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09 10:53:05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醫院環境清潔的重要性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那么“清潔生產”到底是什么呢?它究竟源于何處又是如何發展的呢?它究竟是怎樣使“生產”變得清潔的呢?
工業化國家的難題
我們首先要追溯到工業革命之初來談談“清潔生產”的起源。自18世紀中葉工業革命以來,傳統的工業化道路主宰了發達國家幾百年的工業化進程,它使社會生產力獲得了極大的發展,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質財富,但是也付出了過量消耗資源和犧牲生態環境的慘重代價。
1952年12月,倫敦大霧籠罩,致使城市上空連續四五天煙霧彌漫,飛機取消航班,汽車白天行駛要開車燈,行人只能沿人行道摸索前行。相隔10年后又發生煙霧事件,造成1200人的非正常死亡,工業排放的煙霧是元兇。英國的工業化導致了泰晤士河在近現代近百年時間里看不到魚,經過二戰后的環境治理,才于1968年在泰晤士河中重新發現40種魚。
這時,許多已經完成工業化的發達國家,不得不回過頭來重新投入巨額資金治理生態環境,先后采用了“稀釋排放”、“末端治理”、“現場回用”等被動的污染防治戰略。然而面對高額的環境治理費用,大多數企業都不堪重負,紛紛開始尋找出現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并試圖找出解決方法。
人們發現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在于過去的工業發展過程中,企業采取的是“不清潔”的生產模式。企業利用地球上寶貴的資源和能源,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人力生產出來的不單單是產品,同時還生產了廢棄物,這些廢棄物排放到周邊環境所造成的污染,又給人類社會和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威脅,而在此之后,企業還要花費巨額的經費來治理這些污染物,從而形成了一種高成本、高消費、高污染的惡性循環。
美國經驗的全球推廣
于是,企業開始尋找“更清潔”的生產方式。20世紀60年代,美國的一家化學公司首先找出了這樣的一種“更加清潔的生產方式”,即“清潔生產”。他們認識到污染物源頭削減的重要性,主動在公司內開展污染預防活動,建立了預防污染的審核程序,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這一經驗在美國推廣開來,進而在世界各地展開。現在全世界已經有至少50多個國家全面開展“清潔生產”,包括美國、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亞、新西蘭以及歐盟各國(以法國、荷蘭、丹麥、瑞典、瑞士、英國,奧地利等國為主)在內的發達國家以及中國、巴西、捷克、南非等34個發展中國家。
在整個社會經濟中,經濟領域的人們考慮的是如何通過商業活動創造更大的經濟價值即財富,但是所有的商業活動都會對環境帶來一定的風險:與此同時,環保領域的人們則考慮如何通過他們的努力使環境資源得以保護、環境質量得以維持,造福后代,但是要想實現他們的目標,經濟問題又成為他們所面臨的不可逾越的障礙。然而通過“清潔生產”,人們會發現,原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并不是完全對立的兩方面,二者可以通過“清潔生產”搭建的橋梁,有機地形成統一體,共同分擔風險,促進發展。
清潔的生產方式
那為什么說“清潔生產”是清潔的生產方式呢?與傳統的環境戰略不一樣的是,“清潔生產”注重的是從生產的源頭――原輔材料和能源開始在整個生產過程中采用污染預防的理念,盡可能提高生產效率和原輔材料的轉化率,在提高產品產量和質量的同時,削減污染物的產生及其對環境的影響與風險。它主要體現在“清潔的原輔材料和能源”、“清潔的生產過程”和“清潔生產產品及服務”三個方面。
“清潔的原輔材料和能源”是指盡可能使用無毒低害的原料和能源,從源頭上即考慮到其潛在的環境影響:“清潔的生產過程”是指盡可能采用清潔的生產工藝,提高生產效率,加強管理,盡可能降低整個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數量和毒性,而“清潔的產品和服務”則是指在產品和服務的設計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清潔生產即污染預防的理念,減少其在使用和提供的過程中對環境的危害及風險。
通俗地講,如果企業能夠使更多的原輔材料轉化成為企業的目標產品而不是廢棄物的話,不但能使產品產量和質量有所提高,同時污染物的產生量也會相應的降低,這樣企業不但可以獲得可觀的經濟效益,也可以顯著降低對周邊環境的污染。與此同時,由于污染物的產生量小了,其所需要的最終處理費用和需要交納的排污費用也會相應降低,這樣又給企業帶來間接的經濟效益。那么,我們實現這樣一個目標的過程就稱之為“清潔生產”。
從“清潔生產”的起源及含義,可以看出,“清潔生產”與“清潔衛生”完全是兩個概念。“清潔生產”是一種創新的先進環境理念,是以污染預防為主的一種新型環境戰略,是用“更清潔”的生產方式對污染進行源頭控制,而非我們通常意義上的環境衛生清潔。
如何實現“清潔生產”?
“清潔生產”作為一種環境理念和戰略,難免讓人覺得非常空泛,那么企業到底怎樣做才能夠實現“清潔生產”呢?這里我們就需要借助一系列的工具加以實踐運用,這些工具主要包括清潔生產審核、環境管理體系、生態設計、全生命周期評價等等。而我們最常用的也是最直接有效的工具就是清潔生產審核。清潔生產審核的原理非常簡單,就和我們日常生活中處理問題的邏輯完全一致。
舉一個生活中常見的例子。如果我們感冒了,很顯然感冒就是我們所面臨的問題,這時我們會根據自己的經驗或是到醫院里尋求醫生的幫助來分析判斷到底是什么原因令我們感冒,是傷風類的感冒還是病毒類的感冒,在分析確定感冒原因后,我們會根據不同類型的感冒進行治療,解決病痛。清潔生產審核也是如此,首先我們要像醫生一樣判斷企業到底是在哪里出了問題,即造成浪費和污染的廢棄物是在哪里產生的,然后再對產生廢棄物的原因進行分析,最后根據分析的原因對癥下藥,解決問題,消除或削減廢棄物的產生。
1.1 常規宣教 患者入病室后,責任護士向其介紹病區的環境,有關規章制度(如入院須知,探規,作息時間等)及常規檢驗樣品留取法。
1.2 住院規則 ①應聽從醫護人員的指導,與醫護人員密切配合,服從治療,安心修養。②應遵守醫院作息時間,經常保持室內外環境整潔及安靜,不隨地吐痰,不再室內吸煙和喧嘩。③病原的飲食須遵照醫生的決定,不能隨意更改,院外送進的食物須經過醫生或護士同意后方可使用。④未經主管醫生同意,不得自行邀請院外醫生診治或隨意到院外購藥及服用,自帶藥品,不得向醫生要求不必要的治療或指名要藥。⑤未經許可不得進入治療場所,不得翻閱病例及其他有關醫療文件。⑥不得隨意外出或院外住宿,如有特殊情況須經過醫生批準后方可離開。⑦應愛護公物,如有損壞須按價賠償。
⑧除攜帶必要生活用品外,其他物品不要帶入,貴重物品自行妥善保管。⑨為了避免交叉感染,病員不得亂竄病房或自行調換床位,非探視時間不許會客。⑩住院病員,可隨時對醫院工作提出意見,幫助醫生改進工作。B11病房內嚴謹攜帶有礙衛生和易引起活在的物品及用具(如煤油爐,酒精爐,電褥子等)。
2 健康宣教
2.1 脛腓骨骨折患者健康宣教 ①向患者,家屬簡要說明骨折的愈合過程及所需時間。②解釋說明跟骨折牽引采取“頭低足高位”的目的。③解釋褥瘡發生的原因及預防措施。④解釋便秘發生的相關因素及預防措施。⑤說明功能鍛煉的重要性及原則。原則:循序漸進。持之以恒,運動范圍由小到大次數由少到多,由被動改為主動,動靜結合。⑥教授拐杖的正確使用方法,避免摔倒導致再骨折。⑦出院前解釋說明石膏固定后講究個人衛生的重要性。⑧出院前指導其復查拍片的日期。
2.2 腰椎間盤脫出患者健康宣教 ①解釋疾病誘發因素:a.椎間盤退行性變;b.腰部受傷;c.重體力勞動;d.長期彎腰工作或彎腰提重物時用力過猛。②向家屬解釋刀口位置引流管的目的及注意事項:a.防止引流管受壓,扭曲及脫出,尤其翻身時高度警惕,24~48 h可拔除。b.將負壓吸引器放于穩妥處,切不可高于刀口平面。③說明術前訓練床上大小便的重要性。④向患者解釋術后直腿太高運動的目的,并教授正確的訓練方法。術后一天開始協助患者做直腿太高運動,每天活動3~5次,每次2~3 min,活動范圍由小到大,次數由少
作者單位:132600吉林省德惠市中醫院
到多,以防止脊神經根粘連。⑤解釋褥瘡發生的原因及預防措施。⑥說明腰脊肌鍛煉的重要性,并教授具體的訓練方法。⑦出院前教授患者或患者家屬遠途乘車取側臥位及上、下車時避免彎腰動作。⑧教授腰圍的正確使用方法:a.每天簡短佩戴腰圍,睡覺、吃飯時取下。b.回復后期只用于久坐式彎腰負重時,防止腰脊肌萎縮。⑨解釋腰部再傷的誘發因素:a.腰部負重過早;b.工作前未適當活動腰部;c.搬物姿勢不正確;d.恢復期過度勞累;e.一年內用力咳嗽,打噴嚏增加腹壓。
關鍵詞:手術室 室內感染 預防措施
【中圖分類號】R-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3)10-0593-02
手術室是患者對患者行搶救的高危科室之一,承擔著拯救患者生命的重任。然而,在手術過程中往往會因手術室內空氣潔凈度、患者創傷曝露時間長等因素造成術中室內感染,嚴重威脅著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醫院應重視對手術室內的感染預防護理,并針對術中感染因素,提前做好術中預防,降低室內感染幾率,提高護理質量。
1 手術室內感染的影響因素
1.1 手部清潔不徹底。手術過程中,由于病情緊急,醫護人員進行手部清潔時,容易出現清潔方式不規范、清理時間不足等原因,導致手部清潔不徹底,未達到無菌操作要求,容易造成術中二次感染。根據調查發展,醫護人員手部清潔不徹底,已經成為手術室內患者導致患者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
1.2 外帶物品未消毒。患者行手術的過程中,患者需攜帶病例、CT片、患者病服等物品進手術室前均為進行消毒,降低了手術室內的空氣潔凈度。手術期間,物品上的病菌感染患者創傷部位,提高了室內感染的機率。
1.3 皮膚準備不徹底。患者手術時前,應對手術區域的皮膚作徹底清潔處理。但是很多患者術前備皮方式不當,出現輕微損傷;有些忽視了術前的重要性,未對手術皮膚區域進行清潔處理,導致皮膚上殘留大量的細菌。
1.4 室內溫度設置不合理。患者行手術的過程中,如果室內溫度過高,在患者手術部位的皮膚進行消毒時,患者很容易出現感冒的癥狀,導致患者抵抗力下降。如果室內溫度過高,則會造成醫生出汗的現象,若未及時對汗漬進行處理,導致其滴落在手術臺或手術器械上,會對無菌器械造成污染。
1.5 手術室布局不合理。由于醫院發展條件的限制,部分醫院手術室結構存在不合理的現象。主要存在沒有單獨的手術通道、術后污染物處理不當、物品存放不當等方面的問題。不僅降低了手術室內的空氣潔凈度,還污染無菌手術器械,導致患者術中很容易出現感染的癥狀。
2 手術室內感染的預防措施
2.1 定期組織培訓。預防手術室內感染對提高患者治愈率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醫院應增增加培訓頻率,加強對新進職工的培訓,普及手術室內感染知識,提高醫護人員的無菌意識,提高手術質量。同時,定期外派醫護人員外出考察學習,更新室內感染預防理念,完善術前感染預防系統,讓醫院的醫護人員充分認識到無菌手術的重要性。
2.2 凈化室內空氣。手術室內的空氣潔凈度影響患者患者術中的感染率,醫院必須重視對手術室的清潔,凈化室內空氣,降低術中室內感染。每日采用消毒靈清理手術室地面、物品,并采用紫外線照射進行消毒。紫外線消毒時,應注意隔日使用紫外線燈管,并使用酒精擦拭布燈管進行消毒處理。定期采集手術室內的空氣進行細菌研究,使得手術室達到無菌操作的要求。
2.3 合理布局手術室。手術室屬于醫院的高危科室之一,室內感染會降低手術成功率,甚至影響著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醫院應加大投資力度,布局不合理的手術室進行改造,按照手術室的設置標準,進行合理布局。設置污染物專用處理、醫生通道、病患通道,進行潔污分流處理。將對手術間進行分類,一間無菌手術室僅設置一張手術臺,避免手術中的交叉感染。
2.4 合理設置室內溫度。進行手術過程中應合理設置手術室溫度。患者進行手術前,應先適當提高溫度,避免清潔手術部位時,患者受涼。手術過程中,應根據手術的需求,適當調整室內溫度,并及時擦拭醫生的汗漬,避免其滴落在手術器械上。
2.5 無菌器械的處理。護士應掌握好手術所需的無菌器械的鋪設時間,避免其曝露時間過程,出現細菌感染。鋪設過程中,應避免手術室內的人員走動,并嚴格按照無菌器械的鋪設要求進行鋪設。如果手術過程中出現特殊情況,需延長手術時間時,應將無菌巾覆蓋在無菌器械上。同時,曝露時間超過四小時的無菌器械則不能予以使用。因此,手術過程中,應及時補給無菌器械,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
2.6 無菌物品的合理存放。無菌物品是術中必不可少的物品,因此,必須保證物品的合理存放,避免其受到污染。無菌物品應存放于干燥、通風、深度適中的環境中,避免堆放在地面上,定期采用紫外線進行消毒。使用前,應查看無菌器械的使用期限、包裝嚴重程度,對于無生產批號、包裝袋破損等不合格的物品均不予以采用。手套、一次性注射器等一次性無菌物品,使用后應丟棄,禁止回收處理使用。
2.7 規范無菌操作程序。嚴格進行無菌操作是預防室內感染的有效措施。醫護人員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保證操作的無菌性:第一,徹底進行手部清潔。醫護人員在進行手部清潔的過程中,應嚴格無菌清潔的要求,使用消毒液清洗,并保證清洗時間。進行手部清潔后用無菌毛巾擦拭手上的水分,避免穿手術衣時,水分殘留在無菌手術衣上。第二,規范醫護人員的手術衣穿脫。醫生穿無菌衣前,應檢查吳無菌手術以破損程度、大小等情況,若不符合無菌操作要求,應及時更換。第三,術中小安瓿藥液的無菌使用。對患者敷用小安瓿藥液時,應向使用消毒液對瓶頸的普利碎屑進行處理后,打開藥瓶。使用前保證液體中無玻璃碎屑,再使用一次性無菌注射器抽取藥液使用。
3 結束語
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人們開始重視手術室內感染的預防管理。對此,醫院必須重視手術室的無菌操作管理。一方面,加大管理力度,進行定期培訓,加強對醫護人員的無菌操作意識。另一方面,嚴格規范無菌操作章程,針對室內感染因素,進行提前預防處理。不僅可以降低患者術中室內感染幾率,減少術后不適感,還能提高提高醫院的醫療質量。
參考文獻
[1] 王瑞芳,郭嘉,鐘郁鴻.加強潔凈手術室感染控制的管理與效果[J].中國現代護理雜志,2012(20)
[2] 周軍,唐志前,李幼娟等.手術室醫院感染控制的困難及對策[J].中國醫藥指南,2011(12):
院檢驗科
關鍵詞 手部衛生 感染 對策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02.101
在院感監測中醫護人員手部衛生不合格已成為最重要的不合格因素之一。我國每年約400萬患者發生醫院感染,直接導致的經濟損失達到160億~240億元人民幣【sup】[1]【/sup】。
在醫院約90%的醫療工作是醫務人員的手完成的,由于接觸各種患者,手部皮膚上存在的細菌種類數量較多,在臨床工作中,一名醫生或責任護士要管幾名至十幾名患者,每次操作前洗手在實際工作中較難實現,醫務人員在診療工作中洗手不規范,必然發生細菌通過手為媒介傳播給不同患者甚至醫務人員本身,因此加強手衛生是預防控制醫院感染保障患者和醫務人員的重要手段。
存在問題
醫護人員對于手是院內感染傳播的重要途徑之一認識不足,在發達國家重視了內環境,醫療器械等消毒滅菌后,調查發現醫院內感染80%以上是由手污染引起的【sup】[2]【/sup】。
對工作中手部帶菌情況了解不夠:多數人認為只要未接觸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手即是清潔的,雖然對醫療環境采取了一些消毒措施,但醫院是各類患者集中的公共場所,病原微生物無處不在,手經常接觸的電話、門把手、電燈開關、電梯按鈕等公共設施大多污染嚴重。
對手衛生的認識誤區:大部分人認為戴手套可以避免手污染,戴手套可減少70%~80%的手污染,但戴手套并不能完全避免手部微生物的污染。只戴手套而不注意手部衛生的做法,只是保護自己而不能避免病原微生物的傳播【sup】[3]【/sup】。
由于工作忙沒時間洗手,一人一洗手太麻煩,經常洗手會損傷皮膚,認為護理同一病種患者或同一患者的不同操作,不會造成交叉感染,洗手設施不完善,距離遠等也影響了醫務人員洗手的頻率。
控制措施
加強組織領導:成立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感染管理科、感染管理監控小組三級監控網絡,各科室醫院感染管理小組負責科室的日常工作監督及消毒隔離工作,院領導定期聽取醫院感染管理小組的工作匯報,及時進行指導,認真總結經驗,確保醫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健康發展。
強化衛生宣傳教育:制定對醫務人員的培訓和再培訓計劃,對醫務人員進行分批分類進行,規范手衛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全員性培訓,培訓醫務人員進行充分的洗手和手消毒是所有醫務人員加強無菌觀念和預防醫院感染的意識,提高規范手衛生行為的自覺性,同時在每個洗手池上張貼六部洗手法的步驟,提醒醫務人員規范洗手。
規范手衛生:在促進手衛生行為的實踐中提供方便有效的設施,醫務人員對患者實施診療護理的活動過程中,應當嚴格遵循手衛生規范,醫務人員在直接接觸患者前后、對患者實施診療護理操作前后、接觸患者體液或者分泌物后、摘掉手套后、接觸患者使用過的物品后以及從患者的污染部位轉到清潔部位實施操作時,都應當實施衛生,手上有明顯污染時,應該洗手,當手部沒有明顯污染時,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劑進行手部消毒,使用速干手消毒劑不僅可以節省時間且在行走和交談時也可使用,從而消除人們對洗手的反感,可有效提高醫務人員手衛生的依從性。
由于影響手衛生行為的因素很廣泛,單純采用某一種方法難以發揮持久的促進作用,尤其要杜絕洗手是為了應付檢查,應付考核等消極思想,因此須采取必要的干預措施以提高醫務人員對手衛生的依從性,有效降低醫院感染保證患者安全。
參考文獻
1 李六億.我國手衛生的現狀[J].中國護理管理,2008,8(1):17-18.
醫院醫療器械清洗質量程度的高低,會直接的影響到醫院感染的發生。就目前我國在醫療方面的基本情況來看,在進行手術、體檢和治療過程中醫療器械的使用量相對較多。在進行醫療過程中,這些醫療器械的頻繁使用,如果不能夠及時的進行清洗和有效的消毒,會導致細菌的滋生,并在使用中導致患者的傳染。我國醫療器械清洗消毒的有關規定,已經明確的指出了如何對經常性使用的醫療器械進行清洗,但是,一部分醫院還是沒有能夠對這種情況重視,未能夠采取有效的制定措施,甚至對醫院醫療器械清洗質量監測不到位,導致頻繁出現感染的情況發生。
1認清醫院醫療器械清洗質量監測的重要性
醫院醫療器械清洗質量監測在現代醫院中還沒有形成較為統一的規范,導致對醫療器械清洗質量監測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想要認清這種質量監測的重要性,就需要充分的了解醫院醫療器械清洗質量不嚴格所帶來的嚴重后果。就目前國際上的資料顯示,美國在醫療過程中由于醫療器械清洗質量不過關,導致每年大約有1500萬人引起了醫院感染,約88000人死亡,醫療費用增加約50億美元的醫療費用;在國內平均每一例醫院感染者增加醫療費用3000人民幣左右,在醫院期間的治療時間品均延長15天;通過國際衛生組織的相關資料調查顯示,平均10%住院病人存在醫院感染。從這些驚人的數據可以看出,醫院醫療器械清洗質量監測的重要性具有著何等意義。
2醫院醫療器械清洗質量監測中存在的問題
醫院里有許多的醫療器械是需要反復在對每位患者的治療中所使用的,所以,容易發生嚴重污染,其主要的污染源有病原微生物以及病原體的分泌物,患者的血液和膿液等。這些有機物造成的器械污染,很有可能導致醫院感染,是引起疾病傳播的原因之一。
2.1 供應室的地位
各個科室及手術室中需要滅菌的醫院醫療器械中,大部分是由本科室進行清洗和打包的,最后才送至供應室進行消毒滅菌,消毒后的物品分送到需要使用的部門,由各部門分別管理,而滅菌物品的所有權也是被各部門所擁有。所以只接受物品進行滅菌的供應室并不是主導地位,而是屬于從屬地位。
2.2 易產生污染
目前所選擇的消毒方式是將器械于消毒液中浸泡,各科室負責將器械在使用后浸泡于含氯的消毒液中,直至供應室將器械回收滅菌。而這一操作就是易產生污染的原因,不但污染了環境,還會對工作人員造成傷害,同時不但未合理利用資源還引起浪費。
2.3 未滅菌的醫院醫療器械屬于清洗不徹底狀態
由于是各科室負責將醫院醫療器械在使用后浸泡于含氯的消毒液中,所以未受培訓的工作人員通常是根據自己的想法和習慣來選擇清洗操作的,且科室中的清洗條件一般并不能符合質量控制標準中的規定,污穢的存在將導致微生物的生存,所以屬于清洗不徹底狀態的未滅菌的器械的滅菌效果并不理想。
2.4 包裝不規范
各個科室及手術室中需要滅菌的醫院醫療器械中,大部分是由本科室進行打包的,負責打包的人員屬于隨機選取并不固定,導致包裝的標準無法一致,包裝材料的選擇也并不合適,打包的人員并不明確包裝要求,甚至有反復使用包布都不進行清洗的情況,上述的現象都會對滅菌效果產生影響,若包布已經出現破損,將會在保存過程中使滅菌后的物品受到污染,無法確保供應室消毒滅菌后物品的滅菌質量。
3討論
3.1 醫院醫療器械的管理
一直以來,醫院醫療器械的清潔和包裝都是手術護士的工作,供應室只是將其消毒滅菌后發送。但是通過消毒供應中心的新型管理,將這一工作劃分到供應室工作人員的職責中,減輕了手術室護士的工作壓力,使她們能夠更好的專心于本職工作,同時能夠清潔的更徹底,增加保障。符合現代醫院衛生的需求。
3.2 醫院醫療器械集中滅菌
對醫院醫療器械滅茵物品進行集中處理,不但可以有效的使污染源得到控制,對科室有凈化的作用,也利于優化手術室的環境,減少醫院的感染機率,有效的加強醫院對感染源的控制,將醫院的整體醫療水平大幅度提高。以前,醫院對管道、輸液網袋、止血帶等采用浸泡消毒的方式,由于容器的樣式和種類較多,不能統一容器的浸泡濃度,以至于浸泡的物品未能浸于消毒液中,不能滿足規范管理的要求。而采用了集中管理的消毒供應中心后,已經不再通過浸泡容器來消毒了,目前采用的消毒清潔流程主要為酶洗等,而管道消毒也改變了方式,主要是選擇高壓水槍進行沖洗,然后用高壓汽槍將水分控干,將其進行密閉包裝,儲存備用。
3.3 處理專科醫院醫療器械包
對于需要反復使用的各種物品都必須嚴格消毒,尤其不能忽略專科醫院醫療器械包。以前,這種清洗打包的工作都是由護士來處理的,占用了大量的人力和時間。而采用了集中管理的消毒供應中心后,節約了資源,且采用作業人員操作器械完成,清潔快速徹底。
醫院里的所有無菌醫院醫療器械和藥品都是由消毒供應中心為其提供的,對醫院來說與醫療質量有直接關系,所以,在建設初期應為消毒供應中心進行初步設計,對消毒供應中心進行合理布局,以確保能夠滿足標準里的規定,臨床操作中的需求。在對物品進行清潔消毒的過程中應注意流程,先要將回收的物品進行分類,然后給予初步處理,經過手工清洗后選擇超聲清洗和機洗,進行沖洗后給予上油,然后烘干,對包裝進行檢查,之后采取高壓消滅菌,對所有物品的消毒質量進行檢查后,將合格的無菌物品按照要求儲存,向各個部門發放。在布置中應注意瓷磚、墻壁、吊頂的材質選擇。
參考文獻
[1] 王雪梅,王秀菊,靖素華.壓力蒸汽滅茵后醫療器械殘留細菌量的觀察[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7,17(8):951~952.
[2] 邱文影,徐海英,鐘國權.建立集中式消毒供應中心控制醫院感染[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7,17(9):1130~1131.
關鍵詞 社區衛生服務站 醫院感染 問題 對策
存在的問題
站內人員綜合素質較低:大部分社區醫務人員的醫院感染控制知識掌握不全或不系統,一些無菌觀念不強的醫生把一些不良習慣帶進了實際工作,也無形中傳給了護士,不規范行為較為常見。
洗手不規范:檢查前后、常規護理操作前后洗手不規范或干脆不洗手,甚至在接觸了感染患者之后不洗手,即使洗手,也不能嚴格按照洗手方法進行,配備的防護用品在診療過程中也不按要求使用,職業防護常識掌握甚少,忽視了自身的防護,也增加了交叉感染的危險。
無菌觀念差,消毒隔離工作不到位:從醫院換取的無菌消毒包管理不規范;空氣消毒監測不到位;極個別服務站醫療器械浸泡液長期不更換;消毒液的配置方法濃度不準確且使用不規范[1];清潔工作不及時,治療室有霉變現象;“三區”區分不嚴格,物品混放;靜脈輸液不能做到“一人一帶一消毒”。
醫療垃圾處理不當:對醫療廢棄物不能認真分類,損傷性垃圾混放到感染性垃圾甚至生活垃圾中,成為了污染源;對患者的血液、體液等污染物不能做好雙向防護,各種消毒需要的濃度配比不清楚;醫療廢物的登記及在向醫院運輸送暫貯中交接過程不規范,甚至無分類垃圾的數量登記和交接記錄。
抗生素使用現象普遍:不論是上感還是眩暈,發熱或不發熱大多都使用抗生素及激素,且是聯合使用2種或2種以上的抗生素。
對 策
加強考核,提高社區人員對醫院感染管理重要性和長期性的認識:加強對社區衛生服務站醫院感染控制的管理,加強監測,為社區制訂健全的規章制度、控制方案,每月要對社區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各種監測、檢查考核,及時發現問題,提出整改方案,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原則、消毒隔離等規章制度,定期進行空氣細菌培養、消毒液、無菌醫療用品的監測等。
加強培訓,提高專業素質:利用各種業務學習進行醫院感染知識的系統培訓,學習醫院感染規章制度,各類無菌操作規程、清潔消毒滅菌技術、醫療垃圾的分類處理等。對加入社區的新職工要經培訓考試合格后才能上崗。
認真執行無菌操作,嚴格做好消毒隔離工作: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原則;三區應明確分開,進行治療操作應在清潔的環境中進行;進行無菌操作,著裝規范;洗手規范,肥皂搓洗10~15秒注意指尖、指縫、關節,流動水沖洗[2];從無菌容器中取無菌用品,必須使用無菌持物鉗(鑷),一套無菌用品只供一人使用;堅持每日清潔、消毒制度;各類器械消毒液掌握濃度,定期更換;注意自身防護,接觸病人血液、體液應戴手套,并防針頭等利器刺傷。對使用的壓脈帶、輸液網套等物品都應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
規范化管理醫療垃圾:認真學習并落實《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嚴格按照醫療垃圾的分類進行處理,尤其是醫療垃圾不能與生活垃圾混合,使其成為傳染源,在運往醫院暫貯間途中嚴防滴漏,并做好登記、交接工作。
嚴格掌握抗生素使用原則,合理使用抗生素:病毒性感染、發熱原因不明,且無可疑細菌感染征象者,不宜使用抗生素,強調綜合治療。
參考文獻
傷科重癥患者大多數起病急,病程進展快,而且大多需手術治療。對于手術,一般患者都會產生緊張情緒。過去護理人員也作了不少心理護理,但多是機械的、形式上的。要真正做好心理護理,必須系統學習護理心理學,掌握心理護理的程序和方法。現就多年護理工作體會簡介如下。
1 術前打好心理戰
患者術前均有不良情緒,為避免不良情緒對手術效果的影響,護士應設法做到以下三點:第一,熱情接待患者,主動介紹病房環境、主管醫護及其醫技水平,消除患者的陌生感。第二,關心體貼患者,主動說明手術目的、意義及手術的安全措施,使之認識到手術的必要性和醫護人員的可靠性,從而消除不良情緒,主動配合醫護人員共度手術關。第三,對擇期手術者,要善于捕捉其舉棋不定的心理狀態,作實事求是的解釋,幫助患者拿定主意,愉快接受手術治療。
2 術后擔憂迅速處理
術后患者都關心手術的成功與否,麻醉清醒后,護士應立即告知患者手術效果良好,使其得到安慰和鼓勵。通過了手術,患者最為關心的是疾病的轉歸問題,很想知道疾病能否根治,會不會有后遺癥。護士應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及時解決其心理問題,同時要加強對患者進行自我護理教育,幫助其實現患者角色到原來的社會角色的順利轉換,早日恢復正常生活。
3 堅持患者為中心
如每天為患者整理床鋪和床頭柜時,過去更多的是要求患者應該怎么做,而現在應多從患者方便出發,讓患者明白床單位清潔的重要性。這樣,患者就會與護理人員共同來維護環境整潔,而且患者會感到護士關心他,體貼他,將起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4 語言交流要恰當
語言可以治病,也可致病。語言不當,患者心里會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認為自己給醫務人員帶來了麻煩,有什么要求也不敢提了,甚至會觀護士面色而為之,如護士面色表情淡漠,患者的思想負擔會加重,若再有傷害性語言,患者就會悲觀失望,甚至會加重病情。在與患者交流時盡可能避免選用模棱兩可、同音異義的詞匯,以免產生誤解,增加患者的心理負擔,不利于疾病的康復。
5 良好關系要建立
傷科重癥患者大多面臨手術,患者及家屬對于手術的各種擔心是必然的,醫護人員除向患者及家屬講解手術的過程外,讓治療效果好的患者給同類患者“現身說法”,可起到很好的效果。如是老人,就注意讓子女多來看望和照顧;是干部,要注意組織領導和同事的看望;這樣能調動患者的“自我護理”。同時,要靈活處理好患者家屬與醫院制度的矛盾,過去常因管理陪伴與家屬發生不愉快,影響患者的情緒,現在采取首先做好患者的一切護理,讓家屬放心。病情危重者可留陪伴1人,但不能事事由家屬去做,家屬和醫護人員共同為患者康復而努力。
6 兩個“重視”要重視
【關鍵詞】 層流潔凈手術室; 管理; 醫院感染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edical technology,people request more and more for the environment conditions of operating room and functions.Clean laminar flow operating room is the demand and inexorable trend of hospital modernization.Our hospital starts to use clean laminar flow operating room from 2013,we strengthen managements from three aspects of the working process of clean laminar flow operating room,the standardization of the medical personnel behavior and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clean laminar flow operating room,which guarantee the cleanliness of air environment in operating room, provide high quality of medical environments for patients, reduce the hospital infection and cross infection.
【Key words】 Clean laminar flow operating room; Management; Hospital infec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Langzho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Langzhong 610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35.034
醫院感染一直是醫學界關注的重要問題,各國醫學專家一致認為,避免術中感染是解決醫院感染的有效對策,也是整個治療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關鍵環節[1-3]。手術室擔負著搶救患者、進行外科診治的重要使命,在控制醫院感染中占據重要位置。手術室的消毒隔離工作關系到每一位患者的手術效果和預后。隨著抗生素的廣泛應用,加上不合理應用現象愈演愈烈,抗生素的抗藥性不斷增加,僅僅依靠滅菌、消毒和加大抗生素使用劑量來避免感染的傳統型手術室和治療方式已不能適應時展的需要,因此建立一種潔凈的、控制菌落數在手術要求的相對范圍內的手術室成為必然的發展趨勢[4-6]。層流凈化手術室是目前最安全、最先進的手術室,是醫院現代化發展的要求和重要標志之一,是避免醫院感染、提高醫療質量的重要措施之一[7]。本院經過考察學習,順應發展需求,為給患者營造更安全、更有保障的手術空間,于2013年引進層流凈化手術室技術,并邀請南充市衛生局及其組織的院感專家按照國家規范的手術室建設標準對層流潔凈手術室平面布局進行建議、監督和批復。通過近兩年來良好的運行,層流潔凈手術室的使用取得了理想的效果,極大地降低了醫院感染發生率。現將使用和管理體會總結匯報如下。
1 層流潔凈手術室的定義和原理
層流潔凈手術室,即空氣通過高效過濾器,呈流線狀流入室內,以等速流過房間后流出。室內產生的塵粒或微生物不會向四周擴散,隨氣流方向被排出房間[8-9]。層流潔凈手術室是一個專業高效過濾空氣的、多功能的綜合體,其能通過各種空氣凈化措施,過濾空氣中的塵埃、離子等,切斷細菌傳播的途徑,從而達到有效地預防和控制感染發生的目的[10]。層流潔凈手術室以其持續、快速、高效的空氣凈化標準,將過濾的無菌空氣由送風口勻速流下,污染空氣由四周回風口平推而出,送風量最多可達每小時換氣600次,能夠有效保持手術室環境的無菌狀態,滿足各類手術需要[11-12]。
2 本院層流潔凈手術室情況
本院層流潔凈手術室采用最先進的凈化設備及空氣凈化措施,整個手術空間環境,全部采用全球領先的保溫、隔音材料,同時保持手術室的恒溫、恒濕及相對壓力,杜絕交叉感染。潔凈手術部設在新建住院綜合樓6樓,總面積1256.4 m2,有6間Ⅲ級手術室(包括1間帶鉛防護正壓手術室、4間普通正壓手術室、1間正負壓切換手術室)、潔凈走廊、清潔走廊、配套功能用房等。手術室平面凈面積設計根據規范規定平面尺寸,無體外循環裝備。
潔凈手術部平面相關流程包括醫護工作人員流程、手術病原流程、潔凈物品流程、術后污物及器械流程四個部分。
潔凈手術部的潔凈用房等級標準根據國家規定的沉降(浮游)細菌最大平均濃度、空氣精度級別的標準執行,并邀請第三方檢測機構鑒定、檢測。潔凈手術部的建筑裝飾遵循不積塵、不產塵、防霉防潮、耐腐蝕、容易清潔和滿足防火要求的總原則。地面平整,采用防滑耐磨、耐腐蝕、不易開裂、不易起塵、易清洗的材料制作。X防護手術室地面采用10 mm厚4∶1硫酸鋇處理基層。內墻面使用耐碰撞、阻燃、不易開裂、易清潔的材料。墻面采用整體壁板,平整,防霉防潮。門采用電動懸掛式自動推拉門,設有自動延時關閉裝置。插座、開關、器械柜、觀片燈等均嵌入墻。無影燈平板位置在送風面之上,采用醫用吊塔裝置。潔凈手術部凈化系統:潔凈手術室與輔助用房分開設置凈化空調系統,凈化空調系統設置三級空氣過濾,所有潔凈室采用雙側下步回風。潔凈手術部走廊對外采用常閉式消防門,手術室裝置煙感器,消防水管密封。 本院層流潔凈手術室均嚴格遵守國家現行的相關標準及各項施工、驗收規范執行。
3 層流潔凈手術室的使用和管理體會
3.1 層流潔凈手術室的工作流程管理
3.1.1 空氣凈化系統的開關 每天早上由專人負責提前1 h將手術間的空調系統開啟,并將溫度調至22~25 ℃,濕度控制在50%~60%,術中根據醫生和患者的需要隨時調整,手術結束后必須先清潔手術間,待清理完成后再開啟空調系統1 h。術中由巡回護士根據手術醫生和患者的需要隨時調節室溫。遇到連臺手術時,在前一臺手術結束后,需進行濕式清潔,并關閉電動門自凈30 min后,再進行下一臺手術。
3.1.2 手術間的正壓管理 手術間需要保持相對密閉的狀態,手術間前后門不能同時開啟,開門后會破壞壓差系統,影響手術室的凈化質量,破壞手術室內空氣的潔凈,術中嚴禁打開外通道門,嚴格控制術中人員流動,不可互串手術間,以減少不必要的渦流形成。
3.1.3 手術間的布置 手術床放置在手術間凈化區域的中心,室內物品定量、定位放置,定期核查,術后由巡回護士補齊基數,只有必需的設備(如麻醉機、監護儀、高頻電刀等)才能放置在手術間,并且手術間的所有物品均需去除外包裝并將灰塵擦拭干凈后方可帶入,以保持手術室的潔凈。手術間內物品需要擺放在遠離回風口的位置,以免影響空氣回流。
3.1.4 合理安排手術 根據空氣潔凈度的不同來安排不同的手術,100級手術間安排心腦外科手術、眼科手術、器官移植術及關節置換術等無菌手術;1000級手術間安排膽道、胃腸道、陰道等Ⅱ類切口手術;10 000級手術間安排Ⅲ類切口手術,如新鮮開放性創傷手術、開胸心臟按壓術等。研究結果顯示,手術室的空氣質量與術后切口感染發生率有著密切的相關性[13-16]。層流潔凈手術室使用的三級空氣過濾系統阻擋了大量菌落,有效地降低了外科手術術后切口感染發生率。
3.1.5 嚴格潔污流線分離 手術室設立三條通道以供醫護人員、患者和物品通行,盡可能地避免人流、物流交叉。其中醫護人員、患者以及潔凈物品作為潔凈流線;術后器械、敷料、污物等作為污染流線,嚴格區分潔污流線,以免層流潔凈手術室受到污染。根據手術情況的不同將手術間劃分為急診、感染和無菌三個級別,急診手術間通常在最外邊,以適應急診手術的需要;感染手術間通常靠近污物通道,尤其是由破傷風、氣性壞疽、炭疽等非普通細菌所引起的特殊感染的手術必須在感染手術間內施行;接臺手術須先在無菌手術間手術再做感染手術,術后必須經過嚴格消毒和特殊處理。
3.1.6 嚴格手術室內物品管理
3.1.6.1 物品的消毒與滅菌 所有手術器械、醫療用品每次用后都必須消毒滅菌。滅菌原則上首選壓力蒸汽,對于不耐高溫、不耐濕的物品首選環氧乙烷氣體滅菌。使用消毒液時,注意其浸泡時間和濃度必須符合滅菌要求,并使用無菌水徹底沖洗干凈后方可使用。
3.1.6.2 無菌物品的儲存 無菌物品必須存放于清潔干燥的專用儲物架上,按照滅菌日期依次擺放,對于超過有效期的物品必須重新滅菌后方可使用。
3.1.6.3 一次性醫療用品的管理 一次性無菌醫療用品應存放于無菌物品專柜內,進入手術室前須拆除物品外包裝,使用一次性無菌醫療用品前必須認真核對名稱、型號、規格、生產批號、制造廠家、商標、有效期、密封性等,如存在過期、污染、潮濕、字跡模糊等情況時均不得使用。
3.1.6.4 手術廢棄物的處理 手術廢棄物嚴格分類處理。醫療垃圾裝黃色塑料袋內處理,醫療銳器如針頭等使用后放入耐刺的容器內無害化處理。
3.2 醫護人員行為和操作的規范化管理
3.2.1 嚴格崗前培訓及宣教工作 請技術專家對全院職工介紹和普及層流潔凈手術室的相關知識及原理等。重點組織手術室全體護士和麻醉人員進行理論學習,了解層流潔凈手術室的工作原理,明確層流潔凈手術室的環境要求,掌握不同級別手術間的手術適用情況。同時也對外科醫生的層流潔凈手術室操作要求進行規范化培訓。此外,根據手術室的區域不同,來設定專門的工友,并對其進行手術室工作的強化培訓,明確分工,各司其職,管理好各自區域的清潔物,避免交叉感染。
3.2.2 嚴格著裝管理要求 進入手術室的人員必須按規定程序更衣、換鞋,且內穿衣物不能外露,并戴好帽子、口罩等,帽子必須遮蓋全部頭發,經風淋室進入,離開手術間時需要將其放在指定位置;手術患者空穿干凈清潔的病號服,戴一次性隔離手術帽,頭發不外露,并在特設的緩沖間由手術對接車接送,步行者更衣換鞋。接送患者需穿外出衣和外出鞋,避免細菌和塵埃進入手術室。
3.2.3 嚴格控制人流出入量 手術區沉降菌密度隨手術人數增加而上升,嚴格控制手術參觀人數,特殊感染手術謝絕參觀,可安排在手術間錄像轉播教室觀摩。手術室工作人員按“手術通知單”上的名單核對登記手術人員和參觀人員。每臺手術參觀人員最多不超過3人次,每天不超過10人次。外來參觀手術者,需征得醫務部同意后方可進入,且每天不得超過4人次,不得隨意走動及串室。謝絕患者家屬、無關人員參觀。
3.3 層流潔凈手術室的維護
3.3.1 嚴格清潔工作管理
3.3.1.1 浮塵的減少 手術室物品需輕拿輕放,鋪無菌臺及無菌巾時動作要小幅度,替患者翻身或者擺手術時動作要輕柔、緩慢。嚴格禁止在手術間抖動衣物、布類,防止微粒飛揚。
3.3.1.2 空氣的監測管理 除了院內感染的例行抽查外,對層流潔凈手術室的空氣每月均需至少檢測1次。凈化具體操作方法如下:凈化機組開機后,取天花板的4個角及中央共5個點,在距離地面1 m的位置放置5個培養皿,暴露30 min后取出送檢。如若發現不合格,立即與院內感染科尋找分析原因,重新凈化、監測。
3.3.1.3 環境、物品等的衛生管理 層流潔凈手術室的清潔工作必須在凈化空調系統運行的狀態下采用濕式打掃,減少或避免在地板上推、拉重物、硬物,每天手術前后均應用清水、乙醇或含氯消毒劑等擦拭一次手術間無影燈、手術床、器械車、地面等。每周徹底清掃1次,每月進行衛生大掃除1次。墻面每月用乙醇清潔1次,避免用腐蝕性洗滌劑清洗。使用的清潔工具不宜采用容易掉纖維的材質。各個手術間設定專人負責清潔工作,拖把、抹布等清潔工具至少配備兩套以上使用,以保持至少一套干燥,減少或避免污染。設備、物品等進入手術室前均需安裝完好、擦拭干凈。每周用清水擦洗空調機1次,用消毒劑消毒濾板、送風管道1次。
3.3.2 嚴格凈化系統的保養 護士操作中央面板時要注意操作要領,輕觸開關即可,切不可按壓甚至敲打,以免造成損壞。由專人定期檢測和維護保養空調系統,保障其正常運行。每周定期清洗空氣過濾器,由專門的技術人員定期檢查更換,以防其本身受到污染。對100級潔凈度手術間的過濾器,每月至少清洗1次;對1000級潔凈度以上手術間的過濾器,每2周清洗1次。初效、中效過濾器每半年更換1次,高效過濾器每隔一到兩年更換1次。天花板回風口要時刻保持暢通,避免物品阻隔,每周對回風口和回風網罩進行1次徹底清洗,以確保塵埃過濾效果,回風口的百葉窗常規處于開啟狀態。
每月對物體表面、術者手部做細菌監測,檢測1次空氣灰塵粒子數、溫度、濕度,并上報醫院感染科及設備科備案。
4 小結
先進的設備是無菌環境的先決條件,而嚴格的科學管理是實現無菌環境的重要保證[17]。層流潔凈系統是為手術室創造潔凈環境的一種先進設備,但它并非“萬能”的,層流潔凈手術室系統能否順利、有效地運行直接決定著手術室的空氣凈化能否取得良好的效果,這對于有效控制醫院感染、提高患者的手術質量有著重要意義。嚴格、系統全面、行之有效的層流潔凈手術室管理制度對于保障手術室的空氣質量至關重要[18]。只有將硬件和軟件兩者很好地結合,才能達到有效控制醫院感染的目的,為患者謀福利。
加強層流潔凈手術室環境的綜合管理除了要嚴格人員培訓和規范化管理,還必須強化無菌觀念,嚴格無菌操作和消毒隔離制度,只有全面綜合的一體化管理才能維持手術環境的潔凈,減少空氣污染,提高手術質量,改善人民的健康和生活質量,有利于創造出一個安居樂業、穩定的社會環境。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Z].GB15982-1995醫院消毒衛生標準,1995.
[2]劉振聲,金鵬,陳增輝,等.醫院感染管理學[M].北京: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2000:474-483.
[3]王亞玲,孫靜,楊天德,等.層流潔凈手術室手術臺布距地面高度對空氣潔凈度的影響[J].重慶醫學,2010,39(5):637-638.
[4]李桂芝,田.層流潔凈手術室的應用及管理[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2,18(1):77-80.
[5]謝麗霞.層流潔凈手術室空氣質量的影響因素及其控制方法的研究進展[A].中華護理學會第16屆全國手術室護理學術交流會議論文集[C],北京:中華護理學會,2012:1405-1407.
[6]袁輝霞,張艷芬,劉秋霞,等.層流潔凈手術室醫院感染的控制措施[J].中國保健營養(中旬刊),2014,25(6):3531-3532.
[7]陳昭斌,張杰,胡佳哲,等.層流潔凈手術室手術過程中空氣細菌總數變化趨勢的探討[A].中華預防醫學會消毒分會換屆會議暨2012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重慶,2012:148-152.
[8]陳昭斌,張杰,胡佳哲,等.層流潔凈手術室手術過程中空氣細菌總數變化趨勢的研究[J].中國消毒學雜志,2013,30(8):727-729.
[9]陳璐,楊彬,崔樹玉,等.山東省醫療機構層流潔凈手術室綜合性能監測報告[J].中國消毒學雜志,2010,27(1):51-52.
[10]胡業榮,孫艷霞.潔凈手術室護生醫院感染知識認知情況調查與分析[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2,31(1):161-163.
[11]何春紅.潔凈手術室管理在無菌手術延長滅菌效果中的重要性[J].華夏醫學,2009,22(6):1163-1164.
[12]郭君,劉晶星.由傳統手術室轉入潔凈手術室所涉人員的崗前培訓[J].華北國防醫藥,2010,22(5):505-507.
[13]耿彩艷,張萍,高清,等.精細化責任制護理管理模式在層流潔凈手術室管理中的應用[A].2013年國際護士節護理大會論文集[C],北京:中華護理學會,2013:374.
[14]成昌霞,陳兆杰,周學穎,等.兩種手術室空氣質量對腹部手術切口感染的影響[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9,19(24):3360-3361.
[15]陳小娣,馮惠娟,沈郁,等.影響潔凈手術室環境質量的原因及改進措施[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7):1409-1410.
[16]王華莉,李建海.層流手術室空氣細菌濃度監測的結果分析及護理對策[J].中國現代醫生,2014,52(3):62-64.
[17]耿彩艷,黃燕林,賈巧玲.基層醫院層流潔凈手術室簡易布控法監測可行性研究[J].護理學雜志,2014,29(16):39-40.
關鍵詞 護理人員 醫院感染控制 角色 重要性
Role and Significance of Nursing Personnel Played in Controling of Iatrogenic Infection.Luo Xue-Feng.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LiangShan ,XiChang 615000,Si Chuan,China.
【Abstract】Objective Recognize the role and significance of nursing personnel played in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iatrogenic infection and enforce varieties of rules and measures of hospital infection management, reduce the risk of hospital infection.Methods Strengthen the cognition on role of nursing personnel and hospital infection . Emphasizing every detail to carry out various measures of hospital infections. Aiming at the existence of risk factors ,to adopt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and countermeasures.the valid prevention controlled the occurrence of hospital infection.Results in recent years,.the qualification rate of various monitoring on relevant nursing is 98.5% in our hospital.Risk factors of nursing related to hospital infection greatly decreased and zero case of hospital infection caused by nursing personnel. Conclusion In order to prevent and control the hospital infection, education and recognizing the role of nursing personnel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o set up and amplify the management system and through the nursing personnel ,the iatrogenic infections can be preserved effectively.
【Key words】 nursing personnel ; hospital infection control ; role ; significance
醫院感染的問題隨著醫學發展的日益突出,護理工作在醫院感染控制中起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醫院感染的發生率也是衡量護理工作質量的重要標志,并納入護理質量考核。護理人員是患者最密切接觸者,是各項臨床工作的執行者,是切斷醫院感染傳播途徑的實施者,也是防止醫院感染的監理者。近年來各種大量的資料證明,只要加強護理管理,嚴格操作規程,認真落實醫院感染的各項措施,醫院感染就會得到有效的控制,發生率就會大大降低。
1 強化護理人員在醫院感染控制中的角色
1.1 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 每年組織3至4次醫院感染知識的學習特別對新進護理人員進行系統化、規范化培訓,讓護理人員充分認識自已的角色從被動執行者到主動參與控制醫院感染管理,自覺規范地執行各項操作,保證各種控制醫院感染的措施得到徹底地貫徹執行。
1.2 隨著以病人為中心的護理模式的深入開展,護理人員與病人接觸的時間越來越長,也越來越密切,是臨床各項具體工作的實施者,護理人員對醫院感染的認識態度從某種程度上決定著醫院感染的發生和傳播,所以護理人員是切斷醫院感染傳播途徑的具體實施者,也是防止醫院感染的監理者。
1.3按照醫院感染管理辦法及與之相關的法律,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護理人員控制醫院感染的具體措施,并認真落實到實處。
1.4 用護理程序的方法定期或不定期對醫院感染控制措施的實際情況及效果進行評估,找出問題制定相應對策,有效降低醫院感染的發生和傳播。
2 從細節入手,有效切斷感染鏈
細節往往容易被忽視,但細節又是造成醫院感染的重要環節,從以下幾個方面重視容易引起醫院感染的各個環節。
2.1 環境 重視病區環境管理醫院是一個特殊環境,有病人、陪護、醫護人員及其它工作人員,細菌及易感人群同時并存,所以要加強環境管理,比如:清潔衛生管理,定期滅蚊、滅蠅、滅鼠、減少噪聲、禁止吸煙等等,給病人創造一個舒適、安靜、清潔的環境。
2.2 病房管理 嚴格劃分各個區域,作好易感人群的隔離工作,建立健全陪護及探示制度,堅持濕式擦地,濕式掃床,做好每日病房消毒及終末消毒。
護理人員的手 大量資料表明醫護人員的手是造成院內感染的重要因素。每天的護理及治療都是用手來完成的,所以極容易被污染也容易造成污染及傳播。某些護理人員對洗手意識淡泊,在進行兩項操作或接觸不同患者之間不洗手或洗手不徹底,有的護理人員甚至在完成全部的護理治療后才洗手,我院隨機對護理人員未洗手、普通洗手、六部洗手進行了采樣監測合格率分別為0%、50%、100%,所以護理人員在操作前后及兩患者之間都應選擇正確的洗手方法,杜絕因不洗手或洗手不徹底造成的醫源性感染。
2.4 各種侵入性操作 在進行各種注射、導尿、氣管切開及插管、吸入裝置等操作中應嚴格按照無菌技術操作規程執行,各種無菌用品應做到一人一用一滅菌,通過嚴格的操作規程,將各項侵入性操作所引起的醫院感染控制在最低范圍。
2.5 消毒劑的使用 嚴格掌握消毒劑性質性能、使用方法、有效濃度、作用時間等也是有效的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的重要環節,應定期更換消毒液,注意使用頻率,及時測定濃度添加消毒劑并作好記錄,避免在使用中造成污染而達不到消毒的目的。
2.6 抗生素使用 在用藥時掌握抗生素使用、性能、合理用藥的方法、注意給藥時間、次數、觀察效果,為醫生提供一些合理用藥的參考依據,減少耐藥菌株的產生,也是護理人員在控制醫院感染中應注意的環節。
2.7 醫療廢物管理 依法做好醫療廢物的管理,按要求做好歸類放置及無害化處理,做好登記隨時進行檢查防止醫療廢物流失造成的污染。
2.8 無菌物品管理 按要求放置,定期消毒,檢查有無過期物品有無污染物品并作好記錄。
2.9 護理人員自身保護 護理人員在各項操作中應做好自我防護,嚴格按照各項操作規程進行操作,如發生污染,如被針刺傷、病員血液及分泌物污染時,應按被污染的處理流程進行規范化處理避免醫護人員造成自身感染或傳播感染。
3 結論
綜上所述護理人員在送院感染控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起著減少和切斷感染源的重要作用,通過醫院感染知識的學習及系統化規范化管理,制定了控制醫院感染強有力的措施,并納入護理質量考核,我院近年來對與護理相關的如空氣監測,物質表面監測、醫護人員手的監測、使用中消毒監測均為合格,院感染率逐年下降:2005年4.35%至下降到2006年2.67%。有效地控制和降低醫院感染的發生。今年來未發生與護理人員相關醫院感染的爆發。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