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激情开心网,五月天激情社区,国产a级域名,婷婷激情综合,深爱五月激情网,第四色网址

生物科學進展優選九篇

時間:2023-09-12 17:04:35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生物科學進展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第1篇

一、新課改環境下高中生物教學取得的進展

(一)豐富開展師生互動式

在傳統的教學中,其課堂是靜止的:老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聽,師生之間沒有一點互動,老師講課枯燥乏味,學生的學習興致低下,進而使學生的學習效率低下。但是,新課改的實施,不僅豐富了教學方法,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提升,學習效率大大提升,而且,多彩的教學方法,也促進了師生間的關系,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同時,在互動的課堂上,學生的積極參與,其不僅體現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而且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其對知識的印象更為深刻,理解更為透徹。例如教師在講解細胞的減數分裂時,教師可以先收集有關細胞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的視頻,上課前用多媒體進行播放,如此一來,不僅可以復習了有絲分裂的知識點,又能很好的導出減數分裂的有關知識。使學生對減數分解有更為直觀,立體的認識。之后學生間進行討論,發表自己的觀點,另外,老師加以引導,使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廣泛利用網絡資源與信息技術開展現代化教學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其中最大的收益者要說教育事業:多媒體教學,遠程教學等極大的便利了高中教師的教學。例如視頻教學的應用將看似復雜難懂的知識點用視頻活靈活現的展現在課堂上,不僅節約了大量的時間,而且使學生的學習更為輕松。另外,新課改下的生物教學,還有利于教師的因材施教:學生對于不懂的地方,可以將視頻拷貝,隨時隨地的進行學習。再如在學習DNA雙螺旋結構時,僅僅依靠老師的理論講解,其不僅枯燥乏味,而且要求學生要具有很強的空間想象能力,而學生的學習能力又不能一概而論,信息技術的應用,教師可以通過視頻進行教學,如此一來,學生的學習熱情被大大激發,學習效果也大大提升。簡而言之,現代化科技廣泛應用高中生物教學,極大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升了學生和教師的學習和教學效率。

二、新課改環境下高中生物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改革發展思考

(一)教學實踐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由于互動式教學模式還處于探索階段,在各個方面還未成熟,所以,在課堂上實施時還有很多方面有待解決,例如,由于長期從事傳統的教學工作,突如其來的教學模式使教師不知從何下手,進而跟著學生盲目學習,胡亂跟風。一方面,由于老師也不知道其精髓所在,所以,對學生的行為也無法判定;另一方面,學生在得不到老師的肯定的情況下半途而廢,不能對問題深入分析,進而不能到達新課改培養高中生各方面能力的目的。在這種情況下,一方面,教師應虛心學習,教師間也要經常交流工作經驗,在對課文知識有充分掌握的情況下,認真備課,積極教學,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另一方面,學校也要組織教師到師范學校進行在學習。豐富課堂教學方法,不僅僅局限于課堂,在有必要時,師生可以走出課堂,走進生活,使學生所學知識和實際需要相結合,使學生切實的感受到生物學科的樂趣,不再是為了學習而學習,為了高考而學習。

(二)依據學生不同學習需求、科學組建課外興趣小組,廣泛開展課外實踐活動

隨著社會多元化的發展,各個行業都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我們進行教育改革的目的在于適應現代化的發展:一方面,使學生的各個能力都更貼近于現代社會的需求;另一方面,根據社會的需要以及結合學生的特長進行專項培養。為此,教師在日常學習時,教師應認真觀察學生的興趣愛好,并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進行專項培養。例如有些學生相對于細胞學說更熱衷于綠色植物的研究,為此,教師可以根據這一特點成立一個綠色植物研究小組。在一定的條件下還可以定期組織學生到大自然中采集標本。另外,而對于細胞感興趣的同學,可以成立一個細胞研究小組,在課余時間可以利用顯微鏡等工具對細胞進行再研究。這樣不僅豐富了課后生活,在娛樂的同時也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

(三)關注生物科學發展動態,及時更新自身知識儲備

生物學科隨著科技的發展以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隨著研究的深入,其知識在不停的變化,更新。另外,對于書本上的知識,在編寫的過程中無論是技術還是知識都相對比較成熟,但是,相應的,也比較落后。為此,高中生在熟練掌握書本上的知識的同時,也要了解比較前沿的知識。想要使學生充分了解比較前沿的生物科學知識,僅僅依賴于學生自身是遠遠不夠的(高考壓力,繁重的學習任務),還要要教師對最新的科學動態有充分的了解,在課前通過多媒體播放,讓學生對其有所了解。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有意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并結合所學知識和前沿知識解決問題。另外,學校也應注重教師的再學習,提高自身素質,更好的服務于教育。加大師生間的交流也是重要環節之一,師生間的交流增多了,教師能更了解學生的思維能力,更有助于課件的準備。

第2篇

一、把兒童的生活經驗作為教學的起點

無論是數學的產生,還是數學的發展,都與現實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教師在教學中要認真研究兒童的經驗水平,根據兒童的已有經驗設計學習方案,才能更好地推進學生學習新知識的進程。如學習《人民幣的認識》這一內容時,在學習新課之前,教師提問:“關于人民幣的知識,你們已經知道了哪些?”學生的回答盡管五花八門,但是真實反映了兒童在這方面的理解水平。只有這樣切實了解兒童現有的生活經驗,找準教學的起點,教師才能有效地引導學生學習。

新課程強調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注重數學情境的創設,在問題情境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讓學生在自主探究過程中提高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實施時還要注意以下兩個方面:一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教師創設和提供的教學情境應恰到好處。這種情境既能引起學生認知的不平衡,又不過分超越學生已有的認識水平和經驗,這樣才能有效地引發學生探究的欲望,促進學生的認知發展。二要注意從教材的實際出發。數學問題生活化可以讓學生在比較真實的情境中去體驗、學習,但也未必每個知識點的教學都要聯系生活。數學源于生活,要符合生活實際,但又不完全等同于生活,而要高于生活。所以,必須根據教學內容,從教材的實際出發,從學生的認知特點出發,恰到好處而又不生搬硬套。

二、要組織有效的數學活動

活動是數學學習的重要特征。《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向兒童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揭示規律,建立概念,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與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在教學“圓的認識”時,可以先發給學生一些畫圓的工具:鉛筆、線繩和圖釘等,讓學生利用這些工具畫圓,體會畫圓的方法,然后讓學生自學用圓規畫圓,接著讓學生選一個圓剪下來,自己通過折疊、測量等手段研究圓的特征。通過這一系列活動的開展,學生能較好地理解圓的本質特征,從而提高學習的有效性。通過這些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學生獲得了愉悅的學習體驗,同時也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

三、重視學生對知識生成過程的體驗

數學學習并不是要讓學生模仿數學家發現或創造數學的過程,而應成為學生經歷一個真正的“再發現”和“再創造”的過程。“再發現”強調學生學習數學是一個現實的體驗、理解和反思的過程。因此,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做數學”的機會,讓學生在實驗操作、自主探索、猜想交流中體驗數學和經歷數學。波利亞說過:“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通過自己的實踐活動去發現,因為這樣的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系。”如學習《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時,我讓學生通過摸一摸、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數一數等方法,發現長方體(正方體)面、棱、頂點以及長、寬、高等的特征。學生對知識生成過程有較為深刻的體驗,主動獲取知識,感悟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內驅力。

四、引導學生自主建構,自我發現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發現是教學的核心。新課程的教學應是一種引導學生自主建構、自我發現,不斷嘗試和創新發現的過程。從發展論的角度思考,“發現”是實現學生可持續發展的基本核心,是學生終身學習的一種基本本領。鼓勵學生去勇敢地面對認知矛盾,積極地去嘗試數學問題,自主地發現知識的本質規律,是我們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如: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每個學生都有一組等底等高的圓柱體和圓錐體容器,以小組為單位,每次拿出一對進行實驗。學生進行幾次的實驗后反思:每對是否都一樣呢?再如:圓柱側面積計算的推導,學生沿圓柱側面展開,學生就發現圓柱側面展開是一個長方形(或平行四邊形),長方形的長(或平行四邊形的底)就是圓柱底面周長,寬(或高)是圓柱的高,求圓柱的側面積就是求這個長方形(或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這樣學生通過自身的經歷、體驗、探究、建構,發現了事物之間的聯系,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

五、營造和諧氛圍,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熱情

第3篇

【關鍵詞】探究性學習;心理健康;社會適應

當今社會,學生的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健康是學校教育關注的熱點之一。那么,在生物課堂上該如何實施這方面的教育?筆者認為應當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倡導探究性學習來完成。“倡導探究性學習”是生物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開展探究性學習,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而且,探究性學習還是健康教育很好的方式,在探究性學習所營造的課堂氛圍下,學生的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健康水平都可以得到提高。

一、合理設計教學活動,指導學生開展生物探究性學習

教學設計必須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的主體心理需求,教學要適應和促進學生的心理發展。因此教師要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的多重價值,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社會發展的現實中取材,靈活有效的處理教材內容,并對探究性學習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和問題設計。

如在教學《生物的變異》一節時,為了探究變異的原因,教師設計了三個問題讓學生思考:1.同一品種的小麥種在不同的麥田里,麥穗有大有小,產生大穗、小穗的原因是什么?2.假如你是一位育種專家,你將如何證明這些差異是由于環境影響還是由于基因的組成發生變化引起的呢?3.如果是由基因組成發生變化引起的變異,將表現為小穗的種子繼續種在土壤條件好的田里,同學們可以推測一下,后代表現又會是什么?為什么?由于問題的設計和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學生表現的興趣盎然,在討論過程中,他們認知過程中產生的矛盾不斷碰撞,在獲取了知識的同時也促進了他們的心理發展水平。

二、開展生物探究性學習,促進學生智力發展

智力是心理健康最基本的組成部分,而人的智力和能力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探究性學習的過程就是解決問題的過程。在探究性學習中,學生要自己去發現問題、做出假設、設計實驗,要自己去尋找問題的答案。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要經受多次的碰撞,學生的智力要接受極大的挑戰,而經過這樣的碰撞和挑戰,學生的觀察力、分辨力、注意力、思維力、創造力就得到了發展。

如在教學《種子的萌發》一節時,我首先請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談一談種子萌發可能需要哪些外界條件,以此激勵學生積極動腦,并提出要探究的問題。同時引導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或參照課本提供的資料作出假設,提出:“種子萌發所需外界條件可能有:水分、土壤、陽光、溫度、空氣、肥料等。”之后教師向學生質疑:“哪些是種子萌發的必要條件呢?”引導學生分析排除“肥料”這個因素(因為種子本身有貯存養料的結構,種子的萌發不需要肥料。)進而學生作出假設:“水、陽光、空氣、土壤、適宜的溫度可能是種子萌發的必要條件。”那么假設是否成立,需要用實驗的方法來檢驗。而做實驗以前,還要有一個完善的試驗計劃……通過以上的探究實驗教學,不但可以解決本節實驗探究過程中的問題,并使學生在觀察、操作、分析、提出問題,預設問題的結果、解決問題等方面都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另外,探究性學習所營造的課堂氛圍有利于學生產生良好的情緒,使學生不必擔心動輒得咎,敢于在課堂上“冒險”和“犯錯誤”。當學生沉浸在智力高度緊張、情緒異常愉悅的氛圍中時,蘊藏的心智潛能就得到了開發。

三、開展生物探究性學習,促進學生社會適應健康發展

在傳統接受式的課堂上,人與人之間好像有堵無形的墻,各自獨立存在,缺少人際交往。不存在人際交往,就不存在社會關系,也就無法促進社會適應健康。

探究性學習一般以小組為單位,并且包含全班范圍內的交流與討論活動,需要學生“在合作中競爭,在競爭中合作”,這使得處在探究性學習中的人,不得不暫時放棄獨立,走進關系世界。學會與他人合作;需要與他人交流;遵守共同的行為規則。在探究性的課堂上,學生要體驗著由服從、沉默、反抗、競爭、合作、展示、成功、失敗等帶來的酸甜苦辣、喜怒哀樂,要進行著由互助、認同、接納、質疑、反駁、評價等帶來的交往與合作。因此,探究性學習中,存在著復雜的人際交往互動關系,如個人與集體、競爭與協作、求勝欲望與規則的限制等,而在對這些關系處理的過程中,人的社會適應能力就得到了培養。

總之,為了促進生物探究性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俯下身子,學會傾聽,學會關注,把注意力主要放在學生身上,要學會及時作出合適應答,通過多向交互作用,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健康。

【參考文獻】

[1]張大均.教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韓立福.新課程有效課堂教學心動策略[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第4篇

生物實驗是生物科學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學生物探究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以下簡稱《課標》)倡導面向全體學生和提高生物科學素養的探究性學習,并在課程目標中對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提出了11條具體要求[1]。這些要求涵蓋了科學觀察和科學實驗的各個環節,涉及觀察現象、提出問題、甄別變量、設計實驗、收集處理實驗數據、得出結論、實驗交流與報告等科學實驗過程(方法)的諸多方面。《課標》還指出,生物學實驗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關的生物學知識,促進學生觀察、實驗操作、科學思維、識圖和繪圖、語言表達等方面能力的發展,促進學生尊重事實、堅持真理的科學態度的形成[1]。但諸多調查卻表明,中學生物實驗的實施狀況不容樂觀,存在的問題主要有:在經濟較發達地區,生物實驗課的開課率雖達到80%以上,但是生物實驗教學的質量卻不高[2];在農村中學,生物學實驗教學面臨師資力量薄弱、經費缺乏、設備欠缺等困難[3];一些生物教師思想觀念上不重視生物學實驗教學, 實驗教學方法單一,實驗素質有待提高[4]。

生物實驗是實施課改、探究教育理念和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重要途徑,如今卻陷入“有名無實”的發展窘境。而關于如何破解中學生物實驗開展難題,現有研究多集中于具體生物實驗的改進,缺乏從課程層面對中學生物實驗進行系統分析并提出建議。鑒于此,本文將在分析生物實驗課程實施要素的基礎上,對推進中學生物實驗課程發展的策略進行探討,以期能為中學生物實驗教學的研究以及推進中學生物實驗課程發展提供有益的借鑒。

二、中學生物實驗課程實施要素

作為課程,中學生物實驗的實施又具有其特殊性,這是由實驗的特殊性所決定的。作為生產事實的實驗,過程中要涉及大量的勞力、物力和財力,甚至還需要有社會組織、機制等的支持。生物實驗課程的實施也不例外,與生物學系統知識(理論)教學不同的是,實驗教學除了需要教材、教師和場所以外,還需要儀器設備與材料藥品、經費等條件的支持。總體看來,作為一種實踐活動,實驗得以運行和實驗課程得以開展所需要的條件可以分為基本條件、師資條件、運行條件和反饋條件這四大條件(見表1)。

基本條件:場所、儀器設備與材料藥品、實驗教材等構成了實驗運行的基本條件,提供了實驗課程實施的物質性基礎。通常情況下,場所、儀器設備與材料藥品等屬于學校的不動資產,由各級教育部門統一配備和補充。實驗教材才是基本條件中的核心因素,以往一直受到忽視,它包括教師的教學用書、學生的實驗記錄本和實驗報告。學生的實驗記錄本與實驗報告在實驗課程實施中尤為重要,這既是實驗過程必需的步驟,也是實驗進程和實驗結果的反映,更體現了實驗產生事實的“書面技術”。研究顯示,學生在實驗后形成的成果有:實驗報告(lab reports)、小海報(mini-posters)、口頭陳述、反思(reflections)和記敘性報告(narrative lab reports)等[5]。師(生)資條件(以下簡稱“師資條件”),由實驗員、生物教師和學生組成,提供了實驗課程實施的人力條件。一所學校,當擁有了物力、人力兩個基本條件以后,就可以因地制宜開展一些無需經費的生物實驗,比如觀察花的結構、制作植物標本等。但生物實驗課程要想得以長期發展,還需要經費、實驗室安全管理制度以及現代信息技術的支持。由于許多生物學實驗材料是一次性的,在教育部門配給的基本條件中并不包括生物學實驗所需要的新鮮實驗材料,這部分費用必須由學校支出。但很多學校卻因經費緊張不得不停掉實驗,可以說經費是目前制約實驗課程開展的一個很現實的因素。實驗室藥品、設備以及安全等都需要健全的管理制度作為保障,管理的核心是服務生物實驗課程的實施。現代信息技術可以提升生物實驗室管理以及實驗課程運行的現代化水平,實現生物實驗課程發展的現代化、信息化。

如果說基本條件是生物實驗課程發展的基礎,運行條件則為生物實驗課程發展提供了動力。生物實驗課程發展的效果與質量如何,還需要課程評估的監督與評價。因此,課程評估充當了實驗課程實施的反饋條件。實驗課程評估包括課程評價、教學評價、學生實作能力評價等。實驗課程發展的3個條件及彼此之間的關系如圖1所示。

三、推進中學生物實驗課程發展的策略探討

1.滿足基本條件

諸多調查表明,現階段,中學,尤其是農村中學生物實驗難以實施的主要原因在于基本條件的欠缺。對于中學生物實驗室的裝備問題,早在2003年教育部教學儀器研究所就出臺了21世紀生物實驗室規范[6]。2006年,教育部又頒布了《中小學校理科實驗室裝備規范》(教基[2006]16號文件),要求各地教育部門按照統一標準配備理科實驗室以支持新課改的實施。5年過去了,很多中學,尤其是農村中學依然沒有建立生物或其他理科實驗室。這種狀況必須引起各級教育部門的高度重視,切實落實中學實驗室裝備方面的相關政策、制度和措施,滿足中學生物實驗以及中小學理科實驗課程發展的基本條件。

2.強化師資條件

第5篇

關鍵詞:反思性教學;物理學科;素質教育

反思行為是促進人們快速成長的重要手段,一個懂得反思的人往往更容易獲得成功。同樣,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除了需要日常經驗的積累以外,還需要懂得不斷地反思。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反思行為,我們稱之為反思性教學行為。教師通過帶有反思意味的教學活動,可以讓教師不斷地審視自己的教學行為,能夠不斷地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從而使得教學方式更加完善,更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發展,全面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推進學科教育的素質化成為了各個學科教師努力的方向,在此過程中,反思性教學在其中起到了非常突出的作用。作為一名初中物理教師,為了更好地實踐新課程理念,適當地開展一些反思性教學也就顯得非常必要了。

在以往的教學活動中,對于教學反思行為,大多數教師往往會把它局限在課后的反思上,但事實上,反思行為不應當只局限在課前,而應當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的始終。因此,反思性教學的具體教學實踐活動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即課前反思、課中反思和課后反思,教師所進行的反思性教學活動就是要圍繞著這三個階段來進行。

一、課前反思

所謂課前反思就是指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之前,對于自己整體的教學理念、教學思路進行反思,并在反思的基礎上結合本節課的教學實際制定出合理的教學方案。例如在上《功》這課的內容時,通過課前的反思,教師可以了解到,本節課關于功的原理的內容相對來說較為抽象,應用到的知識點較多,涉及到前面學習過的簡單的機械的概念、功的有關概念和計算等知識,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的時候就要注意目標的層次性,以滿足不同基礎學生的學習需要,如第一層次的基礎性目標就包括理解功的原理及成立的條件,第二層次的目標則確定為用實驗驗證功的原理,并且對這一原理能夠進行簡單的應用,第三層次的目標也就是最高層次的目標則確定為能夠綜合地運用功的原理解決實際的問題。這樣,通過課前的反思,教師可以制定出更具實用性的教學計劃,從而為接下來教學活動的推進做好課前準備工作。

二、課中反思

具有一定的教育機智是一個優秀的教師必須應當具備的基本素質。與其他的活動相比,教學活動所對應的活動對象是學生,而學生并不是一個固定不變的個體,而是一個時刻變化著的動態個體所組成的整體,因此,教學活動對象的變化性非常大。在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即使教師在課前做了非常充分的準備,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也難免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意外,這個時候就需要用教師的教育機智來及時地解決問題,而這個解決問題的過程事實上就是一個課中反思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當教師遇到一些意料之外的狀況,就可以通過及時的反思活動來對當前的狀況進行思考和判斷,并及時對教學策略、教學方法進行調整,從而令教學活動更加符合當下的實際情況,保證教學目標的順利實現。例如筆者在給學生講解功的原理時,原本根據課前的設計,在講課的過程中只用杠桿和動滑輪這兩個實驗來進行功的原理的講解,結果在講解的過程中,筆者發現大多數學生的聽課反應都不太太理想,這時候,筆者意識到用兩個實驗來講解這樣一個普遍的物理規律顯得不太充足,于是,筆者就臨時決定再增加一個滑輪組的實驗,并且這個實驗不是以教師演示實驗的方式開展,而是讓學生親自動手去做。結果,由于課中的這個及時的反思改進,使得本節課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學效果。

三、課后反思

關于課后反思的部分,大多數教師都非常熟悉,很多教師在每一節課程結束以后,都會在教案后寫上幾句課后反思,這種形式大于內容的課后反思并不能起到真正的反思效果。一般來說,有效果的課后反思需要包含以下這些內容:第一,簡單描述一下本節課的教學過程;第二,總結一下本節課中哪些地方上得比較精彩或者是自己比較滿意的部分;第三,學生在本節課中的學習反應如何,有沒有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第四,在本節課中,有哪些不足的地方需要改進;第五,如果讓你再重新把這節內容上一次,你會對整體的教學過程進行哪些調整;第六,學生的課后作業完成的情況怎么樣,通過作業狀況反應出了哪些問題。以上這六點內容是一個完整的課后反思需要涉及到的內容。當然,根據具體的教學實際,教師也可以對反思內容進行適當的刪減。總之,只有這樣具體化的課后反思活動,才能夠使得反思活動真正地反思到位,真正發揮課后反思應該具有的功效。

人只有不斷地反思其思想和行為才能夠獲得不斷的進步和發展,同樣,教師所開展的教學活動要想日趨完善、不斷進步,也離不開有效的反思活動。因此,作為教師,我們一定要認識到教學活動中反思行為的重要性,要抓住一切機會對自己的教學過程進行系統地反思。通過及時有效的反思活動,總結其中有利的教學經驗,發現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加以改正,這樣長此以往,在一次次的反思過程中,教師各方面的素質必然會得到有效的提升,而這將會推動整個教學活動朝著素質教育目標的方向前進,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第6篇

關鍵詞:合成類高分子材料 生物可降解 藥物載體 生物醫學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066

【中圖分類號】R-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3)08-0070-02

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在主鏈上一般含有可以水解的基團,如酯、酸酐、碳酸酐、酰胺或氨酯鍵等,在活體環境中,這些基團可以通過簡單的化學反應或者酶催化作用而降解[1],降解產物為水、二氧化碳等小分子,從而能夠被生物體代謝、吸收或排除,對人體無毒無害,而且這類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親和性,物理化學性質可調節等優點,可用于受損生物體組織和器官的修復、重建以及藥物載體材料。

1 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的分類

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按其來源可以分為天然的和合成的兩大類。天然的可降解高分子如殼聚糖、明膠、纖維素、淀粉等,因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特性而被廣泛用作藥物載體材料[2]。Hejazi等[3]用化學交聯的方法制備的四環素-殼聚糖微球,研究發現,通過調節PH改變微球中谷氨酰胺帶電性質,可實現藥物的靶向釋放。淀粉微球在鼻癌治療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引起關注[4]。明膠是動脈栓塞療法治療腫瘤的常用天然基質材料。近年來研制的抗腫瘤明膠微球如甲氨蝶呤明膠微球、羥基喜樹堿明膠微球等,研究證明其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傳統給藥方法,且理化性質穩定。然而,天然高分子大多具有熱塑性差、成型加工困難、耐水性差,單獨使用時性能差等缺點,應用中受到很多限制。

2 合成類高分子材料的分類

2.1 生物合成類高分子材料。合成類高分子材料可分為生物合成和化學合成降解高分子。生物合成可降解高分子主要是由微生物或酶合成,如聚羥基烷酸酯(PHAs),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已被應用于藥物載體、手術縫合線、植入材料、骨夾等生物醫學裝置。但是PHAs力學強度差、降解過慢,適合長期植入材料,為了滿足實際要求,往往將不同種類的PHAs按一定比例共混,調節材料的強度和降解速度。Hu等[5]制備了PHAs類聚酯的三元共聚物,研究發現其具有較粗糙的表面,親水性優于PLA等,材料表面的骨髓基質細胞生長量和成骨性都優于其它PHAs類聚酯。然而這種材料價格較為昂貴,限制了它的臨床推廣。

2.2 化學合成類高分子材料。

2.2.1 脂肪族聚酯類。化學合成的可降解高分子材料主要有聚酯類、聚碳酸酯、聚氨酯類和聚酸酐類等。脂肪族聚酯類是目前研究最多、應用最廣的生物可降解合成高分子,常見的有聚乙交酯(PGA)、聚丙交酯(PLA)、聚己內酯(PCL)及其共聚物,它們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成膜性好、化學穩定性高、降解產物無毒無害、降解速度和物理化學性能可以通過調節聚合物組分、組成比例和分子量來實現,其單體大部分來源于植物、石油、天然氣等再生資源,因此成為目前應用最廣泛的合成類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6]。聚乳酸(PLA)材料韌性差且降解慢,而PGA力學強度大,加工成型難度大,降解速度快,所以兩者共聚可以取長補短,通過調節兩組分比例和分子量改變共聚物的特性來滿足實際應用要求。有時也會加入其它的聚合物來改善共聚物的性能,如把親水性的聚乙二醇(PEG)(B段)插入到PLGA、PCL、LA或GA(A段)的鏈段中,形成溫度敏感型嵌段共聚物ABA或BAB類型,用于調節共聚物的親水性和降解速度。Ruan等[7]合成了PLA-PEG-PLA嵌段共聚物,并作為水溶性抗癌藥物紫杉醇的藥物載體,研究表明PEG的加入提高了聚合物的親水性和釋藥速率。

2.2.2 聚磷酸酯類。聚磷酸酯類最近幾年報道較多,在生物醫學、塑料工業、飼料行業等都有應用,但在藥物控釋領域研究尤為突出。主要原因有三[8],其一,聚磷酸酯中的五價磷原子結構使其更容易被修飾和功能化,可直接接枝藥物分子或活性分子;其二,磷酸酯類大量存在于人體內,而且是細胞膜的主要組成之一,因此聚磷酸酯類在生物體內具有很好的細胞親和性和細胞膜通透能力,而且易被水解和被酶分解;其三,腫瘤細胞內磷酸酯酶和磷酰胺酶等的含量和活性都高于正常細胞,聚磷酸酯載藥微粒易被分解而釋放藥物,達到靶向釋放的目的。因此,聚磷酸酯作為抗腫瘤藥物的載體越來越受到重視。具有提高人體白細胞作用的茜草雙酯和磷酰二氯縮聚反應合成的聚磷酸酯,可以作為抗腫瘤藥物5-Fu的載體,降解釋放的茜草雙酯和5-Fu可達到治療癌癥放化療引起的白細胞減少癥和抗癌的雙重功效[9]。Wang等人[10]用含陽離子的聚磷酸酯與其他聚合物合成三嵌段共聚物納米膠束,作為帶負電的小干擾RNA的基因載體,可較好的沉默細胞異性蛋白的表達。聚磷酸酯在組織工程領域也引起越來越多的關注。聚磷酸酯與對苯二甲酸乙酯的共聚物,可作為神經導管材料,生物相容性好,有利于神經再生長[11]。

2.2.3 聚氨基酸類。聚氨基酸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特性,無毒無害,已廣泛應用于藥物載體、組織工程材料等生物醫學領域。但因其降解性能難控,實際應用中常通過與其他化合物共聚,改變各組分比例、分子量等手段得到具有新特征的材料,如聚賴氨酸-聚乙二醇共聚物、聚天冬氨酸-聚乙烯醇共聚物、聚谷氨酸-氧化硅接枝共聚物、聚氨基酸-聚乳酸共聚物等。目前,研究最熱的是聚氨基酸-聚乳酸共聚物。聚乳酸具有親水性差、細胞親和性不理想、結晶度高、降解慢的缺點,對聚乳酸的改性成為研究的重點。聚氨基酸含有羥基、氨基、羧基等多個活性官能團,可以固定蛋白質、多肽等生物活性因子,將聚氨基酸與聚乳酸共聚,不僅可以改善聚乳酸的親水性、細胞親和性和降解速度,還可以引入活性基團。葉瑞榮[12]等人用直接熔融法合成聚(乳酸-甘氨酸)和聚(乳酸-天冬氨酸),研究發現,改性后的聚乳酸為無定型態,結晶度降低,親水性和降解速度均提高,可作為藥物緩釋材料。嚴瓊姣等人[13]用3S-[4-(芐氧羰基氨基)丁基]-嗎啉-2,5-二酮和丙交酯共聚,制備了RGD多肽接枝聚(乳酸-羥基乙酸-L-賴氨酸)共聚物,RGD修飾后的共聚物具有很好的神經細胞親和性和親水性,可作為神經修復支架材料。

2.2.4 聚碳酸酯。聚碳酸酯是一類環境友好型和生物相容性較好的高分子材料,因主鏈和側基的不同而種類繁多,可通過引入功能化側基(如羧基、羥基、氨基、雙鍵等)和化學設計分子主鏈等方式,改變其親水性、降解速度和熱力學性能,同時還可以接入多肽、抗體等活性基團。近年來在藥物控釋系統、手術縫合線、骨固定材料等領域應用越來越廣泛。聚碳酸酯根據主鏈結構的不同,可分為脂肪族聚碳酸酯和含芳香族主鏈的聚碳酸酯。聚碳酸三亞甲基酯(PTMC)是最常見、研究最多的線型脂肪族聚碳酸酯,在體內生物酶的作用下可加速其降解[14]。聚碳酸酯可通過引入功能化側基、物理共混和化學共聚的方法進行改性。Zhuo等[15]以甘油為起始原料合成了主鏈含有羥基的聚碳酸酯,研究證明該聚合物具有較好的生物相容性,羥基的引入改善了聚合物的親水性和降解特性。Albert-stson等[16]制備了以PTMC為載體的阿米替林釋藥模,但是藥物釋放速度很慢,通過PTMC與一定量的聚酸酐共混,可明顯提高阿米替林的釋放速度。商品名為Maxon的生物可吸收手術縫合線就是由32.5%(摩爾比)的TMC與GA共聚得到的Poly(GA-co-TMC),該聚合物具有很好的彈性,彌補了PTMC降解速度慢的缺點[17]。

2.2.5 聚酸酐類。聚酸酐類最早由Bucher和Slade在1909年合成。直到八十年代,人們發現它的易水解特性才將其應用到藥物緩釋體系中。聚酸酐具有以下特點:①表面溶蝕的降解特性。其在人體內的藥物釋放接近零級釋放,且無藥物暴釋現象。②降解速度可調節。可以通過調節共聚物的組成、組分比例和分子量等調節降解速度和藥物釋放速度。③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對人體無毒害作用。④在藥物釋放領域具有良好的藥物穩定作用。目前,用聚酸酐局部控制給藥體系治療實體瘤癌癥已引起高度重視,成為研究的熱點。美國FDA已批準其用于復發惡性腦瘤的輔助化療。

3 應用和發展趨勢

目前,合成類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在藥物控釋體系、組織工程、手術縫合線、超聲造影等領域已經得到廣泛的關注和應用。在藥物控釋領域,根據作用部位不同,可加工成微球、纖維、片劑、膜、棒、納米乳和亞納米乳等。為了提高藥物的靶向性,納米顆粒和磁性納米顆粒成為研究的熱點。單個的聚合物材料因自身缺點往往不能滿足生物醫學的要求,常與其他高分子共聚、共混或引入活性官能團,通過改變各組分配比、分子量、制備方法和條件等因素,或對側基進行功能化修飾,制備出符合現實要求的、兼顧各自優點的新型高分子材料。當然,新型材料制備的經濟成本和工藝實現工業化等問題也應引起重視。未來,合成類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在生物醫學領域的應用會越來越廣闊。

參考文獻

[1] Vert M, Li S,Garreau H. More about the degradation of LA/GA derived matrices in aqueous media. J Controlled Release,1991,16:15-26

[2] Anal A K,Stevens W F,Remunan-Lopez C. Ionotropic cross-linked chitosan microspheres for controlled release of ampicillin. Int . J. Pharm,2006, 312(1-2):166-173

[3] Hejazi R,Amiji M. Int. J. Pharm,2004,272:99-108

[4] Morath L P. Adv Drug Deliv Rev,1998,29:185-194

[5] Hu Y J,Wei X,Zhao W,et al. Acta Biomater,2009,5:1115-1125

[6] Kobayashi S,Uyama H. Biomacromolecules and Bio-Related Macromolecules. Macromol. Chem. Phys,2003;204(2):235-256

[7] Ruan G,Feng S S. Biomaterials,2003,24:5037-5044

[8] 張世平.新型脂肪族酯和磷酸酯共聚物的合成、表征及其生物相容性研究.[D].西安.西北大學,2009

[9] 汪朝陽,趙耀明.高分子通報,2003,(6):19-27

[10] Sun T M,Du Z,Yan L F,Mao H Q,Wang J. Self-assembled biodegradable micellar nanoparticles of amphiphilic and cationic block copolymer for siRNA delivery. Biomaterials,2008,29:4348-4355

[11] Wang S,Wan A C A,Xu X Y,Gao S J,Mao H Q,Leong K W,Yu H. A new nerve guide conduit material composed of a biodegradable poly(phosphoester). Biomaterials,2001, 22:1157-1169

[12] 葉瑞榮,王群芳,汪朝陽等.不同氨基酸直接改性聚乳酸的性能研究[J].化學研究與應用,2010,22(9):1126-1131

[13] 嚴瓊姣,李世普,殷義霞等.RGD多肽接枝聚(乳酸-羥基乙酸-L-賴氨酸)的制備與表征[J].中南大學學報,2008,39(6):1190-1195

[14] 周瑜,劉芝蘭,陳紅祥.脂肪族聚碳酸酯及其在醫學中的應用.化學通報,2011,74:1112-1113

[15] Wang X L , Zhuo R X, Liu L J , et al. J. Polym. Sci,Polym. Chem. 2002, 40: 70-75

第7篇

摘要 立體定向放射外科治療作為治療頭部良性病變及惡性腫瘤的一種方法,表現出十分理想的效果,其作用機理、治療方法與常規放療有很大的區別。本文從放射生物學角度對這一領域近年來的研究與進展作一綜述。

關鍵詞 立體定向放射外科 放射生物學

自Leksell于1951年提出放射外科的概念以來,世界各地大約已有2萬多人接受過這種治療。最初這種治療工具是為功能性神經疾病而設計的,后來發現可適用于更多疾病的治療,諸如動靜脈畸形(AVM)、良性聽神經瘤、腦膜瘤、垂體腺瘤以及腦轉移瘤、惡性神經膠質瘤等。另有作者[1]報道治療了室管膜細胞瘤、鼻咽腺瘤、胚組織瘤、松果體瘤、軟骨瘤。其最初的生物學依據是單次高劑量、小體積照射腦部導致灶性壞死。隨著1980年~1990年間幾種新技術的發展、放射外科設備的進步,包括從回旋加速器產生的粒子束、多源60Co到加速器調整后的更大射野;同時由于影像學、物理學及自動化技術的進步,使得放射外科與適形放療更加接近[2]。總之,這一新的治療方法并不象最近20年來一些稍縱即逝的技術,它已引起眾多學者對其臨床療效、安全性及治療費用的廣泛關注。我國近年來也逐步在引進更多的γ-刀和X線刀。本文擬從放射生物學的角度,對放射外科的動物實驗研究及臨床研究作一簡要概述。

一、立體定向放射外科的動物實驗研究

由于立體定向放射外科采用的是單次高劑量放射線損毀靶點以治療不同顱內病變,臨床應用于病人較慎重,并且由于取材較困難,臨床關于組織病理變化的文獻較少,因此動物實驗對于解釋正常組織及病理組織對立體定向放射外科治療的放射生物學反應尤為重要。實驗動物模型的建立是研究的基礎,在此基礎上需要深入研究的關鍵問題是如何確定最佳劑量點以及如何精確地確定靶點位置、靶體積等。為了確定立體定向放射外科用于正常腦組織的劑量反應關系,Kondziolka等[3]建立了一種正常大鼠腦模型,并以201個源的60Coγ-刀用4mm準直儀照射18只大鼠的大腦右前葉,單次劑量分別為30Gy~200Gy,每個劑量點2只大鼠。所有動物觀察90天后處死并作組織學檢查。這一期間各劑量點未發現動物有任何神經功能障礙,接受30Gy、40Gy、50Gy及60Gy照射的大鼠無病理改變,70Gy組偶見有皺縮的神經元,80Gy組可見有極少的動脈壁增厚,100Gy組的一只大鼠在靶體積內有明顯的毛細血管內皮細胞退化和蛋白外滲,另一只有一4mm直徑的壞死區。150Gy、200Gy組的4只大鼠均有局限性的腦壞死,星形細胞增生、水腫及微出血在靶區周圍1~2mm均可見到。依據細胞、細胞間隙及對大鼠腦部集中一次高劑量照射的短期效應,建立了一種劑量反應關系。同時,Kondziolka等[4]建立了接種腫瘤后的實驗動物接受立體定向放射外科治療的模型。19只大鼠接種C6神經膠質瘤細胞14天后接受立體定向放射外科治療,與對照組22只接種后的大鼠65天后對比觀察。結果治療組平均生存期為39.2天,對照組為29.4天(P=0.07)。治療組6只大鼠(32%)而對照組僅1只大鼠生存了65天(P=0.07)。治療組平均腫瘤直徑小于對照組(P=0.001),而且腫瘤細胞少(P<0.001),光鏡下顯示細胞水腫(P<0.005),提示治療有直接的細胞毒性反應。30Gy、40Gy、50Gy、70GyGy及100Gy各劑量點未觀察到腫瘤反應差異。這種體內大鼠惡性神經膠質瘤模型對于評價高劑量集中照射的殺癌細胞效應具有一定的價值。

人腫瘤細胞裸鼠腎囊膜下移植模型已成為一種篩選抗癌藥物的常規模型。Linskey等[5]亦建立了這種模型用于評價人聽神經鞘瘤對立體定向放射外科治療的早期反應。結果40Gy的移植后治療組3個月后腫瘤體積比治療后2周時下降明顯,且優于10Gy和20Gy組。腫瘤表面血管分布減少亦較20Gy明顯,10Gy組及對照組均無變化。組織學檢查顯示放射外科組小鼠含鐵血黃素沉積與血管壁玻璃樣變的發生率高于對照組,提示裸鼠腎囊膜下移植聽神經鞘瘤對于立體定向放射外科治療后聽神經鞘瘤的體內放射生物學研究是一極佳的模型。

此外,由于單次高劑量照射,所以顱內靶點精確位置的確定極其重要,否則其放射生物效應會有很大不同,且極可能對正常腦組織造成極大損害。為此,Bova等[6]設計了一種適于對貓進行實驗放射外科治療的裝置以研究其放射生物反應。原理為在Kopf立體定向頭架的基礎上增加一種“弧”裝置,使放射源(直線加速器或60Co機)保持固定,動物平臺等中心繞弧旋轉。機械精確度的測試顯示最大誤差為0.15mm,可以精確確定靶位置。

二、立體定向放射外科的臨床研究

立體定向放射外科最初為治療功能性神經疾病而設計,目前這方面的研究仍在繼續。Kihlstrⅹm等[7]研究了γ刀內囊切除術治療難治性焦慮癥后病人雙側內囊正常組織接受單次γ線照射后的神經放射性表現。最大靶點劑量為200Gy。照射后3~44個月系列CT掃描和MRI被用于隨訪觀察。結果提示高劑量時觀察到的組織反應、體積變化和時間過程比小的照射體積中觀察到的更不易預測。因此,建議在將來應使用低的放射劑量和較小的體積。另外在用CT及MRI評價γ刀引起的損傷時應考慮時間因素。

近年來,立體定向放射外科越來越多地應用于腦部良惡性腫瘤的治療。目前的研究較多集中于分割照射是否適用于立體定向放射外科。應用多次分割代替單次照射在立體定向放射外科治療中可能有放射生物學的優勢,但是立體定向放射外科分割照射比單次照射需要較大的靶體積。如果降低幾何精確度和增加擺位的不確定性與多次分割照射有關,通過這樣即可部分補償放射生物學增益。Lo等[8]為估計分割照射腦腫瘤的潛在治療增益,評價增加擺位不確定性在潛在增益方面的效應,采用生物有效劑量(BED)、依據LQ模式對不同治療計劃的治療效果定性分析。其中治療增益(TG)被定義為腫瘤的BED與同一正常腦BED在多次分割及單次治療的比值,結果分割治療的TG隨分割次數增多而增加,隨單次劑量增大而減小。在1~10的分割次數中,TG在單次劑量點為20Gy、30Gy、40Gy時分別為1.40、1.32、1.27。另外,TG在最初的幾次分割中更明顯。如果體積增大,則分割的增益減弱。從單次劑量的靶體積2cm增加到分割治療的2.3cm時,TG從1.19、1.11降到1.06。研究認為,分析分割放射的治療增益時應考慮增加擺位不確定性在分割治療中的影響。

Simonov等[1,9]采用Leksell立體定向頭架和Leksellγ刀以分割方式(2~6天)治療48例初治病人,研究了立體定向放射外科分割照射的可行性。研究中應用LQ模式分析等劑量效應關系,并考慮腫瘤的放射生物學、腫瘤體積、周圍重要臟器的損傷及其他因素。結論提示Leksellγ刀進行立體定向分割照射是一種非常準確可行的治療方法。在另一項38例各類病人的研究中,總的分割劑量20Gy~60Gy,腫瘤周圍劑量為12Gy~30Gy。病人可耐受Leksell頭架接受2~5天的治療,沒有病人出現并發癥,并且腫瘤周圍腦組織受量最小。

隨著立體定向放射外科研究的進展,X線刀越來越多地開始應用于腫瘤治療。Luxton等[10]研究認為最終X線刀可照射>30mm的病灶,但其精確度較γ刀略差。

第8篇

關鍵詞:可持續發展;道路運輸;十二五

Abstract: this year is "1025" period of the important link, and also a year of road transport business realize the leaping development of important years. Analyze seriously study the new situation and new tasks, and further enhance the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nd the sense of urgency, fulfill their duties, forge ahead, crucial gram difficult, never negligent, advancing our road transport management to realize the new span.

Keyword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oad transport; 1025

中圖分類號:U48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2012年整體工作思路及總體目標

2012年賈汪運管所全面貫徹落實全區交通運輸工作會議和全市運管工作會議精神,以加快轉變運輸發展方式為主線,堅持科學發展觀、轉變觀念、穩中求進、依法行政、深化監管、優化服務、提升形象的整體工作思路,突出“六個更加注重、兩個著力加強”。即更加注重城市公交優先發展,更加注重出租汽車行業穩定,更加注重城鄉客運一體化,更加注重運輸業轉型升級,更加注重行業節能減排,更加注重技術管理創新,著力加強執法隊伍建設,著力加強行業安全監管,全面提升道路運輸行業監管、服務和保障能力,努力推進賈汪運管工作再上新臺階。

二、2012年主要工作任務

(一)統籌城鄉客運發展,大力推進城鄉客運一體化發展。

1、貫徹落實《江蘇省鎮村公交發展實施辦法》、《2012年全市鎮村公交發展實施方案》,實施我區鎮村公交發展規劃,積極爭取政府支持和有關部門的大力配合,落實鎮村公交發展扶持政策,完成紫莊鎮、耿集辦、賈汪鎮開通鎮村公交。在大吳鎮建設客運站亭4-6座,優化大吳、青山泉鎮中心鎮客運班線布局。優化調整部分農村客運班線,確保農村行政村班車通達率和城鄉客車一體化率均達100%。

2、爭取政府的支持,有關部門的大力配合,加快城市公交發展,開通新城區公交線路1條,投入車輛6臺;深入線路進行調研,爭取市交通運輸局、市公交集團的支持,在徐賈快速通道通車后開通賈汪-徐州高鐵站-徐州市區快速公交線路1條,投入車輛20臺;開通徐州東站-茱萸寺-臺兒莊精品旅游線路;調整賈汪至權臺線路走向,開通賈汪-潘安湖旅游線路。

3、加快客運站場建設,確保塔山客運站投入使用,在賈汪鎮開工建設賈汪鎮客運站,將賈汪鎮客運站建成不僅具有農村客運站標準,而且具有賈汪新城區東部公交首末站功能,同時在城鄉一體化線路上新建客運站亭10座。

4、以市場為導向,加快出租汽車經營模式和管理模式轉變,關注試點出租汽車實行“公車公營” 和清洗網點建設。與有關單位進行協調,配合有關單位在新城區、工業園區設立出租車臨時停靠站6―8個。

(二)加快推進運輸產業轉型升級,提升道路運輸服務保障能力

1、推進貨運轉型。圍繞網絡化、快速化、信息化,提升貨運業的核心競爭力,培育和發展一批專業化、集約化水平較高的物流企業。重點扶持和發展快遞運輸、城市配送、城鄉配送等服務,發展“江蘇快貨”線路2條。加快推進貨運車輛結構優化,引導購置廂式、罐式、集裝箱、多軸重型等新技術環保車輛,實現貨運車輛重型化和專業化。

2、進一步調整運力結構,推進節能減排。推動客運車輛結構升級,在高速直達客運中加大高級客車推廣使用力度;在國省道干線客運中發展中高級客車;在農村支線客運中發展適合農村市場的經濟型客車。加快貨運運力結構調整,推進廂式運輸、甩掛運輸、集裝箱運輸方式,提升運輸綜合效率,促進節能減排。

3、推行機動車維修專業化、連鎖化。一是鼓勵機動車維修企業實行專業化經營、連鎖經營和品牌經營。二是加強機動車維修市場正規化、信息化建設,進一步完善維修行業信息化監控功能。三是堅持鼓勵一類、控制二類、限制三類的原則,建立高速、干線、鄉村道路三級維修救援網絡,并不斷的擴展服務功能,提高維修服務水平。擬新建一類修理廠一家,培育“汽車快修”一家,繼續推進“江蘇快修”品牌建設。

4、提升駕駛員職業培訓能力。貫徹實施今年3月1日施行的《江蘇省機動車駕駛人培訓管理辦法》和4月1日施行的《出租汽車駕駛員從業資格管理規定》,深入開展駕培行業“提高年”活動,從提高駕校校長管理水平,提高初學駕駛員培訓質量,提高教練員隊伍整體素質,提高駕培行業的社會美譽度入手,通過嚴格實施結業證制度,聯合公安等部門開展清理黑駕校、黑教練車、非法培訓點及掛靠車輛,開展駕培機構培訓質量信譽考核、星級教練員評選、教練員再教育、教練車營運證辦理等措施和活動,將我區的駕培市場提高到一個更新更高的水平。

(三)深化市場監管,著力推進文明、誠信體系建設

1、結合道路運輸企業質量信譽考核,加大對運輸市場的整頓力度,增強道路運輸市場整頓的實效性。一是繼續抓好班線客車、出租汽車服務質量信譽考核和市場清理整頓。重點解決服務質量低,欺客、宰客、甩客、亂收費、不按站點停靠等違規經營的問題,集中打擊非法經營、欺行霸市的行為。二是加強對汽車維修企業的監管,建立定期信譽考核、資質審查和退出機制,對達不到省維修企業開業標準的企業予以吊銷或降級。杜絕只收費不維護等違規現象的發生,為營運車輛的強制二級維護質量提供保障。繼續抓好三類維修市場整頓,今年將重點清理、取締非法經營三類維修企業和路邊店。三是進一步完善駕駛員培訓監督制度,確保培訓內容、時間的落實,保證培訓的質量。加強對駕駛員的誠信考核,促進道路運輸從業人員規范經營。四是繼續推進貨運企業誠信建設,在3月下旬開始,通過企業自查、上門抽查、外部調查的方法,對運輸企業的基本情況、經營行為、安全情況、服務質量情況、社會責任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4月底完成初評,5月初上報市處。

2、以打擊無證經營為重點,優化道路運輸市場環境。進一步加大打擊“黑車”非法營運工作力度,充分發揮群眾作用,暢通舉報投訴熱線,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全民參與打擊“黑車”意識;加強與公安部門的配合,采取集中整治和長效管理相結合、領導帶隊和分片包干相結合的方式,對車站、醫院、賓館、市場周邊地區、城鄉結合部等區域無證經營的車輛進行重點打擊,有力維護合法經營者的權益,促進道路運輸市場健康有序發展。

3、強力推進源頭治超工作向縱深發展。

加強車輛超限超載源頭治理工作,從源頭上遏制超載超限運輸行為的發生,及時匯總源頭治理超限超載數據,建立“黑名單”制度。根據《公路安全保護條例》的規定,對道路運輸企業一年內違法超限運輸的貨運車輛超過本單位貨運車輛總數10%的,責令停業整頓,情節嚴重的,吊銷其道路運輸經營許可證,并向社會公告。對一年內違法超限運輸超過3次的貨運車輛,吊銷其車輛營運證。

①認真核查,摸清底數。我所結合路面治超反饋信息,專門抽調人員對全區年貨物運輸發送量5萬噸以上的貨源企業開展重新排查認定工作。此次排點對原沒有列入重點巡查,路面治超查到反饋的企業。對超限超載企業采取了解、上門走訪、實地勘察等方式,逐一摸底調查,摸清源頭單位的主要經營者和承運單位,運輸所經路段、節點和頻次。建立超限治理源頭企業排查臺帳,全面掌握全區貨運市場大宗貨源單位的第一手資料,為進一步做好源頭治超工作做好準備。

②認真總結,周密布署。為了把2012年的源頭治超工作做得更好,計劃 4月份,召開治超工作專門會議,制定《賈汪區運管所源頭治超實施方案》,構建長效機制。結合鄉鎮交管所機構改革對源頭治超工作重新分工,責任到人,進一步強化源頭治超監管力度,督導檢查力度,宣傳力度。

③密切配合,齊抓共管。加強與治超成員單位的相互配合和信息交流。我們積極主動地和公路、公安、工商、質監、城管等部門積極配合互通信息。加強和路面治超小組的銜接,互通信息,建立源頭治超“黑名單”制度,凡被列入“黑名單”的企業和個人,我們將按照有關規定從嚴處理,不給超限超載留下可乘之機。

4、規范道路貨運許可,健全基礎管理檔案,完善預警機制。

一是對運輸經營許可檔案進行進一步規范,計劃在6月底完成對車輛檔案的整理。二是對超過半年未經營的業戶,實行上門調查,對已經不具備運輸經營條件的運輸經營企業,借助“賈汪運政網”和“賈汪新聞報”實行注銷公示。三是加強運輸管理基礎工作,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對普通貨物運輸行政許可所需資料和辦事程序進行公示,并指定專人對許可事項在賈汪區權力陽光行政許可公共服務平臺進行操作運行,真正實現網上、網下同步辦理,增加透明度,提高辦事效率。

(四)切實抓好“兩個建設”,強化“兩個主體責任”落實,推動安全監管和應急運輸保障工作再上新臺階。

一方面切實抓好運輸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嚴格落實運輸企業主體責任;另一方面切實抓好道路運輸行業安全監管規范化建設,嚴格落實安全監管主體責任。進一步明確安全主體責任,健全安全生產制度,建立安全監管程序,強化安全隱患排查整治。一是在“三關一監督”上下功夫,在科技手段上作文章,在駐站監督上用心思。繼續加快營運車輛安全GPS監控系統的推廣和使用,使客運站、客運車輛、危貨車輛得到有效監管。二是認真落實道路運輸行車事故統計制度,嚴禁事故瞞報、漏報、遲報現象。三是認真落實交通運輸部《汽車客運站安全管理規范》,加強駐站管理,建立和完善汽車客運站安全管理規范。四是推進安全事故倒查制,加強責任追究,五是針對客運和危險品運輸兩個重點行業,組織開展有針對性的演練活動,把預案變成預演,將預演作為實戰,切實提高應急處置能力和水平。六是依托骨干運輸企業,建立應急運輸保障隊伍和緊急運輸運力儲備機制,進一步完善應急運輸預案,建立信息暢通、反應迅速、保障有力的道路應急運輸指揮系統,全面提高應急運輸保障能力。

(五) 加強運政執法隊伍和精神文明建設,樹立運管系統的良好形象。

1、穩定隊伍,保持良好心態,實現良性轉軌。

為保持運管隊伍旺盛的戰斗力,保證改革后運管工作順利推進和正常開展,我們將加強對干部職工的教育,及時糾正部分干部和職工松懈、散漫等不良心態。加強運管人員的考核,推行競爭上崗、定期輪崗制度。引導干部職工繼續保持高度的使命感、責任感,兢兢業業、一絲不茍地做好道路運輸管理工作,全力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切實做好轄區道路運輸行業穩控工作,全面排查苗頭性問題和不穩定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及時化解,確保“兩會”和“十”期間安全穩定的道路運輸市場秩序。

2、深入貫徹落實交通部《行政執法五項規范》,進一步加強作風建設、制度建設和廉政建設。一是繼續推進交通行政執法“查處分離、罰繳分離、重大案件集體研究、政務公開”制度,從而使我所在交通行政執法工作中形成相互監督、相互制約、公開透明的良好運行機制;二是認真落實黨內廉政建設“一崗雙責”制,把建設廉政運管同整頓道路運輸市場秩序、優化發展環境、行政執法工作有機結合起來;三是進一步完善和健全單位內部日常管理制度,以制度來管理人、約束人,提高工作主動性和實效性;四是加強糾風工作。對出現違規違紀者,嚴肅處理,決不姑息;五是積極開展面向全員,形式多樣,持續推進的教育培訓。著力打造一支政治合格、作風優良、業務精通的高素質運政管理隊伍。

3、進一步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大力開展 “創一流服務、讓出行滿意、為黨旗增輝”、創先爭優” 、“兩個習慣”、 “作風整頓提高年”、“三治三提”和文明誠信服務 “窗口”評選等活動,切實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職工教育和行業文明創建全過程,提高行業文明程度。一是加強運管服務大廳建設,調整和優化運管業務辦理程序,推行運管業務“一條龍”作業、“一站式”服務;二是嚴格首問負責、限時辦結和責任追究制度,認真處理群眾來信來訪;三是加強機關政風和效能建設,改進工作作風,提高辦事效率,使我們的運管工作讓業戶滿意,讓政府滿意,讓社會滿意。四是繼續開展道路運輸文明客運班線、文明客車、文明駕駛員等先進單位、先進個人創建活動和多種形式的優質服務競賽活動。五是利用報刊、電臺、電視臺、網絡等新聞媒體,大力宣傳道路運輸行業的新人新事新風尚和先進典型,弘揚主旋律,打好主動仗,全年組織宣傳報道稿件上國家級媒體不少于2篇、上省級媒體不少于6篇、上市級媒體不少于20篇、江蘇交通報不少于8篇,為賈汪道路運輸又好又快發展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

第9篇

關鍵詞:教學技能;動機;進階卡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14-0137-04

教學技能是師范生走向教師崗位的基本能力。師范生走向工作崗位之前都要經過系統的教學技能訓練,但由于教師資源短缺,無法實現教師與師范生一對一的指導訓練,大多數學校都是讓學生自己在微格教室訓練,教師給予少量指導。在這樣一個幾乎無教師監控的環境下,怎樣才能使得學生的各項技能得到顯著提高達到卓越教師的基本要求是當前研究熱點。

通過調研作者所在學校的師范生發現,真正想將教師職業作為個人理想職業的師范生不足10%。在這樣一個內在動機不足的群體中培養其教學技能,課程的任務設計與評價設計顯得尤為重要。本文根據目標―動機―任務―監控―評價之間的動態關聯關系,設計物理師范生教學技能培訓的任務方案和評價方案,促進師范生各項技能發展。實踐表明,只有目標和任務并不能完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需要學生根據一定的評價標準對目標、任務進行全程動態的自我監控、評價反饋,才能激發動機促使其各項技能不斷進階。

一、師范生教學技能訓練的動機調查

動機是指向和維持行為的一種內部狀態,是能夠幫助一個人達到某個目標的內部精神能量或心理力量。動機明確的學生在學習中會有更多的收獲。[4](312)

通過對寧夏大學09、10、11三屆物理師范專業學生的調查發現,真正想將教師職業作為個人人生奮斗目標的不足8%,另有11%的學生明確表示畢業后不從事這一職業,剩下近80%的學生由于受所學專業、家庭及就業壓力所迫,不得不選擇這個職業。

雖然大多數學生沒有成為一名教師的動機,但追蹤調查結果顯示,師范專業80%以上學生畢業后都從事教師職業。因此在學校里訓練學生的各項教學技能使其能盡快勝任畢業后的教學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目標、任務、動機之間的關系

動機分為內在動機和外在動機,內在動機(intrinsic motivation)是指人們對活動本身感興趣,活動能使人們獲得滿足,是對自己的一種獎勵與報酬,無須外力作用和推動。外在動機(extrinsic motivation)不是對于活動本身產生興趣而產生動力,而是由活動以外的刺激對人們誘發出來的推動力。

研究發現外在動機和內在動機之間是可以相互轉化的,當外部刺激以后人們也許理解了任務的意義,由此對任務產生了興趣,或個人能力提高后有完成任務的成就感時都會使得外在動機轉化為內在動機。

師范專業的學生缺乏當教師的內部動機其中之一的原因是對自己能否勝任教師職業存在疑慮。教師職業是直接面對課堂上幾十雙眼睛并且侃侃而談的職業,有些師范生膽量小、普通話不夠標準、聲音不夠洪亮、粉筆字寫的不好等都是成為一名教師內在動機的障礙。通過一個階段訓練,他們有了一些成就感時,對這個職業也有了信心,也會逐漸形成內部動機,調查發現通過訓練一學期以后,將教師職業作為理想職業的師范生上升至30%左右。

因此內在動機不足,就應該先通過外在激勵誘發外部動機,等有了成績后就自然會轉換為內部動機。目標對學生的學習起到導引的作用,清晰的目標也可以激勵學生高績效的完成任務,產生強烈的外部動機。

目標可以激勵學生完成績效有以下四個原因:(1)目標有助于學生關注任務。如有完成某項任務的目標清晰,學生就會關注這項工作。(2)目標有助于學生知道做什么。需要通過哪些工作或訓練能達到這項成績。(3)目標有助于學生知道任務怎么做。擁有一個目標可以幫助學生設計并實施達到目標的具體計劃。(4)目標可以鼓舞學生堅持不懈。在計劃實施過程中時刻提醒學生究竟離自己的目標還有多遠。

因此應該將課程總目標分解為一系列子目標,再根據子目標設計一系列任務,完成任務、達到目標,學生就有了成就感,成就感使個人得到滿足,就會變為內部動機,有了內部動機就會持續關注新的目標,構成一個目標―任務―動機的良性動態循環。如圖1。

三、基于目標任務的“物理師范生教學技能訓練”課程設計

物理師范生教學技能訓練(簡稱“訓練課”)是繼“中學物理教學法”之后、教育實習之前的一門課程,前面已經學習了課程標準解讀、教材分析方法、教學設計流程、教學測量與評價等理論。本門課程的總目標是訓練師范生的各種課型的課堂授課技能,使其達到初入職教師的能力要求。

研究者對課堂教學技能的研究有不同觀點,[5][6][7]但師范生的教學技能訓練有其特殊性。首先,師范生校內訓練無法面對真實課堂情境,因此根據課堂過程演變的變化技能不容易體現;其次,師范生上課還要檢驗自己的教學設計水平及實現教學設計的能力,技能中應該包括“教學設計及實現能力”。據此,師范生課堂授課技能包括“導入、教學語言、提問、講解、強化、演示、課堂控制、板書、結束、教學設計及實現”十項能力。

根據圖1的思想,為了達到這些能力目標,須設計真實的任務讓學生完成,在完成的過程中提高能力。我們認為課堂教學是一個完整的系統,不應將各項技能分解訓練,應該在任務中滲透目標,經過多個任務訓練促進各項技能動態進階。

物理課型一般包括“概念規律課、探究課、實驗課、總結課、試卷講評課”五種,其中前三項屬于新授課,后兩項屬于復習課。但每種課型都需要上述十項能力,但側重點不同。基于任務的設計理念一方面是訓練學生的十項教學技能,另一方面讓學生熟悉五種課型的授課規律,完成課程總目標。

一學期任務實施流程設計:(1)班級分組。每5~6人形成一個訓練小組,每組選一個中學物理教學單元,該單元中至少包括概念規律、探究、實驗課型。(2)不分課型寫出本單元及每節課的教學設計。(3)每學期17課,每課3學時。每種課型根據難易程度分配2~3次課進行訓練,并且完成每種課型完整的錄像。(4)每組一間微格教室進行訓練,組員互相扮演教師及學生角色講課并錄像,講解完進行組員互評,任課教師實施監控和指導。(5)每階段任務結束后,學生進行自評和互評。(6)期末教師對講課視頻、教學設計,并結合小組評價給出綜合成績。

學期目標很明確,學生知道每一階段的任務,他們會為了完成任務而設計訓練計劃。小組是學習的共同體,學生集體分析教材、寫教學設計,講解同一個課題,取長補短。

四、基于任務的自我監控進階卡設計

(一)學生自我監控策略產生的背景

目標任務法在我校10、11級兩屆學生實施。10級學生實施一學期后發現每個學生都按要求完成了任務,但效果好,學生前半學期各項技能進步明顯,但后半學期幾乎停滯。通過分析總結發現原因如下:(1)動機激活水平過低。由于監督體系不完善,導致學生的動機激活水平過低,學生新鮮感過后就開始應付差事,雖然都完成了任務但質量不高。(2)無法得到及時反饋。目標動機理論認為“學生如果得不到確切反饋的話,目標就無法發揮激勵作用,如果一個學生還不知道他現在離目標有多遠,他就不知道何時應該開始更努力地工作。”學生訓練過程中師生不是一對一訓練,學生沒有得到及時反饋。(3)組員之間的評分沒有區分度。同學之間礙于面子,評分沒有反映學生的真實水平。(4)教師診斷屬于終結性診斷。期末時對一學期作業進行集中評閱打分,只能評估學生達到課程總目標的程度,診斷出的問題也不到解決。

按照目標動機理論,對于目標監控有三種策略:總時間、總目標、任務分解子目標。研究證明任務分解子目標監控法,學生獲得的績效最好。師范生教學技能評價屬于真實任務評價,需要實地觀察學生授課的全過程才能診斷出問題,對每一項技能給予及時評價反饋,若讓一個任課教師對每個學生的每次任務給予評價,其工作量之大是無法實現的。如一個班40個學生,一學期每個學生錄制5節課,每節課30分鐘,若教師對每節課都給予評價,則每個階段任務教師需要花費20個小時觀看學生講課錄像并進行評估。每個階段還有相對應的教學設計,若按照評價標準評閱一份教學設計需要10分鐘,每次課的教學設計評價也需要耗時7個小時。一個任務需要花費27個小時進行評估這是不現實的。因此對10級學生教師只是監控了學生上課的總時間和總目標,導致學生的績效水平不高。

既然教師監控無法實現,小組成員之間打分反映不出學生的真實水平,我們需要調動學生自己的力量進行自我監控評價。

(二)評價體系設計

我們采取合約式標準參照評估系統,所謂合約式標準參照評估系統要求教師與全班學生制定一個合約,用一套成功準則或掌握標準構建起來的一系列評價標準來評價學生。評價系統包括這學期的學習任務及各個任務的數量和質量要求。學生學期之初就清楚知道評價合約由哪些內容組成,為了獲得一個自己滿意的分數,學生準確地知道他們必須完成什么任務,應該付出多大努力。在某種程度上學生自己可以掌控自己在的期末總成績。

(三)評價標準設計

實現合約式標準參照評估系統的關鍵是建立一些與成功或掌握對應的標準,讓學生根據標準診斷自己目前的水平。師范生教學技能是在模擬真實課堂情境中實現的,是師范生課堂教學行為的真實表現,需要制定若干表現性技能的評估標準。模擬課堂的十項表現技能可以用Pi表示,P1:導入,P2:語言,P3:提問,P4:講解,P5:強化,P6:演示,P7:課堂控制,P8:板書,P9:結束,P10:教學設計及實現能力。這十項技能也叫課堂教學的一級技能。

每一項一級技能又可以分解為一些具體要求,也叫二級技能,用Pij表示。這些要求也可以作為評價此項技能的標準。以P2語言技能為例,其二級評價標準如表1所示。

(四)自我監控進階卡設計

學生在訓練過程中需要一個明確反饋,使得知道自己處于哪種水平,促使個人制定計劃,付出努力。因此為了得到精確反饋,我們又將各項技能轉換為量化的指標。若將掌握教學技能按照百分標準計算,那么十項技能滿分是100分。每一技能根據重要性程度設定對應的權重。各項權重比例如表2所示,一級指標對應的分值見表2中的SW值。

制定標準一方面是為了評估學生的水平,但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根據標準監控自己到達什么程度,詳細的標準也可作為訓練指南,指導學生訓練自己的能力。

用EXCEL統計這些表格非常方便,只要學生按照要求填寫相應的數據,計算機會自動算出等級。總的課堂授課技能也分為三個等級,優秀、良好、合格。

每項任務完成后,學生填寫進階卡自我評價各項技能處于哪個等級,如果自己認為達到了這個等級就報告教師,由教師最終給予評定,若沒有達到要求就繼續訓練,達到要求就可以進入下一階段訓練。

為了評價的公正公平,監控策略采取自我監控與教師監控相結合。學生自我監控評價采取技能進階卡,自己在個人進階卡評定等級,然后提交給教師由教師最終裁決。

(五)結論

使用了進階卡后,學生的動機非常明確。表6為樣本各階段進階情況統計表,表中包含每各階段各分數段學生人數及所占比例。跟蹤統計發現,學生每一階段都會有明顯進步。

五、結語

將師范生教學技能總目標分解為一系列技能的二級子目標,并設計出所有二級目標的評價標準,學生通過各種不同課型模擬授課訓練個人的各項子目標,設計出評價各項技能水平的進階卡,學生對照標準決定個人是否進階,通過這樣的方法,將監控評價主角由教師轉換給學生,一方面克服了教師無法全面監控所有學生的弊端,另一方面學生自己明確知道個人各項技能所處的水平,激發了學生不斷進階的熱情,學生的各項教學技能水平不斷提升,在獲得成功的體驗的同時,對未來教師職業有了堅定的信心。

參考文獻:

[1]田曉,吉日嘎拉,曹永軍,孫詠萍,萬欣欣.物理學專業師范生教學技能訓練的研究與實踐――以內蒙古師范大學為例[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4,(09).

[2]梁梅.突出教師教育特色 構建師范生教學技能培養模式[J].中國高等教育,2003,(12).

[3]鄭丹丹.教師教育者及其專業標準的國際比較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3.

[4][美]斯滕伯格,威廉姆斯.教育心理學[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3.

[5]王憲平.課程改革視野下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

相關文章
相關期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米奇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视频公开费视频 | 精品一二三区 | 99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综合在线 | 久久久久免费精品视频 |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1 |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 | 久草电影天堂 | 久草国产在线 | 99精品高清不卡在线观看 | 欧美成人性视频在线黑白配 | 精品国产免费人成高清 | 澳门久久 | 欧美啪啪网址 | 色综合狠狠操 | 国产偷人视频 | 青草影院天堂男人久久 | 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一区 二区三区免费毛片 | 精品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 天天爽天天狼久久久综合 | 第四色网站 | 成年人黄色小视频 | 国产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下载 | 精品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 精品小视频在线 | 日本高清三区 | 丁香花视频网 | 99九九久久 | 污视频网站在线 | 久久精品视频6 | 少女免费播放片 | 成人影院一区二区三区 | 黄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 国产色婷婷精品综合在线 | 久久成人精品视频 | 国产小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 激情中文网| 欧洲美女过性活过程 | 成人免费视频888在www电影 | 久久这里精品 | 美女视频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