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01 10:29:52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中國地質論文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在經過了十年的快速發展之后,2011年繼續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這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明確提出了綠色文科、綠色學報的辦刊理念,期刊定位更加清晰,學報定位為“多學科研究資源環境問題的國內高端學術平臺,廣受學界尊敬的新銳文科學報”。二是相關期刊數據繼續前移,權威文摘轉載量穩中有升。學報再次入選全國中文核心期刊(北大2011版)和CSSCI來源刊(2012-2013),其中在CSSCI同類期刊排名由2008-2009年版的第65位、2010-2011年的第42位提升到第27位。三是特色欄目“資源環境研究”榮膺教育部“名欄工程”建設欄目。
為感謝海內外專家學者的支持與厚愛,進一步提高期刊質量和學術影響力,本刊編輯部決定從2011年起,開展年度優秀論文評選活動。現將具體事宜通知如下:
一、評選范圍
《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刊發的全部論文(共計119篇)。
二、評選數量
共評選10篇優秀論文。
三、評選標準
1.論文選題探討的是本學科的前沿、難點問題,或在研究方法上有新穎獨到之處。
2.有較高的影響因子。
3.被權威文摘全文轉載。
4.適當考慮是否為重要基金項目。
四、評選方式
1.初選階段。在初選階段,作者可以自薦,讀者可以推薦,但需要提供推薦理由或證明材料;同時,編輯部也將對所刊發的論文進行挑選。自薦或推薦截止日期:2012年3月31日。
2.專家評議階段。成立由校內外知名教授組成的評審專家小組。編輯部將組織專家進行同行評議,確定擬入選的優秀論文并在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網站(省略)上進行公示。
3.省略.
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編輯部
我校首個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開題論證會召開
論文摘要黃淮海平原區是我國最大的玉米集中產區,總結該區常見的一年三熟玉米栽培模式,以期為各地因地制宜發展玉米生產提供指導。
玉米是我國種植面積第三、產量第二的糧食作物,是我國主要飼料糧和部分地區的主要口糧,目前已發展成為糧、經、飼兼用作物,在國民經濟中占有日益重要的地位。根據我國玉米的分布地區和種植制度的特點,結合各產區的農業自然資源狀況,以及玉米在谷類作物中所占的地位、比重和發展前景,把我國玉米劃分為6個產區。其中,黃淮海平原區是我國最大的玉米集中產區,該區常年播種面積占全國40%以上。在黃淮海平原,最常見的玉米栽培方式是一年三熟種植模式。總結該區常見的一年三熟種植模式,以期為各地因地制宜發展玉米生產提供指導。
1馬鈴薯-玉米-大白菜三種三收高效栽培模式
該模式是根據土豆、玉米、大白菜的生產特性,合理安排茬口播期創造出來的一種新模式。3種作物在生長期間優勢互補利用,又不互相影響,較好地實現了一年三種三收。馬鈴薯于3月中上旬播種(栽植密度每公頃7.5萬株左右),種薯選用優質、高產、抗逆性強的脫毒種薯克新1號、大西洋、荷蘭15、紫花白等品種,8月中上旬收獲;玉米于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種(栽植密度為4.05萬~4.20萬株/hm2),選用丹玉39、丹科2151、冀玉9等生育期較短的中早熟玉米品種,8月下旬至9月上旬收獲;大白菜于8月上旬播種,選用優質、高產、抗病、耐貯的中晚熟品種,北京新3號,冀菜3號及水師營6號等品種,8月下旬至9月上旬定植(用種量1.50~1.88kg/hm2),11月中旬收獲。該模式下,一般每公頃產馬鈴薯35175kg、玉米7590kg、大白菜115890kg,3茬合計產值為62047.5元,純收入為4.97萬元。該模式技術簡單、投資少、效益高,推廣前景廣闊,適于河北省唐山地區發展。
2草莓-玉米-后季稻種植模式
該模式是在麥-玉米-后季稻種植模式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高產高效種植模式。該模式中,10月中下旬移栽草莓,草莓品種選用“寶交早生”,起壟栽培(壟底寬95~100cm,壟頂寬40~45cm,壟高23~25cm),栽植密度為8.70萬~9.15萬株/hm2(株行距23cm×28cm);3月下旬播種玉米,玉米品種選用早熟品種掖單4號,栽植密度為6.75萬株/hm2;6月5日前后落谷,于7月25日前后搶栽后季稻,后季稻品種選擇武育粳3號,移栽株距10cm、行距18~20cm,密度為240萬~270萬株/hm2。該模式下,一般每公頃可產草莓12~12.75t、玉米5.62~6.00t、水稻8.25~9.0t。該模式經濟和社會效益十分顯著,適于江蘇如皋地區發展。
3大棚草莓-春玉米-秋西瓜高效種植模式
草莓于8月底9月初移栽(株距為25cm),元旦前上市,選用早熟、果大、質優的品種日本豐香;玉米于2月上旬套播(采用穴播方式進行點播,株距為20cm,每穴播2~3粒種子)在草莓畦壟中,5月底6月初采收上市,選用早熟品種糯96;秋西瓜于6月上旬育苗,7月初定植(栽植密度為7500株/hm2),8月20日左右上市,8月25日前采收結束,選用特早熟品種特小鳳。該模式下,一般每公頃產草莓26.25t、春玉米11.25t、秋西瓜15t,折產值22.5萬元,純收入15萬元。該模式經濟效益極高,為江蘇吳江及條件相似地區發展所首選。
4菠菜-地膜玉米-白蘿卜一年三熟種植模式
菠菜于11月上旬播種(用種量37.5kg/hm2),選用圓葉菠菜品種,11中旬出苗,翌年3月中旬開始采割,4月中旬收獲完畢;玉米于3月下旬播種,選用早熟品種,栽植密度9萬株/hm2(株行距20cm×50cm),7月中旬收獲;白蘿卜于8月上旬玉米收獲后播種(用種量5.4kg/hm2),選用象牙白、露頭青等品種,栽植密度12萬株/hm2,10月初開始收獲,11月中旬收獲完畢。該模式下,一般每公頃可收獲菠菜10.5t、嫩玉米棒7.5萬~9.0萬個、白蘿卜7.5t以上。該模式簡單、操作方便、見效快,適于河北省邯鄲地區發展。
5鮮玉米-鮮玉米-綠葉蔬菜種植模式
大棚春玉米于2月中下旬播種,地膜春玉米于3月中旬開始播種;秋玉米于7月20日開始播種,至8月10日播種結束;綠葉蔬萊一般9月中旬~10月中旬播種,10月20日左右(秋玉米騰茬后)逐步移栽。該模式下,一般每公頃春季鮮糯(甜)玉米收入1.44萬元、秋季鮮糯(甜)玉米收入1.275萬元、綠葉蔬菜收入2.475萬元,全年合計純收入4.44萬元。該模式適于江蘇吳江及其他長江下游地區發展。
6小拱棚黃瓜-鮮玉米-花椰菜高效種植模式
3月上旬定植黃瓜(栽植密度7.5萬~9.0萬株/hm2),選用早熟、優質抗病品種,如魯黃瓜4號、津優3號等品種;黃瓜收獲前10~15d套種玉米(定植密度5.25萬株/hm2),選用株型緊湊、透光性好、早熟適宜密植的品種,如魯單981、農丹5號或糯玉米等;6月上中旬黃瓜拉秧,7月下旬在畦內定植花椰菜(定植密度3萬株/hm2),選用生育期短、耐熱、抗病、適應性強的品種,如荷蘭早雪球等。該模式下,玉米與黃瓜共生期一般為10d左右,要加強玉米早期管理,及時間苗,黃瓜拉秧后及早中耕松土;秋花椰菜與玉米共生期30~40d,要根據各自生長特點進行田間管理。該模式既(下穩定了糧食生產,又增加了農民的收入,適于山東省定陶地區發展。
7油菜-花生-糯玉米立體種植模式
采用油菜、花生、糯玉米高效立體種植模式,即秋播純作油菜,翌年油菜桿收獲后,下茬播種花生并間作孺玉米。10月下旬移栽油菜苗(栽植密度13.5萬~15.0萬株/hm2),翌年5月下旬,油菜騰茬后,栽植花生(栽植密度13.5萬~15.0萬穴/hm2),選用中熟、高產、抗病品種,并于5月下旬到6月上旬分期播種糯玉米,選用口感好、矮桿、高產優質、抗逆性強的品種。8月中旬采收糯玉米(栽植密度1.95萬株/hm2),9月下旬收獲花生。該模式下,一般每公頃可產油菜籽3000kg、花生5250kg、鮮糯玉米棒6750kg。該模式經濟效益較好,適于江蘇各地區發展。
8地膜馬鈴薯-玉米-蘿卜三收三種種植模式
馬鈴薯于2月底至3月初播種(用種量1.5t/hm2),播后覆蓋地膜,馬鈴薯品種選用費烏瑞它,定植株距25~30cm、行距30cm,栽植密度6.75萬株/hm2,6月底收獲;玉米于5月底~6月初播種,品種選用鄭單958,栽植密度6.0萬~7.5萬株/hm2,9月中下旬收獲;7月上中旬,在收獲后的馬鈴薯茬上播種蘿卜,品種選用3尺白,株距30~35cm,10月上中旬收獲。該模式下,一般每公頃可產馬鈴薯25.5t、玉米8.25t、蘿卜52.5t,折產值3.75萬元,比單種小麥、玉米產值高2.25萬元。該模式適于河北欒城地區發展。
9馬鈴薯-玉米-木耳立體栽培模式
馬鈴薯于3月中下旬播種,栽植密度5.7萬~6.0萬株/hm2;玉米于4月底播種,栽植密度為7.5萬株/hm2;6月中旬馬鈴薯收獲后,在玉米行間排木耳栽培瓶,密度為30萬瓶/hm2。該模式下,一般每公頃產馬鈴薯29.26t、玉米8.2t、木耳33t以上,純效益為7.5萬~12.0萬元。該模式能夠有效利用空間,提高復種指數,提高土地利用率,適于山東各地區及其他條件相似地區發展。
10馬鈴薯-玉米-菜花間作套種模式
該模式采用帶狀栽培,帶寬115cm,起壟栽培,壟寬60cm。3月中旬在壟上地膜種植2行馬鈴薯(選用脫種克新1號、早大白等),大小行距分別為80cm和35cm,株距為24cm。5月上旬,在馬鈴薯80cm的空背上播種1行撮玉米(選用3138品種),玉米行距230cm,撮距30cm,每撮留3株。馬鈴薯收獲后,2行玉米間騰出230cm寬的空閑地帶栽一茬秋菜花(選用適宜秋季栽培的日本雪山品種)。菜花另設育苗畦,6月下旬播種,7月中旬分苗,8月中旬定植,株行距為45cm×50cm。該模式下,一般每公頃產馬鈴薯37.5t、玉米7.575t、菜花22.5t,總產值3.45萬元。該模式解決了人多地少、糧菜爭地的矛盾,提高了單位面積產量和經濟效益,適于在河北省土地肥沃,水利灌溉條件優越地區發展。
參考文獻
[1]朱普平,郭景隆.“蠶豆+青菜/春玉米+地刀豆-秋玉米”立體種植模式及經濟效益分析[J].安徽農業科學,2000,28(4):444-445.
[關鍵字] 企業制度 改革 土地資產 處置
[中圖分類號] F301 [文獻碼] C [文章編號] 1000-405X(2012)-11-38-1
土地資產一直與國有企業之間存在著較為密切的關系,作為稀缺資源,土地資產的價值已經在我國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體現出來。以往無償進行劃撥用地的方式,土地使用者不具備轉讓、出租以及抵押土地的權力,這樣的限制已經無法順應市場經濟改革下的企業制度改革要求。所以,國有企業制度改革過程中土地處理成為了重要內容之一。我國相關政策規定在兩種情況下,土地處理無需繳納土地出讓金。主要是將土地使用權作價出資以及通過授權經營的方式來進行土地處理。這兩種土地處理方式減輕了企業制度改革成本,但是在執行過程中還是存在很多問題。
1改制企業的土地資產運作情況
我國經濟體制改革下,土地使用權從去無價轉為有價,所以企業所擁有的國有資產也相應的不斷增多,在企業體制改革過程中,針對不同性質土地,應該采用相應的土地處理方式。
1.1以出讓的方式來獲得得土地使用權
目前,大部分經濟實力較強、日常運營效率較高的企業都會采用以出讓的方式來獲得土地使用權,企業不僅可以擁有土地出租、抵押以及轉讓的權力,還可以獲得在企業使用土地的年限內土地增值收益。企業通過已出讓方式獲得的土地大部分屬于企業生產與經營的用地。因此,通過出讓方式而取得的土地,都應該將這部分資產計入股本。另外,與購買廠房以及設備一樣,以這種方式獲得的土地也相當于是購買生產資料。在土地使用年限期滿后,國家有權無償收回土地的使用權。
1.2行政劃撥的土地處置方式
針對行政劃撥的土地,國家相關部門給出了改制企業的土地處理三種方式:其一,企業補辦土地出讓手續,補繳土地出讓的費用,將作為企業法人資產的土地作價入股;其二,企業通過租賃的方式獲得土地使用權,每年向國家繳納規定的土地租金;其三,國家將土地使用權作為股本,入股改制企業。
1.3集體土地處理方式
集體土地的處理方式與行政劃撥較為相似,主要有幾下幾種方式:第一,集體土地補辦土地征用手續,土地國有化之后,再將土地使用權出讓、租賃或者作價入股改制企業;第二,集體土地的自身所有權性質不變,土地資產看作是當地集體股份加入企業;第三,向擁有土地所有權的地方政府交納租賃費用,以租賃形式獲得土地使用權。
2我國企業改制過程中土地處理的問題
2.1授權經營土地處理問題
所謂授權經營的土地使用權,主要是指國家將規定年期的土地使用權,在作價后授權給規定企業經營管理,這類企業主要是國家控股、國有獨資或者是國家授權投資的企業機構。相關政策規定,授權經濟的土地使用權可以在使用年限內,作價入股以及租賃,也可以在這類企業的直屬、控股或是參股企業間進行依法轉讓,如果是改變原有用途,向這類企業以往的單位或者是個人進行轉讓時,應該向相關部門申報,審核通過后也無需繳納土地出讓金。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遇到以下問題:
(1)授權經營的土地是否為有償使用;
(2)授權經營的土地使用權如何處理;
(3)授權經營土地的使用期限。
2.2作價入股的土地使用權處理問題
國家將一定使用年期國有土地的使用權作價,并投資改制后的新企業,其后由新企業擁有該土地使用權。作價入股的土地可以按照相關法律進行土地權的轉讓、出租與抵押。這類土地資產處理方式,企業無需繳納出讓金或者是租賃費用,所以對于改制企業而言壓力較小。但是國家必須與企業共同承擔風險,由于國家股的特殊性,在企業管理過程中難度較大,而且由于土地價值較高,所以國家股往往占據了企業股本大半,影響了企業效益與其他股東的審查積極性。
2.3非經營性質的土地使用權處理問題
國有企業的改制過程中,往往都是采取的整體改制,所以以往的非經營性質的資產以及對應的土地使用權也從原有企業剝離出來,這類主要是指原國有企業的學校、職工住宅、醫院等福利性基礎設施。但是在實際處理過程中,這類土地還是由新企業繼續使用,但是新企業不具備土地使用權。
2.4土地價值認定問題
在企業改制過程中,會委托資產評估機構對企業整體資產進行評估,其中包括土地資產,但是這個價值認定往往與土地評估機構認定的價值存在較大差異,這種差異導致應繳納土地出讓金在轉贈國家資本過程中數量不清的問題。
3企業改制過程中土地處理有效措施
3.1明確授權經營與作價入股的土地使用權權能
針對授權經營與作價入股這兩種類型流轉應該作出明確規定。我國相關政策主要解決了土地資產劃撥到改制企業的問題,而對于土地使用權進入改制企業的資產后全能沒有明確規定,操作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
3.2改制企業的土地處理應該包括非經營性的資產
原國有企業所擁有的非經營性質的資產在企業改制后,已經剝離出來。但是大部分的改制企業還是擁有這些非經營性質資產的管理權力,在進行企業整體改制過程中,沒有明確規定非經營性質土地使用權的歸屬問題,所以這部分土地并沒有辦理好土地使用權的變更,這部分土地有些甚至在使用初期就沒有辦理土地使用權登記。.
5月14―15日在遼寧省沈陽市召開,并同期召開全國中西醫結合風濕病聯盟會議,制訂常見風濕病中西醫診治專家共識。現將會議征文事項通知如下。
1、征文內容:①重點征文領域為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骨關節炎、系統性硬化癥、干燥綜合征、痛風、白塞氏病、系統性血管炎、多發性肌炎和皮肌炎、纖維肌痛綜合征等;②中
藥制劑治療風濕病作用機制的實驗研究、臨床研究、藥物上市后再評價研究;③中藥有效成分治療風濕病的基礎研究、臨床研究、實驗設計;④中西藥聯合應用治療風濕病的科研設計、臨床研究、經驗體會;⑤疑難風濕病的中西醫結合治療進展、個案報道、臨床經驗總結;⑥中醫臨床診療指南標準、中醫治未病技術制修訂標準及中醫療法的研究成果;⑦常見風濕病中西醫藥物治療的專家共識建議、草案;⑧風濕病中西醫結合護理的經驗體會、臨床總結;⑨其他有關中西醫結合在風濕病領域的熱點問題。
2、征文要求:①稿件應為未公開發表的論文,要求論點鮮明,具有較強的科學性、先進性和前瞻性;②稿件全文限4000字以內,并附400字以內的結構式摘要(目的、方法、結果、結論)及關鍵詞;請提交電子版至投稿郵箱,不受理手抄及復印文稿;③稿件一律用Word文檔排印,標準A4版面,標題用宋體三號字,作者及單位用楷體小四號字,注明單位科室、通訊地址、郵編、電子郵箱、聯系電話;摘要與關鍵詞用宋體五號字,省部級以上科研基金課題者請注明;④錄用文稿紙質版須加蓋單位公章郵寄;⑤論文經審評錄用后,將收入“會議學術論文集”,組委會將給作者發送會議論文錄用通知;⑥歡迎相關專業的專家、學者積極參與,踴躍投稿。
3、截稿日期:2016年3月31日(以郵戳日期或電子郵件發送時間為準)。
4、聯系方式:①聯系人及電話:李略15566080836 岳月15604008885 固定電話024-31961263;
②地址:遼寧省沈陽市皇姑區北陵大街33號 郵編110032 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風濕病科 岳月收
【論文摘要】:壟斷的潛在危害自不待言,而濫用壟斷力量的危害更是顯而易見的。在國際貿易中,對于濫用市場支配地位中市場如何界定是爭論很大,容易被模糊的一步。文章通過詳細的闡述市場支配地位中市場界定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來界定市場支配地位,為實務解決提供一定的建議。
"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原本在公用事業領域較為突出。如郵電局強行為用戶配發電話機,電力部門強迫用戶購買其指定的配電箱,自來水公司強迫用戶購買其指定的給水設備,煤氣公司強迫用戶購買其指定的煤氣灶和熱水器等。公用企業具有自然壟斷行業的特征,由于受資源、技術等方面因素的制約,由一個或者少數幾個企業來經營比更多的企業參與經營能取得更大經濟效益,也比較容易界定。但是在其他普通商業領域,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界定則難以取得一致見解。而在國際貿易中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其實質是濫用壟斷力量的表現之一。當今世界各國,尤其是市場經濟發達的國家,大都有反壟斷法,只是名稱不同。如美國稱之為"反托拉斯法",日本稱之為"公平交易法",歐盟則習慣稱之為"競爭法",我國直接稱為"反壟斷法"等等。但不管如何稱呼,其目的是一樣的,即改善經濟效能,使消費者享受較低的價格,更多的選擇和更好的產品質量。其中,大部分均有涉及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方面的規定。
一、市場支配地位的涵義
關于市場支配地位( dominant position) ,不同的學者下的定義并不完全一樣。例如,一種定義將其定義為"單一企業策略可以或者可能對于福利有負面效果的情況"①。這個定義是西方學者以社會福利最大化作為預期目標的一種定義,但是并沒有闡明靜態與動態效率的有關影響。另一種定義是指"這類企業能夠逃避市場上看不見的競爭壓力,從而可以為所欲為地實施自己的經營策略,并且能夠完全以符合自己利益的方式影響市場的競爭條件"②。這個定義強調的是企業在市場上能夠不受其他企業競爭的影響,并能夠按自己的目標控制市場,影響市場競爭條件并獲取利益,但忽視了企業應具備的條件。還有一種定義認為,"市場支配地位是指企業所獲得的能夠獨立于其他競爭者采取影響價格和產量的行動的一種市場力量"③ 。這個定義強調的是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已不受其他競爭者的影響而能夠獨立地采取行動提高產品價格或降低產品產量,這個定義直接強調企業在市場上對產品價格和產量的操縱與影響能力,同樣忽視了企業應具備的條件。歐共體委員會在關于大陸罐頭(continental can)一案的裁決中對市場支配地位的定義也作出了經典表述:如果企業有能力獨立行為,即它們在行為時不考慮競爭者、買方和供貨方的情況,它們就是處于市場支配地位的企業。我國反壟斷法中所稱市場支配地位,是指經營者在相關市場內具有能夠控制商品價格、數量或者其他交易條件,或者能夠阻礙、影響其他經營者進入相關市場能力的市場地位。
市場支配地位是市場優勢濫用的首要構成要件。司法實踐中認定企業是否違法首先就要考察企業是否擁有市場支配地位。因而,跨國公司也往往以否認擁有市場支配地位來作抗辯。市場支配力是指市場上存在不受競爭制約的企業(基本上是跨國公司)不必被迫考慮其競爭者或其交易對手行為的企業,因此,它可以通過單方面的行為甚至獨自就影響市場上的競爭條件,即是說不是競爭能夠支配這些企業,而是這些企業支配競爭,同時還表現為一個相互間沒有實質性競爭的企業集團,也可以相應不存在卡特爾協議的情況下共同支配市場。在英國的《公平貿易法》中,市場支配地位是作兩種劃分,一是結構性的,二是行為性或混合性的。前者指一家企業單獨擁有的市場支配地位,即是指一個獨家企業,或一組相聯系的企業,至少占有25%的相關市場。沒有必要對結構情形中的行為進行調查來確定市場支配地位是否存在,僅市場份額因素本身就足夠了,但如果為了調查是否利用了市場支配地位,那么對行為的調查就是必要的。后者指由多家企業共同擁有的市場支配地位。僅市場份額的調查是不夠的。在這種情況下除了調查市場,對市場中的企業行為也要進行調查,如對《公平貿易法》中所講的那些采取特殊做法來限制、阻止或扭曲相互之間的競爭的企業。這種劃分沒有德國法的詳盡,但它體現了一種思想,即在市場優勢濫用的指控中,企業不得以單獨不擁有市場支配地位作抗辯,如果它與其他企業結合在一起占居了市場支配地位,并與其他企業共同采取了特殊的限制競爭作法的話。
二、關于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界定
在實務操作中,認定國際貿易中的一方(一般是銷售方)濫用了市場支配地位,是一個看似簡單而實際上比較復雜的問題。簡單的是各國大多有國內法或國際法對此做出規定,似乎只有對照規定即可。如《歐盟條約》第86條規定:
"一個或者多個在共同市場或者其中的相當一部分地域內占有優勢地位的企業,濫用這種地位的任何作為可能影響成員國之間貿易的,因與共同市場不相容而被禁止;特別是禁止包含下列內容的濫用行為:直接或間接地實行不公平的購買或者銷售價格或者其他不公平的交易條件地;
(一)限制生產,市場或者技術發展,損害消費者利益的;
(二)在相同的交易情形下,對交易當事人實行不同的交易條件,因而置其以不利的地位;
(三)要求對方當事人接受與合同主題在本質或者商業習慣上無關聯的附加義務,作為簽訂合同的前提條件。"
根據聯合國《控制限制性商業慣例的多邊議的公平原則和規則》規定,企業原則上應避免在有關市場中采取下列行動或行為:對其他競爭者采取掠奪性行為,如使用低于成本的價格消滅競爭者;在供應或購買貨物或服務時歧視性定價;通過一系列的措施達到企業兼并獲取市場支配地位的目的;規定進口貨物在進口國的轉售價格;并非為了正當的商業目的,諸如質量、安全、充分的銷售和服務等附加供應貨物或提供服務的條件,例如,以向供應人或其他指定的人購買其他貨物或服務為提供某種服務或貨物的條件。
我國反壟斷法第十九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推定經營者具有市場支配地位:
(一)一個經營者在相關市場的市場份額達到二分之一的;
(二)兩個經營者在相關市場的市場份額合計達到三分之二的;
(三)三個經營者在相關市場的市場份額合計達到四分之三的。
有前款第二項、第三項規定的情形,其中有的經營者市場份額不足十分之一的,不應當推定該經營者具有市場支配地位。
被推定具有市場支配地位的經營者,有證據證明不具有市場支配地位的,不應當認定其具有市場支配地位。
美國的《歇爾曼法》,《克來頓法》,德國的《反對限制競爭法》,聯合國的《消除或控制限制性商業慣例法律范本》等等,對濫用市場支配地位都也有相應的規定。然而,我們可以發現,在實務中,以《歐盟條約》第86條為例,要認定一個行為是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行為,并非簡單的過程,其至少包括四個方面的步驟:
(一)界定市場的定義,包括產品市場和地理市場。
(二)界定國際貿易一方是否在該市場擁有支配地位。
(三)該方是否濫用了其支配的地位。
(四)給競爭對手或消費者造成了損害。
我國反壟斷法也借鑒上述別國立法經驗作出了如下規定,認定經
(一)該經營者在相關市場的市場份額,以及相關市場的競爭狀況;
(二)該經營者控制銷售市場或者原材料采購市場的能力;
(三)該經營者的財力和技術條件;
(四)其他經營者對該經營者在交易上的依賴程度;
(五)其他經營者進入相關市場的難易程度;
(六)與認定該經營者市場支配地位有關的其他因素。
三、濫用行為的界定
通常企業擁有市場支配地位并不為法律所禁止,但濫用其地位則為法律所不容。所以關鍵在于如何認定其有濫用的行為。在理論和實踐中人們往往只強調三個步驟來分析和解決問題:一狀態要件--市場支配地位;二行為要件--取得,維持和擴展市場支配力的積極行為;三 后果要件--對消費者和競爭對手造成的損害④。首先,對市場(包括產品市場和地理市場)的界定是大前提。不先把市場的范圍搞清楚,直接分析某企業的某產品是否擁有支配地位,是否濫用該地位等,都是不科學的。當然,在大多數情況下,市場的定義是顯而易見的,無需費力考慮,但也有很多案例中,市場的定義至關重要。比如一樣商品,出口到很多國家,在少數幾個國家占有大比重,在多數幾個國家只有百分比很小的零銷,此時,市場為少數幾個國家,還是全部擁有出口產品銷售的國家,則是界定是否占有市場支配地位的重要前提。其中,何謂統一的地理市場是一個需要首先解決的問題。因為如該商品不能單獨構成一個市場,并且統一的地理市場也沒有形成,那自然無法界定市場,那么所謂濫用市場支配力量也就無從談起。
要確定市場支配地位,界定市場的步驟是必不可少的,有些時候是極其重要的。市場界定不清,很可能導致截然相反的認定結果。事實上,不僅在國際反壟斷領域(支配市場的行為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壟斷行為),在國內反傾銷反補貼領域,對市場的界定都是十分重要和值得研究的,尤其在歐共體《羅馬條約》規定之下所謂的共同市場中,市場的確切范圍更是重要。其次,則是經營者以各種有形無形方式利用了此種優勢,損害了消費者或競爭對手的利益。我國反壟斷法對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表現形式作出了規定:
(一)以不公平的高價銷售商品或者以不公平的低價購買商品;
(二)沒有正當理由,以低于成本的價格銷售商品;
(三)沒有正當理由,拒絕與交易相對人進行交易;
(四)沒有正當理由,限定交易相對人只能與其進行交易或者只能與其指定的經營者進行交易;
(五)沒有正當理由搭售商品,或者在交易時附加其他不合理的交易條件;
(六)沒有正當理由,對條件相同的交易相對人在交易價格等交易條件上實行差別待遇;
(七)國務院反壟斷執法機構認定的其他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行為。
四、我國反壟斷法對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規定
我國的反壟斷法是在借鑒各國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本國實際作出的,也堪稱十分全面周詳,但私以為,還有稍有缺憾:
(一) 對市場的認定模糊
首先,立法者應對"相關市場"作出明確界定,這是認定市場支配地位的前提。但就目前反壟斷法而言,并未顯出立法者對該問題傾注了充分的關注和重視。而且現行的《反不正當競爭法》等也未對此作出明確的規定。這種情形勢必造成實踐中的困難。建議,在立法中明確界定相關產品市場和相關地理市場,并在執法中充分考慮需求狀況、產品性能、價格等有關因素,以求適用法律公平、效率、合理。其次,定量分析不可或缺。反壟斷法第十九條第一款規定,任何擁有一半市場份額的經營者將被推定為具有市場支配地位。這與歐盟競爭法的標準大體一致。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國,市場份額超過50 %的企業基本都是大型國企,而且大都處于公用事業領域,可能獲得反壟斷法的豁免;而市場份額超過50 %的私有企業幾乎鳳毛麟角。這是我國的特殊國情,有別于歐盟和美國。在這種情況下,該市場份額標準顯得過高,這將導致該條規則極少被適用,有違立法初衷。另外外國企業在我國被裁定為市場支配地位濫用的可能性大大降低。與中國國情相似的眾多經濟轉型國家,多以35 %作為市場份額的定量標準,值得我們借鑒。雖然第二款第三款作出了補充,但并不能保證萬全。
(二) 對濫用行為的認定不全面
國際立法經驗表明,對濫用行為的認定經歷了從結構主義向行為主義轉變的過程。中國在立法上關注對行為本身進行規范,并未明確提出奉行的是本身違法原則還是合理原則。根據目前國際通行做法和中國國情,采用后者更為恰當。但實踐中,合理原則要求執法者能充分考慮市場結構、企業績效和行為后果,判斷過程復雜,難度較大,這就需要執法者具有較高的經濟學水平和其他相關素質;此外,也要求有關部門在實踐中不斷細化認定標準,出臺實施細則,以便操作。再者,對濫用行為的認定,不僅應考慮排擠競爭的因素,也應考慮損害消費者福利的因素;同時我國應明確采用歐盟"實質的"或"潛在的"損害后果標準,有助于更好地保護中小企業的利益。
五、結語
從世界各國反壟斷立法的發展趨勢看,反壟斷立法逐漸集中在壟斷行為上,不再對市場支配地位規制。從中國經濟發展的現狀看,規模經濟發展不夠,企業競爭力低,國家的政策導向是發展大企業、大集團,鼓勵發展規模經濟。因此,總的來說從我國目前經濟發展的水平和企業競爭力的現狀出發制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立法針對市場支配地位本身進行規制更具合理性,值得在實踐中認真實施,進一步發展完善。
注釋:
①《美國最高法院判例匯編》, 1956 (351) : 305、309 - 310. 轉引自劉寧元, 司平平, 林燕萍. 國際反壟斷法》,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年版,第91頁.
②《美國最高法院判例匯編》, 1991 (221) : 6. 轉引自劉寧元, 司平平, 林燕萍. 《國際反壟斷法》,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年版,第98頁.
③ see chicago board of trade v. united states, 246 u. s. 231 (1918).
④ 陳晶瑩主編.《國際貿易法案例詳解》,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2年6月版.
參考文獻
[1] 王家珍主編. 《反不正當價格行為研究》,中國物價出版社,2003年6月版.
[2] 陳晶瑩主編. 《國際貿易法案例詳解》,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2年6月版.
[3] 尚樹梅主編. 《國際經濟法案例分析》,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年12月版.
[4] 劉寧元, 司平平, 林燕萍. 《國際反壟斷法》,世紀出版社,2002年9月版.
[5] 王生衛. 《反壟斷法中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界定》,載于《華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1月號.
關鍵詞:地質勘查;找礦技術;測量;勘探
中圖分類號:P624 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2095-2104(2012)11-0020-02
1 地質勘查技術原則
1.1 統籌規劃,適度超前
按照以人為本、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統籌公益性地質調查與商業性地質勘查,統籌礦產勘查與環境地質調查。統籌中央與地方地質勘查工作,統籌各類規劃區地質工作,統籌國內地勘事業發展與地勘領域對外開放,充分發揮地質勘查基礎性的先導作用,提前 10-15年規劃部署地質勘查工作。
1.2 遵循規律,合理布局
根據我國地質條件和資源分布特點,按照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宏觀布局要求,結合人口分布、國土利用、基礎設施建設和城鎮化格局,統籌地質勘查工作區域布局,引導商業性地質勘查工作的有序發展。
1.3 突出重點,拓寬領域
立足于我國地質條件、資源基礎、環境基礎、工程基礎,突出重要礦種和重點成礦區帶的勘查工作,努力創造有宏觀影響的大成果,不斷提高地質勘查的精度、深度和廣度。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積極拓寬地質勘查工作的服務與應用領域。
1.4 創新科技,增強能力
實施“科技興地”戰略,加快地質勘查工作現代化步伐。突出重大地質理論問題研究,把地質區位優勢變為科技創新優勢。大力推進成礦理論和地質勘查技術發展,加快信息化建沒,完善地質科技創新體系。推動科研與勘查的有機結合,發揮科技的支撐和引領作用。加強隊伍建設和人才培養.注重創新基地建設。
1.5 立足國內,擴大合作
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充分挖掘國內資源潛力。加大礦產資源領域對外開放,適應經濟全球化和資源全球化發展的需要,鼓勵與國外企業合作開展境內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扶持、鼓勵和引導有條件的企業“走出去”,提高礦產資源供給能力和保障程度。
1.6 完善體制,理順機制
健全中央和地方政府各負其責、相互協調的地質勘查管理體制。充分發揮各方面的積極性,促進地質勘查多渠道投入新機制的形成,完善商業性礦產勘查機制,注重發揮財政資金對社會資金的引導和拉動作用。
2 提高礦產勘查技術應注意的幾點問題
2.1 地形及工程測量
地形測量和勘查工程測量應采用全國通用的坐標系統和最新的國家高程基準點進行。對于邊遠地區小礦,周圍沒有可供聯測的全國坐標系統基準點時,可采用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提供的當地數據,建立獨立坐標系統測圖。但必須詳細說明所采用定位儀器的型號、定位的時間、程序、精度。測量的精度要求,應按有關規范執行。不同比例尺的勘探線剖面應當是實測剖面。
2.2 地質填圖
不論哪種比例尺的地質填圖,都應以地質觀察為基礎,其精度要求應按同比例尺地質測量規范要求。大比例尺地質填圖是為礦產勘查、礦山建設設計服務的,比例尺的選擇應以礦床的礦體規模、形態復雜程度以及各勘查階段的要求為依據。地質點要布設在界線上或有特殊意義的地方,用儀器法展繪到圖上。對于薄礦體、標志層及其它有特殊意義的地質現象,必要時應擴大表示。
2.3 水文地質工作
各種比例尺的水文地質、工程地質測量和環境地質調查,均應符合相應比例尺規范的要求和相應勘查階段對礦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工作的要求。專門水文地質工作及巖礦石物理力學性質測定樣的測試都應滿足有關規定、規范的要求,以保證工作成果的可靠性。
2.4 探礦工程
對覆蓋層小于3m的淺部礦體可使用探槽、淺坑,大于3m應采用淺井。鉆探工程的質量應符合鉆探規程的要求,礦芯及頂、底板 3~5m 范圍內的巖石及標志層和全孔巖芯采取率不得低于規程規定或勘查設計的要求。當厚大礦體連續5m低于要求時,應立即采取補救措施。鉆孔(井)進出礦體應測頂角、方位角,丈量孔深。鉆孔實際出礦點偏離設計出礦點的垂直勘探線距離,應視礦床具體情況而定。砂鉆嚴禁超套管采樣,開孔、穿礦、終孔應測鉆頭內徑。坑探工程應按坑探規程或設計要求進行。
2.5 采樣
必須嚴格執行采樣規范的要求,不得混樣、錯號,嚴禁選擇性采樣。難以識別的礦石或可能礦化地段,應分別予以取樣。煤質采樣要根據不同煤類及其可能的工業用途、煤質主要指標的變化程度來確定。砂礦樣的淘洗、稱重按有關規范執行。金屬、非金屬礦產樣品加工應嚴格遵循切喬特公式,樣品加工重量總損失率不大于5%。樣品分析、測試,應由國家認證的有資質的化驗單位承擔,嚴格執行操作規程和質量標準。內檢樣品必須由送樣單位編密碼、送原分析單位進行驗證。外檢樣亦編密碼,附原分析方法的說明,送指定實驗室進行外檢。具體要求應按有關規范執行。
3 大比例尺找礦預測準則及技術要求
3.1 大比例尺找礦預測一般遵循以下準則
3.1.1 相似類比準則。這是礦產預測首選的基本準則。因為在相似的地質環境下應有相似的礦床產出,我們常用“地質類比法”找礦,其實質就是成礦地質環境相似類比。用這一理論指導找礦一般命中率較高。然而,進行找礦預測時,并沒有完全相似的兩處成礦地質條件,但也要比較兩處相異條件,甚至要進行多個地區的比較。找礦經驗表明,凡是成礦條件和控礦因素相似,屬于同一成礦系列的礦床,一般有相似的礦化標志,可作為類比依據,預測找礦靶區或預測區與已知礦床的成礦條件和礦化標志相似,類比的準確性就較大,預測結果的可靠性就高,找礦效果就好。
3.1.2 求異準則。礦產預測是從已知到未知,用已知礦床產出地質條件類比,可能發現相似的礦床。然而,對未知的礦床類型或尚未認識的新礦化類型來說,就要運用求異的準則,研究成礦環境和成礦的特殊性,預測可能發現另一種礦化類型或新類型礦床的產出。一般來說,-種新的礦床類型的出現,具有獨特的成礦地質建造組合,與周圍地質環境有不同的地質結構和礦化標志,我們稱之為“地質異常”。大比例尺找礦預測不僅要注意與已知礦床類型的成礦環境和成礦條件對比,還要注意“求異”。同一地質異常往往出現一組不同類型礦床組合,并伴隨出現強弱和規模不等的物化探異常,查證這些異常發現了礦床,這就是“同中求異”。
3.1.3 綜合預測的準則。進行綜合預測,一是采用綜合方法預測;二是要進行綜合評價預測。前者應充分利用和綜合分析測區內地質、物化遙、重砂成果資料,而且要求資料與礦產預測比例尺相一致,有人稱之“尺度水平對等”,對于大比例尺礦產預測,要特別注意深部礦化的“指示信息”“、隱敝信息”和“新穎信息”,因此,必須堅持應用綜合方法預測,后者是指進行共生礦產和伴生有益元素預測。這是因為在預測區內往往有多種礦產共生和多種有益元素在同一礦化體產出。根據這一共生關系,以一種礦種為主的礦床出現,可能預示另一種甚至多種礦化的存在,這類地質現象在許多礦田、礦區范圍內屢見不鮮。所以大比例尺找礦預測要堅持“綜合預測”的準則。
3.2 大比例尺找礦預測方法技術要求
3.2.1 建立良好的資料基礎。不言而喻,區域地質調查圖件資料是進行大比例尺找礦預測工作重要基礎資料。然而,大比例尺地質調查完成后,往往又做過更大比例尺地質填圖及新的礦產地勘查、科研和礦產開發,增加了許多新資料、新信息。因而,按大比例尺找礦預測要求,應采用最新資料,對地質圖件和相關資料進行修編和預處理,以達到大比例尺礦產預測的精度要求。
3.2.2 建立礦床成礦模式和找礦模型。應用成礦模式和找礦模型預測礦產,是現代地質工作者常用的預測方法。這是因為它是從復雜的地質現象和各式各樣的找礦信息標志中概括出其中最重要特征及標志信息,用以類比預測。成礦模式是對礦床賦存的地質環境、控礦因素、內外部特征、時空變化規律、成礦物質來源、成礦機理和礦化標志的高度綜合和總結,將復雜的地質現象上升為成礦地質理論,并用圖表或文字表達出來,使人們對同類或一組相似礦床的成礦作用有一完整概念性認識。
4 結語
總之,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還出現了不少勘查方面的新理論,因此我們應重視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的利用,同時結合以往多種勘查手段,以期提高各類礦床發現能力,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 易宗旺,雷東軍.淺談地質找礦勘查技術原則與方法創新[J]. 中國新技術新產品. 2011(02)
各分支機構,各教育改革實驗區、實驗學校;
各單位會員,有關學會、協會:
各教育科研單位,師范院校。中小學校: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關于加強創新人才培養,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要求,更好地交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與實踐的經驗,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和創新人才培養,中國教育學會擬于2010年11月舉辦第23次全國學術年會,主題為“完善多樣化高素質人才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經研究,定于5月初10月底開展學術年會論文征集和評選活動,請各單位積極做好報送工作。
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論文征集
1.論文形式:學術論文、調查報告、經驗總結、實驗報告等。
2.論文分類、論文登記表(詳見cse.省略)。
3.論文報送方式:①電子版論文通過中國教育學會論文申報系統hap:Hcse.edu.crdedoas2/huiyuan/index.lwjsp(復制粘貼本地址即可直接進入申報系統)在線報送。②紙質論文郵寄至:北京西單大胡同35號,中國教育學會秘書處學術室收(郵編100816),請在信封正面左下角注明“第23次論文征集”字樣。
4.論文報送要求:①符合年會論文主題,緊貼教育教學實際,觀點鮮明,邏輯嚴密,案例典型,結論合理。②每人最多報送兩篇論文,報送者必須是文章的唯一作者或第一作者。③網報論文須為word文檔,文檔不得大于1兆(MB),紙質論文請打印在A4紙內。文章字數限3~5千字(A類論文字數可適當放寬)。④“學科分類”欄目請參照附件一中的分類法填寫相應代碼(A、B、c…)。⑤論文摘要應包括目的意義、方法、結果或結論三個部分;正文引用他人學術研究成果請列出參考文獻。
5.注意事項:(D關于學術年會論文的一切事項均以中國教育學會網站通知為準,如有疑問,可通過郵件或電話與我們聯系,中國教育學會網址:cse.省略;郵箱:cse@moe.省略;電話:010-66010070/66051217兼傳真)。②兩種報送方式任選一種即可。紙質論文一律不退,請自留底稿。網上報送論文如有重大修改并再次報送,請一定通過電子郵件告知,以防誤刪終稿。③在線報送論文者請將系統自動生成的論文序號和作者姓名填寫在匯款單附言欄中(請注意一定要填寫作者本人的姓名)。多人共同匯款的,請將名單和聯絡員的聯系方式傳真或E-mail至中國教育學會秘書處學術室。④請參照附件二中的樣例詳細填寫作者單位和聯系方式。⑤嚴禁抄襲,否則一經查實,取消評獎資格。
6.論文報送截止到7月20日(網上報送截止至7月20日17點整,紙質論文以寄出地郵戳為準)。
7.參評費用:每篇論文需交參評費人民幣80元。匯款地址:北京西單大胡同35號,中國教育學會秘書處辦公室收(郵編100816)。聯系電話:010-66018003。
二、論文評審
1.評審由中國教育學會學術委員會負責,評審委員會主任:顧明遠(中國教育學會會長)、副主任:談松華(中國教育學會常務副會長、學術委員會主任)。
2.獲獎等級分為:一、二、三等獎。
3.報送查詢、結果公示與證書寄送:論文與評審費寄出1個月后,即可在中國教育學會網站查詢是否已經送達,如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評審結果將于11月揭曉并在學會網站上公示15天。公示無異議,中國教育學會秘書處將郵寄獲獎證書至論文第―作者,未獲獎論文不另公布。
4.獲獎論文宣傳與推薦:中國教育學會將在網站上公布獲獎名單;《中國教育學刊》和《中國教育學會簡報》也將擇優刊登部分獲獎論文或摘要。
英文名稱:Acta Geologica Sinica
主管單位:
主辦單位:中國地質學會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語
種:中文
開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0001-5717
國內刊號:11-1951/P
郵發代號:2-113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22
期刊收錄:
CA 化學文摘(美)(2009)
CBST 科學技術文獻速報(日)(2009)
Pж(AJ) 文摘雜志(俄)(2009)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榮譽:
中科雙獎期刊
第三屆(2005)國家期刊獎獲獎期刊
聯系方式
英文名稱:地質學報(英文版)
主管單位: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主辦單位:中國地質學會
出版周期:雙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語
種:英語
開
本:16開
國際刊號:1000-9515
國內刊號:11-2001/P
郵發代號: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22
期刊收錄:
CA 化學文摘(美)(2009)
SCI 科學引文索引(美)(2009)
CBST 科學技術文獻速報(日)(2009)
Pж(AJ) 文摘雜志(俄)(2009)
核心期刊:
期刊榮譽:
中科雙百期刊
聯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