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激情开心网,五月天激情社区,国产a级域名,婷婷激情综合,深爱五月激情网,第四色网址

健康教育筆記優選九篇

時間:2023-09-22 15:32:27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健康教育筆記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健康教育筆記

第1篇

關鍵詞:中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比較及啟示

隨著我國高學歷趨勢的不斷發展,大學生已經成為維護我國穩定健康發展的主要力量,因此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也尤為重要。雖然我們國家已經將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列為思想政治教育課的一部分,但是近年來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依然層出不窮,筆者希望通過對中美兩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對比,借鑒有益經驗,對我國高校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工作不僅必要,而且大有裨益。

一、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現狀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逐步得到重視,逐漸與社會發展相適應,與國際接軌

改革開放初期,由于我國經濟發展水平低下導致人民生活水平普遍不高,人們把主要精力放在經濟發展的問題上,心理問題沒有得到應有的關注和重視,尤其是表現在學校教育上,只重視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培養,而忽視了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以至于人們對健康標準的理解存在偏差,把人的健康僅僅理解為生理上無疾病,強調體魄的健康,而忽略心理上的不健康,從而導致這些年來,我國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出現了很大問題,使其行為與我國高速發展的經濟相背離。

(二)心理健康教育對象日趨廣泛,教育實施途徑日趨多樣化,實效性也進一步增強

以前,我國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只是針對個別“問題學生”,采取班主任式的談話教育,但是現在對所有在校生都實行心理健康教育,而且將教育提前至幼兒園、小學,及早預防,從小根治。從我國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后,對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也在一步步加強,尤其是對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途徑,也是日趨廣泛。

(三)教育主體在質量和數量上都有所提高

近年來,隨著我國對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詢從業人員的學歷背景要求不斷規范與提高,在我國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詢與治療工作的專業人員,其學科背景主要是醫學、心理學、教育學及其他學科。然而根據統計結果顯示, 這四類類專業背景在本科以下的比例仍然有6-16%,醫學為多。隨著國家對心理教育的重視,其從業人員的待遇也得到了相應提高,從業人數也在不斷增長。

(四)對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亟待向系統性,普遍性發展

首先從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內容研究來看,我國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內容研究相對還是與時俱進的,但是內容都很寬泛,不夠具體。其次,對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對象來看,都是針對典型事件特殊人群進行研究,這樣雖然可以對不同的群體進行研究,但是缺乏普遍性,結果形成出了問題,就研究,沒出問題,就不研究的狀況。

二、美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現狀

(一)完善的教育理念,與社會的發展不斷適應

過去,美國傳統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價值取向僅著眼于矯治的層面,只為少數有問題和適應困難的學生提供服務,注重補救性工作而忽視對絕大多數正常學生的幫助。而現在把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一種特殊的學校教育,以培養大學生的主體性發展為目的,秉承以人為本的原則,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重視其生命和生活,關懷其價值和信仰,整體向發展性的理念傾斜。

(二)心理健康教育服務對象和領域的擴展

如今,美國高校的心理健康服務對象和領域越來越廣泛,目前服務對象已經從以學生為主擴展到家長、教師和學生監護人等。美國早期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大都服務于非學校機構,1945年,學校心理學會成立后,服務對象開始轉向公立和私立學校,并以公立學校為主,服務領域從過去的中等學校擴展到從幼兒園到大學的所有教育階段。

(三)教育主體的專業化

伴隨著美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資格認證體系的日趨完善,使得教育主體也向專業化不斷發展。美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機構一般為學校的正式機構,獨立運作,從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取得咨詢心理學、臨床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等學科的碩士及以上學位,同時需具有一定的實踐經驗。

(四)在政府的支持之下,對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進展迅速

自1936年起,美國政府每年都要給各州用作發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經費,1958年通過的《國防教育法》第五條第一項規定,每年提供1500萬美元作為地方學校加強心理輔導工作之用;第五條第二項規定,每年提供近700萬美元用于各大學培訓輔導人員。而在美國,國家心理健康研究所,也是資金最雄厚的機構。有如此強大的經濟支撐,心理健康教育蓬勃發展,主要表現在學術組織不斷發展和學術期刊不斷創辦。

三、中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比較

(一)教育內容的比較

中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主要有:智力發展教育,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挫折應對教育,健康人格教育,青春期教育,交往技能教育,心理疾病的防治教育等。美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主要包括學生心理健康咨詢、生活指導、生涯輔導、磋商等。目的在于培養大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積極的生活態度和認知方式。

(二)教育方法和途徑的比較

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徑主要有以下幾方面:開設心理學課程和心理講座、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建立咨詢機構;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營造良好的校園氣氛;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課堂中甚至是各科的課程中;建立大學生心理檔案;培養大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美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日趨多樣、整合。集體合作成為其教育途徑的新形式,美國的學校心理素質教育模式主要有校本診所、校本心理健康中心、校本青年服務中心、社區學校等。

(三)教育效果評估的比較

教育效果的評估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一直都是一個比較薄弱也比較難的環節,因為心理健康教育效果評估是一個多維度、多指標、動態性評估體系。評價指標則是多元化的,主要有人際關系和諧、適應社會和生活、自我觀正確、人格健全、情緒穩定、適當的行為表現和客觀辯證的認知能力等。美國特別重視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評估,但目前對輔導工作的評估有一些不好把握的因素,美國十分重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領域的工作評估,并建立了完整的工作評估模式。

四、對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啟示

(一)重視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樹立新的教育理念

現代心理健康教育要發展必須要摒棄以往陳舊的教育理念,必須要根據人的發展規律和教育規律,樹立科學的教育觀、教學觀、學生觀和質量觀,認識到教育教學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核心內容,教育教學是為了培養個性健康、全面和諧發展的人,切實提高對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的重視和投入。

(二)科學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

首先,重視基礎課程的開設。可以在大學生中開設普通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等基礎課程,增加大學生對各種心理現象的理解。其次,增加實用性課程的開設。在大學不同階段,開設入學適應性教育、專業認知、學習策略、人際交往、情緒調節、擇業與求職等課程,側重解決具有共性的心理問題。

(三)拓寬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路徑

在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現行有效實施途徑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寬實施路徑。以宿舍、班級為單位,挑選各方面優秀、心理素質好的學生進行培訓。發揮“朋輩”心理輔導員的作用,針對共同感興趣的主題進行討論,彼此支持、幫助。使學生在面臨心理困惑時,自己能夠找到問題的依據和解決的辦法,從而有效進行自我保健,促進自身的健康發展。

(四)建設專業化、職業化、專家型隊伍

在任何的教育活動中,教育者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心理健康教育也不例外。針對我國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現狀,首先要堅持教育者專業化的發展,豐富專業理論,增強專業水平,提升業務技能。其次,要推進教育者職業化的進程。這要求國家應該推行并完善職業資格準入制度,制定切實可行的心理健康教育職業發展規劃,建立獨立的職務評定體系,還要健全職業評價機制。再次,要建設專家型隊伍。不光要有培養專家的意識,還要創設造就專家的環境,通過各種方式鼓勵從業人員開展相應的學術研究,從而拓展造就專家的路徑。

(五)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

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都屬于育人的工作,二者存在內在的必然的聯系,但也存在著差異。心理健康教育側重于增進個人的身心健康,而思想政治教育則側重培養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因此,在實際工作中,必須把握各自的側重點,將二者緊密地結合起來。加上思想引導,克服一些不健康心理和偏激觀點,把心理疏導和思想教育結合起來共同發揮作用,增強教育的有效性,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參考文獻]

[1]劉曉淼關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幾點思考[M]教育與職業,2006-01-2

[2]鐘玲大學生心理健康分析 [J]沈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10,9(5):711-714

[3]王普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現狀的分析與思考[J]江蘇高教,2007-04-0120-02

第2篇

關鍵詞:心理問題 心理健康 教育策略

一、心理健康教育現狀

(一)心理

早在19世紀上半葉,瑞士著名的教育實踐家、教育思想家裴斯泰洛齊說:“智力和才能的發展要有一個適合人類本性的、心理學的、循序漸進的方法,我試圖將人類的教學過程心理學化。”裴斯泰洛齊的教學心理化的思想仍然對今天的社會意義重大,得到廣泛的運用。但我們要看到我國的現實是不僅教學心理化并沒有真正得以實現,心理健康教育也遠遠沒有達到國際標準。目前的社會對心理知識的需求,遠遠超過了心理學自身的發展,心理學的發展無論就理論方面,還是在方法學方面都不能適應社會的急切需求;心理咨詢機構的質量,執業人員的素質參差不齊,從總體看,我國心理咨詢的職業化,還處在初級階段。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思想還處在萌芽階段。為了更加詳細地說明心理健康教育亟待普及之必要,現將平常工作中所遇到的典型的有關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加以分析來說明心理健康教育普及的迫切性。

二、心理問題典型事例分析

(一)表演型人格心理障礙形成原因分析及應對

女生小雨,19歲,青春美麗,剛進大學時,異常活躍,對各種活動都躍躍欲試,在軍訓結束、進入正式上課后不久的一天,一個學生慌慌張張地跑來對我說她暈倒了,我急忙同幾個學生將她送到醫院,經醫生檢查,并沒有身體有異常情況,靜脈點滴藥物緩解,其后一個多月的時間內頻繁發作,每次只要其父母在學校陪同就不發作,而其父母一走便又時時發作,弄得大家都不堪其擾。時隔不久,與小雨非常要好的女生小珍亦出現與小雨類似癥狀,導致整個班的學生都人心慌慌的,此后,不到半年,又有女生小貝發生與前二人相同的癥狀。

這三個學生都有一些共同特點:就是從小倍受父母寵愛,在表揚,贊賞聲中長大,從來沒有受過任何挫折,生活對她們來說不存在磨難,她們時時處處都充滿優越感,因為長得美麗可愛,他們總能博得別人的注意,贊許。她們喜歡自我炫耀,言語表情動作過分夸張、做作,為了引人注意,她們有時不管什么場合、毫無顧忌地表現,當全部注意力集中在她們一身時,她們會心花怒放;反過來,當其他人占據舞臺中心時,便會傷痛難過,立刻萎靡不振。他們的情緒多變,不真實,因而難以有實心實意的長久朋友,所交的朋友大多都只能維持很短一段時間。他們的脾氣都很急躁,稍不如意,就會在吵大鬧,但每次吵鬧他們都能贏,家中所有的人都以他們為中心。這些特征都表現為表演型(癔癥型)人格障礙。

表演型人格障礙多見于女性,但究其產生的原因,筆者認為應追溯到學生的早期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影響,當然,家庭教育因素是主要因素。在我國,七十年代就開始實行計劃生育的政策,獨身子女的家庭比例逐年提高,孩子被視為珍寶,許多家長都一味地順從孩子的要求,深怕孩子受半點委屈,缺乏一種能夠讓孩子承受一定挫折能力的教育思想,但不得不承認,這些家長確實是因為不善于觀察、不懂孩子的心理,而導致愛的偏離。針對三個學生的表現,我及時與她們的家長進行了溝通,進行詳細了解平常在家中的表現,對父母的態度,指出家長應承擔的責任,改進今后對孩子的教育方式,理性地看待自己的孩子。

以談心的形式先后與三個學生進行了溝通。要求她們學會調整自己過分夸張、別人無法接受的情緒表達方式。要她們多聽聽父母、同學、親朋好友對自己這種情緒表現的看法。并能接受這些人的意見,而不要因為自己討厭這些意見而不耐心傾聽,學會鑒別自己的情緒表現哪些是有意識的,哪些是無意識的,對無意識的表現應該用筆寫下來,或請要好的朋友對自己的表現加以評價,然后從中體會自己情緒表現過火之處,以便在今后適當控制,達到自然、適度的效果。經過努力,三個學生都能正常地學習生活,身心恢復到較健康的狀態。

(二)抑郁型人格心理障礙形成原因分析及應對

女生小靈,20歲,入學不久,便發現其面帶憂郁之色,也不與同學說話,獨來獨往,問其同寢室的同學,反映她不愛說話,經常嘆氣,表現的非常憂郁、苦悶、悲觀、給人感覺她好像挺凄涼的,有時看她還悄悄落淚,問她也不愛答腔。一次,晚自習她沒來,同學說她在寢室睡覺,我找到她寢室,推門進去室內很黑,喊她也不理我。我對她說:“有什么困難,有什么心事,不要憋在心里,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壓力過大,在心里積累的時間過長,達到一定程度會對身心造成極大的傷害的”。在我的啟發下,她終于開口說:她家里經濟條件非常差,姊妹四個讀書,她是老大,上學所需費用全部靠貸款,父母因勞累過度,身體都很差,因為缺錢有病也拖著不看,自己在學習上很用功、很刻苦,但成績仍然很差,感覺自己很笨,因此,心情很不好,每晚都失眠,睡不好覺,經常頭痛,夜里要起來3-5次,很是痛苦,感覺人生黯淡,前途渺茫,對目前的生活沒有一點信心,覺得人生沒有一點希望,自己毫無能力和辦法去面對未來人生,生活對自己沒有任何意義……

針對她情況,我告訴她人生本來就不是一帆風順的,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煩惱、痛苦、挫折和不幸等。一個人不能選擇自己的父母、家庭,但對自己的人生是可以選擇的,關鍵在于一個人對生活的態度,一個人如果總是善于發現、體驗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尋找蘊藏在其中的幸福、美好,甚至把所遇到的困難、痛苦都視為一種生活的經歷、財富、是對自己人生的挑戰,不是逃避,而是積極地去迎接、去面對。對存在的困難決不是嘆息、抱怨能解決的。只有這樣,生活才會變得陽光起來。如果一個人總是看到社會生活的陰暗面,總是抱怨社會、家庭、他人對自己不公,總是抱怨自己的命不好,總是沉浸在自責、自怨、自卑、自嘆之中而不能自拔,而不是想著怎樣積極的改變自我,去發現自我,去積極地適應生活,那么人生就無歡樂可言了。

根據其癥狀表現,告訴她學會努力尋求朋友、老師、父母的情感支持、向他們傾訴自己的抑郁之情,還可以找一些平時自己最感興趣的事情做,練練書法、學學國畫(她有這方面的愛好)等,即使索然無味時也要求自己努力去做,這樣有可能溝通過去的快樂記憶,盡早擺脫抑郁。告訴她學會換個角度來看待自己,重新塑造自我,要勇敢地面對現實,克服自己存在的消極思想、看到自己的優點,比如自己的字寫得很漂亮,與其他同學相比,自己能吃苦耐勞,動手能力強等等。學會對自己說:“我行”,盡量想一些美好的事物,正確地對待自己,建立自愛心和自信心,而不能無限度地貶低自己或誤解、責難自己。而要敢于找出自己的閃光點,給自己找點快樂,給自己一點歡樂與興趣,戰勝自我,做一個全新的自我。通過與小靈多次交流,小靈逐漸走出了抑郁的困境,融入到群體之中去,并且還參加了學院書畫協會,在比賽中榮獲二等獎,還是學院宿管會成員之一,并積極地投入到其中工作著。

(三)攻擊型人格心理障礙原因分析及應對

女生小玉,20歲,一次路遇,當時有兩、三個同學一起,就選修課的事問我,小玉因想選的課沒選上,很是生氣,正好碰上我,于是沖我喋喋不休,情緒異常激動,發了一個多小時的火都無法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她的表現讓陪同的同學都很吃驚……我決定單獨找她好好談談。異日晚自習,我把她叫到辦公室說想與她聊聊天,并無惡意,她卻說:“我知道老師今天肯定要找我談話,肯定要批評我。”我說:“你放心,你昨天肯定是心情不好,我不會介意的,我們之間完全可以像朋友樣隨意交談,不用設防的。”

也許是我的誠意打動了她,談話氣氛比較融洽,使我了解到她來自一個貧困家庭,且一只手略有殘疾,但并不嚴重,也不影響做事,只是有點不美觀,因此,從小倍受同齡小孩的欺負,總是無時無刻不在提防他人的侵犯,而且時常和那些欺負她的小孩打架,但總是打不贏,自己總感到周圍的人都在嘲笑她,看不起她……

小玉由于小時候的不幸遭遇,導致她不相信任何人,從而形成了心理學上常所說的反社會性人格障礙,又稱攻擊型人格或爆發型人格。典型表現就是易激動無法控制脾氣爆發,有攻擊行為,事后感到懊悔,但又改不了。

深入探討攻擊型人格的形成原因時人們發現,攻擊性行為與家庭教育有很在的關系,早年的家庭教育決定了攻擊性的強弱。放任型教育的兒童一般攻擊性較大,他們在家庭中不因攻擊而受到責備,因而常以攻擊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另外,近些年來有些獨生子女受到溺愛,什么要求都能得到滿足,所以他們的個人意識太強,受到限制就容易采取攻擊行為。在專制型家庭也常常種下攻擊的種子。因為專制型的家長經常打罵孩子,這使他們的心理受到壓抑,往往會選擇較為激烈的行為來發泄積怨,而且,孩子通過觀察學習,會模仿家長的攻擊行為。

而小玉的表現顯然與上訴兩種情況是有區別的,她主要是在因對社會環境的不適應而形成的,但與家庭教育的影響也是分不開的,她在學校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始終沒有得到家長、老師的重視,可以說她的生活充滿了不安定因素,她始終處在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狀態中,而安全對一個孩子來說顯得尤為重要。

應對攻擊型人格的矯正的方法上,一般采用注意轉移法和補償升華法。

注意轉移法主要是在激情爆發前的一剎那,要千方百計地設法把自己的注意轉移到其他對象上去,這樣就能降低激情的程度,延緩其爆發的時間。正如俄國文學家屠格涅夫曾勸說那些愛大吵大鬧的人一樣,在準備爆發激情和別人吵架時,先把舌頭在嘴里轉幾圈,一般就吵不起來了。這種方法對矯正消極的激情是很有效的,在出現攻擊的念頭時,我們也不必非得轉舌頭,只要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如喝杯水、去趟廁所等,就能應付不必要的攻擊念頭。

補償升華法。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認為,攻擊性是任何人天生就有的,而且要以各種形式發泄出來。這種攻擊性既可以從文藝、體育方面表現出來,也可從打架斗毆、“稱王稱霸”的武力中表現出來。因此,在打架中發泄攻擊性的人可通過轉移和補償,把攻擊性在其他可能成功的領域發泄出來,充分表現自己的能力,獲得心理上的快慰感。甚至可以通過升華作用,把攻擊性轉移到較高的需要與目標上去,如把攻擊別人升華攻克難題,把能量發泄在學習上。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前景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持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地位有了迅猛的提升,人們普遍認識到生活的各個領域都與心理健康息息相關,心理健康知識不僅是我們生活的調味品,也逐漸成為了我們生活的必需品,心理學的科學領域已深入到每個人的生命之中。哪里有人,哪里就會有心理學。心理學在中國發展至今,已深入人心,大眾對心理健康的認識更深刻了,意識到它在個體整個生命歷程中的重要作用;人們對心理健康知識的渴求也越來越強烈了,希望通過閱讀和學習有關心理教育的書籍,增長知識,指導工作,品味人生。由于心理學所富有的極強的實用價值,使人們感到學習心理健康知識可以提高生命的質量,可以增加生活的品味,可以使個體變為健康而有作為的人。現代人喜歡讀心理教育書籍,一方面說明了當今社會人們的求知傾向,也反映了人們完善自身的傾向。

第3篇

11疾病相關知識宣教先對脂肪肝患者進行危險因素評估(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癥、過量飲酒等),確定患者目前的生活方式、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了解有無患脂肪肝的后天因素(不合理的膳食結構,不良的飲食習慣、多坐少動的生活方式), 了解患者的態度和觀念,根據這些情況,因人施治,選用適宜的方法(健康教育講座、個別講解、電話溝通或隨訪)使患者了解脂肪肝的常見癥狀、發展后果、治療原則、預防措施及監測方法。特別要向患者宣傳脂肪肝發病與飲酒過量、肥胖、高脂血癥、糖尿病、總熱量攝入過多、多坐少動等生活方式密切相關,強調生活調節在脂肪肝的治療、預防中的重要性。定期復查,積極治療。

12給予正確的心理指導

121克服僥幸心理脂肪肝患者常因其癥狀不明顯、不影響日常生活、而得不到患者的重視,通常有較強的僥幸心理,認為不需治療或不遵醫囑行事,這樣往往貽誤病情,導致不良后果。針對這種心理,要向患者仔細解釋、耐心說服、分析利弊,講清危害,使患者樹立對脂肪肝的科學態度,克服僥幸心理,正確對待疾病。

122克服抑郁、焦慮情緒有許多患者因對該病認識不足,尤其得知該病至今沒有特效藥、療程長、不易治愈時,表現出抑郁、焦慮情緒,產生恐懼感。這些不良心境直接影響患者的治療。因此,及時給患者講清該病的病因、轉歸及預后,提高戰勝疾病的信心,克服不良情緒影響,保持良好的心態。

13飲食指導脂肪肝應針對不同病因進行治療,如酒精性脂肪肝,首先應當戒酒。同時應給予葉酸豐富的飲食,如菠菜、萵苣、白菜、西紅柿、花生米、酵母發面食品、豆類及其制品,或葉酸1 mg/d肌注,補充其他維生素。肥胖性脂肪肝的飲食治療目前采用饑餓療法及減飲食療法,可用厭惡法、轉移法、想象法、自控法抑制強烈的食欲誘惑、從而控制食欲。其目的在于保證機體蛋白質及各種營養素的基本需要的基礎上造成一種熱能的負平衡狀態。指導患者合理選擇膳食,控制總熱量攝入,將患者喜歡吃的食品以及本地習慣食用的食品,每100 g所含的脂肪、膽固醇、蛋白質告訴患者,同時告知患者宜低脂飲食,不宜進食肥肉、肥禽、重油糕點,烹調以植物油為主,可有意識的進食降脂食物,如果丹皮、紅果醬等可作零食吃,食有降脂作用的海帶、海蜇、海藻等減肥茶和外用減肥霜等,也有減肥降脂作用。食物中應含有充足的優質蛋白質,可以供給瘦肉、魚、蝦、脫脂奶、大豆制品等食品,若飲食中蛋白質供應不足,則減重患者可能出現虛弱、精神萎靡、易疲勞、抵抗力下降以及低蛋白血癥等,因此在減重飲食中一般蛋白質的供給量應占總熱量的16%~25%碳水化合物量應較嚴格加以控制,因碳水化合物易于消化吸收,可刺激胰島素大量分泌,促使糖轉化成脂肪貯存,另一方面,碳水化合物雖然量大,但耐饑餓性差,易誘發食欲,因此需采取低碳水化合物每日供給100~200 g為宜,減重飲食中的碳水化合物應來自淀粉類食品,避免蔗糖類食品和甜食食物中應含有充足的無機鹽和維生素以保證機體健康處于最佳狀態,多食香蕉、西瓜、山植、柑橘等水果在減重食品中應選用含食物纖維多而熱能較少的食物,因食物纖維素可減少熱能的吸收并可增加飽脹感堅持低鹽飲食,低鹽后可減少肥胖病患者的水潴留,以減輕體重。減重期間以每日供給1~2 g鹽為宜,體重恢復正常后可維持在3~5 g/d。肥胖性脂肪肝時有高胰島素血癥。胰島素對脂肪組織有蓄積脂肪作用,因此,高胰島素血癥是肥胖與脂肪肝的加重因素,而低糖飲食,胰島素的活性降低,有減輕脂肪蓄積作用。另外,脂肪肝的治療,高蛋白飲食也很重要,動物實驗證明,當飲食中缺乏膽堿和蛋白質時可引起脂肪肝,據報道,給予高蛋白飲食后,可使肝的脂肪沉著消失。對患者進行飲食指導,應因人而異,因疾病分型不同而給予相應的指導方案。注意飲食定量,不暴飲暴食,合理分配三大產熱營養素,適當補充各種維生素,使膳食結構比較合理,達到營養平衡。飲食治療的目的在于保證機體蛋白質及各種營養素的基本需要的基礎上造成一種熱能消耗的負平衡狀態,使之體重逐步下降至接近標準體重。需要有較長時間才能獲得療效,因此,應向患者說明,使患者有充足的心理準備,積極配合治療。

14運動指導在飲食治療的同時,還需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開展適宜的運動以增加能量的消耗,使體重逐步下降至接近標準體重。指導患者根據自身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和運動時間、頻率、強度。脂肪肝患者宜做低到中等強度、長時間的有氧運動,如:慢跑、騎自行車、上下樓梯、爬坡、打羽毛球、游泳等,此外,練太極拳、氣功、健美操等也可因消耗過量的脂肪,達到減肥和降低血脂的作用,有利于脂肪肝的治療,當然,進行任何一種運動,其運動強度應依心率而定(心率=170-年齡),為安全起見持續時間30 min以上,運動后疲勞感于10~20 min內消失為宜,每周3~5次,持之以恒,以達到減輕體重、增強體質、防治脂肪肝的目的。

15指導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科學的生活方式首先應修正不良行為,不良行為的形成常常是多方面、多因素、長時間綜合作用的結果,因此找到不良行為的原因是治療的基礎,貪食、厭食、挑食、快食、晚餐過于豐盛,睡前吃東西以及不餓就想吃東西等飲食方式可擾亂代謝過程,為肥胖和脂肪肝等的發病提供了條件。經常聚會、大量飲酒,導致酒精性肝炎、肝纖維化甚至肝硬化。此外多坐少動,運動缺乏、體能消耗少,生活不規律,熬夜等也影響該病的預后。通過宣教使患者改正不良行為,建立正確的生活方式。2體會

21增強患者信心,促進康復 通過健康教育,使患者不禁對所患疾病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認識到良好的心理狀態、端正的態度在疾病的康復中至關重要,同時通過健康教育,利于患者正視存在的健康問題,積極主動的采取正確的應對方式,對各危險因素的正確應對能有效減緩疾病的進展。

22增強保健意識,提高生活質量 每個患者都渴望獲得自我保健知識和疾病康復知識,針對患者的具體情況,有計劃的對患者實施健康教育,向其宣傳康復保健知識,自我護理、調養知識。使患者積極克服對疾病康復不利的因素,自覺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質量。

23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提高服務滿意度 在對患者實施健康教育過程中,不僅滿足了患者對健康知識的需求,還贏得了患者的信任,拉近了護患距離,體現了以患者為中心,以服務質量為核心的服務宗旨,大大提高了護理質量和患者滿意度。

第4篇

關鍵詞:計劃生育手術 避孕節育 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R-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2-0218-02

計劃生育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1-2],由于無痛技術的不斷普及,目前人工流產術、上環術、取環術人數居高不下,在人工流產的人群中,重復意外妊娠,再次人工流產占一定的比例[3],國際社會之所以倡導生殖健康,是因為目前生殖健康的狀況并不盡人意。本文主要探討流動人口避孕節育方法及其健康教育分析,現將臨床觀察體會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隨機抽取在我計劃生育服務站就診的人流、上環、取環術后陰道流血時間超過2周的患者115例,其中人流術后95例,上環術后14例,取環術后6例。

1.2 研究內容及方法:

1.2.1 問卷調查:

調查內容包括基本情況、婚姻生育情況、生活飲食情況等。

1.2.2 研究方法:對就診病人進行詳細的病史采集,對陰道流血量進行嚴密的臨床觀察,結合B超的監測,了解宮內有無殘留,節育環位置及有無損傷等。

1.2.3 避孕節育方法各種影響因素的分析:

首先將各種影響因素進行量化,再將各種影響因素帶入Logistic回歸方程。

1.3 質量控制。根據本次調查的目的和意義并結合口服避孕藥止血的臨床特點,科學設計調查表,注意問卷調查的方法、質量及保密性。

1.4 統計學處理:

所有數據用SPSS18.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采用的方法有描述性分析,Logistic回歸分析等。

2 結果

2.1 115例口服避孕藥止血患者基本情況分析:115例患者中,65例流血時間在14-20天,30例流血時間在21-35天,20例流血時間>35天,其中有16例經B超提示為人流術后宮內有殘留,給予短效避孕藥口服,達到了有效的止血目的,徹底止血時間最短3天,最長一周見效。見表1。

2.2 流動人口避孕節育方法影響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

為分析幾種因素與避孕節育方法之間的關系,首先將所要分析的因素進行量化。將各種分析因素帶入Logistic回歸方程,結果顯示流動人口避孕節育方法影響因素與感染、不良分娩史、宮內殘留、多次人工流產史,及女性內分泌紊亂有關系。具體數據見表2。

3 討論

國際社會之所以倡導生殖健康[4],是因為目前人工流產者數量大,年輕化,未生育者比例大,由于藥流藥物市場管理不嚴,很多未婚女性,未經醫院檢查,自行服藥,不能及時就診,再則流產間隔時間短,重復流產率高。

人流術后以及上環取環手術后,恢復期不能完全杜絕,因無痛人流技術的廣泛開展,再次人工流產也無所謂,從而未恢復正常月經周期前,再次妊娠流產,由于陰道流血時間長,造成子宮內膜炎,上環取環后月經紊亂,宮內殘留組織影響子宮收縮導致出血,同時也為子宮內膜的感染提供條件,感染影響子宮內膜修復,人流雖與繼發不孕無相關性,但由于流血時間延長,造成盆腔炎、子宮內膜炎,將影響輸卵管的功能,而口服避孕藥,在計劃生育手術后應用[5],首先可以增加宮頸粘液的粘稠度,防止細菌再度侵入宮腔,并能促進子宮內膜的很快修復,達到止血的作用,預防盆腔感染,并恢復建立正常的月經周期,達到有效的避孕。所以目前要求我們努力宣教生殖健康知識,加強流動人口避孕節育健康教育。

參考文獻

[1] 易湛苗,翟所迪.流動人口避孕節育方法研究[J].健康天地,2007,6(2):17-23

[2] 楊培娟,石永恩.計劃生育服務需求[J].國外醫學.計劃生育分冊,2010,18(1):17-20

[3] 楊雪燕,吳克儉,李樹茁.生殖健康領域的社會性別需求分析-基于社會性別需求分析框架及計劃生育優質服務項目縣的調查[J].婦女研究,2008,12(5):35-39

第5篇

【關鍵詞】:健康教育;耳鼻咽喉科;調查

【中圖分類號】R19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8517(2010)06-071-2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在臨床整體護理開展過程中,健康教育發揮著重要作用。健康教育的作用是通過有計劃、有系統的實施健康教育活動,影響和改變患者的不健康行為,增強其戰勝疾病的信心,使之達到最佳健康狀態。為了解耳鼻咽喉科患者健康教育需求情況,指導護理人員有針對的開展健康教育,以便患者積極參與各項治療護理,更快更好地恢復健康,本文對134例耳鼻咽喉科患者進行健康教育需求調查,針對問題采取相應對策,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09年4月~2009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耳鼻咽喉科患者134例,手術前做臨床及病理學檢查確定診斷。男74例,女60例,年齡8~76歲,平均(40.8±10.2)歲,文化程度:本科以上23例,高中52例,初中46例,初中以下13例。疾病種類:喉癌18例,中耳炎24例,鼻息肉18例,鼻竇炎26例,扁桃體炎32例,其他16例。

1.2方法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1],健康教育需求調查表自行設計,講明每項內容及填寫方法,填寫完畢后收回調查表。共發出問卷134份,回收有效問卷134份,回收率100%。調查內容:健康教育知識需求,健康教育方式需求,進行健康教育的時間。健康教育知識需求包括疾病相關知識、病情現狀及預后、活動與休息知識、治療藥物的知識、手術的相關知識、治療方案、飲食與營養知識、入院及出院后指導。健康教育方式需求包括護患交流,授課宣教,科普資料,患者間交流;進行健康教育的時間包括入院時,住院時,出院時和適時。每項均有“非常需要”,“需要”,“不需要”三個選項。

2結果

表1 患者對健康教育知識的需求(n,%)

內容 非常需要 需要 不需要

疾病相關知識 89(66.42) 32(23.88) 13(9.70)

病情現狀及預后 78(58.21) 36(26.87) 20(14.92)

活動與休息知識 43(32.09) 53(39.55) 38(28.36)

治療藥物的知識 84(62.69) 41(30.60) 9(6.72)

手術的相關知識 87(64.93) 39(29.10) 8(5.97)

治療方案 86(64.18) 34(25.37) 14(10.45)

飲食與營養知識 57(42.54) 43(32.09) 34(25.37)

入院及出院后指導 48(35.82) 47(35.07) 39(29.10)

2.1健康教育知識需求情況66.42%的患者非常需要疾病相關知識,64.93%的患者非常需要手術相關知識,64.18%的患者非常需要治療方案,此外,62.69%和58.21%的患者分別對治療藥物的知識和病情現狀及預后非常需要。患者對健康教育知識的需求情況見表1。

2.2健康教育方式需求59.70%的患者認為護患交流非常需要,53.73%的患者認為患者間交流非常需要,40.30%和32.09%的患者分別認為科普資料和授課宣教非常需要。患者對健康教育方式的需求情況見表2。

表2 患者對健康教育方式的需求(n,%)

內容 非常需要 需要 不需要

護患交流 80(59.70) 41(30.60) 13(9.70)

授課宣教 43(32.09) 56(41.79) 35(26.12)

科普資料 54(40.30) 47(35.07) 33(24.62)

患者間交流 72(53.73) 37(27.61) 25(18.66)

2.3進行健康教育的時間55.97%的患者非常需要適時進行健康教育,39.55%的患者非常需要入院時進行健康教育,患者希望進行健康教育的時間情況見表3。

表3 患者希望進行健康教育的時間(n,%)

內容 非常需要 需要 不需要

入院時 53(39.55) 64(47.76) 17(12.69)

住院時 49(36.57) 52(38.81) 33(24.63)

出院時 45(33.58) 54(40.30) 35(26.12)

適時 75(55.97) 46(34.33) 13(9.70)

3健康教育需求對策分析

3.1健康教育知識從表1可知,60%~70%的患者迫切需要健康教育知識,為此,護理人員應從疾病相關知識、病情現狀及預后、活動與休息知識、治療藥物的知識、手術的相關知識、治療方案、飲食與營養知識、入院及出院后指導等方面對患者進行系統健康教育。護理人員應通過交談、觀察、護理查體、門診資料等了解患者病情和健康需求,根據患者情緒和所訴的心理活動,有針對性的進行個體化指導[2]。協助病人完成各項術前常規檢查,講解治療疾病的有關知識,向患者說明手術治療的必要性和可靠性,講解手術的有關知識,如麻醉方式,手術過程,應注意的事項,術后不適的原因、恢復時間及處理方法等,讓患者完全了解手術的過程,手術的危險性及可能發生的并發癥。同時解答患者提出的疑問,使患者對所患疾病有所了解和認識,解除緊張情緒及陌生感。針對患者的恢復情況,介紹病情現狀,繼續用藥的必要性及藥物的名稱,用法與注意事項。同時根據病情,指導患者的飲食,適當進行功能恢復鍛煉。

3.2健康教育方式護患關系是患者與護士在護理過程中形成和建立起來的人際關系,它直接影響著患者的心理變化,與患者的康復有著密切的聯系[3]。開展健康教育,是密切醫患關系的重要紐帶[4-5]。本資料顯示,59.70%的患者認為護患交流非常重要,因此,護理人員要重視患者的感受、情緒及要求,使患者主動接受治療和護理,充分調動患者在恢復健康方面的主觀能動性,從而促進護患關系的發展。鼓勵患者之間互相交流經驗。

3.3健康教育時間本調查結果表明,55.97%的患者希望適時進行健康教育,故可在疾病的不同階段選擇恰當的教育內容[6]。在疾病的確診階段,使患者系統地了解疾病的病因、臨床癥狀等相關知識;在疾病的治療階段,指導患者正確用藥,自我監測;在手術階段,講解手術相關知識,注意事項及處理方法;在疾病的恢復階段,指導患者學會自我監測和自我護理技術,掌握有利于康復的衛生知識。

4討論

健康教育是整體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健康教育,充分體現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宗旨,達到提高護理服務質量的目的。通過對耳鼻咽喉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可以使患者盡快適應住院環境,消除對陌生環境的恐懼感,增加患者相關的手術知識和麻醉知識,提高患者對手術的認同性,使其以最佳的身心狀態迎接手術,減少術后并發癥,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和自我護理能力,促進機體盡快地康復。通過健康教育,使護理人員責任感增強,不斷學習,充實完善自己,從而提高整體護理素質。總之,有計劃,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可以幫助患者改變不健康行為和不良生活習慣,建立起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為,充分調動患者恢復健康的主觀能動性,積極配合治療護理,達到健康教育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劉燕娟,陳玉微,汪菊萍,等.鼻咽癌放療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調查及對策[J].廣東醫學,2007,28(11):1835-1837.

[2] 徐月娥.健康教育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早期激光干預患者的影響[J].吉林大學學報(醫學版),2005,31(3):220-223.

[3] 李敏,陸欣欣,崔昱.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護理管理,

2006,6(1):24-25.

[4] 王立菊,李鳳鳴,.醫院開展健康教育的做法與體會[J].中國健康教

育,2002,18(10):643-644.

第6篇

【中圖分類號】 G 479

【文章編號】 1000-9817(2010)09-1114-02

【關鍵詞】 安全;健康教育;知識;態度;學生

大學生是建設祖國未來的主力軍,他們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與否,不僅是保障他們在校正常學習、生活和成長的基礎,而且也必將影響到祖國今后的發展和強盛。然而,近些年來校園頻發的傷害事件,不僅給當事學生及其家庭帶來永久的傷痛和遺憾,也深深顯露出大學生應急避險的意識和能力的缺乏,體現了在高校開展應急避險教育的必要性。一些高校的健康教育工作者已經意識到應急避險教育的重要性,從理論和實踐中進行了一些探索[1-3]。

當代大學生應急避險的意識和能力如何?大學具有開展應急避險教育的條件嗎? 開展應急避險教育應該選擇怎樣的途徑? 應急避險教育包括哪些內容,又該如何評價該項教育的成效呢?這一系列的問題都是高校開展應急避險教育必須思考的。該文通過在高校開設《意外傷害現場急救》公選課,將課堂知識講授和實踐操作等作為改善大學生應急避險能力的干預手段,并結合了解教育效果的考核分析,對高校開展應急避險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進行研究,以期為高校普及應急避險教育提供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從海南師范大學和海南大學中隨機抽取2 500名在校本科生為調查對象,同時從海南師范大學中隨機抽取60名通過學校選課網自愿選報《意外傷害現場急救》公選課的學生為實驗研究對象。

1.2 方法

1.2.1 問卷調查法 通過自行設計的20道急救試題,急救知識題涉及溺水、火災、動物咬傷、燒燙傷、氣道梗阻、扭傷等現場處理,急救技能題則圍繞考核心肺復蘇術、四項技術的核心要領,分別在課程教育前后對學生進行無記名考核。隨機發放問卷2 500份。問卷內容包含急救意識、急救知識的來源、急救能力、急救知識的需求等。回收問卷2 015份,回收率為80.6%;有效問卷1 795份,有效回收率為89.1%。

1.2.2 實驗干預法 通過課堂教學和實踐操作等對選修《意外傷害現場急救》公選課學生實施教育干預,并對隨機抽取的60名實驗研究對象進行教育干預前后效果的觀察與分析。運用SPSS 11.5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

2 結果

學生教育干預前成績平均分為41.58分,教育干預后平均分為81.00分,教育干預前、后的成績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4.352,P

3 討論與建議

3.1 高校開展應急避險教育的必要性

3.1.1 社會發展趨勢的需求 根據意外傷害流行病學調查,我國每年因意外傷害死亡的約70萬人,占全部死亡人數的11%,死亡發生率位居第4 [4]。在這類死亡人群中青少年又占有較大比例,實屬高危群體。意外傷害巳成為青少年致傷、致殘和致死的主要原因。然而,我國應急避險教育非常薄弱,公眾的急救觀念滯后,傷害現場往往“坐以待醫”或“胡亂作為”,失去了現場救護的最佳時間。調查發現,傷害死亡者中大約有一半死于事發現場,主要是由于現場救治、搬運不當,后送延遲等因素導致的不必要后果,而其中約1/3是可以避免死亡的[5]。依據傷害的三級預防原則,在傷害前采取措施使傷害不發生或少發生,以及在傷害發生后的及時自救互救,能很大程度上降低傷害的死亡率和致殘率[6]。

公眾急救能力的普及程度實際體現了一個國家現代文明發達程度。在歐美、日韓等發達國家,十分重視并積極推行公眾急救知識的培訓,美國的西雅圖每3人中就有1名急救員,新加坡每5人當中就有l名急救員,而我國的公眾急救知識普及率不超過1%。通過對在校大學生進行應急避險的教育實踐,不但可在校期間減少自身傷害的發生,而且在步入社會后可以向公眾傳播急救知識,有利于提高我國公眾的急救水平和我國院前急救事業的發展。

3.1.2 大學生應急避險能力現狀 相對當今社會意外傷害事件頻發的現實,我國在校大學生的應急避險能力現狀更令人堪憂。本次調查發現,雖然部分大學生曾經在電視、網絡、報刊雜志、親友交談等多種途徑獲得過急救知識,但普遍沒有接受系統的、有組織的專門急救知識教育和培訓,零散的知識、模糊的記憶、脫離實踐操作的理論造成大學生在傷害現場的救護知識與能力偏低。如問及傷害事件發生后,對在救護車到達現場前會采取什么措施: 7.8%只會等待;有23.2%會觀察病情,但束手無策;有70%聲稱會采取簡單的現場救護措施。但當進一步問及對一個肢體大出血的病人如何進行止血,有58.6%回答不知道,有64.9%不知道如何對骨折的病人固定,84.7%不知道胸外按壓的正確定位。而對腳踝扭傷這種常見運動損傷的即刻處理,50.1%的學生認為應按摩或熱敷傷處以便好的快些。由此可見,絕大多數大學生并不真正具備傷害現場的自救互救能力,而在過往的教育中,缺乏系統、規范、有效的應急避險教育,應該是造成大學生應急避險能力偏低現狀的主要原因,而今高校教育應該有更多責任和義務去改善此種現狀。

3.1.3 大學生自身迫切需求 大學生正處在人生的青年時期,比較兒童、少年和老年人,他們在體能、精力上占有優勢。在遇到緊急情況時,他們都希望能夠自救,并能為他人提供一些幫助,而這些只有運用正確的逃生救護辦法才不會留下遺憾。本次調查證實,雖然大學生急救能力較差,但對學校應急避險教育的需求和興趣都非常高,渴望學習一些基本的醫療知識,掌握一些自救互救的技能。如在問卷調查中,認為學校開展應急避險教育非常必要和必要學習的高達84.5%,覺得沒什么用處的只有5.1%;對參加學校應急避險教育表示很有興趣和有興趣的占81.3%,沒興趣的僅占2.1%。

3.1.4 相關政策依據 應急避險教育是減災知識教育的一部分,也是高校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工作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2009年國務院發表《中國的減災行動》白皮書中提到要“開展減災普及教育和專業教育,加強減災科普教育基地建設,提高公民防災減災意識和技能”[7]。其實,我國教育部及衛生部早在1990年的《學校衛生工作條例》中指出,學校應當把健康教育納入教學計劃[8];1993年《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提出,逐步做到按教學計劃上好體育與健康教育課[9];在中國/WHO健康促進學校合作項目考核標準中,要求學校“有急救政策和實施計劃”,強調“有計劃地對教師和學生進行急救培訓”[10]。可見當前大學生的應急避險能力現狀,只能反映相關政策在高校沒有得到應有的貫徹,如今高校強調貫徹“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無疑應當高度重視應急避險教育,并使該項工作步入正軌。

3.2 高校開展應急避險課程的可行性

3.2.1 課程的對象特點 課程對象是在校大學生,他們富有青春活力,思維活躍和求知欲強,又往往是社會交往的主要參與者,一旦他們掌握應急避險的知識和能力,就能成為現場自救互救的主要實施者。本次調查發現他們對學校開展應急避險教育懷有極大的熱情,83.8% 的學生表示愿意參加,僅6.3%的學生表示不會參加。

3.2.2 課程的設計 雖然不少學校并不忽視開展應急避險教育,比如利用專題講座或選擇特殊日子張貼掛圖、發放資料進行宣傳等,可是采取這些教育形式僅憑說服、告誡等手段提醒大學生規避危險,卻缺乏學生的直接參與和實際演練。這種教育的結果使大學生只能盡量回避潛在的危險,而對于無可回避的傷害局面并不能主動采取有效的措施來減輕傷害和降低傷情,同時,反復而單一的宣傳容易使大學生熟視無睹,并不會意識到其重要性,應急避險教育也就沒有真正落到實處。

3.2.2.1 明確課程性質 目前,在高校采用選修課形式開展應急避險教育不失為一個好途徑。因為高校具備整體教育優勢和充足的教育資源,只要有合格師資、一定的教學實施條件及學生需求,即可以開設為公共選修課程。而對畢業后有可能從事教育、接觸高危險工作或管理高危工作的專業,比如中小學教育、體育、警察、交通等相關專業應設置為公共必修課。

3.2.2.2 制定課程目的和任務 應急避險課程目標和任務是:幫助學生提高現場急救意識,牢固掌握最基本的避險逃生和自救互救知識,以及最關鍵的初級急救技能,從而增強在遭遇突發災害、意外事故和危重病時的應急、應變能力以及防范能力,最大限度地降低意外傷害引起的傷殘率和死亡率。

3.2.2.3 精選課程內容 作為課程教學,其教學內容應精簡,并把理論講述與實踐操作有機結合。課程內容主要應包括現場救護概念、黃金救命時間、心跳驟停的現場急救――心肺復蘇術和創傷救護的止血、包扎、固定、搬運等基本技能,以及涉及地震、雷雨、火災等事故現場的逃生與救護和生活中常見意外傷害的緊急處理。本調查發現,學生對不同傷害關注程度有所不同,也側面體現了不同傷害的發生概率高低,其中運動損傷、交通事故、昏倒、燒燙傷、動物咬傷等較為多見。因此,各學校并可根據學生普遍需求及地域不同,對相應內容進行側重或補充。

應急避險教育屬于一門講究實踐操作性的課程,除了理論講授以外,更多的應該進行實際操練,讓學生掌握相應技能,學時分配上理論與實踐的比例最好在1∶3,并通過一些綜合模擬演練,發現細節問題、強化所學、提高學習興趣,或者與醫院急救單位聯系見習體驗;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可好出臺有關大學生應急避險能力的強制性規定,并將其納入到高校評估體系,同時對高校開展應急避險教育提供一定的專項經費支持;各高校的應急避險教育應盡快建立統一、規范的課程設置,明確適宜的教學大綱、教材和考核辦法,培養穩定的師資隊伍,提供足夠的教學設備,才有利于應急避險教育合理、有效、長期的開展;應急避險教育應從新生入學起就開始安排。在課程學習后,可以利用講座、發放宣傳冊等形式進行補充,尤其應重視每學期不定期安排急救技能的復訓、逃生與救護演練等,提高大學生相關技能的熟練程度和救護的自信心;國家也應盡快出臺相關立法,為傷害現場的施救者提供法律上的保障,明確規定救護者只要出于善意、得當的救治就可免除因救治行為給病方帶來的各種傷害責任,以消除國民在學習和施救時的顧慮,來挽救更多的生命。

4 參考文獻

[1] 姚建軍,黃武,龔衛華,等.湖北省大學生急救能力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湖北體育科技,2003,22(2):181-182.

[2] 費國忠,蔡曉峰,劉藝林.急救中心和高校聯合開辦自救互救選修課的經驗總結.中國急救醫學,2001,21(11):676-677.

[3] 姚金蘭.某高校非醫學類專業大學生傷害的救護培訓效果評價.中國學校衛生,2007,28(12):11-12.

[4] 王聲,池桂波,汪寧.傷害流行病學.預防醫學文獻信息,2002,8(4):505-512.

[5] 張軍根.大學生急救技能培訓現狀與對策研究.杭州:浙江大學,2008.

[6] 李志義,郭祖鵬.我國傷害預防與控制的現狀.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07,15(2):181-183.

[7] 國務院.《中國的減災行動》白皮書[EB/OL][2009-03-05]. 省略/zwgk/2009-05/11/content_1310227.htm.

[8] 教育部.學校衛生工作條例.[EB/OL][2009-03-05]. moe.省略/jyfg/wsgz.htm.

[9] 國務院.關于《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的實施意見.[EB/OL][2009-03-05]. moe.省略/wenxian/04.htm.

第7篇

關鍵詞:積極心理;健康教育;自閉癥兒童

針對我國當前病理式的自閉癥兒童教育模式現狀而言,我國自閉癥兒童教育亟須改變當前視角,站在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視角下為幫助自閉癥兒童提供切實可行的辦法。積極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將自閉癥兒童看作與正常兒童一樣,不要將他們身上的自閉癥癥狀無限放大,影響兒童的正常心理發育,從而為自閉癥兒童提供一個充滿尊嚴的社會環境。

一、積極接受自閉癥兒童

自閉癥兒童的癥狀不太容易被家長發覺,即使家長發現些許異常表現,也很少會向自閉癥方面考慮,因為家長都不會認為自己的孩子會是自閉癥患者,家長對于自閉癥兒童不正確的看待方法可能導致家長無法在第一時間發現孩子的自閉癥狀,因而錯過了最佳治愈時期。所以,要想對自閉癥兒童進行有效的幫助教育,首先應該在全社會形成對自閉癥兒童的平等的看法,不要將這一癥狀看得過重,這樣對自閉癥兒童和家長來說都是一種輿論的傷害。

二、積極發現自閉癥兒童的自身發展優勢,最大限度地挖掘其潛能

對自閉癥兒童的教育不能僅僅關注他們的自身缺陷,而將教育重心放到缺陷恢復上面,忽視了孩子其他潛能的發掘和培育,這對于自閉癥兒童來說不僅不利于他們的自身發展,或許還會因為外界對其發展缺陷的過多關注而使自閉癥兒童更加缺乏信心,反而不利于孩子的康復。

三、為自閉癥兒童提供一個安全、自由且充滿尊嚴的社會環境

自閉癥兒童大多會做出一些不得體的行為,進而遭到公眾的指責,從而對自閉癥兒童產生偏見,認為自閉癥兒童應該遠離公共場所,這對于自閉癥兒童和家長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傷害。我們社會應該為自閉癥兒童提供一個安全、自由的社會環境,用包容心對待自閉癥兒童和家長,給他們最基本的尊嚴。

我國的自閉癥兒童教育應該從自閉癥兒童的內心需要出發,為他們提供一個健康成長的社會環境,充分挖掘自閉癥兒童的發展潛能,而不是將視角放到兒童存在的發育缺陷上,從而將孩子的健康發展之路阻塞。對自閉癥兒童的教育不要用力過猛,也不要予以詬病,最好抱以平常心態,這樣才不致使自閉癥兒童缺乏康復信心,這對于自閉癥兒童的教育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方俊明.特殊教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296-306.

第8篇

關鍵詞:體育與健康;畢業班;教育探索;教學體會

在落實素質教育的基礎上,按大綱和教材要求全面提高學生體質,培養終生體育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需要教師在教學內容和選擇教學方法上下一番工夫,下面是我個人在這方面的一點做法和體會:

一、畢業班體育搭配中高考內容,同時復習所學的重要內容

對于中高考年級來說,應該使學生全面系統地復習義務教育的重點知識,在體育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適應社會等方面得以升華,使學生能夠掌握自我鍛煉的方法,養

成堅持鍛煉的習慣,所以,在安排教學計劃時要把教材與素質練習內容合理搭配,例如:技巧、支撐跳、素質練習(柔韌);跳遠、排球、素質練習(速度);籃球、投擲、素質練習(力量);游戲、雙杠、素質練習(耐力)等,通過如此安排,學生不僅在能力上還是成績上都取得了較好的收益,充分體現了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性質和“健康第一”指導思想,有利于課程目標的實現,有利于發揮體育課程健身育人的功能。

二、在教法方面以學生個人練習為主,教師負責指導、咨詢和監督,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

無論是在中高考內容還是教材的其他內容都是學生早已學習過的,再復習時以教師講授為主,以學生練習的方式培養學生自我鍛煉的意識和能力,為終身體育打下堅實的基礎。

1.課堂教學形式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分散練習

(1)按中高考教學內容項目,學生分成若干組,選一名成績優秀的學生為組長。

(2)在教師的帶領下回憶、復習各個項目的練習方法,并簡要介紹是怎樣安排課時計劃的。

(3)教師提前由置給小組長練習什么內容,由小組長制訂本課的任務、目的、練習項目等,教師課前審定,在教師監督下,由組長負責實施。

(4)課的結束部分由教師總結完成情況并推薦下節課練習

內容。

2.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和力量,改變教師“一言堂”局面

在平時的教學中遇到疑難問題時,如:學生總是掌握不了的動作要領,部分產生害羞和不主動等問題,往往由教師一人負責解決。在中高考教學中,把這些問題先交由學生內部去解決,教師檢查結果,更能調動起學生練習的積極性、創造性,充分體現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3.靈活多樣地運用教學手段

(1)小組循環練習法

對于技術難度高的某種動作,教師親自示范講解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輪流練習,教師巡回指導。

(2)區別對待法

對于身體素質欠缺的同學,以打破組的界限單獨輔導并從簡單入手,例如:中高考三項每次測驗為滿分者可組成球類、體操組,在小組長帶領下有計劃、有步驟地復習教材內容。

(3)教學競賽法

定期舉辦班際、組際的單項、綜合的小型體育比賽,以達到課堂活躍氣氛,增強“實踐能力”,以便能更準確地掌握學生的實際水平。

(4)目標管理法

在每次的測驗評價中,總結經驗,并記錄個人的成績監督卡上并制訂下次目標。

(5)組成互助組

每次成績較好的學生帶一至二名該項成績較差的學生,負責課余時間練習。

第9篇

【關鍵字】聚羧酸減水劑,萘系減水劑,混凝土,抗凍性

混凝土的耐久性是港工混凝土的重要衡量指標,而凍融對混凝土的損害也一直是我國北方冰凍地區港口混凝土結構耐久性的重要因素[1][2]。

采用適當的外加劑技術,是保證混凝土具有足夠的耐久性、并確保混凝土在港口建筑物服役期間滿足所有性能與安全要求的有效手段[3][4]。當前,水泥混凝土生產中所采用的減水劑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延續使用了多年的萘系減水劑;另一類是近些年發展起來的聚羧酸減水劑。采用哪一種減水劑對港工混凝土耐久性更有利?本文將通過具體實驗,比較聚羧酸減水劑與萘系減水劑對港工混凝土抗凍耐久性的不同作用效果,為工程實際應用提供參考。

一、原材料和實驗

實驗材料:水泥采用大連水泥廠海鷗牌P.O 42.5 水泥;砂為河砂,細度模數為2.8;石采用石灰石質的青碎石,5-25mm連續級配;水為井水(淡水);引氣劑采用青島科力建材有限公司的PC-2,建議摻量為水泥用量的0.08%;聚羧酸型減水劑采用大連申維建材制品有限公司的SW-A型減水劑,建議摻量為水泥用量的1%;萘系減水劑采用大連申維建材制品有限公司的SW-4高效減水劑,建議摻量為水泥用量的2%。

混凝土配合比:坍落度為160mm,采用兩種減水劑設計C40F350混凝土配合比如表1:

同條件配制C40F350混凝土立方體抗壓強度試件(100×100×100 mm3)和快速凍融實驗試件(100×100×400 mm3),標準養護(20±2℃,相對濕度RH≥95%)至28d,按照GB/T50081-2002和GB/T 50082-2009進行相關實驗。

二、實驗結果及分析

由表2,實驗結果顯示,在同等條件下,摻加聚羧酸型減水劑的C-I混凝土比摻加萘系減水劑的C-II混凝土的立方體抗壓強度更高,且經凍融循環實驗后混凝土質量損失率更低、相對動彈性模量保持率更高。

三、結論

通過實驗比較,摻加聚羧酸型減水劑拌制的C40F350混凝土比摻加萘系減水劑的混凝土具有更高的抗壓強度、以及更好的抗凍耐久性。

參考文獻:

[1]孟繁崢. 冰凍地區碼頭結構型式及防冰措施[J]. 中國水運,2015,03:44-45.

[2]鄭天淮,劉志超. 論港口工程中混凝土施工質量的控制[J]. 中國水運(下半月),2012,03:214-215.

相關文章
相關期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第八页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网站 | 激情综合色综合啪啪开心 | 四虎影院官网 | 黄色的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毛片 | 午夜福免费福利在线观看 | 激情五月婷婷在线 | 婷婷综合在线 | 97视频免费观看2区 97视频免费观看 | 草草影院第一页yycccom | 婷婷国产天堂久久综合五月 | 欧美人成人亚洲专区中文字幕 | www.国产网站 | 午夜国产福利 | 国产网站麻豆精品视频 | 激情文学综合 | www.色婷婷| 久久久www成人免费精品 | 222www免费视频| 精品国产区| 日韩视频精品 | 国产高清www免费视频 | 四虎www成人影院观看 | 国产午夜视频在线 | 久久精品播放 | 丁香六月婷婷激情 | 天天爽天天狼久久久综合 | 一级毛片免费完整视频 | 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蜜桃 | 婷婷五月天.com | 色噜噜狠狠在爱丁香 | 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在线播放 | 国产精品一级视频 | 试看120秒非会员体险区一二 | 五月天激情久久综合一区 | 皮耶里诺再次出击意大利在线观看 | 99re在线精品视频 | 国产精品吹潮在线观看中文 | 成人在线综合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