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激情开心网,五月天激情社区,国产a级域名,婷婷激情综合,深爱五月激情网,第四色网址

老年護理風險防控優選九篇

時間:2023-05-28 09:16:28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老年護理風險防控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老年護理風險防控

第1篇

【關鍵詞】內科老年患者風險管理護理效果不良事件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8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內科老年患者420例,所有患者對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將伴有聽覺障礙、視覺障礙、溝通障礙患者,腫瘤終末期患者與臟器功能衰竭患者排除。按照信封隨機分組模式將其分為2組(n=210,)。常規組男110例,女100例,年齡最小61歲,最大85歲,平均年齡(73.20±2.56)歲;96例神經消化內科,114例心血管呼吸內科。試驗組:男112例,女98例,年齡最小60歲,最大87歲,平均(73.58±2.46)歲;92例神經消化內科,118例心血管呼吸內科。對比2組患者的基礎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

1.2方法

常規組患者給予傳統護理,對護理不良事件高發時間段進行重點關注,合理安排護理人力資源,加強人員風險意識的培訓工作等。試驗組患者加用護理風險管理模式,主要內容為:

1.2.1成立風險管理小組

由護士長負責,對日常護理工作中的風險管理事件重點進行觀察,對患者的日常護理工作流程與制度進一步規范,并加強對護理人員風險管理培訓工作,增強其風險防范意識。不定期進行小組檢查,將不安全因素盡快消除。

1.2.2進一步完善風險預防機制

依據老年患者的病情、用藥情況、既往病史等,綜合分析其風險因素,識別護理風險事件,制定風險應急預案,包括如何對墜床、跌倒、用藥錯誤、導管彎曲、導管脫落等情況進行有效預防,若出現護理風險,應及時采取科學合理的方式快速處理。對于新入院的患者,應主動向其講解醫院的規章制度,加強護理評估,依據評估情況給予針對性的護理方案。

1.2.3加強培訓考核

依據護理人員職稱、年資、臨床經驗等進行針對性的護理知識培訓,重點加強護理風險管理培訓,使得護理人員不斷強化風險意識,加強風險監控力度,提高其應對護理風險事件的能力,有效預防護理風險事件。定期給予安全警示教育培訓工作,將培訓成績與績效考核、職稱考評等掛鉤,便于提高其培訓積極性。

1.2.4強化日常護理工作

風險事件隨時隨地可能發生,所以說,日常護理工作的落實與強化十分重要。不同科室之間應嚴格落實風險預防機制,強化工作制度的落實,保證能夠有條不紊地進行日常護理工作。重點落實護理人員交接班、臨床用藥、查對制度、分級護理制度等,以防出現跌倒、墜床等不良事件,不可太快改變,做到老年人起床三緩慢,若患者便秘,需加強飲食指導,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不可用力排便,患者外出檢查時,應由護理人員帶好急救物品陪同前往,以防出現意外。

1.3觀察項目

對比2組患者的不良事件發生率及護理滿意度。選擇我院自制的滿意度調查量表進行分析,評價內容包括病區環境、護理服務、健康宣教、飲食指導等,評分范圍0~30分,即十分滿意表示評分≥25分,基本滿意表示評分≥20分且25分,不滿意表示評分20分[3]。

1.4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不良事件發生率

試驗組不良事件發生率明顯低于常規組(P0.05).

2.2護理滿意度

試驗組的護理滿意度為97.14%,明顯高于常規組的81.9%(P0.05)。

第2篇

摘    要:目的 探究護理干預在控制老年腦血管疾病患者醫院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選擇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腦血管疾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時間為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采取隨機盲選法分為兩組,對照組50例采取常規護理方法,觀察組50例實施醫院感染護理干預,進一步比較兩組護理效果。結果 觀察組醫院感染發生率4.00%顯著低于對照組46.00%(P <0.05)。觀察組在軀體健康、心理健康、物質生活、社會功能上的評分高于對照組(P <0.05)。結論 護理干預實施于老年腦血管疾病患者中,可有效降低醫院感染發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值得在臨床護理工作中采納及應用。關鍵詞:老年腦血管疾病患者 護理干預 控制 醫院感染 作用近些年來,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癥等基礎性疾病的發生率逐步升高,腦動脈粥樣硬化、腦動脈炎、腦動脈瘤、腦動靜脈瘺等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率也隨之升高[1-2]。腦血管疾病多發于老年群體,病情顯現出危、急、重的特征,治療過程中,常常需要進行緊急的侵入性操作,再加上老年患者抵抗力較弱,發生醫院感染的風險較大[3-4]。對于這類患者而言,醫院感染會加重病情,影響治療效果,延長患者住院時間,增加醫療負擔,其危害不言而喻,加強護理干預十分重要。鑒于此,此次研究重點探究護理干預在控制老年腦血管疾病患者醫院感染中的價值效果,研究內容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選擇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腦血管疾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時間為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采取隨機盲選法分成2個不同的組別,對照組50例采取常規護理方法,觀察組50例實施醫院感染護理干預,對照組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齡60~85歲,平均年齡(72.69±1.41)歲,病程1個月~1.3年,平均病程(6.81±1.02)個月,腦卒中31例、腦動脈炎10例、腦動脈瘤7例、顱內血管畸形2例;觀察組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齡60~86歲,平均年齡(72.67±1.28)歲,病程1個月~1.4年,平均(6.87±1.15)個月,腦卒中30例、腦動脈炎11例、腦動脈瘤6例、顱內血管畸形2例、腦動脈損傷1例,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1.2 納入標準和排除標準納入標準:(1)所有入選者均通過實驗室檢查、腦電圖檢查、腦脊液檢查等確診,符合《各類心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5-6]中相關診斷標準。(2)患者及其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合并嚴重臟器疾病者。(2)嚴重精神障礙者。1.3 方法1.3.1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方法,嚴格按照內科常規護理流程執行,處理好護理期間出現的異常問題。1.3.2 觀察組實施加強醫院感染護理干預方案,主要的護理內容如下:(1)醫院感染風險評估:護理人員應提升醫院感染防范意識,基于循證醫學理念,查找文獻資料,掌握老年腦血管疾病患者的臨床特征,包括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情況及高危因素,加強對于年齡>70歲、合并基礎疾病超過2種、侵入性操作、鉆顱手術等高危患者的監護,預防性應用抗生素。(2)完善院內感染控制制度;按照《醫院感染消毒隔離管理標準》,制定不同區域(如手術室、診療室、拍片室、器械消毒室)的感染預防規章制度,在工作開展過程中需把各環節的工作責任落實到個人,進一步做好消毒隔離方面的工作,增強相關工作人員的責任意識。由相關管理人員起到監管的作用,確保每個環節醫療器械的消毒合理規范,防止病菌污染。一次性物品使用后扔到指定位置,廢棄物定點存放,專人回收,固定運輸路線。(3)保證手衛生:嚴格執行手衛生制度,科室應完善手部衛生用品配置,在病床床位及走廊,配備足夠快速手消毒劑,水龍頭改為腳踏式水龍頭或感應式水龍頭。(4)貫徹落實消毒隔離制度:病房分區管理,每日使用500 mg/L的含氯消毒劑,對床欄桿、門把手、水龍頭等可能攜帶病菌的物品進行消毒;診療區域內,每日3次使用移動式空氣消毒器進行消毒,持續1 h,消毒后開窗通風,使用含氯消毒劑濕拖2次,患者用品一人一用,不可交叉使用,每周為患者更換一次床單,如若發生污染,需及時更換。進行護理操作時,護理人員應穿戴好帽子、口罩、手套等,認真洗手,物品分類擺放于清潔區及污染區,保證清潔區及區域內物品不受到污染,檢查無菌包的有效性,且操作前半小時停止掃地、更換床單等行為。(5)醫院感染健康宣教:根據患者及其家屬的文化程度,介紹老年腦血管疾病患者發生醫院感染的風險,以及患者的感染風險評級,介紹醫學感染知識,宣傳隔離制度、“六步洗手法”等預防知識,告知患者多食用富含維生素、蛋白質且易消化的食物,多飲用溫開水,忌食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增強機體免疫力,降低醫院感染風險。(6)醫院感染自查整改:成立醫院感染控制護理監管小組,在醫院感染檢查整改過程中,需采取定期檢查和不定期檢查相結合的方式,定期檢查方面可實施日查、周查以及月查等方法,并通過不定期檢查了解相關工作人員的工作態度及責任心,針對其中的不足及時改進,并以此提高相關工作人員的工作態度及責任心。在檢查過程中,涉及的內容包括:醫療器械檢查、物品消毒檢查、廢棄醫療用品處置工作檢查等,并統計醫院感染發生的例次,進一步對各環節工作的實施情況進行評估,明確各環節工作存在的缺陷,及時上報,并結合實際問題,制訂合理科學的整改方案,并及時整改,確保后續醫護工作的高效及完善。1.4觀察指標(1)記錄兩組發生呼吸道感染、血液系統感染、泌尿系統感染、其他感染等醫院感染的例數,計算發生率。(2)生活質量:采用生活質量評定問卷(GQOL-74量表),從軀體健康、心理健康、物質生活、社會功能4個維度評估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與生活質量成反比,即:評分越高,代表患者生活質量越好[7-8]。1.5 統計數分析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生活質量評分)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行t檢驗,計數資料(醫院感染發生率)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或Fisher精確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2.1 兩組醫院感染發生率對比觀察組醫院感染發生率4.00%明顯低于對照組46.00%(P<0.05)。見表1。表1 兩組患者醫院感染發生率對比[n(%)]2.2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對比經積極護理后,對照組軀體健康評分為(68.50±7.52)分,心理健康為(69.71±7.75)分,物質生活為(67.82±8.05)分,社會功能為(68.70±7.86)分;觀察組軀體健康評分為(79.50±8.71)分,心理健康為(79.55±8.16)分,物質生活為(78.13±9.25)分,社會功能為(80.51±8.94)分,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3 討論老年腦血管疾病患者大多存在失語、偏癱等后遺癥,喪失生活自理能力,在治療過程中,常常需要進行侵入性治療及護理,醫院感染風險大[9-10]。加強控制醫院感染護理干預,應先對老年腦血管疾病患者醫院感染風險進行評估,加強高危患者監護,完善院內感染控制制度。再明確醫院感染防范工作的執行標準。嚴格執行手衛生制度,做好清潔與消毒,貫徹落實消毒隔離制度,進行健康宣教,告知患者及家屬如何防范醫院感染,加強監管力度。同時,基于醫院感染發生現狀作出整改,可有效提升醫院感染防控水平,降低老年腦血管疾病患者醫院感染發生率。近年來,國內有學者表示,針對老年腦血管疾病患者加強護理干預方案,可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質量,并降低院內感染發生率,本次研究結果與之相一致[11-12]。此次觀察組加強控制醫院感染護理干預,結果表明觀察組醫院感染發生率明顯低于采取常規護理的對照組,觀察組生活質量改善效果優于對照組(P<0.05)。由此可知,護理干預方案的實施具備可行性及有效性,此外,在護理期間相關護理人員也需樹立“以患者為本”的護理服務理念,以和藹、禮貌的態度與患者溝通交流,充分尊重患者,保護好患者的個人隱私,以此提升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從而能夠積極配合院感防控措施的落實。綜上所述,護理干預實施于老年腦血管疾病患者中,可有效降低醫院感染發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值得在臨床護理工作中采納及應用。參考文獻[1]盧一荷,章霞.人性化護理在老年心腦血管病患者中的應用[J].河南醫學研究,2020,29(20):3818-3820.[2]賀玉嬌.老年腦血管患者磁共振檢查的心理護理體會[J].中國醫藥指南,2020,18(18):230-231,234.[3]金靈芝,錢凱華.早期康復護理在老年腦血管意外下肢深靜脈血栓預防中效果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20,5(25):54,70.[4]劉茜.老年合并心腦血管疾病的外科手術患者心理特征與護理干預效果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2020,36(8):140,142.[5]何曉雪.康復護理對腦血管意外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預防效果研究[J].繼續醫學教育,2020,34(1):96-98.[6]武香梅.優質護理在腦梗塞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內蒙古醫學雜志,2019,51(11):1408-1409.[7]周華芳,利星.老年綜合評估護理在老年腦血管意外患者中應用觀察[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47):83.[8]丁宗英.社區老年慢性病病人跌倒綜合護理干預研究現狀[C].上海市護理學會.第四屆上海國際護理大會論文匯編.上海市護理學會:上海市護理學會,2019:301.[9]汪霄.老年腦血管病患者護理中開展健康教育的效果[J].安徽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8(4):72-73+75.[10]許曼丹,陳慕潔,張偉文.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老年腦血管意外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效果探討[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9,13(15):164-165.[11]樊志香.早期康復干預對腦血管意外后下肢DVT預防效果[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9,11(19):152-154.[12]彭云.淺析護理干預在控制老年腦血管疾病患者醫院感染中的作用[J].當代醫學,2019,25(8):174-175.

第3篇

[關鍵詞] 冠心病;醫院感染;危險因素;臨床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3.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3)30-0085-03

冠心病是中老年常見循環系統疾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功能不全,且多數患者合并多種慢性疾病,身體機能低下、抵抗力降低。住院治療的患者病情較重,接受有創性治療或侵入性操作都增加了患者病原菌感染風險,醫院感染發生率較高,嚴重影響患者康復和生活質量。為更好地控制醫院感染,提高醫療服務質量,本研究對2005年8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住院患者1 894例醫院感染情況進行分析,總結醫院感染危險因素,并對臨床護理策略進行探討。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05年8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住院患者1 894例,男1 139例,女755例,年齡37~89歲,平均(61.93±13.46)歲,美國紐約心臟病學會(NYHA)心功能分級:Ⅰ級398例,Ⅱ級527例,Ⅲ級557例,Ⅳ級412例,合并高血壓1032例,糖尿病83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79例,介入治療492例,手術治療583例,藥物治療819例。

1.2方法

醫院感染依據衛生部頒布的醫院感染診斷標準執行[1]。回顧性分析所有納入患者臨床資料,對醫院感染相關因素(年齡、性別、病程、合并癥、治療方式、心功能、各類導管置入操作、人工呼吸機機械通氣、責任護士年資、住院時間、臥床時間、抗菌藥物使用等)進行統計學分析。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P

2 結果

2.1醫院感染情況

發生醫院感染227例,醫院感染率為11.99%,其中上呼吸道感染49例,下呼吸道感染62例,胃腸道感染38例,尿路感染37例,皮膚軟組織感染22例,其他感染19例。單部位感染102例,多部位感染125例。

2.2醫院感染單因素分析

年齡≥60歲、病程≥10年、合并癥≥2種、合并高血壓、合并糖尿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功能分級高的患者醫院感染發生率相對更高(P

表1 患者自身因素對醫院感染率的影響[n(%)]

表2 治療因素對醫院感染率的影響[n(%)]

注:a各類導管置入操作包括氣管插管、留置尿管、吸痰、鼻飼等;b有創治療方式:靜脈插管、氣管切開、介入、手術等

2.3醫院感染多因素分析

單因素分析中有統計學意義的因素帶入多因素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分別賦值,以醫院感染為因變量,合并癥≥2種、糖尿病、人工呼吸機機械通氣、抗菌藥物種類≥3種、臥床時間≥15 d是冠心病患者醫院感染的獨立危險因素(P

表3 醫院感染多因素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

3討論

動脈粥樣硬化是冠心病的病理學基礎之一,冠心病患者多合并其他動脈粥樣硬化相關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甚至同時合并多種疾病,患者身體健康狀況差,各系統功能障礙,免疫功能紊亂,對外界病原菌抵抗能力低下,而醫院是各種疾病患者聚集的場所,環境帶菌率高,根據病情需要接受各種無創或有創的治療和護理操作,極易發生患者交叉感染或醫源性感染,是醫院感染的主要原因[2-4]。由于冠心病患者身體機能低下,發生醫院感染后出現病情惡化風險極高,嚴重影響患者預后,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本研究醫院感染發生率為11.99%,以下呼吸道感染為主。高齡、抗菌藥物濫用、有創操作、侵入性操作和長時間臥床是以往醫院感染研究中普遍認同的危險因素[5],本研究分析冠心病自身因素和治療因素結果也顯示,年齡≥60歲,接受各類導管置入操作尤其是2種以上的侵入性操作,接受氣管切開、介入、手術等有創治療,使用人工呼吸機機械通氣及使用多種抗菌藥物的患者醫院感染發生率顯著高于以上無暴露條件的患者,同時結果顯示,病程、合并慢性病、心功能分級、責任護士年資及抗生素使用時間等都與冠心病患者醫院感染密切相關,表明冠心病患者多種自身因素和治療因素均對其發生醫院感染產生影響,對其防控必須綜合考慮各類危險因素,制定相應的護理策略[6]。多因素分析影響冠心病患者醫院感染的獨立危險因素進行分析,從眾多的危險因素中篩選最具防范價值的因素,其中合并癥≥2種、糖尿病、人工呼吸機機械通氣、抗菌藥物種類≥3種、臥床時間≥15 d,表明具備以上任一因素的患者都將視為醫院感染防控重點對象,并應通過改善治療和護理服務減少或避免危險因素的產生,降低醫院感染風險。

護理策略應根據醫院感染風險制定有針對性措施。由于冠心病多發于中老年人群,隨著年齡增長慢性病的發生率升高,因此合并慢性病尤其是多種慢性病的多為年老患者[7],這一特點可與高齡患者防控相結合,對之實施加強護理,增加病房巡回次數;適當給予隔離,預防階段盡量給予獨立病房或更少床的病房,減少交叉感染風險;加強營養支持,改善體質,增強抵抗力。糖尿病患者血糖和尿糖高,免疫系統功能低下,皮膚、黏膜極易發生病原菌感染[8],首先應加強血糖控制和監控,應將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圍;侵入操作應避免損傷氣道、尿道、鼻道等黏膜,留置導管處應增加清潔護理頻率,保持周圍皮膚和導管清潔[9];有創治療應注意切口處維護,避免病原菌侵入、繁殖、定植等發生,行經皮中心靜脈置管術的患者尤其應注意導管的通暢和清潔,避免病原菌經導管進入血液循環,發生血行感染甚至全身感染[10];針對使用呼吸機的患者在以上強化護理基礎上,應尤其關注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既往常發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積極控制基礎疾病,改善通氣質量,提高患者抵抗力,加強氣道護理,并視患者病情縮短呼吸機使用時間;抗生素應用是預防和控制感染發生的必須措施,但對于具備醫院感染危險因素的患者應謹慎選擇抗菌藥物,盡量在藥敏結果指導下使用敏感藥物,減少多聯用藥,縮短用藥時間,避免病原菌耐藥的發生;冠心病患者心功能低下,尤其是心功能嚴重不全的患者運動能力嚴重受限,床上活動及下床活動的能力有限,住院期間長時間臥床居多,極易由于局部壓瘡、呼吸道排痰欠佳、呼吸深度淺等誘發皮膚黏膜感染或下呼吸道感染[11],因此,護理策略應對臥床和互動能力不足的患者給予重點管理,做好健康教育,協助患者及家屬經常更換,避免局部受壓過久;在醫生指導下協助家屬經常抬高床頭,教育患者應進行深呼吸鍛煉;練習咳痰,教會家屬拍背協助患者排痰;病情好轉可鼓勵患者增加床上活動和下床活動[12,13]。以上措施綜合了影響冠心病患者醫院感染發生的危險因素,并以獨立危險因素為重點進行加強護理,同時應針對低年資護士經驗不足的情況,加強培訓力度,提高整體護理水平。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 醫院感染診斷標準(試行)[J]. 中華醫學雜志,2001,81(5):314-320.

[2] 劉慧,丁靜,姚源. 老年冠心病病人多藥耐藥菌感染調查分析[J]. 護理研究,2012,26(23):2136-2137.

[3] 袁越,陳紅方,劉峰,等. 冠心病病人住院期間不良心臟事件影響因素研究[J]. 護理研究,2013,27(5):428-430.

[4] Helder OK,Brug J,Looman CW. The impact of an education program on hand hygiene compliance and nosocomial infection incidence in an urban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an intervention study with before and after comparis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2010,47(10):1245-1252.

[5] 潘靈愛,黃曉波. 冠心病患者發生重癥感染的處理[J]. 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12,9(6):30-33.

[6] 劉英. 老年住院患者醫院感染的現況[J]. 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 33(3):688-689.

[7] 馬萬瑞,張金玲,王志忠,等. 2型糖尿病醫院感染危險因素病例對照分析[J]. 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5):1003-1005.

[8] A Decoster, B Grandbastien, M-F Demory,et al. A prospective study of nosocomial-infection-related mortality assessed through mortality reviews in 14 hospitals in Northern France[J]. The Journal of Hospital Infection,2012,80(4):310-315.

[9] 白穎,王峰,閆廣華. 942例住院病案醫院感染現患率調查與分析[J].中國醫藥導刊,2013,15(3):551-552.

[10] 杜明梅,邢玉斌,索繼江. 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的實時監測與預防控制[J]. 中國醫院,2013,17(3):3-5.

[11] Andrzej Kübler,Wieslawa Duszynska,Victor D,et al. Device-associated infection rates and extra length of stay in an intensive care unit of a university hospital in Wroclaw,Poland: International Nosocomial Infection Control Consortium's (INICC) findings[J]. Journal of Critical Care,2012,27(1):5-10.

[12] 孫維敏. 呼吸內科醫院感染干預的臨床研究[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17):3818-3819.

第4篇

關鍵詞:安全管理;防控;風險因素; 隱患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7526(2012)04-0215-02

安全是護理工作的主題,護理安全是醫療安全的前提。據調查顯示,在醫療安全問題上,護理安全問題占40%[1]。手術室是醫院的重要技術部門之一。所以,手術室的安全管理就顯得格外重要,從患者進手術室到手術結束,每一個環節都不能疏忽。做好手術室安全管理、健全和完善科室各項管理制度是提出高效護理質量的前提和基礎,也是手術順利完成的重要保證。手術室護理工作必須采取有計劃,有目的,有步驟的的程序化工作,才能消除手術室護理工作中不安全因素,減少和杜絕護理差錯事故,保證護理質量[2]。

1 手術室常見的風險因素

1.1 查對制度落實不全面

1.1.1 接錯患者、錯放手術間。多見于幼兒、老年人、使用鎮靜劑、昏迷及精神因素等不能明確回答問題的患者。術前訪視不到位,病人臨時調換床位,都有可能出現接錯患者的現象。查對及溝通不到位,會發生把病人錯放手術間的現象。

1.1.2 開錯手術部位。術前未能認真查對手術部位,沒有仔細對照影像學資料,手術方向安置錯誤,都容易發生此類現象。

1.1.3 術中物品清點有誤。術前清點及術中添加物品時記錄不及時,術中縫針丟失、一些器械使用前忽略檢查螺絲有無松動或缺失沒有及時記錄,手術所用紗布紗球與其他用途紗布混淆,導致紗布、縫針等不能及時記錄,致使發生異物遺留體內的現象。

1.1.4 術中用藥及輸血的核查。在醫生下達口頭醫囑后,不能按照查對制度認真查對執行,用錯藥或者用錯劑量。輸血前沒有認真執行三查八對,沒有經過兩人再次核對,致使出現輸錯血等現象。

1.2 技術水平不全面

1.2.1 物品準備不齊全。術前對手術程序不了解,沒有及時的進行術前訪談,對患者病情不能充分的了解和掌握,導致物品或藥品準備不充分,供應不及時,延誤手術開始時間,或推遲患者的用藥時間,給患者的身心增加不必要的痛苦。

1.2.2 手術擺放不當。 安置手術不合適,手術時間延長,致使局部組織長時間受壓導致壓瘡發生。約束帶過緊造成神經組織缺血缺氧,或肢體過度外展造成神經受損,固定肢體或襯墊不當影響患者循環及呼吸。

1.2.3 對搶救用藥及搶救設施不熟悉。對手術中的用藥或急救藥品的適應癥、禁忌癥、藥理、作用等不熟悉,如術中病人突然出現大出血或其他意外時,應急、應變能力低下,不能很好的配合醫生搶救,延誤搶救時機,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

1.2.4 不能很好的使用設備性手術器械。對一些高科技的手術設備,缺乏對其工作原理、使用方法的了解,對常見故障的排除方法不能正確掌握,在非正常狀態下延誤或延長手術時間,對患者造成傷害。

1.2.5 手術配合處于被動狀態。對新開展的業務和技術不熟悉,在手術中沒有一個整體思路,手術臺上只是盲目聽從醫生所下的醫囑,機械執行,沒有前瞻性,不能很好的配合手術順利進行。

1.3 責任心不強

1.3.1 手術患者護送不當 術后患者X線片、CT片、手術衣褲等用物遺漏手術室,護送患者返回病房途中發生各種管道堵塞或是引流管脫落。

1.3.2 術中使用電刀,負極板粘貼不當,患者皮膚處接觸手術床或器械臺金屬,導致皮膚灼傷。

1.3.3 語言行為欠規范。在患者清醒的狀態下,談論與手術無關的話題,或者手術負面話題,對患者心理造成不良刺激。

1.3.4 術中取下標本保留不當、遺失,或者標注錯誤。

護理安全貫穿于術前護理、術中護理、術后護理的全過程。因此,需充分認識手術室護理工作中可能發生的不安全隱患,從管理的角度對各種隱患進行預測和防范,并消滅在萌芽狀態,堅持“零缺陷”的管理理念[3]。

2 安全防控的對策

2.1 健全制度,嚴格管理:健全落實各項規章制度是護理安全的關鍵[4],中國醫院協會(CHA)修訂與完善形成了《2009年患者安全目標》,國家衛生部中心質量管理委員會也頒布了《手術安全核查制度》實施細則,將手術安全核查作為一項核心制度納入手術科室[5]。根據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制定和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如物品清點制度、查對制度、交接班制度、護理安全管理制度、手術室護士語言行為規范等多項配套制度。在麻醉開始前、手術開始前、患者離開手術間時由手術醫生、麻醉醫生及手術室護士根據安全核查表逐項核對填寫,認真執行核查流程使患者手術安全得到嚴格保障。

2.2 加強護士培訓,提高業務素質:加強教學管理,制定各級護士培訓計劃,每月進行護理技術操作考試及三基理論知識的培訓和考試,請手術醫生或專科護士講授新開展的業務或新開展的技術的手術步驟和配合要點,支持外出學習進修及學術交流會。邀請廠家及醫院器械科對手術室醫護人員進行設備性手術器械的使用、保養、常見故障排除方法等專項培訓,對于進口設備請器械科提供中文說明書和操作手冊,將操作步驟及要點分解,或圖示張貼于設備醒目處以便使用[6]。建立完善的考核上崗制度,以督促護理人員提高和完善自己的業務素質。

2.3 強化自身建設,增強職業責任感 護理人員要嚴格要自己,加強責任心。嚴格執行各項操作規程,有高度的慎獨精神, 嚴守職業操守,形成嚴謹求實的工作作風,樹立“患者第一、質量第一、安全第一”的觀念。

2.4 定期開展護理安全討論會,對容易發生缺陷與差錯的工作環節進行分析討論,提出整改措施,并追蹤檢查。重溫手術室各項規章制度,做到牢記于心,學習各項護理安全防范措施,總結經驗教訓,避免類似事件的再次發生。

手術室護理風險防范和管理是一項長期、持續的工作,通過風險防范管理,我科護士大大增強了法律意識、責任意識和學習意識,工作能力和應對問題的能力不斷提高,護理風險管理使護理工作更加前瞻化、科學化、系統化、制度化,更好地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優質的服務,此項舉措的實施,減少我科護理差錯事故和不良事件的發生,不僅保障了手術患者的生命安全,也適應了現代護理事業的發展要求。

參考文獻

[1] 李連芬.護理差錯發生原因分析及防范[J].廣西醫學,2005,27(4):595-597

[2] 吳明慧.手術室護理中潛在的不安全因素與管理對策[J].護理學雜志,2010,25(4):65-66

[3] 冷曉紅,王紅紅.護理工作中潛在的法律問題探討與對策[J].中國醫院管理,2002,22(8):34-35

[4] 趙云書,楊圣俊,李玉琢,鄭榮坤,蘇月巧.手術安全核查制度的實施和效果[J].中華護理雜志,2011,46(3):265-266

第5篇

山西省臨汾市第四人民醫院 山西省臨汾市 041000

【摘 要】心內科護理工作具有工作專業性強、難度大、患者起病急、發展快、病情突發復雜多變等特點,因此心內科護理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較其他科室具有更高的風險,對患者病情的發展和醫院的整體形象都有著重要的影響。本文結合我院多年的臨床實踐經驗,對心內科護理工作中存在的風險進行了分析,并探討其科學的應對策略,以期提高護理工作的質量和效果,消除潛在風險。

關鍵詞 心內科護理;風險;對策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患者對醫護人員期望值的升高,醫療和護理質量的提升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由于心內科病室面對的患者病情復雜多變、來勢兇猛,是目前醫患糾紛的多發科室,在護理過程中存在較大的風險。心內科護理的風險包括藥物因素、護理人員因素和醫院管理因素等。本文通過對潛在風險的全面分析,提出了應對和防范風險的對策,全面提升了心內科護理的質量。

1 心內科護理存在的風險

1.1 護理人員因素

護理人員因素是心內科護理的風險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1.1 護理人員的專業知識水平不高由于心內科患者的起病急,發展迅速,需要護士具有較高的專業知識水平和較強的應急處置能力。部分護士的臨床經驗和專業知識不足,在工作中不能及時發現患者病情變化,不能預見潛在危險因素。在危重病人的搶救過程中,不能熟練使用搶救設備,延誤搶救時機。護理人員在實際護理工作中只按要求對患者進行醫療護理,而忽視了對患者的心理護理,容易造成患者和家屬的不滿,影響患者的依從性和心理狀態,從而影響護理質量。

1.1.2 護理記錄不完善

完整、準確、及時的護理記錄是反映護理工作的針對性和全面性,是記載護理工作開展情況的最有利證據。由于對護理工作的監督不足,造成護理記錄不完整,事后補充監測記錄,不能準確反映患者病情和生命體征的變化,是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重大隱患。

1.2 藥物因素

除了藥物常見的胃腸道反應,肝腎功能損害等毒副反應外,很多心內科的心血管藥物使用還有其特殊要求,使用不當可能會引起患者輕度不適或嚴重的不良反應,引發意外事故。如多巴胺、胺碘酮等有較強的血管刺激性,易引起靜脈炎;硝酸酯類藥物要求嚴格控制滴速,若滴速過快可能會導致血壓下降、眩暈等不良反應。

1.3 醫院管理因素

1.3.1 護理工作安排不科學

由于心內科患者的病情復雜多變,護理人員多處于高度緊張狀態,工作強度較大,易導致身心疲憊,精力不集中,從而造成醫療事故。由于心內科工作辛苦,易造成人才流失和人員配置不足,影響治療效果。

1.3.2 醫院環境因素

對于行動不便的老年心內科患者來說,醫院地面濕滑、病床無護欄等易導致跌倒、墜床等不良事件的發生。

2 心內科護理風險防范對策分析

2.1 加強對護理人員的培訓

成立風險防控小組,匯總發生的心內科護理安全事故,制定切實可行的風險防控措施。定期組織心內科護理人員學習,總結和分析護理風險事故和糾紛案例,提高安全意識和風險防范意識。加強護理人員的繼續教育,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學習醫院的新儀器和新技術,掌握操作技能并熟練操作。使他們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和快速的應急反應能力,提高心內科護理的質量。

開展法律知識宣傳教育和規章制度的培訓,使護士知法、懂法、守法,并學會用法律保護自己,約束自己的行為。執行醫院的各項規章制度和操作規范,增強護士的責任感,提高護理記錄書寫質量,并定期組織考核,保證能夠真實完整反映護理過程,維護患者和自身的合法權益。

2.2 科學合理的安排工作

心內科護理需要優秀的護理團隊,護士長可以根據每個心內科護士的個人素質,通過細化排班、細化工作職責,合理安排工作。可以采取新老護士搭配的方法,既滿足了護理工作對實踐經驗的需要,又能滿足高強度工作對體力、精力的需求。

2.3 加強與患者和家屬的溝通

心內科護理人員要更新理念,通過主動與患者和家屬的溝通,使其了解到疾病的進展,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建立和諧的醫患關系。在進行高風險操作時要告知患者和家屬,讓其了解醫療技術的局限性和風險性。加強安全教育,使患者能夠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以利于治療的開展和疾病的康復。

2.4 加強病房日常管理

每日查房時注意檢查病床等醫療設施是否能夠正常使用,在病房和走廊設置防滑措施和標語,為患者提供一個安全的就醫環境。

2.5 加強藥物安全使用

心內科護理人員要做到三查十對,了解藥物的作用方式、配伍禁忌和注意事項等。在使用新藥前詳看藥品說明書,在使用藥物時要嚴密關注患者反應,并及時處理不良反應。定期對出現的不良反應進行原因分析和總結,以防范此類問題的再次發生。

3 結論

心內科護理工作復雜,對護理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針對目前心內科護理存在的風險,制定科學合理的防范措施,不僅能夠提升醫院的整體形象,更能夠改善患者的健康狀況。

參考文獻

[1] 史小峰. 心內科護理中存在的風險及對策分析[J]. 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4,10:123-124.

第6篇

關鍵詞社區衛生服務醫療風險分析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0.213

社區衛生服務醫療風險指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患者健康損失,或者使居民對社區衛生服務失去信任,忠誠度降低或依從性降低的風險[1]。這個風險并不是實際發生的風險,而是指如果不加強管理,社區衛生服務工作中存在這些因素的話,將可能發生的風險事故,造成損失。

社區衛生服務與其他醫療機構風險的共性

只要有醫療活動,就必定存在醫療風險,社區衛生服務的醫療、保健和護理活動,同樣存在風險。社區衛生服務作為整個醫療體制和醫療機構的一部分,具有與其他醫療機構相同的共性醫療風險,一般分為如下兩類:

具有共同醫療技術風險:在競爭日益激烈的醫療市場,各級醫院都在加快技術創新,發展自己的優勢學科,形成特色優勢項目,擴大就醫人群。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醫療技術、產品、材料也在不斷更新,提高了診療水平的同時,也提高了醫療行業的風險水平。其次,醫學是為了對抗疾病而發展存在的,這勢必導致醫學的發展將永遠滯后于疾病的發展。對于新發現的致病因素和新的病種,在沒有確切治療方案的情況下,所有的治療都屬于探索過程,將帶來不可預知的風險。

具有共同醫療服務風險:醫療服務風險是指在醫療活動中,醫療機構及其人員對他人身體發生醫療侵權行為而應負的法律和經濟賠償責任風險,它是醫院現在面臨的最大風險。特別是《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頒布和實施后,人們的法制意識增強,對醫療服務的期望值增高,醫療服務風險明顯加大。醫療服務風險貫穿于醫生對患者的診斷、治療與康復的全過程,導致其產生的原因有諸多方面,如:醫療技術水平落后、疾病本身較嚴重、醫療引起的并發癥、醫療設備故障、醫務人員缺乏責任心、服務態度差且服務不到位以及違反診療常規等。

社區衛生服務醫療風險的特異性

為保障居民公平享有安全、便捷的社區衛生服務,衛生部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2006年制訂了《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管理辦法(試行)》,《辦法》就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設置、服務對象、職能、執業范圍、人員配備等做出了詳細的規定,其中指出,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提供的基本服務為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提供以下十二大類的公共衛生服務:包括衛生信息管理,健康教育,傳染病、地方病、寄生蟲病預防控制,慢性病預防控制,精神衛生服務,婦女保健、兒童保健,老年保健、殘疾康復指導和康復訓練,計劃生育技術咨詢指導及發放避孕藥具,協助處置轄區內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其他公共衛生服務。同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提供以下基本醫療服務:包括一般常見病、多發病診療、護理和診斷明確的慢性病治療;社區現場應急救護;家庭出診、家庭護理、家庭病床等家庭醫療服務;轉診服務;康復醫療服務;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批準的其他適宜醫療服務。

社區衛生服務的特殊工作性質決定了它與其它醫療機構不同之處,從規避風險的角度出發,《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管理辦法(試行)》已明確規定社區衛生不開展高風險診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原則上不設住院病床,不得從事專科手術、助產、介入治療等風險較高、不適宜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開展的專科診療。其在一定程度上規避了某些高技術風險,并在一定程度上引導群眾就醫方向的選擇,即“大病去醫院,小病進社區”。

但是由于社區衛生服務承擔著繁雜的社區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兩大任務,其服務對象的復雜性也決定了其面臨著與其他醫療機構不同的風險。

特殊的社區公共衛生風險: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擔負著預防、保健、醫療、康復、健康教育和計劃生育“六位一體”的職責,作為公共衛生工作的“網底”,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擔負著十二大類的公共衛生服務任務,其服務對象多為社會弱勢群體,如:婦女、兒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殘疾人、貧困居民等,各種不同的人群存在著不同的醫療需求,而承擔社區公共衛生服務的醫務人員需要同時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一名責任轄區的社區預防保健醫師(“片醫”)需要同時完成諸多項目的公共衛生任務,如既要做好兒童保健、孕產婦保健服務,又要進行轄區內傳染病病人的流行病學調查、訪視和消毒,控制管理好轄區內的精神病病人,還要負責居民、兒童、學校及幼兒園的預防接種工作,其承擔的醫療風險繁雜并且巨大。

特殊的社區家庭服務和上門服務的風險:上門服務和家庭服務是社區衛生服務應當發揮的優勢和特色,在這個優勢發揮的同時,也很容易引發醫療糾紛。貼近群眾、方便群眾是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的優點和應當發揮的優勢特色,《國務院關于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指導意見》中要求社區衛生服務工作要以“主動服務,上門服務為主,開展健康教育、預防、保健、康復、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和一般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服務。”但是,對于主動服務和上門服務而產生的醫療行為(或服務活動)與一般的醫療行為有較大的區別,在服務方式、服務要求方面沒有可以參照的法律規范。

特異的社區急診急救的風險:社區衛生服務是以社區為基礎,擔負著社區急診救護的重要任務,但目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急救水平參差不齊,當居民突發身體疾患時,往往第一時間被送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進行救治。在120急救系統未到達現場時,第一現場的救治也往往是由社區醫護人員完成。但目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投入嚴重不足,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搶救設備匱乏,科室配置不全,醫護人員缺乏系統的急救培訓,往往不能在“急救白金10分鐘”內迅速組建急救小組對患者實施及時、有效的現場急救[2]。另一方面,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眾對醫療急救的期望值超過了其實際水平,導致醫患關系的不和諧。這兩者所產生的矛盾,必然導致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在目前的醫療和社會環境中面臨極大的急救醫療風險。

社區衛生服務醫療風險的管理策略

針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存在的多種醫療風險,應以預防為主、事前監督的方法,有針對性的制定相應的風險管理策略,從而減少社區衛生服務工作中可能發生的問題,減少醫療差錯事故的發生,達到提高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的醫療水平及服務水平的目的,才能夠更加有效地保護病人的醫療安全,提高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第7篇

【關鍵詞】老年;肺水平;呼吸科;整體護理;預后影響

【中圖分類號】R541.7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4-0235-01

臨床內科急危重癥嚴重類型中,肺水腫占有較高病發比例,由過多液體自肺管向肺泡和肺間質轉移所致。包括非心源性和心源性兩種類型,病因多樣且復雜,通常有急性呼吸衰竭癥狀,病程進展迅速,對患者生命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1]。近年隨人口老齡化社會進程加劇,老年肺水腫患者顯著增多,患者多有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對護理質量有更高的要求,在采取有效措施積極應對的同時,加強整體、全面的護理干預是改善預后,提高患者生存質量的關鍵環節[2]。本次選取相關病例,隨機分組,就整體護理干預與常規方案護理效果進行比較,現將結果總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共選擇老年肺水腫患者100例,男69例,女31例,年齡60-93歲,平均(78.3±1.6)歲,均與《內科學》(第七版)急性心源性肺水腫相關診斷標準符合。其中風濕性心臟病10例,冠心病27例,補液過量3例,病毒性心肌炎10例,高血壓性心臟病50例。患者均自愿簽署本次實驗知情同意書,并排除機體其它系統嚴重疾患者,采用數字表抽取法隨機按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劃分,組間一般情況具可比性,無明顯差異(P>0.05)。

1.2 方法 兩組均應用BipAp無創通氣方案治療,對照組全程采用常規方案護理,即病情觀察、對癥支持、健康指導等。觀察組加強整體、全面的護理干預,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1.2.1 應用呼吸機前干預 (1)環境干預:營造溫馨、整潔、安靜的病房環境,光線需適中,通風良好,溫濕度適宜,依據患者喜好選取輕音樂播放,以使患者注意力轉移,緩解不適,提高機體舒適度。床單位需保持干燥,防范褥瘡形成等不良事件發生。(2)心理護理:因多數患者缺乏對新型無創呼吸機的了解,存在恐懼、焦慮等負性情緒,擔心呼吸機的使用易對自身呼吸造成影響,出現脫機困難及使用后依賴。護理人員需加強陪護,就呼吸機使用的必要性、優勢、目的向患者介紹,使其了解主要操作程序及性能,加大配合力度。開機時,盡量調小吸氧壓力,患者有一定時間的適應后,再增至一定水平。介紹成功的案例,分享應對經驗,提高患者遵醫依從。(3)呼吸機準備:嚴格消毒呼吸機管路,可初步在科室消毒后送至供應室,經環氧乙烷消毒管路。管路在應用前需正確連接,參數依據患者病情設定,模肺工作正常后與患者連接[3]。

1.2.2 BiPAP治療中干預 (1)合適鼻面罩及選擇:治療時可協助患者取坐位、半臥位,保持肩、頸、頭在同一平面,為維護氣道通暢,頭略向后仰。枕頭避免過高,以往壓迫呼吸道,對氣流通過造成影響。鼻面罩應密閉性好、柔軟、舒適。松緊適宜,避免太緊患者不適,太松有漏氣情況發生,影響預后。面罩6-8h可行3-5min放松,為患者進食提供條件。(2)安全防護,完善病情變化觀察,定時監測血壓,必要時輔助吸痰處理。(3)并發癥防控,做好面部皮膚壓迫性損傷、腹脹的防控,選擇合適面罩,指導胃查檢查方案,以確保臨床安全[4]。

1.2.3 家屬及社會支持干預 取得家屬支持,給予患者更多關愛,營造溫馨家庭環境,使患者熱愛生活激情提高,重視社會力量,依據患者家庭情況,必要時給予支持,以解除患者顧慮,全身心應對治療,進而改善預后[5]。

1.3 指標觀察 (1)舒適度:采用醫院自制舒適度量表,調查患者在心理、社會、生理方面的舒適度,總分100分,>80分為及格。(2)記錄臨床情況。

1.4 統計學分析 統計學軟件采用SPSS13.0版,組間計量數據采用(X±s)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計數資料行X2檢驗,P

2 結果

3 討論

老年患者機體各項功能衰退,免疫力下降,并發肺水腫時,多采用無創正壓通氣治療,所應對的需處理的風險事件較大,心理、精神上也存在較大壓力,對護理質量有更高的要求。整體護理概念與“以人為本”護理理念符合,即在醫護全程開展連續的、個體化的、全面的護理干預,使患者心理、精神、社會、生理需求得以滿足,達到最理想的狀態,以保障預后,防范不良事件發生。本次研究中,觀察組通過加強心理干預、安全防護、并發癥防護、積極配合、家庭和社會支持等干預,結果示舒適度高于對照組,不良反應低于對照組。

綜上,加強老年肺水腫呼吸科整體護理干預,可是著提高患者舒適度,降低不良事件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具有非常積極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黎瓊.BipAp無創通氣治療老年急性心源性肺水腫合并呼吸衰竭的護理[J].現代醫院,2008,8(5):85-86.

[2] Gajic O,Manno E M.Neurogenic pulmonary edema:another multiple-hit model of acute lung injury[J].Crit Care Med,2007,35(8):1979-1980.

[3] 黃文明,黃澤虹,林美璇.急性肺水腫患者院前急救與程序化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7,23:43-44.

第8篇

[摘要] 目的:探討老年病房護理安全管理的方法與效果。方法:運用對危險因素進行識別、評估、控制、效果評價的程序,應用預防性改進、過程改進和持續性改進質量控制模式,對收治的860例住院患者按護理差缺、差錯和意外事件分類進行統計分析。結果:護理差缺率由改進前的4.5%下降到1.4%;護理差錯率由改進前的1.7%下降到0.2%,意外事件發生率也有所下降。其中護理差缺改善最為顯著(P<0.01),護理差錯的改善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意外事件的發生率由于統計數據太少,不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實施護理安全管理,對護理工作的每一環節進行有效控制,能有效減少差錯的發生,住院患者滿意度從95.0%提高到99.3%(P<0.005),改善明顯。

[關鍵詞] 老年病房;護理;管理模式

[中圖分類號] R197.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1)12(b)-119-03

Identification, assessment, aontrol and evaluation process for establishment of geriatric ward nursing safety management mode

GU Moli, CAO Jia, SUN Yingna

The First Department of Cadres,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the General Hospital of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Beijing 100048,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ethods and effects of geriatric ward nursing safety management. Methods: Using the risk factor identification, assessment, control and evaluation process, and applying the quality control model of preventive improvement, process improvement and continuous improvement, 860 hospitalized patients were analyzed statistically according to the classification of nursing lack, error and accident. Results: The nursing lack rate fell from 4.5% to 1.4%, the nursing error rate fell from 1.7% to 0.2%, and the accident incidence rate also declined, among which, the improvement of nursing lack was the most significant (P<0.01), the improvement of nursing error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while the accident incidence rat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due to the lack of statistical data. Conclus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nursing safety management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every aspect of nursing, effectively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errors, and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hospitalized patients satisfaction from 95.0% to 99.3% (P<0.005).

[Key words] Geriatric ward; Nursing; Management mode

護理安全是指在實施護理的全過程中,患者不發生法律和法定的規章制度允許范圍以外的心理、人體結構或功能上的損害、障礙、缺陷或死亡,它包括了一切護理缺陷和一切安全隱患[1]。

護理安全管理運用對危險因素進行識別、評估、控制、效果評價的程序,應用預防性改進、過程改進和持續性改進質量控制模式,使護理缺陷、護理差錯及意外事件的發生例數明顯減少,在提高護理質量,保障患者安全,防止護患糾紛發生方面取得較滿意的效果。本模式是集識別、評估、控制、評價于一體的安全管理模式,2008年10月,我科采用此模式,對病房高危因素、護士操作流程、技術理論水平、護理服務方面采取預防為主,動態監控,細節管理、持續改進等方式,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明顯減少。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8年10月~2010年9月收入我科60歲以上的住院患者860例,其中,2008年10月~2009年9月收住的423例老年患者為實施前組,2009年10月~2010年9月收住的437例老年患者為實施后組。兩組老年患者一般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老年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1.2 方法

1.2.1 成立護理安全質控小組

2008年10月由護士長、責任護士及護師組成的安全質控小組,負責收集本科室護理工作中現存的和潛在的護理風險信息,每月進行不安全因素分析,在全科護士會議上提出討論,并制訂預防控制措施。

1.2.2 重視安全教育,防患于未然

通過對護理人員(含進修生、實習生)進行護理安全、醫療法規的宣傳教育,不斷強化護理人員的安全意識、責任意識,安全教育貫穿護士工作始終,使科室護理人員從被動接受安全管理檢查轉變為自覺維護護理安全,使護士認識到遵守規章制度也是一種自我保護。同時,加強薄弱環節的管理,提高安全工作的預見性,堅持“預防為主”的原則,消除隱患,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1.2.3 運用識別、評估、控制、效果評價的程序圍繞安全抓護理質量

1.2.3.1 護理危險因素的識別 總結我科2008年10月~2010年9月護理安全管理經驗,其主要目的是分析、識別護理服務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內在和外在風險因素。內在因素有護士責任心不強、自我保護意識淡薄、理論知識缺乏、技術操作欠缺、護患溝通能力缺乏;外在因素有管理監控不嚴格、技術培訓不到位、規章制度不遵守、操作流程常違規。

1.2.3.2 護理危險因素的評估 建立了意外事件、壓瘡預報評估表,對跌傷、墜床、壓瘡等危險因素進行評估。

1.2.3.3 護理危險因素的控制方法 根據科室的專科特點健全質量控制體系,切實落實護理規章制度,加強風險意識的管理,注重護患安全。每月召開護理人員座談會,分析護理現狀及安全隱患,識別護理工作中的風險因素,明確各個風險因素的影響力[2]。護士的業務素質是護理安全的重要保證,是提高護理質量的重要因素[3-5]。我科室分層次對護士進行基礎護理操作、專科技能培訓考核,在考核中注重個性化,分析存在的問題,督促護士改進、提高。同時,在臨床管理中注重細節管理,加強對高危人群、高危時段、高危操作的管理。科學合理安排護理人員的工作,根據不同時段護理工作量的變化,動態、彈性安排護理班次,調查工作時間,從而緩解護理人員心理壓力[2]。為突出安全管理的關鍵環節,科室制訂本專業護理常規及危重患者的護理搶救流程,確保關鍵時刻護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做好科室各種設備管理,定期檢查、清潔、維護。熟練掌握各種儀器、設備發生故障的應急處理能力,嚴格操作規程,加強對科室搶救、毒麻藥品的管理,班班交接并制訂專用交接登記本。

1.2.3.4 提供優質服務,有效減少護患糾紛 據有關專家統計,在醫療糾紛中65%以上是醫患溝通不良造成的[6]。我科室推廣“以患者為中心”的人性化服務。推行“五個一”,即一聲親切的問候、一個溫馨的微笑、一張整潔的床鋪、一份詳細的介紹、一杯溫熱的開水;實施“一個要求、兩個掌握、三個留意、四個滿足、五個回聲”的護理服務標準。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5.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實施安全管理前后護理缺陷發生率比較

該模式實施后,護士安全意識增強,護理差缺、差錯發生數明顯減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P<0.01)。意外事件的發生率由于統計數據太少,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2 實施安全管理前后患者滿意度比較

實施前患者的滿意度為95.0%,實施后,患者的滿意度明顯提高(99.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4.07,Р<0.005)。見表3。

3 討論

3.1 護理安全管理可有效降低護理缺陷的發生率

3.1.1 以“預防”為主

本模式重點將“防”放在首位,實施過程控制,細節管理,持續改進,將解決護理危險因素的關口前移,及早消除不安全隱患,把發生護理不安全因素后的消極處理轉變為發生前的積極預防。

3.1.2 重視風險管理

本模式在實施過程中,集全程引導,動態監控,責任到人為一體的方法,從嚴格落實制度、規范操作流程、加強技能培訓、加強環節質控、重視風險管理、重視安全教育、定期隱患自查、實施干預措施等方面一一細化,由點及面,進行全方位管理和控制。

3.1.3 加強護士專業技能培訓

護士的素質和能力與護理缺陷、事故的發生具有直接聯系,是維護安全護理的基礎[7]。我科根據科室特點加大新護士的培訓考核力度,經過培訓――考核――應用――檢查,提高了新護士的專業技能。表2結果顯示,通過護理安全管理的實施,減低了護理差缺的發生,其中護理差缺降低最為顯著(P<0.01),兩組間護理差錯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意外事件的發生率由于統計數據太少,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2 護理安全管理可有效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在本模式的實施過程中,通過識別、評估、控制、評價,使護理質量持續改進,管理方法不斷更新,護理工作更系統化、規范化,使護理管理工作更有針對性。護理安全管理充分體現了以患者為中心,把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患者入院、住院、出院的過程中,強調了“以防為主,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加強了護理安全的管理,強化了護士遵守規章制度、操作規程的行為,增強了護士的自律性和安全意識,在臨床護理工作中加強了與患者及家屬的溝通。隨著護理缺陷發生數的明顯減少,患者及家屬對護理工作的信任度明顯提高,表3結果顯示,實施后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5)。良好的護患關系,又促進了護士工作的主動性,有效提高了護理服務質量。

綜上所述,護理安全管理體系的建立有效地降低了護理缺陷的發生率,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護理安全管理應始終貫穿在日常工作的各個環節和過程中。只有護理人員增強風險防范意識,提高專科水平,以愛心、慎獨為指導,認真履行職責,從根本上使安全管理落到實處,才能使護理水平進一步提升[8]。

[參考文獻]

[1] 潘紹山,孫芳敏,黃始振.現代護理管理學[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1:349.

[2] 程凌燕,蔡金華,李加寧,等.護理風險管理體系的構建研究[J].護理管理雜志,2009,9(12):10-11.

[3] 郭春英.護理安全問題及安全管理措施[J].全科護理,2010,8(5):1294-1295.

[4] 華玉珍.如何提高優質護理服務管理質量[J].中國醫藥導報,2011,8(24):154-155.

[5] 黃芳平,林湘燕,陳碧珠,等.加強護理質量安全管理的探討[J].現代醫院,2007,7(1):120-121.

[6] 趙炳華.現代護理管理[M].北京:北京醫科大學出版社,1995:35.

[7] 周立寧.營造安全文化 防范護理差錯[J].中華護理雜志,2004,39(3):192-193.

第9篇

一、工作目標

通過開展老年友善醫療衛生機構創建活動,推進醫療機構全面落實老年人優先政策,優化老年人就醫流程和環境,提供老年友善服務,解決老年人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面遇到的困難,維護和保障信息化時代下的老年人合法權益,提升老年人看病就醫滿意度。

到2021年,50%以上的綜合性醫院、中醫醫院、康復醫院、護理院和基層醫療機構成為老年友善醫療機構。到2022年,80%以上的綜合性醫院、中醫醫院、康復醫院、護理院和基層醫療機構成為老年友善醫療機構。

二、創建范圍

2021年,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院、圣和老年病醫院及各鄉鎮衛生院必須建成老年友善醫療機構,鼓勵其他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參與。到2022年,縣內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均成為老年友善醫療機構。

三、具體措施和創建內容

(一)老年友善文化

1.各醫療機構要倡導以人為本的理念,大力營造尊老、愛老、敬老的老年友善文化氛圍。

2.機構愿景或文化中有關心、關愛老年人,保障老年人權益,維護老年人尊嚴等內容。

3.職工手冊、行為守則等規范中有對老年人態度、行為和用語等要求。

(二)老年友善管理

1.建立老年友善醫療機構的運行機制。

2.建立具有老年醫學服務特點的技術規范和持續改進機制。

3.建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知識、技能等教育、培訓的長效機制。

4.建立老年患者的雙向轉診機制,形成醫聯體的協作管理模式。

(三)老年友善服務

1.完善電話、網絡、現場預約等多種掛號方式。提供多渠道掛號服務,暢通老年人預約掛號渠道,為老年患者就醫提供方便。根據老年人患病特點和就醫實際情況,為老年人提供一定比例的現場號源;醫聯體的核心醫院向醫聯體內基層醫療機構預留一定比例的預約號源,方便老年人通過村(社區)預約轉診就醫。

2.建立老年人就醫綠色通道,確保智能設備配有人工值守。有專/兼職社會工作者承擔老年人服務相關職責,掛號、收費等設有人工服務窗口及現金收費窗口。常態化疫情防控期間,機構入口可通過增設老年患者“無健康碼”通道、配備人員幫助老年人進行健康碼查詢等方式,協助沒有手機或無法提供健康碼的老年人通過手工填寫流調表等方式完成流行病學史調查。

3.縣內各二級綜合性醫院要在老年醫學科或內科門診開展老年綜合評估服務。有條件的二級綜合性醫院要開設老年醫學科,到2022年,縣內二級綜合性醫院設立老年醫學科的比例達到50%。要積極開展老年專科門診、用藥咨詢、營養評估、護理門診等特色服務。開展老年人綜合評估和老年綜合征診治,推動老年醫療服務從以疾病為中心的單病種模式向以患者為中心的多病共治模式轉變,對老年患者高風險因素給予早期識別與干預,保障醫療安全。

4.拓展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領域。縣中醫院要以中醫藥特色老年健康中心或老年病科為依托,綜合性醫院要以中醫科為依托,加強中醫特色老年人康復、護理服務,積極開展中醫藥特色診療服務,促進優質中醫藥資源向村(社區)、向家庭、向養老服務機構延伸。

5.大力發展老年照護服務。基層衛生醫療機構要結合實際,可通過簽約、巡診、健康扶貧、老年健康管理等多種方式為確有需要的老年人開展上門診療、康復、照護、失能評估、醫養結合等個。鼓勵縣內各二級綜合性醫院設立康復醫學科,支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利用現有富余編制床位開設康復、護理床位。

6.注重對老年綜合征、衰弱、失能、失智的評估與干預,開展多學科合作診療,鼓勵患者及其照護者參與照護計劃的制定與實施。

7.對住院老年患者進行高風險篩查,重點開展跌倒、肺栓塞、誤吸和墜床等項目,建立風險防范措施與應急預案、高風險篩查后知情告知制度。

(四)老年友善環境

1.各醫療衛生機構要加強無障礙設施建設,確保設施設備的安全性、便利性、適老性,為老年人提供安全便捷舒適的就醫環境。

2.機構內標識醒目、簡明、易懂,具有良好的導向性。

3.機構內地面防滑、無反光。設置有無障礙衛生間,門寬應當適宜輪椅進出。

4.適老性病房溫馨整潔。病房中應當配有時鐘和提示板,溫、濕度適中,家具穩固。

5.門急診、住院病區配備有輔助移乘設備(如輪椅、平車等),并方便取用;主出入口處有方便老年人上下車的臨時停車區和安全標識;所有出入口、門、臺階、坡道、轉彎處、輪椅坡道及信息標識系統等的設置均應當符合國家標準《無障礙設計規范》(GB50763)。

四、創建標準

老年友善醫療機構評價標準由上級衛生健康部門印發后另行印發。

五、創建程序

(一)醫療機構自評。各醫療機構對照本方案進行自評,自評合格的醫療機構,填寫《省老年友善醫療機構申報表》,2021年3月底前向縣衛生健康局申報。

(二)縣級初審。縣衛生健康局組織專家進行初審,對初審合格的醫療機構,在《省老年友善醫療機構申報表》上簽署意見并加蓋公章并上報。

(三)市級復審。市衛生健康委(市中醫藥局)組織專家或委托第三方對初審合格的醫療機構進行復審。2021年7月10日前,對復審合格者上報省衛生健康委。復審合格者作為“敬老文明號”等評先評優重要參考的基本條件。對達不到老年友善醫療機構標準的單位,將適情況取消“敬老文明號”等相關榮譽稱號。

(四)省級審核。省衛生健康委、省中醫藥局組織專家,或委托第三方對復審合格的醫療機構進行審核,審核確定為“省老年友善醫療機構”,向社會公布。

六、工作要求

相關文章
相關期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月婷香 |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资源网 | 日韩狠狠操 | 99久精品 | 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97av在线|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三区四区 | 一级毛片免费视频观看 | 99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 午夜男人的天堂 | 国产美女福利在线 | 成人短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 七月婷婷丁香 | 欧美高清一区二区三区欧美 | 情趣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 婷婷综合网站 | 成人伊人青草久久综合网下载 | 婷婷六月天激情 | 99在线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欧美性生活视频免费播放网址大全观看 | 色吊丝永久性观看网址 |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免费福利在线观看 | 日韩在线视 | 国产福利免费视频 | 午夜精品久久久 | 欧美成人午夜精品一区二区 | 欧美视频福利 | 2022男人天堂 | 黄网站色视频免费观看w | 国产精品视频分类 | 玖玖视频网 | 五月天开心中文字幕 | 免费看涩涩视频网站入口 | 亚洲欧美另类精品久久久 | 视频自拍网 | 免费永久观看美女视频网站网址 |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免费 | 黄色在线观看www | 热久久免费视频 | 婷婷开心六月久久综合丁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