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09 09:08:25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一篇生態環境建設與水資源保護研究3篇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1生態環境建設的概念和內涵
隨著可持續發展戰略的不斷推進,生態環境建設的地位不斷提高,成為西部大開發的重要內容之一。雖然生態環境建設的概念還沒有明確,還在逐步探索之中,但其作用已經十分明顯。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以犧牲生態環境帶來的發展的惡果也越來越明顯,生態環境建設是著手對于遭破壞的生態環境進行重新建設。《全國生態環境建設規劃》對于生態環境建設的內容進行了規定:“就我國陸地部分而言,包括天然林等自然資源保護、植樹種草、水土保持、荒漠化防治、草原建設、生態農業等。”生態環境建設按照采用的手段不同也可分為兩種:①植被建設,借助生物措施;②工程建設,使用工程措施,二者相輔相成共同為生態環境建設作出努力,其中生態環境建設的重點是水土保持以及沙漠化防治。
2植被建設與水資源的保護和利用
經濟環境建設中的亂砍亂伐、污染等都會破壞生態環境,造成大氣污染、植被破壞、水文破壞等,這其中植被破壞尤其是關鍵,植被與其他幾方面息息相關。生態環境建設時要充分考慮植被恢復。植被建設包括的內容很多,其中森林植被至關重要,其適應性和穩定性都極強,與水資源的保護和利用也關系重大。1)森林植被儲備能力較強。森林植被可以對各個層級的水分進行攔截、吸收和鎖住。根據數據調查顯示,四個氣候帶中的森林對降水的儲蓄能力最高可達約170mm。2)森林可以調節河川徑流。森林生態系統的蓄水能力,可以將地表徑流的水分鎖住轉為地下水,在暴雨或洪峰來臨之時,起到延緩和削弱的作用,地下水也可以幫助渡過枯水期,對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有很大作用。3)森林能保護水質,改善流域水環境。森林生態系統的循環過程可以消化、吸收其中的營養物質,過濾污染,達到保護水資源的目標。這一成果已經被證明,因此許多國家都使用森林來對水進行清潔。
3水土保持綜合治理與水資源保護和利用
水土保持工作來應對水土流失,是生態環境建設工程的重要內容之一。水土保持工作要高度關注被水侵蝕的對象,進行防治工作,因此對水資源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1)增加蓄水能力,提高降水資源的有效利用。水土保持工作可以更好的攔截降水,緩解農村人用水困難等問題,增強土壤的含水量,可有效抵御干旱。此外,水土保持的植被面積在不斷增大,可有效鎖住水分,提高水資源的使用效率。2)減洪增枯,提高河川水資源的有效利用率。水土保持工作增加了植被的面積,其對地表水流的攔截更加顯著。這可以有效減緩或者延遲洪峰的到來,避免造成破壞,同時,在枯水期,植被可以使用地下水來補充水分,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3)改善水環境,促進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水土保持工作對于改善水質的作用與植被的作用有異曲同工之處。水土保持工作有效鎖水、調節水流、改善水質等都能為農業建設提高更多的良田,增加農民收入。在這方面成功的事例多不勝數。因此,水土保持對水資源的保護和利用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
4荒漠化防治與水資源的保護和利用
土地荒漠化多數是因為水分不足、風力侵蝕造成的土地退化。其中風力侵蝕造成的土地荒漠化所占比重最大,特點也較為明顯,文章對荒漠化防治的闡述主要針對風力侵蝕造成的荒漠化地區。土地沙漠化的根本原因就是干旱、缺水。但是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半干旱、干旱地區的自然條件與植被間已達成一定的平衡,一般不會造成沙漠化。突然沙漠化的原因是現代經濟發展造成的不管不顧的亂砍亂伐、過度開發等。防治荒漠化首先要根除這些原因,退耕還林、種植植被,甚至需要一定的水利工程,這些工程的完成都離不開水資源的支持。破除荒漠化首先要破除水資源不足的問題,要呵護現有植被,充分利用降水,選擇適應自然環境的植被來鎖住水分,避免水分的過渡蒸發,這一過程需要使用部分水資源來完成。為了使植被能夠順利安家落戶,要準備足夠的河川生態用水,減少水資源的浪費和污染,對用水進行合理規劃,留出灌溉用水。總而言之,荒漠化的防治工作離不開水資源的支持,這就需要對水資源的利用進行合理的規劃。
5結束語
經濟發展不應該是竭澤而漁,而是要可持續的,有利于子孫后代的,這就要注重生態環境的建設,合理進行退耕還林、注重水土保持、進行沙漠化防治等工作,這一系列的舉措不僅能增強水資源的利用率,同時也對減少水資源污染,保護水資源有很重要的作用。
作者:尚詩淇 孫俊華 單位:沈陽農業大學
生態環境建設與水資源保護篇2
隨著經濟的發展,水資源問題越來越嚴重。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需要加強對生態環境建設與水資源的保護,從而促進我國的經濟的發展。
1生態環境建設內涵
生態環境建設是我國可持續發展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生態環境建設主要是對生態環境進行改善,注重生態系統逆向與正向演變規律,把生態環境的改善提升到農業建設和工業建設等新高度,所以生態環境建設對于人類社會和諧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2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利用水資源的現狀我國水資源缺乏,人口比較多,所以人均水資源占有量比較少。我國水資源分布不均勻,北少南多,而且會受季節變化影響。在現階段,很多城市面臨水資源缺少問題,所以需要對水資源加強保護。在我國水資源的利用上,農業用水占總用水量比較大,其中由于我國的灌溉技術問題,所以在農業用水上很大一部分是灌溉用水。另外在工業生產上也需要大量的水資源,我國工業用水管理上主要是采取定額方式,所以水資源利用率比較低。在工業用水上,一些工業廢水會直接流進河流,從而對水資源造成污染。
3植被生態建設與水資源的保護和利用
在生態系統中,森林水循環是水循環重要組成部分。在森林水循環中,森林能夠把降水截留到地表,然后再被森林植物吸收。森林植被覆蓋面廣,結構比較復雜,林下土壤滲透性比較強,從而能夠對生態系統進行調節。
3.1截留蓄水能力強
在生態系統中,森林生態系統具有覆蓋面廣和結構復雜的特點,所以在降水時,可以對水分進行存儲。另外對于森林生態系統中,由于植被生長周期比較長,儲水能力較強,所以應當加強對森林資源的保護,從而更好地為生態建設服務。
3.2平衡徑流河川的作用
森林生態系統具有平衡徑流河川的作用,一是在暴雨季節,森林生態吸引可以憑借儲水能力,對地下水進行補充。二是在干旱季時候,森林生態系統可以用所存儲的水資源,維持森林生態系統正常運轉。
4水土保持綜合治理與水資源保護和利用
通過水土保持來治理水土流失,是生態環境建設工程中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水土保持工作,進行水資源保護,對水資源作用是非常明顯的。1)通過水土保持可以減洪增枯,提升水資源利用率。通過水土保持工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植被面積,可以對地表水流進行攔截。對洪峰進行有效的延遲,從而避免遭到破壞。另外在在干旱季時候,植被可以通過地下水來進行水分的補充。2)通過水土保持工作可以改善水環境,從而更好地促進經濟的發展。通過水土保持工作可以有效調節水流、改善水質等。所以水土保持工作對水資源的保護有著重要作用。3)通過水土保持工作可以控制土壤侵蝕,減少河流泥沙。土壤侵蝕主要是由于農耕范圍擴大或土壤無法滿足人類生活、經濟需求導致的植被區域減少的現象。因此采取土壤水蝕防治手段顯得尤為重要,常見的方式有將坡改梯田的基本農田形式,增加林槽植被種植范圍,土壤耕作技術改良,從而降低土壤侵蝕程度。
5結束語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于生態環境建設與水資源的保護越來越關注。水資源對于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影響,所以必須加強對生態環境建設與水資源的保護。在生態建設與水資源保護中,要以森林建設和水土保持作為出發點,對生態環境進行保護。
作者:柏超 竇玲 單位:常州市武進環境保護局
生態環境建設與水資源保護篇3
前言
在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當下,也帶來工業快速發展,進而出現生態環境嚴重破壞,水資源污染等多種問題,嚴重威脅人們健康生活,對于中國經濟健康發展也是一種阻礙。所以,社會各界對于水資源保護關注逐漸增加,推動生態環境建設力度逐漸加大。而建設生態環境作為中國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重要切入點,需要保證在經濟發展中嚴格落實保護方針,即將節約資源作為優先考慮內容,做好環境保護相關工作,并對以出現污染自然環境投入資金與技術著重強調環境恢復,從而形成以節約資源與保護環境為發展重點關注內容的良性經濟。在生態環境建設中,要以節約資源為主要內容,保護水資源,恢復生態環境,為創造優質經濟發展條件奠定基礎,對于中國經濟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生態環境建設理念
中國在過去較長一段時間內以犧牲部分生態環境資源,獲取經濟快速發展的機會,但是在近些年可持續發展戰略中,許多被破壞的生態環境資源已經得到有效保護與恢復。但是目前許多企業仍會在生產中造成生態環境破壞問題,不僅對中國經濟建設造成嚴重影響,也會對人們生活水平提高,提供優質生活環境造成影響。在這種時代背景下,中國采用科學合理方式,對于生態環境建設執行嚴謹詳細規劃,從草原到農業,涉及到方方面面,旨在高效保護自然資源,為中國經濟健康發展提供優質條件[1]。而現階段生態環境建設重點則集中在水資源保護與利用方面,例如防止土壤沙漠化,保持水土,為中國農業發展提供穩定發展條件。而且,生態環境建設也是中國經濟發展必須關注重點,無論是國家戰略發展,還是保障人們生產生活高效進行,生態環境建設都是關系到國家經濟健康發展重要基礎與發展前提,對于人們生活水平提升,保障人們生命安全都具有重要意義。
2生態環境建設與水資源保護利用關系
水資源對于中國經濟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可以做到環境清潔,是生產生活重要角色。但是水資源具有一定承載能力,一旦污染物排放超過水資源自身可凈化能力,就會破壞水資源環境,進而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影響,對于人們生產生活構成重大威脅。中國人均淡水資源僅有2300立方米,僅為世界平均水平1/4。但是中國大多數湖泊富含營養化,遼河、海河已經成為重度污染。其中,工業污水污染占60%,已經成為主要污染類型。見圖1。為防止這一問題發生,需要采用適合方式進行水環境治理,提高生態環境建設質量。但是,生態環境建設并不是以破壞水資源環境擁有生態結構為手段,而是在保護水資源現有生態系統的情況下,適度繼續進行生態環境建設,做到在利用中進行保護,在保護中尋找高效利用方法[2]。例如重視濕地原有水生態系統的河流觀賞區,就是避免因破壞現有水生態系統,造成水體污染的典型示范。以保護生態環境為主要手段,避免在生產生活中出現污染水環境問題,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減少資源浪費。所以,提升環境建設是對水資源保護與利用的有力保障,同時,水資源保護與利用也可以構建良好生態環境,為發展綠色經濟提供優質環境,奠定基礎,兩者相互依賴,相輔相成。
3生態環境建設與水資源的保護和利用策略
3.1加強水土保護
作為生態環境建設重要組成部份,水土保護主要針對水土嚴重流失,對生產生活造成嚴重影響進行專項處理。落實水土保護對于應對洪水威脅有實際意義,可以有效延遲洪峰,為人民群眾轉移提供充足時間。對于干旱季節也可以做到防止植被干枯,利用存儲的地下水進行植被澆灌。從而有效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對于增加當地生態環境的植被覆蓋面積,地表水流有效攔截等具有重要意義[3]。而且水土保護可以有效改善水環境,提高水資源質量,調節水流,推動中國經濟健康發展。對于因水流侵蝕土壤,造成河流泥沙增多問題,也可以利用水土保護策略有效保護耕作土地,遏制土壤侵蝕問題。例如坡改梯田就是在農業層面水土保護有效方法。而其他例如增加林草植被種植面積,改善傳統土壤耕作技術與模式,都可以降低土壤侵蝕效果。各森林地類土壤保持量見表1。作為保障生態環境健康發展的森林資源,可以在降水中存儲水資源,在干旱中緩慢釋放水資源,從而平衡水資源,保護生態環境。所以,需要借助森林生態擁有蓄水能力,對水資源進行調節,有規劃對森林進行砍伐與種植,保障生態環境穩定,提高水資源質量。在2020年,中國已經基本建成水土流失綜合防治體系,對于重點防止地區已經得到有效治理。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積達到32萬平方千米,新增水蝕治理面積達到29萬平方千米,年均減少土壤流失量已經達到8億噸。而中國建立2030年遠期目標任務,三類數據預計達到94萬平方千米,86萬平方千米與15億噸。中國森林資源見表2。
3.2構建節約型社會
節約型社會是充分利用水資源,構建良好生態環境的社會形式,是中國社會發展重要目標。而構建節約型社會,需要動員全民對水資源進行保護,落實節約用水,降低資源消耗,從而避免水資源過度浪費問題[4]。例如洗手時的最大流量,在實際應用并沒有任何效果,還會造成額外水資源浪費。針對這種情況,可以采用階梯式水價收取,降低水資源浪費問題,見表3。大力推廣建筑物節水工具,對洗手池廢水處理,制成可以沖馬桶或小區綠化的中水,實現水資源二次利用。而工業生產方面也需要提升節水水平,并對工業生產相關技術改進、創新,提高水資源利用質量。也需要對企業現有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加強工業廢水處理能力,做到廢水回收,經過處理后的二次利用[5]。并對排放入自然環境的廢水有效處理,避免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影響。同時,也要采用合適手段宣傳資源節約重要性,讓民眾了解到資源節約重要性,提供資源解決有效方法,形成對包括水資源在內的自然資源保護良好風尚。政府部門也要鼓勵企業研究水資源節約產品,進行一些例如降低企業所得稅等政策傾斜,或者采用經濟補助等資源扶持,讓民眾有意識節約水資源,有條件為生態環境建設提供力量。使用這種全方位處理方式,形成社會節約水資源,保護環境的良好風尚,為構建高質量使用自然資源的未來生活建設基礎條件,提供可行性手段。
3.3研究水資源評價標準
利用環境評級規范體系作為對水資源評價標準,對評價標準、設計保護方案、修復環境等多個環節做到位,可以真正為水資源與生態環境保護起到指導性作用。做好事前規范,事中監督管理,事后及時補救水資源保護體系[6]。同時,相關部門也要做好對于水生態環境評價相關法律法規制定工作,對驗收標準、技術跟蹤等進行嚴格規范,確保水資源保護到位,生態環境保護有效。研究水資源開發利用方法與渠道,對保護生態環境補償機制完整構建,保障相關部門可以根據水資源評價標準,對相關負責人進行有效管制。而企業也可以根據評價標準進行自審,改進當前生產方式,提高污水排放質量,落實水資源保護工作。水資源評價標準也要根據時代發展,適時調整,從而滿足經濟發展需求[7]。如果是因企業生產造成嚴重水資源破壞,則需要采用相應手段責令其改正,嚴重情況也可以通過法律途徑對企業進行懲處,保障生態環境與水資源有效保護。中國在嚴格落實水資源管理后,用水量每年保持6100億立方米,開展節水灌溉高達6500萬畝,在100個國家級別節水型社會試點建設已經取得優異成績,并在地方實現237個江河湖庫水系連通項目,推動105個城市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
4結論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中國在經濟壓力與人口壓力的雙重影響下,在經濟建設中才采用犧牲部分生態資源換取經濟發展。但是在中國經濟逐漸從農業發展轉向工業發展的道路中,需要考慮到子孫后代利益,所以生態資源保護工作也成為國家經濟健康發展重點關注項目。若要實現這一點,就要從生產生活等各個方面落實相關工作,使用合理方式加強水資源保護,督促全行業改變當前低效應用水資源模式,利用行政手段推動政策執行,鼓勵全社會參加到生態環境建設中,以社會長期發展為主要目標,構建健康國民經濟體系。
參考文獻:
[1]熊敏瑞,李昭陽.長江流域生態環境立法問題研究———以長江大保護為背景[J].生態經濟,2020(10):54.
[2]程婷.淺談生態環境建設與水資源的保護和利用[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8(33):4567.
[3]閔敏.淺析生態環境建設與水資源的保護和利用[J].中國資源綜合利用,2017,35(10):93-95.
[4]張紅武.科學治黃方能保障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J].人民黃河,2020,417(5):7-13;18.
[5]韓傳京.生態環境建設與水資源的保護探究[J].中國資源綜合利用,2019(5):56.
[6]董欣.試論生態環境建設與水資源的保護和利用[J].科技風,2017,328(22):195.
[7]王濤.水資源保護與生態安全屏障建設研究[J].資源節約與環保,2020,219(2):97;99.
作者:劉麗君 章廣德 單位:黑龍江省生態環境技術保障中心 哈爾濱市生態環境技術保障中心
高校檔案是學校在日常管理、教學、招生、大賽、交流、科研、學生、財務、黨政活動以及其他各項活動開展過...
從“十二五”規劃開始,就業質量被賦予了特殊的重要性。黨的報告提出“要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就業政策...
一、財務共享中心模式的概念 在傳統財務管理模式下,集團公司下設各子公司,子公司下設各分公司,各級組...
1引言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高職院校的信息化水平已經經歷了電教化階段、數字化校園階段,進入了互聯...
事業單位會計信息化建設探析:會計信息化下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分析 摘要:近年來,電子計算機與網絡技術的發...
林業綠化一直是國家生態化建設中重要的一部分,自2002年建市以來就將林業綠化擺在了市區發展規劃的重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