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2 17:04:31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智慧課堂的關鍵特征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中圖分類號:TP39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8454(2017)12-0078-04
教育信息化作為我國信息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戰略重點,是十報告中“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發展中不可或缺的支撐和推動力。隨著教育信息化發展的不斷深入,課堂教學作為教育教學的主戰場,其信息化工作成為了當前一個階段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點與焦點。以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為代表的智慧課堂在打破傳統課堂教學模式、豐富課堂教學手段、增進教學互動性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智慧課堂在實際教學應用中仍然存在問題。本文基于上述背景及合肥市部分高中的應用實踐,對智慧課堂的概念及模式進行分析,探究利用智慧課堂實現高效課堂的方法。
一、智慧課堂的概念及特征
隨著教育信息化技術的深入發展,智慧課堂被越來越多的關注,有關智慧課堂的研究也層出不窮,吳曉靜和傅巖指出智慧課堂教學的基本理念是追求學生的智慧發展、師生情智交流和學生智慧發展過程[1]。唐燁偉在《信息技術環境下智慧課堂構建方法及案例研究》一文中論述了智慧課堂應用的四個層次,提出先思想后應用工具的智慧課堂應用模式[2]。卞金金和徐福蔭分析了智慧課堂的學習模式,認為有助于學生優化學習過程,提升學習興趣[3]。張麗娟和鄭曉丹采用實證研究方法,在學習者主動、引導者指導的模式下,驗證在學生高階思維發展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智慧課堂的價值和意義,表明智慧課堂對于推進學生高階思維發展具有積極影響[4]。孫曙輝和劉邦奇認為智慧課堂是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依據,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打造的智能、高效的課堂,其目的是基于動態學習數據分析和“云網端”的運用,實現教學決策數據化、評價反饋即時化、交流互動立體化、資源推送智能化,全面變革課堂教學的形式和內容,構建大數據時代的信息化課堂教學模式[5]。基于以上研究,結合合肥市高中智慧課堂的應用實例,筆者認為智慧課堂是在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支撐下,通過引入新型的教學方法和理念,將技術融入到日常的課堂教學中,變革創新教育教學模式,構建針對性、互動性和智慧化的高效課堂,進而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實現教學方式的創新。結合上述定義,本文認為智慧課堂特征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1.教學針對化
智慧課堂教學與傳統課堂教學最大的區別在于核心理念,傳統課堂教學實現的是大班制、統一化教學,而智慧課堂旨在實現個性化、針對性教學。在具體的技術實現中,智慧課堂教學模式通過課前的資源推送和測評分析、課中互動的及時評價和立體反饋,以及課后作業的個性化推送,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設計和專題輔導,真正實現因材施教。
2.課堂互動化
傳統課堂教學活動的互動交流依賴于教師的課堂提問,學生代表回答,具有極大的局限性。一方面由于“互動”由教師單方面發起,缺乏雙向性,另一方面,“被互動”到的學生較少,缺乏全面性。基于智慧課堂的核心理念,為實現智慧課堂教學針對性,借助教育信息化的快速發展,移動教學、學習終端不斷智能化提升,為課堂教學活動的互動性提供工具支持,實現師生、生生之間的立體化交流。
3.反饋數據化
智慧課堂實現針對性教學的核心優勢來自于對教師教學行為、學生學習行為的大數據挖掘與分析。傳統課堂教學活動缺乏理念與技術對行為數據進行采集分析,疏于過程性評價,僅限于對學業成績的總結性評價。大數據技術的空前發展對于教育教學形成有力支撐。在智慧課堂中,通過課堂教學模式的設計、設備的采用,借助大數據分析技術,伴隨式采集師生教學、學習行為數據,最終形成有效的、高價值的教學、學習評價。
二、智慧課堂模式構建
針對當前國內智慧課堂發展和研究現狀,為了更好應用智慧課堂提升我市教師的信息化素養和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創新教學的能力,我市面向全市12所市屬高中進行了智慧課堂的全面建設,并于2016年9月全面投入使用。結合合肥市市屬高中智慧課堂實踐模式,對智慧課堂展開深入分析,從智慧課堂的教學模式、架構設計兩個層面進一步剖析智慧課堂。
1.智慧課堂教學模式構建
關鍵詞:智慧型教師;智慧型課堂;信息技術
一、智慧型教師
智慧型教師必須要有智慧,那么什么是智慧呢?什么樣的教師才是智慧型教師呢?“智慧型教師的教育智慧是教育科學與藝術高度融合的產物,是教師在探求教育教學規律基礎上長期實踐、
感悟、反思的結果,也是教師的教育理念、知識學養、情感與價值觀、教育機制、教學風格等多方面素質高度個性化的綜合體現。”智慧型教師就是具有較高教育智慧水平的教師。
對于智慧型教師,我們的前輩早已作了很好的闡述。葉瀾先生在論述智慧型教師的特征時認為,應具有敏銳感受、準確判斷生成和變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新形勢和新問題的能力……具有使學生積極投入學校生活,熱愛學習和創造,愿與他人進行心靈對話的魅力。
個人認為,智慧型教師應具備哪些智慧呢?
智慧一:掌握深厚的知識和技術,不斷拓寬知識面和本領。
智慧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造活力而生動課堂。
智慧三:掌握靈活的教育機智,加強課堂組織和協調能力。
智慧四:做好課后反思和總結,注重教學研究。
那么,智慧型教師的智慧是如何形成的呢?教師的智慧是需要教師對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不斷的反思、總結和提煉,是教師形成一種良好的總結和反思習慣;智慧的形成是一個不斷實踐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不斷地進行反思、總結、提煉和實踐。
二、智慧型課堂
有智慧的教師才能構建出智慧型課堂,那么,什么是智慧型課堂?
智慧的課堂,要求在課堂教學中注重讓學生“感受過程,習得規律,發展智慧”。在課堂上,教師要尊重每一個學生,不輕易否定學生的選擇和判斷,也不強迫學生去認同;應該以熱情的鼓勵、殷切的期待、巧妙的疏導與學生進行交流;以教師自己獨特的教學藝術,把學生推到自主學習的舞臺上,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智慧的課堂,應該追求教學的真質量,追求課堂的真效益。
三、構建智慧的信息技術課堂
一堂具有智慧的信息技術課應具有三個特征:和諧的教學氛圍、具有情境和問題的課堂以及開放的課堂。
1.構建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
智慧課堂應是一個寬松和諧的課堂,舒適的教室環境,積極向上的班風,認真學習的態度,和藹可親的教師,在這樣的課堂上,教師和學生能夠平等地交流,教授給學生知識,學生在不斷思考中產生智慧,教師也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形成教育智慧。可見,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對于一堂智慧型課堂是多么的重要。
2.課堂應創設情境和問題
人的思維始于問題,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是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發展學生智慧的重要途徑。在課堂上,積極創設有思維價值的活動情境,使學生在活動中學會思考。
3.課堂應是開放的課堂
智慧型課堂應是開放的,而開放的課堂就是這樣一塊肥沃的、
有生命力的土壤。
(1)開放課堂的前提是開放的教材。信息時代,信息技術的教材已經顯得頗為陳舊,書上的很多內容,學生都已經掌握,這個時候教師就要開拓創新,以書本為主線,更新知識。
(2)開放課堂的核心是開放的思維。在教學中,要盡量讓學生自己去觀察、去說、去動手、去歸納,要充分相信學生的學習潛能,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3)開放課堂的關鍵是開放的評價。要采用教師評價、學生之間評價、學生自己評價等多種開放的評價方式。
案例:朱峰老師的課――《網絡數據庫的信息檢索》
在本節課中朱老師引入了“搜商”這個概念,激發了學生探索的興趣。然后進行分組,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完成任務,并對小組進行評分,得分最高的小組可獲得獎品。
活動任務一:搜相機(個體活動)
要求:尼康或佳能的數碼相機、像素在1600-2000萬之間、8倍或10倍變焦、價格在800-1500元之間。
學生可以通過網絡自行搜索,大部分學生開始打開百度輸入關鍵詞進行搜索,還有一小部分學生感覺無從下手,不知道怎么做,這個時候就提醒學生上節課學到的搜索引擎,這時學生頓時有了方向感。
在搜到相關信息后,篩選信息又是一大難題,要根據給出的相關要求找到符合條件的相機,這個時候就要發揮學生的智慧,用不同的方法找到符合條件的答案。
活動任務二:查機票(小組活動)
要求:10月份去曼谷自助游、單程直達、票價要求經濟實惠、信息可靠。
小組展開了一系列的搜索,成員之間再進行相互比較,哪個網站最可靠、票價最便宜。這個活動讓學生自主觀察,培養發現問題、思考問題的能力,在討論交流中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
活動任務三:找酒店(自主探究)
要求:曼谷、300~400元之間、四星級、信息可靠。
這個活動屬于拓展型活動,學生通過這個活動能更加牢固地掌握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通過這三個活動,學生對網絡數據庫有一定的認識和理解,并能很好地與搜索引擎區分開來。我認為,朱老師是一名智慧型教師,這也是一節具有智慧的課,最重要的是讓學生在活動中發揮智慧的潛能。
一名有智慧的教師,才能構建出智慧型課堂,這需要時間的磨煉,實踐的積累,深刻的反思和透徹的總結。
參考文獻:
[1]王.智慧型教師的誕生[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6.
【關鍵詞】高中英語 智慧教學 應用策略
高中英語智慧教學是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育方式。它能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培養學生良好的英語學習動機,讓學生更主動的融入課堂英語學習環境,在開發學生記憶力、分析能力和實踐應用能力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多元化的智慧學習勸告,全面推動高中英語課堂教學模式的深化改革。
一、高中英語智慧教學的內涵和本質特征
1.高中英Z智慧教學的基本內涵。智慧教學的本質在于營造優質的教學環境,調動學生的情感、知識、心理等內外條件有效獲取知識。首先,高中英語智慧教學主要運用現代教學技術為學生構建智能化的英語語言學習環境,要求老師根據學生的能力和特點使用靈活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更主動的掌握課堂英語教學內容,形成較好的英語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其次,智慧教學在實現高中英語教學目標的同時,還要提高學生對英語學科的理性認識,幫助學生提高自主英語學習能力,并且形成學生自學英語知識的英語元認知。第三,高中英語智慧課堂是全面整合教學資源的課堂,實現了教學效率的最大化目標,對現有高中英語教學資源進行了最大的整合。
2.高中英語智慧教學的主要特征。高中英語智慧教學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基本教學原則,是以學生為主體和以教師為主導教學原則的藝術再現,建立了面向現代化的高中英語課堂教學新理念。首先,智慧教學強化了服務職能,圍繞學生的英語學習需求,為學生構建了網絡化、數字化和個性化的英語學習環境,學生可以獲取豐富的學習和練習資源。其次,真正以學生為中心建立起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從學生需求的角度選擇教學內容,從學生特征選用教學方法,成為高中英語課堂的出發點。第三,實現教師的智慧與學生智慧的統一,找到了兩者智慧的最佳契合點,教師真正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課堂教學活動,豐富、生動、有趣成為智慧教學的代名詞。
二、高中英語課堂智慧教學要素分析
1.智慧化的教學環境。現代信息技術使實施高中英語智慧教學成為可能,信息技術提供了學生在課堂上感知英語知識,進行聽說讀寫練習,糾正學生英語能力的基本環境。首先,學生可以在智慧課堂環境通過有效的信息技術手段和多媒體平臺獲得廣闊的學習空間,擁有進行視聽練習的必要設備,可以隨時在互聯網獲取得需要的學習素材。其次,智慧化的環境可以幫助教師深入分析學生的情況,可以為不同的學生提供適合的學習資源,有助于教師使用針對性的教學方法,能夠創建出更豐富生動的英語教學情境,可以通過人機互動、師生互動,學生互動提升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第三,智慧教學環境還可以記錄學生的課堂學習表現,可以對學生的學習行為和效果進行測評,并且可以把各種信息交換到課堂上,實現課上課下的無縫銜接,教師可以對接學生的自學情況開展翻轉課堂教育。
2.智慧化的教學方法。智慧化的教學方法可以驅動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的內在動力,可以開展差異化的教學,更可以實現實踐與理論融為一體的教學,全面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并且可以生成學生的學習智慧。首先,可以運用任務驅動法,根據學生的英語短板,為學生開展專項的練習,在課堂上解決學生不會學和學不好的問題。
3.智慧化的評價活動。智慧化教學的目的之一就是轉變學生的學習觀念,促進學生對英語學習有更科學的認識,激發出學生的英語學習潛力,通過課堂教學活動的指導,組織學生開展好課下的自學活動。首先,智慧化的教學評價方法以促進學生對自己學習形成反思為前提,教師要引起學生對自己學習方法和效率的注意。其次,可以運用智慧化教學環境中的數據分析,對學生的課堂表現進行各種有效的分析,讓學生認知到自我學習存在的問題和缺點,并且幫助學生找出改進的方法。第三,持續的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運用評價性的話語不斷激發學生改進和提高英語學習效率的意愿。
三、高中英語課堂智慧教學基本策略
1.注重創設智慧化的教學情境。智慧化的教學情境不僅吸引進生的學習興趣,還要引發學生對英語問題的深入思考,使學生達到最佳的英語學狀態,幫助學生在英語學習情境中學會交際、學會合作探究等內容。聯系教材進行教學情境的設置,實現教材與生活情境的合理對接。
2.使用豐富教學手段啟發智慧。為了達到啟發學生智慧的目的,還應當注意使用豐富的英語教學手段,促進學生積極的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全面提高課堂教學的生動性與主動性。首先,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可以運用廣告語,日常生活對話,游戲等形式來吸引學生注意,為學生創設有思考性的英語問題,調動學生的思維。其次,為學生創設大量的互動環節,引導學生圍繞書本中的閱讀故事,組織開展情境劇表演等活動,不斷加強學生的學習印象。第三,還可以運用配樂朗誦等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信心,幫助學生對英語知識形成深刻的記憶,全面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
結論:本文簡要論述了高中英語智慧教學的基本概念和內涵,對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做策略做簡要的分析。為了促進學生更智慧的學習英語知識,還應當轉變教學觀念,真正從學生需要出發,有效統籌教學資源,為學生的英語學習做好充分準備,全面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效率。
參考文獻:
[1]韓立福.教師教學行為深度轉型[J].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 2012.
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不僅是世界教育改革發展的趨勢,也是近年來我國高校在信息化背景下轉變教育理念、創新教育模式的重要工作。“智慧校園”概念正是在此基礎上提出的。由于智慧校園建設還處在摸索階段,盡管學術界對智慧校園的定義還存在一定的爭議,但在這些爭議背后,我們仍可以找尋學者之間的共識,即“智慧校園是指在互聯網基礎上,通過多種應用系統把教學、科研、服務融為一體的智能化和智慧化教學、學習和生活環境。”
智慧校園是高校教育信息化的高級形態。較之數字化校園,它具有以下幾個突出特征:第一,網絡與智能終端的“無縫隙”覆蓋。“智慧校園”是以物聯網為基礎的智慧化的校園,互聯網的無縫隙覆蓋是智慧校園建設的基礎性工作,而智能終端的廣泛應用也使得校園環境、師生生活狀態等相關信息傳輸到學校控制系統,這是智慧校園建設的物質基礎。第二,海量的數據支撐。“大數據技術最核心的價值在于對海量數據進行存儲和分析。相較于數字校園,智慧校園最核心的特征是通過各種智能終端、可感知設備和信息系統獲取了海量的活動過程與狀態數據。”第三,個性化的服務體系。“智慧校園環境及其功能均以個為理念,各種關鍵技術的應用均以有效解決師生在校園生活、學習、工作中的諸多實際需求為出發點”,這一顯著特點滿足了師生的各種需求,同時也成為智慧校園建設的不懈動力。第四,開放的學習環境。智慧校園發揮其信息共享的優勢,打破了以往單一的教科書模式,同時時間上的可支配性(從單一的課上擴展到任何時間)、空間上的可延展性(真實情境和虛擬情境能得以發生)都使得學習環境大大的開放。
二、智慧校園建設中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困境
在高校智慧校園建設進程中,由于信息化運行支撐平臺構建的不完整性,導致校園內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矛盾較為突出。這不僅制約了智慧教育改革路徑的創新,在與學生管理工作的結合中也遭遇了新的障礙和瓶頸。
(一)高校學生管理模式與信息化技術的耦合性低
毋庸置疑,全方位“智能化”是建設智慧校園的技術核心,也是實現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跨越式發展的嶄新途徑。它試圖將信息化技術和網絡平臺與校園資源充分融合、統一協調,以此建立高效、科學的管理模式。但目前大多數高校因云技術、物聯網等信息技術不到位,學生管理工作更多的是依托于數字化校園,仍以“學校—院系—班級—宿舍”的單向管理模式為主,學工線的教師仍然未從大量煩瑣的事務性工作中真正走出來。數字化校園建設著重構建獨立部門的信息系統(如圖書館管理、公寓管理、學生心理檔案管理等),這種建設方式與學生管理工作的信息集被“割裂”,各個應用系統所應發揮的效益沒有更好地被利用和挖掘,也很難對整個學校信息進行查詢和決策分析,這大大降低了學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再加上學工線上的輔導員教師學科背景各異,信息素養能力參差不齊,這也在客觀上加大了學生管理工作的難度。
(二)智能化信息服務能力不強
智慧校園建設的目標之一,是向全體師生提供高質量的服務和全方位的信息服務,使其能夠第一時間獲取校內的人員、設施等資源信息,更好地為教學、科研、生活提供服務。如學生考勤管理是學校開展教學工作和參加社團活動等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般由教師或活動負責人來承擔考勤管理工作,但是這項工作會耗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如何利用智能化信息手段提高學生考勤的效率是多數高校亟待攻關的難題。再如校園一卡通,多數高校現有的一卡通系統在設計時僅僅是將多個系統進行簡單的整合,對于整合后的系統如何管理,各系統之間的信息如何共享、如何交互使用,并沒有一個明確的規劃。控制系統的各部門在對師生進行服務時,并不能全面的了解用戶(如未能將學生的學習、科研、心理檔案等獨立信息源融合為一個完整的信息集呈現出來),這使得部門的重復工作大大增加,也造成了部門的服務始終不能達到師生的滿意。(三)利用信息化技術的思政教學水平有待提升隨著教育信息化的快速發展,視頻微課、翻轉課堂、MOOC(慕課)成為教育變革的三大熱點,要求教師在使用信息資源時,必須要像運用粉筆和黑板一樣自如。教師的信息素養在這些課堂上成為“上好一節課”的關鍵。“當信息技術撬動了課堂,課堂就必須與時俱進。智慧課堂建設,關鍵還是在教師自身。要實現現代教育技術與課堂的融合,既要排除機器的干擾和牽制,又要最大限度的發揮智慧課堂的優勢。新技術用與不用之間,掌控全在老師。”但對于高校的大多數輔導員老師而言,其所學專業與智慧校園建設中所需知識并不能有效吻合。在未經過較長時間培訓的情況下,教師對學生思想工作的管理更多依靠的還是“言傳身教”。但成長在高科技浪潮背景下的95后大學生,更傾向于通過網絡來真實表達自己的狀態和情感。面對教育對象這一龐大群體特征的巨大變化,高校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模式與教育信息化相結合是必然趨勢。
三、智慧校園建設進程中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有效路徑
“智慧校園”不僅僅是信息系統的建設與完善,還是信息時代高等教育管理模式和教育理念的創新。順應智慧校園的發展趨勢,通過信息化手段為校園植入智慧管理,提高學生管理工作水平,是目前高校教育管理者實現大學可持續發展的有效路徑。
(一)加強協同性,將信息化技術植入學生管理工作
打造智慧校園是不僅是為了進一步提升教學手段、促使校園管理模式的與時俱進,也是為了給師生創建更安全、便捷、智慧的校園環境,其終極目標是實現“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提高師生的素質和綜合能力。因此,信息平臺建設人員與信息使用人員必須實現有效地溝通。一線的學工人員必須了解學校網絡平臺、智能終端設備等的使用方法;幕后的信息平臺建設人員需要了解一個學生全部信息的維度。在綜合考慮技術和學生工作管理方案之后,將信息技術融入學生管理工作之中,以此構建穩定、便捷、安全、科學、廣泛參與的智慧校園。為了響應教育部“走出寢室、走下網絡、走向操場”的號召,寧波某院校將信息技術融入學生晨跑制度管理中。學生在學院規定的時間內晨跑鍛煉,只要刷一下校園卡,就會被記錄晨跑的時間段和次數,進而與體育成績直接掛鉤。這樣既督促了學生積極參與鍛煉,又為老師煩瑣的考勤工作減輕了負擔。
(二)整合信息資源,提高智能化信息服務能力
高校的學生群體已經進入“95后”的年齡層,他們在科技浪潮的洗禮下,更加注重校園智能化服務體系的建設。無論在學習上,還是在生活中,人與物的聯系更加緊密,甚至對“物”產生生活依賴。全面建設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務體系,有效地整合并共享信息資源,適應并引領學生時代潮流,建立一個開放的、創新的、協作的和智能的綜合信息服務平臺,是創新高效學生管理工作的新思路,也是智慧校園建成的目標之一。“智慧校園綜合管理平臺”實現了全校資源、數據的融合和共享。很多高校在每年迎新方面,尤其網上迎接系統方面得到不斷完善,使得報到程序更加清晰化、人性化,體現了學校始終“以生為本”的服務理念。再比如,為了能夠提升大一學生的生活技能水平,某高校宿管輔導員老師用微信這個智能平臺,制作了關于如何清掃宿舍的微電影,通過互聯網上傳到學生的微信群中,學生通過手機、ipad等智能終端可獲取服務資訊。
(三)構建智慧課堂,完善校內外的信息平臺共享
在教育信息化的推進過程中,翻轉課堂將課堂的教學時空拓寬,搭建起一個“半開放式”的教學系統;MOOC課堂則完全是基于網絡的社會化學習,是一種深度協作式和開放式的教學。翻轉課堂和MOOC課堂成為眾多高校著力打造的新式教學模式。為此,高校應首先完善并整合校內的資源信息平臺,并與相關學科背景強的院校達成“信息共享”的意愿,為老師和學生提供一個“無墻的課堂”,教學相長。此外,在課程評價方式上,可以借助于大數據的學習分析技術,對學生的知識建構與復雜能力進行有效評估,為學生學習提供更加個性化、有針對性的支持,實現“智慧化”學習。部分高校已開設“微學分”“小微課堂”等,通過建設“微”教室、開設“微體驗”課程、構建“微”單元自助式學習模式、開展“微”討論活動等方式,逐步推進“微”教學的改革。“微”課的推出不僅有利于教師開展啟發式、討論式和合作式教學,也將傳統枯燥的思政課堂充滿活潑的氣息。學生也可以利用互聯網社交網絡等平臺,通過采取“一對一”模式或學生自主進行拼裝組合模式,在線上與教師進行互動交流。無疑為學校建設智慧校園奠定了夯實的基礎,為學校的進一步提升做了良好的準備。
四、結語
【關鍵詞】信息技術;外語教學;融合;智慧課堂;創設
1信息技術與外語教學的深度融合
信息技術與外語教學的深度融合會對教學諸要素帶來影響,使教師角色、教學內容、學習方式等發生改變,進而促進英語智慧課堂的構建,而要實現信息技術與外語教學的深度融合,就需要如下四個方面入手。
1.1做好教學的頂層設計
做好教學的頂層設計,就要對教學諸要素進行認真研析,包括教師、教學環境、教學資源等,在信息技術融入外語教學的背景下,教學環境發生了改變,特別是硬件設備的變化更為顯著,教學環境的改變進一步促成了信息技術與外語教學的融合,同時教學資源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有了革命性的變革,教學資源的形式、載體等都呈現了信息化時代的顯著特征(劉琳,2018)。
1.2提升外語教師的信息素養
教師是教學的主要組織者,信息技術與外語教學能否有效融合與教師信息化素養的高低關系密切。為了提升教師信息素養,學校要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教師信息化素養培養,從政策保障、培訓渠道和資金投入等方面創造更多機會,重點培養實用教育信息化技術。同時,教師應根據從事專業的特點和自身需求,在自身的教育理念、信息技術能力上通過自學及培訓得到提升,并能夠主動將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有機融入到外語教學當中。
1.3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學方法
教師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的改進同樣影響著信息技術與外語教學的融合,教師只有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積極利用信息技術,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才能促進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才能有效提升促進二者的融合(胡增寧等,2018)。
1.4優化教學資源、建設教學資源平臺
信息技術與外語教學融合的重要載體就是信息化教學資源,近年來,大量的信息化教學資源得以開發,除了少部分優質課程使用率高之外,不少優秀的資源被閑置,而有的學校和教師卻還在重復建設同質化的資源,造成了人力和資源的極大浪費。只有建設好教學資源平臺才能使教學資源的價值體現出來,才能進一步促進技術與教學的深度融合(鄭路,2018)。
2高職英語智慧課堂的創設
構建智慧課堂因素一般應考慮三大方面,即教學參與者、教學環境和教學內容,共涉及任課教師、學生和教學環境以及教學內容四個具體要素,智慧課堂的構建一般也應從這四個要素入手。
2.1基于教師教學個性化的構建
任課教師是構建智慧課堂的關鍵要素,教師的教學特點、信息化素養水平都影響著智慧課堂的創設。在構建智慧課堂時,一定要結合教師自身特點,在完整的教學生態系統中妥善處理好教師生態位和其它生態位的關系,使智慧課堂呈現出個性化特點。例如,擅長于管理的教師構建的智慧課堂,其平臺中必然應體現出嚴密的管理特點,從管理中掌控學生的學習過程,并及時進行獎罰;而擅長互動的老師,在智慧課堂構建時,就要發揮好與學生的有效互動,無論課前或課中,均應體現互動特色。
2.2基于學生學習需求化的構建
學生是教學活動的重要主體,是智慧課堂構建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構建智慧課堂的最終目的實質上就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學習,提高教學的效果。鑒于以上原因,構建智慧課堂必須認真調研分析學生學習需求。要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需要做好學情分析、學生英語學習需求調查分析、學生學習規劃調查等,綜合這些信息,最終形成全面完整的學生英語學習需求報告。
2.3基于教學資源信息化的構建
教學資源是影響智慧課堂構建的另外一項重要因素。在信息化教學背景下,信息化教學資源平臺的建設水平,往往影響著智慧課堂的構建。基于教學資源信息化構建智慧課堂時,應暢通信息化教學資源的獲取途徑,例如智能手機APP學習軟件,就能暢通教學資源的獲取途徑,順應了現代大學生熱衷手機學習模式的現狀。同樣教師也可以通過智能手機進行信息化教學資源的管理、和學生學習的監控指導,方便了智慧課堂的教學管理。
2.4基于教學內容體系化的構建
教學內容是構建智慧課堂的核心要素,基于信息技術開展教學內容體系化建設是智慧課堂構建最重要的方面,因此,在構建高職英語智慧課堂時,必須做好教學內容的優化取舍,重點選取體現職業性、實踐性、實用性的教學內容,按照一定的主線有機整合教學內容,使教學內容形成體系,為智慧課堂的構建創造條件。
3高職英語智慧課堂的實施
高職英語智慧課堂的實施關鍵是要抓好課前、課中、課后三段式的教學環節。
3.1課前環節
課前環節以學習資源推送以及設計課前任務單為核心,重點做好信息化教學資源的制作和推送,把教學視頻、微課、多媒體課件、題庫等資源有機整合,有序上傳,形成系統性的智慧課堂信息資源庫,及時課前學習任務單,指導學生結合自身實際開展個性化的課前預習和準備工作。通過資源平臺在師生之間、生生之間開展學習互動,討論學習中的疑難問題。
3.2課中環節
課中環節關鍵要強化師生互動和教學活動智慧化,重點是充分合理運用信息化教學手段,通過疑難研討、預習檢查、要點講授、課內訓練、學生展示、小組活動、小結回顧等流程,發揮信息化教學模式和傳統教學模式各自的優勢,精講多練。課中環節要發揮好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的各自的作用,發揮好信息化教學技術的作用。
3.3課后環節
課后環節重點是積極利用智慧化教學手段進行個性化的輔導和線上線下作業及測驗。通過對課堂教學中的遺留問題及疑難點發起在線討論,安排學生完成在線作業及小測驗,通過問卷等手段調查學生學習掌握情況,以便能完善教學設計、優化教學策略。
4結語
關鍵詞 對話教學 實踐智慧 內涵 特征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1 實踐智慧是對話教學的靈魂所系
1.1 傳統的教學科學仍然束縛著對話教學的開展2001年,新課程標準頒布后首次將對話教學理念引入基礎教育。處在基礎教育一線的教師也積極嘗試進行對話教學實踐,收獲了不少新思想帶來的驚喜。然而目前的對話教學從根本上還沒有突破傳統的教學科學的框架,在課堂上集中表現在教師仍掌控著課堂,傳授單一的知識技能,學生挖空心思迎合教師期待的標準答案,扼殺了創新精神。課堂上師生的對話仍然停留在傳統的IRE模式,虛假的對話充斥著課堂。教師只是期待學生的答案與標準答案一致,對學生的異向交往話語往往忽略。
1.2 課程改革的推動并沒有激發對話教學的生機與活力經過20多年來對基礎教育的持續改革,尤其是新課程改革的沖擊和洗禮之下,中
小學課堂教學面貌已經得到很大的改善。各種新的教育理論、思想、價值觀紛至沓來,各種新的教學模式、方法、技術、手段不斷涌進課堂,對話教學既作為新課程改革提倡的最新的教育理念,也作為一種對話技術,對傳統的機械生硬的課堂教學帶來了空前的熱鬧與繁榮局面。然而深入挖掘我們不難發現,隨著學生年級與受教育的時間的遞增,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問題意識和批判意識在不斷萎縮,對教科書與教師的依賴、盲從越來越嚴重。課程改革一派繁榮的背后,仍然存在著許多問題:教師在面對紛繁復雜的教育情境時,仍然表現的十分慌亂,舉足無措。不知道怎樣在恰當的時機,以合適的方式,做對學生有益的行動。
1.3 教師由知識型向智慧型轉變,是對話教學有效開展的迫切要求和教師專業發展的客觀需要由于對話教學的動態性和情景性,沒有任何一套方式方法能夠適用于所有教學情景。正如范梅南所言,“事實、價值、一套教學方法的知識以及教育哲學本身并不能準確地告訴我們在與單個或一群孩子相處的具體情境中怎么做。” 后現代主義教學觀認為,教學不是線性的、序列的和確定性的,而是復雜的、多元的和不確定的。教學即是教師和學生對復雜的、多元的和不確定的未知的探秘。在知識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社會對教育的關注已從關心數量轉移到關心人的個性培養和智慧開發上來,因此對教師的專業發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應一改以往對“教學科學”和“教學論”的盲目依賴與崇拜,轉向基于個人的體驗、感悟、反思、實踐積累而形成的教育智慧上來,這是提高對話教學品質和質量的必由之路
。
2 教師對話智慧涵義
實踐智慧源于亞里士多德,他的實踐智慧追求人類的“善”與倫理。他認為實踐智慧是“一種與善惡相關的、合乎邏輯的、求真的實踐品質”。羅蒂繼承了伽達默爾有關實踐智慧的觀點,他認為對話的維持需要一種實踐智慧:“把保持談話繼續下去看作解釋學的充分的目的,把智慧看作是維持談話的能力。” 他的觀點表示技術知識適用于“正常話語”的對話,而與“反常話語”進行對話需要教師的實踐智慧。他還認為,與作為“方法”的理性不同,作為一套“美德”的理性具有如下特征:“對我們周圍的人的觀點的容忍與尊重,愿意傾聽,依靠說服而不是暴力。”霍斯泰特勒(Hostetler)也指出,對話與其說是一種技術方法,倒不如說是一種實踐智慧。那種需要靈活性、適應性和判斷力的教學“方法”實際上不應該被稱之為方法,而應該被稱之為實踐智慧。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可以將教師對話智慧理解如下:教師對話智慧是教師在對話教學實施過程中的實踐智慧。教師在長期積累的豐富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基于一定的倫理價值,表現出一種對正義的、善的追求的交流美德;是一種洞察、感悟、解決與反思復雜語境的能力。它并不是一種科學的、技術的、推理的手段與方法,而是教師在與學生互動中總結的經驗,主要體現在教師提問、傾聽與回應上。它是教師道德品性與實踐理性的綜合體現。
3 教師對話智慧的特征
3.1 理解、關愛、信任的倫理特征具有對話智慧具有教師是一位充滿師愛的教師,公平、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關注學生的精神世界,積極主動地走進學生不同的內心世界,同情著學生的脆弱,體驗著學生的無助,帶著一份憐惜、一份尊重、一份關懷、一份信任,全身心地投入與學生的情感共融中。由于他者的脆弱性,喚起了教師內心深處由衷的同情與關心,這種真誠的至善的傾聽舉動是受愛護和為他人著想的動機所驅使,與虛偽、欺騙、貪婪狡詐等受自私的利益驅使的傾聽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3.2 溝通、合作、互動的交往特征對話智慧更多體現在師生言語互動上,對話教學實施的過程也是師生課堂互動的過程,鐘啟泉教授認為“互動”是調動參與課堂教學過程的各個主要要素,圍繞教育教學目標的實現,形成彼此間良性的交互作用。 學習集體的成員應當具備與他人和諧共處的溝通能力和合作能力,教師作為互動的引導者,更需要有較強的溝通協調能力。
3.3 反思、機敏、生成的心智特征凡需要教師對話智慧的地方,都沒有機會去作仔細的計劃和反思,因為智慧的行動總是即刻的、依賴于情境的、偶然的和即興發揮的。瞬間的行動,從瞬間毫無準備地行動的直覺思維到更加自覺地經過調和后的即刻行動,都有不同的模式。
教育情境要求教師瞬間進行行動和參與,教師不僅要對情境所要求的和什么樣的行動才是好的這兩方面表現出了恰當的敏感性,同時,還必須未假思索的。這種智慧性的行動是一種對情境的即刻投入,在互動情境中教師必須全身心地對出乎意料的和無法預測的情境作出反饋。
3.4 重視提問與傾聽的技能特征對話本質上是平等的、寬容的,它要求承認對立意見的合法性,才能是對話成為平等的語言交流。從解釋學的角度來看,對話要求對話的雙方都不能拘泥于自己的成見,而是要傾聽對方,使對方的體驗進入“我”的體驗之中而成為“我”的理解的重要方面,同時,“我”的體驗也會進入“你”之中,隨著這種相互的滲透,達到“我”和“你”的視域的融合。具有對話智慧的教師表現出對學生的體驗持開放的理解,所謂“開放”,即教師用完全開放的身心去接受學生五彩繽紛的體驗,努力避免用標準的、固定的方式去評價。因此,教師在提問時應該更多地選擇“真問題”,而不是在書本上有標準答案的“假問題”。只有真問題才能挖掘出學生生活中最真實的感知感想,給學生想象和創造精彩觀點的空間。尤其是對學生的異向交往話語保持開放,當課堂上出現與教師思路不同的“異向交往”話語時,教師往往害怕麻煩或難以了解而忽略或有意回避,這樣做嚴重傷害發言學生的自尊心和積極性。學會傾聽,是維持對話的核心,也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關鍵。
參考文獻
近年來,我校不斷改革創新,通過實施“創建智慧校園,爭做智慧教師,打造智慧課堂,培育智慧學生”來推進學校內涵式發展。
創建智慧校園。學校加大投資力度,實現了教學環境從紙介質到屏讀,從有屏到多屏再到多屏互動的目標;管理力度適度超前,在無線網絡和人手一臺平板電腦的基礎上,加大培訓應用力度,積極探索先進教學資源平臺建設,開通教師云平臺,實現“在線輔導、在線學習、在線交流”;強化章程建設,構建現代化學校管理制度,朝著“綠色有機教育”目標邁進。學校還以“書香校園”建設為創建智慧校園的有效載體,以“行走在閱讀間”為主題,按照小學生年齡特點分為四個主題活動,即:美麗龍都行――閱讀家鄉,魅力河南行――桑梓情深,夢想中國行――愛我中華,奇麗世界行――放眼世界,引領學生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同時,學校精心設計、布置了全面開放的校史展廳,讓師生、家長和來賓能隨時閱讀實小校史,領悟實小精神與文化。
爭做智慧教師。我校要求全體教師具備“人格智慧、課程智慧、教學智慧、管理智慧、成長智慧”這五種智慧。“人格智慧”即引領教師徹底轉變教育觀念,具備“死角變亮點、責怪變責任、差異變資源、告狀變報喜”的教育智慧,學會欣賞與激勵,學會尊重與信任,潛心修煉優良師德。“課程智慧”即引領教師建立師生合作開發課程的備課體系,建立以學會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為目的的操作體系,建立以問題導學為特征的多元課型體系,建立以師生合學為內涵的智慧導學體系。“教學智慧”即引領教師勇于接受“創客教育”的挑戰,勇于成為創客,學習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開創性個性,讓學校真正從知識傳授中心轉變成為實踐應用和創造的中心。“管理智慧”即引領教師以熱愛與尊重為根本,學會信任與溝通,懂得欣賞與寬容,享受科學管理、藝術管理、人文管理的高效與情趣。“成長智慧”即引領教師以“智慧、創新、開放、發展、融合、精準”為關鍵詞,實現自我管理、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形成強大的教育合力。
打造智慧課堂。學校通過構建全新的學習環境,力求實現“環境全面感知、網絡無縫互通、海量數據支撐、開放學習環境、師生個”的目標,引領教師改變教學組織形式,在課堂上激發學生個人潛能,重視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和學科情感的養成。在強化教材研究的基礎上,善于運用信息技術抓好教學設計、教學診斷、教學評價、教學補救等環節,達到高效教學目的,實現精準備課、精準練習、精準幫扶。在提升四十分鐘“智慧課堂”效率的同時,學校還將繼續通過挖掘家長教育資源,激活“班級活動小課堂”;關注學生心靈成長,創新“學校活動中課堂”;拓展校外教育基地,豐富“社會實踐大課堂”,讓全新、開放、多維、立體的大課堂彰顯教育的魅力。
培育智慧學生。要通過推行智慧教學方法,嘗試智慧學習評價,搭建智慧活動特色平臺,實現“班級差異化教學,小組合作研究性學習,個人興趣拓展學習,網眾互動生成性學習”的目標。今后,學校將充分利用新建的3D創客教室、機器人教室,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力求在“互聯網+”時代走出一條教育信息化應用創新之路,推動學生智慧學習、智慧成長。
【關鍵詞】改革;數學課堂;思考;啟迪智慧;高效
Efficiency of the mathematics classroom - the wisdom of the classroom
Ren Cai-yan
【Abstract】Wisdom is in the open, rich,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ccess to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rather than direct instruction as knowledge. Classroom teaching reform is to go beyond the knowledge of education, students from knowledge to wisdom. The same time, the core of mathematics learning is to cause students to think and improve the content of students' thinking. So, the efficiency of the mathematics classroom, first should inspire the wisdom of students. Teaching suspense from the cleverly designed, well-designed research activities, to wit activation classroom speculative, active students to thinking, seeking the classroom Thinking depth start to realiz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inking, full interpretation of the vitality of the classroom, to make the classroom more efficient.
【Key words】Reform; The mathematics classroom; Thinking; Enlightened wisdom; Efficient
全國著名特級教師黃愛華精辟地指出:“孩子的心應該是智慧的海洋,不應是真理的倉庫;學生擁有的應該是‘活’的智慧,而不是‘死’的知識。智慧課堂以知識為載體教給學生智慧。”數學學習的核心是引起學生的思考,提高學生的思維含量。在數學課堂上,如何為了學生智慧的發展呢?教師應以數學知識為載體,潛心研究和創造教材中蘊含的智力因素,找準學生智慧的生長點。通過巧設“疑”點,立足“探”點,關注“爭”點,引領“多”點,把握“深”點,引導學生進行多層次、多方位的思考。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智慧碰撞中啟迪智慧,提高思維水平,從而充分彰顯數學課堂的魅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 巧設“疑”點,誘發思考,啟迪智慧
亞里士多德說過:“思維從對問題的驚訝開始。”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獨具慧心慧眼,做教材的駕馭者,做知識的發現者,做思維的創造者。從對問題的驚訝開始,善于捕捉數學知識中的疑點,把握有效的設疑時機。在關鍵處巧設“疑”點,使學生原有的數學水平與新的知識需要形成認知沖突,激發學生積極探索的興趣、解決問題的欲望,從而誘發學生的思考。就像投石擊水,在學生思維的海洋里,蕩起數學思維的層層漣漪。
如教學一年級下冊《認識人民幣》時,當學生初步認識并能準確識別各種面值的人民幣后,教師設計了如下教學環節:
1.1 觀察黑板的板書,找規律。
教師要求同學們認真觀察板書尋找發現。從而引出人民幣面值的數字規律:1、2、5,并板書。
1.2 設疑:如果要其它面值的人民怎么辦?
教師提出疑問:“人民幣的面值只有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如果我想要3角、6元等這些錢怎么辦呢?”
抓住人民幣面值的數字特點,巧妙設“疑”:如果想要其它面值的人民幣,怎么辦?教師精心設計的“疑”點,讓學生原有的數學水平與新的知識需要發生了認知沖突,激起了學生解決問題的欲望,誘發了學生的思考與實踐操作。學生在思考中找到了多種解決辦法。在實踐操作中加深了對如何湊成其它面值人民幣的認識。在一次次的思考中,學生的智慧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學生的思維活躍于疑問的交點。有“疑”才有“思”。因此,為了誘發學生的思考,教師必須在“疑”字上下功夫,立足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疑”點資源,為學生的“思考”服務。只要教師的“疑”點設得好,就能更好地喚起學生的思考欲望,激發他們的思考熱情,使學生情緒處于最佳的狀態。以疑誘思,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
2. 立足“探”點,引發思考,啟迪智慧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捕捉教材中有利于學生開展探究活動的資源,組織學生開展有效的探究活動,立足“探”點。《數學課程標準》指出:“為學生提供積極思考與合作交流的空間。”因此,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引發學生的思考,讓他們互相啟發、互相借鑒、互相碰撞。在探索的過程中,讓知識插上思維的翅膀,使他們翱翔在知識的天空中,沉浸在思維的殿堂里。
如教學五年級下冊《2和5的倍數的特征》時,教師設計了三個思維梯度的訓練:智慧探索A站,智慧探索B站,智慧探索C站。
智慧探索A站引導學生先從1~100的小范圍開始自主探索,再讓學生匯報、全班交流,互相補充,就是學生間的智慧相互碰撞交織,得出適用于小范圍的結論;然后擴大范圍,根據這一結論大膽猜想,借助計算器用舉例的方法進行驗證;當找不到反例后,得到正確的結論。
小結智慧探索A站的研究過程,引導學生用遷移類推的方法研究智慧探索B站,讓學生再次發生智慧的碰撞,探索出5的倍數的特征。有了A站的探索經驗,B站的探索自然水到渠成。
智慧探索C站是對智慧探索A、B站的一個有效鏈接與提升,找出既是2的倍數,又是5的倍數的特征。鞏固應用有效挑戰了學生數學思考的高度,拓展學生的思維。
根據本節課的特點,教師注重引導學生經歷探索2和5的倍數的特征的過程。設計了智慧探索A、B兩站。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合作探究,體驗“縮小范圍——觀察特征——擴大范圍——舉例驗證——得出結論”的研究方法。此外,教師還找準有效的思考點,設計了智慧探索C站,引領學生往更深一步的探索。
在數學課堂上,教師要善于抓住一些有探究價值的問題,給學生創設探究的平臺。讓他們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積極思考、動手實踐等活動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學生在多種形式的探究中,實質上收獲最大的是學會了如何思考。在探索、交流、思考、操作等富有成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3. 關注“爭”點,激發思考,啟迪智慧
記得有人說過:“只要有思想的碰撞,必定有思維的成長。”在數學課堂上,由于學生的認知水平、思考的角度和方式不同,新舊知識的認知沖突等都會引起學生之間智慧的交鋒,這樣的交鋒是數學教學中的一筆寶貴財富。作為教師,要關注學生之間的這種“爭”點,以“爭”點為解決問題的突破口。激發學生進一步思考,讓學生在激烈的爭鋒、智慧的碰撞中擦出思維的火花。
如教學五年級上冊P33頁《解決問題(近似值的實際應用)》例12(1):“小強媽媽要將2.5千克的香油分裝在一些玻璃瓶里,每瓶最多可盛0.4千克,需要準備幾個瓶?”教師首先讓學生讀懂題意,列出算式,因為已有知識鋪墊,學生很容易就列出:2.5÷0.4。這時,教師讓學生算一算,到底需要幾個瓶子?一位學生說:“2.5÷0.4=6.25(個),需要6.25個瓶子。”他的說法馬上引起了另一位學生的反駁:“不對,瓶子是沒有0.25個的。應該是2.5÷0.4=6.25(個),根據四舍五入法,6.25(個)≈6(個),所以需要6個瓶子。”教師看到了智慧的火花,第一次爭論出現了。教師馬上接口說:“如果小強的媽媽真的只帶6個瓶子,能裝得下嗎?”(能;不能)課堂上出現了不同的回答。這時激起了學生的爭論欲望,其中一位學生自信地說:“我都不同意前面兩位同學的說法。2.5÷0.4=6.25(個)≈7(個),需要7個瓶子。”這時,另一位學生搶著說:“我對這位同學的說法有補充:2.5÷0.4=6(個)……0.1(千克),剩下的0.1千克還需要一個瓶子來裝。這時,教師露出滿意的微笑。”
在教學的過程中,對于列式、計算教師都采用略處理,把時間重點放在“處理計算結果”上,及時捕捉學生在課堂上的生成性資源。抓住課堂呈現的多種計算結果,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思考和激烈的爭論,從而擦出思維的火花。對于重點的突破自然水到渠成。關注“爭”點,使數學課堂在“爭辯”的過程中,彰顯思考的價值。
我們推崇并贊賞學生在課堂上對于學習問題的爭論。常言道:“理不辯不明。”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遇到學生有爭議的地方,這就是學生深入思考的開始。每個學生在爭論說理的過程中也就是對問題進行一遍遍思考的過程。這樣的思考充分凸現“爭論”的價值,有很高的思維含量。
4. 引領“多”點,散發思考,啟迪智慧
在數學課堂中,經常會出現一題多解的情況。一題多解是指從不同角度,運用不同的思維方式來解答同一道題的思考方法。教師要把握思維的寬度和廣度,從思考的價值入手,引領學生尋求多種方法來解決問題,尋求的方法越多,頭腦就越靈活。思考的機會越多,知識的掌握就越深。在尋求一題多解時,還要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優化,尋求簡便方法。這對學生關于問題解決的策略優選意識的培養、智慧的啟迪都有著重要意義的。
如,教學五年級上冊《組合圖形的面積》時,教師的教學流程如下:明確合作要求——小組合作探究——匯報探討結果——比較優化方法。學生在合作要求:“找到盡可能多的方法,計算這個組合圖形的面積”的引領下,發散思維,探討出了如下幾種方法:“分割法”,“添補法”
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是將組合圖形通過“分割法”或“添補法”,轉化成我們學過的幾個基本圖形進行計算。根據這個特點,教師引領學生找到盡可能多的方法來解決。不同的方法需要選擇不同的計算數據,所轉化成的基本圖形也不一樣,都具有一定的思考價值。而且通過這一題多解,學生掌握了多種求組合圖形面積的方法,從而更有利于用“知識的遷移”求其它組合圖形的面積。
一個空格并非只有一個答案,一道題并非只有一種解法。這是一個引領學生散發思考的切入點,有利于克服學生的定勢思維,活躍學生的多向思維,拓寬學生的解題思路。作為教師,要以“一題多解”為契機,拓展學生的求異思維,提升思考的價值。引領學生從多角度、全方位地去思考問題,掌握多種解題技能,促進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
5. 把握“深”點,促發思考,啟迪智慧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在數學課堂上,教師還要引領學生走出浮光掠影的膚淺,對數學知識進行“再認識”和“再創造”的境界,有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作為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抓住數學學習的本質,把握思維的深度,為學生設計向上攀登的“支架”,促發學生往更深層次的思考。從而追求數學課堂的思維深度,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如教學一年級下冊《認識21~30的數》時,在學生認識了21~30的數后,教師讓他們仔細觀察0~30這些數(見圖8),找出這些數的規律。有的學生說:“我發現了0~30個位上的數都是0、1、2、3、4、5、6、7、8、9。”有的學生說:“10~19十位上的數都是1。”另一個學生接著說:“20~29十位上的數都是2。”還有的學生說:“豎著看,0、10、20、30十位上的數是0、1、2、3,個位上的數都是0。1、11、21十位上的數是0、1、2,個位上的數都是1……”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動態顯示課件。當學生發現0~30這些數的規律后,教師讓學生嘗試把31~40的數寫出來。再鼓勵學生:“相信大家掌握了這種規律后,0~99的數都能數出來。對不對?”(對)“請大家一起數一數。”(生數0~99。)
在學生已經認識了0~30的數的基礎上,對于這些數的觀察,可以引導學生掌握數的特點。從數的特點中引領學生進行了數的創造,當了一回小小的數學家。創造出了31~99的數,進而轉化成學生內在的財富。把握“深”點,促發思考,給學生開辟了一條創造之路。
學生的思維水平跟學生思考問題的“深”度有很大的關系。所以,為了學生的思考和創造,在數學課堂上,教師要把握“深”點,適時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更深層次的探究。讓他們有自己創造性的見解和思考,在深層次的思考中發現知識的真諦,實現創造性思維的不斷升華,從而走向一個新的思維高峰。
角度一變天地寬。要使數學課堂變得更有價值,成為啟迪學生智慧的場所,就必須努力從學生的利益出發,運用教師的智慧教學,使數學課堂富有生命力。只有我們關注“思考”,才能釋放學生的思考;只有我們立足“思考”,才能挖掘思考的有效價值;也只有我們引導“思考”,才能更好地拓寬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啟迪學生的智慧。因此,在數學課堂上,我們要力求尋找“思考”的足跡,多層次、多方位激活學生大腦中的思維細胞,使數學課堂真正呈現一種應有的生命力。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7月
[2] 黃愛華著.《黃愛華與智慧課堂》.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年4月
[關鍵詞]信息技術;智慧教育;智慧課堂;教學設計;實踐策略
0前言
信息技術與多媒體的飛速發展,給學生的學習方式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培養學生智慧的學習也成為當前的研究目標。《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加強優質教育資源開發與應用”[1]。智慧教育理念在教育界不斷推進的同時,新技術環境也迅速地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關注在新技術環境支持下的智慧教育如何開展,新形式的智慧課堂應如何構建[2]。
1智慧課堂的概述
“智慧教育”一詞起源于2008年IBM公司提出的“智慧地球(SmartPlanet)”的概念。對于智慧課堂的界定,國內外的文獻中尚沒有統一的論述,智慧課堂由智慧教育衍生而來。華東師范大學祝智庭教授提出智慧教育,主張借助信息技術的力量,創建具有一定智慧的(如感知、推理、輔助決策)的學習時空環境,旨在促進學習者的智慧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3]。國內關于智慧課堂的學習模式研究主要依托融合于課堂的自主的、泛在的和個性化的智慧學習方式進行[4]。
2智慧課堂的教學設計與實踐
2.1智慧課堂的技術特征
智慧課堂可以應用資源共享、學習情境采集、實時內容推送、智能學習分析、移動通信互聯、合作交流、即時反饋等技術進行教學,形成開放、高效的信息化學習模式,智慧學習滿足了多層次教育的需求。
2.2智慧課堂的教學設計
智慧課堂為“教”與“學”的融合和統一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基于智慧課堂信息技術平臺,增進師生互動和協作交流,使“教”與“學”相互滲透、融合一體,因而對智慧課堂的實用教學流程結構設計,應把“教”與“學”作為一個統一的系統整體來考慮[5]。教師設計了三個教學階段(課前、課堂、課后)結合學情分析、教學設計、學情采集、實時內容推送、探究學習、智能學習分析、課后作業、信息化輔導、反饋測評等教學步驟構成智慧課堂完整的教學過程。
2.3智慧課堂的教學實踐
2.3.1課前
利用信息技術平臺,教師對學生進行學情分析,教學設計,放送預習內容、教學微視頻、教學課件。學生也可以利用此平臺進行交流,問題討論。
2.3.2課堂
課堂上,教師根據學情采集,導入新課,講解學生課前自學時的疑問,進行探究學習。課上主要為互動式教學,智能學情分析,布置課后作業。
2.3.3課后
課后,教師對學生進行個性化信息化輔導,督促學生完成作業,利用網絡資源采用網絡試卷問答、在線提問、作業視頻等方式反饋測評。
3智慧課堂實踐教學的討論
3.1技術支持
智慧課堂實現的前提是學校構建的信息技術平臺。目前,高校都配備微機室,大多數學生有筆記本電腦和智能手機,這就為實現智慧課堂提供前提。2017年錦州醫科大學將實現全校區覆蓋無線網絡,在技術層面上滿足智慧課堂的實施。智慧課堂模式利用多種技術手段,營造了和諧的學習氛圍,學生明確教學目標,產生解決問題的興趣。
3.2學習個性化,跟蹤智能化
智慧課堂讓每個學生按照自己的特點,結合自己時間,自由安排學習,讓學習真正個性化。由于移動通信設備的可攜帶性,使隨時學習成為可能,跟蹤學習也更智能化,更真實的挖掘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習效果。
3.3反饋即時性
智慧課堂教學是一種動態的學習評價,課前預習與反饋、課堂探究學習與反饋、課后作業測評與反饋,反饋信息貫穿著整個學習過程,即時性反饋形成科學教學評價體系。
3.4互動交流立體化
智慧課堂模式,學生之間、師生之間可以在各種網絡平臺、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全時空的實現互通。這種方式,加強了學生之間的交流,拉近了師生之間的關系,消除了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對教師的陌生感、畏懼感,創造了平等、融洽的教學環境。
3.5學習資源推送的智能化、便捷化
智慧課堂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媒體資源,如微視頻、教學課件、電子圖片、語言教學、學習材料等,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特點,選擇喜歡的方式學習。智能化的學習資源,便捷的推送方式,滿足各層次學生的需求,讓學生個性學習、快樂學習。
4結語
隨著數字終端的興起和網絡應用的日趨成熟,智慧課堂的設計與應用引起了專家學者的廣泛關注[6],其核心在于用最新的信息技術變革和改進課堂教學“打造智能、高效的課堂”[7]。智慧課堂作為新型學習環境,正在深刻地改變人們的閱讀習慣、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能夠滿足“數字土著”能力傾向、學習風格等方面的要求,在促進學生高級思維能力發展方面具有應用價值[6]。此次,將智慧課堂教學模式引入高校教學中,顛覆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強調了學生能力培養,增加了師生、生生互動,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主要參考文獻
[1]龐敬文,張宇航,王夢雪,等.基于微課的初中數學智慧課堂構建及案例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6(5):65-71.
[2]龐敬文,王夢雪,唐燁偉,等.電子書包環境下小學英語智慧課堂構建及案例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5(9):63-70.
[3]唐燁偉,龐敬文,鐘紹春,等.信息技術環境下智慧課堂構建方法及案例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4(11):23-34.
[4]卞金金,徐福蔭.基于智慧課堂的學習模式設計與效果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6(2):64-68.
[5]劉邦奇.“互聯網+”時代智慧課堂教學設計與實施策略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6(10):51-56.
[6]李麗娟,鄭曉丹.基于智慧課堂的學生高級思維能力發展策略研究[J].數字教育,2015(4):4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