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激情开心网,五月天激情社区,国产a级域名,婷婷激情综合,深爱五月激情网,第四色网址

先進制造技術的分類優選九篇

時間:2023-09-08 17:05:22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先進制造技術的分類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先進制造技術的分類

第1篇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158(2012)10-0142-01

先進制造技術是為了適應時代要求,提高競爭能力,對制造技術不斷優化及推陳出新而形成的。先進制造技術作為一個專有名詞提出后,至今沒有一明確的、公認的定義。

經過近來對發展先進制造技術方面開展的工作,通過對其特征的分析研究,可以認為:“先進制造技術是制造業不斷吸收信息技術及現代化管理等方面的成果,并將其綜合應用于產品設計、制造、檢測、管理、銷售、使用、服務乃至回收的制造全過程,以實現優質、高效、低耗、清潔、靈活生產,提高對動態多變的產品市場的適應能力和競爭能力的制造技術的總稱”。

1 先進制造技術特點

(1)先進制造技術貫穿了從產品設計、加工制造到產品銷售及使用維修等全過程,成為“市場一產品設計一制造一市場”的大系統。而傳統制造工程一般單指加工過程。

(2)先進制造技術充分應用計算機技術、傳感技術、自動化技術、新材料技術、管理技術等的最新成果,各專業、學科間不斷交叉、融合,其界限逐漸淡化甚至消失。

(3)先進制造技術是技術、組織與管理的有機集成,特別重視制造過程組織和管理體制的簡化及合理化。

(4)先進制造技術并不追求高度自動化或計算機化,而是通過強調以人為中心,實現自主和自律的統一,最大限度地發揮人的積極性、創造性和相互協調性。

(5)先進制造技術是一個高度開放、具有高度自組織能力的系統,通過大力協作,充分、合理地利用全球資源,不斷生產出最具競爭力的產品。

2 先進制造技術面臨的挑戰與發展機遇

21世紀制造業仍將在國民經濟的發展中擁有重要的地位與作用,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先進制造技術仍是一個國家繁榮昌盛的基礎技術之一,是直接創造社會財富的重要手段,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主要技術支撐。

21世紀先進制造技術的發展面臨如下挑戰與機遇。

2.1 有限的資源與日益增長的環保壓力的挑戰

地球這個宇宙中的一個村落已日益“變小”,環境污染正威脅著人類的生存,而有限的資源正威脅著人類的持續發展。因而,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已是21世紀人類的一個重要課題。先進制造技術的發展必須充分考慮資源緊缺與環保壓力。綠色制造是21世紀制造技術的一個重要特征。綠色設計技術、產品的拆卸與回收技術、生態工廠的循環式制造技術將得到迅速的發展。

2.2 消費觀念變革及市場劇烈競爭

21世紀消費者的行為更具有選擇性,“客戶化、小批量、快速交貨”的要求不斷增加,批量生產的產品逐漸為個性化、多樣化的產品所取代,產品的生產與服務的界限越來越模糊,市場的動態多變性以及劇烈的競爭迫使制造業改變策略。

2.3 制造全球化和貿易自由化的挑戰

隨著世界自由貿易體制的進一步完善及全球交通運輸體系和通信網絡的建立,國際經濟合作與交往日趨緊密,全球產業界進入了結構大調整的重要時期,世界正在形成一個統一的大市場。制造業的全球化與一體化的格局已經初步形成。制造技術的發展必須與此相適應,新的生產模式必將是全球化的生產模式。

2.4 信息技術的發展為先進制造技術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機遇

21世紀的制造業正在從以機器為特征的傳統技術時代向著以信息為特征的系統技術時代邁進。信息技術的發展將大大促進先進制造技術的發展。

3 先進制造技術的發展趨勢

隨著電子、信息等高新技術的不斷發展,隨著市場需求個性化與多樣化,未來先進制造技術發展的總趨勢是向精密化、柔性化、網絡化、虛擬化、智能化、清潔化、集成化、全球化的方向發展。當前先進制造技術的發展趨勢大致有以下四個方面。

3.1 信息技術越來越重要

信息化是當今社會發展的趨勢,信息技術正在以人們想象不到的速度發展,產品制造過程中的信息投人已成為決定產品成本的主要因素。信息技術也正在向制造技術注入和融合,促進制造技術不斷發展。可以說先進制造技術的形成與發展,無不與信息技術的應用與注入有關。信息技術是推動制造技術發展的最關鍵因素。信息技術促進著設計技術的現代化,加工制造的精密化、快速化,自動化技術的柔性化、智能化以及整個制造過程的網絡化、全球化。各種先進生產模式的發展,如CIMS、并行工程、精益生產、敏捷制造、虛擬企業與虛擬制造,也無不以信息技術的發展為支撐。通過信息交換和信息共享,企業生產的柔性和敏捷性大大提高。

3.2 集成程度越來越高

集成的作用是將原來獨立運行的多個單元系統集成為一個能協調工作的、功能更強的新系統。先進制造技術的集成不是簡單的連接,而是經過統一規劃設計,分析原技術和單元系統的作用和相互關系并進行優化重組而實現的。先進制造技術的集成促進了制造企業的功能集成。功能集成要借助現代管理技術、計算機技術、自動化技術和信息技術的集成,同時還要強調人的集成。

先進制造技術的集成程度越來越高,使得專業、學科問的界限逐漸淡化、消失。先進制造技術的不斷發展,使加工、檢測、物流、裝配過程以及設計、制造過程等逐步走向一體化,專業車間、專用設備的概念逐漸淡化,不同專業的技術甚至設備集成為先進制造技術逐漸增多。先進制造技術的高度柔性與高度集成,使得系統越來越復雜。由于計算機、知識工程及制造軟件系統的使用,一些先進制造技術的智能化越來越高,能夠進行分析、判斷、推理、構思和決策,可以在沒有人為干預的情況下進行制造生產。

3.3 趨向綠色制造

先進制造技術在整個制造過程中,應該大大減少能耗及對環境的負面影響,使得廢棄物和有害物質的排放最小,對資源利用效率最高,這就是綠色制造。日趨嚴格的環境與資源的約束,使綠色制造業顯得越來越重要。中國的資源、環境問題尤為突出,制造業不僅要解決生產過程的污染和資源浪費問題,更重要的是要為社會提供在全壽命周期內沒有污染、節約資源的產品。因此,綠色制造將成為先進制造技術的重要特征。先進制造技術應該充分體現綠色制造,使產品在生命周期符合環保、人類健康、能耗低、資源利用率高的要求。

3.4 越來越多地使用虛擬技術

從本質上講,虛擬制造技術是對真實制造過程的動態模擬、仿真,是在計算機上制造數字化產品,經過模擬仿真使產品外形設計、布局設計、加工及裝配過程達到優化產品的設計及工藝過程、優化制造環境配置和生產供給計劃、優化制造過程并改進制造系統的目的,用來改善各個層次的決策和控制。虛擬制造從根本上改變了設計、試制、修改設計、規模生產的傳統制造模式。在產品真正制出之前,在虛擬制造環境中生成軟產品原型(Soft Prototype)代替傳統的硬樣品(Hard Prototype)進行試驗,對其性能和可制造性進行預測和評價,從而縮短產品的設計與制造周期,降低產品的開發成本,提高系統快速響應市場變化的能力。最新的進展是在并行工程環境下,開展虛擬成形制造,使得在產品的設計完成時,成形制造的準備工作也同時完成。

參考文獻

第2篇

關鍵詞:先進制造技術;機械類專業;實驗教學

中圖分類號:TH16-4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計算機及其應用技術的迅速發展,先進制造技術在德國、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我國,各種先進的集成化、智能化加工技術和裝備,如精密成形技術與裝備、少無切削技術與裝備、激光加工、3D打印等,進入了一個空前發展的階段。

我國已經進入工業4.0時代,“中國制造2025”是我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的行動綱領,先進制造技術引起了廣泛的重視,各大企業也相繼提出需求計劃。為了提高核心競爭力,企業必須具有快速響應市場的能力,縮短產品周期,降低產品成本,以新穎的產品滿足不同顧客的需求。因此,企業需要大量先進制造技術方面的復合型、創新型人才[1]。

先進制造技術這門專業基礎課,實踐性很強,但由于受傳統思想觀念及實驗教學條件等方面的限制,實驗教學大部分是以教師講授為中心,學生的創新創造性得不到很好的發揮[2]。因此,我們對實驗教學體系、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了改革,從而促進學生對先進制造技術的理解應用,并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 構建合理的實驗教學體系

先進制造技術課程體系包括:現代設計技術、先進制造工藝技術、制造自動化技術、現代生產管理技術和先進生產制造模式。根據機械類專業學生的專業特色,面向從產品設計、加工裝配、質量檢測、銷售、售后服務到產品回收的整個產品周期鏈,形成以計算機輔助為基礎,計算機應用實驗教學為主線的教學體系[3]。

在計算機輔助實驗教學過程中,應該優先培養學生的創造設計能力。在計算機輔助概念設計中,設計者用草圖的方式生成零件的形狀,可以靈活地調整設計的尺寸,將結構確定下來之后,再進行細節的設計。在完成計算機三維建模以后,設計者可以檢查和發現有無結構誤差、原理錯誤,可以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在計算機應用實踐教學中,著重加強計算機輔助工程和計算機輔助制造的應用。CAE和CAD密不可分,在三維建模完成之后,可以將模型進行動態仿真,模擬分析三維碰撞等動態行為。

2. 精選實驗教學內容

從教學內容上看,傳統的先進制造技術實驗教學中,驗證性的實驗占絕大部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學生創新創造能力的培養。同時,實驗教學資料非常詳細,給學生思考和自主分析的時間過于少。在整個實驗過程中,學生們傾向于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務,依賴心理重,不利于綜合素質的培養[4]。

鑒于此,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驗技能、動手能力和綜合素質。精選實驗教學內容,降低驗證性實驗的比例,提高綜合性實驗和設計性實驗的比例。在計算機制圖中,要以Pro E為實驗軟件,加強三維參數化制圖的學習。在現代設計方法學習中,要介紹幾種常用的現代設計理論,如:優化設計、可靠性設計、有限元法、協同設計、智能設計等[5]。在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制造的學習中,要掌握CAD/CAM技術的基本原理,熟悉CAD/CAM技術的發展動態,為后續的機械制造奠定理論的基礎。在機械制造工藝設計中,應采用CAPP、夾具設計等進行輔助設計。在學生畢業設計實驗中,應該針對產品,重點進行CAD、CAE、CAM等技術的綜合應用。

實驗指導書的相關內容應該適當修改,實驗原理、實驗步驟、實驗應用等不用過于細致,簡明扼要即可。增加一些與工程實際應用密切的、代表性強的典型實驗,刪除一些過于陳舊、落后的實驗。驗證性的實驗,重點培養學生理解實驗原理、掌握實驗步驟、分析實驗數據和結果;設計性的實驗,重點考察同學們的資料查閱、培養設計創新能力。將驗證性實驗和設計性實驗綜合起來,有利于培養機械類專業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創新設計能力和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

3. 改進實驗教學方法

在傳統教學方法的影響之下,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注重講解,強調灌輸理論知識和實驗方法,忽略了培養學生的興趣激發、創新創造意識和動手實踐能力[6]。學生只注重實驗結果,而不注重實驗過程和實驗分析,導致主觀能動性和創造力得不到很好的發揮。我們通過改進以下三點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生的主動求知欲和創造能力:

(1)統籌規劃,合理安排。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將先進制造技術實驗教學統籌安排,涉及整個產品周期鏈,確定好每一個階段的培養目標,整體優化,避免重復。

(2)加強基礎,注重實踐。理論知識方面,應該加強機械制圖、機械原理和機械零件這三門基礎課程的學習。實驗教學過程中,應該以培養綜合性人才為目的,以先進制造技術實驗為主線,跟蹤科技發展的前沿,擴展知識面,著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7]。

(3)加強實踐教學,提高動手能力。 先進制造技術實驗應該理論與實際緊密結合,在教學方式、教學考核等方面大膽創新,靈活變通,讓學生能夠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創新性,在實踐中認識事物。通過加強實踐教學,提高學生們的動手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就業能力,為機械、機器人、智能裝備等行業輸送高質量的綜合性人才。

結束語:先進制造技術實驗教學有待改革,通過構建合理的實驗教學體系、精選實驗教學內容、改進實驗教學方法,以期待能夠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創新創造性,為企業培養和輸送綜合素質高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劉白. 面向二十一世紀先進制造技術的機電專業教學改革[J]. 長沙大學學報,2000, 2: 14.

[2]K宏英. 基于工業中心的先進制造技術人才培養模式初探[J]. 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5, 6.

[3]張劍. 高職“先進制造技術”教學模式與教學措施探討[J]. 科教文匯,2015, 328.

[4]曲興田. ?先進制造技術?課程建設與教學改革實踐[J]. 長春大學學報,2006, 5: 16.

[5]劉敬露. 先進制造技術實習教學體系改革[J]. 實驗科學與技術,2011, 2: 9.

第3篇

關鍵詞:先進制造技術 教學內容 自主學習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5(a)-0037-02

先進制造技術是制造業為了適應現代生產環境以及市場動態變化,在傳統制造技術基礎上通過不斷吸收科學技術最新成果而逐漸發展起來的一個新興技術群,包括現代設計技術、先進制造工藝技術、制造系統綜合自動化技術和現代管理技術。機械類本科專業開設先進制造技術課程,可以大大拓寬學生專業視野,掌握制造技術最新發展,以適應現代制造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其重要性日趨顯著。然而,由于全球高新技術的高速發展以及先進技術的龐大信息量,決定了本課程教學實施的難度。傳統的以教師為主、學生為客的教學模式,教師要全面了解先進制造技術的最新動態,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學生被動接受教學內容,學習積極性往往不高。而且,先進制造技術發展日新月異,培養學生獲取制造技術最新發展的能力顯得更為重要。自主學習是與傳統的接受性學習相對應的一種現代學習模式,通過課程網站學習先進制造技術課程的教學基本內容,通過自主講座,培養學生獲取制造技術最新發展的能力,為日后推廣先進制造技術,提高我國機械制造技術水平奠定基礎。

1 先進制造技術課程的特點

(1)內容綜合性。先進制造技術是一門交叉學科,涉及眾多學科的知識內容,授課教師不可能對所有領域都進行過深入研究,采用多位教師授課的教學模式效果會好一點,但一般普通本科院校均不具備這樣的條件。對于不是自己研究方向的內容,往往通過資料查閱和整理再灌輸給學生,這樣教學效果很難提高。

(2)教材滯后性。先進制造技術是一門前沿科學,教材內容與技術最新進展相比存在一定滯后性。因此,授課教師必須及時檢索、查閱相關技術最新研究成果并補充到教學內容中,使學生能夠掌握制造技術的最新知識。

(3)理論基礎性。先進制造技術涉及眾多學科的理論知識,如管理科學、電子科學、材料科學、信息科學等,這些課程機械類本科專業學生大多都未開設,先進制造技術課程教學學時有限,無法在規定時間內讓學生掌握各種新技術的內涵與應用。

(4)技術先進性。先進制造技術作為制造領域的新興技術群,在實際生產中應用往往還不廣泛,作為應用性人才的普通本科院校學生,認為這些技術自己今后工作中大多都不會涉及,影響了學習的興趣。

2 先進制造技術課程開展自主學習的必要性

自主學習是與傳統的接受學習相對應的一種現代學習方式。以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通過學生獨立的分析、探索、實踐、質疑、創造等方法來實現學習目標[1]。以自主學習作為先進制造技術課程主要教學模式的必要性是由課程的特點及教學目的決定的。

(1)先進制造技術覆蓋面廣,王隆太主編的《先進制造技術》教材涵蓋了計算機輔助設計、優化設計、反求工程等6項現代設計技術;材料受迫成形工藝技術、超精密加工技術、高速加工技術等6項先進制造工藝技術,其中的材料受迫成形工藝技術又有10余項;制造系統綜合自動化技術包括了機床數控技術、工業機器人和柔性制造技術:現代管理技術包括了物料需求計劃、制造資源計劃等6項技術。這些技術的基本原理各不相同,許多技術哲理深奧,理解和掌握都比較困難,往往需要單獨開設一門課程才能講清楚。以課堂教學方式,在一門少學時課程中要將眾多技術的基本原理、關鍵技術、發展趨勢等內容都講清楚,是不現實的。

(2)機械類本科專業開設先進制造技術課程的主要目的在于拓寬學生專業視野,建立推廣先進制造技術的意識。因此,讓學生意識到先進制造技術對制造業的巨大推動作用以及知道如何獲取制造技術最新發展比讓學生了解單項技術的內涵與現狀更加重要。由此可見,先進制造技術課程改革的方向不是“怎樣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學到更多知識?”而是“怎樣使學生感受到先進制造技術的巨大威力,了解獲取制造技術最新發展的途徑”。

自主學習,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實際需要選擇學習內容,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通過自主講座,培養學生獲取制造技術最新發展的能力。因此,開展自主學習是先進制造技術課程的改革方向。

3 基于課程網站的自主學習

通過課程網站學習先進制造技術課程的教學基本內容。課程網站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內容:

(1)將先進制造技術課程的體系結構,各項技術的基本原理、關鍵技術、發展趨勢等內容制成多媒體課件,供學生通過校園網教學平臺瀏覽學習。課程網站應包括大量圖片、動畫、電影等多媒體資料,這些資料除了上網查詢外,還可以通過參加相關學術會議、邀請專家講學等方式獲取。

(2)結合科研、生產實際,建立應用先進制造技術的典型案例庫。教師結合本人承擔的科研項目、為企業解決的生產難題,進行理論剖析,使學生感到直觀具體,生動形象,印象深刻。

(3)建立國內外有關先進制造技術主要網站的鏈接。重點包括先進制造技術教學、論壇、期刊、公司網站等,方便學生全面了解和學習先進制造技術內容。

4 面向自主講座的自主學習

給學生布置課外論文作業,讓學生在給定范圍內自由選題,通過作業對有關課題進行分析研究,發現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案,能充分發揮學生的創新性思維。但課外論文是在下課后完成的,學生撰寫論文時大多都不太認真,甚至抄襲他人,從而達不到教學目的。互主教學法[2]讓學生參與課程的準備與講授,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因此,我們在布置課外論文作業后,安排了學生自主講座教學環節。

面向自主講座自主學習的具體方案為:根據先進制造技術的體系結構,把同學按照學號分為現代設計技術、先進制造工藝技術、制造系統綜合自動化技術和現代管理技術四組。每位學生圍繞專題收集資料,撰寫論文,并做成PPT上臺講課,時間10~15分鐘,講完后老師點評,其他學生提問。每組學生講課時另安排一組學生給他們實名打分,分A、B、C、D四級,規定各級打分比例原則上各占25%,根據打分結果確定論文作業成績。

增加自主講座教學環節,學生普遍加強了論文撰寫的投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考慮到大多數學生沒有講課經歷,我們預先給出了講課提綱,讓學生針對某項先進制造技術的基本原理、關鍵技術、技術特點、應用條件等展開討論,并選出學生優秀PPT課件作為樣例,供下一屆學生參考。

5 結語

先進制造技術覆蓋面廣,普通本科院校教學和實驗資源又比較匱乏,以傳統課堂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學生注意力難以持久。為此,我們只選取若干制造技術進行課堂講授,其余教學內容均采用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這樣不但保證了課堂教學的效果,也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充分調動學生的能動性,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第4篇

關鍵詞:先進制造技術 組織創新 資源基礎理論

一、問題的提出

先進制造技術的應用如何或者怎樣影響企業核心能力,特別是企業創新能力正逐漸成為先進制造技術理論研究的重要問題,而這對企業在實踐中如何運用先進制造技術去獲得競爭優勢至關重要。本文正是帶著這樣的問題,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運用資源基礎理論(Resource Based Theory),研究先進制造技術應用影響企業創新能力的內在機制,并試圖建立一個探索先進制造技術應用水平轉化為以創新能力為核心的競爭優勢的演化路徑,從而揭開先進制造技術應用水平轉化為競爭優勢作用機制的面紗。

二、假設提出

基于資源基礎理論,先進制造技術作為企業重要的資源內容,其轉化為競爭優勢的路徑是通過企業組織行為如組織學習的中介作用來獲取競爭優勢,同時這種競爭優勢有效轉化的程度還受到業務資源優化(如人力資源管理系統)的調節影響。

創新能力對于企業而言,可以幫助企業不斷建立新的優勢資源,使得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能夠更好地進行資源或者能力的運用。同時,在企業管理實踐中,大多將創新能力視為競爭優勢的核心內容。因此,創新能力的構建是知識經濟時代企業考慮競爭優勢構建的主要內容。

采用先進制造技術并獲取成功的大企業,如美國航空公司的計算機訂票系統(SABRE),以及美國醫療供應公司的自動訂單系統(ASAP)等,通過先進制造技術的應用和實施獲得了非常顯著的戰略優勢,迅速建立了其在競爭領域的戰略優勢,同時也重新構建了產業結構中的轉換成本和行業進入壁壘。

相關研究者們便從產業組織的視角入手,提出了先進制造技術應用研究概念框架。眾多學者的研究結果表明,先進制造技術應用能夠為企業帶來競爭優勢(BakoS&Treaey,1986;MeFarlan,1984)。之后,許多案例研究的結果也都驗證了這一結論(Brady,1986;peland&MCKenney,1988;Short&Venkatraman,1992)。

國內亦有學者采用客觀數據進行相關的實證研究,楊道箭和齊二石選擇的初始樣本9家來自于國家信息化測評中心評選的標桿企業(自2004年開始),18家家來自中國企業信息化500強中排名靠前者(2003-2007),受控樣本為來自中國企業聯合會合中國企業家協會聯合的中國企業500強中排名前100位的27家企業,分別對應初始樣本中的27家企業,同樣以排名來判定先進制造技術應用能力的強弱,通過配對統計發現具有更高先進制造技術應用能力水平的企業會表現出更好的績效,這些企業具有顯著較高的營業凈利率、總資產收益率、凈資產收益率和人均凈利潤。由此,提出本研究的第一個假設:

假設1:先進制造技術應用水平與企業創新能力成正相關關系,先進制造技術應用水平越高,企業創新能力越強。

關于先進制造技術研究,無論是國外學者還是國內學者,都開始由早期選擇企業績效慢慢轉而選擇競爭優勢(或者是未來績效、創新能力等),這反映研究者越來越傾向于關注先進制造技術應用效應的長期性和可持續性,而非短期的績效;從研究結論看,雖然對先進制造技術應用的理解存在差異,研究的數據來源、因變量的選擇都不盡相同,但是卻有一個幾乎相同的結論:先進制造技術應用對企業的競爭優勢或者績效有顯著的正向影響,而先進制造技術基礎設施沒有。也就是說,企業競爭優勢的真正來源是先進制造技術應用,而非先進制造技術本身。而打破這個“黑箱”的學者是Tippins&Sohi。他們通過對27家制造企業的調查,假設并驗證了先進制造技術應用與企業績效之間不是直接的關系,組織學習在先進制造技術應用與企業績效之間起顯著的中介作用。程金林和石金濤通過理論分析認為:先進制造技術與其他組織資源相互融合產生的企業能力,與持續競爭優勢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而競爭行動是這種關系的中介變量。因此,提出本研究的第2個假設:

假設2:企業組織學習在先進制造技術應用水平與企業創新能力的正向影響關系中起中介作用。

先進制造技術的潛在效益并不會自動地在那些實施它們的公司中出現(Jaikumar 1986;Meredith and McTavish 1992)。許多研究表明如果組織沒有具備其它職能領域的適應能力,單單只投資于先進制造技術是不足以得到其潛在效益的(Jaikumar 1986;Zammuto and O’Connor 1992;Garud and Kotha 1994)。

先進制造技術作為企業重要的技術系統組成部分,其應用效果必須與企業的社會系統達成一致。由于先進制造技術的引入改變了期望從員工處獲取的貢獻的性質,這些員工創造新知識和獲取新技能的能力也成為關鍵的成功因素。這意味著要實現先進制造技術的潛能,人力資源管理和人力資源制度的設計必須隨著制造技術的變化而調整。

組織的人力資源主要包括技術、技巧、經驗、關系及員工的洞察力等。學術界對信息系統是一個社會技術系統的觀點已達成共識,其中的社會部分是指工作在組織中的人,人力資源對企業先進制造技術應用的重要作用也已經被許多學者探討和實證證明。先進制造技術與人力資源協同能力是指企業先進制造技術應用和發展所需的各類人員的能力,它是形成企業先進制造技術應用能力的基礎。只有具備先進制造技術相關知識、技能和經驗,通過結合相應的資源,才能為企業提供穩定可靠的生產制造服務。部分學者已經指出與先進制造技術相關的人力資源包括企業高層領導、從事信息技術工作的管理者、員工管理技能等內容。因此,提出本研究的第3個假設:

假設3:人力資源管理系統在先進制造技術應用水平、組織學習與企業創新能力的正向影響關系中起正向調節作用。

三、研究設計

1.變量測量。先進制造技術應用水平:本文采用了Heijltes(2000)開發的AMT應用水平量表,形成了測量企業先進制造技術應用水平的9項AMT的測量量表。第一,創新能力:綜合有關組織創新能力的觀點,本研究運用Daft在1978年對組織創新能力的分類方法,由4項測量技術創新條目和9項測量管理創新條目構成。第二,組織學習:結合本研究的研究目的,本研究采用Baker和Sinkula(1999)提出的組織學習量表。該量表用“學習承諾”、“共同愿景”和“開放的心智”三個維度,共18項測量條目。第三,高績效工作系統:研究采用肖知興和Bj?rkman利用國外文獻總結而提出的由9項實踐組成的適合中國情境的高績效工作系統的量表。

2.樣本與數據收集。本研究向符合條件的制造企業負責生產運營管理的管理人員發放問卷。問卷發放采用了電子郵件和紙質郵寄兩種方式,共發放問卷752份,回收637份,回收率為84.71%,通過剔除回答明顯錯誤、項目缺失等造成的無效問卷135份后,共獲得502份有效問卷,有效回收率為66.76%。

3.數據分析工具。本研究主要利用spss16.0和AMOS17.0進行數據統計與分析。

四、數據統計與分析

1.信度檢驗。本研究分別采用Crobanch’s α進行信度檢驗,各量表及其各變量維度的Crobanch’s α系數均達到實證研究要求的大于0.7的標準。

2.效度檢驗。為了驗證各研究變量的結構模型,在之前的預測試所做的信度和效度分析基礎上,對正式問卷所獲得的數據進行驗證性因子分析(CFA),對各變量的結構進行擬合,確定最佳模型,各量表的驗證性因子分析模型擬合參數見下表1。

五、模型驗證

本研究主要采用Marsh、Wen和Hau的無約束模型對模型進行驗證。因此,本研究在自變量和調節變量均值化的前提下,選取9對指標乘積(如AMAT1-HPWS1、AMAT2-HPWS2,如此類推直至AMAT9-HPWS9)作為調節效應隱變量(HA)的指標(HA1、HA2、HA3、HA4、HA5、HA6、HA7、HA8、HA9),建立結構方程模型。

該模型的擬合參數:卡方值為5620.717(p=0.056),自由度為1115,卡方與自由度比值為4.718,表明模型的結果較好;絕對擬合指數GFI為0.89,相對擬合指數NNFI為0.92,CFI為0.91,都大于0.9;SRMR為0.07,小于0.08,RMSEA為0.063,小于0.08。擬合結果表明,該模型擬合指標基本達到了可接受水平,模型達到了實證研究的要求。

根據以上統計分析結果,假設體系驗證情況總結如下:

第一,先進制造技術應用水平對技術創新能力的直接影響是0.48(>0),對管理創新能力的直接影響是0.25(>0),且均達到顯著水平。因此,假設1得到驗證。

第二,先進制造技術應用水平對學習承諾的路徑系數是-0.355(p=0.112>0.05,未達到顯著水平),學習承諾對技術創新能力的路徑系數是0.944(p=0.140>0.05.未達到顯著水平),對管理創新能力的路徑系數是0.921(p=0.127>0.05.未達到顯著水平);先進制造技術應用水平對共同愿景的路徑系數是0.463(>0)(p0)(p=0.0450)(p=0.0210)(p=0.0120)(p=0.0410)(p=0.032

第三,先進制造技術應用水平對共同愿景的路徑系數是0.216(>0)(p=0.02

六、限制與展望

由于所有數據都來自同一組織,那么在問卷調查所獲取的數據就可能存在同源方差(Common Method Bias)問題。盡管在研究設計的時候已經考慮這樣的問題,并采取了一定的方法(例如采用驗證性因子分析來檢驗變量的區分效度等方法)。基于本文的研究局限,未來有關于先進制造技術的研究仍有許多可以進一步探討的問題:

第一,縱向跟蹤研究。縱向研究能夠進一步考察先進制造技術對企業組織行為和管理的作用和影響,并更有效地揭示先進制造技術與企業核心能力的互動關系,從而使研究結論更具可信性。

第二,不同類型的先進制造技術應用水平所帶來的差異。先進制造技術所包括的技術種類非常繁多,影響層次也各不相同,因此針對不同類型先進制造技術與企業創新能力的研究,會使得研究更加有針對性。

參考文獻:

[1]曉波,胡保亮,蔡荃.運用信息技術能力獲取競爭優勢的框架與路徑研究[J].科研管理,2006,27(5):53-58

[2]Tippins M J,Sohi R S.IT competency and firm performance:is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 missing link?[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3,24(8):745-761

第5篇

關鍵詞:集成;系統;技術構成

中圖分類號:TP2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1297(2008)08-129-01

一、現代集成制造系統的含義與定位

現代集成制造系統(Contemporary Integrated Manufacutring System)是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新的發展階段,在繼承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優秀成果的基礎上,它不斷吸收先進制造技術中相關思想的精華,從信息集成、過程集成向企業集成方向迅速發展,在先進制造技術中處于核心地位。具體地說,它將傳統的制造技術與現代信息技術、管理技術、自動化技術、系統工程技術進行有機地結合,通過計算機技術使企業產品在全生命周期中有關的組織、經營、管理和技術有機集成和優化運行。在企業產品全生命周期中實現信息化、智能化、集成優化,達到產品上市快、服務好、質量優、成本低的目的,進而提高企業的柔性、健壯性和敏捷性,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二、現代集成制造系統的技術構成

先進制造技術(AMT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作為一個專有名詞目前還沒有準確的定義。通過對其內涵和特征的研究,目前共同的認識是:先進制造技術是傳統制造技術不斷吸收機械、電子、信息、材料、能源和現代管理等方面的成果,并將其綜合應用于產品設計、制造、檢測、管理、銷售、使用、服務的制造全過程,以實現優質、高效、低耗、清潔、靈活的生產,并取得理想技術經濟效果的制造技術的總稱。其具有如下一些特點:

1、從以技術為中心向以人為中心轉變,使技術的發展更加符合人類社會的需要;

2、從強調專業化分工向模糊分工、一專多能轉變,使勞動者的聰明才智能夠得到充分發揮;

3、從金字塔的多層管理結構向扁平的網絡化結構轉變,減少層次和中間環節;

4、從傳統的順序工作方式向并行工作方式轉變,縮短工作周期,提高工作質量;

5、從按照功能劃分部門的固定組織形式向動態的自主管理的小組工作方式轉變。

通過對先進制造技術的定義和特點的分析發現,現代集成制造系統擁有先進制造技術的絕大部分特點,只不過先進制造技術所涉及的范圍要比現代集成制造系統大,現代集成制造系統在吸收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的優秀成果的基礎上,繼續推動并行工程、虛擬制造、敏捷制造和動態聯盟的研究工作,并不斷吸收先進制造技術中的成功經驗和先進思想,將它們進行推廣應用,由此使現代集成制造系統成為先進制造技術的核心。

(1)并行工程(CE Concurrent Engineering)并行工程是集成地、并行地設計產品及其相關過程(包括制造過程和支持過程)的系統方法。它要求產品開發人員在一開始就考慮產品整個生命周期中從概念形成到產品報廢的所有因素,包括質量、成本、進度計劃和用戶要求。為了達到并行的目的,必須建立高度集成的主模型,通過它來實現不同部門人員的協同工作;為了達到產品的一次設計成功,減少反復,它在許多部分應用了仿真技術;主模型的建立、局部仿真的應用等都包含在虛擬制造技術中,可以說并行工程的發展為虛擬制造技術的誕生創造了條件,虛擬制造技術將是以并行工程為基礎的,并行工程的進一步發展就是虛擬制造技術。同時,并行工程是在CAD、CAM、CAPP等技術支持下,將原來分別進行的工作在時間和空間上交叉、重迭,充分利用了原有技術,并吸收了當前迅速發展的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的優秀成果,使其成為先進制造技術的基礎。

(2)虛擬制造(VM Virtual Manufacturing)虛擬制造利用信息技術、仿真技術、計算機技術對現實制造活動中的人、物、信息及制造過程進行全面的仿真,以發現制造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在產品實際生產前就采取預防措施,從而使產品一次性制造成功,達到降低成本、縮短產品開發周期,增強產品競爭力的目的。

(3)敏捷制造(AM Agile Manufacturing)敏捷制造是以競爭力和信譽度為基礎的,選擇合作者組成虛擬公司,分工合作,為同一目標共同努力來增強整體競爭能力,對用戶需求作出快速反應,以滿足用戶的需要。為了達到快速應變能力,虛擬企業的建立是關鍵技術,其核心是虛擬制造技術,即敏捷制造是以虛擬制造技術為基礎的。敏捷制造是現代集成制造系統從信息集成發展到企業集成的必由之路,它的發展水平代表了現代集成制造系統的發展水平,是現代集成制造系統的發展方向。

(4)綠色制造(GM Green Manufacturing)綠色制造是一個綜合考慮環境影響和資源效率的現代制造模式,其目標是使產品從設計、制造、包裝、運輸、使用到報廢的整個產品生命周期中,對環境的影響(負作用)最小,資源的使用效率最高。綠色制造的提出是人們日益重視環境保護的必然選擇,發展不能以環境污染為代價。國際制造業的實踐表明,通過改進整個制造工藝來減少廢棄物,要比處理工廠處理已經排放的廢棄物大大節省開支。綠色制造的實現可以通過計算機仿真來達到目的,即它是虛擬制造的一部分。從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觀點看,綠色制造是必然選擇,它將成為現代集成制造系統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從以上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到:各種先進制造技術是相互關聯、彼此交叉的,在先進制造技術的含義下,現代集成制造系統成為它的核心,并隨著先進制造技術的不斷發展而發展。

參考文獻

[1]李伯虎等.現代集成制造系統的發展與863/CIMS主題的實施策略.CIMS,1998,(10).

第6篇

On the Teaching Characteristics and Teaching Methods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Courses

ZHANG Jian[1], OUYANG Lingjiang[2]

([1] Hu'nan Network Engineering Vocational College, Changsha, Hu'nan 410004;

[2] Hu'nan Industry Polytechnic, Changsha, Hu'nan 410208)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ontent and features of the teaching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combined with the goal of University of Applied talents, proposed teaching content optimization problems in advanced manufacturing curriculum teaching, and discussed how to take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methods. Through innovation to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focusing on interactive and practical teaching to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and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

Key words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course teaching;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quality

0 引言

隨著電子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我國制造業也發生了較大的變革,傳統的依靠手工制作的制造業也越來越多的融入了現代信息技術的元素,其產品的設計、制作的工藝、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方式等均得到不斷的優化。先進制造技術也越來越多的被應用到生產實踐過程中,從而對員工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各大高校紛紛將先進制造技術這門課作為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專業的專業課,從而系統地介紹先進制造技術及工程應用方面的內容。由于先進制造技術是集機械、自動化、信息技術于一體的多學科交叉課程,其涉及的范圍較廣、內容紛繁復雜,并且技術更新換代速度較快。因此,必須改革傳統的教學方法,在理論教學的同時,增加實踐操作教學的比例,將所學的先進制造技術理論課程知識運用到實際生產中,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對給門課程的知識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從而對相關知識掌握得更加牢靠,印象更加深刻。

1 先進制造技術課程教學的內容與特色

1.1 先進制造技術課程教學的內容

先進制造技術是將傳統的制造技術結合機械、電子信息、經營管理等現代化技術,并將其應用于產品的設計、制作加工、經營管理、售后服務等過程中,以便實現生產過程的高效、低耗和清潔,從而在市場競爭中獲取低成本、高收益的優勢。各大高校所使用的《先進制造技術》課程涉及的內容較多,較深,前后章節之間的銜接性不是很好,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表現得很吃力,對先進制造技術在實際生產中的應用不太熟練,教學效果不太理想。因此,必須改變傳統的先進制造技術課程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1.2 先進制造技術課程教學的特色

首先,先進制造技術是一門多學科交叉的從課程,其綜合性較強。由于該課程涉及到機械、電子信息、自動化、現代管理等各方面的技術,包含了信息流、物質流和資金流等的多學科交叉融合的課程,其涵蓋的內容、過程和信息相當的復雜。

其次,先進制造技術是一門內容覆蓋面廣的學科。與傳統的制造技術相比,現代先進制造技術涉及到產品生產加工的整個生命周期,從最初的產品設計、到產品生產加工、生產過程中的管理,到銷售及售后服務的跟蹤與質量服務等各方面的過程,其運用到的技術包括自動化技術、產品制作加工技術、以及生產管理技術等等。因此,現代制造技術在傳統制造技術的基礎上融入了更多跨學科的技術和知識,對學生來說,無形中加大了學習的難度和強度,并且技術更新的速度較快,學生適應能力也不斷受到挑戰。

再者,先進制造技術是一門動態發展的技術,由于先進制造技術融入了信息技術、自動化技術、管理技術等,而這些技術滲透到了制造業的每一個環節,從最初的設計到生產加工到生產管理再到最后的銷售和售后整個環節。只有每一個環節都做得最好,才能實現高效、低耗和清潔生產的目的。因此,隨著新技術的不斷革新,先進制造技術課程內容也要隨著發生變化,并不斷得到更新和發展。

最后,先進制造技術課程的實用性較強。由于先進制造技術在現代加工制造業的應用較為廣泛,實踐性較強。與傳統的純理論教學方法不同,先進制造技術課程不僅重視技術的學習,還重視生產過程中的管理技術,技術與管理的結合使得先進制造技術課程的實用性得到加強。

2 先進制造技術課程教學方法的研究

2.1 合理選擇教材,優化教學內容

由于先進制造技術課程是一門動態變化的課程,隨著新技術的不斷更新和變化,教材和教學內容也應該隨之做出調整。首先,要合理地制定教學計劃,由于該課程涉及的內容較多,覆蓋的學科范圍較廣,在有限的教學課時內,難以兼顧到教材所涵蓋的全部內容。因此,教師應該根據相關知識板塊的重要性程度做出課程所需課時的安排,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取舍,從而優化教學內容,使學生能夠把握課程的重點,有的放矢地去學習相關知識點。其次,先進制造技術更新換代的速度較快,為了贏得市場競爭力,企業對員工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掌握先進制造技術的應用型人才受到制造型企業的青睞。為了順應這種市場形勢,高校必須保證先進制造課程教學內容的前沿性。這就要求教師要熟悉最新的先進制造技術,并將其融入到課堂教學中來,以便開闊學生的視野,啟發學生的思維,使學生能夠以發展的眼光來學習這門課程。最后,教學內容應該突出先進制造技術課程的特色,由于這門課程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不僅要要求學生掌握好相關的基礎知識,還要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工程思想,將所學知識與實際工程應用相結合。

2.2 更新教學理念,優化教學方法

由于先進制造技術課程更新速度較快,課程內容具有前沿性,為了培養具有先進制造技術的應用型人才,必須要更新教學理念。另外,現代制造型企業已經從傳統的加工裝配延伸到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這就要求學生不僅要掌握好先進制造的技術還要具備現代管理知識,具備團隊合作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理念指導實踐,隨著新理念的誕生,新的技術也隨之出現,因此,隨著先進制造理念的獨斷發展變化,先進制造技術也不斷得到發展。只有讓學生掌握好了新的理念,才能更好地將其運用到工程實踐中,才能有所創造有所作為。

另外,除了要更新教學理念之外,還要對教學方法進行優化,也就是根據教學內容,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以提高教學效果。由于先進制造技術課程既有對基本概念的講解,也有對相關技術知識的講解,應分別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例如對基本概念的講解可以采用授業式講解,對技術知識的講解可以采用案例教學、互動式教學或者兩者相互結合的方法。通過學生自己查閱資料解決相關問題,然后在課堂上一起討論的方法,培養了學生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因此,對于先進制造技術課程這樣的多學科交叉的課程,教師應該有針對性地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優化教學方法,以便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2.3 結合先進技術,優化教學手段

先進制造技術課程涉及的內容較多,課程信息量大,教師可以借助于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利用多媒體,將文字、圖形圖像、音頻視頻等將教學內容生動形象的展示出來,給學生以視覺和聽覺的沖擊,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改善教學效果。同時,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不僅節省上課板書的時間,使教師將主要的時間用于相關知識的講解上面。并且,在教學過程中,穿插一些動畫、視頻等,不僅使課堂內容更加豐富,還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對相關的知識點有更加感性的認識,對教學內容的印象也更加深刻。但應該注意的是,多媒體教學只是一種輔助教學手段,教師還是應該對整個課程講解起到主導作用,在多媒體授課過程中,對相關重難知識點做出板書,方便學生理解。除此之外,教師應該提前設計一些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同時增加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互動性,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從而既提高了教學的效率,又增加了教學的效果。

2.4 注重實踐教學,優化教學效果

先進制造課程的實用性和工程性表明這門課程不僅要有理論教學,還要注重實踐教學。再加上這門課程涉及的內容較多,覆蓋面較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以理解相關的知識點,對理論知識難以形成感性認識,學習起來較為吃力,久而久之,便逐漸產生厭學的情緒。因此,必須要加大先進制造課程實踐教學的比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工程意識。具體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先進制造技術課程的實踐教學:一方面可以進行實驗教學,實驗教學在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能力方面有著重大的作用。學生通過實驗進行觀察、思考和操作,能夠對理論知識形成更加直觀的認識,通過參與到實驗室的項目中來,既能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溝通交流能力,解決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到大型制造型企業、科研機構或者其他實驗基地進行觀察和體驗,從而對先進的設備和制作工藝有一個更加感官的接觸,讓學生深刻體會到先進制造課程在企業的實際應用中的重要性。這樣學生便能對所學的知識產生一種新的認識,并且更加愿意去探索和挖掘這些理論知識的實用型。

3 總結

第7篇

Abstract: Aiming at profound changes in manufacturing industry made by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hum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n the goal to improve the disposition of the students of the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and Automation,the paper firstly discuses the way to cultivate the modern manufacturing concept with the core concept of Information Manufacturing,then research the teaching ideal and methods based on the course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關鍵詞: 先進制造技術;信息制造;制造觀;教學方法

Key words: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Information Manufacturing;Manufacturing Concept;Teaching Methods

中圖分類號:G642.4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1)18-0176-02

0引言

上世紀末以來,伴隨以信息技術、自動化技術等為代表的人類科技的快速發展,制造已由傳統機械制造升華為集機械、液壓、光電、信息、材料、檢測、通訊、自控等領域最新知識成果為一體的嶄新學科,并對應演化形成了“精益生產、敏捷制造、虛擬制造、綠色制造”等一系列以優質、高效、低耗、靈活、清潔生產為原則,以取得理想經濟、社會效益為目標的系列先進制造技術。這在有力推動人類社會經濟發展同時,也對制造領域人才素質的培養提出更高要求。為此,在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等專業的教學中如何依據人類制造技術的發展歷程和演變規律實現對學生現代制造觀的培養顯然意義明顯,這對于目前正處于工業化發展轉型關鍵階段的中國民族工業更加意義重大。

1現代制造觀的培養思路和入手點

自人類以造物區別于其他生物開始,制造作為人類所從事的一項基本活動便伴隨著人類科技的發展和社會進步也處于不斷發展之中。人類在通過自身制造活動有目的地提高改善自身生產、生活方式的同時,其對自身制造活動的認識也伴隨科技的發展逐步深入,與之對應形成了制造觀。雖然,目前對于制造觀在概念上仍然沒有形成明確一致的定義,但從人類認知外部客觀世界的基本規律出發可明顯看出:制造觀顯然是人類在自身制造活動的不斷實踐中,基于所認知形成的核心制造要素、屬性來刻畫制造活動規律而形成的。人類關于自身制造活動基本屬性、規律的認知顯然是制造觀的基本內涵。因此,對于現代制造觀的培養應在產品零部件的加工、裝配這一傳統制造認知的基礎上,進一步從現代制造的概念、屬性特征以及基本規律三個層次入手,自上而下地逐步開展。首先應在概念層次上,從制造是什么和做什么的角度為學生明確現代制造的概念和內涵,使學生建立對于現代制造的基本認知。其次,可進一步結合當前主流先進制造技術特點及其應用情況,通過對現代制造所共同遵循目標、原則和方法的分析,從制造如何實現角度培養學生關于現代制造屬性、特征的基本認知。最后可依據所分析的現代制造基本屬性、特征,進一步通過對現代制造核心要素和實施開展本質規律的總結,從現代制造的過程、組織、控制管理和人的作用等層次進一步明確關于現代制造的基本認知。根據上面所分析的現代制造觀的培養思路及入手點,下面就針對所提出的三個層次具體討論現代制造觀的培養問題。

2現代制造的大制造概念

針對制造的概念,在依據國際生產工程學會(CIRP)的定義闡明制造是一個涉及“產品設計、物料選擇、生產計劃、生產過程、質量保證、經營管理、市場銷售和服務”的一系列相關活動和工作的總稱的同時,還應結合制造業當前發展現狀,進一步從如下所述的“寬領域、多學科、全過程、多目標”等幾個層面深入解釋現代制造的內涵。

2.1 現代制造的行業領域現代制造已不再僅僅是機械制造,在人類不斷提高自身的生產、生活水平這一目標的作用下,制造已演變為人類所從事的一項基本社會經濟活動,它涵蓋了機械、電子、化工、輕紡、食品等國民經濟的廣闊行業領域。

2.2 現代制造的學科領域現代制造在涵蓋國民經濟廣闊行業領域同時,通過對各學科知識、方法的綜合應用,必然會打破傳統的行業、學科領域界線,轉變為集機械、電子、材料、能源、信息、管理、生命科學、材料科學等為一體的綜合學科。

2.3 現代制造的基本過程現代制造已不再僅僅是單一的機械加工、裝配過程,其在內容上涵蓋了“市場需求分析、產品規劃、產品設計、工藝設計、加工裝配、銷售服務及報廢產品回收處理”等產品生命周期全過程中的所有環節和活動。

2.4 現代制造的目標現代制造打破了傳統機械制造以經濟效益為最終目標的束縛,在創造良好社會、經濟效益促進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宏觀原則下,現代制造以產品的功能全面、造得快、造得好、造得省、造得準等作為制造活動實施開展所共同遵循基本目標。實際中,制造的優劣就是基于這些目標,從技術、經濟和社會學角度綜合開展評價做出的。

針對上述內容,如果可以同時結合以汽車為代表的某機電產品的制造發展歷程對其加以解釋說明和驗證,就可以更生動地從概念上深化學生對于現代制造的基本認知,幫助他們樹立現代制造的大制造概念[1][2]。

3現代制造的屬性特征

毋庸置疑,現代制造的屬性、特征與制造技術的發展密切相關。實際中,制造的特征和屬性是制造活動實施開展所共同遵循的目標、原則、策略和方式的體現。它們是伴隨人類社會和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以及人類對其自身制造活動的不斷深入認知而逐步積累形成的[3]。制造的屬性特征和制造技術之間存在緊密聯系,一方面人類制造活動可以基于制造技術的發展不斷形成新的屬性特征,另一方面,新屬性、特征為制造活動所帶來的變化也為制造技術的進一步改進發展提供契機。鑒于此,實際教學中,在講述先進制造技術各自優勢特點和機理的基礎上,可進一步針對所講述的各項先進制造技術,通過對表1中對應內容的講述說明人類制造活動因制造技術,特別是先進制造技術的發展應用所發生的改變,從而可闡明現代制造屬性和特征的技術誘因。

如表1所示,伴隨先進制造技術的實施發展,現代制造在產品研發周期、質量、加工手段、組織方式等方面發生了顯著的提升轉變。這在提高人類生產能力的同時也必然會引發人類制造活動開展方式、方法的改變,形成如表2所示的全新屬性和特征[5][6]。

第8篇

[關鍵詞]科學技術;制造技術;應用

中圖分類號:R36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914X(2017)29-0074-01

現階段,先進的抽油機制造技術在我國實現了迅速的發展,但是,不同的學者對抽油機的先進制造技術有著不同的看法與觀點,并對應提出了不同的抽油機技術更新方法。

一.先進制造技術理論的介紹語相關特點

先進制造技術主要是指不斷融合機械電子,產品設計等內容的一種較為科學的制造技術,先進制造技術被廣泛的利用于制造,管理,等的產品產出全過程,并能達到較好的經濟效果。

與傳統的制造技術相比,先進的制造技術有著較為顯著的特點,首先,先進制造技術可以實現優質高效的生產并可以有效的提高產品的競爭力,先進制造技術并非緊緊地局限在制造工業,產品設計,等,而是具有一定的廣泛性,在一定程度上,先進的制造技術涵蓋了市場工藝流程的全過程,另外,先進的制造技術講究信息的集成,并且重視制造過程的更新,聯合了各種的組織,集合形成相應的體系。

二.抽油機行業的發展現狀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國也已經成為世界上第二大能源消耗國,另外,根據相關的統計預測,未來我國對石油的依賴程度將不斷增加,按照我國現階段的抽油機設施水平,已經完全無法滿足原油的需求,如果大量依賴進口,首先不符合我國的國情,另外有損我國的國際地位,因此,我國的經濟增長面臨著重大的挑戰與風險,必須采取相應的手段有效的處理和面對相關風險,一方面,我們需要提高本國的石油產量,另一方面就是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特點是對相關的設施進行更新與選擇。[1]

根據權威數據和科學實驗的相關分析,我國的油田運行工作中的抽油機耗電量已經達到了總耗電量的40%,這是一個較大的數字,表明了我國的抽油機系統能耗相當大,因此,必須創新性的采取相關的措施,有效的減少抽油機的能耗,同時有效的提高原油的產出效率,達到較高的節能指標。

現階段,大量的科技工作者正在努力的實現節能降耗的目標,并采取了較多的措施,首先,對抽油機的結構進行了有效的更新,有效的降低了抽油機的工號,減少了抽油機電動機的功率表,另外,近年來使用了較多新類型的抽油機,主要有雙驢頭型抽油機等,有效的提高了抽油機的使用效率。

三.在抽油機的治臟行業中使用先進技術的必要性

現階段,許多石油生產部門已經使用了先進的制造技術,可以看出,使用先進制造技術之前與使用先進制造技術之后的差距相對較大,有些公司使用了先進的制造技術,首先,從根本上改進了相關的抽油機設計,并完善了實驗的相關步驟,有效的充實了設計技術方案,使得抽油機運行效率明顯提高,成本卻相應降低。

鋼材的價格在不斷地上漲,許多的抽油機生產單位對抽油機的先進生產技術進行了認真的探索,首先,從抽油機的結構方面對抽油機進行了革新處理,另外,針對抽油機的控制結構,進行了相關地探索,例如下片杠鈴型的抽油機已經實現了有效的推廣,但是我國的設計水平相對來說較低,抽油機的制造能力相對較為落后,另外,缺乏一套完整的設計理論,很多抽油機設計還處在探索和試驗階段,抽油的更新面臨著一定的阻力,為了有效的突破抽油機設計的平靜,實現抽油機的節能降耗,必須引進先進制造技術這一概念,充分的體現出技術的制造作用,有效的應用于抽油機制造的全過程。

綜合虛擬樣機技術等的先進生產技術已經在我國的抽油機領域進行了有效的推廣與應用,有效的縮短了我國的抽油機設計與外國的差距,從而有效的提升了抽油機的效率,并逐漸獲得了同行業的支持與好評。

四.先進抽油機技術的應用分析

1、符合抽油機行業特點的設計技術應用

現階段,根據我國的特殊國情,只能仿照國外的技術進行抽油機行業的改革,首先,積極的運用先進的制造技術,有效的提高我國抽油機制造業的水平,另外,優先發展抽油機設計技術,并仿照我國的機床業,產品設計行業的相關工作特點,大力的引進先進技術人才,充分發揮設備制造的優勢,另外,可以優先的發展虛擬產品的設計,通過抽油機設施的體驗充分的提高抽油機制造行業的質量與技術層次。

2、先進制造技術在抽油機行業的應用重點

現階段國內的抽油機行業都有自己的抽油機研發體系,許多的行業綜合運用了計算機輔助設計和計算機工藝輔助設計的相關方法,通過對抽油機的精密設計,使得抽油機的質量更加過硬,另外,抽油機生產單位大多已經掌握了AMT技術,該技術主要是構建抽油機的虛擬樣機,并通過對國外抽油機使用情況的有效分析,通過虛擬分析技術,對國外先進的抽油機技術進行詳細研究,最終對抽油機的整體性能達到全面的掌握,從而構建有效的抽油機研發體系。

總結

隨著我國抽油機市場的不斷發展,我國的抽油機行業正在面臨則重大的機遇,我國的抽油機行業必須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刻苦鉆研,提高自主研發與設計能力,在抽機油行業的國際市場競爭中,始終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第9篇

關鍵詞 先進制造技術 模式 生產

中圖分類號:F273.1 文獻標識碼:A

1先進制造技術概述

先進制造技術(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簡稱AMT)是指在制造過程和制造系統中融合電子、信息、材料、能源等現代科學技術,使材料轉換為產品的過程更為優質、高效、低耗、清潔、精益、敏捷、靈活,取得理想的技術經濟和社會效益的制造技術的總稱。

先進制造技術是一個多學科體系,包容了從市場需求、創新設計、工藝設計到生產過程組織與市場信息反饋在內的工程系統,主要以先進制造工藝、計算機應用技術為核心,輔以支撐技術和制造技術基礎設施(管理技術)。如支撐技術包含有信息技術、傳感器和控制技術等,管理技術著重在產品品質管理及人員組織培訓等。因此,先進制造技術就是人、技術、組織三者的協調融合統一。

2先進制造技術的發展模式

先進制造生產模式是從傳統的制造生產模式中發展、深化和逐步創新的過程而來。工業化時代的福特大批量生產模式是以提供廉價的產品為主要目的;信息化時代的柔性生產模式、精益生產模式、敏捷制造模式等是以快速滿足顧客的多樣化需求為主要目的;未來發展趨勢是知識化時代的綠色制造生產模式,它是以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中有利于環境保護減少能源消耗為主要目的。

2.1柔性生產

柔性生產模式由英國莫林斯公司首次提出的,在20世紀70年代末得到推廣應用。該模式主要依靠有高度柔性的以計算機數控機床為主的制造設備來實現多品種小批量的生產,以增強制造業的靈活性和應變能力,可縮短產品生產周期,提高設備使用效率和員工勞動生產率且改進產品質量。

2.2精益生產

精益生產模式是由1990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在總結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以豐田汽車為代表的日本制造工業的經驗時提出的。這種模式以改革企業生產管理為特點,其基本要求是企業在生產過程中要同時獲得極高的生產率、最好的產品質量和極大的生產柔性,使所生產出的產品具有精益特點。

精益生產就是及時制造,消滅故障,消除一切浪費,向零缺陷、零庫存進軍。因此有些管理專家也稱精益生產方式為JIT生產方式、準時制生產方式、適時生產方式或看板生產方式。其核心思想包括:

(1)追求零庫存。精益生產是一種追求無庫存生產,或使庫存達到極小的生產系統,為此而開發了包括“看板”在內的一系列具體方式,并逐漸形成了一套獨具特色的生產經營體系。

(2)追求快速反應,即快速應對市場的變化。為了快速應對市場的變化,精益生產者開發出了細胞生產、固定變動生產等布局及生產編程方法。

(3)企業內外環境的和諧統一。精益生產方式成功的關鍵是把企業的內部活動和外部的市場(顧客)需求和諧地統一于企業的發展目標。

(4)人本位主義。精益生產強調人力資源的重要性,把員工的智慧和創造力視為企業的寶貴財富和未來發展的原動力,包含了充分尊重員工;重視培訓;共同協作等。

(5)庫存是“禍害”。高庫存是大量生產方式的特征之一。由于設備運行的不穩定、工序安排的不合理、較高的廢品率和生產的不均衡等原因,常常出現供貨不及時的現象,庫存被看作是必不可少的“緩沖劑”。但精益生產則認為庫存是企業的“禍害”,其主要理由是庫存提高了經營的成本以及庫存掩蓋了企業的問題這兩個方面。

2.3敏捷制造

敏捷制造模式產生于20世紀80年代后期,該模式是將柔性制造的先進技術、熟練掌握的生產技能、有素質的勞動力,以及促進企業內部和企業之間的靈活管理三者集成在一起,利用信息技術對千變萬化的市場機遇做出快速響應,最大限度地滿足顧客的要求。

2.4虛擬制造

虛擬制造生產模式是利用制造過程計算機模擬和仿真來實現產品的設計和研制的模式,即在計算機中實現的制造技術。在產品真正制造出來之前,首先在虛擬制造環境中完成軟產品原型代替傳統的硬樣品進行試驗,對其性能進行了預測和評估,從而大大縮短產品設計與制造周期、降低產品開發成本,提高其快速響應市場變化的能力,以便更可靠地決策產品研制,更經濟地投入、更有效地組織生產,從而實現制造系統全面最優的制造生產模式。

2.5綠色制造

綠色制造模式是綜合運用生物技術、“綠色化學”、信息技術和環境科學等方面的成果,使制造過程中沒有或極少產生廢料和污染物的工藝或制造系統的綜合集成生態型制造技術。綠色制造模式是實現制造業可持續長遠發展的制造模式。

3結語

制造業是國家經濟和綜合國力的基礎,被稱為“立國之本”。先進制造技術是現代制造業的關鍵技術,已經成為一個國家綜合實力和科技發展的重要標志,為提高一個國家的國際地位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未來的發展趨勢使制造技術成為一個以市場為導向,數據化控制和研發為依托,綠色技術為制造主體,系統化管理為輔助系統的更加靈活而高效的低污染技術模式,同時也直接帶動了國際間的信息交流和技術互動。

參考文獻

[1] 馬曉春.我國現代機械制造技術的發展趨勢[J].森林工程,2002(3).

相關文章
相關期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福利一区福利二区 | 久久福利资源站免费观看i 久久福利资源国产精品999 | 非会员体验60秒试看福利区 | 久久99网站| 欧美香蕉视频 |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app | 国内外精品免费视频 | 欧美系列在线 | 欧美女人b| 我要看一级毛片 | 色多网站免费视频 | 97理伦| 国产美女一区 | 免费黄色小视频网站 |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二区二区 |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综合 | 国产女人成人精品视频 | 国产一区二区视频免费 | 国片一级 免费看 | 久久国产高清 |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综合另类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免费大片 | 国产片欧美片亚洲片久久综合 | 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1080p | 久久久免费精品视频 | 国产亚洲视频网站 | 模特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成人女人在线视频观看 | 成人视品 | 成人亚洲国产综合精品91 | 国产精品v在线播放观看 | 免费看毛片的网址 |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人 | 97高清国语在线看免费观看 | 国产人成午夜免电影观看 | 久久成人精品免费播放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卡 | 久久精品久久久 | 激情婷婷丁香 | 天天干狠狠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