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2-04 16:55:48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規劃設計和建筑設計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關鍵詞:城市規劃;建筑設計
中圖分類號:TU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9166(2011)0020(C)-0228-01
一、建筑設計和城市規劃的含義
(一)建筑設計。建筑設計是城市規劃在空間上的具體落實,同時也是解決室內空間的實用、美觀經濟、滿足城市規劃的要求,外部形體上,在一定時代風格特征前提下,要與周圍的環境、城市歷史以及城市控制性規劃相協調的結果。所以,建筑設計時一種微觀的空間地域規劃,它不僅要注重自己的美觀與協調,更重要的是要關注建筑單體室內及室外或者是建筑群落的空間特性,看是否與之想對應、相協調。(二)城市規劃設計。城市規劃設計時一定時期內對城市的經濟、社會的發展、空間的布局、土地的利用以及隨各項建設的綜合部署和規劃,是對整座城市的分析與設計。也就是對人們活動的區域加以規劃,使之與區域里的各種關系相協調的手段。它研究的對象是整個城市所在的區域,動態的協調并解決各類建筑之間的聯系以及建筑群落的整體形象,以當地生態、可持續發展的觀點延續著城市歷史,并展望城市的前景和未來,是一種宏觀的空間地域規劃,為人類各種生存活動和生存方式提供空間結構。
二、建筑設計與城市規劃設計的關系
城市規劃設計正在逐步的發展和完善,是一門在實踐中安排整座城市的發展規劃、建設設計與景觀設計相關聯的使用性學科,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它有相對獨立的基本的原理和基本的方法,它可以用來解決城市里的面和線的問題。建筑設計是在城市規劃設計的前提下,根據城市規劃的建設任務要求和工程技術條件進行全面的設想,并根據它的功能來具體確定建筑物空間組合的形式以及具體的尺寸,還有建筑構造以及材料的做法,它同樣有相對杜莉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可以用來解決城市里的點和面的問題。與此同時,城市規劃設計主要還是通過建筑設計、景觀設計才得以實現的。
三、城市規劃在城市整體建設中作用
(一)計劃作用。城市規劃設計方案是根據城市整體的建設工作情況的總體設想及宏偉藍圖,并有效結合城市區域的經濟、文化、政治、民族風情等實際情況,來進行制定和執行。在城市規劃設計的管理工作中,提出城市整體建設的具體施行計劃,以及分期施行計劃,把城市的整體建設進行合理科學的編排,確保項目的各項建設都在計劃中。(二)調控作用。城市規劃設計對城市設計的調控作用不是單方面的而是多方面都有的,最為突出的是對城市各項公共設施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調控和對城市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及整合的調控這兩方面。(三)促進城市的整體建設工作有序、穩定的進行。城市的經濟、文化、政治、人文、民族風情、治安等都是城市整體建設的工作內容,執行具體的工作需要多個職能部門共同參與、相互配合。將城市規劃設計方案中的各項工作具體化,將建設職責具體落實到某一個單位或某一部門,使得建設項目“名花有主”,以確保城市整體建設工作都在計劃當中,確保城市整體建設工作有序、穩定的進行。
四、正確處理城市規劃設計與建筑設計之間的關系
(一)正確、科學的對待城市規劃設計。城市規劃設計是設計物質空間和社會空間健康發展進程的一種社會實踐,所以城市規劃設計應該把從策劃到維護的所有內容全部包括,在城市規劃設計的發展過程中,有不同的類型存在:根據建筑大師阿普爾壓德的觀點,城市規劃設計的內容正在日趨綜合及復雜,從單純的注重形態設計想綜合性設計蔓延和發展,具有更強的包容性。在城市規劃設計中,設計者不僅只是注重城市之間的功能分區、交通流線,同時還要注重建筑物的體量、物重、比例、色彩、尺度、造型、空間、材料等一些列問題。所以城市規劃設計就是要強調把不同的建筑物及其他物體進行有機結合,使之成為一個有機的、協調的整體,這也是城市規劃設計最基本的特征。(二)建筑設計服從規劃設計。美國城市規劃師伊•沙里寧說過:“通常做設計是要把它置于一棟房子中;將一棟房子置于周圍的環境中;將周圍的環境置于一個城市規劃中。”所以設計師在建筑設計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建筑的大環境問題。跟隨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建筑設計也得到空前的發展,但是在發展的過程中,有些建筑師在建筑創作時對人文和環境的關注都顯然不夠,一味的去追求“新、奇、特”而忽略建筑物所處的環境。就像北京的長安街,縱然它的每棟建筑物都采用我國最好的設計院、最優秀的建筑師的作品,在建筑造假上也相當奢侈,但就其藝術價值本身而言,仍然是業界人士所批判的焦點。在造成這樣的原因并不是在于建筑物本身的造型,而是在于建筑物和外界環境的不相匹配,忽視了外界環境對建筑的影響,它那強烈的個體造成了整體的極為不和諧。再者說,希臘愛琴海上的伊特拉小島,被稱為“藝術家之島”。而整座島上并沒有什么太過奢華或獨特的建筑物,只是一些簡單的希臘式居民、連警察局、飯店、醫院都“化整為零”,成為居民式建筑物。
結束語:一個建筑設計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城市規劃的優良,城市規劃設計的優良又直接影響到建筑設計的發揮,城市規劃設計是建筑設計的依據,是整座城市建設的重要基礎。
作者單位:廣西老區建筑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參考文獻:
關鍵詞:城市規劃設計;建筑設計;關系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nature of the subject of city planning, city design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 expound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ity planning, design and architecture design, elaborated between city planning,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design influence each other, relatively independent, architectural design to city planning, city design guide architectural design, proposed the establishment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review system.
Key words: city planning and design; architectural design; relationship
中圖分類號:TU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當前國際化大都市、全球城市、世界城市、信息城市、數字城市、生態城市等新的概念不斷涌現, 沿海大都市帶迅速發展,城市間的協調競爭成為重要問題。城市規劃體系強調城市生態環境,注重城市形象;強調以人為本、公眾參與,建立和諧社會;強調城市遺產保護,堅持可持續發展。建筑是組成城市景觀的核心要素, 處理好城市規劃設計與建筑設計二者之間的關系, 將直接對城市的形象和景觀產生很大的影響。
一、城市規劃設計與建筑設計的關系
城市規劃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一種空間地域的規劃,其總任務是為各種活動提供空間結構,它涉及城市的外觀形式、性質、產業發展與布局、社會發展與設施、規模投資及城市各部分的組成、管理、政策等。城市規劃對城市空間的分析與設計, 在實踐中安排城市發展規劃與建筑設計、景觀設計相對關系,具有相對獨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建筑設計是在城市規劃的前提下,根據建設任務要求和工程技術條件進行全面設想, 解決室內空間的使用、經濟、美觀的要求,并根據其功能具體確定建筑物的空間組合形式,同時在外部形體上,具有一定時代特性風格的前提下與周圍環境城市歷史文脈及城市控制性規劃相協調。
城市規劃是一項正逐步完善和發展的科學性、專業性極強的綜合性學科,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等各個方面。建筑設計也具有相對獨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主要解決的是城市的點和面問題。
城市規劃主要是通過建筑設計、景觀設計來實現的。城市規劃管理是由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通過政府行為來對城市規劃和建筑設計進行監督、管理, 并對二者之間發生的矛盾加以協調解決。
二、 正確處理城市規劃設計與建筑設計的關系
2. 1 科學對待城市規劃設計
城市規劃設計是一種設計社會空間和物質空間健康發展進程的社會實踐。因此城市規劃設計應該包括從策劃到維護的所有內容。在城市規劃設計的發展過程中,出現了不同的類型。根據阿普爾壓德( D APPLeYard) 的觀點, 城市規劃設計內容日趨綜合,方法包容性更強, 從單純注重形態的設計發展到綜合設計。在城市規劃設計中不但要注重城市的功能分區, 交通流線, 而且還要注重建筑物的體量、 尺度、比例、色彩、造型、材料、空間等。必須強調城市規劃設計最基本的特征是將不同的物體(包括建筑物)進行聯合, 使之成為一個有機整體, 設計者不僅必須考慮物體本身的設計,而且還要考慮一個物體與其他物體之間的關系。一個城市建設的好壞與城市規劃設計水平的高低有著直接關系,因為城市規劃設計是城市建設的基礎,也是建筑設計的依據。在我國一般一個城市規劃設計經批準后, 要執行十年以上, 在批準城市規劃設計時一定要采取科學認真的態度。
2. 2 建筑設計服從城市規劃設計
美國城市規劃師伊沙里寧曾經說過通:“常做設計是要把它置于一棟房子中;將一棟房子置于周圍的環境中;將周圍的環境置于一個城市規劃中。”建筑師在設計單體或群體建筑時, 必須考慮建筑的大環境和開發地盤紅線內的小環境問題。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建筑設計也得到了長足發展。在建筑創作繁榮的同時, 也存在著令人擔憂的問題, 在快速發展中,建筑師在建筑創作時對人文的觀注、對環境的觀注顯然不夠。一味追求“ 新、奇、特”而不考慮建筑物所處的環境。例如北京的長安街,雖然每棟建筑單體都采用了中國最好的設計院和最優秀的建筑師的作品。而且在建筑造價上也毫不吝嗇,就其藝術價值本身而言, 仍然是業界人士批判的焦點。究其原因,主要不在于建筑本身造型, 而在于對周圍環境的忽視, 以及強烈的個體表現欲所造成的整體不和諧。再例如希臘的愛琴海上有一座叫伊特拉的小島。每年都吸引大量的游客, 尤其是攝影家和畫家, 被稱為“藝術家之島”。整座島上布滿了十分簡單的希臘式的民居,連警察局、醫院、飯店都化整為零,成為民居式建筑尺度。幾百年來,島上的居民始終恪守一個規則: 所有建筑均不超過三層, 所有外墻均為白色。這種熱愛自然、 相互協調的觀點, 已經形成了一種設計理念。可見, 在城市規劃設計的指導下, 注重周圍環境的協調,即使是最簡單的建筑設計也能取得好的效果。
三、重視城市設計對建筑設計的指導作用
19世紀后期至20世紀末的百余年中,現代建筑與城市設計所呈現出的是一場顛覆性變革。其間充斥著無數由逐漸演變而引發的突變,突變而構成的嬗變。“嬗變”是一種發展、一種由矛盾雙方交鋒而產生的推進狀態。一種呈螺旋式或波浪式的上升或前進動勢、一種總體上積極的趨向,是實踐的作用及其相互間滲透的結果。更是在人類起源、成長、壯大進程中的一種必然性的體現。眾多因素共同作用、相互激發既促成嬗變, 又產生巨大的動能, 影響波及廣泛,對建筑、城市及整個社會進程和人類發展都發揮強勁的推動作用。在新時代的召喚下, 現代建筑設計、城市設計也必將與規劃、景觀設計及相關領域密切結合朝著人性化、 多元化、復合化、互通化、生態化、長效化等更優化的設計方向。
城市規劃的實質在于合理利用城市的土地和空間資源。協調城市功能布局以及進行各項建設的綜合部署和全面安排,其著眼點遠離建筑物質形態而偏向于社會的整體平衡。城市的建設大都還是由許許多多的、彼此并不一定相關的個體項目構成。其根本目的在于,通過對城市社會的空間環境設計,改善人們的生存空間的環境質量和生活質量。城市設計作為一種在定性、定量圖文結合方式下的彈性控制方法。可以直接指引到具體建筑單體的設計層面。城市建設是一個整體的系統化過程,。特點在于設計城市而非設計建筑物,它是彈性而非具象地引導建筑設計。從總體上引導土地的合理利用。保障生活環境的優良品質,促進城市空間的有序發展。同時為政府和規劃管理部門提供一種長效的技術管理支持。
四、建立建筑設計方案評審制度
重要的建筑是一個城市的象征,它的好壞對一個城市的形象影響也是很大的。應該盡快建立建筑設計方案評審制度,組織一些專家對建筑設計方案進行評審,一是看建筑設計方案是否符合城市規劃設計的要求;二是對建筑設計方案本身進行評審,看它的設計思想是否符合設計任務書的要求,只有這樣才能選出好的作品。在對建筑設計方案進行決策時,不僅要關注建筑物本身,而且還應關注其是否與周圍環境相協調的決策制度,這里的關鍵是提高管理者的決策水平,把握正的價值取向。不能把獨一無二、 標新立異作為取舍的唯一標準。
關鍵詞:城市規劃;建筑設計;聯系探析
1 城市規劃以及建筑設計
城市規劃是一種對于一定時期內的城市經濟發展、土地利用以及空間使用等能源與資源的使用進行協調調度的活動,其具有較強的綜合性以及獨立的工作設計理論,是一門專業性質較強的工作,其立足于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力求實現城市的長足進步。由于其工作內容涉及到了整個城市的資源與空間的使用,關系著整個城市的資源調度以及經濟方向,所以其設計規劃的結果關系著城市的經濟命脈。
建筑設計就是在城市規劃的基礎上綜合考慮城市建筑的條件以及設計為目的,在自身的建筑要求以及可使用的技術范圍之內解決空間的使用,追求最大化的經濟效益以及審美享受。由于其工程的浩大性以及耗時性,在開始施工之前就要對可能出現的問題與影響因素進行分析與解決,提高建筑設計指導的科學性。
2 城市規劃與建筑設計之間的關系
城市規劃著眼于整個城市的布局與調整,建筑設計致力于建筑物的體積與美感,二者的工作對象都涉及到了城市的建筑與空間的利用與布局,二者又因為在處理原則以及方法等方面存在著差異性,難免相互之間存在分歧,二者之間既目標一致又相互影響,具體表現為:
2.1 城市規劃指引著建筑設計
城市規劃首先是國家經濟發展意志的體現,是政府在宏觀的角度對于整座城市的進步與發展做出的規劃與調整,決定著一座城市的風格、功能以及其可用的資源總量,其戰略性決定高度,決定了其對于與城市發展建設相關的行業與工作的統領以及指導地位,決定了環保以及設計等工作基本的方向與原則,為那些服務于城市發展的工作劃定了基本的界限。
城市規劃考慮的不僅僅是物體之間的相互關系,更關注的是城市整體的規劃效果,考慮的是設計規劃對于城市功能以及城市發展方向的影響,確定的是城市未來的發展目標以及其實現的手段以及途徑。
城市規劃雖然也包括了對于單體建筑的研究與規劃,但是其關注的重點在于單體建筑在城市的功能分區、交通網絡建設以及相應的經濟帶動等方面的作用以及地位,具有濃厚的政治色彩,力求做到的是城市整體功能的實現,所以其決定的是建筑的性質、范圍以及覆蓋率等因素。
2.2 城市規劃參考著建筑設計
建筑不僅是一個城市的主要景觀與組成,更是一個地區的文化歷史以及時代審美以及建筑技術的載體,是文化構建的重要組成,是城市的標志與名片,對城市的形象以及風格有著根本性的影響,同時對周邊的自然以及人文環境都有著潛移默化的改造作用。
其在地區以及城市中的作用與地位為城市的規劃與設計提供了參考,為拆遷改造以及相應的新建工作提供了現實的制約條件以及不可改變的客觀條件,是城市規劃設計過程中的主要影響因素。
建筑設計包含了對于建筑色彩、形狀以及占地空間等具象因素的設計以及研究,是設計師的設計表達,也是城市風格的奠基因素,無論是建筑的空間組合特點還是建筑的景觀特點都是城市建筑規劃的過程中要考慮的要素。所以城市規劃與設計的過程中需要建立起專門的評審隊伍,對城市的建筑設計進行統一的評審,為城市的大環境建設與規劃提供參考,使得建筑設計能夠與周邊的大環境相互適應。
2.3 建筑設計影響著則城市規劃
經濟的發展不僅豐富了人們的物質生活,也提升了群眾的審美水平,所以現代建筑在具有了居住以及商用等功能的同時,也要盡力去滿足使用者的審美要求,實現使用者對于住宅的個性化要求,但是個性的追求以及意愿的表達,要遵循城市規劃的基本旋律以及根本原則,服從城市規劃設定的方向以及基本的建筑要求,才能夠實現使用者的個性理想。
建筑設計不僅僅是一幢建筑的單一構想或是簡單設計,還涉及到了建筑與周邊環境的和諧以及與整個城市規劃的協調,這是合格的建筑設計師們應該掌握的基本設計原則。只有與城市理念相適應,與周邊環境相協調的建筑才能夠真正的為城市增色,實現自設難度價值,在大環境中突出自己的審美。
建筑設計未來適應城市規劃的要求與原則,在設計的過程中就要根據大環境的氣氛與特點,調整自身的風格與體積,做到與周邊環境的相互呼應以及相得益彰,同時也要時刻遵循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將建筑質量衡量標準以及利益的落腳點放在使用者的感受上,才會真正的與城市規劃與設計相互融合,提高建筑設計的水平,促進城市規劃的科學性以及合理性。
3 城市規劃與建筑設計的協調統一
城市規劃決定著建筑設計的風格與空間,建筑設計為城市規劃提供著參考與意見,實現二者的協調統一,能夠促進城市的發展、提升城市的品位以及樹立城市的標志。
3.1 相互協調,共同發展
城市規劃離不開建筑設計的建議,建筑設計也不能違背城市規劃的方向,所以二者需要在相互協調的條件下謀求共同的進步與發展,實現二者的協調統一,進而提升城市的整體形象。
建筑設計不能脫離環境而獨立存在,單體建筑是環境的產物,只有適應了大環境的建筑設計才能夠體現出自身的審美,實現自身的價值,才能夠體現出其在虛實變化、色彩處理以及對于環境流線的影響作用,體現出其對于環境肌理的塑造作用,提升使用者的使用享受。
城市規劃本能夠忽視建筑設計的風格與特點,憑空孤立的進行設計,但是好的設計方案都需要對本身與建筑設計的相適應性進行評估與測評,審查自己的設計理念與建筑設計的環境是否具有一致性,是否能夠使得建筑設計的理念凸顯,是否存在為了單一的提高規劃設計的新穎性以及獨一性而破壞了建筑設計的整體風格,破壞了使用者的居住享受。
3.2 立足環境,科學環保
城市規劃設計的原則主要目標便是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這就意味著即便城市用地十分緊張,也要為環保與城市的綠化事業預留出相當的面積,保證城市內部的綠化面積;建筑設計的主要衡量標準便是與周邊環境的適宜性,所以建筑的設計以將對自然的影響減小到最低為目的與原則,做到與周邊環境的相互呼應,使得人為的建筑改善了大環境的審美效果,提升了居住感受。
所以,建筑設計與城市規劃在環保目標以及科學設計的方面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以及統一性,在對二者關系進行協調的過程中可以根據這一特點來調整,使得建筑的設計無論是居住的舒適度還是與大環境的適應性從大處到小面都能夠符合環保的標準,使得城市規劃無論從綠化的面積還是從資源的使用,從整體到局部都能夠保證科學節能,從而在實現了二者協調共進的同時,也提高了城市的綠化,保護了城市的環境。
3.3 繼承發展,樹立形象
城市規劃與設計立足于當下著眼于未來,是對城市發展方向以及功能定位的確定;建筑設計是凝聚了時代智慧,體現了時代風格的思想結晶,無論是城市規劃還是建筑設計都要在歷史積淀的基礎上進行創新與發展,要對城市的文脈以及文明的特征進行繼承與發揚,形成城市自己的形象特征。
隨著建筑行業的發展,以及住宅的商業化進程加快,使得建筑的設計日益趨同,城市之間的區別越來越少,千城一面的設計抹殺的不僅是城市的特色,更是對城市文化傳承的威脅,所以,現代的城市規劃以及建筑設計應該更多的向自身尋求靈感與資源,立足于自身對文化積淀以及歷史文脈,進行設計與發展,形成城市特色,立足于城市之林。
4 結 語
城市規劃致力于城市功能與方向的確定,重點在于對城市資源的調度與規劃,協調的是空間的使用以及資源的耗費;建筑設計致力于建筑形體以及審美的表現,重點在于實現建筑與環境的協調與和諧,處理的是建筑與自然的關系。
二者是城市形成與發展過程中的重要部分,是影響城市形象與風格的主要因素,建筑設計為城市規劃提供建議,城市規劃決定著建筑設計的界限,只有二者相互協調、和諧共進才能夠促進城市的發展,形成城市的特色,提升我國的城市設計水平,提高城鎮化建設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宋金.小議城市規劃設計與建筑設計的關系[M].黑龍江科技信息,2009(02).
[2]侯琳.城市規劃設計與建筑設計的協調發展探析[M].科技風,2012(05)
[3]馬克強.探討城市規劃設計與建筑設計的關系[M].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12).
[4]林穎.建筑設計中光與影的運用[J].現代裝飾(理論),2011年04期.
關鍵詞:建筑設計;建筑規劃;關系
中圖分類號:TU2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隨著現代的高層建筑的迅速發展,建筑規劃也顯得越來越重要。隨著建筑規劃專業分工越來越細,建筑設計也漸漸從建筑規劃中脫離出來,成為建筑行業的重要環節。專業化的建筑規劃和建筑設計需要技術水平和專業素質好的專業人士進行規劃和設計。
一、建筑設計與建筑規劃的概念
1、建筑規劃的相關概念
建筑規劃就是對于建筑物一些功能進行規劃,通過對各種功能的連接和布置的規劃處理,從而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價值。進行建筑規劃主要是從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出發的,依據建筑形體、建筑區位特點要求,從而開發出建筑物比較有用的一些使用功能。建筑設計也就是在進行建筑規劃的基礎上,建筑設計師結合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運用現有的各種資源和建筑技術,將建筑使用者設想和一些要求進行有機的結合,完成建筑物的空間構筑和平面布局。建筑設計是用來實現建筑物的全部功效,主要包括社會功效和個體功效,是建筑物的最后設計。對于一個建筑物來說,設計的是否成功,要得到社會的認可、使用者認可。
2、建筑設計的相關概念
建筑設計在城市規劃前提下,設計者以建筑整體目的和整體條件為基礎,對建設任務要求和工程技術條件進行全面設想,解決建筑空間的使用、經濟、美觀的要求。建筑設計可以提前把施工過程和使用過程中所存在的或可能發生的問題,事先作好通盤的設想,擬定好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再通過方案,用圖紙和文件表達出來。建筑設計是一種微觀層次上的空間地域規劃,它的研究對象主要是建筑,具體來說是備料、施工組織工作和各工種在制作、建造工作中互相配合協作的共同依據。建筑設計便于整個工程得以在預定的投資限額范圍內,按照周密考慮的預定方案,統一步調度,順利進行。
二、建筑設計和建筑的關系
建筑規劃的目的也就是使建筑的功能價值在使用的周期內得到提高,合理規劃建筑物的布局,使建筑物的一些功能要求得以實現。建筑物規劃的過程也就是以建筑區的風格定位、形體要求、區位分析為切入口,實現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對建筑物進行建設
1、建筑規劃的首腦作用
建筑規劃設計是宏觀的,對一個時期的社會發展都起著主導作用,一個建筑的形態、功能、作用、風格都依賴于建筑規劃,比如現代世界建筑、信息建筑、數字建筑、生態建筑等概念性的建筑出現都依賴于建筑規劃的首腦作用。建筑規劃強調的是建筑生態和建筑形象,站在一定的高度統籌建筑、綠化、道路、水系、人文等功能,并且建立起以人為本的可持續發展生態環境。
建筑規劃設計是將不同的物體進行聯合,使之形成一個有機整體,設計者不僅必須考慮物體本身之間的設計,而且還要考慮一個物體與其他物體之間的關系。現代經濟不斷發展,建筑規模越來越大,功能越來越多,一個建筑的好壞和建筑規劃水平的高低有著密切聯系。建筑規劃通過對未來目標的確定去制定相應的實現手段和制度。建筑規劃實際是建筑單體或者建筑群落的組成,它對建筑功能分區、用地布局、路網結構、市政設施都有著繼承性和連續性的規劃。在規劃過程中常常因為有一定歷史價值的建筑采用保護、保留的方法,達到個體與整體的和諧。建筑規劃設計對建筑中的具體指標都有著明確的控制和規定。比如對建筑用地性質、建筑用地范圍、建筑覆蓋率、建筑高度、建筑后退紅線距離、交通出入口等都做了相應規定。
2、建筑設計服從建筑規劃
我國建筑業飛速發展,人們對建筑自我特色要求越來越高,于是就形成了一大批忽視周圍環境、強烈的個體表現欲、和整體建筑格格不入的建筑個體。建筑設計的時候要考慮到建筑規劃設計的大環境,并不是每棟建筑都有其獨特的特點才是建筑所追求的境界,建筑能夠和建筑規劃結合起來,個體服從整體,才能有效發揮出個體建筑魅力和藝術價值。那么如何在服從規劃設計的同時,保持建筑的獨特性呢?一是建筑與大環境相融合,建立自己獨特風格。不管是建筑的外形、風格還是空間布局都要和周圍環境形成呼應。同時在滿足整體性的同時發揮建筑特色,在不變中尋找變化。二是以人為本,建筑規劃設計的原則是以人文本,那么建筑設計的原則也需要以人文本。通過從人的感官和感知對建筑環境的處理,滿足人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
3、建筑規劃以建筑設計為基礎
建筑是城市的主要景觀,是城市的核心要素,也是城市文化和歷史的承載者。在有些城市一棟高層建筑就是一座城市的標志。它的好壞對一個城市形象有非常大的影響。所以建筑設計時一定要使建筑本身和周圍環境相協調。建立建筑設計方案評審制度。建筑設計需要經過嚴格的把控才能和規劃設計這個大環境形成統一口徑。一是組織相應的專家團隊對整個建筑設計方案進行評審,看是否符合建筑規劃和設計任務書的要求。不僅要重視建筑本身,還應重視建筑和周圍環境之間的關系,把建筑對周圍環境的影響也作為評審的指標之一。
4、認真做好建筑規劃與建筑設計的科學協調
建筑設計與建筑規劃是不能割裂的,兩者所設計的知識是交叉的,在統一建筑中涉及建筑規劃和建筑設計。在進行建筑規劃設計時,兩者是相互滲透的,它們是設計過程的兩個階段,規劃師進行建筑規劃時建筑物的功能要有拓展性、前瞻性,要考慮以后發展空間,還要滿足目前的需要。每一棟建筑反映著地域特色,要考慮地域的和諧和特點,完成社會功能。建筑規劃與建筑設計都包含著建筑布局的設計,要運用一定的技術手段完成建筑物的形體設計。
建筑設計不同于建筑規劃設計中的控制性詳細規劃,作為一種在定性、定量圖文結合方式下的彈性控制方法,可以直接指引到具體建筑單體的設計層面。城市建設是一個整體的系統化過程,如果沒有條例的約束,其間各種作用力必然會發生偏移甚至抵消,但是這種約束又不是對具體建筑物的描述,建筑設計的特點在于它是彈性而非具象地引導建筑設計,從總體上引導土地的合理利用,保障生活環境的優良品質,促進城市空間的有序發展,同時為政府和規劃管理部門提供一種長效的技術管理支持。
建筑設計包括建筑色彩、體型、造型、空間等方面的設計,設計者必須考慮建筑本身設計,使建筑個體成為建筑整體規劃的表達方式。比如從建筑材料和設備上進行把控,作為建筑規劃設計的基石,建筑設計要保證每一個建筑個體都達到質量要求,才能在使整個建筑規劃堅實可靠;從空間組合形式、景觀設計形式上進行突破,運用各種藝術形式和意識形態對建筑規劃元素的表達;根據建設任務和建設要求對整體項目進行全面把控,包括材料的運用、構造的設計均可以成為建筑規劃中的一個分支。
結束語
建筑規劃和建筑設計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關系,兩者都對城市建設有著重大貢獻。建筑規劃起著主導作用,規劃沒有成形,其他設計都是空談。而建筑設計則是規劃設計的具體表現。只有以規劃設計為指導,建筑設計為基礎才能促進城市經濟、政治、社會的繁榮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宙英.淺談建筑設計和建筑規劃設計[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12)
關鍵詞:居住區;規劃;建筑設計;節能設計
隨著能源矛盾的日益突出及不可再生能源的短缺,如何合理充分的利用能源成為了全國人民的關注焦點。我們國家在最近的經濟發展規劃里提出了建設節約型社會、和諧發展等倡議以解決這個問題。作為承擔者人們生活休息的住宅設計,在規劃及建筑設計過程中運用“節約”、“和諧”的技術措施,創造出節約能源能的生態社區和建筑,對我國的經濟持續高速發展有重要的意義。
一?規劃設計中的節能要點
對于建筑節能產生重要影響的有如下幾點自然因素:日照,風及空氣流通,降雨首先說在規劃設計中如何利用這些自然要素。規劃設計的重點是平面布局、開發強度及相關的配套設施
1.合理的平面布局
建筑朝向:南北向的住宅排列方式可以保證住宅獲得充足的日照,并且山墻可以有效避免被西曬。
建筑間距:住宅之間保證合適的間距是滿足日照及通風的重要保證,根據居住區設計規范,滿足日照要求為基礎,綜合考慮采光、通風、消防、防災、管線埋設、視覺衛生等要求確定。
通風:住宅區內的空氣流通主要受建筑圍合以后前后左右空間間距的影響。因此在平面布局時要注意避免在風道上設置建筑物影響了空氣的流通。
綠化及樹木種植:盡量減少建筑群間的硬化地面,推廣植草磚地面,提高綠地率,加強由落葉喬木、常綠灌木及地面植被組成的空間立體綠化體系,以便由樹冠和地面植被阻檔、吸收大部分的太陽直射輻射,減小地面對建筑物的反射輻射,降低區域的夏季環境溫度,減輕區域的熱島現象。
2.合適的建筑密度
在住宅區的設計中,建筑密度對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有直接的影響。較低的建筑密度意味著住宅區內會有更多的空間設置開敞空間及綠地,同時較低的建筑密度也是合適建筑間距、充足日照、通暢的風道的有力保證。所以,在規劃設計中,降低建筑密度是保證良好生活環境、有利于居住節能的有效的措施。
3.市政設施
住宅區的市政設施設計需要重點注意能源的收集和循環使用。例如設計雨水收集系統、水利用循環系統、太陽能利用裝置等,均可以起到充分利用能源的作用。
二?建筑設計中的節能做法
對于單體住宅建筑來說,在設計中可以采取以下幾種辦法降低建筑能耗。
1.建筑朝向:參考前面在規劃布局中的論述。
2.建筑面寬與進深:住宅建筑保持合適的面寬與進深有助于自然采光及充分享受日照,可以降低空調等耗能工具的使用。每戶住宅的建筑面寬直接關系到其迎風面的大小。單戶住宅建筑面寬越大,其迎風面就會越寬,越有利于通風換氣。而建筑進深則關系到建筑的自然采光及氣流在室內的流通。一般來說,建筑進深越窄,空氣在建筑內部流通的距離就會越短,空氣受到的阻礙就會越少;同時,在建筑受光面寬一定的情況下,建筑進深越窄,則建筑內部可受到日照的面積就會越大。當然,建筑的面寬和進深也同時受到用地形狀,內部空間設計等因素的制約,在滿足使用及法規要求前提下,應盡可能的加大建筑面寬,縮短建筑進深。
3.窗戶的設計
窗戶的朝向:窗戶的朝向影響到風進入室內及風在室內的流動方向。入口與出口間的直接軸線經常是空氣在房間內流動的路徑,當進風口與風向成正交(90度)時,空氣流動會直接朝向出口,對房間內其他部分的作用很小。當窗戶與風向成一定角度時,進入室內后,風速會變快,風所影響的區域也會變大,這種情況下,有利于空氣的自然流通及室內散熱。
窗戶的大小:窗戶的大小決定對流的空氣速度。要使空氣進入房間,也必須讓空氣有出口流通。需要注意,當窗戶愈開愈大時,室內風速反而會下降。
窗玻璃色澤的選擇:窗玻璃是窗戶構成中最重要的因素。玻璃材料的選擇直接關系到建筑受到日照的影響、氣流的流入及流出,這對寒冷地區的保暖十分重要。除去一般的玻璃材料而使窗玻璃對日照、反光、吸熱等產生的影響外,在一般的處理上,窗戶的色澤會對上述因素產生重大的影響。
在新技術的支持下,開發出的多層強化玻璃有效的解決了淺色玻璃和深色玻璃的缺陷,在雙層玻璃之間的中間膜層可以滿足各種顏色的要求,同時中間膜層具有阻擋透射的特性,在準許光透射的情況下,對于噪音干擾的控制及降低熱透射與過度眩光等問題,都能發揮良好的功效。
三?住宅建筑規劃與設計的節能措施在實際操作中的限制因子
1.技術控制措施中的限制因子關于技術控制措施中的限制因子,主要有以下幾點:①相關技術難度系數,比如在朝向的控制中,常常會由于具體的實際情況的限制而難以達到理論的最佳朝向選擇。②舒適度的限制,因為住宅的主要目的還是居住,因此如果在規劃設計中過分考慮了節能性,而忽略舒適度,很容易造成得不償失的后果;③客觀條件的限制,比如在居民區的選址和交通結構選擇中,就要受制于整個城市的規劃和建設要求,不能為了個別居民區而損失整個城市的利益;④建筑費用的控制,幾乎所有的工程問題在設計中都要考慮費用-效益問題,住宅建筑設計也不例外,如果某一節能措施使用的費用投入要大于其節省的能量的費用,那么該措施就不應應用在實際設計中。
2.材料選用中的限制因子由于目前市場上的環保建筑材料大都是一些新型的合成材料,價格相對傳統材料較高,某些性能也可能不及傳統材料,因此在實際選擇中要受到具體建筑性能要求和費用控制的限制,在確定使用之前一定要對某一材料做一個綜合的分析,以確定是否使用。
以上是在設計過程中,一些基本的降低能耗的規劃和建筑設計手段。能源是我國的戰略物質和經濟發展的動力,又是后代人生存的必要條件,建筑節能是貫徹國家節約能源法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大事,所以節能建筑的設計者又實際上承擔了一份牽涉到國家發展戰略和后代人生存條件的社會責任。規劃工作者和建筑工作者現在所做的工作是力圖和自然建立和諧對話的建設,為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關鍵詞:城市規劃;建筑設計;高層建筑;個性
目前,在人類社會發展的過程中,建筑設計和城市規劃之間的和諧問題也逐漸的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因此為了是城市規劃的效果達到預期的目標,我們在要采用的相關的方法,將城市規劃和建筑設計的相關內容有機的融合在一起,這樣不僅有效的保障了城市規劃建設的質量,還使得建筑設計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得到有效的提高。下面我國就對城市規劃和建筑設計的相關內容進行介紹。
一、城市規劃與建筑設計概述
1、城市規劃概念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城市規劃建設已經成為了人類社會健康發展的主要內容之一。當前,我們在城市規劃建設的過程中,主要是通過我國政府部門的相關規定來進行實施的,這就使得現代化建設和社會發展可以協調的發展,從而提高了城市規劃的質量。目前,人們在城市規劃建設的過程中,人們一般都是將城市建設的管理和控制的相關內容有機的結合在一起,進而使得城市規劃的實際效果和現代化城市建設的相關要求相符,滿足現階段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此外,我們在城市規劃設計的過程中,還要對城市規劃的科學性和合理性進行嚴格的要求,以避免在城市規劃建設的過程中,其建設管理工作的質量受到影響,導致城市發展受阻。
2、建筑設計
目前,在人類社會發展的過程中,人們的生產力和生活水平也在逐漸的提高,這就使得我國的建筑行業逐漸向著高層化、智能化的方向發展。為此,我們在建筑設計的過程中。就對建筑設計的相關內容進行全面的、系統的總結,從而在其中發現存在的難點,并且采用相關的技術手段來對其進行處理,從而使得建筑工程可以順利的完成。不過,就當前社會經濟的發展情況而言,人們在建筑設計的過程中,主要是為了追求的經濟利益最大化,從而使得開發商在建筑工程吸納國民中可以獲得更多的解決利潤,因此我們在建筑設計的過程中,首先要對建筑工程施工的成本進行考慮,并且根據工程施工的實際情況和相關的規范要求,來保證工程施工的治理和效益。其次在對建筑的結構特點進行分析,從而使得建筑設計的相關內容,充分的體現出當代建筑的個性化特點。
二、城市規劃設計的必要性
近年來,在我國城市規劃的過程中,人們也將許多先進的科學技術應用到了其中,這就使得現代化城市規劃和科學技術有機的結合在了一起,使得城市規劃設計在具有我國傳統社會文化的同時,也存在著當代社會的綜合性特點。但是,由于建筑設計是城市規劃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因此我們在城市規劃發展的過程中,要就對建筑設計的質量進行嚴格的要求,從而促進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體現出當前社會的時代特征。
在現代化社會發展中,城市規劃設計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導和管理城市化建設要求,使得城市化建設能夠滿足節約型社會的發展要求,并且能夠將工程施工中存在的節地、節水要求進行嚴格控制,從而將其合理的置放在各個管理環節當中,進而做到落實土地管理制度的模式。在現代化的城市規劃與設計工作中,設計特點主要在于綜合性要求。可以說城市建設與科學的規劃是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在城市建設中,我們要將社會、經濟、文化、環境、藝術等多個要素綜合起來,融合形成一個相互依賴。相互依存的城市規劃要求。只有我們在工作中將各個因素做到合理有效的應用,才能夠保證在工程建設中形成全面的控制要求。
三、城市規劃與設計的關系
1、規劃與設計相互制約
1.1多選擇性的強制性指標組合
在目前我國社會發展中,多數發達地區都已經取得了較為輝煌的設計經驗。一般來說,在這些城市建設中,城市規劃已經形成了一套或者幾套不同的控制目標和控制組合,使得工程管理工作中形成了一種可以制定和預防的建設用地,這種用地的規劃與統計對于建筑事業的發展有著良好的促進作用。
1.2可行性建筑方案論證規劃指標
同時,在目前的工作中,我們可以通過對各種可行性建筑方案的研究來改進方案論證工作中存在的合理性要求,這對于促進工作施工設計十分有效。不過在目前的工作中,該手段和方法的選擇對于相關計劃和規劃的完善十分有效。且在應用中還需要我們進一步的引申,編制出科學、全面的施工重點和設計要點,這種設計要點的采取對于可行性建筑方案的研究十分有效。
1.3加強規劃各階段的城市設計工作
就那目前我們在工作中常見的城市規劃與設計工作而言,每個城市在設計中都存在著自己的獨特性和特殊性,因此在工作中我們可以將其深化到城市規劃與設計的各個角落,使得各方面的工作力度和要求都能夠提供了全面系統的工作要求。城市設計運用綜合的設計手段和方法,可更為具體,形象地處理城市空間的物質形態關系,使城市各組成要素,各地區之間的相互宅間關系更加完善,使得抽象的城市規劃指標變具體,并具有操作性。借助城市設計這一“橋梁”,城市中的建筑在空間和功能上更好地反應城市規劃意圖。
2、完善建筑設計方案評審制度
建筑設計是科學與藝術,邏輯思維與形象思維相結合的多科學的創造性勞動,由于其決策及評價標準的綜合性,必須采取綜合管理的方式才能協調好各方面的關系,更加充分地體現城市意識。建筑除了本身的功用外,也被譽為凝固的藝術。重要的建筑是一一個城市的象征.它的好壞對一個城市的形象影響也是很大的。建立建筑設計方案的專家評審制度,即組織一些專家對重要的城市建筑建筑設計方案進行評審是十分必要的。一是對建筑設計方案奉身進行評審;二是看建筑設計方案是否符合城市的要求,看它的設計思想是否體現了城市的意識。從專業的角度集思廣益,只有這樣才能選出好的作品,提高管理者的決策水平,把握正確的價值取向。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當前我國城市規劃建設的過程中,城市規劃和建筑設計的和諧性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們必須要采用以人文本的管理理念,來對城市進行相應的規劃設計,這樣不僅可以有利于我國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還給人們帶來了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從而加快了我國城市化的發展進程。■
參考文獻
關鍵詞:住宅建筑;總體規劃;建筑設計;單體設計
1 項目概況
本工程建設地址位于江蘇省如皋市,為新建綜合工程,基地總用地面積139024.73㎡,包括商業用地及住宅用地,其中商業用地為金茂國際財富廣場﹟辦公、酒店式公寓、小戶型住宅、商業、數碼廣場、電影院等,為本地塊的標志性建筑。規劃設計總建筑面積63032.08㎡,其中地上建筑面積238107.18㎡。
商業綜合體主樓24層,裙房4層,建筑總高度約95.7米。主樓是﹟辦公、酒店式公寓;次樓為小戶型住宅;裙房為超市、百貨、數碼廣場、電影院等商業用房,高度約22.15米。地下室結合人防,平時作為車庫和設備用房。住宅用地根據業主要求分為一期和二期二塊。一期以多層為主,二期以9-11層、16-18層為主,少部分18層以上。
2 總體規劃設計?
2.1設計目標
2.1.1商業
著力打造成新型綜合商業中心。通過新的建筑理念和建筑空間形態為市民提供一個親切愉快而又富有吸引力的休閑購物娛樂為一體的體驗式購物場所。建筑形式豐富多變,東北角的金茂國際財富廣場高層主體建筑,具備區域標志性建筑的特質,它與金鷹、經聯商業體共同形成中山西路商業中心。
2.1.2居住
致力創造社會環境良好,生態和諧,富有文化特征和人文關懷特質的新型居住區。貫徹以人為本與可持續發展思想,以建設生態型居住環境為設計目標,滿足住宅的居住性、舒適性、安全性、耐久性和經濟性,創造一個布局合理,功能齊備,交通便捷,環境優美,具有文化內涵的現代居住區。
2.2設計原則????????????
設計堅持“以人為本”原則。以為居住者提供宜人的居住生活環境和休閑自然的景觀為原則,滿足居民多方面、多層次的需要,綜合組織好居民的社區生活。
設計堅持環境至上原則。注重整體環境質量,充分利用資源,以崇尚自然、健康的人性化生活居住空間為主導理念,創造舒適、方便、衛生、美觀的居住環境。同時注意均好性,保證每戶良好的日照、景觀。
2.3總體布局
結合基地尺度及日照影響,將各建筑物舒展排列,點線結合,形成圍合空間和大面積綠地,并以景觀,綠地為主線,聯系各棟建筑物。
營造良好的城市景觀,形成豐富的沿街空間層次,盡量避免形成單調而封閉的長城。內部使用弧線與直線,結合轉折,使平面布局優雅流暢,充滿活潑與流動感;加強圍合性,使空間態勢更人性化,充滿親切溫馨的家的感覺。
建筑圍合成邊界自由的中心綠地,延伸至各幢建筑之間,邊界清晰而不僵硬;建筑的錯落使各塊綠地得以流通,增強了空間的層次和延伸感;在中心綠地設置水景、草坪,形成景觀序列的,從而增強小區空間的戲劇性。
以上手法不僅巧妙地滿足了日照要求,同時也形成了小區內部豐富的空間對比和變化、高低相間、錯落有致,并使城市天際線進一步得到優化。
2.4道路與交通
居住區道路系統規劃以加強內部功能組織和便利內外交通聯系為原則。同時,又將道路設計與居住區內部設計相結合,強調對景與轉折,以形成步移景異的空間變化,共同創造良好的內外部空間景觀。
道路交通是居住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居住區結構的骨架,并由此決定居住行為的軌跡,編排空間形態的秩序,鋪設社區生活的生動場景,進而塑造場所空間的鮮明性格。在設計中著重于道路及交通的豐富內涵,體現道路的三大功能:即交通功能,交往功能和景觀功能。
靜態交通規劃是本次規劃的重要方面。居住部分為適應日益增長的家用小汽車的需要,充分考慮機動車停車的安排,采用地下停車,地面停車二種方式。多層部分主要安排地面停車,高層部分地下與地面結合安排(具體指標附后)。
非機動車主要利用多層部分的架空層結合地面安排停放,高層部分主要考慮地下室停放。這樣的停車方式有利于小區把盡量多的用地用于綠化和景觀,切實改善小區的景觀和居住品質。
地下車庫出入口力求疏散快速、動線簡潔流暢,東北角商業街沿城市主干道布置二個出入口。在主次出入口處就近布置地下車庫出入口。
商業流線中做到人車分離、人物分離,物流設單獨的車行路線和卸貨場地、平臺。車輛停放結合人防設置的地下停車庫,以地下停車為主。
2.5環境綠化
環境是整個小區的靈魂,良好且極具親和力的環境設計能切實改善小區居民的生活質量和提高整個小區的品味,同時也能給開發商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這是設計者和業主共同的目標所在。
小區環境總體氣勢宛如一幅清亮明快的水彩畫,氣韻流淌。內部設計又匠心獨具,一草一木皆清新婉約,別具風韻。綠化系統努力創造舒適、安全、健康、平衡的生態景觀環境,同時運用我國傳統的園林設計手法,充分利用建筑、樹木、地形、水體、道路等條件,設置對景、借景、框景等不同景點,促使小區內的空間幽雅舒適,變化豐富。東西向的綠地景觀軸貫穿整個小區,成為本小區最具特色的中心景觀軸。
公共商業建筑與住宅建筑風格既協調又有變化,通過建筑的入口、連廊、空間的收放變化及外立面材料、色彩的變化達到公共空間的開放性與趣味性,力求成為如皋市亮麗的都市景觀。
2.6社區配套
以水為主題的景觀設計。自主入口迎面起形成大中小三個水景結點。水流始于假山,汲取主入口對面工商銀行的財氣,“風生水起”;自葫蘆中部小型匯集,最終匯聚成圓形水面形成聚財盆,于綠地間貫穿水系,即“水生財”。三個節點自南向北形成高差寓意“步步高升”。
一期回遷房區在規劃設計時,因建筑間距小而無大型集中綠地,為了極大化宅間綠地,組團景觀充分考慮了人的親和性和均好性,配以花架,圓形廣場,休閑設施等,營造處處有景的交往空間。
3?建筑單體設計
3.1公共建筑
按照市政府要求,沿街主要建筑做亮化工程。沿街商業立面形象豐富,燈光設計充分考慮城市夜間照明和亮化細部處理,凸顯主體建筑的現代、大氣,使幾百米的街面輪廓線豐富、協調,避免了單調呆板。建筑尺度適當,商業流線組織通暢,商業各個業態之間分區明確,創造出一種生動活潑的商業街形象。
3.2 居住建筑
住宅設計根據業主要求分為多層和高層住宅二塊。多層以5至6層為主,高層以至18層為主,少部分18層以上。沿街住宅底商外墻和商場協調,擬主要采用深色石材,主體采用赭色面磚,局部涂料,透明玻璃。內部住宅下部擬采用深色石材,主體采用赭色涂料,透明玻璃(詳見表現圖)。
沿道路住宅設二層商業用房,高層住宅地下室為非機動車庫和設備用房,多層住宅底層架空作為非機動車庫,以改善日照和居住環境。高層住宅根據開況,每棟樓都直接與地下車庫聯通。通過對如皋市場分析,精心設計了多種房型,以適應不同家庭結構和生活習慣的業主需要。
房型設計是設計的重點,住宅房型實用合理,功能流線清晰,動靜分區明確,廳堂方正,戶內功能齊全,絕大多數戶型都對室內玄關、儲藏、家政空間、空調器位置等做了充分考慮。戶內以廳為中心,主要臥室全部朝南,采光充足。戶型以二室二廳和三室二廳為主,少量四室以上的大戶型。
根據景觀的不同方位設計戶型中客廳的方位以及大陽臺的方位,使住戶能夠更多的在開敞空間中享受中心景觀所帶來的舒暢感受。
根據以人為本和南北通透、動靜分離、極大化景觀界面的原則,考慮現代人的生活起居新模式和住宅發展的新趨勢,在房型設計中追求大面寬、淺進深,客餐廳分離,大面積客廳和景觀大陽臺。
部分戶型設有入戶大陽臺,將玄關、門廳等空間形式及功能融合其中,成為戶內和戶外的緩沖地帶,室內和室外交替的灰空間,以滿足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和不斷更新的居住理念的要求。
臥室設置低窗臺的景觀窗,客廳根據景觀靈活布置,使戶戶都能享受到窗外的景觀和綠化。每戶都能做到四明:即明臥、明廳、明廚、明衛。每個單元均設一層半以上的大門廳,比較氣派。
3.3建筑立面設計
商業部分立面特色鮮明,創造一種良好的商業氣氛。立面輪廓線在水平方向高低起伏,虛實相間,富有節奏和韻律感。
3.3.1沿街商業:通透玻璃配以實墻、豎向金屬構架,虛實對比,燈箱、廣告統一布置,整體性強。
3.3.2商業內街:商業內街成圓弧線型排布,并多處采用架空設計,布置綠化景觀節點,結合沃爾瑪大型商業架空部分,形成共享空間,有利于聚集人氣,提升商業價值。立面與沿街商業設計統一,突出虛實對比效果,強調豎向線條的統一設計。
4 結語
本文結合該工程實例將建筑設計與建筑自然環境的結合一一列舉,充分體現了該工程功能多元化,格調別致的特點,在不違背建造規定的前提下,以人為本,充分地將古典元素植入到現代的建筑中,為整座城市新添一道別樣的風景線。
參考文獻
關鍵詞:建筑規劃;景觀設計;整合;
1概述
居住區環境作為與人們生活最密切的活動空間, 人們對它的要求不僅僅限于基本功能要求的滿足, 而對其在視覺、心理感受上提出更高的要求。為了滿足這種生活和審美的需求, 營造更高品質生活的居住區環境, 采取與之相宜的設計方法勢在必行。以往的居住區設計流程是規劃專業對小區做好總平面功能布局, 建筑專業進行戶型設計, 景觀設計只是對規劃與建筑設計中的補充與完善手段。這種填空式的綠化不能從實質上提高居住區環境的品質,近年來人們對于景觀的理解有了很大改變: 認識到居住區景觀設計并非只是在空地上配置花草樹木, 而是一個集總體布局、空間層次、建筑形態、功能實現為一體的綜合概念。越來越多的居住區運用三者整合的設計方法, 把三個專業整合為原則作為整個設計項目的出發點, 于是眾多環境優美的居住區應運而生。整合設計已成為居住區設計的趨勢。
2規劃建筑景觀整合設計
2.1 規劃設計與景觀設計的同步性。
傳統的居住區設計程序是規劃設計――建筑設計――景觀設計, 景觀只是在建筑當中填補縫隙, 設計難以一氣呵成, 自然無法與建筑融合。而在整合設計當中, 景觀與規劃同步進行, 景觀設計作為規劃設計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自始自終貫穿于整個設計的全過程, 對規劃設計起著主導作用。
2.2 景觀設計與建筑設計的融合性。
居住區的外部空間屬于人們的居住空間, 把景觀作為人們居住空間一部分來設計, 讓人們在戶外也能感受到家的溫馨, 從而吸引更多的居民走向室外場地, 促進居民更好的交流。僅僅具有觀賞價值的景觀是不能引發人們的逗留心理, 只有把景觀賦予實際的建筑功能時, 其空間才有意義, 才能夠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場所”。從這個角度來看, 景觀也必須是建筑功能的延伸。
要實現整合設計, 必須從規劃與建筑兩個方面入手, 把景觀設計真正融入到規劃與建筑中去。
“樊華似錦”以‘Living with Nature’“棲居自然”為景觀主題,與景觀主題相適應的建筑主題是“典雅、精致、清新的田園風格”。
小區倡導的“田園風格”與山水景觀相宜,也復合小區高檔物業的定位,也暗合了國人對住宅“安生立命,傳宗接代”的傳統思想。白色涂料和木紋掛板的組合,同時畫龍點睛的配以幕墻和咖啡色百葉,并搭配優質石材,在細節上營造出清新、典雅、簡潔與和諧的感覺;西班牙式坡頂屋,更加添私人公館般的品味。見圖1。
3居住區規劃與景觀的整合設計方法
規劃與景觀的整合設計是指在小區規劃初始階段就融入景觀的構思, 從宏觀角度把握規劃, 不是對小區的環境來做設計,而是把該小區放在整個城市的尺度上, 使小區成為城市景觀的一部分。要做到兩者的整合, 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3.1 巧于因借法
“ 巧于因借, 精在合宜”, 是計成在《園冶》中提出的對我國園林設計手法最精辟的論斷。在小區規劃與景觀整合設計中, 同樣也可以借鑒應用。
“ 因”是因地制宜, 充分利用原有自然條件。小區規劃要依山就勢、依坡就勢、依水就勢, 使小區與環境景色協調, 互相依托。“借”是借景取勝, 把小區外部美景借入到小區內, 豐富空間構圖, 增加景觀內容。
例如巧借遠處起伏的山巒, 溪流, 城市標志物等, 把整個小區置于構圖精美、自然和諧的山水畫中。小區建筑的組合布局也是重景觀, 利用建筑的巧妙組合, 將小區內高層、多層、低層不同產品類型的建筑組合擺放, 錯落有致, 塑造出豐富的景觀。四川綿陽“樊華似錦”小區是典型的自然田園風貌,原生態的山、茂密的樹林和起伏的土坡,加上周邊的巴蜀文化,構成了地塊的整體地域要素。
3.2 虛實相間法
小區空間按實體虛空概念和視線遮擋感受來劃分, 可分為實、虛、柔三種空間。實空間為全遮擋的空間, 內容包括建筑、構筑物、實墻等;虛空間為無實物遮擋的可入性空間, 包括道路、廣場、草坪等;柔空間指視覺半遮半擋的空間, 雖為實物但可入, 如植物、亭廊、水景等。因此, 小區的整合設計,就是將三者要素空間通過恰當布置, 將三者彼此相互融合。建筑為實, 置于地塊中,圍合庭院為虛, 虛中點景有實;建筑中空,又可容納百家, 虛中有實, 虛實相間。三種性質的空間交織融合, 圍合穿插。
3.3 步移景異法
路由景生, 應把小區的交通路線作為園林的游覽路線來設計。小區內人的活動路線正如一根主線, 把不同的建筑空間和景觀空間串連起來, 道路不是用來劃分小區空間的, 而是聯系和穿插不同空間。過去小區規劃多為筆直的道路, 分區域的建筑布置, 整個小區布局呆板單調。現在小區道路多蜿蜒曲折, 時收時放, 時寬時窄, 形成一系列連續的道路空間, 有效地組織小區內的景觀。道路曲、折、直的轉換與建筑、廣場相依相靠, 道路的線性與建筑的布置排列, 互相溝通交流, 使景觀的空間序列有開有合, 有收有放。
4 小區建筑與景觀的整合設計方法
只有景觀與每一棟建筑都有機融合,細微末節處也能見景, 設計細致深入, 環境才能豐富生動。建筑與景觀整合設計應注意以下兩個方面:
4.1 建筑設計中的景觀意識
這是從建筑設計的角度對景觀提出要求和景觀環境對建筑進行適應的過程。例如, 從居住建筑戶型布置的角度, 對不同戶型對景觀環境提出的不同要求進行研究。
獨棟別墅設計中心要素為視線和空間。建筑與周邊環境高度融合,前、中、后三個庭院,花園廊廳、景觀陽臺、湖景露臺,都是建筑空間與環境對話的媒介。最為核心的構思是:餐廳、會客廳及部分臥室空間圍繞一個私家露天泳池布置,露天泳池直面湖面,所謂建筑外有水、建筑內有水。
別墅的各層建筑空間都經過了多次的推敲:一層層高4.7米,使客廳、客廳外大陽臺和餐廳的層高都較高;二層層高3.6米,三層層高3.6米加上剖屋頂的空間借用,使主臥空間相當高敞;地下層層高4.5米,利用地形高差,臨湖面向花園打開,使地下室空間品質感大增。
4.2 景觀設計中對建筑的考慮
僅僅從建筑到景觀的過程還遠遠不夠,整合設計還需要完成從景觀到建筑的過程。一方面, 從景觀總體布局的角度, 會對建筑設計提出要求。另外, 景觀總體的布局, 也直接影響到建筑的設計。
例如, 在規劃的中心花園附近, 建筑的景觀品質在小區中是最高的, 這里的建筑,就必須結合小區景觀的實際情況進行設計。要把最好的戶型安排在這花園周圍, 力爭獲得更多景觀好的住宅的戶數。在景觀優秀的前提下, 住宅的朝向選擇可適當減低要求,用良好的景觀彌補朝向上的不足。
某小區的建筑, 原來是采用行列式和周邊式布局的南北向建筑群, 但是在景觀規劃設計過程中, 考慮到中心花園做成圓形有助于形成具有視覺中心作用的中心景觀, 且圓形景觀對周邊的輻射作用較好。因此, 景觀設計師提出將中心花園做成圓形, 并要求建筑師更好地處理建筑與中心花園的關系。于是,建筑師對原有規劃進行調整, 將環繞中心花園的建筑, 由完全南北向條形布置, 調整為圓形向心布置, 從而使中心花園周圍的住宅與花園更好地結合, 使周圍的住戶都能朝向花園的中心。一些住宅, 雖然套型的朝向不再是正南北向, 但卻獲得了良好的景觀面。而中心花園和周圍建筑形態的變化又打破了常規的行列式住宅布局所產生出的單調的條形宅間園林空間, 形成了面積較大, 相對集中的宅間綠地, 獲得了良好的效果。
5結語
【關鍵詞】城市規劃;建筑設計;高層建筑;個性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high-rise buildings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wave is quietly changing our lives and the surrounding cities. The structure of high-rise buildings are emerging not only enrich the content of urban development, is to become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modernization. The structure of high-rise buildings are emerging not only for people living with more work and rest space, bring more green space for urban construction, rich urban modernization planning. However, in the current social development, we continue to pursue beautiful, personalized on the basis of urban development, there are also many discordant issues. The role of urban planning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 analysis, and the harmonious integration of design and planning measures for staff.
Key words urban planning; architectural design; rise buildings; personality
中圖分類號:F123.6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2104(2013)
高層建筑設計與城市規劃之間的和諧發展已成為社會發展中的主要話題,也是城市化建設中面臨的一個嚴峻考驗。在當前的社會發展中,我國的規劃設計的實施效果與預計目標之間還存在著一定的差異,這種差異主要表現在城市化發展與城市規劃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脫節現象。這種現象的出現與存在不僅僅是建筑設計中存在著一定的質量問題,作為相關的城市化管理基礎,其在城市規劃工作中也存在著同樣的缺陷與質量問題。因此就需要我們在工作中進行深入系統的總結與完善,確保工程工作中各種質量問題都能夠得到有效的預防與控制。
一、城市規劃與建筑設計概述
1、城市規劃概念
在目前的城市化發展中,城市規劃已成為保障城市健康持續發展的關鍵。目前,規劃主要是通過相關的國家規定和施工規范等硬性指標來確定城市現代化建設與社會發展能夠協調、配合進行。這樣的規劃要求對于控制城市發展方向和實現預計城市發展目標有著良好的作用與意義。在城市規劃工作中,規劃的主要目標在于控制、概括和管理城市化建設中所產生和相對應的關系,從工作實施結果來完善和管理城市現代化質量控制要求。而在目前的城市化建設工作中,其規劃質量與城市發展前景緊密相關,對于城市建設質量的控制也有著密切的關系。在城市建設中,一旦城市規劃不科學、不合理,那么其極容易造成城市建設質量偏低,使得城市管理工作和城市發展受阻。
2、建筑設計
隨著生產力的不斷發展和經濟活動的不斷澎湃,城市建設事業逐步朝著高層化發展。這種發展趨勢和建筑方向對于緩解城市發展中面臨的緊張局面十分有效。當然,在這種建筑趨勢下,就需要我們在工作中進行全面系統的總結與設計,從而確保工程建設的順利開展。就當前社會發展而言,建筑設計可以說是地產開發這會兒追求更大經濟利益和更高利潤空間的主要手段。也可以說建筑設計是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總體而言,在目前的高層建筑設計工作中,我們首先要根據施工成本、施工條件以及實際情況來進行總結與統計,根據施工中存在的各種問題進行深入全面的處理,確保工程施工質量和施工效益的順利進行;其次,我們還需要對于當前城市發展的經濟水平分析,使得建筑結構從功能上能夠滿足人們的個性化追求和生活要求。
二、城市規劃設計的必要性
我國擁有著長達五千年的歷史文化,因此在城市規劃與建筑設計中具備著豐富的歷史積淀。在近年來的建筑設計和城市規劃中,伴隨著西方先進技術的不斷引進,我國人們不斷的將先進的科學技術方法與傳統的建筑結構模式合為一體,形成了一種具備著傳統文化底蘊且能夠滿足現代化人們生活需求的一種綜合性設計模式。但是在新的社會經濟條件下,由于城市功能、城市能源以及相關的資源都發生了一定的變化,這就需要我們在規劃與設計工作中從時代特征著手分析,確保建筑結構與城市化建設能夠體現出時代特征和時代思想。
在現代化社會發展中,城市規劃設計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導和管理城市化建設要求,使得城市化建設能夠滿足節約型社會的發展要求,并且能夠將工程施工中存在的節地、節水要求進行嚴格控制,從而將其合理的置放在各個管理環節當中,進而做到落實土地管理制度的模式。在現代化的城市規劃與設計工作中,設計特點主要在于綜合性要求。可以說城市建設與科學的規劃是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在城市建設中,我們要將社會、經濟、文化、環境、藝術等多個要素綜合起來,融合形成一個相互依賴。相互依存的城市規劃要求。只有我們在工作中將各個因素做到合理有效的應用,才能夠保證在工程建設中形成全面的控制要求。
三、城市規劃與設計的關系
1、規劃與設計相互制約
1.1多選擇性的強制性指標組合
在目前我國社會發展中,多數發達地區都已經取得了較為輝煌的設計經驗。一般來說,在這些城市建設中,城市規劃已經形成了一套或者幾套不同的控制目標和控制組合,使得工程管理工作中形成了一種可以制定和預防的建設用地,這種用地的規劃與統計對于建筑事業的發展有著良好的促進作用。
1.2可行性建筑方案論證規劃指標
同時,在目前的工作中,我們可以通過對各種可行性建筑方案的研究來改進方案論證工作中存在的合理性要求,這對于促進工作施工設計十分有效。不過在目前的工作中,該手段和方法的選擇對于相關計劃和規劃的完善十分有效。且在應用中還需要我們進一步的引申,編制出科學、全面的施工重點和設計要點,這種設計要點的采取對于可行性建筑方案的研究十分有效。
1.3加強規劃各階段的城市設計工作
就那目前我們在工作中常見的城市規劃與設計工作而言,每個城市在設計中都存在著自己的獨特性和特殊性,因此在工作中我們可以將其深化到城市規劃與設計的各個角落,使得各方面的工作力度和要求都能夠提供了全面系統的工作要求。城市設計運用綜合的設計手段和方法,可更為具體,形象地處理城市空間的物質形態關系,使城市各組成要素,各地區之間的相互宅間關系更加完善,使得抽象的城市規劃指標變具體,并具有操作性。借助城市設計這一“橋梁”,城市中的建筑在空間和功能上更好地反應城市規劃意圖。
2、完善建筑設計方案評審制度
建筑設計是科學與藝術,邏輯思維與形象思維相結合的多科學的創造性勞動,由于其決策及評價標準的綜合性,必須采取綜合管理的方式才能協調好各方面的關系,更加充分地體現城市意識。建筑除了本身的功用外,也被譽為凝固的藝術。重要的建筑是一一個城市的象征.它的好壞對一個城市的形象影響也是很大的。建立建筑設計方案的專家評審制度,即組織一些專家對重要的城市建筑建筑設計方案進行評審是十分必要的。一是對建筑設計方案奉身進行評審;二是看建筑設計方案是否符合城市的要求,看它的設計思想是否體現了城市的意識。從專業的角度集思廣益,只有這樣才能選出好的作品,提高管理者的決策水平,把握正確的價值取向。然而,目前的建筑評審的效果并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