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激情开心网,五月天激情社区,国产a级域名,婷婷激情综合,深爱五月激情网,第四色网址

護理教育英語優選九篇

時間:2023-09-26 09:27:41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護理教育英語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護理教育英語

第1篇

關鍵詞:高職護理英語教學;改進思路;實用性原則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4)08-0053-01

為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年~2020年)》、《醫藥衛生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2011~2020年)》和教育部考試中心教試中心函[2007]23號的文件精神,健全符合衛生人才特點的科學化、社會化評價機制,為醫療機構選拔人才提供評價服務,以用為本,促進醫藥院校的教育教學改革。包頭醫學院職業技術學院于2011年組織護理專業學生首次報考醫護英語水平考試(簡稱METS),在2年的METS課堂教學實踐中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的基本要求

《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試行)》提出了“以實用為主,應用為目的”這一具體時代特色的教學目標,并作出如下規定:“高等專科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掌握必需的、實用的英語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具有閱讀和翻譯與本專業有關的英文的初步能力,并為進一步提高英語應用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礎。”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必須加強語言技能訓練,突出語言的實際應用,以新的教學理念為指導,在注重語言知識學習的同時培養涉外業務能力。

二、高職護理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1.學生對英語缺乏興趣,學習積極性不高。現階段學校辦學規模不斷擴大,而學生英語水平不高甚至逐年下降。學生在對待專業技能課程和文化課程的態度上差異較大,往往更重視專業技能課程而相對輕視文化課程的學習,用在英語學習上的時間更是少之又少。另外,這些學生英語基礎不牢,從心理上講,他們恐懼英語,即使想學,也沒有信心學好;從行為上看,他們缺少自覺性,再加上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預習,不復習,這些都成為英語學習的障礙。因此,學生現有的英語水平遠遠達不到高職英語學習階段的要求。

2.教師隊伍不穩定,整體教學水平不高。學校對專業英語教學重視不夠,大多以公共英語課教學為主。近年來,學校把教學重點放在專業技能的教學上,從現實的角度來講,護士資格證的通過率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學生的就業和今后的發展。為了保證教學質量,學校首先要建立一支良好的醫護專業教學隊伍,因而十分注重專業師資隊伍建設,而忽視了文化課的師資力量。此外,高職高專英語教師隊伍不是很穩定,而且外聘人員較多。

三、應對措施

1.轉變思路。

(1)讓學生掌握“夠用”的英語基礎知識,將其作為高職英語教學的基本任務。高職高專英語基礎知識教學并不是越全越好,而是重在突破系統性、完整性,按照“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指導思想,做到恰到好處。學生必須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這樣才能進一步提高英語應用能力。但是,受教學課時的限制,必須把握好傳授基礎知識的“度”,處理好基礎與應用的關系,合理分配教學時間。

(2)將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作為高職英語教學的中心任務。雖然《高職高專教育英語教學課程基本要求》提出高職英語教學的目的是“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技能,具有一定的聽、說、讀、寫、譯的能力”,而且社會對人才的英語聽說能力要求越來越高。然而,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對學生不宜有太高的要求,要把握好能力要求的“度”,側重于“實用能力”的培養,根據不同專業對英語能力的不同要求有所側重。據用人單位對英語應用能力要求的一項問卷調查顯示,理科和工科專業學生的閱讀、翻譯能力最重要,而高職護理學生的聽說能力最重要。因此,在教學中應把握這一點,合理組織教學。

2.突出實用性。

(1)強調醫學詞匯教學。從詞源學的角度看,醫學英語的專業詞匯和術語有2/3來源于拉丁語和希臘語。例如,cardio來源于希臘語kadia,意為heart.cardioscope(心臟檢查鏡)、cardiodynamics(心臟動力學),cardiology(心臟病學)等詞由它派生而來。拉丁語和希臘語的造詞能力很強,并且很有規律性,可通過構詞法掌握詞綴,

(2)增強英語教學的實用性。高職護理英語的聽說、寫作教學應體現專業教育和職業教育,以“必需、實用、適用”為原則。聽說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學會用英語詢問病史、收集資料、記錄病情、進行日常醫患交流。對于實用寫作,可以講授簡歷、求職信、備忘錄、出院小結、醫學證明、病歷、藥品說明書等,還可教授學生文獻檢索的能力,達到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教學目的。

(3)培養醫護英語日常會話能力。組織學生采用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醫護會話,針對特定的醫護主題進行討論和交流,把英語教學和職業聯系起來。由于時間短、內容難,應該以達到基本交流為目標

(4)轉變考核方式。完善的考核辦法可提高醫護英語課程的教學效果,以往的教學考核雖然也考慮學生的平時成績,但主要依據學生的出勤率和作業,這種做法往往無法體現學生的真實水平。因此,應改變醫護英語的考核方式,加大學生平時成績的考核比率,同時考慮學生的課堂表現。學期測驗采取口試和筆試相結合的方式,對于基礎知識、翻譯和寫作采用筆試形式,試卷應突出實用性;對于口試的題目,教師可預先選定,給學生一定的準備時間后再進行口試。為避免學生緊張,可分小組進行,小組成員在選定的題目范圍之內,通過對話等形式來展現自己。

高等職業教育不同于一般的學歷教育,培養目標必須突出實用性和針對性。就英語這門學科而言,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必需掌握的實用英語知識和語言技能,具備閱讀、翻譯與本專業有關的英文資料的能力,并為進一步提高英語應用能力打下一定基礎。醫護英語既是學生結合本專業知識進一步提高英語水平的主干課程,又是提高醫護專業畢業生競爭能力的重要環節。因此,要把語言基本功的訓練與實用的日常業務交際能力結合起來,利用可能的教學手段,使所學的知識轉化為應用能力,加強實用醫護英語教學,在新的教學模式下,培養具有競爭力的實用型醫學和護理人才。

參考文獻:

[1]李庭薌.英語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2]李蔚,張福芝.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考試考點快訊[M].大連: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2.

[3]許芳梅.上海市高職高專英語教學現狀分析[J].教育發展研究,2004,(12).

第2篇

關鍵詞:護理專業;大學英語教學;專業化

近年來,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呈多元化的趨勢,以往高校所培養的單一技能型人才已無法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用人單位對畢業生外語能力的評估更趨理性化,懂專業且具備相當英語應用能力的人受到市場的歡迎。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也指出高等職業教育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因此,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改革必須實現英語學習與專業學習的結合,在提高專業水平的同時,提高英語應用和實踐能力,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

目前,部分高職院校開始重視英語教學與專業的結合,甚至開設了專業英語課程。然而,由于公共英語教學與專業教學之間的銜接存在著諸多的矛盾和問題,使得高職公共英語教學達不到預期的目標。筆者多年來從事護理專業的大學英語教學,對護理專業大學英語教學的專業化有一定的思考與探索。

一、護理專業大學英語教學專業化的實踐研究

1.明確課程目標,優化課程設置

為滿足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要求,實現培養技術、生產、管理和服務第一線高技能人才的目標,從2008年開始,本院的公共英語教學已經嘗試性地進行了一些改革,制定了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相關方案,并在本院的重點專業護理專業試行。方案突出能力培養的目標,并把英語教學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學期要求學生進一步鞏固基礎的語言知識,重點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英語的習慣,樹立大膽開口說英語的信心,積極開展聽說訓練,能通過大學英語應用能力考試;第二學期,針對專業特色,通過對行業的調研,分析臨床護理崗位對職業人英語應用能力和人文素養的基本要求,確立課程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態度目標,并且按照認知規律,遵循“必須、夠用”的原則,歸納學習單元,序化學習過程,構建護理專業課程內容體系,充分體現職業性、實踐性和開放性特點,為加強學生的專業素養和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教學改革實施以來,取得了顯著成效。

2.依據典型工作情景設計教學

確立以典型臨床護理工作崗位所需要的英語交際能力為主要內容的聽說訓練。將臨床護理五大典型工作情境中的十項主要工作任務轉化為五大學習情境和十個學習任務,內容包括入院護理(入院接待、病情評估)、用藥護理(用藥前解釋、用藥后觀察)、手術護理(術前告知、術后觀察)、生活護理(衛生評估、生活指導)和出院護理(出院告知、出院指導),突出教學內容的針對性和適用性。同時加強與護理專業的專業教師溝通,參與到學生的社會實踐工作中進行現場指導,讓學生了解英語在所學行業的運用情況,強化所學知識的運用。

3.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培養學生應用語言的能力

教師要設法給學生提供體驗、實踐英語對話的機會,且內容要與護理工作密切相關。可通過恰當的醫護對話、請學生介紹病房情況或鼓勵他們自己扮演護士或病人等形式,讓學生在討論、小組活動、角色扮演等情景活動中學會使用醫護英語;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以使教師及時得到反饋信息,從而更好地組織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不斷積累經驗、掌握技巧,合理調整各項活動,激勵學生創造性地參與學習活動,使他們從語言實踐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

4.開發適合高職護理專業的大學英語教材

教材內容的確定必須以培養目標為依據。高職護理專業培養的是從事臨床護理、預防保健、護理管理和涉外護理工作的高級醫療護理人才,是具有較高英語水平的護理人才。因此,我們應據此開發護理專業的大學英語校本教材,使學生通過接觸與今后的工作密切相關的語言材料,提高自身的學習興趣,改變學習態度和學習策略,提高學習效率。

5.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

要搞好與護理專業的大學英語教學,相應的師資配備是前提。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順利進行英語教學的基本保證。高職大學英語教師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學生的專業,因此,英語教師不僅要掌握英語教學的理論和方法,具備扎實的語言基礎,還要了解護理專業的基本知識。學校應有計劃地培養“雙師型”教師,挖掘現有的英語教師潛力,通過進修等渠道,讓他們在短時間內掌握護理專業的英語知識,督促教師在提高英語水平的同時,不斷探索適合高職護理教育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

二、護理專業大學英語教學專業化的意義

1.有助于改變教學內容與工作實際相脫離的現狀

護理專業是培養能從事醫院臨床護理、社區衛生服務中的護理工作,具有職業生涯發展基礎的高素質高技能應用型護理人才,而傳統的大學英語課程屬于綜合素養類課程,與專業結合較少。大學英語課程作為工具課程應該服務于專業,重在培養學生的職業崗位英語能力。專業化的大學英語教學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為學生就業和未來的工作打下良好的英語語言基礎。

2.有助于提高學生實際應用語言的能力

高職護理專業大學英語專業化改革,打破了大學英語一貫式、單一化的教學模式,將有關聽、說、讀、寫的各項技能的學習內容與專業知識相融合。學生通過接觸與今后的工作密切相關的語言材料,提高自身的學習興趣,從而培養實際應用語言的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

3.有助于促進高職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改革

在護理專業大學英語教學中,以專業課程中需掌握的內容為主線展開,所有教學內容以專業工作職場要求為核心,將英語教學滲透到專業知識的不同章節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鞏固了英語知識,而且掌握了系統的專業知識,積累了大量的靈活運用專業英語的經驗。護理專業的大學英語教學專業化的實踐有利于完善護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為其他專業的大學英語教學提供有益的借鑒,并促進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改革。

參考文獻:

第3篇

關鍵詞:外語教育;涉外護理英語教育;全人教育

涉外護理英語教育作為一種特別用途的英語教育,長期以來,主要注重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教學模式單一,教學內容陳舊。對于學生而言,一切病人,無論男女老少都只是疾病載體的活體樣本。尤其是在涉外醫療活動中,由于缺乏人文主義的教育和對人類文化多元性的理解,我國護理人員對外籍病人常常缺少人文關懷和尊重,從而造成交流障礙,阻礙了醫療活動的順利進行。涉外護理英語教育要貫徹全人教育的理念,不僅要注重學生知識和技能的培養,更要關注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達到修養和人格兼進,成為集知識、能力和高素質為一體的優秀涉外護理人才。

1全人教育思想

全人教育思想最早出現在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所著的自由教育論中。他提出,教育的目的在于發展學生自身的潛能,并使其成為最易于有所成就的人[1]。而全人教育概念最早是由美國學者Ron正式提出的。他總結了“全人”的基本要素:身體、智能、審美、精神和社會[2]。譚敏等[3]也把全人教育歸納為6個方面:注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強調知識的整合和跨學科的互動;主張學生物質和精神世界的平衡;注重人與人之間的相互理解;實現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相處。全人教育思想內涵豐富,但至今學術界仍對其沒能達成統一定論。全人教育的基本主張可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全人教育強調教育的目的在于實現人的整體發展。教育不僅要注重知識的傳播和技能的訓練,更要關注個人的內在情感和人格的培養,以實現個體生命潛能的全面和諧發展。第二,全人教育注重尋求人與人之間的相互理解,主張師生間建立平等、開放、有活力的人際關系。第三,全人教育強調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和批判性思維能力,使學生具備對所處文化、思想以及政治環境進行批判的能力。第四,全人教育倡導人文精神的培養和融合。當前的教育過于重視實用知識,忽視了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這很容易造成教師教學的知識化和學生學習的功利化,最終導致學生成為一種有用的機器而不是一個和諧發展的人。第五,全人教育強調知識的整合和跨學科的互動,認為只有學科間的相互影響和滲透,才能拓展知識的學習,才能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2全人教育在涉外護理英語教育中的實施原則

2.1整體性原則

“全人教育”是相對于注重片面發展的“半人教育”而言,其目的在于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全人教育以學生的完整發展為核心,力求在健全人格的基礎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最終把學生培養成有知識、有能力、有道德、和諧發展的“全人”。涉外護理英語教育作為外語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課程設置必須體現“教單科,育全人”的教育理念,將外語知識、護理學知識、人文知識以及人類文化等有機結合,培養出具有創新思維、國際視野和國際競爭力的智力人才。

2.2多樣性原則

全人教育從全球視野和共同的人類利益角度思考問題,注重人類文化的多元性和平等性。因此,對于不同的課程內容,教師要采用不同的授課方法。例如,涉外護理英語教師可根據每一單元的教學重點,采用最適合的教學方法(如講授、講座、護患角色扮演、關鍵性事件分析、案例分析等方法),來提高學生理解和認知異文化的能力和全球意識。

2.3關聯性原則

全人教育認為教育應是一種關聯性的行為活動,主張通過在課程學習者、課程知識和課程教育者之間建立廣泛的聯系來促進學生能力的多樣性培養和創造性思維的形成。在涉外護理英語教育中,教師可采用“非線性”教學模式,變教師的“獨角戲”為師生之間的共同探索,變學生的“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在師生之間建立起一座橋梁,來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一個和諧完整的人。

3涉外護理英語教育中全人教育的實現

3.1樹立全人教育的涉外護理英語教育理念

全人教育認為外語教育本質上是人文主義的教育,主張在教育中要更多得滲透人文精神,要用人文的方法達到全人發展的目標[4]。哈佛大學提出,外語是對某一民族的形貌和精神,以及對該民族的獨特思想文化有所詳述的科目[5]。長期以來,我國涉外英語教育主要注重語言能力的培養,缺少人文主義和對文化多元性的認知教育。對于學生而言,一切病人,無論男女老少都只是疾病載體的活體樣本。這種認識常常使護理人員對外籍病人缺少人文關懷和尊重,從而造成交流障礙,阻礙了醫療活動的順利進行[6]。例如在西方文化中,人們崇尚“上帝面前,人人平等”。護理人員和病人交流時常通過稱呼病人的名字聯絡感情,消除彼此間的陌生感。當彼此熟悉后護理人員還會請病人直接稱呼其名字縮短社會距離。中國的護理人員由于缺少對西方文化的理解,常常會用“床號”稱呼病人,這使外籍病人十分反感,從而阻礙了醫療活動的順利進行。因此,在涉外護理英語教育中,教師要樹立“全人教育”的教育理念,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加強學生對人文精神和多元文化的理解,實現同時提高教育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的目標。

3.2改善涉外護理英語教育方法

外語教育是全人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許國璋提出“英語教育是用英語來學習、認識世界、培養心智,而不是單純的英語教育”[7]。一直以來,我國的涉外護理英語教育特別重視學生“雙基”的訓練,即重視傳授學生基礎知識和培養學生語言技能,教學內容陳舊。然而,作為未來的護理工作者,僅僅具備一定的語言能力并不能保證醫生和外籍病人之間成功的交流,不同民族的思想文化和行為模式也影響著交際活動的順利進行。因此,涉外護理英語教育應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從傳授基礎知識為中心的課堂模式轉變為以重視培養學生人文思想和國際意識為中心的“全人教育”教學模式。例如,在涉外護理英語教學中可采用“以學生為中心”的護患角色扮演、案例分析、關鍵性實踐分析等方法,使學生能在真實情景和案例中感受不同文化的人文思想,提高自己的國際意識,在不同文化的相互碰撞中修煉全人氣質。

3.3完善涉外護理英語教師的知識結構

外語教師的知識結構是外語全人教育的基礎。涉外護理英語不同于公共外語。作為一種專門用途的英語,它有著特殊的知識結構。涉外護理英語課程是將公共英語知識和護理知識有機結合的學科。然而,一直以來,涉外護理英語教師主要注重語言能力的培養,教學內容很少涉及護理知識,導致學生對英語課失去興趣,久而久之,教師自己也對護理英語教學失去動力。全人教育觀倡導知識相互滲透和學科間的互動。認為如果把各門學科孤立開來學習,就會導致人的思維方式孤立而片面的發展。只有通過學科間的相互影響和滲透,才能超越學科間的各種限制,才能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因此,醫學院校應多鼓勵教師參加護理基礎課程(如護理學基礎、內科護理學、外科護理學)的學習[8]。在備課階段,教師應多查閱與課文有關的醫學資料,必要時需請教護理學專業人士。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將英語知識和護理學知識整合學習,開拓問題研究和知識學習的視野,從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3.4完善涉外護理英語教育評價體系

我國的涉外護理英語評價體系主要存在兩方面的問題。其一,學校通常采取“終結性評價”方式對學生做出評價,即根據期末考試成績評價學生。這種忽視“形成性評價”的考試方式顯然是不科學的,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學習是一個成長的過程,更是不斷完善自己的過程。正如美國著名未來學家阿爾文•托夫勒所言“未來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識丁的人,而是那些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9]。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更要重視學生的點滴進步,全方位多角度地評價一個學生的進步。這才是“全人教育”的根本所在。其二,我國涉外護理英語評價體系多采取閉卷考試的形式,注重考核學生的專業課程掌握程度,考試題目過于死板,試卷答案設置過死。評價體系很少涉及學生的人文素質、心理素質、思想道德等方面的內容。這樣的考試阻礙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和批判性思維能力。在國外,考試經常是采用開卷形式,允許學生自行查閱資料,考試的目的不在于“過關”而在于查漏補缺,找出不足,以利于今后發展。

4小結

教育的本質在于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涉外護理英語教育不只是技能訓練和知識傳播,更要注重全面的素質教育。本文提出涉外護理英語教育要貫徹全人教育的教育理念,改善涉外護理英語教育方法,完善涉外護理英語教師的知識結構,健全涉外護理英語教育評價體系。只有這樣,才能實現通識和專業的平衡,培養出仁心仁術厚德濟世的優秀涉外護理人才。

參考文獻:

[1]文旭.教單科,育全人———論專業外語教育中的全人教育[J].中國外語教育,2014(3):12-18.

[2]MillerJP.HolisticCurriculum[M].Toronto:OISEPressInc,1988:1.

[3]譚敏,范怡紅.西方當代全人教育思想探析[J].外國教育研究,2006(9):18.

[4]文旭,夏云.全人教育在外語教育中的現實化[J].外語界,2014(5):76-82.

[5]黃錦坤.美國大學的通識教育———美國心靈的攀登[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265.

[6]肖文莉.淺談護理英語教學對師資的要求[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2,31(1):147-148.

[7]魏清.全人教育視野下的有效學習[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1.

[8]郭偉,隋麗蓉.涉外護理專業雙語教學現狀分析[J].中華護理教育,2010,7(6):253-255.

第4篇

關鍵詞: 跨文化護理 護理文化 醫護英語

1.文化的概念及文化的交際作用。

“文化”一詞在中國自古以來就涵蓋“文明”、“文治”和“教化”的含義。在西方,“culture”的詞源是拉丁語“cultura”,指耕種、培育、改善等。近現代英國人類學家Edward Burnett Tylor全面概括了文化的含義,指出:“文化或文明,就其廣泛的民族學意義來講,是一復合整體,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習俗,以及作為一個社會成員的人所習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習慣。”[1]

語言是文化的鏡子,是文化各個組成部分得以存在、演化、傳承的基礎。李定鈞[2]認為A.L.Kroeber對文化的釋義在語言學習方面最具影響力,即文化包括各種外顯的和內陷的行為模式,通過符號的使用而習得或傳授,并且構成人類群體的顯著成就。

語言是文化的核心,是承載社會文化信息的重要載體。語言本身發展過程也變成人類歷史和文化印記,成為文化的活化石。文化體系龐大,與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尤其是文化與知識層面、交際層面、概念層面的聯系,影響著我們對于語言的學習與理解。

文化的交際作用是語言所不可替代的,但是文化的學習可以通過語言的學習實現。張輝[3]在研究了外語學習中語用遷移而造成的交際失誤后指出:“由于英漢兩種語言在語用內容、言外行為及使用語境上的差異,學習者把本族語的思維方式、交際方法和文化理解套用到目的語中時,會造成語用失誤。”針對這種文化上的不對等導致的語言的理解與使用錯誤,他提出有必要在外語教學中開設有關課程,專門介紹英語國家的社會文化知識,提高學習者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鍛煉其運用交際文化的能力。

沈紅指出:學生在掌握語言知識的同時,應深刻了解這些語言知識在交際中的作用。“學習者在使用語言時應考慮自己的社會地位及社會語境并能從聽者的反應中判斷出所用語言是否恰當:學習者必須了解語言的社會含義,能使用英語本族人普遍接受的語言”[4]。

吳一安[5]指出,語言的學習,勢必要學習該語言所承載的文化,也勢必要面臨兩種文化接觸所帶來的問題。這些問題包括文化定式、對外來文化的態度、文化適應、文化沖擊等。所有第二語言環境都涉及不同程度的文化適應,由此而帶來的態度、社會距離、社會政治等問題,是第二語言教學應充分給予考慮的。

2.了解中外護理文化的差異,有利于醫護英語的習得和護理工作的實施。

涉外醫護從業人員時刻面對著不同文化的沖突與共處。對醫護文化的了解,尤其是西方文化中的思維方式、價值觀、認知行為特點、交際關系等,能促進中國護士更有效的醫護工作交流,和諧醫患關系,達到更好的醫護效果。

醫護行業英語屬于專門用途英語(簡稱ESP),其內容與學習方式都具有獨特的行業特色,天然地與公共英語存在巨大的差別。作為在醫護專業領域國際通用工作學習環境下的交流工具,醫護英語有其嚴格規范和程式。對ESP教學的研究,引發了對不同文化背景下醫護行業英語的學習需求和對比研究的必要性。從學習目標看,“ESP教學不是培養單純的語言人才,而是培養專業領域的綜合型人才,ESP教學除了語言教學之外,還承擔著對特殊文化背景下的職業理念、法律法規以及專業素養的教育功能”[6]。ESP教學承擔了更多的專門針對跨文化能力培養這方面的職能。

在這里,醫護文化主要是指在醫療護理過程中,醫療護理人員對疾病和病人的基本認知和態度,以及隨之采取的行為理念、溝通方式。例如:西方在從局部護理轉向整體護理理念的過程中,形成了對病患生理、心理,以及病患所處環境和社會文化氛圍的整體關注。由于醫護理念的改變,隨之改變的是具體操作和工作程序,以及醫患溝通的方式。西方的個體文化向整體文化轉變,與中國傳統中醫的整體思想不謀而合,為中國學習者學習西方醫護文化提供便利條件,這種學習上的互相借鑒也促進醫護英語的學習。

又如:西方文化中注重個體、尊重個體自由、天賦人權、人人生而平等的文化傳統,使西方護理實際操作過程中更注重個人隱私的保護和法律法規的約束。由于對待病人的平等態度,使醫患交流上使用的語言更趨于委婉、客氣。同時,病人在治療和護理過程中的自主選擇權更大,相關法律文書更嚴謹和規范。因此,在跨文化護理中較大的難點是對法律法規的不了解而造成的誤會和訴訟。

3.閱讀和詞匯教學有助于培養跨文化護理的能力,是涉外護理專業的重要內容。

跨文化護理的實質就是文化關懷。跨文化護理的重要性已引起相關學者對醫護英語的文化內涵的關注。了解西方醫護文化,培養跨文化護理能力,是高專涉外護理專業學生職業素養的基礎。在跨文化護理理念基礎上的醫患交際才是成功的、高質量的溝通。

對在校大專生來說,學習西方醫護文化的主要途徑是閱讀醫護英語教材中的文章。閱讀醫護英語文本,有助于學生:(1)了解醫護英語文章的文體,獲取行業信息;(2)學習專業詞匯,了解西方醫護文化、法律法規等人文知識。這些知識是公共英語學習所不可替代的。

關于涉外護理閱讀教材的內容,跨文化內容是不可忽視的。李鴻艷[7]指出,教材應兼顧學生在獲取專業知識的基礎上,提高跨文化素質。主張以護理人際學、護理教育學、護理管理學等學科開展以雙語教學為依托的文化教育。劉水[8]對中外護理教材進行比較后得出結論,國外已經形成護理學科的成熟理論和護理學體系,而不是依附于醫學診斷和治療的從屬學科。護理實踐所強調的整體護理理念,使西方更注重培養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包括人際溝通、病人教育和心理撫慰等方面能力的培養,形成“社會一心理一生物醫學模式”。

教材中精選的醫學和護理類的英文材料,要有意識地引入西方護理文化和實踐中的細節及規則,在理解上學生有以母語習得的護理知識為基礎,因此不難理解其內容,但是需要克服的難點是相關醫學專業術語。

李定鈞指出:全部文化依賴于符號。正是由于符號能力的產生和運用,才使得文化得以產生和存在;正是由于符號的使用,才使得文化有可能長存。

醫學專業術語詞源大多來自西方文明的發源地――古希臘。醫學詞匯承襲著古希臘樸素的醫學思想和神話傳說。后來,古羅馬人繼承了希臘醫學,醫學文獻改用拉丁文。文藝復興時期,英國文人學者推崇古希臘文明,崇尚用拉丁文演講與寫作。因為古希臘文明早于拉丁文明幾百年,保持不被外來語介入的純潔性,故英語在完成對外來詞素英語化的過程中,大量借用希臘詞素構成醫學詞匯;近代學者常直接采用希臘語的構詞成分創造醫學新詞,這一傳統沿用至今,成為創造醫學術語的源泉[9]。同時,醫學語詞不斷尋求文化的意義而進入隱喻性的思維。醫學用語中很多表述都具有隱喻性,承載著豐富的醫學文化信息,從中可以探尋到醫學文化的遺跡,以及不同的民族心理與乃至各種特定的思維模式。例如:文化關聯詞“eating disorder”指進食障礙,是20世紀末西方的文化精神病學家將此病列入與文化相關綜合征的一例。

跨文化護理的概念,要求護理人員掌握護理中,針對不同文化背景、民族傳統、的人群所要注意的護理問題。筆者認為,護理禮儀、護理職業道德與法律等課程的開設,能為文化教學提供支撐。

4.結語

閱讀與詞匯教學是涉外護理專業學生學習西方護理文化的主要途徑。大專院校要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跨文化相關內容的學習,掌握西方護理文化的規則,加強閱讀教材中文化信息的內容與醫學術語詞源學教學刻不容緩。

參考文獻:

[1]林明金.詞匯文化對比與雙語詞典編纂[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8.12:25-27.

[2][9]李定鈞,主編.醫學英語詞匯學[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155,16.

[3]Kenneth R.Rose,Gabriele kasper.Pragma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6.8:10.

[4]沈紅.談涉外護理專業學生英語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J].實用醫技雜志,2008,15(12):2008.

[5]H.D.Brown.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Pearson Hall Regents,1994.

[6]馬雁.大學ESP教學中的跨文化能力培養[J]華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2):154-157.

[7]李鴻艷.以護理專業英語或雙語教學為依托開展跨文化教育的思考[J].護理研究,2007,21(31):2903.

[8]劉水.淺析護理雙語教材的編寫模式[J].國際護理學雜志,2006,25(6):460.

第5篇

【關鍵詞】護理英語 教學法 探討 護理知識更新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9682(2012)08-0185-02

隨著護理市場的國際化,現今英語護理教學成為教師研究的熱點。作為護理教師,我在教學實踐中進行探討,總結了一些有益的教學方法。首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教學的前提;其次,好的學習方法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最后,要成為一名國際護士還需不斷更新護理知識。

一、培養護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成功教育最首要的目標就是培養興趣和激發學習動力。[1]讀醫學文章或機械的背單詞和句型很乏味,學生常抱怨句子太長、文章難理解,搞得頭昏腦脹的,要堅持下去實在太難。所以調整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成了老師的課題。

1.英語與護理有機結合

護理英語是一門特殊的課程,它需要在教學中將英語與護理有機結合,使它們成為一個整體。在護理教學中貫穿英語,在英語教學中融會護理知識。在教學活動中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對教學活動作調整,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有了興趣才會有學習的動力。

如,介紹護理程序實行分組教學。針對差一些的學生先用中文講解,讓他們在頭腦中形成一定印象之后再用英語強化,如用英語列出護理程序的五個步驟以及一些護理診斷,要求學生將它們翻譯成中文。而對于一部分優秀學生,我則先用英文講解再根據學習的結果用中文簡要總結。根據學生的水平差異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課后再布置作業對課堂內容進行強化。

又如,演示護理技術操作——靜脈輸液。在學習這一節之前學生已經學習和練習了一些其他護理操作,所以可將操作結合英文來講解和演示:Check and explain procedure to patient(向病人核對解釋);Clear all IV tubing of air(排氣);Don gloves(戴手套);Select site for insertion(選擇穿刺點);Apply tourniquet 5~10cm,ask patient hold the fist(扎止血帶穿刺點上方5~10cm,囑病人握拳);Cleanse the site(消毒穿刺點);Insert the needle,if success let patient open the hand(穿刺,如果成功松拳);Apply dressing to the site(固定);Recheck and adjust IV drops(再次核對調整滴速);Ask for feeling, thanks for cooperation(詢問感受感謝配合)。[2]從雙語教學中,學生既掌握了操作流程又記住了英語。布置課后作業:準備有關輸液的英語情景對話。在下一次的操作練習中既能熟練操作又能強化英語口語。學生對操作感興趣,同時對學習英語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很多學生都覺得這樣的學習方式非常有益。

2.英語與實踐相融合

護理與英語都有一個共同點——與實踐相結合。在教學過程中將學生的眼、耳、手和腦結合起來。[1]學生喜歡上操作課,在操作練習中將英語融會進去,讓學生在輕松愉快中學習英語。比如:練習注射法、靜脈輸液等操作,在操作中融入情景對話,鼓勵學生用英語給病人進行核對、解釋及指導。學生練習老師要進行指導和評價。

如,肌內注射操作。在練習時將學生分組,鼓勵他們在操作中相互用英語交流,在整個練習過程中學生做到了手、眼、耳、腦并用,這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能動性。當然有的學生可能剛開始很不習慣,甚至羞于開口,萬事開頭難,只要一開口,進步就會很快,所以要鼓勵學生開口講英語,只有實踐才能不斷提高。在開始的練習階段可以給學生一些例子,操作中的一些現成的對話,這樣學生會覺得容易一些。在練習之后,讓學生推薦優秀的小組上臺表演,促進相互學習。

又如,課余討論。在護理專業英語的學習中,學生肯定會有一些學習心得,提供機會讓他們交流提高。給學生安排課堂或課余時間,讓他們在輕松融洽的氣氛中總結自己的學習心得,相互交流,老師起一個穿針引線的作用將同學們有益的學習方法總結以供相互學習提高,同時也可從中總結出改進教學的方法。學習小組也是一個好方法,同學們可以自己組織興趣小組,在小組中討論、學習及進行對話練習。我調查了一些學生,他們都認為小組討論學習是一種相互促進、提高的學習方式。

從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學生學習專業英語的興趣可以在操作與英語相結合中培養起來,有了興趣他們才會認真投入,使英語與護理真正結合,學英語難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培養良好的學習方法

有了學習興趣,老師教給正確的學習方法也很重要。在教學中教師起著導向的作用,[3]老師首要的任務是教給學生好的學習方法而不是讓學生背多少知識。醫學詞匯、句子一般都較長,也較難記憶、理解,部分學生一開始就“知難而退”了,而另一些學生堅持一段時間后也放棄了,就是因為沒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認為學習太難。如何才能變難為易呢?教師應該找方法把學習變得簡單,比如把復雜句變簡單句,將單詞分解以及尋找詞匯之間的相互聯系來提高記憶效果等。

第6篇

[關鍵詞] 護理教育 英國護理 教育發展 教育體系 課程設置

伴隨著我國加入WTO,國外先進護理理念的傳播,國內護理人才市場對高層次、高素質護理人員的需求對我國的護理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了解其他發達國家的護理教育是發展本國護理專業的途徑之一。英國高等護理教育在教育思想、教學方法以及教學資源等方面都有其先進性,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筆者就英國護理教育體系和課程設置作簡要介紹,以期從中得到有益的啟示。

一、英國護理教育體系

英國全稱為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包括英格蘭、威爾士、蘇格蘭、北愛爾蘭。英國的護理教育具有悠久的歷史,其中,尤以1860年南丁格爾在英國圣托馬斯醫院建立 的世界上第一所正規護士學校對世界各國的護理教育影響最為顯著。她撰寫的《醫院筆記》、《護理筆記》等主要著作成為醫院管理、護士教育的基礎教材。由于她的努力,護理學成為一門獨立的科學。她的辦學思想也由英國傳到歐美及亞洲各國。目前,英國有180多所院校,500多所延續教育學院可提供護理本科、研究生等學位課程及學術類職業教育課程。

英國的護理學生入學,年齡要求必須是年滿十七周歲(在蘇格蘭則年滿十七周歲半),都必須完成英國11~12年的普通教育,GCSE課程,相當于我國的高二學歷。如果要報讀本科,必須參加2年制的A-Level考試課程,類似我國高考,某些特殊的科目必須要達到一定的級別,才能申請護理學習。學制分三年制專科、三到四年制本科兩種。本科學習內容更全面、課程評估要求更高,大多數學生都選擇專科,本科學生只占入學學生的十分之一。兩種畢業生畢業后均可成為國家正規注冊護士,而且待遇相同。英格蘭有文憑制和學位制兩種學制,而威爾士、蘇格蘭和北愛爾蘭則只有學位制。英國決大多數的院校(university, college)都提供護理專業的課程。其專業主要分為:成人護理專業adult nursing,精神健康護理專業mental health nursing, 兒童護理專業children nursing,部分學校還設有殘疾護理專業learning disabilities nursing。決大多數的院校在學習過程中,都提供醫院實習。

三年制護士畢業后,如果想繼續深造,有兩種途徑可供選擇:一是向學校申請獎學金,如獲準則留校繼續學習一年,拿到規定的學分后即 可被授予學士學位;另一種是先到醫院應聘作護士,工作一段時間后可申請由醫院資助的與你工作密切相關的專業培訓,時間一般是7~12個月。拿到規定學分后亦可拿到學士學位。在英國,大部分護士都擁有學士學位,還有很多護士攻讀碩士與博士研究生學位。

英國的護理教師都必須有雙學歷。護校畢業,有一定臨床工作經驗,然后申請與所從事工作密切相關的科目,本人申請獎學金后攻讀第二學歷,畢業后方可成為護校教師。

二、英國護理教育課程設置

英國護理教育的課程涉及廣泛,涵蓋了影響健康的生物、心理、社會、精神、文化、行為因素等各方面知識,包括專業知識,社會科學(如社會學和心理學),生物科學(如生理學和微生物學),健康促進學,通信與信息技術及科研方法,強調護理知識和臨床技能的有機結合。學生的理論學習和臨床實踐的時間各占一半,并且平均安排在三年內。學生一入校,就按自己的興趣選擇成人護理,兒科護理或是精神護理。護理學生在入學第一個月起,就開始到醫院實習,老師鼓勵護理學生用臨床所見去驗證所學的理論知識。學生可以學以致用,不會理論和實踐脫節。

第1年是公共基礎課程(Common Foundation Programme),介紹護理學的基本原理,內容涉及護理研究入門、護理理論、醫療衛生系統、護理技能訓練、 交流和溝通技巧、衛生和護理中的文化、法律以及倫理,論文寫作,還要學習人體解剖和生理學,公共健康等醫學課程。第2,3年學生則進入各自選擇的專業進行專科學習和培訓。大多數學生都選擇成人護理。成人護理以疾病為中心,學習病理、診斷、治療和護理知識,使學生能勝任從醫院到社區、從急診到重癥等護理工作,承擔照顧16歲以上的患者。課程包括成人護理的職業交流,成人持久健康的護理與管理,成人護理的安全與舒適,成人護理職業訓練,成人護理角色的多樣性等。兒童和精神護理也各有其側重點。兒童護理主要承擔有特殊需求的健康或體弱多病的患兒,其目的是促進兒童健康,減少疾病的發生并保護易感兒童。學生將在未來2年內學習兒童的發育和健康,急癥兒童護理,兒童護理學的藝術與科學,兒童護理的挑戰與選擇,新生兒的復雜性,兒童護理角色的多樣性等課程。精神科護士需要為來自社區和醫院的形形的精神病患者服務, 他們作為一個多類專業人士組成的團隊中一分子,在這個團隊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們將學習精神健康護理的藝術與科學導論,精神健康和痛苦的起源和表現,精神健康護理的職業培訓與知識,精神健康的當代熱點問題,精神健康的擴展知識和技能等。

英國護理課程教學方法多種多樣,師生互動,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常見有課堂講課、實驗室模擬護理、分組討論、案例討論,不同角色扮演、遠程網上教學,以及臨床導師指導下的臨床實踐。每門課程,都要經過不同種類的評估。評估方法有多種,主要有短文、報告、考試以及論文等。這些教學方法及評估方法的應用,在于調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終生學習技能。

綜上所述,英國的護理教育體系和課程設置科學、合理,適應了當代社會發展的需求,體現了全新的教育理念,我們應該借鑒其護理教育的先進經驗,并結合我國的教育現狀及具體情況改變我國護理教育,使護理教育適應本專業的發展需要。

參考文獻:

[1]Nursing education: a statement of principles.2003.

[2]Robinson S and Griffiths P. Nursing education and regulation: international profiles and perspectives.2007.

[3]How to become a nurse or midwife.2009.

[4]Careers, Nursing and midwifery 4life.2010.

[5]英國護理職業教育概況.中國護理教育網.2010.

[6]我在英國做護士――一位旅英護士的成功之路.現代護理報,2004,4 (21): 3.

第7篇

【關鍵詞】護理人員;營養教育;膳食;營養

在大型醫院從事臨床護理工作的護理人員,工作量大、任務繁多、長期日夜倒班,能量及各種營養素消耗量均非常大,而又未能及時正確的調整飲食[1]。加強營養教育、改善飲食結構對保證護理人員良好的身體狀況和工作效率非常重要。為了了解護理人員的膳食結構,評價營養教育對改變護理人員膳食結構的影響和效果,進行本次調查。

一、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

2007年3月在廣州市內某三甲醫院隨機抽取的注冊護理人員30名,均為女性,年齡在19歲~31歲,教育水平為本科8人、大專20人、中專2人,主要從事醫院臨床護理工作。

2、方法

2.1膳食調查

在營養教育前后各1周內,采用24小時回顧法結合記賬法分別進行連續3天的膳食調查。用膳食營養軟件(總醫院制)進行膳食營養素的計算。

2.2營養教育

以營養專題講座為主要形式,結合下發《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及平衡膳食寶塔》教育材料[2]。

2.3統計方法

采用自身前后配對的設計方法,使用SPSS11.0軟件,對膳食營養軟件計算所得的能量和各種營養素攝入量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定量資料的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率的比較采用X2檢驗。

二、結果

1、膳食結構

營養教育前后膳食結構變化情況見表1。

營養教育后,被調查者的糧谷類、蛋類、豆類及豆制品、蔬菜類和水果類攝入量均有所增加(P<0.01、P<0.05、P<0.01、P<0.01、P<0.01);畜禽肉類和油脂類攝入量有所下降(P<0.01、P<0.05)。與“平衡膳食寶塔”相比,教育后的膳食結構更趨合理。

表1營養教育前后的膳食結構

食物攝入量(g)教育前(n=30)教育后(n=30)P值

糧谷類110.62±50.52285.91±61.34<0.01

魚蝦類51.78±19.6060.58±20.12>0.05

畜禽肉類218.67±50.6184.73±39.20<0.01

蛋類15.94±9.5858.25±12.88<0.05

豆類及豆制品20.46±10.3363.20±25.79<0.01

奶類及奶制品200.34±48.91239.15±55.72>0.05

蔬菜類208.48±62.94389.11±71.53<0.01

水果類58.32±13.52127.49±45.83<0.01

油脂類39.20±7.6324.72±9.94<0.05

2、營養教育前后能量和營養素攝入量占RNI(AI)百分比的比較(見表2)

營養教育后,攝入的總能量占需要量比例有所提高(P<0.05),蛋白質、鈣、鋅、硫胺素、核黃素、維生素C攝入量占需要量比例也有明顯提高(P<0.05、P<0.05、P<0.05、P<0.01、P<0.01、P<0.01、P<0.01),總脂肪攝入量占需要量比例明顯下降(P<0.05)。

表2各營養素攝入量占需要量的比例

攝入量占需要量(RNI或AI)(%)教育前教育后P值

能量78.60±32.46108.75±49.81<0.05

蛋白質86.79±38.56106.94±51.87<0.05

脂肪156.58±67.3996.82±41.84<0.01

碳水化合物87.27±41.67101.53±52.64>0.05

鈣46.51±20.2561.68±35.34<0.05

鐵85.69±40.3190.35±47.20>0.05

鋅75.35±36.4781.71±41.02<0.05

硫胺素52.37±26.7289.71±43.27<0.01

核黃素57.91±27.4991.75±47.91<0.01

維生素C60.71±31.7594.91±47.67<0.01

3、能量來源評價

營養教育前后能量的營養素來源變化見表3。

營養教育后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明顯提高(P<0.01),脂肪的供能比明顯下降(P<0.01),蛋白質的供能比無明顯變化(P>0.05)。

表3營養教育前后的能量來源

能量的營養素來源教育前(n=30)教育后(n=30)P值

攝入量(g)占總能量攝入量(g)占總能量

碳水化合物195.51±61.2548.42%370.28±107.6866.27%<0.01

脂肪65.58±28.1236.51%50.48±25.6720.33%<0.01

蛋白質60.75±22.5415.07%74.86±29.5113.40%>0.05

4、三餐能量分配評價

營養教育前后三餐能量分配變化見表4。

營養教育后,早餐的能量分配比例提高了(P<0.01),晚餐的能量分配比例下降了(P<0.01),中餐的能量分配比例基本不變(P>0.05)。

表4營養教育前后的三餐能量分配

餐次比(%)教育前(n=30)教育后(n=30)P值

早餐18.28±8.7630.34±14.43<0.01

中餐39.33±17.6138.39±16.42>0.05

晚餐42.39±21.7631.27±15.37<0.01

5、蛋白質來源評價

營養教育前后蛋白質食物來源變化見表5。

營養教育后,豆類及其它植物性食物來源的蛋白質攝入比例增加((P<0.01、P<0.01)),動物性食物來源的蛋白質攝入比例下降(P<0.01)。教育前后優質蛋白占總蛋白的比例均超過50%。

表5蛋白質的食物來源

占總蛋白(%)教育前(n=30)教育后(n=30)P值

豆類及豆制品3.45±1.597.69±3.51<0.01

動物性食物55.46±25.8142.67±27.14<0.01

其它植物性食物41.09±14.6849.64±22.26<0.01

三、討論

本研究主要目的是通過膳食調查比較營養教育前后,醫院護理人員的膳食結構發生的變化。

由營養教育前的膳食調查結果可以發現,醫院護理人員的膳食營養存在以下幾個主要問題:(1)膳食結構不合理,各類食物攝入量與平衡膳食寶塔的建議量相差較大,如糧谷類、蔬菜類、水果類、豆類和蛋類的攝入量低于建議量,而肉類攝入量高于建議量,油脂的攝入量也偏多。(2)能量的營養素來源中,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偏低,只有48.42%,而脂肪供能比過高,達36.51%。(3)三餐熱量分配不合理,早餐能量占全天能量比例過低,只有18.28%,而晚餐的能量比過高,達42.39%。(4)蛋白質的食物來源中優質蛋白所占比例超過50%,說明蛋白質質量比較好;但豆制品來源比例偏低,只有3.45%,與豆制品攝入量過低有關。(5)與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3]相比,鈣、鋅、硫胺素、核黃素、維生素C的攝入量不足。

第8篇

1.1拓寬醫學視野,更利于疾病認識

西醫學與中醫學分屬不同醫學理論體系,并且在治療方法與醫學思想方面存在較大差異,不過中、西醫學所面對的對象與最終目標是相同的。在《外科護理學》的教學中,恰當引入中醫護理理論,將中西醫優點相結合,可有效拓寬醫學學生知識面,養成中西醫相結合的邏輯思維,如膽結石、腸梗阻等病癥的治療措施講解時,可在西醫學病理講解的前提下,引用中醫里不通則痛,而通則不痛的醫學理論進行解釋。又如腫瘤治療措施講解中,可強調中醫的治療措施,同時結合西醫中的放化療及手術治療,這樣能有效減輕患者放化療中的毒副作用,積極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并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

1.2中西醫優勢結合,更利于患者護理

在現代護理學中,向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整體護理是主要內容,外科護理教學中,將中醫護理理論引入護理程序當中,讓中醫護理與西醫護理更好地結合滲透,可為患者解除病痛打下堅實基礎,例如,我國中醫里的四診合參,可融入現代護理的評估環節,運用健康評估方法獲取患者的生理心理及社會文化等資料,并運用望聞問切等方法,全面獲取患者資料,便于護理人員能及時發現病患問題。在護理方法上,可把大量簡便有效的中醫護理方法引入到外科護理教學當中,例如,乳癰可應用大劑量的炒麥芽水進行煎服,也可運用芒硝進行局部外敷,以終止患者乳汁的分泌。又如為了促進患者外科腹部術之后,恢復腸蠕動,除鼓勵患者進行早期活動外,還可用針刺患者的足三里穴位,以緩解患者的腹脹問題。

2中醫護理理論在《外科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

2.1做好中醫護理理論與外科護理相結合的教學計劃

在教學當中,教學計劃是教學活動具體的預先安排,教師只有充分認真準備,教學才會收到預期效果,在外科護理學的各章節教學中,應仔細剖析每章節內容,尤其是基本的概念及重難點等,將中醫護理理論方面的知識有機融入其中,并盡量用最準確文字進行層次歸納整理,從生理解剖至健康教育、由淺入深、從理論至實踐,逐層展開,讓有關的中、西醫理論點充分展示,并且條理清楚。

2.2中醫護理理論知識的貫穿應用

在護理工作中,護理評估是項連續系統的資料記錄過程,其目的是為了解決護理中存在的問題,將西醫學中的交談法、觀察法與護理檢查等和中醫護理中的望聞問切四診相結合,對外科護理學中的各章節進行護理評估,讓護理資料收集更為客觀全面。同時,可用中醫學里的護理知識對外科護理進行內容補充,尤其是中醫里的辨證護理及整體護理觀念,可與現代護理觀念相融合,便于護理診斷的確定。在護理計劃當中,可把中醫護理基本原則有效融入到護理計劃中,其實中醫西醫的護理診斷排序原則大致相同,都是根據首中次優來設置先后順序,把中醫的急護其標,緩護其本,標本兼治等原則有效融入外科護理講解中,對于患者現存生理心理及社會問題進行啟發,采用中西醫中的有效護理措施,并運用中醫護理方法對護理措施進行充實。同時,依據外科疾病特征,將中醫特色和現代護理理論的優勢進行結合,如飲食調護中,可突出辨證膳食護理,盡量做到藥食相輔,病食相宜,以提升療效。

2.3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貫穿中醫護理理論

在《外科護理學》的護理教學中,其教學過程是由教師及學生共同完成的,教師對學生的護理認識起引導作用,教師可將中醫里的整體觀念與人本思想貫穿到外科護理工作中,將傳統中醫護理理念與外科護理理論進行結合,以培養學生在護理工作中的分析解決能力。同時,運用多種教學方法鍛煉學生的思維方法,在外科護理教學中,可運用情景模擬法、案例教學法、小組討論及角色扮演等教學法,讓學生更有效地掌握護理知識,教學中,也可原文引用,激發學生對中醫理論學習的興趣,如說明飲食護理方面的重要性時,可引用中醫著作《素問•熱論》中的原句進行說明。又如講解腦卒中的護理知識時,可運用典型病例的討論法,向學生提供具體的病理,讓學生根據已學知識,對病例中的護理問題進行分析討論,在討論當中,能使學生的總結、分析歸納及語言表達等能力達到綜合運用,從而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能力。

2.4在實踐教學中融入中醫護理理論

外科護理學的見習與課堂教授大致是同步開展的,我校的見習醫院師資力量是較為雄厚的,也是經國家相關教育部門進行過教學評估的,其臨床實踐也更為規范,在各科室當中,均有教學秘書、專職教師來帶教,學校教師依據見習疾病特征與護理原則,對教學內容、目標與方法進行合理設計,尤其是在實踐過程中,要合理貫穿中醫護理方面的理論,如乳癰疾病,學生對病患實施評估、健康教育及查體的時候,教師要給予指導,尤其是中醫里的四診八綱理論,教師要適當給予啟發,利用不同方法進行不同病情的辨證護理,把課堂理論知識應用至臨床實踐當中,以強化學生的護理知識,鍛煉學生的問題分析和解決能力,給畢業生奠定良好基礎。在學生畢業實習時,也強化中醫護理方面的知識,為外科護理教學提供中醫護理時間方面的可能,當學生在西醫醫院進行實習時,可側重外科疾病手術前的準備與手術后的護理工作,并參與重癥、急病患者的監測工作,積極參與腹腔引流管及胸腔閉引流管等管道護理工作。當在中醫醫院進行實踐時,要突出中醫方面的護理特點,如對于晚期的腫瘤患者,可用水針治療法,這比鎮痛劑注射效果好;對于肩周炎患者,可采取中藥熏蒸的治療法,讓中醫護理法在臨床上充分發揮優勢,提升臨床治療效果。實踐結束的時候,讓學生用中醫理論思維書寫份外科護理病歷,以鞏固學生的護理知識。

3結語

第9篇

通過相關法律法規的學習,使其能明確法律與護理工作的關系,并能將其掌握的法律法規的相關知識應用到護理工作中,依法為患者提供護理服務。通過以上內容的學習,增強實習護生的責任感,使其樹立對護理安全事件的防范意識。當護患糾紛發生時,實習護生能運用法律法規的相關知識來維護自身和患者的合法權益。

2強化護理安全教育

對實習護生進行護理安全教育是減少護患糾紛的基礎。帶教教師可通過隨機提問的方式考察實習護生對臨床用藥、護理操作、護理器械的使用方法及對突發事件的處理方法等掌握情況,使實習護生將護理安全意識牢記于心。

3規范護理行為

護理文書是重要的法律依據。即使護理人員明確按照相關規定為患者進行護理操作,護理結束后,如果沒有將護理的整個過程詳細記錄下來,一旦發生護患糾紛,護理人員將無法提供確鑿的證據證明護理操作的準確性。因此,帶教教師應告知實習護生在書寫護理文書時字跡要清晰,不得隨意涂改護理文書,也不能將醫學專用名詞隨意簡寫,以確保護理文書的規范性。除此之外,實習護生應規范自身的護理行為,并注重個人形象。實習護生應做到舉止端莊、語言文明、衣帽整潔。在護理工作中不談論與工作無關的事情,也不討論患者的病情,尊重患者的隱私。在與患者進行溝通的過程中,實習護生的語言應親切、友好,工作態度應嚴肅、認真,為構建和諧的護患關系奠定基礎。評定標準實習結束后,對這些實習護生進行理論知識及專業技能和法律法規相關知識的考核。

4統計學處理

我們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包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x±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表明兩組的差異具有顯著性,具有統計學意義[2]。實習結束后,觀察組實習護生的理論知識及專業技能、法律法規相關知識的考核得分均高于對照組實習護生,兩組相比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5討論

相關文章
相關期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a级毛片免费完整视频 | 免费在线看h | 柔佳雅君第八部分 | 婷婷六月丁香色婷婷网 | 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电影 | 中文字幕久久久久 | 国产91色综合久久免费分享 | 久久亚洲国产高清 | 四虎影视必出精品 | 久久婷婷五色综合夜啪 | 精品国产福利久久久 | 日韩视频久久 |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99 | 高清免费国产在线观看 | 她来自台北 | 国产亚洲精品网站 |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 | 潦草影视在线 |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爽 | 久久精品视频5 | 久久中文字幕免费视频 | 欧美成人激情在线 | 久久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 视频一区 中文字幕 | 欧美性色综合网 | 青草影视 | 骚视频网站 | 奇米第四色在线视频 | 国产天堂网 | 女人天堂网在线观看2019 | 九九视频只有精品 | 99爱视频免费高清在线观看 | 久久精品2021国产 | 欧美日韩一区在线观看 | 国产一级电影在线观看 | 欧美另类老女人 | 欧美va亚洲va香蕉在线 | 91精品国产9l久久久久 | 我要看视频| 国产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 | 国产高清在线观看视频手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