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6 09:51:24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一篇農業機械化對農村居民收入的影響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農業是我國傳統的基礎產業,存在農業人口多、自然條件差、勞動標準低、農業技術落后等問題。解決“三農”問題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其核心是提高農村居民收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如何保持農村居民收入增長是相關人員亟待解決的問題。農業機械化是指在農業生產方面使用機械設備替代勞動力,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表現。在鄉村振興背景下,推動農業機械化對增加農村居民收入、促進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義。
1文獻綜述
梳理現有文獻發現,國內外眾多學者從不同角度研究農業機械化對農村居民收入的影響。張睿和高煥文(2008)[1]運用灰色理論建立農業機械化與農民純收入綠色模型得出,農業機械化有助于增加農民人均純收入。孔榮和梁永(2009)[2]通過數據實證檢驗得出,提升農村總動力會促進農村居民收入增加。李輝和鐘綿生(2010)[3]通過2006年的截面數據計量回歸檢驗得出,農業機械化對農村居民收入增長具有顯著作用。周益波等(2019)[4]在省級面板數據的基礎上利用固定效應模型和分位數模型檢驗得出,農業機械化可提高農民總收入。陳林生等(2021)[5]使用系統GMM模型對面板數據回歸分析得出,農業機械化有利于促進農民增收。周振等(2016)[6]利用農機具購置補貼政策作自然試驗,使用雙重差分模型實證得出,農業機械化對農民收入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文章在鄉村振興背景下從理論和實證兩方面探究農業機械化對農村居民收入的影響。
2農業機械化對農村居民收入的影響
在已有研究的基礎上,從經營性收入和工資收入兩方面梳理農業機械化促進農民增收的影響機理及理論框架。
2.1通過促進技術進步提高農民收入
在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影響下,我國農業發展存在土地碎片化問題。部分學者早期認為我國不適合發展農業機械化,從土地碎片化和人口基數大兩個角度考慮,認為應換一條發展路線。隨著城鄉一體化和工業化的不斷發展,我國農業生產技術不斷向節約型農業勞動力的機械化設備發展,農村農業勞動力持續涌入城鎮,獲得非農產業收入。農業機械化是典型的勞動節約型技術,傳統的農業對勞動力的依賴性較強,農業機械化可有效降低農業對人力資本的依賴程度,使農民節約出更多時間。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可以通過農業機械設備聯合完成耕、種、澆、灑、除、收等農業作業。耕是農業生產的第一步,耕好地之后需科學播種,農業機械設備可以設定某一時間點對農作物進行澆灌與施肥,農作物成熟農機可自動收獲,為勞動力節約出更多時間。智能化農業機械設備為農業生產提供了便利,能有效增加農民收入。農業機械化能提高農作物的質量,降低耕種環節對土地資源的破壞。農業機械設備通過整地提高土地的蓄水功能,保證土壤中的有機含量充足,以此提高農作物質量與產量。農業生產對氣候、土壤等要求較嚴格,遇到干旱需人工澆水,農業機械設備可在不違背農時的基礎上完成相關操作。農業存在弱勢性,極易受到自然災害影響。遇到自然災害后農作物的產量會減少甚至可能絕收,農業機械化可有效幫助農戶降低經濟損失。
2.2農業機械化對農業經營性收入的提高
農業機械化偏向資本型技術進步,其最直接的效果是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加快糧食生產環節機械替代勞動力的步伐,降低農業勞動力結構性短缺可能造成的糧食生產萎縮風險,在耕地面積不變的情況下提高農業產出。近年來,國家大力推廣綠色農業,提倡節水灌溉、精量播種、化肥深施、高效植保、秸稈還田、保護性耕作等先進適用的農機化技術,在提高糧食單產方面效果顯著[7]。我國糧食及農產品收購價格保持穩定,使得糧食收入增加,農村居民收入增加。
2.3農業機械化對農村居民工資性收入的提高
農業機械化會提高農民以承包地換養老保險等工資性收入的意愿[8],推動農民轉型和市民化,促進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到城市非農部門工作。我國城市非農部門收入比農村農業部門收入高,農村農業勞動力減少,非農就業增加,會增加農民工資性收入。當農民的非農就業工資收入大于農業機械化成本時,會主動采取農業機械化代替農村勞動力,使得更多的勞動力資源進入非農產業。增加非農業就業的勞動力和就業時間會提高農村居民的工資性收入[9-10]。
3實證檢驗
3.1模型構建
根據上述分析,構建如下實證模型。incomeit=α+βimachineit+∑βjXit+μi+vt+εit(1)式中:i表示省份;t代表年份;machineit代表i省份t時期的農業機械化水平;Xit代表i省份t時期其他控制變量;incomeit為被解釋變量,代表i省份t時期農村居民收入;μi代表地區效應;vt代表時間效應;εit代表總效應。
3.2變量選取
文章研究農業機械化對農村居民收入增長的影響。被解釋變量為農村居民收入(income),參考已有文獻,采用最多的指標選取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衡量農村居民收入。主要解釋變量為農業機械化(machine),選取人均農機總動力衡量農業機械化指標。控制變量主要有:有效灌溉面積(irr),選取人均農業有效灌溉面積表示;產業結構(stru),選取用第二、第三產業增加值之和占當年GDP比重表示;農村用電量(power),采取人均農村總用電量表示;政府農業支出(gov),采取地方財政農林水事務支出表示;地區生產總值(gdp),采取當地當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表示。文章數據選取我國宏觀省級面板數據,主要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中國農村統計年鑒》以及各省份統計年鑒和《中國人口統計年鑒》,部分數據缺失采用線性插值法計算得出。由于香港、澳門、臺灣不在統計年鑒范圍內,因此選取全國共31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的農業面板數據。
3.3實證檢驗
3.3.1回歸前檢驗
回歸分析前檢驗各變量的相關性,防止變量間存在相關性和多重共線性,在變量存在嚴重相關性情況下,回歸的參數系數精度會降低。文章采用方差膨脹因子檢驗變量之間是否存在嚴重多重共線性,使用VIF檢驗計算得出各解釋變量的VIF值,其結果均低于10,因此變量不存在嚴重多重共線性問題。
3.3.2Hausman檢驗
我國幅員遼闊,各地農業生產以及農村居民收入差異較大。使用面板數據進行回歸檢驗時應考慮各地因資源稟賦、政策制度以及發展差異存在的個體效應。文章采用豪斯曼檢驗判斷個體效應是否隨時間變化,選擇使用面板數據固定效應(FE)或隨機效應(RE)。根據Stata16軟件檢驗結果,Hausman檢驗統計量為44.23,且在顯著性1%的情況下顯著,因此在回歸模型選擇面板數據固定效應估計。
3.3.3基準回歸結果
文章采用混合ols回歸、隨機效應和固定效應進行回歸,如表1所示。根據回歸結果,農業機械化對農村居民收入提高有顯著正向效應,影響系數為0.630,且在顯著性1%的水平下顯著,說明通過面板數據固定效應回歸檢驗,農業機械化水平能夠提高農村居民收入水平。隨后繼續進行混合ols模型和面板數據隨機效應模型,如表1所示,農業機械化對農村居民收入的系數分別為0.924和0.722,且在顯著性1%水平下顯著,與面板數據固定效應模型回歸結果完全符合,說明農業機械化促進農村居民收入增加成立。對于其他控制變量,政府在農林方面支出以及人均GDP對農村居民收入增加有顯著的促進效應,說明增加政府支出和地方經濟發展能夠促進農村居民收入增加。第二、第三產業占比對農村居民收入有負向影響,可能是因為農村居民收入主要來源于農業經營性收入,第二、第三產業增加導致經營性收入減少。
3.4內生性檢驗
實證檢驗可能因遺漏變量等引起模型的內生性問題,文章將農業機械化變量滯后一期進行回歸估計,因為購買農業機械后可能不會立即生產,農村居民收入提高會激發農民購買農用機械,將農業機械化滯后一期,當期農村居民收入不會對前期的農業機械化產生影響,避免模型的內生性,檢驗結果如表1所示。農業機械化對農村居民收入的影響是0.733,在1%顯著性水平下顯著,說明回歸結果可靠。
3.5穩健性檢驗
文章采用替代變量和去除數據的極端值對模型進行穩健性檢驗。將被解釋變量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改為農村居民經營性收入,回歸結果如表1所示。(5)表示固定效應模型替代變量后的回歸估計結果,(6)表示固定效應結果模型進行1%的縮尾處理回歸估計結果。穩健性檢驗結果顯示,農業機械化水平在兩種穩健性檢驗下系數估計值均為正數且顯著,說明農業機械化水平能夠顯著促進農村居民收入增加。
4結論與建議
4.1結論
文章使用2000—2020年我國省級面板數據,從理論上分析了農村農業機械化對農村居民收入的影響,建立計量實證模型,使用Stata16軟件回歸估計農業機械化水平對農村居民收入的作用效果。此外,正視以往研究中忽視的農業機械化水平與農村居民收入二者之間的內生性問題,對模型估計結果進行了穩健性檢驗。研究結果表明,農業機械化能顯著提高農村居民收入水平。
4.2政策建議
第一,目前我國中西部農村居民收入普遍較低,缺乏購買農業機械的足夠資金。政府可以提供一定的補貼或給予農村居民足夠普惠的金融服務,使得農村居民有足夠的資金購買農業機械。注重對個體農戶的補貼,使他們有意愿、有能力購買必要的農業機械。對于不同地區,應根據地形、農作物特點因地制宜地提供補貼,靈活制定政策,促進農村居民收入增加,助力鄉村振興。第二,加強對農民的培訓,避免農業機械閑置而浪費資源。近年來,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大量農村居民進入城市,特別是中西部農村人口外流嚴重,留下的大多是知識文化水平較低且年齡偏大的農村居民,使用機械的積極性不足。對于大眾化的農業機械,政府應集中培訓,讓農民學習簡單的日常維護、檢修,促進農業機械發展,推進農業機械化,提高農村居民的收入水平。第三,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適度規模經營農村土地,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建設高質量農業用地,提高土地的生產力,提高糧食生產量,增加農村居民經營性收入。
參考文獻:
[1]張睿,高煥文.我國農業機械化經營收入對農民增收的貢獻[J].農機化研究,2008(8):1-5.
[2]孔榮,梁永.農村固定資產投資對農村居民收入影響的實證研究[J].農業技術經濟,2009(4):47-52.
[3]李輝,鐘綿生.農業機械化對農民農業收入增長的計量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0(16):51-52.
[4]周益波,何可,張俊飚,等.農業機械化對農村居民收入的增長、結構與分配效應研究[J].四川農業大學學報,2019(5):723-733.
[5]陳林生,黃莎,李賢彬.農業機械化對農村居民收入的影響研究———基于系統GMM模型與中介效應模型的實證分析[J].農村經濟,2021(6):41-49.
[6]周振,張琛,彭超,等.農業機械化與農民收入:來自農機具購置補貼政策的證據[J].中國農村經濟,2016(2):68-82.
[7]周振,孔祥智.農業機械化對我國糧食產出的效果評價與政策方向[J].中國軟科學,2019(4):20-32.
[8]劉同山.農業機械化、非農就業與農民的承包地退出意愿[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6,26(6):62-68.
[9]王銀.農業機械化對農民收入的影響研究[D].成都:中共四川省委黨校,2022.
[10]鐘昕.農業機械化對農民收入影響的實證研究[D].荊州:長江大學,2021.
作者:嚴天強 單位:重慶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近年來,隨著我國醫療改革的不斷推進,“建立全科醫生制度”這項具有里程碑意義和轉折點的一個政策,在建...
在大數據時代,雖然會計信息的來源和渠道越來越多,但數據處理的效率卻大大提高。技術進步為管理的科學決...
中國歷代留下了很多珍貴的繪畫、圖案、圖形等美學文化遺產,傳統吉祥紋樣就是其精華之一。吉為善,與“好...
0引言 目前,事業單位的人力資源管理是一項業務多、事務雜、壓力大的工作,進行管理創新迫在眉睫。在智慧...
前言 隨著文學藝術的不斷繁榮、知識門路的不斷增多,在這樣一個大趨勢下,很多家往往會忽視幼兒的道德情...
中國通過40年的改革開發,經濟總量躍居世界前列,國際影響力與日俱增,對世界經濟發展的貢獻不斷增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