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8 09:20:58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兒科優質護理舉措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2020年兒科護理工作總結
2020年是我院“十三五規劃”起始之年,在院部及護理部的正確領導下,兒科護理組緊緊圍繞“質量、安全、服務、管理、績效”的標準,堅持貫徹優護理念,以患兒為中心,嚴格規范本病區臨床護理工作,夯實護理質量,保障護理安全,為病人提供優質、安全、便捷、溫馨的護理服務。現將一年護理工作總結如下:
一、貫徹優質護理,轉變護理理念。
2020年,我們兒科護理組在護理部的領導下,深入貫徹落實我院關于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活動精神,落實年初制定的優質護理計劃,開展每月的優護舉措:
1、開展多渠道努力,提高靜脈穿刺成功率。靜脈穿刺技術,是兒科護士的必修課,從2015年的靜脈爭霸賽到2020年的靜脈穿刺成功率分析,都是為了從技術角度提高兒科護士的穿刺能力。今年特別添置了紅外線靜脈顯影儀,可以幫助護士盡快找到靜脈,開通靜脈通路。
2、大力推廣靜脈留置針,減少反復穿刺。2020年,由于BID補液的實施,患兒需早晚各一次進行靜脈穿刺,我科適時開展靜脈留置針,通過不斷的學習和鍛煉,兒科護士已經基本掌握了留置針的穿刺和維護。現在我科已經全面實施的靜脈留置針。
3、增加健康教育途徑,提高健康教育效果。2020年,在護理部授權下,我科啟用了科教短片,用DV的方式,由護士自編自導自演,宣傳科積極合作,拍攝了《發燒了怎么辦》《三伏貼那些事》《霧化吸入》等等短片,在醫院各種宣傳平臺上反復播放,增加了健康教育的趣味性,提高了健康教育的效果。
4、繼續開展“乖寶寶”評比活動,增加護患溝通。兒科護士都會準備“五角星”“愛心貼”“小禮品”給每一個按護囑喝水、配合治療的患兒以鼓勵和獎勵,這個活動得到患兒和家長一致的喜歡和贊譽。兒科2020年繼續設立愛心書架,開展了“閱讀比pad更有愛”的閱讀活動,以此增加住院趣味,并贈送生日禮物5份。通過不斷實踐,提升服務水平,患者滿意度基本保持在95%以上。我們的工作受到了患兒及家屬的肯定與好評,2020年收到2份表揚信,表揚我科護士的悉心護理和溫柔耐心。
二、確保護理質量,夯實工作基礎。
1、2020年兒科護理組按計劃完成一級質控自查54次,組織并參與護理質量分析16次,參與達標率100%。在自查質控過程中,運用“魚骨法”全面分析原因,有效予以整改,完善護理質量。
2、每季度開展同項類比,爭取更全面的進步。同時,我科開展了兒科護理特異性指標的監測,用數據來分析問題,找到解決方案。我科護理人員還積極復習各種應急預案及常見護理操作技術不良反應及并發癥,對工作流程做出微調以適應現在的新格局。
3、本年度收治血管外科嬰幼兒患者80余名,面對新的護理任務,我科積極開展教學培訓,補充護理常規,增加監護儀等儀器設備,確保了護理任務的扎實完成。
三、保障護理安全,常記紅線警鐘。
1、本年度我科開展主題安全討論14次,組織并參加醫院護理部安全培訓多次,完成“化療藥物配置應急預案”“緊急情況下人員調配方案”“消防”等實景演練。
2、護理安全作為一個獨立的質控考核分目,由護士長帶領質控成員,每周進行檢查,并及時匯總分析整改,通過不斷強化學習演練,整個護理團隊形成一個安全網絡體系,以積極飽滿的工作態度,認真應對,不斷提高護理安全意識,防范護理差錯、糾紛的發生,出色的完成著各項護理任務。
3、2020年兒科護理差錯“0”發生;未發生因護理差錯引起的護理糾紛;2起已防止的差錯,已開展主題討論,落實整改措施,保障了兒科護理安全。
四、開通多種渠道,加強梯隊建設。
1、兒科護理人員主管護師2名,護師3名,護士5名,梯隊分布較合理。學歷分布本科3名,大專3名,中專4名。兒科學習氛圍濃厚,除了積極參加區委醫院組織的各類職業培訓,還積極參加各類繼續教育。其中,本科在讀3名,大專在讀4名。
2020年全科組織安排業務培訓14次、護理查房12次。全員參與24小時醫學頻道的網上學習,和醫院信息平臺的護理在線學習。每周對護理人員進行兩次理論提問,每月對護理人員進行定項操作考核,不斷鞏固護士三基理論水平及操作水平。2020年繼續培養一名護士為“兒科專科護士”,完成了相應的學科學習及專科實訓。本年度開展課題研究一項,撰寫論文2篇。兒科護理梯隊建設有條不紊的進行中。
五、嚴格教學規培,實現快速成長。
1、本年度完成實習帶教30名,在帶教期間,嚴格按照實習計劃,落實實習內容,按時考核實習成績,反饋實習掌握情況。學生掌握了兒科護理常規及專科護理內容,無護理不良事件發生,實習生對帶教老師表示滿意
2、本年度1名輪崗護士進入兒科工作,通過培訓,帶教和自我成長,按計劃掌握了兒科護理要求。
六、存在問題與對策。
【關鍵詞】優質護理;兒科;門診;輸液
兒科門診收治的患兒通常年齡較小,普遍為出生幾個月至十歲左右,所需護理服務相對較為精細。兒科門診輸液室日常收治患兒人數較多,對醫院護理水平要求相對其他科室較高。由于患兒年齡較小,身體發育程度較低,在輸液過程中常存在輸液困難且對醫護人員有抗拒心理等情況,容易造成注射失敗,加之患兒家屬過度疲勞,情緒不穩定,常會造成對醫院的不滿,嚴重過激者甚至引起醫療糾紛[1]。因此提高護理服務水平,策劃優質護理服務流程,構建人文關懷式護理服務尤為重要,是筆者所在醫院完善醫療水平的重要舉措,且在實際應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具體內容包括做好診前的組織工作、減輕患兒及家屬的焦慮、隨時觀察病情變化、預防交互感染、提供健康教育、防止發生醫療差錯等。在本次研究中,對實施優質護理服務的兒科門診輸液室患兒家屬滿意度影響進行分析,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筆者所在醫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兒科門診收治的400例患兒,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200例。其中研究組男152例,女48例;年齡2個月~9歲,平均(4.1±0.6)歲;對照組男146例,女54例,年齡1個月~9歲,平均(3.8±0.5)歲。兩組患兒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
采用常規護理,如詢問病史及家族病史、全面體檢、衛生管理、告知輸液相關事宜等[2]。
1.2.2研究組
研究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采用優質護理服務,具體措施有衛生管理、飲食指導、心理健康溝通、輸液后護理及指導。患兒及其家屬就診時,醫護人員保持良好態度,妥善安置床單元,同時向患兒家屬告知病區環境、呼叫鈴的使用、作息時間及其他相關事宜。主動了解患兒癥狀,加強彼此溝通[3-5]。加強醫患之間的心理健康溝通,及時了解患兒生理心理變化,適當安撫患兒情緒,待患兒情緒穩定時進行輸液,保證輸液室環境適宜,輸液過程中頻繁詢問患兒有無不適癥狀,觀察并記錄注射部位是否出現紅腫、皮疹等過敏癥狀,及時進行醫療處理。輸液結束后,告知患兒家屬相關注意事項,普及健康知識,態度溫和,構建人文關懷式護理服務流程。
1.3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觀察并記錄靜脈注射的成功率與失敗率,患兒家屬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率,滿意程度的調查方式采用本院自制的滿意率答題問卷。總滿意率=(滿意例數+一般例數)/總例數×100%[6]。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數據結果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兒家屬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程度比較
研究組患兒家屬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率與對照組滿意率分別為99.0%、87.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患兒靜脈注射成功率與失敗率比較
研究組與對照組患兒靜脈注射成功率分別為98.0%、79.0%;失敗率分別為2.0%、21.0%,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關鍵詞】家庭式護理;優質護理;兒科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9―0303―01
優質護理服務是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自 “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活動開展以來,護理事業發展成效顯著。但護理中存在的諸多問題仍然需要探索,因此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年)提出: “十二五”時期要繼續扎實推進“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活動,在各級各類醫院深化“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全面推行責任制整體護理的服務模式,為患者提供全程規范化護理服務。優質護理的實施要因人而異,因不同科室而異。對于兒科病房來說,因患者的特殊性,其護理模式和護理方法也有一定的特殊性,而貫徹家庭式護理是兒科病房優質護理的有效途徑之一。我院兒科自2011年起在優質護理中實行家庭式護理,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1 兒科家庭式護理
兒科家庭式護理首先要組建由護理人員、患兒及家屬組成的家庭式護理單元,自患兒入院之日起,由專門的護理人員,向患兒及家屬(主要是家屬)傳授針對患兒病情的護理知識,提供專業的支持,教會一些簡單的護理常識和護理手段,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使得患兒及家屬參與到醫療過程中,全方位促進患兒盡早康復。護理人員對每一位患兒的病情、家屬的情況做出準確的評估,制定出詳細的個性化計劃和實施方案。在護理計劃實施過程中,采用形式多樣的健康教育方式,對影響護理質量的問題進行持續改進,服務于患兒家庭式護理單元。比如個性化的健康教育手冊、定期或不定期主辦情景式家長課堂、小型護理知識講座等等。同時,責任護士及護士長要深入病房,不斷收集患兒及家屬的護理需求,對需求集中的問題及時形成解決方案。
2 將家庭式護理融入優質護理
2.1 兒科患者的特殊性 兒科的病人,年齡都是14歲以下,年齡小,表達能力較差或沒有什么表達能力,其對自身病情的理解有限,對醫院的醫療制度和管理制度缺乏了解。因此優質護理在兒科方面的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2.2 對護理人員的要求 首先,護理人員的專業知識是開展家庭式護理的基石,可以稱之為專業技術護理,而人文知識是開啟家庭式護理的鑰匙,是人文護理的基礎。人文護理是指具備良好人文素質的護理人員對護理對象進行的具有人文關懷的護理,其本質是以人為本,以病人為中心,表現為對人的生存意義和價值、權力和需求、人格和尊嚴的關注[1]。人文護理確立了以人為本服務理念,強調人格力量、道德水平和工作作風等非技術因素對護理工作的影響,通過言談舉止傳遞護理人員的寬容、愛心、理解與同情心,形成一種潛在的、無形的力量,激發和調動患兒及其家屬積極性,感召患兒及家屬產生熱愛生活、珍惜生命,配合護理及治療工作。其次,在家庭式護理中,對護理人員的有效溝通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有效的護患溝通則是建立和諧護患、醫患關系的前提。護患溝通,是對醫學理解的一種信息傳遞過程,是為患者的健康需要而進行的,它使護患雙方能充分、有效地表達對醫療活動的理解、意愿和要求,有助于醫務人員調整自己或患者的醫學觀念,也有助于醫患相互正確理解對方,協調關系,保證醫療活動的順利進行[2]。良好的護患溝通是實現整體護理的基礎, 是貫徹醫學人文精神的需要, 能夠真正體現以人為本, 滿足病人的全方位需求[3]。在具體工作中,我們要求護理人員從細節做起,運用精神醫患互動中的移情和反移情、情感領域內的共情等,幫助病人建立或恢復心理防御機制,幫助患兒及家屬改變焦慮、抑郁、敏感、易怒等負性心理與行為。應用語言及肢體語言交流等溝通元素, 通過學會傾聽和接觸把握患兒及家屬的反饋, 建立護患雙方的互信機制。例如,我們要求護理人員記住患兒的姓名,而不是以床號代替。
2.3 對家長的要求 根據患兒及家長不同的文化水平,采取不同的家庭式護理教育方法,選擇合適的護理補償措施,首先應當對患兒及家屬的文化、經濟、心理以及健康狀況進行全面評估,確定患兒及家屬的治療性自理需求,然后根據患兒的病情、護理難度和技術要求,家長的不同情況配備不同經驗和能力的護理人員。
2.4 家庭式護理與其他護理相互配合 家庭式護理是整個護理中的一個環節,是正常護理的有力補充,不能因為有家庭式護理將正常的護理工作予以疏忽,反而應該予以加強。
3取得的效果
3.1 有利于患兒的康復 家庭式護理調動家長的主觀能動性,讓患兒家長參與到醫療與護理過程中,積極配合治療,患兒及家長心理放松,沒有戒備心理,減輕疾病對患兒及家屬的心理壓力。家庭式護理將醫療、護理、家庭式護理與家庭照顧緊密結合,優勢互補,形成一個合力,極大地促進患兒康復。家庭式護理使得整個護理無縫對接,護理得當并且得到延續,能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
3.2 有利于和諧醫患關系的建立 醫患之間建立起高度的信任,家屬了解整個醫療過程,對自己的孩子病情充分了解,并且知道存在的危險,萬一發生意外有一定的心理準備;在護患交流中建立起了融洽的護患關系,在家庭式護理實施的過程中,家屬與護士之間進行了深入的交流,雙方認同感增強,護患關系甚至達到了親密的程度。
3.3 有利于患兒后期家庭式護理的延續 小兒因生理、心理尚未發育完善,缺乏自我照料能力,容易發生各類疾病,優質護理讓家長了解了一定的護理常識,有利于家長對小孩的護理,減少疾病的發生,對一些簡單的疾病,有利于家庭康復。
3.4 有利于護理人員水平的提升 家庭式護理對護士提出更高的要求,促使護士更新護理理念,不斷提高業務技能,豐富的專業知識,補充人文知識,掌握溝通技巧,提高道德修養。同時,調動護士的積極性,挖掘潛能,例如在兒科皮針穿刺技術上,我們力求每名護士做到一針見血,對血管條件允許的患兒,在與家屬溝通后,取得患兒或家長的配合,盡量采用靜脈留置針,即能減少患兒的痛苦,又能降低液體外滲的幾率,提高靜脈輸液的安全性。
4存在問題
4.1 護理人員的隊伍尚待優化 包括兩個方面,首先是護理人員的素質亟待提高,要將家庭式護理真正落實,其執行者是護理人員,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決定了家庭式護理教育的效果和執行情況。其次是護理人員的數量不足。“十一五”末,公立醫院中,三級醫院醫護比達到1:1.36,二級醫院達到1:1.13[4]。醫護比例、床護比例倒置問題雖然得到改善,但仍顯不足。護理人員忙于應付常規護理,雖然大家都意識到優質護理的重要性,并且采取了許多優質護理的措施,但優質護理的效應未得到完全發揮,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護理人員人手不夠,人手不夠也很難有充足的時間來提高護理人員的素質。
4.2 醫護之間的配合尚待加強 將家庭式護理貫徹到優質護理中,主要角色是護士,但醫療過程是個完整的鏈條,需要醫護之間密切的合作,才能為患者提供優質的服務。家庭式護理更多的是護理方面知識,但醫療方面知識是護理的基礎和支撐。在有些醫生眼中,護理與我醫療關系不大,使得護理與醫療出現脫節,家庭式護理的效果也大打折扣。
4.3 家庭式護理病案的建立 因缺乏統一的標準和質量評估手段,暫時無法建立家庭式護理病案,許多病例的操作還只能停留在經驗階段。如果能建立檔案,將有助于對已取得成效的經驗進行總結,以便提升到理論層面。
4.4 護理質量的評估 護理質量的評估范圍應包括護理過程的評估、疾病康復效果的評估、家長的評估、參與家庭式護理的護理人員的評估等。難點是監測指標體系的建立,另外質量評估應與相應的激勵機制掛鉤,作為護理人員的一項考核指標。
我們將家庭式護理應用于優質護理中尚處于起步階段,有許多地方還不成熟,還需要在今后工作中進一步總結經驗,逐步完善和推廣。
參考文獻:
[1] 曾莉.人文護理在護理教育中價值及倫理思考[J].中國護理管理,2010,10(1):73.
[2] 田渝.有效溝通是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的前提[J].中國衛生質量管理,2008,15(2):44.
(Home)溫馨服務、醫院(Hospital)個性化護理服務。方法將“3 h”現代護理理念在優質護理服務中拓展
、延伸,創建醫院的品牌。結果我院通過開展“3 h”優質護理服務使護理質量全面提升,提高了患者及
家屬滿意度。結論“3 h”服務模式有效地促進了護理工作健康發展。
【關鍵詞】人性化護理;護理模式;人文關懷;兒科病房
作者單位:136200遼源市婦嬰醫院隨著社會的發展,患者對護理服務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個性化護理隨
之成為當前護理服務的主題。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要求護理人員在為患者提供專業照護的同時,關注患
者心理、情感、社會等方面的需求,為患者創造一個溫馨舒適的治療環境。我院是遼源市唯一的一家婦
嬰醫院,擔負著全市婦女、兒童的預防、保健、和疾病的治療。隨著人們健康意識和健康需求的不斷提
高,對護理質量的期望值也越來越高。開展3 h”優質護理服務工程以來,護理服務受到廣大患者的好評
,不但提高了護理服務質量和患兒及家長的滿意度,同時也提高了醫院的知名度。現將3 h”優質護理服
務在我院兒科病房中應用的實踐和體會總結如下。
3 h”服務是一種現代護理服務理念,它是運用馬斯洛的“人的需要層次論”,以患者為中心,使各層次
患者在生理、心理、社會方面得到全面的護理。“3 h”具體內容包括: 賓館式(Hotel)禮儀服務、 家
庭式(Home)溫馨服務、醫院(Hospital)個性化護理服務。
1措施
11禮儀服務規范化 即:賓館式(Hotel)禮儀服務
111行為規范,根據衛生局的精神,全市開展“3 h”優質護理服務。我們醫院便對全院的護士進行
了專門的培訓,組織了護士禮儀大賽、行為規范培訓班、護患溝通學習班,并請來了賓館的領班來院講
課。同時制定了護士的行為規范即以患兒為中心,淡妝上崗,護士統一服裝規范,上崗做到穩重端莊,
優美大方,站、坐、走、持物符合規范。
112禮節規范,護士要做到, “四輕”、“八字”、“五個服務”。“四輕”: 護士在工作中要
做到,說話輕、開門輕、走路輕、操作輕。“八字”: 要求護理人員從患者入院到出院從始至終要做到
迎、問、勤、潔、靈、靜、聽、送八個字。即:迎:患者到達時要以禮當先,熱情迎接新患者。問:見
到患者要主動、熱情問候。勤:護士在工作中要勤快、迅速穩妥地為患者提供快速敏捷、準確無誤的服
務,同時在工作中還要做到手勤、眼勤、嘴勤、腿勤,為患者服務,不圖省事,不怕麻煩。潔:房間要
清潔,勤整理,做到每日二次進行病房檢查整理房間。保持病室整潔,床鋪干凈。靈:在護理工作中要
認真,機動靈活,搶救患者時要迅速,敏捷。靜:在工作中要做到說話輕、走路輕、操作輕、關門輕,
保持樓層環境的安靜。聽:在工作中要善于聽取患者意見,不斷改進工作,把服務工作做在患者提出之
前。送:患者出院護士長要親自送到醫院的大門,表示祝愿,并征求患者家屬對科室的意見和建議。“
五個服務”:包括主動服務、站立服務、微笑服務、敬語服務、靈活服務。
12溫馨服務 即家庭式溫馨服務
121改造病房環境,在保持病室清潔、舒適、干凈、整潔、溫馨的基礎上,本院在兒科病房還配備了
卡通動畫片,墻上掛上了各種漫畫。在病房的角落里還專門成立了活動室,里面有各種電動玩具,這些
措施使患兒在醫院享受到了家的溫暖。本院兒科的護士,除了正常的護理、治療外,還要關心患兒、愛
護患兒、尊重患兒、幫助患兒,加強與患兒及家長的溝通,滿足患兒及家長的要求。另外我們在有空閑
的時候還陪患兒做游戲。抱抱患兒,減少患兒對我們的恐懼,拉近我們之間的距離。對上幼兒園的孩子
,我們制作了小獎狀和小勇士卡,鼓勵患兒在治療時勇敢面對,這些活動和舉措受到了患者家屬的好評
。
122稱呼患兒家屬要規范化。根據患兒家屬的年齡、性別、職業,選擇合適的尊稱。禁止直呼姓名。
住院期間要及時征求患兒家屬的意見和建議。態度要誠懇、虛心,語言要文明。患兒出院時,責任護士
要其幫助整理用物,護士長要親自送出醫院,征求患兒家屬在住院期間對科室的意見和建議。并送患兒
家屬。一張便于溝通、咨詢的連心卡,填寫科主任、護士長、主管醫生、責任護士姓名及聯系電話,提
供住院須知和溫馨提示。患兒出院一周后要及時給患兒家屬打電話進行隨訪。
13醫院(Hospital)個性化護理服務
131我們醫院入住的都是兒童,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所以對新入院的患兒,我們都要先進行全
面、細致的評估。突出個性化服務需求,根據護理人員分組分管患者的特點,針對同一種病情的患者個
體差異實施個性化護理服務,這就要求護理人員全面掌握患者資料,并對資料進行具體分析,確定患者
的生理、心理健康狀況,制訂科學合理、切實可行的護理計劃并組織實施,盡快使患者恢復健康,提高
其生活質量,根據患兒容易出現意外的特點,實行患者個體化需求和工作質量達標的彈性工作制,實行
人力資源的合理使用,突出以患者需求為中心與制度管理相結合。
132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實行責任護士競爭上崗。對新入院的患兒實行了“四主動”服務即:主動
做好入院宣教、主動評估、主動護理、主動相送。“四延伸”服務即一程導醫、一聲寬慰、一次回訪、
一番叮嚀。
133一段宣教15 min內完成入院宣教,自我介紹,并介紹護士長、管床醫生、責任護士、住院須知、
探視陪伴制度和便民措施。
2討論
21我院通過開展“3 h”優質護理服務以來,經過全院兒科護士的努力,使我院的護理服務質量有了很
大的提高,也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3 h”優質護理服務給患者從心理、生理、環境等方面帶來了舒適
。護士的儀容儀表,住院環境的改變給患者帶來了生理上的舒適。護理人員和藹可親、熱誠的態度,處
事果斷、機智敏捷的工作作風不僅充分體現護理工作者的綜合素質,而且也讓患者產生信任感、依賴感
和安全感。通過“3 h”優質護理服務工程,夯實了基礎護理,豐富了專科護理的內涵。增強了護士的責
任意識和工作積極性,全面提升了護理質量,并獲得良好的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關鍵詞】 優質護理服務; 護理管理
The Implementation of High Quality Nursing Service in Nursing Management Practice and Effect/TANG Wan-qiu,WU Juan-ying.//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9(23):057-058
【 Abstract 】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high quality nursing service practice method and effect. Method: In hospital,propaganda to carry out “quality care” meaning, to determine the 4 sections of“ quality care demonstration area”, and then in the hospital carried out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quality care activities.Measures include: The implementation of nurse responsibility responsibility; Improving the care of the rational utilization of human resources; Family nursing service; Continuously perfect incentive mechanism to improve the result of nurses.Result: Nursing staff ’s whole quality, the nursing quality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Conclusion: The high quality nursing service, to make patients, hospitals, community, governments have satisfactory effect.
【 Key words】 Quality care; Nursing management
First-author’s address:Women and Children Hospital in Guilin,Guilin 541001,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23.036
醫院服務文化是現代醫院管理的重要內容,也是醫院內涵的一種體現。衛生部于2010年在全國衛生系統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活動,旨在通過開展此項活動,能切實實現患者滿意、社會滿意、政府滿意。筆者所在醫院把這項工作作為促進和提高護理質量管理的契機,多措并舉在全院范圍內積極開展優質護理服務活動,將人性化服務落實到護理工作的各個環節,使其貫穿于護理的全過程,這一舉措提高了患者、醫院、社會、政府的滿意度,樹立了良好的職業形象。取得了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一般資料 本院從2010年4月-2011年12月開始將婦科、新生兒科、腫瘤科、五官科確定為優質護理服務示范病區,然后在全院范圍內全面開展優質護理服務活動。共有床位340張,每年手術在2600臺左右,出院患者3800例左右;護士58名,均為女性,年齡
名,≥40歲12名。職稱:無執照護士1名,護士43名,護師4名,主管護師8名,副主任護師2名。工作年限
1.2 方法
【摘要】目的:探討兒科護理工作滿意度的影響因素及對策。方法:通過對兒科護理實踐的回顧、分析、總結,立足兒科護理特點,從醫院的客觀因素,護士的主觀因素,服務對象的特殊性三個方面進行探討。結果:轉變了護士的服務理念,進一步增強了護理人員的整體素質,提高了兒科護理工作的群眾滿意度。結論:護理工作的核心是要以患者為中心,以患者的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兒科護理與其他專科護理有著顯著區別,群眾對兒科護理工作滿意度的提高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只有進一步提高護理人員的個人素質,與時俱進地提高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術,群眾對兒科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才能進一步提高。
【關鍵詞】滿意度;兒科;護理工作;特殊性
“三好一滿意”窗口服務活動在全國衛生系統開展著。筆者所在的成都市溫江區婦幼保健院對此項活動更是十分重視,陸續出臺了一系列具體舉措,給患兒帶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努力爭創“三好一滿意”醫院。兒童醫院的患者往往是14歲以下的兒童,更多的是嬰幼兒,常言說的好“寧打十個大人針,不愿打一個小孩針”由此就可以感受到兒科護士工作的難度和兒科護理工作的重要性。家長成為患兒的發言人,家長對護理工作的評價成為衡量兒科護理工作滿意度的一個重要指標。
1 人力資源配置和工作環境因素
1.1 護士編制配置不足:隨著國家醫保政策的不斷完善和國民就醫意識的不斷提高,特別是家長對患兒疾病的重視,使得醫院護理編制配置無法補齊快速增長的就醫率帶給護士的高強度的工作量,由于兒科護理工作存在著嬰幼兒不配合的問題,再加上小兒血管較細,靜脈輸液或肌內注射往往需要幾個護士或者大人一起來約束激動的患兒,才能提高穿刺的成功率,才能保證藥物準確注入的同時,不出現針頭折在患兒臀部上的情況,這對兒科護士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超負荷的工作影響了工作質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群眾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1.2 工作環境的特殊性:兒科護士所處的工作環境常是患兒的哭鬧聲震耳欲聾,家屬的爭吵聲,對患兒的責罵聲不絕于耳,相比其他科室的同年資的護士,在兒科工作的護士聽力受損程度更大,使得護士不僅要有較大的體力付出,還要承受沉重的負性心理壓力,嘈雜的環境和緊張的工作處境使得護患之間無法清晰和理智的進行溝通,優質化護理無法準確表達,群眾滿意度無法有效提升。
2 護士自身的主觀因素:
2.1 工作責任感的差異:臨床工作中,由于護士的工作強度大,倒班生活影響日常休息,加之女性家庭負擔重,使得很多護士對自己的工作抱有排斥和埋怨心理,但又因為自身學歷和文化水有限等原因,無法尋覓到待遇更優厚的工作,使得一些護士在埋怨中工作[2]。護士工作責任心差,把消極情緒帶到工作中,對患者和家屬失去耐心,當患兒家屬提出疑問時只是給予敷衍的回答,很容易造成護患糾紛;對于兒科用藥常需要精準計量到0.1 ml,護士在進行護理操作時不能認真進行“三查七對”,疏忽之間可能造成嚴重的護理差錯,甚至危害到患兒的生命;患兒往往不能準確的描述不適癥狀,兒科護士責任心不強的話,會疏于對患兒的病情觀察,錯過患兒的最佳治療時機,甚至是搶救時機,給患兒預后和生命健康造成嚴重威脅。所以,護士責任心的提高是提升護理服務質量,提高群眾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的重要環節[3]。
2.2 業務技術水平要求高:兒科護理技術,尤其是靜脈穿刺技術對護士的要求非常高,差之毫厘會失之千里,兒科用藥常需要根據患兒體重進行嚴密計算,進行藥物計量、劑型的轉換,護士不能牢固掌握兒科用藥劑量,劑型的轉換,藥物之間的配伍禁忌等,不但影響用藥速效,耽誤患兒的治療,更可能引起嚴重的不良反應,造成護理差錯事故;兒科護理工作,尤其是嬰幼兒護理工作中,常需要使用一系列精密醫療器械進行病情監測和治療,護士不能嫻熟掌握醫療器械的使用,會貽誤治療和搶救時機,護士在臨床工作中不能熟悉各項監測儀器的顯示指標, 不能及時把患兒的治療進展和病情變化告知醫生,可能會錯過及時處理危機狀況的時機。
2.3 溝通技巧有待提高
2.3.1 溝通意識的欠缺:在我國臨床護理中,以人為本的整體護理還在不斷完善中,優質化護理的步伐還沒有根深于每個護理工作者的服務意識中,護士與患者之間的溝通,經常受制于繁重的護理工作,護士往往忽略了護患溝通的重要性,進行各項操作前沒有有效的解釋,解答焦急的家長的各種詢問時沒有耐心,言語冷漠,從而進一步加重了家屬的疑問和對醫療單位的不理解,降低了群眾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4]。
2.3.2 溝通技巧知識的缺乏:醫院的主要工作縈繞提高醫療護理技術水平展開,一個好的醫務工作者除了要有精湛的業務水平之外,還要懂得和患者溝通的技巧,從心理上幫助患者,救治患者。護士在與患兒和家屬接觸時,由于溝通技巧方面的知識掌握不足,對兒童心理學知識和教育學知識的匱乏,無法了解患兒和家屬的心理需求,無法使用正確的溝通方式來解釋好各種治療對患兒的幫助,或錯誤的使用了言辭和溝通手法,不能做到有效溝通,即使初衷是為了患兒著想,卻可能帶來錯誤的引導,引起家屬的反感和患兒的抵觸。
3 根據服務對象的特殊性采取靈活的措施
3.1 患兒的特殊性:兒科患者大都是14歲以下的兒童,更多的是嬰幼兒,由于曾經有過的生病就醫經歷和受到家長的錯誤誘導,患兒對護士有非常強的懼怕感,尤其是對護理工作更是不予配合,很難溝通[5]。患兒受到自身教育程度,個人耐受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的影響,使得他們對疾病與不適的表達能力有限,護士往往不能從語言交流中得到準確的關于疾病的信息;嬰幼兒各項生理機能的不完善,起病急、變化快,使得他們的病情變化不易觀察,對護理人員的觀察能力、責任心和業務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6]。
3.2 家屬的特殊性:隨著計劃生育普及和推廣,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長對孩子的疼惜和寵愛已然成為每個家庭的重中之重,孩子都是家中的小皇帝,兒科家屬的特點主要是一個孩子患病,較多的家中成員處于極度焦慮之中,每次陪同醫院的往往就要有三四個人,相互之間對患兒照護的摩擦往往會帶到醫院之中,加之對患兒的重視和緊張,家長常要求護士的穿刺每次都一次到位,最低程度減少患兒的痛苦,家長對患兒的重視和維權意識的調高,使得兒科護理工作的氛圍高度緊張,家長對護士業務技術水平和服務態度的要求非常高,護士與家屬之間不能促成融洽的溝通氛圍,進一步加大了對患兒進行護理操作的難度,使得家長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大幅度下降[7]。
通過以上因素的分析和闡述,說明兒科護理工作是一個專業性很強的學科,需要我們同仁們具有各方面優秀的素養,不僅要有非常過硬的專業操作技術,還需要我們學習相關的兒童及成人心理學,具備較強的心理素質。同時我們還要注重塑造良好的外在形象美,溫和的面部表情,優美的體態,輕柔的動作,縮短醫患距離,掌握語言的藝術,巧妙利用游戲,注重首因效應,掌握溝通的技巧,具有敏銳的觀察,保持穩定愉快的情緒,設身處地地站在病人的立場上行事。
希望可以與護理同仁們一起努力,共同克服客觀因素的影響,注重提升個人職業素質的同時,進一步增強護理工作的責任感,不斷學習和拓展知識,提高業務技術水平,通過與患兒及家長的有效溝通,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從而進一步提高群眾對兒科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何素珍,續桂俊.兒科護理不安全因素分析與防范對策[J].山西醫藥雜志,2008,9(3):287.
[2] 朱亞紅.溝通交流在兒科護理工作中的應用[J]中國現代醫生,2007 ,45(21):113.
[3] 蔣旭華,張 麗.患兒家屬焦慮原因分析及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05,11(6):586.
[4] 高明鳳.以人為本護理服務中的“小事”不容忽視[J].臨床護理雜志,2003,2:328[5] 陳麗紅.兒科常見護理糾紛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對策[J]護理研究,2006,20(8A):2043.
選擇兒科作為兒科績效改革試點,兒科是綜合兒內科,包括新生兒重癥監護病區(20張床)、普兒住院治療病區(30張床)、普兒康復治療病區(20張床)和兒童腦癱康復中心。設置2個護理單元,護士長2名,護理人員42名,其中N0級10名,N1級4名,N2級13名,N3級15名;其他護理崗位(保障、輔助、器械)6名;全部為大專以上學歷;中級職稱5名,護士14名,護師25名,其中初級護師12名。依據護理部指示精神落實崗位責任制,根據科室情況進行調研并科學配置崗位,挖掘護士潛能,促進優質護理工作,績效工資向臨床倒班、技術難度高的崗位傾斜,激發各級護士的工作熱情,提高了護理質量,使護理服務滿意率逐年上升。
2方法
2.1崗位調研與配置
認真學習各級文件精神,召開護士長、質控組長、責任組長、高年資護士代表、低年資護士代表、夜班護士代表座談會,向代表們傳達各級指示精神,說明開展崗位競聘與績效管理必要性,廣泛收集信息,設定責任護士崗位、輔助崗位、保障崗位和晚夜班崗位,重新制定崗位職責、各班次周日程,改革護士績效方案,于2012年7月試運行,執行過程中多次進行微調、完善,使之更具有科學性、實用性,每月績效考評情況向全體護士公示,考評存在疑問者及時溝通、核實并糾正,全面體現公平、公正、公開原則。
2.2績效分配模塊
2.2.1設立特殊崗位獎勵
兒科設有NICU、PICU,監護室均為無陪病人,病人病情重且病情變化快,護理風險高,工作量大,技術難度大,專科性強,且監護室護士需要經過培訓、考核、準入上崗。為了鼓勵全體護士學習和工作積極性,提高護士責任心,并體現多勞多得,特取總績效獎的5%設立特殊崗位獎勵,并按工作量取酬。
2.2.2最低保障績效
依據醫院經管核算要求,為了縮小護士長、高年資護士與低年資護士績效分配差距,不管護士年資高低、應得績效百分比如何,一律遵循醫院提出每人每月取院平均績效的40%作為最低保障,大大縮小了績效分配差距,提高了低年資護士績效獎勵。
2.2.3職務系數
為鼓勵工作能力強,在關鍵、重要崗位上發揮重要作用的護士,實行竟爭上崗,并設定職務系數,以科平均績效為基數1,責任組長為0.2,質控護士為0.1,感染控制護士為0.1,門診輸液組長為0.1。
2.2.4崗位系數
按照護理部《護理人員崗位管理規范》,根據科室護士使用狀況,結合職稱、工作閱力、專業知識、技術水平、崗位技術能力、人員資質等情況將護理人員分為N0級護士、N1級護士、N2級護士和N3級護士護理崗位,實行按需設崗位、以崗擇人、以崗定薪、競爭上崗,并結合護理部《護理人員薪酬分配方案》,除外以上三個模塊后績效的40%定為崗位系數,執行護理部對護理人員崗位系數規定,護士長1.3,N3護士1.2,N2護士1.0,N1護士0.8,N0護士根據獨立完成工作情況設定為0.4。
2.2.5工作績效
除外以上四個模塊后剩余績效為工作績效,采用百分制,按護理管理(20分)、護理訓練(25分)、護理服務(25分)、護理質量(30分)四個方面制定兒科護士考評細則。考評內容包括勞動紀律、出勤、護理服務滿意度、護理投訴、護理差錯及事故、院科兩級授課、護理教學、論文刊登、各項考核達標情況、完成各項護理工作情況、各類質量檢測情況等;晚夜班、帶班組長、責任護士有加分。由考評小組成員對照《護士績效考評細則》,每月5日前對上月工作情況進行考核,同一崗位執行相同考核標準,并通過院網發至個人郵箱核對,體現公平、公正、公開。
2.3評先評優
綜合全年12個月的工作績效考評成績,及全年完成大項任務或活動成績,結合醫院評功評獎、優秀護士指標,優先選擇量化分值高的護士為獎勵對象,優先考慮晉升晉職或選派進修深造等等。
3評價方法與效果
3.1改革前后績效評價
采用回顧性方法對2013年1月至12月護士績效發放情況與2011年1月至12月護士績效發放情況進行比較,比較護士之間績效差距,比較同數額總績效情況下各級護士績效,比較同期護士績效分配情況。結果:同崗位護士不論年資高低,績效差距由原來的幾百元縮小至幾十元;晚夜班崗位高于保障等崗位,重癥監護崗位高于普通崗位;同一次績效總額同時用2種方法計算,改革后計算方法,護士長、高年資護士與低年資護士之間績效差距明顯減小(約40%),低年資護士績效明顯提升。
3.2護士工作滿意度評價
采用回顧性方法對2013年、2014年1月至12月護理服務滿意度進行描述性統計,應用卡方檢驗進行統計學分析比較。
3.3護理工作質量的評價
以國家衛生部《基礎護理服務工作規范》[3]和《綜合醫院分級護理指導原則(試行)》[4]為指南,結合護理部質量工作檢查11項表單內容對護理質量進行檢測,包括病區安全管理合格率、基礎護理合格率、特一級護理合格率、責任制整體護理合格率等。結果:績效管理改革后,護士責任心明顯增強,護士之間關系融洽,協作精神好。并且在完成各項護理工作過程中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嚴格落實各項規章制度,使護理工作質量全年全院排名由第13名上升到第4名,院級檢查護理缺陷由全年18項下降至11項,各項表單檢測合格率均達標,重點缺陷由全年5項減少至2項。
4討論
4.1績效分配傾向高風險、技術難度大的崗位,降低了護理風險,提高了護士滿意度
公平理論[5]認為,滿意度取決于個人獲得報酬與擁有相似工作的他人工作貢獻和回報相互比較。護士對薪酬的滿意度直接影響其工作積極性,也影響護理隊伍的穩定性。兒科新生兒重癥監護病區成立后,護士績效分配一直沿用以前方案取酬,在績效上沒有明顯體現監護工作的薪酬,使得一部分護士不愿擔任重癥監護室工作,科內輪崗難度大。改革后,取總績效的5%設為特殊崗位獎勵,每月隨總績效的不同獎勵不同(經測算,總績效與重癥監護病區收容成正比關系)。方案調整后向高風險、技術難度大的崗位傾斜,體現了特殊崗位護士的責、權、利,調動了重癥監護病區護士的工作積極性,對科內班次的調整人人積極配合,具有很強的責任心和主人翁精神,降低了護理風險。經調研,護士對改革后薪酬分配方案積極響應,并表現出很高的工作熱情。
4.2落實崗位責任制,按崗取酬,提高了護理質量,提高了護理服務滿意度
績效考核以崗位為對象,取替了以人為對象的傳統模式,使績效評價標準更加客觀、易測,可操作性強,使護士薪酬分配比例更加合理[6]。楊志成等[7]認為,崗位等級工資順應了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激活了競爭機制,增強了員工的責任心,極大地發揮了護理人員的主觀能動性和工作積極性。兒科績效改革后,績效分配傾向晚夜班、傾向于勞動強度大風險高的重癥監護崗位,實行同一崗位相同考核標準,使低年資工作能力強的護士也能享受多勞多得、優工優酬。同時,同年資夜班崗位、重癥監護室崗位的護士績效高于普通崗位、保障崗位。并且績效分配與臨床護士護理質量緊密結合,將過去“要我做質量”的被動行為變為“我要做質量”的主動行為模式,使護士的質量意識增加,為確保病人安全奠定了堅實基礎,使護理缺陷發生率逐年下降,護理服務滿意率明顯上升,提名表揚護士的家長也明顯增加。
4.3績效分配改革后,積極推進了優質護理服務工作
關鍵詞:護理組長;兒科負責制;護理安全
兒科患者是一個特殊的群體,隨著社會的發展,現在患兒及其家長對護理的要求越來越高。小兒病情復雜、易反復、變化快、意外多,這些都給護理增加了難度,加大了護士的壓力。目前科室年輕護士多,但是經驗實踐都不足。這些問題都給護理安全敲了警鐘。如何能夠保持良好的護患關系的同時提高護理質量,保證護理安全,預防投訴糾紛與差錯的發生呢?就這些問題,我科室于去年年初開展了護理組長負責制的工作方案,在近兩年的臨床實踐中成效顯著,現匯報如下。
1 護理組長負責制的實施
1、1一般情況:我科室開放床位49張,加床3張,護士人數19人,年齡分布為:20-30歲11人,30-40歲5人,40歲以上3人,平均年齡:28.7歲。
1、2人員選擇:目前,各級醫院普遍存在護士缺編問題,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以及醫學模式的轉變,兒童健康觀念和社會對兒童護理服務的需求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兒科病房護理工作的內涵、服務領域和服務對象范圍也在不斷延伸,兒科護理人員肩負著越來越多的職業責任。如何通過管理更加合理地利用護理人力資源,從而解決人手短缺問題,發揮其最大效益是護理管理中面臨的難題。今年開始,我們采取了調整班次、重新制訂崗位職責、實行彈性工作制等方法,收到較好的效果,而且明確要求護理組長應具有5年以上臨床護理工作經驗的骨干護師,護理理論知識扎實,護理操作技能熟練精湛,協調能力強,注重團隊合作,有一定的管理組織能力和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溝通能力良好,對常見病的護理及危重癥的搶救經驗豐富。
1、3排班組成:經過自薦與考核選出4名護理組長。兩名正班組長和兩名備班組長。備班組長用來輔助正班組長和正班組長休息時代為管理。兩班組長每三個月輪流對調。兩名組長分別帶領兩名護士進行護理工作。以小組的形式展開工作。每天由組長統一安排,協調工作。既分工又合作齊心協力完成護理任務。
1、4護理組長的職責:《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年)》中提出:扎實推進“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活動,深化“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全面推行責任制整體護理服務模式,為患者提供全程、規范化的護理服務;護理管理要以實行崗位管理為切入點,完成護理崗位設置并明確崗位職責。因此我院推出了護理組長這個角色。
護理組長是介于護士與護士長之間的角色。在護士長的領導下參與臨床護理工作與危重病人搶救工作。對臨床帶教認真把關,解決臨床操作的難題。協調護患糾紛,處理突發事件,督促健康教育的宣教。
2效果
通過護理組長任用,提高護理質量。方法符合條件的護士經科內討論決定,提出申請,報護理部審核通過后上崗,通過任期考評,聘任為護理組長,履行組長職責,享受相應待遇。實施護理組長負責制,可以促進護理質量的控制與持續改進,調動護理人員工作積極性,有效避免和杜絕護理缺陷,確保護理安全,提高護理質量及患者滿意度。另外實行護理組長負責制后,護理質量明顯提高,減輕護士工作壓力的同時也減少了護患矛盾。家長對病區的滿意度顯著提高,對護理工作的信任度也增加了。調動了護士工作的積極主動性。
3 討論
護理組長負責制實施以來,形成了上有護士長指導,下有護理組長接應,全科護理工作一盤棋,有條不紊。護理組長需要了解護士和病人的情況,安排具體工作,彈性管理。根據每個護士的能力和效率以及病人病情輕重,每天都進行排班,保證每個病人都有相對固定的管床護士。管床護士負責所管病人的全部治療和護理。保證了危重病人的工作重點,在搶救病人時更加及時更加有條理。護士了解病人病情的同時,病人也熟悉了護士。病人知道有問題可以找誰去解決。上到詢問病情治療,下到廁所馬桶的報修,病人都能夠很快找到管床護士幫助解決。這一舉措,讓病人有了歸屬感,感到每天都有人在關心他們。增進了護患交流提高了對護士的信任。
護理組長每天還為病人普及疾病知識和健康宣教,有效的溝通,緩解了家長因為疾病而產生的焦慮和緊張。工作期間,難度大的護理操作,也有足夠的人員輔助,比如說:難打的針,難抽的血。解決了低年資護士因為打不進針而產生的無助,彌補了技術上的不足。避免了因為打不進針而產生的護患矛盾。
在對新護士、實習護士的臨床帶教工作也有很大幫助。對他們能做到時時把關,盡心傳授,新護士在臨床帶教中也受益匪淺,現學現用。在護理操作上可以大膽實踐,因為有護理組長在做他們的堅強后盾,隨時指導,使他們能夠更早更好的適應臨床。
實踐證明,實行護理組長負責制在臨床工作中好處頗多。他造就了一個良好和諧的工作氛圍。大家齊心協力完成護理任務,彼此之間信任而相互幫助,使護理團隊作用得到充分發揮。有效的保證了護理安全和護理質量,使病人、醫院、護士都滿意。值得大家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周萍,陳洪芳,羅莉.人性化管理在手術室的應用[J]當代護士,2006(11):21-22.
【關鍵詞】 甜味劑; 奶嘴; 新生兒; 靜脈穿刺; 疼痛
兒科護理工作中經常面對不能完全表達自己感受的新生兒,如何降低和減輕兒科護理工作中操作性疼痛是兒科護理工作者需要面對的重要問題。作為兒科護理中最常見的有創操作,頭皮靜脈穿刺給患兒帶來的疼痛顯而易見,因此,如何減輕穿刺過程中的疼痛是開展兒科優質護理服務的重要課題。甜味劑因具有“甜味”效應能有效減輕新生兒操作性疼痛以被相關研究證實[1-2],被認為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減輕新生兒輕、中度操作性疼痛的有效方法。傳統甜味劑施喂多通過無菌注射器或滴管緩慢滴入新生兒口中,這些方法可能引起嗆咳、誤吸[3],且引起的氧飽和度下降等并發癥狀[4],因此,有人提出了經奶嘴甜味劑喂服的方法。為了進一步研究經奶嘴甜味劑喂服對降低新生兒頭皮靜脈穿刺疼痛的效果,筆者在180例新生兒中開展了本研究,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本院兒科病區行靜脈穿刺的新生兒180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110例,女70例,研究對象中早產兒89例,足月兒91例,參照相關文獻設定兩組的納入標準[5],早產兒組的納入標準:(1)體重大于1.25 kg;(2)胎齡30~37周;(3)吸吮速度大于30次/min;(4)出生時無窒息、感染等需搶救的病史;足月兒的納入標準:(1)體重大于2.5 kg;(2)胎齡大于37周;(3)吸吮速度大于30次/min;(4)出生時無窒息、感染等需搶救的病史。
兩組所有研究對象均病情穩定,無需供氧或輔助呼吸,24 h內未使用鎮靜劑、肌松藥等,無神經系統癥狀和體征。穿刺部位均為頭皮靜脈,為了保證可比性,所有穿刺操作由穿刺技術熟練且穩定的同一名護士操作,且為一次穿刺成功。將以上兩類研究對象按照穿刺順序排序,并用隨機數字表法進行分組,其中早產兒組分為1組、2組,分別為45例、44例,足月兒組分為3組、4組,分別46例、45例,其中兩組間的性別、日齡、胎齡、出生體重、發育狀況、穿刺原因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預方法 本研究確定1組和3組為干預組,2組、4組作為對照組。參照相關文獻[3],確定針對干預組患兒的干預時間及甜味劑濃度,甜味劑選用25%的葡萄糖,本研究采用無菌硅膠奶嘴于穿刺前2 min經口喂服2 ml,將備好的準確劑量的葡萄糖無菌注射器注入無菌奶嘴中,然后將奶嘴輕輕置于患兒唇部,刺激其張嘴吸吮奶嘴并服下葡萄糖,吸完后取出奶嘴。對照組采用相同的穿刺方法,但穿刺前未行干預措施。
1.3 評估方法 對照組和干預組患兒疼痛的評估采用加拿大東安大略兒童醫院制定的新生兒疼痛評分法(Neonatal Infant Pain Scale, NIPS)[6],作為一種比較科學的新生兒疼痛評估方法,它被廣泛應用與足月兒和早產兒的操作性疼痛的評估,共包括表情、哭鬧、呼吸類型、上肢、腿部、覺醒狀態等6項,每項根據患兒所表現出的行為和表情差異,可評0~2分(哭鬧項)或0~1分(其余項),6項評分之和即為疼痛的評估結果,分值范圍為0~7分。
1.4 統計學處理 將所有資料錄入SPSS 16.0建立數據庫并進行統計分析,進行描述統計、獨立樣本t檢驗,P
2 結果
研究結果顯示,干預組的1組和3組分別與對照組的2組和4組疼痛評分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以上4組患兒穿刺時疼痛評分的比較結果見表1。
3 討論
頭皮靜脈穿刺是兒科最常見的有創護理操作,它給患兒帶來的痛苦顯而易見。新生兒出生早期為中樞神經系統發育的關鍵時期,可塑性大,易受環境的影響[7]。因此,對新生兒的反復疼痛刺激容易產生以內分泌、免疫、植物神經和行為改變為特征的適應性反應,會使新生兒外周感受器敏感化,也有研究指出,新生兒由于強烈疼痛引起哭鬧時,血液容易經未閉合的卵圓孔分流[8],此時腦血流量及其氧含量發生改變,容易發生腦室內出血[9],此外,疼痛還會影響新生兒的睡眠與覺醒狀態等,Reye[10]的研究還認為,疼痛可引起發育遲緩,中樞神經系統的永久性損傷和情感紊亂。因此,疼痛對新生兒的危害顯而易見。有效減輕這種疼痛,尤其是避免嚴重疼痛的發生,是兒科護士提高護理水平,創建優質護理服務的重要舉措。
傳統的甜味劑施喂方法多以經口注射器或滴管滴注的方法,這種方法雖然方便,但有引起嗆咳、窒息等癥狀的危險,Thompson等[4]的研究報道了這種現象,而且還提示這些方法具有容易引起血氧飽和度下降的風險。因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本研究改進了喂服方法,采用了經奶嘴喂服葡萄糖的方法,以研究甜味劑對新生兒頭皮穿刺中疼痛的影響。結果顯示,干預組和對照組相比,疼痛評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表1),前者顯著低于后者,這說明經奶嘴甜味劑喂服對新生兒靜脈穿刺疼痛有積極影響。此外,干預組中足月兒組和早產兒組疼痛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這說明胎齡因素在甜味劑對新生兒頭皮靜脈穿刺中疼痛的作用中無顯著影響,這和湯文決等[5]利用安慰奶嘴的方法進行的新生兒頭皮穿刺疼痛的研究結果比較一致。
相關研究發現,甜味劑因其“甜味”效應能有效減輕新生兒操作性疼痛,并被推薦為一種安全有效的減輕新生兒輕、中度操作性疼痛的非藥物干預方法[1-2]。關于甜味劑影響新生兒操作性疼痛的機制,學術界還未能明確。只是有零星報道,Blass等[11]的研究認為,可能是由于甜味覺激活內源性阿片樣物質釋放而產生鎮痛效果,Anand[12]的研究指出,恰當地運用環境、行為和藥物干預能有效地預防、減輕和消除新生兒疼痛,Carbajal等[13]的研究指出,利用甜味劑加上安撫奶嘴(非營養性吸吮)比單獨的口服甜味劑能產生更有效的止痛效果,與非營養性吸吮刺激口腔觸覺受體,促進5-羥色胺釋放而提高疼痛閾值,從而產生鎮痛效果有關,國內湯文決等[5]研究了單純使用非營養性吸吮對新生兒頭皮靜脈穿刺過程中疼痛的影響,發現有顯著的緩解效果,這種甜味劑施喂加非營養性吸允對新生兒頭皮穿刺時疼痛的影響有待于今后的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 Haouari N,Wood C,Griffiths G,et al.The analgesic effect of sucrose in full term infants: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BMJ,1995,310(1):1498-1500.
[2] Barr R G,Pantel M S,Young S N,et al.The response of crying newborns to sucrose:is it a“sweetness”effect[J].Physiol Behav,1998,66(3):409-417.
[3] 姚文艷,Marcia Petrini,鄧文琳,等.不同葡萄糖喂服方式對減輕新生兒足跟采血所致疼痛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11,46(7):637-639.
[4] Thompson D G.Utilizing an oral sucrose solution to minimize neonatal pain[J].JSPN,2005,10(1):3-10.
[5] 湯文決,寧彩珍,吳麗蓉,等.非營養性吸吮對靜脈穿刺新生兒疼痛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09,24(13):1188-1189.
[6] Lawrence J,Alcock D,MeGrath P,et al.The development of a tool to assess neonatal pain[J].Neonatal Netw,1993,12(6):59-66.
[7] Porter F L,Grunau R E,Anand K J.Long-term effects of pain in infants[J].J Dev Behav Pediatt,1999,20(4):253-261.
[8] Ludington-Hoe S M,Cong X,Hashemi F.Infant crying: Nature,physiologic consequences, and select interventions[J].Neonatal Netw,2002,21(2):29-36.
[9] Pokela M,Koivisto M.Physiological changes,plasma beta-endorphin and cortisol responses to tracheal intubation in neonates[J].Acta Paedriatrica,1994,83(2):151-156.
[10] Reye S.Nursing assessment of infant pain[J].J Perinat Neonatal Nurs,2003,17(4):291-303.
[11] Blass E M,Watt L B.Suckling-and sucrose-induced analgesia in human newborns[J].Pain,1999,83(30):611-623.
[12] Anand K J.International Evidence-Based Group for neonatal pain,consensus statement for the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pain in the newborn[J].Arch Peadiatr Adoles Med,2001,155(2):173-180.