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9 18:34:07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口腔醫學外科學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口腔頜面外科學是口腔科學的一個分支學科,是臨床醫學系的必修課,但是,由于口腔醫學系和臨床醫學系同為兩個不同的學系,臨床醫學系畢業的學生從事口腔醫學工作的不多。因此,大多數臨床醫學系的學生對口腔頜面外科學的學習缺乏興趣,他們學習的目的往往限于應付考試。就素質教育而言,臨床醫學系的口腔頜面外科學教學質量很難令人滿意。筆者結合12年的臨床醫學系口腔頜面外科學教學工作,經驗體會如下。
1 從學科的實用性角度去激發學生對口腔醫學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促教學法”的效果已被實踐認同[1]。學生對一門學科是否感興趣,原因主要有:(1)學科本身的趣味性;(2)所學學科的知識和技能能給學習者帶來何種利益;(3)所學學科與實際工作和生活貼近的程度,即其實用性。在各臨床醫學學科中,口腔醫學的實用性尤為突出。首先,口腔疾病的患病率很高,幾乎每個人的一生都會不同程度的患有各種口腔疾病。因此,掌握一定的口腔醫學知識和技能對學員本人的健康頗有裨益,而學員的親屬、同事、朋友以及他日后工作中所管治的患者都會經常地向其咨詢有關所患口腔疾病的病因、診斷、治療等問題。這客觀上要求臨床醫學系畢業生具備基本的口腔頜面外科學知識和技能。其次,學員畢業后,無論是從事內科、外科還是其他學科的臨床工作,都會遇到與口腔頜面外科相關的疾病,經常需要與口腔科會診,協同診斷和治療。再者,在基層醫院,一般沒有設立口腔頜面外科,很多口腔頜面外科的疾患如口腔頜面頸部創傷、感染、腫瘤和先后天畸形常常需要外科醫師來診治。目前,由于基層醫院缺乏相關的??萍夹g人員,能正確處置上述疾患者甚少。如果,一個剛跨出校門的醫學系畢業生,能正確的診治這些??菩院軓姷牟“Y,那對他日后事業的發展將是莫大的幫助。如牙弓夾板頜間牽引固定在一般的非口腔醫學工作人員看來是一項復雜的技能,實際上比較簡單,無論是口腔系還是醫學系的學員,只要親自動手作過,就可以施行。能施行者有可能因此輕而易舉地完成治療,受患者及同事的好評。教員在第一堂課中就應該把上述情況清楚表述,以激發學員的學習興趣。
2 從工作實際出發,結合教學大綱要求,給學員制定最低目標和最高要求,確保最低目標的實現。
由于現階段的口腔醫學概念仍然存在較深的牙醫學烙印[2],在相當數量非口腔專業的臨床醫務人員的思維里,口腔科即牙科,只看牙病,至多也只看口腔內的疾患,以至于當遇到頜面骨、面部、涎腺、三叉神經、面神經、顳頜關節、頸部等部位疾患時,未能想到這些疾患應由口腔頜面外科診治,不能及時請口腔頜面外科會診而延誤診療;即便想到要請口腔頜面外科會診,其會診單中也問題多多,最常見的問題是基本的口腔頜面部解剖生理知識貧乏,常把“頦下區”寫成“頜下區”,把“腮腺區包塊”寫成“頸部包塊”,把“顴面部”、“眶下區”、“頦區”、“頰區”等部位籠統稱為“面部”;牙位表述不準確,常用阿拉伯數字來標識乳牙,或用大寫羅馬數字來標識恒牙;更有甚者將咽喉疾患當成口腔科疾病而請口腔科會診。這些現象反映了一個客觀的問題,那就是臨床醫學系的口腔頜面外科學教學效果差強人意。在口腔科學教學大綱中,牙體病例如齲病是作為重點內容要求掌握的,而口腔頜面部腫瘤則僅要求一般了解。而在實際工作中,牙體病不需要也不可能由非口腔科人員去診治,但口腔頜面頸部的腫瘤、外傷、感染在基層醫院卻常常需要外科醫師來處置。針對這一情況,我們從工作實際出發,結合教學大綱要求,制定了最低目標和最高要求。最低標準是:(1)明了口腔頜面外科學的診治范疇;(2)掌握口腔和頜面部的基本解剖生理知識,保證能正確描述病變的準確部位;(3)掌握口腔頜面部常見感染、創傷和腫瘤的基本診治原則。如明白活檢術是口腔頜面部腫瘤獲得確診的可靠方法,并知道怎么樣的腫瘤不宜切取活檢。最高目標即是教學大綱的要求。
3 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增強學員的感性認知。
醫學系的口腔頜面外科學沒有實習安排,見習課時也很少,一般只有3~6個學時,每組人數多達10余名甚至更多。在這種情況下,在運用解剖標本、模具、掛圖等傳統的教具以外,充分利用多媒體和網絡技術能使教學內容具體化、真實化,從而增強學員的感性認知[3]。能否熟練應用多媒體等現代教學手段已成為口腔醫學教學質量評估體系中一個重要的指標[4]。目前的教學手段包括多媒體幻燈、數字化現實模擬教學、網絡資源等。近幾年來,多媒體和數字化現實模擬技術(Virtual Reality,VR)教學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益。10余個學員圍著一個病人,看教員在口腔內操作,很可能誰也看不清楚??墒?,如果有現實模擬教學,將口腔內的病變以任意放大的倍數和任意的視角在屏幕上顯示,并演示治療過程,這樣的教學效果顯然遠遠好于前一種方法??谇活M面外科學的各種疾患都能看得見摸得著,所涉及的基本上是形態學為主,一張高質量的圖片給學員的印象會勝過千言萬語。因此,教員在備課時,應在多媒體資料上多下功夫,包括在日常臨床工作中注意搜集積累典型而系列的圖像資料等。
參考文獻:
[1] 扈清云,田國忠,王培軍,等.解剖學教育中融入人文藝術增加興趣提高效果[J]. 黑龍江醫藥科學,2004,27(4):92.
[2] 申 岱.從口腔頜面外科學的專業特點看口腔醫學教育的專業劃分[J].西北醫學教育,12(3):238.
[3] 柴 楓,徐 凌. 國外多媒體及網絡技術應用于現代口腔醫學教育的現狀[J]. 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03,5(2):135.
單元
細目
要點
一、口腔頜面外科基本知識及基本技術
1.口腔頜面外科病史記錄
(1)入院病史
(2)門診病史
(3)急診病史
2.臨床檢查
(1)口腔檢查
(2)頜面部檢查
(3)頸部檢查
(4)顳下頜關節檢查
(5)唾液腺檢查
3.輔助檢查
(1)病理學檢查
(2)影像學檢查
(3)實驗室檢查
4.消毒和滅菌
(1)手術器械消毒和滅菌
(2)手術者消毒
(3)手術區消毒
5.手術基本操作
(1)操作步驟
(2)注意事項
6.創口處理
(1)創口分類、愈合及處理原則
(2)換藥的基本原則、注意事項及換藥技術
(3)繃帶包扎的目的
(4)口腔頜面部常用繃帶類型及應用
二、麻醉與鎮痛
1.常用局部麻醉藥物
(1)普魯卡因、利多卡因、布比卡因、阿替卡因和丁卡因的臨床藥理學特點
(2)局麻藥液中加入血管收縮劑的作用及使用方法
2.常用局部麻醉方法
(1)表面麻醉、浸潤麻醉
(2)上牙槽后神經、眶下神經、腭前神經、鼻腭神經、下牙槽神經、舌神經、頰神經的阻滯麻醉
(3)各類牙拔除術的麻醉選擇
3.局部麻醉的并發癥及其防治
(1)臨床表現
(2)防治原則
4.口腔頜面外科手術全身麻醉
(1)常用的全麻方法
(2)全麻的特點及全麻后的處理
(3)鎮靜與鎮痛
(4)重癥監護要點
五、口腔頜面部感染
1.概論
(1)解剖生理特點與感染的關系
(2)常見致病菌及感染途徑
(3)臨床表現
(4)診斷及鑒別診斷
(5)治療原則
2.下頜智牙冠周炎
(1)概念及病因
(2)臨床表現
(3)治療
3.間隙感染
(1)概念
(2)眶下間隙感染
(3)咬肌間隙感染
(4)翼下頜間隙感染
(5)顳下間隙感染
(6)下頜下間隙感染
(7)頰間隙感染
(8)顳間隙感染
(9)咽旁間隙感染
(10)口底多間隙感染
4.化膿性頜骨骨髓炎
(1)概念、病因與分類
(2)臨床表現
(3)診斷
(4)治療原則
5.新生兒頜骨骨髓炎
(1)概念及病因
(2)臨床表現、診斷及治療
6.放射性頜骨骨壞死
(1)概念及病因
(2)臨床表現
(3)診斷
(4)治療原則及預防
7.面部癤癰
(1)概念
(2)臨床表現
(3)并發癥
(4)治療
8.面頸部淋巴結炎
(1)病因
(2)臨床表現
(3)診斷
(4)治療
9.頜面部特異性感染
(1)頜面骨結核
(2)放線菌病
(3)梅毒
六、口腔頜面部創傷
1.概論
口腔頜面部創傷的特點
2.急救
(1)窒息
(2)出血
(3)休克
(4)顱腦損傷
(5)感染防治
(6)包扎運送
3.軟組織創傷
(1)創傷類型
(2)臨床表現
(3)處理原則
(4)各部位軟組織創傷清創術特點
4.硬組織創傷
(1)牙槽突骨折
(2)頜骨骨折
(3)顴骨及顴弓骨折
(4)眼眶骨折
(5)骨折愈合過程
七、口腔頜面部腫瘤及瘤樣病變
1.概論
(1)概念及病因
(2)臨床表現
(3)診斷
(4)治療原則
(5)預防
2.軟組織囊腫
(1)病因及分類
(2)臨床表現
(3)診斷
(4)治療原則
3.頜骨囊腫
(1)病因及分類
(2)臨床表現
(3)診斷
(4)治療原則
4.色素痣
(1)病因及分類
(2)臨床表現、診斷及治療原則
5.牙齦瘤
(1)分類及病因病理
(2)臨床表現
(3)診斷
(4)治療原則
6.血管瘤與脈管畸形
(1)分類及命名
(2)臨床表現
(3)診斷
(4)治療
7.成釉細胞瘤
(1)病因
(2)臨床表現
(3)診斷
(4)治療原則
8.骨化纖維瘤
(1)臨床表現
(2)診斷
(3)治療原則
9.鱗狀細胞癌
(1)舌癌
(2)牙齦癌
(3)頰癌
(4)口底癌
(5)唇癌
(6)中央性頜骨癌
(7)上頜竇癌
10.惡性黑色素瘤
(1)臨床病理及預后
(2)診斷及治療原則
11.肉瘤
(1)臨床表現、分類及預后
(2)診斷及治療原則
12.惡性淋巴瘤
(1)臨床表現及分類
(2)診斷及治療原則
八、唾液腺疾病
1.急性化膿性腮腺炎
(1)病因及臨床表現
(2)診斷及治療
2.慢性復發性腮腺炎
(1)病因、臨床表現
(2)診斷及治療原則
3.慢性阻塞性腮腺炎
(1)病因、臨床表現
(2)診斷及治療原則
4.涎石病及下頜下腺炎
(1)病因、臨床表現
(2)診斷及治療原則
5.涎瘺
(1)病因及臨床表現
(2)診斷及治療原則
6.舍格倫綜合征
(1)概念、病因、臨床表現及預后
(2)診斷及治療原則
7.舌下腺囊腫
(1)病因、臨床表現及預后
(2)診斷及治療原則
8.黏液囊腫
(1)病因、臨床表現及預后
(2)診斷及治療原則
9.多形性腺瘤
(1)病因
(2)臨床表現
(3)診斷
(4)治療原則
10.沃辛瘤(腺淋巴瘤)
(1)病因
(2)臨床表現
(3)診斷
(4)治療原則
11.腺樣囊性癌
(1)病因
(2)臨床表現
(3)診斷
(4)治療原則
12.黏液表皮樣癌
(1)病因
(2)臨床表現
(3)診斷
(4)治療原則
九、顳下頜關節疾病
1.顳下頜關節紊亂病
(1)概念、分類和病因
(2)臨床表現
(3)診斷
(4)治療
2.顳下頜關節脫位
(1)概念、病因
(2)臨床表現
(3)診斷
(4)治療原則
3.顳下頜關節強直
(1)概念、分類
(2)臨床表現
(3)診斷
(4)治療原則
十、頜面部神經疾病
1.三叉神經痛
(1)概念
(2)臨床表現
(3)診斷
(4)治療原則
2.周圍性面神經麻痹
(1)概念
(2)臨床表現
(3)診斷
(4)治療原則
3.舌咽神經痛
(1)概念
(2)臨床表現
(3)診斷
(4)治療原則
十一、先天性唇裂和腭裂
1.概述
胚胎發育與唇腭裂的形成、發病因素及流行病學
2.唇裂
(1)概述、分類及臨床表現
(2)手術治療原則
3.腭裂
(1)概述、分類及臨床表現
(2)手術治療原則及術后并發癥
4.唇腭裂序列治療
(1)概念
(2)治療程序
十二、口腔頜面部影像學診斷
1.口腔頜面部X線投照技術
(1)口內片
(2)口外片
(3)唾液腺造影技術
2.正常X線影像
(1)牙
(2)牙周組織
(3)頜面骨解剖結構
(4)顳下頜關節
(5)唾液腺造影
3.典型病變X線影像
(1)牙病變
(2)牙周病
(3)頜骨骨髓炎
(4)頜面骨骨折
(5)顳下頜關節病變
(6)頜骨囊腫
(7)頜骨骨纖維異常增殖癥
(8)頜骨良性腫瘤
(9)頜骨惡性腫瘤
(10)涎石病
(11)唾液腺炎
(12)舍格倫綜合征
4.CT及MRI
(1)概念
(2)適應證
十三、牙頜面畸形
牙頜面畸形
(1)概論及臨床分類
(2)治療原則
十四、口腔頜面部后天畸形和缺損
1.概論
(1)病因
(2)整復手術的技術特點
2.組織移植
(1)游離皮片移植
代碼 專業名稱
001藥學
002中藥學
003護理學
004口腔醫學技術
005放射醫學技術
006臨床醫學檢驗技術
007病理學技術
008康復醫學治療技術
009營養
010理化檢驗技術
011微生物檢驗技術
初級(師)考試專業
代碼 專業名稱
012藥學
013中藥學
014護理學
015中醫護理學
016口腔醫學技術
017放射醫學技術
018臨床醫學檢驗技術
019病理學技術
020康復醫學治療技術
021營養
022理化檢驗技術
023微生物檢驗技術
中級考試專業
代碼 專業名稱
024全科醫學
025內科學
026心血管內科學
027呼吸內科學
028消化內科學
029腎內科學
030神經內科學
031內分泌學
032血液病學
033結核病學
034傳染病學
035風濕與臨床免疫學
036職業病學
037中醫內科學
038中西醫結合內科
039普通外科學
040骨外科學
041胸心外科學
042神經外科學
043泌尿外科學
044小兒外科學
045燒傷外科學
046整形外科學
047中醫外科學
048中西醫結合外科
049中醫肛腸科學
050中醫骨傷學
051中西醫結合骨傷科
052婦產科學
053中醫婦科學
054兒科學
055中醫兒科學
056眼科學
057中醫眼科學
058耳鼻咽喉科學
059中醫耳鼻喉科學
060皮膚與性病學
061中醫皮膚與性病學
062精神病學
063腫瘤學
064腫瘤內科學
065腫瘤外科學
066腫瘤放射治療學
067放射醫學
068核醫學
069超聲波醫學
070麻醉學
071康復醫學
072推拿(按摩)學
073中醫針灸學
074病理學
075臨床醫學檢驗學
076口腔醫學
077口腔內科學
078口腔頜面外科學
079口腔修復學
080口腔正畸學
081計劃生育
082疾病控制
083公共衛生
084職業衛生
085婦幼保健
086健康教育
087藥學
088中藥學
089護理學
090內科護理
091外科護理
092婦產科護理
093兒科護理
094中醫護理
095口腔醫學技術
096放射醫學技術
097核醫學技術
098超聲波醫學技術
099臨床醫學檢驗技術
100病理學技術
101康復醫學治療技術
102營養
103理化檢驗技術
104微生物檢驗技術
105消毒技術
106心理治療
口腔醫學專業主要課程 主要課程:人體解剖學、組織學與胚胎學、生物化學、細胞生物學、生理學、醫學微生物學、醫學免疫學、病理學、病理生理學、藥理學、人體形態學實驗、醫學生物學實驗、醫學機能學實驗、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實驗、診斷學、外科學、內科學、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等等。
口腔醫學專業就業前景 1、口腔醫學未來的就業率無限廣闊。每2000人就需要有一名牙醫,目前國內的需求量急劇增加,所以口腔醫學專業的就業前景是非常好的。
2、建議口腔醫學專業從事美學修復、牙周保健和種植修復這三個方向。
3、隨著收入水平和生活質量的提高,人們對口腔健康會越來越重視,目前我國一線城市已經表現出對口腔醫生的需求量了。同時,牙科已經發展成了獨立的門診類,有著很強的區域性。
口腔醫學專業就業方向 本專業學生畢業后可口腔科醫生的就業領域較寬,既可在大醫院從事口腔科工作,也可私人開設診所,并且能在美容院從事相關的面部整容、美容。
從事行業:
畢業后主要在醫療、新能源、美容等行業工作,大致如下:
1 醫療/護理/衛生;
2 醫療設備/器械;
3 新能源;
4 美容/保健;
5 教育/培訓/院校。
從事崗位:
畢業后主要從事口腔醫生、牙科醫生、潔牙師等工作,大致如下:
1 口腔醫生;
2 牙科醫生;
英文名稱:China Journal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
主管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
主辦單位:中華口腔醫學會
出版周期:雙月刊
出版地址:上海市
語
種:中文
開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672-3244
國內刊號:11-4980/R
郵發代號: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2003
期刊收錄:
CA 化學文摘(美)(2009)
Pж(AJ) 文摘雜志(俄)(2009)
核心期刊:
期刊榮譽:
Caj-cd規范獲獎期刊
聯系方式
口腔醫學專業要學以下課程:
物理學、生物化學、口腔解剖生理學、口腔組織病理學、口腔材料學、口腔內科學、口腔頜面外科學、口腔修復學、口腔正畸學。
口腔醫學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口腔醫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口腔及頜面部疾病的診斷、治療、預防方面的訓練,具有口腔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斷、修復和預防保健的基本能力,畢業后主要從事口腔醫學診療工作或預防保健工作、醫學教育工作和醫學科研工作。
(來源:文章屋網 )
參照國內口腔醫學本科教育模式,口腔留學生教育也為先基礎,后臨床,再口腔的三段式模式,專業課的學習沒有貫穿于整個課程體系中,在第一、第二學年甚至沒有任何與口腔專業直接相關的課程,第三學年僅有牙體解剖生理學和口腔病理學2門專業課,而且都只開設一學期。在進入第四學年后,專業課的數量突然增大,課時安排也非常緊密,學生需要同時學習牙體牙髓病學,牙周病學,口腔黏膜病學,固定義齒修復學,活動義齒修復學,口腔外科學,口腔正畸學等專業科目。
從我校口腔專業留學生的反饋資料來看,學生在進入第四學年后,雖然每周學時數與低年級時相近,但是學習專業課的要求更為嚴格,學習壓力明顯增大,學生很難適應。而國外的口腔(牙)醫學的課程設置,盡管在學習科目上各不相同,但是關于口腔醫學專業內容的教學是始終貫穿整個課程體系當中的,并且將專業理論、實驗和見習充分融合。如英國的口腔醫學生從進入學校開始就按照教學計劃,在學習基礎知識的同時,定期到臨床診斷室輪轉見習,跟隨醫護人員學習基礎的診室管理細節,熟悉今后崗位的工作環境。隨著專業知識的深入學習,學生們則逐步開始分專業見習,為后續實習做好充分準備[1]。而日本的6年制牙醫學教育,也從第一年就開始口腔科學介紹和接觸臨床[2]。專業課程內容的合理分布,可以使學生保持適當的緊張度,保證了學習效果。
由于采用三段式的教育模式,口腔留學生教學中大量的專業課程集中于第四、第五學年,相對于國內口腔專業本科生,學習專業課時間長,學時也有所增加,比如口腔修復學和頜面外科學需學習一年,分別達240學時(含實驗課)和210學時(含實驗課),正畸學為128學時(含實驗課),兒童口腔醫學為40學時(含實驗課)。盡管學時有所增加,相比國外多數大學仍然有不少差距。就拿學時較多的口腔修復學來講,在美國被分為固定義齒修復學、活動義齒修復學、全口義齒修復學、牙種植學等幾門獨立課程,還有相當部分內容分布在牙體外科學和口腔技工工藝學當中,如果把這些課程的學時加起來,就會遠超240學時。學時的限制使得教師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這在無形之中限制了教師對授課方式方法的靈活運用。理論課成為教師個人的講授,缺少變化和互動,學習內容寬泛而難以深入;實驗課只能完成既定的實驗內容,很難加以拓展。這樣的授課形式單是對于國內的本科生來說都非常落后,不符合醫學教育的發展趨勢,對于留學生效果會更差。
目前我校開展口腔留學生教學僅有4年時間,多數教師原是教授國內口腔本科生,后轉為教授留學生,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法和教授內容多與國內口腔本科學生類似。因為學制限制和課時安排較少,留學生專業課的課程內容雖然涵蓋面廣泛,但是學習深度淺,很多只是做了基礎性的講解。比如對于口腔種植學,僅在口腔修復學和口腔頜面外科學中各設一章進行了介紹,沒有詳細展開,對于口腔種植學的新技術、新進展也沒有提及。相對于口腔學科的快速發展,留學生課程內容的滯后帶來的潛在問題就是,留學生畢業后很可能不能適應工作的實際需要,也很難在學業上繼續深造,同時,這也會對我國留學生教育的國際聲譽帶來不利影響。
上述口腔專業留學生課程設置中的問題,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于我國口腔醫學本科教育當中,再加上授課對象的特殊性,不同程度地制約了口腔專業留學生的教學質量。截止2010年國內已有34所高校開展了來華留學生醫學本科教育(英語授課)[3],其中一些高校也已開始招收或者計劃招收口腔醫學留學生。如何從培養目標出發,改革課程體系,已成為提高口腔醫學專業留學生教學質量的關鍵。為此,結合本校的教學實踐,提出以下不成熟的建議,其中有些改革措施已在我院實踐。
確立合適的培養目標是做好留學生教育的前提,考慮到留學生就業深造的方向性,培養目標應當符合國際化的要求,將培養目標由培養通科口腔醫生轉變為國際上更為通行的牙科醫師,讓留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和發展方向,能更好地適應將來的工作和學習要求。與培養目標改革相適應,對留學生學習課程體系進行調整,壓縮與口腔專業相關性較弱的公共基礎課程和部分臨床醫學專業課程,如寄生蟲學、病理解剖學、核醫學等。增開口腔專業基礎課程和口腔專業臨床課程,并按需要延長學時,這些課程如口腔生物藥物學、口腔設備學、口腔種植學等,在國內口腔本科教育中并未單獨設置,而在國外牙醫學教育中普遍教授。將口腔專業課程貫穿于整個學習過程,留學生從入校第一學年起就開始接受口腔專業基礎課程教育,如口腔醫學簡介、頭頸部解剖學、牙體解剖學等。第二或第三學年起開設部分口腔專業臨床課程,保證每學期學生都學習口腔專業課程,突出專業性。同時,在學習專業理論知識的同時,將臨床見習作為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融入到教學之中。
一、繼續建立和完善各項規章制度,有效保障醫療及病人安全。
二、積極參與口腔醫學院(系)的各項建設及宣傳工作。
三、參與口腔科病房各種手術及口腔科的急診及會診工作。
口腔科病房目前開房床位26張。我科病房分三組,分別為腫瘤組,創傷組及唾液腺組,我參與了三個小組幾乎所有手術。在腫瘤組中擔任一助,在另兩組中任二助。不同主刀醫生的不同風格,高強度及大量的手術機會使我的業務能力、手術技巧大大提高。在病房三位教授的培養及關心下,目前已經能獨立完成各項常規中小手術,手術操作日漸規范和熟練。急診及會診工作是每個住院總的主要工作,和兄弟科室的住院總一樣,遇到急會診,我總是及時到達,與相關科室醫師一道積極處理病人,參與危重病人的急救。有許多許多忙碌的夜晚,有許多病人轉危為安的時刻,有許多許多可以回憶的驚心動魄,許多許多的歷歷在目,正是這種辛勤勞動為住院總贏得了榮譽,為病人挽回了生命。同時,去相關科室會診及和各位住院總的合作使我拓展了知識,開闊了視野。
(一)教材分析
專科教材目前主要使用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由萬前程主編的全國高職高專衛生部規劃教材《口腔頜面外科學》(第2版)。首先,相對口腔本科教材來說,專科教材更新較慢,編寫力量稍顯薄弱,教材中選用的名稱、技術方法和臨床實際出現脫節,實際上參考教育部信息中心數據,近十年來口腔醫學專科學生數量始終高于本科。其次,針對??凭蜆I情況分析來說,就教材而言,腫瘤、感染、創傷等內容過多,而使用率最高的牙及牙槽外科章節內容又過于簡略,細節上描寫不夠,按篇幅僅占整本書的七分之一,同學們在學習以后感覺仍很迷惑,尤其是近年來快速發展的微創拔牙技術本就注重細節,??平滩膭t一筆帶過,未能詳盡描述,想深入學習卻無法開展。最后,職業教育發展之初,國家教育部曾不建議職業院校開展口腔醫學教育,提出專科層次只能開展口腔醫學技術或者口腔工藝教育,所以教材在編制時就偏重技術而不是臨床醫學,適合性上就顯得有些不足。
(二)實驗實訓效果不佳
衛生職業教育要求實訓課要達到50%以上,實驗實訓能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但目前??平逃龑嶒炛匾暢潭染蛔?,開設實驗課質量達標難,另外為了節約一部分成本,開展實驗又存在一些實際困難,實際上實驗開出率會低一些。首先,??平逃O備更新慢,很多均為本科院校淘汰以后的實驗器械,達不到應有的效果。其次,人員配備也比較少,專業培訓的實驗員太少,大部分的實驗員不參與教學,僅做做收發器械,開關門的簡單工作,這也導致即使有好的設備到位,使用起來也較困難,維護保養不到位,新設備老化快。最后,仿真設備使用太少,目前外科教學的傳統方法為:理論課學習——教師示教——臨床實習。但隨著《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實施和患者自我保護意識增強,當前醫患關系又尤其緊張,臨床選擇合適的病例進行示教非常困難,學生不具備行醫資格,根本沒有動手實際操作的機會,只能借助大量仿真設備來彌補,進行模擬操作,所以必須加大仿真操作的投入。
(三)就業率、資格證通過率不理想
目前來說衛生職業教育就業不容樂觀,首先存在盲目招生情況,招生量超過社會需求量,當前口腔專業也存在這個問題,口腔專業的招生量過多甚至超過臨床醫學招生量的情況也時有發生,這就導致了就業困難。其次當前縣級以上醫院招聘門檻普遍過高,從事臨床工作均要本科學歷以上,出現了基層醫療缺人卻又招不到人尷尬場景,而私立和個體的醫療機構大多需要有一定經驗的醫師,同時,由于畢業初期沒有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證,存在醫療風險大的情況,這都導致了應屆畢業生就業情況差。另外,??飘厴I的學生相對基礎較差,自主學習能力差,均導致了執業助理醫師和執業醫師通過率過低,通過我們調研以及對往屆畢業生回訪得知,大家均反映頜面外科得分率低,在通過資格考試時成為攔路虎。
二、教學改革的探索
(一)首先解決教材問題
我國頜面外科教材問題實際涉及到口腔醫學教育體制問題,歐美牙醫學和口腔頜面外科分屬兩個不同專業,歐美的牙醫學僅學習牙槽外科知識,從事口腔頜面外科臨床工作的并非牙醫,歐美的牙醫學相對研究更深,但范圍狹窄。而我國的口腔醫學??平逃厴I生工作性質和歐美牙醫接近,根據就業進行統計主要有三個方向:公立縣級及鄉鎮衛生院、私營口腔醫院和診所、自主創業開辦診所,這些醫療場所均無進行大中型手術的條件,因此專科層次口腔醫學培養的目標應該定位為能處理所有門診手術的醫師,門診手術實際就是牙及牙槽外科手術。因此我們對教學內容進行調整,使之更加適應臨床工作。首先增加牙槽外科學時,由原來的16學時增加至36學時,提升至整個學時的25%,理論學時和實踐學時同時增加,同時將于之相關的章節,例如麻醉、基本操作等,也稍微增加學時。其次教研室自行編制了專門針對牙槽外科的補充教材,細化充實了內容,并且增加了一下近年來的新技術新知識,尤其增加了大篇幅的微創拔牙知識,彌補了教材本章節粗糙和內容更新慢的缺陷。最后,也不是一味的將其他章節內容大刪特刪,其他章節疾病主要就放在診斷和預防上,比如說腫瘤,??飘厴I的學生需要做的是能判斷良惡性腫瘤,給出患者適當的建議即可,當今社會腫瘤高發,因此??频漠厴I生在口腔頜面部腫瘤三級預防上也需要盡力,所以如何預防也需詳細講解,為國家的衛生事業作出相應的貢獻。
(二)其次針對實訓問題
近年來國家對職業教育非常重視,對職業教育的扶持力度也是逐年加大,我院也是抓緊這個機遇,申請到國家的支持,將實驗設備進行了更新,引進足夠數量的實驗員,同時對實驗員進行規范化培訓,要求對每一個實驗都要會做,每一個新設備都要會用,另外組織力量編寫了適合高職高專的的實驗手冊,尤其加大了牙及牙槽外科實訓項目,并且與我市多家醫院建立合作關系,有重點、典型的病例,及時與學校聯系,組織學生分組、分批去觀摩,由醫院帶教醫生進行操作和講解,加深理解,最后回到學校進行討論式教學,由學生書寫實驗報告,鞏固學習效果。與此同時,將我院的仿真頭顱設備數量和種類都進行了增加,首先從數量上滿了學生,使實驗課的時候每個同學都能使用仿真頭顱設備,還配備了數碼互動設備,方便同學學習交流,并且針對性的增加了一部分適合??茖嶒灥姆抡骖^顱設備,比如針對頜面外科麻醉和拔牙操作,配備了阻滯麻醉仿真頭顱模型和專用拔牙模型,使得牙及牙槽外科實訓更接近臨床,同學掌握的更好,實習醫院帶教醫生普遍反映學生對該部分內容掌握的更熟練
(三)針對學生就業率和資格證通過率低問題
首先通過加強宣傳與多地基層醫療機構和個體民營診所建立合作關系,其次增強學生實踐能力訓練,培養應用型人才,從而增加學生就業率。針對??飘厴I生國家執業醫師考試通過率低的情況,我們進行了與畢業學生面對面談話調研,發現普遍反映口腔頜面外科類考題難度較大,得分率低,究其原因主要是因實際工作環境難以接觸到牙及牙槽外科范圍之外的患者,沒有足夠的實踐經驗,導致對其他章節知識點理解不夠,遺忘太多,針對這種現象,我們從執業醫師考試大綱出發,對牙及牙槽外科之外章節進行分析,除了講解診斷和與方法外,對易考考點進行強化,同時建立了題庫,采用了形成性考核的方式,提高了教學質量,通過對近幾屆學生的回訪發現,采用了這些改革方法,本校畢業生資格證通過率比改革前顯著提高。
三、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