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激情开心网,五月天激情社区,国产a级域名,婷婷激情综合,深爱五月激情网,第四色网址

茶文化的當代價值優選九篇

時間:2023-08-01 17:05:48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茶文化的當代價值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第1篇

關鍵詞:茶文化;當代音樂教育;價值;運用

1茶文化和音樂之間的歷史淵源

中國的茶文化發展歷程源遠流長,歷史底蘊極其深厚,是經過數千年歷史洗禮留下來的精華,發展至今依然被人們廣為推崇。認真回想書籍中有關采茶、飲茶方面的詩詞歌賦不難發現,茶文化和音樂早已被古人融合在了一起,并被歷代人們所傳頌。比如,大家熟知的《行香子•茶詞》、《宿杜曲花下》、《鷓鵠天•湯詞》等作品,都提到了琵琶、笛子、古箏等一系列古典樂器的應用。與此同時,當代茶樓中經常播放的音樂也均以古典歌曲為主,奉行了“茶適合凈室與古曲”這一從古到今永不改變的文化與旋律。茶藝與茶道即是能夠培育人們精神情操的藝術形式,也是能夠培養人們審美情趣的美學形式。因而,茶道學習不僅可以利用沏茶、賞茶增進茶友間的溝通與友誼,[1]同時,還能夠通過品茗讓自己樹立求真、溫婉、廉潔、清和的高尚情操。另外,茶道作為能夠提升氣質且極具意義的美學儀式,同古代文人、墨客等儒雅之士所提倡的儒家、道家與佛家的茶文化精神不謀而合。茶文化和音樂是相生相容的關系,如我們熟知的采茶歌。來源于日常生活但又高于日常生活的采茶歌,經過發展又衍生出了采茶舞、采茶戲等,且這些極具特色的民間藝術都已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的主要構成部分。尤其是采茶戲,其為我國有且僅有的獨特劇種。即便是在現代生活中談論到茶文化和音樂的相容相生時,很多人也會想起一些經典的傳統采茶歌,如《請茶歌》、《采茶舞曲》等。當然,當代音樂在吸收傳統茶歌的基礎上,也極其重視對其的發展與創新,促使茶文化和當代音樂不斷發生碰撞和交流,推動了茶文化在當代音樂教育中的更好發展。比如,在精湛的茶藝表演中,將水從壺中傾斜而注到茶杯中的動作,配之以古典曲目《高山流水》,可以讓整個畫面充滿詩情畫意,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與藝術環境。

2茶文化在當代音樂教育中的重要價值

2.1增強審美感知力音樂屬于聲音藝術的一種,也是情感最為豐富的藝術形式。因此,采茶戲、茶詩歌、茶藝表演等各種茶文化在當代音樂教育中的應用,不僅要蘊含深厚的審美意境與茶道精神,而且還要增強動作的“神韻”與美感度,這樣學生才能通過聆聽與觀賞真切感悟到茶文化的精神內涵及美的享受。[2]伴隨著學生在音樂知識方面的不斷積累與提升,促使學生對音樂的表達方式產生了更多理解,也更易于把握音樂作品中蘊含的茶道精神、表達意境等,進而提升其審美感知力。2.2有效拓展想象力從某種角度去講,豐富的想象力主要是指從對象的表現形式中獲取更為廣闊的思考與想象空間。將茶文化應用于當代音樂教育中,不僅能夠有效幫助學生體驗美、發現美以及拓展美,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深化學生對人生、對生活的感悟,增加想象的彈性空間,而且有助于學生通過音樂科學表達自己的內在情感,深入理解與把握音樂作品的本質內涵與文化蘊意。例如,在當代音樂教學中學習作品《十二月采茶》時,蘊意飽滿的曲詞不僅僅能讓學生體會到茶農愉悅歡快的心情與奮發向上的積極態度,雖有無奈但卻毫不氣餒的偉大精神,更為關鍵的是能讓學生在此基礎上對茶園的景象、茶農的情感及辛勤勞作的畫面等展開豐富的想象,讓學生在欣賞美、感受美的同時,還能有效拓展想象力。2.3建立健全高尚人格茶自古就被中華民族視為高尚情操與健全人格的重要象征符號。因而自古至今數不清的文人騷客均是在茶的陪伴下洞悉事故人情,領悟清凈為懷、虛懷若谷的道理,將茶作為支撐自己精神家園的重要支柱,當然也創作出了一部部膾炙人口的茶詩詞、采茶戲、茶歌曲等。在當代音樂教育中引入這些與茶息息相關的作品,對學生深入理解茶文化內涵與音樂本質有極大幫助。[3]古代人們對茶味、茶秉性的解讀實質是對茶的意蘊與精神的贊美,是為了塑造更為高尚的品質與人格,是為了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所以,在當代音樂教育中運用茶文化,可以讓學生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并及時予以改正,對促進學生的人格健全與道德情操塑造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3茶文化在當代音樂教育中的運用路徑

3.1增加教材的茶文化內容比重在我國的中小學教育階段,音樂課程常被列為“副科”,始終處于教育的邊緣地位,所采用的音樂教材也是長期未得到調整與創新的陳舊教材。但是,伴隨著時代的發展演變,音樂內容卻在不斷變化,如果一直沿用傳統教材開展教學,不僅會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而且會降低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為實現茶文化的有效應用,需要相關人員緊扣茶文化對當代音樂教材進行改進與創新,適當增加教材中的茶文化內容比重。譬如,在教材中詳細介紹我國各地區比較經典的采茶歌,將茶藝、茶道與當代音樂教育內容相融合,提升學生對我國茶文化的認知與了解,最大程度地發揮茶文化對當代音樂教育的帶動作用。只有在當代音樂教育中注入更多的茶文化內容,才能讓學生對茶文化在當代音樂教育中的價值與應用路徑有更為清晰的理解,也才能真正發揮茶文化在當代音樂教育中的積極作用。3.2發揮多媒體的音樂教育功能新時代的多媒體技術發展十分迅速,已被廣泛應用到包括學校在內的多個領域,多媒體教學已成為現代教師進行教學的重要輔助手段,有利于促進當代音樂教學內容的積極開展。根據近年來的調查數據顯示,諸多音樂教師仍以“唱練結合”的傳統教學方式為主,這種單一的、機械的教學模式缺乏專業性,而且易于出現走音、氣息不穩等現象。[4]然而,多媒體作為集聲音、圖像、文字、視頻等多種元素于一體的現代化科學技術,如果當代音樂教師能夠充分發揮多媒體技術的功能與作用,將多媒體技術應用于教學之中,不僅可以提高音樂示范的精準性與逼真性,而且豐富多彩的教學畫面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動力。具體而言,可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播放有關茶文化音樂的音頻、視頻以及有聲讀物等,從而提高學生的直觀認識,幫助學生深入了解茶文化在當代音樂教育中的重要影響力。3.3開設茶文化的音樂欣賞課程在當代音樂的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選取不同朝代中極具特色的有關茶的舞蹈、歌曲或詞曲等作品,以此當作茶文化的音樂欣賞課程的重點內容。例如,《茶歌》、《全唐詩》、《西山蘭若試茶歌》、《茶中雜詠序》等。同時,茶歌的一個重要來源是由民謠改編而成的歌曲,即民謠經過文人墨客的整理、配曲與雕琢,再放置于民間進行傳唱,如在明清時期廣為流傳的茶歌曲《貢茶鰣魚歌》;同時茶歌還有一個重要來源,即由茶工和茶農自己創編而成的山歌或民歌等,如在清代的武夷山采茶區廣為流傳的勞工歌等。通過鑒賞這些描述茶文化的音樂曲目,可以增強學生的歌詞理解力,提升學生的音樂學習效率,感悟到歌曲的內在魅力與文化氣息。[5]另外,當代音樂教師在茶文化的音樂欣賞課堂上,還應積極引導學生針對茶文化的賞析及見解進行討論,充分發揮自身的想象力與創造力,深切領會中國茶文化的浩瀚與精深。開設該課程的重要目的是鼓勵學生學習鑒賞茶文化音樂的內容和方法,初步具備基礎的文化賞析水平與能力,促使學生將自己對人生的領悟、文化的認知以及自然的萬物等融入到當代音樂的學習之中,進而創作出經典的、觸動心靈的現代音樂。3.4重視實踐活動的科學合理組織加強茶文化在當代音樂教育中的實踐性教學活動,可以幫助學生提高茶文化的音樂選擇水平與能力。學生在當代音樂教學中學到豐富的茶文化知識之后,已經對茶藝表演中的音樂選擇、音樂形式等有了系統性的了解,此時就需要音樂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學生參與音樂實踐活動。從本質上講,音樂實踐就是在學生了解音樂內涵的基礎上,感悟音樂中的茶文化精髓,實現音樂感知與音樂能力升華的一系列過程。科學有效開展當代音樂教育實踐活動,有助于幫助學生通過音樂與茶文化學習,更好的樹立形象思維和鑒賞思維。諸如,教師可以舉辦賞樂茶會、音樂茶談會、茶音樂競技等實踐活動,對學生應用茶文化的音樂能力進行系統化、集中化的訓練,對學生的藝術品位進行層次化的練習,甚至可以通過舉辦音樂欣賞茶會等活動,全面展示參與實踐活動的學生的實際訓練成果。[6]這種實踐模式,既能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當代音樂的學習之中,還有助于教師形成學生學習成果記錄,對學生的整體學習狀況進行全方位的把握,從而為提高當代音樂教育的針對性發揮重要功能。更為重要的是在此學習過程中,廣大學生通過實踐活動,結合茶藝表演的具體類型,選用最為合理的音樂曲目,然后在音樂茶會活動中進行表演,不但可以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而且能提升教學質量與成效,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表現力、創造力以及審美能力等。

總而言之

歷經數千年的茶文化,不但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還是全人類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同時中國茶文化還影響著英國、日本等國家的茶文化形成。當代音樂教育如果能夠將茶文化科學引入到課程之中,則可以有效鞏固茶文化在當代音樂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功能。從微觀視角去看,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感知力與審美力,有益于培養學生的創造力與想象力,有助于增強學生的道德情操與整體素養;從宏觀視角去看,也是傳播與發揚中國茶文化的主要路徑,對提高整個社會的品德素質、人文素養以及精神文明等有突出作用,更有助于提升中國文化在國際舞臺上的影響力。

參考文獻

[1]曾竹娥.淺議音樂教學的生活化取向———以贛南采茶戲教學為例[J].群文天地,2012(11).

[2]楊韶軍.粵北采茶戲及其音樂歌舞特色[J].韶關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12(09).

[3]陳茶鳳.茶文化學科音樂課開設的意義和教學設計[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5(08).

[4]林曉潔.不可替代的魅力———淺談茶文化與藝術的聯系[J].文學界(理論版),2011(02).

[5]李文姬,趙靜.鳳慶茶道文化中民族民間音樂的表現及重要性[J].音樂大觀,2013(03).

第2篇

目前中國社區文化的建設和發展雖然取得了很大成績,但仍存在許多不足。社區文化脫離了本土的優秀文化便是其中一個問題。本文立足于如何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資源的優勢、示范、凝聚和影響的作用,構建健康向上的社區文化體系,營造和諧的社區文化氛圍,豐富人們的精神內涵,把文化之魂融入社區教育,從而推進和諧社區與和諧社會的建設。

[關鍵詞]

本土文化資源;社區教育;重要性;途徑

一、本土文化的內涵及特點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表現在不同區域,形成了異彩紛呈的本土文化特色。本土文化,主要是指扎根于本土、世代傳承的、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比如民俗風情、人文古跡、名人軼事、語言文化等。它是各種文化經過本民族的習慣和思維方式沉淀的結晶,重新闡釋的文化,是本土獨創的一種文化形式。優秀的本土文化既是這個地方的人民群眾智慧和汗水的結晶,也是這個地方人們存在的理由和方式;它既是這片土地的血脈和靈魂,又是民族凝聚力和進取心的真正動因!在當今社會多元文化發展浪潮的沖擊下,人們越來越多地被外來文化和商業文化影響,而對本土文化有所忽略。這樣的現象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關注。對本土文化的保護和傳承,應該是每一個地方人的義務與責任。本土文化資源豐富多彩,從表現形態上劃分,包括以下幾種重要類型:

(一)文獻形態,即通過文字記錄方式表現出來的本土文化資源。它們蘊含著豐富的智慧和哲理,對社區居民文化素質的培養和提高具有十分寶貴的借鑒意義,是社區教育的重要資源。

(二)器物形態,即通過各種器具、實物等有形方式表現出來的傳統文化資源。如福州的漆畫、惠安的石雕、漳州的八寶印泥等,它們不應該只是旅游觀光的看點和藝術品市場的拍賣品,還應該成為表現某種歷史文化精神的物質具象,成為學校、社區、社會等各方面教育的生動素材。

(三)藝術表演形態,即通過各種藝術手段表現出來的富有當地特色的文化資源。如各類民族民間音樂、歌舞、地方戲曲等。

(四)節慶活動形態,即通過各種民間節日活動方式表現出來的傳統文化資源,如廈門的“送王船”、漳州的“扒龍舟”等,包容了不同地區諸多的古老民俗信仰與習俗文化。搞好這些傳統節慶活動,有利于弘揚傳統美德,凝聚民族精神。

(五)人物資源形態,許多人談起文化資源總是忘掉人。其實,人是文化中最重要的因素,所謂“物華天寶,人杰地靈”,就是把天地與人聯系起來看問題。例如福州的三坊七巷,一方面,其富有特色的建筑被譽為“明清古建筑博物館”;另一方面,那里人杰地靈,孕育了近百位歷史風云人物,如民族英雄林則徐,黃花崗烈士林覺民,著名思想家、翻譯家嚴復,名門望族陳承裘世家,著名的學者、詩人謝冰心等。他們如一顆顆熠熠明星,照亮中國近現代的夜空。說起漳州,自然要講起開漳圣王陳元光,理學大師朱熹,一代文化巨子黃道周,開臺功臣顏思齊,近代文化名人林語堂、許地山、楊騷等人。

二、利用本土文化推進社區教育與和諧建設的重要性

(一)當前社區教育與建設存在的問題

首先是社區內在的凝聚力不足。當前的社區居民是由不同單位、不同年齡、不同的個人以及不同文化程度的異質化群體組成,無形之中增加了社區民眾之間的距離感,削弱了社區內在的凝聚力。其次,由于社區內部各種類型社會組織的缺乏,無法提供一種平臺讓社區民眾互相之間進行充分的社會互動,這必然會疏遠社區民眾之間的關系。第三,由于社區居民單元式的居住結構,關上門就是各自的小世界,疏遠了人與人的距離。與此同時,社區居民內部矛盾時有發生也影響著社區居民之間和諧的人際關系。來自不同地域、不同階層的群體有不同的社會地位、文化素質、生活閱歷和社會經驗,這必然會導致他們在人生價值追求、思維方式、行為方式上形成差異,進一步引起觀念和行為習慣上的不相容,從而引發矛盾沖突。針對這些問題,筆者認為可以利用優秀的本土文化資源組織和開展社區教育,提高社區成員的整體素質,增加社區民眾之間充分有效的社會互動,提高社區居民對社區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從而促進社區和諧、健康地發展。

(二)本土文化資源在社區教育中的作用

對本土文化研究的成果可謂汗牛充棟,對我們來說,最重要的是其中的基本精神和傳統的價值取向,它們體現了我國傳統文化的本質,是傳統文化特征的代表性內容。在社區教育中,主要是借用與弘揚這些最核心最基本的因素,促進社區教育,達成和諧發展的目的。

1.利用本土文化資源進行社區教育,有利于提高社區居民的素質和修養。

一個民族的素質,代表著這個民族的發展水平。我們也可以說,一個社區的居民素質,代表著這個社區的發展水平和受教育程度。所謂內強素質,外樹形象,對于一個社區的教育來說更應如此。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積淀了無數優秀的精神文化成果,經久不衰、歷久彌新,激勵著一代代中華兒女。利用本土文化資源對當代社區居民進行教育,對于提高社區居民素質和促進社區的進步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它將滲透到社區居民的政治素質、思想素質、能力素質、心理素質等各方面,從而提高整個社區居民的教育水平。例如泉州南安市深入開展“特色文化村”創建活動,經過三年探索,目前已建成60個特色文化示范村、15個宣傳思想文化建設示范基地。自2012年活動開展以來,南安市將本地特色文化資源發掘、發展起來,準確定位文化發展的目標和方向,使社區的文化陣地發生了明顯改變:“電視、喝酒、搓麻將”這文化老三樣已成為“過去式”,取而代之的是常年開展的乒乓球、籃球、氣排球等活動,廣場舞、交誼舞夜夜跳,南音匯唱、書畫交流周周練,文藝踩街、民俗表演月月辦,大型文化節年年有,到處都能看到參與文化活動的人群。群眾白天忙種養,晚上忙健身,“崇尚知識、追求健康”風氣逐步形成,成為南安農村社區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2.利用本土文化資源進行社區教育,有利于增強社區居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要提高社區民眾對社區的認同和歸屬感,就需要社區內部有的精神紐帶把社區和社區居民聯合在一起。閩南俗語中的“三分靠注定,七分靠打拼”、“父母沒嫌囝祛勢(不美),囝兒沒嫌父母窮”、“做田要有好田邊,住厝要有好厝邊(鄰居)”、“眾人一樣心,黃土變成金,三人四樣心,賺錢不夠買燈芯”等等,傳遞著拼搏進取、寬容孝順、團結一心等普世價值觀,它們代代相傳,為人們認可和接受。我們在社區教育中不妨吸收這些民間俗語的精華,把“千金買厝,萬金買厝邊”、“大石也要小石擎,紅花也要綠葉扶”等傳統的生活處世觀念,和“社區是我家,發展靠大家”的現代社區意識結合起來,廣泛宣傳同心同德、互助互濟的責任意識,強調禮儀規范,如尊老愛幼、孝敬父母、禮貌待人等,提高社區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約束、自我服務的能力,潛移默化地培育社區民眾的“寬容”、“孝順”、“互助”等理念,弘揚倡導以“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為內容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增進社區居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形成共同的積極向上的價值取向。

3.利用本土文化資源進行社區教育,有利于促進城市精神的和諧發展。

社區教育水平的提升依賴于對本土文化資源的有效利用。以閩南著名的僑鄉蚶江鎮為例,它是與臺灣交流、聯系的重要窗口,獨特的閩臺對渡習俗被確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端午海上潑水節、北獅王、燈謎、南音以及高甲戲等被稱為“蚶江五大本土特色文化”。作為“中國燈謎藝術之鄉”,蚶江鄉土燈謎猜制活動至今已有近百年的歷史,謎友眾多,屢屢在國內外折桂。值得一提的是,許多優秀的鄉土燈謎作品來源于鄉民,貼近鄉民,雅俗兼備,富有情趣,一直在民間傳猜。蚶江燈謎界先后接待了海內外各地謎友數百人次的來訪與交流,同時和美國、菲律賓、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加拿大等10多個國家與港臺謎界建立友誼、溝通信息、探討謎藝。對于蚶江鎮來說,本土文化資源不僅活躍了僑鄉居民的文化生活,也成為海內外聯誼的紐帶。可見,我們要挖掘本土文化有的精神資源,發揮其在社區教育中的推動作用,為構建共享的和諧社區作貢獻,同時也使其能在城市發展與城市精神的充盈中,成為建設良好環境與和睦人際關系的思想基礎。

三、利用本土文化推行社區教育的途徑

要構建和完善豐富的社區教育資源體系,社區學校就應該高度重視社區文化建設,平時要注重挖掘、開發、收集、整理本地區文化資源,注重打造社區文化品牌,充分利用本地區文化資源的優勢,發揮示范和凝聚作用,構建健康向上、和諧發展的社區文化體系,營造和諧的社區文化氛圍,積極提升人們的文化素養和道德情操,把建設和諧社區,提高社區民眾的生活質量和文明素質作為社區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充分挖掘利用地方人文資源,傳承人文精神,把文化之魂融入社區教育建設。一座城市,有歷史才有底蘊,有文化才有內涵。以泉州這座千年古城為例,作為古代東方第一大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泉州是古代中國與東亞文化圈交流的重要城市;泉州山川毓秀,人文鼎盛,素有“海濱鄒魯”之稱。從唐至清一千多年間,見載史書的人物就有3500多人。他們中有才華橫溢的文學家歐陽詹、王慎中,學識淵博的思想家李贄、蔡襄,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鄭成功、俞大猷等等。另外,泉州的戲曲文化異彩紛呈。南音、梨園戲、木偶戲、高甲戲、打城戲,傳唱不衰,飲譽海內外,被稱為泉州戲曲的“五朵金花”。今天,這些古老的戲曲文化已成為對外交流的“文化使者”,頻頻出訪,播撒友誼。正如泉州的有識之士所言,要進一步“挖掘本土文化,保護本土文化,展示文化魅力,向世界推介自己”,除了政府的努力,針對廣大民眾的社區教育也能起到很好的推廣作用。本土文化要想根植在社區,在社區教育中火起來,要考慮到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要發揮本土文化在社區的基礎性作用。可以結合社區教育,比如在社區開展類似國學講堂、名人講堂這樣的活動,引導居民學習了解本地的優秀傳統文化,還要把這個理念根植在青少年的心中。挖掘、開發利用地方人文資源組織實施各級各類教育和鄉土教育,這是繼學校教育、家庭教育之外的又一種重要教育模式,也是實現終生教育、建設學習型社會的重要途徑。社區教育區別于正規學校教育,旨在促進學校與社會的交流與溝通。而一個地方的歷史文化資源是傳承人文精神、彰顯城市魅力的城市文化名片,將歷史文化、人文資源貫穿于整個社區教育,既是社區教育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客觀需要,也是社區教育走向世界、走向未來的一種必然。社區教育要緊緊圍繞著建設和諧社會、科學發展觀、知識經濟時代、提高中華民族整體素質、構建全民終身教育體系這幾個基本要素,充分挖掘利用地方歷史文化資源不斷豐富社區教育需要的各種信息資源。

第二,要堅持開展與弘揚傳統文化與本土文化有關的活動。這樣才能讓文化氛圍活躍起來,讓本土文化服務居民,它才能有長久的生命力。比如可以在社區舉辦當地風光攝影展、書畫展、城市文化知識競答;可以結合泉州的茶鄉特色,開展茶文化之旅、茶道禮儀培訓;可以結合各種傳統節日,與當地楹聯協會、燈謎協會進社區,舉行貼近本土文化的寫春聯、猜燈謎比賽等。還可以結合近期正轟轟烈烈開展的首屆全國“傳統文化進社區”微視頻大賽,以原創紀實類微視頻征集的方式,把具有當代價值的本土文化精神弘揚起來,把立足本國又面向世界的當代中華文化創新成果傳播出去,讓傳統文化教育形成一個具有普及性、大眾化、本土化、人性化的社區教育活動,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

第三,可以發揮各級電大網站、終身學習在線等媒體優勢和互動平臺的優勢。采取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組織優秀藝術家和優秀民間藝人走進各個社區,開展送節目到社區、送培訓到社區、送作品到社區等活動,并通過網絡進一步充分展示。這樣,既豐富人民群眾文化生活,又把本土文化深深扎根在基層,在開展活動的同時也可拉近藝術家和人民群眾的距離,共同營造濃郁的文化氛圍,最終呈現出一個完整的活動專題在網上進行全面展示。通過種種本土文化進社區的主題活動,將中華民族傳承多年的特色文化和本土文化融入社區教育,進而推動社區治理,使社區教育的功能得以深化和拓展。社區是社會的基因,我們開展社區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創造良好的環境,激發人們的凝聚力和創造力,在社區建設中弘揚真善美的風尚。挖掘和復興本土文化中含有倫理、道德、理想等人文價值的東西,即為挖掘社區文化。因為作為本土文化的傳承者和締造者,人們除了物質生活方面的滿足,還需在精神生活質量、社區風尚、人文指標上達到一定的滿足。本土文化在自身發展的基礎上,還可以拓展內涵,創新和提升社區文化特別是傳統的本土的文化因素,使之更靈活地服務社區教育與社區的和諧建設。

【參考文獻】

[1]厲以賢.社區教育的理論與實驗[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2]李歐梵.城市文化中的精神面貌[M].光明新聞文化中心,2003.

[3]張震.社區建設的中國特色———基于傳統文化視角的闡釋[J]菏澤學院學報,2OO8(12).

[4]張慧彥.論中國傳統文化資源在社區教育中的作用[J]經濟研究導刊,2012(18).[5]王金梅.社區教育傳承地方文化的途徑[J].教育,2014(26).

[6]范曉偉,王立濤,申志華.依托鄉土文化資源優勢開展社區教育研究[J].河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12).

相關文章
相關期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九九九精品在线观看 | 久久久99精品 | 亭亭色 | 成人黄色网站视频 | 男人天堂导航 | 久中文字幕中文字幕亚洲无线 | 美女网站免费福利视频 | 日本福利片| 亚洲狠狠搞 | 2021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视频 | 污污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花蝴蝶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日日不卡 | 国产日韩欧美视频 | 97在线免费看视频 | 精品手机在线 | 国产一级毛片国产 | 99视频国产在线 | 欧美一级乱妇老太婆特黄 |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五区六区七区 | 免费一区视频 | 久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全免费一级毛片在线播放 | 欧美怡春院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天堂婷婷 | 五月天婷婷视频在线观看 | 成年在线视频免费视频观看 | 国产网站免费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婷婷 | 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观看 | 久久青青草原精品国产麻豆 | 亚洲欧美日产综合在线网 | 五月婷婷基地 | www.色女人| 久久亚洲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 | 国产精品视频99 | 奇米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久久 | 精品免费在线视频 | 欧美看片网站 | 动漫精品一级毛片动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