正模型建立了江蘇省經濟增長和能源消費的關系模型, 找出特定地區特定經濟發展階段經濟增長與能源消費的關系[7]。姚政、郝傳波以黑龍江省1978-2004 年的GDP 及能源消費數據為基礎,對黑龍江經濟增長與能源消費結構變動進行實證分析,就相關問題提出相應對策[8]。何秀萍、柯俊利用1986-2005年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的有關數據進行協整分析和因果關系檢驗,并建立模型考察二者之間的長期關系和動態關系[9]。目前,國內學者對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的關系研究相對較多,但是運用灰色關聯度進行分析較少,對能源消費與工業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更少。考慮到工業能源消費在消費總量中占有絕對地位,比例高達70%以上,所以本文立足于考察山東省能源節約的水平,分別研究終端能源消費總量和萬元GDP能耗與山東省工業生產總值之間的關聯度,試圖找出能源消費總量和能源利用效率與工業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如何,是否有所不同,并進一步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劉愛芹:山東省能源消費與工業經濟增長的灰色關聯分析 2008年 第3期3 山東省能源消費與工業經濟增長的灰色關聯分析3.1 灰色關聯分析建模機理

本文采用灰色相對關聯度分析能源消費和工業經濟增長的關系。灰色關聯分析的基本思想是根據序列曲線幾何形狀的相似程度來判斷其聯系是否緊密。曲線越接近,相應序列之間的關聯度就越大,反之就越小。依此可以判斷引起該系統發展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

山東省能源消費與工業GDP的相對關聯度計算如下:

第一步,確定分析序列。

設參考序列(或母序列)為:X′0(t)={x′0(k)|k=1,2,...,n}

比較序列(或子序列)為:

3.2 山東省能源消費與工業經濟增長的灰色關聯分析

由于1998年以來的能源消費統計比較健全,因此分析的數據期為1998-2006年。根據灰色關聯分析方法,以1998-2006年山東省終端能源消費總量、萬元GDP能耗與GDP序列數據為基礎,建立灰色相對關聯度模型,分析山東省能源消費與工業經濟增長的關聯。

(1)設山東省工業GDP為X′0(t)序列,終端能源消費總量和萬元GDP能耗分別為X′1(t)和X′2(t)序列,具體數據見表1。

(2)以1998年作為基準,將表1進行標準化處理,并求出各比較序列與參考序列的對應差序列,可得表2。

由表2對應差序列得知,各比較數列對參考數列各點對應差值中之最小值和最大值:

3.3 結 論

通過對山東省能源消費與工業經濟增長的灰色相對關聯分析,可以看出:

(1)能源消費與工業經濟增長有著密切的關系,能源的消費總量與利用效率都對工業經濟增長都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山東省終端能源消耗總量與工業GDP的相對關聯度為0.7331,萬元GDP能耗與GDP的相對關聯度為0.6815。這說明終端能源消耗總量、萬元GDP能耗與工業GDP之間都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從圖1中也可以直觀看出(為消除分析因素量綱的影響,圖1描述的是標準化后數據的發展趨勢),兩個因素均與GDP增長呈正相關關系。

(2)這兩個關聯度值均高于馬宏偉分析的中國能源消費總量與GDP的關聯度值(0.6672)[6]。這說明,山東省相對于全國,能耗在工業經濟增長中的貢獻更大。山東省更容易通過高能耗、高投入來換取高的經濟增長,而同時,山東省的工業經濟增長也更容易受到能源資源日益緊缺的限制。

(3)r1<r2,說明,能源消耗總量與工業經濟增長的關聯度更大。也就是說,從能源消耗對經濟增長的影響來看,相比較而言,山東省的工業經濟增長更多地來自于能

源消費總量的增長,能源利用效率的影響要小一點[11,12]。從圖1也可以看出,能源消費總量標準化值曲線與工業GDP曲線的關聯程度更強,這與灰色相對關聯度分析的結果相一致。這一點進一步說明了,山東省的工業經濟增長 屬于粗放式增長模式,能源消費總量的增加比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更能影響工業經濟增長。從圖1還可以看出,單位GDP能耗的波動性更強。

4 對策建議

基于上述結論的討論,提高山東省能源節約水平,促進山東省工業經濟增長,應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大力發展潔凈煤技術;堅持開發節約并舉,確立節能優先戰略;大力發展多種可再生能源。

(1)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能源結構的不合理在很大程度上與我國粗放的經濟增長方式和不合理的產業結構有關。由于長期以來單純追求經濟增長速度和產品數量,忽視產品質量和經濟效益,因此形成了以高消耗、高投入、低效益為特征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并且高能耗的產業所占比重一直較高,這就使得不合理的能源結構有著存在的基礎,從而導致能源利用效率低下。因此,需要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要通過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和調整產業結構來改變高投入、高消耗實現經濟增長的局面,走出一條經濟效益好、能源消耗低的路子。

(2)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大力發展潔凈煤技術。由于在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費主導的形勢不會改變,因此為了有效解決大量使用煤炭所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必須要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大力發展潔凈煤技術。目前,潔凈煤技術中最主要的是煤炭液化技術,這項技術在國際上已經取得了重大突破。此外,在煤炭加工、煤炭高效燃燒以及先進發電、煤炭燃燒污染控制與廢棄物處理等潔凈煤技術領域也要給予高度重視,加快推廣,以實現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3)堅持開發節約并舉,確立節能優先戰略。能源供應不足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瓶頸。在過去得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國主要是靠加大能源供應的外延方式來發展經濟,然而受到資金、能源儲量以及環境等因素的制約,這種粗放型的發展方式的弊端越來越凸現;另一方面,能源的浪費使用必將加劇能源資源的短缺危機,也必將削弱持續發展的能源基礎。因此,不能再走過去發達國家靠大量消耗能源來實現工業化的道路了,而必須堅持開發與節約并舉,確立節能優先的發展道路。

(4)大力發展多種可再生能源。由于一次能源的不可再生性和稀缺性的特點,隨著能源需求的不斷提高,一次能源終會枯竭,因此,必須尋求其他途徑,大力發展多種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包括水電、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地熱和海洋能等,是可循環利用的清潔能源。我國的水電、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地熱等可再生能源十分豐富,以水能為例,中國可開發的水能資源為3.8億kW,目前已經開發的水能僅為可開發資源的14%。因此,隨著未來技術的進步,成本的降低以及國家政策的扶持,發展多種可再生能源具有極大潛力。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Kraft J.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 and GNP[J], Journ al of Energy and Development,1978,(3).

[2]Yu S H, Choi J Y. The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 and GNP: an In ternational Comparison[J]. Journal of Energy and Development,1985,(10).

[3]Asafu-Adjaye J.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 Consumption, Energy P rices And Economic Growth: Time Series Evidence from Asian Developing Countries[J]. Energy Economics,2000,(22).

[4]Soytas U, Sari R. Energy Consumption and GDP: Causality Relationshipin G -7 Countries and Emerging Markets[J]. Energy Economics, 2003,(25) .

[5]Paul S, Bahttachary A R N. Causality between Energy Consumpt 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India: a Note on Conflicting Results[J]. Energy Economics, 2004,(26).

[6]馬宏偉,張兆同.我國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的灰關聯分析[J].經貿縱橫, 2005,(5):46~47. [Ma Hongwei, Zhang Zhaotong. Grey Association Analysis of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Economy and Trade, 2005,(5):46~47]

[7]薛艷,唐建榮.江蘇省經濟增長與能源消費關系的實證研究[J].統計與信息論壇,2007,(5):91~96. [Xue Yan, Tang Jianrong.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Growth and Resources Consumption in Jiangsu Province[J]. Statistics & Information Forum, 2007,(5):91~96]

[8]姚政,郝傳波.黑龍江經濟增長與能源消費結構變動實證分析[J].能源與環 境,2007,(4):18~19,22. [Yao Zheng, Hao Chuanbo. Empirical Analysis of Economic Growth and Resources Consumption Structure Variation[J]. Energy and Environment,2007,(4):18~19,22.]

[9]何秀萍,柯俊.內蒙古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發展關系實證研究[J].科學管理研究,2007,(4):117~120. [He Xiuping, Ke Jun.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Inner Mongolia[J]. Scientific Management Research,2007,(4):117~120.][ZK)]

[10]山東省統計局.山東統計年鑒(2007)[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Statistical Bureau of Shandong, Shandong Statistical Yearbook(2007)[M], Beijing: China Statistics Press,2007.]

[11]劉思峰,黨耀國,張歧山.灰色系統理論及其應用(第三版)[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Liu Sifeng, Dang Yaoguo, Zhang Qishan. Grey System Theory and Application (3rd edition) [M]. Beijing: Science Press,2004.]

[12]趙燕娜,朝霞,孫育強.我國能源經濟可持續發展評估及對策研究[J].經濟師,2005,(10):21~22. [Zhao Yanna, Zhao xia, Sun Yuqiang. Study on Assessment and Strategy of Energy Economy in China[J]. China Economist.2005,(10):21~22]

[13]劉宏杰.中國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J].華北電力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7,(4).[Liu Hongjie.An Analysis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Energy Cons ump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J].Journal of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2007,(4).]

[14]齊紹洲,羅威.中國地區經濟增長與能源消費強度差異分析[J].經濟研究,2007,( 7):74~81.[Qi Shaozhou,Luo Wei.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and Differences of En ergy Intensity in China[J].Economic Researth Journal,2007,(7):74~81.]

[15]陳軍,成金華,吳巧生.工業化水平區域差異與中國能源消費[J].中國人口•資源 與環境,2007,(5):59~64.[Chen Jun,Cheng Jinhua,Wu Qiaosheng.The Energy Consu mption and the Level of Industrialization Among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China[J ].China Population Resouces and Environment,2007,(5):59~64.]

Grey Associated Analysi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 Consumption and Industrial Economic Growth in Shandong Province

LIU Aiqin1, 2

(1. Management School of Tianjin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2, China;

2. Statistics and Mathematics Schoo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Jinan Shandong 250014, China)

第9篇

 

水是自然界最基本的構成要素,是人類生存、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基礎性自然資源和戰略性經濟資源,是人類文明建設中最為關鍵的因素.然而,近年來由于工業經濟規模持續增長使得水資源短缺和水資源污染問題成為影響區域可持續發展的障礙性因素.2012年,國務院印發《國務院關于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意見》,明確要求:到2015年,全國用水總量力爭控制在635 km3以內,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比2010年下降30%以上.2013年,我國用水量為618.34 km3,其中工業用水量為140.64 km3,約占全國總用水量的22.74%,我國用水總量控制形勢嚴峻.同年,我國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為2 059.70 m3/人,約為世界人均水平的28%,是全球13個人均水資源占有量最少的國家之一.我國年平均缺水量高達50 km3以上,水資源供需矛盾突出.山東省是我國工業大省,產業結構偏向重工業化.2013年山東省工業用水量達2886 km3,人均用水量為224.48 m3/人,人均水資源量約為300.45 m3/人.按照國際標準,人均水資源少于500 m3/人的地區為極度缺水地區.因此,山東省水資源供需矛盾尤為明顯.

 

當前對于工業經濟增長與水資源關系研究體現在以下3方面:①研究尺度方面,美國、日本和荷蘭等發達國家是研究主力[1],大部分對水資源的研究歸入可持續發展的范疇[2-3].我國主要研究全國重點城市、工業區和各省級行政區[4-14],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區;②研究視角集中于工業用水量主要影響因素[4,14-15]、工業用水效率[5-7,12,16]、工業用水與經濟發展[17]等方面,工業總產值、工業規模和工業制成品出口額是影響我國工業用水量的主要原因;而效率變化率和水價是影響我國工業用水效率的主要因素;③研究方法主要是計量方法,利用數據分析預測[18-19],少部分研究采用空間自相關方法[12].以上研究存在定量研究少、空間研究少特別是時間演化過程和空間分異格局研究不能結合的問題.本文探討山東省近20年工業經濟增長與水資源關系,對山東省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提供借鑒.

 

1 研究方法與數據來源

 

1.1 LMDI分解模型

 

1.2 水資源密集型行業測算

 

各行業的水資源使用情況可以用行業用水強度(Mi)和行業用水規模(Zi)測算.為測算水資源密集型行業,綜合考慮行業用水強度和行業用水規模,構建行業用水指數(Yi).首先,將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

 

1.3 數據來源與行業分類

 

本文分析的時間段為1996—2013年,各行業的用水量數據來源于《山東省環境統計年報》,各行業增加值和工業增加值數據來源于《山東省統計年鑒》.期間,《山東省環境統計年報》對工業內部的行業分類標準稍有不同,考慮到行業分類以及數據的統一性,本文將工業內部的行業劃分為采掘業,食品、煙草加工及食品、飲料制造業,皮革、毛皮、羽絨及其制造業,印刷業,醫藥制造業,橡膠制品業,塑料制品業,金屬制品業,電力、煤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等18個行業.

 

2 工業用水量狀況分析

 

2.1 工業用水量的整體變化分析

 

縱觀1996—2013年,山東省18個行業工業增加值高速增長,2013年較1996年增長約28.74倍,年均增長率約為22.09%;山東省18個行業工業用水量的增長情況卻不同,2013年較1996年增長約1.85倍,年均增長約6.36%(圖1).1996—2013年間,山東省18個行業的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逐年下降,降幅達到9040%(圖2).

 

由圖1和2可知,2000年以前,山東省工業規模較小,行業用水量相對較低并表現出緩慢上升的發展態勢;行業增加值低,但是呈現平穩上升的趨勢;同時期的水資源利用效益較差,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較高,但是呈現急速下降的趨勢,年均降幅約為22.62%.2001—2008年,山東省在發展中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產業層次,行業用水量和行業增加值出現小幅度持續增長,年均增長率分別約為6.20%和19.46%;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年均降幅約為12.49%.這主要得益于2006年起,山東省大力發展循環經濟,通過關閉50 kt以下的草漿造紙生產線、關停鋼鐵企業19家等措施實現減少工業用水量、降低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2009—2013年,山東省在行業用水量平穩增長的情況下,行業增加值大幅度增加,而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緩慢下降,年均增長率分別約為5.39%,18.76%和-11.26%.

 

2.2 基于LMDI分解模型的工業用水量的變化分析

 

1996—2013年間,山東省工業用水總量增加了36 137817 Mt,年均增長約6.36%.其中經濟規模對工業用水總量增長的效應是65 610.743 Mt,產業結構對工業用水總量增長的效應是1 751.732 Mt,技術效率對工業用水總量增長的效應是-31 224.659 Mt(表1).經濟規模、產業結構、技術效率對工業用水總量增長的貢獻度分別是181.56%,4.84%和-86.40%.由此推斷,經濟規模效應是引起工業用水總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技術效率效應是抑制工業用水總量增加的主要原因;產業結構效應雖然對工業用水總量的增加起到一定作用,但是作用相對較小.

 

2.3 水資源密集型行業結構變動分析

 

山東省工業用水指數在1996—2013年間徘徊在較高水平(圖3),但波動下降,降幅高達6716%.

 

根據Yi測算結果,山東省1996—2013年不同行業的行業用水指數按照從大到小進行排序,前7位山東省水資源密集型行業是石油加工及煉焦業,醫藥制造業,電力、煤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化工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紡織業,非金屬礦物制造業,造紙及紙質品業.自1996年以來,山東省水資源密集型行業比重變化如表2所示.在所測算年份中,排在首位的石油加工及煉焦業的行業比重升降各半,但總體來看其行業比重呈現上升的趨勢,1996—2013年累計行業比重變化達6.39%;醫藥制造業,電力、煤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以及化工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的行業比重下降顯著,尤其是電力、煤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累計行業比重變化高達-10.08%;醫藥制造業、紡織業、非金屬礦物制造業的行業比重穩中有降;造紙及紙質品業的行業比重平穩上升.綜上,減少山東省工業用水量,需要重點控制石油加工及煉焦業、造紙及紙質品業的用水量.

 

2.4 工業用水強度的時空格局

 

單位工業總產值用水量表征了一個地區工業經濟與工業耗水狀況,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示了工業用水強度.從整體上分析,山東省17地市單位工業總產值用水量近年來一直處于下降的態勢(圖4,表3).2000,2006,2013年山東省17地市中工業用水強度為一級的地市數量大幅增加,二級的地市數量基本保持不變,三級和四級的地市數量減少,2013年三級和四級的地市數量為零,說明2000年以來,山東省工業用水強度總體下降.

 

從空間上分析,以萊蕪市、濟寧市為代表的傳統重工業城市的單位工業總產值用水量較高;而膠東半島地區的單位工業總產值用水量較低.2000年,單位工業總產值用水量最多的地市集中在魯西北地區,以德州市和聊城市為主,其次是魯中地區和魯西南地區,膠東半島地區以及日照市、臨沂市的單位工業總產值用水量最低.德州市天衢工業園、聊城市嘉明工業園、鳳凰工業園以化工、紡織、醫藥制造和印刷業為主,多是山東省水資源密集型行業,隨著生產規模持續擴大,工業用水量不斷攀升,工業用水強度大. 2006年,單位工業總產值用水量最多的地市主要是萊蕪市和濟寧市,威海市、日照市、臨沂市單位工業總產值用水量明顯增加.萊蕪市和濟寧市依靠自身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鋼鐵業、煤炭業,萊鋼集團、兗礦集團快速發展,工業用水量占全市總用水量的比重較大.2006年萊蕪市工業企業用水12 031 萬m3,其中地表水5 110 萬m3,約占總用水量的42.47%,加之其生產設備老化、技術效率較低,導致其工業用水強度高.在“工業強省”的號召下,威海市、日照市、臨沂市加速推進工業化進程,其化工業、造紙業等迅速發展,工業用水強度明顯增加. 2013年,山東省工業用水強度明顯下降,除萊蕪市、濟寧市以及菏澤市單位工業總產值用水量在6~20 dm3/元外,其余地市的單位工業總產值用水量均未超過6 dm3/元.萊蕪市、濟寧市以及菏澤市工業用水強度較2006年出現下降,均在20 dm3/元以下.宣傳推廣發展循環經濟,使得各地市重視資源能源的循環利用與節約利用;科學技術的進步提高了水資源的利用效率;鋼鐵產業整合發展,“轉方式,調結構”優化山東省產業結構,提高技術效率,推動經濟發展向可持續發展轉變,工業用水強度大幅度下降.

 

3 結論與建議

 

3.1 主要結論

 

利用LMDI分解模型和ArcGis軟件,通過定量劃分2000,2006和2013年山東省17地市工業用水強度的等級,分析山東省1996—2013年工業用水量與工業經濟的關系及其空間格局,得出如下結論:

 

(1)近17年來,山東省行業增加值和行業用水量持續增長,而單位行業增加值用水量持續下降,降幅高達90.40%;

 

(2)經濟規模效應是山東省工業用水量增加的主要原因,產業結構效應對工業用水量的增加有一定作用,但是作用較小,技術效率效應是抑制工業用水量增加的主要原因,三者對工業用水量增長的貢獻度依次是18156%,4.84%和-86.40%;

 

(3)1996年以來,山東省水資源密集型行業主要有石油加工及煉焦業,醫藥制造業,電力、煤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化工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紡織業,非金屬礦物制造業,造紙及紙質品業;(4)1996—2013年,山東省工業用水強度一直呈現下降趨勢;從空間分布來看,以萊蕪市、濟寧市為代表的傳統重工業城市的單位工業總產值用水量較高;而膠東半島地區的單位工業總產值用水量較低.濟南市、泰安市、淄博市等地市的單位工業總產值用水量逐漸降低.

 

3.2 對策建議

 

目前,山東省仍處于工業化中期階段,工業經濟增長所帶來的水資源短缺壓力將持續存在.根據本文研究,提出以下對策建議:

 

(1)深入調整優化工業結構,協調工業發展與水資源的關系.加快非金屬礦物制造業、造紙及紙質品業等高耗水行業產業重組,降低石油加工及煉焦業,電力、煤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等七大水資源密集型行業的比重,提高低水耗行業產業的比重,在節水降耗的同時實現工業經濟快速健康發展.

 

(2)深入研發推廣高新技術,降低工業發展對水資源的依賴.貫徹落實清潔生產,促進以環境為導向的再循環經濟體系的產生;同時,營造發展新技術、開發新能源的優質環境,支持企業采用新工藝、自主研發節水降耗新技術,大力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降低工業用水量,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

相關文章
相關期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午夜激情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 | 国产自视频 | 久草青草| 涩涩国产精品福利在线观看 | 精品动漫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国产精品 | 黄色成人短视频 | 日韩福利在线 | 欧美午夜艳片欧美精品 | 五月激情综合丁香色婷婷 | 黄色小视频观看 | 第一精品福利 | 美女性视频网站 | 就爱啪啪网 | 丁香月婷婷 |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www | 久久国产精品亚洲77777 | 国产精品岛国久久久久 | 庭院里的女人在线观看完整版 | 电影院爱爱 | 青青热久久国产久精品秒播 | 四虎影院在线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精品 | 国产成人精品实拍在线 | 国产大学生真实在线播放 | 国产视频黄 | 国产精品高清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99热国产这里只有精品免费 | 午夜国产福利在线 | 欧美日韩中 |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在线 | 啪啪.com| 成片免费观看视频在线网 | 久久ai | 黑人中文字幕在线精品视频站 | 六月丁香色婷婷 | 国产看色免费 | 久久亚洲免费视频 | 精品无人区乱码一区二区三区手机 | 国产99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