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激情开心网,五月天激情社区,国产a级域名,婷婷激情综合,深爱五月激情网,第四色网址

價值評估概念優選九篇

時間:2023-05-30 14:34:48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價值評估概念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價值評估概念

第1篇

采用全國大規模調查數據,結果顯示:基本公共服務的宏觀質量能提升基本公共服務的微觀質量,表現在嵌入社區或村層面的價值規范――公共利益能促進個體基本公共服務滿意度,基本公共服務微觀質量能推動基本公共服務需求的內容變遷,表現為個體不同內容的公共服務滿意度會誘發基本公共服務的不同需求。可以認為,是“公共利益”等價值理性而不是“顧客滿意”等工具理性更符合行政倫理和政策預期。

關鍵詞:基本公共服務質量;情境性;層次性;評估;分層線性回歸

中圖分類號:D6314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5831(2017)04-0122-09

近年來,基本公共服務質量的研究存在不同理論范式的“張力”。具言之,在價值追求層面,“工具理性”與“價值理性”走向兩個極端[1];在評估途徑層面,形成“應該是什么”和“現實是什么”的區隔;在技術運用層面,整合“定量方法”與“定性方法”的混合研究少見;在評價數據層面,“客觀指標”與“主觀評估”各行一邊;在評價對象層面,“顧客導向”與“公民身份”多有爭端。因此,凡是借助公共服務完成的事情,幾乎都有貼上“質量”標簽的沖動,基本公共服務質量作為一個包羅萬象而又空無一物的政策概念與評估術語[2],存在“碎片化”“單一化”“模糊化”“靜態化”等弊端,難以形成統一規范性分析框架和學術話語體系。

結合新公共服務理論,依循公共行政在不同決策環境關注的利益面向,賦予基本公共服務質量概念以“情境性”和“層次性”特征,從規范和實證層面提煉基本公共服務質量的分層概念,并采用全國大規模調查數據,考察基本公共服務質量的層次關系與銜接機制。這些結論運用于基本公共服務質量的起點、過程、結果和價值追求,可以形成基本公共服務質量評估的分層模型。

一、文獻回顧

基于研究需要,可以從質量管理、績效管理、公民滿意度評估等層面描述國內外關于公共服務評估的異同點。

在質量管理層面,工業生產和管理控制領域的技術參數,如產品的安全性、壽命、性能、瑕疵率、重量、型號、款式、外觀、密度、尺寸等是質量管理的關鍵評估指標。主要借鑒計算機仿真、數理統計、實驗模擬等技術保障產品或服務的“有形”質量,特別關注產品生產的過程控制和流程管理等。

在績效管理領域,重塑政府等行政改革運動積極倡導運用工商管理技術和方法評估行政服務績效。例如行政服務流程的透明化、公開化、程序化、簡便化;服務內容的準確化、同質性、異質性;服務技術的電子化、網絡化、市場化;行政服務產出的經濟、效率、效能和公平;服務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合法化、合理化和制度化;行政服務主體態度的親和性、廉潔性、責任性、公益性、合作性、參與性、學習性等維度。內容范圍不僅涉及一般公共服務,還包括政府政治職能、經濟職能和社會管理職能等評估內容,混淆行政服務與基本公共服務是降低質量評估效度的主要缺陷。在評價主體方面,一般采取政府評價為主,專家學者積極參與,同時與少數公眾評價相結合的評估途徑;在具體技術層面,主要采取公共財政指標和主觀評價相結合的綜合指數法此處的綜合指數法主要有泰爾指數法、標準化系數法、熵值法、層次分析、模糊綜合評價等途徑計算的綜合性指數等。。

在公民滿意度領域,民主公民權和新公共服務倡導的公民參與等規范性價值深刻影響公共政策議程和公共服務質量改進運動。借鑒市場調查和顧客滿意度模型的指標和方法是公共服務評價的主流趨勢。如舒適性、友好性、可持續性等顧客消費心理的“軟指標”,關注的重心不再局限于生產、過程或結果等單一環節,而是關注服務不同特征屬性、顧客不同時點的需求體驗、服務關系、服務層次等多視角、多維度的整體動態性評價,代表性的評估方法有結構方程模型(SEM)、OLS估計、數據包絡分析(DEA)、田野實驗(field experiment)和面板技術(panel estimator)等工具的運用,比較著名的評估模型有顧客感知型(SERVQUAL)、期望不一致模型(expectancy-discomfort)、歐洲關鍵事件調查(CIT)、實驗情景模擬(the experimental simulation)等(表1)。

二、基本公共服務質量:系統的概念與分析框架

綜合國內外已有研究成果,新公共服務質量是一個相關性和層次性的概念。相關性表現在概念隨著服務提供者和用戶在相關組織層級不同地位發揮作用不同,層次性體現為概念隨著主客體關注的不同問題面向而變化[3]。

(一)基本公共服務質量的情境性與層次性

1.個體滿意度是新公共管理語境的微觀質量

在新公共管理語境,基本公共服務的對象是顧客。在此語境下,新公共管理倡導的公共服務民營化凸顯了公共服務的效率、產出等市隼益導向。公共服務的生產主體(企業)與購買主體(顧客)在平等互惠的基礎上以貨幣為媒介,實現商品的交換價值。但是,民營化暗示市場企業要遵循市場價格機制,即盡可能地實現公共服務利潤最大化是企業決策的理性邏輯。但是由于信息不對稱、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的弊端,導致企業增加公共服務利潤的途徑是盡可能地讓顧客滿意,而不是促進由公共服務“公共性”所決定的“消費的非排他性”和“收益的非競爭性”。此時,公共服務是滿足分散、獨立、具有不同偏好和市場購買力的顧客需求的私部門產品,公共服務的產出和結果基于私人利益之上的個人需要,從根本上區別根植于社區共同需求和社會公共需求的純公共產品[4]。在新公共管理語境,以追求“用戶滿意”為指標的“公共服務滿意度”是企業提高公共服務利潤,滿足消費需求,改善公共服務質量的主要途徑。

新公共管理選擇基本公共服務微觀質量指標的價值意義與其管理主義哲學追求效率的工具理性直接相關。原因有三:一是關注個體需求被滿足程度――公共服務滿意度指標,可以增加公共服務的產出、利潤和效率,還可擴大公共服務內容的選擇范圍,促進基本公共服務產出多樣化,滿足個體多元、多層次服務需求,擴展公共服務的“使用價值”;二是能節約政府行政成本,讓政府以結果(效率等)而不是以過程(如行政審批等)為導向,改善服務質量,重塑公共服務職能,建成服務型政府;三是聚焦微觀層次的私部門利益有助于發揮市場、社會組織的積極性,不僅能減少政府和市場各自供給公共產品的弊端,還能發揮社會組織的公益性和獨立性優勢,彌補政府和市場等二元主體供給公共產品不足的缺憾,促成政府-市場-社會三方互動的公共服務協同治理格局,全面提升基本公共服務質量。

3.便利性

公共服務的便利性主要是指基層群眾自治單位――社區和村提供的公共服務的便利程度或消費過程的容易程度。公共服務的便利性是一個復合概念,它以使用的便捷性為核心內容。主要包括以下維度:一是測度公共服務供給與消費的空間距離;二是計算單位公共服務的經濟與精神成本與居民支付能力的差距;三是衡量公共服務本身使用過程的難易程度。便利性是保障居民共享公共服務改革紅利,提升公共服務獲得感的基礎。

4.普惠性

“普惠性”是指基層群眾自治單位――社區和村的居民大致均等地享受基本公共服務的程度。普惠性要求基本公共服務邊際生產成本和邊際消費成本為零,即具有公共產品受益“非排他性”和消M“非競爭性”特征。普惠性體現了基本公共服務與市場產品的顯著區別,其公共選擇的價值意義是在促進公共利益的集體行動中實現個人合法利益。

(二)個體滿意度是基本公共服務的微觀質量

基本公共服務個體滿意度是指作為理性人的個體,主觀預期與體驗服務績效差距的消費心理,是測度個體需求被滿足程度的指標。基本公共服務滿意度以顧客需求為導向,是“企業型政府”的核心理念和關鍵變量。一方面能反映居住分散、需求多元和不同支付能力的個體偏好,另一方面契合“個人利益最大化”的經濟理性的價值理念。因此,相對于社區和村層面的共同利益和公共需求,個體公共服務滿意度是基本公共服務的微觀質量。

(三)理論假設

立足于國內外已有研究,基于基本公共服務的“情境性”和“層次性”特征,賦予基本公共服務質量的系統概念:個體滿意度主導理性選擇在新公共管理語境的微觀質量,公共利益主導價值規范在新公共服務語境的宏觀質量。進而提出以下研究假設。

H1:不同村和社區的價值規范對個體需求的被滿足程度有顯著影響。即基本公共服務的宏觀質量正向影響基本公共服務微觀質量,表現在社區或村層面的公共利益的價值規范作用越強,個體基本公共服務滿意度越高。

H2:社區和村不同價值規范的強度對嵌入其中的個體滿意度具有不同的影響作用。表現為生活在社區或村層面不同公共服務價值規范中的個體,其基本公共服務滿意度也不同。

H3:不同基本公共服務滿意度會影響基本公共服務的需求類型。

四、統計過程與數據分析

為檢驗基本公共服務宏觀質量――村和社區的價值規范與基本公共服務微觀質量―個體滿意度的影響方向和作用大小。采用從村或社區宏觀價值規范影響微觀個體滿意度,再檢驗微觀滿意度影響個體公共服務需求類型的研究設計,證實宏觀質量作用微觀質量,微觀質量影響公共服務需求內容的分層效應[20]。

數據來源于CGSS2013公共服務模塊,其中從數據總樣本中按77%的入樣比,簡單隨機抽樣村和社區樣本343份,對應的層1個體樣本3 782份。采用分層線性回歸檢驗理論假設,以基本公共教育為例。變量描述如表2、表3。

其中層1的自變量進行組內對中處理,層2變量進行總體對中處理。筆者認為,體現在不同社區和村層面公共服務供給鏈條的價值規范(宏觀質量)影響個體不同內容的基本公共教育滿意度(微觀質量),假設不同村和社區的價值規范對個體基本公共教育滿意度有同等效應,則選擇隨機截距模型驗證理論假設。

如表4層2模型顯示,村和社區層面分配的基本公共教育資源分配越均衡,個體基本公共教育滿意度越高,但總體并不顯著(p>0.5);但是村和社區層面公共服務供給鏈的其他價值規范的宏觀效應在微觀滿意度層面有顯著影響(p

表5顯示,在層1H1.2模型中,以最需要加強高中教育發展為參照組,對高中教育越滿意(p

五、結論與啟示

依循公共行政在不同語境關注的利益焦點,賦予基本公共服務質量的“情境性”和“層次性”特征,提煉基本公共服務質量的系統概念,形成基本公共服務質量評估的分層框架。研究結論主要表現為理論層面和實踐層面兩個方面。

其一,在理論層面表現為以下三點。(1)個體滿意度是基本公共服務質量的微觀層次。嵌入在不同價值規范的社區居民和村民的公共服務滿意度不僅有顯著個體異質性,并且深受宏觀層面(社區和村)不同公共服務價值規范(公共利益)的影響。一方面個體需求被滿足程度受價值規范的正向影響,另一方面,不同個體公共服務滿意度水平推動了基本公共服務需求內容的轉變。(2)公共利益是基本公共服務的宏觀質量。基本公共服務是實現“平等待人”理念的副產品,保障社區每位公民的政治權利都受到平等對待,是彰顯社區公共利益的民主規范。(3)公共利益的價值理性比個體滿意度的工具理性更具道德優先性和政策價值。在村和社區層面,基本公共服務的公共利益是基層群眾自治單位根據公共產品公認價值概念對社會福利分配情景的最佳回應,這種情景是保障社區和村民的社會福利權利都受到平等對待,盡管不表示每位居民都能獲得等量的利益。在新公共服務語境,社區和村層面的公共利益是維系個人合法利益的道德前提,是保障個體合法權利的集體契約。政府對基本公共服務的公共利益負責是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的民主責任和道德底線,不僅能增進社區和村層面的社會凈福利――公共利益,還能促進個體需求被滿足程度――基本公共服務滿意度。因此,讓公共利益而不是市場理性主導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模式更符合行政倫理和政策預期。

其二,在實踐層面應敦促基本公共服務的提供者(政府)秉持公共利益至上的價值規范。一方面,各級政府要“警惕”商業主義、消費主義和個人主義在基本公共服務領域的恣意蔓延,逐漸從任務驅動、績效考核、顧客導向等“企業型政府”轉變為增進社會公共利益的民主“服務型政府”,實現政府的有效治理,厚植政府信任的民主基礎。另一方面,讓公共利益成為基本公共服務供給的“價值指南”,可以讓個體在增進社區共同利益的集體行動中“兌現”個人合法利益,推動公共服務供給從“為民做主”走向“由民自主”,才能讓全體人民共享基本公共服務發展成果,增強社區居民或村民的公平感、@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斷提升基本公共服務滿意度。顯然,這是十三五時期國家基本公共服務供給從“規模效率”向“質量”要求轉變的關鍵。

參考文獻:

[1]姜曉萍.基本公共服務應滿足公眾需求[N].人民日報,2015-08-30(7).

[2]POLLITT C.Editorial: Public service quality―between everything and nothing?[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dministrative Sciences,2009,75(3): 379-382.

[3]RIEPER O,MAYNE J.Evaluation and public service quality[J].Scandinavian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1998,7(2):118-125.

[4]IGNATIEFF M.The myth of citizenship[J].Queen’s LJ,1987(12): 399.

[5]COCHRAN C E.Political science and “ The Public Interest”[J].The Journal of Politics,1974,36(2): 327-355.

[6]SANDEL M J.Liberalism and the Limits of Justice[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

[7]DENHARDT R B,DENHARDT J V.The new public service: Serving rather than steering[J].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2000,60(6): 549-559.

[8]REDFORD E S.The protection of the public interest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administrative regulation[J].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1954,48(4): 1103-1113.

[9]KETTL D F.The Global Public Management Revolution[M].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2006.

[10]POCOCK J G A.The ideal of citizenship since classical times[J].Queen’s Quarterly,1992,99(1): 33-55.

[11]THOMPSON D F.The Democratic Citizen[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0.

[12]ALFORD J.Engaging Public Sector Clients: From Service-Delivery to Co-Production[M].Palgrave Macmillan,2009.

[13]SCHACHTER H L.Reinventing government or reinventing ourselves: Two models for improving government performance[J].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1995,55(6): 530-537.

[14]POLLITT C.Bringing consumers into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Concepts,consequences and constraints[J].Policy & Politics,1988,16(2): 77-87.

[15]KALT J P,ZUPAN M A.Capture and ideology in the economic theory of politic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4,74(3): 279-300.

[16]KORPI W,PALME J.The paradox of redistribution and strategies of equality: Welfare state institutions,inequality,and poverty in the Western countries[J].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1998,63(5): 661-687.

[17]STEWART R B,SUNSTEIN C R.Public programs and private rights[J].Harvard Law Review,1982,95(6): 1193-1322.

[18]KRISTOL I,BELL D.What is the public interest?[J].The Public Interest,1965(1).

[19]CASSINELLI C W.Some reflections on the concept of the public interest[J].Ethics,1958,69(1): 48-61.

[20]LU J.Varieties of Governance in China: Migration and Institutional Change in Chinese Villages[M].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5.

第2篇

平谷縣房改辦:

你辦《關于平谷縣一九九九年房改成本價售房價格的請示》收悉,經研究,批復如下:

一、同意你縣1999年1月1日起,出售公有住宅樓房取消標準價,一律實行成本價。

二、同意你縣1999年向職工出售公有住宅樓房的成本價為每建筑平方米1052元。

此復。

第3篇

關鍵詞:資產評估 問題 對策

一、企業價值評估的特點

企業價值評估作為市場經濟運作過程中經常遇到的問題,對企業產業結構調整以及轉型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我國的企業價值評估體系依然存在諸多問題,要研究這些問題,首先要了解我國企業價值評估的特點及內涵。對于企業價值評估的特點而言,首先就是具有目的性,在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對目標企業進行價值評估來確定合理的收購價格,保證收購的合理性。但是它不同于一般的資產價值評估,需要考慮的還有企業的持續經營以及使用價值,也就是企業的未來預期收益。其次是整體性和綜合性,對企業的價值評估是對其持續經營的整體性評估,這種持續經營實體產生的未來經濟效益對企業的價值具有決定性作用。企業價值不是各單項資產的總和。企業價值評估作為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不僅要進行定性評估,其中包括公司治理、財務狀況、市場營銷以及人力資源和文化調查等,還要通過建立數量模型對企業價值進行量化分析,對企業價值進行綜合評估。再次,企業價值評估具有專業性、中立性。由于企業的價值評估一般具有復雜的評估技術以及方法,所以需要專業的評估機構及專業人員進行操作。又因為價值評估涉及到職業判斷,因而需要專業人員保持中立性。但是價值評估中要運用估價模型進行判斷,但是對現金流以及貼現率的預測需要專業人員的主觀判斷,因而存在一定誤差,同時企業價值受到自身以及市場環境變化的影響,因而具有一定的時效性。

二、企業價值評估中的主要問題

我國企業價值評估存在的問題主要在于理論研究、相關法律法規、評估方法以及評估環境等方面。

1、企業價值評估相關理論研究滯后。從企業并購以及產權交易的角度進行分析,企業價值評估是指對企業股權價值的評估,是對企業部分價值進行評估;但是從企業破產角度進行分析,企業價值評估主要是指對資產整體價值進行評估。因此,對于企業價值評估的認識存在很多不同,這對企業價值評估以及相關準則的制定帶來一定影響。并且關于企業價值評估的方法還不夠深入具體,很多市場價值評估體系尚不完善,相關的資產評估制度還不健全,人員素質不高,要規范化資產價值評估,還要建立健全資產評估方法體系。

2、企業價值評估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在《公司法》以及《證券法》中并能沒有對資產評估師的權利進行確定,也沒有對資產評估機構以及專業人員的資格條件進行明確規定。《國有資產評估管理辦法》作為迄今為止針對企業資產價值評估頒布的最具權威的法律法規,相關內容比較陳舊,不能適應現代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操作意見》的頒布很好地反映了當時的理論研究以及實務現狀,也不能適應現代的經濟發展要求。新的《資產評估準則—企業價值》自2012年7月1日起實施,盡管該準則的推出具有革命性,但是作為原則性方面的規定,缺乏可操作性。首先,以資產負債表內表外資產和負債,作為資產基礎法的評估范圍,是對現實的妥協和讓步。其次,新準則依據預期收益模型進行分類,這種分類更符合目前的實踐,也更加具有操作層面的指導意義,但限制了其他收益類型(比如凈利潤)的選擇,未對“資本化法”進行規范。當然,它的確立存在一定的創新點以及對現實的充分考慮。

3、企業價值評估方法應用存在障礙。重“成本法”,輕“收益法”和“市場法”。忽視了資產之間的協同效應及表外資產對企業價值的影響;忽視了企業未來成長機會對企業價值的影響,具有靜態性;信息搜集成本較高限制了市場法的使用。

4、我國企業價值評估環境有待改善。行政干預仍然比較嚴重,產權市場和證券市場不夠發達。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我國產權市場和證券市場雖然有了長足發展,但市場規模較小、制度不健全、信息透明度不高、市場價格具有可操縱性等缺陷都大大限制了企業價值評估方法—市場法的使用。

三、完善我國資產評估體系的對策

1、進一步提高資產評估師的綜合業務素質。應加強和規范資產評估師的后續教育,改革資產評估師考試制度,修訂和完善高校資產評估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對此,中國資產評估協會可以提出一個有指導意義的資產評估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2、加強企業價值評估概念與方法體系研究。我國目前缺乏一套比較成熟的企業價值評估概念與方法體系,應充分發揮政府、協會、評估機構、高等院校的作用,組織人員對此進行研討,形成理論界和實務界普遍接受的企業價值評估概念與方法體系。

3、修訂或完善我國企業價值評估法律法規及準則體系,制定《資產評估法》,為企業價值評估提供法律依據。

4、改進企業價值評估方法的可操作性。根據評估目的和對象的不同,選擇與之相適應的價值類型和評估方法。深入研究收益法和市場法,完善評估準則,提高收益法和市場法的可操作性。

隨著我國經濟結構的調整,企業制度改革、產權轉讓以及對外投資等各種資本運營活動的日益增加,企業價值評估逐漸受到更多的重視。只有提高企業價值評估的規范化程度,才能更好地完成企業價值評估。但是根據當前發展形勢來看,我國的企業價值評估依然存在很多問題,需要我們及時的做出調整,才能促進我國企業價值評估體系的完善和發展。

參考文獻:

[1]劉玉平.企業價值評估若干問題探討[J].中國資產評估,2006(1)

第4篇

關鍵詞:公司價值評估;自由現金流量

Abstract: The core idea of company valuation lies in the expected future income discount. Free cash flow as a kind of value assessment of new concept, theory, method and system,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wes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alculation method of free cash flow, the role and significance of free cash flow in the company's value assessment, and the company valuation steps with free cash flow, puts forward new ideas and methods of company valuation.

Key word:company valuation;free cash flow

中圖分類號:F830.4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企業價值評估的思想源于20世紀初艾爾文•費雪(Irving Fisher)的資本價值理論。費雪在其1906年的著作《資本與收入的性質》(The Nature of Capital and Income)中,完整地論述了收入與資本及價值的關系。他認為,所有財產或者擁有財富的價值均來源于它能夠產生未來貨幣收入的權利,而這種權力的價值可以通過對未來預期收入的折現獲得;通過利率的作用,可以將未來現金流量折算為現值,人們根據未來貨幣流量的現值對財產或權力定價。他的價值評估思想看似簡單,卻創造性地提出了未來貨幣收入和當前資本之間的關系,為現代企業價值評估理論奠定了基石。

1986年,美國哈佛大學的詹森(Michael C.Jensen)教授在《美國經濟評論》上發表《自由現金流量的成本、公司財務與收購》一文,文中正式提出自由現金流量(Free Cash Flow, FCF)的概念——企業產生的滿足了再投資需要之后剩余的現金流量,這部分現金流量是在不影響公司持續發展的前提下可供分配給企業資本供應者的最大現金額。自由現金流(Free Cash Flow)作為一種企業價值評估的新概念、理論、方法和體系,經歷20多年的發展,特別在以美國安然、世通等為代表的之前在財務報告中利潤指標完美無暇的所謂績優公司紛紛破產后,已成為企業價值評估領域使用最廣泛、理論最健全的指標,美國證監會更是要求上市公司年報中必須披露這一指標。

一、自由現金流量的計算

關于自由現金流量的計算有著多種不同的方法,幾個較為典型的觀點如下:

(1)自由現金流量=(稅后凈營業利潤+折舊及攤銷)一(資本支出+營運資本增加)

——科普蘭(Tom Copeland)(1990)

自由現金流量=(營業利潤+股利收入+利息收入)×(1-所得稅率)+遞延所得稅增加+折舊-資本支出-營運資本增加

——康納爾(Bradford Cornell)(1993)

(3)自由現金流量=息稅前利潤×(1-所得稅率)+折舊-資本支出-營運資本增加

——達姆達蘭(Aswath Damodaran)(1996)

(4)自由現金流量=經營活動現金流量-資本支出+資本支出和其他支出中的隨意支出部分

——漢克爾(K. S. Hackel)(1996)

(5)達姆達蘭還提出股權自由現金流量的概念——企業支付所有營運費用、再投資支出、所得稅和凈債務支付(即利息、本金支付減發行新債務的凈額)后可分配給企業股東的剩余現金流量,其計算公式為:

股權自由現金流量=稅后營業凈利潤+折舊-資本支出-營運資本追加額-債務本金償還+新發行債務

在區分股權自由現金流量的基礎上: 企業自由現金流量=股權自由現金流量+債權自由現金流量

雖然不同的學者對自由現金流量的理解不盡相同。自由現金流量的名稱也眾多,如增量現金流量(Excess Cash Flow)、剩余現金流量(Surplus Cash Flow)、可分配現金流量(Distributable Cash Flow)、可自由使用的現金流量(Disposable Cash Flow)等。但他們在對自由現金流量進行解釋時都具有共同之處,即都是指在不危及公司生存與發展的前提下可供分配給股東(和債權人)的最大現金額。

二、自由現金流量在公司價值評估中的作用和意義

1、彌補會計利潤指標在公司價值評估中的缺陷

會計報表作為一種商業語言,是企業經濟活動的集中反映。由于容易直接從公司會計報表中獲取數據,在評估企業價值時,會計利潤成為應用最為廣泛的財務指標;雖具備直觀、易于理解的優勢,但作為估值的基本參數會計利潤亦存在明顯不足:

第5篇

關鍵詞:生物資產 資產評估 評估方法

一、生物資產價值評估的背景

生物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經濟、社會持續穩定發展的物質基礎。地球上多種多樣的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為人類提供了不可缺少的食物、纖維、木材、藥物、工業原料和服務。與此同時,由于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科技的不斷發展,對生物資產的需求也越來越多。而且,由于生物資產本身的一些特性,其在人的勞動與自然力的共同作用下生長的,受自然規律和自然環境的影響,另外每種生物資產的生長、發育、成熟、結果都不同,因此,對生物資產的研究不管是從會計角度還是評估角度都是比較重要的。從會計角度看,全球范圍內不管是組織、協會還是個人已經認識到生物資產的確認與計量問題,在這方面研究最早的是澳大利亞會計準則委員會(Australian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簡稱AASB)于1998年頒布的1037號(AAS35)會計準則,即自生和再生資產(self-Generating and Regener-atingAssets簡稱SGARAs)會計準則,《國際會計準則第41號――農業》(以下簡稱IAS41)對生物資產的研究從概念的界定、初始確認到后續計量作了詳細具體的介紹。我國在借鑒國外會計準則的基礎上,2006年頒布《企業會計準則第5號――生物資產》。

但從資產評估的行業講,對生物資產的價值評估的研究很少。目前具體的生物資產的價值評估準則,這給從事生物資產的企業的經濟活動帶來了不便,制約了其快速發展。而且也不能很好地向信息使用者傳遞一些有用可靠的信息,影響了信息使用者的決策。為了保證會計與評估的相互協調與合作,進一步體現評估對會計的補充和完善作用。在當前市場經濟不斷深入的大潮中,生物資產的租賃、重組、典當、保險、交換等經濟行為的不斷增多,不能僅依據生物資產的賬面價值來反映,還要借助于生物資產價值評估的相關理論與方法,以資產評估結果重新確定其價值。

二、生物資產價值評估的意義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涉及生物資產的企業與日俱增,探討生物資產價值的評估問題,對評估行業和企業都有一定的理論意義與現實意義。從理論上講,首先,為生物資產價值評估做出理論貢獻。通過借鑒其他國家對其他行業,尤其是農業資產評估和森林資源資產評估的價值評估理論,可以得出生物資產價值評估的目的、依據和方法。在評估范圍越來越細、越來越廣的情況下,可以為進一步研究資產評估理論體系和評估方法、模型提供參考,對于推動資產評估理論的發展有重要意義。其次,可以推動會計學相關理論在該領域的應用。從實踐上講,有利于建立全行業統一的評估準則,使評估機構能夠很好的按照規范行事,使生物資產的評估更加明朗化;有利于持有生物資產的企業更好地掌握本企業的資產價值情況,促進企業加快生產,提高企業資產價值;有利于不同地區企業持有的生物資產的價值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可比性;有利于生物資產的信息使用者獲得全面、詳實、可靠的評估信息;有利于進一步推動和完善評估準則,加快我國評估領域的發展;有利于以財務報告為目的的生物資產價值評估的發展;有利于協調有關評估各方的經濟利益。

三、西方國家生物資產價值評估的現狀分析

英國《評估指南》(紅皮書)1996版指南12――森林與林地資源評估,提到了關于資源類植物價值評估的一些方法。《歐洲資產評估準則》(EVS)2000版指南5

貸款為目的的農業資產評估中將農業資產劃分三個大部分來說明:第一部分介紹農業資產包含的內容以及相互之間的區別、評估方法以及市場價值的確定;第二部分介紹了多年生植物的存在形式――正在生長著的、培育中的、收獲的和其他形式的,還介紹了一些牲畜;第三部分主要介紹了在評價這些動植物時影響因素和多年生植物的評估方法。《IVS指南10――業資產評估》2005版該指南中指出了生物資產是活的動物和植物,評估中將其劃分為附著地的生物資產和非附著地的生物資產,將其區別于農業資產和個人財產進行評估,要求根據農業生物資產的類型和周期性按照市場法對農業資產進行評估。《澳大利亞評估準則與實踐》對鄉村資產評估進行了介紹,其中包括對生物資產相關不動產的闡述,如果園的建設投資、養殖設備、設施等評估。國外學者進行很多有關生物多樣性經濟價值評估的理論、方法及其應用的研究,從生物多樣性經濟價值的類型、評估方法和案例研究等方面進行論述,國外比較流行的是條件價值法。20世紀70年代以后,隨著福利經濟學對消費者剩余、機會成本、非市場化商品與環境等公共產品價值的思考,生物多樣性經濟價值的評估研究逐步形成了一套較為完整的理論、方法體系。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簡稱經合組織,OECD)將評估方法分為三類,即實際市場價格法(市場分析)、模擬市場法和替代市場法。

從上述國外研究現狀來看,雖然國際評估準則和發達國家的評估準則中對農業資產評估的研究有許多可取之處,但相對于其他資產評估研究來講,起步較晚,而且也不成熟。各評估準則中只是粗略介紹影響生物資產的自然因素,都沒有詳細說明生物資產具體的評估依據、評估原則和不同生長階段下的評估方法及一些參數的選取,未將其作為重點進行研究.、隨著社會的進步及評估的范圍的不斷擴大,現有的國外的理論與方法不能滿足生物資產發展的需要。

四、我國生物資產價值評估的現狀分析

我國的資產評估行業是改革開放和建設社會主義經濟的過程中逐漸發展起來的,屬于新興行業。1989年,原國家國有資產管理局下發了《關于國有資產產權變動必須進行資產評估的若干規定》,這是我國首次提及資產評估問題的政府文件。1993年中國資產評估協會成立,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資產評估項目越來越多、規模越來越大,涉及行業越來越廣,技術復雜程度也越來越高。1996年頒布了《森林資源資產評估規范(試行)》,2001年又頒布《資產評估準則――無形資產》具體準則。但目前關于生物資產價值評估的文獻很少,而且部分都是從森林資源或者森林生物多樣性角度進行的,尚未對生物資產有較全面和系統的研究。本文從生物資產概念、森林資源價值評估、森林生物多樣性經濟價值評估、作物種質資源價值評估和果園資產評估等方面進行說明。

(一)生物資產的概念2006年以前,一些專家學者們借鑒IAS、《澳大利亞自生和再生資產會計準則》和其他國家的會計準則,對生物資產的界定還沒有統一的認識,2006年的《企業會計準則第5號――生物資產》,給出了生物資產的定義:生物資產指有生命的動物和植物。并將其劃分為消耗性生物資產、生產性生物資產和公益性生物資產。為了研究方便可將生物資產劃分不同種類:按其生物學特性分為動物和植物;按其生長周期長短分為一年生生物和多年生生物;按價值轉移方式的小同,分為消耗性生物資產和生產

性生物資產;還可劃分為成熟生物資產和未成熟生物資產(何夢圓、馬慧,2006)。

另外,我國學者在會計核算基礎上總結出生物資產和其他資產相比,具有下列基本特性:一是生物資產形成的特殊性。一般資產完全是依靠人們的生產勞動取得的,而生物資產是通過人的勞動和生物自身的生長、發育過程相互作用形成的。生物資產的價值形成除凝結有人類勞動以外,自然力作用的生長、發育會形成其增值;生物資產的經營受自然規律的制約,遵循自然規律,生物資產就會順利地生長、發育,不斷再生,反之則會消亡,失去其價值。二是生物資產的多樣性。生物資產的種類繁多,這使其各自的生長、發育特點差異很大,增加了計價難度。三是生物資產經營周期的既定性。生物資產的投人、生產、經營、回收的周期完全決定于生物的生命周期,不同于工業生產周期以及資產價值轉化的周期可人為控制。生物資產的這些特點決定了生物資產會計處理的特殊性和復雜性。

(二)資源類價值評估資源類的價值評估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森林資源價值評估。我國資產評估協會尚未制定有關生物資產價值評估的相關規定,1996由原國家國有資產管理局和林業部制定《森林資源資產評估規范(試行)》(以下簡稱《規范》),以適應我國森林資源資產評估事業的發展,規范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工作,保護森林資源資產所有者、經營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權益。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國有資產評估管理辦法》和《林業部、國有資產評估管理局的通知》等有關文件制定的,具體規定了森林資源資產的評估程序和基本方法,對林木資產評估、林地資產評估、森林景觀資產評估及整體林業企事業資產評估作了詳細規定,規范了森林資源資產評估行為。按照大范圍森林資源包含的經濟林也屬于生物資產的范疇,此《規范》中指出了森林資源中林木、林地、森林景觀及整體林業企事業的評估程序和評估方法。

侯元兆等(2005)第一次比較全面地評估了中國森林資源價值,核算出了生態服務價值,即涵養水源、防風固沙和凈化大氣的經濟價值三項生態服務價值,首次得出了森林的這三項環境價值遠大于立木價值的結論.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了森林資源價值核算的理論。王強(2006)按照森林資源資產的特殊性,以及影響森林資源資產價值因素的復雜性,詳盡的介紹了各類森林資源資產的具體評估方法,包括市場成交價比較法、市場價倒算法、年凈收益現值法、年金資本化法、收獲現值法、重置成本法、序列工數法、歷史成本調整法,重點介紹了運用收益現值法時應考慮的折現率問題和質量調整系數。該項研究中還按照不同種類介紹了各評估方法的應用,其中林木資產評估中從用材林、經濟林、竹林、防護林和特護林方面,詳細介紹了評估方法的應用及評估時涉及的影響因素。何夢圓、馬慧(2006)研究指出,按照生物資產的特征,消耗性生物資產采用重置成本法和市場倒攤法進行評估,生產性生物資產按照生長階段確定評估方法。鄒繼昌(2006)采用收益現值法對用材林林木資產進行評估,給出了評估參數及評估公式,說明了采用收益現值法的理論依據。謝德新(2006)提出了經濟林按照生長階段產前期、始產期、盛產期和衰產期進行評估,指出成本法主要適合于產前期,市場法理論上適合于任何長階段,但現階段因前提條件不具備限制了這一方法在經濟林資產評估實踐中的實際應用。經濟林的收益年限在整個經濟林壽命中所占比重最大,故經濟林的資產評估主要以收益法為主。

(2)森林生物多樣性經濟價值評估。北京大學教授張穎開創性地利用市場價格法、機會成本法和支付意愿法,對我國森林生物多樣性的價值進行核算,得出了我國森林生物多樣性價值的成果。吳火和(2006)研究認為,針對森林生物多樣性資產的不同價值需要采用不同的計量評估方法,主要采用市場價格法、替代市場法和模擬市場法(假想市場法)。為提高評估的效率和評估結果的準確性與可信度,在綜述了國內外生物多樣性信息系統研究和應用進展的基礎上,嘗試設計了基于專家知識的智能型森林生物多樣性資產價值評估專家輔助系統(ESEFBA)。而且文獻還列舉了龍棲山自然保護區森林生物多樣性生物資產類價值評估,從木材生產價值評估和林副產品生產價值評估角度對直接實物資源資產進行評估,其中林副產品采用的是市場價值法。李銀霞(2002)以祁連山自然保護區為例,從直接使用價值評估方法和間接使用經濟價值評估方法兩方面對森林生物多樣性經濟價值評估進行論述。

(3)作物種質資源價值評估。作物種質資源又稱作物遺傳資源,是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朱彩梅(2006)在對作物種質資源的價值概念、價值屬性、價值特點、價值分類、價值內涵以及價值評估方法系統研究的基礎上,系統地探討了作物種質資源的價值構成分類及其評價方法,提出了作物種質資源價值評估的原則和依據。其中涉及資產評估基本方法――市場法的應用。

(4)果園資產評估。應容樞(1998)在對果園調查研究基礎上,根據果園的特征、經營果園面臨的行業風險和涉及到的果園時間價值補償因素,得出果園應采用重置成本法和收益現值法。

從以上對國內的生物資產價值評估研究現狀的分析可以看到,對于生物資產的概念界定問題從會計上已基本達成共識。由于研究問題的方式、方法的不同,對生物資產的分類還是還存在爭論。我國目前還沒有完整的農業資產評估準則,就生物資產的角度,對植物經濟價值的評估的文獻還是較多的,具體有經濟林及林副產品,但沒有涉及到其它植物,如蔬菜、經濟作物、糧食作物的評估方法及影響因素。并且對動物的評估理論與方法的研究較少。

第6篇

在談到經濟評估研究時,經濟學家大多采用非市場化商品和服務評價的價值評估方法,例如生物多樣性保護價值、娛樂商品價值以及非使用價值等。然而,在發展中國家,非市場化商品的覆蓋范圍更為廣闊,市場價格(MP)仍然是評估水生態系統市場經濟價值最廣泛的方法。在發展中國家運用這種方法時,產生問題的原因主要包括市場的不規范性和有限性以及自給使用的方式。“劑量效應評估”(DR)、“要素收益”(FI)和“產出效益”都是價值評估的方法。DR是用于評估水生態系統服務的質量或數量變化對相關產出的質量和數量影響的一種方法。當只涉及商業生產時,該方法可稱為“生產收益”。同樣,當僅涉及對收入的影響時,也可稱為“要素收益”。這些都是常用的簡單方法。

“影子價格”是針對非市場化商品而采用的一種市場價格,包括重置成本(RC)、可避免成本(AC)和緩解開支(ME)等概念。盡管存在許多爭議,但影子價格仍在被廣泛使用。在對非市場化環境服務進行經濟評估時,旅行費用法(TC)常被用于娛樂價值的評估。但在發展中國家實施該方法時,往往會低估環境服務對當地人的價值。此外,“陳述偏好法”,如條件價值評估法(CV)等,也是常用的非市場化服務的評估方法。然而,這些方法都需要對“錢”的概念非常熟悉。談到預測價值,在個人經驗缺乏時往往難以估算交易的價值。且由于受預算約束的限制,弱勢群體還可能無法得到任何現實價值。總之,“陳述偏好法”難以應用于發展中國家水生態系統經濟價值評估。盡管上述各種經濟價值評估方法各有利弊,但都具有一個重要的共同特征:價值評估能夠提高人類對水生態系統服務作用和價值的認識。

2面臨的挑戰

水生態系統評估所面臨的主要挑戰是縮小生態學家和經濟學家之間價值觀的差距,統一對價值的認識。然而,目前研究重點是連接生態功能和經濟價值的水生態系統服務,以及對總經濟價值(TEV)的認識。此外,水生態系統評估還存在其他挑戰。

2.1邊際性和可替代性假設傳統的經濟價值評估有兩個重要假設,即邊際性和可替代性。這兩種假設對評估發展中國家的水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至關重要。價值的變化必須邊際化,而進行非邊際化的經濟評估勢必會帶來概念性和實際性的問題。是否考慮將變化邊際性,完全取決于所評估的規模。此外,在處理水生態系統服務問題時,影響作用和變化結果之間并非總是一一對應的。因此,要判斷邊際條件的變化較為困難,而該變化卻可能會導致整個系統的徹底崩潰。可替代性意味著所有價值都是可以取代和替代的。這種對水生態系統經濟價值評估的方法不適用于以水生態系統為生存依靠的地區。在發展中國家,大多農村居民的生計直接依賴于水生態系統提供的服務,且多數正處于惡化階段,很少有其他選擇途徑。此時,重要水生態系統服務(如魚產量)的經濟價值可能接近生命的價值或改變生計的代價成本。

2.2總經濟價值(TEV)的運用TEV是體現所有經濟價值項目的總和,包括最重要的水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比如水生態系統的環境保護功能、生物多樣性保護功能等。換句話說,健康的水生態系統是其提供其他各項服務的前提,只有這樣才具有貨幣價值。然而,以往研究中涉及的水生態系統價值并未體現出這一點。此外,有學者認為,當前的TEV忽略了包含在水生態系統中的固有價值,是一種不依賴于人類喜好的價值。

在目前的研究中,TEV和邊際價值是一對既重要而又易混淆的概念。參看以往研究發現,TEV是邊際價值在非關鍵范圍內的累積,否則,邊際化的假設將不能成立。有學者認為,邊際值無窮接近于水生態系統所提供服務功能的最小值。而也有不同觀點認為在低于這個最小值情況下,TEV這一概念則毫無意義。后者符合邊際變化和可替代性的基本假設,并符合預算約束的可行性概念。在任何情況下,超出非關鍵范圍而試圖評估水生態系統TEV都將是毫無意義的。研究表明,所提供生態服務級別非關鍵范圍的決定作用往往并不明顯。此外,邊際值往往趨近于平均值。

2.3空間尺度、社會經濟尺度和時間尺度定義水生態系統服務的效益與其所在的時間和空間密不可分,確定清晰而明確的空間尺度、社會經濟尺度和時間尺度的定義,是生態經濟評估研究的關鍵一步。空間尺度是指所評估水生態系統服務的地域范圍、利益相關者所處的位置以及當地與河流下游地區。社會經濟尺度關注的是對同一地理位置不同人群的水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水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在民生戰略中發揮著不同作用,能夠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如支撐社會結構、增加社會就業、減少社會貧困、防止社會沖突等。時間尺度對水生態系統服務來說非常重要。尤其在評估水生態系統服務發展變化的影響時,時間尺度更是一個突出問題,因為水生態系統的服務價值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水生態系統或其功能的變化可能要經歷一段相當長的“滯時”才能顯示出來,而這一時間折扣不容忽視。

價值評估研究的尺度是由經濟分析問題的類型決定的,金融經濟分析背景下的價值評估與福利經濟分析背景下的價值評估尺度截然不同。一般來說,隨著研究尺度的增加,評估值在理論與實踐上都會隨之變得復雜。如果邊際假設條件不成立,就會產生理論概念性問題。研究尺度增大造成的實際問題,則與諸多影響價值評估的不確定因素有關。當前,對水生態系統的認識還存在諸多不足。

當遭受外界影響時,水生態系統可能會產生非線性變化或遲滯變化情況,從而可能會帶來連鎖反應,進而導致災難性或不可逆轉的變化。另一方面,一些水生態系統可能表現出較強的恢復能力。因此,謹慎地確定時間尺度與空間尺度的臨界值和預測值非常關鍵。雖然現有的經濟手段已表現出明顯優越性,但仍會出現無法精確評估的情況。因為臨界效應能夠影響人類的喜好偏向,因而應加以重視。面對認知不足和不確定性大的實際情況,有必要在水生態系統經濟評估方面運用專家評判程序。這表明該項研究需要詳細了解利益相關者的情況,以確保評估質量。此外,通過被動或主動掌握情況增加認知,可逐漸減少不確定性。

3結語

現有的多數經濟評估方法都適用于發展中國家的水生態經濟評價。“市場價格”法是市場化水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中應用最廣泛的方法,在發展中國家亦是如此。由于大部分水生態系統服務是非市場化的,使得市場的不規范性和有限性成為使用該方法時遇到的主要問題。“旅行費用”法通常用于評估娛樂價值。“陳述偏好”法是非市場化服務評估的首選方法。“利益轉讓”法是最簡單的方法,但要求具備與之相適應的環境條件。針對水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經濟效應評估存在的主要挑戰,激勵評估研究人員更加認真、謹慎地開展水生態系統服務的經濟價值評估。此外,評估還有助于權衡取舍,但在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IWRM中,經濟評估并不能孤立存在。必須將經濟評估置于更為廣闊的決策背景中。認識到價值評估能夠提高人類對水生態系統服務在造福人類方面的作用和價值。

第7篇

《IVS200———企業和企業權益》準則部分第三段規定:“在評估部分權益價值時,評估假設應當明確剩余權益的所有者是否有意圖賣掉還是繼續持有他們的股份。”還規定:“是否特定的資產或負債歸屬于企業而被忽略的。”而我國《資產評估準則———企業價值》中沒有類似規定,可以看出國際評估準則一個很突出的特點就是強調工作范圍的概念。《IVS200———企業和企業權益》說明部分C1、C2、C5對企業、企業價值、股權價值、所有者權益等概念做了明確定義,對企業價值評估基礎性概念開宗明義有利于評估準則在不同國家達成共識,促進國際評估準則的推廣。而我國《資產評估準則———企業價值》只對何為企業價值評估給出定義,與國際評估準則相比對重點概念的闡釋不足。《IVS200———企業和企業權益》C5規定:“依附于所有者權益的權利或特權,不管是股份制形式還是合伙人形式,都需要考慮在評估程序中。所有者權益通常以法律的形式被明確規定,相應的法律文件如協議條款,商業備忘錄,成立章程,持股人協議。所有者權益可能是部分股東權益,也可能是全部股東權益。在某些特定情形下分辨合法的受益的所有權也很重要。同時需要關注所有者權益內部的權利和責任,這種情形可能包含在企業現任股東之間的協議中。C6規定:“在股權轉讓的文件中可能包含限制性條款或可能影響評估基礎的規定,這些股權轉讓中必須要采用。例如,文件規定股權要按其占全部股東權益的份額估值而不論其是控制權還是少數股東權利。在任何時候,依附于各種利益上的權利被評估時都要在開始時就考慮。”C7規定:“非控制權的估值一般低于控制權的估值。多數股權并不必然是控制型股權。依附于所有者權益上的選舉權或其他權利由公司成立時的法律框架所決定。通常在企業中有不同種類的股權形式,而且每種對應不同的權利。這也是為什么一些少數股權在某種情形下具有控制性或重要影響的原因。”可以看出國際評估準則在企業價值評估中非常關注公司章程、法律框架、股東內部協議條款等法律文件,要求注冊評估師關注影響評估結果的隱形條款,而我國企業價值評估準則對這方面尚無規定。《IVS200———企業和企業權益》C13規定:“在《國際評估準則》工作框架中描述的市場途徑和收益途徑可以應用在企業和企業權益的價值評估中。成本途徑通常只應用在企業早期階段或剛設立的企業,此時企業的利潤或現金流不能可靠確定,而且企業的資產缺乏有效的市場信息。”我國《資產評估準則———企業價值》第四十條規定:“以持續經營為前提對企業價值進行評估時,資產基礎法一般不應當作為惟一使用的評估方法。”很明顯地看出二者在對資產基礎法的運用上存在不同的觀點,前者限制資產基礎法的應用范圍,后者鼓勵市場法和收益法的使用,但并不排斥資產基礎法的應用,這也是由我國特別的市場狀況和評估環境所決定的。

《IVS200———企業和企業權益》C16規定:“在市場法中三個最常使用的數據公共源是公開股票市場上交易的類似企業的股份,可獲得的企業出售或并購的案例,企業之前出售的股權或對股權的報價。”我國《資產評估準則———企業價值》第三十四條規定:“市場法常用的兩種具體方法是上市公司比較法和交易案例比較法。”二者對市場法的運用途徑和數據來源有所差異,與我國企業價值評估準則相比國際評估準則在市場法運用中規定目標企業以前出售的股權或股權的報價同樣可以作為數據源。《IVS200———企業和企業權益》C25規定:“當預期收益或現金流以名義幣值表示時,即現行價格,名義折現率應該包含通貨膨脹因素。當預期收益或現金流以實質幣值表示時,折現率不應該包含通貨膨脹因素。”我國《資產評估準則———企業價值》未對此類問題做出具體規定。我國《資產評估準則———企業價值》第一條指明制定企業價值評估準則的目的,第三、四、五條規定企業價值評估業務的依據,第六條要求注冊評估師應具備專業勝任能力,第七條規定注冊評估師的執業原則,第十條規定引用專家和專業報告的情形,第十一條規定注冊評估師執業應當明確的基本事項,第十六條規定審計報告的運用,第十九條規定:“注冊資產評估師在對具有多種業務類型、涉及多種行業的企業進行企業價值評估時,應當根據業務關聯性合理界定業務單元,并根據被評估企業和業務單元的具體情況,采用適宜的財務數據口徑進行評估。”第二十八、二十九條對收益期的相關規定,第四十四至五十二條對披露要求的規定等,在《IVS200———企業和企業權益》中未被規定。

二、借鑒與啟示

(一)準則與實務的契合從《IVS200———企業和企業權益》可以看出,在評估方法的選擇上更推崇市場法和收益法,而限制資產基礎法的使用。就三種評估方法的適用條件和局限性來說,資產基礎法確實不如另外兩種方法能夠完全反映企業或企業權益的價值。因此,在歐美國家的企業價值評估實務中,由于評估準則的引導和公開市場的成熟,市場法和收益法是最常用的方法。我國《資產評估準則———企業價值》在某種程度上鼓勵注冊評估師在執業中使用市場法和收益法,但在實務中并未達到這樣的效果,絕大多數評估報告采用資產基礎法。我國當前企業價值評估準則與評估實務的契合同國際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隨著我國市場的日趨完善,并購重組活動的活躍,已經具備了市場法和收益法運用土壤,應該大力推廣企業價值評估準則并促進其對實務的指導作用,從而提升評估結果的準確性和公信力。

(二)對評估人員的要求評估人員是評估準則和評估實務的紐帶,評估人員的執業質量對評估行業的發展至關重要。高素質的評估隊伍能夠有效貫徹評估準則的實施,同時應能將評估實踐中積累的經驗和創新反饋到評估準則的完善中,只有這樣,資產評估的良性循環發展才能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在《IVS200———企業和企業權益》中對評估師執行力的要求是“必須”,對重要評估注意事項的警示性語言是“至關重要”,而我國《資產評估準則———企業價值》對資產評估師在執業中的要求是“應當”,對具體操作上的約束性詞語是“合理使用”、“考慮”、“恰當選擇”等。我國企業價值評估準則給予評估師評估過程中職業判斷的自主性,但是這也恰巧給了“害群之馬”以可乘之機,過分依賴職業判斷勢必會造成評估作為第三方的公信力。因此,在對評估師的要求上應該借鑒國際評估準則條款中的強制性約束,嚴格自律,方能獲得評估行業的長遠發展。

(三)注重影響評估結果的細節《IVS200———企業和企業權益》在準則部分和說明部分都強調注冊資產評估師應關注影響評估結果的細節。這些細節包括股東之間的內部協議,可比企業數據的可驗證性及可驗證程度,預期收益的貨幣表現形式及是否考慮通貨膨脹,對歷史現金流的調整項目等。企業價值評估的結果只是評估報告上的一個數字或一個數值區間,但上述任何一個細節的疏漏都會影響評估結果的精確度。我國《資產評估準則———企業價值》只是籠統地要求注冊資產評估師執行企業價值評估業務,應當恪守獨立、客觀、公正的原則,保持應有的職業謹慎,不得出現對評估結論具有重要影響的實質性疏漏和錯誤。抽象的描述很難對實務產生有力的指導和約束作用,這方面國際評估準則給我國企業價值評估準則提供了很好的借鑒。

(四)例外情形《IVS200———企業和企業權益》與我國《資產評估準則———企業價值》相比一個明顯的特點是我國企業價值評估準則像法律條文那樣要求評估師應該怎么做,而國際評估準則則通過例外情形提醒評估師如何面對評估實務中的陷阱,如是否特定的資產或負債歸屬于企業而被忽略的,股權轉讓的限制性條款,少數股權對企業控股的情形等。很明顯,這些例外事項會顛覆常規評估業務的評估假設,如果注冊資產評估師不能準確判斷這些問題的存在,最終的評估結果一定會偏離企業或企業權益的真實價值。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交易的愈發頻繁,以后會出現越來越多復雜特殊的評估業務,因此我國企業價值評估準則有必要對實務中的例外情形進行梳理,增加相應的條款。

第8篇

2013年以來,隨著互聯網金融的崛起,加之利率市場化進程的推進,使得“金融脫媒”現象進一步加劇,金融環境的深刻變化對于銀行傳統的商業模式產生了巨大沖擊;與此同時,城市商業銀行也在快速崛起,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品牌作為一項無形資產,越來越成為商業銀行核心競爭力之一。本文借助HIROSE模型估計品牌價值,并將品牌價值與利潤做相關性分析,為商業銀行品牌價值的評估和建設提供依據。

二、品牌價值概念界定

關于什么是品牌價值,迄今為止,眾所紛紜。本文認為,當企業能夠通過品牌使消費者對其產品和服務產生信任,并形成顧客忠誠度,消費者就會基于品牌而不是產品本身或其物理功能而做出購買決定,這樣企業就會取得品牌的競爭優勢。品牌競爭優勢能夠帶來價格優勢,即擁有相同質量和功能的產品,具有品牌的產品比不具有者能夠賣出更高的價格。

三、品牌價值評估的HIRIOSE模型

自20世紀80年代品牌價值概念出現以來,學術界及專業品牌咨詢機構已經提出了數量繁多的品牌價值評估模型。影響力較大的如:大衛?艾克的品牌資產十要素模型、凱文?萊恩?凱勒的基于消費者品牌資產模型、Interbrand集團的品牌價值評估模型、世界品牌實驗室的品牌價值評估模型等。但這些模型多從財務要素或單純從市場要素進行的品牌價值評估,不能揭示品牌價值的內部運行機制。因此,本文引用的HIRIOSE模型就是綜合了財務、市場和消費者三個視角的品牌價值評估模型。

HIROSE模型是在Yoshikuni Hirose博士領銜主導的日本經濟產業省成立品牌價值委員會于2002年的研究報告中所提出(Hirose,2002)。然而國內目前對該模型的研究和應用還很少,更缺乏實證分析的案例。模型的具體表示如下:

四、品牌價值評估實證研究

(一)數據來源

本文以2008-2012年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交易所我國上市銀行公司公開披露的財務信息為依據,目前我國上市銀行有14家,同時考慮樣本的可比性以及模型對數據要求,剔除財務數據不完整、無法直接獲取的情況,總共遴選出8家銀行。

(二)模型測算與分析

1.品牌價格優勢。表1中可以看出,在硬件設施、服務等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業務宣傳能夠帶來更多的利息收入,進而有益于整體品牌價值的提升。

2.品牌忠誠度。LD值越高表明客戶的忠誠度越高,很明顯,在這12家銀行中,國有銀行排名靠前,見表1。

3.品牌擴張力。計算結果顯示,ED值的高低排序與PD相差不大,說明其他業務的收入與品牌競爭優勢有較大的關系。

五、結論和建議

第9篇

【關鍵詞】商業銀行 價值評估 管理體系

一、前言

銀行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管理體系的核心,關系著國家金融體系的安全與穩定,隨著我國銀行業初步完成股份制改造,商業銀行建立健全現代企業管理制度,股票市場上銀行業之間收購兼并的實例逐漸增多,所以對價值的認識與評估將在銀行的發展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但現階段我國商業銀行管理體系還存在諸多問題,如目前的商業銀行價值評估還是按照國家有關文件規定的市盈率和測算出的每股收益來換算股票的發行價格。由于外部環境的變化,銀行服務產品的內容變化,業務經營方式的變化,金融服務需求模式的變化,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目標也在發展改變,結合我國商業銀行的運作機理,總結影響商業銀行價值的關鍵因素,尋找一種從理論上和實踐上都更為合理的方法來評估我國商業銀行的價值。最終市場的需求引起了對新的企業價值評估方法的研究,EVA企業價值評估方法的優勢逐漸凸顯。

二、價值評估的概念及分類

價值評估,是指注冊資產評估師對評估基準日特定目的下企業整體價值、股東全部權益價值或部分權益價值進行分析、估算并發表專業意見并撰寫報告書的行為和過程。企業價值評估是將一個企業作為一個有機整體,依據其擁有或占有的全部資產狀況和整體獲利能力,結合企業所處的宏觀經濟環境及行業背景,對企業整體公允市場價值進行的綜合性評估。

企業價值評估是為企業的交易(全部股權的交易、部分股權的交易等)提供價值參考,因此其價值類型在一般情況下應該是市場價值(交換價值)。當然企業價值評估還有其他目的,有可能需要評估其他價值,如清算價值、控股權溢價等。

企業價值評估中的價值類型也劃分市場價值和非市場價值兩類。

企業價值評估中的市場價值是指企業在評估基準日公開市場上正常使用狀態下最有可能實現的交換價值的估計數額。評估企業的市場價值所使用的信息數據都應來源于市場。

企業價值評估中的非市場價值是一系列不符合市場價值定義的價值類型的總稱或集合,主要有投資價值、持續經營價值、保險價值 、清算價值等。

投資價值是指企業對于具有明確投資目標的特定投資者或某一類投資者所具有的價值。如企業并購中的被評估企業τ諤囟ㄊ展悍降氖展杭壑擔還亓交易中的企業交易價值;企業改制中的管理層收購價值等。企業的投資價值可能等于企業的市場價值,也可能高于或低于企業的市場價值。

保險價值是指根據企業的保險合同或協議中規定的價值定義確定的價值。

持續經營價值是指被評估企業按照評估基準日時的用途、經營方式、管理模式等繼續經營下去所能實現的預期收益(現金流量)的折現值。企業的持續經營價值相對于被評估企業自身既定的經營方向、經營方式、管理模式等能產生的現金流量和獲利能力的整體價值。

企業價值評估到底是評估一個企業在持續經營條件下的價值,還是非持續經營條件下(清算條件下)的價值,取決于資產交易的性質。評估對象在持續經營前提下的價值并不必然大于在清算前提下的價值(如果相關權益人有權啟動被評估企業清算程序的話)。即企業在持續經營條件下的價值可能小于清算條件下的價值,這種情況下,如果相關權益人有權啟動被評估企業清算程序的話,應該評估企業的清算價值。

三、商業銀行價值評估概念及特點

銀行價值可以被理解為銀行的經濟價值,也可以理解為銀行的股東價值,可以從公允市場價值、賬面價值、投資價值、商譽價值、重置價值等多個維度進行考察。商業銀行價值首先是個主觀概念,它僅僅依賴于我們的概念,其本質是一種價格,是我們愿意為某家商業銀行的所有權支付的最高價格,是指銀行所有權的價值而不是凈資產價值。另一方面,商業銀行價值是有其客觀基礎的,這些客觀因素包括銀行的競爭優勢、管理人員的素質、產品開發能力等。它力求預測和駕馭變化,抓住戰略機會,在法律和管制約束條件下使預期的現金流的價值期望最大化。

商業銀行價值評估的特點包括一下幾個方面:

商業銀行涉及的業務總類繁多,成本收益的核算復雜。根據有關會計核算的要求,暫且把金融企業的業務分為表內業務和表外業務。表內業務一般是銀行的主營業務,是其利潤的主要源泉和價值評估的重點所在,對于我國金融企業的評估來講,其主要困難在于不良資產和經營虧損。商業銀行的實際不良貸款率較高,并且反映不夠真實,使得以資產價值為基礎的價值評估帶來極大困難。

相關文章
相關期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月婷婷开心网 | 理论在线视频 | 深爱激动网婷婷狠狠五月 | www.精品视频 | 免费看毛片的网站 | 欧美日韩乱妇高清免费 |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7777 | 国产精品欧美日韩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免费观看 | 五月天婷婷精品免费视频 | 欧美日韩不卡码一区二区三区 | 五月天婷婷基地 | 中文字幕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久久99精品国产99久久 | 国产高清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五月婷婷网址 | 色狠狠婷婷97| 国产精品久久免费 | 啦啦啦免费 | 国产精品久久九九 |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交换 | 欧美午夜视频在线 | ts在线观看 | 伊人久久亚洲综合天堂 | 久久瑟瑟 | 日韩美女视频在线 | 国产成人综合视频 | 奇米影视第四影院在线观看 | 日本a在线天堂 | 五月天天| 国产色片在线观看 | 国产欧美视频高清va在线观看 | aa视频网站 | 一级毛片免费全部播放完整 | 精品国产福利一区二区在线 | 五月天婷婷精品免费视频 | 奇妙的沙龙 | 99热视屏 | 看毛片网站 | 天天爽夜夜爽精品视频一 | 日韩综合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