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9-14 18:04:36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初中英文自我介紹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時光飛快,轉眼間就升初中,新學期新同學新面孔,本文為大家帶來小學升初中英文自我介紹范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范文:My name is AAA.I am an outgoing girl\boy.I have many hobbies, such as basketball, football, reading and so on.Among them I like reading best because when I am reading, I am very happy.Reading helps me to know things that I do not know before.In my family there are four other members, my grandfather, grandmother, father and mother.My parents are strict with me while my grandparents are kind to me.I love them all and I want to study hard in return for their kindness to me.
范文:Hello! (注意打招呼,并且注意稱呼:sir / madam / ladies and gentleman)
My name's (中文名字), and you can call me (英文名字).
自我介紹的英語作文【1】
Hello,I'm XX.I'm a girl.I'm 13 years old.I live in China.I can speak Chinese and a little Endlish.I like singing and dance.I can play ping pong.I like English.Because I think I can learn lots of from it.My favourite color is blue.I like to eat noodles best.My email is 12345678@qq.com.My telephone number is 3456789.We can be good friends.
你好,我是XX.我是個女生。我已經(13)歲了。我住在中國。我會說漢語和一點英語。我喜歡(唱歌和跳舞)。我會(打乒乓球)。我喜歡(英語)。因為我覺得(我可以從當中學到很多)我最喜歡的顏色是(藍色)。我喜歡吃(面條)。我的電子郵箱是。我的電話是(3456789)。我們可以成為好朋友。
PS:括號部分為可更改的。
自我介紹的英語作文【2】
My name am Li Rong , is a Class One Grade Six student of Hongshan elementary school. I like dancing,performing, managing, and singing! The hobbies are much more. I have written a good character, obtains teacher's performance frequently. From the first grade, I has been being various branches group leader. I had obtained many certificates,and have published many articles. Hoped that my performance can make you to satisfy! Hoped that my name can keep in your heart!
自我介紹的英語作文【3】
Hello, everyone! My name is XXX, you can also call me XXX.I study at No.XX middle school now. I’m not outgoing. I like reading books alone. I am also fond of listening to music. I love country music. I like watching cartoons, too. Because of Japanese cartoons, I can speak a little Japanese. Maybe I’m crazy!
As for subjects, I think I can learn well in many subjects. I like English best. Because it’s interesting. And I think it’s a good way to communicate with foreigners. It’s very useful. I am weak in P.E. I like P.E but I can’t do it well. But I exercise every day morning from now on. I believe I can do it well one day.
2014年人大入學途徑:
點招:早培160,人本實驗班120,人分實驗班120
推優:80人
特長:108(管弦樂30人,舞蹈10人,聲樂12人,科技6人,為全市招生。體育特長包含男足、田徑、乒乓球、男籃、武術、健美操、游泳共50人
政策保證:100多人
派位直升:主要為子弟
高中直升要求:
數學實驗班:90%直升本部高中或國際班
英語實驗班:60%直升本部高中或國際班
普通班:班級前三
關于神測:
2012、2013年是中科院心理所神測
2014、2015年基本均為約5000人參加入營1100人左右56道題,以ppt為主,近年來數學題目難度有所下降,比重也有所下降,思維百科類知識、初中下放類知識有所上升,語文英語較為穩定。
考試時間
小學知識
初中下放
思維百科
語文、英語
2014年6月21日
復雜分數計算
復雜行程
圖形問題割補
數獨問題
排列組合
有理數
整式
概率與期望
實數虛數
圖形推理、數學智巧、一筆畫
聲光熱常識、力學問題
元素周期表、地質及污染問題
食物鏈、氣候、生物圈、孟德爾遺傳與基因
常規閱讀
常規文常
(英語為議論文閱讀)
2013年之前
染色與抽屜
數論
平面展開圖
應用題
坐標系
立體幾何
杠桿原理、熱脹冷縮、電與磁
二極管、物理實驗
光的傳播及反射與折射等
力學問題
常規閱讀
常規文常
關于夏令營:
2013年7月11日-7月13日
第一天:
8:30-10:15考語文300字讀后感兩篇(冰心作品及寓言故事)
10:30-12:00學習了生物課程(DNA)
13:20-14:00進行40分鐘生物測試(較難,上午新學內容考察)
14:00-16:00
(1)智力、記憶力測試
(2)學員中英文自我介紹
(3)4人一組的團隊協作考察(吸管相連誰的高,橡皮泥牙簽載重物誰的重)
第二天:
上午講數學(有理數、坐標系、虛數)、物理(光學)
下午考試物理40分、數學60分辯論及表演
第三天:
上午講數學(構造論證、圖形)英語考試
下午考數學60分鐘,基本認知能力60分鐘辯論
第四天:
上午收看早間新聞、學習物理(運動)化學(晶體構成)
下午:物理測試50分,化學測試40分學員才藝展示
2014年6月29日
1天:
上午講課概率立即考所學內容
下午考了百科綜合(生物、化學),英語單獨考試一門40分鐘85道題,小組活動。
2015年5月10日
數學:講課講的計數,考試20道題包含幾何、數論、計數等小組辯論:(1、推薦你看過的書中的一個人物作出1分鐘介紹;2、三人一組講小組之最;3、辯論上課外班好不好;4、給了李白、隕石、博物館三個詞編一個小品)
關鍵詞:興趣;技能;情感;態度
課文導入的重要性我們深深地懂得,而這個“梯子”如何搭建好,是英語教學中不容忽視的教學問題。如何給學生搭建一個難度適當、情節合理、導入自然的平臺,在設計導入這個環節時,方式方法就尤為重要,那么就需要在課堂上精心設計導入活動,用最少的時間、最小的精力投入,而最大程度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與興趣,使學生主動學習,從而獲得知識、技能、過程、方法與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協調發展。筆者從事英語教學多年,談幾點膚淺的看法。
一、自我介紹導入法
既可以由教師作自我介紹引入新課,也可以由學生作自我介紹引入新課。這種導入方法不僅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使教師與學生相互了解,同時又可以巧妙地導入新課,引導學生對新知識的渴求。在處理教材中的對話部分時常用此種方法,通過這種方式,學生更容易地學習和掌握對話的教學要求,并可利用所學內容運用于日常生活中,提高學生說的能力。例如,在教外研社七年級下冊Module 8 Unit 1 一課時,通過自我介紹導入新課,讓學生了解過去的生活,又通過讓學生作自我介紹的方式了解學生,這樣可以使課文的學習和對學生的了解有機地結合起來,學生也就馬上掌握并運用所學的內容。
二、音樂或歌曲導入法
一首歌或一段優美的音樂,不但能夠很快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的情緒高漲,而且還能為學生創設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教師要用自己的熱情感染激發學生,使之思維活躍,使課堂教學不僅僅是師生之間知識信息的傳遞,更有師生之間感情的交流。比如,在狀語從句的教學中,為學生們推薦“拍手歌”,該歌歌詞如下:
If you are happy and you know it, clap your hands.
Never be afraid to show it.
If you are happy and you know it, stamp your feet.
If you are happy and you know it, wink your eyes.
Never be afraid to show it.
學生們在歡快的歌曲中不知不覺地認識了狀語從句,并大大降低了學習的難度。
三、圖畫、卡片等實物導入法
利用圖畫、卡片及課本中的插圖導入將要學習的對話或課文,也是一種有效地方法。通過利用圖畫、卡片等實物提問或討論、敘述的方式引入對話或課文,讓學生了解話題的內容,激活學生與記憶相關的知識,使他們產生閱讀的愿望和心理準備。同時也有助于理解和記憶。給課堂增添生動活潑的氣氛,讓學生以輕松愉快的心情接受知識。
四、數字導入法
教材中的一些人物介紹的文章或類似的課文,利用文中的一些數字,可以幫助學生提高閱讀的興趣或速度,快速了解或掌握文中的主要事件或內容。以外研社七年級下冊 Module 10 Unit 2 為例,利用下列的數字導入課文,讓學生根據這些數字整理出 William Shakespear 的簡介:1546、14、1582、28、1599、52 等。
五、表演、游戲導入法
根據初中生活潑好動,愛說的特點,設計與新課材料有關的游戲,可以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給學生表現自己的機會,如在講外研版八年級上冊Module 8 Unit1這一課時,為了使他們正確地運用所涉及的句型,避免枯燥的中英文對譯,教師可出示一張游戲書中的“迷宮圖”,告訴學生一個同學被困在迷宮中,要求以小組競賽的方式給迷路者提供方位信息,使這個同學盡快地脫離險境,這種學生喜聞樂見的游戲導入,可以大大激發他們的表達欲望。
六、舊知識導入法
由舊知識導入是中學英語課堂教學中一種常用的方法,教師可以由檢查和提問舊知識開始,通過新舊知識之間的結合點過渡到新知識的講授,這樣可以自然地把新知識納入原有的認知結構,降低學習新知識的難度,使學生感到新知識不陌生。例如,學習八年級上冊Module 6 ,因為這一部分主要學習的語法知識是過去進行時,教師先領著學生復習現在進行時的有關知識,然后過渡到新課,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的理解、記憶,還可使語法知識系統化,有助于學生知識結構的形成。
七、視頻導入法
隨著社會的發展,多媒體的廣泛使用,可以根據課文的需要,直接讓學生欣賞一些視頻資料,因勢利導地組織學生討論一些主題,啟發他們的思維。如在外研版八年級上冊Module 6 Unit2關于講解愛麗絲夢游仙境開頭一課時,由于學生對該童話故事不是十分了解,筆者從網上節選了該部影片的英文原聲視頻片段作為課文學習前的熱身。通過電影畫面以及人物的表情、著裝、手勢等幫助學生理解,刺激學生的視覺、聽覺,同時能啟發他們的想象和聯想,對課文進行猜測,使學生迸發出極大地學習熱情。
八、課本劇導入法
關鍵詞:初中英語;素質教育;理論與實踐
一、初中英語素質教育的簡要介紹
教育事業的發展需要素質教育,它是今后基礎教育事業發展的必然趨勢。素質教育以提高國民素質為宗旨,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身心全面健康發展。新時期基礎教育是要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教師不僅要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學生的主動學習,更要積極培養師生的良好關系,營造一種健康輕松的學習氛圍。
初中英語素質教育教學和傳統的應試教育有很大的差異,傳統的英語教學主要是語音發音、詞匯積累和語法傳授等三大板塊,而新時期的素質教學中強調,在牢固掌握英語基礎知識的同時還要特別強調英語的實際運用、口語交際等。具體來說,語音發音的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具備良好的發音,這樣才能教授學生準確掌握單詞、句子的發音;詞匯方面,學生應該有一定的儲備量,并且積極地鞏固和擴充;語法的學習上,學生在熟練掌握詞匯和句子語法規范的基礎上要做到靈活地交際運用,擺脫傳統英語教育中“啞巴英語”的現象。
二、英語素質教育教學中的理論與實踐
現階段我國英語基礎教育實施的是素質教育,教學質量也在逐步提高,但是由于升學壓力、教學成績競賽等因素的影響,很多學校的英語教學還是在走應試教育的老路,不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片面追求學生的成績;一味向學生灌輸知識,只教會他們死記硬背,英語課堂學生的主動參與不夠,也很少有英語口語交際訓練;重視試卷考試內容的學習和練習,忽視英語學習的個體差異性,沒有創新等等。下面結合英語課堂的一些實例,談一談初中英語教學中應該如何踐行素質教育。
1.將新時期素質教育理論與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進行對比,深化素質教育課堂教學目標。教師授課的前提是教師明確課堂教學目標,熟悉一節課的教學內容,素質教育體系中目標教學尤為重要,所以,英語教師要把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具體情況相結合,從知識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以及方法策略三個方面確定教學目標,彌補應試教育的不足,在新的教學目標的引導下,注重學生各方面素質的提高。例如,在教學八年級下冊Would you mind turing down the music?這個單元時,通過多種教學渠道,使學生有禮貌地要求別人干這事或者不要干那事。多收集西方國家關于禮儀的內容,特別注意和我國不同的禮節習俗,使學生對禮節(etiquette: polite and normal social behavior)印象深刻,特定環境中能自然地脫口而出使用這個句型。如,Would you mind not smoking in public?Would you mind joining the line?以及各種謙讓的回答。確實提高了學生多方面的素質。
2.教師在課堂教學設計時要優化教學方案,在明確教學目標的前提下分主次、有步驟地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注重師生雙向互動交流,突出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地位。傳統教學是教授者和聽課者的課堂模式,學生往往是被動地接受知識,這樣的課堂缺乏活力和創新性,課堂教學效率也不高;素質教育體現的教學設計要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造性為目的,采用啟發式教學,讓學生主動學習新知識。例如,在學習自我介紹或詢問新朋友基本信息時,可以在課堂上要求學生分組問答,并且互相做ID card,卡片內容包括“name,sex,age,grade,telephone number”等等,要求學生用基本句型互相了解相關信息,做好卡片,贈給朋友,這樣既豐富了課堂內容,又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
3.采用活動法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鍛煉他們的口語交際能力,初中學生多活潑好動,針對他們這種特點可以直接把活動引進課堂,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即使沒有一個真實的純英語交際的大環境,但我們絕對有能力營造、創設一個基本接近于說英語、用英語的交際小環境。如,問候、指路、購物、看病、打電話、邀請親友、日常生活及學習活動等題材,讓學生在講臺上展開對話,看誰說得準,演得逼真,并且相應地要求臺下學生給表演者打分,這樣的寓學于玩的互動大大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了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把教和學很好地結合在一起,寓教于樂。
4.采用多媒體教學,利用視覺、聽覺等感官效應,給學生展示生動具體的言語情境,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同時可以鍛煉他們的聽力,幫助他們自己總結英語發音的特點。初中生的好奇心比較強,善于模仿,有創造力,樂于接受新事物的特點,使多媒體教學更有影響力,例如,有關節日的話題,通常外國節日如萬圣節、感恩節等我們都不是很了解,但是通過多媒體的展示,更加直觀形象地展現了各地節日風俗,開闊了學生視野,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還可以同時展現中國的傳統節日,對比學習。
5.強調書寫能力,提高學生書面語表達水平。作文是學生的必備能力之一,它能顯示出學生積累知識的深度和廣度以及是否有較好的言語組織和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初中英語的作文題目通常是特定的情境作文,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掌握寫作技巧,要特別注意中英文表達的相互轉換,避免出現中式英語,課堂上教師要經常帶領學生練習作文表達,可以讓學生采用填空式或者選擇式題型練習,或者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現作文情境,出示一幅照片或者一組漫畫讓學生自己練習寫這些話題,這些內容由教師引導,和學生共同完成。作文取材靈活多樣,只要加強練習,學生的寫作水平定能逐步提高。
6.開展趣味教學,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英語課堂的前幾分鐘可以是“free talk”或者“role play”的時間,通過上一節課給學生留下一些話題,讓他們自己準備并在下一節課自由發言或者分角色英語對話表演,主題可以是一些生活場景和緊扣教材的內容,如“我的理想、我最尊敬的人、我的寵物”等等,交流話題可以是“買賣物品、打電話聊天、約定時間出去玩”等等,給學生提供足夠的英語口語的交流機會,幫助一些學生克服“開口難、怕出錯”的情況,由此,將英語學習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起來,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
7.運用閱讀方法或者英文歌曲的學習,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英語的時文閱讀有助于學生開闊視野,培養語感。當然時文的選擇難易要符合初中生的水平,讓他們能夠讀通讀順,較長的篇目可以采用趣味閱讀,如,采用“李陽瘋狂閱讀法”培養他們的閱讀興趣,同時幫助學生克服閱讀障礙。英文歌曲也同樣具有增添課堂色彩的作用,例如,選擇簡單的rap音樂,可以根據音樂原有的調子,教師使用課堂學習的詞匯填詞,把詞匯串聯起來,既加深了學生的印象,又增添了學習趣味,使學生能夠輕松學習,輕松掌握。
總之,初中英語素質教育課堂是一個靈活、豐富多彩的課堂模式,它需要教師具備良好的職業素質,有創新意識和較強的教學能力,教師的引導正確,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才能得到發揮,素質教育強調的是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努力為學生減負,增加課堂學習的趣味;素質教育的實施是一項長期發展的過程,它還需要不斷的實踐和探索,需要更多的教育工作者把理論運用于實踐,及時總結經驗,撰寫教研論文,以教研促教學,增強“科研先行”意識,做好使自己由“經驗型”向“研究型”教師轉變工作,使英語教學工作科學化,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順利完成基礎教育階段素質教育賦予我們的歷史使命。
參考文獻:
[1]余惠瓊.初中英語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分析[J].校園英語,2012(10):10-11.
簡歷作為一種特殊的應用文體,是求職和招聘中間的一個重要媒介,在個人的職業發展道路和企業招聘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個人工作簡歷表,以供大家參考。
個人工作簡歷表一:姓名:
性 別:女
出生年月:1986-9-24
民 族:漢族
最高學歷:大專
現居住地:河北省-石家莊市
工作年限:一年以下
到崗時間:隨時
身 高:165cm
婚姻狀況:未婚
聯系電話:
求職意向
應聘類型:全職應聘職位:教師,家教,幼兒教育應聘行業:教育/培訓/學術/科研期望工作地區:石家莊市期望月薪:面議
專業特長
善于演講;
普通話水平通過國家二級甲等;
英語語音語調優美;
了解教育學、心理學;
熟練使用計算機;
喜歡唱歌,尤其是英文歌曲
自我評價
本人熱情開朗,喜愛兒童,熱愛教育事業。學習能力強,有上進心。勇于實踐創新。有較強的交際和組織溝通能力,適應環境能力強。
教育背景
2005-9至2008-6學校名稱:河南省焦作師范高等??茖W校
專業名稱:英語教育
取得學歷:大專
校內活動職務描述:
自2005年入學至2008年畢業一直擔任團支書。經過三年的鍛煉,組織溝通能力和工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且兩次獲得“優秀學生干部”的稱號。
我熱愛文體活動,多次參加英文歌曲大賽和中英文演講比賽,自身心理素質得以提高的同時,演講口才更上一層樓。
在校獲獎情況
2007-10:優秀學生干部
2007-10:二等獎學金
2007-6:“教學技能暨課件制作大賽”三等獎
2006-4:優秀學生干部
2006-4:二等獎學金
在校實踐
2007-9至2007-12實踐公司名稱:石家莊市第二十三中學
所在部門:
所任職務:實習生
實踐描述:通過教育實習,熟悉了教師工作。對教師工作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
在組織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起著引導和點撥的關鍵作用。課堂真正回歸于學生,把他們真正地作為主體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點。通過一段時間的實踐,自己對課堂活動的組織、駕馭,以及課堂的掌控能夠很好地把握。
it技能
技能描述:熟練使用計算機操作能力:熟練使用word、excel、access以及使用powerpoint制作課件
語言技能
外語語種:英語外語水平:四級
證書
大學英語四級
普通話二級甲等證書
初中教師資格證
個人工作簡歷表二:姓
名: 性
別: 女
民
族: 漢族 出生年月: 1987年6月1日
證件號碼: 婚姻狀況: 未婚
身
高: 156cm 體
重: 46kg
所學課程
大學語文,高等數學,幼兒文學,英語,幼兒衛生學,幼兒教育學,幼兒心理學,綜合教法,幼兒園管理,學前教育史,書法,計算機,鍵盤,幼兒歌曲自配伴奏,舞蹈,幼兒舞蹈,體操,體育,聲樂,樂理,美術,手工制作。
曾任職務
生活委員,衛生委員,鍵盤課代表,團支部書記,學習委員。
所獲榮譽
2008年,“希望之星”歌詠比賽優秀獎;
中國歌劇舞劇院美聲唱法八級證書;
2008年,獲教育局“優秀志愿者”;
2009年,見實習獲得“優秀實習生”;
2005-2009年,多次獲得“優秀班干部”“優秀團員”“優秀團干部”“三好學生”及“三等獎學金”。
實踐與實習
2005年,濟南甸柳中心幼兒園見習;
2007年,省政府幼兒園實習;
2008年,濟南鐵路南郊幼兒園見實習;
2009年,濟南鐵路二七幼兒園見實習;
2005-2009年,在客運中心,居委會及校保衛科進行長期實踐。
自我介紹
五年的學習,我已經很好的掌握了學前教育的理論知識,并能很好的運用到實際當中,通過學校的各種活動,磨煉了意志,提高了自身涵養,我的愛好及特長是聲樂和鋼琴,并且聲樂已通過美聲唱法八級,生活中喜歡看些陶冶情操的書籍,喜歡親近自然。
自我評價
正如我的名字,我很真誠。另外,穩重,活潑中帶內斂,待人熱情,大方,喜愛孩子,有愛心,耐心,責任心,重要的是我有一顆童心。因為擔任班委,所以具有很好的組織能力、協調能力與溝通能力。
我的座右銘:“雖然我做的不是最好的,但我會努力做的比前一次更好!”因為愛,所以愿意付出,我愿意為學前教育事業貢獻我的力量,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未來的路漫長且艱難,但我相信陽光總在風雨后!
個人工作簡歷表三:姓名: 年齡:23
地址:深圳 國籍:中國
郵箱: 電話:
求職意向
人才類型:應屆畢業生
應聘職位: 人力資源,培訓師
求職類型:全職 可到職日期:隨時
月薪要求:面議 希望工作地區:深圳
工作經歷
XXX培訓中心
起止年月:2012-10 ~ 2013-5
公司性質:其它
所屬行業:教育/培訓/院校
擔任職位:初中數學教師
南陽太和中心小學 - 學校
起止日期:2013-5至今
企業名稱:南陽太和中心小學
從事職位:學校
業績表現:
企業介紹:南陽太和中心校
教育背景
畢業院校:嘉應學院
最高學歷:本科
畢業日期:2013-06
專 業 一:數學與應用數學
自我評價
關鍵詞:言語心理 內部語言 詞匯教學 情境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3-0055-02
張寧先生在《言語生成的基本運動和狀態》一文中把言語的生成假設為三個過程:“言語意念的形成”、“內部語言”、“外部語言”。這三個過程中,“言語意念的形成”是動力機制,“內部語言”是關鍵,是內隱的行為,而“外部語言”是結果,是外顯行為。言語如果不能轉化為一種心理行為,這個過程終究還是外在的。詞匯教學必須基于內部語言,如果忽視內部語言,為詞匯而詞匯,常常是事半功倍,最終結果也可能是無效的。那么如何引導學生生成其內部語言呢?下面結合新課標初中英語課堂詞匯教學,談談教師如何巧妙建構詞匯意義,引導學生生成其內部語言的常用方法。
一、詞匯的物質外殼:讓詞匯有感性形象
詞是語音、意義和語法特點三者統一的整體。我們可以把它分成多個詞素,提示構詞法的方式教學單詞,但這不適合初中學生的思維特點。對于初中英語單詞教學,首先要使詞匯的物質外殼亮起來,要大聲的朗讀,要讓名詞看得到,摸得著,要讓動詞體驗得到,要讓形容詞得到呈現,讓學生對每一個詞匯有一個準備的概念定位。讓詞匯立起直觀的形象,也是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對所學詞匯充滿表現的力量感的重要方式。其方法有:
1.圖片導入詞匯。例如7A “This is my sister.”詞匯部分需要掌握的是家庭成員的英語表達。利用《家有兒女》中的人物形象進行導入真是再恰當不過了:
T:(展示下圖) Do you know Liuxing? Do you know his family?……通過圖片一一介紹家庭成員以及朋友的英文名稱。
2.實物導入詞匯。比如7A Unit 2, “Is this your pencil?”本單元Section A中的詞匯就是每個同學每天都在使用的文具。教師在導入的時候準備一個雙肩包,將這節課要學的文具都放在里面。然后一一展示。
3.演練導入詞匯。比如在上8A Unit7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 ?”時,有老師把做banana milkshake的工具和材料帶到教室,然后邊親自動手做banana milkshake 邊向學生介紹做milkshake的材料、方法、步驟,效果非常好。學生常常邊操作邊“念念有詞”,詞匯內化效果明顯。
4.設疑導入詞匯。用猜謎語,設懸念的方法,引起學生對話題的興趣。如上7A Unit6 “ Do you like bananas?” 時,讓學生摸一摸黑袋子,猜猜里面的三種水果(banana, pear, orange);用兩杯果汁,讓學生蒙住眼睛,聞一聞,猜出orange juice和apple juice;最后可以嘗一嘗區別strawberry和tomato。
5.游戲導入詞匯。如7B Unit2 “Where’s the post office?”涉及到問路、指路的詞匯,教師可以自己在教室里問路,也可以鼓勵學生根據指令“走一走”。在體驗的基礎上,理解和運用turn left, go straight, on your left等英語單詞。
其他方法如故事導入詞匯、解決實際問題導入詞匯、社會熱點導入詞匯等等。教師要結合具體話題、學生實際情況富有創意地開發。
二、詞匯的情境意義:讓詞匯有動心的過程
余文森教授在《有效教學十講》中提到:“情境之于知識,猶如湯之于鹽,鹽需要融入湯中才能被吸收,知識也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顯示出活力和美感,才能容易被學生理解、消化、吸收。這就是情境的價值?!钡拇_,孤立的詞匯是符號,沒有意義,也就失去了吸引力。但當詞匯進入到語境中,就煥發出光芒,猶如一個產品有了獨特的包裝讓人立刻就記住了它的存在和特點。
創設情境的第一步就是激發學生的言語欲望,即形成言語意念。適切的話題選取成為教學成功的關鍵。所謂的適切,一是要求話題回歸學生的生活世界,面向全體學生,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有話可說。如上8B Unit 5 “If you go to the party,you will have a great time!”,可以選擇“Are you a good adviser?”作為話題;二是話題要基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即有一定的挑戰性,能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但又在學生經過努力能夠探究到的范圍內。如7B Unit 5 “I’m watching TV”,學生初次接觸v?鄄ing 形式,可以設計“In the park at 9:00 am”為話題拉開詞匯學習的序幕,讓學生掌握動詞詞匯與動詞的變形;三是話題要有啟發性,能適應學生求新、求異的心理。如上8A Unit 2 “What’s the matter?”給學生設計一些道具,讓他們充當醫生、病人的角色,來展開課堂話題 In the hospital。
第二步是創設體驗性強、連續推進的生活化情境。如7A Unit7 “Let’s go shopping.”通過句型“How much is/are the …”來幫助學生認識、記憶、理解、掌握相關服裝詞匯。我們可以創設接連生發的情中,學生創造性地運用單詞并表達觀點。
情境一 ,Making a shopping list——天氣冷了,為家里人添衣物,丈夫和女兒要買的衣物通過事先錄制好的聲音告訴學生,“我”的購置物品則在現場提出。要求學生與“我”一起寫出我們一家人的shopping list:
My husband: a shirt, a tie, shorts, socks
My daughter:a dress, a skirt, a hat…
I : a T?鄄shirt, a bag, pants shoes
此情境的設計目的是讓學生從聽覺上感知新單詞,但不一定要求掌握英漢的意義連接。
情境二,Choosing clothes on the shopping list——“我”來到某商場購置清單上的衣物,(多媒體展示各種衣物圖片),讓學生根據購物清單,指出要買的物品,初步建立單詞和物品的聯系。
情景三,Asking for the prices and buying the clothes on the shopping list——同學們幫“我”選定購物清單上的衣物,并通過詢問“How much is/are the… ”列出每件商品的價格,如:shirt——100 yuan等。為了讓情境更真實些,可以詢問學生,“This white shirt is 200 yuan, but that blue shirt is only 100 yuan,which one should I buy?”讓他們來談談看法。
情境四,Showing the clothes to the family——快樂購物回家,把“戰利品”展示給家人,家人打聽物品單價。這一環節分三步進行。第一步,丈夫的衣物。學生運用句型“——How much is/are…. ——It’s/They’re … yuan.” 進行pair work;第二步,自己的衣物。隱去價格,讓家人猜測,“Is it /Are they …yuan?”增加活動趣味性,同時也轉移到詢問價格的一般疑問句句式;第三步是女兒的衣物。價格商品都隱去,讓兩個同學進行pair work:
A: Mum. Do you buy … for me?
B: Yes, I do./No, I don’t.
A: How much is it/are they?
B: It’s/They are… yuan.
富有文化意義的情境的創設,會有別樣趣味。因為文化背景不同,造成中英文詞匯的表達不同。通過背景介紹、舉例說明、英漢對比等方法來展示英漢兩種語言和文化的異同,加深學生的理解和感悟,增強英美文化的敏感性。如學完八上Unit 5“Can you come to my party?”之后,設計一節活動探究課,教師將教室布置成一檔“talk show”節目的演播現場,并自我介紹自己是CCTV4的一名脫口秀主持人,今天邀請到來自美國的三名留學生和中國內地的三名學生進行現場“talk show”,這樣一個跨文化交際的場景就出來了。教師對雙方“嘉賓”提問:“How do you invite your friends in your country when you are having a party?”“If your friends can/can’t go to your party, what will they say?”“What gifts do your friends usually take when they go to your party ?”“What do you do when you get the gifts?”等等。臺上6位學生“嘉賓”在“節目”中很自然地談到了英美邀請禮儀(復習),并用英語闡述了中國的邀請禮儀(拓展)。教師在現場“采訪”場外同學談談他們注意到的中英邀請禮儀的異同(總結),并再請臺上學生“現場”邀請扮演異國嘉賓的學生參加自己的一個party(生成)。整節課在跨文化交流的模擬情境中,自然實現 “復習‘拓展’‘總結’生成”的教學步驟。
三、詞匯的價值觀內涵:讓詞匯有明晰的意義網絡
荷蘭語言學家Forster(1976)把心理詞匯比作一個圖書館。他認為,在人的心理結構中,詞匯不是像詞典一樣分條目排列儲存的,而是以網絡的形式儲存著。每個人都按照自己對客觀世界的理解和經驗,構筑起自己的語義網絡系統。學習母語與外語都是同樣的。也就是說學習詞匯實際上是個語義網絡系統不斷豐富、深刻的過程,每一個詞或概念都是網絡系統中的一個節點,每一個節點都代表著言語主體的一次或若干次經驗積淀和知識輸入。詞匯教學實際上就是在這個系統中提取節點,或者說是在這個節點上作短暫的停留。教學的目的在提升這個網絡系統的結構。
首先,教師可以提升情境內涵,讓詞匯附著更多的價值觀意義。比如上“Let’s go shopping”時,可以讓學生挑選適合他們父母的衣服。讓學生從眾多服裝中點擊其中一件的圖片,然后進行發言。適當的感恩與審美因素融入,將使情境張力更強。
S1: I buy a sweater for my mother. It’s two hundredyuan. It’s too expensive. But the sweater is nice. It is bright ̄colored. I want to say to my mother “I hope you are young for ever!”
S2: I buy a long red sweater for my mother. It’s only one hundred yuan. But I think it is nice, pretty and lovely. I like it very much and I think my mom will like it too.
……
作為教師可以適時評價、分享學生觀點,這樣使教學充滿動態的生成,常常會有意想不到的精彩瞬間。
第二,溫故知新,讓詞匯前后貫通。一是讓一個個的詞,接觸到以該詞為中心的一個意義網絡,將有效推動詞匯教學的質量;二是支持良好的網絡系統結構形成。兩個詞匯量差不多的人,言語能力卻可能相差極大,主要是語義網絡系統內部的活躍性和對外部的開放性不同造成。如7A Unit 3 “Why do you like koalas?”可以讓同學們談談已知動物,然后設問“Do you want to know more animals?”介紹更多動物。還可以利用語義上的聯系成批地記憶詞匯,提高記憶效率,如通過The book is on the chair/sofa/bookcase/bench/couch/stool….”拓展家具的詞匯;或者利用句法對有關的詞進行總結或聯想,從而成批記憶詞組,如work for/as/in/with; from…to…。
可以利用學生熟悉的、富有生活氣息的材料,重組與深化詞匯含義。如引入歌曲,如英語歌曲“I’m a music man”中的歌詞“I’m a music man. I come from far away and I can play. What can you play? I play the piano/the big drum/the trumpet…”歡快的旋律、形象的動畫,很容易喚醒學生已有的經驗與學識,容易使文本詞匯的意義與主體內部的圖式結構一致,就有了理解的產生。
關鍵詞:職來職往;啟示;求職;高校學生
中圖分類號:G2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7712 (2012) 10-0153-02
近年來,不同形式的職場真人秀節目陸續登陸熒屏,并迅速引起了大家的關注。這其中,《職來職往》由于該節目定位準確、形式活潑、內容新穎、指導性強,在觀眾中引起熱議,成為各大網站論壇的熱點話題,節目內容網絡版平均每期被播放20萬次以上,開播兩個月便又一次掀起“電視求職“的熱潮,被國家廣電總局評為2010創新創優欄目,成為職場真人秀節目中的典范?!堵殎砺毻肥侵袊逃娨暸_全新打造的一檔職場真人秀節目,于2010年末推出。該節目以環環相扣、節節過關的形式,給每位求職者20分鐘時間。18位行業楷模,通過自我介紹、壓力問答、自由對話、瀏覽簡歷等方式對求職者進行綜合素質及專業素質的測評,采用亮燈、滅燈的形式,決定是否給予求職者入職機會。在這類電視求職節目的受眾中,相當大的一部分是在校大學生。無疑,在就業問題已成為全球性問題的今天,象牙塔內的學生們愈來愈提早地開始考慮畢業后的就業問題?!堵殎砺毻纷プ⌒律鷮π律挛锞哂锌焖俳邮苣芰Φ奶攸c,將關注點聚焦于中國社會目前普遍關注的就業民生大計,欄目內容從求職入手,但不僅僅局限于求職,而是一個多方人士參與、博弈、互動的真實體驗,很大程度上滿足了高校學生對應聘求職問題的關注需要,并從中受到啟迪。
一、《職來職往》節目特點
(一)具有較強的真實性。以往的職場節目參與者多為精英分子,這就決定了節目本身與普通人之間有較大距離。而《職來職往》的選手都是通過公開參與報名方式的普通人,他們和受眾之間擁有相似的社會角色、經濟狀況、生活狀態,因而更加能增強受眾的心理認同感和體驗感。
(二)節目面試官趨于年輕化,多元對話凸顯自由精神。在《職來職往》的舞臺上,面試官的年齡大多集中在30-45歲之間,他們有著開闊的思維,樂于接收新鮮事物,允許求職者表達不同的觀點,從而縮小了考官與被考者之間的心理距離,有利于求職者更好地表現自己。他們在言談間顯現出來的思考力和想象力,折射出新一代中國職業經理人的巨大能量,讓人對于公司高管的印象大大改觀。
(三)節目內容與時代對接,引領積極的價值觀。節目中考官對求職者的考題都與當下的社會生活緊密相關,內容涉及娛樂、文化、藝術、公益、法律等各個領域的熱點話題,而并非幾十年不變的面試秘笈,這樣更能反映出求職者對生活的觀察力和綜合學習能力。在層出不窮的同質類似節目越來越“三俗”化趨向的圍攻中,通過社會熱點、求職、電視節目的巧妙結合,作了一場擇業青年的擇業觀、價值觀、生活觀的話題辯論節目。
二、《職來職往》對高校學生的啟示
擁有積極明快的心態和堅持忍耐的精神是實現目標的必備武器。在《職來職往》的舞臺上,來過不少讓人印象深刻的求職者,有一位女孩身高明顯低于常人,并經歷過病痛的折磨,但她通過自身的努力,以優秀的英語水平和自信的表現獲得了某外語培訓機構的教師職位。還有一位求職者只有初中學歷,但迄今為止已有數十年的工作經歷,憑借著自己穩扎穩打的工作作風,她收到了在場多家大型企業拋出的橄欖枝,而這正是令眾多比她學歷高的求職者都羨慕的工作機會。這些求職者雖曾處于逆境,但從未放棄,通過不懈的努力實現了夢想。這對于象牙塔內的大學生更具有激勵作用,從這些求職者身上他們能找到身邊人或者自己的影子,對他們樹立積極、拼搏、向上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有強大的驅動作用。
及早明確方向,擺脫“兩盲一定”的狀態。智立方集團楊石頭老師說過一個草根味濃的專有名詞“兩盲一定”,用來描述當前找工作的一類人,大多是指出生于上世紀88年后的人,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由于備受寵愛,甚至溺愛,心理較脆弱,很難承受由于挫折與失敗而帶來的壓力。步入職場,因環境的改變,失去凡事以自我為中心的優勢,變得有些無所適從。其職業特質為“兩盲一定”,即“未來發展方向盲目”、“專業選擇盲目”、“對個人價值的認同堅定”。我們在找工作的時候,有三個業:一個是行業,一個是職業,一個是企業。如何在把握好自己專業方向的基礎上,進入一個合適的行業,選擇一個好的企業,做自己喜歡做的職業,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通過觀看《職來職往》,眾多同齡人在尋找方向的途中,有的目標明確,有的走了很多彎路,結合各位行業達人的指點,可以使廣大在校學生吸取經驗,揚長避短,為以后的職業生涯早做準備。
一、引言
雙語以及雙語教學的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國、加拿大等移民國家。雙語教學的目的主要是通過雙語教學來實現多元文化的共存。這兩種語言中,通常有一種是母語或本族語,而另一種語言往往是后天習得的第二種語言或者是外國語。
雙語教學產生于20世紀初期,但真正被各國廣泛運用則是在20世紀60年代。雙語教學英國著名的朗曼出版社出版的《朗曼應用語言學詞典》所給的定義是:The use of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in school for the teaching of content subjects。即能在學校里使用第二語言或外語進行各門學科的教學。我個人認為雙語教學并非通過語言課程來實現語言教育的目標,而是通過其他科目的學習來達到幫助學習者掌握學科知識以及語言的目的。
二、實施軟件開發專業課程雙語教學的現狀及問題
英語在世界經濟、文化、技術等全球化進程中起著重要作用。我認為軟件開發專業課程實施雙語教學是適應技術全球化、軟件開發標準化與教育國際化的需要,是培養復合型人才的需要,是推動我國軟件開發向國際化、標準化發展的需要,由國內軟件開發走向世界軟件“外包”。但是在實現雙語教學的過程中,不可避免暴露出來的一些實際問題。
師資的問題,雙語教學成敗的關鍵是師資。因為開展雙語教學,不僅要求教師具備良好的專業知識,還要求具備較高的英語水平以及豐富的教學經驗。僅有扎實的專業基礎或僅有流利的英語都不足以擔當雙語教學的任務。只有任課教師既具備標準、流利的專業口語表達能力,又擁有厚實的專業背景才能有效地組織雙語教學。然而,目前許多學校都出現了師資短缺的問題,而能夠擔當雙語教學任務的專業教師更加稀缺。由于受到我國傳統教育模式的制約,許多專業教師,雖然英語基本功較為扎實,教學經驗也較為豐富,但是口語能力較為欠缺,難以勝任雙語教學的任務。
還有一部分教師,雖然具備一定的聽、說、譯、寫能力,但缺乏專業英語知識,難以在短時間內適應雙語教學的要求。正是上述問題的存在,才使得盡管雙語教學在國內各高校普遍受到重視,但是真正能夠利用雙語教學的高職院校屈指可數。師資的欠缺是在我國推廣雙語教學的一個不可回避的現實障礙。通過引進和培養來解決學校的師資問題,不失為一個有效方案。我校軟件學院教師為了實現雙語教學,參加了NIIT公司組織的“全英文教學”教師培訓,全部由印度本土教師授課,因此培訓本身就是“全英文教學”的一次觀摩、展示和體驗。在最后的英文考試中,所有NIIT專業教師都順利通過了考試,但也感覺到任重而道遠。
通過此次“全英文教學”培訓,不僅對NIIT專業教師的“雙語教學”能力得到了提高和鍛煉,同時也是對教師能力現狀的展示,培訓考試的結果恰恰說明了目前NIIT教師師資現狀是足以承擔“雙語教學”的重任。通過該案例完全可以說明對高校高素質教師進行“雙語教學”培訓可以達到承擔雙語教學的重任。
雙語教材問題,目前我國對于軟件開發雙語教材的選用還處于探索階段,基本上還沒有形成系統的教材體系。在雙語教材的選用方面,大家的做法,堅持使用原版外文教材。我個人認為使用原版計算機教材的優點很明顯,一方面學生可以接觸到“原汁原味”的外語,另一方面也可以借鑒國外先進的教學理念和課程體系,因為我們軟件開發專業的特點,更是要求同學們能熟練閱讀英文技術文檔,計算機源于美國,重量級的技術文檔都是英文的,不會專業英語,不會閱讀英文文檔,那么你只能忍受拙劣的翻譯和延遲的文檔(翻譯出來的文檔幾乎都是很久以前出版的東西),嚴重阻礙個人的軟件開發技術的提高,甚至對于一個國家也是如此。
學生素質的問題,一般來說,高職院校軟件開發專業學生的外語都已經具備一定的基礎,他們學習外語的經歷從初中到大學一般也有6~7年之久,已經具備了接受軟件開發雙語教學模式的最基本條件。但是由于地區的差異以及自身情況的各不相同,他們之間的外語語言能力還是存在很大的差異,這就給實行雙語教學帶來了困難。如果學生語言能力不能達到一定的程度,那么雙語教學的效果將會大打折扣。
另一方面,在我國,許多學生深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習慣于消極灌輸的教學模式,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參與熱情,也給雙語教學的推動帶來了障礙。所以對高職學生的雙語教學模式要進行細致考慮來真正達到雙語教學的目的,我個人認為“循序漸進教學”、“興趣驅動教學”和“互動教學”,能有效刺激學生在雙語教學下學有所獲。
三、改進軟件開發專業雙語教學的對策與建議
針對目前學生現狀,在授課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循序漸進。應該首先讓學生突破傳統的“啞巴式”英語授課形式,注重“師生”間雙向交流,首先讓學生“開口”,突破以往學生“羞于啟齒”的心里障礙,讓他們自己發現原來語言就是“聽懂別人說的,讓別人聽懂自己說的”,從簡單的自我介紹開始,然后是“教材”朗誦,最后是“教材”理解和“你問我答”,循序漸進,對學生不能操之過急。
加強互動,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互動教學理念已經成為現代教育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咏虒W對于軟件開發專業課程雙語教學顯得尤為重要,因為軟件開發專業教師雙語教學最終目標是教師用雙語講授,學生用雙語思維以及師生之間用雙語交流,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語言水平和綜合能力。在具體實施軟件開發專業課程雙語教學時,筆者認為可以通過以下方法來加強互動,如可以采取英文項目分析、英文技術文檔的選讀與討論、師生之間角色互換等多種方法來加強教學互動,以提高教學效果。此外,還可以借助互聯網、多媒體等手段實現雙語教學的互動。
注意保護學生的興趣。對于許多基礎較弱的學生,一定要以“激發”其興趣為主導。通常人們對于困難都有畏懼和退縮的本能反應,但是興趣來了,這些困難可能就會被忽視甚至忘記。因此,在課堂設計上應注重興趣驅動,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從簡單的單詞開始,教師注意中英文結合講解,隨時解決學生的困難,讓學生忽略甚至忘記“翻譯”的煩惱,而更專注于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思考。
運用多媒體等現代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果多媒體課件是隨著高科技的發展而在近年逐漸開展和普及的新生事物。它具有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使用靈活等特點。在雙語教學舉步維艱的今天,多媒體教學的使用無疑可以極大地促進雙語教學的開展。
首先,多媒體課件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傳送大量的信息。其次,課件的使用可以緩解雙語教材不足的矛盾。再次,課件的使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教師英語口語的不足。最后,使用多媒體課件圖片、錄音、錄像等設備將教學內容圖文并茂、聲形俱備地傳輸給學生,增加教學的趣味性,緩解學生的壓力,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完善相應的制度和措施要使雙語教學制度化,就必須建立和完善雙語教學的一系列規章和制度。在此方面,個人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人手:首先,改革傳統的教學評價和激勵制度,給從事雙語教學的教師以政策上和經費上的支持,以此調動教師從事雙語教學的積極性。其次,盡快制定出可行的雙語教學的教師評價體系以及學生考核標準體系,從而推動雙語教學的順利開展。再次,努力創造良好的雙語教學的校園環境。
結束語
在經濟全球化日益加強的背景下,全面提高我國的計算機軟件開發水平,盡快培養一大批既掌握國際標準化編程又懂外語的復合型人才已經迫在眉睫,而通過對軟件開發專業系列課程進行雙語教學,則是達到這一目的的有效途徑。正如麥凱和西格恩教授所言:“雙語教育的代價無論多么昂貴,它都比不能進行雙語教育所要付出的社會代價要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