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2 16:33:43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高效農業技術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1、農藝節水技術
研究表明,采用合理耕作、水肥耦合、化學制劑調控等措施可節水30%。農藝節水技術具有保土保肥保溫、調節田間小氣候、灌水均勻、改善土壤結構、減少病蟲害等優點,可使作物增產20%以上。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區,通過修建水庫、池塘、水窖等水利工程,再結合深松深耕、以肥調水、合理控制作物群體種植密度等農藝措施,可確保作物的高產穩產,并保證作物的品質。
2、工程節水技術
工程節水技術是結合了最新技術的一種節水技術,包括高分子技術、信息技術、現代高新科技等,以減少灌溉時出現的水量損失。工程節水技術就是運用現代高新技術對傳統技術和產品進行升級改造,創制出多功能、低能耗、智能化、環?;墓澦喔认到y,從而實現精量灌溉節水。為了減少農田輸水系統水量損失,許多國家采用機械化技術與信息技術相結合,采用管網化的灌溉輸水系統,將高分子材料應用于渠道防滲系統,研究出具有防滲、抗凍脹性能的復合襯砌的工程結構,開發出高性能、低成本的新型土壤固化劑和固化土復合材料,并利用工程技術對雨水、污水、咸水、大氣水等非常規水的開發利用。
3、水管理節水技術
水管理節水技術就是利用3S技術、智能技術、信息技術等,對作物進行水分監測與信息采集,對作物生長進行決策模擬,對農田信息實時采集,實現灌溉用水管理的現代化、高效化和自動化,滿足對灌溉系統管理的靈活、精準和快捷的要求,以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利用水管理節水技術,在灌區采用多種水源進行灌溉,如利用經處理達標的工業廢水灌溉、咸水淡化灌溉、收集雨水灌溉等,合理利用和配置灌區的土壤水、地表水和地下水,最大限度地利用灌區的一切水資源,既滿足作物對水的要求,也能達到節水的目的。
二、對現代高效節水農業技術的展望
[關鍵詞]種植;養殖;高效循環;農業技術
循環農業種植、養殖模式的設計必須要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本文結合實地設計了某循環農業模式,希望通過對其植物、動物種植循環模式的探索分析,為同行提供參考。
1農業循環的需求
①某農業養殖業循環模式是養育土豬。從種豬繁殖場買土豬X頭,根據斷奶時約重15kg,飼料比維持3.5,直到100kg時出欄,預計每頭消耗飼料約297kg,X頭共消耗飼料約297×Xkg。而一頭豬在飼養期排出的糞約為210kg,共排出210×Xkg糞便。②循環模式中所養殖的雞為土雞。將從種雞場買進茶健康花雞Y只,雛雞每只重約23g,120d的飼養周期需要的料肉比為4.2,等到出欄時每只約重1.2kg,共消耗飼料約Zkg。而每只雞飼養期排出的雞糞約為2.5kg/只,共排出雞糞約7.5t。③蚯蚓的養殖。由于該模式飼養土雞Y只,每只雞按10g/d喂養計算,120d每只共需1.2kg,Y只則需蚯蚓1.2×Ykg。④玉米的種植。該循環模式要實施無公害玉米種植技術,按當地平均產量A干玉米粒和豬、雞精飼料的需要量來計算,需種植玉米約B,可生產玉米粒約C。種植玉米D可產生玉米秸稈約為E。
2相關場地的選擇及規劃
關于相關場地的選擇尤為重要,必須要滿足以下幾點要求:①一定要遠離居民區,避免對當地居民造成干擾;②應離主要干道1km以上,避免對交通造成影響;③需選擇植被保護完好、無化工污染、水電齊全及交通便利的地方。選好場地后,還需要進行規劃與合理布局,以方便生產管理。同時,將場地分成生活區、種植區和養殖區三部分,按照不同的功能進行分配,種植區所在地應土壤肥沃,而養殖區應選擇向陽背風、林下資源豐富的地方[1]。
3種植、養殖技術
3.1玉米種植技術
玉米在選擇優良雜交品種的前提下采用無公害種植技術,于清明節左右進行播種育秧,在深耕整地,施足發酵好的雞糞之后才能進行移栽。移栽密度約為F株/hm2,隨后要在苗期、穗期和粒期分別追加一次復合肥,同時注意做好中耕除草、病蟲害防治等工作。
3.2土豬養殖技術
選擇當地黑毛豬,采用無公害生豬養殖技術進行養殖,在開展驅蟲等工作的同時將防疫工作落實到位。在飼養方面,全程使用不添加任何添加劑的自配混合料,其中以玉米為主,可適當添加麥麩、細糠和豆粕。幼崽階段,混合飼料中的粗蛋白不少于18%;中豬階段,混合飼料的粗蛋白應大于15%;大豬階段,混合飼料的粗蛋白調整成不少于13%。每日喂3次,自由采食,保持清潔飲水的同時注意圈舍衛生。
3.3蚯蚓養殖技術
由于蚯蚓品種的特殊性,需要對其搭建簡易棚進行高產養殖。首先,要對蚯蚓的飼料進行發酵,通過循環系統利用其他動物糞便進行發酵。1層15cm厚的豬糞加上一層10cm厚的玉米秸稈粉,最后用備用的EM水將其灑濕,如此重復三四層,最后堆積的高度在60cm以上。布置好后通過使用農膜密封的發酵方法,經過20d左右即可用發酵好的飼料做成寬約1.2m、高約0.4m且長度不限的蚯蚓床,按一定的密度投放種蚯蚓進行繁殖養殖。
3.4林下土雞養殖技術
由于土雞同樣也是采用無公害養殖技術,所以,在育雛期前7d一定要將溫度控制在35℃左右,隨后每周逐漸降溫,直至與室外溫度一致才能進行脫溫。在脫溫的同時要注意通風換氣,搞好圈舍衛生。林下放養場地用雞網隔成6個區域,每個區域0.4hm2,放養密度為750羽/hm2,即每區域的飼養量300只,進行分群放養才能保證雞的整齊度。飼料也要從全價顆粒料過渡到自配混合料,其中精料以玉米和蚯蚓為主,可適當添加麥麩和細糠。60日齡之前混合料的粗蛋白要大于17%,61~90日齡混合料的粗蛋白要大于15%,90~120日齡混合料的粗蛋白則要大于13%。
4循環模式的收益分析
4.1黑毛土豬飼養效果
假設按照飼養量50頭、出欄量50頭、出欄率100%來計算,總耗料17.5t,平均耗料0.35t/頭。按照當今飼料價格3元/kg來計算,飼料成本約1050元/頭,再加上疫苗費300元/頭,防疫費10元/頭,水電費5元/頭,人工費120元/頭,在不計算基礎設施投入的情況下,個體成本約在1485元/頭,產值為2400元,產出投入比為1.62,個體利潤為915元,總利潤為45750元,經濟效益顯著。
4.2林下土雞飼養效果
假設飼養量1500只、出欄量1425頭、出欄率95%的情況下,總耗料約為7.1t,平均耗料為5.04kg/只,飼料成本4元/kg。若按照每只苗費5元,防疫費2元,水電費2元,人工費3元計算,不計算基礎設施投入,個體成本32.16元,產值60.00元,產出投入比1.87,個體利潤27.84元,總利潤39672.00元,經濟效益同樣顯著[2]。
5結語
由于當今我國農業基礎較為薄弱,重心發展已不在農業方面。所以,降低農業污染,把農業與養殖業結合,堅持可持續發展,是目前我國農業發展的主流方向。
參考文獻
[1]鄢幫有,劉青,萬金保.鄱陽湖生態環境保護與資源利用技術模式研究[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10(6):614-618.
關鍵詞:農機;農藝;結合;高效農業;玉樹
中圖分類號: S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432(2010)-12-0226-1
隨著玉樹災后重建工作的積極開展,讓我們看到了玉樹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的新契機。雖然地震給玉樹的農業帶來了巨大的損失,但是有關專家普遍認為,以玉樹地區地理生態的優勢,如水資源豐富、水質好、太陽輻射強、光能資源豐富、無污染等正是發展高效農業所具備的得天獨厚的條件。所以,要想最大限度的提高農業整體生產力水平,就必須在充分結合當地農藝特點的基礎上提高玉樹的農機化水平。
1 認清農機與農藝之間的關系
1.1 農機和農藝的概念
農機是農業生產中使用的各種機器的統稱,包括動力機械和作業機械。其中,動力機械具體是指電動機、水輪機、拖拉機、內燃機、風力機、汽車和飛機等;作業機械是根據機械作用于不同的領域分為種植業機械、林業機械、畜牧業機械、漁業機械和農副產品加工機械。
農藝是農業生產中運用的原理和技術總稱。主要涵蓋大田作物的栽培、選種、育種、農田灌溉與排水、農田施肥、土壤管理、防治病蟲害、農產品的初級加工等等。
1.2 農機與農藝的關系
從農業發展的整體上來講,現代化的農機和科學的農藝技術都對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發展高效農業發揮著重要作用。農藝技術的不斷更新,就必須要有與之配套的農機研制出來;而新型、高效的農機出現,又給農藝技術提出了不斷完善、充實的新要求。所以要想正確認識兩者的關系,就要用辯證的角度進行歸納。農機在一定程度上要為農藝服務,農藝也要為農機的優勢進行合理改革。比如,農機的選擇要適應作物的品種特質;農機要根據耕作規律作業;農藝的多樣性和多變性可以彌補農機的單一性和固定性等。只有農機與農藝保持在相互適應、相互結合、相互促進的關系上,才能真正促進高效農業的發展。
2 農機與農藝結合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由于農機與農藝的研究與開發屬于不同的部門,有著各自的立場,所以在結合過程中必然會出現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1)農機與農藝之間缺乏協調,兩者在同時研發成功新技術向農民推廣的過程中,往往各執其詞,使農民搞不懂究竟該聽誰的。(2)農機的研發和推廣受到多方面的制約。我國各地區地質條件差異性大,想要開發和設計既能適應不同地區又要適用不同種植方式的農機很艱難。同時,由于技術和經費方面的不足,使得農機向農民推廣的力度不夠;(3)農民的認知水平低。農民由于自身的文化素質不高,對先進的、操作性強的農機認識不足,加上經濟能力有限,寧愿選擇傳統的耕作習慣與方式。
3 做好農機與農藝相結合,促進玉樹高效農業發展
3.1 做好農機與農藝的協調工作
農業主管部門應該根據當地的農業生產特點,組織和協調廣大農機和農藝的技術科研人員,對農機與農業的結合方案進行經濟技術的可行性分析,不盲目追求脫離實際的高指標和先進性,而要著眼于實際農業生產需要共同研發出適合玉樹地區的農機和農藝技術。同時可以借鑒國外成功的先進技術,要注意農機跟農藝人員要在新技術上相互溝通,致力于研究經濟價位低、操作方便、適應性強和高效益的農機和農藝。農機的設計要盡量一機多用、機動性靈活、耐用性強來適應農業生產的多樣性和多變性。
3.2 農機的推廣要適應于農藝的推廣
為促進玉樹地區的農業增產增效,不可缺少現代農業科技成果的應用。農藝是從作物內部挖掘潛在發展因素,農機是在作物外部實施某項技能來促進作物增產增效。在推廣過程中,農業部門調撥充足的經費,加大力度宣傳、推廣到位,派技術人員到玉樹各縣進行試驗示范工作,把農藝新成果和新農機結合起來進行推廣。例如,在介紹帶深施肥部件的精量播種機時,把農藝中的新增產技術結合起來進行推廣,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推廣效果。
3.3 完善適應農機作業的農藝技術體系
對玉樹要進行實地考察,制定出科學合理、相互適應的農藝技術和機械化作業規范。例如,在水稻生產方面,要以育秧、插秧的農藝技術為重點,形成區域性育、插、收作業規范;在玉米生產方面,大力推行玉米標準化、規模化種植,因地制宜確定玉米機械化收獲技術路線和適宜的農機。
3.4 提高農民對農機與農藝的認知水平
由于玉樹地區農民的文化素質較低,80%以上是文盲,沿用的是傳統的耕作模式。所以農業主管部門要把提高農民素質作為重要工作,采用多種形式對農民進行講座或是培訓。根據玉樹的基本情況,培訓對象應分為基層農業技術人員、農民技術人員和普通農民三個層次,根據不同層次的培訓對象采用分類指導、分層教學的培訓方式進行培訓。做到農藝培訓和農機培訓有機結合,讓他們充分體會到政府和農業部門對他們的關心,認識到農機和農藝的各種優勢,對提高當地農業生產力水平和農民自身經濟收益的積極作用。農業部門還可以聘請上級農業部門領導、高級農藝師和農機研發專家,深入到各縣村屯進行講座。例如,先從最基本的耕作習慣進行培訓,讓農民做到耕作土地要平整、格田成方、溝渠配套等等,這樣有利于農藝技術的應用和農機的作業。
4 結論
總而言之,政府和農業主管部門要重點對玉樹的農業給予大力支持,發揮好帶動作用,做好農機與農藝相結合的工作,促進災后重建的玉樹盡快恢復農業高效發展,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使農業機械化生產水平建設成為高效農業的重要內容,達到農業節本增效,農民增收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楊明.姚俊林.淺談農機與農藝相結合[J].現代農業科技,2009.(09).
[2] 王德勇.加快農機與農藝相結合步伐推動農業節本增效[J].農民致富之友,2009,(05)
關鍵詞: 高效節水;誘致性技術選擇;要素資源的稀缺性;灌溉技術
1 寧波市農業節水灌溉現狀研究
寧波是一個水資源相對短缺的城市,全市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75億立方米。隨著城鎮化進程的不斷推進,以及二、三產業的不斷發展,水資源短缺成為制約寧波市經濟發展的瓶頸。農業作為用水大戶,通常情況下,主要是部分農田水利基礎設施較為薄弱,灌溉水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普遍比較低。
1.1 農業用水量變化情況 在農業用水方面,對于寧波來說,主要包括農作物、林業和水產養殖業,以及畜牧用水等,其中,用水所占比例最高的是農作物灌溉。氣候、作物種類、土壤類型及管理水平等多種因素都會對農作物的灌溉用水量產生影響和制約,因此每年的灌溉補給量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在農田灌溉用水量方面,1980年全市約為12.02億m3,占全市年用水量的86%;到了20世紀90年代,隨著調整種植業結構,以及推廣使用節水農業技術,在這種情況下,在社會總用水量中,農田灌溉用水量所占比例逐年下降,到2013年農田灌溉用水量為5.73億m3,占用水總量的32.4%。
1.2 節水灌溉設施建設現狀 截止2013年,在總供水能力方面,寧波市水源工程由解放初期的3億立方米增加到21億立方米,農田有效灌溉面積已達183.38千公頃,有效實灌面積達到180.5千公頃,其中旱澇保收農田達到109.54千公頃,占55.2%。隨著全市水資源供需矛盾的日益突出,以及農業現代化進程的不斷推進,需要大力發展節水灌溉工程。各縣區(市)在農田水利建設項目資金的支持下,一大批農業節水灌溉設施投入運行,重點開發并推廣應用管道灌溉、渠道防滲、滴灌等節水增效工程技術。到2013年底,全市節水灌溉總面積達82.13千公頃,其中噴微灌面積4.61千公頃。
1.3 農業節水灌溉技術的主要模式 寧波市農業節水灌溉技術的應用主要模式有工程性節水灌溉技術和非工程性節水灌溉技術,其中非工程型節水灌溉技術主要有水稻薄膜灌溉、農業種植結構調整和節水型畜牧業發展模式,本文對渠道防滲、低壓管道輸水灌溉和噴微灌技術[1]進行重點介紹。
在目前農田灌溉中,渠道防滲是主要的輸水方式,采用混凝土U型渠道、預制空心板梯等防滲技術,由于糙率小,流速快,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渠系水利用系數提高到0.6-0.85。
低壓管道輸水灌溉:該灌溉技術利用小于0.2MPa的水壓力,將水通過管道直接送到田間進行灌溉,進而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水在運輸過程中的滲漏和蒸發,通常情況下,水的利用率超過90%。在河網提水灌區和自流條件好的灌區,低壓管道輸水應用范圍比較廣,但是,在成本投入、灌區要求方面,這種灌溉及時要求比較高。
噴微灌是現代高效節水的有效灌水技術,按照作物的需水要求,通過管道系統和安裝在管道上的噴頭、滴頭、微噴頭、滴灌帶等特制灌水器,將水和作物生長所需要的養分直接輸送到土層和作物根部的灌水方式,具省水、節能、精量、適應性強等優點。2010年-2014年期間,全市微噴設施累計收益面積307526畝,投入總資產共計5.98億元。
2 寧波市農業節水灌溉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
2.1 寧波市農業節水灌溉存在問題 寧波市農業節水灌溉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①農業節水政策機制不完善。目前,農業節水政策機制建立,給全市農民帶來很多政策,同時對農業節水也取得了很好成效,但也存在些小問題,節水補償政策只能讓很少一部分農民收益,大部門農民要建設節水設備,要花費很多成本,跟農業收益慢有很大矛盾;也有縣區對于節水補償沒有及時落實,長期耽誤農民投入農業再生產,不利于農民以水資源配置來調整種植結構,激勵農民發展節水。②節水建設與管理體系不完善。節水工程建設投資渠道多,建設標準不統一,節水工程實施后難以衡量節水工程的實際效果。③水資源管理手段不先進和灌溉技術選擇不到位。目前,許多灌區農業用水計量措施設施不到位,由人工完成水資源的使用、管理、計量、監督,缺乏高科技支撐。同時對于灌溉技術選擇不明確,整體上停留在前面所述模式,未對實際的灌區情況、農作物類型、水源方式、投入資本及經濟社會效益等綜合評價上進行精準選擇模式,導致存在用水浪費現象,投入太大,收益太慢等問題,影響農業節水實施和貫徹落實。
2.2 主要原因分析 針對寧波市農業節水灌溉存在問題,主要從以下二方面進行分析:
2.2.1 農業節水高效節水灌溉技術的市場需求誘導性選擇分析 農業技術變遷是資源稟賦稀缺程度決定的不同供給彈性資源的相對價格的誘導反應,也是對現代農業要素相對價格下降的反應。同樣,水資源的稀缺會誘導節水灌溉技術的變遷,資本的投入、相對價格便宜的節水設施產品誘致了高效節水灌溉技術的創新和推廣,高效節水灌溉技術選擇遵循著市場需求誘致性技術選擇理論。施莫克勒-格里克斯的市場需求誘致性技術選擇理論對誘致性技術選擇做出很好地解釋,一個國家或地區農業技術是由節約日益稀缺的生產要素和具有更大市場需求誘致而產生了技術創新和選擇[2]。
寧波高效節水灌溉技術是市場需求的誘致性技術選擇,在對高效節水灌溉技術需求的市場誘導下,科研部門、企業等對高效節水灌溉技術創新,通過科研、試驗和推廣取得了相對價格適合的高效節水灌溉設施產品。節水灌溉設施產品相對較低的價格和巨大的市場需求推動節水灌溉技術快速的大面積推廣。農戶遵循成本和收益的原則,用資本代替傳統的灌溉技術,選擇了高效的節水灌溉技術,但是,高效節水灌溉技術推廣初期也遇到很大阻力。只有高效的節水灌溉技術大面積采用,企業生產的節水產品才能達到最優惠的價格,并且節水灌溉技術推廣的交易費用及節水設施及產品的應用成本才能降低到最低。
2.2.2 農業節水高效節水灌溉技術的要素稀缺誘導性選擇分析 農業技術的選擇行為一般遵循要素稀缺誘致性技術選擇理論[3]。寧波體制雖使得農業所處的市場化程度不高,但是,寧波對節水灌溉技術選擇仍然受到要素資源稀缺性誘導,以水資源和農業產品為主的稀缺要素資源誘導了農業節水灌溉技術的變遷。農業基地遍布寧波邊遠區的各地,許多農業合作社建立在偏僻山區,地處風頭無水,自然環境相對惡劣,水資源非常稀缺,要素資源的稀缺制約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特別是農業發展。寧波農業生產(特別是果業)一直面臨水資源和勞動力短缺的困境,高效農業節水灌溉技術的選擇有效地解決了要素資源的稀缺性。
寧波對高效節水農業灌溉技術的選擇最主要是解決山丘水資源稀缺,可以說水資源日益稀缺加速誘導了高效節水灌溉技術的創新和推廣。近些年氣候極端變化,在發展農業生產與自然環境的抗爭過程中,節水水源,興修水利,發展節水灌溉,則是農業生產的一項重要任務。在解決水利灌溉的建設中,寧波為適應不同時期對稀缺水資源的需求,在經濟可接受的程度下發展適宜的農業節水灌溉技術,其目標都是為節約日益稀缺的水資源,節水灌溉技術朝著更加高效節水的灌溉技術變遷。寧波高效節水灌溉技術選擇是以水資源和勞動力稀缺為主要稀缺要素資源及其它要素稀缺共同作用誘導反應的結果,要素的稀缺和要素價格變化致使寧波市及農業基層生產部門和農戶對高效節水灌溉技術產生了誘致性技術選擇。
3 政策與建議
3.1 合理配置農業水資源,發揮稀缺對行為誘導
3.1.1 合理配置農業用水,監督農戶節約用水 寧波市政府、水利局和其他相關部門應加強農業用水管理,合理配置農業水資源,通過水資源的配額限制誘導灌區地方政府推行節水灌溉,采取節水行為,引導和推動農戶對高效節水灌溉技術的選擇。一個區域或灌區的農業水資源配置合理,水資源稀缺性能誘導政府、農業基層組織、農戶等采用更加節水的灌溉技術以節約稀缺的水資源。
3.1.2 建立水權交易機制,開展農業高效節水 建立節約水量交易機制,構建交易平臺,利用水交易市場的資源配置功能促進農戶,對節余水進行交易,保障農民在水權轉讓中的合法權益,從而推動農戶對農業節水灌溉技術選擇。政府引導和監督灌區水權交易,構建以市場為主導,政府監控的水權交易體系,促進灌區推廣高效節水灌溉技術。
3.2 優化相關制度和環境,推廣高效的節水灌溉
3.2.1 改善節水灌溉技術選擇制度環境,加強政府宏觀調控 國家應制定和完善農業節水相關的法律、法規,采取強制性制度限制和規范農業用水。寧波依據國家農業節水有關法律、法規,部署各縣區農業節水措施,依法治理和整頓浪費水資源行為,加大推廣高效的節水灌溉技術。
3.2.2 完善農業科技創新體系,提升農業科技創新服務能力 依據我國和浙江省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體系,構建寧波市縣鄉多級多層次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體系,提高節水灌溉技術推廣機構服務能力,為農戶節水灌溉技術推廣提供良好服務。加強基層農業科技推廣機構建設,加大對鄉村節水灌溉技術的推廣服務力度。鼓勵節水灌溉技術設備供給企業建立技術推廣服務機構,加強與農戶面對面的技術服務。加強節水灌溉技術應用作物耕作后“產學研結合”服務,鼓勵農業科研單位、高校從事與節水灌溉技術應用相關的技術開發、技術咨詢、技術服務等。引導和扶持各類與節水灌溉技術相關合作組織建立技術服務機構,加強和提升合作組織的節水灌溉技術服務能力。
參考文獻:
[1]蔡伯元,奕永慶,等.推廣先進灌溉技術,加快節水農業發展[J].寧波農業科技,2012(2):21-23.
【關鍵詞】新形勢;農業;高效節水技術;措施
中圖分類號: B82 文獻標識碼: A
一、前言
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對自然開發利用程度的加深,水資源的緊缺日益嚴重,已成為制約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國的水資源較為匱乏,當前在農業、工業和人們生活用水不斷增長的背景下,農業節水顯得尤為重要。農業用水在全國的總用水量中的比例達到七成,主要是灌溉用水的方式粗放,造成灌溉水的利用效率低下,浪費現象嚴重。因此,發展高效節水技術,提高農業用水利用率,對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與社會的長治久安意義重大。
二、當前農業用水存在的問題
1、水資源浪費嚴重
傳統的農業生產中主要通過大水漫灌來進行農作物灌溉,此種灌溉方式水不僅在運輸的溝渠中產生滲漏和蒸發損失,而且在田地中產生深層滲漏和流失現象,水資源利用效率低下;同時灌溉效果較差,灌溉不均勻,而且容易造成土壤板結,灌溉后土壤被水浸泡,抑制作物根部呼吸,影響作物生長,從而影響作物產量和品質。傳統的粗放式的水管理辦法,并沒有針對各個部分的實際用水情況進行統計和設計,而是對農田進行大面積的統一的灌溉,這樣就導致了水的利用程度不高,因此也就導致了資源的不合理使用和分配。
2、水資源供應緊張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城市化的推進,農業用地不斷減少,同時隨著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品質的提高,人們對農產品的品質也調高了。為了實現滿足農業生產在耕地面積減少的情況下實現農業增產增收提高農作物品質的要求,需要增加灌溉用水量;同時工業和人民對水資源的需求量增多壓縮農業用水,使農業用水更顯緊張。
3、缺乏嚴格管理機制
我國河流流域面積廣闊,河流區域跨度較大,在水資源的管理過程中,既要考慮到不同地區的水源特點和地質特點,又要考慮到河流流域的整體特點,在對水資源整體行政政策中體現差異,實現水資源的有效管理。目前我國的一些地區的水源利用十分不合理,不僅導致了江湖的水源枯竭,還造成了農村居民生活用水的困難,所以在對農業用水進行使用的過程中,有關部門應該加強對周圍水源的治理和管理,對于一些受到嚴重的污染的水源,應該在治理合格后再進行使用,避免由此導致的水源農業污染。
三、發展高效節水型農業的意義
1、緩解水資源壓力的需要
隨著人口的增長、技術的進步與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水資源短缺的問題日益突出。當前農業用水在總用水量中所占的比重已經有所下降,但依舊是用水大戶,尤其是農業大省,農業用水比重達到70%左右。從農業的灌溉發展上來看,灌溉的規模不斷擴大,且水質性缺水問題日益嚴重。因此,在進行效益農業的發展同時,還需朝節水型效益農業方向努力。從農業的發展趨勢來看,高效農業必須是節水農業。
2、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化
現代農業的規模、經營模式可以大幅提高灌溉勞動的生產率,從人工作業轉變為機械化作業。“兩高一優”的農業發展目標與現代化農業不但需要注重提高農產品的產量,還要強調農產品的質量、品質以及上市時間等。因此,對灌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對灌水位置、時間、數量、空氣濕度、土壤情況等進行嚴格的監控和科學的管理。如果采用噴灌、滴灌等節水技術,對傳統的粗放型灌溉方法進行優化,可以大幅提高水資源有效利用率、灌溉效率、灌溉保證率同時可以提高作物產量和品質。此外,滴灌系統在灌溉的同時可以對作物施肥,噴灌系統在灌溉的同時可以對作物灑藥,使種植結構與耕作技術發生重大變革。推進農田現代化的節水灌溉技術發展,使傳統的農業向現代農業進行轉變。
3、促進農業結構調整
大力推廣旱作農業、高效農田節水等技術模式,大幅提高保水節水、增產增收能力。按照“統一技術模式、統一種植品種、統一配方施肥、統一灌水模式、統一病蟲草害防治”的要求,在灌溉農業區推廣高效農田節水技術,推進用水結構趨于優化。同時,要轉變發展方式,最終走出一條水資源消耗少、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發展路子。節水與增收是一對矛盾的兩個方面,找到化解這個矛盾的方式方法,就等于找到了節水的切入點。選擇調整結構這個根本措施,以農業向設施化轉變為目標,適時提出了切合實際的經濟社會發展思路,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加快調整與水資源不相適應的發展方式,有效化解了節水與增收的矛盾,使節水與增收雙贏。
四、高效節水技術措施
1、生物節水技術
生物節水主要指合理的利用不同品種作物的耐旱特點,即耗水系數低,水分利用率高等,在水分供應較少的情況下,不增加農業生產的投入,也能獲得較為穩定的高產量,這是旱地增產的主要措施。根據作物的植株外形、生態特征、不同生長發育階段對水資源的需求以及對自然的適應度,大體可以劃分為以下幾種類型:耐旱生態型;非抗旱生態型;耐旱品種生態型。
2、農藝節水技術
農藝節水技術主要有以下內容:耕作與栽培、合理節水、適水種植、農田保水蓄水、水肥耦合作物合理布局、抗旱作物品種選育、培肥等技術。其利用耕作、覆蓋措施和化學制劑對農業用水量進行有效調控,實現高效節水的目的。研究表明,采用合理耕作、水肥耦合、化學制劑調控等措施,可以有效節水30%左右。此外,農藝節水技術還有保肥、保溫、保土、調節田間氣候、改善土壤結構、均勻灌水、減少病蟲害等優點,可以使農作物增產20%左右。在干旱與半干旱地區,可以通過修建水庫、水渠等水利工程,結合深松深耕、以肥調水、合理控制種植密度等農藝節水技術,確保農作物的高產穩產與高品質。
3、工程節水技術
所謂工程節水,就是指從輸水到灌水過程中的節水技術,目前的工程節水有以下措施:第一,建設水利工程,改造灌區里原有的工程設備,實行技術改造,發展配套設施。農業節水最重要的技術措施之一,就是在高效節水的基礎上,實現傳統大中小灌區的工程改造更新。第二,加強渠道襯砌、防漏防滲。這是當前推廣較為普及的主要節水措施一直,不僅成本低,而且極易獲得成效,是當前農業節水灌溉改造的關鍵內容。第三,輸水采用低壓管道。管道輸水是最受好評的節水灌溉措施,其高效的節水效率、低廉的資金投入及便利的管理方式獲得了極好的效果。第四,對地面灌溉技術進行改進。平整土地,并改造田間工程,兩者并行可以較大程度提高灌溉效率。第五,更多的采用微灌、滴灌以及噴灌等新型節水灌溉技術,效果明顯。
4、水管理節水技術
有了好的節水技術和措施,就必須要有相應的良好的管理運行體制。首先,要加強節水農業的宣傳,樹立廣大農民群眾根深蒂固的節水意識。對水資源要加強統一管理,以一個流域為基礎??茖W利用水資源,水利工程和農業灌溉要加強科學管理。在建設高效節水農業的同時,也要調整好過程中的利益分配,創新節水農業的體制管理。政府及各地方要加大投入力度,法律規章的制定跟上節水農業的發展腳步,同時,也要完善對水資源利用的監控和評估制度,完善節水農業的技術支持。
5、資源合理開發
充分開發利用當地的水資源,科學挖掘水資源的潛力,才能真正發展高效節水農業。其中,地下水作為水資源的重點開發部分,應該科學合理開發,不能無節制的亂開發。過分開采地下水或者地表水都會為當地的生態系統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壞,因此,要聯合開發多個水源,不能局限于單一的資源,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同時也保護了當地的生態環境。此外,不能忽視劣質水源的價值。將劣質水轉化為可利用的水資源,充分發揮其潛力,不僅能夠緩解當前淡水資源的缺乏困境,還可以改善生態環境,是節水技術的一個新途徑。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開發與利用農業高效節水技術,可以很好地保護生態環境,促進水資源的可持續發展。近年來,國家與社會對發展節水農業的關注度越來越高,農民群眾的節水意識也不斷加強,促進了節水農業的發展,但仍與發達國家存在較大的差距。因此,現代農業需要提升技術,實現資源的高效、合理利用,不斷的提高農業生產中的節水能力,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曹國棟.現代節水農業技術的研究進展及發展趨勢[I].農產品加工。2006.(6l
[2]梁亞超.松嫩平原西部半干旱區干旱特點及防御對策研究[A].粱亞超.科學論叢[C].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
軟件優勢作為為“三農”事業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農業職業教育場所,農業高職院校都擁有一批教學實踐經驗豐富、專業技能功底扎實的雙師型教師隊伍。農業高職院校的人力、智力資源和現代信息網絡,能迅速地將農村生產技術信息傳遞到廣大農村和農民中去。
2農業高職院校在農業技術推廣體系中的作用及發揮形式
2.1農業高職院校在農業技術推廣體系中的作用
農業高職院校在農業技術推廣體系中的作用主要是:關鍵技術的引進、試驗、示范,農作物和林木病蟲害、動物疫病及農業災害的監測、預報、防治和處置教育培訓與技術服務,農產品生產過程中的質量安全檢測、監測和強制性檢驗教育培訓與技術服務,農業資源、森林資源、農業生態環境和農業投入品使用監測教育培訓與技術服務,水資源管理和防汛抗旱技術服務,農業公共信息和培訓教育服務等。同時,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等先進傳播手段,普及農業科學技術知識,創新農業技術推廣方式方法,提高推廣效率。
2.2農業高職院校在農業技術推廣體系中的作用發揮形式
2.2.1教育培訓除了農業高職院校本身的全日制人才培養是農業技術推廣的重要方式方法之外,按照職業院校“兩條腿”走路的發展思路和戰略,農業高職院校一般都成立了專門的繼續教育培訓學院(中心),定期、不定期地開展專題培訓。這種培訓能夠更好地根據農民的需要和時間安排,充分利用農業高職院校的師資力量、教學設備、實驗器材、實訓基地等資源開展培訓,培訓的形式也可多種多樣,在培訓過程中可以選擇報告會、講座、論壇、經驗交流、現場示范、知識競賽等多種農民喜聞樂見的形式有效地開展培訓工作。這種培訓通常會具有較好的針對性和靈活性。目前,各省農業廳、扶貧辦、發改委甚至婦聯等都負責了大量的為“三農”事業發展培訓人才的任務,而這些培訓項目的實施,最佳地點就是當地有條件的農業高職院校。
2.2.2定向培養《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技術推廣法》明確要求,國家農業技術推廣機構的崗位設置應當以專業技術崗位為主。鄉鎮國家農業技術推廣機構的崗位應當全部為專業技術崗位,縣級國家農業技術推廣機構的專業技術崗位不得低于機構崗位總量的80%,其他國家農業技術推廣機構的專業技術崗位不得低于機構崗位總量的70%。而事實是,我國目前大多數農業技術推廣機構(尤其是縣、鄉等基層農業技術推廣機構)的專業技術人才遠遠達不到要求,少數“科班”畢業生,普遍存在缺少繼續教育培訓的現象。從完善農業技術人員技術職務評聘制度不斷提高農業技術推廣隊伍的整體素質的要求出發,農業高職院校在加強農業技術人員的培訓和繼續教育領域任重道遠、大有可為?;鶎愚r技人才隊伍結構性短缺矛盾,非農專業人員配置比例過大,在崗人員學歷層次偏低、年齡老化,高素質人才招不進、留不住的問題嚴重,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將制約我國現代農業的穩步發展。為切實加強基層農業公共服務體系和人才隊伍建設,全面提升鄉鎮基層農技人才隊伍素質和服務能力,為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實施基層農技推廣人才定向培養勢在必行、刻不容緩。
2.2.3技術服務組成專家團隊,通過電話、短信、網絡等開展咨詢服務,也是農業高職院校開展農業技術推廣的有效形式。還可以通過建立網站、開通交流論壇或QQ群,充分利用網絡平臺開展針對性的農業技術推廣咨詢服務。有的培訓班學員結業后,專家教授繼續通過網絡平臺為學員開展一對一跟蹤咨詢服務,建立長效機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實現了學員解困、專家教授增長實際經驗的“雙贏”。
2.2.4科技下鄉科技下鄉、送教下鄉是農業高職院校開展農業技術推廣的有效途徑和形式??梢愿鶕嶋H需要,開展縣、校合作,選派當地需要的農業專家掛職鍛煉、下鄉服務,推進科技特派員農村科技創業行動。必要時可以將課堂辦在田間地頭,增強服務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也可通過贈送農業書籍、光盤等形式,提高農民科學文化素質,使農民掌握農業實用技能、幫助農民走向致富的道路。每年寒暑假期可以組織農業高職院校師生積極開展科技下鄉服務“三農”實踐活動。
關鍵詞:農機技術;推廣;問題;解決方法
中圖分類號:S23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ki.jlny.2017.07.013
1農機技術推廣存在的問題
1.1農機技術推廣面臨新挑戰
當前,我國整體上已經進入以城帶鄉、以工促農的發展時期,國家惠農支農政策的力度越來越大,對農機技術推廣工作的要求也將越來越高。我國農機化發展已邁入中級階段,改變傳統農業,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步伐正在加速,由于農村勞動力轉移步伐的提高,農業生產對實施機械化的需要愈發迫切,農機技術推廣的工作任務也會越重,并且我國已邁入全面打破城鄉二元結構,打造城鄉社會經濟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的關鍵時期,統籌城鄉協調發展,創建社會主義新農村,農機推廣工作要逐漸進入大力發展全程機械化的新階段。
1.2推廣經費不足
部分政府部門對農機推廣工作重視程度不足,投入推廣經費較少。因為資金投入不足,造成服務手段差,基礎設施落后,推廣方式簡單,服務功能低,服務內容單一,人才流動大,推廣效果不佳。
1.3推廣體系未健全
一是個別地方農機推廣體系尚未健全,無法適應目前農機發展的需求;二是農機專業人員少,農機技術人才缺乏,知識老化,繼續教育培訓不夠,農機技術水平普遍不高,與目前的農機推廣工作不適應。
1.4推廣機制亟待創新
由于鄉鎮事業單位機構改革的持續進行,個別地方基層農機推廣工作受到了制約。農機推廣體系還是計劃經濟時代產物,推廣機制與時代不符,推廣人員缺乏危機意識,思想落后,未明確工作職責,且服務內容不全面,推廣方法單一,無法適應農業新機具、新技術的發展需要,無法滿足當前農民的多樣化需要。
2加快農機技術推廣的對策
2.1認真執行并且貫徹國家關于農機技術的推廣條例規定
切實抓好農機技術的推廣工作,把全部的工作落實到位,全方位增強工作效率和質量。
2.2多渠道解決農機技術推廣資金問題
一方面,對于農機技術推廣的資金問題,有關單位及政府,應從財政預算中提高每年對農機推廣的投入比例,而且要監督此項資金的實際使用情況;從地方的財政當中,拿出一部分,用于開展相關的農業投資,增加農機推廣的資金,還可有計劃地向全社會籌集資金,以健全體制與有關制度,全面解決資金問題。
2.3設立并完善縣、鄉二級農機推廣機構
應招收專業知識和技術較為豐富、對工作責任心較強的人才,主要是針對工程技術人員,組成一支穩定的農機推廣隊伍,落實有關工作,杜絕不必要的支出。提高農機技術推廣的網絡建設,創建一套縣、鄉實用的農機技術推廣網絡,確定相關的發展建設方向,真正把相關要求以及義務責任落實到實際的工作當中。
2.4創立并健全市場經濟條件
在當前的形勢下推廣以及發展農機技術的新機制,主要有五個重要的方向:
第一,國家應該在相關的政策以及法制基礎上對農戶的農機技術應用開展實用的指導,使其能較好地使用相關的農機新型工藝和新技術,對新型的機械設備等,也能夠較好的應用。
第二,提高相關的農機技術推廣以及運行方法,按照農民對于新型機具以及農機技術的了解認識等,結合實際情況,對有關推廣運營的方式和制度進行改革,并且落實技術方面的指導,以整體深入、層層推進。
第三,農機部門應該爭取財政、科委以及銀行等部門的支持,健全管理工作,持續開展新型技術推廣以及培訓,爭取把相關部門結合起來,打造一個共同奮進、共同協作的整體,全面落實工作。
第四,選用見效較快且投資較少的新型工具工藝和農機新型技術,以增加經濟效益,持續提高農戶應用需求,從而達到加快以及深化改革農機技術推廣的效果和目標。
第五,把以前工作中技術服務以及產品的銷售加工、物資的服務、相關信息等較好結合起來,打造一個整體工作方案,從而合理使用及激發農民對新型設備工藝以及農機新型技術應用的積極性。
2.5增強農機技術推廣工作者的素質
包含相關的政治素質、操作技能、專業技能等,對于農機技術的推廣人員,還應該針對他們的思想作風、心理以及技術等開展培訓,力爭讓在這些方面均有著過硬的本領。樹立基本的觀念,更多的接觸新型的技術設備工藝、對生活條件較好的區域應該加強推廣和宣傳,放棄過時的技術工藝,推V面應更廣,手段應更多。
3結語
【關鍵詞】農業;節水灌溉;問題;對策
我國新疆東部農業灌溉用水量是最多的,在總體水資源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需要實施農業中的節水灌溉技術,這樣可以減少我國新疆東部用水緊張和工農業用水之間的供需矛盾。在節水灌溉技術中可以運用一些先進的技術設備,并采用一定的措施和管理方法,來提高對水資源的利用率。所以,需要改變傳統的農業灌溉方式,來合理、科學地運用水資源。
一、節水灌溉和節水灌溉技術
1、節水灌溉
節水灌溉就是通過最小的用水量來達到最大的產量,在節水灌溉中包括在灌溉中的節水措施以及提高農業用水效率的其他措施。
2、節水灌溉技術
在我國新疆東部運用的節水灌溉技術有:噴灌、滴灌、低壓管灌、節水型地面灌溉技術等等,首先是噴灌,通過運用管道把壓水傳到需要灌溉的區域,再利用噴頭把水分散成小水滴,讓這些水充分地灑入到田地中,在對田地間的作物進行灌溉。其次是是滴灌,滴灌是運用塑料管道將水通過大概約為10mm毛管上的孔口或者滴頭將水送入農作物的根部進行灌溉,這種方法適合用于果樹、蔬菜、經濟作物或者溫室大棚中,在一些比較缺水的地方也可以對大田作物進行灌溉。運用滴灌不僅可以節水、節肥、生工,還能保持土壤中的結構,改善品質和增產增效,同時也能夠控制濕度和溫度。第三是低壓灌溉,通過利用管道將水直接在田間進行灌溉,這樣在輸送的過程中減少水資源出現蒸發和漏水的現象。采用低壓軟管輸水灌溉的方式有利于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這樣不僅可以節省水資源,還能節省物力、人力。最后是節水型地面灌溉,在一些比較平整的田間,不斷的改進灌水畦的規格,讓灌溉的區域更加地均勻,這樣來達到節水的目的。由于傳統的地面灌溉灌水不夠均勻,蒸發量也比較大,地面中的土壤也比較容易形成板層。
二、農業節水灌溉中存在的不足
1、節水灌溉的灌溉技術水平不高
就目前的狀況來看,灌溉水的利用率整體都比較低,和發展國家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技術方面中也存在一些問題。首先是在噴灌技術中,由于噴頭和一些其他設備的型號和規格都比較小,設備的利用率不高,沒有較強的耐久性,在灌溉中噴灌的也不是特別的均勻,這些問題的出現都導致了噴灌技術的應用和推廣。其次是滴灌技術,滴灌的系統造價比較高。由于一些雜質、礦物質的沉淀會造成毛管滴頭堵塞,對滴灌的均勻度也不能夠更好的保證,這些都是目前大面積運用和推廣滴灌技術中存在的問題。雖然滴灌中也存在著相應的優點,但是,由于滴頭的流道較小,滴頭易于堵塞,而且滴灌灌水量相對比較小,這樣長期以來就容易造成鹽分積累等問題。
2、節水灌溉中的投入不到位
由于在節水灌溉中沒有資金的投入,就不會滿足節水灌溉的需要。農民的經濟條件也有一定的限度,沒有較高的資金投入能力,國家和相關的地方部門的補助也不是很多。
3、農戶的節水意識不夠
在農業的灌溉中很多都是采用的以電計量,由于水價比較低,一些農戶沒有較強的節水意識和節水觀念,也沒有意識到水資源缺乏將帶來的嚴重性,這就會造成農戶為了短暫的經濟利益而忽視了對水資源的保護意識,出現了一些浪費水資源的狀況。
三、加強節水灌溉發展的措施
1、加強對節水灌溉設備的研究
為了更好地在農業方面進行節水灌溉,就需要在節水灌溉技術方面也進行改進,不斷地借鑒國外的先進技術和經驗,來研究各種新的技術設備,提高節水灌溉技術的推廣和應用,讓節水灌溉技術持續發展。
2、加大節水灌溉技術的資金投入
由于農民的經濟有限,收入不高,國家和相關的政府部門需要加大對節水灌溉技術進行資金的投入,尤其是一些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并存的節水灌溉工程。通過多方面、多渠道的來籌集節水灌溉資金,讓節水灌溉技術更好的運用。
3、提高農戶的節水意識
為了讓節水灌溉技術更好地被應用,就需要加大對節水灌溉技術的宣傳,讓農戶意識到水資源的有限和緊缺的問題,同時也需要讓農戶知道節水灌溉帶來長遠的經濟效益,農戶也不斷地樹立節水意識,來促進節水灌溉更好的實施。
結束語
農業高效節水灌溉技術是一項系統、長期的任務,將傳統的灌溉技術向現代灌溉技術轉變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完成的。因此,就需要加大節水灌溉技術的宣傳力度,提高農戶在運用節水灌溉技術中的節水意識,不斷研究新的節水灌溉技術設施,相關的政府部門需要對節水灌溉技術進行大量的資金投入,從而讓節水灌溉技術能夠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姚大慶,姜紅.節水灌溉技術的研究[J].科技信息,2010(17).
引言
新疆地區節水的關鍵主要是農業方面,促進其節水技術的大力發展就能夠促進新疆地區農業的可持續進步與發展。如今,社會經濟進步神速發展迅猛,然而,水資源依然十分稀缺,必須選擇高效的灌溉技術來促進農業節水,這是我國的農業發展趨勢所決定的,因此,必須做好新疆地區的農業節水灌溉工作,使新疆的農業能夠保持可持續、健康的發展。
1 重要性
在新疆地區,無論是對水資源進行優化配置,還是對其進行合理利用,農業的節水建設工作都具有十分關鍵的作用。它能夠促進農業的生產力發展,對新疆地區的農業進行節水建設工作融合了比較先進的現代化科學技術以及具有先進性的一些科技配套設施,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新疆地區農業生產方式和用水方式的轉變,使該地區農業的發展得到最大限度的促進;它可以促進農業的現代化發展進程,新疆地區的農業進行節水建設工作可以促進新疆地區農業水利進程的現代化,新疆一些地區結合節水技術所進行的膜下滴灌使其建立起了節約型的種植模式,使得資源短缺的危機以及市場競爭的束縛得以解除,優化了相關的生產要素,使農業的生產潛力和自然資源優勢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例如,可以結合灌溉系統的先進性,將人工作業轉變成機械化作業,最終促進農業灌溉的效率與勞動生產效率大幅度提升。
2 新疆地區農業的節水灌溉現狀
在灌溉建設這方面,農業節水屬于其重要的核心內容,新疆地區大小河流與河川徑流的總量為平原區提供了地下水開采量的應用基礎。從灌區建設的角度出發,全疆農業灌溉的總面積增長了將近6.5倍,排水渠和水閘等各種配套渠系的建筑物也有所增加,使渠系的利用系數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在對水資源進行利用的這方面,對新疆地區的農業實施節水灌溉可以促進其水資源利用的可持續性,這也是促進社會盡發展的有效戰略措施?,F如今,農業的需水量、工業建設的需水量、自然環境和人居的需水量等都加劇了自然生態環境總水量的短缺,然而,農業的節水建設工作促進了水資源的優化配置、合理利用以及生態水的保護。在農作物和果作物等種類的普及性這方面,目前新疆地區的農作物已經越來越豐富,主要有葡萄、棉花、果樹、番茄、辣椒、土豆、甜菜和玉米等,它們都是具有特色的經濟作物,近年來,許多地區也已經開始了玉米和小麥等作物的滴灌試驗,并且對其進行了規?;囊巹澓凸芾?,適應農作物種類灌溉的滴灌技術得到了不斷的擴大;在一些果樹的發展地區,實施高效性的農業節水滴灌技術,不僅使果品的產量與質量得到了很好的保障,還收到了比較顯著的節水效果。
3 新疆地區農業的節水灌溉發展
3.1 膜下滴灌技術
在節水灌溉的模式里,在棉花的生產過程中,膜下滴灌技術不僅能夠實現較好的節水效果與增產效果,還可以有效緩解投入資金短缺以及勞動力不足等情況。它主要是覆膜種植技術和傳統滴灌技術、高密栽培農藝技術與水肥耦合農藝技術等的結合,用較新的方式對傳統的地膜栽培技術進行細化與延伸,是一種新的節水形式,提高了棉花的單產產量。
3.2 自壓噴灌技術
自壓噴灌技術在新疆的大部分地區都得到了十分廣泛的應用,例如昌吉州的木壘、哈密的巴里坤、吉木薩爾縣和伊吾縣等地區。與常規的灌溉相比,自壓噴灌技術得益于新疆地區地形優勢與天氣條件的影響,其運行的成本比較低廉,其節約用水量能夠達到30%左右,大約可以節約50~60 元/667m2。
3.3 地表水加壓、地下水與地表水混合加壓的滴灌模式
如今,滴灌設備得到了不斷的改進與完善,這使得地表水加壓、地下水與地表水混合加壓的滴灌模式進入了示范的規?;A段,并且效果良好。為了給農業節水創造更加便利的條件,還采用二水統調統管的滴灌技術模式,實施地下水與地表水的混合加壓,并且大面積地促進地表水加壓這一滴灌模式的實施,進行二水的統調統管,使地下水的超采區現象得到了很好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