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22 10:11:08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一篇新時代下居住環境的鄉土文化景觀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新時代新科技帶來的生活形態的改變,使得人們有了幸福感、獲得感。挖掘優秀的傳統文化理念,增強民族自信心,使得人們有歸屬感。景觀在居住環境中去營造濃厚的人文氣息的環境、豐富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增強文化認同感和歸屬感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新時代下的鄉土景觀
現今越來越多的都市人崇尚自然、追求詩意的田園生活,選擇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到自然中放松身心,體驗鄉村純凈質樸的生活,這成為當下人們對居住環境的主要意識流。隨著互聯網的全覆蓋,新時代下的生活形態讓城鄉地域邊界變得模糊,人們可以選擇通過互聯網遠程辦公,長期居住在環境優美的鄉村,甚至定居鄉村。越來越多的高端居住產品選擇在鄉村,傾向打造鄉土文化元素的人居項目,以文化和自然為切入點,提升地產產品附加值,更重視原汁原味鄉土自然景觀環境的保護和鄉土文化景觀的營造。
2鄉土景觀設計的原則
2.1堅持生態保護優先
鄉土景觀的設計應考慮生態的可持續性,不可過度開發,不可亂砍亂伐樹木,注重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生態系統的平衡。積極修復生態環境,營造“青山不墨千秋畫,綠水無弦萬古琴”的自然美景,充分發揮鄉土環境的生態價值。實現鄉土文化景觀的生態系統可持續發展。在設計中真正做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盡可能減少對周邊環境的負面影響,實現鄉土居住環境可持續發展。
2.2注重鄉土文化理念
鄉土景觀設計應根據新的發展理念,充分體現當地特色地域文化內涵。充分考慮和周邊的文化氛圍融合,注重鄉村格局和村落肌理、街巷空間尺寸等因素,設計符合當地鄉土文化氛圍的景觀。深度挖掘本土文化,尊重和弘揚優秀的當地地域文化理念。只有保護和利用好鄉土環境,重視與周邊環境的協調融合,才能發揮出具有地域特色的鄉土景觀魅力。
3新時代下的鄉土景觀營造景觀方法
3.1深耕歷史和弘揚地域文化的鄉土景觀
鄉土情懷的景觀根植于鄉土文化。心理學家認為,長時記憶(long-termmemory,LTM)是從感覺記憶和短時記憶中獲得的所有體驗、事件、信息、情感、機能、單詞、范疇、規則和判斷等[1]。鄉土文化的記憶是長時記憶,是全感官的記憶。時間推移可能變模糊,但潛意識中全感官的記憶會有痕跡。鄉愁的定義在某種程度上是現代人對過去的另一種形式的詮釋、一種追念。記憶中的鄉愁已經不可簡單重現,現實生活中的景觀設計不能全搬照抄,而是基于文化的背景下推陳出新,對鄉愁元素的取舍是在符合現代人的需求下進行的。換個角度看,可以理解為優秀的文化是會隨著時間流逝而歷久彌新。景觀設計中需要用現代的語言去準確傳承優秀的文化理念。傳承下來的優秀文化理念和符號。并在景觀中得以體現,讓其發揮獨特的文化魅力。居住環境的景觀設計中增加一些鄉土文化元素的植入,來喚醒人們對環境的感知和認同?,F今鄉土景觀大多忽視了地域的文化特點需求,應營造深耕當地歷史和尊重弘揚優秀的地域文化的鄉土景觀。鄉土文化景觀包含了當地人們的故事和記憶,在景觀設計在前期調研時,需要深入挖掘歷史,營造符合當地文化環境和記憶的鄉土景觀。在鄉村景觀中,運用當地文化資源的優勢,挖掘并打造地域文化特色,需要景觀設計師以景觀的語言展示本土文化。整合優勢資源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制定滲透著本土文化的景觀規劃,表達具有本土自適性的文化特色設計。整體形成特色鄉土景觀,突出其與眾不同和淳樸自然,增加本土藝術性設施植入,吸引外來游人前來體驗。
3.2新時代下的景觀空間文化體驗
要滿足人與自然、人與文化互動的需求。人們對空間的了解程度依賴與景觀客體中發生互動體驗,景觀設計的空間互動,給主體帶來共鳴體驗。體驗空間加入到鄉土文化景觀設計中,可以通過增強現實、空間體驗和視覺體驗等形式,在體驗過程中通過五感來感受空間,從而引發思考,如文化的認同和共鳴。景觀設計中更需要考慮的是主體對環境客體的體驗,在這種體驗中去感知文化魅力,營建富于鄉土氣息的居住環境。通過感知心理去發現景觀的問題,改進、優化、解決問題,提升文化鄉土景觀魅力。鄉土文化景觀是可以通過居住環境的營造給予居住者更多的心靈的慰藉、文化的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因此,在景觀設計中,要將不同感知的景觀元素融合起來吸引人們主動參與到文化景觀空間中去,增強人們對文化的感受和體驗。鄉土景觀在自身文化的基調下,增加互動的鄉土小品、構筑物、互動水車等,在裝置和環境場景上建設體驗項目,同時設計營銷的活動和特色文化,增強體驗感,豐富了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人與文化的互動,感受鄉村旅游的樂趣。結合景觀的設計手法、空間布局體驗,增強空間感受,達到文化鄉土景觀給人的親近感、自然古樸感、歸屬感等。
3.3五感的方式去感知鄉土景觀
景觀設計中基于人主體本身對環境客體的體驗,如何在這種體驗中去感知自然和文化魅力,營造宜人居住環境成為設計重點。景觀感知理論是從環境心理學中發展起來的獨立理論,起源于20世紀50年代,指人作為感受主體以五感對外部環境客體產生的感覺認知體驗,通過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和味覺等感覺器官實現對外界信息的獲取,得以辨識人和環境的關系。約翰?西蒙茲所說:“人規劃的不是場所、不是空間、不是形體,而是一種體驗”[2]。美國學者歐文也提出了一個景觀感知模型,將人、景觀和人與景觀的相互作用統一到一個閉環中,并認為景觀感知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3]。
3.3.1有形的景觀結合無形的文化,形成視覺文化感知
由于人們通過視覺對于外界景觀信息的捕捉相對于其他感官要更加敏感。景觀形態會在通過還原曾經的場景、物件等視覺體驗,達到人們鄉愁回憶的目的。但現今有些鄉土產品環境過于表現于有形,過于強烈的視覺沖擊,而缺失文化表達、人文的深度挖掘。如為追求視覺的優美,設計過度起翹的亭子,會引發園林風格定位錯覺。鄉土文化符號過于增強體量感來達到視覺沖擊效果,文化元素符號的泛濫運用和形式單調粗暴等。文化是有溫度的記憶,結合中國人的文化表達思維習慣,更多是無形的,是含蓄內斂而富有底蘊力量的。景觀設計師不能停留在視覺沖擊層面,而多角度理解文化底蘊的挖掘和深度展現文化。結合感官來營造豐富的景觀氛圍,挖掘文化理念打造地域性獨特的故事名片,打破鄉土文化景觀設計中視覺景觀的單一和空洞感,使得景觀空間中有豐富的文化感知。
3.3.2“大音希聲”是鄉土民居獨特的聽覺盛宴
“大音希聲”是指越好的音樂越悠遠潛低,而鄉土民居景觀中的“大音希聲”,那就應該就是自然之聲。春風拂柳、深林鳥語、海浪濤濤、流水潺潺、小雨淅瀝……景觀設計師營造景觀是需要考慮聽覺的介入,這需要從生態方面加以考慮。比如海景房、竹亭、蛙塘、蛐蛐山等等。海景房就是考慮大海的聲音,竹亭是以竹葉的沙沙聲為背景作景觀構筑物定位的,而動物的引入,是生態良性循環的表現,可以直接將人們帶入寧靜的鄉村涼夏之感。而這樣的聲音場就是快節奏都市生活所沒有的,是絕佳的療愈空間。自古更是有詩人對居住環境的聲音描寫,“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一聲聲。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燈。”“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等等。能從詩詞中體會居住空間中全方位的聲音感知。景觀設計也需要從種植、空間、風向、朝向等諸多因素去考慮這種多感空間的營造,營造詩意的空間視聽形態,彰顯傳統文化的魅力和價值。如設計羽葉式植物,營造“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的視聽效果。同時需要考慮規避不良聲音,如車輛行駛的轟鳴、工地施工嘈雜等,避免不良聲音破壞優美的居住環境氛圍,營造鄉土文化景觀中的鄉土聽覺環境,提升游客及居民美好的聽覺感知體驗。
3.3.3“鄉土氣息”的景觀嗅覺環境營造
熟悉的氣味會重新激發出人們內心深處的溫暖記憶,如母親做的飯菜香味、家鄉泥土的氣味等。嗅覺記憶在鄉土景觀中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兒時的芳香植物在庭院內的運用充滿了鄉土記憶。如桂林,早在秦始皇時廣西已名為桂林郡,以桂樹成林之意而命名之桂林。每到花開時節,大街小巷就會聞到自然的桂花香,這就是地域獨有的嗅覺記憶。居住在這樣環境的人們,對桂花的香味記憶是深植內心的。因此,居住環境的植物景觀不能只追求新奇特,更需要考慮鄉土樹種對當地人的心理影響因素,適度考慮含芳香烴的鄉土植物運用點綴,增加“鄉土氣息”的設計,營造“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的高端居住空間,在房前屋后營造鄉土記憶的溫暖氣息。
3.3.4鄉土景觀的質感碰觸
鄉土景觀有別于其他景觀,很大程度是它年代的肌理感,更有質感。通過視覺感受,從而定義它的歷史,而現今人們更愿意去接觸鄉土景觀,去感受年代質感。尤其是有文化沉淀的鄉土景觀,如老石頭、老磨盤等。村頭的老槐樹,虬枝蒼勁,觸摸有時候會給人更深刻的體驗。因此,保留現狀的鄉土大樹可以增強鄉土居住空間的年代感。在空間布局中,和煦的春風拂面需要景觀塑造小氣候的空間,也能夠增強觸覺的感知,體驗鄉間的風、鄉土的質地。文化潛移默化地植入,更是結合了當地實際情況產生的那個年代的溫度。景觀需要增強觸覺體驗,增強現實、增強文化故事性,把當地最好的文化理念傳承下去。針對兒童開展鄉村活動,科普知識,寓教于樂,增強體驗、學習知識和強壯體魄,增加鄉土拓展訓練,讓兒童碰觸自然,感知文化肌理。3.3.5鄉土味道。鄉土味道是兒時最溫暖的味道,家門口地里的大蔥、水蘿卜、韭菜,后院的紅紅的蘋果、山楂樹、甘甜冰涼的井水、雨后泥土的味道等等,都是鄉土的真切味道記憶。味覺的感知很多依賴于視覺的傳達。比如看到紅紅的蘋果,進而引發的味覺體驗?!懊╅荛L掃凈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展現古人居住環境的悠然野趣田園之風。景觀營造中需適當考慮果實植物和預留留白景觀空間,營造鄉土味道記憶。鄉土居住區內,可以預留種植空間,社團、家庭或團建的活動戶外空間。能夠直接與自然接觸,體驗鄉土味道,豐富居住區的空間功能。運營方面的活動體現鄉土味覺。設計不同年齡段的人群開展主題活動。設計農事活動,讓游人體驗其中,樂在其中。種植蔬菜、瓜果的知識等等,體驗種植和勞作的農事活動。如某高端居住區項目,挖掘二十四節氣的不同農事活動,增強主題活動的參與性和趣味感,給居民和游人耳目一新感覺。故事性的活動和農家集市,增加了鄉間田園的參與性,給居住區增添了產品附加值和賣點。突出新式農家樂等烹飪品嘗活動,讓游人味覺體驗鄉土文化,也可以以家庭和團隊形式的烹飪聚餐,豐富人們居住區業余文化生活。
4結語
現代居住環境中,鄉土文化景觀設計通過五感來感知,通過現代的手法去詮釋,通過活動去增加體驗。景觀設計師需要在五感上深度挖掘各類鄉土的特點和記憶。同時符合現代人樂于接受的形式,讓更多人去了解和喜愛鄉土景觀。鄉土景觀就是找到本來的鄉土自我,那個原來的味道,那個最優秀的文化記憶,讓它保存和展現出來,發揮其文化價值,促進人與自然、人與文化的和諧發展。
作者:叢瑋蔚 單位:北京北林生態田園景觀規劃設計有限公司
新時代的新型國際關系,是我國第一次對國際關系進行創造性的明確界定,就是在新時代以來,在馬克思主義國...
一、引言 相較于國有企業和外資企業,民營企業的發展環境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具體來說有以下兩點:一是...
黨的宣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國內諸多城市紛紛出臺人才新政,招攬人才,展開了新一輪“搶人大...
新時代思想政治篇1 思想政治教育在落實高校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進程中,具有舉足輕重的...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追求的目標是中國經濟質量和效益得到持續的提升。國有企業是中國共產黨執政興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