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6 10:46:05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一篇化學分析技術在線課程建設研究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在新時代“互聯網+”背景下,在線課程作為教育教學與信息技術相融合的產物迅速興起。加強在線課程建設已成為我國當今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必由之路,是職業教育發展勢在必行的一項重要舉措,它有利于促進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等方面的發展。線上、線下混合的教學模式相互結合,已成為現在教學的新趨勢,獲得廣泛認可且成效顯著。現以中職“化學分析技術”精品課程為例,來探討和研究在線精品課程的建設,希望對其他課程建設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1“化學分析技術”課程背景及其重要性
“化學分析技術”(原“分析化學”)課程是我校面向分析檢驗技術、化學工藝、精細化工技術等專業開設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2010年國家教育部中等職業學校專業教學標準中,“分析化學”課程名稱改為“化學分析技術”,2012年學校“分析化學”精品課程立項后,重新制定了教學計劃、課程標準等教學指導文件,對課程內容及授課方式進行了調整。“化學分析技術”在世賽、國賽、省賽、集團賽、校級賽等專項技能培訓,在歷年開展化學檢驗工(中、高級)技能鑒定培訓,2020年“1+X”證書試點(污水處理工)取證考試培訓中都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化學分析技術存在于物質分析檢測的各個領域,對化學專業學生整體知識的構成、實驗技能及創新能力的培養非常重要,因此,我們需要長期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學質量為己任,在進行課程建設的同時,利用學科發展反哺化學分析技術課程建設,全面促進化學分析技術課程建設和教學水平提高。
2課程團隊建設
高校建設課程團隊,就要求提高教師隊伍的職業素養和知識水平,注重教學隊伍的知識結構、學歷層次、職稱結構和年齡比例等。“化學分析技術”課程團隊共有5名教師,其中1名教授級講師,1名高級講師,1名高級實驗師,1名講師和1名校企合作高級工程師。教師團隊結構合理,教學經驗豐富。課程團隊教師指導學生在世賽選拔賽、國賽、省賽等工業分析檢驗賽項中多次獲得獎項。課程團隊成員前期參加過在線課精品課程的培訓,學習并深入了解了相關的專業知識。課題申報成功后,團隊立即進行了校內、校外調研和考察,收集、整理了有關資料,并以課程目標為指導,將教學內容對接企業真實崗位,重新組織編排課程教學項目任務。團隊依據課程標準,進行教學設計,探討教學方法,細化分工,定期開會商議討論,明確職責任務,查看完成的進度和階段成果。課程建設團隊積極認真,相互協作,發揮特長,共建課程。
3課程目標建設
教師團隊在課程建設中,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幫助學生將課程內容通過解讀、擴展和豐富,轉化為通俗易懂、貼近生活的學習內容,并使教學內容立體化,將學習內容轉化為可執行、可實踐的學習活動[3],促進學生主體性和主動性的形成。通過課程學習,培養學生具備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所必備的端正的政治素養,使之具備從事分析檢驗的HSE素質,掌握基本知識和操作技能,具備開展線上線下教學活動所需的信息化基本知識,并能根據任務要求查閱文獻,運用容量分析及重量分析的基本原理,測定試樣組分含量,能進行數據處理與結果計算,能分析誤差產生的原因并提出解決方案,能準確填寫實驗報告,會運用互聯網平臺自主學習,具備提出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此達到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目標。
4課程思路建設
“化學分析技術”課程建設的終極目的是培養有素養、有擔當、有思想、有能力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同時又受社會及企業歡迎的應用型人才。據此,課程建設思路從以下幾方面來考慮。
4.1課程與教學改革要解決的重點問題
課程建設團隊創新意識有待加強,要更加注重課程思政教育和融入HSE教學理念。當前,原課程體系不夠科學,理論知識偏深偏難,不適合當前中職學生學情;教學資源有待充實,教學模式單一;教學質量考核方式有待完善,目前使用的是期末理論知識考核為主、平時技能操作考核為輔的模式[4],不能全面評價學生的技能水平;教學內容與企業崗位需求聯系不夠緊密,教學硬件設施有待更新。
4.2課程內容設計
本課程以《中等職業學校工業分析與檢驗專業教學標準》為依據,參考“十二五”“十三五”國家規劃教材,結合兩教材優勢,精心編排了十三個重在應用分析項目、三個拓展創新項目、融入健康、安全、環保(HSE)及多個思政小視頻等內容,增加國賽分析檢驗項目,集專業性、生活化及趣味性于一體,內容與時俱進、別具特色,充分發揮課程思政育人教書功能。設計結構如下(一級目錄):項目一:走進化學分析的世界項目二:滴定分析儀器的使用項目三:工業硫酸純度的測定[5]項目四:滴定分析儀器的校準項目五:混合堿含量的測定[6]項目六:鍋爐水硬度的測定項目七:胃舒平中鋁含量的測定項目八:消毒液中H2O2含量的測定項目九:維生素C含量的測定[7]項目十:鐵礦石中全鐵含量的測定項目十一:生理鹽水中氯化鈉含量的測定項目十二:醬油中NaCl含量的測定[8]項目十三:鋇鹽中鋇含量的測定創新拓展項目一:食醋中酸度的測定創新拓展項目二:硫酸鎳中鎳離子含量的測定創新拓展項目三:化學耗氧量的測定
4.3課程資源建設
4.3.1修訂課程標準
優化教學內容、教學實施、教學評價、實訓項目等內容的課程標準;優化涉及領域、適應崗位、對應職業等詳實的課程介紹,制訂適應不同專業需求的授課計劃。
4.3.2加強專項技能訓練
繼續開展化學分析檢驗工考證、1+X證書等多項技能鑒定工作,并將課程內容加入世賽、國賽、省賽、集團賽、校級賽等專項技能培訓內容。
4.3.3錄制微課程
建設一整套由微課程構成的完整教學內容,以利于開展在線學習與課堂教學相結合、翻轉課堂等多種教學模式。具體包括以微課(教學視頻5~10分鐘)為核心,配上相應的微教案、微課件、微習題、電子教材等多媒體資源開發教學資源。
4.3.4編制重點難點專項指南
針對學習項目中的重點知識、難點問題,結合具體設備、現場應用實例等資源編制專項指南,進行分析與指導。
4.3.5設置單元練習
根據學習進度、重難點知識等情況設計與編制知識鞏固型、技能訓練型、技能創新型、技能競賽型等類型的單元練習[10]。
4.3.6完善評價體系
建立多元化學習評價體系,探索線上和線下融合,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多元化考核評價模式,促進學生自主性學習、過程性學習和體驗式學習。
5課程特色與創新
5.1課程特色
5.1.1教學理念
以育人為本,課程與思政相結合的理念;以就業為導向,校企合作的理念;以技術能力為目標,理實結合的理念,培養“懂技術、愛崗位、有文化、守紀律、高品格”的人才。
5.1.2課程內容
引入課程思政元素,在“潤物細無聲”的氛圍中培養學生愛崗敬業的工匠精神;在教學內容中融入HSE知識,增強學生健康、安全和環保意識,注重職業素養的形成。
5.1.3課程教學
“按照新課導入—新知講解—重難點突破—實訓操作—報告評價”理實一體化的方法組織教學活動,利用線上教學平臺,拉近師生距離,打破時空限制,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提升教學效果。
5.1.4課程評價
將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并重,精雕細琢,完善每個操作,提高技能水平;將理論考試與實操考核并重,提升能力水平。
5.2課程創新
開展思政教育活動,充分發揮專業課程的育人功能,提高創新思維和能力及團隊精神。利用“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模式結合“學銀在線”“智慧職教”等教學平臺,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通過平臺教學過程大數據分析學情,保障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將課程設計主體化,教學內容項目化,教學模塊任務化,教學方式多樣化,教學單元顆粒化。
6結語
在“校本學練雙元制”“三階遞進CBE”人才培養模式基礎上推進“德技雙修”“校企雙元”現代學徒制育人模式[11],將本專業建成國家級優質專業,將“化學分析技術”建設成省級、國家級精品課程,面對同類院校及社會開放。
6.1師資隊伍進一步優化,核心競爭力明顯增強
培育優秀教學團隊,形成一支師德高尚、結構合理、素質優良、能夠高質量進行“三教”建設和改革,兼具課題研究與社會服務能力的師資團隊,團隊的核心競爭力明顯增強。
6.2課程體系更加科學,核心課程為學生職業能力提供支撐
課程體系適應崗位需求,對接崗位標準、行業標準和崗位能力要求,引領教學內容采用基于工作過程的真實項目,培養學生實踐技能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為學生職業能力提供支撐。
6.3教學資源立體化,教學手段現代化
開發理實一體、工學結合的與時俱進的在線精品課程,利用現有教學資源,構建一整套由微課程組成的完整教學內容,有利于開展在線學習與課堂教學相結合、翻轉課堂等多種方式的課堂教學模式。
6.4社會服務能力增強,共建共享站上新起點
向社會開放在線課程,與兄弟院校共同利用本課程資源,開展專業教學和教學研討活動,有利于廣大教師同行相互學習,提升制作在線精品課程和微課技術水平,共享成果,共同進步。
參考文獻
[1]陳亞飛,杜凡,何祥鵬,等.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的研究與實踐[J],電腦知識與技術,202016(15):141-142.
[2]張華山.分析化學國家精品課程的建設及課程開放的思考[J],中國大學教學,2013(3):54-56.
[3]喬紅娟.信息化技術融入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課程教學的研究與實踐[J],美術教育研究,2018(08):113.
[4]陳銘,梁雯虹.“做學教一體化”教學模式在高職機電專業教學中的應用[J],高等研究,2015(2):159-160.
[5]馮淑琴.化學分析技術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6.
[6]邵國成.化學分析技術[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8.
[7]李家慶.藥物分析技術[M],北京:中國藥物科技出版社,2016.
[8]陳艾霞,楊麗香.分析化學實驗與實訓[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6.
[9]謝榮艷.工作過程系統化理念下網絡綜合布線與測試技術的課程建設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19(14):26-27.
[10]伍惠玲,基于項目導向的精品課程建設研究——以工業分析技術專業《光譜分析》課程為例農家參謀,2018(22):290.
[11]教育部河南省人民政府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改革推進技能社會建設的意見(豫政〔2021〕2號)[R],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報,2021.06.17
作者:曾秋蓮 單位:江西省化學工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