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08 11:43:26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一篇關于江西省氣候資源價值實現探討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引言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提出要積極探索政府主導、企業和社會各界參與、市場化運作、可持續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2021 年 4 月印發的 《關于“低碳發展”專欄 ·1 ·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意見》 對“十四五”期間乃至 2035 年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提出了明確要求。氣候作為影響自然生態系統的活躍因素,是自然生態系統狀況的綜合反映,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 (國發 〔2010〕 46 號) 首次提出“生態產品”概念時,把生態產品定義為維系生態安全、保障生態調節功能、提供良好人居環境的自然要素,包括清新的空氣、清潔的水源和宜人的氣候等。太陽能、風能、熱量、降水、云水和大氣成分等氣候資源作為重要的自然生態資源,與其他自然資源互存相連,共同構成龐大、復雜、流動和互相影響的生態體系。氣候資源價值實現對于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促進“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雙向轉換具有重要意義,引起了各級政府和部門的日益重視。江西生態環境優美、自然稟賦優良,是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和國家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唯一省份。江西省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加快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2021 年6 月在全國率先出臺了 《關于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實施方案》,其中明確提出要“開展精細化氣候資源普查,編制全省氣候資源區劃”。早在 2018 年,中國氣象局就將江西設為全國唯一一家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氣象保障服務試點?。唤陙?,江西省氣象部門立足部門優勢,主動融入地方綠色低碳發展戰略,以氣候就是資源、氣候就是生態、氣候資源可實現價值轉化的理念,積極探索氣候資源價值轉化途徑。文章梳理江西省氣象部門在氣候資源價值實現方面開展的有益探索,總結當前面臨的突出問題與挑戰,對新形勢下特別是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進一步推進氣候資源價值實現提出對策,旨在拓寬具有江西特色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新路徑,助力更高標準打造美麗中國“江西樣板”。
1 氣候資源價值實現探索
江西省地處長江中下游南岸及南嶺山脈以北,東西分別以武夷山和羅霄山山脊為界,北部以平原為主,南部以山區為主,中部為過渡地區,整個地形呈現周高中低,由南向北、由邊及里徐徐傾斜,形成一個以鄱陽湖平原為底部的不對稱的朝北開口的盆地。在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東亞季風的共同影響下,形成了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光熱、水分、風等氣候資源豐富,分布復雜多樣。江西省氣象部門根據各地氣候資源特點,深入開展調查研究[1],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大膽實踐,有效地促進了氣候資源在旅游、農業、清潔能源開發利用和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等方面的價值實現。
1.1 深挖旅游氣候資源,創新生態旅游產品供給
江西是“紅色搖籃、綠色家園”,旅游資源豐富,是全國重要、國際知名的旅游目的地。江西省持續深化旅游強省建設,全面提升旅游業整體水平和發展質量,2018 年出臺了 《關于全面推進全域旅游發展的意見》。為推進氣象與旅游融合發展,拓寬“兩山”轉換通道,全省氣象部門依托地方優質氣候資源,開展氣候康養旅游資源評估,打造優質氣候康養旅游品牌[2-4]。推動資溪、武寧等 18 地獲評“中國天然氧吧”,“中國天然氧吧”數量位居全國第 2。資溪縣在獲評“中國天然氧吧”后,通過生態、旅游、康養等引資達 21 億元,旅游氣候資源生態價值逐步顯現。江西省 48 個景區獲評“江西避暑旅游目的地”稱號,獲評景區盛夏期間 (7—8 月份) 接待游客總量較獲評前一年增長 20%~40%,消費總額平均增長 42.8%。德興市被授予“中國氣候宜居城市”,成為江西首個國家氣候標志城市。2021 年舉辦了首屆江西“避寒養生福地”評選,授予贛州丫山旅游度假區、宜春明月山溫湯旅游度假區等 6 地“避寒養生福地”稱號。此外,為提升和豐富公眾的旅游體驗,還開展了婺源油菜花、井岡山杜鵑花花期、廬山雨凇、霧凇、積雪等特色景觀預報[5-6]。
1.2 開發優質農業氣候資源,服務保障鄉村振興
氣候是農業生產最重要的自然條件,對耕作制度、作物品種、產量高低、品質優劣都有密切關系。江西日照充足,雨量充沛[7],無霜期長,農業氣候資源豐富,形成了稻、棉、油大宗農業和臍橙、蜜桔、淡水水產、油茶等地方特色農業產業。為促進農業資源科學開發利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增加農民收入,江西氣象部門大力開展農業氣候可行性論證[8],陸續開展了全省主要糧食作物和特色作物種植氣候區劃,主要農業氣象災害精細化區劃。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背景下,積極探索農產品氣候品質評價,建立了農產品氣候品質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機制,持續服務農業產業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和品牌化發展,促進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邁進。2018 年 至 今 ,推 動全 省 11 個地 市 47 個 縣 (市 、區) 開展農產品氣候品質評價,覆蓋優質稻、茶葉、油茶等特色優勢農產品[9-11],面向全省稻米、茶葉、油茶等農林業生產企業頒發了農產品氣候品質評價證書 72 份,有力促進了農產品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其中,修水寧紅茶 2020 年入選區域品牌 (地理標志產品) 100 強,銷量增加 13%;瑞昌優質稻售價提高 1.2 元 /kg,經濟效益良好。
1.3 開展風能太陽能資源監測評估,支撐綠色低碳發展
風能太陽能等氣候資源是綠色清潔可再生的新能源,開發利用風能太陽能對于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具有重要意義[12]。江西氣象部門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建立了全省重點發展區域風能太陽能資源觀測網[13],在此基礎上編制了 《江西省風能資源詳查報告》,組織對全省太陽能資源進行普查,并在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支持下啟動了太陽能資源開發利用示范項目[14],不斷促進風能太陽能資源價值轉換。江西省風能資源開發利用始于鄱陽湖老爺廟區域[15],氣象部門在鄱陽湖周邊布設了幾十座具有代表性的測風塔,開展風能資源分布及變化規律研究,在氣象、能源部門以及風電企業的共同努力下,磯山湖、長嶺、大嶺和老爺廟等四大環鄱陽湖風電場相繼建成和并網發電,年發電量達到 1.6 億度左右,每年 CO2減排約 14.0 萬 t。隨后,氣象部門又對贛南等高山區域風能資源進行了監測評估,在此基礎上,于都屏山風電場、泰和釣魚臺、天湖山、茶園、浪川風電場和興國大水山、蓮花山、楓樹灣風電場先后建成和投產。截止目前,泰和境內建成的風電場裝機總容量近 320 MW,興國境內建成的風電場裝機總容量近 418 MW,生態、經濟效益顯著[16]。
1.4 發展綜合型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服務經濟社會
發展和保障人民群眾安全福祉人工影響天氣,是指為避免或者減輕氣象災害,合理利用氣候資源,在適當條件下通過科技手段對局部大氣的物理、化學過程進行人工影響,實現增雨雪、防雹、消雨、消霧、防霜等目的的活動。全省氣象部門始終堅持需求引領,開展了以增雨抗旱、防雹減災為重點的常態化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在農業穩產增收和防災減災、水庫蓄水、森林防 (滅)火、降低森林火險等級和凈化城市空氣質量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十三五”期間,全省共組織開展農業增雨抗旱、水庫增蓄、森林防 (滅) 火、人工防雹、城市降溫等地面人工增雨作業 7 692 次,其中農業抗旱、水庫增蓄、森林防 (滅) 火人工增雨作業 5 561 次,人工防雹作業 2 131 次,飛機人工增雨作業 59 架次,累計增加水量 134.63 億 m3,直接經濟效益 53.85 億元。近年來,圍繞生態保護和修復需求,加大空中云水資源開發利用,著力發揮人工影響天氣在水源涵養、水土保持、植被恢復、生物多樣性保護、河湖補水等方面的作用,建立了生態修復型人工影響天氣服務業務體系。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從抗旱防雹單一減災型向生態涵養與修復、改善空氣質量、保障水資源安全等趨利避害綜合型發展。
2 氣候資源價值實現面臨的問題與挑戰
江西省氣象部門以生態文明建設氣象保障服務能力和水平建設為契機[17],積極探索氣候資源在旅游、農業、清潔能源開發利用及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等方面的價值轉化途徑,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實際工作和實地調研中,氣候資源價值實現仍然面臨很多突出問題,主要表現在:
1) 氣候就是資源、氣候就是生態、氣候資源可實現價值轉化的理念意識還有待進一步提高。氣候資源作為自然生態資源,具有自然資源的 3 種基本屬性,即自然屬性、社會屬性和價值屬性[18],相比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社會各界對氣候資源的價值屬性的認識和理解尚處于處級階段。氣候資源的價值屬性主要體現在其效用性和稀缺性,效用性是指氣候資源的實用性,即氣候資源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是十分寶貴的自然資源,合理利用和保護氣候資源對于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稀缺性則是因為與經濟社會發展對氣候資源的巨大需求相比,受限于認知、科技能力等,氣候資源實際可開發量其實是有限的。
2) 氣候資源價值實現的綜合技術水平有待提高。氣候資源開發利用涉及到監測普查、評估區劃、設計應用等環節,需要跨學科、多部門的基礎理論研究和工程技術提供強大支撐。當前氣候資源的監測普查、評估區劃多集中在氣象部門,包括相關高校和科研院所,設計應用則主要由相關企業、設計院等主導。在監測普查、評估區劃方面,基礎理論支撐、監測站點覆蓋面、評估標準規范等與實際需求還存在不小差距,新一代信息技術、新型材料研制等在設計應用階段亟待加強。
3) 氣候資源價值實現機制有待完善,與氣候資源價值實現途徑和機制有關的基礎性制度和政策性工具偏少,相關法律法規、人才和資金投入等支撐·3 ·保障體系仍較為薄弱,尚未針對氣候資源價值實現形成較為系統的政策支持體系。從省級層面看,2018 年 10 月 1 日正式施行了 《江西省氣候資源保護和利用條例》,地市層面則只有 《撫州市氣候資源保護和利用辦法》 《上饒市氣候資源保護和利用辦法》。這些不完善的基礎條件,影響了氣候資源價值實現的推進。
3 關于加快氣候資源價值實現的建議
為解決江西氣候資源價值實現面臨的突出問題和挑戰,更好助力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打造美麗中國“江西樣板”,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充分挖掘我省綠色生態這個最大財富、最大優勢、最大品牌的價值,準確把握并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為核心,以加強科普宣傳、強化科技支撐、深化部門合作為重點,加快完善氣候資源轉化為金山銀山的實現路徑和政策制度體系,為推動完善氣候資源價值實現機制提供“江西方案”。
1) 加大氣候資源價值實現科普宣傳力度。從學校教育、公益宣傳等加強社會各界對氣候資源及其開發利用的認識,提升全民氣象科學素質。借助新型傳播媒體和手段,構建“氣象 +”融合發展成果推廣平臺和運營模式,依托“全國防災減災日”“世界氣象日”“科技活動周”等活動,積極宣傳、主動展示江西優質氣候生態產品。不斷開發新的氣候生態產品,持續提高“中國天然氧吧”“國家氣候標志”等氣候生態產品的品牌知名度,做好氣候資源品牌文化傳播。
2) 強化氣候資源監測評估及其價值實現的科技支撐。氣候資源監測評估是其價值實現的一項重要基礎性工作,建立氣候資源調查監測機制是其價值實現的重要前提。江西省氣候資源豐富,但分布復雜多樣,尚存在不少監測薄弱區、盲區,要逐步推動行業氣象觀測,完善旅游、農業、能源等專項氣象觀測站建設,開放數據資料共享。探索多部門深度合作機制,強化氣候資源開發利用的理論研究、科技創新和標準體系制定[19-20],開展“雙碳”目標下的氣候資源開發利用培訓和技術交流。開展精細化氣候資源普查,編制全省氣候資源區劃。
3) 以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為核心,強化氣候資源價值實現的制度保障。注重發揮政府在制度設計、績效考核和營造社會氛圍等方面的主導作用,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推動氣候資源價值有效轉化。加快完善政府主導、部門協作配合、企業和社會各界參與、市場化運作、可持續的氣候資源價值實現路徑,讓廣大群眾成為氣候資源價值實現的參與者和受益者,形成助力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打造美麗中國“江西樣板”的強大合力。
4 結論
1) 江西省氣候資源豐富,分布復雜多樣。全省氣象部門立足技術優勢,因地制宜,大膽實踐,有效地促進了氣候資源在旅游、農業、清潔能源開發利用、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等方面的價值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
2) 當前,江西氣候資源價值實現仍然面臨一些突出問題。①氣候資源價值轉化的理念意識有待加強,②氣候資源價值實現的整體技術水平有待提高,③氣候資源價值實現機制尚未建立,尚未形成較為系統的政策支持體系。
3) 建議以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為核心,以加強科普宣傳、強化科技支撐、深化部門合作為重點,加快完善氣候資源轉化為金山銀山的實現路徑和政策制度體系,為推動完善氣候資源價值實現機制提供“江西方案”。推動氣候資源價值實現對拓寬“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雙向轉化渠道意義重大。江西在氣候資源價值實現中進行了有益探索,積累了豐富經驗。在縱深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背景下,需進一步挖掘優質生態氣候產品,促進其價值轉化,持續呈現美麗中國“江西樣板”新氣象。
參考文獻
[1] 鞏志宇,占明錦.江西省氣象災害風險管理與案例分析[J].能源研究與管理,2021(4):58-63.
[2] 龍余良,章開美,詹華斌,等.江西省避暑資源評估分析[J].氣象與減災研究,2021,44(3):195-200.
[3] 岳旭,張小鵬.廬山申報國家氣象公園的可行性分析[J].氣象與減災研究,2018,41(1):77-80.
[4] 段藝萍,王冠華,傅文兵.江西省“中國天然氧吧”氣候資源與創建條件分析[J].氣象與減災研究,2018,41(3):236-240.
[5] 帥川,張伏秋.井岡山杜鵑花開花期預測[J].中國科技信息,2019(20):51-52.
[6] 章開美,陳勝東,劉志萍,等.廬山雨凇景觀變化特征及日預測模型[J].亞熱帶資源與環境學報,2020,15(2):33-38.
[7] 王懷清,戴志健,占明錦,等.鄱陽湖流域降水時空變化特征
作者:溫新龍;孫擎 單位:江西省氣象科學研究所;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
生態文明視角下的循環經濟:淺析水循環經濟與生態文明建設 摘要:當前我國面臨嚴重的水資源危機,水循環經...
淺談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基于生態文明的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 摘要: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資源和...
淺談生態文明建設:談論生態文明建設對促進社會和諧發展重要性 論文 關鍵詞:生態文明;和諧社會 論文摘要...
林業作為實現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途徑之一,在新時期的發展過程中被賦予了更高的內涵和意義。通過加強林業...
淺談生態文明的實踐倫理:生態文明視域下能源困境的倫理審思 摘要:能源問題關系到人—自然—社會系統的可...
淺談現代林業與生態文明建設:淺論現代林業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 摘要:林業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主體,作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